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专业毕业论文实用13篇

航空专业毕业论文

篇1

2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下南航能动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通过对国内外本科院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分析与研究,利用对中国近几年的专业认证与评估成果的调查与研究,对其进行梳理,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课程设置要求,依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能动专业建设相关内容与特色,以培养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工程教育专业人才为目标,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动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以培养要求为基准,着手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并对本科培养大纲进行相应的修订,从而实现培养目标。确定能源与动力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总学分数不能少于180学分。

2.1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能源与动力专业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是指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11学分)、大学物理(6.5学分)、大学英语模块(10学分)、C++语言程序设计(3学分)等方面共六门课程,总共30.5个学分。因此能源与动力专业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约为17%,达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至少占总学分的15%的要求。

2.2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主要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而专业类课程主要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其中工程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电子电工技术(5学分)、理论力学(3学分)、材料力学(3学分)、工程图学(4.5学分)以及机械设计基础(3学分)等课程,总共为18.5个学分;专业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工程流体力学(3学分)、工程热力学(3学分)、传热学(3学分)和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2学分)等课程,总共为11个学分。因此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必须要修满至少29.5个学分。对于专业类课程,由于能源与动力专业具体有两个培养方向:方向一为热能动力方向,主要陪养就业方向为航空发动机、地面燃气轮机等相关单位;方向二为能源利用方向,主要培养的就业方向为电厂、新能源以及制冷等相关单位。因此其专业类课程既有相同的专业课程,也有自身特色的课程。其中燃烧原理(2.5学分)、燃气轮机原理与构造(3学分)、热能综合利用(2学分)、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2.5学分)以及热工测量原理与方法(2学分)等,总共12个学分,这些课程为能源与动力专业两个培养方向都必须学习的专业类课程。另外每个培养方向又有其特定的专业类课程必须选修,其中热能动力方向专业类课程包括叶轮机原理(2.5学分)、燃气轮机控制原理及应用(2学分)、燃烧技术与分析(2学分)、内燃机原理与构造(2学分)、工程传质与应用(2学分)等共9门课程;能源利用方向专业类课程包括泵与风机(2学分)、供热工程(2学分)、锅炉原理(2学分)、制冷原理与技术(2学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2学分)以及热力发电技术概论(2学分)等共10门课程。无论学生学习哪个方向,共同学习的专业类课程与特定选修的专业课程之和必须要修满至少28个学分。因此,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必须要修满的学分数为:29.5+28=57.5学分,因此该类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约为32%,达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至少占总学分的30%的要求。

2.3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能源与动力专业设计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军事训练,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力与过硬的身体素质;(2)各种课程的课程设计,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C++语言课程设计等,主要培养学生对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实际应用能力;(3)工程训练,主要包括机械加工方面的车、磨、铣、刨、铸造以及焊接等金工实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4)下厂实习,大三暑假期间,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去中航工业集团下属的企业或电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下厂实习,锻炼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际中的能力;(5)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开设的毕业设计题目一般都来源于实际工程问题,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大四下半年开展为期半年的本科毕业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源与动力专业要求学生在实践能力与毕业设计方面修读的总学分不低于42.5,占总学分的23.6%,达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至少占总学分的20%的要求。

2.4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能源与动力专业在人文社会科学类通适教育课程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通适基础教育平台,主要包括形式政策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安全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共19.5个学分;(2)国防军事模块,包括航空航天概论、军事高技术概论等,至少修满1.5个学分;(3)文化素质模块,主要包括文化历史、艺术鉴赏、科技基础、哲学社会等课程,至少要修满6个学分;(4)创新创业类模块,主要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创业基础以及经济管理等课程,共5.5个学分。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总共需修满32.5个学分,占总学分的18%,达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至少占总学分的15%的要求,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

2.5航空航天特色类课程的设置为了突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专业的航空航天特色,在开设的课程中,如国防军事模块、专业类课程以及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中,课程教学内容包含浓郁的航空航天特色,由于指导老师所从事的科研项目都是来自于国防工业集团,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因此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讲课过程中,所列举的实例都是以航空航天为背景的工程问题,特别是毕业设计和下厂实习,因此在能源与动力专业课程优化过程中,充分突出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航天特色。

2.6注重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直观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在大学期间积极的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包括:(1)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类竞赛,如:流体力学大赛、节能减排大赛、开设卓越班等,并且科技竞赛获得奖励的同学在保研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2)安排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让学生在参与科研过程中更好的掌握好该专业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科研视野。

2.7学习进程大学生本科期间的各门课程是相互衔接的,因此需要考虑课程之间的匹配与衔接,如图1所示。学习进程主要分成了三部分:一是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等;二是学科基础,包括结构和流体力学、热学和电学方面的课程;三是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了热能动力和能源综合利用两个方向的相关课程。整个课程体系分为三条线:第一是流体和热学相关的课程,如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燃烧学等;第二是结构力学方面,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第三是计算机语言方面的课程。因此在安排各门课程的学期上需要考虑上述课程衔接问题,从而最终制定出合理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表。

篇2

空乘专业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航空乘务人员所必须的理论知识、服务理念、服务技能,气质高雅、综合素质高和实践能力强,掌握航空安全技能的技能型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类各院开设空乘专业共300多所,其中中国民用航空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是这类院校的典型代表。这些空乘专业毕业生成为当代民航领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高校空乘专业就业问题不仅是高校关注的问题,也是民航领域乃至全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

1 高校空乘专业就业现状

1.1 国家实力增强、中国民航事业的迅速发展,为空乘专业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世界地位的逐渐增强,在我国举行的国际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越来越多。例如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空乘人员,同样促进了空乘专业的就业。预计到2020年,国内将新建机场97个,新增飞机1600架左右。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各航空公司每年更新和补充大量优秀的空乘专业人员,为空乘专业的就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2 空乘专业就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机会多

空中乘务专业不仅仅局限于国内航空服务,一旦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外语能力,在国际航空领域里更有一席之地。同时,空中乘务员也并非是人们传说中“靠青春吃饭”的职业,经过多年的飞行经验积累,有机会晋升到乘务长等。

此外,空中乘务专业虽然是以乘务类型为主的一种服务技能,但同时它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其就业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在“空姐”这个职业范围内的就业,也可以在民航其它相关岗位、公关类、旅游业等一系列领域实现自身的价值。

1.3 同专业人数逐年递增,竞争趋势加大

以某高校为例,随着全国开办空乘专业高校的增加,该校空中乘务专业招生出现减少的趋势,虽然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维持在较高状态,但该专业的平均“上机”率呈下滑趋势,而在其他行业的就业率呈上升趋势,同时,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度也在逐渐递域。就目前全国高校空乘专业就业情况来看,毕业生的“上机”率最低仅5%,这就说明,空中乘务专业学员的就业率虽高,但“上机”率并不乐观。

虽然民航业的缺口越来越大,但该行业的竞争也随之越来越激烈,因此该专业学员的“上机”率有所下降。

2 高校空中乘务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空乘人员的专业特色不明显,同社会培训存在竞争

空乘专业毕业生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服务人才,但相对行技术、飞机制造技术等专业而言,其技术含量明显偏低,专业特点并不明显。

在当今民航系统下,除了高校空乘专业,社会上存在大量空乘培训机构,非空乘专业学生可以通过短期培训获得空乘人员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空乘职业的技术含量低,决定了空乘专业的专业特色不明显,人才可替代性强。因此,高校毕业的空中乘务专业学生,除了具有学历背景这一明显的优势外,技能方面并不占优势,这就造成了同社会短期培训班毕业学员竞争局面。

2.2 许多高校办学条件并不完善,毕业生并不能符合市场的需要

近几年,在高校中出现了一股开办空乘专业的热潮。在这热潮之后,隐藏着很多的问题,除了高校之间的无序竞争,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办学条件并不完善。

首先,专业教师队伍是极其重要的,教师队伍需要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但这样的教师是少之又少。其次,很多学校并不能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作为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空乘专业,需要大量的实习教学条件,如模拟客舱等。但很多学校无力承担这些高额费用,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前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实践教学,是很难符合市场需要的。

