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讨论总结实用13篇

英语课讨论总结
英语课讨论总结篇1

一、国际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概况

(一)国际知识产权法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国际知识产权法学双语教学可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用英语学习知识产权规则,提高综合能力的需要,使学生能够与时俱进,用英语掌握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最新立法动态,并能提高参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中法律资料的阅读和撰写能力。在我国沿海的对外经贸发达地区的企事业单位,亟需懂外语、懂国际知识产权法的复合人才。不过目前我国国际知识产权法学的中文教材存在数量少、教材内容滞后、过于原则且不够具体深入的问题。因此在国际知识产权法学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直接选用第一手的原版教材、外文文献,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直接检索、查阅WTO、WIPO网站的英文资料,这对学生掌握国际知识产权的法学理论、国际条约、国际协定与国际知识产权案例等内容,将是最为直接、有效的学习路径。

(二)国际知识产权法学双语教学的定位

双语教学根据英国朗文出版社出版的《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的定义为:能在学校里运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类门课的学习。目前双语教学所运用的第二语言或外语,在我国高校环境下,主要是指运用英语和汉语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传授专业知识、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双语教学根据是否使用原版教材、使用汉语和外语的比例,可以分为半外语型、混合型和全外语型双语教学。因此采用何种类型的双语教学运用于国际知识产权法教学,可以由主讲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进行选择和运用。高校的国际知识产权法学双语教学不同于专业外语课,重在通过使用英语让学生掌握国际知识产权法专业知识、用英语思考法律问题,并能用英语从事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实践,包括学生解决问题和研究方法能力的培养而非纯粹语言能力的学习。

二、Seminar教学模式在国际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Seminar”教学模式的内涵

目前“Seminar 教学模式”已经是世界各国大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并在知名学府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指学生与教师就某一专题定期共同讨论的教与学的互动模式,也被称为“主题式讨论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讲授教学和个别指导,教师可将授课内容分成不同的专题,要求学生对专题中的问题进行学习、探讨和研究。要完成Seminar的任务,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搜索大量相关英文资料,进行梳理、总结、思考,然后形成报告,制作成PPT,在Seminar课上进行演讲和讨论。因此课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探索研究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创新。这无论是对国际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的理论还是实践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Seminar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和特点

1.基本模式:

(1)教师确定国际知识产权法专题内容,将学生2—3人分组,在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完成专题学习任务并制作英语发言稿和PPT,时间在20-25分钟左右,其余学生自学归纳;(2)演讲学生就专题运用多媒体依次发言并总结(本科学生可用英语演讲、难点处可用汉语讲解),演讲结束后其他同学就困惑用英语提问,演讲同学答疑或交互式探讨;(3)教师就专题问题进行要点梳理、难点解答和归纳。(4)演讲同学的PPT在Seminar课后根据教师意见修改完善,上传教师申请的课程公共邮箱,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并由教师上传与专题有关的中英文资料作为辅助学习内容。(5)教师对每位同学的资料准备、英语表达、思考总结归纳以及答疑能力进行综合考评打分,占总评分的40%。

2.特点:

(1)内容与方法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层次的Seminar教学模式。对于本科生和硕士生采用的国际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应是有所差别的。本科生的Seminar双语教学,可采用混合式双语教学,即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运用英语与汉语交错作为教学语言;专题的划分根据教材的基础内容展开,重在对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讨。硕士生则可尝试采用全英语型双语教学,直接用英文原版教材、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专题的内容可围绕国际知识产权法学的理论前沿而确定,打破单一教材的局限。专题英文演讲内容,除了原版教材,需充分利用WTO、WIPO以及EPO等官网的公开英文资料和案例进行检索与学习。

(2)学生主动海绵式学习与团结协作式学习效果的最大化。由于Seminar教学模式的演讲特点、归纳特点和交互式特点,学生除了领会原版教材的内容外,还需大量阅读和搜集相应的英文资料。这就将学生被动式填鸭教学转变为主动利用网络搜集和吸收专题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演讲的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表达和沟通能力。此外由于是小组2-3人共同准备,团队的分工协作沟通尤为重要, 将学生独立封闭学习转变为共同探讨合作学习,遇到专题难点可以共同讨论、拟出英文演讲提纲,制作生动活泼的PPT,在专业英语的学习障碍上也可以互帮互助。

(3)双语交互式讨论使师生教学相长。课堂的讨论和质疑是Seminar教学模式中最为重要的特点,也是难点的部分。对于专题内容的交流、质疑、辩论,需要学生在大量课前阅读准备基础上,带着问题来上课,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将问题厘清,对于学生不能够正确理解的问题,教师及时答疑和梳理专题重点,这个阶段英语和汉语交互使用,对学生问题理解的效果较好。同时双语交互式讨论能有效针对学生问题,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教师授课而言,也可以准确把握学生不易理解的难点,学生某些创新些问题的提出,对教师的教学科研亦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Seminar”国际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模式的困境与问题

(一)原版教材的选择和使用有一定难度

在双语教学中,使用一本合适的原版国际知识产权法学的双语教材对双语教学开展是至关重要的。关于国际知识产权法的英文著作较多,但难易程度不同、有些专著很厚,页数过多,内容晦涩不适合作为教材使用;有些则倾向与某个学术问题的前沿讨论。在英文教材众多的情况下如何选择,考验教师的经验和智慧。

(二)对教师授课要求高

国际知识产权法学双语教学要求授课教师具有法学专业知识背景,掌握国际知识产权法学专业知识、有熟练的英语读写交流能力、有海外留学经历更佳,一般都接受过Seminar教学模式的授课,更能体会该教学模式的核心方法和特点。因此,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进修以达到以上授课条件。其次,Seminar双语教学模式授课,对教师而言,备课量大,通常是中文授课备课量的三倍,在课堂讨论中要把握讨论动态、及时答疑,这对教师而言,都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熟练的双语教学能力。同时,教师还要编写相应的英语授课计划、采用课堂Presentation和期末考试的两种方式进行考核。

(三)课时总量设置较为不足

“Seminar”国际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内容量大,课前准备、课中的演讲和讨论,需要英语思维和实践,没有充足的课时,学生很难跨越母语到英语的语言障碍,开展充分的探讨。而国际知识产权法学课程是国际经济法的一门分支学科,在高校的课时安排上,一般低于30课时,在开展Seminar教学模式上有一定难度。

(四)学生英语能力与Seminar双语教学要求的矛盾

“Seminar”国际知识产权法学双语课的课前英文资料阅读量大,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通过英语四、六级,并在英语口语上较为熟练,否则无法在上课中进行交互式双语探讨。英语基础差的学生,有很大畏难情绪,对学习丧失信心。因此该教学方法无法在本科学生中直接全面铺开,需向具备知识产权法学专业知识背景和熟练的英语能力的学生授课,通过阶段性才能有效开展。

四、“Seminar”国际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模式的完善路径

(一)多方位选购原版教材并向其他高校吸取经验

教师可以在选择教材上多看多比较或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其次,要解决购书的途径问题,利用网络和多种途径购买书籍。在挑选和比较数十本国外知识产权的书籍之后,笔者选择了Frederick M. Abbott, Thomas Cottier, Francis Gurry撰写的《 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An Integrated World Econom》Wolters Kluwer, Law and business,2011版作为双语教材,因其体系的清晰、内容的基础性以及最新修订版反映该国际知识产权法律最新变化,作为Seminar双语教学较为合适。但是该专著页数较多,学生一开始有畏难情绪,需要编写适当的教学大纲、引导学生阅读专门的章节展开学习,同时也要辅以中文的国际知识产权教材作为补充。

(二)加强授课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培养

“Seminar”教学法在国际知识产权法学双语课中的运用,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外语能力以及与学生互动掌控课堂讨论进程的能力。专业知识能力不仅包括国际知识产权法学的专业知识,还应理解英语原版教材中普通法的法理原则、内容和案例,能与我国国内法进行比较。其次是英语能力,能做到流利地用英语进行授课和讲解专业知识,不只是诵读原版教材的内容,进行中文翻译,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授课的比例不能低于60%。再次,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对课堂讨论中对学生问题讨论的掌控,以免讨论偏离专题的核心问题。在讨论中教师要调节好讨论气氛,避免讨论过于沉闷、陷入沉默境地或过于激烈出现学生之间的不友好状况。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还要及时总结专题问题,用双语答疑解惑。以上几方面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育部培训、高校培训、教师自身学习三位一体的培养结合起来。

(三)课时充足的小班化授课,激发学生双语学习兴趣

小班化授课是双语交互式教学中最为理想的授课模式。30人以上的学生课堂规模,较难调动所有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学生发言的机会受限,容易走神,教师对讨论现场的掌控也较为困难。20-30人之间的小班授课,在课时量适当增加、课时充足的情况下, 教师可以较好地运用“Seminar”交互式探讨模式,在讨论中加入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得课堂讨论和教学生动有趣,有效激发学生双语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四)课后归纳总结不可偏废

