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个人研修总结实用13篇

英语教师个人研修总结
英语教师个人研修总结篇1

Huang Chunying

【Abstract】Discusses together after my school English group all teacher, how in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does do research promotes the teacher of English specialized growth, the concrete procedure summarizes for the following several points: Carries out the small topic research; The making standardization collective, explores the practice positively. Discusses the different method, the apply theory to reality: (1) builds the atmosphere, promotes to do research; (2) grinds teaches a body, the promotion teacher of English specialized growth, the whole staff participates in each kind of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research activity, the foothold official duty, the attendance in the study: 1) constructs “the research activity and the resonsideration” does research the pattern. 2) builds “the cooperation altogether wins” does research the culture. 3) launches the class document discussion. 4) leads all teacher by the backbone teacher. 5) expert course. 6) in campus making thick book fragrance.

【Key words】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does research; Teacher of English specialized growth

富川二中的现状犹如她的历史,是缺少底蕴的、是稚嫩的。我们学校长期以来需要有狮子般号召力的核心教师,有狮子般潜力的学生。我们的教师长期以来给人的印象是谦卑有余的,学生是老实听话的。因此,我们始终不懈地改变着自己,充实着自己,完善着自己。我校英语组注重校本研修,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主阵地,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研究活动,解决课程中的多层次问题,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和成绩的提高。

以校为本的教研,是新课程改革中全新的教育理念。什么是校本教研呢?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曾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教师的专业成长,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我校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主线,着眼教师成长,在校本研修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过我校英语组全体教师共同探讨,如何在校本研修中促进英语教师专业成长,具体做法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开展小课题研究

我校英语组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小课题研究。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积极参与的校本研修活动。小课题研究针对各教师和学生的不同特点来确定。例如2011年3月份,学习“有效观课议课”要求转变观念,认真学习观课的相关理论;亲自践行,体验观课的乐趣;同伴分享,打造观课文化。并且坚持“合作共赢”的专业成长理念。而且深化专题论坛。专题论坛是学校为教师专业成长而搭建的开放性、互动性的交流平台,这种研修主要有专题研讨。专题研讨,内容主要是基于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产生的问题和疑难,如“对中考命题和总复习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校本研修中的共同体”、“有效观课议课”等。这些要研讨的问题一般提前定期,供有兴趣的教师钻研。参加研讨的教师要围绕专题查阅大量资料,思考总结自己的经验,有的还要进行调研访谈,并且要应付同伴的各种质疑,这无疑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当然也是一次重要的学习提高。

2 打造规范化集体,积极探索实践

探讨不同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总结如下心得:

2.1 营造氛围,促进研修: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学校一是要求全体教师要内化学校办学目标与办学理念,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二是,新增英语专业和教育理论类报刊杂志,不断拓宽教师的阅读视野,如《英语沙龙》,《英语辅导报》,《世界英语周报》《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卡尔维特的教育》等等 。有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教师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为进行校本研修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研训一体,促进英语教师专业成长,全员参加各种校本教研活动,立足本职,勤于学习:研训一体,研教结合,避免研教两分开是让教师能接受的、最有效的校本研修途径。我们结合自身实际,确立了校本研修的整体思路:即以新理念为导向,以常规教研带弱师、以主题教研促强师、以教学反思促个体进步、以课例研究求共同发展,通过多种模式的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1 构建“教研活动与反思”研修模式。我们结合县教育局“送教下乡”活动和“走进新课程”项目培训,引导教师在认真自学有关新课程培训资料的基础上,经常化、系统性的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不断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实际教育问题进行“回顾”和分析、探索,并作出理性的选择、判断与整理。这种反思既可以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审察自己的教学历程,收到“旁观者清”的效果,又可通过与其它教师的交流来反省和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学调控能力,对所有教师的后续专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我校英语组要求所有的教师必须参加英语继续教育培训,部分教师参加英语国培,这就充分利用了集体智慧,体现了全员参与。其中,英语校本研修内容有阅读教学,结合县英语教研活动,在县教研员周桂平主任的带领下,送教下乡,我校蒋联凌教师在柳家初中进行了阅读教研课,庞梅芳老师在石家初中进行的教研课收到良好的效果。杨江霖教师进行的口语教学得到全县英语教师的好评等。并且,每一份校本研修教案都是详案,都有具体的操作过程,都包括了3-4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全校的英语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本年级的教材,选用了部分他人的校本研修方案,并加以修改,使得各年级都有本可依。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连续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是我校教师的共识。教师反思不是一般意义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我校提出了“一课三思”:即:课前思、课中思和课后思。“课前思”主要思: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范围对学生是否适度,所设计的活动哪些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哪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哪些条件会影响课件的效果等等;“课中思”主要思:突发事件以及教师在和学生互动作用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的调整;“课后思”主要思:成功之举、“败笔”之处、教学机智、学生见解、再教设计等等。鼓励教师一月至少写两篇反思,真正做到“研究一点,实践一点,总结一点,提高一点”。

如今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记录自己认为对自己专业发展有用的“精彩”和疑惑之处、或记录教研活动中看到的“精彩”片段并记下自己的所感所悟已成为习惯。

2.2.2 营造“合作共赢”的研修文化。我们十分重视发挥教师群体智慧,形成研究型教师群体。过去教师大多数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的所有问题,往往力不从心。如今我们倡导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合作性教学研究,努力营造“合作共赢”的研修文化。 今年五月份我校英语组配合学校申请第三届中小学外语教研工作示范学校评选,虽然是否获胜的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我校英语教研组所做的努力获得了县教育局的一致好评。

另外要求所有老师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做到课前熟悉教案,课上灵活运用与调整,课后认真反思,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最高效。每个年段如果有两位老师上课的话,请两位老师之间互相(或每个备课组)认真研究教本、学情等,合理安排课时。备课之前全面计划好每个学期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备课时把具体教学方法和手段写清楚。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上课时坚持常规部分不松懈,教材内容讲解清晰,示范准确到位。尽力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教学中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采用有效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受益。课后进行认真总结与反思,并在教案后做好小记。 集体备课一直是我校校本研修的共识,一周两次,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定”、“四统一”: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课人;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统一作业、统一检测。中层和校级领导必须参加集备活动,以总结经验,及时推广,消除薄弱学科,实现全盘推进,整体滚动。主辅(个人)初备――集体研讨――课案生成――个性设计与反思。具体操作办法是:事先确定一名主备教师(对所备内容重点准备并做出教学设计),其他教师为辅备教师。主备、辅备教师均应提前个人钻研,提出教学设想及需要讨论的问题;主持人按既定时间组织集中研讨,主备教师抛出教学设计及研讨的问题,辅备教师提出各自见解和修改意见;对有分歧的问题集中讨论,尽量达成一致;主备教师根据大家讨论的意见和专家点评,在尽短时间内(或当场)修改,形成集体研究的教案并发给大家;教师对集体教案再修改,形成个性化的教案。授课后,写好教学反思笔记,为下次集体备课做准备。

这种集体备课的实质“合作共赢”,它突出集体的交流与反思,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近年来无论是参加市级优质课比赛选手,还是为全市“送教下乡”提供的“示范课”、“观摩课”等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团队精神也在此得到彰显。

2.2.3 开展课案讨论。校本研修离不开课堂,课堂是校本研修的源头活水。我校采用“课案讨论”的方式进行研修,着力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课案讨论”主要有以下四个环节:立足课堂,提出问题――合作交流,研究问题――实践献课,解决问题――讨论交流,拓展问题。 本教研组撰写的“Unit 6I’m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通过课案会诊,教师们互相研讨,共同实践,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基本上达到了“研究一节课,促进一群人”的研究效果。 因此获得了“国培班”优秀课例奖。正是这种积极探索,团结奋进的精神让我们拥有了令人骄傲的业绩,也让我们收获了荣誉。在2010年校级优秀教研组评选活动中,我校英语教研组荣摘桂冠。每年中考,我校学生英语成绩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均名列全县第一。

2.2.4 以骨干教师带动全体教师。学校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让骨干教师现场指导。骨干登台不仅仅是介绍经验,搞辅导,更重要的是用新理念对一线出现的教育问题进行理性化解读。如通过听课、课题研究、教育著作研读、外出学习、调查访谈等途径获取大量信息,经研究整理提炼,在论坛上进行针对流和展示,接受教师们的质疑问难。在互动式研讨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和“学生”,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这既开阔了大家的视野,又有助于骨干走上名师之路。如2011年6月1日,贺州市英语教研室的关善照教研员来到我校进行课题研究指导 。通过与教研员的对话我们意识到,只要在专业领域努力奋斗,不断完善自己,人人都可以成为名师。八步区实验中学的黄老师,从毕业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教学教法的研究和学习,年纪轻轻地就已经是一名高级教师,而且在八步享有盛名。

2.2.5 专家讲座。我们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做专题讲座或与一线教师开展面对面地对话和交流。我校英语教研组全体成员到贺州市参加了“英语教师全员培训”项目,授课教师是北京外国语学院富有教学经验的傅老师。在听完课之后,我们的感觉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既像“洗脑”,又像“引路”,使教师们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另外,我们还定期组织教师观看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李镇西教育光盘,为教师的学习、课题研究、课改实验等做有力支撑。

2.2.6 在校园打造浓厚的书香气。人的精神靠什么?靠读书。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研读教育名著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为此进行了一项打造“书香校园”的教师读书活动,我们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名著,并联系实际完成不少于6篇读书心得,每月在组内或学校进行一次交流。《校本研修专论》、《团队的力量》、《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框架下的校本教研: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等等。以教研组为单位,从百部名著中精选一本,大家共同研读、交流。全体教师可就某一问题利用教师论坛或校本研修时间进行研讨。除读教育名著以外,我们也认真学习继续教育指定的书籍,如《赏识你的孩子》、《怎样观课议课》等等。

3 教研心得

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走上研究之路,校本教研创设了和谐浓厚的科研氛围。我校英语组教师获得如下收获:

3.1 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的发展目标定位,学习和研修内容选择,学习研修的形成选择权和自由教师自己把握,从而调动了教师自主研修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3.2 改变了过去那种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方式,明确了目标,提供了抓手。教师的自我发展目标非常明确,而且是自己定的,不像以往的硬性规定要求,可望而不可及,经过自身的努力都可以达成目标;研修内容也是自己选定,符合自身基础条件和发展要求。

3.3 激活了教师研修的动力机制。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熏陶和“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团队学习”的大环境和氛围感染下,以及实践过程中的成就感,促成教师产生强烈的发展动机和欲望,自觉融入到教师研修活动中来。

3.4 为教学研究开辟了新领域。在研修活动中,无论是研究还是进修培训,都能始终围绕课堂教学实践这一主渠道进行,这就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注入了新的活力。

3.5 有助于骨干队伍的梯次建设。因为教师发展目标的层次化,促进了一大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也带动了以高带低“传、帮、带”活动,呈现出层次鲜明的教师队伍。

3.6 使二中的英语组教师得到县教育局得一致好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校本研修是目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载体。我们将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进一步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让老师们快速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受教育的需求,切实改进教师教学策略和方式,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全面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全面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汤立宏.《校本研修专论》.海洋出版社,2006年

[2] 徐世贵.《怎样听课评课》.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年

英语教师个人研修总结篇2

在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具体实施的大背景下,以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组织编写的教材包括了人教版、外研版、牛津版、北师大版、冀教版等多种版本,不同省份与地区对不同版本教材的使用呈现出不同的趋向。贵州省从2010年秋季起,全面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在教材使用方面,人教社编写的普通高中英语新教材是我省各地高中使用最多的版本。调查表明,近三年来,贵州黔南地区普通高中学校全部采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英语新教材,采用率达100%。

本课题的研究核心是以黔南地区16所大型(完全)普通高中英语人教版教材使用趋向的统计与调查分析,重点探讨该地区英语必、选修教材的处理问题、必选修课程设置的典型问题及教材与高考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国家在推动高中新课改的过程中,在教材的编写与采用方面,均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态势,各省各地区甚至不同的学校都出现了多种版本英语新教材的使用趋向。教材是实施课程改革必不可少的工具(张立纳,2010)。长期以来,教材本身独具的权威性决定了它会给予学习者思想上最大限度的引导,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潜意识把教材视作最符合规则和最科学的指导文件(张正东,2007)。

