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航空维修论文实用13篇

航空维修论文
航空维修论文篇1

2.1多媒体课件在航空维修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航空维修理论往往相对复杂,其中的概念、定义、原理等都是抽象不可见的,这就造成了学员在理论学习中死记硬背不理解的难题。多媒体课件可将文字、图像、动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演示,既有助于加深学员对内容的理解,又能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飞机发动机中涡轮喷气发动机工作原理时,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不可见,学员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利用多媒体技术,以二维原理图动画的形式,演示涡轮喷气发动机进气道进气,压气机增压,燃烧室加热,涡轮膨胀做功带动压气机,尾喷管膨胀加速,排气到体外这一过程,让学员明白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各个部附件是如何运转的。这样,不仅加深了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

2.2飞机维修仿真软件的教学应用

在航空维修教学过程中,经常要对新进的飞机维修人员进行养成训练,新进人员往往缺乏经验,对维护工作不知所措,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甚至造成一些安全事故。另外,飞机部件成本过高,很容易在不注意的情况下造成重大损失。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其制作出的飞机维修仿真软件,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对学员进行航空维修教学。例如,在讲授空调系统温度控制活门的拆装时,可以通过3DSMAX软件进行该活门的模型制作,创建关键帧动画模拟出该活门的拆装过程和方法,把抽象的文字描述用三维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直观地呈现给学员。再如,讲授如何排除座舱火警系统告警故障时,可以通过PHOTOSHOP等绘图软件,将驾驶舱内仪表板绘制出来,再用程序对电门传递信号加以控制,就可以模拟出真实飞机工作中出现该故障时,座舱显示屏中相应的显示情况,便于学员观察学习。

2.3航空维修教学训练系统的应用

教学离不开训练,理论考试很难了解学员对维修技能的掌握程度,实际训练将花费大量时间、财力、物力。因此,我们通过多媒体技术研制出一套航空维修教学训练系统,实现了学习、训练、考核等众多功能。例如,学员在学习飞机部附件识别时,只需进入教学训练系统,在虚拟飞机上点击相应舱口盖,进入该舱,舱内部附件皆一一呈现,学员对需要学习的部附件进行浏览,即可获得此附件的名称、结构、性能等参数。另外,教员希望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时,也可通过该系统执行。例如,考核飞机发动机试车前的准备工作,教员可通过教员机将试题传递给学员,学员获得考题后进入考试系统,然后对虚拟飞机外部进行检查,完成放置轮档、插保险销、去除发动机堵盖和空速管套等步骤,最后进行试车。如果其中操作步骤没有完成或出现错误,系统就会扣除相应的分数,并且这一信息会及时反馈给教员。这样,教员就能及时了解学员的技能掌握情况。

3.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航空维修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应用过程中,当然存在许多问题与难点。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3.1航空维修理论知识转化为计算机3D模型困难

航空维修教学涉及面广,在开发维修模拟训练系统时,大到飞机机身,小到一颗螺丝钉,都需要通过多媒体软件进行精细的建模与渲染。但精通这些建模软件的开发人员往往对机部附件结构不够了解,很容易在制作过程中发生错误,制作出一些与实物不符的模型、动画,误导学员学习。另外,一些部附件结构形状怪异,精密复杂,也对3D模型的建立造成了不小困难。

3.2仿真模拟机硬件研制存在困难

仿真模拟机在教学中带来了许多方便,但其开发难度较大,尤其集中在硬件驱动这一方面。为了满足航空维修模拟训练系统的要求,大部分仿真模拟机的硬件都需要开发者自行研制。但是众多硬件厂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技术封锁,很多底层的驱动程序代码是不予公开的,网上现有的驱动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导致自行研制的硬件缺少驱动,这无疑加大了仿真模拟机的研发难度。

航空维修论文篇2

随着可靠性维修性工作在各行各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可靠性维修性作为保障产品、设备效能的重要要素已经越来越多的得到了使用方以及制造方的认可与重视。目前,国内已经了三十项通用的与航空有关的可靠性维修性国家军用标准,其中约二十五项已经在航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涵盖的范围涉及了歼击机、轰炸机、直升机以及教练机等整个航空领域,这些标准、可靠性维修理论极大的推动了航空维修工作的发展,并且起到了很好的正面效果。在航空方面,可靠性和维修性理论的研究对象无疑是装备的使用寿命与维修问题,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应用于航空维修当中既保障了飞行设备以及飞行员的安全,又创造了客观的经济效益。下面文章围绕“可靠性维修理论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一题展开相关论述:

一、可靠性、维修性的概念

简单的说,可靠性是机件在规定条件、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不同机件的可靠性都不一样,受时间、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机件的可靠性往往都会与期望值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需要通过维修工作来提高机件的可靠性。维修性是机件在规定时间、条件等情况下,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方法进行维修,使之保持或者恢复规定状态的能力。维修性与可靠性是息息相关的,维修是手段,可靠是目的。

二、可靠性维修理论在航空维修中的具体应用

(一)传统的维修理论。传统维修理论强调机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多故障,各种故障的形成与发展都与可靠性有着直接的联系,然而可靠性又与机件的使用时间有关,并且机件的故障直接威胁到航空安全。航空器材中各个机件在服役一段时间后都必须进行检测、翻修工作,同时还必须通过按使用时间进行的预防性维修工作来确保飞机的可靠性。传统维修理论当中,特别强调定期全面翻修,以预防为主。实际情况中,故障的发生往往是随机的,新老机件发生故障往往与使用时间没有直接关系,并且过多的维修不仅不能百分之百的减少机件故障,还会影响飞机出勤率、企业的经济效益等。实践表明:传统维修理论适宜于简单机件的维修,对现代的复杂机件一般采用RCM理论。

(二)关于RCM理论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

1.定期维修。现代飞机中结构简单的零部件,我们依然采用传统的维修理论来进行检修。长期的经验表明,机件在新老使用期间出现故障的概率比较高,而在使用中期出现故障的概率则相对较低,因此,定期对相关机件进行拆修并及时排除故障隐患可以大大提高飞行安全。适合定期维修的这部分机件主要有起落架、液压泵、电动机等。

2.明确故障模式,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维修方式飞机某些零件发生故障,轻则需要及时更换,重则导致机毁人亡。因此,确保航空的安全,首先要搞清楚故障模式,搞清楚故障的模式,这样才能对症下药,确保飞机安全航行。对于危害较大的故障必须进行彻底的维修,确保故障排除之后,飞机方能进行飞行。目前常见的可靠性维修方式有:定期维修、状态监控以及视情方式等。

3.对于潜在故障,一般采取视情维修的方式潜在故障主要是指机件的功能故障临近前的状态。确保机件的可靠性需要有效地防止功能故障的出现,这就要求在机件处于潜在故障阶段就将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一般来说,视情维修就是有计划的检修各个零部件,并根据规定的技术指标来确定该部件是否继续使用,视情维修还需要定期收集视情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预测等。

三、关于可靠性为中心的航空维修理论在实践应用中的几点思考

(一)强调以可靠性为核心的航空维修理论,不断完善与修订现行的航空维修技术准则,采取新技术、引进先进的维修理论、维修工艺与方法等,朝着多维修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式维修方向发展可靠性维修理论。

(二)加快维修数据收集、分析系统的建设,深入研究维修手段并大力推广。借助计算机建立起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数据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维修工作的科学性与安全性,还可以很好的巩固与发展航空维修理论在实际当中的可靠地位。

(三)加强维修队伍人才与设备建设。改进现有的检测仪器与手段,积极引进先进的维修设备,同时培养一批富有实战经验的维修工作人员,确保他们能够恰到好处的把先进的维修理论与实际故障结合起来,并且培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维修技能,切实保障维修工作的可靠性。同时,还要培养一批综合素养高,具备航空维修专业知识的新型机务工作指挥管理人才,全面促进可靠性维修理论在航空维修事业中的发展与应用。

四、结束语

航空维修中的可靠性维修理必须以发展求生存,不断完善并发展维修理论,从实际中来再到实际中去,才能确保可靠性维修理论能够真正有益于航空维修工作的开展。本文简单介绍了可靠性维修理论相关知识,希望对广大从事航空维修工作的人员有所启迪。维修理论在不断发展,广大工作人员需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才能推动维修理论更好的应用于维修工作。

参考文献:

[1]易运辉,吴宝中,龚京忠.基于可靠性的装备预防性维修支持系统[J].兵工自动化,2005(05).

[2]瞿红春,姜柏松.基于航材系统保障率的备件优化模型的研究[J].航空制造技术,2004(09).

