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传统印刷方式实用13篇

传统印刷方式
传统印刷方式篇1

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印刷市场中数字印刷所占的份额如何?已经进入数字印刷领域的企业是否都已盈利?答案是份额不高,盈利能力也不强。

2010年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公布的以下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

(1)2010年上海市采用纯数字印刷完成的印刷工业产值是5.95亿元,仅占当年全市完成586亿元印刷总产值的1%,这虽然有数字印刷分散于各种印刷工艺中、难以确切统计的因素,但比重偏低却是毋庸置疑的客观事实,与美国市场已经远超10%(另有一说为27%)的比例差距很大。

(2)在2010年上海通过政府年审的4606家印刷企业中,主营数字印刷的企业有33家,2010年他们以53414万元的总资产实现了37460.28亿元的销售,结果亏损1352万元。这是投资者不愿意看到的严酷事实。

究其原因,在于成本偏高、业务涉及的范围还不广、业务量也尚显不足。

既然如此,传统印刷企业是否就不应考虑发展数字印刷呢?答案同样是——“非也”。

既有传统印刷又有数字印刷,便可根据承接业务量的多寡、生产成本的高低选择最合适的生产工艺,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有例为证。

上海文艺大一印刷有限公司既为出版社提供批量印刷服务,又对送审样书、缺书补版、套装书出现局部短缺的图书提供数字印刷服务,事实证明,这样操作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上海盛隆印务有限公司也是属于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两种技术并行的企业,正因为如此,通用电气上海工厂在招募印刷定点合作伙伴时最终选择了它,原因就在于可以满足自己的不同需要。

但如何争取数字印刷的利润空间?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转变经营方式,要由以往的“坐商”转变为主动上门为客户提供所需服务的“行商”;由以往的单纯为客户进行产品的加工生产转变为提供能够满足客户各种需要(包括市场实际存在的需要和客户尚未发现的潜在需要)的解决方案。因为只有客户挣钱,为客户提供所需服务的企业才能跟着挣钱,否则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011年2月,由东方网与上海文艺大一印刷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东方网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与位居最新福布斯全球连锁业排行榜第102位的美国连锁加盟服务公司(Franchise Services Inc.)签约合作 ,目的就是要引进美方的理念,力求从一个被动的印刷承运商演变成一个可以提供市场服务、商业计划的策划公司。与此同时,承担起整个市场运行中所需要的印刷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围绕数字印刷连锁服务的产业链,运用“个性化服务+网络云计算”,提供订单服务、创意设计、集中采购、物流配送、数据中心、教育培训等全方位服务,提高连锁数字印刷企业的信息化运用能力和市场服务效率。

时代的变革会带来风险,也带来无限可能,我们在实践着,也在真诚地期待着。

“数字印刷设备的引入只是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伴随着设备的引入,改造现有流程,提升‘数字化’能力”

——普驰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中国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 晁水

2011年,国内传统印刷企业在引进数字印刷设备方面与以往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以往大多数传统印刷企业往往立足于设备的技术、特性本身,关注购买这个设备可以做什么;而2011年以来,他们纷纷立足于市场,关注自身可以利用数字印刷设备做什么。从供应商的角度而言,这个变化直接导致我们的营销人员需要具备更强的专业素质,因为之前,只须背熟参数就可以了,而如今,还必须对市场乃至对客户本身有更深的了解。于是,各大供应商也逐步从硬件设备生产商向解决方案提供商悄然转换。

我个人将这种变化称之为“发酵”,数字印刷系统的“种子”已经种下,而这种“发酵”,恰恰是印刷数字化开始逐渐走向前台最直接的证明。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快印店依然是数字印刷设备购买的主力,但众多传统印刷企业的介入,已经促使市场格局发生改变,这些传统印刷企业或是采购生产型数字印刷设备,使其承担部分原本需要传统印刷设备完成的作业;或是利用品牌效应,广泛布点,打造印刷新模式;或是将数字印刷同网络、按需出版相结合,打造全产业链。我们也参与了很多传统印刷企业的数字印刷改造项目,它们中的不少将在不久的将来提供数字印刷服务。

但与国外相比,国内传统印刷企业引进数字印刷设备的情况还有一定的差异,第一,国内数字印刷商业模式同网络等IT元素的结合程度与国外尚有一定的差距;第二,国内尚缺乏降低数字印刷全流程(包括物流、库存等)成本的方法;第三,基于数字印刷特性的创意和应用尚未形成规模。

我一直强调,数字印刷是印刷数字化的过程,这其中数字印刷设备的引入只是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伴随着设备的引入,企业应改造现有流程,提升“数字化”能力,从而在未来的竞争中求得生存。

从快印市场的繁荣,我们不难看出数字印刷业务的盈利空间,如果单纯站在传统印刷企业的角度,负责任地说,快印市场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蚕食了部分传统印刷的业务。所以我建议,传统印刷企业务必要将眼光放远一些,从自身能力出发,不要仅仅考虑引入设备,也不要单独计算数字印刷设备本身的盈利,而要关注其对整体业务的提升作用,从而建立合适的盈利模式。

我认为,在利用数字印刷设备构建盈利模式的过程中,最应该注意的,一是要调整利润的计算方法,切忌像引入的一台传统印刷设备那样来计算成本回收情况;二是要充分重视IT技术的利用及IT人才的培养,这是传统印刷企业在引入数字印刷设备过程中区别于“快印店模式”的核心所在。

“成功的印刷企业必须教会他们的销售人员如何以更高的价格销售数字印刷产品”

——美国OutputLinks集团首席执行官 Andy & Julie Plata

Andy:Julie和我以前也拥有印刷企业,所以我了解大家的感受。现在北美的数字印刷市场非常活跃,许多传统印刷企业开始向数字印刷靠拢,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技术的升级和发展,数字印刷现在已经可以完成以前肯定要采用传统胶印来完成的业务了。而现在中国市场很多领域也开始有数字印刷进入了。

Julie:目前,促使北美印刷行业越来越多地应用数字印刷的原因包括更短的生产周期、更短版的业务、更短的印前准备时间、靠可变数据内容而增加的附加值以及个性化需求等。

在北美印刷市场中,数字印刷并不是在取代胶印,而是越来越多的传统印刷企业将数字印刷加入其原有印刷流程中。这种胶印和数字印刷的结合,使他们能为客户提供更加可靠、更加多样化的印刷品。

Andy:但是,根据我们在北美印刷行业的经验来看,传统印刷企业的销售人员想要从事数字印刷是需要继续培训的。数字印刷的优势最大体现在数据库的驱动、可变数据和可变图像的应用以及一对一个性化营销。如果印刷品的销售人员还是以传统的方式和观念销售数字印刷品,无疑是会失败的。如何让印刷品的销售人员学会向上营销(追加营销),这正是北美印刷行业所面临的问题。

Julie:用我们的经验举个例子。几个月前,我们买下了《美国印刷者》杂志。这本杂志创刊于1886,拥有百余年历史。现在我们正在对其做进一步的投入,以期使其成为一本适合未来的杂志。这本新杂志将会有2/3的内容采用胶印印刷,另外的1/3含有可变数据内容,将由数字印刷完成。

《美国印刷者》杂志是一本订阅杂志,因此我们会知道订阅者的姓名、地址以及他们公司名称和规模等众多信息。而这些信息使得广告商能够定制他们的广告,同时也能从读者那里得到反馈,因为我们会把个性化网页、联系方式、QR码等信息加到广告中去。

