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内部审计风险控制论文3篇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应用,财务管理工作思路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内部审计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亦发生了改变。在一个企业内,内部审计的质量及效率代表着企业的财务安全状况,例如企业的财务风险直接受到审计水平程度的影响。
内部审计风险控制论文3篇

内部审计风险控制论文1

在信息及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技术已然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不论是为生活提供便利的移动支付及各类人工智能,还是为工作提供便利的无纸、智能化办公,皆体现出互联网技术对各行各业的巨大影响。在此大环境下,财务管理中的内部审计亦发生了些许改变,举例而言,以往广泛使用的纸质凭证已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方便快捷的电子票据等,在此过程中,企业的审计工作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所谓内部审计,即通过上级公司或第三方公司对企业数年来包括资金使用状况、财务经营状况在内的多种经营数据进行评估与监督而帮助企业规范自身的财务管理活动。经过内部审计,企业不仅能够对自身实现全方位了解,继而取得规范自身的效果,还能对未来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以达到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对我国企业来说,内部审计主要有三大作用:第一,审计大数据化,企业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提升审计效率,能够在节省人力资本的基础上提升审计质量;第二,企业实施新型信息管理模式后审计方式亦发生了革新,数据化的分析模式令企业内部审计精准性与科学性皆得到了提升,企业内部的审计职能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第三,以内部审计为根基的管理方式能够令企业经营过程逐渐趋向于流程化与规范化,审计规模也变“抽审”为“全面审计”,科学合理的审计结果有助于企业控制财务风险。而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第一,能够对企业爱无法风险战略形成评估,内部审计能够通过企业的财务战略对财务风险做出等级的划分,继而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资金做出合理安排,帮助企业解决筹资问题;第二,能够在企业财务中起到风险顾问及咨询作用,帮助企业掌握自身资源配置,令内部审计人员提出有效的融资建议,对企业改革提出可施行的对策;第三,能够梳理企业财务运营脉络,解决企业内部财务经营体系混乱问题,加强企业财务运作管理,降低财务运作风险;第四,能够挖掘财务风险隐患要素,确保企业内部财产规划与市场风险防范能力相承接,规避市场、资金脱离的风险问题等。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中现存的难点

信息技术的发展令我国企业的审计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大多数企业所使用的财务管控方法却依旧未发生与审计水平相匹配的水平革新,因而对企业发展形成了阻碍。故而对从财务管控方法进行革新发展是当下所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企业经营者及管理者应当在此方面做出积极努力,对以往的管理方式做出大胆改变,令企业整体管理与财务管理、员工学习能力、企业执行能力等多种能力水平得以随之产生进步,继而令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趋于科学化与和合理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财务风险控制中的发挥

(一)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升新时代下,财务风险的控制不仅要依赖财会方面的专业知识,对计算机操作技术、互联网使用技术等方面的技术也有较高要求,故此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渐趋向于综合化、专业化,以往“半路出家”的审计人员及不具备计算机、互联网操作使用技术的审计人员已难以满足当今企业的需求,这也令审计业界呈现了“优胜劣汰”态势,综合型的人才逐渐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人力资源选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力求令校园与工作岗位进行接轨的高校多增添了综合能力培训课程,尽可能地满足了当今企业的内部审计需求,而得到了人才的“加持”,内部审计的效率与质量自然水涨船高。但是,要对企业内的风险进行控制,仅仅招揽综合型人才还远远不足,创新型人才也应纳入企业招贤纳士的范畴之内,通过创新型人才的招揽与培养,企业能够得到科学的可行性建议,继而打造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梯队,令企业保证活力。在此过程中,企业可实施以下三条人才培养对策:第一,对企业内的选拔制度进行革新,将制度革新与人才优化两相结合,定期对具有较大潜力的人才进行培训,在提升员工工作能力的同时优化企业制度;第二,针对互联网进行培训,企业要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数据处理能力与包括互联网在内的计算机技术皆为重中之重;第三,转变财务风险控制人员的管理理念,将以往广泛使用的线下管理向线上管理推进,将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完美融入至财务风险控制中,在此过程中可培养出实践精神及创新能力较足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打造出与时代相匹配的精英人才梯队。

