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教学管理论文实用13篇

规范化教学管理论文
规范化教学管理论文篇1

(一)语文教学程序规范化

一些学校和地区在推进语文教学程序规范化的过程中时常遭到非议。语文教学能否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我国当代一些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的经验证明这样做不仅可行,而且非常成功。

如魏书生的六步教学程序,钱梦龙的自读教学五步程序,林伟彤的五环形教学程序,欧阳代娜的阅读教学四步程序和作文教学六步程序等。江苏泰兴洋思中学按四步程序规范(述标、达标导学、测标、补标)组织课堂教学,取得了显著效果。

语文教学程序包括课前准备(例如备课)、上课和课后辅导(例如个别指导和提优补差)三大环节。语文教学程序规范化实质上就是将有关语文教学过程的成功经验和内在规律用“规范”固定下来,形成制度,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实施,使教师能够按照规范的语文教学过程的先后次序或前后步骤开展教学活动。

(二)语文训练任务规范化

语文训练的无序性和随意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表现为或书山题海过度机械操练,效率不高又有损学生健康;或训练任务忽多忽少忽有忽无,学生忽疲于奔命忽清闲无事;或训练少而无序使得学生不能达到应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准;或语文训练完全应试化,忽视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因此,有必要将语文训练的项目和内容,训练的数量和质量,训练的时间和序列等用一系列的期量指标加以规范。期量指完成具体语文训练任务的期限和数量,两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语文训练任务的期量指标,它反映着全面完成各项语文训练任务在时间上和数量上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对语文训练任务用切合实际的科学的期量指标加以规范,可提高语文训练的全面性和计划性,克服语文训练的盲目性、片面性和随意性,去除低效或无效的语文训练任务,使学生的训练负荷均衡,使语文训练处于有期有量比例恰当井然有序的状态。在这方面魏书生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他把6类34项语文训练任务落实到每天每周每学期每个学生身上,要求定时定事定人定质定量完成训练任务。

(三)语文教学的检查反馈规范化

它体现在建立并实施了一套对语文教学进行检查反馈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检查反馈的内容,如备课检查、作业检查、听课检查、教学计划完成情况检查、课外活动和课外阅读情况检查,课后辅导和提优补差情况检查、课堂常规检查等;包括检查反馈的方法,如教师自查互查、教研组检查、领导检查以及学生反馈、教师反馈、个别反馈、座谈会反馈、家长反馈以及包括检查反馈的计划、时间、次数。检查反馈规范化对于遏制随意的过多过滥的重复低效的检查反馈活动,及时真实地了解语文教学情况,及时改进和调整语文教学方案,纠正违规行为,遏制马虎偷懒现象,实现对语文教学全过程及时有效的系统控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语文教学规范化管理的基本性质

(一)概括性

它是在对零散的语文教学经验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将认为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用规范“固定”下来并加以实施后形成的一种语文教学的管理模式。这种规范要求应当是概括性的,是属于相对粗线条的一般性原则性的规定,这使得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有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否则就会统得过细过死,束缚教师手脚。

所以,语文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在内容、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三个方面都具有概括性的特征,它使语文教学由无序变为有序,由无章可循变为有章可循。师生据此知道何时何人应当做哪些事不应当做哪些事,哪些事应当多做,哪些事应当少做,哪些事应当先做,哪些事应当后做。如果把语文教师的组织教学看作是一种微观管理行为的话,那么语文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实质上就是运用规章制度对语文教学进行的宏观管理。

(二)系统性

每种教学管理模式都有特定的基本结构,具有相对稳定的格局或框架。某一点两点片面孤立的规范性要求是不能构成语文教学的规范化的管理模式的。所以,语文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应当是在语文教学程序、语文训练任务和语文教学的检查反馈等方面由其中诸多规范性的要求构成的较为全面的规范化的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规范化管理的整体效能。

(三)可行性

语文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应当具有可行性。语文教学的规范化管理要做到切实可行,必须遵循以下三项基本原则。

1.不违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语文教学大纲。

如果在语文教学的规范化管理中有各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规定,有不尊重学生人格的规定,有对迟交作业不交作业不认真做作业或成绩不好的学生采取的罚款或“错一罚百”等种种以罚代教的规定;有为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顾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采取的过份加重课业负担有损学生健康的规定;有把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师的工作好坏、奖惩教师和决定教师上下岗及职务晋升的最主要依据的规定等等,那么这些与有关政策法规和语文教学大纲相抵触的规定就不会受到国家和社会的肯定和鼓励,它必然会被遏制、取缔,因此它是不能合法存在,不具可行性的。

2.不违背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

具体地说是不违背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不违背经实践检验是正确的语文教学的一般原则,因为这些原则必定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比如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精讲多练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原则,听说读写相结合原则、文道结合原则、课内语文教学与课外语文活动相互促进原则和双基并重原则等等。我们即使在优秀语文教师自定的教学“规矩”中也不难发现体现这些原则的踪影。对于教育教学规律我们只能遵循,否则不会成功,因而也就无可行性可言。

规范化教学管理论文篇2

(二)制定档案管理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工作都要有相关规则的制定,这样工作才能够规范化、效率化,那么,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要将这项工作进行制度化管理,建立成熟的学生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比如,在进行归档的时候要明确归档的范围、职责,还有进行查阅的条件以及材料递交的程序,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在进行制定管理的时候明确责任化分工。还有可以建立学生档案管理的约束以及鼓励制度,通过定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比赛,来激励管理人员主动的进行职业技能的强化,也可以通过激励制度让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进行网络化档案管理

随着档案数量和内容的不断增加,传统的纸制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展的需求了,而且纸制管理也容易出现很多的弊端,比如容易损坏、篡改、丢失和出现错误不易察觉等问题,同时,在进行查找的时候也很困难。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网络化管理模式可以取代传统的管理模式,可以把学生的资料全部输入到计算机当中,可以建立学生电子档案,进行网络化管理,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档案资料的查阅,出现了错误可以及时的和学校取得联系,进行及时的更正。这样可以对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及时起到监督的作用,还有就是电子档案的建立可以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资料的管理和查询,可以上传到云盘进行备份,即使出现的特殊情况也可以进行及时的恢复,可以保证档案的安全性。还有就是进行成绩报送就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输,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成绩在进行抄送时候出现错误,电脑可以对成绩进行自动排列以及筛选,这也加大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所以对档案管理进行网络化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规范化教学管理论文篇3

毕业论文工作是本科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本科教学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学生四年学习的一个有效总结。在本科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既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从多方位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

近几年来,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生源质量明显下降,[1]学生和指导老师比例也逐年增大,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严重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同时毕业论文的管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集中表现为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对毕业论文各个环节的督导监控力度不够,难以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指导教师人数缺乏、指导不力;二是存在一定不良学术风气;三是缺乏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措施;四是过程监管不到位。

二、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学院作为高等院校的基层管理组织,其对学生毕业论文组织管理工作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着毕业论文工作的效果和毕业论文的质量。为此,建议学院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监控和质量管理,在管理中加入更多实质性的工作内容,确保毕业论文保质保量地完成。

1、加强教师对毕业论文指导,端正学术风气

指导教师是毕业论文教学的主导,其工作贯穿于整个过程,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是保证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应选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丰富教学经验且认真负责的教师来担任指导教师;学院可设立本科生导师制,即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具体情况,选择相关研究的导师给予指导;[2]每位导师指导学生原则上不得超过8人;师资不足也可尝试与社会联合培养,如请校外经验丰富的相关专业人员,或同实习单位、用人单位联合培养;此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学术道德教育,防止和及时制止学生抄袭、拼凑或网购论文等不良现象的产生。

2、加强规范化建设

毕业论文是学生通过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考核毕业生专业素质的重要尺度。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中普遍存在着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社会实践形式主义和毕业实习脱离生产实际的倾向。究其原因是很多教学管理者对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缺乏规范性、可操作性管理,[3]致使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整体下滑,大大影响了毕业论文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因此,促进毕业论文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加强规范化管理,使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管理制度化、科学化,已经成为全面搞好教学管理,毕业论文质量改进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1)建立、完善学院的毕业论文组织机构。毕业论文工作作为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不仅取决于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如选题、指派指导教师等“技术性”因素以及实验室、实践基地等“物质性”因素,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以及制度建设等“管理性”因素。学院应成立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并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的毕业论文管理体系。如组长为学院院长,教学副院长具体负责毕业论文工作,同时成立开题论证小组、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和各答辩小组,认真做好毕业论文的指导、评阅、答辩、成绩评定等各项具体工作。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搞好毕业论文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保证。学院可根据学校相关政策,制订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日常管理工作,如材化学院制定了《材化学院毕业论文工作计划》、《材化学院毕业论文工作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来加强对毕业论文各项工作的计划、管理、检查和监督。