虽然新杂志的印制成本会比以前更高,但是我和Andy决定进行尝试,因为我们觉得这样做的收益会是付出的3倍,甚至更多。像我们这样的印刷买家会倾向于多付钱来得到这些包括可变数据印刷的印刷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印刷相比传统印刷还是拥有许多自己的优势。

Andy:在此我们再次重申,北美印刷行业的未来,也可能是全球印刷行业的未来,成功的印刷企业必须教会他们的销售人员如何以更高的价格销售数字印刷品。

(本段文字整理自Andy&Julie Plata在2011“数码印刷在中国”技术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数字印刷是大方向,盈利之路却任重而道远”

——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潘晓山

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天闻”)是一家成立于建国之初、有着近60年历史的大型国有印刷企业,早在2008年,我们就引进了1台HP Indigo 3050数字印刷设备,一方面用来印刷防伪标识中的条形码,另一方面用来为出版社印刷小批量的样书。虽然截至目前,这台数字印刷设备也只是为我们的日常生产做配套,并未产生直接利润,但我们一直都非常关注数字印刷技术,并且在不断进行考察,希望在适当的时间引进更多的数字印刷设备,向按需出版印刷、个性化账单印刷等方面转型。

我们注意到,当前有不少传统印刷企业都在积极地引进数字印刷设备,开拓数字印刷市场,但是其中真正能依靠数字印刷实现盈利的企业却屈指可数,在我看来,其原因有二。

首先,数字印刷品虽然单件的利润较高,但多以小批量为主,流水不多,而传统印刷企业通常规模较大,运营成本较高,加之传统印刷和数字印刷的营销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印刷企业采取传统营销模式在数字印刷方面自然难以盈利。

其次,虽有不少传统印刷企业开展数字印刷业务,但大都将其作为“副业”,没有也不太可能投入全部的精力,所以与一些专业的数字印刷企业相比,许多能够节省成本的生产和管理方式难以得到实施,从而影响了盈利能力的提高。

但是,和数字印刷企业相比,传统印刷企业在开展数字印刷方面确实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①传统印刷企业对印刷的理解更深入,印刷技术水平更高;②传统印刷企业能更好地将传统印刷和数字印刷相结合,为客户提供“长版+短版”全方位印刷服务;③传统印刷企业有相对丰富的客户积累,可在现有客户中开发短版印刷的需求。可即便如此,传统印刷企业依旧不可掉以轻心,不能将数字化转型简单地视为数字印刷设备的引进,而是应该在人才储备和营销模式上多下功夫。在人才储备方面,传统印刷企业应加强IT、数据管理等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让这些人才用新思维武装企业;在营销模式方面,传统印刷企业则应摈弃原本单纯提供印刷加工服务的方式,参与到客户的经营中去,成为客户的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比如在为金融保险行业客户提供个性化账单、保单印刷服务的同时,为其提供更有价值的数据收集、分析和挖掘服务,以提升盈利水平。

放眼未来,我们坚定地认为,数字印刷将是传统印刷企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但通往盈利的路却任重而道远。

“坚持打造‘传统+数字’工厂,在融合中探求盈利之道”

——北京建宏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 郭建宏

北京建宏印刷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以传统商业印刷为主的企业。2009年,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金融危机爆发的影响,我们开始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在对客户需求进行了认真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小批量、多品种”的订单不断增加,加之数字印刷技术的不断成熟,所以最终我们将目光转向了数字印刷领域。

于是,2010年我们开了一家小型快印店,引进了HP Indigo 5500和HP Indigo 7500数字印刷设备,希望借此向数字印刷领域进军。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我们发现,这种“门店”形式对于我们这样的传统印刷企业并不合适,其原因在于:首先,这种快印店必须开在市区内客户比较集中的地方,以吸引更多的业务,但这些地方的租金很高,加上我们必须为快印店单独配备一套生产和管理人员,所以运营成本较高;第二,市区内分布了不少的快印店,竞争已经十分激烈;第三,我们之后又引进了一台HP Indigo w7200轮转型数字印刷设备,这台设备体型庞大,长度达20多米,且主要面向工业化应用,不适合门店经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们最终在2011年舍弃“门店”形式,转而打造现代化的“传统+数字”工厂。

目前,我们的“传统+数字”工厂已经投入运营,在这个工厂中,数字印刷和传统印刷不但可以在印前和印后环节使用相同的系统、设备和人员,以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实现“业务互补”和“生产互补”。

传统印刷方式篇2

作为一家老牌国企,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新华”)于2012年8月引进了一台施乐数字印刷设备,作为传统印刷的配套设备,主要完成已有客户的一些短版业务,如样书的印制工作等。数字印刷设备的引进,不仅拓宽了业务种类,也对北京新华的生产管理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数字印刷业务的特点是印量小、种类多、个性化,而且其客户往往对数字印刷的材料、工艺等也不甚了解。“所以,我们专门制订了针对数字印刷业务的订单管理办法。”北京新华数字印前部部长李良介绍道。在客户下单后,订单不会直接进入ERP系统,而会先由数字印前部门进行核查,检查客户所要求的材料是否与数字印刷设备相匹配等。对于不符合印制条件的订单,数字印前部会和客户进行沟通,客户核查相关内容后,再重新下单,以保证印出的印品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在设备安置规划方面,北京新华目前将这台数字印刷设备放置在印前部门的一间室内温度常年为22℃、湿度为40%~50%的半封闭房间内。这样做一方面由于数字印刷业务的电子信息化操作在整个印刷过程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将其放置在印前部门会使操作更加方便;另一方面,数字印刷设备对生产环境要求较高,恒温恒湿的半封闭房间可保证数字印刷设备一直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从而保证印品质量。“这种规划方法无须另辟场地,也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科学合理,还为企业节省了不少成本。”

李良欣喜地说道。

在人才选拔、培养方面,一方面由于目前北京新华仅有一台数字印刷设备,所需操作人员不多;另一方面,由于数字印刷设备的主要操作与印前图文处理工作类似,都要求有较高的IT技能,所以在引进设备后,北京新华从印前部门选拔出了3~4位具备较强印前文件处理以及色彩管理方面的知识、懂得后加工技术、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人员,由数字印刷设备工程师对其进行多天的数字印刷设备操作的培训,并在之后的工作过程中,再针对实际印刷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他们进行相应的系统培训。

北京新华的例子让我们认识到,传统印刷企业在将数字印刷作为配套时,可充分利用企业原有资源,即所积累的经验与人才,所具备的厂房空间等,以减少投入。同时,传统印刷企业应对原有生产管理流程进行适当修改,以更加符合数字印刷的特点。

国彩数字印刷:多业务,多模式

深圳市国际彩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国彩”)是一家拥有26年历史的传统印刷企业,随着客户需求的转变,短单、个性化等业务的不断增多,深圳国彩逐渐意识到传统印刷已无法满足这部分客户的需求,于是开始尝试进军数字印刷领域,并于2009年前成立了深圳市国彩数字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彩数字印刷”),引进了2台彩色数字印刷设备,专门开展数字印刷业务,主要包括配合传统印刷打样、商业小批量印刷、个性化影像印刷以及制卡类可变数据印刷等。因此,对于生产管理与人才培养,他们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1.根据业务特点,合理放置设备