2.3 高校与航空公司之间的就业联系较少

近几年,空乘专业的培养在民航业的市场上出现了供过于求现象,导致了高校在与航空公司的关系中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我国现在开办空中乘务专业的高校,绝大部分不具备民航行业背景,与航空公司也缺乏广泛友好的沟通与合作。在我国现有空乘人才培养体系中,航空公司掌握了真正的话语权。只有小部分知名高校受到航空公司的青睐,航空公司主动来校招聘,大部分高校无法与航空公司取得直接联系,毕业生也只能以“社招”的形式参加招聘,但是这样的招聘,航空公司往往要求条件苛刻,存在着各高校毕业生之间的竞争,空乘学生与其他社会考生的竞争,让空中乘务的招聘变得难上加难,影响“上机”率。

2.4 空乘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心理上存在诸多问题

篇3

1.1 传承浙商文化,开辟大学生创业研究新视野   

 信息化时代,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浙商以敏锐、迅捷的创业实践造就了独特的浙商文化。对于浙商文化精神内核的挖掘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将是大学生提升创业能力的先决条件

1.2 把握经济转型的机遇,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对于我国这样的劳动力供给大国而言,通过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能力,推动大学生创业,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研究在正确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实际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制定切实可行的举措等方面提供了对策和理论支持redlw.com。

1.3 整合创业资源,增进大学生创业互动   

 通过浙商文化的传播,结合与创业内容相关的视频和交互游戏,让大学生在趣味中体验创业,填补创业教育资源的空白,并且给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提供了教学资源。可以通过科学的、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提前感受职业生涯,探索大学生创业的新经验以及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最终实现个入生涯发展目标并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1.4 利用数字媒体技术,促进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构建大学生创业的交流体验平台,让他们可以在线体验到创业过程的有趣和艰辛,并且了解到创业过程和学习到创业经验。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构建大学生创业体验平台,促进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不可忽视的内容redlw.com。

2 研究内容   

 在浙商文化引领下的大学生创业体验平台构建分为以下三个板块的内容。统,正确地在企业信息化上判断出企业真正的物流需要。

3 提高航空物流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的建议   

 通过对航空物流人才必备专业知识的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决方案的最重要途径。航空物流人才的重要来源是大学毕业生,因此航空物流学科在高等院校中应加强建设,提高教学能力,这也是提高航空物流专业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高等职业院校应当遵循现代航空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航空物流专业和课程,以满足实际及社会化,建立和完善航空物流教育体系,针对航空物流人才的培养,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篇4

1 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社会交往的频率也在不断增加,由此对交通运输的选择也越来越重视,对航空运输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武汉地区作为国内首个航空运输综合改革试点,中部经济的中心、高等教育的密集地区,航空服务专业的规模和水平都需要不断提升。根据中国民航局测算,“十一五”期间航空运输年均增长保持在14%左右,为国民经济增长的1.5倍左右,机队年增长达到100-150架,到2010年将达到1400-1500架,2020年将达到3000架。机场将由 2005年的133个增到2010年的190个,2020年的230个。目前国际民航平均的人机比是 100 :1 ,而我国民航业平均的人机比是 200 :1 ,这意味着,仅以过去民航水平计算,未来 20 年我国就需要民航类人才 24 万人,而如果以我国现在的民航水平计算则需要人才 48 万。可见,航空企业每年需要航空服务专业人员数以万计,尤其是既有实际应用技能,又具有一定理论的航空服务人才更加缺乏。这些都为航空服务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然而,在我们对武汉地区航空企业的走访调研时发现,目前武汉地区航空业空乘人员中拥有本科学历者仅占15%左右,大都只是经过三到四个月的“速成”培训便登机服务,地面服务人员中拥有专业学历背景者也是甚少。航空企业表示,随著我国航空业的发展,今后将不再聘用未接受专业院校系统学习与培训的空乘人员和地勤人员。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的航空服务专业正是适应这个社会潮流于2006年兴建的专业。该专业立足于现实,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面向21世纪的既懂理论知识,又具有多种技能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人才。本专业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创新,面向社会,放眼世界,积极寻求与国际接轨,用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引导和发展自己,为培养出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掌握多种先进技术方法的高素质、高质量航空服务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自身的前进,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我们可以预见该专业一定会有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

2 航空服务专业培养目标及办学思路的思考

培养目标是教育的起点,也是归宿,是理论指南,也是质量标准、评估标准。它决定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鉴于高职主要是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性质,为武汉地区培养合格的航空服务人才是我们办好该专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目前,随着航空市场的蓬勃发展,整个航空业自身也将演变成集民航管理、机场物流、机械机务、航空气象、空中服务、地面服务、流程派签、票务销售多元化复式行业。针对武汉地区航空业需求的各类人才,结合我院办学的实际,我们把培养人才的目标锁定在空中服务和地面服务两个方面。即建立航空服务专业和开设航空服务(空乘方向)。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我院2008年航空服务专业教学计划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如下规定: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掌握航空服务职业岗位群工作需要的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航空服务工作技能,能从事机场航站楼内辅助服务、航空业务及航空业相关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明确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必将对办学思路进行思考。我们对新建航空服务专业的办学思路是:“重积累、创特色、求突破”。 重积累,由于航空服务专业是新开办的专业,我们在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上都需要积累经验;创特色,依托我院酒店管理的专业优势,力求创造出新的专业优势与特色;求突破,在专业建设、教学研究和工学结合三方面寻求突破,将该专业建设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业。考虑到目前该专业存在的关键问题集中在“基础薄弱,整合不好,实践不足”三大方面。因此,我们对其提出对症的解决方案是“二证二结合”:一是引进职业资格证培训课程的内容,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此为目标进行培养,要求学生参加考证,使学生的航空服务基本理论和服务意识增强,从而达到知识积累与服务技能的有机结合;二是建立顶岗实习经历证的教学管理制度,即根据航空服务专业教学计划安排,学生经过第三学期的教学顶岗实习和第六学期的毕业顶岗实习的锻炼,取得相关实习单位签发的实习经历证明,使学生的职业经历和岗位能力得到认可,毕业时能够顺利谋到岗位,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从而达到毕业与就业的有机结合以此形成专业特色。

3 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我院结合自身办学实际与特色,确定了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其主要思路是:

3.1 体现培养目标突出实用价值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目标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目标的设定应该面向整个职业,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把从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有机整合在一起,把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成课程目标,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航空服务人员是对顾客进行服务,考虑到目前航空企业的对人才形象上的高要求,我们对教学计划中加大了职业基础能力课程的比重,如开设了航空礼仪、形体训练、形象设计、播音技巧等课程。一是满足航空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二是使部分学生毕业后也可以从事单纯的礼仪服务和形象设计工作。另外,由于空乘人员是在空中作业,对于他们的培养就是要既管理知识又具服务技能的综合型人才,使他们能在企业和顾客之间起到组织、协调和沟通的核心作用。为此,我们开设了职业道德、民航服务心理、民航旅客运输、民航公共关系、民航法律、沟通技巧等课程。但专业培养目标仍是培养以技能为主,管理为辅的技能性人才。

3.2 强化实训比例,突出动手能力

由于航空服务专业的应用性很强,纯理论的课程无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教学时间,我们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比重,增加了课程实践学时,在教学计划中安排有课程理论与实践学时,除此外,还有专门的教学顶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还给出了四个综合性的课程设计供学生选修。使实践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比例达到54.8%。同时,还帮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2007年的“女足世界杯”礼仪服务、“六城会”颁奖礼仪服务,首届湖北省礼仪大赛等,学生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将课堂所学灵活应用,逐步形成职业能力。

3.3 增大选修课程突出个性培养

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适应不同方向的社会需求,结合我院现有的师资情况,我们在修订教学计划时,进一步加大了选修课程的比例,进一步增大了跨专业的比例。如增加了武汉市市情、中西文化鉴赏、酒店督导管理、导游实务等选修课,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4 加入资格考证突出办学特色

为使学生在知识结构上达到高素质与高技能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服务应用能力技能上比中专学生技高一筹,在职业综合能力素养上比本科生服务意识更强,我们为此提出鼓励学生参加资格考证,在课程设置上,我们除了加大了有关职业技术课程的比重外,还专门针对《南太平洋国际航空公司乘务初始培训课程》所包括的六大知识模块,职业道德、旅游常识、机务知识、形象礼仪、救护处理,客舱服务等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如:航空职业道德、旅游文化、航空运输地理、空乘服务概论、乘务礼仪与训练、客舱运行及管理、舞蹈与形体训练、乘务员化妆技巧与形象塑造、机上急救医护常识与训练等对应课程。将航空企业的职前培训下沉到专业教学中,做到专业与职业的有机结合,突出了我院办学的特色。

3.5 加强师资建设突出双师结构

为保证航空服务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我们对教师队伍加强了建设,本专业共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研究生学历5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助教2人,100%具有“双师”资格,其中:2人取得民航业资格证书、6人具有相关的形象设计、化妆、营销策划等资格证书。专业教师的知识、年龄结构合理,为专业教学的正常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根据高职的性质和培养人才的要求,从民航企业中聘请了3位兼职教师,(其中:高级乘务考评员1人、高级乘务安检员1人、高级人力培训师1人)加强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通过两支教师队伍的建设,确保了教学课程的质量。此外,我们还通过选派教师进修攻读博士学位,加强合作研究,到企业实践或兼职,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引进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人才等模式,尽快建设一支学风严谨,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4 结语

航空服务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虽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其专业体系并不完善,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对我院来说,该专业的建设时间短,办学经验少,必须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强专业特色建设,通过武汉地区该专业社会需求,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工学结合等问题进行探究,逐步形成品牌专业,成为学院办学的特色。并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力图将武汉地区高等职业院校航空服务专业特色建设纳入一个科学、健康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朱中华.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与评价[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

[2]施爱平,等.高校专业品牌化建设刍议[J].江苏高教,2005,(4).

