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实用13篇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篇1

一、中西合璧的审美定位

西方的艺术审美遵循的是写实主义审美原则,音乐创作注重感觉和构形,而中国传统的艺术审美则以写意为主,强调“神韵”和“开悟”。在音乐剧《天桥》的审美定位方面,音乐创作者展示出来的是一种中西合璧的审美观念。整剧音乐创作感性、张扬,借鉴了欧洲音乐剧的创作手法,以通俗化、交响化为特点,重视写实性的人物和场景描写,强调作品的视听效果。与此同时,曲作者在音乐叙事的布局上收放自如,往往会运用一些巧妙的富有中国人文意蕴的创作手法,引导观众思考,给观众以“悟”的广阔空间。这种二元结合的创作方式,是一次中国传统音乐通俗化和现代化的尝试,作曲家将中国古典审美以现代而通俗的方式融入到音乐作品当中,在追求形式美的同时,求真、求善,以真、善入美,体现了曲作者中西融合的审美意识和定位。

这种兼具中国传统审美和现代创作思维的审美意识是贯穿在音乐剧创作的始终的,作曲家是用一种现代而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关于中国古典文人的故事。在剧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蓝调、爵士、摇滚等音乐形式,也可以听到无调性的音乐旋律,同时还能从现代手法的音乐描述中感受到民族化的音乐元素。比如“燕舞台”场景的描述,“燕舞台”是晚清时期北京戏曲文化的一个缩影,是汇集天桥文人们梦想的地方,像一个具有梦幻色彩的水晶球。为了描述“燕舞台”华丽而梦幻的场景,曲作者采用现代音乐创作手法,融传统审美意蕴于爵士乐等时尚新颖的音乐风格之中,注重视听效果和人文思想的紧密结合。作者采用了现代先锋派的音乐风格,以“凌乱”的打击乐效果来营造出一种朦胧的音乐氛围,在这种氛围之中观众似乎感觉到与古代文人们隔空相望,在那片璀璨的梦幻之城中找寻着自己的梦想。在这种感情的穿越和共鸣当中观众不知不觉进入到历史时空,并以一个现代人的情感去“感悟”过去文人们的情怀。在乐器的配置上,作者没有采用西式的打击乐编排,而是运用了三弦、八角鼓等民族乐器以打击点缀的方式演奏,营造古代文人们喧闹的表演场景。这样的创作手法给人一种华丽的交织感,是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也是传统与现代的交织。

由上可见,作者中西合璧式的审美定位成就了该音乐剧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音乐风格,既兼顾到了观众民族文化认同的习惯,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时尚性和通俗性特征,为该剧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受众审美认同基础。

二、情真意切、情理并重的音乐叙事风格

音乐剧的特点在于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结合,音乐参与剧中人物性格的塑造、暗示和推动着剧情的发展、烘托剧本意义的升华,因而,细腻而贴切的音乐创作对于音乐剧的整体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天桥》一剧的音乐创作总体来说是以情入手,情真意切、情理并重。

1.剧中人物的性格塑造

作曲家根据人物的职业、社会地位和性格特点,为林鹏飞、金环、银环、袁培文等主要人物设计了个性鲜明的音乐主题。这些主题情感丰富、十分贴切地展现了剧中人物的性格。首先,我们对该剧的女主角——金环的音乐主题进行阐述。

谱例1.金环主题音乐片段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篇2

1.中国传统图案的寓意

中国传统图案有很多种,按照图案内容不同大致可以把它们归于以下十类:文案类、建筑类、雕刻摆设类、花卉类、龙凤类、福类、禄类、寿类、吉利类、喜庆类等。传统图案不仅内容形式丰富,而且饱含寓意,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出现在陶瓷、漆器、刺绣、织锦、地毯、建筑画、年画、雕刻、剪纸、首饰等日常用品上,在装饰性和实用性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美术形式所不能媲美的。中国传统图案往往采用谐音、借喻、双关、象征及比拟等表现手法,造型丰富形象,主题突出,构思巧妙,富有独特而浓烈的民族色彩。如蝙蝠、鹿、鱼、鹊、梅是较常见的装饰图案,其中,“蝠”与“福”谐音,寓意有福;“鹿”与“禄”谐音,寓意厚禄;“鱼”与“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等图案则是采用隐喻的手法,借用植物的某些生态特征,赞颂人类崇高的情操和品行。其中,“竹”寓意人应有气节,“梅”耐寒,寓意人应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富贵白头”则是选择象征富贵的牡丹与白头翁组成画面,比喻人与人长时间的和谐相处。此外,石榴象征多子多孙;花蝶象征融融春意;元宝、钱币象征富有;天地象征长久;兰花象征高洁;仙桃、松鹤象征长寿;鸳鸯象征夫妻恩爱等。无论何时何地,人们对美好事物都一样的心存向往,因此,传统图案背后的吉祥寓意同样适用于现代室内设计,适用于现代人表达设计理念。这种吉祥寓意的沿用,使我们的室内空间少了一些商业气息,更多了一些文化底蕴和亲和力。

2.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在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中,传统图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从顶棚到地面,从家具到摆设,彩画木雕等多种装饰形式比比皆是。传统图案在室内环境中可以通过对围合界面的装饰处理,选择具有传统图案的装饰来表现。传统装饰图案题材丰富且造型多样,多为自然风景纹、人物故事纹、几何纹,多用花草植物纹作边饰和点缀。例如,可以选择传统的几何纹样作为装饰,结合磨砂玻璃做成屏风,用于室内玄关、隔断及玻璃推拉门的装饰,极具装饰性与实用性。然而,在天花与地面的设计中,不需要过多的传统图案装饰,可以选择在局部点缀几处较小面积的传统装饰纹样,如冰裂纹、万字纹、回形纹、祥云纹等,使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创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可以通过对床屏、椅背、柜门、屉面等家具的装饰处理,选择简洁明快的传统图案来表现,使之与室内界面的几何纹样及门窗等相呼应,并采用现代的材料和装饰色彩,因而既保持了传统家具幽雅的艺术效果,又具有现代家具的简约风格和实用功能。装饰织物的应用也极其广泛,包括窗帘、床上用品、布艺沙发、地毯、布艺壁饰等,这些织物采用的传统图案主要是植物花草纹、凤鸟纹等。在图案的选择上,应与室内整体的风格及装饰风格相协调。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图案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隔断、吊顶、地面、家具中都可以融入传统元素,不但可以体现图案的审美价值,还能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因此,在今后的室内设计中,设计师们应更加注重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中国传统图案的运用,从而深入体现中国家居文化的深厚内涵。

3.中国传统图案与现代室内设计完美融合

传统图案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不仅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还要紧密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现代设计方法,赋予传统图案新的生命力,从而创造出全新的设计形式。然而,在设计提倡“发掘传统、体现民族特色”之时,一些设计者没有深刻理解传统文化,将传统图案原封不动地搬进我们的生活,难免会有生硬、突兀之感。作为设计师,如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如何使中国传统图案与现代室内设计完美融合是我们当前室内设计面临的最大问题。在现代设计中,“民族化”并非将传统图案与设计载体简单相加。那些生搬硬套、未经提炼和修改的设计是没有“设计”可言的。我们应该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对传统图案加以选择、加工或改造。对于造型简洁明快,形式美感强的传统图案可以有选择地直接利用,如团蜻纹、宝相花、云头纹以及一些简单的几何纹样和植物花边纹;对于繁复的传统图案应对其进行一定的简化归纳、夸张变化或者抽象处理,在不改变原有风格特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人们的审美意识和怀旧情怀,使其成为符合当下人们审美要求的装饰图案,融入我们的现代室内环境中,这才是关键。

结束语:

中国传统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蕴涵特殊的艺术价值,因此作为现代室内空间的设计者,我们有必要把中国传统图案有机融入到现代室内设计中,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创造出符合国人需求的、现代与传统完美结合的室内设计。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篇3