为了能高效、高质地开展数字印刷服务,国彩数字印刷将一台数字印刷设备放置在位于郊区的传统印刷车间中,主要用于配合传统印刷的打样、承接客户的小批量印刷业务;另一台放置在位于市区的数字印刷门店中,主要承接个性化影像及企业标书印刷业务等,以方便客户收取印品,并扩大业务范围和规模。

2.根据业务需求,采取不同管理方式

根据数字印刷业务的特点,国彩数字印刷在引进数字印刷设备前期,就引入了适合自身企业需求的数字印刷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实时监控和反馈订单的处理过程和设备的生产状态,以合理分配订单和操作人员。不仅如此,该系统还可对操作人员的工作绩效、客户资料以及售后服务进行在线管理。

同时,由于数字印刷业务类型多样,需求各异,国彩数字印刷针对不同业务实施了不同的订单管理方式。对于打样、客户的小批量印刷业务,接到订单后,其会通过数字印刷管理系统安排到数字印刷设备上完成印刷;对于个性化影像印刷而言,客户可直接下载服务端,自己完成设计制作,再上传到网站并在线下单;对于企业标书印刷业务,其会进行全程跟踪,以防止企业机密的泄露。

3.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面,国彩数字印刷同样下足了功夫,“由于我公司有快印门店,所需数字印刷人才较多,所以,我们除了从企业内部选拔培训人才外,还会面向社会招聘。”国彩数字印刷总经理姚勇说道。选拔或招聘到人才后,深圳国彩会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礼仪培训,主要针对业务人员、前台客服人员等,目的是让新员工尽快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和掌握沟通技巧;二是软件技术培训,主要针对市场、印前和印刷人员,内容包括印前图文处理软件的操作,文件的处理方法等;三是印刷基础知识培训,主要针对公司所有人员,邀请精通印刷基础知识的传统印刷人员对其进行相关的纸张分类、印刷工艺以及后道加工方面知识的讲解等。

传统印刷方式篇3

[中图分类号]F42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02

0 引 言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的迅猛发展,一场数字化革命正在中国风起云涌,中国正迈向数字化转型的新时代,这一转型将提高生产力和推动经济增长。企业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以便更好地适应时展,印刷业也不例外。印刷业在长期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集中出现,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集约化程度低与自主创新乏力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印刷业的可持续发展。再加上新媒体的冲击,众多传统印刷企业面临发展瓶颈。印刷业应该把握数字化与信息化带来的新机遇,创新发展思路,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主动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实践跨越与发展。

1 义乌传统印刷业的发展现状和困境分析

义乌包装印刷业依托“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区域优势,发展成为浙江省四大印刷产业区之一,2007年中国包装联合会授予义乌“中国商品包装印刷产业基地”的称号。然而,义乌印刷业在长期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深层次矛盾集中出现,严重制约了印刷业的可持续发展。再加上新媒体的冲击,众多传统印刷企业面临发展瓶颈。

第一,产能过剩、市场失衡、印刷工价偏低。印刷行业同质化发展严重,差异化发展不足,产能严重过剩,企业通过降低工价的方式来抢夺订单,印刷工价越来越低,行业进入恶性竞争状态。加之传统印刷产业处于价值链低端,单纯进行加工,无品牌意识,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因此,难以适应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现实要求。

第二,经营成本增高,印刷企业进入微利时代。印刷用纸张、油墨、版材等物料成本逐年上涨,加之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印刷业招工难,人工成本增加,从而导致印刷企业利润降低,进入微利时代。

第三,传统印刷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个性化、按需、可变数据印刷的需求。

第四,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电子产品逐步成为主流媒介,传统书报刊大量被替代,书报刊印刷需求下滑,相应的印刷市场严重萎缩。

第五,义乌传统印刷业高技能人才短缺。相对于德国高技能人才占企业员工总数40%的比例来说,义乌印刷企业存在着很大的人才缺口。义乌印刷企业目前还大都实行两班工作制,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比较差,待遇低,人员流动性非常大。同时,由于管理模式传统,企业没有完善的人才晋升制度,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普遍存在着留不住人才的现状。高技能人才的比例是决定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人才短缺将直接制约企业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受以上因素的影响,印刷企业面临着新一轮的严酷洗牌。如何把握数字化与信息化带来的新机遇,创新发展思路,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在众多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印刷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重要问题。

2 义乌传统印刷企业转型面临的挑战

义乌印刷包装企业规模绝大多数属于中小微型企业,受限于企业规模小、科技发展水平低、管理模式落后、技能人才短缺等因素,数字化转型仍然面临很多的挑战。

第一,认识不足。义乌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传统式的家族管理模式,经营管理理念落后,对于产业和行业发展信息的了解比较滞后,不善于捕捉新信息,对印刷业数字化转型认识不足。片面地认为印刷数字化转型即采购最新的数字印刷机,大力发展新兴数字印刷即可。抑或有些企业认识不到印刷数字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仍然采用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对数字化持观望态度。

第二,人云亦云,缺乏主观的战略决策。他们往往对自己的企业认识不足,无法充分认识到企业自身的经营特色,忽视了别人无法提供而自己可以提供的差异化服务,缺乏差异化发展道路规划,盲目跟从别人,势必再次陷入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的怪圈。

第二,资金问题。发展新兴数字印刷需要高昂的设备投入,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成本压力令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3 义乌传统印刷业创新发展路径

印刷业向数字化转型,大型企业借由资金和市场优势可快速实现转型,而高额的设备资金投入让中小微型企业面临转型难的困境,不转型死路一条,单纯的跟风又没有资金支持。因此,对于中小微型企业来说,如何转型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3.1 流程创新

3.1.1 传统印刷的数字化改造

传统印刷的数字化改造,即用数字技术和先进技术提升传统印刷水平,应该包括以下4个方面。

3.1.1.1 印刷内容数字化

对印刷内容资源进行再开发,使其能够为全媒体服务,甚至可以使印刷企业发展成为“媒体内容开发”供应商。

3.1.1.2 印刷生产数字化

基于数字化工作流程(CIP4/JDF)实现从原稿的录入到成品输出的印刷全过程的数字化,具体包括:数字图文信息的采集、组版、拼大版、RIP、数码打样、色彩管理、计算机直接制版、数字印刷以及由印前数据控制的印后加工等。

3.1.1.3 印刷经营管理数字化

结合互联网,改造传统印刷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印刷电子商务实现自动报价、网络下单、异地印刷等,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内人、财、物、产、供与销的统一管理。

3.1.1.4 印刷设备数字化

没有数字化、智能化的设备,印刷工艺过程全数字化是不可能实现的。首先,必须有数字化、智能化的印前设备,才能生成基于CIP3/PPF或CIP4/JDF的数字化的数据文件,而数字化的印刷和印后设备才可以共享这些数据文件传送的信息,如油墨预置、套准预设、折页预设与装订预设等,使印刷生产更高效。因此,印刷设备必须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

3.1.2 发展新兴的数字印刷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规定,使用生产型数字印刷机进行的印刷称为数字印刷,即狭义的数字印刷。目前,我国的数字印刷机及其关键部件、数字印刷所用耗材(纸张、油墨)等基本依靠进口,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数字印刷的发展。传统印刷企业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可先将数字印刷设备和自动化水平较高的传统设备结合,并根据自身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入全数字印刷设备,以满足个性化、按需、短版、可变数据印刷等的需求。