“Seminar”双语教学模式的课堂讨论实践、思辨性强,讨论内容会有一定发散性,因此课后的归纳总结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一些争议性较强的问题,需要查找资料进行归纳,以免讨论流于形式,而没有掌握实质的知识要点。课后的归纳总结需要师生共同进行,学生重在对专题核心问题和课堂疑问知识点的双语总结归纳。教师则不仅局限于此,还要对课堂讨论的进程与方法、专题重点的增补、学生疑问的解答等等进行全方位梳理总结和完善;以达到既能提高学生双语学习专业知识的目标,又能不断总结提高自己“Seminar”双语教学法。

参考文献:

[1]仲伟合,袁长清.中国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C].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英语课讨论总结篇2

Difficulties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Discussion

JIA Qi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 Law, Chongqing 400031)

Abstract As the college-English-teaching reform carries out, there are a series of obstacle in discussion-featured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It'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se difficulties and to offer the solutions as discussion-featured teaching becomes an important method of learner-centered teaching. In this essay, the author tries to find the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by applying some latest theories.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lass discussion; obstacle

0 导言

英语课堂讨论是建立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大学英语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对于如何进行英语课堂讨论的研究在大学英语教学研究领域还很少见,其研究意义亦不应忽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对于学生参与的重视程度很高,中国的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教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借鉴美国的课堂教学方法。论文运用美国教育界广泛应用的教育理论并结合中国文化理论,对进行大学英语课堂讨论所出现的主要障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如分析了讨论小组成员的心理特征及结构特点,并针对每种障碍的形成原因和性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任何教学方法都要经过教学实践效果的检验来观察其效果,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

最近50年的各项权威性研究已反复证明,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大多数内容未进入学生的注意或记忆,而在讨论中,学生给予的注意和思维活动都更为积极。①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教学(learner-centered teaching)的模式渐成主流,而开展课堂讨论作为体现这种模式的重要教学方法值得研究。

但是中国学生在英语课堂讨论中遇到了多重障碍,使得讨论难以顺利进行,影响了教学效果,致使有些教师不得不放弃尝试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将面临障碍。普遍看法认为学生在英语课堂讨论中遇到的障碍主要是第二语言交流(second language communication)障碍,认为学生难以自由使用英语进行自我表达和相互交流,从而造成讨论达不到预期效果,影响了教学质量。然而作者认为,除语言障碍之外,造成英语课堂讨论障碍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

1 对英语课堂讨论障碍的分析

首先,也是容易被人忽略的一个主要障碍是,学生讨论小组内部存在的强大的心理动力特征。参与者们往往会认为自信的外向型性格,英语流利,能说会道的小组成员更成功,有些时候,一个学生的口头发言的频率─―几乎不管他的发言是否思路清楚切题─―成了教师和同学判断其参与程度的标准。而我国大学生已经习惯了上课主要内容就是被动地听讲,再加上中国文化含蓄内敛特点的影响,许多学生不愿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性格内向的学生更是如此。在课堂上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除非他/她的发言会让大家都敬佩,否则从不愿轻易在班上或在小组讨论中发言。即使是表现优秀的学生也通常会先花时间默想,润色要说的内容,结果却发现等他们下定决心发言时,讨论内容已经向前推进或转向其他问题。即使有时有机会发言,过长时间准备的东西说出来却往往会漫无目的、杂乱无章。由此看来,学生们会赋予讨论相当多的情感意义,他们对在讨论中表现出色的自我要求成了与其自尊密不可分的东西。②在这种气氛中,对他人的观点表示批评的评论会很容易被看成个人攻击,而当意见分歧被等同于侵犯时,学生们很难有理性的思考。

这时,对于教师来说,在讲课和讨论中要作示范,积极表明愿意和大家一起对自己的思想观点进行批判性审视,这点很重要。要让学生明白,人们很容易被自己观点所蒙蔽,而讨论可以检验这些观点并使其变得客观而准确。还要让学生们学会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理解对方,学会欣赏同伴的观点进而相互支持信赖而不是相互抵制和驳斥。研究表明,合作型的讨论(cooperative discussion)比竞争型的讨论(competitive discussion)更有效,讨论的实质所在正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团队合作(teamwork)。③另外,在开始讨论之前,参与者先评判哪些话题是有价值的,哪些话题会损坏讨论效果也是一个提高讨论质量的方法。

另一个讨论的主要障碍是讨论小组成员的结构造成的问题。如果小组中有一两个成员对自己的观点过于自信或习惯于在交谈中居主导地位。他们有可能占据讨论的大部分时间,将他人排除在外,无法表达观点和充分交流,引起同伴的反感,干扰了讨论效果。另一种情况是小组中有多数成员不愿发言,导致讨论无法进行。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有几种,一种就是先前作者分析的内向型或习惯于被动的学生;还有的学生担心发言后被教师或同伴批评,或怕自己的观点听起来很平庸甚至很愚蠢;另一些学生认为讨论并不是在学习新的知识,他们讨论的任务不过就是寻找教师所期望的答案,而不是探索各种可能的解答并对这些解答作出评价。正是因为小组中存在上述的两种成员情况成为英语课堂讨论的障碍,两种情况都是与小组成员的积极性有关,解决的办法就在于对其积极性的调节。

各讨论小组可以制定一些公平讨论规则,如对每位成员的发言频率和长度的规定,这样,既可以限制说话太多的成员,也可以督促不爱发言的成员。对于说话太多的小组成员,教师,或最好是他(她)的同伴,可以提醒其注意讨论规则,向其解释那样也许会无意中影响了那些不那么自信的同伴发言的机会,甚至同伴可能会养成让你替他们说话的习惯,这样无助于共同的进步。或者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角色,如每位小组成员轮流作为本小组的主持人(介绍讨论内容,掌控讨论进程,安排成员发言)、评论员(对于同伴的意见进行评价并给出建议,或指出发言者可能存在的偏见)、总结人(总结概括每位同伴的发言)、反对者(对于同伴们的观点表达相对或相反的看法)、记录员(充分记录小组讨论的情况)或专门提出需进一步讨论的问题的人等等。这样,无论是谁在担任以上角色,都可以保证发言过于积极的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安静地倾听同伴,又可以让其他成员有时间进行表达和交流。注意,对爱发言的学生作出这样的建议和安排的态度应是尊重对方的,不应指责学生破坏了讨论进程,而是要承认其所作的贡献,利用他(她)的责任感来改进讨论的质量。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前两种(内向被动型学生和怕被批评嘲笑的学生)可以向其阐明参与讨论的意义和对自身的益处,鼓励其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而针对第三种有学生会质疑讨论意义的情况,教师应避免对讨论过程进行引导,并操控着讨论向着事先已定好了的讨论结果发展,这样学生就会失去讨论的兴趣,而且教师很可能会成为每次讨论中说话最多的人;教师还应避免在讨论结束时作出过于绝对的总结,中国人总体上是直线性、聚合性的思维方式,学生们可能并不认为讨论是多角度开放性的,而是希望能从教师那里得到一个最终的权威性的观点,然而学生们可能会听到教师说出了一番与大家刚刚所参与的讨论似乎完全不同的讨论结果来。这样学生们就会对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过程产生怀疑,或者认为教师早已有了定论,讨论是无关紧要、毫无价值的,进而对讨论本身的意义产生质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定期和学生一起对讨论进行总结,让学生们参与总结,包括陈述各种结论,重述已解决和未解决的争议,评价讨论问题和内容的价值,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强烈的信号,即知识的探索是延续性的,参与讨论者(学生)和讨论的指导者(教师)一样要为讨论的开展负起责任。定期总结还可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逐渐取得进步,获得成就感,温故而知新,通过对自身的讨论经历的总结,学生会发现他们正成长为学习者(learner)。对于这几种比较沉默的成员,也可以轮流分配给小组成员一些角色,如上述内容,每位成员都会轮流被分配到诸如主持人、评论员、总结人、反对者、记录员或推动讨论者等角色,这就需要他们发言。还有必要告诉学生,“并非所有的讨论都需要闹哄哄的,或者看上去很热烈,才算是有价值的,一次好的讨论可以是安静的,显得比较低调的,其间有许多充满思考的沉默时间。” 沉默有时不等同于思维懈怠,理解讨论内容和从新思想或新事实中推导出新意义也需要一段沉默的推论过程。另外,鼓励学生记学习日志,如“从讨论中获得的感悟”,也有利于保证较沉默的学生在智力(intelligence)上参与讨论,这种总结也可以记录他们的成长进步过程,并成为教师评价各个讨论小组成员的依据。