一、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现状分析

20世纪80年代,平面设计在我国兴起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下,我国的平面设计领域已经取得较大的成效,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剖析平面设计的作品时不难发现,目前我国很多平面设计的作品很多还只是“复制”西方的作品,在理念设计方面缺乏自己的观点,使得作品没有自己的特点。如果在平面设计中融入本民族的特点,充分发挥本民族文化的优点,且符合本民族的审美特点,使我国平面设计在设计界中独树一帜。这么做的原因在于,平面设计与民族文化的有机结合发展,是继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渠道之一,也是我国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重要保证。但是在现实的平面设计文化作品中,由于受到商品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时代的不良影响,一些平面设计者在设计时,往往没有摆脱“全球化”设计风暴的影响,认为外来的文化才是“美”,忽视了本民族文化的美,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文化因素并没有过多的关注,甚至有的平面设计工作者没有本民族文化的概念,不管是ζ矫嫔杓剖谐〉姆⒄够故嵌怨家的发展都具有消极作用。以上都是阻碍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发展的原因。

二、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促进传统绘画与平面设计有机结合

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发展历史悠久,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国家的发展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得到继承与发展,保障了我国文化市场的“有滋有味”。平面设计自20世纪发展以来作为一个新事物给我国的文化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何将其与我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共同发展已经成为文化市场发展的重要问题。这一现状的存在要求平面设计在创作时,必须重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作用,因为绘画作为我国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古典的文化特征,其寓意也较为深刻,不管是人物、植物还是风景,都具有浓厚的意境,在画家的笔下都可以吸引观众的目光。在平面设计中,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设计所需要的元素在传统绘画中进行选取,不仅可以丰富自己设计的内容,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设计的价值所在。针对目前一些设计师在设计中虽然采用了传统绘画作为设计的辅助物,但只是处于表层因素,并没有深入了解绘画的意境,设计难以达到要求,因此要求设计师不仅需要将传统绘画元素用到平面设计中,而且要挖掘传统绘画中的精髓,掌握传统绘画元素的特性,再将之用到平面设计中,做到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促进平面设计的发展。

(二)平面设计中传统工艺的合理渗透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篇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传统漆艺继承与现代漆画融合”(编号:YS1243;主持人:胡海)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5-0064-02

漆发源于中国,传统漆艺主要是以大漆为材料,然后经过各种艺术手法加工处理所制作成工艺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漆艺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其文化蕴涵源远流长。而中国现代漆画脱胎于传统漆艺,是现代艺术与我国传统髹漆技法所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短短的几十年就发展迅速,成为一种新的绘画艺术门类。

但是,目前我国现代漆画在发展中还面临着较多的问题,漆画与其它几大画种地位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漆画家在创作中致力于传统漆艺与现代技艺的融合,应表现生活、服务于社会,争取中国现代漆画得到健康发展。

一、对传统漆艺美学观念的理解与继承

现代漆画对传统漆艺美学观念的继承,是有选择性的,它不是按部就班式地模仿。传统漆艺美学法则是经过人类审美观念长期积累的结晶,在传统漆艺的发展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艺术家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对应的结果。

这些传统漆艺美学法则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是现代漆画家必须遵循的。好的漆画家都应能灵活掌握这些法则,运用自己的灵感,自己的语言和对艺术的理解创作出具有打动人们意识,内容深刻的作品。在现代漆画创作中要勇于创新,创新是现代漆画艺术发展的灵魂。这样才能创作出既有传统的深厚内涵,又有现代气息的漆画作品。

(一)传统的造物思想在现代漆画上的体现

中国传统的造物思想,极重“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考工记》)。中国传统漆器,典雅温厚,优美含蓄,而且具有神秘感。漆所表现出来的气质,正是中国人传统思想气质的反映,它温柔典雅敦厚。所以中国人在古代传统哲学思想 “诗、书、礼"的熏陶下,顺应天时与地气,把中国传统漆器制作工艺发挥到了极致。

中国传统的儒家和道家文化对现代艺术影响较大,其中儒家务实、道家务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儒家宣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家宣扬“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两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漆艺造型和装饰气质上体现突出,它强调“气韵生动”与“意象”,这就使得中国传统漆艺呈现出优雅、温厚、含蓄和对称的秩序美等特点。

中国现代漆画创作必须要对传统的造物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进行探析,要求漆画家在创作中结合现展的特色,暗合现实与传统造物思想相融合,遵循自然规律,这样才有可能创作出有价值的、具有审美导向的中国现代漆画造型艺术。

(二)传统的对称美在现代漆画造型上的体现

对称美在中国自古以来都被视为美的结构,对称形态具有和谐、平衡和稳定性的特点。对称的美可以使无序变为有序,产生节奏美;可以使富有动感的视觉因素具有稳定感;还可以具有完整性。

现代漆画中的造型形式多样,对称式构图所占比例依然很多,虽然很多构图表现形式不是完全的对称,但也在构图上具有稳定感或具有均衡感。古往今来,在造型艺术上,造型都取决于人,每个人相适应的环境对他的艺术创作影响很大。

在中国传统滚艺造型中,对称美一直被人们公认为美的结构。继承并发扬传统漆艺美学思想和法则,是我们现代漆画家和漆艺理论家的责任。

二、传统观念的继承与现代融合

古代漆画是以“画”的形式依附于漆艺品上,而现代漆画却是从传统漆器的装饰纹样独立出来,成为一门具有现代气息的绘画种类。中国现代漆画要想得到发展,就必须从两个方面做出深刻的探讨,一是要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漆艺精神,要把握住中国人重感悟的特质;二是要参考好的西方文化和西画艺术,要把握西方人重实的特质。

传统漆画在创作上思维比较受束缚,而现代漆画是一门具有特殊属性的绘画种类,其材质上蕴涵着中国传统漆艺的精神内涵,绘画性蕴藏着材料美与工艺美。

现代漆画创作,在观念上不仅要继承好的传统艺术精神,还应该勇于突破与创新,这是现代漆画创作精神的体现。

三、材质运用的历史传承与现代融合

中国用漆历史久远,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传统漆艺已形成一个非常庞杂的系统。明代漆艺专著《髹饰录》对材质的讲究开篇便有赞语,它主张四时、五行化生天地万物,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相结合,再巧用五色,便造成器物。《髹饰录》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漆艺家利用自然材质的造物思想,传统漆艺对材质的选择遵循贵而精。古代漆艺家在制作漆艺的过程中便不自觉地运用了这种思想,讲究“材美”。

中国传统漆艺髹涂用的大漆有着传承中国传统物质文化精神的特征。天然大漆是经过提炼加工出来的优质漆液,以使器物优雅光洁,给人以温暖、光可鉴人、柔和亲切、深沉质朴的感觉。天然大漆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能和各种材质相兼容协调一致,传统漆艺主张兼容并蓄,不断创新发展的精神,也就是这种文化精神成就了历史上以汉、唐为主要代表的一个“充实而光辉”的传统漆艺盛世。

在现代漆画创作中,由于漆液的薄与厚、浓与浅的不同,以及漆液透明程度的不同,会使得画面具有很强的空间感,具有无穷韵味的色彩效果。正是如此,使得天然大漆成为我国漆画创作的主要材质。目前随着合成漆的出现,很多漆画家热衷于开拓新材料,而逐渐忽视了大漆的使用,使得大漆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影响,传统的漆文化内涵受到了冲击。很多漆画家已经不满于传统漆艺材料的束缚,开始大胆地尝试运用合成漆作画。近十年,腰果漆的出现,也为现代漆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经。

在现代漆画创作中,材质的选择与运用,表达了漆画家的生活态度,只有熟悉了材质,在加入创作者的激情与审美情操,就能够把漆画作活,给予材料生命。材质在漆画创作中已提升到艺术语言的位置上,材质的自然美和漆画家的观念合二为一,因此,我们要有超前的眼光来看待材质的使用问题。

现代漆画创作的发展,在材质方面必须有传承,在此前提下,再合理吸收新兴材料,以达到良性的、多元化发展道路。

四、传统工艺的继承与现代绘画融台

在现代漆画创作中,很多人会把工艺性与绘画性相对立,或者贬低工艺性,这是不可取的。现代漆画的特点,就是要求漆画家不仅要强调绘画性还不能忽略工艺性,也就是技法的修炼。工艺性就是讲究漆画材料和工具的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对漆画的绘画性和工艺性同时进行研究和探索。

在古代我国传统漆画多采用黑漆、朱漆、透明漆与金、银、螺钿、蛋壳、矿物等材料结合起来,再使用一定的传统漆艺髹饰技法制作而成。

中国现代漆画发展迅速,在80年代就已被社会所关注并得到承认,目前已成为一个新的绘画种类。由于现代漆画结合了传统漆艺独有的技法,而它的使用工具和材料也不同于其他画种,这就使得它的艺术特色是其他画种所不能代替的。中国现代漆画通过继承与创新目前有以下几种主要技法:

髹涂:用金胶漆在胎板地子上进行厚料或薄料等,待漆在快干的时候,贴上金箔或银箔,在开始罩染,使得色彩鲜艳而雅致,这种漆画技法多表现天空、河水等。

莳绘:根据漆画画面的需要,可先用黑推光漆描绘出自己所需要的纹样,然后再在上面撒上各种颜色的漆粉或者金银粉、铝粉等,待干后进行罩漆或彩绘、描金、晕金等,最后打磨推光,这种表现技法在漆画创作中使用广泛。

刻填:包括戗金、雕填、刻漆等技法。是先在漆面上进行或阴或阳的造出低陷图案,然后再填上各种色漆,或者贴上金银箔,这样就会呈现出对比鲜明的图案效果,这种技法比较适合于装饰性漆画。

镶嵌:根据漆画画面的需要,在漆面上镶嵌各种金属丝、螺钿、蛋壳、骨石等不会腐烂变质的材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各种肌理效果。

变涂:先在漆画板上泼下稠漆,然后再洒或滴稀释剂,使得漆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驱散、流动、融合,也可以借助于其它各种形状的物体或工具使得漆表面不平,这样产生的自然纹理,偶然成趣,有一定的意境。

堆塑:在漆画板上借助于工具进行线堆、面堆、薄堆、高堆等,使其画面形成高低起伏不平。

以上的这些都是现代漆画中比较常用到的技法,可以说是从传统工艺中继承下来的技法。而今,这些技法在结合现代漆画的创作需要,进行了很多方面的创新。

总而言之,现代漆画家必需具备中国传统漆艺精神的修养,还必需具备材料和技法的修炼,更必需具备容纳百川的胸襟,这样才可以逐步走向成熟。中国现代漆画必须从传统漆艺中汲取营养,并与现代观念融合发展创新,这样才能使现代漆画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篇5

任何企业文化总是与该民族的文化存在着一种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它总是附着于民族文化的机体之上。尽管当今经济呈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但文化却是多元化的,每个民族的文化因其独特而各具存在的价值。中国企业文化是在当代经济管理领域中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形成的一种管理模式,是一种与民族文化血肉相联的文化模式。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广告在推销商品传播广告信息追求商业利润之时也展示着时代文明、民族文化,这种带着明显的时代文化和民族文化烙印的广告文化,对人们起着“潜移默化”的功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战中,广告作为竞争策略和武器在繁荣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如何对待与利用这一丰厚的宝贵财富则是现代企业、现代广告人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由此可见,成功的广告作品应做好“文化”这道大餐,如何找到广告创意与传统文化内涵的契合点是关键。笔者就此进行初步探讨。

将传统民族文化融入现代广告中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广告人要善加利用,广告创意如果能从商品世界深入到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中,为广告灌注积极的文化内涵,构建新的价值取向,实施合理的广告策略,显然是十分重要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沉淀下来的最为可贵、理当珍视的东西。在漫长的5000年中华民族文明文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独有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信仰模式和审美趣味已渐渐深入国人的头脑。成功的广告往往蕴涵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同时也是时代进步文化的一面镜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恪守信用、重义守信、爱国皆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生命力;表现仁者情怀的“以人为本”“厚德载物”等观念浸润历代有识之士;表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家国同构”“尊老爱幼”成为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这些传统文化的价值核心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我们在传播商品信息的同时,应弘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在广告中的渗透改变了广告单纯的经济社会产物的角色,在很多广告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如体现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商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不少广告将这一文化精神灌注其中。英国著名作家赛缪尔·约翰逊曾说:“承诺,实实在在的承诺,是广告的灵魂”;中国哲学思想总体上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终极境界,中国人对自然抱着一份相亲相融的亲近感情,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因此,在中国广告中往往以自然为表现主体,将人的感情溶入自然景物之中,达到主客体交融来展现一种深层的理念,使商品品牌深入人心。比如广告“扬子天地,扬子电器”(扬子电器),“天上彩虹,人间长虹”“太阳更红,长虹更新”(长虹电视机),“当太阳升起的 时候,我们的爱天长地久”(太阳神品牌),这些广告立意高远,气魄宏大,都是“天人合一”哲理的典型阐释,具有极大的震撼力;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一则成功的广告从策划到创作,不仅要研究商品、服务,更要对广告诉求的中心——人认真研究,给广告注入感情与爱心,使人在情感的感染浸润中接受广告,以冲淡过于直露的商业目的。中国人讲究血缘亲情、重情重义,“亲情”、“爱情”、“友情”、“爱国之情”自然成为厂家和广告主特别青睐的诉求方式,这也凸现了国内广告的一个重要创作特性即讲究感性诉求或情感诉求。在食品、洗涤用品、厨具、保健品、家具、药品等宣传中,以情感取胜的成功范例数不胜数。这类广告诉求主题虽不相同,但却不约而同地选择在“情”字上做文章,并出色运用艺术手段塑造生动可感的形象传达温馨健康的人类情感,以引起消费者强烈的情感共鸣。成功的广告同样也折射出国人对家庭美满和睦,国家和平富强,民族团结统一的内心企盼和执著追求,可以说,传统文化藏在人们的灵魂深处。有些广告灵活运用文学艺术作品来进行广告创意,将中国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与广告设计理念相结合,这样的典型例子在广告中随处可见、信手拈来。比如“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九胃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奶粉)、“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红豆制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酒)、“春来江水绿如兰”(春兰空调)、“春眠不觉晓,还是‘蓝梦’好” (蓝梦席梦思),将商品特性与古典诗词的美好意境完美融合。

将民族性与世界性结合在现代广告中

绵延不断、多彩多姿的中国民族文化孕育出琳琅满目、门类繁多的艺术品格与风格,蕴含着取之不尽的宝藏,令世界为之惊叹,也为广告创作提供肥沃的文化土壤。广告必须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在文化市场中,我们要探究广告作为文化载体的独特内涵,善于在广告传播中融入独特的中国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商业信息和文化信息的有效传播,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使广告宣传在如潮的信息洪流中脱颖而出,还能使中华文化在世界大放异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广告逐渐从中国走向世界,广告宣传则应顺应时代潮流,体现跨时代、跨民族文化的融合趋势。有人断言“人们的品位和偏好都在趋向统一化,由于任何地方的人群都因为相同的原因而需要相同的产品,因而企业可以通过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标准化的主题统一广告宣传,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跨国家、跨民族、跨宗教、跨种族文化的共通与差异给广告宣传带来了更多更广的创作空间,同时也派生出新的问题:如何将广告宣传与当地文化相融。国际品牌可口可乐的“泥娃娃阿福”系列贺岁广告,丰田公司“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样妙用中国谚语的广告语,都深深打动中国消费者的心。因此,在国际广告传播中,我们要增强自己的跨文化传播能力。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包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意识等,许多广告以此为创意背景,反映了文化的差异。从一些国际品牌的广告宣传中可受到有益的启发。

可口可乐公司的广告主题词为“无法抓住那种感觉”,在日本等地改成了“我感受可乐”,在意大利改为“独一无二的感觉”,在智利则改为“生活的感受”,强调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细腻感触。由此可见,广告必须了解并反映当地的文化,广告元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带有社会文化的时代痕迹。广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篇6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要取得进步,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的深入研究,在系统的介绍了中国传统古典园林与西方园林景观的特点以及现代西方园林与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融合和发展过程中提炼出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中国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要体现出“中国精神”,不能纯粹照搬西方设计元素,而如何进行“融合”,融合本身并不是简单的相加,只有做到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与现代技术和城市需要相融合,在设计当中平衡了历史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就是当下我们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中国的现代园林景观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就完成了所谓的创新与发展,可是在国内自八十年代起大批园林景观项目的设计和建造,比比皆是的是一座座具有西方各国特色的园林景观项目在中国各地单纯的拷贝与复制,看到的是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精神的完全摒弃,所谓创新与发展根本无处可循。中国古典园林由于其在漫长而古老的岁月里一直为特权阶级所占有,由于大众无法享受甚至见识到,所以不免使其蒙上一层神秘性与私密性并存的外衣,看起来似乎与现代社会要求具有公开、公共使用空间的需求有所不同,但这点的不同并不能使我们否认中国几百年来传统园林景观设计所尊崇的“师法自然”的精神。但是如何把“中国特色”运用到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去,一直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套用“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景观园林设计”其实根源在于――融合。即古典园林的优秀品质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继续发扬,然而所谓“融合”不能够仅仅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更应该的是一种对于传统的深入理解,对其精髓所在的深刻探究,从这一点出发,我结合对苏州博物馆新馆这一优秀案例进行分析,参照其在设计与建设过程中,无论是设计思想、设计形式、设计语言以及设计手法等方面都深深的把“融合”的精神贯彻的深入而有新意。