[3]甄贵章.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5).

篇5

1 民航运输专业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传统实践教学内容分散。传统实践教学往往以课程为单位,以学期为单位,内容相对较为分散,无法与企业和岗位对接,也无法体现各实践项目之间的关联性;其次,传统实践教学模式陈旧、方法单一。主要体现为课程实践、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实践目标不够明确,实践内容不够丰富,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最后,传统实践教学与岗位需求严重脱节。传统的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形式,主要作用是对理论知识的解释、验证或者简单的延伸,并未结合专业背景和岗位需求建立系统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2 民航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 民航运输专业实践教学的定位

民航运输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备现代民航运输管理知识、具有良好政治、人文、身体、心理和专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具备民航机场运营管理、航空公司运营管理、适航管理、空中交通管理、安检等方面专业能力,从事民航运输组织、生产、商务营运的企业经营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要求学生学好基础理论课的基础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依托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理论教育,构建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

2.2 民航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因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各专家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艺复兴之后,大学的专业教育在被推向极端之时,产生了一种宣扬自由发展的教育,这种教育在近半个世纪被赋予了全新的概念――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愈来愈被更多专家学者所重视。民航运输专业的定位使得其在实践环节需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以注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培养民航企业经营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充分考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配合与促进,考虑各知识体系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民航企业各岗位的具体需求为基本模块,由简单操作到综合实训,遵循基础技能到创新能力的培养规律,创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的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如表1所示)。

第一环节是基础实践。主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背景和知识结构开展诸如军训、思想政治实训、英语实训、计算机应用实训以及民航企业认知实训等基础性的实训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

第二环节是专业实践。考虑到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足够的专业基础知识,对行业背景也有了基本的认知,结合相应的理论知识和行业岗位的分工和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细分为客运服务、货运服务、机场服务、安检服务以及专业拓展五大模块。

第三环节是综合实践。主要包含暑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综合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论文。在高年级的W生掌握了相对完善的理论知识,进行了相应的专业实践后,将其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实践。

第四环节是创新实践。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积极响应“大众穿心,万众创业”的号召,推进创新实践。主要包含创新创业大赛、创新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方案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或者专题的调研,旨在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3.1 建设配套仿真实践教学平台

民航客运实训中心。民航客运实训中心主要包括民航客运计算机订座、 民航离港控制、 民航值机服务、民航安全检查和飞机载重平衡等实训室组成。

民航货运实训中心。民航货运实训中心包括航空货物收运、货物仓储、货物检测、特种货物、报关报检等实训室。

民航旅客服务中心。 民航旅客服务中心由模拟机场贵宾室、模拟特殊旅客实训室组成。

3.2 加强系列实践慕课建设

由于在线开放课程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加了受众范围,提高了课程吸引力,进而也增强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因而正全面的崛起,也给传统的教学带来的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以精品课程或者精品视频课程为依托,录制相关实训项目视频,便于学生及时巩固实践项目,根据个人对实践项目的掌握程度随时控制项目演示的进度,并开发交互式平台,以便及时解决学生在观看慕课时遇到的问题。

3.3 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

民航运输专业实践课程模块既各具特点又包含着有机的联系,以模块的各自特点为出发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以民航运输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为背景,通过运用任务驱动式、体验学习式教学法,头脑风暴学习法和自主学习法对当前教学中不适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变革。同时要提升专业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以保障教学方法的运用。

3.4 强化科研训练

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各种方式强化科研训练。如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级别的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并提高教师科研项目学生的参与程度。

3.5 加强毕业论文的管理

篇6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高校基金资助项目“我国民航业全球分销系统(GDS)市场开放引发的法律问题研究”(项目编号:ZXH2011F001)、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民航强国战略下的航空法学职业化实践教学”(项目编号:CE4029)和中国民航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WTO视域下民航计算机订座系统市场开放引发的法律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0kyh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3-0096-02

一、我国航空法学职业化实践教育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发展的过程中,民航产业的做大做强,对民航人才需求不断加强,而能够服务民航的航空法学实务人才更是促进民航由大到强转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但由于目前我国民航院校的法学教育培养模式存在问题,没有形成以航空法为特色的法学教学体系,导致我国航空法学人才并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人才数量与质量均与民航强国战略不太适应,不仅在微观上影响民航院校法学学生的就业及航空法学的发展前途,而且在宏观上影响民航强国战略的实施。为此,民航院校的法学必须改革现有的教育培养模式,在遵循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的前提下,主动适应民航经济的发展,重新定位办学目标、教学培养模式等,形成系统的综合的职业化实践性教育培养模式,以促进民航工科院校法科学生的就业,同时也促进民航强国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我国航空法学教育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学科专业体系缺乏特色性。目前,全国共有近600所院校设置了法学专业,其中将近一半以上的工科院校也设置了法学专业。民航院校属于典型的行业特色工科院校,不仅工科专业较多,而且立足于特色民航专业。这样院校中的法学专业,相比较政法类专业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中的法学专业,在办学规模、师资力量和学生生源等方面确实存在一定劣势,不具备其他综合性院校和法学专业院校培养的法学本科生的就业优势,缺乏较强的竞争能力。我国高校中专门的航空类院校仅限于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四川广汉飞行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但专门设置法学院的只有中国民航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目前我国民航院校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或方案中普遍没有区分专业方向、特色课程,没有充分发挥民航行业与法学相结合的优势,没有形成以航空法学为特色的完备学科体系。

2.教育培养模式缺乏实践性。目前的民航院校法学专业由于受人才传统培养模式、办学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没有重视教育教学的实践性主旨,忽视了将法律运用到民航生产工作一线的要求,导致培养的法科学生只懂法学理论,不懂民航实践,这种教育培养模式将严重影响法科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危及就业。

3.教育培养方式单一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培养的学生必须符合企业的需求,适应市场的需求,这就需要产学研的通力合作。而目前民航院校的法学教育培养方式单一,缺乏与民航行政机关、企业的合作,挖掘利用多种教育资源不够。一方面不能体现航空的行业特色;另一方面也不能发挥民航企事业单位实践的优势为教学所用,培养出来的法学学生不能很快地融入和适应民航企事业单位。

4.教学体系不能切合民航实际的需求。第一,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主要围绕国家统一的法学十四门核心课程,缺乏航空法学系统课程体系。虽然目前有些民航院校的航空法学专业安排了部分航空法课程,但缺乏航空法学的法律实务实训等技术性课程。第二,教学方法。只有改革教学方法,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教授课程内容。我国目前的航空法学教育缺乏调动学生主动性、思考性和动手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旦接触到实务便束手无策,一筹莫展。第三,考核与评价机制。当前的航空法学教育对学生的考核一般以书面的试卷考试为主,缺乏对学生航空法律掌握能力的分析评价,没有形成综合的实践考核与评价机制。

三、我国航空法学职业化实践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

航空法学职业化实践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结合民航强国战略精心设计,从基本框架、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合理构建。

1.基本框架。为了构建具有明确目标性、系统性和特色性的航空法学职业化实践教育模式,我们提出“四个一”工程。具体是指:“强化一个重点,即建设民航强国为重点;发展一个专业,即建设与发展具有行业特色的航空法学专业;夯实一个平台,即打造航空法学职业化实践教学平台;培养一批人才,即培养大规模的服务民航的航空法学人才。