航空维修论文篇3

民用航空器的维修与安全在民航机务系统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及时维修对飞机进行维修与检查,能够确保飞机安全的飞行,减少民航飞机在运行中发生事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制造与维修技术不断的改进,民用航空器的检查与维修也在逐渐的程序化和制度化,加强了了民用航空器的维修安全管理。民用航空器的维修与安全管理是民用航空机务系统的主要工作,通过日常的维修与管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保证民用航空器能够正常的工作,确保飞机安全的飞行。本文从民用航空器的管理角度论述了民用航空器的维修问题,对民用航空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1 严格的民航管理是民用航空器维修的前提

在1987年,国务院就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一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条列对民航管理的对象和航空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民用航空器维修中,要求维修人员具有民航维修技术职称或从业资质,从事民用航空器维修的人员必须要定期参与民用航空器维修的技术培训,确保维修人员能够及时的了解最新引进飞机的构造和技术难点。民航部门对从事民用航空器维修与管理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必须符合中国民用航空规章CCAR-145部“维修许可审定”要求。维修单位或个人的技术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民用航空器是否正常的运行。

我国的民用航空器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早在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主要是沿着苏联的民用航空维修体系,航空器的日常维护与修理是分开进行的,航空器的维修管理定期进行。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引进了英国制造的三叉戟和美国制造的波音707等涡扇喷气客机后维修方式发生了变化,采用了西方的维修管理办法。对西方国家制造的波音747、MD-82和A310等飞机维修安全管理时吸收了西方国家的“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和维修大纲,以视情维修、状态监控为主,定时维修为辅的维修体制和方案,是民用航空器维修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民用航空器的维修与管理是保证民用航空器安全运行为目标的法规性和技术性管理。维修与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括对航空器的设计原理、制造结构、使用说明和维修方法等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航空器的维修与管理贯穿于航空飞行器的寿命的全过程,对从事航空器维修与管理的单位要定期审核和办法各种合格证件的手段来检验从事维修工作的单位的维修技术和水平是否达标。因此,严格适航管理,提高维修质量,是保证航空安全,争取飞行正常的重要前提。

2 民用航空器的维修与管理必须依据航空器的适航信息

航空器的设计与制造决定着航空器的质量,同样,航空器在出场之后就决定了航空器的维修规则和标准。每个航空器的制造和设计结构不一样,所形成的维修方式也就有所差异,在航空器的维修中必须遵循航空器维修的说明书,才能保证维修的质量。机场维修与管理单位要及时收集航空器发生事故的各类信息,对事故信息进行分析,提出纠正故障措施,是航空器不断地完善,确保航空器的安全运行。

民用航空管理部门要对航空器维修中发生的问题及时进行信息收集,监督维修部门维修中的维修操作不当,责成有关部门提出纠正措施,必要时编发适航指令,纠正合格审定后发生的不安全情况,监督检查,纠正违章行为,以保证安全。航空器的维修单位承担着保持航空器持续适航的根本责任。航空器维修主要适航信息包括航空器的不正常运行情况,维修中出现的问题,飞机的发动机及机械设备有关数据的变化和维修机构及维修人员的从业资质。维修机构将维修信息及时的汇报给适航部门,适航部门收集整理,按性质功能进行处理,由研制部门或适航部门用服务通告、适航指令等形式反馈给维修使用单位,使其落实,这样形成闭路循环,使航空器始终保持其固有的安全可靠性。

航空器在使用中存在的自然磨损是动态变化或发生故障的主要根源。航空器的磨损主要体现航空器的性能衰退,功能,机械缺陷和腐蚀等,这些都是在航空器运行通常出现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维修人员必须要掌握航空器的动态变化的表现和规律,然后采取纠正措施,从“事后处理”变为“事先防范”,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得以有效落实。

3 执行规章制度落实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措施

民用航空器维修是以人为中心的系统工程,其中包括人—机—环境。有人提出人为因素的概念,人为因素的关键是人员素质的提高,从而激发出人的热情来转化人的精神面貌,最终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是一种涉及领域和知识都很广的方法体系。根据统计,在所发生的航空事故中,其中有70%是人为因素引起的,所以就得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条令条例和有关的操纵程序,工作单卡来约束和规范维修人员的工作,以防止人为因素差错的发生。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内容有安全措施、监督检查以及经常的安全整顿。从一开始参加工作,航空器的维修人员就要不断地接受各项安全规章的培训,通过培训来树立安全意识和遵章守纪意识,这样就能使每个维修人员自觉地维护规章的尊严,视规章如法律。

自从1986年,“民用航空法”开始施行,按照“民用航空法”航空器维修相继建立制定了一系列国际标准的规章和条例,这标志着航空器维修进入现代化。导致航空事故的重要因素是违规违章,所以必须强化监察和执法的力度。为使航空器维修能够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下,实现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要尽快完成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化,法制化,标准化管理方式的过渡。

参考文献

[1]龙江.飞机维修理论的发展新趋[J].质量与可靠性,2005(4):13-14.

航空维修论文篇4

1 教学大纲的调整

课程教学大纲是实施教学计划的基本保证,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课程改革首先需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

原《航空维修工程管理》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死板和考核不科学问题,此次教学改革,在充分调动课程组教师的积极性基础上,通过向各航空公司的维修管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等方式,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调研,尤其是特别重视各高级管理人员的问卷与谈话,这对案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有更加切入实际的工程实践参考背景。

该课程的重点应当是使学生掌握工程管理的各类相关文件的制订,并了解航空公司工程管理的组织架构与工程决策等相关内容。综合分析后,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5个部分。

第一部分,航空维修管理简介及民航规章对工程管理的要求:简要介绍民用航空维修理论的发展与民用航空维修的发展趋势,介绍航空维修管理的组成,使学生了解工程管理在航空维修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重点讲解CCAR-121对工程管理的要求,说明CCAR-121与CCAR-145对于工程管理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说明FAA与EASA相关规章的要求;民航适航规章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因为在前期课程飞机适航管理中,学生已经有所了解,但是适航规章又是难点,在本门课程中,将适航规章的内容规定如何运用到航空维修工程管理中,是学生真正需要熟悉掌握的。

第二部分,维修理论:对于单一定时维修思想,重点分析其理论基础,使学生了解该思想在现代飞机维修管理中的作用;使学生了解MSG-2原理的思想方法;重点掌握MSG-3的系统/动力装置分析、结构分析、区域分析及L/HIRF分析的方法;在现代维修思想中,MSG-3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以便制订管理当局、使用单位及制造厂家均能接受的维修审查委员会报告。维修审查委员会报告的详细内容将由使用单位、制造厂家和制造国管理当局的专家们共同制订。使用MSG-3方法,是为了确定初始预定维修要求,可用于制订航空器运行维修要求,确定所有预定维修工作和间隔以及这些要求的改进。在航空维修工程管理中,掌握MSG-3方法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可以针对某一系统、结构或者区域,将具体的实例引进,让学生主动去分析维修任务的内容,明白其中的逻辑关系,比抽象地去说更具有实践性教学效果。

第三部分,工程管理相关文件:重点介绍工程管理的各类文件的颁发、作用,介绍S1000D与IETM技术。其中,S1000D与IETM技术本次大纲新增加内容。S1000D 是使用相互关联的模块化数据组织技术制作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的标准,其目的是解决数据重用和数据共享问题。IETM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nteractive Electrical Technical Manual. IETM)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技术手册,它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程序为载体描述传统的文字、表格、图像、工程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通过合适的平台将其以最优化的方式显示在电子屏幕上[2]。IETM是一种先进的维护保障手段,是技术手册的数字化表现方法。经实践证明,IETM在降低保障费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设备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现代比较先进的维修理念,更能够了解现在维修新技术的发展。

第四部分,可靠性管理:此部分的内容重点讲解可靠性方案的作用,并详细分析可靠性管理与工程管理的关系;可靠性方案是持续适航维修大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管理维修过程的一套规则和做法,其中包括对维修方案的管理,它将使用经验与建立起来的维修管理制度真实而可靠地联系起来,用以改进维修工作。在讲维修可靠性方案时,比较理论化,可以基于某航空公司的维修方案制定的案例,从维修方案改进工作的背景出发去教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工程管理中可靠性的实际意义。

第五部分,工程管理的组织机构、维修决策与维修成本:使学生了解工程管理的组织机构,了解维修决策的方法与影响维修成本的因素。让学生能够对航空公司的经济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了解航空公司在保障安全经营的同时,影响其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2 教学方法的改变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航空维修工程管理》原来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学生被动地听课,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好。改革后,该课程组的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视频、工程案例,采用大量的形象化教学的手段,如针对工程管理的意义,通过播放阿洛哈空难视频,使学生通过生动的案例深刻理解工程管理在航空维修中的地位;在MSG-3中加强区域分析部分,对于为什么强调对于既有导线又有可燃物的区域检查问题,学生通过观看联合航空811空难视频很容易理解其中缘由。通过这些空难视频的观看,使得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其中的问题所在,并且印象深刻,更有利于探讨MSG-3中区域检查任务的问题。