(二)审计内容数字化在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中,一般采用的审计方式多为人工查阅,这种查阅方式虽也具备一定的优势,但与当下盛行的电子审计依旧相形见绌。因此,企业不仅需对传统内部审计的工作经验进行吸收,还要不断进行创新,明确传统审计到互联网审计转变的转型意识。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方面,审计部门与人员也需遵循“转变意识”,做到多筹并举,实现统筹兼顾,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最终实现对企业风险的控制。除此之外,审计人员更需吸收新时代的新型信息技术,通过审计软件实现对企业数据的监督,令大数据采集方式的科学化、高效化特征得以发挥,其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包括但并不仅仅限于审计数据系统软件的适应与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升级等。

(三)内部审计工作效率提升目前,我国大多企业的审计主要以企业的经济结构模式与经营特点为根本依据,因而审计目的多选择针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经济性审计。因此,审计效率的提升能够为企业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而为了提升审计效率,企业需要提升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学习互联网相关知识。除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升外,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样是提升审计效率的重要途径,企业预先设立的财务风险控制部门应当以公司目前信息化建设状况为先决条件,将传统内部审计工作融入至云计算中,适时地对流程进行把控,令财务风险控制软件乃至系统进行完善,保证财务数据分析与采集有效,令企业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四)审计数据的安全监督在大数据环境下,融入了新型信息技术对内部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在数据分析、数据加工及数据存储方面皆存在较大优势,但仍存在许多不安全、不确定因素,例如数据的保护与监管便是其中应当首先需要考虑到的内容。针对这一内容,企业需要存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人员,如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时若遭到包括病毒入侵在内的黑客攻击应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恶意攻击问题,同时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电子数据存储虽然具有完整、便利的优势,但是与纸质存储相比更有丢失,一旦电子系统发生损坏,数据丢失并非罕见之事,因此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对原始电子数据进行多方面备份、拷贝,一旦突发状况发生可以启动备用数据,防止原始数据丢失而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四、结束语综上所述,内部审计为我国诸多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了较多帮助,在我国当今的企业审计环境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传统与新时代审计的转型,为审计风险控制提供良好的经验与创新基础。除此之外,企业风险控制需尽量借助新时代互联网的优势,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同时提高审计效率,提升内部审计的实际效果。

作者:戚亮 单位: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内部审计风险控制论文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现代化管理理念逐渐渗透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模式,并对其企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发展时期,企业如何优化内部管理,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并逐步实现现代化发展已经成为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财务风险防控一直以来都是企业的重点工作内容,尤其是当前风险因素不断复杂化和多样化的时期,财务内控对其企业健康运营更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企业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和风险管控要求,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分析企业审计工作的内涵及其在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提升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效果,为企业长远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内部审计与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概述

内部审计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项内部管理监督工作,主要是针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与财务管理相互独立,实现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审计管理,能够通过对相关财务数据的分析发现一些潜在的财务风险,实现对风险的识别与分析,从而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并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在企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将内部审计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便于企业更加精准全面地掌握财务状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经营决策,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企业正常运营。[1]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同时也是企业需要重点加以控制和规避的风险类型,财务风险一旦发生,对于企业的生产运营将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企业的投资决策和财务管理模式等,也包括一些外部因素,如原料市场和市场需求变化等。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加强财务风险防控,不断提升财务风险防控水平,以减少财务风险,保障企业的健康运营与发展。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上包括多项功能的发挥,首先是检查与识别功能,能够在财务管理工作上进行有效的分析识别,帮助财务管理人员识别财务风险,或者察觉到一些财务管理人员没有发现的潜在风险,便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其次是协调与管理功能,能够对财务管理中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协助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分析工作,同时可促使各部门加强协调沟通,降低决策风险;最后是咨询和顾问功能,财务管理人员在应对一些财务风险时,内部审计可为其提供必要的咨询和支持,从而更加高效地处理财务管理工作,提升风险抵御与防控能力。显然内部审计的多项功能通过影响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风险识别、分析与防控等各个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进而影响企业整体财务风险控制水平。