2 设计课堂讨论的技巧

对于大学生而言,使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肯定不如汉语自由准确,但只要方法得当,这样的障碍是可以避免的。首先,讨论的选题很重要,要选择一些学生们无法从以前的知识中找到答案的问题,而且是有可能找到一系列合理的但又存在明显不同的答案的问题,问题的设置应该是开放性的,应避免诸如“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point?”等有着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可以问“What’s your opinion about this?”或“How do you think about it?”等没有错误答案的一般性问题,以此作为开口说英语并分析问题的开始;其次,要保证学生们在讨论之前能够参阅一些共同的英文材料,如示范表演、电影短片、短剧或报刊文摘等,这样具体的、共同的经历体验,学生们就会有一些共同的概念、思想、事实材料和解释,这些可以在讨论时给他们提供信息,得以互相交流,并提醒学生在讨论全过程中坚持用英文方式进行思维。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各种观点、疑问、数据或探讨要点明显地标写出来,有助于避免学生无话可说或跑题;也可以要求学生花些时间把他们的看法用英文写下来,这样学生再把自己写的内容说出来就要比立即作答容易得多,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英文写和说的表达能力会逐渐增强。⑤最后,教师还要使学生认识到使用英语进行讨论本身就是学以致用的极好方式,是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检验及应用已学知识和技能的绝佳平台。

跨越了这些障碍,英语课堂讨论将得以顺利开展,学生得以在讨论中学习、应用和总结知识,其中的成就感也将会激发他们更主动地进行学习,推动课堂讨论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课堂讨论的意义可能远远大于学生讨论问题的本身,甚至大于英语学习的本身,如果学生们感到自己地想法和观点有一定分量,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就会增强,自信心和自尊感也会增强,确保学生的自尊是所有大学教学的强有力的情感基石,对坚持不懈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⑥在自尊方面产生的水波效应(water-wave effect)也许会影响到学生的个人、职业和生活的其他方面。而长期协作的讨论小组可能会变成很有凝聚力的团体,相互之间有着强烈的责任、尊重和义务的纽带,这些充满情感的团队活动,对于许多教师和学生来说,代表着他们最值得记忆的大学经历。

3 结语

英语课堂讨论是建立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大学英语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对于如何进行英语课堂讨论的研究在大学英语教学研究领域还很少见,且其研究意义亦不应忽视。论文提出,语言障碍虽然是造成课堂讨论困难的原因,但是不应忽视其他更为重要的原因,中国学生的课堂行为的心理特征、讨论小组的组成结构等因素也是影响大学英语课堂讨论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

任何教学方法都要经过教学实践效果的检验来观察其效果,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论文主要是从理论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在具体案例方面不足,因此论证的说服力还存在欠缺。案例研究的难度在于,由于学生们对英语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需要在所有不同类型的英语班级来进行考察,选择范围应该尽可能广泛。如在学生专业方面,应囊括综合类高校、文科为主的高校、理科为主的高校;在学生成绩方面,应囊括985高校、211高校、普通一本高校、二本高校、三本高校等;在各高校中如果有以英语成绩单独分级的英语教学班的话,还应囊括各级班级。这在实际操作上有较大的难度。下一步的研究规划是,通过实际教学作为案例,观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真实课堂讨论,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数据统计,找出变量并分析关系,以求发现影响课堂讨论教学法实践效果的因素,总结出内在的规律,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大学英语教学。

注释

① Yelon,S.L.,& Cooper, C.R..“Discussion: A Naturalistic Study of a Teaching Method”. Instuctional Science, 1999, vol.13,pp.213-224.

② 布鲁克菲尔德.大学教师的技巧.洪宁等,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59.

③ Haines,D.B.,& McKeachie, W.J. 1967. Cooperative vs. competitive discussion methods in teaching introductory psychology.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63, 386-390.

英语课讨论总结篇3

英语课堂讨论是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一种教学形式,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英语课堂的活跃性,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运用语言的情境,增加学生锻炼英语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堂讨论能够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也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归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得到锻炼。另外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优化英语课堂讨论

1.确定英语课堂讨论的目的和课堂讨论的问题

英语课堂讨论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英语课堂的活跃性,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效率。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表达的能力。教师首先应非常了解讨论的目的,要明确讨论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其次,要认识到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得出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想法和他们是怎样想的,即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思辨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课堂讨论的着眼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2.把握问题的难度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考虑到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当学生在参与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鼓励学生,鼓励他们不要因为害怕出错而被老师批评或同学嘲讽也要大胆地根据讨论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讨论过程中,如果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教师不应马上否认他们的观点,急着做出定论,而要正确地引导,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3.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讨论

(1)在复习旧知识之后和引出新知识之前进行讨论。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在复习旧知识之后和引出新知识之前设置讨论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样既使学生巩固了原来的知识,并且在原来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有了提前认识,从而促进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2)在有疑难问题的地方进行讨论。对于一些有疑难并且不好理解的问题,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吃力,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疑难问题经过讨论变得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3)通过英语学习策略进行讨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使用反映了他们对自己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围绕自己所选的学习策略进行讨论,并反馈和总结各种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这样既能给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讨论氛围

良好的、轻松、活跃的课堂讨论气氛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前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认真观察并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课文中一些有难度的地方设置讨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2)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求异思维,当有不同意见和看法时,教师不能马上否认学生的观点,应与学生共同讨论,珍惜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5.加强讨论的组织和监控

(1)有效地组织讨论: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着组织引导的作用。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使讨论高效、有序地进行。

(2)指导讨论方法: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讨论的内容和学生的个体差异,组织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从而提高讨论效率。

(3)讨论时间的控制:课堂讨论时间应控制在5-15分钟,时间过长,影响教学进度,时间过短,学生讨论不充分,效果差,所以应合理安排讨论时间。

(4)讨论过程的整体把握:教师应根据讨论的内容选择适当的讨论形式,控制讨论的节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出讨论结果。教师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应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讨论氛围,使讨论过程激烈化,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发言,进而提高讨论效率,完成讨论任务。

(5)及时总结、有效评价: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这样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并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讨论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应该对每一位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给予有效评价,为以后的课堂讨论活动中避免出错及提高课堂讨论效率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课堂讨论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参与课堂活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学生加深并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有效形式。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避免过多、过频地使用课堂讨论,应适时地展开讨论,并注意对讨论恰当的组织和引导,这样才能提高课堂讨论的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英语课讨论总结篇4

在高中英语习题课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中,教师只是起到指导辅助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传统教学方法中的被动地位变为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中来,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是高中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高中教学的目标之一。一方面,合作学习方法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学习,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就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另一方面,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互动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也在一定上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知识面以及学习能力不尽相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与学生以及与教师之间相互讨论、启发,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新的思维视角和领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就结合高中英语习题课教学实例,对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二、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习题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设计科学教案

在课前,教师需要依据高中英语教学标准,结合教学实际,在课前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案,从而保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习题课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巩固新知识和提高学生英语知识应用能力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习题课的合作学习中,教师也需要设计科学的教案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进度,掌控整个课堂。

(二)合理划分小组

合理划分小组也是合作学习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这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教师要分析学生的特点和英语能力,依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配,力求在分组上达到一种平衡,在人数上以4至5人为宜,这样有利于每个人都积极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讨论展示成果

讨论并展示学习成果是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士积极思考讨论并总结小组学习成果。比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第一单元同步练习题中,有这样一道习题:

_____ get a better score,she has been studying hard all day.

A. So as to B. In order to

C. So that D. In order that

在对这道习题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后,可以先引导他们思考,让他们自己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意见,然后每组汇总出一个答案,各小组进行发言。这样,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对这道习题中涉及到的“so as to”和“so that,In order to”和“in order that”等英语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和查漏补缺的目的。

(四)教师评价总结

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之后,教师还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这对学生的学习也非常重要。比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上述习题进行发言之后,一方面教师要对每个小组或者个人做出评价,尽量是激励性的评价[3],以鼓励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强化学生对这些习题知识点的掌握。总之,教师的评价总结也是小组合作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对此必须高度重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英语习题教学中,合作学习弥补了传统英语教学方法的不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在今后的高中英语习题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吴秀艳.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英语学习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0,07,(10).