对于航空公司工程管理的过程是通过对某公司的工程文件管理程序为实例进行讲解分析的。类似这种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在本课程教学中有很多实例,又如针对飞机结构设计思想中的破损安全设计结构,利用自己制作的虚拟飞机结构图进行教学,使得较难的课本内容能够深入浅出的表达出来,在课堂上极大地吸引学生兴趣。这种对于相关内容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加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另外,针对航空公司工程管理的程序,以工程指令的颁发为主线,分析服务通告、适航指令的评估流程等工作,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法[3],将课程与工程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提前进入到机务工程师的角色里,为他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3 实验教学的加强

为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航空维修工程管理的理念和维修管理的科学原理,航空维修工程管理课程设置了实验课程。实验教学目的是在学习维修管理系统的基本职能、结构要素、持续适航、工程管理、质量保证和控制等原理基础上,获得组织和管理维修生产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工程应用的能力。

航空维修工程管理实验课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航空维修中维修方案的制定流程,使学生掌握机务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作业所依据的维修工卡的编制,提升学生对现代维修理念的理解。进一步认识航空维修企业中维修所使用的各类维修资料、手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应用基本概念、基本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是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互为依存,互为补充,共同组成《航空维修工程管理》课程的重要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实验和探索,更加有效的去学习工程管理知识。实验课程资料主要是波音737NG和空客A320的AMM手册以及相应的维护工卡。学生可以利用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特藏室的波音和空客的维护手册,了解维护手册的主要内容及章节编排方法,并利用波音和空客飞机的维护工卡,学习例行工作单卡的形式及其主要内容。本课程的实验报告成绩也会记入本门课成绩中。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航空维修论文篇5

维修方案是民用航空运营人或用户根据飞机构型、运行环境和维修经验,执行航空器维修大纲、适航和运行规章要求及制造厂建议文件(MPD)而制定的计划维修检查要求。,经济效益。是飞机进行维修工作的依据和标准,是确保飞机持续适航的基本文件。航空公司的维修方案的制定依据要参考多方面的因素(见下图),主要包括MRBR\MPD、CAD\SB\SL等技术文件、民用航空局的有关适航要求以及航空公司的使用经验包括可靠性管理中所提出的建议方案等。

二、航空公司调整和优化维修方案的原因及目地

航空公司在初始使用新机型时是根据预计的使用特点,预计的利用率以维修工程管理能力等进行制定的,因此制定的维修间隔同样比较保守。但随着航空公司维护经验和维修数据的不断提高和积累,维修方案是否科学,不仅关系到飞机的安全与适航,而且直接影响到飞机维修的成本。

三、优化和调整定期工作包带来的经济效益

站在维修方案的角度上来看,影响飞机利用率和维修成本的主要因素是维修项目间隔和工作包的大小和周期。维修周期长需要执行的频率就小;工作包中工作项目多就需要完成的时间要长,人工时也就长。不同的航空公司可根据自身条件和维修能力可以采取不同制定工作包的方法。

目前我国的航空公司的维修方案基本上是遵照飞机制造厂推荐的MPD中的周期来确定维修项目的周期,波音公司的MPD一般一年定期更新三个版本,针对飞机各系统和部件以及飞机区域、结构等维修项目进行,以保证飞机各系统及部件能安全可靠地工作,但国内航空公司自主分析能力还有限,一般不会超出MPD所制定的维修项目的间隔。在737NG的MRB和MPD中,已没有字母检的概念,所有维护项目的检查间隔都直接规定为飞行小时、飞行循环或日历时间。,经济效益。按照检查间隔的不同飞行小时(或飞行循环、日历时间)的要求,在兼顾飞行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为方便对方案的控制,除固定的寿命件、CMR、AWL项目外,上航将大部分维护项目(包括系统、区域、结构)的间隔转化到字母检,即定义为P检和C检,其转换后的间隔不超过MRB和MPD规定的间隔。飞行小时、飞行循环、日历时间之间的转化是以上航B737-700/800飞机的平均日利用率和平均航段时间为依据的。

上航737NG机队维修方案P检间隔为400FH。C检间隔,原定义为4000飞行小时或18个月,先到先执行,且需要停场4天。而15P检间隔6000FH,需停场2天。,经济效益。频繁的停场及大量的工卡任务对生产安排造成了的困难同时对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且随着上航737NG飞机利用率的增加及维修工程管理能力提高,目前的维修方案对上航整个737NG机队已不再适用,怎样合理优化维修方案,减少航空器的集中停场时间,降低维修成本是整个维修工程管理的当务之急。,经济效益。

在总结该机队过去10年的使用和维修经验的基础上,结合Boeing相关维修方案项目的最新对应调整,将737NG机队C检的维修间隔全部按着MPD的检查间隔复原,根据上航目前的平均日利用率和平均航段时间为依据进行转换,重新对维修项目进行组包,将C检的维修间隔重新定义为6000飞行小时或4000FC或24MO。本次并非将原C检工作包内的所有项目均进行延长。而是根据Boeing提供的MPD的建议间隔重组,并经过可靠性的评估延长了部分项目。而对于那些不能延长的维修项目则将其转入与原维修间隔相同的对应字母检或时控项目中。在本次C检维修间隔的延长中,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后,共计延长了210项维修项目,其中:

1C检项目: 190项; 2C检项目: 3项;3C检项目: 2项;

原5C转现4C检项目:1项; 原6C转现5C检项目:1项;

原7C转现5C检项目:5项; 25P转现2C检项目:7项; 36P转现3C检项目:1项;

实施效果和经济效益:

1、 总人工时大量的减少的经济价值:

在未来使用周期16年内,单机节约227.23个MPD维修工时;

以目前上航737NG机队40架飞机计,在上述周期内总机队将节约9089.2个MPD维修工时;若以系数2.5折合实际工时:22723个工时;

以国内现行MRO平均工时费用¥270/实际工时计,737NG总机队将节约实际人工维修费用¥6,135,230;

 

 

 

航空维修论文篇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2-0129-02

1 航空维修思想的发展过程

航空维修是随着飞机的诞生而出现的,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航空维修经历了从经验维修、以预防为主的传统维修阶段到以可靠性为中心和逻辑决断法的现代维修阶段。

1.1 传统的维修思想

按照传统的观念,航空维修就是对航空技术装备进行维护和修理的简称,即为保持和恢复航空技术装备实现规定功能而采取的一系列工程技术活动。其基本思想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也就是按使用时间进行预防性维修工作,通过定时检查、定期修理和翻修来控制飞机的可靠性。这种以定时维修为主的传统维修思想将飞机的安全性与各系统、部件、附件、零件的可靠性紧密相联,认为预防性维修工作做得越多,飞机就越可靠,翻修间隔期的长短是控制飞机可靠性的重要因素。西方通常将这种以定期全面翻修为主的预防维修思想也叫定时维修思想称之为“翻修期控制思想”。

1.2 现代维修思想的形成

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飞机设计及可靠性、维修性都有了极大提高,特别是余度技术的采用使飞行安全基本有了保障。维修手段上检测设备日益完善,磁粉、着色、荧光、X光等无损探伤手段和电子计算机得到普遍运用。详细的寿命统计资料的积累、疲劳对飞机结构影响程度的掌握,充实了维修经验和理论知识,使可靠性理论和维修性理论得到发展。另外,维修的经济性、维修方针的适用性也越来越多地成为航空维修工作中必须考虑的问题。自此,新的维修思想应运而生,“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现代维修思想在对传统的航空维修思想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对航空维修的历史经验和理论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除了仍坚持传统维修思想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和定时维修方式的合理成份外,又在装备设计、维修手段、装备故障的宏观认识问题上进行了更新和发展。

2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航空维修思想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实质就是按照以最少的维修资源消耗保持设备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原则,应用逻辑决断的方法确定装备预防性维修要求的过程。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是建立在综合分析航空器可靠性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零部件的不同故障模式和后果,而采用不同维修方式和维修制度的科学维修思想。它的实质,就是采用最经济有效的维修,对航空器的可靠性实施最优控制。其基本观点包括:

要以可靠性为中心搞好维修设计;要以保持和恢复航空技术装备的可靠性、安全性等水平为总目标确立维修方针,将航空技术装备的所有机件均置于维修监控之下,正确区分重要机件和一般机件、简单机件和复杂机件以及有无支配性的故障模式,防止“超维修”或“少维修”;要制订以可靠性为中心的预定维修大纲;要通过视情检查发现潜在故障而达到预防故障的目的;要针对装备的技术状况、故障情况以及使用要求进行翻修;航空维修部门还要以可靠性控制为主要目的建立航空维修信息系统,收集和处理装备故障信息和维修信息,为维修的优化和装备的改进,为实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维修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

综上所述,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航空维修思想的优越性在于:保证航空设备安全性的同时充分利用其固有可靠性,不做徒增费用的无效工作。