二、企业在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风险管控体系不完善企业在财务风险管控过程中,缺乏相对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影响了财务风险控制效果。一方面,企业没有制定完善的风险管控指标,为了实现对财务风险的防控,需要明确风险发生的特征,并采用量化的指标进行分析识别,但是部分企业没有根据常见的风险类型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指标,或者长期沿用传统的财务管控指标,没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市场变化等进行更新和优化,显然这些风险管控指标无法为企业的财务风险识别与管控提供有效参考和支持[2];另一方面,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模式倾向于事后防控,当财务风险发生时才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没有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导致财务风险防控工作存在滞后性,显然会给企业运营带来较大不利影响。

(二)财务风险防控意识薄弱当前,许多企业在财务风险防控工作上重视不足,无论是企业管理层还是财务人员都缺乏财务风险管控意识,导致企业财务风险防控能力较低。首先,部分企业针对财务风险的防控,存在一定的不连续性,财务风险是伴随着企业运营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然而企业仅仅在面临风险困扰时才进行必要的风险防控,而在此之后,往往就将该项工作搁置一边,这种财务风险控制活动的不连续性不仅无法起到良好的风险防控效果,甚至可能增加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其次,企业没有针对财务风险进行定期的全面核查与评估,对自身财务风险状况了解不清,也缺少必要的防控措施,降低了企业财务风险规避能力;最后,企业财务人员等缺乏财务风险防控意识,对于自身财务核算和财务分析工作,往往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而没有主动分析企业财务数据,及时识别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并反馈。财务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不足也是导致企业风险防控水平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

三、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企业里的内部审计人员日常工作内容涉及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审计、专项审计等,并负责对企业不同投资项目进行具体化处理,包括项目的预算、基本投资、执行等,整个工作过程都与企业管理紧密相关。换句话说,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深入分析企业所涉及的各项财务内容,通过分析找出企业已有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帮助企业形成合理化的管理模式。除此之外,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企业财务风险,并且综合性地分析企业内部财务情况,使企业能够快速发现相关财务问题,从而提前制定针对性措施。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的具体作用分析如下。

(一)在财务风险战略评估方面的作用就企业财务风险而言,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投融资和资产配置工作对其具有一定影响,随着企业的发展过程,企业管理层已经开始逐渐意识到财务风险防控的重要作用,同时更加重视对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分析等工作,而内部审计的各项功能决定了其对于财务风险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越来越多企业将其作为一项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并开始将工作重点放在最大化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从而达到财务风险控制的最终目标。[3]企业通过开展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将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并对其风险类型进行划分,合理评估风险等级,为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奠定了基础。在企业制定筹资战略时,就需要重点发挥内部审计在财务风险控制上的作用,并将其作为核心工作,以企业的筹资战略为基础,确定其中的财务风险情况,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战略,从而为企业的筹资战略实施提供重要参考,更好地规避筹资战略规划和实施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筹资过程的相关筹资项目发展前景,以及结合市场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对筹资额度和筹资规划可行性等进行分析,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完成立项工作,一方面为企业筹资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和支持,另一方面可确保筹资战略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相一致,同时制定相应的长期经营目标和短期经营目标等,并对企业在实际经营上存在的缺陷加以分析,为企业制定改进和优化措施提供有效的建议,使企业的综合经营管理水平得以提升,进而达到提升财务风险防控效果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企业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可对企业的筹资战略及各项财务风险战略进行合理评估,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财务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优化建议,提升了企业的综合财务风险控制成效。[4]

(二)在财务风险顾问和咨询上的作用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除了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审计管理之外,还需对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定期组织相关工作,对企业的财务数据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企业资源配置情况加以了解,从而对于企业管理层的财务决策和投融资决策等提供参考建议,促使企业做出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推动企业健康长远发展。与此同时,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合理评估,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工作情况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管控评估报告等,提出可行性财务风险管控建议,从而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工作优化提供支持和参考,发挥财务风险顾问和咨询的作用。另外,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可对各种经营信息和内外部数据信息等进行全面分析,明确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等提出财务风险控制建议,避免企业管理层做出不科学的投资和融资决策等,进而实现了有效的风险规避,降低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企业的经济效益目标实现提供了支持。