在新课程教材开发方面,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不失为一套优秀的教材。自2003年秋季使用以来,与其他版本相比较而言,它已经成为各地高中学校采用最广泛的一套教材。这套优秀教材严格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编写了必修与选修课本,把教材多样性、层次性与可选择性充分体现了出来,同时为黔南地区高中学校提供了一套实际操作性强的指导性文本。

但是,在近四年贵州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在必、选修课本使用、选修(I、II)课程设置,以及与高考教学衔接等方面,一些症结开始呈现,黔南地区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也表明,此类症结有待解决。

二、研究方法

针对黔南州新课程实施教材使用趋向的突出症结问题,课题组①对该地区的高中学校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有:

1.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教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教学内容、思想内涵、社会意义、教育对象的文化背景差异等各层面出现的问题找到症结,了解问题出现在哪一环节。这是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2.案例分析法。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英语科教材的特别之处,积极关注该地区产生的教材使用趋向问题,及时总结和对典型案例深度剖析。

3.比较法。对研究的教材(人教版)这个对象,课题组采用对比探析,兼顾正反客观的评价,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面比较、实验前后之间进行比较,保证了课题研究中数据比较的翔实有效。

三、黔南地区教学症结

如果高中教师还没有充分理解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也不改变,肯定会有“讲不完、教不会”的感觉(陈琳,2007)。课题组研究发现,黔南地区普通高中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症结:

1.对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理念认识不清;

2.教学方法跟不上新课程改革,“满堂灌”现象依然严重;

3.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依然特别突出,从行政方面对教师教学、学校办学水平等的考核,都紧紧围绕“高考业绩”这个核心进行;

4.教学内容与课时数存在矛盾;

5.教材自身存在的某些薄弱点等。

四、教材使用趋向性的反馈

调查发现,黔南州农村普通高中在处理英语教材时,通常把处理重点放在选修教材方面。因为必修是最基本的七级目标要求,教材的取舍就只针对选修I、II两个系列。黔南地区的高中学校在这个方面的做法通常从行政手段与教师个体两个方面体现。课题组通过调查该地区部分高中学校折教材征订数据,统计分析表明,100%的学校均通过行政手段统一征订了必修1-5,以及选修I系列6-8课本。86%以上学校能把选修I系列中的9-11教材统一征订给学生。95%以上受调查的学校及老师都能把授课任务安排至教学完选修8,然后进入全面的高考复习。最长的高考复习达到一年,即英语教师在高三学期刚开始就进入高考复习。最短的也在高三下学期保证有5个月的高考复习时间。学校统一发放选修I系列的9-11课本,但98%以上的教师并没有采用这些教材。课题组采集贵州省瓮安县五所高中学校英语科课本近三年的征订数据论证以上问题。

表1 贵州省瓮安县2011-2013五所高中英语必、选修课本征订汇总表②

上表呈现了近三年即课程改革以来该县五所高中英语必修选修课本征订(发放)的数据。由以上数据汇总研究发现:

1.侧重开设必修+选修I系列6-8的课程。

地处黔南地区的瓮安县,在高考成绩方面一直处于本州龙头位置。该县五所高中学校侧重开设了必修+选修I系列中的6-8的课程,在教材数量上能依据《课程标准》实施,基本能达到高考的基本要求,从侧面反映出高考对课程和教材使用趋向的决定性作用。

2.均未开设选修I系列9-11课程。

对比该县三年的数据,可以发现,五所高中均一致没有订购选修I系列(9-11)课程教材。由此可以推断,98%以上的高中(尤其是农村高中)都考虑课程内容量大、课时不够,以及高考复习压力过大等因素,导致舍弃选修教材的做法。由此看来,尽管相关部门能开发一套比较优秀的教材,但是,地域、政策、课时及不同背景等诸多因素会使得教材的使用大打折扣。

3.选修II系列的三类教材使用率极低。

从上表数据看,仅有两所中学在2011年的教材采购中订购了选修II系列中“语言知识与技能”类的《英语写作》与《高中英语语法与词汇》两册课本。这意味着仅有2/5的学校使用选修II系列课本,而且仅仅教学该系列课本中极少的部分。课题组分析认为,学校给学生发放这两本书的原因之一,是它们对夯实语言基础、提高高考应试技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后续的年份(2012、2013),这两所学校都停止了征订,原因就是该地区教师几乎不使用该系列课本进行课堂教学。其他3所学校一直未采购过任何选修Ⅱ课本,即使用率为0%。由此分析,课程与教材改革涉及的选修课程,如果没有制度上并配套相关严格的监督落实,再完美的标准,估计都无法实现。

按照上面的2011年订购选修Ⅱ的情况来看,尽管有两所学校发放了“语言知识与技能”类的《英语写作》与《高中英语语法与词汇》两册课本,但是,这两所农村高中的英语教师是否具体落实到课堂里呢?这又是课题组要研究的一个问题。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课题组对以上两所农村学校(瓮安中学、瓮安二中)的学生共计5个班50人做了一次问卷调查。问题1:高中英语选修课本系列分为Ⅰ与Ⅱ,系列Ⅱ又分为三类。请问,学校为你们开设专门的选修课时吗?A.开设;B.未开设。问题2:老师使用这些课本上课没有?A.使用;B.未使用。针对以上问题,发放50份问卷,收回46份,有效问卷44份。见下表。

表2 选修系列开设情况的问卷调查(一)

调查表明,黔南地区农村高中选课指导制度依旧不完善。尽管选修课由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开设,但是也“鼓励学校尽早、尽可能多地开设任意选修课程”(张连仲,2010)。由于学校没有相关选课配套的制度,英语教师在授课方面,仍围高考“指挥棒”转。所以,对问题2的回答,绝大多数学生(77.27%)回答是未开设。由此说明,课程改革是需要制度保障的。

4.高考主导着教材使用趋向与课程的设置。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修习完成选修6-8,达到八级目标要求,为参加高考做准备(高洪德,2007)。那么,针对完成选修6-8达到八级这个问题,课题组设计实施了一些调查问卷,主要研究目的是学校和教师对高考方面授课的侧重。调查对象为高二下学期、高三上学期的学生。看问卷题目:就英语选修I系列课本6-11,在你们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已经讲授到?摇 ?摇,老师计划讲授完?摇 ?摇。A. 选修6,计划完成选修8;B. 选修7,计划完成选修8;C.已经完成选修6-11;D.没有采用选修6-8。发放问卷共计40份,回收38份,无效问卷1份,有效问卷37份。

表3 选修系列开设情况的问卷调查(二)

表中数据显示,第一,99.98%的学校都能在高三上学期开始时基本完成选修6-8的教学,确保达到课程标准八级高考要求。第二,76%以上的学校为了高考,能在高二下学期完成选修8课程,可以看出学校对高考的重视。第三,个别学校教师上课有随意性,比如高二年级下学期有10份问卷发放于同一个班,调查表明,该班仅以必修1-5作为授课教材,完全抛弃选修教材。导致这种做法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教师没有领会课程标准要求;其二,教师有意降低语言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所有学校应保证开设模块6-8(教育部,2007)。只有落实教材,夯实语言基础,才能确保后期高考技能的显著突破。

结语

在黔南地区高中的教学中,如果选修Ⅱ系列没有制度保障,没有专设的选修课程表与选修课程教师这样的三个基本条件,就根本不可能实施好选修课教学安排,课程改革就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

由于农村高中教育政策、资源、师资状况及地域环境所限,学校对选修系列课程开设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如何有效开设选修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英语教师,对课程标准把握与理解各不相同,将会对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与高考技能培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作为地处黔南的农村普通高中,如何有效学习领会课程标准与合理利用新课程教材,把课程标准落实到具体高中教学中,是教育主管部门值得探讨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注释:

①贵州省基础教育研究2012省级课题“农村高中实施新课程的难点及其突破(No.2012B236)”项目组.

②数据来源于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教育局2011-2013各校秋季入学教材征订统计(普通高中部分).

参考文献:

[1]张正东.张正东英语教育自选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陈琳.英语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英语教师个人研修总结篇3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本科阶段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也是为数不多的由国家统一验收质量的公共必修基础课程之一,其重要性甚至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地位的高度。教师是课堂的决策者和执行者,是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之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最终都要通过教师的课堂实践来实现。因此,大学英语教师素质方面的相关研究也就显得尤其重要。

大理学院是一所地处西南边陲的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该学院为进一步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更好地顺应《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于2009年启动了以网络自主学习加课堂教学为特征的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这也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以该院大学英语教师整体团队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的真实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对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2.文献回顾

2.1教学及教师认知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占主流地位的行为主义教学观将教学视为可观察的课堂行为,可以被模仿、被简化为一定的程式,可经训练而获得。70年代至80年代逐渐形成的认知心理学教学观则认为,课堂是瞬息变化、由不确定因素构成的;教学是一个复杂信息的加工过程,而非简单的外在行为。80年代以来,人们更是从更宽的视角,以解释观和生态观来理解教学的认知复杂性,强调教学是一种理解、是教师基于其经验背景和所处环境对教学事件的个人解释,且因人而异、复杂微妙。[1]

Freeman界定了三种意义的教学:行为主义的教学概念,教学即做事(teaching as doing);认知主义的教学概念,教学即思考和做事(teaching as thinking and doing);解释主义的教学概念,教学即理解(teaching as interpreting)。[2]认知论认为,教学虽然表现为话语和活动等行为过程,但教的行为是计划和决策的体现,支配教师计划和决策的是教师的思维过程,认识教学首先要认识教师认知。[3]而教师认知研究正是近年来教师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认知研究把教学包括外语教学看做一个决策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理性决策者,支配外语教师课堂决策的,是其对教学内容,以及对教与学的认识,是由教师的信念、假想和知识组成的完整的认知参照系。[4]200因此,探究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对了解和解读外语教师课堂行为决策的认知渊源至为重要。

2.2外语教师素质的内涵和基本框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外语教师素质。林崇德、辛涛认为,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品质的总和。[5]张逸岗、丁方认为外语教师的基本素质涵盖语音、词汇、语义、语用知识,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外语习得理论知识和较高听说读写的技能,教学组织能力和较高的人品修养。[6]夏纪梅认为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包含外语教育知识和观念、外语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7]周燕认为教师素质包涵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对现代教育理念的理解,对应用语言学、教育心理学和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把握,以及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其自主训练的能力。[8]张宜、王新、郭威、于森等人的研究从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基本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三大方面对教师素质做出综合评价。[9]刘润清指出外语教师素质包括流利、地道、规范的英文,宽泛的知识面,普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科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爱学生。[10]戴曼纯、张希春指出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为扎实的基本功、教学效果好、较强的科研能力、外向的性格和身心健康。[11]吴一安认为优秀的外语教师具备学科教学能力、宽泛的知识面、营造激发课堂气氛能力、组织教学能力、反思能力、敬业进取等。[4]202

众多学者的研究对外语教师素质的表述虽然不完全一致,但其内涵和基本框架都是相同的,那就是优秀的外语教师素质应该包含以下方面:外语学科教学能力,职业观与职业道德,外语教学观,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

3.研究设计

3.1调查对象

本研究将大理学院的全体大学英语教师作为调查对象。接受调查的共有48位在岗教师,其中有12位男教师和38位女教师,汉族教师和少数民族教师各占50%,23位教师(占47.9%)拥有学士学位,23位教师(占47.9%)拥有硕士学位,2位教师(占4.2%)拥有博士学位(含在读),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为70.8%。

3.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问卷主要基于吴一安、夏纪梅等人的研究成果,最终确定了50个问题,将它们归入外语学科教学能力、外语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外语教学观、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等四个维度。50个问题只涉及是或否,不提供开放式问答或多项选择。问卷于2010年5月发放给全体大学英语教师,并当场收回问卷。收回的48份问卷均为有效问卷,所得数据运用SPSS11.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