3 航空维修方式

在维修理论的变革中,美国民航界得出的结论是:应根据飞机及地面设备上每个项目的功能、故障、故障原因和故障后果来确定需做的维修工作,确定这些工作是属于什么方式的。目前航空业主要应用的维修方式包括:定时维修、视情维修和事后监控三种。

3.1 定时维修

定时维修是指不管-个具体项目的状况如何而将其按规定的时间来作分解检查、修理、翻修或报废,以预防故障的发生。按照新的维修思想,定时维修的适用范围是有一定限制的,其应用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可靠性理论的计算可以证明,定期翻修对于偶然故障是无效的,故定时维修只适用于确有耗损故障的项目。

(2)即使对确有耗损故障的项目,还要求该项目在到达耗损期时无故障生存率足够大时才行。因对可靠性差的项目来说,由于早期故障和偶然故障率高,大部分在耗损期前就出故障而更换了,只有一小部分生存到耗损期。对这样的项目定寿命只能防止小部分进入耗损期,故对项目总体的可靠性控制作用是不大的。

(3)在别的维修不适用时才用。

定时维修的适用范围虽不很大,但它仍常是不可少的,在防止发生少数危害安全的故障上仍起重大作用。

3.2 视情维修

现代维修理论认为,有些耗损故障在临近发生功能故障前的故障状况――潜在故障――是可以鉴定的。视情方式就是通过故障发展状况的不断监控,在出现潜在故障时更换项目。以避免发生功能故障;因而它也是一种预防性的方式,是一种事前不断监控项目状况的方式。它能较充分地利用每个适用项目的潜力,故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预防维修方式。

根据视情维修的定义可看出,适用于视情维修的项目应具备以下一些条件:

(1)确有发展缓慢的耗损故障。由于视情检查是逐次进行的,故发展迅速的耗损故障就不适用了,当然偶然故障就更不适用了。

(2)除眼睛和飞机地面设备上的仪表外,往往还要有适当的监控手段,如无损探伤手段、机载综合数据系统等。

(3)要有确实能反映项目状况的一二个参数及参数标准。

(4)要有良好的视情设计,即检查可达性好,适用于监控。

视情检查的检查周期开始是按设计估算、研制试验和类似项目的使用经验确定的,并为了安全起见,开始是保守的,以后用抽样检查的方法逐步延长。一般来说,第一个周期要长到能看出故障的始发迹象,以后的周期要短到不致于漏检潜在故障。项目改型或用旧后,周期也需要重新修订。

3.3 事后监控

事后维修适用于其故障不直接危害安全的项目。它适用于故障系偶然性的复杂项目、故障规律不清楚的项目、和故障虽属耗损性的但用事后维修更经济的项目。当然,每个特种设备上适用事后方式项目的数量多少,需要按照特种设备设计特性的具体情况而定。采用事后维修并不是放松了维修要求或安全性的控制,这不仅在于它的应用是以用于不危害安全的故障为前提的,还在于它必须要有一个有效的数据收集分析系统来作事后监控。这个系统不仅用于监控事后维修项目的可靠性,也用于事后监控定时或视情项目总体的可靠性状况和性能状况,以确定原定的方式、周期或检修内容是否有效,是否需要修改设计。总体来说,事后方式是监控整个特种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维修大纲的有效性,所以实际在管理和工程中它比预防维修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4 三种维修方式的联系和区别项次对比点定时视情事后

1作维修的判据按时间标准更换或送修按状况标准更换或送修不控制送修,而按数据的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2维修性质预防性的预防性的非预防性的

3监控对象一个具体项目一个具体项目某项目的总体状况,某特种设备所有重要项目总体状况和维修大纲的有效性

4监控方式定期更换或分解事前不断地监控项目的状况变化事后不断地监控项目总体地状况(即可靠性或质量)

5所需的基本条件研制数据和使用经验,据以确定寿命视情设计、监控手段、检查参数、参数标准和视情资料数据收集分析系统

6适用范围对安全有危害而发展迅速或无条件视情的耗损故障对安全有危害而发展缓慢且有条件视情的耗损故障对安全无危害的下列三类故障:(1)偶然故障;(2)规律不清楚的故障;(3)故障损失小于预防维修费用的故障7特征性区别:(1)定时-视情分解检查不分解的定量检查――

(2)视情-事后――能观察出状况的恶化过程,鉴定出潜在故障只能观察出有无发生功能故障(即是否良好)

三种维修方式本身是没有先进落后之分的,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但是应用得恰当与否,却是有优劣之分的。在维修理论的变革中,美国民航界得出结论:应根据飞机及地面设备上每个项目的功能、故障、故障原因和故障后果来确定需做的维修工作,确定这些工作是属于什么方式的。

4 对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航空维修思想在我国应用实践的几点思考

用可靠性方法控制的维修,已经是世界航空界普遍采用的航空维修方式。虽然目前我国的航空维修单位已经意识到可靠性管理的维修思想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施和采集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还在起步状态。我们与国外先进航空维修企业的可靠性管理思想还有很大差距,先进维修思想观念的发展和完善也为我国航空装备维修工作提出了要求和有益的启示:

(1)必须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航空维修思想的指导下,不断修订、贯彻现行的维修技术大纲,采用新技术,改进维修手段、维修工艺和维修方法,必须改变单一的定时维修方式,转而采用定时维修与视情维修相结合的方式,必须以原位检测取代离位检测作为主要的故障检测方法。

(2)应加速维修数据收集分析系统的建设、加强维修手段的研究和推广。充分利用计算机、局域网和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建立服务于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的可靠性数据管理系统,以便对各种维修问题进行决策,不断提高维修工作的科学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3)必须搞好维修力量的建设。首先是改进现有的检测仪器和测试手段,全力提高航空维修的可靠性,确保维修质量。其次要培养一批具有丰富的维修实践经验的骨干,能正确理解国外的新维修思想并结合实际用于制订各特种设备的维护规程和大修规范,了解设备的性能、可靠性和维修性设计,能参与制订有关的规范、提出有关的指标、协助设计部门进行维修性等有关设计。再次,培养一批具有综合技术保障知识和较强技术保障能力,熟悉高技术航空装备性能,掌握航空科技和航空维修新技术的新型机务工作指挥管理人才。

总之,通过维修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对飞机可靠性状况的动态监控分析,实现对飞机维修方案的动态评估管理,有效地促进了预防性维修工作的开展,提高飞机的利用率,减少航材备件的需求和资金占用。最终使我们的航空维修工作达到更高的安全标准、满意的可靠性水平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英]莫布雷(John Moubray)著.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航空维修论文篇7

因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在民航航空工程的维修中,需要机械工程参与的地方越来越广泛。

机械工程在民航维修方面的参与主要是为了达到:1.根据航空器制造商和其他专业人员给出的维修意见,做出合理的、科学的维修,给难度大的维修创造硬件条件。2.给维修的可行性提供一个界限。虽然目前机械工程已经取得相当大的成就,并且进一步探索的空间也很大,但毕竟也有一些目前还做不到得地方。因此,维修设想不可天马行空,还有结合机械工程的承受能力。3.机械工程可通过对航空工程的整体分析,对航空工程做出定期检查。

二、美军航空工程维修与机械工程

美军航空工程维修也分成两个部分:一是生产维修部分,二是工程维修部分。由于美军军方的超强实力和雄厚资金,军方的航空工程维修周期比较短,且多由航空器制造商进行专业维修,较少有军方自己维修的现象。机械工程在军方航空维修反面的参与主要是为了达到:1.保证军方航空工程维修的质量,从硬件设施上给空军生命安全保障。2.为不常见的系统问题提供维修意见,并提供参考方案 ,并整理出以往相关实际问题修理方法,积累经验。3.对修理后的航空器进行使用阶段数据整理,追踪使用效果,记录下修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三、机械工程视角下空军航空维修

航空维修论文篇8

李: 2010年底,中国民航共拥有各类运输飞机1 639架(各类运行及备份发动机3 600余台),通用航空器1 010架。到2015年,我国民航大型运输飞机将增加至2 890架,通用航空器将增加至2 000架以上。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将增加至800~900亿吨千米,飞行架次将达到840万架次以上,维修保障工作量将较2010年增加70~100%。

目前,我国机务维修行业拥有维修机库104个,能够提供各类宽体机和窄体机位360余个,已经具有国内运行的绝大部分机型的翻修能力,机体翻修能力基本能够满足国内维修市场需求。在发动机维修方面,全行业拥有发动机试车台15个,具有PW4000、RB211、CFM56部分系列型号发动机的翻修能力,每年承担国内30%左右的发动机翻修需求。

我国民航维修行业的航空器部件维修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一些重要系统的关键部附件的维修能力欠缺。在工程设计能力要求高、产品附加值较高的维修项目中,国内维修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较低。我国国内维修单位仅具有29%的部附件维修能力,中国民航70%以上的发动机需送国外维修厂家翻修。即使在国内完成的发动机翻修,其核心部件的深度维修仍需送修国外。此外,维修工程管理能力,与国际水平尚有较大差距。

记:制约因素有哪些?