英语课讨论总结篇5

(三)教师的课堂设计不够合理,教学模式比较单一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英语基础知识普遍 比较扎实,但专业学科知识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课堂教学只是按照传统基础英语的教学模式开展,重点只是放在词语解释和语篇翻译上面,而忽略了专业英语知识的讲解和传授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满足不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需求。

作者简介:李玲坡,男,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120

二、高职综合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创新的实现根据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提出的“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高职英语教学原则,英语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涉外交际的13语表达上,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听说能力的提高,使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师牟挛痹、互动的平台,成为每个学生参与、发言和交流的大讲堂。拿我院201c}级商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第5单元 Marketing为例,进一步分析商职综合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创新的实现。

(一)整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 目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的英语水平,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整合了四大模块:概念讨论模块,听说模块,P 展示和创新模块及读译互动模块。这四个模块的实现都要建立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每一单元都要求学生要课前预习,布置的任务要课前完成。

(二)实现课堂教学四大模块

概念讨论模块首先引入问题 Whatismarketinginyouropin.ion?,然后分成 5组进行讨论(每组7位同学),讨论时必须用英语,5分钟后由每组组长进行总结(每次讨论,组员轮流做组长,真正做到人人参与),老师要及时地把观点记录在黑板上 ,便于进一步讨论。

经过几轮讨论之后,对于理解片面的观点,教师要给以指正。比如有一组认为 markeitngisadvertisingandpromotion,这种理解就有点片面,老师应该及时指出,广告和促销只是市场营销活动中的一项而不是全部。讨论不仅可以动员人人参与,还可以有效的加深学生对所学概念的理解 ,同时专业词汇的运用也在讨论中得到了体现。

通过对市场营销 marketing概念的理解之后,引入听说模块。此模块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听课本中安排的听力,使学生熟悉市场营销的听说语境,然后就thedifferencebetweenproduct一orientedmarketingandmarket—orientde markeitng展开讨论,加深对现代市场营销学的理解。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一些听说技巧,更要激发学生听说英语的积极性 ,使每位学生真正感受到“Iattend,Ilisten~andspeak,Ibenefit.”oP 展示和创新模块是课前根据课本 内容,并结合学生兴趣 ,布置的一项作业任务 ,要求每组(共分 5组,每组 7个人)总结 5到 lO则经典英语广告语 (advertisingslogan),上课时每组组长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和讲解,拿其中一组为例:Goodtothelastdrop!滴滴香浓 意犹未尽(麦斯威尔咖啡)Intelligenceeverywhere!智慧演绎无处不在(摩托罗拉手机)Poetryinmotiondancingclosetomeo动态的诗 向我靠近(丰田汽车)Applethinksdifferent。苹果电脑,不同凡“想”(苹果手机)Sincereforever!真诚到永远(海尔电器)然后根据每组所展示的广告语,教师需要对英语广告语的特点进行启发式总结,比如字数的要求,以及语言特点等。最后,让学生 自己动脑,分组进行讨论,根据教师所给出的产品眼镜(glasses8),创造出各小组的广告语。

这个环节中,课堂气氛被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都在纹尽脑汁地想词组句。经过五分钟的“苦思幂想”,每个小组都创造出来令老师吃惊的结果。其中有两组的广告语现在还记忆犹新,堪称经典 !一则是 Wearaclearworld!;另一则是 Beautifulworldinyourasses!。

读译互动模块以课本阅读(text)为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一种生生互动,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只起引导作用,学 生才是主角。

读译互动的含义就是以段落为单位,一个学生读,另一个学生翻译,每一段落读译结束后,由教师指正读错的单词和翻译不太准确的句子。学生要想表现突出(读译环节要记入平时成绩 ,因此学生对此环节也比较重视),课前就必须做好充分预习,不懂的单词要查字典,不会读的单词要查音标 ,不会翻译的句子要及时和同学讨论 ,不理解的专业词汇可以借助于因特网。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被动转为主动,从“让我学”转为“我要学”,真正使教学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三)加强课堂参与量化积分管理

要想使上述四个模块顺利实施,课堂参与量化积分是有力保障。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对高职英语应用性的要求。

要对该课程的考核进行大胆创新 ,使其真正起到导向作用。因为高职英语重在运用,不能像本科生那样把测试重点仅仅放在期末的一张卷子上 ,而也应该放在平时的课堂参与中。因此平时成绩应该从传统的 30%上升到 50%,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平时学习和课堂参与同等重要。

(四)认真总结课堂教学反馈

课堂教学结束时,应该给学生留下5分钟的总结和思考时间,让学生能够及时回顾所学知识,弄清楚 自己哪些知识已经弄懂和掌握,哪些知识还没有理解。不理解的要查明原因,然后以书面形式作为教学反馈交给老师。教师应该对每堂课学生提出的教学反馈进行认真整理和总结,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也只有这样才能上出令学生满意、令教师自身满意的精彩课堂。

英语课讨论总结篇6

一、观摩前的准备工作

1.优质课的准备

因为各种条件所限,所以这里所说的优质课专指英语优质课的录像,而非现场优质课。组织学生观摩英语优质课一定是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而不是盲目的播放录像课给学生观摩。比如说,教授到英语课的导入活动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想要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导入活动的两个设计思路即复习导入和新授导入,那教师就可以分别挑选几段不同课程的导入活动给学生看(内容分别为复习导入和新授导入)。再如,教师想要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任务型教学,那教师在挑选优质课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挑选典型的任务型教学课。

2.学生的准备工作

在组织学生在观摩英语优质课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和学生一起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可以是通过课堂讲授,也可以给学生相关的学习主题,让学生自学或小组学习讨论。具体采用哪种方式,主要依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来定。例如准备要观摩听力活动的进行方式,因为这是学生经常接触的活动,就可以布置主题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学习。

二是在观摩之前,教师可以适当的介绍所要观摩的教学活动的课程背景,例如可以让学生先熟悉课文,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可以让学生写一份初步的教案(这里所说的教案不一定是指完整的教案,有可能只是教案的一个部分,具体根据教学内容而定)。例如教授英语阅读课的调查活动,可以布置学生根据某篇文章的内容设计一份调查活动的教案,而非整篇课文的教案。

三是教师要在观摩之前让每一个学生明确教学观摩的目的和任务,在讲解清楚目的的基础之上,要向学生明确观摩时要关注些什么,要如何做笔记等等。在英语教学法课程开始之初,笔者一般要求学生做课堂实录,等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之后,再引导学生去记录重点内容。

四是每一次观摩之前都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观摩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且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观摩课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笔者一般在观摩第一遍的时候要求学生扮演英语课堂的学生,思维跟随观摩课教师的节奏走;在观摩第二遍的时候,要求学生扮演英语教师,站在同行的角度去观摩教学活动;有必要的时候还会观摩第三遍,这个时候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评判者了。

这几个方面都是英语优质课观摩前的准备活动,准备的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整个观摩活动的成功与否。因此是整个观摩活动的基础。

二、观摩中的活动

观摩活动开始之后,教师实际上就退居幕后了,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观察参与观摩的学生。观察学生是否按要求进行观摩、思考、记笔记;同时教师还要负责观察记录学生通过其他方式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并进行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第一遍观摩也就是学生扮演英语课堂学生身份的时候,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课堂控制和提醒,以便于学生更投入地体验观摩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偶尔会因为没能全身心投入而造成课堂过分活跃,这种时刻教师就要进行适当的课堂干预。在进行第二遍观摩,也就是学生作为同行进行观摩的时候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三、观摩后的总结活动

观摩后的总结活动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学生进行第一遍观摩之后进行。这一阶段比较简单,要求学生总结作为观摩课堂学生的上课感受以及得到相应感受的原因。

第二阶段是在进行第二遍观摩之后进行。这一阶段的总结以学生的信息反馈为主,结合教师的指导和对学生反馈信息的剖析,并且糅合英语教学法课程相关内容于其中。这个过程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1.学生总结

参与观摩的学生依据英语教学法的相关理论知识,对照观摩前自己所写的教案,对所观摩的课堂教学进行剖析,也可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因为班容量比较大,所以一般都是先采用小组讨论、再小组派代表进行班级讨论。如果班容量比较小,也可以直接进行全班讨论。学生在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要进行详细的记录。

2.教师分析

教师从英语教学法的教学要求和目的出发,结合学生的总结,对观摩课作一个总的详尽的分析和解说,回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归纳出关键性的知识点;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修改自己的教案。

3.师生共同学习研究

在学生进一步修改教案的基础上,教师随机抽取一部分的教案,在课堂上进行不记名的全班讨论和分析点评,让全班同学都能更好地把课堂所学运用到教学中去。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进行模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各小组巡视,随时提供帮助。最后由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表本组对这一章节的学习体会,并展开全班性的研讨。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4.建立个人学习档案

在一个完整的英语优质课教学观摩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努力,根据学生在各个环节的表现,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个人档案,在完成下一个教学活动之后再不断补充完善学生的个人档案。在档案建立完成的每一个阶段,教师都要利用课余时间单独和学生详细地分析每个学生各自的学习档案,以帮助学生在下一个教学活动中表现得更为出色。

参考文献

英语课讨论总结篇7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8.087

近两年来,我校开展了高中英语六环节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初步形成了高中英语六环节的本土化教学模式。甘南州支教期间,我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中课堂开展六环节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形成了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英语六环节高效课堂教学雏形。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独特性,根据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特殊性因素开展英语高效课堂六环节教学是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英语高效课堂六环节教学的基本模式

第一,英语高效课堂六环节教学的基本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合作学习方式和自主学习是基本的学习方法。