3.1.3 发展高新印刷技术,拓展印刷新业态

传统印刷企业可审时度势,抢占印刷新领域,如功能性印刷、介质印刷、3D打印等。

3.2 经营模式创新

以前,印刷业是传统的加工业,其终极产品就是印刷品。数字化转型期传统印刷企业应该善于把握数字化带来的机遇,与计算机、互联网以及其他行业进行有机的融合,延伸印刷产业链,扩展印刷新业态,用差异化战略启动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

3.2.1 重视品牌经营

传统印刷企业不应仅停留在产品印刷加工方面,而应该重视创立品牌,经营品牌,改变传统模式,将工作重心放在解决方案和服务上面,由单一的印刷加工企业转变为“信息技术、创意设计、加工与增值服务”于一体的企业,树立增值服务新形象。以优秀品牌带动区域产业集聚和整体水平的提升。

3.2.2 创新营销方法和手段

网络时代,传统中小印刷企业要创新营销方法和手段,利用其数字化优势,积极拥抱互联网,拓展印刷电子商务和网络印刷业务,大力发展网络贸易,拓宽营销渠道,扩大市场范围。

国内外很多的企业都在通过数字化改变自己的经营模式。以雅昌集团为例,1993年万捷创立雅昌公司,率先提出“印刷业是服务业”的新理念,并积极探索传统印刷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印刷业产业升级,提出并实现了“传统印刷+现代IT技术+文化艺术”创新经营模式,即雅昌模式。雅昌模式将传统印刷工艺、现代数字技术和中华民族博大的文化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将传统印刷行业转变成了以数据处理为核心和产品的新兴产业。

3.2.2.1 艺术品印刷

通过多年积累,雅昌凭借国际一流的印刷技术、管理水平和质量水平,成为高档印刷品市场的领导者,建立了一套艺术精品印刷的图像处理标准。为画家、拍卖行、博物馆印刷画册、拍卖图录及纪念资料等高档艺术品。

3.2.2.2 雅昌艺术网

雅昌通过艺术品印刷数据的积累,创办了全球最大的中国艺术类专业网站――雅昌艺术网,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和载体。

3.2.2.3 高端艺术复制品

雅昌已经建立了独有的艺术品复制工艺标准和工作流程,通过艺术品复制使国家瑰宝得以再现以满足普通艺术品爱好者的收藏愿望,同时对中国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3.2.2.4 数字资产管理

雅昌为艺术家建设了数字资产管理托管库、个人官网网站、在线数字美术馆和拍卖会防伪预报系统等。

3.2.2.5 策划、摄影和展览

雅昌模式成功构建了一个平台,将艺术家、学术界、文化界和收藏机构连接在一起。雅昌已参与主办了很多文化活动,并开始有计划地进行艺术品收藏与展览。

4 结 语

面对现今低价竞争的印刷市场红海,义乌传统印刷业应该认真分析和研究印刷技术、市场的发展趋势,结合自身的优劣势,紧紧抓住数字化转型期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化技术带来的全新机遇,配合数字化媒体时代进行改革,以差异化战略来扩大市场份额,以创新来获取高额利润,打造属于印刷产业的蓝海战略。

传统印刷方式篇4

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时代,印刷产业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步从传统印刷发展为现代电子印刷,从手工排版发展到电脑排版,走过了从传统手工到现代电工发展的历程,真正告别了“铅”与“火”,走过了“光”与“电”,迎来了“0”与“1”的数字时代。面对这种高目标的定位,新的印刷技术也不断涌现,尤其是数字化印刷的运用与发展越来越广泛。

一、数字印刷和数字印刷技术

数字印刷是20世纪90年展的一项高新印刷技术。自1995年DRUPA展览会上展出数字印刷技术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印刷数字化的热潮。1996年5月在我国举办的第四届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上,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字印刷机,极大地引起了我国出版、印刷界人士的关注。10年之后的今天,数字印刷以其自有的独特印刷方式和优势,为客户提供了与传统印刷不同的一种崭新的个性化印刷服务方式。

(一)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

传统的印刷方式是CEPS方式,在经过RIP、出胶片、晒版、生成印版后,上机印刷。数字印刷则是将电脑合成素材的电子文件经RIP后的结果直接输出在印版或纸张上,这样可以免去出胶片和晒版的过程,既可节约成本,也可避免在出片和晒版过程中带来的误差扩散。从发展的角度上看,数字印刷是一个完全数字化的生产系统,数字流程贯穿了整个生产过程,从信息的输入一直到印刷,甚至装订输出,把印前、印刷和印后融为了一体,是一个无缝的全数字系统。从经济成本的角度来看,传统印刷是靠增大印刷数量来实现价格优势,数字印刷是针对个性化需求的一种生产方式,靠速度、多样性和满足不同需求取胜。自21世纪初期数字印刷在我国引进,发展至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数字印刷的特点

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机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周期短。数码印刷不需要胶片,印前准备自动化,印刷机直接打样,不用软片,简化了制版工艺,省去了传统的印版并省去了装版定位、水墨平衡等一系列的传统印刷工艺过程。二是快捷灵活。由于数码印刷机中的印版或感光鼓可以实时生成影像,电子印版或感光鼓使您可以一边印刷,一边改变每一页的图像或文字。三是便于与客户进行数字连接。印刷作业被制成电子文件,所有文件可以通过网络和Internet进行高速远距离通讯传递与图文传输,将客户和印刷服务有机地连接起来,突破了以往印刷方式的制约,实现了异地印刷。四是数字印刷品的单价成本与印数无关。

(三)数字化印刷技术是印刷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网点拷贝技术、数字化打样、计算机直接制版和数字化工艺流程等技术的发展完善,先进的输出技术加上工作流程智能化管理,使得数字化印刷的运作更加高效。现在数字化技术在印前领域已基本取代了传统工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印前设计及图片等信息传递可通过国际互联网等网络来进行。由于数字化化技术的应用,印刷产品可在世界的其他地方设计制作,然后可方便地到另外的地方进行制版和印刷。数字印刷的优势在于数据存储、服务器性能、通讯系统带宽等有着巨大的潜能,通过国际互联网能将信息以数字化形式传输,然后直接制版和印刷。因此,数字印刷是现代社会印刷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国内外数字印刷发展现状

近年来,数字印刷凭借其可进行可变数据印刷、个性化印刷、网络化印刷,还能进行联机加工的优势,在世界市场快速增长。不仅在商业快印、机关文印领域,而且在金融、电信、保险、出版印刷、包装印刷等领域都得以应用。

(一)数字印刷在国外的发展情况

在国外,数字印刷普遍用来印制报表、客户目录、企业画册、商务印刷和书刊等。在全球,从文件内容生成,到印刷生产,再到发行,数字印刷全球市场营业额高达数亿美元,两倍于现有的传统印刷市场。2007年可变数字印刷在彩色数字印刷量中所占的比例从2003年的16%增加到30%。据美国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全世界数字印刷中,按需印刷的年增长率在2008年达到了12%,可变信息印刷在2007年占印刷市场的20%。预计今年20%的用户要求的交付周期将在24小时之内。数字印刷凭借灵活、定制性强以及周期短等优势,市场增长速度极快,全球增长速度已经达到16%,是传统印刷增长率的8倍[1]。