我发现在“融合”的深层含义上,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运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功能方面

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中,它对功能使用上加以扩展,新馆既把其作为博物馆功能加以扩展又把传统园林的休闲性载入其中,不是功能与休闲并存,而是通过实现其功能而达到休闲,完全体现出一种现代功用主义与传统有机融合;其主要表现在苏州博物馆新馆本身作为一个城市标志性建筑并担当着展示历史文物提供给中外游客参观的作用,其功用性不容置疑,但是功能主义的主要含义就是在功能性上,而新馆的设计却又体现出传统园林休闲性的需要,在空间配置上是不同于功能主义的,而其也不是简单的相加关系,而是在我们使用其功能的同时,体会到休闲性的感受。

2 环保理念

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新馆设计既实现了现代环保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又在景观表现上依旧体现了古园林讲究奢华休闲的风貌,现念与传统意蕴在建设过程中就实现了完美融合;具体表现在新馆水管系统上的循环以及房顶玻璃材质的运用,使自然生态的能源发挥到极致。

3 形状构建

在新馆的建筑结构上既非单纯西方园林建筑现代几何图形的构建,也不同于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讲究奢华繁复、细节把玩的特点,而是进行了一种创新,一种“现代中式”的特色,无论从外观到内部都给人既现代又传统的心理感受。

4 融合

在新馆设计中把传统古建忠王府与现代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进行了联通,在功能上的一致以及本身新馆建筑设计中体现出来的“现代中式”的特征,使观者在游览时对于景点转换没有任何突兀之感。

也就是像苏州博物馆新馆这样的一个既具有中国本土园林景观文化特征又符合现代都市需求的园林景观才可以作为现代中国园林景观的代表。这对于我国现代园林设计从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的寻觅,到探寻一种“现代的中式”以及具有“中国精神”的新的园林景观设计方向,丰富了园林设计研究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探索,也更有利于继承传统园林的精华,开创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崭新局面,为中国园林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园林景观中的传统元素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繁衍,只有立足于根才可以成长的茁壮,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现代结构主义、符号化设计因为科技的发展而拥有着无限的可能,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依靠科技的进步在一次次的突破过去的建筑极限,“因地制宜”这个设计永远不变的理念被应用的越来越实际,越来越贴切。而现代景观讲求的“自然、科技、人文”相结合的人性化的人居环境就是设计者永远要追求的信条。只有在我们在紧密把握人文精神的基础上运用到科技发展带来的技术成果用以不断完善我们对于自然人居环境的要求,就一定可以设计建造出符合具有中国精神的现代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 马会岭,朱建宁.自然、文化、城市的融合――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广场改建设计[J].中国园林,2006.

[2] 牛艳玲.园林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契合初探――松江方塔园设计研究[J].中国园林,2003.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篇7

任何企业文化总是与该民族的文化存在着一种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它总是附着于民族文化的机体之上。尽管当今经济呈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但文化却是多元化的,每个民族的文化因其独特而各具存在的价值。中国企业文化是在当代经济管理领域中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形成的一种管理模式,是一种与民族文化血肉相联的文化模式。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广告在推销商品传播广告信息追求商业利润之时也展示着时代文明、民族文化,这种带着明显的时代文化和民族文化烙印的广告文化,对人们起着“潜移默化”的功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战中,广告作为竞争策略和武器在繁荣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如何对待与利用这一丰厚的宝贵财富则是现代企业、现代广告人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由此可见,成功的广告作品应做好“文化”这道大餐,如何找到广告创意与传统文化内涵的契合点是关键。笔者就此进行初步探讨。

将传统民族文化融入现代广告中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广告人要善加利用,广告创意如果能从商品世界深入到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中,为广告灌注积极的文化内涵,构建新的价值取向,实施合理的广告策略,显然是十分重要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沉淀下来的最为可贵、理当珍视的东西。在漫长的5000年中华民族文明文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独有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信仰模式和审美趣味已渐渐深入国人的头脑。成功的广告往往蕴涵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同时也是时代进步文化的一面镜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恪守信用、重义守信、爱国皆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生命力;表现仁者情怀的“以人为本”“厚德载物”等观念浸润历代有识之士;表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家国同构”“尊老爱幼”成为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这些传统文化的价值核心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我们在传播商品信息的同时,应弘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在广告中的渗透改变了广告单纯的经济社会产物的角色,在很多广告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如体现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商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不少广告将这一文化精神灌注其中。英国著名作家赛缪尔·约翰逊曾说:“承诺,实实在在的承诺,是广告的灵魂”;中国哲学思想总体上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终极境界,中国人对自然抱着一份相亲相融的亲近感情,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因此,在中国广告中往往以自然为表现主体,将人的感情溶入自然景物之中,达到主客体交融来展现一种深层的理念,使商品品牌深入人心。比如广告“扬子天地,扬子电器”(扬子电器),“天上彩虹,人间长虹”“太阳更红,长虹更新”(长虹电视机),“当太阳升起的 时候,我们的爱天长地久”(太阳神品牌),这些广告立意高远,气魄宏大,都是“天人合一”哲理的典型阐释,具有极大的震撼力;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一则成功的广告从策划到创作,不仅要研究商品、服务,更要对广告诉求的中心——人认真研究,给广告注入感情与爱心,使人在情感的感染浸润中接受广告,以冲淡过于直露的商业目的。中国人讲究血缘亲情、重情重义,“亲情”、“爱情”、“友情”、“爱国之情”自然成为厂家和广告主特别青睐的诉求方式,这也凸现了国内广告的一个重要创作特性即讲究感性诉求或情感诉求。在食品、洗涤用品、厨具、保健品、家具、药品等宣传中,以情感取胜的成功范例数不胜数。这类广告诉求主题虽不相同,但却不约而同地选择在“情”字上做文章,并出色运用艺术手段塑造生动可感的形象传达温馨健康的人类情感,以引起消费者强烈的情感共鸣。成功的广告同样也折射出国人对家庭美满和睦,国家和平富强,民族团结统一的内心企盼和执著追求,可以说,传统文化藏在人们的灵魂深处。有些广告灵活运用文学艺术作品来进行广告创意,将中国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与广告设计理念相结合,这样的典型例子在广告中随处可见、信手拈来。比如“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九胃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奶粉)、“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红豆制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酒)、“春来江水绿如兰”(春兰空调)、“春眠不觉晓,还是‘蓝梦’好” (蓝梦席梦思),将商品特性与古典诗词的美好意境完美融合。

将民族性与世界性结合在现代广告中

绵延不断、多彩多姿的中国民族文化孕育出琳琅满目、门类繁多的艺术品格与风格,蕴含着取之不尽的宝藏,令世界为之惊叹,也为广告创作提供肥沃的文化土壤。广告必须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在文化市场中,我们要探究广告作为文化载体的独特内涵,善于在广告传播中融入独特的中国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商业信息和文化信息的有效传播,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使广告宣传在如潮的信息洪流中脱颖而出,还能使中华文化在世界大放异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广告逐渐从中国走向世界,广告宣传则应顺应时代潮流,体现跨时代、跨民族文化的融合趋势。有人断言“人们的品位和偏好都在趋向统一化,由于任何地方的人群都因为相同的原因而需要相同的产品,因而企业可以通过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标准化的主题统一广告宣传,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跨国家、跨民族、跨宗教、跨种族文化的共通与差异给广告宣传带来了更多更广的创作空间,同时也派生出新的问题:如何将广告宣传与当地文化相融。国际品牌可口可乐的“泥娃娃阿福”系列贺岁广告,丰田公司“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样妙用中国谚语的广告语,都深深打动中国消费者的心。因此,在国际广告传播中,我们要增强自己的跨文化传播能力。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包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意识等,许多广告以此为创意背景,反映了文化的差异。从一些国际品牌的广告宣传中可受到有益的启发。