第二,所谓六环节,主要指课堂教学过程的六个主要环节:预习反馈、合作探究、展示点拨、巩固训练、总结提升、学习评价。

二、英语高效课堂六环节教学在少数民族地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个环节:预习反馈。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的内容、预习的数量,提示单元的重点、难点,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并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结合预习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预习计划。课堂教学中,预习反馈必须及时落实,否则,它可能成为一个纯粹的形式,达不到预期的目的。预习反馈的形式有三种。一是把课前预习同课堂教学联系在一起。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对预习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通过预习检测情况引入新课,采用灵活多样的提问形式,可采用集体分组讨论,适时点拨指导,相机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和积极性。二是检查。在预习检测环节,教师留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复习提纲进行回忆,独立完成思考题及书后的练习题,这旨在考查预习的效果如何。三是小老师在课前协助教师检查小组内成员的预习情况,上课后汇总给教师,教师则根据学习预习情况调整教学设计。

第二个环节:合作探究。教师出示学习材料,学生结合参考答案学习,学会自我检查、分析错误,并对错误进行纠正,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向老师反馈或是留到下一步咨询小组的同学。教师巡视、了解、指导,注重W生生成资源的收集,注重学生基础性和技术性的错误,待展示点拨阶段时,强化练习。

学生在独立学习中碰到问题时,可与小组内成员展开探究性学习。开展探究性学习时,先由主持人整理团队成员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共同发现的问题由一人讲,大家听并讨论;个别学生的问题根据出错的人数再简单划分成2人组或3人组,由已掌握的同学讲,他人听并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指导。

在探究性学习阶段,教师要随机参与到小组里,及时收集生成的学习资源。具体来说,教师一般通过两种方式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一是探索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观察、倾听的方式了解学生讨论的问题,并了解结果的讨论;二是探究性学习结束后,各小组负责整理讨论结果的学生把本组讨论的结果写在学习卡上交给老师,教师快速分析、判断各小组讨论的结果,统计好等待展示点拨。在探究性学习环节,时间要控制在10至15分钟之间。

第三环节:展示点拨。学生用两种方式展示:一是让学生展示解题的错误思路或讨论的结果;二是让学生展示正确解题思路或讨论的结果。师生通过讨论做出明确的判断,并对错误及正确思路点评、点拨。在展示点拨这一步,教师要尽量少发表意见,激励学生积极发言、补充,不到关键时候和地方,不要讲解,时间不超过10分钟。

第四环节:巩固训练。教师设计好变式训练题,指导学生训练巩固。教师要根据本节课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情设计分层检测题,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及时了解哪些学生真正做到了“堂堂清”。检测问题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明显的梯度,有必做题和选作题或思考题,尤其是对后进生的要求要适度降低,当堂检测结果就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依据之一,课堂检测时间不少于8分钟。

第五环节:总结提升。针对本节涉及到的知识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最后教师补充梳理。

第六环节:学习评价。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评价自己的学习,要求学生最好用英语来评价自己,或者复述学到的英语知识,对于后进生则可以降低要求,只要他们能将单词、课文大声读出来,就是最大的成功。

三、取得的成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多种语言教学增加了学生学习过程、认知规律、语言转换、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复杂性,学生由于不同语言的混淆势必会产生学习上的障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实施高效课堂必须解决这种障碍。

英语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师生的角色也实现了转换,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英语成绩得到了明显提高。

英语六环节课堂教学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展示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口语能力得到发展。

四、思考的问题

课堂教学模式选择要切合教学实际,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学情,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六环节教学模式适用的课型包括知识新授课、总结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实验探究课。

临潭县与甘肃省其他地区相比,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氛围不浓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用到英语知识机会少,认为英语和他们的生活没有多大联系,甚至有个别学生觉得学英语没有多大用处。在实施六环节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创设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是获得教学成功的有效手段之一。

英语课讨论总结篇8

一、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存在的问题

1、课堂交往模式单一,知情脱离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这种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是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而只有真实、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等态度的出现,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Gogers,1969)。然而,传统教育片面强调知识和智力,严重忽视与学习活动及创造潜能发展相联系的情感因素,从而导致学生的被动与盲从,导致认知和情感的分离。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许多教师将“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交流作为班级授课的主要形式,很少有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是一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二是师生交流知情脱离,课堂上只有简单、机械的语言知识的传授,知识成为师生交流的唯一纽带,忽视学生的兴趣、动机和愿望,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畸形的“独木桥式”的关系,即单一通过知识发生联系。这种僵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使教学常常陷入一种硬邦邦、无生气的状态,结果学生上课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英语普遍缺乏兴趣,最终影响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程序单调,缺少变化

从课堂教学组织的教学程序来看,传统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对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试图对每一节课的进程都进行规定,以求科学、合理。在这一倾向的影响下,许多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程序单调、缺乏变化。大学英语一个新单元最典型的教学程序是:领读、讲解单词―导入课文―讲解课文(主要是语法、句型)―讲解练习―布置作业。长期在这种单一、缺少变化的教学组织程序下进行的教学,课堂气氛难免会沉闷、单调,更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因此,如何打破目前这种单一、僵化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组织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这已成为许多大学英语老师有待解决的问题。

二、从情感维度优化课堂教学组织的策略

1、灵活分组策略

基于目前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班级规模的现状,提倡从情感维度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灵活分组的策略。坚持优差兼有、个性各异、自由组合与教师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在小组活动的形式上,应充分利用教室空间,采用不同于常规的座位编排方式,使小组之间的交流充分展开。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灵活分组只是一种情感引发的手段,教师应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具体实施策略:一是在上课前就按照上述要求对班级学生进行不固定的分组;二是在课堂上的分组活动中应改变常规的座位编排方式;三是课堂教学以小组活动为主体,控制教师集中讲授的时间;四是活动的内容、形式应当多样化;五是小组成员之间确定原则是在学生自愿基础上,教师按照其能力、学业水平、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灵活分组,以达到组合的最佳化。

2、角色转换策略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组织中,师生关系总是以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讲解者和教学活动的调控者出现的,师生的角色关系基本上是教师始终站在讲台上“教”,学生始终是坐在台下“学”。这种单一的传统师生角色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剥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削弱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如果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和角色进行暂时的转换,就能达到活跃课堂气氛,超出学生对教学活动组织形式预期的效果,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

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二单元Text A The Freedomm Givers采用角色转换为例。根据自愿及老师指定的原则,确定充当教师角色的人选,然后根据学生喜好进行任务的分工与合作。结果大大出乎意料,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因此,角色转换策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

3、灵活改变课堂讨论形式策略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采取的是一种传统的串讲方式,即教师设计好教案,在课堂上仔细讲解,一讲到底,学生很少有机会发表见解,师生之间也少有沟通。

教师讲得很尽力,学生却听得很乏味。传统教育片面强调教师在教学中所谓的“权威”,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知识的消极接受器,教师也不可能机械地把知识填到学生的头脑中去。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积极性,关键在于灵活有效地组织课堂讨论。

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根据课文的类型和难易程度,可以采用不同的课堂讨论形式。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导向式。这种方式是从主导者的角度来着眼安排讨论程序。通常为定向导入――设坡点拨――归纳总结。“定向导入”是教师根据课堂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提出讨论点,使学生有的放矢。“设坡点拨”是主要阶段,教师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把握时机,由潜入深,步步引导。“归纳总结”阶段是由学生自己对大家讨论的成果归纳出比较满意的结论。这种方式适用于对学生来说相对比较难理解的课文。

自由式。这种讨论方式能发展学生自己的个性,发挥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讨论气氛中。充分发挥各自的思维潜力,使思维处于最佳竞技状态。同时教师还能观察到学生的学习心理轨迹、认知心态和需求欲,为以后设计教学提供依据,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学生在认真预习课文、做好阅读笔记的基础上,推出主持人。主持人根据同学们提出的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确定几个中心讨论题,在课堂上展开自由讨论,相互启发。

竞争式。根据学生好胜、竞争的“开放期”心理,引进竞争机制来组织讨论,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的讨论形式。可以开展个人竞赛、团体竞赛或自我竞赛。个人竞赛能否勇于参与讨论、讨论结果的正确性进行激励。在学生之间造成相互竞争,活跃讨论气氛;在平行班之间、在班内小组之间进行竞争,提高效率,从而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参与讨论的勇气、次数和讨论问题的创造性等方面形成“昨天之我”、“今天之我”和“明天之我”的竞争,促进自我提高。竞争性讨论可运用于每一种类型的课文,也可用于教师组织的课外活动。比如,做一些英语填字谜游戏和谜语、讲故事比赛。

双向咨询式。这种围绕中心论题,通过学生提问、教师回答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展开讨论的方式能使课堂气氛平和,师生感情融洽,容易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和思维热情。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其思维角度、理解能力也必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讨论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言,尽可能从不同角度肯定学生发言中的合理因素和价值,使学生在讨论中获得“成功感”。

4、身体语言调控策略

美国学者卡琳•勒兰德和基思•贝利的研究表明,当人们面对面交流时,从他人那里获取信息过程中,55%的信息来自对方的身体语言,38%的信息来自对方说话的语气,7%的信息来自对方的口头语言(邱国旺等,2000)。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中的非语言交流也许比言语交流更为重要,而课堂中非言语交流主要通过身体语言实现的,例如:面部表情、目光接触、手势、姿势、触摸行为等。一个人的身体语言在交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传递当事人的信息,表达当事人的情感。如当教师走进教室时,给全班同学一种亲切的、职业性的环视可以让学生增强对教师的信任感,使课程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一个人的姿势能够反映出他的参与程度和对某信息的反馈程度。例如,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们都向前微倾,眼睛注视着教师,这表明他们在仔细听,并且想从教师那获取更多信息。但是,如果学生们的姿势比较懒散,而且还抖着腿,这表明他时听时不听,或是听不听都无所谓。如果学生趴在桌子上,则表明他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

再者,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主要用来传达教学内容的信息,而对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情绪的影响、对课堂气氛的调节大多由教师的身体语言来承担。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充分发挥身体语言的积极作用,与学生进行信息和情感的沟通,通过“无声”语言的运用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发挥目光和手势的期待、鼓励、赞许、提示等作用,使全体学生都处于一种感受到自己被关注和重视的积极心理氛围之中,从而创设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从情感纬度改进传统单一、僵化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组织中的积极作用。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王奇民.制约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及对策.外语界,2000.

