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管理实用13篇

规范化管理
规范化管理篇1

1.2思想认识不到位,达标创优标准低。有的行对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认识不到位,思想没有压力,工作缺乏动力,不能按照“严、细、实”的要求操作业务,缺乏敬业爱岗,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1.3有些人员在规章制度执行中不能一如既往、认真坚持,不能按业务操作流程办理每一笔业务,存在事后补办的现象,存有检查前突击整改的情况,没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2改进和加强财会规范化管理的思路

2.1健全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质量考核监督机制。合理分解目标,将任务量化并落实到人,使各尽其职,人尽其才;理顺工作关系,体现既分工又协作的工作程序和整体意识,克服各自为政的现象;落实质量考核责任制,树立正气,克服老好人的思想,建立包括出勤、学习、交接、工作质量和服务态度在内的各项考核制度。在工作实践中把规章制度、工作标准与每个人的工作效果统一起来,把贡献与报酬结合起来,严格落实各项制度与操作程序,以促进财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2.2加强监督检查。充分发挥日常监督职能,明确坐班主任的职责和工作权限,重点理清一线员工的思想动态,抓好组织纪律,岗位练兵工作,协助主管领导处理好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做好业务协调和重要业务的审核工作,主要应把握好微机操作、进出人凭证、人员业务交接、出库人库等“四个关口”,认真填写日志。强化坐班主任事前、事中检查监督,按月(季)开展自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上级联社定期不定期地对下级联社进行检查辅导,帮助排疑解难,促进不断整改。四是在具体工作中,采取对照财会工作规范化标准逐条自查的方法,找出不足,尽快纠正。通过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保证各项制度、办法的贯彻执行,杜绝违规操作和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2.3加强学习,掌握规范化标准。因此,实现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首要的任务就是学习,熟练掌握规范化标准。财会人员要把学习规范化标准与学习规章制度结合起来,弄通标准与规章制度的内在联系,加强对问题的理解;把学习规范化标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找出差距,明确今后努力方向;把学习规范化标准与个人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克服惰性和旧习,建立严格按标准、规范化运作的工作程序。

2.4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多内容的业务培训活动。要围绕着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加大业务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力度,加快培养专业技术骨干,全面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对现有从事会计出纳人员情况进行一次普查,弄清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类别和业务水平,然后制定分层次的培训规划。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要求在培训内容、培训进度和培训时间上应有所区别。培训工作应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干什么、学什么、懂什么、专什么,学以致用,立竿见影,以此尽快地适应本职岗位工作。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全面的业务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开展互查观摩学习活动,及时交流总结经验。要有组织、有目的的召集基层负责人和会计出纳业务骨干,围绕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主体进行互查,通过观摩学习,总结交流工作经验,讨论加强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具体问题和工作难点、疑点,统一工作方法,达到相互帮助共同促进的目的。

2.5组织考核评比。由上级抽调县联社的会计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组织开展考评验收工作并实行奖励与处罚,通过此项工作,既考评了被查单位的工作,交流了经验,又培养壮大了考评队伍,使参加的人员进一步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从实践到理论上明白财会规范化管理的目的与要求,为促进财会工作上台阶、上等级打下基础。

2.6关心基层行会计出纳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基层信用社的会计出纳人员处在工作第一线,工作任务繁忙,责任重大。因此,各级联社领导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关心职工生活,为职工办实事结合起来,作为基层行实现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环节抓紧抓好。单位领导要经常与财会人员开展谈心活动,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认真听取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关心他们成长进步,解决他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充分调动广大会计出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财会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规范化管理篇2

二、考核指标设置要尽可能细化、量化

个性考核是考核的重中之重,如果指标设置可操作性不强,过于笼统或者没有硬性的标准,考核时就容易出现人为操作甚至无法进行的现象,导致考核结果只区别在共性部分,不能正确评价各人的工作效果,失去了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意义。在以前的考核中,也曾出现过由于个别同志的个性指标设置不具体、不便操作,使得个性目标部分考核得满分的情况,造成考核片面化。所以,考核指标设置要尽可能具体化和量化,在“工作有明确的方向,检查有明确的目标,考核有明确的依据”的原则下,对能量化指标要尽可能用数字说话,实在无法用数字衡量的,可考虑日常方便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作为考核依据。

三、考核指标设置要充分考虑指标的可行性与挑战性

规范化管理不但是要规范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要营造一个更有利于税务干部充分发挥潜力的工作氛围。因此,考核指标设置要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增加指标的挑战性。挑战性要求指标要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这样指标才具有充分的激励作用,如果指标设置的难度太大,通过努力还无法实现,会使人丧失工作积极性;反之,指标不需多大的努力就可达到,那更是违背了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初衷。

四、实施规范化考核要考虑单位的独立性与单位间的关联性

规范化管理篇3

一、目前监理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国全面推行监理制度已有十五年时间,目前国家在监理公司资质管理、经营管理、监理人员执业资格考试、注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地区监理市场的运行、监理公司的管理以及监理工作的规范化方面已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由于监理公司和监理注册人员的日益增多,监理市场的恶性竞争和非规范化管理状况也越来越严重。比如,一些监理公司为了节约监理成本,通过减少监理投入(如检测设备配备不足、减少现场监理人员数量和工作时间)、降低监理服务质量(如缩减监理服务内容、派驻缺乏经验的年轻监理人员、减少检查次数)、放松管理(公司对监理人员不认真工作、向施工单位“吃、拿、卡、要”等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方式维持生存。再加上一些建设单位对监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认为监理工作可有可无,随意压低监理费用,把监理单位仅仅作为自己的质检部门等)和有些施工单位不配合(对监理方下达的通知不理不睬,甚至威胁监理工作人员)等因素,造成监理单位生存环境日益恶劣,监理公司以及项目监理部的工作开展十分困难,管理上也越来越不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和安全无法实施有效监控。这样的监理管理状况,反过来也加强了人们对监理工作重要性的忽视,造成了监理单位信誉下降和监理取费的日益降低,监理单位生存越发困难,与国际接轨更成为梦想。

为了改变上述恶性竞争所带来的不规范管理现象,笔者认为,除了不断完善国家建设方面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建筑市场的行政管理力度、增强监理公司规模和实力外,还应该大力加强项目监理部自身的规范化管理,有效提高监理服务质量。本文就如何实施项目监理部的规范化管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什么是规范化管理

规范化管理是对每个被管理者的职位、职权和职责进行合理设置,规定明确的工作标准、运行程序和规范制度,使组织和个人的行为、每项工作都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机制运行。规范化管理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项目监理部的规范化管理就是通过合理设置监理部的人员数量、专业分工、职位、职权和职责,规定明确的监理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把项目监理部各项监理活动全部纳入规范化管理,实现对监管活动的全程管理。

三、规范化管理的基本特点

规范化管理具有四个基本特点。一是结构化特点。即管理系统是有内部结构的,其内部结构由若干层次和功能模块组成。规范化管理不仅要细化、深入到各层次和功能模块,并且要使各层次和功能模块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二是信息化特点。即利用电脑和网络把各项资源信息(包括活动、记录、成果、设备仪器等)数据化、集成化,便于资源共享和利用。信息化是规范化管理的基本手段和实现形式。三是标准化。即用统一规范的工作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管理,使管理过程清晰、顺畅,便于专业化分工和数据化,提高工作效率,确立工作责任。四是制度化。即规范化管理的各个层面和环节都必须按照制度运行,运行体系同时是一个完整的规则体系。

四、项目监理部怎样实施规范化管理

根据对上述规范化管理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结合项目监理部的具体监理工作,笔者认为,要实施项目监理部的规范化管理,就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组建结构合理、功能全面、务实高效的项目监理部。首先,要重视项目总监的选拔和任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项目总监受监理单位法人代表的授权,全权代表监理单位全面履行监理委托合同,主持项目监理机构的工作。项目总监是监理单位在监理工程项目上设置的最高岗位职务,是项目监理部的直接领导,承担相应的行政管理责任,是公司的形象代表,是全体监理人员的表率。总监选得好,才能有效带动项目监理部开展规范化管理。因此,监理公司要选派责任心强、领导能力强、有合作精神、专业知识扎实、监理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和有良好工作作风的总监。其次,要合理配备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总监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公司实际情况,按照“持证上岗、结构合理、专业配套、数量合适、职责明确、精简高效”的原则进行配备。如果工程规模太大,还可考虑配备总监代表和专职文档管理人员。2、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包括监理管理制度和监理工作制度)。监理工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一套完善的制度和模式。监理工作制度化是有效开展监理工作的保障。

监理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现场记录、人员交接、信息处理、文件管理、监理档案管理、考勤办法、监理用品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这些制度主要是规范项目监理部的人、财、物和管理方式。

