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德育渗透总结实用13篇

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学科德育渗透总结篇1

我校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的课题研究,让德育与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表现在: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华罗庚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

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还引导学生认识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我们要热爱和敬重他们。

3、

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

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二、在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智育结合,文道结合是必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各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在教学中,通过说服教育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良好品格的养成需要坚持持久,在掌握一定学习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从而树立远大的抱负,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学习知识的大潮中去,将来回报祖国。青少年要勇敢的面对困难,而不是躲避困难。如果坚持下去,最终赢得胜利,就会有一种自豪感。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各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总而言之,只有深挖,才能加强德育渗透的力度,使青少年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

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去。

学科德育渗透总结篇2

问题一:重“智”轻“德”。问题二:课程的育人功效几乎被忽视。问题三:“学科德育渗透”只留于表面。问题四:德育渗透内容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离。 问题五:德育渗透缺乏考核标准,缺少系统理论支撑,实施中随意性大。

三、研究内容

1、提高教育工作者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艺术渗透重要性的认识。 2、明确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原则。3、探索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4、探索在学科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德育渗透方法。5、寻找并完善各学科每章节德育教学的渗透点及内容。 6、制订学科德育渗透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四、研究成果

(一)认识成果

1、充分认识到德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具有其它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一是有面广量大的特点:二是有切实的时间保证:三是有丰富的知识载体:四是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各科教师的重要任务。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新时期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重要内涵。教书与育人是是辩证统一整体,是教师工作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2、明确了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原则。

A、学科性原则。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必须从学科和教材本身的特点出发。B、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德育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不管是学科知识本身,还是学科中蕴含的思想教育因素,都必须是正确和科学的。C、目标性原则。要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找准知识点和德育教育的结合点,使两个目标方向统一起来,为学生综合协调的发展服务。D、层次性原则。学科德育与学科教学一样,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适时、适度、适量的进行,贯穿在整个教学之中螺旋上升。E、浸润性原则。在学科进行德育教育,要防止贴标签的现象发生,要如春雨润物一样进行德育教育。F、实践性原则。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寻找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精心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的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不断地总结经验,发现规律。G、示范性原则。教师要力求成为学生的表率,用自身的言行直接影响与感染学生,努力做到以情感人,情中有理,情景交融,持之以恒。 H、自主性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注意结合教学为内容设计德育教育点。可以采取开放性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大思考、选择的空间,使不同的学生能有不同的收获和发展。

(二)操作成果

1、研究出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A、通过教材进行德育渗透。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学科教材自然成为首要选择。找准教材中育人的“渗透点”,把握好育人渗透“时机”,掌握好育人渗透之“度”是通过教材进行德育渗透的关键。 B、通过教师进行德育渗透。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人格的引导作用极为重要。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对德育渗透有重要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十分重视为人师表,体现语言美、体态美和板书美,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C、在教学情境中进行德育渗透。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D、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

E、在教学评介中进行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对学生进行评价,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自信心,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建立起到至关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F、通过多种学科活动进行渗透。

将学生带出课堂、引向生活,学生才会变的丰富多彩,德育才能显现效果。

2、探索出一套在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德育渗透方法。

A、语言熏陶,迁移默化法。B、情理分析、提高认识法。C、解疑答难,思想升华法。D、激发兴趣,培养情感法。E、榜样启迪,崇尚科学法。F、推荐读物,感染熏陶法。G、开展活动,亲身体验法。H、加强审美,去粗取精法。I、参观访问,实地感知法。