该细则明确规定了毕业论文组织构成、工作程序、指导教师职责和学生义务等规定;工作程序方面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计划、选题、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制作、评阅、材料审核、答辩工作、成绩评定、评优、总结等主要环节都做了明确规定;指导教师职责规定了为保证指导质量,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一般每周不少于1次,总指导次数不得少于8次;学生义务和要求规定了学生必须参加毕业论文的各个训练环节,自觉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思想作风,独立完成设计任务,不得弄虚作假或抄袭他人成果。这些明细规定使学院毕业论文管理者有章可循,被管理者有法可依,从而保证毕业论文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提高和发展。

3、加强信息化管理建设

近年来,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性要求越来越高,省教育厅检查力度也逐年增大。这就要求学院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应加强检查。而目前若仍采用以前的手工操作方式,显然已不太可能就一些具体的格式统一进行调整,因此实行毕业论文文档电子化势在必行。因为学生上交毕业论文材料的不确定性,另外学生上交材料后有时还需要修改,指导教师必须及时跟踪上述内容,指导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院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与管理,学院可采用基于WEB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完成对毕业论文选题、论文综述、开题报告等基本格式模板制作,并对毕业论文材料上网端口进行设置,设置管理员和学生上网网关和权限,最后将毕业论文资料汇总,评价和网上统一编排,并将该系统实践于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让学生在网上上传所有的毕业论文文档,用电脑自动对学生的毕业论文纪录进行划分单元,打印相关资料,最后将成绩输入电脑。

基于WEB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管理方便,特别适于教师的查阅和修改,也便于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修改毕业论文。而且环保经济,节省大量的纸张,操作简便,所有的后台运算都交给电脑处理,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大大方便了学生,同时也为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及毕业论文的过程环节控制提供了新思路。建议逐步将该系统推广应用到研究生毕业论文,最终实现全院毕业论文电子网络化管理。

规范化教学管理论文篇4

从二十年来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效果而言,高校通过建立校、二级学院两级管理,以二级学院为管理重心的教学管理体制,可以使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充分调动和发挥二级学院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建立竞争、约束机制,发挥二级学院的管理职能,实现教学运行规范化、教学秩序规范化、教学评价规范化、考试管理规范化、成绩管理规范化、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的目标,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推动学校发展。随着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的广泛深入,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学生管理、研究中心等成为二级学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必须树立科学的、先进的、规范的教学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机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待遇和优化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在规范化建设的同时不能忽视创新的要求,规范化管理不等于僵化管理,因此,在工作中要创新教学管理。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要以规范化为基础,以规范化的制度设计,鼓励教师创新性地实施教学、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二、二级学院教学创新管理的主要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毕业论文、考试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创新,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程建设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核心,是教育目标的集中体现。课程建设必须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课程建设一方面要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要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要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升。在实际工作中,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地方社会实际、必须与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大学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由于人才培养方案是学生入学前就制定好的,面对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必然存在部分课程的设置不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现象,对此,应适时进行调整。对财经院校相关专业课程调整和改革需要突出其应用性、适应性、创新性,真正培育出有创新能力、真才实学的高质量社会所需人才。如,数学类课程突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而不是纠结于公式运算;对英语类课程弱化全国英语四、六级功能,建议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大三年级实现双语教学,并注重英语的听、说、读、写、译基本能力的培养。其次,在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中开设一些有利于高校提高学生素质、开发智慧、促进思维训练的课程,如逻辑学、思维学、艺术审美与鉴赏等课程,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新和和思考。再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通过企业学院共同开发课程,缩短学生入职的适应期,从而推动用人单位踊跃来校招聘大学生。最后,鼓励学生参加教学实践,通过参加全国性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和“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科研创新活动转为实践类、全校性选修类学分。

(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可以极大地提高和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启迪他们提出问题,以及锻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努力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互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法、导学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废除陈旧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大力倡导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同时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不盲从,不迷信,有主见,不固执。对已有的学说和权威的、流行的解释,不是简单地接受与信奉,而是持批判和怀疑态度,由质疑进而求异,从而另辟蹊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立新说。积极践行翻转课堂,将学习的决定权转移给学生,让学生转变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学习,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翻转课堂模式与互动式、启发式、探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法都是为了使学习更加灵活、主动。

(三)毕业论文(设计)形式多样化改革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士学位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反映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是考查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观测点,是帮助本科生所学课程的各个方面整合为一体的有效途径。具备一定科学研究能力是大学生必备能力之一,通过毕业论文(设计)规范要求可以加强对学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引导和培养。它可以全方位检验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和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进行独立的探索、调查和专题性研究,同时能够与导师就其研究课题和相关内容进行比较深入广泛的交流。另外,可以使学生接受一次比较完整的科学研究基本过程训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得到综合训练、转化和提高。而且,它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求实认真的工作作风,掌握和运用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撰写一定水平的学术性、前沿性、应用性、创新性的毕业论文。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达到训练的目的,就必须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形式多样化改革,鼓励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克服单一学术性论文的弊端,运用所学理论研究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和鼓励学生侧重于应用研究,并结合实习单位和就业意向“真题真做”,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采用设计形式的论文、案例分析报告、企业调研报告、管理咨询报告、商业策划书、市场营销方案等替代毕业论文(设计),但应加强指导,规范格式和严格审核手续;各专业指导教师和各教学部应严把选题关。对全国性、国际性的科研项目,如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和课外学术科技大赛的作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项目等,都可以以项目成果替代毕业论文。

(四)考试内容和方法改革

考试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深化高校考试改革、促使高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考试作为一种评价的工具、方法和手段,它具有引导、诊断、评价、激励、选拔等功能。考试应该遵从教育的本质要求,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任何考试改革都需要确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考试的观念,以考促学,促人向学、催人奋进和以考促教,促进教师认真执教。在实际工作中要摒弃分数至上的传统观念,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巩固和加深知识。同时,积极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老师和教材,勇于质疑、批判、创新,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真正内化为教师的教育理念。另外,树立现代考试观、人才观和教育观,转变那些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发展的旧教育观念、旧模式,以及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的陈旧的教育教学制度。目前的考试方式主要有闭卷、开卷、一页开卷、口试、实践(验)能力测试、专业技能测试、撰写课程论文、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我们应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和检查评价的需要灵活运用闭卷、开卷以及笔试、口试、操作、半开卷和客观考试、问题情境考试、论文体考试等多种考试形式和方法。鼓励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进行题目设计,少出记忆性的知识,多出应用性、创新性、理解性、分析性的考试内容,从而点燃大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结语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理顺学校与学院的关系,下放权力,扩大办学自,发挥二级学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完善教学管理机构的设置,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待遇和素质,促进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建立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体制,通过教学管理规范与创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能力。促使学院在学校方针、政策、规范的指导与约束下切实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制定学科建设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师资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教学计划调整。鼓励教师在教学上教有创新、学生在学习上学有创造。积极通过制度设计、政策支持鼓励二级学院积极规范、创新教学管理,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目标。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向梅.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创新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08(7).

[2]曹云亮.创新语境下高校教学规范的意义[J].高等农业教育,2015(5).

[3]于祯,刘晓杰,于善思.论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下二级学院权力运行及其规范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1).

[4]郭鸣,王秀红.优化高校二级学院教学运行管理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继续医药教育,2016(6).

[5]艾智,刘艳娟,黄秀艳.地方高校二级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探讨[J].唐山学院学报,2010(1).

规范化教学管理论文篇5

Key words: graduate education;quality management;overall process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7-0108-02

0引言

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必须进行全程质量管理。全程质量管理,不仅包括对各个关键环节的显性的管理,也包括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术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不仅包括对教学培养过程中人和事的管理,也包括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不仅包括对质量的控制,也包括对卓越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不懈追求。几年来,针对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实际情况,我们初步建立了能涵盖研究生全程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体系;通过对关键环节的规范与控制,确保了教育质量;通过对学术环境的建设。

1基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方法

国家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均明确指出,研究生教育必须实现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近些年,我所研究生教育也经历了跟全军大部分院校相同的情况,出现了培训规模迅猛增长,培训层次进一步提高,考生来源多样化,培训形式多元化等新情况。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强化管理,确保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我们必须面对并认真加以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进一步浓厚了学习氛围,逐步形成了追求卓越的治学精神。

1.1 健全规章制度近几年,我所研究生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学位授权点数量从原来的三个硕士点,增加到现在的四个硕士点和两个博士点;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还开展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育和工程硕士教育。以上这些变化,给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如何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保证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如何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规模和质量的有机统一?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加强了对先进管理思想和理念的学习和思考,明确了依靠规章制度加强管理、提升质量的思路,确立了“规章制度是实施管理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提升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工程”的共识。为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区分不同培训形式,我们制订了《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各任务承担单位的责、权、利,规范了研究生课程各个培养环节。为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制订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实施管理办法》、《研究生学位论文全盲审组织办法》等涵盖学位论文工作各关键环节的系列规章制度。为加强拔尖人才培养,制订了《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专项科研基金资助管理办法》。几年来,为规范研究生教育过程,制定颁发了10余项管理制度,健全了法规体系,初步形成了科学的管理机制。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在全所树立起依法管理、按章办事的理念,促进了管理工作的正规化和科学化,调动了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教风学风建设。