监理工作制度是监理人员从事具体监理工作时应遵循的规定和要求。为了制定科学、合理、系统、规范、可操作的工作制度,就需要深入研究项目监理部的监理工作内容。项目监理部的监理工作主要有:图纸会审,编制监理文件,监理交底,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开工报告审批,分包单位资格审核,材料﹑设备及构配件检验,施工放线成果复合,工程变更审核和处理,试件见证取样,工序交接检查,隐蔽工程验收,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质量技术签证,签发监理通知,施工进度控制,工程计量,投资控制,工程竣工验收,工程索赔处理,召开监理工作会议,旁站监理,安全检查,编制监理月报,监理日志记录等。为了规范这些工作,每一项监理工作都应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如:文件﹑图纸审核制度,技术交底制度,开工报告审批制度,材料﹑构配件检验及复验制度,设计变更审核制度,隐蔽工程检查制度,工程质量检验制度,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制度,施工进度监督及报告制度,投资监督制度,工程竣工验收制度,监理日志和会议制度,收发文制度,审批制度,旁站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监理例会制度,月报制度等。

在制定制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集思广益;(2)与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相吻合;(3)要与具体工程内容、建设单位要求等匹配,具有应变性和灵活性;(4)不断调整和完善。

3、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制度出台后,项目监理部各职能部门、总监、专监以及监理员在执行中遇到问题时要做到一律先按制度执行。若认为制度不合理,可及时向总监反映,由总监考虑是否需要按规定程序进行修订。所有的制度都必须进行有效的督促检查,检查和考核是加强管理的措施和执行保证。因此,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检查制度和考核制度。通过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和评价,找出项目监理部工作的不足和优秀经验,采用考核检查表进行标准程序检查和查阅有关记录等综合考核。当然,制度的执行也要考虑以人为本,讲究人性化管理,把原则性与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4、强化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规范化管理的核心。监理工作的目标来自于合同。通过对监理合同和施工合同的深入细致研究,可以明确监理工作目标、任务、内容、范围和步骤,同时对合同所约定的各方的权利、义务等有一个客观、全面、准确的理解和认识,为有效开展目标管理做好准备。同时,也为各项制度的制定提供合同依据。

5、制定各项监理工作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规范各项监理活动。《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中对每一项监理工作都有宏观的控制性的原则和要求。项目监理部要根据这些原则和要求,结合监理公司规章制度和工程实际情况对每一项监理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明确目标、内容、要求、实施步骤、参与人员等,并在公司的指导下制定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形成监理工作的流程图和标准体系,使整个监理过程程序化和标准化。

6、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监理工作信息化、网络化。信息化、网络化是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目前,多数项目监理部都配备有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网络等办公自动化设备。监理资料、表格等都可通过电脑填写和汇总整理,项目各方网上联络、文件传输也比较方便,十分便于管理,特别是异地管理。有了信息化的硬件手段,各项监理工作更易实现规范化管理。

7、强化岗位职责,加强对项目监理部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为了统一监理部工作人员的认识,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提高监理服务的质量和成效,总监可配合监理公司定期对监理人员进行培训,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监理专业知识、监理程序、监理技能、监理规范、验收规范、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对监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而且,按照公司的奖惩规定,定期对监理部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包括目标考核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工资、奖金等挂钩。通过这些措施,使监理部人员更加重视和实施规范化管理。

8、加强沟通,取得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支持和理解。在工程施工中,要使规范化管理能够真正得到有效实施,仅靠监理部自身是不够的,还需要得到监理公司的支持、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理解与配合。监理部要把规范化管理的目标、要求、实施方案、具体措施等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充分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

9、加强监理部办公室形象、工作人员用语、着装的规范化。监理部办公室墙上要张贴公司资质等级证书、营业执照、监理部组织机构图、总监工作职责、专监工作职责、监理员工作职责、监理工作总程序、旁站监理部位表、材料和试件取样送检计划表、晴雨表等文件资料,办公室内干净整洁,桌椅、资料摆放整齐,文件归档规范,安全帽挂设整齐等。工作人员用语礼貌、文明、专业,着装统一、干净、整洁。这些方面的规范化可以提升公司的形象,展示公司的实力,增强公司的信誉,为公司以后承揽监理业务打下基础。

10、监理公司应加大检测设备、仪器的投入。一定数量和规模的检测仪器、设备既是监理公司实力的体现,又是项目监理部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和检测的需要,同时还是监理公司有能力履行监理义务的一种保证。检测仪器、设备可由监理公司统一管理,各项目监理部需用时可按公司规定借出使用。

总之,项目监理部的规范化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监理公司和项目监理部的各个部门和每个员工,甚至会受到有关方面的阻力,但对企业的发展和工程项目的监理而言,规范化管理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积累和创新,充分发挥项目监理部的团队优势,力求在实现监理目标的同时,创造出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一个和谐高效的管理环境。

参考文献

[1]邓学海,程道亨.企业规范化管理问题思考.黑龙江水利科技,2006(4)

规范化管理篇4

1、理顺体制,建立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一是规范了我县重建地管理。推动出台了《望城县重建安置小区管理方案》,明确了重建安置小区建设管理责任,推动了我县重建地的验收移交和后续管理工作。完成了全县各乡镇大部分重建安置小区的建设验收、临主干道重建地绿化和社区管理工作,填补了重建地管理空白,提升了城市品位。二是完善了新修道路及政府性投资项目的验收移交工作。在县长办公会议纪要[*]17号和《望城县政府性投资项目综合验收暂行办法》中明确我局全程参与全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规划评审、设计审查、工程监督检查和竣工验收工作,在验收移交中,我们督促高乔大道南接线等新修道路的建设主体单位完善基础设施并移交我局进行管理,实现了建管并重。三是明确了市政排水管网建设管理工作。我县成立了市政排水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出台了《望城县城市市政设施管理办法》,明确我局成立专门的排水管理科室,负责全县排水管网建设管理相关工作。四是加强了小城镇管理,完善了县城管理社区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出台了《关于开展乡镇集镇管理“以奖代补”活动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生活垃圾收集及二次运输工作的通知》,今年共投入乡镇“以奖代补”和乡镇垃圾转运清运经费达200余万元,相继开展了乔口镇、靖港古镇综合整治和白箬铺镇光明村环境治理等专项整治行动,强力推进“乡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月”活动,提升了集镇品位。推动出台了《关于印发<建立县城管理社区联动机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县城管理社区工作职责,每年城管局安排社区联动管理经费20余万元,完善了考核奖惩机制,实施县城精细管理,为城市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和促进社区的文明进步与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是以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为己任,着重抓好重大活动安全保卫和重大项目拆违控违工作。完成了靖港古镇开园、湘江航电枢纽工程开工、国庆等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切实做好了航电枢纽、潇湘大道北沿线、京珠西线等重大工程项目的拆违控违工作,形成紧密配合、上下一心、共抓事业的工作氛围。

2、加强日常管理,城市管理规范化。我们完善了日常管理工作责任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加强督促检查,着力提高了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执法队招聘了8名执法队员和30名协管员充实城管队伍,开展了中层负责人竞争上岗,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全年处理的318件行政执法案件,处罚得当、程序合法,无一例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发生;环卫所建设环卫示范路,加强日常督查,保障了县城环境整洁;园林所实施路段责任制,坚持绿化巡查维护,抗旱洒水及时,确保绿化完好、美观。市政维护处绘制了县城下水道分布总图和路网分布图,加强了市政设施修缮管理工作;渣土办推动了渣土砂石运输的事前介入、事中参与、事后监督,确保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出租车办加快了调整我县城市出租车运价水平和计价结构工作,取得了由省建设厅颁发的我县140台城市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维护了出租车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广告办完善了全县户外广告设置的管理和行政审批工作,完成了我县大型户外广告规划设计,建立了户外广告管理台帐,使我县户外广告设置走上了有序发展的道路。我们抓紧局机关、商住楼及配套设施建设,八月底完成局办公楼搬迁,使城市管理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轨道。

3、提升县城容貌,完成了提质改造工程。为提升县城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我们在去年投入1*0多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又投入*0多万元用于县城区提质改造,主要完成了郭亮南路门店招牌和绿化带改造、郭亮路设置绿化带护栏、更换1000多只垃圾桶、完成了高塘岭大道道路修缮等工作;并动员社会力量加大金星大道等重要路段的绿化等提质改造工作力度,督促旺旺中路、金星西路、白芙塘南、北两街、雷锋大道的改造等工作。