(二)数字印刷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在我国,数字印刷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需求空间,开始呈现出越来越强的个性化倾向。在全国各地到处可见街边大大小小的快印店,数字印刷已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我国的数字印刷市场虽然很大,但并不很成熟。数字显示,中国印刷市场年增长率为15%,数字印刷增长率不足5%,而发达国家数字印刷的增长率为10%。中国数字印刷市场主要集中在商业印刷与书刊印刷这两个领域,80%的产品还集中在标书上,很少有厂家涉及到包装印刷领域[1],这说明数字印刷并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另外,一些小型彩色激光打印机以低廉的印刷价格对大型数字印刷机的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分流了很多客户。

(三)我国数字印刷在转型中发展

从印前数字化到印刷数字化,这似乎是一个自然发展趋势,但调查显示事实绝非如此,这需要有一个相当的转型过程。这种转型始于20年前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印前生产、桌面出版系统之时,这是印刷业扎实、顽强开放的第一步。20年前印刷业是较为落后的传统手工业生产。如今,印刷业已日益发展成为建立在信息与无线通讯技术、数字技术基础上的全球化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很多人以为已经完成了印刷“数字革命”,但实际上它仍以数码印刷、桌面打印、多点印刷、无线通讯技术及无所不在的互联网等技术形式影响着印刷业。在这些技术的影响下,设备供应商、印刷企业、印刷品购买者及印刷品消费者之间的连锁关系不断被打断并重建。因此,我国数字印刷的发展还处在传统和现代印刷的转型期。

三、数字印刷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数字印刷技术近年来一直是印刷出版行业的焦点技术之一,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市场层面来说都属于朝阳产业。它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按需印刷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结合,将使得数字印刷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一)我国数字印刷发展的困惑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客户都开始接受数字印刷,但相对传统印刷来说,人们对数字印刷还存有疑虑,限制了数字印刷的发展。其主要原因:一是技术原因。数字印刷是以传输、接收同步信息进行印刷,因此网络或数据库的数据如何正确地传输到印刷机上是一个关键问题。离不开数据转输过程的数字印刷技术在数据传输的网络化、印刷品整个版面的数字化、模拟底片的数字化、计算时间的高速化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二是成本问题。目前,数字印刷机价格较贵,而用户有限,使众多用户望而却步。传统印刷机的使用与机器更换周期是,欧洲5―7年、美国4年左右,但很多厂家的印刷机常常是十几年也不更新[2]。在旧机器能用、而短期内又无法看到利润回报的情况下是否添置新设备,印刷企业犹豫不决。加之现在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设备成本变化快,印刷企业多少有点怕花冤枉钱。三是市场不完善。在国内,数字印刷市场极不完善。由于数字印刷业务种类繁杂,有的涉及版权、书号等问题,不易掌控,导致开展业务的困境。

(二)我国印刷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引发的数字印刷技术的深刻革命,对中国的印刷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随着电子出版、跨媒体出版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印刷市场受到极大的冲击。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导致按需印刷的增长,以及印品的印数越来越少。人们不仅希望能随时随地按需要的数量来印刷,而且希望交活期越短越好,希望价格更便宜。新的市场需求使传统印刷企业必须直面挑战。作为印刷业发源地国家,我们既要发扬传统优势,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又要改变传统观念和模拟作业方式,迎接信息化革命的挑战。在信息技术对印刷业的冲击力度加大、技术改造时间会相应缩短的形势下,我们必须要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采取引进、合作、消化、吸收、开发、创新的发展策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个性化印刷的发展道路,保持我们的传统优势。

(三)我国数字印刷的发展前景

数字印刷是印刷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已开始展现出非常诱人的发展前景。由于数字印刷是以一个新的概念来开发的市场,其市场潜力是十分巨大的。有机构预测,到2015年,大多数的高速生产线生产的产品将在流程化系统中完成,色粉和喷墨技术的发展将部分取代胶版、凹版和柔版印刷,这将会影响杂志业、报纸业、消耗品及印刷服务体系的建立。在未来的5年时间里,喷墨印刷机的输出速度将达到与胶印相当,数字卷筒印刷机的速度将达到2 000英尺/分钟,或更快[3]。在我国,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印刷的前期工艺已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并且已逐步推进到印刷和装订等印刷的全过程。随着数字印刷技术和数字印刷设备的不断提高和改进和印刷材料成本的逐步降低、国内印刷格局的调整,以及按需印刷市场的日益完善和成熟,数字印刷将会带给印刷行业更多的机遇和希望,数字印刷将为中国印刷行业翻开新的一页。

总之,随着数字印刷技术继续向系列化、高品质化、高速度化、低价格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印刷必将成为21世纪印刷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参考文献:

传统印刷方式篇5

一、数字印刷的真实面目

我们一直在谈论数字印刷能够带来种种好处,但是它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为什么我们要积极引进?虽然常常听到数字印刷这四个字,终归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综上所述,可以细分以下几方面描述:

1. 数字印刷程序简单

数字印刷实现了直接从计算机到承载纸张的过程,省去了中间的软片载体;承载物体和中介模式不必参与,但是印刷物品形成过程仍是数字式;印刷物品的信息完全可变,意思是说在一起的两件印刷品没有一处相似。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传统印刷机不具备的。

2. 数字印刷油墨不同

每款印刷机对自身都有独特的要求,数字印刷在纸张方面要求较高。印刷不像大家想的那么简单,并不是颜料油墨堆积在一起形成画像,这个过程要复杂得多,对油墨也有要求。数字印刷的油墨有干湿之分,当然我只是简单说明,这个干湿之分没有很绝对。

干粉油墨,顾名思义,这种油墨是干粉状,由可溶性树脂和颜料粒子以及颗粒荷电剂组成。曝光部分将负电荷墨粉据为己有,在经过一系列转变加工,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液态油墨在喷墨印刷中常见,每种喷墨机的墨头不一样,使用的油墨也会不一样,墨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热压式,一种是压电式。

固态油墨在没有外来条件干扰时,呈现的都是固态。但是加热之后,黏度就会减小,慢慢趋于液态化,达到所需程度就能喷射成像。

电子油墨比较特殊,它用微胶囊包裹,直径很小。微胶囊可以进行充电,正负电时现象不一样。简而言之,电子油墨是由电控制的,电场怎样更换,显示的颜色就怎样更换。

3. 数字印刷好处多

数字印刷可以说什么样的都能印,如果有急需上交的印件,它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不耽误提交日期,工程短。小印件、少量报纸进行印刷不会增加成本,效率也比较高。彩色印刷简便,提供多种多样的要求。数字印刷将多种机械合力完成的工作并在一起,连贯完成。还有一项很大的优点就是容易修改,发现印刷产品有问题,可以及时更改,原先程序不能影响它。

二、国内的数字印刷

数字印刷是高科技产品,它的优点自不必说。但是作为一件新鲜事物,它饱受争议。曾经站在风口浪尖,在中国市场取得一席之地,没多久却走向下坡路线。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数字印刷登上舞台有着重重阻力。

1. 市场得不到认证

数字印刷还不被大众所了解,人们总是用传统的眼光批判新鲜事物,敢于大胆尝试的比较少。过分强调在意数字印刷是新产品,市场得不到认证,促使人们忽略了它便捷、质量好、成本低等优点。有的客户过分期待印刷质量,看到产品后又感觉和传统印刷没有太大区别,最后仍然选择传统印刷,对数字印刷的其它优点视而不见。

2. 市场竞争大

传统印刷需要大量劳动力,中国人口众多,使得传统印刷比数字印刷价格低了不少,严重影响数字印刷的发展。

3. 人民思想落后

我国科技水平飞速发展,不代表人民的思想也飞速发展。思想陈旧和经济基础薄弱,这两大问题导致人们不肯进一步了解数字印刷。他们的消费观念并不像发达国家人民那么开放,想要追求个性和节奏感的生活。我国人民仍想着物美价廉,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东西,殊不知,一分价钱一分货更适应于现代社会。