[2] 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

[3] 田慧生.教学环境论.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4] 项茂英.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外语与外语教学研究,2003.

[5] 王银全.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

(上接第114页)

的探究,还应给人人参与、全力探究提供一个好的契机,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就指的是只要思维“引爆点”激活了学生思维,就能探究出另外一方天地。

2、启迪探究思路

为了有效实施探究,就需多方面、多途径启迪学生思路,坚信“条条大路通罗马”,并非“自古华山一条道”,突破“山重水复疑无路”,必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3、指点探究方法

缺少正确方法的探究实践,是不可能到达成功目标的。一些有经验的教师,不仅教给学生方法,还要求大家自我总结并创造方法,这就极大提高了探究效率。

4、善待创新实践

对于学生任何不同常规的探究努力,都应倍加鼓励。在探究实践中,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其中探究精神、探究态度、探究方法、探究思维等,尤为难能可贵。在这里,要探究、就要实践;有探究、必有发现。学习中的新发现、连同超出自身原有水平的新收获,就都称得上是创新。

还应特别提出的,探究性学习注重的是探究实践。有人在课堂教学中虽然不厌其烦地口中说到:“咱们共同探究这个问题”,实际情形则是自己一讲到底。还有人虽然放手学生探究学习,但一到关键时刻,还是按捺不住冲上去,索性由“导演”变“演员”,重操旧业唱起了“单口剧”。另有一些人随口一句“大家探究吧”,便撒手不管了,任凭学生探究行为“信天游”。所有这些,都是追求探究性学习效率的种种误区,也都是应该着力纠正的。

总之,现代学习方式本身注重实践,更需要实践演化。大家应从学习方式受制于教学方式的客观实际入手,从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切实转变理念、改变教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无穷魅力与功效。

【作者简介】

张月爱(1978-)女,大学文化,中文讲师.

(上接第137页)

4、归纳总结,这是知识的升华阶段

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教师对任务中涉及的新旧知识点进行系统总结,使得旧知识得以巩固,新知识、新信息得以传递和交流,学生在经过了思考、讨论、相互协作后愉快地完成任务。教师的及时总结有助于将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升华和系统化。

5、结果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斗志

学生在完成任务之后,教师要及时地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讨论、总结、评比,使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让每个小组选取出学生代表对所完成的任务发表见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评价是教师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对学生完成任务的一种肯定,指出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对于学生来说也能起到一种激励作用。

总之,经过教改实践,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来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并非所有的章节和内容都适合使用该方法,如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使用传统的教学法效果较好,而Office办公应用软件部分则更适合使用任务驱动法。另外,该方法只适合小班教学,对教学资源不足的学校或大班教学不适合使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使用该方法,不能完全照搬套用。

【参考文献】

[1] 梁彤博.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有益尝试.科技信息(科学•教研)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7.30.

[2] 姜翠红.在计算机教学中尝试“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国校外教育(理论)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 ,2007.02.

[3] 唐进晔.浅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现代教育报,2008.06.

【作者简介】

徐晓丽,黑龙江省肇源县人,副教授,研究生.

(上接第143页)

[4] 王菲.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选择与配置-以两套大学英语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6.

[5] 闫树平.从学习者角度评价.硕士学位论文,2011.6.

英语课讨论总结篇9

一、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

“翻转课堂”英文为Inverted Classroom或Flipped Classroom,具体解释为:教师课前根据课程安排和教学要求录制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者利用课外时间观看视频,这一阶段任务完成之后,教师与学生回到课堂,面对面交流、讨论,从而完成课程学习任务。

翻转课堂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辅助者,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核心。同时,学生在课前完成学习,带着问题进课堂,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高职机电英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设想

翻转课堂如何应用于高职机电英语教学?笔者根据美国富兰克林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专业Robert Talbert教授的翻转课堂实施结构模型,分三方面进行阐述。

1.第一方面:课前

课前,教师的任务是制作教学视频。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采用信息化技术,自主录制视频。录制的视频要与教学大纲吻合,同时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重点内容要突出讲解。高职学生普遍对专业英语兴趣不高,教师在制作视频时要考虑到这一问题,要使视频有一定的吸引力。在视频最后,要留下相关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对于有针对性的课前练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要突出重点,难易得当。

课前,学生的任务是观看视频,完成自主学习。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视频完成课程的学习,同时针对视频内容找到自己的疑问,先行查阅资料解决,后续将不能解决的疑问带到课堂上,通过与教师及同学的讨论解决疑问,并完成视频中提出的有针对性的课前练习。最后,将还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邮件、在线留言等方式告知教师。

2.第二方面:课中

(1)教师将学生的问题进行快速、少量的测评和总结,学生完成问题探究。课前观看视频后,学生针对问题给教师留言。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学习中提出的疑问,总结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教师根据提出的问题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问题(教师可提出指导性意见)。同时,小组成员内部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后,将所有内容聚合到一起进行讨论。当所有小组完成对问题的讨论之后,将所有问题和探究结果整合到一起,完成对整个课程的探究讨论,促进知识内化。

英语课讨论总结篇10

一、教学准备

问题教学法的前提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和辅导作用,在教学中起到带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这就给老师提出了重大要求。

一方面是教师要具有较高的英语教学水平。首先应做到对本次课乃至整个学期或者说是整门课有一个清晰的概况,知道什么地方是重点,应该从什么地方设置悬念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加深学习。另一方面就英语教师而言,课堂上要能讲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还要具有扎实而深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既要在备课时全面掌握所教教材上的英语知识,还要在课堂上通过引入外国的一些风俗习惯增加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在上课时学生才能根据自身情况提出相关问题以展开讨论,让学生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外都能将英语结合文化来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要强调突出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及相关总结。在英语教学中将英语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去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适当的英语表达出来。例如,在英语学习中如果遇到关于“爱心”的话题文章时,老师通过对文章的讲解可提出“What is your attitude towards love ,give your example and illustrate it.”让学生讨论并总结发言。英语的问题的提出并非是随意的,当学生提出有可能是同学们都感兴趣的问题时,作为老师应该及时作出反应引导学生以不同形式(小组讨论、即时辩论等)用英语表达出来,是问题得到全面而具体的解决。

三、教学中的具体策略实施

1.设置课程内外内容的结合。在上课之前除了课本上知识外,教师可以适当引进一些小插曲,比如上课前的一段小听力,本段听力是经过认真筛选安排的,通过课前的听出的内容开始当节课的教学。这样可以丰富课堂知识范围,创造问题情景,通过课程以外但与课程相关的内容的结合级法学生上课的兴趣进而为问题的提出做准备。例如在高中英语中本堂课讲前人的成功事迹,可以在上课前播放一段比尔盖茨的演讲或者是听力。通过听让学生总结文中大意,讨论后总结发言,其他学生提问题。

2.设置学习小组。英语的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记与背,而是交流,通过不断的交流培养语感的同时不断纠正自己的发音和语法,从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比如播放高中课本中某段听力,并不仅仅是让他们听词填空或者做选择,而是通过听自己总结文中大意,并通过小组讨论,组长分派任务,大家一块总结,最后选择或者自荐发言,学生自主提问题,组内讨论和发言都是用英语。

3.问题的拓展和延伸。为了掌握课堂的节奏和逻辑,应当对问题进行适当的延伸。当学生对所听的内容比较陌生时,教师应该重复播放几遍但不是无数遍,一般三遍足以,让学生根据所听出的关键词组内讨论合作总结出整个听力的内容。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资料下发学生手中,上面或许是一段英文或者中文,又或者是听力填空等,通过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整个课堂问题的解决有一个更深的学习,发展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4.反馈与强化。此过程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在课堂的末尾将整个课堂的内容做一个总结,这是学生的任务,而发言之外的学生对发言者提出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顺利完成总结,这是很好的锻炼。教师通过搜集学生的表达和表现做出恰到好处的表扬或批评,给他们一些压力,让他们的思维活动得到积极强化,使在下一堂课中表现出更好的效果。