1.2 严把关键环节全程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坚持以点带面,把握关键环节。科研院所狠抓了研究生入口、课程教学、课题研究主要环节监控和学位论文审查等关键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①严把研究生人口关,确保生源质量。生源质量是影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大了宣传力度,以实地宣传、寄发宣传资料,与知名高校建立合作互动机。②加强学位论文审查组织,严把出口关。学位论文审查答辩是研究生教育过程的最终环节,科学、客观、准确、公正地评价学位论文质量是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我们积极探索改进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形式和方法:一是较早实行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全盲审制度。在2003年0004年连续两年实行抽查盲审基础上,从2005年起实行学位论文全盲审制度,每份论文分送三名专家进行双盲评审,其中所外专家至少两名。几年来共有近20名硕士研究生未能通过论文盲审。我们对存在问题的论文,责成作者重新修改,并区别不同情况,推迟半年或一年重新提交论文,组织审查和答辩。二是建立了复议制度。对在学位论文送审或答辩中,成绩较差或排名靠后的学位申请人,由科研院所机关重新组织专家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复议,复议的结果作为科研院所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学位发放的重要参考。三是建立了高水平的评审专家库。按不同学科和研究方向,建立了包括军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知名专家的评审专家库,遴选送审专家,保证了论文审查的公正有效。同时,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学位论文评审互动关系。四是推行了质疑和申诉制度。在研究生或导师对论文评审结果提出异议时,由科研院所组成专家组,对论文送审的结果进行评议。几年来,共受理了五名研究生的质疑和申诉,并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处理。

通过以上措施,强化了师生的论文质量意识,树立了“质量是生命线”的观念,学位论文质量逐步提高,较好地把住了研究生毕业出口关。

1.3 加强学术环境建设全程质量管理,不仅要加强关键环节的监控,同时也要重视对研究生培养环境的建设和管理。科研院所在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拔尖人才培养和学术活动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1.3.1 加强学术规范教育,培养良好学术道德和规范学术规范是研究生必须遵循的学术准则,近年来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中曾出现了个别学员违背学术道德,部分研究生学术规范意识不强,论文撰写不够规范标准的现象。我们重视加强教育引导和行为规范,一是加强学术规范教育,经常性组织导师和研究生学习相关规章制度,为导师配发《学术规范通论》,并专程邀请该书作者来院为师生讲学。二是加强对学位论文撰写的规范要求,在全所开设了《学术规范与学术论文写作》课程,强化学术规范意识,规范学位论文的撰写;三是实行了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制度,规定研究生在学位论文中增加《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从制度上保证了论文成果的原创性和真实性。通过学术规范教育,进一步明确了学位论文规范化、形式化要求,强化了导师和研究生的学术规范意识,优化了良性健康的学术环境,促进了良好的学术道德的形成。

1.3.2 加强拔尖人才培养,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近年来,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拔尖人才培养,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是加大经费投入,设立专项研究生科研基金,对基础理论扎实、方向明确并有良好预期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给予资助。

1.3.3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科研院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积极开展学术活动,拓宽视野,提高学术水平。一是开展学术月活动。在每年五、六月份,组织论文质量好、学术水平高的应届毕业研究生开展专题学术报告,邀请院外答辩专家进行学术报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浓厚了科研院所的学术氛围。二是开展学科交流活动。依照导师职责,每年组织导师和回所博士开展学术报告;组织研究生在学科内部阶段性地汇报课题进展;研究生调研结束后,完成调研报告并在学科内部进行专题汇报和交流,非内在在所网上公布;开设《学科新专题》课程,由导师为研究生介绍学科前沿的最新发展。三是建立所外专家讲学制度。制订学术讲座计划,每年邀请10名左右专家来院讲学,与研究生沟通交流。广泛深入的学术活动,扩展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科研思路,促进了不同研究内容的交叉融合,提升了研究生科学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培养质量。近年来,科研院所研究生课题研究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均有较大突破,70%以上的研究生承担了部级课题研究任务,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2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效果

科研院所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开展全程质量管理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2.1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显著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主要标志。近几年,科研院所研究生学位论文被评为省部级以及校级优秀学位论文的数量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学位论文水平得到专家的高度认可。

2.2 学位论文水平得到专家的高度认可近几年来,我所研究生以学位论文为主要内容的方案,共获得某专项优秀论文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这些成果不仅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认可,而且大部分成果已进入装备的研制和生产环节。

2.3 毕业研究生获得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用人单位对毕业研究生的评价,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又一重要考核指标。全程质量管理,旨在通过对学习过程和环节的控制和管理,从而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素质和能力。经近几年跟踪问卷调查,科研院所毕业的研究生,经过全程质量管理,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绝大部分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和技术带头人,还有部分毕业研究生已经担任了所在单位的领导职务。

2.4 学科竞赛成绩优异学科竞赛成绩,也是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考核的一个方面。近几年,科研院所通过相关措施,极大地激励了广大研究生参加高水平的学科专业竞赛的积极性,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3结语

研究生培养,既有其在培养环节上的共性,也有其在培养方式上的特殊性。基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方法,也必须兼顾共性与特性。在把握原则性的同时,不能抹杀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个人之间的特殊性。以上只是我们基于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方法的一些探索,尽管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需要对其科学性、完备性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李蓉.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J].发展,2010,(2):118-119.

[2]王书会,王丽华,李俊.金融危机形势下研究生择业状况调查分析――以上海市三所高校的调查为例[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17-19.

规范化教学管理论文篇6

一、规范管理是独立学院主要任务之一

2008年2月29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独立学院工作会议。会议主题是贯彻落实《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会议提出,“促进独立学院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可见规范对独立学院发展有着毋庸置疑的重要意义。加强规范管理是独立学院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具体体现。尤其进入21世纪,改革大开放,民办学校“一哄而上”,独立学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高等教育发展保持着迅猛势头。当然,独立学院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面临的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高等教育迅猛发展迫使高校纷纷扩招。这推动了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加速教育经济增长,为独立学院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独立学校相互竞争,并造成了诸如生源悬殊、师资队伍高低不均、办学水平参差不齐等一系列问题,迫使独立学院不得不重新审视在新的形势下应如何接受挑战。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独立学院在办学初期凭借着母体学校的师资和设备条件,为求生存,将学校重点工作放在发展和壮大上,围绕扩大办学规模为中心,将招生工作抓得比较硬,而对于规范方面有所忽视,规范管理抓的比较松。因此有些独立学院脱离了母体学校后,急功近利,依然将规范管理置若罔闻不予理睬,最终变得良莠不齐。独立学院要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促进其健康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规范可以完善独立学院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办学模式,缩短独立学院与公办学校之间的差距。这正如教育部部长周济强调,在新的形势下独立学院的主要任务是“稳定规模、规范管理和提高质量。”规范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发展需要规范。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务必要规范管理,提高质量。而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要规范就必须重视过程管理。

二、过程管理将独立学院引向规范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的生命在质量,质量的关键是管理。那么高校尤其独立学院怎样做到“向管理要质量”?那就是要重视过程管理,通过管理层面的大手来抓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正如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同样道理,独立学院要有办学特色和办学亮点,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抓住过程管理这个支点,并以此为切入点,撬起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要规范就必须重视过程管理。毕竟过程很重要。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是提高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水平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过程管理本是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强调的管理方法,主要是在企业管理当中的每个节点进行质量控制,通过每个过程细节进行控制管理,从而达到全面质量管理,比如生产企业,首先就要从原材料的采购严把质量管,到生产加工,到最后的出厂检验每个环节加以控制,这样才会使企业的废品率降低,生产效率提高,降低企业的成本。过程管理方法的重点是由“结果”转向“过程”。在管理理论中,过程管理方法是相对于目标管理方法而言的,目标管理方法强调要达到的目标,而过程管理方法则是基于达到质量目标的微观过程的控制,强调的是过程。过程管理理论认为,只有抓住了生产或服务过程的质量管理,才能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只有保证“过程”中各特性满足要求,才能产生高质量的产品。独立学院是采用民营机制,社会力量办学,有强大经济实体。这决定了独立学院有着企业内涵性质,企业要追求效益,独立学院要追求办学效益。这在本质上要求独立学院办学要重视过程管理。

目前,在大多数的独立学院里,对结果的关注远远大于对过程的关注。例如,单纯关注招生人数或者就业率,却不愿意在过程上付出代价就是一个明显的证明。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在管理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真正实践着“过程管理”:

1、提高质量就要坚持过程管理和规范管理的办学思想

办学的效益看质量。质量是关乎教育生命线。所以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有序保障。因为提高教学质量说起来容易,但要执行落实是一个复杂工程。所谓行胜于知。办学理念的饯行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规章制度制定与执行,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健全,是需要逐渐探索和完善的。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规章制度建设就要坚持过程管理和规范管理的管理理念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管理的法制性文件,是管理教学过程井井有条的制度。过程管理首先体现在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上。与时俱进,修订和完善相关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并广为宣传,是重视过程管理重要环节。在执行和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而规范。其次,过程管理表现在教学文件上。教学文件是教学工作的法规性文件,是组织教学有条不紊进行的依据。只有首先规范了教学文件,才可以加强教学管理。华软学院从办学伊时,就开始重新规范各种教学文件的模式与要求,进行了教学课程资料撰写规范化培训,要求各位任课老师根据“指导思想统一,格式、内容规范”的大原则,撰写各门课程的资料,包括教学大纲、考核大纲、实验大纲、课程介绍、教学进度表、教案、课件。教学文件需要进行全面检查,凡不够规范的均重新编写。过程管理规范了教学文件管理。