4.结果与讨论

4.1量表的信度检测

首先通过SPSS软件对问卷的四个维度(变量),即职业观与职业道德、外语教学观、外语学科教学能力、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等进行信度检验,其内部信度(cronbach Alpha)值分别为0.7780,0.7154,0.7512,0.8350,从而确认了其内部的一致性。

4.2调查结果分布

4.2.1职业观与职业道德。本调查所涉及的外语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主要涵盖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取向、师生关系、个人品格及心理素质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该院绝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观和职业道德是令人满意的。有66.67%的教师认为自己“非常喜欢做英语老师”,而认为“做大学英语教师太累,有机会考虑跳槽或调离教师岗位”的教师只占6.25%。希望晋升高一级职称和希望被学生评为“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比例分别为72.92%和95.83%。这表明该院拥有一支稳定的、富有进取心且热爱教学工作的大学英语教师队伍。

被调查教师中,70.83%认为自己“善于和学生沟通,师生关系比较融洽”,87.5%的人认为自己“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参加过任教班级的课余活动”和“与学生经常交流学习和生活问题”的比例分别达52.08%和64.58%。这表明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师能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他们在繁重的教学及科研之余,能主动与学生交流学习与生活方面的问题,并能给学生以指导性的建议。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崇高的职业观和职业道德是本研究所调查教师群体的共同亮点。从数据上看,该院大学英语教师团队在这方面与国内其他院校并无明显差异,这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提供了充足的原始动力和精神源泉。

4.2.2外语教学观。教师对学生、对外语和对“教”与“学”的认识和信念构成他们的教学观。[4](203)这一类问题主要调查教师的语言学及外语教学理论,因为大学英语教学属于外语教育学,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应用语言学等范畴。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而且要掌握语言学及外语教学的相关理论,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调查发现,只有27.1%的教师表示自己系统学习过语言学及语言教学的理论知识。64.6%的教师表示希望有机会进修语言学及语言教学理论。这种调查结果也基本符合该院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现状。47.9%的教师只有英语专业本科学历,但他们对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表现出的意愿并不明显,这可能与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有关。拥有硕士学位教师中,相当一部分是翻译或文学等专业,他们也并没有语言教学方面的理论教育背景。

调查还发现,31.3%的教师仍然认为,大学英语课堂应该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中心,他们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坚守显然并不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兴趣。撰写过教学日志或通过录音、录像的方式观察过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教师比例只有18.75%。

4.2.3外语学科教学能力。本研究提出的外语学科教学能力包括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及科研能力与水平等三个方面。

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基本功,以及语言教学能力。调查显示,75%的教师在课堂上能主要使用英语进行课堂授课,93.8%的教师认为自己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在学习方法上引导学生,66.7%的教师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人文内涵,70.8%的教师善于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56.3%的教师认为自己善于营造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和气氛和睦的课堂学习环境。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只有18.8%的教师认为自己完全了解网络教学的本质和内涵,能够经常采用多媒体授课的教师只有6.3%,29.2%的教师坦承自己完全不知道如何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

科研能力与水平。科研工作是大学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素质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调查发现,在省级及以上期刊上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的教师占66.7%,出版过专著、译著或参编过教材且编写字数在20万字以上的教师占10.4%,18.8%的教师主持过教改课题,27.1%的教师主持过厅级课题,6.3%的教师主持过省部级及以上课题。仅从科研数量上看,该院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近几年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质量仍然很不理想,高级别的课题仍然很少,部分教师没有明确的科研方向,青年教师科研成果还很缺乏。值得注意的是,“知道如何做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和“能熟练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实证研究”的教师比例分别只有37.5%和16.7%。

从以上调查结果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具备语言基本功和基本语言教学能力,部分教师对不同的教学方法理解不够透彻,教学手段不够丰富,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大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科研方法训练和科研理论指导,已有的科研成果仍然是被动式、任务式的,仍然不能真正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

4.2.4教师学习与发展观。教师本人的学习和教学经历是其教学概念的重要来源。随着教师知识视角由外转内,教师教育从关注如何教授和训练教师,转向关注教师如何学习与发展。因此,本研究也把教师的学习和发展观作为一个重要的维度来加以探寻。

调查结果显示,48名教师中,有国内进修或访学经历的占16.7%,有国外进修或访学经历的占18.8%,参加过国内外专业学术会议的占29.2%。与此矛盾的是,只有29.2%的教师表示愿意出去进修或访学,他们更愿意参加短期的学术会议或工作坊。希望接受科研方法培训的教师则占到了77.1%。

教师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反思、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教师知识在学习中得到发展,教师素质在发展中得到升华。因此,应该给予大学英语教师更多进修访学和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宽松的学习和发展空间,促进他们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教学和科研的意识。

5.总结与思考

本研究虽因调查对象所限而只反映了一所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的基本情况,但并不妨碍调查结果对国内其他院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另外,本次调查并没有将教学的主体――学生纳入调查范围,而只调查了教师对自身素质的认知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调查结果的权威性,我们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将之以更加严谨的方式付诸科学研究。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该院拥有一支稳定的、富有进取心且热爱教学工作的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他们大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神圣的使命感,在课堂上与学生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总体语言知识技能较好,具有一定的科研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调查同时也发现了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存在的一些问题:总体的学历达标率仍然很低;教学方法上缺少创新,部分教师仍然坚持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大部分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较差,对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理解不够;科研意识不强,科研成果质量不高,科研方法掌握不够;自我学习和发展意识较弱。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总体素质,如尽可能为教师进修提供便利条件,并多途径、多渠道地筹措进修经费,使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科研能力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在知识结构上有更完善的发展,在职称结构上趋于合理。加大对教师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以及现代外语教学技术的培训,提倡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过程科研化。开展科研方法的系统培训,鼓励教师积极投身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和个人专业发展。只有进一步提升教师素质,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才能稳步提高。唯有这样,才能适应云南省乃至全国的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学惠.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5):212.

[2]Freeman,D.,J.C.Richards(eds.).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996.

[3]Woods,D.Teacher Cogni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4]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5).

[5]林祟德,辛涛.智力的培养[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6.

[6]张逸岗,丁方.试论外语教师的基本素质[J].外语界,1996,(3):57-59.

[7]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调查报告[J].外语界,2002,(5):35-41.

[8]周燕.英语教师培训亟待加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408-409.

[9]张宜,王新,郭威,于森.大学英语教师素质调查报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23-26.

[10]刘润清,吴一安.中国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英语教师个人研修总结篇4

写作是一个多因素、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一直徘徊不前,未能得到有效提高。一方面,教师认为写作难教,费尽气力却收效甚微;另一方面,学生反映作文难写,尽管反复操练,写作能力仍然难以提高。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日益提高,社会各界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反思日益深刻。[1]“大学英语应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继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的教学目标之一。[2]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给外语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范式和学习方式,对学习材料、学习环境以及师生角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3]纵观国外二语写作前沿研究,从“自动改”到“智能改”的范式转变,只用了5年左右的时间就已见分晓。[4]基于此,本文旨在分析如何建构智能化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将基于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写作平台深度融合到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从而助力英语写作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外语教学改革。

2智能批改平台支持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构建

国家语委语言智能研究中心的批改平台——批改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产物。[5]大学英语写作平台的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批改效率,让写作教学过程变得更有活力、更有弹性,也让学生更有求知欲。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学校2018级两个本科班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15周的大学英语智能化写作教学实验,开通教师个人网站,并让学生下载批改网手机端APP,为学生详细演示大学英语写作智能批改平台的登录、提交方法和提交步骤。具体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优化设计写作题目

写作结果取决于学生写作的准备状态和心理倾向,即想不想写、爱不爱写。教师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好奇心和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信心,便能够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发展。研究期间,授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在批改网作文。为激发学生英语写作的主动性和写作兴趣,授课教师在布置写作题目时进行了细心考量,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注意写作话题的综合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话可写,有能力去写。题目确定后,授课教师布置阅读材料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相关讨论,激发个体或群体内的图式认知,进一步创设情境,明确写作要求。

2.2数据收集与统计

本研究在实验教学开始和结束后分别对完全参与智能化英语写作的学生进行了数据收集比对,并运用SPSS20.0软件对前测和后测作文的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检测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辅以各次智能平台写作的成绩得分作为关联参照指标。

2.3在线提交作文,结合反馈自主修改

学生登录在线智能批改平台,搜索教师用于布置作文的帐号,完成写作并上传到平台。作文提交后,系统将自动对标语料库,迅速形成智能批改报告,检索出作文中词汇、语法、句法等使用不当的信息,并给予智能点评和纠正。学生将根据平台提供的反馈,结合教师的批改意见,不断修改作文并提交,直至自己满意为止。

2.4分组抽阅,及时答疑

所有学生都完成作文任务后,授课教师可在自己的平台界面看到班级总体的智能批改结果,包括分数段分布、易错点和共性分析等信息。在课堂上,教师分别抽取部分写作分数较高的学生作文和错误较多的作文进行点评,特别注重对写作结构的剖析,强调词汇、语法的准确性。由于课堂上的师生交流时间有限,学生对写作智能批改反馈中仍感到困惑的语言点,教师可及时进行线上答疑或线下讲解,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和效率。

3大学英语智能化写作效应分析

将智能化平台融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践,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自信和能力,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实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一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践,智能化平台人性化、有针对性的反馈,极大地丰富了写作教学。

3.1提升英语写作能力

本研究对受试学生智能写作平台的得分和成绩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受试学生实验前测和后测的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相关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中的各次写作成绩的平均分来看,受试学生的总体分数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在线智能批改平台的及时反馈,可以让学生不断思考、修正语言错误,逐步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另外,为了检测在线智能批改对受试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对受试学生前测、后测作文单项成绩进行了统计和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在布置给学生的英语写作训练中融入智能化写作平台的及时反馈之后,学生的后测成绩明显高于前测成绩。从单项评分到总分平均值,学生的分数整体上均呈现上升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经过多次英语写作练习,受试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词汇运用、语法合适度、句子运用、思想内容、篇章结构、段落连贯和写作规范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2激发学生写作动机

在对在线智能批改平台使用情况的调查统计中,接近62%的学生认为智能化写作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兴趣,73%的学生认为智能化写作实践可以提高他们写作训练的参与度,77%的学生认为基于智能平台的写作练习和反馈模式能够降低写作中面对面修改的焦虑感,并且反复多稿修改后作文分数的提升能够使他们获得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感。结果如表4所示。写作教学实践表明,智能化写作平台的技术支持,有效降低了教与学的时间成本,为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供了具有靶向性的指导。受试学生对自身作文的修改次数明显增多,反映出学生对分数或水平提升的内在驱动力增强,也表明信息技术之于智能化写作教学的正面反拨效应。

4研究结论

大学英语智能化写作教学,为语言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跨学科融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交流对话接口,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构建学习、参与和分享的新型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模式改革与科技创新研究。[6]

4.1提高英语写作教学工作效率

智能化英语写作平台有效提高了英语写作教学工作效率。教师在写作平台上布置写作任务,学生只须在截止时间结束前提交作文,即可获得英语写作智能反馈报告,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感到最为棘手的作文批改的负担。在传统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先收取所有学生的作文,接着逐句慢慢修改,批改工作量较大,写作反馈时间较长,而批改网的即时智能个性化反馈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最迅捷的修改意见,而且帮助学生梳理出作文中出现的词汇使用不当、语言结构混乱等方面的错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基于智能化写作平台的在线反馈,授课教师将根据学生的总体写作情况,进行在线人工二次批改,对作文的连贯性和结构框架提出修改意见。总的来说,智能化写作平台融入英语写作教学,将使课堂教学更有活力,使学生对学习更有信心,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改善英语写作教学效果。

4.2构建多元化的写作反馈机制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构建多元化的写作反馈机制,是教学创新的重要举措。在教学中建立智能批改系统反馈、教师反馈、同伴反馈等多元化的反馈机制可以弥补单一反馈模式的不足。这不仅是在线智能批改系统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英语写作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必由之路。对于二语写作教学来说,及时的反馈信息,更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研究表明,在大数据和云时代背景下,智能化英语写作平台的引入,拓展了线上反馈和教师反馈的时空界限,在英语智能化写作批改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同伴反馈作文,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自主请教、质疑、查阅资料等行为的养成。总而言之,着力构建集在线批改、教师批改和同伴互评三者为一体的多元化反馈机制更能够体现写作批改的公正性与客观性,也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

4.3融合线上线下写作指导和监控

研究表明,少数学生只有在教师的监督下才能够主动完成在线自动批改系统布置的写作任务。因此,对于主动性、自主学习意识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指导和监控。教师需要采取抽查、在线跟踪等方式,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使线上线下结合起来,对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智能化写作的自觉性,改变在线平台的一维空间,搭建多人交互的多维空间,增强在线智能化写作的真实感和人性化,可以发挥大学英语智能化写作教学的最大效度。

5结语

总之,在大数据时代,对于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而言,智能化写作平台的使用所带来的迅捷性亦可见一斑。该平台为传统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改革、写作教学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海量的资源。[7]顺应“互联网+资源+智能”的教流,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升学生的写作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永林.经典与新锐辉映,理论与应用齐飞:英语写作要加强“一体化”与“本体化”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7(2):3-7,109.