(三)梳理企业财务运营脉络内部审计工作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对整体的财务运营脉络进行分析和把控,并提出有效的优化建议,促使企业财务运作更加有序化、规范化,从而降低企业由于财务运营管理不科学造成的财务风险。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国内有超过半数的企业,在财务运营体系上存在不合理,或者缺乏相对完善的财务运营体系,导致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而正是由于财务运作管理体系的不足,也导致当财务运营管理中出现风险情况时,相关风险管理部门无法及时发现风险也无法确定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因此企业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借助审计工作对财务运营脉络进行梳理,进而发挥其在风险防控上的作用,有效地降低财务运营风险。一方面,企业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阶段性财务数据等为基础,分析企业的财务运营状况及财务运作趋向,可发现其中的潜在财务风险,同时为企业的资金运作思路和具体方向提供指导,从而规避企业由于对财务运作趋势掌握不足而做出错误决策,增加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同时对财务运作趋向的分析,便于财务风险管理部门明确风险所在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5];另一方面,通过内部审计对财务运营脉络的全面梳理,可获得更为准确和全面的财务运营信息,企业可以此为依据明确财务风险管理的方向,制定风险管理目标,并进一步构建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弥补了企业以往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的弊端,充分体现了内部审计在财务风险防控方面的作用。

(四)挖掘企业财务风险潜在隐患,规范财务管理工作企业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可对企业的资金运作情况进行分析,并为企业的合理资金规划制定及资金科学配置提供支持,并明确企业的资金配置目标,确保企业的资金配置与发展需求及市场情况发展趋势相一致,通过合理的资金和财务规划提升企业灵活适应市场环境的能力,更好地抵御各种资金和运营风险,进而降低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企业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和各种财务风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在明确风险情况的同时,深入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及威胁企业运营安全的风险隐患,促使企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保障正常运营,如对业务人员风险和账目风险等分析,为企业优化人员配置和加强账目核对提供支持。另外,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和资金交易往来等进行全面分析,包括流动资产和股东资金等,进行相应的核对与解读,从而全面掌握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确保财务工作规范化开展,避免徇私舞弊等情况的发生,使企业面临相应的资金损失等。因此,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可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并通过安全隐患的挖掘,为企业制定应对措施提供支持,从而提升企业内部治理水平,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支持。

(五)通过内部审计工作优化增强财务风险内控效果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而言,在企业新的发展时期,其职能作用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审计工作,如对账簿、财务报表等进行核查和分析,审计内容已经全面拓展到人力资源管理及市场营销和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还包括对企业的信息技术和项目管理等各个方面,通过对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管理,发现企业在这些工作上的风险情况,从而提升内控水平,而这些环节与财务管理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对这些环节的风险防控与规避,对于企业财务风险起到了间接的控制效果,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内部控制水平,进而降低财务风险等,保障企业正常运营与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更加多样化的风险,这些外部风险因素也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而内部审计工作可对这些外部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与管理,明确风险存在的领域,并为企业采取有效措施规避这些风险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参考。因此企业管理层需要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风险评估的重要手段,发挥其重要作用,充分考虑内部审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将各种风险因素考虑在内,并将其贯穿到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强化风险意识,改变以往由于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等问题,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达到较好的风险防控效果。内部审计工作应避免局限于传统的财务控制工作,拓展职能范围,对企业战略等层面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发挥影响作用。[6]内部审计工作应该加强事前和事中控制环节,避免滞后性的事后控制,并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以及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等方式结合起来,通过审计工作的全面覆盖,掌握企业整体运营状态,进而更好地把控财务风险情况,为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提供支持,以便更好地防范财务风险,发挥内部审计的实际价值,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水平。