3、信息化管理系统是过程管理的技术保障

学院制订的管理制度,传统高校拘泥于纸质文档,这有它很大的封闭性,传播速度不快影响范围不广。在华软学院,规章制度直接放置在信息平台上,供老师学生阅读,宣传面相对较广。另外,信息管理系统最大的优点,它将制度物化,教学制度的执行与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完全变的事实化。华软学院教学管理实行的是主管教学副院长负责,下设教务处、教学保障处、教学系(部)以及软件研究所组织而成的管理模式,有一套功能较齐全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各部门在执行教学管理过程中,履行其相应的职责、权限、流程和资源,相互协调。教学规章制度与教学计划的制定,通过信息化技术,信息管理系统从技术手段上确保教学过程与教学管理的有效控制。院长、系部主任以及教学管理人员,通过管理系统赋予权限各司其职,避免了权限和职责的重复,合理使用教学资源,从而理顺了教学管理流程,各部门的协作配合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运作与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信息化管理规范了全校教学管理的每一过程,最大限度保证了教学管理有序规范。

4、培养全体员工过程管理及其质量意识

从意识上达成一致对推行过程管理至关重要,因为全院教职员工既是过程管理规范的制定者,又是规范的执行者,还是规范执行后的受益者。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通过组织新、老教职员工校内岗前培训和信息系统操作等方式加强全校教职员工对学校产品和质量以及控制质量的过程管理方法的认识。当教职员工充分意识到过程的重要性,投入更多的精力去优化过程时,结果自然得以优化。教学管理毕竟是人的管理,培养一支高效的教学管理队伍对于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是非常有必要的。培养全体员工过程管理是质量意识的体现。

5、规范课程考核方式的管理

在认真对课程考核方式研究的基础上,学院编制了“课程考核方式的使用与解释”,作为规范课程考核的文件。文件严格规定了考查、考试两种考核方式的划分依据,加强了考试方法的改革。平时成绩的比例全院统一,理论性强的课程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分别占40%与60%,实践性强的课程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分别占60%与40%。同时,细化平时成绩,规定每次作业、小论文、调查调研,课堂讨论的分数比例,使得课程平时成绩更加合理和科学。并且规定平时成绩的录入、审查工作必须在考试前完成,避免了不规范与随意性。在考核方面,华软学院注重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平时是否真正参与互动,是否学到实用技能。包括学生考勤、平时成绩、回答问题的记录,参加课堂讨论的记录,作业的提交,专题的讨论,实验的次数等都在我们的考核范围内。课程成绩构成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一般按40:60,或者60:40比例。

6、建立和实施质量控制体系

过程管理要求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测量,把监控和测量得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找出改进的可能和余地,并采取措施,包括提供必要的资源,实现持续的改进,不断提高过程的效率和有效性。

在实际操作中,华软学院除了制定相应的质量监控规范外,更为重要的是根据规范的要求定期检查各过程要素是否按相关的规范执行,有什么问题都做出书面记录并在规定时间内按事先制定好的程序做出处理,并要对处理结果再进行检查跟进。例如学院认真发动与重视学生参与的评教活动,发现学生反映某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除了由所在系领导详尽了解解决外,还组织、指引学院教学督导组听课,与该教师交流,共同分析问题与结症,指导、帮助其提高,并继续跟进改善的状况以及学生的反映。只有这样才能让质量控制体系真正发挥作用,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水平。

三、规范引导促进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

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规范管理,不断创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一定会在发展中规范,以成功的规范促进有效发展,在发展中成长、在成长中壮大,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总而言之,规范管理,可促进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规范化教学管理论文篇7

自教育部1999年批准高校试办网络教育以来,已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67所试点高校有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的招生权。这些高校及其网络教育学院一直重视网络教育质量管理工作,为此采取了多种措施,收到了明显效果。然而,这当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高校网络教育的目标和对象的定位不够清晰,网络教育性质模糊,尚未摆脱传统办学模式的束缚,发展不规范,以及缺乏有效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调查和分析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范式,有助于网络教育学院自身的教育质量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相关的经验对其他教育活动也不无启发。

一、教育质量管理三种范式的理论特点

范式(paradigm)一词源于希腊文,一般引申出模式、模型、范例、规范等意。根据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的观点,范式大致由三个部分组成,即价值观,基本定律、基本理论,以及模式、方法或技术。从具体形态上看,教育质量管理范式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或三种范式的探索,这三种范式分别是质量控制、质量保障和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三者的基本差异可以简单地从方法侧重、管理目标、责任主体三方面加以表述(见表1),而其中的共同要素正是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需要析出并加以改造或吸纳的。

(一)质量控制理论以事后检测为重点

最早的质量观念是质量控制,重视生产结束时检验和筛选有缺陷的产品,致力于去除产品中的问题。这种管理范式被称为“事后历程”(after-the-event-process)。质量控制的主体通常是质量控制员或稽查员等质量专业人员。质量控制采用的最普遍方法是检验或测试。这种方法在教育领域被广泛使用,以决定教育活动是否“达标”。因此,通过检测确定目标与表现之间的吻合程度成为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显然,这种质量管理范式可能带来废品和重复作业等相当多的浪费。

(二)质量保障理论以预防缺陷为重点

针对质量控制存在的浪费问题而提出的质量保障概念,重视从生产一开始就预防缺陷的出现。质量被事先设计到程序中,以保障产品按预定的规格生产。质量保障就是生产无缺点、无缺陷产品的方法,它被称为一种“事前及事中的历程”(before-and during-the-event-process)。这种系统规定了生产依照什么标准、生产如何进行等程序,是一种预防模式。

(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注重质量文化建设

全面质量管理吸收了质量保障的概念并加以延伸发展而成。它注重创造质量文化,持续改进质量。每个员工的目标都定位于让顾客欢欣(不只是满意,也不只是超乎顾客的期望)。在全面质量管理关于质量的定义中,顾客是最重要的。1982年,彼得斯与华特曼出版了《追求卓越》一书,推广全面质量管理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在顾客有需要的时候,以顾客期望的方式提供顾客想要获得的东西。这自然包括了随着潮流的变化,满足顾客变化了的品位、需求与期望。

20世纪5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从欧美介绍到日本后,为日本经济的腾飞发挥了重要作用。70年代后,该理论被重新引入欧美,在工商业中被广泛应用,并被快速推广到教育等领域。当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又一次为人们所关注时,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新举措而被高等教育界的许多人士所倡导。虽然也有人提出过异议,但是,以强调质量、强调全员参与为主要内容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还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一些高校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引入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甚至掀起了世界性的高等教育质量运动。

调查显示,上述教育质量管理的每个阶段或每种范式在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都时有体现。

二、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范式的调查概况

课题组从2010年底开始,借用教育质量管理一分为三的范式分析框架,采用全部调查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状况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的基本方法是文献调查与个案分析相结合。课题组调查了全部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可获得的管理文件与相关报道,以教育质量管理三种范式的基本特点为据,从价值观、基本原理、方法或技术等方面,析出类别,结合个案情况,比较质量管理主要范式各自的特点,并就此对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范式的选择或转换有所反思。

调查以网上资源为主,包括各网络教育学院官方网站、媒体报道、中国知网等,辅以图书馆收藏的纸质材料。对个别网络教育学院的情况开展了实地访谈或电话咨询。

(二)观测点

为分类方便,我们以教育质量管理各范式最为显著的理论特点为参照,将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范式的观测点进行了简化处理,从质量管理时间与内容两个角度,以每个范式最为侧重的特点作为归类依据。

质量控制型:注重对教育质量的结果检验,即主要根据学生毕业时的学分与成绩等情况颁发相应证书,并检测出“不合格者”。

质量保障型:注重对教育质量的预防。重点放在避免不合格产品的出现,探索生产无缺点、无缺陷产品的方法,追求教育质量的“零缺陷”。

全面质量管理型:整合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障的优点,侧重质量文化建设,即教育质量管理渗透到教育全过程之中,并特别注重打造全员而不只是教师负责教育质量的质量文化。

(三)调查对象与内容

此次调查对象为我国教育部批准试办的64所网络教育学院,不包括广播电视大学以及因违规操作等原因被关闭或因自身原因没有连续开办的3所网络教育学院。尽管这4个机构的不少材料目前仍然能够在网上公开查到,但为分析简单起见,本研究不作统计。