5.课前课后的衔接。对于教师每一节课都会有一个可控的主题,当这个主题讲完之后也即将是此节课的最后,应当有另外一个主题衔接在此主题之后,所以课堂之末留下问题是很自然的。例如此节课讲的是关于美国的人口,下一节课讲的是成功,那么在下次课上课的时候让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关于成功的演讲稿,课上做Report,学生对其提出问题引出下堂课的主题。

高中的英语更加注重的基础的学习,包括语法和书写,对应于是不断地积累,但适当的口语表达更能促进对英语的深刻学习,等到接受更高层次的学习时更轻松自如。问题教学法的模式非常适合高中英语的学习,从问与学两方面促进英语水平的提高。有问题就会积极去寻找答案,在寻求解决方案的同时加深英语的学习。

英语课讨论总结篇11

引言

案例教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先运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现代案例教学法兴起于哈佛法学院,以哈佛商学院的推广最为成功,之后的案例教学法多借鉴哈佛大学的经验。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案例教学法,并逐步推广。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成功实施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一、基础英语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一门主干课程,其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为高年级专业课的学习夯实基础。然而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传统、必修课程,基础英语的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基础英语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比较落后的阶段,普遍遵循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另外,教材题材相对陈旧,与现实生活不符,缺乏真实、自然的案例,较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提高基础英语的教学质量,就要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而案例教学法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案例教学法能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学生必须主动思考,对案例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方案。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是为了学英语而学英语,而是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进而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综合运用英语的目标。其次,案例教学法不但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因为案例教学的特殊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运用知识主动探索并举,学生将对教学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案例教学法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所以,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是提高学生语言水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较好途径,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基础英语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案例教学法虽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可以遵循,但要确保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都离不几个基本环节。结合基础英语的课程特点,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基础英语课程教学应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环节:

1.个人准备阶段

个人准备阶段是案例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基础,此阶段包括教师的个人准备和学生的个人准备。要确保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师的课前准备至关重要。教师的个人准备涉及以下几个步骤:选择案例、熟知案例、分析案例、提出问题和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精心选择。案例的选择首先要符合教学目标,为教学目的服务。如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和本单元主题相关的案例材料,而绝不是随意选择一个英文材料让学生进行讨论。案例本身必须具有针对性,新颖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在选择案例时,还要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案例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能够引发他们的深思,使他们有话可谈。在选择恰当的案例后,教师要熟知案例,对案例进行仔细地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解决语言上的难点,掌握案例的核心思想,记录下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并且根据自身的阅读推测学生在案例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仔细阅读案例的基础上,教师要对案例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从而抓住案例的关键问题,即本案例学生要讨论、解决的核心问题。在进行了案例的选择、分析、阅读及关键问题的提出后,教师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考虑诸多因素,如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观点和问题;激烈冲突的观点如何调和;当讨论出现偏差时如何正确地引导及如何处理有可能出现地突发状况。

除了教师需要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做充分的准备,学生的个人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案例教学法实际上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课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学生要阅读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抓住案例中的关键问题,最终提出解决方案。学生的一系列课前准备都需独立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除了要对案例进行仔细地阅读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案例,提出解决方案,学生还要大量查阅资料,进行相关材料的阅读。较之传统教学方法的课前准备阶段,案例教学法的个人准备阶段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繁重的任务。

2.集体讨论阶段

集体讨论阶段包含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两个部分,小组讨论是集体讨论的基础阶段,全班讨论是集体讨论的高潮阶段。首先,要在课前分好讨论的小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和性格特质,尽量保证各组能力的均衡。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小组成员依次表达自己对案例的观点、看法,供组内成员讨论、批评、切磋和补充。小组讨论大致经历四个阶段,一是开始阶段,大家自由地表达自己对案例的看法,进入讨论状态。二是分析案例、聚焦核心问题阶段,小组成员对案例进行详尽的分析,通过讨论抓住案例的核心问题,找到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三是提出备选方案阶段,在对案例进行了分析,抓住核心问题后,提出解决的策略就是关键。小组各成员对案例问题的决策均有自己的观点和侧重,所以在进行小组讨论时,要综合考量各成员的观点,通过讨论提出最全面合理的解决方案。四是讨论如何实施阶段,在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后,接下来的就是要讨论具体的实施过程。某些解决策略看似合理,而一旦实施会发现不具可行性。所以在这一阶段小组成员要对提出的备选方案进行评估,在考虑影响具体实施的各个因素后,决定具体的实施步骤。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每个方案都有不足之处,所以小组成员也要对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做出评估,争取达成最优的解决办法。小组讨论阶段在整个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全班讨论的效果。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具体体现,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将来工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在完成小组讨论后,就进入了集体讨论的第二个部分――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是整个案例教学的高潮,是案例实施最重要的环节。在全班讨论阶段,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对本组的观点、解决方案、具体实施进行陈述,同时也可提出小组讨论时存在争议或未能解决的疑难,供全班讨论、解决。在每组陈述完进行后,全班同学可就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质疑,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全班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同时思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全班讨论的过程绝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漫无边际地高谈阔论,教师在此过程中必须发挥适当的作用,对课堂进行良好的控制。首先,教师要调动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其次,教师要对讨论进行适时地引导,一旦发现学生的讨论偏离案例的主题,要及时引回;另外,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适时更正,因为案例讨论的全程都用英语,所以学生难免会犯错误,教师要对关键性的,频繁出现的错误进行指正。当然教师一定要注意度,不能任意打断学生,影响学生正常表达。总之,在全班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发挥调控的作用,但要少做评判与仲裁。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思辨能力较强,能够各抒己见,解决问题的思路非常清晰,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即学生不擅长或者说根本无法用英语思维,绝大多数都是首先用汉语想出解决办法,再由汉语转换为英语,而适当的转换对学生来说十分困难,所以在英语表达中词汇、语法错误层出不绝。因此,笔者认为在基础英语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关键也是难点之一就在于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英语表达能力。

3.总结反思阶段

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和学生要在当堂做及时的总结和反思,这是案例教学中给予重视程度不够,但实际作用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在此阶段,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对本次的案例学习做概括,谈谈从此教学案例中学到的东西,得到的启示以及可以改进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空间。其次,教师要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要强调案例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此次案例学习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对于学生的错误进行更正,对不完整之处做以补充。另外还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点评,要以表扬、鼓励为主。教师还需根据此次案例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反应进行教学反思,鉴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的教学反思还需延伸到课下,教师有效的教学反思对案例教学的不断改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4.案例报告撰写阶段

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为案例报告的撰写阶段。案例报告的撰写由学生在课下完成,学生以英文书面形式将案例进行有条理的分析、总结。基础英语课程的案例报告有一定的模板,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短小但完整的英语论文。在案例报告的撰写过程中,学生的英文书面表达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能够得到显著提高。当然,在学生撰写完案例报告后,教师还需仔细阅读学生的案例报告,进行认真批改。

三、结语

通过在基础英语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果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锻炼。基础英语的教学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当然案例教学法还有其不足之处,尚需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英语课讨论总结篇12

有效教学就是有效率的教学。张璐沿用经济学概念将教学效率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张璐, 2000)姚利民将有效教学定义如下: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合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姚利民,2005)故此,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看学生的投入状态和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有效教学具有多样性,为实现教学的高效率,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其中课堂讨论符合现代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是有效实施教学的重要途经之一。

课堂讨论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围绕某一话题或内容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张淑蓉,2006) 英语课堂讨论有助于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英语课堂讨论可以是全班讨论,也可以是分组讨论。笔者拟对英语课堂分组讨论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

二、英语课堂分组讨论的现状及原因分析英语课堂分组讨论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虽已被许多研究证实了其科学性和有效性,但在实践应用中却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或者只有少数几英语课堂讨论的有效性研究邓小华 谢美清(井冈山大学 江西省 343000)摘 要 有效教学就是有效率的教学。英语课堂分组讨论是有效实施英语教学的重要途经之一。然而,英语课堂分组讨论存在着理论上的有效性与实践中的低效率的矛盾。本文在分析英语课堂分组讨论的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拟对如何提高英语课堂分组讨论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英语课堂 分组讨论 有效性个优秀学生参与讨论;另一方面,许多教师并不愿意或很少进行英语课堂分组讨论。因此,英语课堂分组讨论存在着理论上的有效性与实践中的低效率的矛盾。其原因何在?笔者经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讨论存在各种原因。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小组人数多,发言机会少,学生紧张,缺乏自信,怕丢脸,口语欠佳, 英语表达能力差等都会影响其参与讨论;从教师的角度分析,教师对课堂讨论内容的设计与分组的方式也直接影响到讨论效果。太难?太易?太枯燥或是学生认为太无用?太无聊的话题只会让学生保持沉默。而教师不愿意或很少进行英语课堂分组讨论的原因主要是出于以下种种担心:担心讨论会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担心讨论不能覆盖教学内容和不能解决知识要点;担心难以控制和驾驭讨论,导致课堂混乱等等。还有的教师因为曾经尝试过课堂分组讨论,却未能取得实效,而不采用了。