可口可乐公司的广告主题词为“无法抓住那种感觉”,在日本等地改成了“我感受可乐”,在意大利改为“独一无二的感觉”,在智利则改为“生活的感受”,强调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细腻感触。由此可见,广告必须了解并反映当地的文化,广告元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带有社会文化的时代痕迹。广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篇8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中庸之道。儒家重视“天人之和”的哲学理念所提供的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成为中国设计师所恪守的设计哲学。这种思想表现在室内装饰设计中就是讲究“适宜”,恰到好处。

佛家思想——“禅”。禅宗提倡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一种超脱与自由。在禅宗看来,规定性越小,想象余地就越大,少能胜多。禅意的家具摄取了古典家具的雅致与现代家具的简约,配上富有东方意味的图像,颇能营造宁静舒适的居家氛围,深受消费者喜爱。

道家思想——“道法自然”。道家思想讲究“道法自然”。老子的“道”具有抽象性和超验性,它是通过超语言的意象符号系统来实现的。道家思想应用在室内设计上,主要丰富了室内的空间内涵;其次就是空间意境的营造。通过用色、材质及符号等,引人入情入境入性,品味开阔、简淡、谦和、宁静、疏朗。

1、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在文化发展历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受儒、佛、道三家思想的影响,在相互争鸣、相互融合中不断地繁荣和发展。在中国的室内设计中,儒、佛、道三家思想渗透在室内每个角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虽然儒、道、佛的文化传统特点不同,但在回归自然、效法自然上,却有一致之处。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讲究的是“借景”,利用虚实的围合,强化空间流动感、通透感。现在人们的私人空间越来越小,人们在室内设计中力求将外界的自然景观引入到室内,来满足自己亲近自然的愿望。这自然就用到了“借景”的手法。如贝聿铭大师在北京香山饭店大厅的设计中就采用了“借景”的手法,将室外自然景观引入室内。

空间氛围营造中的傢具饰品选用及陈设。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不是单纯的符号堆叠,而在于室内空间氛围的营造,在室内通过限量的家具和陈设品的布置来向受众传达一种思想。如在室内陈设一些造型设计简约现代的“禅意” 家具,向人们传递了一种“禅意”美,留给人们更多的遐想空间,无声胜有声。

2、中国现代的室内设计存在的问题

科技的进步使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这使设计的空间更加广阔。然而却有些设计师或者受众盲目追求新材料、新技术,而忽略了设计的真正意义,这造成了中国室内设计行业的畸形发展。明清时期,“宜”是室内设计的核心概念和价值标准。“宜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因地因人制宜,二是宜简不宜繁,三是宜自然不宜雕琢。”也就是说室内设计要繁简有度、雕琢有度,把新材料、新技术发挥得恰到好处,因材适用才可。

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使人们越来越注重自我的个性发展,诸多客户希望在室内设计中体现自己的个性。而凸显个性的现代室内设计往往只注重了形式美而缺少文化内涵。这样的设计通常缺乏生命力,存活的时间较短。只有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设计才能既彰显个性,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3、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室内设计完美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室内设计理念的融合。现代室内设计无论运用什么风格,都在讲究一个“简约”,这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谋而合。即使是现代中式的设计风格也在讲求简洁,将传统的中式符号进行提炼、简化,去除繁杂的图案,以简洁的外形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功能与形式的结合。室内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只片面注意室内的艺术效果,设计的完整性就会受到影响。室内设计师需要着眼于整体环境和功能,充分理解并利用建筑的风格特征与构造,认真研究空间环境的功能布局,把功能实用性放在第一位,使形式和功能完美结合,这样才能保持设计的完整和风格的统一。

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室内设计的结合。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注重细节才能突出效果,在室内设计的细节装饰方面,以现代的思维方式来审视传统文化,使室内装饰风格具有现代感;以中式家具及陈设品来装点现代室内空间,展示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为了更符合居住的要求,选择恰当的中国元素,才能让现代中式风格的空间散发出古雅而清新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环境艺术设计的新视野》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篇9

由于中西文化交融下的香港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港剧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即现代性和传统性的融合互补。这种融合和互补体现在:一方面以传统文化中“仁”的思想弥补现代文化中功利主义对人性的扭曲,以传统血缘亲情的纽带改善现代文化中工具理性带来的个体异质化;另一方面,以平等自由理性的现代观念缓解传统文化中伦理等级的压力,以真善美的终极目标赋予人生意义从而摆脱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中缺乏终极目标的困境。

以“仁”的思想来弥补现代文化中功利主义对人性的扭曲

所谓现代性,是指“从文艺复兴特别是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历史和文化”②。现代性的本质是反对神权和愚昧,崇尚自由、平等、理性和进步。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现代性本身的矛盾渐渐表露出来。首先是现代文化中功利主义对人性的扭曲。爱尔维修的功利主义认为,人类行为的目的不是传统抽象的善或恶,而是尽可能多地享受快乐逃避痛苦。“立法的全部艺术在于,根据人的爱己之心促使他们经常对人公正……人虽关心自己而忽视他人……乃视共同利益如何而定”③。功利主义早期是对一种人类本性自由的呼唤,对人类共同利益的关注。但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功利主义转而成为对人性的扭曲和压抑。“主体为生存和发展,不断向外攫取,为达目的,主体注重的是‘手段’和‘工具’,而本身的‘善’和‘正义’等终极问题不在考虑中”④。在这样的社会压制下,人性不可避免地被扭曲,个体成为不择手段的功利攫取者。

港剧在反映现代社会实际生活的同时极力回避现代社会中的这种压制,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的思想来弥补现代社会中功利主义对人性的扭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原则和儒学的核心原则,尽管“仁”包含着多重含义,但究其根本,其基本规定为“爱人”。“仁者爱人”(《论语・颜渊》)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诸多观念,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等,无不体现出对“人”的重视是“仁”的中心。换言之,工具和手段作为自然存在而只具有外在的价值,而只有人才有“仁”的内在价值。港剧以“仁”的价值观塑造出一批现代社会中的君子形象,用传统思想的仁义理智来解决功利主义带来的个体利益至上的缺陷。港剧中的小人物们在关键时刻总有舍生取义、舍己为人的作为。这些人物在平时信奉的都是利益均衡的功利主义原则,但是一旦到了生死关头,则立刻显现出性格中“仁”的一面:或是面对亲友的危难挺身而出,勇猛得和平时判若两人(如《陀枪师姐》中的小警察);或是面对民族大义抛弃自身利益乃至生命(如《上海滩》中的许文强)。这些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侠义精神和英雄气概,融合于现性下的“人性”之中。港剧正是用传统中“仁”的思想重树起一些值得敬畏和固守的价值观念,弥补了功利主义对人性的忽略和压制。

以血缘亲情的纽带改善现代社会中工具理性带来的个体异质化

在现代文化中,理性求真精神的原意是打破神权的统治。然而当理性逐渐异化成为一种工具理性,个体不得不按照社会体制规范行事时,“社会的合理性也已变成了非理性,启蒙运动所高扬的自由和进步的理想沦为完全控制和退化的困境”⑤。这种个体的孤立和人的异质化是现代文化所固有的顽疾,其起因可以追溯到作为西方现代文明源头的古希腊文明。古希腊社会在进入奴隶制文明社会之后,彻底清除了原始氏族社会的制度、风习和思想,斩断了人与人之间的氏族血缘纽带,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基于个人的财产、利益以及由政治、法律所规定的公民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西方现代性的观念中,直接与政治、法律相联的“公正”观念占有最重要的地位,而人与人之间的互爱则只具有从属于“公正”的次要意义。西方从政治、法律层面去看人的社会性,这种社会性表现为各个独立个体的利益通过政治、法律而得到被认为是“公正”的满足。正如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福柯所说,现代性是一个不断理性化、规范化和控制人的过程。机器文明的社会中,规范化的社会分工导致每一个个体都成为整个社会机器中的片段和零件。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观念和血缘亲情的崇尚恰恰能够消解这种由工具理性所带来的个体的异质化。“中国古史的发展脉络,不是以奴隶制的国家取代由氏族血缘纽带联系起来的宗法社会,而是形成由家族走向国家的‘家国一体’的格局”⑥,这样由氏族社会延续下来的血缘关系持续千年并成为联系着人们的重要纽带。在这种文化传统中,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关系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并且成为政治和法律不能违反的根基。香港是深受现代文明熏陶的现代社会,人的异质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同样是香港社会不能回避的问题。港剧用中国传统的家族血缘感情消除现代社会中人的异质化,把散沙状的个人通过血缘的纽带结合起来。从早期的《流氓大亨》、《义不容情》到后来的《大时代》、《流金岁月》、《创世纪》,港剧中家族题材的故事比比皆是。不仅如此,在其他题材的港剧中,血缘亲情也往往作为重要的情节出现。在绝大多数港剧中,主人公无论职业、年龄和性别怎样,总不是孤立出现的。他(她)的故事中一定有家庭的背景,他(她)的生活中一定有家庭的存在,他(她)一定有朋友、亲人、爱人的陪伴和帮助。不仅如此,主人公个人奋斗的动因甚至不是积累财富或者促使社会进步,而只是为自己的家人生活得更好。正是运用血缘亲情的纽带,港剧才轻而易举地回避了现代社会的顽疾。