[2]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2-10.

[3]刘润清.大数据时代的外语教育科研[J].当代外语研究,2014(7):1-6.

[4]胡加圣.外语教育技术:从范式到学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16-20.

[5]张琪.基于句酷批改网的“英语基础写作”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实践,2015,7(12):122-124.

英语教师个人研修总结篇5

1941年,美国学者Freeman的《一个良好的现代语言教师应具备什么素质》[1]一文,向美国学术界首次正式提出了语言教师的培养问题,开创了美国语言教师培养的先河。他认为教师培养在任何体制下都是主导因素,它比课程、教学方法甚至教学内容更能决定教育计划的结果。随着学术界对教师的研究,强调教师自觉性、主动性的教师发展已是当今研究教师的关键词之一。我国大学英语教师承担着高校几乎所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大学生都接受大学英语教师的培养,无论是以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教育还是从大学生接受西方文化熏陶等素质教育角度来看,他们是一支担子重、影响大的队伍,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将是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主力军。一名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更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良好的师德修养可以促进大学英语教师顺利地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受到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和尊重,从而具有更高的成就感,发展的途经更加宽广,最终在物质上、精神上得到回报。

英语语言承载着西方文化和文明,大学英语教师不仅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还要意识到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培养出来的可能是具有民主意识、创新思想的学生,其最终可能发展成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这个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具备优良的品德素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合理的知识结构,恰当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不仅表现在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上,而且包括教师对待职业、对待学术的态度,并在师德修养上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总之,无论是从学生利益、学校利益和社会利益还是从教师自身利益的角度来看,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都是极其必要的,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二、师德修养的内容

1.“尊重”和“平等”:教师与学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高校教师工作关系的核心。美国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和修养是以规范的形式出现的。1975年,《美国教育协会道德规范》明文规定,教师的责任是“相信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和尊严,帮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他们作为有价值的、有效的社会成员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民主信念”[2]。这就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追求公平、公正和多元,该规范还规定:“不得无故限制学生在求学中的独立活动;不得无故阻止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观点;不得故意隐瞒或歪曲与学生有关的材料;尽力保护学生在学习、健康和安全方面免受伤害;不得有意为难学生或贬低学生,不得根据种族、肤色、性别、国籍、婚姻状况、政治观念、家庭、社会文化背景或性别倾向,不公正地排斥任何学生参加任何课程、剥夺任何学生的任何利益、给予任何学生以任何有利的条件;不得利用与学生的职业关系谋取私利;不能透露在职业过程所获得的学生个人信息,除非是基于必须的职业意图或法律的需要。”[3]美国高校师德规范体现了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对待学生的具体要求。

美国高校师德规范的根基是法律,是由公民权利派生出来的,即作为一个公民或公职人员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和修养,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要求和践行也是如此,而我国的高校教师师德规范大多基于传统文化对教师职业的崇高性认识上,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的这一职业往往被看作是理想的道德化身。“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一种相当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个人人格修养要求,在现实生活中,首先,这种要求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不仅要求太高,而且剥夺了教师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其次,这种要求在现实中很难有比较客观、科学、便于操作的考评体系,使得理想和现实之间形成很大的落差,不仅不利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践行,反而会扭曲教师的人格,无形中对教师、社会造成伤害。再次,中国大学英语教师是一支女性所占比例远远高于男性的独特队伍,一方面,这批女教师要承担和男教师同样的教学、科研和自身的进修、职业发展任务,另一方面,她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无法摆脱传统女性相夫教子的角色,这就使得她们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困难,在无法减少工作数量和降低工作质量的情况下,在她们的体力和精力无法支撑现实的需求时,很多女教师只得放弃自身的发展机会。在男权思想仍然盛行的中国,女性在晋升职称和争取科研资助方面的弱势,使得女性在学校的话语权、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更处劣势,或者是由于女性在学校的话语权、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弱势导致女性在晋升职称和争取科研资助方面处于劣势,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对她们的要求没能很好地和对她们的关心结合起来,其间必然有不合理的地方。

那么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对学生评价、科研过程和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方面是否有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的、显性的、评价起来比较方便的师德规则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

(1)尊重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所有的学生并平等地为他们提供学习指导和学习资源,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关注。

(2)承认差异性,知道班级中学生在社会背景、语言技能、学习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差异,知道差异的价值,理解差异也是一种资源。

(3)理解公平地对待学生即意味着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学生,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即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留有发展的空间,即要因材施教。

(4)通过认可、肯定、鼓励等方式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相互信任和合作的氛围,并能理解而不是讽刺、挖苦学生所犯的错误,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信任感和归宿感。

在评估时应做到科学、公正:全面、客观、科学、准确、公正的评估是教师对自己上课效果和学生学习结果的检查,评估的过程和结果也是反映师德修养的显性标准。一个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要能利用形成性和终结性的评估方法指导、监控和评价学生,让学生参与整个评估过程,并能向不同对象汇报关于学生的评估结果。

(1)知道评估的重要性,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通过评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语言学习中的优点和缺点,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2)知道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的方法,知道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的各种方法,并能选择、设计多种评估方法,并利用这些评估方法推进教学,作出重要的教学决策。

(3)明白学生参评对学生成长、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评估使用的标准,和学生一起制定评估的目标和设计评估的方法。

(4)善于报告评估的结果,能清楚地和学生、家长、其他教师及行政人员交流评估的结果,使学生、家庭和整个社会从科学、公正、公开的评估体系中受益。

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刻,拥有较好师德修养的教师无疑会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评估等实践中言传身教。科学、健全、公正、公开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应该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更是培养具有民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公民和人才的有效措施。民主思想和创新精神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关键,更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基石,在我国高校扩招、普及、绝大部分学生步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和高校思想熏陶的当代,通过英语语言承载的民主意识、创新思想,在中国人的青年时期奠定好基础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协作”和“尊重”:教师与同事关系。

教师与同事的关系是教师在工作岗位中的横向联系,“协作”和“尊重”应该是教师和同事等关系处理的基本原则。在实际的工作中,对西方文明有更多了解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比其他许多课程的教师更容易做到:

(1)知道协作对职业成长的重要性,能与其他学校的教师或其他学科教师、政策制定者、专业教学研究机构成员等进行合作,促进自身职业的发展。

(2)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能让同事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善于吸收别人的知识和经验。

(3)积极参加各种教学专业组织,在专业组织中能相互学习,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4)相互尊重人格和名誉,尊重同行的意见和建议,保护同事的隐私,不在同事的背后闲言碎语、挑拨是非,不拉帮结派。

在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许多方面都可以进行交流与协作,比如评价工具的设计、教科书、电子教案、课件的制作或其他教学资料的选择、教学、科研信息的交流,科研项目的合作研究乃至跨学科学习内容的设计,等等。对于工作量繁重、压力很大的女教师较多的大学英语教学队伍来说,通过这些交流与合作,不仅能从同事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拓展思路,少走弯路,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要知道当教师之间能够相互交流思想、在活动中有合作精神、相互帮助时,教师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学生也会受益匪浅。

在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要极力排除文人相轻、侵犯对方尊严、影响协作的种种行为。在交换意见和进行评论时,应该对别人的意见表示尊重,努力客观地对待同行的评价,分担学校管理中教师应承担的责任。总之,“协作”和“尊重”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师师德修养中处理同事关系的基本原则。

3.“诚实”和“学无止境”:教师对待学术的态度。

在大学校园里,不是只有学生才是学习者,教师也应把自己看作终身学习者,作为语言教师,更必须不断地学习无所不包的语言,文化,新的教学理念,等等,这既是客观现实的需要,又是教师发展的主观要求,而科研则是教师不断学习的有效途经之一。诚实、学无止境的理念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师对待学术的基本态度。接触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大学英语教师在搞科研时,不仅要遵守诚实、不伪造或篡改原始实验数据,不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这一基本原则,还有本课程自身的特点,即:

(1)积极履行向公众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尤其是西方文化知识、纠正各种错误思想和观点,提高公众的鉴赏力。

(2)在课题申报,数据资料采集、记录、分析和解释,成果公开、传播,成果审核、评价等过程的各个阶段,均应做到实事求是、客观诚实。

(3)在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遵照数据共享、思想共享、理论共享和成果共享的科学公开原则,加强交流与讨论,接受学术界检验。

(4)学无止境,不断探究。

首先,近几年高校大规模扩招,学生数量猛增,而大学英语教师的数量却没能在短时间内满足扩招的需求,这使得大学英语教师上课的次数偏多;其次,许多高校把大学英语这门课程看作是窗口课程,往往把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的比例看作是学校评估、教学质量的一个显性标准,这就使得大学英语教师的压力更大了;再次,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进行了分级教学、网络自主化学习等教学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小班上课、分课型上课等,又给教师增加了新的负担。英语这门课程似乎所有上过学的人都学过,似乎所有人都有一点兴趣,所有人都会一点英语,也似乎是所有人都可以对英语教学发表意见,近年来,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老百姓,都曾对英语教学提出这样或那样的看法,随之而来的则是教育界新的反思、思考,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虽然被全社会所关注是好事情,但也增加了教师的压力,而全国大学英语教师大多数没有到过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语言和感受文化,中国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大都要考第二外语,这就增加了考英语研究生的难度,而即使考上研究生,很多学生也不得不在用途并不很大的二外上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使得外语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数量少于其他专业,有的即使拿到了学位证书,在毕业后也要花很多的功夫才能真正在英语领域驰骋;在职的外语教师,有条件的大多教授英语专业的课程,而教授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师所教的内容往往和科研的内容脱节,所以很不容易出成果,因此在评职称时吃亏;在很多高校,其他专业的教授很多,英语专业的教授却少之又少,正如美国学者Freeman所说:培养一名外语教师要比培养其他专业的教师难得多,希望英语界的权威、专家、学者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在制定政策时能客观地、适合中国国情地推动大学英语教师这支队伍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科学、客观地保障大学英语教师乃至所有英语教师的利益应该是保证大学英语教师诚实、不断探究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

4.“克服困难,不断发展”: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

大学英语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是师德修养的重要环节,这种态度直接影响到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而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则是决定大学英语这门课程质量的关键因素。时代在变,人的思想观念在变,知识在变,生活在时代洪流中的学生必然发生变化。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把个人进取和职业发展看作是个人的责任,否则就可能出现职业枯竭。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只有教师自觉地完善自己,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的特殊职责,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允许失败、分享成功、兼容并包,形成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坚持真理,与时俱进,不断地探索和追求,这应该是教师对待职业和学术的态度,也是师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三、结语