2.培养方式。积极加强与民航实务部门的联系,进行校企等联合培养,以拓展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成果。民航企业和民航院校共同构建基于行业标准的教师与学生培养平台:一方面选派教师到航空企事业单位学习,打造具有行业认可、理论实践结合的“双师”素质航空法学专业教学团队;另一方面,选派优秀学生到航空企事业单位学习实习,加强产学合作,满足市场需求的航空法实务技能人才,实现“双赢”。目前,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导师遴选实行“双导师”制,研究生可在“二导”所在单位实训,参加他们的课题或案件。

3.教学体系。法学具有的先天职业背景决定了法学教育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特点;而民航业更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所以航空法学天生具有职业化、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体系上必须满足航空法学的职业化性质和民航的实践性本质。具体表现在:

第一,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上既要强调学术性,更要强调实践性。具体包括两大模块:第一模块是民航与法学基本理论知识,第二模块是航空法理论与实践课程。第一模块以民航概论和法学十四门必修课为导航课,具体包括民用航空基础、航空器基础知识、空中交通管理、机场及空港、航空运输及运营、航空运输安全及监管、法理、宪法、民商法、刑法、诉讼法、国际法等。第二模块的航空法理论课主要分为航空法概论、航空法律文献检索、航空公法、航空私法,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院校的优势和特色细分为航空商业与法律、航空运输法律和政策、航空保险法、航空电子信息服务法律、航空航天知识产权法、航空器事故调查与法律,航空刑法、航空犯罪与预防、航空保安法、卫星通讯与法律,民航行政监管、国际航空法、比较航空法、航空航天法、外层空间法、国际航空法等。

第二,教学方法。航空法学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航空法学理论,而且还要让学生运用相关理论解决航空运输生产实践中碰到的法律问题,这就需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素养。听是指听教师传授各部门法的课程;说指通过辩论法、情境模拟法、案例教学法、探讨教学法等锻炼学生的语言功能,将之用于民航法律的实务中;读是指大量阅读在法律文献课程中查找到的文献书籍、法院判例等,深入了解民航与法律知识;写是通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读书报告、案例分析报告、实习报告、模拟法庭法律文书等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总之,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航空法学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

第三,考核与评价体制。航空法学人才的考核与评价体制要脱离传统的单一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不再单纯以“分数”论英雄。而是设计一套合理的、综合的评测体系。首先,制定考评标准。针对不同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设计不同的标准。理论课程注重理解与分析,实践课程注重操作与运用,所以应有不同的标准。其次,考评主体应多元化。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力,在考评过程中应采用以教师考评为主,学生自助互评和实习单位考评为辅的考评方式。最后,考核方式多样化。学习内容的丰富多样决定了考评形式的多样化,不限于传统的笔试,还可以采取口试、实践报告、现场答辩等。考评方法不仅重学习结果,更重学习过程,对于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反映出学生的航空法学实践能力与理论功底。

第四,实施效果评价。构建的航空法学职业化实践教育培养模式是否能够真正实现,能够为实现民航强国战略目标服务,需要一个合理的实施效果评价机制。为此,我们一方面从教学角度进行检测,主要从三个维度检测上述提出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落实到位,具体包括培养航空法法学素养的深度、拓展民航通用知识的广度和强化航空法务应用技能的熟练度。另一方面从学生就业角度进行评价。航空公司如果只要懂法律的,大可以从一些综合性名牌大学或政法院校招人,民航企事业单位更希望能够有具备民航知识背景和技能的多元化复合型实践人才从事具体的工作。因此,是否落实了航空法特色实践教育,就看民航院校是否培育出了真正能为民航单位服务的毕业生,使其能够从容上岗就业。所以,可以从学生就业的角度评价航空法学实践教育模式,一方面从学生是否能进入民航企事业单位就业来评价,另一方面从就业后能否获得就业单位良好的反馈进行评价。

总之,在民航强国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民航院校的航空法学专业必须立足于现实,制订航空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改革方案,探索建立标准化、体系化的航空法职业化实践教育模式,在促进航空法学发展的同时,提升航空法人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以满足我国民航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布科.民航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9(1).

[2]陈美玲.法律职业化背景下的法学本科教育——立足于职业教育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0(18).

[3]顾海波.法学教育模式的转轨[J].辽宁教育研究,2003(4).

[4]黄小英.论法律方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属性和意义——兼评我国法学实践教学改革[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

[5]骆绪刚.法学教育职业化背景下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24).

[6]唐力,刘有东.反思与改革:法学本科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以法律职业教育为视角的一种思考[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0(2).

篇7

1港区发展亟需高质量商务英语人才

1.1港区发展需要商务英语人才

2013年3月7日,国家批准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由此郑州航空港区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级航空经济发展实验区,同时标志着郑州航空港区的发展建设已经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根据《规划》,到2025年时,郑州航空港区将成为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以及航空偏好型产业集聚地。进出口额达到2000亿美元。所有这些目标,必然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和专业的人才保障。从马云投资的“菜鸟网络”在港区启动,到一月后京东宣布建立中原运营中心,继富士康后,微软也正式登陆郑州航空港区,一大批国内外企业争相抢滩郑州航空港区,许多享誉海内外的企业巨头和高端产业也蜂拥而来,随之而来是对人才专业的精准要求,而郑州航空港区的产业结构、国际化营商环境都决定了,有商务英语教育背景的人才为港区人才需求之最。

1.2河南省民办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现状

国家大力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必然会进一步推动河南国际商贸活动的巨大发展,这也给河南省商务专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河南省高校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现状却完全不容乐观,特别是省内民办高校。首先,截至目前,河南省只有十所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这十所高校分别是: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河南工程学院、郑州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黄河科技学院、黄淮学院、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和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其中只有黄河科技学院、黄淮学院、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和郑州成功财经学院这五所院校为民办高校,毕业生数量很少,每年毕业生数量低于1500人。其次,留在河南从事外贸相关工作的人数较少。根据对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2015届商务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进行的追踪调查,共52名毕业生,其中自主创业2人,考取研究生3人。其余47人中前往长三角、珠三角和北京的学生16人,约占总人数的34%。留在河南31人,且外贸进出口行业仅有7人,占总人数的13%,其余毕业生流入英语培训机构和房地产等公司。最后,民办高校学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毕业生的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未很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以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为例,2014届商务英语本科毕业生82人,考过专四27人,通过率仅33%。2015届商务英语本科毕业生52人,考过专四15人,通过率29%。2017(2016届未招收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届商务英语本科学生62人(大三在读),考过专四11人(截止目前仅参加一次考试),通过率19%。学生专四通过率低,说明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倍受用人单位质疑。

2港区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

2.1调查目的

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找出郑州航空港区涉外企业所需的商务英语人才,与河南省民办高校应届和往届毕业生实际能力的差距。从而发现河南省民办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做出进一步改正。

2.2调查对象和方法

此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自编调查问卷,走访了美国瑞姆科技公司、澳洲奥瑞克(集团)集成电器有限公司、泰国华彬集团航空运营公司、台达电子、台湾林德物流、汇鸿货运(烟台)有限公司、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和瑞上生物医学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这八家外商独资或者合资的港区企业,对八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进行了现场问卷调研。在走访的基础上,还向港区30家有涉外业务的中小型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发送了电子邮件,收到27封回复。共收回35份有效问卷。

2.3调查结果及讨论

问卷是调查对商务英语专业技能和商务英语专业证书的看法,采用李科特五级量表形式,并进行归类汇总。选项“1-5”分别代表:1=极其重要,2=比较重要,3=一般重要,4=不太重要,5=不重要。图1和图2列出了港区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专业技能和证书重要性的评价,同样按照用人单位所选择的所有“极其重要”的数目从多到少进行排列。

图1专业技能类调查结果图1显示,港区用人单位都认为“商务英语口译”和“商务英语笔译”很重要,说明港区用人单位普遍看重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语言功底。“国际商务礼仪”的紧随其后,这说明在涉外商务工作和活动中,了解各国的习惯和做法,尤其是欧美等英语国家,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背景国家之间商务活动的开展。外贸跟单、外贸销售和国际物流的重要性居中。而国际商法重要性比较靠后,用人单位表示,国际商法牵涉内容专业性强,往往会选取相关专业人才,所以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没有过高要求。