李:核心技术能力不足。80年代之前,我国飞机的引进体系相对混乱,没有能够形成系统的维修经验的累积。技术更新能力较弱,在大量引进西方新型飞机和技术的浪潮中,我们未能很快适应机型和技术的变化。因此,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仅从国外购买飞机,我国民用新型飞机的深度修理几乎全部在国外完成,造成民航业“两头在外”的现象。

另外,由于我国前期民航维修企业也存在固有的体制问题,以行政命令为动力的发展模式,使得关机维修的珍贵的核心资料和经验没有形成很好的积累。维修是一个需要长期经验传承的工作。从技术基础的角度来说,我国技术基础相对薄弱,特别是材料和电子技术,直接形象深层次的维修。

记: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李:飞机维修涉及专业面广、工种复杂、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是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的技术密集型行业。这些高大上,决定了飞机维修行业不是一个可以速成的行业。

我国学术界或者说科学界,一直存在着重设计,轻工艺;重理论,轻实践;重论文,轻专利的思想。方向性的引导,使得资金大量投入在设计、研究环节,对机维修这一技术密集型同时也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并不十分有利。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不但导致在工业上,我们制造和维修今天的如此局面,在更深远的,对人的影响上更甚。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被期待去当科学家,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搞研究,谁来将研究成果实现?没有实践的论文,又有什么实际意义?

根据预测,我国民航未来仍会保持高速增长,新增维修专业技能人员需求在2.4万人以上。如果再加上航空生产等企业及日益兴起的民营企业,至2015年,机务维修专业人员总数将达10万人以上。对人才的渴望,是我国MRO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而人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特别是在机务这个高技术含量的职业中,通过时间磨练出的宝贵经验,是个人以及整个行业的财富。

记:能否简述我国航空器维修人员的培养状况?

李:近年,我国民航维修行业的规模也在迅速发展,具备了一定规模的人力资源基础。在机务维修系统人员中,维修管理人员,包括工程、质量、航材、计划、培训、行政等部门人员约占30%,在航线以及内场从事直接维修工作的人员约占70%。

随着机务维修市场对维修专业人员的巨大需求,众多国立和民办院校和培训机构都开办了机务维修专业的教学和培训。以中国民航大学为代表的民航系统高等院校多年来为民航维修战线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在上世纪末开设了机务维修工程专业。在此,顺便提醒有志从事航空事业,准备报考航空机务维修专业的青年,报考学习单位要慎重。由于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现在开设机务维修的院校和培训单位鱼龙混杂。不具备条件的院校很难帮助你系统地学习,并通过“飞机维修执照”的考试。要谨慎选择,别让梦想成空。

记:您给讲讲要想学习飞机维修,都涉及哪些知识和环节?

李:如果说一架几个亿的飞机是用大把的现金堆出来的,那么航空维修业,则是用大量的资金和高级技术人才有机拼接起来的。航空维修涉及的技术科学门类涵盖数学、力学、热学、空气动力学、电子学、信息学、计算机学、材料学、光学、声音学等诸多学科。先不要太过害怕,我们更多是教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将这些学科同飞机有关的部分融会贯通到整个学习过程以及各个零部件中。

由于对民航维修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的要求较高,正规、系统的专业学习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前面建议大家谨慎选择院校的原因。

根据我国民用航空总局颁布的CCAR-66部规定,我国民用航空维修企业的三大经理必须取得民航维修管理人员资格证书,企业的放行人员和检验人员必须取得航空器部件修理执照。民航总局规定只有按《民用航空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规定获取执照、合格证书的人员才能从事航空维修工作。航空维修人员的培训期长,除接受基本专业培训外,还必须根据不同机型进行针对性培训,并且每年还需要定期进行复训。

记:请您谈谈中国航空器维修业的前景。

航空维修论文篇9

0 引言

通用航空和公共运输航空是民用航空业发展的两个支柱。在我国,公共运输航空在近20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繁荣。然而通用航空,与国外相比,发展是相当落后。特别是在汶川地震救援中,其表现出来的情况,让人相当担忧。为此,国家从政策和战略上,开始重视及布局来促进该领域的发展。①首先是从政策上,于2010年11月,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预计2015年我国将拥有通用飞机约4500架,5年增加3000多架通用飞机,大概需要6000多名通用飞机维修人员。估计,今后几年我国民航内部每年需要通用航空修理人员大约在2000人以上。为适应这一市场需求,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民航院校航空维修人才培养的摇篮,通过对通航产业以及企业的调研,及时规划并设置了通用航空其维修专业。

1 通用航空其维修专业建设

1.1 通用航空其维修专业特征

1.1.1 指导思想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其具有共同的目标定位是,不仅为学生的就业做准备,还要为学生继续学习做打好基础。为学生就业做准备,那么其课程设置,要满足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要求,更要符合行业企业职业标准。另一方面,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或深造打好基础,随着社会和个人就业需要的变化,更高层次的学习对很多人也是势在必行的。

在中国整个通用航空产业还不够健全的情况下,针对通用航空企业机务维修人员的现状,改善因人才缺乏及现有维修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的事实,②争取开展相关专业的人才教育与专业培训势在必得,高职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应运而生。作为一个新专业,其目标就是为通用航空企业输送知识型的高技能维修人才。

1.1.2 专业定位

设立高职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为专科层次的学历教育,毕业能够获得的本专业职业技术基本能力和文凭。以通航市场为导向,以通航发展为契机,在培养目标,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上均以通航企业的需求为根本,密切联系通航维修工作。以职业岗位需要为标准设置专业,以通用航空其维修直接相关的技术和知识为标准设置新的专业课程体系。与学位衔接设置专业和基础课程,制定出一整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课程体系。

借鉴国外高职通用航空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建设的经验,本专业细分为支柱课程,优势重点课程,以及基础知识理论部分。经过细分之后,重点建设支柱和优势课程,使通用航空其维修专业,成为独具特色的专业。

1.2 建设内容

1.2.1 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通用航空器维修行业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对于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以与时俱进的观点,发展的目光,去获得该行业的岗位需求和标准,紧握新技术、新知识和新工艺的方向,不断完善之。③为此,具体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扎实的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较强的职业生涯发展能力,面向通用航空其维修企业通用航空器修理的生产一线,从事通用航空器修理技术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目前,针对通用航空业发展低迷的现状,紧抓民航维修标准,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培养模式。首先争取与企业形成“订单式”培养,争取双证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通用航空其维修市场规模形成良性运作以后,再逐步将学生推向市场,自主就业。

1.2.2 构建全面的教学管理体系

基于行业标准进行专业教学,其教学管理体系分为对教学的管理,对教学设施的管理,对教学后勤保障(下转第76页)(上接第41页)的管理。重点在于对教学的管理,也就是如何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如何进行教学的安排,教员与教学场地,工具以及设备购置,维护以及合理使用。教学管理体系起到一个统筹规划, 协调各方因素和管理, 避免某一方面的盲目扩大或者不足,而影响了整个教学。从而有效控制教学成本,避免一味追求过高而造成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同时要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实现对各类教学资源的监督和评价,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

1.2.3 设置符合民航通用航空器维修的行业标准课程体系

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能够反映出通航企业对其岗位的专业需求、技能需求和知识需求。④通过对通航企业进行调研和访问,经过认真分析探讨后,针对企业的需要,仔细划分岗位职业能力素质需求。再根据职业能力素质需求,与CCAR147部、CCAR-66R1部、AC-66R1-02和 AC-147-02的相关内容及要求,来规划和构建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最后设置具体的课程,并进行课程开发和建设。每一个环节都是紧靠民航维修业的要求,展开教学。

课程体系结构呈现以模块为主的多样化的特征,课程设置按照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和“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设置课程和精选内容。即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课程及精选内容。

1.2.4 国内外校校联合,带动专业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

借鉴国外先进的高职培养模式及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的成功经验,⑤带动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美国PCC(Portland community college)是俄勒冈州波特兰地区最大的社区学院,于1952建校,该校从建校之初就开设了高职层次的通航维修专业。经过60年的沉淀和积累,在教学的各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为此,我校积极开拓“2+1”和“2+2” 两种国际合作办学模式,与PCC开展合作办学,整合双方的教学资源,开展通航领域的教学合作。在政策上,力求一种互利互惠的教学合作模式,来推进我校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建设。

另一方面,PCC通航专业教员都是从航空一线退役的老机务或者是飞行人员,对航空器的维修具有丰富的经验。具有多方面专业技能,又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整个教学团队分为教学管理人员、教员和工具管理人员,人员配置职责清晰,教学秩序井然有序。为此,我院力争一种可以实现的互派模式,实现两校之间的教师互派,来提高师资水平。进而,带动我校通航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2 结束语

专业建设涉及到学校与社会,涉及学校各个资源领域,也是涉及到学院各种人、物和管理的方方面面的一个完整的体系。为推进高职通用航空其维修专业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整个通航人的共同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未来。

注释

① 杨勇,隋东.我国低空空域改革和通用航空事业发展有关问题的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6):50-53.