除了培养大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之外,大学英语教师还肩负着传播西方文化的特殊职责,使得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对大学英语的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应该有着和本课程紧密结合的特点。“尊重”和“平等”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尊重”和“协作”是教师之间和谐关系的基础,“诚实”和“不断发展”是科研和职业态度,这些是大学英语教师师德修养的核心内容。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不仅仅是教师本人的事情,更是大学英语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努力提高师德修养。

英语教师个人研修总结篇6

一、国内知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

1.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置

由于全球文化和经济的多元格局,英语学习已逐步超越工具流,走向文化交流。基于这一认识,北京大学确立了以培养学生人文综合素质为导向,加强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优化了课程设置,在保证一定数量的基础课的同时,逐步加大人文综合专题选修课和语言技能专项提高选修课的比重。其具体措施是:第一,依据分级考试成绩,调整综合基础课高级别起点人数与低级别起点人数的比例,让更多学生在有限的学分内得以选修更多的提高课程;第二,针对更多的“四级后”学生群体对专题提高课程的需求,每年增开必选专题提高课种类,5年来新开32门。选修这些专题提高课程不仅使学生直接获取了思想文化内容,而且为他们提供了实践和运用基础英语知识技能的空间。

2.建立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旨在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为此,大部分高校都在积极行动,进行广泛调研,逐步投入资金,建设网络教学环境,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条件。

首都师范大学投资200余万元建设了4个网络教室,基本能满足网络教学实验的要求和保证大学英语学习网站的运行。西北工业大学全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都安排在设备配备先进的现代化多媒体数字大楼进行,并进行全程授课录像,将其放在大学英语精品网站上供学生进行点播学习。该校两年内先后投资总经费达400万元,进行校园虚拟英语教学环境平台建设,满足了学生英语学习选择多样化、学习个性化的要求。

实践证明,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能起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3.进行分级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在此轮教学改革中,大部分高校都实行分级教学,对基础不同的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体现了个性化教学的特点。

复旦大学在新生入学后,经过考试将学生编入不同层次(级),学学英语课程。本科阶段共分6级,学生至少修完4级方算通过。修完一级,约需一学期。对于水平低的或某些需从ABC学起的学生,另设两个预备级。学习过程中允许跳级。读完一级但考试不及格的,必须留级重修。

北京理工大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围绕学生的四级教学,基本上是以学生完成四级考试为大学英语本科阶段英语学习的终结。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该校把对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四级内教学与专项英语教学阶段。四级内教学是学生能够达到《课程要求》所描述的基本要求,占计划内总学时的75%,专项英语课堂占计划内总学时的25%,主要是进行四级后教学,目的是继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实用性技能。在专项英语教学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教师开设的各门课程,如文化与翻译、实用英语写作、新闻英语等。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计算机网络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教师则是外语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主导角色。教师的理念、知识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对改进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的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北京大学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例如:出国留学、访学或交流,组织教学科研讲座,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校外教师培训活动等;设置专设经费支持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活动,申报教学改革项目,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辅导学生参加各种英语竞赛等;建设国际化教师队伍,聘请外教开设专题课和暑期课,为学生创造更加国际化的语言学习和实践环境。

上海大学从2004年起每年投入80万元专门用于外国语学院的教师出国培训。大学英语部先后有36人到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进行为期3个月到1年的进修。学校及外国语学院鼓励大学英语教师在职攻读学位,为在国内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提供部分或全额资助。

(五)构建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教学评估改革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扭转应试导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明确提出要将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结合起来。因此,大部分高校都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平时测试成绩和网上自主学习情况等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交通大学在英语考试中加大了主观题的比例,如文章的段落翻译、短文的问题回答、听写等。实践证明,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从2001年起先在两个院(系)试点口语考试,推动了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此外,该校还增加了听力测试的比重,听力测试全部采用主观题,听力测试的材料全部选用英语母语国家电台的节目内容,以此来综合评估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首都师范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估包括课堂表现(10%)、网络自主学习(20%)、课外作业(15%)和阶段测试(15%);终结性评估由期末考试(30%)和机助口语考试(10%)两部分组成。其显著特点是:加大了形成性评估的比例,强化了对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管理和监控,同时用口语考试促进学生加强听说训练。

实践证明,大学英语评估体系改革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改革过程中,形成性评估受到重视,加强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语言应用能力发展情况的检测;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从原来的以评价语法、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以评价学生的听说能力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上来;四、六级题型由偏重客观试题转向主客观题合理搭配、重视考生主观应用能力测试的试题类型等。这些都对推动新教学模式的应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对我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大学英语教育应实施通识教育模式

从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教育提倡的是“综合知识+综合素质”的通识教育模式,即通过授予学生全方位的知识,以达到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的目标。通识教育的理念,首先要求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教学大纲,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将课程细分为应用、人文等类别,即通用英语(EGP)课程,特殊用途英语(ESP)及通识教育英语(EGE)课程。此外,还要注重语言课程内涵建设,把英语语言、中外文化和多学科知识系统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使英语课程不只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也传授人文知识和国际文化。

(二)教学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

为确保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大学英语课程应包括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语言类等必修和选修课程。为了适应新形势,各高校要特别重视专业英语类课程设置,开设教学内容与学科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并压缩大学英语基础性课程教学。大学英语基础性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在语言技能提高的基础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等选修课程。如把4个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改为前3个学期学学英语教材,在第4个学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英语程度,选择继续学习原教材或其他英语课程,如《商务英语》《英美文学》《实用英语技能》《口译》等,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评估面向国际化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中所采取的主要评估方式是终结性评估。这种评估方式用单一的测试手段,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这种过分强调考试的终结性评估方式,已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课程要求》明确提出要将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结合起来,做到更科学、更全面、更合理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四)大力推广或实施双语专业教学,加强双语专业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双语教学指教学语言除了母语,还用一门语言作为课堂语言,用于非语言学科的教学。与传统的英语教学相比,双语教学更重视英语与学科的渗透,让学生全方位地应用英语。双语教学以通过第二语言学习学科知识为目的,促进学生对两种不同文化的积极适应与沟通,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同思维的碰撞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大有益处。

双语教学关键在于师资。目前英语教师容易将学科教学当做语言教学,而学科教师常因英语功底不深,造成师生交流上的困难。因此,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学校可选派一些英语教师攻读非英语专业,或非英语专业的教师选择英语专业进行在职或脱产培训、出国进修等,培养出能承担双语教学的教师,使之既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具备熟练地运用英语技能从事其他专业教学、管理的能力。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双语师资培训体系,可有效满足双语教学对双语教师的迫切需求。

三、结论

大学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文化素养,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交流的需要。我国近年来实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改变了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效果显著。但是,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使大学英语教学既要满足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又要满足学生能够面对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这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在借鉴西方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总结改革成功的经验,不断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国外教育本土化和教育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加快培养掌握两种语言、熟悉两种文化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英语教师个人研修总结篇7

关于英语教师开展英语教育科学研究的调研及理论思索

1、一般情况

人们对英语教师参加英语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英语教育实践的性质,进而促进自身英语教育的才能向更高层次发展,认识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陕西教育学院外语系英语教育理论研究室课题组曾对我国目前中学英语教师及职务培训的状况作了历时半年的随机抽样调查。统计数据表明,79.6%的英语教师对于提高英语教育理论研究水平的需求层次很低。在“关于英语教师进修的课程设计”的问卷调查中进一步说明了,他们对职务培训的需求只是偏重于:“英语会话训练”、“英语听说训练”、“英语阅读训练”、“英语写作训练”、“实用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简笔画训练”等。而“英语教育科学研究指导”仅占20.4%。

在榆林市报名参加“英语教育科学研究指导”教程的教师中,从教学研讨活动中观察统计表明,约有40%的教师对于参加英语教育科学研究压根儿没有心理准备;在进一步的教学研讨活动中,据笔者的教育观察调研表明,90%以上的英语教师,在参加本“教程”进修之前,思维层次较低。其表现特征是:他们虽然数十年置身于自身丰富的英语教育教学实际,而没有通过独立思维,提出可供研究的有意义有价值的课题的能力。他们习惯于(或仅满足于)堆砌大量的英语教育事实。水平较高的英语教师,也只限于“梳理教育事实”的水平。

每当研讨学生英语听力训练的学习障碍时,他们往往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缺乏有效的教学对策。他们习惯地把“学习障碍”归咎于“英语语汇的遗忘”。

某些比较注重中国学生常见英语语言分析的教师,也只是“用心地”列出错误频度较高的语言知识点;在他(们)的教学对策中,只是以语言知识点(诸如:人称、名词单复数、时态、语态、情态等)加以归类,而后进行反反复复的“大题量”、“高强度”的试题练习,让他们的学生在茫茫题海中,以“苦”作舟。

一谈到新编英语教材的使用,许多教师无所适从,不知用什么教学原则,什么教学方法去实施,只是淡淡地认为,利用“新教材”,让学生多听一点;一谈到教学效果,一味埋怨:“从考试成绩来看,到底是语法概念差”。

总之,在他们的“经验总结”中,只是集中了大量的“可直接感知”的课堂英语教育现象。他们常常缺乏分析、抽象、概括、总结、提炼,使自己的经验升华为理论性的规律性的东西。正如伟大哲学家培根所批评的,他们只具备“蚂蚁的工作方法”:只知搜集事实,堆砌事实,而不会总结。因此,他们的经验是不系统、不规范、未经验证过的、缺乏迁移价值的。即便是在英语教苑中成功耕耘的“经验”,也没法让同行们借鉴,大部分都“自生自灭”。

2、理论思索

上述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对于上述反映出的英语师资队伍素质问题的诸多“事实”,必须作深入的理论思索,以便探求出这种“现象”的“本质”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找出有效的教学对策和实施途径。

(1)缺乏概括能力是阻碍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第一因素

对于英语教师教育才能的研究的理论起点,首先应当检察他们在自身认知结构中的“抽象概括水平”对自身教育能力的作用有多大。从实践角度来研究它,这就是看他是经验思维型的英语教师,还是理论思维型的英语教师。

调研结果表明,在大部分英语教师(即便已达到了一级或高级)的认知结构中,可用于解决自身教育问题的思维“材料”,主要是历年来的英语教育事例,一些零星的感性经验。即大部分英语教师属于经验思维型的教师。

英语教师个人研修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185-02

外语课是高等院校研究生培养中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受到人才培养单位的高度重视。目前农林院校研究生外语教学情况如何?笔者以吉林省农林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吉林省4所高校的农林专业2009级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共发放调查问卷370份,全部收回,其中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93.2%。调查以问卷为主,辅以访谈。问卷内容包括学生情况、教师情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设置、学习动机、学习特点、考试态度、课外学习及教材使用等方面。

二、结果分析及思考

(一)针对学生学习动机及目标,挖掘学生潜力,创新教学手段,体现学生课堂主体性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的外语学习既包括融入型动机也包括工具型动机;既涉及表层动机,也有深层动机。从统计数字看,有较强烈外语学习动机的占55.4%。在“如何评价外语学习在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调查中,认为外语学科在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占一半以上。其原因有二:一是高新农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与国际发达国家农业接轨;二是随着东北的振兴,作为全国农业大省,为其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发展平台,更为农业领域里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学习目标的调查中,读懂本专业的英文文献、书籍和用英语进行流畅的日常工作交流两项所占比例之和为81.1%。这表明研究生英语学习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以英语为工具读懂本专业文献资料;二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随着与国外同行交流的机会逐渐增多,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加,听说能力凸显其重要性。这也说明了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学生最希望提高的技能,即听说能力占68.1%的原因。

教学方面的调查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改革及希望提高的英语技能等。调查结果显示,在教学方法上有52% 的学生认为“课堂师生讨论为主”的方式更适合研究生阶段的外语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占26.1%;而只有18.3% 的学生接受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这种情况说明,更多的学生接受讨论式课堂教学的方式,更加注重学习的互动性。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模式的转变。