图2专业证书类调查结果图2显示,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排在重要性的第一位,说明港区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扎实的专业基础对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来说最为重要,这一结果也与图1中用人单位对语言功底的评价性是一致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计算机能力也很看重,并给出了较为详细的量化指标,即熟练操作MICROSOFT办公软件和熟悉互联网使用,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而对商务英语笔译和口译证书的重视程度和表一相同。相较于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用人单位对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和BEC证书的要求普遍较低。

3基于郑州航空港区发展的民办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

3.1规划体现职业特色的民办高校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黄河科技学院、黄淮学院、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和郑州成功财经学院这五所河南省内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民办高校,其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语言知识与技能课程,商务英语主干课程和商务英语技能课程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对郑州航空港区所需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调查,和河南省民办高校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而新的课程体系将由专业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实习实训四个部分组成。专业素养课包括: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高级英语语法、西方礼仪和计算机等基础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物流、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基础会计、经济学导论等商务英语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包括: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口译、电子商务英语、实用文体翻译和商务英语写作等在商务领域中需要用到的语言和沟通技能;专业实习实训课程包括:商务英语谈判、外贸英语函电、外贸单证实训等,学校可以和港区企业合作,共同进行人才培养,让企业参与学生实习实训课程的开发和制定,请企业员工进入校园课堂为学生讲解和指导。还可以让学生直接进入企业进行实习,以期实现毕业到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3.2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

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和郑州伊赛诺商贸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创建基于工作流程的商务英语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由学院提供场地和硬件设备,企业提供企业指导师和产品,学生在实训室以外贸工作人员身份学习网站维护、产品开发、联系客户、商务单据制作、外贸函电书写和商务英语口语交流,由企业指导师对学生进行现场讲解和辅导,实现了商务英语实训内容的全真化,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偏重理论知识、欠缺实践能力的问题。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全方位服务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更是解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问题的有效途径,对民办高校专业人才培育有重要意义。

在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后,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和郑州伊赛诺商贸有限公司继续通力合作,在伊赛诺公司挂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双方签订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的协议,协议规定,企业每年无偿接纳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到企业进行实地学习。参与实习的学生和其他公司职员一样,甚至需要从求职、面试开始,企业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学生的理论和技能学习。同时企业和参加实习的学生在实习期结束后双向选择,企业可接收受训学生毕业后在企业直接就业,解决工程与技术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401570);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JQ4098)。

作者简介:丛成铭(1990-),男,山东泰安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化学;指导老师:董岁明,教授。企业在劳动力方面的运营成本,从而实现校企“双赢”。

3.3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以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为例,担任商务英语课程类教学任务的教师全部毕业于英语语言和英语教育专业,没有任何一位老师存在商务英语学历背景,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几年里也没有经历过商务知识的培训以及学习,对真实的商务工作环境并不了解。说明外语学院实践教学师资缺失严重,实训环节十分薄弱。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全真的工作环境下由专业人士指导来完成,我院商务英语实训指导教师师资匮乏,无法对学生的实习实训进行有力指导,导致学生的实际综合职业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为此,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与郑州伊赛诺商贸有限公司继续签订了高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的互培互聘协议,协议规定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将我院每年不少于十位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驻派伊赛诺商贸公司,进行每年不少于30天的顶岗学习和挂职锻炼,以期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还通过选拔,聘请伊赛诺商贸公司高专业水平的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与专业教师一起设计实训课程,并且对学生整个实训过程进行跟踪和指导。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N].河南日报,20130408.

[2]“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题发言[EB/OL].[2013-10-30].http:///20131030/n389228440.shtml.

篇8

航空物流是以航空运输为主要运输方式来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进行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它既包含空中运输环节又包括地面综合物流处理环节,通常会以机场为立足点,协同空中运输的地面物流处理环节,涉及物品装载飞机前后离开发货人或到收货人的包括地面配送、装卸、简单加工、仓储、空运、信息支持等服务的有机结合。随着经济的发展,航空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同时,经济的飞速发展又促使航空物流内部不断升级,这就使之对“复合型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复合型物流人才既要懂得物流技术,又要懂得物流经济,还要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以及掌握企业供应链流程,熟悉物流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仓储运输专业知识、财务成本管理知识、外语知识、安全管理知识、法律知识。

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人才的培养也必须根据市场需求来规划。因此,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满足航空物流市场的需求,尤其是要培养具有民航特色的复合型航空物流人才以推动航空物流业的发展。

二、培养具有民航特色的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的必要性

1.航空物流人才链培养现状

由航空航天制造产业链拉动的物流人才,尤其是航空物流人才需求紧迫,同时,与航空航天制造产业链强关联的高科技产业链也对以航空物流为特色的复合性人才需求旺盛。能够满足这样的产业链需求的航空特色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国际结算、报关、报检、运输专业、仓储专业、物流信息和管理等知识和技能。而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现代物流教育的培养模式与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着较大差距。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教育的发展,一些高等院校培养了大批的物流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但这远远满足不了航空物流业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根据2003年全国高校招生目录统计,正式招收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及其方向的高等院校已达171所,其中,本科院校为47所,占全国本科院校的7.355%,占全国高校的3.239%。但这些学校的物流教育多属于社会物流教育,即只包括基础物流课程,而缺乏特色物流教育。因此,在缺乏良好的智力支撑的情况下,航空特色型物流人才的稀缺已经成为制约航空物流业飞速发展,形成产业链,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最大瓶颈,同时也严重地制约着整体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

2.物流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调研了航空物流链上具有代表性的多家企业,航空企业大田集团有限公司,机场货运企业上海东方远航物流有限公司,运输企业中国货运航空公司等,各位领导明确指出企业需要掌握“航空物流”知识的物流专业人才。

(1)企业需要掌握航空物流专业基础知识的人才

作为具有航空特色的物流专业,应让学生掌握航空物流的基本知识,例如航空货运的流程,航材仓储的管理,航空运输经济等。特别是国际航空物流人才是短缺的,现代航空物流中国际航空货运占的比重比较大,而且未来发展趋势会越来越大,所以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物流、报关原理等相关课程。

(2)企业需要航空物流业务流程优化人才

航空物流是一个供应链管理的过程,它需要与多方面的部门和人进行接触,企业需要的航空物流人才要掌握本部门和相关部门的业务流程,能够进行业务流程优化。

(3)企业需要掌握物流管理实践的实用性技能的物流专业人才

企业需要的未来物流人才必须要突出综合素质,具体体现在要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实践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解决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与专业知识脱离的矛盾,未来的物流教育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增加实践课,在实际操作中去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技能。

三、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

1.培养目标

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是培养适应民航事业及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立足民航、服务社会、面向世界,培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较强的学习与交流能力,坚实的经济和管理理论基础,较强的物流实务运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航空物流和供应链系统规划设计、运营组织和全程实时控制等技术与方法,能在航空公司、机场、物流企业、研究机构以及其他与物流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物流和供应链系统运行、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2.能力结构要求

按照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内容的了解,学生应在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达到以下规格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①掌握公共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②掌握经济类、管理类、法学类、金融类、会计学五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③掌握物流和供应链系统运行、规划与设计、经营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2)能力结构要求。①具有较强的收集处理信息、计算机应用和语言文字表达的实践基础能力;②具有物流与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第三方物流经营管理、供应链物流全程监控的专业实务操作能力;③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初步的规划设计、方案制作、科学研究等规划设计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①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精神;②具有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作风;③具有从事航空物流业务工作的基本素质。

3.课程总体结构

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总体思路是采用平台加模块的形式,通过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基础和航空物流专业方向的成组课,以及专业选修课和实践课程的开设,进一步理清了课程体系设置的层次。

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从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两大板块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型运行机制。在理论教学体系中充分体现课程的层次性,在加强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表达及分析能力等方面培养时,搭建公共必修课教学平台。

在突出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系统论、物流学理论、供应链管理的教学基础上加强基础课教学、专业课教学、特色课教学、综合素质课教学互相衔接和贯通,形成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由英语和计算机训练、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构建课程实践训练机制;由教学实习、专业调研、学年论文、科技活动等构建专业实践训练机制;由教育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构建综合实践训练机制。从总体上讲,在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实习环节上互相渗透并实现互动,在知识结构上体现拓展性,从而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的专业特色分析

1.内部培养专业的特色

考虑到航空物流这个新型专业的特殊性,针对调研中提到的需求特征,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从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全面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分别是仓储,业务流程重组,航空货运和国际物流。课程设置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分析可看到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增加了与航空物流有关的课程,包括民航货物运输、航空运输经济、航空法、空运地理和航空危险品运输等课程,增强了课程的专业性。