调查共搜集各校网络教育学院对外公开的教育质量管理文件1500余份。各校的规定及分类标准五花八门,具体内容有重叠,涉及数十个方面,大致可归纳为以下20项:(1)学籍管理;(2)毕业及电子注册;(3)学分与学位管理;(4)课程管理;(5)教学环节管理;(6)学生学习过程管理;(7)学生奖惩及学生活动管理;(8)学分制与教学计划;(9)成绩考核管理;(10)学

生行为准则;(11)学制与学习年限;(12)申诉;(13)违纪处理;(14)专业设置管理;(15)教学实践工作、实习方式管理;(16)班主任工作细则;(17)课程教学辅导员管理办法;(18)学生证管理;(19)对教学站的基本要求;(20)招生及有关工作协议。每个方面都有大量不同的具体规定。

(四)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对网络教育学院的地区分布、网络教育质量管理范式的类型、学习质量评定的主要方式特别是不同范式的典型规定等情况作了归纳和反思。

1、我国网络教育学院的地区分布

64所网络教育学院的地区分布不均衡,如表2所示。

2、我国网络教育学院质量管理范式的类型及其数量分布

在64所网络教育学院中,大致可归为质量控制型的有13所,质量保障型的有38所,全面质量管理型的有13所(见表3)。

3、我国网络教育学习质量评定的主要(技术)方式

此次调查发现,我国网络教育学院普遍重视学习质量的评定工作,评定成绩的主要方式是百分制(22所)以及百分制与分级制相结合的方式(30所)。当然,也有学院实行二级制、四级制、五级制、混合(综合)式、结构分数制等方式(详见表4)。

三、我国网络教育学院不同质量管理范式的典型个案

实际上,在64所网络教育学院中,已经不存在单纯地属于某一类型的质量管理范式。但我们通过查阅这些学院的具体规定,将其最为典型的价值观或管理技术作为归类的依据,还是为各类质量管理范式找到了较为典型的一些规定。

(一)我国网络教育质量控制范式的典型规定

个案一:

在校期间,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网院主管部门审核报校长办公会议批准后予以退学处理,并注销学籍。在有效修业期内修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可获得x大学毕业证书。

在有效修业期内,学生未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但所获得的学分数超过教学计划规定总学分数90%(含)者,经本人书面申请,可获X大学(网络教育)结业证书。

在有效修业期内,学生所获得全部学分在30学分(含)以上,但未达到结业所需学分数,经本人书面申请,可获X大学(网络教育)肄业证书。

对修读未满一学年而退学或被开除学籍者,发给学习证明。

在此类型的网络教育学院官方网站上,有关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学习证明等规定,清楚地表明了这些机构重视检测学生学习结果的精神,其质量管理属于典型的事后筛选型――最终分出有无缺陷及缺陷的类型。

(二)我国网络教育质量保障范式的典型规定

个案二:

新生无故逾期一周(不入学注册),取消其入学资格。复查后,凡属弄虚作假、或者不符合招生条件者,一律取消其入学资格或学籍,不退学费。

必须在有效学习期限内,修满学分。课程考核成绩合格者可取得该课程的学分,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课程成绩一般按照期末考试成绩占70%,考勤成绩占15%,作业成绩占15%加权平均计算。课程成绩不及格或没有参加期末考试的课程,可以申请参加一次重考,重考成绩即为卷面成绩。

凡缺课时数达到授课学时的三分之一者,均不得参加课程考试,须申请重新学习该课程。

该类型网络教育学院对学籍管理、课程管理、教学环节管理、成绩考核、学生奖惩等方面做出相关规定,实际上就是将学校视为教育管理责任主体,通过设计合理的预防方案,为学生提供适合学习的条件,从而确保零缺陷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一种“事前及事中历程”。

个案三:

在规定日期内到学院(或校外学习中心)办理入学手续(报名登记、缴费、填写学籍卡)。

各科成绩根据平时作业成绩、平时测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当学分累积达到教学计划规定的标准,即可毕业,学校发给相应专业的毕业证书。

学生必须参加教学计划规定课程的考试,完成所学学分,考试成绩记入成绩册,作为升级、重修、奖惩、毕业和授予学位的依据。课程考试分考勤(点击课件率)、作业分与期末试卷分,期末考试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可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或面试等;平时考核可通过小论文、大型综合题、阶段测验等,以及考察学生完成作业、学习态度、到课率等情况综合评定;其比重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和要求而定。课程成绩总评,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适当参考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该课程的比重,考试课最多不超过20%。平时成绩占期终总评成绩的30%。考核成绩不及格,不能取得该课程学分。重修课程的考核成绩按实际成绩记入,原不及格成绩不记入毕业成绩总表。

根据这样的规定,“合格”才能毕业,这显然是必须坚持的,是质量控制范式所蕴含的积极因素。这类规定强调了预防因素的介入,把不合格学生的问题尽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在毕业前解决,确保教育的零缺陷目标的实现。在时间上,也是典型的“事前及事中历程”。

(三)我国网络教育全面质量管理范式的典型规定

这种范式以正式加入ISO系列的网络教育学院的有关规定最为典型。

个案四:

学院依据成人学习特征和各种媒体特点,注重发挥网络优势,实现了同步学习与异步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讲授与辅导答疑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并用的教学模式。此外,通过实行弹性学制、完全学分制、预约选课和预约考试等举措,允许学生自定步调,自选时间、地点和方式进行学习。

在此基础上,学院引入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认证体系标准,积极探索标准规范与自身远程教育实践的有效结合……

个案五:

管理规范:按GB/T 19001-2008 idt ISO 9001:2008标准的要求,以系统和透明的方式,规范本院的教学服务质量管理。

资源优秀:充分利用X大学的教育资源,整合其他优秀资源,构建资源共享的平台。

服务满意:以学生,医药卫生机构为关注焦点,提供顾客满意的远程教育服务。

质量方针:管理规范,资源优秀,服务满意,技术可靠,提供一流的医学远程教育。

技术可靠: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为教学产品的实现提供可靠的保障。

提供一流的医学远程教育: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走在行业的前列。

个案六:

“十二字”办学理念――资源(Resource)、服务(Service)、过程(Process)、监控(Monitor)、质量(Quality)、效益(Outcome)。

“全人教育”方针――提供“全人”教育(Whole-person Development),培养学生具备“十大素质”。

“三新”活动――以新技术(New Technology)、新理念(New Concept)、新角色(New Roles),提高教师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推行新的教与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角色,培养新世纪的新教师。

模块制双证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了多出口、多入口、多目标、多层次、多模式的“模块制双证教育体系”(Learner-constructed Modular Educational System),又称“彩虹塔”(Rainbow Tower)……

“五个任何”教育服务――任何人(Any One)、任何时间(Any Time)、任何地点(Any Place)、任何方式(Any Mode)、任何需求(Anv Need)。

这类网络教育学院从管理规范、质量方针、技术实施、资源利用等方面精心设计,创造教育服务的质量文化,从而追求顾客满意度。

上述表述虽然是用于宣传的,但也从目标上将这些理念融入到教育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之中。只有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尽力而为,才不会让学生、企业界等“顾客”产生受骗的感觉。因此,这些宣传在客观上引导着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向全面质量管理范式的转换。

四、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范式的特点反思

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范式的基本特点是教育质量管理正在向全面质量管理转型,但目前的显著特点是质量控制、质量保障和全面质量管理三种范式并行,甚至在同一所网络教育学院中也能看到三种范式并行的局面。

就调查材料而言,注重毕业生“零缺陷”而又实际存在“淘汰制”、重视学员作为“顾客”的需求、质量管理信息公开是三个明显的特点。

(一)注重毕业生“零缺陷”,但实际存在“淘汰制”

此次调查没有找到关于淘汰制的明确规定,但几乎每所大学的网络教育学院都有关于“退学”的规定。这说明,在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的各种范式中,受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影响,正逐步重视生产“零缺陷”的产品,尽量避免培养“不合格”的学生。当然,不合格“产品”万一出现了,实际上还是要被“淘汰”的。只是,淘汰制与全面质量管理这种质量范式的精神是不一致的,也与教育学中乐观主义的学生观相悖。随着全面质量管理范式被广泛接受和真正确立,事实上存在的“淘汰制”也许会逐步被淘汰。

根据“掌握学习”等乐观主义的教育理论,在适当的学习条件下,几乎所有人都能够“掌握”学校所教的知识,在学习成绩上几乎不存在所谓的优生、差生等“正态”分布,因而网络教育在理论上也不宜追求学习成绩上的淘汰,而应转向更加人性化、个性化、促进人人成才、有效避免学习“缺陷”的质量管理范式。

(二)重视学员作为“顾客”的需求

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把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并颁布了ISO9000系列标准,这实际上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研究成果的标准化。根据ISO的定义,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和原则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同时强调全员对质量负责,强调全程参与并持续改进质量。

在我国多数高校的网络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中,核心要义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在适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式满足社会和学生的期望。在国内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界,这种顾客本位的教育价值取向正越来越受重视。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石油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等单位,已正式加入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化行列,对学生和用人单位等各方“顾客”的需求都非常重视。