以平等自由的现代观念来缓解传统文化中伦理等级构成的个体压力

伦理,就是对个人在社会中位置的一种定位。正所谓“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荀子・礼论》)。伦理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用一套“三纲五常”定义每一种身份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一个民族和一个群体有明确的等级和较强的凝聚力。传统伦理思想为社会成员提供了不容置疑的自我塑造标准,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个体的身份、地位、应当做的和不能做的都清楚明白,每个人都要按照自己已确定的位置遵循“礼”的规定去思考行动。正是这种明确的定位使得个体生存于强大的专制压力之下,而这种专制压力恰恰是现代人所无法忍受的。

在港剧中我们看到基于伦理的忠孝节义,却没有看到这种针对个性和自由的专制压力。港剧并没有高明到提出一套传统思想现代性转型的理论,它只是自然而然地用现代文化的信条回避了这种压力。“现代性……其特征就是勇敢地使用自己的理智来评判一切”⑦,现代文化宣扬平等、自由、理性,摆脱权威与等级的束缚。“通过理性批判,从传统的独断中摆脱出来,获得人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⑧。港剧中所使用的正是现代文化中平等、自由、理性的信条。在《司机大佬》中,宣扬家庭间的爱,但家长却不是一定要领导全家乃至压制家庭成员选择自由,相反,在出现家庭成员和家长――子女和长辈、弟妹和兄长等意见相左时,通常的做法是在作为子女的一方的努力之下,曾经持反对意见的家长终于理解了自己的子女,认可其个人的选择。在《金枝玉孽》中,着力表现爱情的伟大和忠贞,但是反对对于女性贞节的强烈要求,转而推崇自由自主的情感追求和女性对于自身命运的把握选择。在《O记实录》中,表现普通人对于职业和岗位的恪尽职守,但是同时又明确地表现出上司并不见得比下属高明,甚至上司昏庸而下属神勇无畏,强调小人物的不懈奋斗。在《一号皇庭》中,宣扬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但是这种友谊并不包含毫无选择的自我牺牲,而是基于一种公平理性原则基础上的互利互助,友谊不是对个人生活的阻碍或者牺牲,而是在每个个体自由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有原则地互相接受和信赖。

港剧用现代文化中最易为人接受的力量对抗着传统观念中令现代人不满的部分。在港剧中,自由与平等、反家长制、反权威、反特权、推崇个人奋斗、知识改变命运等,这些现代性的种种信条颠覆了伦理等级产生的个体压力,自由和理性取代了重群抑己的传统制度,以基于理性协商的社会契约来规范社会行为的现代文化模式获得了最大程度的崇尚。

以真善美的终极目标赋予人生意义

传统的儒家思想只有伦理道德的实用理性,而缺乏本体论的哲学思考。儒家宣扬积极的人生态度,肯定人的努力和奋斗,但是人的奋斗最终会带来什么,人为什么有这样那样的命运遭际,生活的真谛意义又在哪里,儒家思想并没有从哲学本体的角度回答这些问题。尽管这种思考可以从“佛”与“道”的宗教哲学中找出答案,但“佛”与“道”将人生终极目标归于因果与虚无,而这对于科学思想深入人心的现代人来说,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科学的发展已经确切地告诉我们没有鬼神没有宿命,那么人生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对于终极意义的思考实际上影响到一部作品的最终结局与主题意义,传统文化的危机恰恰在于终极意义的模糊和迷惘。港剧用一种浅显易懂的现代文化信条解决了终极意义的问题,给予观众一个光明的回答,那就是现代文化所坚信的终极目标――真、善、美。现代文化告诉我们,人类可以通过理性活动获得科学知识,并且以“合理性”、“可计算性”和“可控制性”为标准达到对自然的控制;人类应当相信历史的发展是合理的和进步的;人类应该不断发现新的科学知识来合理地改造世界,让它更加美好。很多人批评港剧中结局的老套和重复:司法题材剧中正义一定战胜邪恶(如《刑事侦缉档案》),家庭伦理剧中人性归于善良,结局多为幸福大团圆(如《誓不低头》)。殊不知港剧正是用这样的方法让我们相信:个人奋斗、科学发展、技术进步必然带来历史社会的进步,这种进步指向个体与群体的永恒幸福。港剧用现代性的进步理念描绘出美好的未来理想,给所有的故事光明的结局。

由于独特的历史地理原因,港剧中呈现出来的文化内涵既有现代文化的一面,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而最重要的在于,港剧中现代和传统互相融合和互补,一方面它颠覆了传统的压力,用现代主义的原则重新规定了世界的价值和制度,给了大众一个真善美的终极期待;另一方面,它回避现代文化中工具理性和功利主义的顽疾,用传统文化中仁爱、血缘的纽带解决了现代性的矛盾和压力,最终形成的是一个崇尚知识、平等、自由、博爱的真善美的世界。这种融合与互补是港剧最独特的文化特征,这一点也正是港剧、港产影片、流行音乐乃至整个香港文化对观众的吸引之所在。

注 释:

①香港电视有限公司官方网站http://www.tvb.com

②③④⑤⑦⑧佘碧平:《现代性的意义与局限》,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篇10

(二)互动与创新

1.教学意识的创新。教师要有创新舞蹈教学的意识,从时代的发展需要入手,引导学生用真实的情感去感受舞蹈。这是传统舞蹈教学与现代舞蹈教学都应该提倡的。

2.内容及方式的创新。教学内容上要通过整套的舞蹈训练,如现代舞基训、现代舞编舞技法、现代舞剧目排练,提高学生的肢体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学方法不应墨守成规,而应灵活多样,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如和谐教学法、情境熏陶法、“罗杰斯”法、自学辅导法、合作教学法等。从而使舞蹈教学更具有艺术性与情感性。

(三)创建“232”课堂教学质量考评体系

“232”课堂教学质量考评体系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网络;课堂教学质量考评标准;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的组织与运行;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结果的综合分析与处理。第一个“2”指的是随机考评与集中考评这两种考评方式。随机考评一般就是考评委员会在课前随机抽取,当场听课。而集中考评是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测评。一般来说,每年组织一次集中测评。“3”指的是院级考评、系级考评与学生测评等三个考评渠道。不同的测评渠道侧重点不同,把考核结果汇总起来,最终得出考核成绩。因此在考核的时候最好是把这三种测评渠道结合起来,才能客观、公正地教师的舞蹈教学水平,充分调动师生的舞蹈积极性。最后一个“2”指的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两种考评方式。在定量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表”。而在定性评价方面,通过听取教师与学生的意见,对于不能量化的内容实行定性评价。这样就实现全方位的评价,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篇11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思想之间的差异

(一)人伦关系层面

我国传统的人伦关系有着鲜明的等级性与附庸性,而且传统的德治思想也有着很深的等级制度的烙印,从这一层面上来讲,我国的传统的道德体系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人们更加重视民主,更加重视人权,虽然从思想资源上来讲,我国传统文化有很多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的宝贵遗产,但是我们必须要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二)价值观层面

传统价值观带有很强的中央集权思想,在这种价值观念的影响下,组织内部的管理者排斥以个体本位的现代管理思维,更倾向于以维护管理者权威的集体主义思维。除非是外力作用,或者是迫于生存压力的需要,组织内部的管理者不希望跳出权威的庇护而完全暴露于公众的面前,显然这一价值观念对现代管理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它必将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三)政治文化层面

我国的传统政治思想之中,有精华也有糟粕,那些精华已经与现代管理思想融为一体,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则与现代管理理念是冲突的,比如“大一统思想”、“封闭思想”等等,不利于现代管理理念的发展。