学科德育渗透总结篇3

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各级行政领导,基础是教师。要使教育工作者能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离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渗透意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环境的意识。为此,要组织教育工作者认其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和各学科教学大钢等。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教育工作者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地位,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统一认识,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加强组织管理,制订措施,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的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佛山市教委制定了《佛山市中学实施德育大纲细则》、《佛山市小学实施德育纲要细则几把中小学的德育实施细则中有关学科德育渗透,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行政部门制定了措施,促使学校的学科德育渗透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佛山三中在学科德育渗透上做得较好。他们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管理:第一,由一名副校长主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成立“德育的学科渗透领导小组”,专门组织、研究这项工作。第二,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佛山三中教师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凡是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第三,编写《佛山三中“中学德育大纲”分年级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中学阶段各年级的教育要求和任务;做到中学教育的层次化、系列化,使教师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第四;围绕“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课题,组织全校教师研讨,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找出结合点,并把每章节的渗透点列举出来,整理汇编成《佛山三中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作为教学中教育渗透的依据,使德育渗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保持经常性。第五;组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讨课”,同时请有经验的教师上全校性的德育渗透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研究渗透的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效果。第六,编辑出版《佛山三中德育渗透教案集》(各学科有1-2集),共十余本。第七,编辑出版了《佛山三中德育渗透论文集人并组织评选优秀教案与论文。佛山三中做到了有领导、机构、制度、要求、计划、目标、总结、科研、检查督促评比,并包含所有学科,全部文化课,使“离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深入了一个层次,迈出了新的一步。

为了及时总结和推广佛山三中“依法治校,依织青人”经验,1997年底,佛山市教委在三中召开了““佛山市在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现场会”,佛山三中介绍了“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的实践与思考,加快了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工作的进程。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

教师除重视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唐朝对外关系时,讲述唐代的中国,经济、政治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有不少日本人,如阿倍仲麻吕、吉备实备、空海等到唐朝学习,但他们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学,而是学成回国后,传播、消化中华文化,在创建日本文化等方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国鉴真、玄奘两位高僧,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了寻求学问,放弃较为安逸的生活条件,长途跋涉,飘洋过海;忍饥挨饿,担受风险。这种为了求学,为了文化交流,不顾个人安危的忘我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给人们这样的启示:一个国家,只有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才会受人敬仰;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原因之一,是唐朝推行开放政策,有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文化交流对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是学习的好机会,好方法。只有善于学习,才会有所收益和进步。

又如;在讲香港失而复得的历史时,教师讲述自从17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科技的高速发展期。与时俱进的则国运兴隆,抱残守缺的则江河日下。中英两国相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英国因工业革命成功而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而中国则因闭关锁国而停滞不前。在这背景下;两国相遇必以中国失败告终。百多年来,志士仁人,都没有忘记收回香港;以圆振兴中国的理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决定收回香港时,中英的相对国力已倒过来,所以在整个谈判中基本上是中国定调。失而复得,正是这种力量对比变化了的结果。它给人们三大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本;历史潮流,不能抗拒,包括科技迅猛发展的历史大潮;上一个世纪的较量,是物质力量的较量,下一个世纪的较量,将是知识力量的较量。

又如,音乐教师在教唱《南泥湾》、《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时,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词的含义,旋律的欣赏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讲解: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秧歌队到了南泥湾,看到了三五九旅的指战员,用勤劳的双手,使南泥湾变成了庄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陕北江南,学员们深受教育;向三五九旅英雄们献上了新编的秧歌舞《桃花篮》。《南泥湾》就是这个秧歌舞的插曲。在教唱时,教师后发学生用学过的表现音乐的手法,用领唱、齐唱的方法,通过优美的旋律;描绘陕北江南美景,礼赞劳动模范的功勋。前半段是两个优美柔婉的柔情性长句,用领唱方法;后半段用齐唱,同时在前奏部分和后半段的节奏跳跃部分,加民族打击乐来烘托歌曲,产生欢快愉悦的气氛,使学生既得到音乐美的享受,又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由于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内容;再哼上优美动听的旋律,感情上会产生共呜。