三、发展是科技进步的趋势

每一个新事物的产生都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不管你怎样排斥,科技都会以强硬的姿态进入你的生活。虽然国内市场发展尚在狭隘阶段,但是投资者如过江之鲫,前仆后继,他们寻找的是契机,是科技前进的进步。

1. 邀请国外先进知名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为了打开国内市场,可以邀请知名企业进国宣传,提高数字印刷的知名度。同时寻求印刷方面的相关专业人员,对数字印刷技进行技术指导,引进先进技术,解决印刷中出现的问题,完善数字印刷。

2. 积极宣传数字印刷的优点

在发展初期要扬长避短,选中客户要害,将数字印刷的长处宣扬出去。降低价格,缩小与传统胶印的价格距离,定期举行优惠活动,打响数字印刷的名号,使其深入人心。

3. 满足客户要求

数字印刷发展不是很顺利,国内市场阻力大。它并不适应所有顾客的印刷要求,这就需要对顾客进行针对性选择。挑选顾客时寻找传统印刷满足不了他们要求的,这种不满足恰恰能在数字印刷上找到,发挥数字印刷的优势,让顾客认识到数字印刷的个性化。

4. 提高数字印刷要求

数字印刷是高科技产品,在某些方面尚不完善。印刷速度仍需提升,最好达到一个小时能印千张;质量没有传统胶印的效果好,这个问题很重要,某些顾客眼光挑剔,精准度要求高;普通纸张不能被用于数字印刷,这个弊端大大降低了数字印刷的推广率;数字印刷幅面不能与传统印刷相提并论,它只适应于短版、幅面较小的打印,技术需要改进。

5. 结合传统进行发展

提倡数字印刷的发展,让数字印刷成为趋势,并不是要传统印刷退出历史舞台。可以将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相结合,寻找传统印刷的优点,改进数字印刷的缺点,将两者结合,让数字印刷取代传统印刷在社会中的地位。

四、结语

无论从哪个方面说,数字印刷都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进步。尽管数字印刷在技术方面还有种种弊端,可它已经得到众多企业的肯定,正在向着质量方面发展。综合观看,数字印刷发展趋势已是社会不可阻挡的潮流,必将成为印刷界中的一颗新星。

参考文献:

传统印刷方式篇6

1.我国报纸印量波动

我国报纸印刷在经历了1994~2004年间的发展黄金期后,从2005年开始陷入波动期,全国报纸印量的增幅在2005年时由2004年的14.48%跌落到3.18%,2006年为4.38%,2007年为7.22%,而2008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为-2.45%,2009年继续跌落为-6.78%,印量负增长的报业印刷企业数量连续3年上升。虽然2010年报纸印量增幅终于反负为正,全年总印张数约为1600亿,较2009年增长8%,但2005~2010年这6年间的累计增长仅为13%左右。

2005~2010年我国报纸印量波动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近年来报纸生产原材料涨价、人工成本不断增加,迫使报纸媒体缩版、减张甚至控制发行量,2008年新闻纸价格提高了30%~40%,使得平均利润率降到了6%~7%;另一方面,国家对房地产、医药、汽车等行业的调控管理以及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也影响了报纸的广告收入,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报纸印量的下降。此外,各种数字媒体的发展,对报纸媒体发行构成的威胁日益凸现,网络、手机、移动电视、平板电脑等数字媒体猛烈冲击着作为纸质媒体的报纸,年轻一代通过报纸获取新闻的比例正迅速下滑。

与此对应,全球报纸总印量也出现持续减退。西方发达国家报纸印量的减少其实在2005年以前就已出现,特别是西欧、美国等国家,纸质媒体受到电子新兴媒体的冲击更为明显和强烈。

由此可见,报业印刷将再难出现大范围的高增长,我国报业印刷走上缓慢增长、甚至逐渐衰减之路似乎已成必然。

2.报业印企要找准转型突破口

相对报纸印刷业务的下降,全球印刷市场反而在稳步发展。而且,PRIMIR曾的《全球印刷市场调查》报告指出,全球印刷市场中增长最快的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全球印刷市场“东移”已是不争事实。数年来,全球印刷市场由北美、欧洲和亚洲三分天下,报告显示,在2006年全球6100亿美元的印刷市场中,北美所占份额为32%,欧洲占32%,亚洲占28%,其他地区占8%;然而在2011年全球7200亿美元(预测)的印刷市场中,北美占28%,欧洲占31%,亚洲占30%,其他地区占11%。从国家来看,发展最快的是印度和中国,2011年中国将取代德国和英国成为世界第三大印刷市场。

其实,印刷市场的细分门类包括书报刊印刷市场、包装装潢印刷市场、商业印刷市场、印刷机械市场、印刷耗材市场以及其他与印刷相关的市场,目前正在萎缩的只有书报刊印刷市场。因此,传统报业印刷企业的出路,关键是在稳定原有报纸印刷业务的基础上,紧跟技术发展步伐,瞄准印刷未来方向,进行多元化转型。

3.报业印企正寻求新盈利模式

(1)免费报纸成为新增长点

英国《独立报》所有者埃维金・列别捷夫对报纸的前景表示乐观:“人们也许会对报纸的‘凋落’欢呼,但乘坐地铁时,却会发现几乎每个人都在阅读报纸。”中国的情况亦是如此。近年来,由“地铁报”领军的免费报纸在各大城市陆续出现,主要由传统报业集团参与创办的免费报纸,带来了报业印量相当比例的增长。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清晨的地铁上,上班族手举着刚刚从地铁站领取的免费报纸阅读,正成为一种新景象。免费报纸改变了传统的报业模式,免费发放就意味着强大的发行量,也就决定了拥有广大的受众,最终也得以吸引大量想在报纸上投放广告的群体。

(2)以市场主体身份拓展报纸印刷外的新业务

目前,报业印刷企业已经不再完全依附于报社,而是逐步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重新确立发展赢利模式,延伸产业链,开展多元化经营,充分参与市场竞争。目前在中国,很多报业印刷企业从前几年就开始尝试向商业印刷甚至包装印刷转型,尤其是借厂房改建、扩建之机,引进商业印刷设备,拓展其他印刷业务。至2010年,全国报业印刷企业中已有10%增加或正在拓展报纸以外的业务,且多半是图书、期刊、包装、广告等印刷业务。

数字印刷带来机遇和挑战

数字印刷的快速发展给印刷行业的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商机,使其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印刷方式之一。对于当下的印刷企业来说,向数字印刷发展是大势所趋。

1.与网络牵手,数字印刷汹涌来袭

在传统印刷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时,数字印刷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浮出水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似乎在向人们证实,任何模拟化产品都将被数字化所取代,就好像MP3淘汰了随身听、数字电视取代了传统电视一样,代表数字化方向的数字印刷已经开始蚕食传统胶片印刷的市场份额,作为信息化与传统印刷生产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数字印刷设备正凭借简单的操作工序,快速、灵活的特点,广泛涉及包装印刷、商业印刷等应用领域。