4、着力解决城乡垃圾收集处理问题。我们积极筹集资金推动乡镇集镇和居民集聚地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协助各乡镇成立环卫清扫队伍,确保乡镇集镇和民居集聚地生活垃圾及时收集到各乡镇垃圾中转站。并于年初在全县各乡镇开展生活垃圾二次运输工作,有效推进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5、加快了我县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一是完成了污水处理厂区建设工程。3月31日成功举行了试运行通水典礼,6月底通过环保验收并投入正式商业运营。二是管网建设稳步推进。星城东片区C线管网建设已于年内建成。

(二)拓展理念,锐意创新,我县城管工作彰显特色

年初,我局确定了建设和谐城管,树立“以人为本、文明执法、精细管理、服务社会”理念的城管新思路,制定了“围绕一个主题,突出两个重点,巩固三项成果,实现四个突破,完成五大工程”工作目标,要求全局系统干部职工团结奋进,顽强拼搏,共同构建人民满意城市。为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省会新城区的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全局上下团结一心,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谱写了我县城管工作特色工程。

1、强化素质,铸造城管队伍新形象。强素质、高水平、有

规范化管理篇5

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control,TQC)来自日本企业管理实践,20世纪80年代大力引入我国。日本企业结合科学管理和零缺陷管理的理论,提出过程质量控制的理念,即将产品的质量缺陷消灭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这样最终产品必然是符合质量要求的。为了做到这点,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是一个质量控制点,每个环节的操作员工都是质量控制人员。为了保障每个质量控制点不出废品,每个质量控制点都设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客观检测手段。按照这种控制要求操作,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用检测都是合格产品。

个别工商组织推行的零缺陷管理或全面质量管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已经显得不够通用和规范,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需要,1988年由国际标准组织推行的ISO9000系列的质量认证体系,融合零缺陷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理念,成为保障质量管理更加规范的国际化标准。ISO9000实施的是已经具有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质量国家标准,它适用于整个生产过程,而不是某一具体产品。该体系认证在市场上标志着质量,国际购买者往往会坚持要求其固定供应商获得这种认证。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有严格的程序及考核要求,按照系列分为ISO9001、ISO9002、ISO9003和ISO9004等,依照不同行业设立,但制定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三个通用文件是其核心。其中ISO9001标准的用途是:当合同要求进行设计,并对产品性能要求有原则规定或有待制定,只有当供货方充分证实了其设计、开发、安装和服务的能力时,才能相信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应要求供货方按ISO9001提供质量保障。该质量体系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与尊重。因而,只要企业通过考核达到ISO9000质量体系并严格按照这一体系的要求去做,其产品质量就是可靠的,其服务就是值得信赖的。

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代表着规范化管理的方向,迅速从工商业领域推广到其他领域。在用企业精神、市场原则改革政府组织的新公共管理理念影响下,规范化管理的思想以及成功经验也开始推广到公共管理领域,国外许多公共机构如医院、学校、非营利组织和政府组织也开始推行规范化管理。在我国,2000年9月深圳市国税局蛇口分局通过了ISO9001税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后河北省地税局也开始学习深圳的经验,在基层机构进行ISO9001体系试点建设。

综合起来,规范化管理的特点就是程序性管理、标准化管理、质量控制,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管理效率。

二、政府组织规范化管理的含义

应当说,在政府组织内部推行规范化管理还是一件新鲜事物。尽管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一些好的经验,但是理论上的探讨还不够充分,因此有必要对政府组织推行规范化管理的含义及其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规范化管理是对政府行为的一种约束或自律。政府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的显著特质,诚如美国学者斯蒂格利茨所说:“第一,政府是一种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性的组织;第二,政府拥有其他经济组织所不具备的强制力。”这两个特性,决定了政府行动必须受到约束。约束的形式多种多样,法律和社会舆论是对政府的外在约束,或政府他律,而规范化管理则是政府的自身约束,或政府自律。推行政府规范化管理能够有助于消除政府失灵。

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将工商组织的质量管理理念引入公共机构,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方,按照工商管理的原则和理念,向社会公众作为公共服务的需求方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政府规范化管理应运而生。在80年代,我国曾经在政府管理中大力推行过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MBO)。实践证明,目标管理比起规范化管理有许多不足。由于目标管理强调终极结果,容易导致政府行为短期化弊端,而规范化管理强调的是过程结果,能够促使政府持续不断地改进管理质量与效率,因此规范化管理更符合政府组织的特性。

政府规范化管理就是按程序办事。所谓规范化,就是政府按照事先的规定行动,这种规定实际上就是程序。简言之,政府按程序办事,就是规范化管理。政府组织本身就是依照程序建立和运行的,但是由于法制不健全和信息不对称,政府组织并没有完全按照程序办事,主观随意性、长官意志以及以职谋私等现象大量存在,以致出现许多不规范行为,严重的还发生犯罪行为。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就可以大量减少这种不规范行为和犯罪行为,最终提高政府服务社会公众的质量与效率。推行政府规范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增强政府的管理效率和提高管理质量。应当将这个目的作为统帅政府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不能为规范而规范,以致走向规范化管理的消极面,搞形式主义。

规范化管理要有制度和考核标准。规范化是一个制度建立和强化考核标准的过程。一般说来,制度建立的依据是法规和惯例。法规比较明确,也容易执行。在建立具体的规章制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要与现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法规条文相冲突。而惯例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而且从行为结果上看具有利弊双重性特点。过去在没有规范化管理要求的时候,实际工作也按照许多工作惯例来运作,并取得成效。因此,政府规范化管理应力求将惯例趋利避害,将好的惯例转化成制度安排,将不好的惯例通过制度安排革除。有了制度,还需要对制度执行的情况进行考核,为此就需要设立独立的考核标准以及考核机构。首先,标准应是指标化、量化和可操作的。而且标准起着导向的作用,需要下功夫来设计一套标准体系。ISO9000引入公共组织,就是一种标准体系的建立。除ISO9000以外,还可以根据各个机构的实际情况设立其他标准化体系。其后,对运行情况需要有外在的独立机构对政府组织进行考核。政府同级组织或上下级组织之间由于形成了一定的利益共同性,比较难以做到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考核容易流于形式。目前在这方面的工作尚未真正制度化,任重而道远。

三、政府组织规范化管理的难点及解决

全面推行政府组织的规范化管理也有一定难度,这与政府组织的自身特性和承担功能有关。政府是非生产性组织,非营利组织,因此在理解政府管理质量、管理效率方面与工商组织有许多不同,这直接影响政府规范化管理考核标准的设立。政府的行为绩效应当不同于工商组织绩效,不能以政府机构取得的收益当作考核标准,或政府基层组织不能只是以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作为考核标准,而应以社会公众对政府服务的数量及质量的满意程度作为绩效考核标准。进一步说,由于政府面对的社会经济事务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因此不是所有的政府行为都能够走程序,实行规范化管理。实事求是地说,政府规范化管理不是万能的。

推行规范化管理在实践中会遇到两个突出的矛盾:第一,政府行为合法与合理悖论问题。要么政府行为合法但不合理,比如事事都要按照程序办结果导致不合理行为的发生;要么政府行为合理但不合法,比如为了便利服务对象的需求,省去繁琐的办事程序,结果违反了国家的有关法规。到底以哪种标尺来规范政府行为,没有统一意见,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一是依据现行法规来规范政府行为,如火车站内厕所收费;以改革精神来合理规范政府行为,如对娱乐、休闲场所服务人员征收个人所得税。第二,工作讲求实际效率和办事遵从程序形式的矛盾。应当说,一个好的制度安排可以将效率与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有效的制度形式有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但是在政府组织规范化管理过程中,由于不可能事事都提前考虑,特殊情况时时出现,需要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才能得到合理的结果。因此,刻板地遵循已有的制度规定,也不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进一步说,制度是由人创造的,并由人去遵守。而人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在规范化管理中也要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留出空间。21世纪的最新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由于这种理念的传播,使得许多具有创新特性的工商企业开始推行弹性工作制以及创立学习型管理组织。作为侧重程序性管理的政府组织,当然不可能照搬这种弹性工作制,必须推行规范化管理。但是政府组织也会遇到如何处理效率与形式的矛盾,为此,需要上级关注来自基层的创新思维与创新做法,及时地将一些不符合惯例或已有规定的做法纳入到制度创新中。不能忘记,规范化管理的终极目的,还是提高政府组织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效率。