四、挑战二十一世纪,随时代前进,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在此,以历史学科为例。佛山市中学历史学科开展了“方法、手段、内容、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教学实验,我市历史教师称之为“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实验”或“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实验”。我们运用整体性观点和综合性方法,紧紧把握住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方法、手段、环节及其总和,处理实验变量及其各种因素。这包括四个变量(方法——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法,或“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启导式教法;”技术手段——多种传播媒体(含多媒体计算机)的综合运用;内容——知识结构、图式及其内在联系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的有机结合的教学),四个因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和十个方面或环节(教纲、考纲、教材、教学目标、方法、技术手段、练习考试、评讲、评价、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把握其总和。并加强历史室、电教室的建设。它促使佛山市中学历史教学走向“四个转变”(即“变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为“启发导学式的能力型为主的教学”;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教学;“变传统的讲解、板书、挂图等手段的教学”为“传统媒体手段与现代媒体手段,含多媒体计算机手段优化组合的教学”;“变单一的班级课堂教学”为“班级课堂、历史室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力求达到“二个五要点”(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思想认识有机结合;②在“整体、主体、现代、优化、深层”上体现学科的德育渗透),改变“五点状况”(学科思想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建构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实效性,回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若干问题,回答了“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若干问题。(《促成“观念内化”教学的实验报告》获1997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1997年《德育报》中小学德育论文一等奖,广东省中学历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该《实验报告》刊登在《中学历史教学》1998年第7期)

佛山三中《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德育渗透的研究和买践活动》一文,介绍了生物、英语、地理、语文、历史、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在“构建教育框架,明确目标、内容、步骤,把握住结合点”和“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等方面,加强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经验。

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科德育渗透总结篇4

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各级行政领导,基础是教师。要使教育工作者能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离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渗透意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环境的意识。为此,要组织教育工作者认其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和各学科教学大钢等。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教育工作者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地位,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统一认识,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加强组织管理,制订措施,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的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佛山市教委制定了《佛山市中学实施德育大纲细则》、《佛山市小学实施德育纲要细则几把中小学的德育实施细则中有关学科德育渗透,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行政部门制定了措施,促使学校的学科德育渗透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佛山三中在学科德育渗透上做得较好。他们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管理:第一,由一名副校长主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成立“德育的学科渗透领导小组”,专门组织、研究这项工作。第二,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佛山三中教师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凡是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第三,编写《佛山三中“中学德育大纲”分年级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中学阶段各年级的教育要求和任务;做到中学教育的层次化、系列化,使教师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第四;围绕“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课题,组织全校教师研讨,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找出结合点,并把每章节的渗透点列举出来,整理汇编成《佛山三中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作为教学中教育渗透的依据,使德育渗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保持经常性。第五;组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讨课”,同时请有经验的教师上全校性的德育渗透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研究渗透的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效果。第六,编辑出版《佛山三中德育渗透教案集》(各学科有1-2集),共十余本。第七,编辑出版了《佛山三中德育渗透论文集人并组织评选优秀教案与论文。佛山三中做到了有领导、机构、制度、要求、计划、目标、总结、科研、检查督促评比,并包含所有学科,全部文化课,使“离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深入了一个层次,迈出了新的一步。

为了及时总结和推广佛山三中“依法治校,依织青人”经验,1997年底,佛山市教委在三中召开了““佛山市在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现场会”,佛山三中介绍了“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的实践与思考,加快了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工作的进程。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

教师除重视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唐朝对外关系时,讲述唐代的中国,经济、政治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有不少日本人,如阿倍仲麻吕、吉备实备、空海等到唐朝学习,但他们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学,而是学成回国后,传播、消化中华文化,在创建日本文化等方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国鉴真、玄奘两位高僧,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了寻求学问,放弃较为安逸的生活条件,长途跋涉,飘洋过海;忍饥挨饿,担受风险。这种为了求学,为了文化交流,不顾个人安危的忘我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给人们这样的启示:一个国家,只有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才会受人敬仰;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原因之一,是唐朝推行开放政策,有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文化交流对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是学习的好机会,好方法。只有善于学习,才会有所收益和进步。

又如;在讲香港失而复得的历史时,教师讲述自从17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科技的高速发展期。与时俱进的则国运兴隆,抱残守缺的则江河日下。中英两国相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英国因工业革命成功而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而中国则因闭关锁国而停滞不前。在这背景下;两国相遇必以中国失败告终。百多年来,志士仁人,都没有忘记收回香港;以圆振兴中国的理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决定收回香港时,中英的相对国力已倒过来,所以在整个谈判中基本上是中国定调。失而复得,正是这种力量对比变化了的结果。它给人们三大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本;历史潮流,不能抗拒,包括科技迅猛发展的历史大潮;上一个世纪的较量,是物质力量的较量,下一个世纪的较量,将是知识力量的较量。