面对学生强劲的学习动机,作为教师,只有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教与学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主体,但教师必须明确的是: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监测者以及帮助指导者,教师不应以自己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而应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交流,积极互动。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性。学生有着强烈想提高听说能力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一言堂”式的灌输方式,实施以讨论和交流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营造良好的“听和说”的语言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越高。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外语教学现代化

在“所在院校研究生外语教学手段”调查中,“传统手段辅以现代技术”占的比例最高,为43.5%;而“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仅为13.9%。这种情况说明,传统教学手段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仍占据主流,而现代媒体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所占比例相对较低。调查中,多数学校课堂讲授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学手段仍以传统方式为主。究其原因,一方面部分教师本身对多媒体技术掌握程度不够,使用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多数学校没有提供多媒体设备用于研究生教学。研究生教学为本科生让路的现象比较严重,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往往首先满足本科教学需要。在“现代教育技术能否辅助英语教学并增强学习兴趣”调查中,认为现代技术“能”和“可能”辅助英语教学并增强学习兴趣这两项累加的人数占90.7%。 实践也证明,现代教育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如何把现代教育技术真正地整合到外语课程中,真正地融入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的全过程,如何实现外语教学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还有一段相当艰巨的路要走。

(三)注重师德师风,既教书又育人

关于教师水平的调查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你认为从事研究生英语教学的老师总体业务水平如何?(2)作为英语教师,你认为如下素质中哪项更重要?数据表明,从事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是被学生接受和认可的,能够胜任教学工作。但高水平的教师比例还不高,同时也不可忽视水平一般和较差教师所占的比例。涉及教师素质的四项调查中,“很高的英语水平且师德高尚”(A)占66.4%;“很强的课堂组织能力”(B)占13.6%;“丰富的知识储备”(C)占12.8%;“说话趣味生动”(D)占7.2%。且按ACBD和ABCD顺序排列的比例较高,分别为87%和81%,且把A项即“很高的英语水平且师德高尚”均放在首位。这说明学生在看重教师英语水平的同时,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放在了同样的高度来考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师德师风,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四)完善评估系统,拓宽评估内容

关于外语考试方面的调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你读研究生以前通过了哪项外语考试?(2)研究生外语结业考试内容,你倾向于?(3)你认为研究生英语结业考试能否客观体现本人的英语水平?大学英语四级、六级二项考试累加,在读研究生之前已有84.3%的学生通过了四、六级考试(统计截至2009年12月)。然而,大学英语口语考试的通过率仅2.9%,这说明了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与交际能力很弱,这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和加强的方面。第二项调查内容各项所占比例较平均。分别为,“主观题多、客观题少”占18.6%,“客观题多,主观题少”占25.5%,“主客观各占50%”为31.6%,“以期末提交论文形式”占24.3%。这些数字表明学生对这几项考试内容都可以接受,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教学中灵活把握,分别选择或几项结合采用。第三项调查内容中,认为基本能和不能所占比例均较大,说明学生对这项考试并不完全接受。这就要求教学实施者及考试职能部门要进一步研究考试形式、内容、方法等,使之更加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我们可以将“总体评价=课内+课外+选修”贯穿到实际教学中,实现我们的以考促教的良性循环。这里我们提出多形式、全程性考试方式,学生的最后成绩是平时课堂参与情况、期末试卷测试情况,以及他们的选修课成绩的汇总,即总体评价=课内+课外+选修;考核内容既包含对学生知识与能力掌握情况的测试,更重视对学习态度等情感方面的考核。这种考试形式关注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素质与能力的养成,把考核的过程变成引导和激励的过程,变成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过程。

(五)结合实际,明确教学目标,科学设置课程

课程设置调查包括两方面:一是已开设的课程,二是希望开设的课程。从调查的四所高校看,各校均为研究生开设了“英语阅读”“英语听说”两门课程。且有的学校听说课由外教承担。学生希望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英语口语”“英语应用文写作”“英文影视欣赏”“英语时文阅读”“专业外语”等。

总体来看,课程设置符合研究生阶段的外语学习特点和实际。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单一、滞后的弊端。我们要高度重视调查中学生提出开设的课程,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实现。此外,还应为学生开设一定数量的选修课、讲座课等,而且有些课程硕士、博士可以打通,以节约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宗旨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教学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和提高研究生运用英语的能力。鉴于此,研究生英语课程的设置应包含如下几个模块:(1)必修课模块:主要指各院校目前普遍开设的课程,如《研究生英语阅读》《研究生英语听说》《研究生英语口语》等。这类课程重点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打牢英语基础和提高基本技能,为语言的综合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2)选修课模块,其目的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语言学习的要求;满足于本专业需求,实现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的融合;满足于社会对高层次人才外语的要求。(3)讲座类模块,可以就最新发展动态及对某个研究领域作深入的探讨。

(六)加快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更好地满足研究生外语教学的需要

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范围内被较广泛使用的研究生英语教材有如下几种:《新世纪研究生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研究生英语系列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当代研究生英语教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1世纪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复旦大学出版社)、《新编研究生英语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新世纪研究生英语》(北京大学出版社)、《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人民大学出版社)、《研究生英语》(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外语教育出版公司)等。这些教材特色明显,实用性强,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研究生外语教学。但在立体化教材建设方面还不是很理想,与本科教材相比,在多媒体辅助教学及网络资源方面相对匮乏。研究生阶段除了课堂教学外,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在教材建设方面,应加快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充分利用立体化教材的优势与特点,更好地满足研究生外语教学的需要。

新世纪的发展对研究生英语教学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研究生英语教学也必将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不断探讨研究生英语教学规律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研究生英语教师的一项责无旁贷的长期任务。本文以吉林省农林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为例,对农林院校研究生英语教育做了一次较全面的调查,这对下一步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润清,戴蔓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王家芝.外语教师教育:理论模式及其应用研究[J].外语界,2008(5).

[3]王守仁.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开创大学外语教学新局面[J].外语界,2009(1).

英语教师个人研修总结篇9

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模式――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有四个特点:第一,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主。第二,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第三,以教学为主。第四,以面向地方为主[1]。上述特点决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应照搬传统本科教育的办学模式,而应该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

大学英语是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的大学英语教学也应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沈阳工程学院从2009年开始实施“层次化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项目。该项目是2009年度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于2010年1月正式立项,在构建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介绍,总结项目经验,为进一步研究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提供思路。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1. 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为指导,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入手,以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作为切入点,以改善教学条件、建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为基础,以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水平为依据,按照“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并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2. 需求分析

(1)学习需求:一项以本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应用型本科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9.67%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拿到学士学位;72.89%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一半以上(57.63%)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考试及格;认为学习英语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途径的学生占59.33%。由于学生自身条件和家庭条件的限制,选择“出国留学”和“考研”的学生不是很多,各占16.95%和35.6%。

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比较实际,主要还是出于对就业的考虑,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上给自己增添一个砝码。接近六成的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英语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应突出“应用”,既考虑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也要把学生的就业需要充分考虑进去。为此,应开设后续课程,保证学生的外语学习四年不间断。

(2)对所学课程的需求:针对是否应开设外语类选修课,以及选修课程的内容所进行的调查结果如下:

图2 需求分析――对所学课程的需求

分析表明,大多数学生认为应开设后续选修课程。这表明学生对现阶段大学英语课程开设两年的设置感到不满足,而对后续选修课程的开设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3. 课程设置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是进行课程建设的关键。根据本校实际,我们设计并实施了应用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

(1)构建“层次化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现有大学英语必修课为核心课程,结合专业课程建设,开设适当的公共选修课程,实现学生在校期间大学英语学习不断线,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增强其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同时,进一步加强核心必修课程的层次化建设。继续实行和进一步完善分级教学制度,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资源,建立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大力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使大学外语必修课程向层次化、多元化、个性化、开放型的方向发展。

(2)构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

4. 教材建设及教学资源开发

文秋芳在论述英语教材的编写时提到了三个重要原则,即:以“人的发展”为重要依据、以第二语言理论的最新成果为依据、充分体现中国外语教学的特色[3]。“人的发展”这一编写教材的原则,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教材建设也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或编写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教材。

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多是近几年新建的院校,或是由原来的专科学校经合并升级后组建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以教学型教师为主体,科研力量较薄弱;同时,由于升本时间短,对本科的教学规律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还不具备独立编写适合的教材的能力。另一方面,现有的主流大学英语教材大多是以一本院校为核心编写的,并不适用于目前呈多样化的办学格局。因此,如何建设应用型的大学英语教材就成了课程建设的关键。

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一套“应用型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经过详细考察,并参与了其中“视听说教程”的编写工作,我们认为这是一套科学、实用的教材,主要体现在:

(1)教材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本教材明确以中、低起点的学生为主要对象,从选材到练习,充分考虑这些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心理特征。

(2)突出教材的应用性。在教材的编写中,每一单元包括“语言技能培养”、“语言实际应用”和“语言能力拓展”三部分,从体例上兼顾实用性的语言训练和人文性的传统精读,体现很强的情景型、职场型等特色,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此外,教材练习的编写体现了四、六级考试的最新趋势,也解决了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的需要。

(3)注重人文精神培养,关照学生心灵成长。教材内容时代感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语料的选择突出“新”、“奇”、“趣”,时代感强,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抓住他们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材编写体现“语言与文化并重”的原则,既重视语言教学,也注重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探讨,符合语言课程作为文化素质类课程的特征。

(4)课程资源丰富,辅助并指导教学。该教材丰富的课程资源不但能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而且对教师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教材的主编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二语习得专家,因此教材集中体现了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第二语言理论的最新成果,有助于应用型院校教师弥补这方面知识的不足。

除了选用应用型的教材之外,我们还在教材的“本土化”上下功夫。为了更好地利用教材,我们组织教师开发了“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积件库”。 该积件库是专门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服务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其开发和建设的目的就是整合课程资源,为教师教学提供指导和服务。教师通过使用积件库,可以共享资源,更新教学理念,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积件库”以大学英语综合课教材为设计蓝本,以现有课程设置方式为积件库一级分类目录,以教材教学单元为二级分类目录,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三级分类目录,对教学资源进行模型构建和优化。教师可自行选用积件库中提供的积件资源进行自由组合,加上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创建属于自己的教学课件,真正实现“我的课堂我做主”。

5. 教学模式

(1)层次化的核心课程教学:

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应用型大学英语必修课实行层次化教学,即分级教学。分级教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以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水平为依据,按照“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并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规定,结合我院本科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我院教学资源的现状,把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按照学生英语实际水平划分为“预备级起点”、“一级起点”和“二级起点”三个教学层次,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在讲授、辅导、练习、检测和评估等方面充分体现层次性。分级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营造不同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分别进步。

分级教学实行动态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学期期末考试总评成绩,在下一个学期初进行一次微调,允许部分学生调换教学层次。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我们不断进行相关研究,如院级教研项目“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优化研究”,完善分级教学制度,使层次化教学日趋科学化、合理化,教学效果不断改善。

(2)选修课程教学:

在核心必修课程实行层次化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对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结合教师的研究方向,自2010年3月以来,我们面向全院学生陆续开设了8门外语类公共选修课:欧美文化选讲、初级俄语入门、日本文化选讲、英语视听说、基础英语写作、外教口语、英语语法和大学英语四级强化训练。为了了解选修课开设的效果,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效果满意率达到90%以上,并提出增加选课名额。

事实证明,选修课程的开设,能弥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拓展外语学习的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共外语教师相比专业英语教师而言缺乏学科建设依托的尴尬现状。

6. 教学评估体系

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评估采取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两种评估并重。学期总评成绩构成如下:

为使平时考核更加合理,并能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需要制定科学的平时成绩考核方案,并使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指导、监督和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为完善教学评估体系,我们进行了“大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估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的相关研究(辽宁省教育厅立项课题,2009年6月――2010年6月),并将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教学,有效地促进和反哺了教学。

三.教学实践成效

1.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思想。

通过实行新的教学体系,教师了解了应用型院校的特点,教学不再象以往一样照搬其他本科院校的模式,确立了以应用为主的宗旨,紧密围绕学生的实际需要构建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就业、深造、可持续发展的多样化需要。