三、提高英语课堂分组讨论有效性的策略(一)明确主题和课前预习。

1.明确主题。在课堂讨论开始前,教师要计划好讨论,应使学生明确开展课堂讨论的目的以及要实现的目标。明确讨论的主题是有效实现课堂讨论目的关键。适合的讨论主题应具备以下条件:首先,主题是需要学生学习和理解掌握的重要内容,与学生学习不相关的内容不能作为讨论主题。其次,主题是学生有兴趣讨论的,且适合学生讨论的。因为讨论的成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后者又受学生参与欲望的制约。对不感兴趣的主题或是一无所知的主题,学生不愿意参与讨论,课堂讨论无法进行,自然也不能达到讨论的目的。例如,在进行 college success 的课堂讨论前,先提问如下几个问题: (1)do you want to be a successful student at college?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standard to judge whether a student is successful or not? (2) what tips will you suggest for becoming a top student?关于学业成功的话题是学生关注而感兴趣的,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2.课前预习。抓好课前预习是实施课堂讨论的重要一环。教师可提前将讨论主题告诉学生,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并尽可能搜索相关资料。学生通过预习,经过紧张的动手动脑活动后,对教材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教师提前布置的讨论题形成了自己初步的意见。同时,学生通过预习,熟悉了英语单词,积累了一些与讨论主题相关的英语表达。这就为课堂讨论打下了基础,学生们在课堂讨论时就能有话可说,而且言之有物。学生在讨论时分享着各自的劳动成果,有一种成就感,体验到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从而激发了探索和求知的欲望。 (二)合理分组和创建适宜环境。

1. 合理分组。实施课堂分组讨论时,每组人数不宜太多。最理想的小组规模是4~8人。小组过大会因为减少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和增加组织讨论的难度而导致讨论效果下降。分组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适应学生的需要。一般认为,运用异质(在学习能力、交流技能、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方面不同)分组法比同质分组法更具有以下优点:(1)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处理方法,这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2)学生之间的差异可带来更多认知上的不平衡,这一点会促进学习,促进创造力的发挥以及社交能力的提高;(3)这样的小组通过相互的磨合讨论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有利于长期记忆;(4)每个成员都有参与讨论的平等机会,讨论效果会更好。

2.创建适宜环境主要包括:

(1) 采取适合讨论的座位模式。座位模式影响课堂教学,影响课堂中学生相互交流的形式和效果。秧田式的座位模式是不适于讨论的。研究表明,如果小组成员彼此能看见对方并能听到对方说话,那么他们就愿意与对方交流。(高尔,1990)因此,座位模式最好是圆圈式的,至少也应该是面对面的。这样会便于所有成员参加讨论。

(2) 创设支持性环境。为了鼓励学生在讨论时积极思考和参与,教师要创设支持性环境。为此,教师要以民主式而非权威式的办法组织或指导讨论。只有具备民主与平等的理念和现实,人与人之间才能达到真正的沟通和理解。教师要善于倾听小组的讨论,而且要求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在他人说话时认真听,努力去理解,适时作出反应。不要不理睬,或者轻易打断他人的话语。师生须共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所有学生都敢于发言,乐于发言。

(三) 适时引导和有效调控。

1.适时引导。任何有效的课堂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适时引导。教师在课堂讨论中的主要任务是调控和辅导,对学生既不能包办代替,又不能放任自流。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在教室里走动,巡视并记录各组活动情况,对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保证讨论终始围绕主题进行。为了不打断学生的即席外语交际,应减少当场纠错,可先把学生的交际内容用录音机或笔记记录下来,事后再选择时机分析,整理和纠正。学生遇到表达困难时通常有两个选择:回避或设法解决。对于讨论中一时难以提取的语言项目,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利用面部表情,体态语言等非语言焦急手段。研究表明,非语言交际传递信息的成功率可高达55%。

2.有效调控。(1)控制讨论时间。课堂讨论时间一般控制在5~15分钟,具体取决于任务的难易度。时间过短,讨论不充分,效果不明显。但讨论时间也不宜过长。心理学研究证实, 学生注意集中程度会随时间增加而降低。同样,学生专注于讨论的注意力也会随时间延长而下降。时间过长的讨论,学生容易疲劳分心,容易转移讨论的话题。(2)控制讨论的节奏。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性格差异,讨论中可能会有偷?校?涑蛘?鄄恍莸南窒螅?淌σ?适币?迹?Vぱ??诠娑ǖ氖奔淠谕瓿扇挝瘛?3) 控制讨论的主题。要引导学生始终围绕主题发言,避免离题;同时要根据讨论的开展情况,随时捕捉与主题有关的其他有争议的话题,促使学生深入探讨,提高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四)及时反馈和合理评价。

1.及时反馈。在分组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反应,对学生的求助给予及时的反馈。在分组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让各小组集体或派代表做汇报展示(presentation), 并在此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加以总结:一方面,要总结已讨论的问题、得出的主要结论、形成的基本认识等;另一方面,要提醒学生注意在讨论过程中所犯的英语语言错误,并对学生的不足给予及时的指正。

2.合理评价。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的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承认,学习的成就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对讨论结果的评价应是客观的,对讨论过程的评价应是主观的,要让学生积极反思:自己有没有积极参与讨论,在这次讨论中想学什么(what i want to learn),学到了什么(what i have learned) 等。

评价时可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1)小组成员自评,互评。

小组成员先对自己评价,然后相互评价,最后对小组的总体情况进行自检,形成对自己的全面了解。(2)组间互评。通过个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可以更好地相互学习,扬长避短,提高课堂分组讨论的有效性。(3)教师评价。教师在评价体系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职责主要是对个体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给予恰当的评价,而且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发挥指导和帮助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细心观察学生,不仅要关注讨论的结果,更要关注讨论和学生评价的过程,以便做出合理的评价。

四、结语

课堂分组讨论是英语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何更好地发挥它的有效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地探讨、尝试和研究。

英语课讨论总结篇13

二、 制约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因素

1. 传统教育观念

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观念是阻碍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的最大障碍。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宰地位,过于强调维护教师的权威,过于强调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学生完全成为被动知识灌输的对象,他们与教师之间没有交流和沟通的机会,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 应试教育的压力

高考的巨大压力使得很多课程的学习目的得到歪曲和误解,高中英语学习深受其害。在多数学生眼里,学习英语不是为了真正掌握这门外语,而是为了应付高考。在教师眼里,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口语等实际运用能力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讲授高考的知识点与应试技巧。在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下,无以数计的有的甚至是重复性的英语题目浪费了学生大量的学习英语的时间和精力,忽视英语的口语教学导致了哑巴英语成为高中学生中的普遍现象。应试教育的导向严重制约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互动。

3. 大班教学的限制

班额过大是阻碍高中英语课堂开展互动教学的客观因素。由于学生人数多,学校师资有限,很多学校都是大班教学,每班人数都在60人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80人之多。笔者认为,小、快、灵应该是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较好概括。在这样庞大的教学班级下,教师很难组织有效的小组讨论等互动形式,也很难保证所有学生均能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如果有部分学生因为基础不好,很难在大范围的讨论中有发言机会,将会造成学生英语能力的两极分化。

4. 学生的自卑心理

实现向课堂互动教学的过渡,除了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生同样需要更新固有观念,积极接受情境教学。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发现有小部分学生由于比较羞怯,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互动教学中。他们有时候即使知道答案也不愿回答,因为害怕当众犯错而遭到别人的嘲笑。学生在这方面的顾虑也会影响课堂互动的教学效果。

三、 构建课堂互动教学的策略

1. 教师启发

教师的启发是构建互动教学课堂的前提。教师的启发主要是指在讲新课前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而向学生介绍相关背景知识;适当地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到即将讨论的话题上;为学生提供新课文有的相关感性材料等,以此达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2. 学生自学

这一过程主要指在教师刚开始讲新课文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而且学生易达到的“阶梯式”教学目标,在教师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后,由学生自己开展发现问题、探寻知识、研究问题的自学过程,自学是为了下一阶段的小组讨论做准备。

3.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建立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自学和对本课有足够感知的基础之上。一般而言,小组讨论宜以4人为一组,其中最理想的组合是优等学生一名,中等学生两名,差等学生一名。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主要任务是观察各组讨论的情况,负责对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小组讨论以小组汇报为终结,每个小组应该推选一名组员花大约10分钟的时间用英语介绍本小组的讨论情况。

4. 组际交流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就进行组际交流。教师可以先让讨论比较顺利、已经形成了统一的讨论结果的小组发言,展示该组对新课文知识的理解,其他小组对他们的发言进行补充、评价,当然还可以提出质疑。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对交流的过程进行很好地控制,以保证交流的关键词突出,交流的话题始终是课文的中心话题。

5. 总结鉴定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