又如,音乐教师在教唱《南泥湾》、《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时,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词的含义,旋律的欣赏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讲解: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秧歌队到了南泥湾,看到了三五九旅的指战员,用勤劳的双手,使南泥湾变成了庄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陕北江南,学员们深受教育;向三五九旅英雄们献上了新编的秧歌舞《桃花篮》。《南泥湾》就是这个秧歌舞的插曲。在教唱时,教师后发学生用学过的表现音乐的手法,用领唱、齐唱的方法,通过优美的旋律;描绘陕北江南美景,礼赞劳动模范的功勋。前半段是两个优美柔婉的柔情性长句,用领唱方法;后半段用齐唱,同时在前奏部分和后半段的节奏跳跃部分,加民族打击乐来烘托歌曲,产生欢快愉悦的气氛,使学生既得到音乐美的享受,又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由于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内容;再哼上优美动听的旋律,感情上会产生共呜。

四、挑战二十一世纪,随时代前进,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在此,以历史学科为例。佛山市中学历史学科开展了“方法、手段、内容、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教学实验,我市历史教师称之为“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实验”或“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实验”。我们运用整体性观点和综合性方法,紧紧把握住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方法、手段、环节及其总和,处理实验变量及其各种因素。这包括四个变量(方法——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法,或“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启导式教法;”技术手段——多种传播媒体(含多媒体计算机)的综合运用;内容——知识结构、图式及其内在联系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的有机结合的教学),四个因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和十个方面或环节(教纲、考纲、教材、教学目标、方法、技术手段、练习考试、评讲、评价、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把握其总和。并加强历史室、电教室的建设。它促使佛山市中学历史教学走向“四个转变”(即“变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为“启发导学式的能力型为主的教学”;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教学;“变传统的讲解、板书、挂图等手段的教学”为“传统媒体手段与现代媒体手段,含多媒体计算机手段优化组合的教学”;“变单一的班级课堂教学”为“班级课堂、历史室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力求达到“二个五要点”(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思想认识有机结合;②在“整体、主体、现代、优化、深层”上体现学科的德育渗透),改变“五点状况” (学科思想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建构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实效性,回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若干问题,回答了“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若干问题。(《促成“观念内化”教学的实验报告》获1997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1997年《德育报》中小学德育论文一等奖,广东省中学历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该《实验报告》刊登在《中学历史教学》1998年第7期)

佛山三中《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德育渗透的研究和买践活动》一文,介绍了生物、英语、地理、语文、历史、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在“构建教育框架,明确目标、内容、步骤,把握住结合点”和“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等方面,加强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发挥学科

教学的德育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经验。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科德育渗透总结篇5

1.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

中学开设的各门学科中都渗透着德育的内容,这些内容以知识为载体,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是学科德育的核心。如语文学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借助课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学生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心理。数学学科中的德育内容并不明显,但可以挖掘出来,如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可以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数学题的演算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生活态度。英语可以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视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总之,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3.在教师形象中渗透德育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人格魅力以及严谨的教风等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巨大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仪表形象等都能给学生美的熏陶,而轻松愉悦的学习生活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4.在社会活动中渗透德育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课内德育渗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渗透。教师可以根据各学科的特点适当组织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将学科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将知识活学活用,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生百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保障措施

1.课题带动。课题的研究和各项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科教师能够主动承担德育工作。因此在制订各学科教学计划的同时,应注重体现德育内容的渗透,充分做到多管齐下,强化学科的德育渗透功能。

2.科研带动。大力开展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教学研究,真正实现德育首位的目标。充分认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转变观念,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按照三维教育目标,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初步形成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新思路。

3.制度约束。坚持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实行班级量化管理,建立任课教师德育联系卡制度,任课教师分别与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结对子,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定期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

三、研究方法及注意事项

1.研究方法

(1)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树立德育首位的思想。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巧妙地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到“润物细无声”。

(2)探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式方法。教师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学科教材特点,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探索,在教学中巧妙地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中,逐步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文道合一”的路子。

(3)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方式。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把德育向课外延伸,多管齐下,实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功能的有机统一,形成一个完整的德育体系。