(2)物流管理最主要的两个领域是运输与仓储,在航空物流中最能体现这两个领域的部门是航空货运部门和航材部门。所以增设了“航空器材计划与管理”这门课程。

(3)把案例教学溶入到每门物流课程中,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更新,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独立实验课、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重要环节的教学内容改革,着重考虑时空安排,做到合理有效。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5)结合市场需求与学生的兴趣,在选修课程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具有学科前沿性、民航及物流管理应用背景的特色课程,培养有一定特长的本科毕业生。开设了“航空危险品运输”、“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等课程。

2.增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基础能力是人才基本素质的体现,只有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才能保证专业技能的实施。从航空物流企业的需求分析中得知企业迫切需要掌握航空物流管理实践的实用性技能的物流专业人才。企业原来招收的毕业生明显感觉动手能力差,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企业需要的未来物流人才必须要突出综合素质。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了实践课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实践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定充分考虑了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新的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实现将直接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并促进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从而提升航空领域的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1]曹允春:基于民航特色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民航科教研究,2007,4,5~8

[2]梁军李济球林建华:物流复合型人才的能力素质与知识结构[J].中外企业家,2007,3,36~39

[3]陈 舜赵刚:高校物流人才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6期22~23

篇9

毕业了就能从事如此对口的“铁饭碗”工作,那分数线是不是“高人一等”呢?实际上,它们的分数线却并没有想象中高。以广汉学院为例,2012年在湖南的分数线最高是546分,平均为521分,录取批次是本科二批。再看看它的背景:创校于1956年,原名中国人民第十四航空学校、中国民用航空局高级航校。是目前全球办学规模最大、教学水平一流的民航高等学府之一。也许你发现了,我对广汉学院特别熟悉,没错,我就是广汉学院的毕业生。空管专业是我当时结合了自己的成绩和兴趣,反复研究了专业目录后才选定的。我们学校有不少专业都是只招男生。部分专业则是在不同的省份情况不同,有的是男女兼招,有的是只招男生,大家在报考的时候一定要认真阅读招生简章。并且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对英语的要求也不低,要知道以后很可能指挥来自世界各地的航班啊。

那么四年的本科学习,空管专业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呢?主要有3大学习内容:符合中国民航培训标准的空中交通管制、航空运行管理和机场运行控制。作为一个理工类专业,除了学习高等数学和物理相关课程,最多的还是飞行知识相关课程。其中既有飞行原理、航空气象、飞行性能与计划、航空器系统与动力装置、航空气象、航空法规专业偏向理论性的课程,也有空中交通管制基础、机场管制理论与实践、程序管制理论与实践、雷达管制理论与实践、签派程序与方法这样和实际的空管工作息息相关的内容。 绝对可以让你拥有一个十分充实的大学学习生活。

在进行了艰苦的四年大学学习之后,毕业了,该向哪儿去投简历找工作呢?

选择一:民航局

要进民航局是不容易的,进去之后还要有1~3年的实习期,经过多项考核取得了由民航局颁发的机场管制员执照才能独立指挥飞机。毕竟这是一份安全责任重大的工作,需要很好的心理素质。民航局的空管岗位主要有三种:区域管制(负责飞机的航路飞行和指挥,以及各飞行管制区的交接);进近终端管制(负责飞机起降)飞行报告(负责安排飞行计划和拍发航班的起飞降落报告)。

选择二:各大航空公司

在机场,航空公司都有自己的塔台管制员。塔台管制员和民航局的进近终端管制工作内容有相似之处。由于工作时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因此有时会采取每隔1小时换班的方法。管制员根据工作内容不同,分工也是不同的。具体说来,大致可以分为管制员(负责飞机起降、监控飞机动态的人),管制协调员(帮助确认管制员发出的指令是否有误),地面管制员(指挥飞机滑行和停机),放行管制员(向出港航班放行许可)。值得一提的是,有的航空公司采取的是连续工作24小时,休息2天的工作制,这也就意味着需要值夜班。虽然晚上的航班数会减少,但这种有点特殊的工作制仍然是非常辛苦的。不过,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这也是一份非常具有挑战的工作,在空中的飞机发生的很多问题都需要管制员为机长们解决。比如,当飞机遇到起落架突然放不下来这样可能会导致坠机的情况时,管制员们就需要和地面服务人员配合,让飞机连续下降和盘旋直到起落架可以放下。另外,在航空公司工作还有一大福利,就是坐飞机不要钱。不仅是自己,还可以指定两名直系亲属,每年都有一定里程的免费机票,非常地令人羡慕呀。

篇10

1.职业道德意识淡薄

部分船员认为上船工作能赚钱就行,不用太讲职业道德,而船务公司对新进船员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也是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

2.担当不够,责任感不强

不少船员看行情吃饭,基本上都是劳务外派,感觉自己上船是为船东打工,只要按照签约合同按期完成即可,容易产生值班不在岗、航行?t望不认真、定期维修保养检查马虎、装卸货物不在场甚至违章操作等现象;这些都是担当不够,责任感不强的表现。

3.功利主义严重

目前,船务公司基本上与船员签约期为60个月海龄或8年工作期,部分船员只看个人利益,不看集体利益,随意跳槽,只看哪间公司工作轻松、工资高,就完全不顾原公司前期的悉心培养而单方面中止合同,甚至切断所有联系以逃避相关赔偿,造成公司损失严重。

(二)“有技能没文化”现象严重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从事船员工作,都要获得船员适应证书,他们在校期间专注专业知识学习,较少参加其他校园文化活动,不重视文化熏陶,实操动手能力较强,但文化涵养不高,这就是典型的“有技能没文化”现象。

(三)英语应用能力差,涉外能力弱

航海工作属于艰苦行业,现在学生都是95后,家庭环境较好,家长不愿孩子报读航海类专业,入学时第一志愿选择航海类专业的很少,大部分是高考入学成绩较低、被调剂到航海类专业,尤其是英语基础特别差;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英语信心不足、下苦功不够,有些中途放弃英语学习,涉外能力较弱,因此培养高级船员从事远洋航行的数量较少、质量较低。

(四)船员适应证书通过率低

航海类专业学生入学基础差,底子薄,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只重视理论教学,不重视实操训练,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无法固化为学生自身知识。因此,大部分航海类专业学生都是临时抱佛脚,突击死记硬背适任证书考试题库,理论理解不透,加上考试题库更新快,因此,考试通过率比较低。部分毕业生就算通过证书考试,专业知识也不够扎实,容易造成准船员“有证书,无能力”的尴尬局面。

(五)职业发展规划不明晰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怕苦怕累,眼高手低,大部分意愿在船上工作三至五年,工作五至八年不多,十年以上很少,虽有想做船长、轮机长、高级电子电气员的抱负,但没有恒心和毅力。少部分毕业生因多次参加适任证书考试未通过,灰心丧气,放弃考试,另外从事其他工作。

二、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缺少职业道德教育

航海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只注重证书考试,对于其他课程学习兴趣不高,缺少职业道德教育;航海教学过程只注重专业理论,因此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有航海类知识无人文素养或人文素养较低。在《海员职业道德》课程教授中,也只当一般的课程教学,没有真正与毕业生以后从事船员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船务公司对专业毕业生整体的职业道德评价较差。

(二)学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在航海教育过程中,学校重视技能教育,只按教学计划实施专业教学,而课程设置是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现在学生基本操作能力较好,如金工工艺、水手工艺,但因教学实训设备配套不够,很多显功夫的“船舶电站”、“柴油机拆装”等实训科目很难开展,或是设备陈旧没有更新,或是安装了新设备但没有耗材维护不到位、实训受限。

(三)专业生源为沿海艰苦地区,英语水平普遍较低

航海类专业生源大部分为沿海艰苦地区,农村生源较多,客观上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学比较薄弱,学生英语水平较低。进入大学后,学生也不重视英语学习,特别口语训练不够,部分毕业生虽通过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但是英语会话能力不足,这也制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之一。

(四)招生基础底,大部分为调剂生,学习兴趣不高

大部分航海类专业新生,高考第一志愿并非报考航海类专业,主要原因是该类专业毕业后从事的行业比较艰苦,家长也不赞同孩子报考,因此录取的专业学生基本上是低分数段的,即刚跨过招生学校的最低分数线,或因第一志愿没有录取而被调剂到航海类专业。由此种种原因,导致航海类专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后劲不足;也导致在三年级时放弃船员适任证书考试(即大证考试)或考了部分科目因基础差也中途弃考,少部分学生干脆不报考,直接改行从事其他职业。