四、结束语

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对财务管理的审计管理,还体现在财务风险控制上。在新的发展时期,企业财务风险倾向于多元化和复杂化,企业意识到财务风险防控的重要性以及当前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存在的不足,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其在财务风险战略制定和风险管理目标确定,对财务运营趋势的把控和财务运营体系的梳理,以及对潜在资金和财务风险因素的挖掘等方面的作用,以内部审计工作为支持,制定更加科学的经营决策,从而更好地规避风险,提升财务风险控制水平。

作者:李学刚 单位:山东高速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内部审计风险控制论文3

作为公司治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不断为企业带来价值增值。内部审计依据相关法规和公司内部制度,对公司总部以及下属子企业开展以经济活动考核为目的的工作,对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进行有效监管,对高风险项目进行持续跟踪,对公司日常经济活动和账务进行审核,持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由于内部审计在内部廉洁、财务管控、经营收益核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推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机制逐步发展成熟。

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一、经济监督

经济监督作用是内部审计的根本职能。审计的依据通常是国家有关财政法律、公司相关规章制度,按照一定的流程,对被审计对象的经营活动进行合规性评定,对流程进行详细审查。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企业的经营范围、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泛,经营规模也逐年扩大,使得管理层级趋于复杂。在多级化的管理模式中,企业高管尤其是集团型企业高管,想要快速了解掌握企业经济活动状况,就需要依赖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管数据和报告。例如,审核重大项目是否按照报批手续和规定的方案执行,预算是否合理使用,承诺的责任是否认真履行等,从多角度加强企业管理。

二、经济评价

内部审计的经济评价作用,主要通过审核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对推进和实施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来体现。此外,内部审计还需要对是否持续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作出评价。审核经济活动的提案、计划是否可执行,对其提出专业性、针对性的改善意见。内部审计的经济评价作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策略,进而对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内审人员充分运用专业知识、评价手段,能对经营预算、经济成本、支出费用的真实性作出评定,能对各项可能收入的科学性、实质性进行评估,保证经济活动的高效稳健开展。

三、提升效率

归结到企业发展的本质,企业需要整合、调配各类资源,以求获得较高收益,促使价值最大化、利益最大化。如何才能有效调配企业资源,避免资源浪费、资源配置不科学、不合理等问题,减少收益不合理的情况,内部审计往往能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在内部审计实际工作开展时,需要通盘分析内部财务状况,了解资源、人力、经营现状,通过审计项目,对其进行优化调整,必要时进行再次配置,实现人力资源、实物资源的最佳配置,使其发挥最大效用,减少由于运行效率不合理造成的资产减值等现象的发生。四、防范廉政风险监察是内部审计的根本职能,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监察财务状况合理性,二是重大项目、重大投资合理性,三是审计执行情况合理性。正是由于审计的监察职能,依靠健全的监察机制,对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监察,能够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在企业中,廉政风险时有发生。除了管理人员作风不严,纪律意识淡薄以外,管理薄弱也是造成廉政风险的主要原因。一旦廉政风险发生,不仅带来经济利益的损失,对企业竞争力、企业形象、品牌形象、经营管理氛围等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需要通过内部审计的方式,对财务管控状态进行监管,尤其是对不合规操作、关联交易等提出审计意见,减少廉政风险的发生概率;同时提升管理绩效,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中的不规范问题,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内部审计风险特性和产生原因

内审人员只能依据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审计,而对制度逻辑和制度的健全性无法施加有效影响,导致无法规避制度漏洞带来的潜在风险。审计风险由于内审人员工作中存在不恰当意见等不确定因素,进而引起结果偏差,造成损失。

一、内部审计风险特性

1.审计风险的必然性。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企业经营活动当中不可避免,只能通过有效的手段进行防范,却很难杜绝。因此审计风险具有必然性,其引起的后果也客观存在,即便采取必要手段,也不会彻底消除。2.审计风险的不确定性。审计风险还具有不确定性,在发生时间、存在形式、产生后果等方面均不可预测。3.审计风险的复杂性。审计风险一旦发生,除经济损失以外,还可能造成社会、公众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审计风险在审计活动中的任何环节中都有可能出现,且形式、频次、影响难以把握,因而审计风险具有复杂性。4.审计风险影响持久性。由于审计风险带来的后果不仅局限于经济方面,还会对社会、公众造成危害,影响周期长、广度大,例如内审人员的心理问题、企业形象问题等,短时间内消除难度巨大,因此审计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持久性。