建立政府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可以考虑以下做法。

1.建立具有可操作法和可检验性的制度。ISO9000是一个可供选择的制度,但是需要有相关条件的具备和落实。毕竟,按照ISO9000的要求,需要制定比较繁琐的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三个通用文件,许多政府机构还不具备制定这三类文件的条件。美国学者詹姆斯·Q·威尔逊将政府组织机构分成四种类型:付出和成果二者都能观察得到的生产型机构;可以观察到付出但观察不到成果的程序型机构;可以观察到成果但观察不到付出的工艺型机构;付出和成果二者都观察不到的应付型机构。显然,只有生产型和程序型的政府组织才具备条件实行规范化管理,对于其他类型的政府组织实施有效管理就需要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一般说来在我国,窗口服务性的政府机构可以参照服务业的ISO9000体系进行规范化管理制度建设,政策制定和调控性的政府机构主要围绕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建立相应的规范化管理制度。

2.细化制度,责任量化到人。政府组织都多多少少建立了管理制度,但是缺乏实施细则,就使得既有制度不能落实。实际部门的经验比较看重领导的重视,以及抓落实就是领导重视,组织到位,实际上制度细化和责任量化到人也能起到落实的作用。为了将制度细化和责任量化到人,需要有一套考核政府组织管理绩效的指标体系。但目前国内对政府组织的管理绩效及相关指标体系的研究还比较粗糙和不具体,今后这应是政府组织理论研究需要突破的难题。

3.尽快建立独立的政府业绩考核机构。对政府组织行为是否规范,从根本上讲不能由政府组织自身说了算,而应当由政府提供服务的受益方社会各界来评价。目前我国政府组织规范化管理及其考评主要是来自政府自身的努力,这是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政府做出的积极努力,值得高度评价。但是从长远看,对政府行为的规范化约束应当是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自律和社会他律。实现社会他律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建立相对独立的政府业绩考核机构。

4.强化政府信息的透明度。政府规范化管理固然是政府内部的事情,但是由于与服务的对象社会公众有直接联系,因此需要将政府规范化管理的相关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开,让社会公众了解政府相关服务的质量要求和标准,这样从外部增加了一条对政府规范化管理的督促和检查渠道。实际上,政府规范化管理的最终受益者是社会公众,让这些受益者了解政府规范化管理制定规定,会更加有利于政府行为的规范化。

5.提高政府管理人员的个人修养与管理素质。制度再好,也需要人去执行。因此政府管理人员的个人修养和管理素质对完成规范化管理有重要意义。搞ISO9000,首先需要人人掌握相关规定和知识,通过学习而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管理的自觉性。

6.加快电子政务的建设。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推进政府规范化管理,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的需要。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将加快信息化进程,信息化本身就需要有规范化的信息输入与输出,同时基于互联网平台构建的电子政府可以满足政府改革的多种目的和要求。因此,把电子政务纳入政府组织规范化管理的构成要素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应当从这个角度审视政府组织规范化管理工作,对电子政务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快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2]刘瑞.政府经济管理行为分析[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3]D.S.皮尤.组织理论精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4]CarHeyel.TheEncyclopediaOfManagement[M].VanNostrandErinholdCompany,NewYork,Cincinnati,Toronto,London,Melbourne,

规范化管理篇6

近几年来,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同时,也引进了大批新教师,目前一线任课教师30周岁以下的已达到60%,很多教师对教学常规工作还不能胜任,借助教研组规范化管理来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日显突出。

近一两年来学校的领导、及教研组长都有了新的调整,新领导、新组长都有积极的热情完善教研组管理,提高我校办学水平,教研组规范化管理具备了良好行动基础,同时,也将成为我校发展转折点、我校发展的契机。

一、教研组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1)教研组规范化管理是改变当前教研活动效益低下现状的需要。近年来,教研组建设被漠视或者异化,教研组织行政化、教研内容随意化、教研活动形式化、教研成果功利化。教研活动低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教研组规范化管理是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教学的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基地,如果失去这一基地,也就失去了校本教研。

(3)教研组规范化管理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需要。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教研组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可以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研组建设,凝聚教师、带动教师、激励教师、提高教师,引领、促进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

(4)教研组规范化管理是学校实现规范化管理、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教研组,教研组的发展离不开管理,管理则必须上层次,有水平,规范化管理是实现教研组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规范化管理符合现代科学管理理念

规范化管理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企业管理,它不同于制度化管理,它是在管理过程中,体现人的价值,而不是把人当作一个机器上的螺丝钉和齿轮,是在对人的本质特性把握的基础上,通过确定一套价值观念体系来引导下属员工的意志行为选择。而今,规范化管理已应用实践于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规范化管理则是作为一个组织的管理目标和要求,在长期的实施过程中,逐步由一项单纯的管理分工发展演变为一门管理科学。“规”,是指规则、规程、规定,这种规定和规则对于事物型形状、结构等外在表现上的要求应该是整齐、对称、同一,并且要求规则覆盖范围内的所有成员共同遵守;所谓“范”,是指界限、范围;所谓“规范”,是指标准、法式;所谓“化”,是指方向、趋势、体系。所谓教研组规范化管理就是科学民主化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组人员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学术氛围浓厚。

三、管理体系和持续发展是教研组管理的两个核心内容

建立健全科学、完善、规范的教研组管理规程和评价体系。为了形成体系,学校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完善了制度,形成一套管理方案,完善《三高中教研组考核制度》、《三高中教师培训制度》、《三高中教师考核制度》、《三高中学生对教师测评制度》,拟定了《三高中课堂教学标准条例》、《三高中教学质量评估方案》和《三高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结合我校实际,对教研组原来的四项规章制度进一步修整、实践、完善,并拟定三项新方案,建立健全科学、完善、规范的教研组管理规程和评价体系。

规范化管理篇7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TQC)来自日本企业管理实践,20世纪80年代大力引入我国。日本企业结合科学管理和零缺陷管理的理论,提出过程质量控制的理念,即将产品的质量缺陷消灭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这样最终产品必然是符合质量要求的。为了做到这点,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是一个质量控制点,每个环节的操作员工都是质量控制人员。为了保障每个质量控制点不出废品,每个质量控制点都设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客观检测手段。按照这种控制要求操作,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用检测都是合格产品。

个别工商组织推行的零缺陷管理或全面质量管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已经显得不够通用和规范,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需要,1988年由国际标准组织推行的ISO9000系列的质量认证体系,融合零缺陷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理念,成为保障质量管理更加规范的国际化标准。ISO9000实施的是已经具有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质量国家标准,它适用于整个生产过程,而不是某一具体产品。该体系认证在市场上标志着质量,国际购买者往往会坚持要求其固定供应商获得这种认证。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有严格的程序及考核要求,按照系列分为ISO9001、ISO9002、ISO9003和ISO9004等,依照不同行业设立,但制定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三个通用文件是其核心。其中ISO9001标准的用途是:当合同要求进行设计,并对产品性能要求有原则规定或有待制定,只有当供货方充分证实了其设计、开发、安装和服务的能力时,才能相信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应要求供货方按ISO9001提供质量保障。该质量体系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与尊重。因而,只要企业通过考核达到ISO9000质量体系并严格按照这一体系的要求去做,其产品质量就是可靠的,其服务就是值得信赖的。

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代表着规范化管理的方向,迅速从工商业领域推广到其他领域。在用企业精神、市场原则改革政府组织的新公共管理理念影响下,规范化管理的思想以及成功经验也开始推广到公共管理领域,国外许多公共机构如医院、学校、非营利组织和政府组织也开始推行规范化管理。在我国,2000年9月深圳市国税局蛇口分局通过了ISO9001税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后河北省地税局也开始学习深圳的经验,在基层机构进行ISO9001体系试点建设。

综合起来,规范化管理的特点就是程序性管理、标准化管理、质量控制,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管理效率。

二、政府组织规范化管理的含义

应当说,在政府组织内部推行规范化管理还是一件新鲜事物。尽管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一些好的经验,但是理论上的探讨还不够充分,因此有必要对政府组织推行规范化管理的含义及其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规范化管理是对政府行为的一种约束或自律。政府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的显著特质,诚如美国学者斯蒂格利茨所说:“第一,政府是一种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性的组织;第二,政府拥有其他经济组织所不具备的强制力。”这两个特性,决定了政府行动必须受到约束。约束的形式多种多样,法律和社会舆论是对政府的外在约束,或政府他律,而规范化管理则是政府的自身约束,或政府自律。推行政府规范化管理能够有助于消除政府失灵。

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将工商组织的质量管理理念引入公共机构,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方,按照工商管理的原则和理念,向社会公众作为公共服务的需求方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政府规范化管理应运而生。在80年代,我国曾经在政府管理中大力推行过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MBO)。实践证明,目标管理比起规范化管理有许多不足。由于目标管理强调终极结果,容易导致政府行为短期化弊端,而规范化管理强调的是过程结果,能够促使政府持续不断地改进管理质量与效率,因此规范化管理更符合政府组织的特性。