美国著名的印刷专家Frank J.Romano认为,数字印刷将作为胶印、网印和柔印的补充,并且与之竞争,从而影响到印刷业的方方面面。据其预测,到2012年,曾经一统江山的胶印市场份额将会降到60%,2015年则会降到45%左右,而数字印刷市场份额将达30%,总产值将达到1248亿欧元。

目前,美国数字印刷产值的年增长率为18%,欧洲的年增长率为22%,世界其他地区的平均年增长率为8%。但由于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相对滞后,国内数字印刷增长率不足5%。

但不足5%的增长率也恰恰说明我国数字印刷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与国际经济的接轨,我国数字印刷的步伐必然加快。而且,当前我国数字印刷也已取得不错业绩。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数字印刷的发展首先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起步,并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快速发展。大城市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国内其他地区投资者对数字印刷的投资热情,目前,数字印刷设备的销售已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全国大部分大中型城市都有数字印刷机分布。

尤其自2006年开始,网络与数字印刷联姻为中国数字印刷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站提交照片,选择包装方式,获得自己喜爱的个性化印刷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提供这种网络印刷业务的网站已有300多家。如时美彩色数字印刷技术有限公司开发出面对个人用户的个性印刷网站“我爱我印网”;北大方正联手博克网推出“博文e印”等。与此同时,国际重量级公司也将网上业务开展到了中国,如全球IT巨头惠普公司推出的“咔嚓鱼”,就为中国消费者提供网上数码照片冲印服务。

2.进军数字印刷,传统印企有利有弊

(1)传统印企开展数字印刷独具优势

传统印刷企业具备进军数字印刷领域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传统印刷企业大多拥有庞大的客户资源,在业务开发方面有先天优势;其次,传统印刷企业拥有丰富的行业管理经验,精通印前、印后,有足够的原始资金积累及融资的基础。因此,企业若成功拓展此项业务,将获得巨大的市场与赢利空间。

(2)数字印刷成本偏高给传统印企带来风险

虽由于人工成本不断增加而使得一部分传统印刷业务正向需要人工更少的数字印刷转移,但数字印刷设备价格不菲,目前国内数字印刷设备销售市场基本被国外设备所垄断,导致数字印刷设备价格居高不下,甚至对印刷耗材也采取“捆绑销售,全保服务”的模式,从而使数字印刷的成本很难降下来。而数字印刷设备更新速度快,设备的快速贬值也使投资风险骤增。

3.多元转型,工业化与个性化间取舍

“按需”、“个性化”、“可变”,这些都是印刷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传统印刷逐步进入微利时代,只有能提供创新、个性化印刷服务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勿庸置疑,发展个性化印刷会为印刷企业生产力的提高注入长久的活力,然而,个性化生产将提高成本,工业化生产能够降低成本,个性化生产和工业化生产之间存在矛盾。如何去做批量化的个性化产品,提供最合适的服务?这些都是影响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需要明确的是,数字印刷并不是传统印刷的 “终结者”,两者都是印刷的一种实现方式,是技术问题,并非对立。从印刷行业发展来看,传统印刷和数字印刷两者配合、互相补充是方向,两者共同存在于市场,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应该说,如何将两者“集合”起来,可以让传统印刷增值,从而促进传统报业印刷企业进一步发展。

数字时代下分析报企业务拓展

综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在当前数字时代下,对我国报业印刷企业的业务拓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试水个性化数字印刷

数字印刷已成为未来印刷业的发展趋势,且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传统印刷企业应适度开展数字印刷,及早积累相关业务经验,为以后经营方式的转型做好准备。前期可适量购置或租赁设备,或通过印刷联盟单位合作等方式,试水个性化印刷业务。

(1)开拓“旧报新印”业务

依托企业丰富的报纸数据资源,“旧报新印”业务可作为传统报业印刷企业最先涉足“按需”个性化印刷的试验田。“旧报新印”业务模式主要围绕纪念品市场开展,例如“出生日报纸”、“纪念日报纸”等。重新印刷特定日期的报纸,因附加特别的纪念意义,可获取相当高的利润。

对大众消费市场而言,可考虑如下方案:一是与影楼合作,在拍摄纪念相册的新婚、婴幼儿群体中寻找目标客户,让消费者在拍摄婚纱照、宝宝纪念日照的同时,提供出生日、新婚日、宝宝百日等指定日期报纸,并与相册打包成礼盒,作为系列产品推出;另一种方式是与大、中、小学合作,推出毕业纪念册套餐产品等,除学生出生日报纸外,还可将毕业当日或入学当日的报纸一并纳入套餐选项。

(2)承印政府部门宣传资料

政府部门每年都需要制作大批量的宣传资料,利用数字印刷为其提供快捷、小批量、可控的服务,将会大受欢迎。例如对外的小册子、宣传单张,内部传阅的会议资料汇编等,各种会议、宣传活动都有大笔的宣传经费用以制作材料,若积极拓展政府客户资源,与政府各区各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每年将有稳定、可观的业务收入。

(3)考虑数字印刷特许加盟连锁店

可考虑推行“数字印刷特许加盟连锁店”,为大型企业和零散消费者提供贴身服务。可考虑将拓展销售终端设立在大型企业内部,在企业内开设数字印刷连锁店,为企业贴身提供全方位印刷方案。也可将数字印刷连锁店设置在大型超市、卖场等人流集结地,引导个性化印刷消费概念。

2.积极拓展外印业务

对外印报业务的主要增长点,一方面在于对所属地区以外,报刊印刷业务的拓展;另一方面,传统报业印刷企业可凭借报纸印刷经验,为大型企业提供企业内刊的印制服务。如深圳大型企业内刊(含报纸、刊物)的市场空间已达到1亿余元,有各种内刊300多种,月发行量达200多万份,业务增长空间很大。而这些企业内刊普遍缺乏高素质的创意设计、组版人才,印刷企业可发挥优势,为这些企业建立从创意设计、组版、制版到印刷的一条龙服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而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

3.积极开拓安全印刷

安全印刷是一个高门槛的特种印刷行业,但高门槛同时也意味着少竞争。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对药品、食品等进行科学、安全管理,防伪、智能等方面的印刷需求越来越多。传统报业印刷企业若能取得相应的安全印刷资质,将会有机会赢得大量、长期、稳定的印刷业务。

传统印刷方式篇7

经过几年的应用、磨合与不断测试,目前,我公司90%以上的彩色数码样均使用数字印刷设备输出,基本替代了数码打样设备,数码样的真实性与传统印刷达到最大程度的接近,同时,借助数字印刷机,我们还可进行版式打样、可变数据印刷及个性化印刷。

本文中,笔者将以HP Indigo 5500这一在传统印刷企业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数字印刷设备为例,探讨数字印刷的色彩管理之道。

HP Indigo 5500的结构及特点

1.HP Indigo 5500的结构

HP Indigo 5500是一款单张纸彩色数字印刷机,它将HP ElectroInk液体电子油墨技术与高速电子成像技术结合,可以进行高品质的彩色印刷。其内部设计结构不同于其他数字印刷设备,而是与传统彩色胶印机的印刷原理相似,主要包括橡皮布、压印滚筒、PIP成像版(相当于传统胶印机的印版)、液体电子油墨、供纸系统、收纸系统等;从外观设计来看,也与传统胶印机类似。

2.HP Indigo 5500的工艺特点

数字印刷设备是一个高速转换的硬拷贝系统,其主要通过将数字文件高速转换到承印物上从而形成印刷品。目前,数字印刷的成像方式可分为静电成像、喷墨成像、电凝聚成像、磁记录成像、离子沉积成像等几大类。HP Indigo 5500就属于静电成像,但其在设计方面有许多与胶印工艺相类似的特性,这使之能够更好地做到与印刷传统工艺衔接。HP indigo 5500的工艺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点