(四)思维方式层面

中国的传统思维是以整体思维见长,特别是以模糊哲学为代表的思维方式,做一切事情都从整体着眼,但是却缺乏对细节的把握。在这样一种思维体系之下,是无法建立一套缜密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同时也无法催生出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实验手段与机械设备,因此,我国古代的科学多数是依靠经验总结,而不是推理论证。如果现代企业使用这种思维方式来管理企业的话,其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甚至企业管理者连自己企业为什么会倒闭都不知道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思想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传统文化的落后层面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要摒弃那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只有我们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来解读那些经典,传统文化才能够得以发扬,经典不应该束之高阁,它应该更贴近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这样它才有存在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思想之间的融合

(一)竞争、合作与中庸

竞争与合作可以称得上是两个极端,在西方的管理理念中,似乎两永远也扯不上关系。但是在我国的管理学界中,很多专家学者都推崇管理学的本土化,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初,有的学者就提出了带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M理论模式,这一理论的提出就是基于传统的中庸思想。这一模式利用中国特有的中庸思维模式,将竞争与合作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使两者处于一个体系之中,而且每一方都可以在特定的限度之内有效发挥其作用,在中庸理念的指导下,绝对不会出现一方压倒另一方的情况,这就是《中庸》这部经典中提到的“执其两端而用中”在现代管理学中的表现。

(二)德治与现代管理制度

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德治,“以德服人”更是成为老百姓的口头禅。西方的管理制度中,最早融入传统文化的部分就是德治,主要表现为管理者要具备很高的道德水平,并以此来作为员工的榜样,这也成为一个组织内部管理者修己安人的重要部分,而柔性管理理念正是从德治这一传统文化发展而来的。德治作为儒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很强的伦理性,强调以情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过于重视德治,将会使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因此,组织采取德治必须要适度,否则将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制度的核心所在,它要求组织内部的领导必须认识到人的重要性。儒家文化就特别重视这一点,进而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这种思想虽然在封建社会之中无法实现,但是它对于推动社会发展,肯定人、注重人方面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发展的主体,尊重企业员工的价值与尊严,然后再将“使用人”提升到“发展人”的高度。最终实现民主管理,防止专制、个人崇拜情况的发生。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强调的是将人融入自然之中,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应该有对立的倾向,目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友好经济”正是这一思想的表现。

(四)重义轻利与效益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有一些思想带有非常强烈的功利、实用主义,这种思想与现代管理制度讲究效益的思想是相符的。同时,我国儒家思想中,还存在着一种大于利的东西,它就是“义”。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指的是小人将追求利作为一生的目标,而君子则把义作为毕生追求的目标。所谓的义就是一个人要公平、要诚信,要一诺千金,从这一层面来讲是有利于现代管理制度运行的,但是绝对不能将这种思想极端化,一旦这种思想极端化,就会出现不讲业绩、不讲效率的情况,这将会使组织的效益管理无法展开。

总结:

综上所述,世界上无论哪一个国家,其管理理念都必须要植根于其固有的文化之中,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生根、发芽,我国也是如此。我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并融入现代管理思想之中,这无疑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莲梅.浅谈传统文化对我国公民意识形成的消极影响[J].消费导刊.2009(11)

[2]赵东升.东西方传统文化对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06)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篇12

一、现代影视动画与传统艺术语言的概念

(一)现代影视动画的概念

现代影视动画顾名思义是现代的影视三维动画,即将原本一些不会活动的物体,经过一些特效技术的合成能够使其活动,然后再根据一段段动画制作成影像。现代影视动画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包括影视特效创意、前期的拍摄、影视3D动画的制作、特效后期合成、影视剧特效动画等。现代影视动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门类,而且也是工业社会中人类为了寻求精神解脱的一种产物,它的艺术表现形式非常丰富。随着计算机的产生并迅速发展,已经逐步渗透到现代影视动画领域,加上一些制作软件的增加,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现代影视动画的制作技术和影视拍摄的局限性。现代影视动画能够将很简单的影视动画特效转换到复杂的影视动画的场景设置,从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影视动画想要表现的效果。

(二)传统艺术语言的概念

艺术语言又称为艺术语汇,是指各种各样的艺术体裁用来传达审美情感、表达内心情绪、塑造艺术形象时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传统艺术语言具有独特的传统性和古典性,有着独有的传统艺术美。艺术语言是艺术作品表现形式的一种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艺术作品的特定内容只有借助于艺术语言才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没有艺术语言,就不可能存在艺术作品,艺术语言是各类艺术作品存在的基础。各个门类的艺术,在长期的艺术发展中,必定会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例如,电影通过画面和画面的相互组接,构成电影形象;绘画通过线条、形状、色彩、色调等艺术语言来构成绘画形象,等等。艺术语言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写实的、夸张的、隐喻的、象征的等。熟练地掌握并且能够灵活的运用该艺术门类的艺术语言是了解艺术的最基本要求。

二、传统艺术语言在现代影视动画中的运用

(一)传统艺术语言在欧美影视动画中的运用

传统艺术语言不仅是一种思想和精神上的传承,而且通过对它的灵活运用,还能让人产生自豪感和归属感。尽管时代的发展非常迅猛,但传统艺术语言的精髓和内涵永远具有闪光点。传统艺术语言在世界范围内的影视动画中均有体现,欧美国家在很久以前便在影视动画中融入了传统的艺术语言。如在迪斯尼动画电影作品《花木兰》中,运用传统的画面和画面组接的方式以及传统的镜头转接等方式将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传统的艺术语言在不同程度上已经在现代影视动画中融合运用,不论是从精神内涵上看还是从影视动画的视觉审美上看,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和视觉上的冲击力。

(二)传统艺术语言在世界影视动画中的运用

传统艺术语言在世界影视动画中的运用非常突出,许多世界影视动画中融入了传统艺术语言。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影视动画界在作品的形式上和内容上进行创新,并且加入了很多新鲜的元素。传统艺术语言在世界影视动画中的运用不仅能够为世界的影视动画添入新鲜的血液,还能将现代技术与传统艺术进行融会贯通,从而推动全世界影视动画的发展与进步。比如传统艺术语言中的情感观念在影视动画中的体现,动画片《铁臂阿童木》中就运用到了传统的情感观念,在该片中,或多或少可以看到中国明清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影子。动画片《铁臂阿童木》正式运用了人们传统的情感观念,从而在该片上取得成功。在多元化发展的当今社会里,各个国家的文化不断融合,包括艺术的表现手法、表现形式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艺术重合。不断地将传统艺术语言以不同的形式融合到现代影视当中,这样才能适应不断激烈的行业竞争。三、在现代影视动画中运用传统艺术语言的重要性

现代影视动画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从《白雪公主》到《狮子王》,再到今天的各种类型的动画片,如三维、二维动画片等。这些现代影视动画中充满了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观众呈现出了异彩纷呈的影视动画巨作。现代影视动画以它的渗透性和感染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而影视动画也成为电影中的一个发展潮流和趋势。之所以现代影视动画的发展如此之迅速,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艺术语言的运用是分不开的。现代影视动画通过传统艺术语言中独特的视角和方式来诠释和表现影视动画的主题,让影视动画具备一种由内而外的美。不仅能够让观众的心灵产生震撼,还能传播出传统语言艺术里独特的价值观念。

(一)运用传统艺术语言有利于创作出个性创新的影视动画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时代的到来,动画的表现手段带给影视动画更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将传统艺术语言应用在影视动画中,已经成为影视动画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影视动画中运用传统艺术语言,有利于创作出个性创新的影视动画。正因为现代动画技术的不断发展,个性创新对于影视动画而言才是成功的关键。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影视动画制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就算一部影视动画的制作再精细,如果没有创新,这部作品也不能称为好作品。传统艺术语言中审美情感、表达内心情绪、塑造艺术形象时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能够为现代影视动画所用,而且有利于创作出个性创新的影视动画作品。传统艺术语言能够改变现代的制作方式,利用流畅、变通、独特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影视动画的制作。同时,传统艺术语言能够让影视动画的制作人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从而产生新的非凡的想象能力。传统艺术语言丰富多样,所以在影视动画中运用到独特的艺术语言,有利于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影视作品。现如今的影视作品很难拥有自身独特的个性特点,所以充分利用传统的艺术语言,扬长避短,用 适合影视作品的独特语言方式来达到个性创新的效果。