政府规范化管理就是按程序办事。所谓规范化,就是政府按照事先的规定行动,这种规定实际上就是程序。简言之,政府按程序办事,就是规范化管理。政府组织本身就是依照程序建立和运行的,但是由于法制不健全和信息不对称,政府组织并没有完全按照程序办事,主观随意性、长官意志以及以职谋私等现象大量存在,以致出现许多不规范行为,严重的还发生犯罪行为。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就可以大量减少这种不规范行为和犯罪行为,最终提高政府服务社会公众的质量与效率。推行政府规范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增强政府的管理效率和提高管理质量。应当将这个目的作为统帅政府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不能为规范而规范,以致走向规范化管理的消极面,搞形式主义。

规范化管理要有制度和考核标准。规范化是一个制度建立和强化考核标准的过程。一般说来,制度建立的依据是法规和惯例。法规比较明确,也容易执行。在建立具体的规章制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要与现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法规条文相冲突。而惯例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而且从行为结果上看具有利弊双重性特点。过去在没有规范化管理要求的时候,实际工作也按照许多工作惯例来运作,并取得成效。因此,政府规范化管理应力求将惯例趋利避害,将好的惯例转化成制度安排,将不好的惯例通过制度安排革除。有了制度,还需要对制度执行的情况进行考核,为此就需要设立独立的考核标准以及考核机构。首先,标准应是指标化、量化和可操作的。而且标准起着导向的作用,需要下功夫来设计一套标准体系。ISO9000引入公共组织,就是一种标准体系的建立。除ISO9000以外,还可以根据各个机构的实际情况设立其他标准化体系。其后,对运行情况需要有外在的独立机构对政府组织进行考核。政府同级组织或上下级组织之间由于形成了一定的利益共同性,比较难以做到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考核容易流于形式。目前在这方面的工作尚未真正制度化,任重而道远。

三、政府组织规范化管理的难点及解决

全面推行政府组织的规范化管理也有一定难度,这与政府组织的自身特性和承担功能有关。政府是非生产性组织,非营利组织,因此在理解政府管理质量、管理效率方面与工商组织有许多不同,这直接影响政府规范化管理考核标准的设立。政府的行为绩效应当不同于工商组织绩效,不能以政府机构取得的收益当作考核标准,或政府基层组织不能只是以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作为考核标准,而应以社会公众对政府服务的数量及质量的满意程度作为绩效考核标准。进一步说,由于政府面对的社会经济事务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因此不是所有的政府行为都能够走程序,实行规范化管理。实事求是地说,政府规范化管理不是万能的。

推行规范化管理在实践中会遇到两个突出的矛盾:第一,政府行为合法与合理悖论问题。要么政府行为合法但不合理,比如事事都要按照程序办结果导致不合理行为的发生;要么政府行为合理但不合法,比如为了便利服务对象的需求,省去繁琐的办事程序,结果违反了国家的有关法规。到底以哪种标尺来规范政府行为,没有统一意见,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一是依据现行法规来规范政府行为,如火车站内厕所收费;以改革精神来合理规范政府行为,如对娱乐、休闲场所服务人员征收个人所得税。第二,工作讲求实际效率和办事遵从程序形式的矛盾。应当说,一个好的制度安排可以将效率与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有效的制度形式有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但是在政府组织规范化管理过程中,由于不可能事事都提前考虑,特殊情况时时出现,需要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才能得到合理的结果。因此,刻板地遵循已有的制度规定,也不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进一步说,制度是由人创造的,并由人去遵守。而人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在规范化管理中也要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留出空间。21世纪的最新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由于这种理念的传播,使得许多具有创新特性的工商企业开始推行弹性工作制以及创立学习型管理组织。作为侧重程序性管理的政府组织,当然不可能照搬这种弹性工作制,必须推行规范化管理。但是政府组织也会遇到如何处理效率与形式的矛盾,为此,需要上级关注来自基层的创新思维与创新做法,及时地将一些不符合惯例或已有规定的做法纳入到制度创新中。不能忘记,规范化管理的终极目的,还是提高政府组织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效率。

建立政府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可以考虑以下做法。

1.建立具有可操作法和可检验性的制度。ISO9000是一个可供选择的制度,但是需要有相关条件的具备和落实。毕竟,按照ISO9000的要求,需要制定比较繁琐的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三个通用文件,许多政府机构还不具备制定这三类文件的条件。美国学者詹姆斯·Q·威尔逊将政府组织机构分成四种类型:付出和成果二者都能观察得到的生产型机构;可以观察到付出但观察不到成果的程序型机构;可以观察到成果但观察不到付出的工艺型机构;付出和成果二者都观察不到的应付型机构。显然,只有生产型和程序型的政府组织才具备条件实行规范化管理,对于其他类型的政府组织实施有效管理就需要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一般说来在我国,窗口服务性的政府机构可以参照服务业的ISO9000体系进行规范化管理制度建设,政策制定和调控性的政府机构主要围绕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建立相应的规范化管理制度。

2.细化制度,责任量化到人。政府组织都多多少少建立了管理制度,但是缺乏实施细则,就使得既有制度不能落实。实际部门的经验比较看重领导的重视,以及抓落实就是领导重视,组织到位,实际上制度细化和责任量化到人也能起到落实的作用。为了将制度细化和责任量化到人,需要有一套考核政府组织管理绩效的指标体系。但目前国内对政府组织的管理绩效及相关指标体系的研究还比较粗糙和不具体,今后这应是政府组织理论研究需要突破的难题。

3.尽快建立独立的政府业绩考核机构。对政府组织行为是否规范,从根本上讲不能由政府组织自身说了算,而应当由政府提供服务的受益方社会各界来评价。目前我国政府组织规范化管理及其考评主要是来自政府自身的努力,这是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政府做出的积极努力,值得高度评价。但是从长远看,对政府行为的规范化约束应当是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自律和社会他律。实现社会他律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建立相对独立的政府业绩考核机构。

4.强化政府信息的透明度。政府规范化管理固然是政府内部的事情,但是由于与服务的对象社会公众有直接联系,因此需要将政府规范化管理的相关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开,让社会公众了解政府相关服务的质量要求和标准,这样从外部增加了一条对政府规范化管理的督促和检查渠道。实际上,政府规范化管理的最终受益者是社会公众,让这些受益者了解政府规范化管理制定规定,会更加有利于政府行为的规范化。

5.提高政府管理人员的个人修养与管理素质。制度再好,也需要人去执行。因此政府管理人员的个人修养和管理素质对完成规范化管理有重要意义。搞ISO9000,首先需要人人掌握相关规定和知识,通过学习而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管理的自觉性。

6.加快电子政务的建设。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推进政府规范化管理,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的需要。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将加快信息化进程,信息化本身就需要有规范化的信息输入与输出,同时基于互联网平台构建的电子政府可以满足政府改革的多种目的和要求。因此,把电子政务纳入政府组织规范化管理的构成要素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应当从这个角度审视政府组织规范化管理工作,对电子政务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快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 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2] 刘瑞.政府经济管理行为分析[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3] D.S.皮尤.组织理论精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4] CarHeyel.The  Encyclopedia  Of  Management[M].Van  Nostrand  Erinhold  Company,New  York,Cincinnati,Toronto,London,Melbourne,

规范化管理篇8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财会管理并不规范,尤其是企业运行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工作,有很多部门对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认识不到位,财会人员素质低下,还有不少只是重视会计核算、记账、算账和报账,而忽视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有关操作规程中明确规定的问题仍然把握不准,有时会计核算也常有违规操作现象发生,内部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出来。实行集中核算后,会计人员与预算单位无直接经济责任利益关系,核算效果加强,监督职能削弱。为适应国内外市场要求,同时也是为了建立现代企业的需要,每一个管理环节都离不开会计人员的参与。

管理要想实现规范化建设,就必须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素质,实现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就必须要熟练掌握规范化标准。培养学习意识,认识学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学习规范化标准,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把学习规范化标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找出差距,从而不断进步。同时还要加强相关专业的学习,包括电算化、收支管理办法等。管理环境和工作范围内容等不断更新,加强对财会工作人员的培训对于提高财会工作质量有重要意义。

财会管理形成了一整套有别于其他工作的独特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督和分析。经济活动要合理合法,要符合国家有关的法规和制度,和财经纪律;要有利于资金周转和提高经济效益。财会业务操作的流程要合理规范,完善会计监督体系,确保实现各项业务的真实性和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另外要充分发挥日常监督职能,做好业务协调和重要业务的审核工作,按照会计法规制度的要求,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

时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已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会计与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财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软件部分,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财会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财会管理信息体系。