2.促进教师以教学为平台开展研究。

项目组成员多是具有丰富教学和改革经验的骨干教师。两年来围绕课程体系构建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积累了一批研究成果。

(1)相关立项: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外语选修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研究(辽宁省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2011年至今);高职高专英语后续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中国职教学会教学研究会项目,2010―2011年);大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估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辽宁省教育厅项目,2009―2010年);高职高专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辽宁省教育厅项目,2009―2010年)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积件库开发(院级科研项目,2010―2011年);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优化研究(院级教研项目,2010年至今)

(2)参编教材:《应用型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3),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物业英语》,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3)获得的奖项:2010年9月,项目组成员参加了辽宁省第十一届教育软件大赛高等教育组的比赛,其中:“实用英语多媒体教学课件”获得二等奖;“大学实用英语口语多媒体教学课件”获得三等奖;“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课件”获得优秀奖。

3. 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分级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选修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和展示英语水平的平台,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不断增强。在2011年6月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2010级部分本科学生共498人参加考试,其中,达到425分以上的246人,达到49. 39%。在2011年辽宁省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大赛中,我院四名选手在复赛中表现优异,全部闯入决赛。

大学英语课程的授课质量受到校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我校督导组对大学英语课程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课程课堂教学质量优良。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在学院教学大赛中,公外部教师多次获得优异成绩。2011年,公外部3名青年教师代表学校参加市级教学大赛,1人获得“教学标兵”称号,2人获得“教学能手”称号,为学校争得荣誉。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核心是课程建设。一个科学的课程体系会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发展;一个不适应社会需要的课程体系必将对英语教学产生阻碍作用。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适合我院特点的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潘懋元,2010,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年第1期:10-11.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英语教师个人研修总结篇10

提高所有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老师的基本能力,使其能够完全胜任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及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为达到培训目标,教师需要接受培训,提升自身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方法及技能。

(1)课堂教学能力

首先,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自身需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商务英语专业理论和熟练的商务英语实际操作技能,可以娴熟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使其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使其教学效果良好。

(2)课题研究能力

以涉外商务工作岗位能力需求为基础,构建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具备较高的科研课题研究能力。

(3)实践指导能力

商务英语专业课堂基础理论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可以解决学生在商务英语专业相关的实战经验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并能鼓励其学生考取商务英语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4)从事实践经验

了解商务贸易的运作方式,可以用英语流利开展国际经济交流,其中包括商业谈判、市场调查、国际型的大型进出口业务的开展和参与各项经济交流会议等工作的技能,可以熟练运用现代办公设备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开展相关实践活动。

三、培训方式:行业实践、课题研究、自学自修、教学反思、合作交流

高职商务英语教师的校本培训应采取多元化培训模式以提高培训效率。

(1)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指通过对教学过程、教学技术、教学理念和教学结果进行反思,使教学方法结构化和序列化,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为做到教学反思,应从个人和集体两角度开展。从个人角度而言,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需在教学结束之后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通过教学后记、论文、课题等方式挖掘教学潜能,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集体反思主要通过教研室活动对教研组成员的教学实践的方法、策略、模式进行讨论和检查,帮助专业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技巧,这种反思是集体智慧、是集体经验的的结晶,具有更大的能量。商务英语教师校本培训可以鼓励老师们每周开展一次教学反思的业务学习,开放商务英语教学公开课,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和同行听课、评课、现场讨论或教师本人撰写反思日记等方法开展教学反思,深入思考,总结经验,提高商务英语教学水平。商务英语教师的教学反思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合作。首先,要加强与公共英语教研组合作,通过向英语教师学习、请外籍教师培训口语、观摩优秀英语教师的公开课等方法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和教学技巧;其次,要加强与兄弟学校合作,开展商务英语教学观摩课和商务英语教学研讨会,群策群力,共同进步。

(2)行业实践

由于高职商务英语具有实用性、实际性等特点,又因其对实践性经验要求极高,故该专业建设需坚持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际教学相结合。高职院校应科学有计划地安排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到海关、外企,开展涉外经济业务的进出口公司等单位体验和学习,使其自身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知识有一个扎实和全新的了解,以此来提高自身对于涉外经济的社会现况的全面认识。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充分学习国内涉外经济交易的企业的运行现况及趋势,和各企业的运行模式、企业行政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建设模式,通过有针对性地修改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培养出高素质的商务英语复合式人才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习进修

从学校角度出发,应积极鼓励商业英语教师提高自身学历,同时增设教师参与由政府开展的培训活动的机会,学习并提高自身与课程相关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商务英语教师应该要探索自我专业发展能力,真正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首先,鼓励商务英语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拟定出个人自学计划,学习国内外成功的商务英语教学经验,提高专业技能,向商务英语教学的专业精深层次发展。其次,鼓励商务英语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考取能真正提高商务技能的职业资格证,如国际商务师、报关证、外贸业务员证、跟单员证等职业资格证书,成长为复合双师型教师。

(4)课题研究

高职商务英语教师的课题研究应源于教学生活实际,解决教学实际的问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题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领域。第一是对涉外商务活动的相关的行业、市场和就业等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全面系统地了解整个行业和主要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对该专业的就业趋势和就业要求有更全面的了解。根据行业最新需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修订,保证培养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地适应市场的需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第二是解决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与疑惑。随着社会发展、教改的发展和实际教学对象的变化,专业教师会面临许多的新问题,有些经验能够借鉴,而有些问题并没有系统的、完善的经验供参考,为了解决这些制约教师发展成长的问题,就要有目的地进行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校本培训的深化,是对已有实践的反思和提炼,又是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和把握;是对教育现象的分析和提升,又是对教育本质的探究和概括。开展课题研究有利于促使商务英语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把握涉外商务活动的趋势与需求,掌握高职教育理论发展和应用,提升专业水平,促使教师向“研究型”乃至“专家型”教师转化。

四、培训管理:以人为本、激励性导向、综合性评价

建立健全全面的校本培训方案,通过奖惩分明的制度、有效的管理方案来确保校本培训有效开展,让学校可以培育出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高职商务英语教师校本培训的管理评价应该是积极的、民主的、有益于教学和教师发展的。首先,以人为本,营造支持性环境。学校领导相关部门以积极的态度支持受训教师深入开展课堂教学与教研课题活动,鼓励帮助商务英语教师克服困难,推进商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重视激励性导向。管理者应善于针对每一位教师的特点为其创设最佳的培养模式,并关注、尊重、肯定和鼓励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获得的优良成绩,提升骨干教师的团队建设与领导作用,给予成绩突出者表扬和奖励。最后,进行综合性评价。建立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自评与互评同时开展的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使受训教师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教学,提高校本培训的水平和质量。

英语教师个人研修总结篇11

教育是每个国家都必须重视的一个重点之一,有良好的教育才会有较高的国民素质,教育的受众体多为学生,而对于学生的教学,教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彰显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本文就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及相关素养做了相应的调查问卷,旨在研究当今英语教师的发展现在及相关问题。并对调研数据做了相应的分析,指出英语教师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应该注意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1.调查背景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但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会问――如何才能够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好教师。

20世纪6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逐渐成为了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焦点。专业能力作为教师素质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而且往往被纳入教师专业发展的范畴内加于讨论。教师的素质与教学质量越高,学生的高效学习才越有可能出现。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经济与科技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内容。而随着教育规模的迅速发展和扩张,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成为了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关键因素。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纲要》还提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要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本文从大学英语老师的自身教育背景、课堂教学现状、教育行为及教学环节等方面对进行调研,探寻现在英语教师的教学现状。发现问题继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2.调查内容

本次研究以西安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师为问卷调查的对象,目的在于了解他们当前的专业能力情况,具体内容由英语语言教学能力、综合教学能力、信念和态度以及个人信息等四个部分组成,以期有助于促进高职英语教师在职教育的质量并达到高职英语课程改革之要求。所使用的问卷是以G. Murdoch等人所探讨的英语教师评估方案为参考(Murdoch, 1998; Blue& Grundy, 1996; Red - Dickins & Germaine,1990; etc.),并根据本次研究的实际要求进行了适当的内容修改和增删,以更好地获取研究所需的数据信息。

本次抽样调查共有西安的2所高等院校,72位英语教师参与。收回调查问卷68份,其中63份为有效问卷,有效率为87.5%。

3.结果分析

(一)对教师个人情况的分析

问卷第一部分调查英语教师的个人情况,包括性别、学历、职称等信息。调研结果如表1所示。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男女性别比例完全不合理。通常来说,英语专业的女性比男性较多,而选择教师职业的女性更多。另外,由于职业氛围、人际关系、收入、社会地位、自由支配时间等因素,现在各级各类学校里教师性别比例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女多男少。所以在英语教师中,女性占大多数(71.5%)。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在招聘英语教师时都提出了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要求。就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博士和硕士占总数的58%,学士学位的多为教龄较大的老师。现在,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在高等院校各个专业领域中已大幅度出现,并且呈现出普遍增长趋势。

受调查教师中有43%的已经获得了中级(讲师)职称,这与他们的年龄、教龄各个比例段的百分比分布趋势一致(表4)。获得高级职称的比率与之相当,教授的比率相对较低,仅为5%。较其他专业来说,高级职称的比率仍较少,这种现象很有可能是因为英语教师没有开展足够的科研活动、获得有分量的科研成果而无法申报更高一级职称。

表5每周课时数5人数5百分比1-10节528544%11-16节518529%17-20节515524%21-30节5253%总数值5635100%同时我们对于教师的每周课时量也做了相应的调查,如表5。由表5可以看出,英语教学人员的高级职称人员较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繁忙的教学任务。英语教学面向的是全校师生,而不仅仅是英语专业学生。考虑到备课和课后总结、批改作业试卷以及开展科研等所需要的时间,每周16节以下的课时数对高校英语教师来说还是比较合适的。这在实际调查中与我们进行过交流的教师大部分也持有相同的意见。总的来说,既要保证学校的教学要求及质量,也要保证教师自身的发展,包括课题研究等。少的课时量更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同时,我们对教师参加工作后是否进修过的情况作了相应的调查,发现67%的人进修过,33%的人没有进修过。有次看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在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及教学层次,不断地发展及完善自我,更好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教学情况的分析

调研中发现,85%的人喜欢用教参作为参考书籍,仅有2%的人利用网络。在听说课使用的教学方法中,65%的教师喜欢参考课本放相应的录音带,3%的教师放视频,学生对话及小组活动占5%,剩余的多为教师讲解。由此看来,学生自己参与听说的活动还是较少,学生为教学的主题,应该多出时间参与较多的小组活动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中来。作为教师,应当根据学生需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

4.总结

通过此项调查,我们看到英语教师的学历及教学经验有着较大的提到。但也有着较大的差距,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权衡,教师自身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基于此,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1.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有意识地遵循各种教学理论,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效果。

2.提高自我信任度,提升个人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内在和外在素质的同步提升。

3.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关注自身的职业成长。

4.注重当今社会的英语需求,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人才标准,对不同学生可分层次指导。

参考文献:

英语教师个人研修总结篇12

在军队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注重英语教员的专业发展显得尤为必要和突出。作为教学主体的英语教员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将加速军队院校外语教学改革的进程,提高军事人才的培养质量。本研究以A军校为个案,尝试针对军校英语教员的专业发展模式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的内涵持有不同的观点。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和富拉恩(Fullan)于1992年指出,教师发展可以从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自我理解和生态改变三个方面来理解,并且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应包括知识、技能等技术性维度,还应该广泛考虑道德、政治和情感的维度。伊文思(Evans)于2002年提出教师发展最基本的是态度上和功能上的发展。前者是教师在态度上的改善过程,后者是专业表现改善的过程。戴(Day)提出一个颇具包容性的界定:教师专业发展包涵所有自然的学习经验和有意识组织的各种活动,这些经验和活动直接或者间接地让个体、团体或学校得益,进而提高课堂的教育质量。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该过程中,教师不断学习和发展优质的专业思想、知识、技能和情感智能。我国学者叶澜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朱宁波则认为,教师个人在历经职前师资培训阶段、任教阶段和在职进修的整体过程中都必须持续地学习与研究,不断发展其专业内涵,以逐步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结合上述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本研究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执教生涯中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反思和探究来拓宽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至专业成熟的境界。