(五)船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船员生活是比较枯燥,现在的学生很多是家境优越或是独生子女,真正下决心从事航海事业的不多,而且职业发展的途径不多,基本途径是水手三副二副大副船长,机工三管轮二管轮大管轮轮机长,每条船上的基本编制是固定的,晋升空间靠的是海龄和获取证书等资历,上升空间单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海龄超过十年的寥寥无几。

三、做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并强调,高职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结合航运业发展现状和航海类院校的教学实际,在教学计划中应深入开展海员职业道德教育,讲授好《海员职业道德》课程,在过程培养中,注重培养毕业生成为爱国爱海爱岗敬业、严把安全崇尚环保、钻研业务提高技能、团结协作同舟共济、遵纪守法维权履责、优质服务降本增效的高素质船员为目标。

(二)加强航运文化协同育人

1.政校企共同制定航运人才培养方案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既要取得专项培训证书,还要获取三副或三管或电子电气员适任证书和通过评估考试。所有适任证书(大证和小证)均由国家海事局主考,学校自行教学,学生参加考试,实行考教分离。为了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就业岗位有效对接,应加强政校企合作,邀请海事局、企业行业专家、用人单位参与专业建设,聘用政企人员为兼职教师,共同制订航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协同指导实践教学,培养合格的航运人才满足社会、航运企业适用的需要。

2.加强校园航运文化建设

校园航运文化活动是培养专业学生具有航标灯精神的一种必可缺少的有效载体,除了专业课程教学外,应开展具有航运特色的活动,主要有:一是围绕传统与当前航运文化内涵,创设航运文化共享平台;二是围绕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和完善航运文化特色品牌活动体系;三是围绕校友资源的系统挖掘,建立常态化校友协同交流平台;四是围绕航运企业、行业特点及需求,建立校内外实践新基地;五是以航运行业夏令营活动为载体,建立校际师生协同交流平台。通过推动“三平台一品牌一基地”建设,提高毕业生(准船员)文化素能。

(三)创新英语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目前,船员适任证书考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由七门考试压缩为五门,但基本内容没有变。究其考试通过率低的原因,主要是航海英语、轮机英语等科目通过率低。因此,要想提高船员适任证书的通过率,就必须在英语教学上下功夫,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通过教学改革,编写合适本校航海类专业学生的英语教材;二是采用先进的英语教学设备,用于口语训练、听力会话等;三是提高英语教学的师资水平,选择既懂航海,又懂英语的教师,可让航海类专业教师进修航海类专业英语或让英语教师学习航海专业知识。现时在海事局设定的评估项目“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轮机英语听力与会话”等,存在试题数量少、内容不广泛,难以真正提高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要想促进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以后能成为高级船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四)创新航海教育,加大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

航海类高职院校应结合当前航运业发展和社会、市场的客观需求,积极探索航海教育创新方法,努力提高专业教师授课水平,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理论与实践丰富结合,全面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英语应用能力、实际技能。如在专业课程教学,进行项目教学法,每位专任教师负责一门课程,授课质量、学生考试通过率与绩效考核挂钩,促动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开展航海英语口语大赛、船舶甲板工大赛、水手工艺大赛、航海模拟大赛等具有航运特色文化活动;从第一课堂(教学环节)、第二课堂(特色活动)双线推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硬技能、软文化双线模式培养,全方位协同育人,培养毕业生成为“有技能有文化”、“有证书有能力”的航运类高级人才。

(五)协同创新就业指导模式,提高就业质量

篇11

1 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

随着飞机的快速引进,给我国民航维修行业人才建设带来很多新问题:在维修技能方面,由于大量新员工的引进,维修经验相对欠缺,维修实际操作能力不足,不能完全满足维修工作的需要;在维修管理人才方面,维修经验丰富的、技术素质较高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不足,单纯依靠我国目前高职教育培养的专业人才很难满足企业对于飞机维护能力、维修能力、生产计划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人才的需求[1]。

飞机电子维修工程专业四年制高职教育就是要学生既要学习民航本科院校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宽厚的结构基础知识,更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应用以及应用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并具备以后继续学习深造的潜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了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方案[2]。

1.1 专业定位 本专业四年制高职教育在培养民航“技术应用型”飞机电子维修专门人才为基础上,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民航飞机电子维护、维修管理、质量控制的专业人才,既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素养与知识水平,又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和技术应用能力,能够解决飞机电子维修中的具体维修技术和维修管理问题,具备维修指导、组织和规划能力,既能适应民用飞机生产、维护、管理和监督第一线需要,又更加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1.2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航飞速发展需要而设定的四年制高职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英语、计算机应用及飞机电子专业基础理论、维护与维修理论和工程管理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飞机电子系统故障诊断、维修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生产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自我更新、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的创新精神。

1.3 培养规格 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在知识要求方面,主要培养学生:①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②具有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③具有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通信原理、导航原理和传感器技术等基础知识;④具有本专业领域必需的制图、计算、设计、实验、实训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⑤具有飞机通信系统、导航系统、仪表系统和自动飞行系统及相关系统基本原理知识、测试和维护专业理论知识、故障诊断和排除专业实践知识;⑥具有民航工程管理、飞机维护和维修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

本专业更加注重在能力要求方面的培养,要求学生:①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阅读本专业英文手册和资料和较强的英语交流能力;②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③具有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飞机电子维护、本文由收集整理故障诊断及排除的能力;④具有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飞机电子部件的测试、故障诊断和修理能力。⑤具有民航工程管理、飞机维护和维修质量控制、生产控制、可靠性管理和维修质量管理的基本能力。⑥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分析未来飞机电子专业发展的趋势的能力;⑦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和协调能力、质量和安全环境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

1.4 就业面向 飞机电子维修工程专业面向民航管理部门、航空公司、飞机维修公司、机场、飞机电子附件维修、飞机电子测试设备研发等职业岗位群(如图1所示),将职业目标定位于飞机电子系统及附件的维修和民航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飞机航线和定检维护、内场修理、质量控制、生产控制、可靠性管理、维修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技术培训。

转贴于

2 四年制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

本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依据中国民用航空法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部)、《中国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机构合格审定规定》(ccar—147部)、《民用航空器维修管理人员资格证书培训及考试大纲》(ac—66r1—04)等相关的行业标准,按照民航飞机电子维修技术领域的岗位群能力和模块化要求,考虑高职本科学生的特点,以“实际、实用、实践、实效”为原则,在行动领域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形成了符合民航行业需求的基于行业标准、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的课程体系,完成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2.1 加强基础理论知识 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迅猛发展,飞机机型的多样化、机载设备的复杂化对飞机电子维护和修理人员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和能力要求。这要求本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而且要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要具有扎实的电子基础理论知识与系统知识、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教育者应更多地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和思维、解惑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就是课程设置中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原因。人才培养方案中基础理论课程包括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微机原理、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等,总学时为1228学时,占课内总学时48.9%。上述基础理论课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四年制高职教育所需的基础知识的需求,同时也考虑了飞机电子维修所需要的专业英语口语和阅读等基础知识的要求。

2.2 加强英语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民航强国战略的逐步实施,大量民航新飞机的引进,英语作为重要的交流工具,可以为飞机维修人员、维修管理人员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它囊括了飞机制造、飞机引进、飞机租赁、飞机维修、航空法规、飞机退租、飞机维修培训等各方面,越来越多的飞机维修岗位需要熟练的英语书写和表达能力,口语流利,能够熟练的阅读飞机维护手册和部件修理手册。四年制高职教学中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尤其是英语的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实践和训练。为此,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了4个学期的基础外语教学和2个学期的专业英语教学,总学时达400学时。本着“专业词汇、双语教学、专业文献”3个层次强化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一重要的工具,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

计算机同样是当今飞机电子维护和修理工程师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有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单片机原理和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要求学生必须考取国家计算机等级资格证书。学生在下企业实践时企业还会开设维修办公自动化系统、维修资料查询和检索等课程,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专业工作的能力。

2.3 扩大选修课比例,实行辅修制度,扩大学生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民航飞机先进性提高、通用飞机运营的逐步广泛、系统模块化、部件集成化技术的发展,一些飞机系统的维护和维修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相关学科的知识也必须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加大选修课的比例,将飞机电气系统、飞机机械系统、直升机维修作为选修课程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体系设置,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度和自由度,突破就业选择的局限性,扩大学生就业的适应面。