要明确各自业务分工,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光靠财务部门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做好规范化会财会管理工作的,必须要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才行。各部门要做好各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凡是能够影响资产,利润的事项都属于财务管理。财务事项往往最容易在各部门产生,所以各部门要树立财务管理意识,凡事要有计划,积极做好预算工作。树立部门财务管理意识,各部门的事情,一般由各部门承担财务管理责任。做到事有章程、行有规约、罚有依据,奖有规定。

数字化管理时代的到来,是人类社会管理的一场伟大变革,财会数字化管理是一种理想,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改革开放以来,数字化管理思想已经在一些先进的企业单位的财会管理中初见端倪,我国财会管理工作已经有了很大发展,许多企业单位实现了会计的电算化。但目前我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本质上只不过是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翻版,虽然表面看上去好像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有很大的不同,但其实并没有实现数字化管理的转变。而且可以说离数字化管理的要求还很远,还不能满足现代管理的需要,最大缺陷是我国会计软件的财会工作参与管理的功能不足。办好以计算机、通讯、电脑软件等为主的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产业将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实施数字化管理,没有先进的基础实施和管理软件是不行的。我们要顺应时代的潮流转变财会管理观念,财会管理工作者要全面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要掌握更多的智能性工具。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潮流就是数字化管理,而数字化管理需要不断创新,所谓创新就离不开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所以全体财会人员要提高他们的知识创新能力,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

总之,加强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对提高财会核算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新形势,应该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尽快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合理科学利用财会资源,强化财会管理规范,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供优质的服务。(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建设工程招投标办公室)

参考文献:

规范化管理篇9

引言

财务部门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把质量管理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础,将财务工作规范化,通过相关的制度来明确职责、量化标准,并且把任务目标、知识目标、综合素质目标融入到对财会人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从而最大的限度的促进财会工作人员自身对于工作的积极性、自律性,在管理的过程中,还要把质量管理的管理过程控制、绩效管理工作中的意识考核、规范管理工作中结果管理这几个板块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使得企业的管理工作能够

进一步的提升财务规划管理水平。

1.当前财会规范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财会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对业务进行深入的学习,并且在财会工作实际进行时候没有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工作,即便有进行一部分的学习工作,但是也仅仅只是表面的形式上,对一些涉及到核心内容的规定操作没有准确把握,从而导致了在工作的过程中极易出错,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出现重大的失误。

1.2财会工作人在工作的过程中,其自身的对于该职位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将自己放在一个严格的标准之内,从而使得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的过程过程中,没有一个良好的责任意识,对于工作没有充足的动力,没有严格、仔细的对业务进行操作,缺少对工作的热情,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1.3有些人员在规章制度执行中不能一如既往、认真坚持,不能按业务操作流程办理每一笔业务,存在事后补办的现象,存有检查前突击整改的情况,没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2.改进和加强财会规范化管理的思路

2.1健全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质量考核监督机制。

在建立制度的过程过程中,必须要将每一项任务、责任都进行明确的分解,将每一个任务细化到个人身上,使得财会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能够尽到自身的职责;要将财会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处理融侨,使得各个部分在进行工作的过程汇总不仅能够分工明确,还能够拥有良好的团队意识,防止财务管理部分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极大的影响整个财务部门的内部凝聚力;严格将财务工作质量考核工作进行落实,使得整个财务管理部门树立一股积极严肃的风气,其考核的内容不仅仅是财务工作不出错,还包括了财会学习、财会交接、服务态度等等方面进行考核的制度。只有在进行财会工作的过程中,将每一项制度、规章都落实到位,把制度与每一个财会工作人员都联系起来,将劳动付出与劳动报酬结合起来,才能够使得财会管理工作、管理制度能够不断的进步。

2.2加强监督检查。

将财会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能完全发挥出来,将财会管理部门负责人的监督权限以及工作职责明确下来,让监督部门重点对工作在一线的员工思想进行掌控,从而针对其思想进行组织纪律的管理,让员工能够以更加负责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使得员工能够帮助监督部门领导处理相关的工作问题,认真做好每一项业务的调节工作和重大任务的审核工作,严格把守几大财务管理工作,将每一个财务关口的变动都做好详细的记录。深度的强化相关负责人员在财务工作的前、中后进行检查的工作,并且要定期的展开审查工作,如果发现了问题,就及时加以解决,将其进行改正。只有将财会监督工作变得日常化,才能够更好的发挥财会监督部门的职责,从而使得财会部门的各项制度都能够更好的在严格监督之下执行,最大限度的防止财会工作的失误以及违反相关制度、纪律的违规行为。

2.3加强学习,掌握规范化标准。因此,实现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首要的任务就是学习,熟练掌握规范化标准。财会人员要把学习规范化标准与学习规章制度结合起来,弄通标准与规章制度的内在联系,加强对问题的理解;把学习规范化标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找出差距,明确今后努力方向;把学习规范化标准与个人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克服惰性和旧习,建立严格按标准、规范化运作的工作程序。

3.以质量管理深化财会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财会规范化管理水平

质量管理、绩效管理与规范化管理的结合是我行一个创新点,也是推进规范化管理深化完善,适应改革与发展形势的需要,为此,财会部门以市分行组织实施的质量管理为契机,把总分行制定的财会规范化管理和实施的绩效管理相结合,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明确的岗位职责、量化的考核标准,将各岗位的工作内容设定为数字化的任务目标、责任目标、素质品德目标和学识能力目标,与财会人员工资相联系定期考核兑现奖惩,充分调动了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把质量管理“过程控制”、绩效管理的“考核意识”与规范化管理的“结果管理”有机结合,以质量管理深化财会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了财会规范化管理水平。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环境之下,财会部门必须要以的姿态来面对财会工作,要提高对财会工作的认知,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认真分析、研究新形势,尽快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合理科学利用财会资源,强化财会管理规范,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与实俱进,迎接挑战,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供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规范化管理篇10

1 正确评价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该市从1999年逐步推行了以会计委托制为核心、“五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运作7年来,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管理手段更加先进。投入100多万元组建了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了市、乡镇街道二级联网,对村级财务核算实行网络化管理。二是管理制度更加健全。该市先后在1999年、2002年修订颁发了全面系统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2003-2004年,又相继出台了《上虞市村合作经济组织货币资金管理办法》、《上虞市村级工程项目实施意见》、《上虞市村级工程项目建设费用入账程序》等一系列专项管理制度,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全面、规范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三是工作措施更加有力。市村级财务规范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村级工程、集体资金管理、财务票据进行专项整治,改变了村级工程管理无序的现状,杜绝了无据支出,规范了收款票据。四是管理成效更加显著。1999年以来,全市退回手续不全的票据12552张,涉及金额3010.70万元,审核出违反财务管理制度、不予入账报销的支出票据3230张,累计追回金额680.28万元。

随着乡镇机构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加快,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推进,在村级财务管理中已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审核监督存在漏洞。审核监督停留在“账务处理”上,没有真正起到审核把关的作用。二是货币资金管理薄弱。市村一级集体现有货币资金5亿多元,是农村集体资产中最重要、群众最关注、最易出问题的一块资产。三是工程项目管理困难。村级工程管理存在“责任落实难、质量管理难、开支把关难、违规处理难、群众意见多”的“四难一多”问题。四是财务形势严峻。近年来村级集体资产日益增加,农村建设事业频繁,农村经济活动种类增多,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上访。五是基层农经力量薄弱。目前各乡镇会计中心工作人员,虽文凭普遍较高,但以会计为主,年纪轻且女性多,擅长账务处理,监督管理薄弱。村一级助理会计、出纳员和财务监督员年龄偏大、素质偏低,不能胜任本职工作。

2 全面实行农村会计职业化管理

深化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以强化农经管理职能、实行农村会计职业化管理为核心内容,调整乡镇街道农经队伍和村级财会队伍,强化市级和乡镇街道对村级集体经济的监管职能。

(1)完善管理体制,强化农经管理职能。

改革乡镇、街道农经管理队伍的体制,建立农经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农村经营管理和村级会计委托。农经管理服务中心内设会计服务站,后者在其领导下,全面负责会计委托制各项业务工作。调整村级财会队伍:把业务素质好、年纪轻、原则性强的同志选拔为村财务结报员。调整完善后,凡有收支等经济业务发生的村要求每旬结报一次。明确各种支出,非生产性支出结报时必附原始附件,严禁挂账结算。统一村级财务的结报程序,加强管理。

(2)强化对农村集体经济审计。

为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工作,建立市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中心,与市农经管理服务中心合署办公。指导乡镇农经管理服务中心开展农经审计工作。乡镇农经管理服务中心设专职审计员,负责本乡镇的农经审计工作,接受市农经审计中心的领导。