② 王铁军.通用航空其维修现状与思考[J].中国民用航空,2012(5):18-20.

航空维修论文篇10

作者简介:余振华(1983-),男,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政工师、飞机维修工程学院学工办副主任,硕士。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广州/510470)

十二五以来,我国民航运输业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全球最大的民用航空市场之一。截至2014年底,民航全行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架数2370架,比上年增加225架,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39195万人次,比上年增加3798万人次,增长10.7%,全行业共有运输航空公司51家,比上年底净增5家。民航运输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飞机的维修保障,国内飞机维修业随着中国民航的发展而不断壮大。中国也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飞机维修市场,迫切需要大批高技能的民航机务维修工程人员。民航机务维修作为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它既是一个高科技、高风险、高投入的“三高”行业,也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兼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思想、业务、作风、身体等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行业发展,人才先行,如何培养适应我国现代民航维修企业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成为我国民航院校机务维修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一、民航机务维修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其现状

(一)民航机务维修人才的培养目标

民航机务维修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现代民航维修企业生产、管理一线需要的,具备扎实的飞机维修理论基础,掌握民用航空器维修的基本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作为肩负着民航人才特别是一线民航机务维修人才培养重任的民航高职院校院校,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在机务维修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就根据我国民航业的现状及发展规划,研究行业发展对机务维修人才的需求特点,将行业标准和职业素质教育纳入机务维修人才培养计划。这对于建立合理的学科和专业结构,提高机务维修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推动机务维修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民航机务维修人才的培养现状

1.民航机务维修人才数量和质量亟待提高

按照中国民航局《2014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的全行业在册飞机数量2370架和增幅225架,以飞机维修人员与飞机架数人机比(20~30)比1的国际惯例计算,单是飞机引进一项,光2014年就需要净增机务维修人员4500人以上。目前,我国现有民航院校的实际培养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随着前几年我国从国外购买飞机订单的兑现和今后C9飞机项目成功,机务维修人才的缺口将进一步增大。但现实中,目前我国民航院校机务维修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又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远没有跟上民航业发展的“春天”。问题就在于当前机务维修人才的培养质量不能适应民航维修企业的要求。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维修企业不愿意直接招聘应届毕业生,而更多地从同行那里挖墙脚高薪聘请成熟的机务人才。

2.民航机务维修人才职业素质有待加强

企业到底对机务维修人才的期望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笔者通过对以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和海航航空技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52家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领导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了以下信息:

(1)在调查“企业希望学生加强哪些方面职业素质的培养”时,有52.8%的调查对象希望加强专业素养培养,有39.5%的希望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59.1%的希望加强责任心的培养。

(2)在调查“在校学生是否需要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时,有76.6%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3)在“企业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哪些综合素质”的相关数据中,有95.9%的调查对象注重诚信素养,92.3%注重法制和纪律观念,82.3%注重学生干部经历,72.1%注重在校期间奖学金方面,95.6%注重英语A级和四级等英语能力,83.5%注重党团等政治素养。

从以上信息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对机务维修人才的要求除了要求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训练外,更注重人文素养、诚信、法制和纪律观念、英语能力等综合性职业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民航机务维修人才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意见》同时还明确:“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结合民航机务维修业的特点和实际,笔者认为民航机务维修人才的职业素质教育指的是在民航机务维修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要求机务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维修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等职业技能,还应纳入民航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纪律教育、职业责任感教育和职业荣誉感教育、职业作风教育等模块。培养民航机务维修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应着眼于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了解并遵守民航安全生产法规和岗位职责,有端正的职业态度和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敬业爱岗、作风过硬并珍惜职业荣誉的机务人。笔者认为,可以把民航机务维修人才的职业素质教育内容分为职业道德系统知识、机务人职业道德、机务维修人员职业生涯设计、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机务精神培育等五个模块。

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机务维修类专业为例,从新生入学教育到毕业生实习全员全过程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在新生入学第一课中进行民航安全和法规教育,在日常学生活动中定期邀请企业专家为学生讲解机务维修的职业特点,在就业指导课中融入机务人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在毕业生实习实践过程中侧重机务人作风养成。

三、机务精神的培育与弘扬

(一)机务精神的内涵

所谓精神是指一个人或团队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或行为风格。不同的行业经过文化的积淀孕育了不同的行业精神。具体到民航机务维修行业,机务人有属于自己的机务精神,它是几代机务人经过不懈的努力,总结各种经验教训,逐渐形成的优良风貌,包括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作风习惯三个方面。对于整个民航维修行业来说,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机务精神的概括和提炼。通过对各大民航维修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调查和思考,笔者认为机务精神总体可概括为32个字:“敬岗爱业、诚信务实、认真负责、遵章守纪、严谨规范、精益求精、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这32个字是机务队伍的思想内涵、行为、以及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

(二)培育和弘扬机务精神的路径

1.民航企业机务维修部门对机务精神的培育和弘扬

对民航企业来说,安全=效益,企业应将安全意识的培养作为机务从业人员的最核心要求。对机务人员来说,守护安全是天职,责任意识决定安全的根基,良好的作风是实现安全的保障。

对于民航企业机务维修部门来说,可以通过结合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从安全、责任、作风三个方面来提炼出自己的机务精神。在实践中,企业可以通过发现老机务人精神闪光点,举行机务精神大讨论,进一步培育和丰富机务精神。完善的教育和培训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前提,在新员工入职教育中引入践行机务精神大讲堂活动,可以进一步弘扬机务精神。对新员工的教育,具体可细分为:

(1)机务人职业道德教育――明确民航业、机务人职业道德建设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结合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讲授机务维修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

(2)安全生产法规制度教育――涉及与机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刑法》中的危害公共安全罪以及《民用航空法》《安全生产法》中的相关条文。

(3)机务作风的养成教育――挖掘老机务的典型案例,对机务精神进行广泛宣讲,以老带新实现机务精神的传递。

2.民航院校准机务人员对机务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民航院校作为机务维修从业人员的摇篮,是机务人才培养的首端,应从机务专业在校学生开始努力造就适应未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高素质准机务人,让机务精神进入校园,生根发芽。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机务维修类专业为例,在机务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上作了一些有益的实践:

(1)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将“新生入学教育”“人为因素与航空法规”“校外实习”纳入课程体系。在“新生入学教育”课程中把安全教育作为大学第一课。在“人为因素与航空法规”课程中着重结合机务维修中的真实案例和民航法规讲述安全对于民航的重要意义。在“校外实习”课程中,让每一个机务专业的学生进入机务维修企业一线,接受机务精神的熏陶和洗礼。

(2)建立基于行业标准的准机务人职业素质教育体系。通过组织行业专家论证,凝练出具有行业特色和学院特点且师生员工认同的“机务精神”,通过举行机务技能大比武、民航知识竞赛、机务大讲堂等活动,让学生铭记机务精神。

(3)以行业、企业的需求为目标,积极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他们将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心理和人文素质的培养纳入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课程,营造具有民航特色的校园育人环境,提升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敬业精神、诚信品质、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体做法有:将32字机务精神写进教室和实训车间,解读机务精神制定64项学生行为准则,打造民航企业文化长廊,组织学生到机务车间参观,等等。

四、结语

总而言之,民航机务维修业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具备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优良作风的高技能人才。民航企业和院校培养出职业素质好、安全意识强、作风严谨、专业技术过硬的机务人是建设民航强国的人才保证,需要全行业、全体从业人员和各民航院校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航空维修论文篇11

现阶段,随着可靠性维修性工作在各行各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可靠性维修性作为保障产品、设备效能的重要要素已经越来越多的得到了使用和制造方的认可与重视。在航空方面,可靠性维修思想对研究对象主要是设备的使用和维修,因此要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很好的应用于航空维修中,这样既确保了飞行设备以及飞行员的安全,又创造了客观的经济效益。

二、可靠性问题在航空维修中的发展

在初期发展中(20世纪30-40年代),可靠性问题只是应用于军用航空电子设备,它的提出最早也是在美国军用航空部门。在发展中期(20世纪50-60年代),工程技术人员和数学家们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对产品可靠性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自此,可靠性理论便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上发展成为一门新学科,同时也被应用于航空、航天、尖端武器和电子等行业以及许多工业部门。进入21世纪后,可靠性问题已完全国际化,与产品可靠性相关的产品维修性、测试性也越来越受重视。进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RCM)在航空维修中得以应用。先进理论思想的应用加速了航空维修的发展,使得保证航空器质量和飞行安全的同时也降低了维修成本和维修工作量。