二、军校英语教员的专业发展模式——以A校为个案

A校英语教员的专业发展模式有两种:一是基于个体的专业发展,二是基于群体的专业发展。前者主要包括自主发展和教学反思,而后者则包括岗前培训、在职进修、校本研修等。

(一)基于个体的专业发展

1.自主发展

所谓自主发展,是指教员个体主动通过学习专业知识、进行专业交流、参与科研活动等途径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A校创造了理想的学习环境,鼓励英语教员阅读专业书籍,学习教育理论、教学方法、语言学、翻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教员通过理论知识的积累,结合教学实践活动,撰写教研论文,将实践经验转化成可以指导教学的理论成果。此外,教员们积极参与教研及科研项目,加深专业积累,拓宽专业视野。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教员们不断加强自身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学习,确保自己的语言技能不断提高。自2008年以来,A校共有5人次在军内外翻译比赛中获奖,并有2人获得部级翻译证书。与此同时,A校英语教员积极指导学员参与军内外英语演讲比赛,5年来共有16人次获奖。由此可见,教员专业素质和语言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员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2.教学反思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的相对性和动态性,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基于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背景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原有的知识不可能成为亘古不变的法则,知识的更新有赖于教师的学习和反思。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A校英语教员通过写教学日志、互相观摩以及进行行动研究等途径进行自我反思,不断努力提高反思意识与能力,并将反思的结果外化成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基于群体的专业发展

1.岗前培训

军校教员岗前培训是国家加强军事高等院校教员队伍建设,提高教员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教员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A校英语教员岗前培训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学习;二是教学能力培养和实践活动。理论学习内容涵盖教学理论和教学管理制度两方面,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学基础、军校教学论基础、军校教员职业修养、军校课程论基础、军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军队院校教学评价、国家教育法规及军队教学规章制度、军校教学管理、考试组织与规范。教学能力培养和实践活动则包括教学基本功培养与训练、报告词及课堂教学规范、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课堂教学设计与方法、教案编写规范、教学研究与方法、外军教员(外训)教学和工作特点。考核形式则兼顾理论和实践,既有理论考试,也有教学技能和实践考核。从内容来看,A校英语教员的岗前培训既重视理论学习,更注重技能培养。在岗前培训的过程中,A校外语教研室同时实行“导师制”,由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员担任新教员的导师,对其即将开始的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帮助新教员快速成长为一名称职、成熟的教员。

2.在职进修

在职进修的形式多样,包括学历提升、进修培训等。

(1) 学历提升

军校英语教员主要通过读研、读博等学历教育的形式来提升自身学历、学位以及专业水平。以A校为例,自2008年至2013年,共有22人先后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表1可见,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专业选择上,A校英语教员并不仅仅着眼于英语专业,对军事学专业也同样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也反映了军队院校人才培养对于英语教员所提出的要求。总参军训和兵种部结合军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与实际,在2008年颁布了《军队院校本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军校英语教学要求》)。《军校英语教学要求》强调军校大学英语教学,要“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跨文化交际和军事知识为主要内容”。这就要求军校英语教员不但要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和过硬的语言技能,还要了解和掌握军事知识,在讲授语言的同时将军事知识贯穿于课程当中,使学员能够学以致用。

(2)进修培训

A校为提高英语教员专业素质,促进其专业发展,为教员提供出国访学、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加强国际和校际交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对一名优秀的外语教员来说,其素质和能力不仅体现在专业素养上,还体现在对教育理论、教学法、心理学等理论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把握上。此外,作为一名军校英语教员,对于军事理论和相关军事知识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这有利于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展开。在课堂教学中,将英语知识、语言技能与军事知识的传授融为一体,可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并开阔其视野。在科研工作中,英语教员可以将军事理论与教育科研相结合,拓宽研究领域,凸显军事特色,使科研成果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

(3)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指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和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内容,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集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为一体的教师继续教育活动。A校组织校本研修的形式多样,主要着眼于专业交流、教学实践和教学科研。

A. 以教学研讨和专业交流为导向的校本研修

以教学研讨和专业交流为导向的校本研修活动主要包括教学研讨会、学术报告(讲座)、学术会议、学术沙龙等。英语教员可以立足本校,就教学中产生的实际问题与参与教研会议、专题讲座的同行交流、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军队院校外语教学研讨会就为军校英语教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有利于解决军队院校英语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提升军事人才的培养质量。

此外,军校英语教员通过参加各类主题研讨会、学术报告和学术会议,可以了解与自身研究方向及研究兴趣相关的学术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扩大专业视野,提升专业素质。以A校为例,自2008至2013年,该校共有128人次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和学术沙龙,提交论文共42篇,以教学研讨和学术交流的形式促进了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B.以教学实践为中心的校本研修

A校以教学实践活动为中心的校本研修形式包括统一课、示范课、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等。饶见维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在本质上乃是教师间不断经由意见交换,感受分享,观念刺激,沟通讨论等来完成,因此同事间关系的品质乃决定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只要能设法寻找时间共同分享与互相观摩,就是专业成长历程的开始”。

由此可见,校本研修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间的同伴互助,强调对话和互动,强调反思和改进。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观摩和交流,最终促成教学效果的提升。自2008年以来,A校坚持统一课和集体备课的做法,对教学重点进行规范统一,在学内容的同时鼓励教员创立鲜明的个人教学风格。此外,鼓励教员参与院校及军队级教学比赛,并组织教员观摩获奖示范课。5年来该校共获得军队级外语教学比武一等奖1项,省级外语教学比赛二等奖1项,院校级教学比武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

此外,A校外语教研室积极组织教员对课堂教学互听互评,促使教员取长补短,形成积极正面的反馈。孔子在《学记》中曾经说过:“相观而善之谓摩”。教员的成长正是在团队中互相学习、互相切磋而达成的。

C.以教学科研为重点的校本研修

以教学科研为重点的校本研修形式包括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军校英语教员不仅须具备语言知识、教学能力,也必须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围绕教学展开的科研活动是教员科研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目的最终是促进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下表反映了A校自2008至2013年来的教学科研内容。

由表3可见,A校的教学科研内容涵盖了教学理论、教学法、教学测试等领域,兼顾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同时体现了军校英语教学的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三、结语

从A校的实践经验来看,个体自主发展与院校组织管理在军校英语教员的专业发展中缺一不可。教员必须具有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素质的愿望和意识,而院校则必须进行科学周密的组织、计划和安排。只有有效促进英语教员的专业成长,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并最终提高军事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朱永波.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3]张宏玉.论我国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其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6).

英语教师个人研修总结篇13

高校英语公共选修课(简称英语公选课),是指全校不同专业学生均可选修的英语通选课程。它是大学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在2007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各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

这几年来,我校学生的生源改善、英语教学水平提高很快。学校也很重视英语公选课的发展,为了了解我校目前的学生英语公选课现状和需求,我们进行了一次英语公选课课程设置的学生问卷调查。

1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我们于2012年6月随机抽取1400名本科生进行了一次英语公共选修课问题的问卷调查。该问卷采用网络问卷星,主要对象是来自全校各个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英语公选课重要性和其学习目的

关于英语公选课的重要性上的认识,5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但是5.8%的同学却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对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这是由于部分同学对所选修公选课不满意而造成的,可见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关于英语公选课的选修目的结果发现,学生日益理性,82.3%的学生认为主要为了提高英语水平。在英语必修课之外,英语公选课是学生加强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有半数以上学生认为拓展知识领域是其选修英语公选课的目的。当然为将来就业做准备而修的学生比例也不接近半数,当然他们也有超过40%的学生坦然承认拿学分是他们选修英语公选课的目的。

2.2 选课依据

学生对选怎样的英语公选课的依据。调查统计数据来看,我们的学生选课较理性。90%以上的人在选课上考虑到了自己的兴趣,且近三分之二的学生把“拓展专业识”(63.5% )作为自己的选课动机。当然,不难看出,急功近利的思想在学生中也较为普遍,考试是否容易通过在选课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老师或同学的推荐也是选课的重要依据(接近50%),这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目前学生选课的务实和理性,教学效果在学生选课时,起到了重要作用。

2.3 总体的课程满意度评价

对英语公选课“满意度”的调查学生总体一般满意(54.42%),但是非常满意和较满意的比例很低,分别是5.35%、27.71%。所以说,虽然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总体质量较满意,但是离学生要求还有距离。

2.4 英语公选课需求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英语公选课的需求,我们对英语公选课上课方式和以及具体的感兴趣的科目等需要做了细致的调查。发现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比较钟爱,同时,学生更倾向于多媒体展示的上课方式,互动和小组讨论式的上课方式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学生普遍感受到压力,呈现出心理的矛盾。经研究发现,学生最希望开设的选修课程专门用途英语,排名第一,英语技能类课程排在第二位,这很好地证明学生了我们的学生希望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同时,我们很惊讶地发现,居然有10%多的学生完全不选择英语公选课,81.53%的学生只愿意花2~4个学分修读英语公选课,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学生只愿意选择1~2门英语公选课,这一数据,让我们非常受挫。在进而问到他们准备在哪些学期修时,学生大都集中在第三学期,到四个学期即学生二年级时,97.53%的学生已经完成了英语公选课的选修。

在被问到为何不重视英语公共选修课的可能性原因时,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是对选修课的重要性意识不够,而“上课内容无聊对自己没有帮助”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接近三分之二);公选课本身难度不大或者教师对学生要求不高也造成了学生不重视的两个重要原因,分别占46.7%和38.2%。由此可见,给学生开设他们真正感兴趣的课程,并提高公选课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3 对我校英语公选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议

这次的调查问卷为我们提供了较为详细可靠的数据,让我们了解了目前英语公选课课程主要方面的情况。从数据分析来看,虽然有积极的一方面,但是在教学质量、供需关系等方面还有一些问题。所以,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建立模块化、层次化的英语公选课课程体系。我们希望“以人为本”,设置模块化、层次化的英语公选课程。也就是说各课程设计可以灵活选择、组合的模块式内容,这样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选择组合。而以人为本,是指英语公选课程体系应该真正以学生利益和教师积极性为主导。具体地说,课程设置在考虑尽量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课程教师资源。

(2)在一定选修指导下学生自主选课。在选课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爱好,让他们能够依据个人情况,选择自己想上的课、上课时间和任课教师。但是我们也不能放弃对学生选课的指导。所以,各门英语公选课程本身要有详尽的修选指南和介绍。另外,还要增加教师对学生的选课指导。

(3)让外籍教师参与英语公选课。很多学生希望有外教开设的英语口语等课程。外教纯正的语音和深厚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有其独特优势,但他们在教学方法层次不一,对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难处和短处不如中国教师更了解。我们应该优势互补,外教如果能参与到我们的英语公选课中来,将有助于我们教师利用外教资源,交流经验,开出自己的特色课和创新课。

(4)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我校每门公选课32课时,但是它的信息量大、一些课程学生人数多。但是由于一般公选课安排在傍晚或晚上,学校可以为开课教师提供多媒体教室,满足开课教师的需求及学生的愿望。多媒体图、文、声并茂,调动学生视、听、说等多种感官,有利于学生更形象生动地学习,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创造出良好的英语教学和实践环境,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

(5)规范教学管理。教师要建立完善的教学文件,除了学校或教研室统一做的课程评估外,教师要经常在班里了解学生反馈;鼓励同类型课程任课教师间互相听课、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院系协助教务处制定并及时更新《学生选课指南》供学生选课时参考;如有新开课程,院系要把关,除了让教师进行正式申请外,还要试讲,以保证开课质量。

这次问卷调查虽还有一些不足,但我们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信息。相信在大家努力下,我校英语公选课课程改革一定会顺利进行下去,同时希望我们能积累一些有益经验,可供其他学校借鉴。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