为推进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在完善体制和调整队伍后,还要针对当前村级财务管理上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加强村级资金管理。重点做到四个“严格”:严格存款管理,严格专项资金管理,严格资金出借手续,严格规范各项支出。二加强村级工程项目管理。明确招投标管理的范围,规范招投标程序,加强工程监督,工程竣工后要有验收程序,规范财务处理。工程必须依法纳税,税务发票规范。自行建设工程单独编制预算并建立材料账。三健全监督机制。各乡镇加强村财务监督员的培训,真正发挥其最基层的监督作用。各乡镇要抓好每季度的自查监督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乡镇农经管理服务中心要从严把好事后审计关,真正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规范化管理篇11

一、考试管理现状

从现状分析来看,考试管理存在诸多弊端,这直接导致考试管理规范化难以有效实现,比如考试方法单一、考试内容相对固定、考试时间较为集中等,教师对于考试管理相对比较松散,基本上都是粗放式管理,而且很多学校考试对于课本知识考核居多。从某种意义而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更无法有效判定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学生真实水平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检验,甚至会使学生对考试放松警惕,假设未能有效管理考试,将会对学生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教材内容基本上都是较为固定的知识,如果只是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考核,就无法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延伸,更谈不上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几乎停滞不前。

二、考试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性

考试是每个院校极为重视的教学环节,考试管理的规范化正是现阶段学校需要完善的工作,可谓是意义重大,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考试是教学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这需要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加强学习,课上注意听讲,课后完成作业。除此之外,还需对教师提出的具有创造性的话题进行思考,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且能够有效应用知识。由此可以看出,考试管理规范化是现阶段需要重视及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的一种检验,这样的教学活动开展更具实际参考价值,可以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从中获取知识,最重要的是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从目前情况分析来看,考试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体现,考试结果是对教师教学的良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由此可以看出,考试管理规范化是势在必行的一项改革措施,这不仅仅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更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最关键的是可以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学校必须有效推行考试规范化管理。

三、完善考试管理的具体对策

(一)转变教学理念

考试管理首先要从教学理念抓起,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较为落后的传统教学理念,基本教学都是以课本知识为主,对于课外知识的延伸并不到位,因此转变教学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社会发展作为教学依据,努力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相融合,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纸上谈兵”情况的发生,无法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学校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前提,在日常教学中适当增加创新性内容,并且将这部分内容与之后的考试相结合,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增强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二)改革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的选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可以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对于知识点的把握必须准确,需从学生平时知识点着手,这样可以保障考试内容选择的合理性,从另一层面来说,考试内容的选择以三方面为主,分别是基础、创新、原理。教材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部分,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并适当增加原理性内容。知识必须活学活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点的掌握,而且关注对于知识的灵活使用和知识的延伸,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方法非常不科学,学生只有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点。考试管理还需转移重心,以往的考试比较重视学生的记忆力,需要适当考查学生理解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考试内容的设置必须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样能从根本上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由此形成创造性思维。改革考试内容需从实际情况着手,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让他们对于知识具有一定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兴趣,勇于探索知识,有效利用所学知识,这样的考试内容改革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完善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是考试管理规范化的必要措施,因此完善监督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这其中主要是以纪律及制度为依托,尤其对监考人员加大管理力度,杜绝违纪现象的出现。学校应该完善检举制度,从根本上遏制不良之风。除此之外,还需构建完善管理制度,具体操作如下:第一,学校要制定考风考纪措施,还需优化管理制度,并将各项考试规章制度有效推行;第二,健全考试沟通制度,对于考试违纪行为绝不姑息,一旦发现就必须严肃处理,确保考试结果的公正性,严重者必须追究其责任;第三,针对违纪行为处罚结果予以公示,学校需通过不同渠道对违纪行为处罚进行传播,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违纪行为的恶劣性和学校的重视度,继而有效遏制考试违纪行为的出现,让更多学生能够通过考试证明自己所学成果,使学生形成自律性,这对于其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是非常重要的。

考试管理规范化是目前学校应该关注及完成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从考试中获取肯定,检验教学能力。本文概述了考试管理规范化的现状和重要性,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以进一步促进考试管理取得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郭小英.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考试规范化管理[J].才智,2016(19).

[2]黄琳芬.对高校学业考试规范化管理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3(31).

规范化管理篇12

规范化的档案管理是实行企业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的基础,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是企业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前提条件。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体系越标准、越规范,它形成的各项记录资料就越真实有效;而它作为企业档案内容的信息来源也就更完善更有说明力,档案管理工作做起来也更科学更合理。反之,档案管理工作又是企业实行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的重要保证;档案资料作为企业各项活动的历史积累和真实记忆,科学、合理、规范的档案管理能快速、准确、及时地为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提供有力的凭据和参考价值,必要时还能起到指导作用。因此,规范化的企业档案管理与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离开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档案管理,企业的标准化生产管理就无据可依,无凭可证。而离开了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所谓的规范化档案管理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3.标准化生产管理及规范化档案管理的初步实践

3.1生产记录表格的规范针对企业当前生产管理现场各类记录表格杂乱无章的现象,笔者因持有标准化体系内审员资格证书且具有多年内审及基层技术管理经验,有幸被领导委以重任——在一个月内将各个部门正在使用的所有表格收集起来并加以整合优化。在此工作过程中,笔者发现本公司虽然也推行标准化质量、环境体系,但是却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导致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同是一份“异常处理单”,三个部门就使用了三个不同版本的表格,更有甚者,同一部门使用的“xx生产统计表”现用的表格和以前的居然也不相同。为了将所有表格达到格式统一,笔者严格参照标准化体系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的具体要求,在与各个部门负责人协商、取得一致的基础上,以方便于生产管理为原则,对内容与生产脱节、多余的表格加以删除,对内容表述不详的表格加以完善,并将其按标准要求一一编号,并尽量做到一表多用,以减少版面印刷费且方便管理,仅直接使用于生产管理的表格就整合了52份。公司上下通过使用标准化格式的表格后,生产管理现场已然规范了许多。当然,生产管理的标准化不仅是记录表格的规范,还包括产品生产、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检验、质量监督等全过程制定并严格贯彻一系列相关标准,才能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可见,全面推行规范的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刻不容缓。3.2“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三高档案室的建立笔者所在的企业为一家新能源公司,因历史遗留问题,加之领导层更换交迭,企业至2011年11月前都没有建立档案库,许多珍贵的资料等到需要查找借鉴的时候才发现已无踪影(譬如大型设备出了故障,连一本说明书及操作手册都找寻不着,令维修人员无从下手,只得请厂家派技术人员前来维修),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浪费;整个公司办公区随处可见有用或无用的文件资料……以总公司为首的高层领导痛心之余,决定以本公司为“档案管理”的新试点成立档案室,而且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了约52平方米的档案密集柜库房及24平方米左右的档案管理办公室,同时还配置了专用电脑、打印/复印一体机、扫描仪、碎纸机等一系列档案管理的专用设备。软件方面:对档案室提出了“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的三高标准,并要求所有部门对档案管理人员给予工作上的全力支持与配合。笔者因为有着丰富的档案管理经验而“临危受命”,在查阅了大量相关技术资料的前提下,又走访了某“人才市场档案馆”,学习其先进的档案管理经验,随后编写出了适合本单位的《档案管理标准》、《档案室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建设性档案管理文件及《档案移交接收清册》《档案查(借)阅审批表》等日常管理文件。仅至2011年底,便已成功接收科技档案共计506册;文书档案共计1969册;销售档案共计573份;财务档案共计249册;人事档案共计1437份;行政档案共计426册。且档案室自2012年四月初正式实行“档案借阅”制度以来,已先后为工程、研发、财务、人资、生产等提供了上百人次的档案借阅工作,对各类生产管理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资源。本企业档案室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就充分发挥出了其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由此看来,企业档案作为继承、保护与开发事业,对企业科技的发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是企业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4.全面推行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笔者从事了多年的基层技术管理工作,对制造型企业的生产流程、国际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规范、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了然于心。并深切感受到企业要发展、要壮大,除了要有过硬的技术攻坚力量、雄厚的经济实力外,实行规范、标准化体系的企业管理是企业取得成功的法宝,而生产管理和档案管理既是企业管理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又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因此,全面推行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刻不容缓。要想最终达成这一目标,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1)公司高层领导者应本着高度重视企业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和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工作为立场,在取得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赋予标准化管理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行使职能的充分权力,并制定相关激励机制,把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和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放在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上来,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便形成一股后进之力,推动标准化生产管理和规范化档案管理的进程。(2)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它既是长期工作,也是日常工作。因此,领导者应更新观念,将标准化体系执行人员从兼职的状态中脱离出来,以便加大对全员标准化体系知识的培训宣传力度,使全体员工切实理解企业推进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的方向和决心。同时,企业标准化体系执行人员要将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的概念具体化、书面化、格式化,让每个员工触手可及、触目可望,并对企业标准体系的实施进行认真的策划,对实施的结果进行检验、分析和改进,通过评审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企业标准化体系的持续改进,真正做到生产现场的标准化管理。(3)企业的档案资料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档案管理又是企业整体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注重抓好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更新观念,力求创新,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魄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各主管部门应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的检查指导,以此带动整个企业对档案工作的认识,真正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档案管理人员自身要坚持与时俱进,除认真按国家《档案法》及已制订的有关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程序化操作外,还必须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和计算机信息技术,适时实现计算机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将档案管理融采集、处理、存储和传播为一体,促进公司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以便提高档案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全面、高效、优质的服务。(4)管理层适时监督、各部门负责人积极配合,做好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及规范化企业档案管理的反馈工作。标准化体系执行小组及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将日常生产管理的反馈信息进行处理,以便不断加以修正。