三、可靠性、维修性、RCM理论定义

1、可靠性

从工程方面来看,可靠性即为产品无故障完成任务的能力。而从统计学角度来看,我国国家标准和GJB451A《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都将可靠性定义为: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与规定的条件、时间和功能都密切相关。产品可靠性的量度是可靠度,其定义为:产品在规定的时间t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产品的可靠度,记为R(t),可靠度的数学表达式如下:R(t)=P{T>t}

式中:T是寿命。

2、维修性

维修性定义为:可维修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使产品保持或恢复到完成规定功能状态的能力叫维修性。产品的维修性表示了可维修产品进行维修的难易程度,它是设计产品时赋予产品本身的直接影响维修工作的一种固有属性。产品维修性的量度是维修度,其定义为:可维修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使产品保持或恢复到能完成规定功能状态的概率叫维修度,记为M(t),表达式如下:M(t)=P{s

3、RCM理论

以可靠性位中心的维修(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简称RCM),是指以对重要维修项目的可靠性分析,特别是以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为基础,以维修工作的适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为决断准则,确定是否进行预防维修工作,并确定工作的内容、维修级别和维修时机。以最小的维修资源消耗来保持或恢复航空器及其装备的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可靠性维修思想在航空维修中的具体应用

1、传统的维修理论

传统维修思想认为,机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多故障,故障的发生与发展与其可靠性有着直接关系,而可靠性又与机件的使用时间相关,同时机件故障又将危及航空安全。因此机件使用到一定寿命就须进行翻修工作,且必须通过按使用时间进行的预防性维修工作来控制飞机的可靠性。翻修工作做的越多,飞机就越可靠。传统维修思想是一种以定期全面翻修为主的预防维修思想。但在实际中,并不是维修工作做得越多越好,新老机件都会发生故障,且故障是随机发生的,与使用时间没有直接联系。相反,过多的做维修工作,不仅影响飞机出勤率和公司经济效益,而且机件故障也并不见得就会减少,同样也危及飞行安全。

2、关于RCM理论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

(1)定期维修

现代飞机中结构简单的零部件,我们依然采用传统的维修理论来进行检修。长期的经验表明,机件在新老使用期间出现故障的概率比较高,而在使用中期出现故障的概率则相对较低,因此,定期对相关机件进行拆修并及时排除故障隐患可以大大提高飞行安全。适合定期维修的这部分机件主要有起落架、液压泵、电动机等。

(2)明确故障模式

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维修方式飞机某些零件发生故障,轻则需要及时更换,重则导致机毁人亡。因此,确保航空的安全,首先要搞清楚故障模式,搞清楚故障的模式,这样才能对症下药,确保飞机安全航行。对于危害较大的故障必须进行彻底的维修,确保故障排除之后,飞机方能进行飞行。目前常见的可靠性维修方式有:定期维修、状态监控以及视情方式等。

(3)对于潜在故障

一般采取视情维修的方式潜在故障主要是指机件的功能故障临近前的状态。确保机件的可靠性需要有效地防止功能故障的出现,这就要求在机件处于潜在故障阶段就将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一般来说,视情维修就是有计划的检修各个零部件,并根据规定的技术指标来确定该部件是否继续使用,视情维修还需要定期收集视情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预测等。

(4)帮助制定预防维修大纲

预防性维修大纲不仅需要航空科学专业的系统知识,而且需要在现代维修理论指导下,应用科学方法(如MSG-3分析)进行科学的管理(如可靠性方案)。在1970年,美国便在《MSG-2:航空公司/制造公司维修大纲制定书》中确立了以可靠性位中心的维修思想作为航空维修的指导思想。1980年10月又推出了MSG-3分析,以后MSG-3便作为制定初始维修大纲的方法。从此可靠性理论在维修大纲制定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五、关于可靠性为中心的航空维修思想在实践应用中的几点思考

1、强调以可靠性为核心的航空维修理论,不断完善与修订现行的航空维修技术准则,采取新技术、引进先进的维修理论、维修工艺与方法等,朝着多维修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式维修方向发展可靠性维修理论。

2、加快维修数据收集、分析系统的建设,深入研究维修手段并大力推广。借助计算机建立起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数据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维修工作的科学性与安全性,还可以很好的巩固与发展航空维修理论在实际当中的可靠地位。

3、加强维修队伍人才与设备建设。改进现有的检测仪器与手段,积极引进先进的维修设备,同时培养一批富有实战经验的维修工作人员,确保他们能够恰到好处的把先进的维修理论与实际故障结合起来,并且培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维修技能,切实保障维修工作的可靠性。同时,还要培养一批综合素养高,具备航空维修专业知识的新型机务工作指挥管理人才,全面促进可靠性维修理论在航空维修事业中的发展与应用。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航空维修中应用可靠性思想的时候,一定要以发展求生存,不断完善并发展维修理论,从实际中来再到实际中去,从而才能确保可靠性维修理论能够真正有益于航空维修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航空维修论文篇1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交通方面,人们对民航飞机的安全性、稳定性格外关注。由于近年来飞机故障时常发生,因此民航飞机的飞行质量问题迫在眉睫,笔者就此展开论述,研究了民航飞机维修企业维修故障及质量改进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1 民航飞机维修故障影响因素

1.1 影响民航飞机维修故障客观因素

1.1.1 飞机结构复杂

由于民航飞机的结构非常复杂,而且飞机故障也比较庞杂,如果不掌握机械原理、传动原理、电气电机原理、通讯原理、自动化原理,那么飞机就无法正常运作。面临着如此巨大的维修难题,民航飞机维修企业维修人员表示压力山大,因为这样浩大的维修工程不是普通的汽车维修、机械维修可以比的,所以心里阴影面积广袤无垠。

1.1.2 器材储备不足

维修器材、基础部件繁多,维修时如果缺少其中一个基础部件就很难解决飞机故障,最后使民航飞机维修企业的服务质量大打折扣。据不完全统计,飞机上的零部件多达几十万个,虽然每个零部件的性能很好,但是价格也很昂贵。因此,航空维修基地从来就不具备所有的维修部件、储备部件,在发生飞机故障并急需维修部件的时候,只能从其他地方调运过来,因此就会延长飞机故障维修的时间,很大程度上给予了维修人员体力、脑力上的压力。

1.1.3 维修基地位置远

民航飞机维修企业维修基地不利于调度、飞行,维修人员在飞机检修上遭遇了一些阻碍。因为民航飞机在迎合旅客需求时会将飞机停在候机区,而且民航飞机维修企业的维修基地离候机区很远,所以维修飞机故障的维修时间被延长很多。比如,某民航飞机停靠在停机位2 000米之外等待维修,从安全的角度来说,要降低飞机的拖行速度,最后民航飞机被拖进维修基地足足要花维修人员半个小时的时间,丝毫没有天道酬勤的感觉。

1.2 影响民航飞机维修故障主观因素

1.2.1 维修人员综合素质低

由机机构发杂、理论颇多,维修器材、基础部件也比较繁多,维修人员自身能力也是影响民航飞机维修故障的主要因素。飞机既然是一个高低的交通工具,那么它的技术含量是不言而喻的。比如,飞机结构的复杂性、多样性导致飞机故障比较驳杂,无论是主控系统、发动机发生故障,还是一个小芯片、小螺钉出现问题维修人员都必须进行及时处理,如果飞机故障一直得不到解决,那么就证明维修人员不具备经验和能力做飞机维修工作。因此,飞机维修对维修人员的工作能力、知识水平和基本素质有很高的要求。

1.2.2 飞机维修企业任务安排不科学

因为维修人员需要对飞机故障进行检查、维修,还要对完成飞行任务的民航飞机进行清扫、维护和常规检查,所以维修工作的工作时长要科学制定,防止维修人员因维修任务的延期耽误民航飞机的飞机计划。比如,某维修人员刚完成飞机故障维修,又要进行民航飞机清扫、维护和常规检查,如果这时民航飞机又出现需要维护部件,那么长时间下来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会随着体力降低,使维修时间大幅度延长,最终耽误了民航飞机的整个飞行计划。

2 民航飞机维修策略

2.1 常规维修

航空事业发展迅速,飞机维修方法日新月异。民航飞机出现故障的原因普遍是长时间飞行引起机械磨损、材料疲劳等,维修民航飞机的常规方法非常简单,一般只要做好保障飞机的安全、稳定的相关措施,对民航飞机进行预防性检修、定期检查和维护即可。任何行业,与时俱进是个大主题,结合飞机故障、维修技术的主要特征进行技术改进,能够减少维修时长、提高维修效率,并保障民航飞机的安全。