(二)运用传统艺术语言能够提升影视动画作品的文化内涵

传统艺术语言是传统艺术中的精髓,传统艺术语言中的文化思想内涵有助于提升影视动画作品的传统文化内涵,从而提升影视动画作品的整体审美价值。语言不仅能够让人们进行思想的传达与情感的交流,而且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人们出于交流的需要,创造出了口头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创造了文字语言。这两者成为人类的自然语言。除此之外,人类还创造出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语言,那便是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有着自身独特的审美法则和文化内涵,任何一门艺术都有着独特的艺术语言。只有将艺术语言中精神的创造和文化的内涵用到作品的制作中,才能将审美意象完整的表达出来。在影视作品的制作中,运用传统艺术语言的精华,将艺术语言的文化内涵进行恰到好处的运用,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

四、现代影视动画与传统艺术语言的融合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国影视动画曾经运用传统的艺术语言和与众不同的艺术形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正因为此,诞生了一系列非常优秀的影视动画作品。如今,要想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影视动画之路,必须要从艺术语言的运用人手。影视动画的制作离不开艺术语言这种艺术形式,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可以从很多方面人手。

首先,可以从文学剧本里的艺术语言着手。在影视动画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影视动画从各种各样的文学剧本里的艺术语言取材。根据各地的文化特征将文学剧本里的艺术语言与影视动画进行融合,使得作品在选择题材时没有局限性,能够向各种各样不同的文化和风格发展。例如,影视动画作品《埃及王子》就是取材于《圣经旧约》中的“出埃及记”,同时融入了《圣经旧约》中的艺术语言。《阿拉丁》取材于阿拉伯国家的《一千零一夜》中的关于神灯的一个故事,在《阿拉丁》的后期制作中,同样运用到了传统艺术语言中一些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正因为此,现代影视动画才能吸引如此多的观众。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篇13

一、图形、传统文字等元素在现代景观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传统元素的分类也多如牛毛,其不仅包含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还包括各民族在文化传承中保留下来的图腾和吉祥物等。一般的现代景观设计常用的图像是一些代表着吉祥如意的远古图腾元素,如龙凤翱翔九天、舞狮图腾、牡丹、梅花以及莲花等传统图案。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被赋予深远意义的民俗民风图像,常见的有“五谷丰登”“龙腾虎跃”以及“花开富贵”等。而在一些对意蕴比较讲究的现代景观的设计中,更常出现的是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图案。当然,很多传统图形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在融入现代景观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已经被人们不断地赋予了新的含义。

除了图形之外,中国汉字也经常出现在现代景观艺术设计之中。中国汉字的演变已历经了数千年,从甲骨文到象形文字再到现代方块字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中国的标志性元素。甲骨文因其形体上的特殊性及文化上的象征性,被众多现代景观设计者应用到现代景观艺术设计中,从而给人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视觉元素。比较典型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景观标志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既让人记忆深刻,又体现了我国的民族精神。另一个比较著名的传统文学与现代景观艺术相融合的例子是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中国馆的设计,中国馆建筑在形态用了传统的“斗冠”造型,色彩上则应用了中国传统颜色“红色”,另一传统汉字元素“叠篆”呈水平之势在外墙的表面展开,既有中国特色又极具艺术冲击力。

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景观设计融合在一起,标志着我国现代景观设计的主张性和多元化。但是,现代景观设计和传统元素的融合必须是在建立对传统图形和文字内涵的深层次的了解基础之上,要寻找新模型的创意点和启示点,而不应该只是对传统图形及文字简单粗暴地复制与直接抄袭。

二、风水元素在现代景观艺术设计中的渗透。

景观设计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部分,不同历史时期的景观对所处朝代的风土、地理、人情及科技水平等特征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它是人类文明在文化和个性上的缩影。景观艺术设计最离不开的是巧妙的构思,而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吸取灵感不外乎是一个好的创作方式。中国世俗文化的宇宙观念一直都寄予在风水这一传统元素的理念中,通过观察从古自今的建筑设计,能明显看出其规划设计思想中所糅杂的宇宙观念。

风水元素对景观格局的影响是普通却又无比深刻的,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风水元素甚至对景观布局设计有很显著的左右力量。回溯历史进程,风水这一传统元素是对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与朴素的哲学思想的最鲜明体现。这种理论其实是古人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和对周围自然天地的审时度势发展而来的,他们认为从风水的角度来对景观格局进行理想的布局是最“天人合一”的方式。其影响到上至皇城下至民宅的建设,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的意义。风水元素所遵循的是大家熟知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四神兽模式,这是一种融汇了高度的理想化与抽象化的模式,是古代景观设计者毕生追求的理想景观设计。直到现代,村镇与城市建筑或景观设计仍然在遵循坐北朝南,山环水绕的准则。其实风水就是现代观念中的采光与和谐等理念,在这个艺术多元化的时代,风水这一传统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界依然风生水起。宁波的天一阁被誉为中国四大藏书楼之首,它的设计理念就是古时候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1991年建造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则是加入了“宇宙模型”的理念,其在整个景观设计格局中遵循“主从之序,中央殿堂,四尾重楼,轴线射称”的传统元素,这样看起来不仅恢弘气势,而且极富艺术感染力,是现代与典型的完美融合,不仅没有突兀之感,反而给人一种超时空的设计错觉。再比如新近落成的浙江金华丽泽公园中的山水设计则融合了和谐的设计理念,是浙江众多公园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景观。

三、诗歌元素与文人山水体系在现代景观艺术设计中的融合。

我国传统的景观文化主要是自然景观和事物的审美累积结果,这种累积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大量景物大肆颂扬的诗歌书画,另一方面则是文人山水墨画体系中凝结出的文化审美品格。诗歌这一元素带有诗人特有的审美空间视角,对人们理解和认识空间有很大帮助,而且对现代景观设计艺术也有很大的灵感启发。一首意境优美深邃的诗歌,最能表现景观设计中自然与人文匠心独运的关系,是对“天人合一”这一理念的表达。所以,传统文化中的绝美诗文元素的引用对景观创意和艺术品格的丰富是是极其重要的。比如“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以及“隔墙花影动,疑是玉入来”这两句诗,是对建筑景观中的园林和月夜之美的鲜明刻画。陶渊明最为人熟知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实也是景观艺术设计中“借景”手法的一种创意体现。

其实很多现代景观设计师也都想到了传统诗歌这一元素,并独创性地把这些元素融入进了自己的作品中。比如国际著名华裔景观设计师贝聿铭的香山饭店,香山饭店的整体格局无疑带有古代诗歌的情调,青砖、灰瓦、白墙,隔墙花影,迎风月半开等,给现代景观设计注入了雅致的文化情怀,内敛却又和谐。其实中国绝大部分运用诗歌元素的现代景观艺术设计的风格都是内敛的,其景观内部自然而然地透出幽幽的中国气质。其次在现代景观艺术设计中的另一常见的传统元素是中国古代山水墨画。文人山水墨画是古代中国高层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和审美理想的体现,其中蕴含着对美的独到把握,这对中国景观设计师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以贝聿铭的另一著名设计苏州博物馆的石景为例,它的整体立意就是“看来壁为纸”“依石而绘”。就是把拙政园相邻的白墙当成提笔作画的宣纸,模仿北宋著名文人书法家与画家米芾的山水画设计,对大大小小几十块石头进行摆放形成景观,从而在现代社会中创作出一幅符合现代审美意境的中国真实山水画。把中国水墨画这一传统元素与景观设计放在一起进行融合更能体现出符合现代景观艺术设计的简约而细致的理念。

但是如何让这种潮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而成为永恒的经典?这是当前阶段需要我们探讨的课题。这需要广大现代景观艺术设计者紧跟时代步伐,在对中国传统元素的挖掘和应用中不断思考和创新,把传统元素应用在最恰当的位置,使之与现代社会完美融合,在洗尽突兀的同时丰富时代艺术感。

四、结语

中国是一个传统元素与地域文化十分丰富和深厚的国家,如何把现代景观设计与传统元素同时艺术性地展现出来,而又能被不同地域的大众广泛接受,仍然是现代景观艺术设计的一个问题。现代景观设计与中国传统元素在进行融合的过程中一定要防止盲目照搬中国元素,一味地玩转复古,要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提炼适合的传统元素,并加强对地域文化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用的重视。只有对已经被符号化的中国传统元素进行不断突破和创新,把传统元素的普遍性、特殊性与现代景观艺术设计巧妙融合在一起,才能创作出真正有“灵魂”的现代景观艺术。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