2.4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维修技术应用、维修管理能力和研发能力的培养 实践性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首先,加大了实践教学分量,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占课内总学时的50%。其次,基础课程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企业顶岗实习等连续性实践教学,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飞机维修工程的概念。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前6个学期基本完成了主要专业课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了基本专业知识和能力,为第4学年学生能深入到飞机维修生产管理的各个岗位增长经验、锻炼才干打下基础。第三,结合企业岗位和就业面向,采取企业引导、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内容主要针对飞机电子岗位群,面向飞机维修、维修管理、质量控制等多个方向。毕业设计题目来自飞机维修企业工程实际,采用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和学生自主研发、现场参观与顶岗锻炼等多种方式完成,使学生毕业前具备一定的岗位工作能力、维修管理能力和初步的研发能力。

2.5 创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施现代学徒制转贴于

逐步探索建立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学校主办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加强高等职业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等方面的联系,实行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创新对企业发展与产业升级适宜人才供给模式[3]。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这类高复杂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非常有效的方式。在本专业四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在第1至第3学年,学生在学校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基础和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课程内容是在专业顾问委员指导下有学院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选取,部分课程由企业人员来校完成,在第4学年,由企业选择一部分优秀的毕业生提前进入工作岗位,校企双方签订用工合同,企业委派师傅和专门技术人员完成企业文化、民航法规、维修技能等发面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

篇12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掌握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相关专业知识,具有一定技术创新、工程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2、航空航天工程专业

航空航天工程专业是一个专门化学科,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计算机等基础理论,掌握航空航天领域的多学科知识,具有良好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人才。

该专业的学生应掌握数学、物理、动力学与控制、空气动力学、材料与结构、工程热力学、控制系统原理、飞行器总体设计、航空电子系统、飞行器制造工艺及设计、实验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飞行器总体、结构与系统设计分析的能力。

3、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培养具备飞行器动力装置或飞行器动力装置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航空、航天、交通、能源、环境等部门从事飞行器动力装置及其它热动力机械的设计、研究、生产、实验、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4、飞行器制造工程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旨在培养从事飞行器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与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需要研读4年,毕业后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篇13

中国民航业的迅猛发展给各类大中专院校开设了空中乘务专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各院校之间的激烈竞争及各大航空公司的招乘方式也给空中乘务学历教育带来了极大地挑战,大多数的空乘专业应届生面临着就业的问题。只有客观地分析空乘学历教育面临挑战的原因,才能很好地应对空乘学历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一、空乘专业学历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空乘专业学历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

空乘专业学历教育是一种知识性教育,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在实操培训方面,学历教育普遍缺乏培训设施,因为空中乘务培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因此学历教育主要通过训练使学员掌握基本的客舱服务要领,养成良好的礼貌礼仪和行为规范习惯,使空中乘务专业毕业生达到初级乘务员水平。而民航运输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民航企业需要的是拥有专门技能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空中乘务员,能够处理航空服务中的安全、医护、导游等问题,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服务员。民航企业招聘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由于在校时缺乏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步入工作岗位后,一切都必须重新开始,以致很多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困惑。

(二)企业职业培训和社会培训中心的迅猛发展

目前航空企业有两种招乘方式,一是到各大、中专院校招聘空中乘务专业毕业生。前几年以这种方式为主,毕业生就业比较宽松,但现在要求越来越严格。二是实行社会海选,培训上岗,各航空公司对面向社会招来的准空姐进行三个月左右的培训,合格者就成为公司的空中乘务人员。由此产生了一批培训乘务员的社会培训中心,这也是对学历教育的挑战。社会职业培训依托企业培训基地,拥有良好的乘务员培训基地,包括模拟客舱、模拟飞行环境、水上救生设备、各种应急设备甚至各种机型的飞机等,培训教师是航空公司乘务员出身的资深乘务专家。这种几乎仿真的企业培训使学员能快速掌握工作要领并适应即将面临的工作。空中乘务的企业职业培训尤其是实操培训,一般是在航空公司招聘新雇员后进行,只需约三个月的上岗培训,就可以让老员工对新员工进行带飞,带飞期满后合格就可单独上岗。企业的人才培养成本很低,相对企业培训而言,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成本较高。

二、空乘专业学历教育面临挑战的原因

空中乘务专业学历教育面临上述挑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空乘专业学历教育未能达到航空企业的用人要求

一定专业知识的拥有和职业能力的养成及其相互的均衡,挖掘学生个人潜能和可持续能力,突出多种通用能力的培养是空乘专业学历教育的要求,但是各大高校实际教育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航空企业重视的是技术型人才,更看重的是大学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期望所聘人员到岗就能用,既有较高理论知识水平,又有较强实践能力。但是接受普通高校空乘专业学历教育的毕业生远未达到这些能力要求,这也反应出学校与学生自身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学校的教育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学校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注重理论传授,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是学生自身实践能力问题。高校学生多数注重学习的知识性记忆,忽视操作性的实践,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显得名不符实,没有与学历水平相一致的工作能力。

(二)空乘专业扩招带来的就业供需矛盾

从1999年大学实行大面积扩招开始,“大众化”学历教育这一名称开始在中国大陆流行开来,“大众化”学历教育对高等教育来说,既是量变又是质变。从量上来说:空乘专业近年来大量招生,绝大多数大学的计划招生人数都在百人以上,而且招生计划一年比一年增加,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的趋势;从质的方面来说,许多高校空乘专业毕业生名不符实,在校时不仅没有学好专业知识,更没能有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这与学历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人才培养方法有很大关系。而与此同时,航空企业更加理性,按需设岗,要求空乘专业毕业生具备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与人共事相处的能力、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实践应用能力。以致空乘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三、空中专业学历教育应对挑战的策略

空中乘务学历教育有着企业培训难以企及的优势,但如果开办空中乘务专业的院校不认清自己面临的挑战和严峻的竞争形势,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则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为此,开设空中乘务专业的各类院校应利用学历教育的优势,实施职业养成教育,积极迎接挑战。

(一)从航空企业本位出发,发挥学历教育优势

近年来航空公司招聘员工的标准越来越高,因而选择毕业生时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各类院校应充分发挥空乘专业学历教育的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英语及多种语言的教学,注重形体、美容化妆、礼节礼貌等专业技能的教学;同时,每个学年抽出一定的时间专门用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职业养成教育,以适应航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重视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引进“双师型”人才

目前制约空中乘务专业学历教育发展的瓶颈就是师资问题。大部分院校都缺乏有职业背景的教师,关键是学历高的教师没有空中乘务工作经历,有空中乘务工作经历而又具备高校教师资格的人员少之又少。派教师到航空公司学习以获得资格证书固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能引进有空中乘务职业背景的教师当然更好。

(三)学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结合,加强实践教学

实操应用能力是空乘学生须掌握的职业核心能力之一,关系到毕业生的求职和职业发展。近几年很多院校为适应市场需求而开办空中乘务学历教育的,却普遍缺乏空中乘务实践教学设施设备,所以有的院校将实践教学一劳永逸地推向企业或发证机关,会让学生觉得学历教育不过如此,还不如直接进社会培训中心或培训企业。要培养学生实操应用能力,就须重视学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结合,研究航空企业的性质,实施教学和考核改革,在教学中应安排大量的实操训练,建设自己的实践教学基地,修建并维护好诸如模拟客舱、游泳池及救生设施、计算机CBT系统等设施设备,以便学生能在校内完成基本职业技能训练,实施职业养成教育。

(四)加强文化课程的学习,严格管理

航空企业对空中乘务员的外貌有较高要求,美丽端庄、苗条健康是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入学的基本条件。由此导致很多院校重视学生的外在条件,忽视文化课程的学习,绝大部分空乘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自我管理能力不强。而民航企业对空中乘务员的管理非常严格,在招聘院校毕业生时特别注意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前提下,学历教育必须发挥其应有的优势,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对文化课程的学习,对本专业学生进行严格管理,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既能体现学历教育的效果,又能很快适应就业后的艰苦工作和严格管理。毕业生的良好素质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专业办学的品牌,使学历教育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职业培训和社会培训中心的迅猛发展,加之院校之间的竞争,给空中乘务专业学历教育带来了极大地挑战。空中乘务专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充分发挥学历教育的优势,取长补短,促进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平利.教育性还是训练性:职业教育的哲学思考 [J].人大复印资料 职业技术教育,2008(3).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