2.注意事项

(1)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

学科德育渗透总结篇6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物理知识与解题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位,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可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的德育内容既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

在祖国的历史上记载着许多物理科学知识及其发展完善的内容,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大批优秀的物理学家献身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事业,这些事迹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物理学理论的发展本身就是一部非常好的辩证唯物主义教材,只要将这些素材融入到物理概念规律的讲解过程中,就能达到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态度的目的。通过物理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严格操作、认真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爱护仪器的主人翁思想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

3.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教育方法途径

3.1对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总体的规划构思

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德育时,经常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总体的规划和构思,这使得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状况处于分散、混乱的状况,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事实上,教师应当将德育渗透与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每学期开始教学前,应结合该学期的具体物理学科教学内容和初中学生的实际年龄和思想状况,在明确物理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的同时,应对该学期的德育教学目标、方法、手段、内容都要进行详细计划,从而保证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能够有步骤、分层次的有序进行。

3.2结合物理学科教学内容进行隐性的有机渗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并不是要求教师在进行学科内容教学时,将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道德等德育内容作为授课内容,逐一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这样就会喧宾夺主,主次不分。尤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章节内容的德育因素并不突出,而是融汇在对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对于这些内容,应将德育内容渗透于知识讲解过程中,并不一定非要将德育内容提到课堂教学的高度。

将德育内容隐性地穿插于课堂教学内容与过程中,使学生在学到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例如物体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物态的改变,而物态的改变又会导致体积、密度等量的变化,让学生进行比较,自然地渗透量变、质变规律的教育。

3.3重视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评价

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进行评价,能够反馈和检验初中物理德育取得的效果,引导正确的教学导向,从而巩固德育渗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可从两个方面展开。首先,在物理学科考试中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科德育渗透的内容。一般初中物理学科考试的出题是由教研组或年级学科组统一命题,出题组可要求各个教师提供能够隐性地反映德育成果的新颖试题,这些试题要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与社会发展相呼应,从而既检验了德育渗透效果,同时又巩固了德育成果。其次,可将课堂德育渗透作为对教师课堂教学考核的一项评价标。教研组中各个教师可每月开一次公开课,每位教师必须听二次公开课,并且要有详细的听课记录。其中评课的指标体系中就列出了课堂德育渗透这一块,并把课堂德育渗透的评价指标进行细化,以利于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有针对性地评价。

学科德育渗透总结篇7

     学科德育的共同特点:一是以知识为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各学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 本门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文学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 历史学科以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实为载体,尤其是通过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 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理学科通过祖国的地理环境、辽阔的 疆域、丰富的资源、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运用我国 灿烂的科技文明史,我国历代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的事迹,解放后我国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对 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以上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 予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而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总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 教育相联系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二是面广量大时间长。仅以必修课来说,小学有10门学科,初中有13门学科,高中有12门学科。这些学科 遍布所有知识领域,其延续时间,短的一年两年,长的贯串12年。授课的时数,义务教育九年,23门学科7792 课时,高中三年,12门学科2513课时,普通教育12年35门学科共10305课时。各门学科都具备德育渗透的功能, 其教育力量是十分强大的。 

    三是有切实保证。学科德育有固定的课程、相对稳定的教材、排进课表的课时、专职的教师和评价考核的 制度,而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学科的学习上。这些条件切实保证了各学科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在 教学中实施德育。 

    四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 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实践、认识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是过程。各学科教学给学生提 供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学科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采取灌输的方式,不少又是采取渗透的方式,使 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 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 

    学科德育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这次课题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中小学所有必修课20门学科德育渗透的主要 内容和特点(详见《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显性课程,担负着比较全面和 比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既是学科德育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学校德育体系中的 一条主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文科类,包括语文、英语、历史、地理和作为史地综合课的“社会”,具有广泛的德育内容和很强的感染 力,既有显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隐性教育的特性。  

   理科类,包括数学、自然、物理、化学、生物和理化生的综合型课程“理科”,结合自然科学知识进行辩 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最具特色,说服力强,效果一般都比较好。