二、造成风险的原因

引起内部审计风险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方面,一是基于审计工作基本原则,内部审计工作相对独立,内审人员与被审核部门应在实质上和精神上保持独立,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引发风险问题;二是内部审计多属于事后审计,实施审计工作时,财务报表、经济活动等均已完成,会产生时滞性差异;三是内部审计以助力经营管理为目标,其职责相对固化,内容相对稳定,不具备自主安排工作的可能性。主观因素方面,一是内部审计从方式方法上看,一般采用抽样审计,如果样本选取不够准确,容易造成风险,此外在具体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采用主观分析法,导致审计技术存在差异性和局限性;二是审计人员素质能力存在个体差异,若实施审计的人员能力经验相对薄弱,有时即使实施了审计活动,却没能作出正确判断,即使发现了潜在风险,但未能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在第一时间提出合理的审计意见,导致企业蒙受损失。

内部审计风险如何影响财务绩效

内部审计作为内控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内控部门的具体执行,参与企业经营,对制度执行、财务合规、重大项目等进行科学监管,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一整套工作流程,以实现企业价值增值。内审执行力度影响审计质量,进而影响财务绩效。

一、核算方式影响

在不同企业,根据制度的不同,将会采取不同的核算方式进行内审工作,这种核算方式的天然差异,对财务绩效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例如收益如何分配、财务如何规划、税金如何统筹等方面的差异,影响了内部审计的结果以及参考意义。因此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需要把核算方式做一揽子考虑,最大限度确保审计工作服务于财务收益。

二、周期设计影响

企业内部审计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实际经营活动设计合理的审计周期,如果周期过短,审计过于频繁,可能对企业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增加不必要的审计成本。由于财务核算时间性较强,月度、季度、半年和全年都有节点性工作,因此审计周期应采取科学合理的审计频次,对财务绩效、审计价值产生积极影响。除按照时间制定审计周期外,按照事件规划审计频次也是对内部审计的有效补充,例如重大人事变动审计、重点项目审计等都不是按照既定时间节点进行的,两种审计周期应组合考虑,才能提升审计质量,确保财务效益。

三、人员专业性影响

在企业内部开展审计工作,通常可采取第三方审计和内部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内部审计对财务绩效产生一定影响,对专业性要求很高,内审人员是否能充分了解审计相关法规、公司制度、所处行业背景、市场波动情况等,从专业的角度开展工作,降低对财务绩效产生的影响,是体现其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的重要方面。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审计规划、审计实施、审计分析、报告出具等重要环节有着重要影响,进而影响着财务绩效。审计人员专业性还体现在职业素养方面,审计人员掌握大量企业经营管理数据,若素养未能达到要求,存在泄密和审计失效风险,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深远。

优化策略分析

一、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机制

事实上,内部审计部门很难独立存在,内部审计的实质是服务企业经营活动,因此在具体执行时,也应把最大限度维护企业利益作为首要目的。此外,由于审计对象均为内部平行机构部门,对象均是内部人员,考虑到利益冲突问题,内部审计经常会受到影响。在完善审计制度机制的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提升独立性,有利于更专业、更客观地出具审计意见,从实质上做到独立运行。在组织领导方面,高层支持是独立开展审计工作的保证,审计部门的重要性排序上,应排在董事会之后。从国际经验上看,为了更加公正实施审计,可设立审计委员会,参与董事会议,由审计委员会领导审计部门开展审计工作,审计部门向审计委员会报告经营活动的审核情况,有助于显著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二、加强审计工作统筹规划