(三)质量管理信息公开

在被调查的网络教育学院中,教育质量管理的文件几乎全部在网上公开,随时可供教育者、受教育者、管理者和有关方面浏览。这从制度层面促进了教育质量管理工作的公开、公正和公平运转。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网络文化日益渗透到教育系统的每一个领域的今天,网络教育学院的这种做法尤其值得其他教育机构参考。

五、余论

(一)教育理论界宜重视和加强对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的理论研究

我国教育理论界对政府的教育政策历来比较重视,相比之下,对网络教育的有关政策及理论却重视不够。事实上,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网络教育的质量管理。教育部对每一所试点高校都进行了严格的审批,还组织有关机构和专家制定了相关的质量认证标准,其中包括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制定的《网络教育服务质量保证规范》(CELTS-24)和教育部高教司制定的《网络教育课程质量认证基本标准》。我国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密切关注、积极参与或通过了一些国际性的教育质量认证(如ISO系列),但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理论研究还十分薄弱,更缺乏从教育质量管理范式及其转换的角度所作的系统分析,致使目前我国的网络教育质量管理工作还缺乏本土化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对此,教育理论界不能袖手旁观。

网络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成员,招生规模稳步快速发展。2008年招生147.22万人,在校生已达355.9万人,其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不断得到政府和社会广泛承认。同时,作为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网络教育更为重视引进新理念、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开展教育质量管理。在这样的形势下,教育理论界应主动研究相关问题,并为网络教育的未来发展寻找和提供新价值、新方向与新的理论支持。

规范化教学管理论文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5月的护生56名作为对照组,其中本科18名,大专38名,女46名,男10名,年龄为22.58±0.996岁;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的护生62名作为实验组,其中本科20名,大专40名,女50名,男12名,年龄为22.46±0.855岁;两组实习均为4周,来自3所相同的学校。两组护生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学管理方法,根据护理工作需要安排工作3年以上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实验组采用规范化教学管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建立护理部、护士长、科室教学组长、带教老师的管理架构[3],规范带教管理制度,制定各级带教人员的职责。1.2.1带教老师的任职资格和考核任职资格,带教老师要求工作满5年、大专学历、护理师职称以上;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责任心强、乐于施教[4]。教学组长要求工作满10年、本科学历、护理师职称以上;热爱教学工作、综合素质好、管理能力强。考核方法,每年进行科室教学考核和授课比赛,竞聘上岗,任期1年。建立学生档案,包括学生所属学校、学历、联系方式、学生考勤、出科考核成绩等。一对一带教[5],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包括专科理论培训、专科操作培训、教学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等。出科考核,包括专科理论、操作考核,及专科护理病历书写。1.2.2教学反馈方法对带教老师从5个方面进行反馈,即:职业素质、理论知识水平、操作规范性、授课方法、教学态度。每个方面20分,总分100分,分为很满意、较满意、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评价标准:总分60~100分为满意,小于60分为不满意。

1.3观察指标

出科考核成绩、护理病历书写评分及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实习期间出科考核成绩对比

实验组护生出科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2.2两组护生的护理病历评分对比实验组护生护理病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的对比

实验组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3.1规范化管理模式能够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规范化管理模式,保证了教学计划的执行,加强了带教老师的责任感,促进老师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促进了护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本调查显示,实验组护生的出科考核成绩、护理病历书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3.2规范化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

规范化管理模式,对带教老师择优选拔,实施教学反馈后,带教老师对带教的重视程度提高,并能从反馈中找到不足,不断总结和改进,使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提高。表4显示,实验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总之,规范化管理模式能够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及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敏珠,魏文华,张萍.分层次教学模式与护理量化表联合应用于临床带教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1):85-87.

[2]郭素梅,卢明,平智广.规范化护理带教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1(1):10-13.

[3]王雪.临床护理带教教师规范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上海护理,2013,5(3):27-29.

规范化教学管理论文篇9

由于学术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根源,因而,加强学术制度的供给,进行社会制度的创新,是我们保障研究生学术道德的主要策略;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考核标准是衡量研究生学术道德的重要指标;有了相应的学术制度和考核标准的同时,制度的实施情况和违反制度相应的惩戒措施也是保证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重要举措。下面从制度建设、考核标准和制度实施保障三个方面,探讨如何从制度层面保障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

一、完善规章制度、制定实施细则的建设

学位授予工作中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工作体现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以塑造优良学风、加强学术建设为主旨,从制度建设出发,积极探索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制度和体系,通过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加强课程管理、严格考试管理、控制培养环节、严格要求学位论文等方面的工作,使研究生在接受学术研究规范性教育的同时,不断提升科研水平与科研能力。

1.优化培养方案,积极倡导学术规范类和研究方法类课程。把学术规范作为学校全体教师和学生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高度重视对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和论文写作的教育和指导,倡导不同学科的资深教授和热心学术道德教育的教师主持本学科的研究生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类课程,既管又教,把学术规范教育落到实处,优化培养方案,开设《科研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课程,包括学术研究要求的基本素质、学术研究的原创性、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写作技巧、研究生学习和写论文中常见问题、如何从小处着手利用第一手资料研究问题等内容,既重视理论引导,又注重针对学生写作中的问题开展案例分析,以此提高学生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

2.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加强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深化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建设优秀研究生课程,制定《优秀研究生课程评选、建设与管理办法》,重点建设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学术规范和研究方法类课程,鼓励教师深化教学内容、改革课程方法,推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旨在通过建设一批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富有特色的研究生课程,全面提升研究生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水平。

3.加强课程管理,严肃考试纪律。课程学习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掌握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建立和维护良好的课程教学秩序,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制定《研究生课程管理规定》,从课程组织与管理、任课教师资格到授课过程等方面对课程管理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另外,还制定《研究生考试管理规定》,规范研究生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建设优良的校风和学风。

4.加强学位论文过程管理,重视学位论文答辩,严肃学位授予工作。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学位论文分为学位论文开题、学位论文中期检测和学位论文撰写三个阶段,针对这三个阶段的特点,为了确保学位论文工作顺利开展,针对各阶段不同的特点,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和论文写作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学位论文答辩是对论文的最终检验,是考核论文是否达要求以及能否授予学位的程序之一。对各个种类的研究生分别制定相应的《学位授予细则》,对答辩委员会委员组成、答辩流程和学位授予条件进行了详细规定。鼓励学院统一组织学位论文答辩,改变以往全部由导师组织答辩的形式,提高学位论文答辩的质量。硕士研究生的学位授予工作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博士研究生的学位授予工作直接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这种形式确保了学位授予审查的严格性。同时,《学位授予细则》明确规定下列情况不授予学位:①在学位论文中严重弄虚作假的;②有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的行为者;③其他经审查认为不宜授予学位者。

5.制定研究生基本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在尊重科学研究规律的基础上,融合科学研究范式、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研究生违纪处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对研究生基本学术规范问题进行系统归纳,对“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等概念做出科学的界定,引导学生自觉遵循本学科学术研究规范,鼓励长期的学术积累、厚积薄发和精益求精。制定《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对全体研究生在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的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作了规定。

二、学术规范考核标准

对研究生进行考核评价是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能够激发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学术研究热忱和兴趣,引导研究生走正确的学术道路。鉴于目前研究生学术诚信危机的现状,多方面共同努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制度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因此,必须改革过于量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在改革学术评价制度方面进行了如下工作:

1.树立质量为主、数量为辅的学术评价观。科学合理的学术考核评价观,直接影响着学术考核评价的价值取向、评价标准、考核结果。因此,在考核和评价研究生的学术水平时,确立“质量为主,数量为辅,质量与数量相结合”的指导思想,首先对学术成果的质量进行评价,质量过关,数量越多越好,同时综合考虑学术成果的社会效益进行评判。

2.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生素质、不同学科特点和专业方向发展等因素,制定针对性强、有区分度和可行性高的考核评价标准,为研究生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提供正面激励和适度压力。就学术成果的形式而言,除学术论文以外,将科研项目、发明、专利等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的科研成果也纳入考核范围。

3.建立有效的评价监督机制。在考核评价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情况,建立监督检查机制,保证学术评价的公开、公平、公正,并将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公之于众,接受大家监督,增加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三、制度实施保障

有了相应的学术制度和考核标准的同时,制度的实施情况和违反制度相应的惩戒措施也是保证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重要举措。

1.加强对研究生和导师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每年召开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工作会议,对学校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工作进行了宣传和部署。对学位申请者和指导教师进行学术道德和诚信教育,加强学风建设,维护学术道德,严明学术纪律,规范学术行为,端正学术风气,强化学术诚信,鼓励学术创新,进一步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制定《研究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承诺书》,要求研究生在提交开题报告的同时向学校作出学术道德承诺,承诺恪守科学道德,遵守学术规范,树立良好学风,维护研究生的良好形象,以此促进学校科学研究事业的健康发展。

2.通过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和学位论文盲审工作严格把关,发现问题严肃处理。使用专业的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对申请学位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学位论文抄袭等不良行为,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规范研究生的学术行为。被检测论文的整体文字复制百分比

3.对于学术失范行为坚决严肃处理。研究生的学术失范行为主要跟论文写作相关,跟学位的授予挂钩。建立和完善学位授予工作中舞弊作假行为的惩处机制,制订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惩治舞弊作假行为,促进学术自律。

总之,通过制度建设、考核标准和制度实施保障三个方面的严格把关,能有效保障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对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学校的学科整体质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霁,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推进研究生培养质量工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2).