     技艺类,包括体育与保健、唱游与音乐、美术、生活与劳动、劳动技术、职业导向和计算机,这些学科的 德育都同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其德育内除共同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外,在思想、品德、 行为等教育方面又各具特色。 

    (2)学科德育的实施 

    课程改革方案是学科德育实施的依据。

     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在总的培养目标中,规定了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 质”,“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目标,并相应地规定了思想品德素质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分阶段、有层 次的目标;设计了显性与隐性结合的“三线一面”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课程体系,要求面上各门学科、各 个领域都要渗透在贯穿德育工作,落实到各科课程标准和各科教材中去,使显性德育课程外的各科,都作为德 育的隐性课程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     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有明确的德育要求和内容。 

    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教学的依据,这次我们分析了中小学20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和部分教材德育渗透 的情况。总体上看,课程改革方案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得到了贯彻和实施,各学科的课程目标、教 材编写要求、实验操作和练习、教学评估,都有相应的学科德育要求。各学科课程教材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 我们在《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已作了归纳。这里仅举高中数学的课程标准为例作为说明。     学科德育渗透在教师的教学中逐步得到体现。

     课程改革方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所有关于加强德育、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要求,都必须通过各学科 教师的教学来实施,而对教师是否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最有发言权的则是学生。为此,我们于6月底、7月初在 10所小学(一师附小、二师附小、虹口区三中心、复兴东路第三小学、长宁区实验小学、江宁路小学、青浦县 实验小学、金山县实验小学、控江路第二小学、曲阳路第四小学)作了1000份学生问卷调查;在11所中学(大 同中学、育才中学、曹杨二中、向明中学、松江二中、梅陇中学、娄山中学、尚文中学、罗店中学、青浦中学 、下沙中学)作了1006份学生问卷调查,了解中小学各项德育内容在各科教学中的体现。调查问卷显示,在小 学各类课程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显性课程,学生认为是最直接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其次为小学社会 学科、小学语文学科,而学科之间在德育渗透方面的不平衡性也不同程度地在调查中得到进一步了解。中学学 科德育的问卷调查则比较清楚地反映了各学科德育的特点和实际。详细请见《中学学科德育调查问卷》汇总表 。从调查问卷的汇总表上可以明显地看出:(一)思想政治课在20个德目中,除“审美能力”占40%,其余都在 50%以上,“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占到90%,显示出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并为学生所公认。(二) 语文和历史是学生所接受德育内容最广泛的学科,地理相对次之。(三)音乐、美术学科在德育方面审美教育 和情操熏冶最为突出,而体育学科在爱集体、团结互助和顽强意志锻炼方面的教育作用就比较显著。(四)纵 向看,在理想志向、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尊重事实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等四个方面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等方面则为文科、特别是理科所共有。(五)职业导向、中学社会、综合理科等三门课 程,由于试点的学校不多,尚不能充分反映实际和说明问题。调查结果清楚地表明:课改方案中加强德育的指 导思想,课程教材在实施学科德育任务方面的要求,在各学科教师的教学中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落实;而学科 德育渗透所具有不同的学科个性和侧重,已为广大教师所认识。

     实施学科德育渗透的成效

学科德育渗透总结篇8

高中体育学科的设置,既是为了让高中生在繁重的文化课学习之余,能够兼顾身体锻炼,又是为了向高等院校输送优秀的体育人才作准备。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教育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加强,然而在德育这一块,却始终存在一定的“短板”。高中体育教学与德育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重要性,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有必要结合当下时展的新形势,思考如何将德育进一步与高中体育教学相互渗透。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有关德育的功能分析

要想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首先要明确德育在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功能,只有准确认识并把握德育的功能,方能更好地运用其开展体育教学。

1. 德育功能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同志指出:“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句话直接指出了当前德育在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就是通过开展德育教学,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与发展。一方面,学校体育的本身就具有鲜明的德育功能,学校通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能有效激发起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和兴趣,培养起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勇于奋斗拼搏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强化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有助于师生、生生之间建立起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教师和学生在德育的影响下很容易拧成一股绳,围着集体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