2.2 高新技术维修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飞机故障具有多样性、关联性、复杂性,采用常规的维修方法已不能解决目前民航飞机故障中的问题。因此,维修人员要学习高新技术维修方法,通过新的技术、设备对民航飞机进行维修,有效提高民航飞机的飞行效率。另外,将民航飞机中的典型故障进行分析、统计,总结故障原因,可以有效避免飞机故障再次发生。

2.3 预防性维修

由机的使用时间过长,维修人员需要定期对民航飞机进行维护,尤其是季节性维修。维修人员要根据每个季度温度的变化对民航飞机进行专门的维护,如此一来,不仅减少了民航飞机出故障的概率,也大幅度延长了民航飞机的使用寿命。

另外,采取有效的质量改进措施,既能保障民航飞机的安全性、可靠性,又能提高民航飞机的飞行效率、服务质量。具体的民航飞机维修故障质量改进措施,如图1所示。

3 民航飞机维修企业质量改进措施

3.1 创新维修技术

随着航空事业迅速发展,飞机上的应用技术也在新旧更迭。虽然民航飞机综合了机械原理、传动原理、电气电机原理、通讯原理、自动化原理于一身,但是通过维修人员不断的创新维修技术,并引进先进的设备,对民航飞机进行高新技术维修,大大提高了民航飞机的基本性能和基础指标,另外,除了创新维修技术,还要跟维修工程师进行经验交流,掌握切实有用的维修知识,跟上飞机应用技术发展的脚步。

比如,某民航飞机维修企业维修人员在检修民航飞机时,向该民航飞机的老维修工程师讨教了关于预防性维修的问题,通过老维修工程师的详细描述,该维修人员顿时如醍醐灌顶,充分吸收了“要根据每个季度温度的变化对民航飞机进行专门的维护”的理论,在平常的维修工作中,该维修人员维修水平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与从前不可同日而语。

3.2 提高工程师综合素质

因为“在其位,谋其政”,并且飞机维修工程师是一个非常有分量的岗位,所以维修工程师应该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一个维修工程师,不仅需要很高的知识水平,还需要应用机械、传动、电气、通讯、自动化方面的应用经验,才能做好民航飞机的维修工作。其次,质量控制工程师是一个和飞机安全息息相关的岗位,一个合格的质量控制工程师,不仅要充分掌握维修标准,还要谙熟整个维修过程以及相关的维修条规,才能保障民航飞机飞行质量的有效提高。比如,某民航飞机维修企业质量控制工程师在为民航飞机进行质量检测时,发现了某环节不符合维修条规,出现漏修、误修,通过及时指正,确保了该民航飞机及时起飞,使整个飞行计划正常执行。

3.3 建立维修数据库

由于民航飞机有些典型故障时常发生,因此民航飞机维修企业需要建立维修数据库,才能详细保存典型案例以供维修工程师钻研总结。如果将检修数据库连接到维修数据库,就可以防患故障问题重复发生。因此,时常发生的飞机故障通过定期维修,并进行阶段性维修分析、故障分析,不仅为工程师培训工作提供了各项有效的参考依据,也帮助现场工程师找到了时常导致飞机故障的主要原因。比如,民航飞机较为典型的飞机故障是机械磨损、材料疲劳等,如果民航飞机维修企业建立了维修数据库,并与该企业的检修数据库相连接,那么维修企业对民航飞机各种部件使用情况简直了如指掌,继而维修企业根据机械磨损情况进行定期维修、更换,就能避免飞机故障再次发生。

3.4 完善维修体系及其程序

整个维修环节需要进行完整的归类,对于突发故障、典型故障、预防性故障制定一个相关标准。首先,将突发故障的应急处理程序进行优化,充分发挥该程序的应急作用;其次,将典型故障进行分级处理和时间监控,有力保障民航飞机的飞行质量;最后,对预防性故障制定一个合理的运作标准,定期进行维修检查减少该故障的发生率。

4 结 语

如今航空事业如火如荼,我国社会科技也越来越发达,相关的民航飞机维修设备、器材越来越先进,民航飞机维修企业维修人员需要学习高新技术进行维修,才能提高维修民航飞机的工作水平;维修企业需要建立相关的维修数据库,才能防患民航飞机典型故障重复发生,将突发故障、预防性故障防患于未然;建立完善的维修程序和维修体系,制定各种关于民航飞机各类故障的解决策略,有力保障了民航飞机的稳定性、安全性。

航空维修论文篇13

正确的机务维修是确保民航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是民航维修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科学技术得到飞速度发展,民航运行过程中因机械性能不足而造成的航空事故逐渐减少,但由于机务维修不当造成的引航空事故率却呈现上升趋势。相关的调查显示,由于不正确的民航维修,造成同样的故障与维修安全事故屡屡发生,这一情况说明,国内的民航机务维修安全管理中还有很多的缺陷,有关部门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1.国内民航机务维修的现状

当前,国内的航空公司都有着较为沉重的负担,飞机维修的成本在航空公司的总成本中占到了10―20%,维修费用更是占到购机费用的2/3。在这个民航工业迅速发展的时代,我国民航运输业的效率和质量也有进一步的提高,现有的民用运输机在概在510架左右,其他类型的运输机使用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国内每年投入到飞现维护、维修以及航材等方面的费用,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

航空维修服务行业是我国航空事业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未来航空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离不开航空维修服务行业的支持,而且它还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全面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这也就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外国航空维修厂商到中国来投资建厂,完善我国的航空维修服务业,并且不会再受到中方合资、投资金额以及投资年限等方面的限制[1]。

2.民航机务维修安全管理水平未确知测度分析的应用

2.1在机务维修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航空企业机务维修安全管理的水平,由各部分维修工作的效率和结果决定。因此,建立完善的机务维修系统安全管理系统,提升安全维修管理的水平,解决民航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

(1)从维护员工、修理工具、环境以及安全管理四个方面出发,将维修设备作基础条件,维修环境作为依据,安全管理作为手段,建立一套以人为本的维修安全管理系统。(2)维护人员是开展维修工作的基础,其性格、学历以及专业能力都可能会对维修工作效率造成影响,因此,想要提升维修工作的完成度、准确度,就需要提高维护人员的责任感、专业水平及对维修工作的认识度。(3)维修操作应该符合航行的相关要求,依据维修的数据、信息更新情况以及工作状态,确认维修次数和内容,以减少维修失误,确保航行能够顺利开展。

2.2民航机务维修安全管理水平分析模型的应用

首先假设某个评估对象具备m个相关的评估因素,并将其构成的评估因素空间记为X。考虑到维护员工、修理工具、维修的环境以及安全管理等四个方面的影响影素,并且各个因素之又相互独立,则将其作为同一个评估单元进行评估,即:X={X1,X2,…,Xm},(m=1,2,3,4),如果其中任意一个因素Xm有n个单项评估指标y1,y2,…,y3,则将指标空间标记为Y={ym1,ym2,…,ymj…,ymn},(j=1,2,3,…n),如果各个指标的测量值ymj有p个评估等级c1,c2,…,c。p,p=6,则将评估空间记为E={c1,c2…,c6},c1,c2,c3,c4,c5,c6,并采用Ⅰ,Ⅱ,Ⅲ,Ⅳ,Ⅴ,Ⅵ,分别表示非常安全,安全,相对安全,一般性安全,不安全以及非常不安全六个安全等级,如果第k 级的安全程度大于第k+1级,则将其记ck>ck+1,k=1,2…5,如果c1>c2>…>c6,那么可以认为{c1,c2,…,c6}是评估空间E的一个序分割类[2]。

利用上述模型民航机务维修工程的维护员工、维修环境、修理工具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对维修工作进行合方位的细化,增加维修工作效率,提高航空企业机务维修安全管理的水平。

3.民航机务维修安全管理未确知测度分析的重要性

机务维修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会受诸多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如维修人员、设备、维修、安全管理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因此,采用未确知测度理论能够对机务维修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信息因素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处理,有效避免因为信息不准确,而造成处理方法使用不当的情况,将未确知信息转变成为已知信息[3]。

未确知测度分析可以很好的对信息不确定问题进行解决和处理,并且在分析的过程不需要大量的数据,或是适应某一个典型分布,而是采用其拥有的置信度进行问题识别,提高了计算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因此,未确知测度理论在民航机务维修安全管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未确知测度分析方法的使用,需要建立一个机务维修安全管理水平分析模型,以民航机务维修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为作发点,组成集维护员工、修理工具、维修环境以及安全管理四大部分为一体的机务维修安全管理系统,并利用该系统提高航空公司机务维修安全管理的水平。

结束语

总之,结合民航维修安全管理未知因素较多、过程较为复杂以及维修方法多样等特点,需要科学地使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对维修安全管理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判定维修安全的等级,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解决机务维修安管理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维修安全管理的水平,推动我国航空维修服务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