规范化教学管理论文篇10

为了尽快解决高校军事理论课课程建设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加强普通高等军事理论课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依据《大纲》的规定,结合高校教学改革和军事理论课建设的实际提出以下对策。

1 明确军事理论课的性质

明确军事理论课是必修课是课程规范化建设的关键。所谓必修课,是指高校应当列入教学和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必须学习和完成的课程,它既是军事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作为军事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理论课是军事技能训练的继续。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军事课的综合教育作用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军事理论课教学具有军事技能训练和其他课程所作不能代替的作用。因此,各高校应按照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颁发的《2003年-2005年全国学生军训工作发展规划》和《大纲》的规定,将军事理论课作为军事课中的必修内容,列入到学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计划,同时,设定相应的学分。学生应按规定参加教学的各个环节,经过考试合格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考试不及格或补考不及格的,应按照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处理。考试成绩要记入学生学籍档案,这些规定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依据,也是军事理论课规范化建设的保证。

2 规范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和课时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是军事理论课规范化建设的条件。各高校应按照《大纲》的有关规定进行设置。从实际情况看,课时多不符合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际,但课时过少也难以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达不到教学目的的要求。现在统一执行的36学时是比较适宜的。因此,各高校要照规定认真落实。在具体教学时间安排上,军事技能训练最好是放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便于通过训练规范学生的行为,为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军事理论课可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即军事技能训练结束后。一方面可以将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衔接起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军事教师可以集中精力搞好教学和研究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业务能力。

3 健全军事理论课教学管理制度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是军事理论课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措施。健全管理制度目的是使军事课教学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协调有序,稳步发展,使最佳的工作效能与培养目标形成一致的合力,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1)建立备课与试讲制度。在军事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认真地抓好教学准备工作,特别是备课环节。备好课时上好课的前提,事实上,备好课不仅可以使教师熟练掌握教学内容,还可以增强教师讲好每一堂课的信心。另外,课前的备课不是一劳永逸的。同样一门课程,都要根据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把最新的知识和先进的理念融汇贯穿教学之中,使教学的内容和学习知识是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好备课应发挥两个积极性,一是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军事教师应当把备课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对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堂课的教学都要进行认真的准备和设计,努力上好每一次课。二是备课。集体备课是指对新的教学内容,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采取集体组织的方式进行备课,通过集体备课达到统一内容和标准,达到相互交流和共同提高的目的。试讲是指对新开的课程、新的教学内容和青年教师走上讲台之前,都要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组织试讲,试讲符合要求才能进行教学。(2)建立业务学习与培训制度。业务学习和培训是提高军事教师自身素质,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军事教师更要通过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军事教师的业务学习和培训的必要性,一方面目前高校军事教师大都不是军事教育专业毕业的,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另一方面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内容更新速度快,特别是世界军事形势和军事科技的发展,要求军事教师必须要不断地学习,把最新的知识充实到教学中来,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3)建立军事理论课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工作从教到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是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教学质量的保证。健全制度,加强军事课教学管理,一方面要严格执行高校的各项教学管理规定,另一方面是结合军事理论课教学的特点,建立和完善军事理论课教学管理规定,包括制定军事教师职责;军事教师考核制度;军事课考试的制度;教学检查制度;课堂纪律和评教评学等。做到以制度来规范教学工作,以管理来约束教师和学生的行为,通过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规范化教学管理论文篇11

1、建立健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措施得力,方法得当,责任明确,检查到位,严格细致,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

2、校园布局合理,做到绿化、美化、净化、教育化、人文化;教育教学、消防安全、师生生活设施齐全。

3、严格按新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课程,以教学“六认真”为抓手,细化教学过程管理,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教职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

5、学生文明守纪,自强、自立,积极向上,珍爱生命,充满青春活力。

三、主要内容

(一)制度化

1、制度健全

(1)组织教职员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把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程转化为学习、教育、领会的过程。

(2)根据学校的实际,结合中小学管理规范,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修订和完善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把“从群众中来、回到群众中去”作为制度实施和制定的依据,增大参与度,增强可行性。

(3)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并将考核标准细化为具体详尽的考核表,做到可行、可检、可操作。

2、制度执行

(1)教育教学管理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明确教育教学责任,落实教育教学目标。每项工作要有计划,有小结,有检查,有评价。做到凡事有准则,凡事有程序,凡事有负责。 (2)校园及师生行为管理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以制度管好权,以制度管好事,以制度管好人,以制度保障学校组织的健康运作。

3、制度监督

(1)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对制度遵守不力,造成一定影响的,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的,要作相应的处理。

(2)实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接受师生和家长的监督,并通过工会、教代会、社区、家长委员会等途径,广泛听取各方面建议和意见,以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策略,不断完善学校运行机制。

(二)规范化

1、规范校务管理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3)坚持民主管理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教代会的民主监督作用,形成健全的领导管理机制。学校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学历合格,团结协作,有较强的政治理论水平、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科研意识。

(4)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学校行政、教育教学、教师业务、师生健康、财务、固定资产、荣誉实物等各类档案。保管好、使用好档案资料。

2、规范校园管理

建设平安、文明、和谐校园。优化校园环境,使校园达到美化、人文化。环境布置富有文化气息,体现教育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健全学生社团组织,办好文化宣传阵地,组织师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文化氛围,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3、规范安全管理

(1)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校舍、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把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滋扰、防意外伤害等措施落实到位。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建立校园突发事件预警机制,落实各项应急措施。禁止无关人员和校外机动车辆进入校园。组织学生户外活动要有安全应急预案。

(3)规范校园卫生及食品安全管理,建立发生群体性传染病、食物中毒应急制度,及时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4、规范队伍管理

(1)加强班子建设,合力打造教育系统“风清、气正、严谨、规范”的新政风、行风,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团结进取,形成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团队。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师遵章守纪,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搞有偿家教。 5、规范学生管理

(1)培养精神信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开展民族精神、理想信念、公民道德、民主法制、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班、团、队活动和劳动及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意识。

(2)规范日常行为。注重养成教育,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坚持全员育人。健全党团和少先队组织,重视班集体建设和班主任队伍管理。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6、规范教学管理

(1)严格按规定开齐开足课程。创造条件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上好体育课、艺术课、信息技术课,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2)重视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教学过程检查,认真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和组织课外活动。课堂教学能切实体现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全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3)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学生每天在校活动总量不超过6小时;家庭作业量不超过1小时。

(4)规范教学质量管理。加强考风考纪建设,改进教学评价工作,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健全教学质量分析和评价制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规范教科研管理

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建立理论学习和集体备课制度,强化教师教科研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推动教师教科研活动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8、规范总务管理

(1)健全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规范收费行为,杜绝乱收费。严格执行年度财务预算与决算。基建项目按规定程序办理。实行大宗物品政府采购制度。实施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坚持勤俭办学,反对铺张浪费。

(2)建立健全学校财产管理制度,提高教育装备使用效率。建立教学辅助设施和图书的登记、保管和使用制度,切实提高图书、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信息化等设备利用率。 (三)人文化

1、关心教师。一是关心教师的精神生活,校长要经常找教师谈心,了解教师的心理状况,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工作。要配备各项活动设施,使教师在工作之余,身心能得到娱乐,精神更加饱满。二是关心教师物质生活,依法为教师谋利益。三是关心教师的家庭生活,帮助解决困难,及时调解矛盾。

2、关爱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和交流的桥梁。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关爱每一位学生的生活,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学校、集体和社会的温暖。

3、关注生命。建立学生成长导师制和伙伴制。从生理、心理和伦理三个层面关怀青少年的生命历程,让青少年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感悟到生命的可贵,珍惜自己的生命,关注他人的生命,特别是要关注留守儿童,切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四)特色化

1、创新管理思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确立个性化的办学目标,在纵向发展上注重传统和优势的继承;在横向发展中注重独特个性的培植,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富有个性的办学风格。

2、创新管理机制。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项目及其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整合,把项目管理机制引进学校管理领域,在特色项目挖掘和发展上下功夫,以管理创新带动学校整体工作创新。

3、加强特色经营。创建特色,经营特色,增强特色的核心优势,使学校拥有其他学校难以复制或者在短期内难以效仿的特色竞争力,使学校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态势。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

1、组织学习。组织师生员工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开展以“规范教育管理”为主题的大讨论,明确《中小学规范管理》的内容、特点和基本要求,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思想认识,引导人人自觉参与“管理规范达标校”创建活动。

2、制定方案。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中小学管理规范》的实施,制定实施《中小学管理规范》方案。