2. 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功能的内涵

所谓“德育”,顾名思义就是进行品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简单地说就是为了提高班级学生个体的品德素质而开展的相关体育教学活动。简单地说,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主要包括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政治方面,有助于学生树立起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在思想方面,能够培养起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三是在道德方面,能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并通过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等,培养起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毅力与斗志;四是在心理方面,有助于磨砺高中生的意志,强化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形成自尊、自信、勇敢、勤劳、诚实、宽厚的性格。

二、强化纪律意识教育,增进德育与高中体育教学要求的渗透

在明晰德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之后,就需要从不同角度思考如何将德育与高中体育学科教学进行渗透教育。若想使二者更加紧密地联系和渗透,首要任务便是强化对高中生纪律意识的教育,以此来增进德育与高中体育教学要求的渗透。众所周知,不论在任何阶段,纪律都是学习活动的基础性要求。正如古语所云:“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高中体育教学而言,纪律正是形成“方圆”的这把“规矩”。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一定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纪律意识,使他们养成“言必行,行必果”的风格。比如作者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就要求学生上课必须穿运动鞋、着运动服;在课堂集合的时候,要求学生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到位。这些要求看似细微,但对学生的影响却很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意识,而且还能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既能在体育课堂上坚决做到遵守纪律,又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自觉要求自己并严格做到。

三、强化意志教育,结合体育教学训练活动开展德育渗透教育

与其他学科相比,高中体育学科是一门需要体力与意志坚持的学科。尤其是在开展相关体育训练或者体育竞赛时,不但要消耗大量的体力,而且也极为考验学生的意志。由于大多数体育项目内容都比较机械、枯燥,完成过程比较艰苦,因而导致不少学生在完成相关训练活动时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意去挑战并战胜困难。这一情况恰恰体现出在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处理这一情况时,我找准“症结”,从学生意志方面入手,结合体育训练项目,不断强化对学生意志的教育,如向学生讲述优秀运动员艰苦训练的事迹,或者在班级内树立艰苦训练的学生典型,发挥榜样带动作用,以此来激励学生,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

总之,德育不是纸上谈兵,不是简单说教,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践行德育、渗透教育,既需要教师言传身教,又需要教师不断实践、总结和完善,只有这样,高中体育教学工作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学科德育渗透总结篇9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职教中心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旅游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准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电子专业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审美教育。德育课结合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们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转贴于

学科德育渗透总结篇10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功能。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非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职教中心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征、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征、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旅游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保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预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新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电子专业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审美教育。德育课结合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功能,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新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和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们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和者、评价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功能。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征、专业特征、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学科德育渗透总结篇11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职教中心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旅游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准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电子专业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审美教育。德育课结合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们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学科德育渗透总结篇12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职教中心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旅游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准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电子专业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审美教育。德育课结合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们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学科德育渗透总结篇13

1 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内涵诠释

课程教学渗透德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学科的相关德育知识,在现有的教材选编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既孕育于课本之中,又取材于教材之外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①即教师从课程特点和教学实际出发,有意识地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融合于教学内容之中,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与道德情操的升华。课程教学渗透德育,是教学教育性客观规律的反映,是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必要途径。因此,研究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对于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在高校中,课程教学渗透德育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实施过程中也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标准。由于领导的忽视和教师教学水平能力的限制,从而使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高校领导和教师对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忽视

长期以来,高校的德育课程一直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虽然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对高校德育工作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许多高校的领导和教师往往忽视了德育课程的建设,对于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性更缺乏应有的认识。与别的学科相比,学校领导们更愿意将建设重点放在容易出成果的自然科学及其它社会科学上面。许多教师也片面的认为德育工作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的事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只是片面的注重学生的专业成绩,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置若罔闻。更严重的是,相当一部分教师自身就存在着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2.2 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

当前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尚缺乏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标准。一方面,在高校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中普遍缺乏德育这项标准;另一方面,许多高校对课程教学渗透德育虽然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但是没有具体可实施的操作性指标。由于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效果不易被定量衡量,所以常常为学校所放弃。总的来说,在高校里虽然存在着教书育人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科研论文、教学工作量等定量规定是硬指标,而教书育人作为定性规定则是软指标,这就造成高校工作中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由于管理体制的缺乏与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积极性。