传统审计工作属于事后审计,即使发现了财务或管理方面的漏洞,也无法对财报和经营活动进行干预。因此,应转变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路和模式,由事后审计改为事中审计和事前规范,扩大审计工作的范围,在经营管理活动当中,系统规划审计节点,对正在发生的财务工作、重大项目、合同执行等实施审计,对财务部门、项目执行部门等机构和人员实施审计,例如在合同签订之前进行审计,而不是执行之后审计,对项目、合同的合规性、价格条款、合作方资质等进行审查;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合同履约过程中,对实施情况进行审核和验收,妥善保存审计过程材料并归档,形成闭环管理,见图1。实施财务审计时,单纯核查账目,可能存在漏洞难以发现、动机难以评估、环境难以预测的问题,可系统规划审计顺序和审计方法,例如将顺序审计、逆序审计、抽查审计等方法组合进行。实施重大项目审计时,以全生命周期审核方法开展,其基本原则是审计在前,招标在中,结算在后,审计的内容可包含但不限于设备原料价格、任务量、计费标准等方面,验收时可采取多方验收的方式进行。

三、改进内审技术和手段

企业所处行业各有不同,选择适合企业发展和经营的审计方法尤为重要,只有科学合理且适用的审计方法,才能起到内审防范风险的作用。有的企业采取制度基础算法,此类算法应用于实际审计中,能够实现流程审计的把控,但不利于找出风险背后的原因,给出审计意见的难度偏大,风险偏高。近年来,不少企业转变了审计方式,更多选用以风险为基础的方式方法,在确定审计效果时,采取风险指数法进行评价。此种基于风险的审计方法,在确定计划之初,就将风险纳入统筹考虑,从全局和系统的角度进行整体性分析,大幅提高审计质量,减少风险。运用计算机技术优化审计工作,将大大提高审计速度,满足市场变化需要;审计结论经过模型验证,出具更科学完备的审计报告,为决策提供支持。四、提升内审人员素质能力我们知道,专业人员的能力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决定了工作任务能否顺利完成。虽然审计工作依据制度规范开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内审人员的能力、专业素质等特质也会对审计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内审部门的设置、人员队伍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审计人员主观判断影响,审计人员通常是财务人员内部转岗培养起来的,对财务工作了解较多,但对实际运营环节、相关流程和术语了解偏少,导致审计结果存在主观判断偏差。二是审计实践经验影响,审计工作不仅在阶段上分为事后、事中、事前,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市场波动,审计流程和内容也在不断调整,对内审人员的审核经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审计人员队伍的基础培养、业务人员与审计人员的交流轮岗等对提升审计实践经验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审计人员作风影响,审计工作要求内审人员具有严谨细致、追根问底的作风,在实际工作中要有敢于发现问题的决心和态度、善于发现问题的专业精神、勇于指出问题的务实作风。因此,必须加强内审人员专业能力培训,使他们既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也要具备很强的审计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提升风险意识,强化道德素养。

结语

审计风险是企业内部的客观存在,无法避免,审计风险存在于开展审计工作的每个环节当中。随着企业经济活动的多样化,审计业务不再是单一的工作,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频次,以及危害都较以往逐步加大。当出现审计风险时,会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较大的影响和危害。内审风险虽然无法完全消除,但可通过有效手段进行防范,防控审计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内审风险的控制具有系统性和长期性,需要对风险本身、产生原因进行系统科学分析,逐一找出合理的应对策略。造成内审风险的因素较多,在制定防范措施时,需要从顶层设计方面进行统筹考虑,同时关注主体、客体,协调相关部门积极配合,通过多方努力逐步加以改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外事司编.世界各国审计[M].中国审计出版社,1995.

[2]AnthongSteele.AuditRiskandAuchtEvidence[M].AcademicPress,2011.

[3]李佳宾,蒋伟.股权结构对企业绩效影响实证分析—以上市制造业公司2007年数据为例[J].财会通讯:综合(下),2011(1):100-116.

[4]周宏,刘玉红,张巍.激励强度、公司治理与经营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检验[J].管理世界,2008(4):172-176.

[5]曹平珍.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07):129-130.

作者:文哲英 单位: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