3、动员部署。召开贯彻落实《中小学管理规范》活动动员会,部署各项工作。利用教职工政治学习时间进行全面动员,并就落实和指导学生落实提出明确要求。利用升旗仪式进行学生动员,并就指导学生落实和监督提出要求。

4、宣传发动。利用学校的橱窗、板报、广播、校会、班会等形式大力宣传贯彻落实《中小学管理规范》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印发有关文件和方案,形成宣传声势、营造舆论氛围,广泛动员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共同推动贯彻落实工作顺利开展。

(二)组织实施阶段

规范化教学管理论文篇12

2004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强调,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1]为了进一步规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织管理,教育部于2011年1月19日又印发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其中明确指出形势与政策课要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教育教学要点来组织教学。[2]然而,通过调查问卷发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经过多年建设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未能跟上其他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步伐,其课程规范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3]基于此,拟以《通知》和《标准》为依据,来讨论“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的合理化

合理化的教学内容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只有科学编选适宜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作为教学内容,才能达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目的。

目前,教育部已经加强了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教材和教学资料的建设。每年制定两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并于春、秋两季学期开学前将教学要点印发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作为教学参考资料。与此同时,教育部在每年两期“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聘请国内专家就相关专题作报告,从而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选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素材。此外,教育部还组织编写制作了及时反映国内外形势最新动态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含VCD)作为学生学习辅导资料。可以说,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教育部已经有了很好的指导和规范,各高等学校应该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结合本地本校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合理取舍。

笔者认为,就具体内容来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应该涉及:国内外时事政治、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国内外形势与发展趋势、始业教育、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行业形势教育、就业指导等。就理论形态来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二是国际与国内形势教育;三是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与政策等政策教育。

二、师资队伍的多元化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是打造一支理论功底扎实、专兼职结合的多元化师资队伍,即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为主体,以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兼职。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及方法论来分析国内国际的热点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主要由学校相关领导、行政党群职能部门领导、院系党总支书记及学校辅导员教师组成。最后,“形势与政策”课内容的多学科性、宽领域性、广范围性的特点要求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兼职队伍,根据形势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学生做形势与政策讲座,不断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教学安排的常态化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首要前提是教学安排常态化,即教学任务有计划、教学活动有场所、教学时间有保障。首先,将“形势与政策”课列入教学计划,公布教学计划进程表,并纳入学籍管理。“形势与政策”课应该合理规划学分和学时,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进程表来规范完成“形势与政策”课的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4]其次,教学活动有场所。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室、实践教学环境、多功能报告厅等。应该依托学校和教师资源,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在学校大礼堂、专门教室集中观看专题影视,组织学生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参观考察,引导学生到企业或社区进行专题调查,加强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理解。最后,教学时间有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应该保障实践教学的时间。建立定期学生形势报告会制度,提前安排好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时间,使教学时间得以保障。

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一是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形势与政策的基础理论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宏观性等特点,要从宏观上把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内容,应该系统讲授。针对社会形势的热点以及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还可以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党政领导来校举行专题讲座,并且建立定期形势报告会制度,与课程教学内容形成互补。

二是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请进来”就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先进集体领导干部等到学校给大学生做形势政策的报告和讲座。“走出去”就是授课教师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和要求与当今社会热点问题、本地的经济社会实际情况,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实践考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是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对于“形势与政策”课基础理论内容,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系统的学习,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课外讨论、交流,特别是数字化互动交流对学生的形势与政策观有重大影响,是“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

四是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教师要联系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实际,及时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形势观和政策观教育,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同时,通过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收看电视、读书看报、座谈和网络学习等,引导学生自主关注国内外形势与政策,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补充作用。

五、教学考查的科学化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必要环节是采取科学的考核方式,即将传统的综合性试题考查与撰写专题论文、报告会心得、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形式相结合。

第一,传统的综合性试题考查。将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作业考核和命题考核相结合。重点考查学生分析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能力及理解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考查学生宏观把握“形势与政策”课基础理论的情况。

第二,专题论文考核。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的基础理论内容给出选题范围,鼓励并指导学生把课堂教学内容作为论文撰写的理论基础,引导学生结合国内外形势与政策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问题撰写论文。

第三,报告会心得体会考核。在学生听取报告会前,教师指导学生重点记录“形势与政策”报告会的主题、思路、报告方法、切入点、解决的实际问题等。报告心得体会考核,可以综合了解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与运用能力。

第四,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考核。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社区、农村、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并设计合理的问卷调查,用实证的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对调研考察过程进行总结,最后形成调研报告。

六、教学管理的制度化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制定和落实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即以制度作保障,以管理作依托,对整个“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以保证教学秩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一,加强各个教学环节管理。一是建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讲课质量评估制度,规范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二是建立定期进行教学检查和督导的工作,对教学环节进行监督。通过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们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反馈教学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加强教学保障管理。包括: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和教师培训制度;建立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建立教材建设的质量制度;建立教育经费的投入制度;建立形势报告会制度;建立实践教学制度等等。

第三,加强考试环节管理,即构建完整的“形势与政策”课考核评价制度,完善细化考试环节,避免考试考核的随意化。这就要求明确“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原则、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和考核结果,建立试卷考核、论文考核、实践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察制度。

七、教学研究的专业化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驱动力量是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教育教学研究的专业化,有利于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敏锐性和时效性。

教育教学研究是规范“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研究既有利于教师把科研成果直接转变为教学内容,又有利于教师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这不仅能够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理论深度,而且能够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效果。因此,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任课教师应该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研究,通过学术研究活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科研素质,以达到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的目的。学校应该鼓励和组织“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开展科学研究,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研究提供必要保障,如把“形势与政策”课纳入学校学科建设体系规划中,设立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研究的科研项目等等。

总之,“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构建一套成熟稳定的综合性机制与结构性范型。[5]只有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合理化、师资队伍的多元化、教学安排的常态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考查的科学化和教学管理的制度化,才能说“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真正走上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N].人民日报,2004-12-1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EB/OL].[1998-08-16]..

规范化教学管理论文篇13

一、制度文件的起草与修订

1.规范管理制度

为规范毕业论文管理,自2009年毕业论文工作伊始,首次制定了《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法学系毕业论文手册》。几年来,针对该手册在论文管理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多次修改。2011年初,学院进一步明确了院、系毕业论文二级管理工作机制。通过反复沟通与调研,协助教学部完成了《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管理规定》。在协助修订的过程中,吸取了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宝贵经验,同时与法学专业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得规定更加合理,简化繁杂的工作流程的同时加强了规定的可操作性。

2.修订写作格式

在规范管理制度的同时,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进行了调整。为此多方查找资料进行调研,借鉴兄弟院校的管理经验,结合法学专业的实际情况,组织指导教师进行讨论,协助教学部制定了《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写作规范》,并结合法学系实际情况制定了《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实施细则》。

二、规范流程管理

1.合理安排论文工作时间,召开动员会

根据学院对毕业论文工作的整体要求,从每学年第一学期末开始,提前制订好每一届毕业论文工作的计划安排。召开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会议,布置本年度毕业论文工作时间安排与要求。召开学生动员大会,加强对学生端正学风教育,强调论文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论文写作规范和格式要求,使学生真正提高对论文撰写的重要意义的理解,自觉遵守学院相关制度要求,认真参加实习,并结合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综合能力,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

2.选题的申报与审批,确保题目质量

在毕业论文工作选题的准备阶段,按指导教师所从事的专业研究方向,拟定论文题目供学生自主选择,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习条件和实习案例及社会热点问题,鼓励学生开拓思维,自行拟定题目,并通过选题审批的程序,对初拟题目进行反复修改,做到一人一题,要求毕业论文研究方向能够与学生的专业更加贴切,切实做到论文选题的规范化管理向分类化指导的转变,提升论文内在质量。

3.指导过程监督

在毕业论文工作进行过程中,按照法学系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安排及时进行监督和管理。分为前期、中期、后期进行检查,前期主要检查指导教师的到岗情况、开题情况、资料查阅的情况。中期针对教师的指导过程进行监控,检查指导过程记录,学生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后期检查毕业论文质量、组织评分及分组评阅。

4.毕业论文格式审查、评阅和答辩

在毕业生实习返校之后,收集各种管控表格,对每一名同学的论文初稿进行格式审查,在总结历届学生答辩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每一名同学指出答辩技巧和建议,为正式答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正式答辩前,做好准备工作,成立答辩委员会,明确答辩时间、答辩场地及相关材料的准备,召开答辩分工会,确保答辩顺利进行。

三、规范档案管理

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认真整理相关电子档案资料,做好纸质版资料保存工作。将学生论文、材料装入档案袋,存入档案室备查。按照要求对论文工作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填写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调查表,做好毕业论文工作总结,所有档案汇集成册以备教学部检查和教委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互查工作。

四、树立服务意识,保障工作顺利完成

毕业论文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我系毕业论文工作的服务性工作,内容琐碎,繁杂。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加强服务意识,加强各方面的沟通。为此我建立了论文指导小组分组联系表,指定学生组长负责,定期与学生组长以及指导教师沟通,尽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