规范化管理篇13

医院财务管理规范化的主要标志,是各项经费管理活动的正规有序。实现医院财务管理规范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基本要求,积极适应医院后勤改革的步伐,认真总结我国医院财务管理的有益经验,合理借鉴国外实施医院财务管理规范化的有效做法,按照与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进程相协调的基本原则,加强领导,科学筹划,稳步实施,立足供需可能,吸收实践经验,适应管理要求,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医院财务管理体系。

经费紧张与供需矛盾突出,理财环境更加复杂与财务监督难度进一步加大,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医院经济工作面临的两对主要矛盾,也是医院财务工作的两个显著特点。这两对矛盾的客观存在与经费管理薄弱的现象并存,已成为制约和影响医院建设与发展的突出问题。

因此,积极探索缓解经费供求矛盾的良策,研究理财环境,加强财务监督办法,加大改革和管理的力度,切实把有限的经费管住,逐步使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走出一条“制度完备、管理规范、核算及时、监督有力”的路子,以开创医院财务管理规范化的新局面。实现医院财务管理规范化,主要是实现“观念现代化、财权集约化、运行程序化、手段网络化、监控多元化、评估系统化”。笔者根据当前医院财务管理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规范化管理意识

管理之道,人才为本。医院的每一项财务活动均由人发起、操作和控制,其成效取决于人的智慧、品格和努力程度。因此,医院管理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对人的激励和约束放在制定财务政策、措施的首位,建立起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让每一位财务人员树立起成本意识、价值理念、效益观念,并自觉与医院整体财务管理目标协调一致。

理财观念更新的对象首先是财务人员。财务人员是财务管理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不仅要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而且要将专业财务知识和最新经营管理理念融合在一起。

其次是医院的主要领导。医院的主要领导大部分是医学方面的专家,并不擅长财务管理。财务人员应多向主要领导灌输理财新观念,让领导在思想上接受并把它融合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去。同时也要利用不同场合向全院职工做好理财观念更新的工作,使全体职工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医院理财中来。

倡导以人为本抓管理,瞄准医院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合理配置和利用人力资源,充分调动当家人和管家人的积极性,激发内在的潜能,从而形成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理财氛围。因此,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真正实行“以人为本”的激励方式,是医院财务管理规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坚持财务统管,实现财权集中

医院财务部门只有在院党委直接领导下,才能更好地履行上级赋予财务部门的各项职能。

财务部门直属医院党委领导,独立于部门领导之外,各项经济核算和收费管理从原部门管理中剥离出来,改为院财务部门统一归口管理。

各事业部门的财务人员实行由财务部门统一委派制度,事业部门不干扰财务人员独立行使职权。

经费物资的预决算管理、请领结算、物资采购、监督检查等由财务部门统一归口办理,确保经费物资的分配使用形成最佳的保障合力。要坚持“权在党委、事在部门、钱在财务”的理财观念,完善党委集体领导下的事业、财务部门分工负责制,管钱与管事相互监督制约的管理机制。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各项经费统一纳入财务部门归口办理划拨、结算、审核报销,实行“一口对外多口对内”的管理办法,形成党委当家、部门办事、财务理财的工作机制。医院严禁收不入账、自收自支,以及做假账或转移、隐匿收入等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对资金进行有效控制,合理分配,为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规范医疗服务,落实收支两条线

医院规范医疗服务,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纪和规章制度,确保医疗服务收入合法。要充分发挥纪检、审计部门职能作用,定期对医疗服务实施全方位、广角度监督,并全面客观地对服务管理情况进行分析考评。而加强成本核算是规范医疗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医院采用全面成本管理法,目的是控制支出,节能降耗,降低服务成本和运营成本。一方面,可实现医疗服务成本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为开展项目成本核算和单病种成本核算创造条件,并为医院经营构建成本和价格竞争优势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全面成本核算管理是提高内部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手段,有助于重新构建医院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制定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办法和成本管理办法,促进成本控制。医院应根据自身管理的需要,以治病救人为前提,制定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建立成本考核指标体系,层层分解指标,将各项经济收支指标直接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科室,充分调动科室的主观能动性。对经济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仔细的核算,组织预算的正确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随时进行经济监控,对目标的实现正确引导,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核算,监督职能,促进医院经济的优势发展。另外,还应该加强出院欠费管理,将欠费与科室效益、资金挂钩,尽量减少经济损失。

四、强化财务监督,实现多元化监控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在新世纪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市场秩序的不规范,加大了财务监督的难度。医院财务活动范围广、环节多,各种经济活动不易控制,必须坚持在党委领导下,完善财务监督体系和监督方法,建立全方位的多元化监控管理机制,确保医院整个经济活动安全、有序运行。

拓宽财务监督范围。从财务收支、财经法规监督扩展到经费决策监督和效益监督,从单一的经费管理监督扩大到资产物资管理监督,使医院整个的经济运行处于全程监控之中。同时,要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并把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管理也作为审核工作的重点之一。

健全财务监控体制。要坚持党委对监控的领导,建立经济决策责任追究机制,把财务审计制度与干部竞争激励机制结合起来,按照党委理财的决策程序办事;强化纪检、审计、财务监督部门的职能作用,搞好各监督管理部门的分工协作工作(可设置专职监督稽核岗位);设立一个权威性高、综合性强的医院经济管理组织,直属医院党委领导,负责全院的经济监控管理。

改革财务监督方法。由事后监督逐步向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的全方位监督转变;把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多环节、全过程的财务监督管理格局,提高监督的科学性、时效性。并结合业务实践进行对比分析、差距分析和趋势分析。同时还可以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

五、健全网络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的发展已成为21世纪的主题。因此要实现全面系统的财务信息管理的现代化、程序化、标准化、实时化、科学化、精确化、系统化。医院应当从实际出发,建立符合医院需要的财务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以便及时通过网络系统掌握各部门的财力资源配置、使用、管理情况,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由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时代跨越。

首先,医院财务网络发展必须利用已有的各种优势,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加快网络的开发运用。

其次,是实现网络化管理。在财务网络系统的运用过程中,财务部门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在网上直接从统一的财务数据中获取,各业务部门在一定权限内共享一份完整的财务信息数据。要引进先进技术,自主开发操作平台,运用国产的硬件设备、由国内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安装、调试,以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尽可能避免因各方面因素引起的安全隐患。推行具有一定试行经验的财务POS系统,以减少现金流量,确保资金安全。

六、加强新型理财队伍建设,保证规范化管理稳步运行

人才培养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基础,高素质的理财队伍是做好财务工作的保障。加强新型理财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把财务管理推向规范化、科学化的高效运行轨道,实现质的飞跃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此,医院要紧跟人才战略工程的进程,适应时展要求,加强理财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全局意识强、善于运筹谋划的财务管理人才。

要不断地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素质,包括身体、科学、文化和业务素质。提高政治素质,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维护财经纪律,做到廉洁奉公,依法办事,以身作则,敢于同一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作斗争。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财经法规和财会、管理等知识的学习,掌握并灵活运用现代财务管理方法。要广泛地运用电子管理技术,建立通畅的信息流,将计算机技术与财务管理理论相结合,使先进的财务管理模式发挥实际效应,使医院财务管理系统更先进、更标准、更科学。此外,还要刻苦钻研一些医学、药学方面的知识,使自己更加熟悉和掌握医院的业务,锻炼培养复合型的财务人员,以促进和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医院服务“窗口”的文明程度,门诊收费、住院、结账等窗口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更好地服务患者为宗旨,注重把“亲切、耐心、细致、全面、热情、周到”十二字服务方针落实于收费工作全过程,建立医院的“文明窗口”。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