2.3 教学水平对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制约

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能力对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发挥具有直接的影响。在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德育渗透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等。在大多数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往往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及相应的实践活动。而且,由于各学科老师的知识背景和能力水平有限,所以不能将德育内容有机的融入各相关学科中,从而使学科知识教学与渗透的德育内容相分离。这就会使学生对德育内容产生排斥,甚至认为德育内容是多余的。由于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过程缺乏感染力,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课程教学渗透德育也就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

3 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德育渗透过程中,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加强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课程教学渗透德育工作的重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把德育目标与各学科所内含的德育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潜移默化的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3.1 加强领导、教师对课程教学渗透德育重要性的认识

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在课程中渗透德育是教学本身固有的职能。而且,与其它德育途径相比,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效果更为显著,也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因此,只有大力加强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力度,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才能发挥德育教学的巨大优势,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高校领导和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主体,必须使他们认识到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性。要努力使领导和教师从“教学等于智育、教学等于分数”等错误的观念中转变出来。必须加强领导和教师对教学教育理论和国家德育大纲的学习,从而提高领导和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之在课程教学中更好的履行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职责。

3.2 推进高校课程改革,创新考核、管理机制

课程改革是促进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就要求领导和教师要对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内涵、特点及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间实施德育渗透的规律和经验进行总结。通过课程改革,将德育内容有机的融入教材之中,从而实现寓德育于各学科专业教学的目标。同时,各高校还要制定相关的考核奖惩制度,来衡量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情况。通过对教师备课、讲授、实验、实习、考试等各教学环节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表现,对教师作出相应的评价。并将教师的职称评定和晋升与课程教学德育渗透工作的实施情况结合起来,建立起科学的管理、评估和激励制度,从而保证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3.3 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每门课程的教材中都直接或间接的涉及到德育的内容。人文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素材。而自然科学中则包含着大量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思想,当展观、环境观和科学道德观应该成为自然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也是课程德育的重要内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热爱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出发,在备课的过程中,既要弄清教材知识内容,又要深入思考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科学的设计教学内容,并巧妙的将德育寓于课堂教学之中。其次,教师在布置作业与考试命题的时候,要结合教材内容,适当的融入德育因素,这也是发挥课程渗透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3.4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也要顺应时展的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法。要把黑板、挂图等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化到多媒体计算机优化组合的教学手段上来。互联网上包含着丰富的资源,通过网上搜索,教师可以从中挑选出适合课程德育教学的内容,所以互联网是拓展课程德育渗透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次,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使得多样的教学方式得以实现。多媒体教学集动画、影音、录像于一体,其生动而直观的教学形式,更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德育渗透。最后,教育的信息化为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必要的联系手段。通过互联网,教师与学生不仅可以讨论学习上的问题,还可以共同探讨生活上和思想上的困扰,这就有利于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从而能更加有针对性的实施课程德育渗透。

3.5 充分发挥教学实践课的德育功能

各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课堂讲授,还包括实验、实习、参观、调查等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操作过程的掌握,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使学生培养起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等优秀的道德品质。例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到工厂、到农村去实习,去进行生产劳动的体验,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们在生产劳动中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从而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们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形成健康、良好的人格。

3.6 用心教学,全心关注学生的情感与需要

学生是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对象,在教学中居于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本,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首先,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并根据学生的思想与认知水平,发掘出课程德育教学与学生精神需要的最佳结合点,从而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点和兴奋点,要善于把握时机,适时的进行思想教育。再次,教师在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过程中要多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最后,教师要用“心”教育学生,要真诚的对待学生,对学生要给予关心、鼓励和支持。只有建立在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课程德育渗透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

3.7 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列宁曾经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这就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言行、情感和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示范作用,教师的人格特质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谈举止和仪表态度来起到表率的作用,从而将言传与身教密切结合起来。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精通专业上的业务,还必须要有着高尚的品德和情操,要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相反,如果教师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对教学工作不负责任,在上课的过程中经常流露一些消极、堕落、反动的思想,这将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因此,作为教师,要重视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

综上所述,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对大学生的人格品德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在“渗透”上下功夫,要充分发挥各种有效的途径与方法,让学科的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合二为一,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