传统印刷工艺依靠网点大小来实现色彩的深浅变化,从而完成对图像的复制。HP Indigo 5500与传统胶印机相似,其通过数字模拟,可在印刷品上真实再现与传统胶印类似的、形状和大小相同的调幅网点。

(2)加网线数

传统印刷中的网线是由网点有序排列组成的,加网线数的高低直接影响图像复制的清晰度,在传统印刷中根据纸张材质、印刷类型及对印品精细程度要求的不同,可使用不同的加网线数,通常使用的加网线数为150lpi、175lpi等。而HP Indigo同样也具备了与此相对应的工艺特性。

(3)油墨

传统印刷所用的油墨包含颜料、连结料及辅助剂,且为液态,能够在转移至承印物后干燥、呈色,并保持一定的光泽度。

而HP Indigo 5500使用的HP ElectroInk液体电子油墨由图像油和固体颜料微粒组成,从组成方式来说,与传统印刷油墨相似,同时具备快干,呈色、附着力强,光泽度好等特性。此外,还可以依据色彩叠印后的效果,在HP Indigo 5500中调整青、品、黄、黑四色的印刷色序,最大程度地模仿传统印刷的工作方式。

(4)密度

与传统印刷一样,HP Indigo 5500也是通过测量样张青、品、黄、黑四色的实地密度值来控制色彩一致性的,而且其油墨密度的设定范围与传统印刷也比较类似。

(5)网点增大

HP Indigo 5500支持在前期对网点面积率进行修改,并应用于所输出的作业,以使样张达到模拟传统胶印网点增大的效果。

3.HP Indigo 5500的色彩特性

HP Indigo 5500采用液体电子油墨,其颗粒度微小细腻,形成的图像清晰饱满,色彩鲜艳,而且除了四色之外还可以通过橘色、紫色等来完成对专色的模拟,可覆盖Pantone色域95%的范围,但是也正是因为其色域广泛、色彩纯度高,在与传统印刷色彩相匹配,尤其是再现中性灰平衡时,其对色彩控制技术的要求会提高。

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的色彩匹配

了解了HP Indigo 5500的各方面的特点后,我们可以通过标准化的工作方式,对传统印刷色彩的特性进行采集和分析,作为与HP Indigo 5500色彩匹配对比的依据。此处,对传统印刷的色彩管理的实施过程和方法不再赘述,而仅对如何使这两种使用不同技术的印刷设备在色彩、阶调、层次上实现良好匹配进行探讨。

1.以传统印刷的工艺方式设定数字印刷机的基础密度

虽然HP Indigo 5500有许多与传统印刷工艺相似的地方,但其工作原理毕竟还是以数字电子化为主要依托,如果完全按照电子设备的方式进行操作调整,势必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我们需要采用传统印刷的工艺方法尝试控制数字印刷机。

表1

首先要调整的就是印刷密度。对于HP Indigo 5500的密度调校,我们通过采用设备内置的纯色密度校正曲线,进行自动调整。这条纯色密度校正曲线的变化会对整体色彩复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需要经过多次循环调整和校正,使四色实地密度数据与目标值接近(目标值如表1所示)。

2.色彩特性曲线的转换与色域的合理压缩

在HP Indigo 5500的印刷密度得到有效匹配后,下一步将完成最关键的印刷色彩特性曲线的转换与色域的合理压缩。上文曾经提到过,数字印刷机的色域复制范围较广,远远超出了传统印刷的色域复制范围,所以必须经过合理的压缩计算才能与之相吻合。

在测试过程中,通过将数字印刷的样张与标准印刷样张目视对比,我们发现,数字印刷色彩纯度和饱和度明显优于标准印刷样张,但是反差和细微层次变化却明显不如标准印刷样张。

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开始尝试使用另一种办法,就是根据设备ICC特性曲线与目标ICC特性曲线的特点,对二者重新进行匹配并尝试调整个别区间的分色曲线,生成第三条ICC特性曲线,再将按此种方式制作出的ICC特性曲线再次作为目标ICC特性曲线,与HP Indigo 5500的设备ICC特性曲线循环转换,这样得到的样张与标准印刷样张的目视色彩一致性能达到95%以上。

3.网点增大率的模拟

数字印刷机网点增大率的模拟是与传统印刷相匹配的又一关键。之前我们在设定数字印刷机的密度基础范围时发现,在HP Indigo 5500中,可以通过对设备内置的工作曲线进行调整,模拟传统印刷机械网点增大。

数字印刷机色彩稳定性的控制

在基本完成了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在密度、色彩、网点增大方面的匹配之后,就需要重点关注如何控制数字印刷机的色彩稳定性了。

由于数字印刷机集成了多项技术,结构复杂,在生产过程中,每批次甚至每张的印刷都会存在不稳定的因素,也就是说色彩的跳动会较为频繁。而人眼对细微色彩的变化反应不是很敏感,特别是一些弱色的变化(如黄色),因此仅凭目测的方式很难快速扑捉到色彩的微小变化,只能借助中性灰平衡。

印刷中的中性灰平衡是由黄、品、青三色叠印而成,其中一个颜色有跳动,在中性灰平衡上便可辨别出来。而在HP Indigo 5500上对中性灰平衡进行控制的难度更高。

传统印刷方式篇8

1.可变数据印刷

对于可变数据印刷需求较多的传统印企会较快上马数字印刷设备。服装吊牌印企,如广州艾利包装、上海美声;防伪标签印企,如淄博泰宝、苏州通通印等;邮政商函印企,如伊诺尔等;安全印务和票证印企,如中华商务和广州人民等;其他类似的还有邮政贺卡、身份证和银行卡等证卡类印制的印企。

2.书报刊和商业印刷打样和补单

尽管数字印刷设备在大型传统印企里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投资收益比不佳,但依旧有大量规模印企因为打样和补单的需求,引进数字印刷设备作为辅助生产工具。作为传统印刷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报刊和商业印刷对数字印刷的应用需求不多,这是传统印企的数字印刷业务较为一般的重要原因。

3.按需出版

按需出版也是传统印企在数字印刷领域的有益尝试。其中生产型喷墨印刷机在江苏凤凰等出版社印刷企业的按需出版应用就是一个小亮点。

4.包装打样

近几年,中山中荣、汕头东风、深圳贵联彩科等烟包酒包印企也采购了数字印刷设备。实现包装打样,希望通过数字印刷技术加快设计确认流程,但这一应用很难形成规模性的生产能力。

5.影像印刷

数字印刷是传统印企进军影像印刷领域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有东莞永洪、东莞虎彩等传统印刷企业进入影像印刷领域。

6.内部印刷厂需求

以政府机关文印、教育、企事业集团总部文印业务为主的传统印企对小胶印和速印的需求较大,如今数字印刷技术已有明显进步,这一需求正被逐步转化到数字印刷设备上,这也成为数字印刷设备销售的一块肥肉。

总而言之,传统印企有了需求才会引进数字印刷设备,具体采购还要根据客户应用细分市场的需求来定。比如,在可变数据、政府文印等细分市场,都有印量需求基础,数字印刷业务自然发展很快。近几年,随着印刷短单和急单的大量增加,以及数字印刷设备性价比的提升,传统印企采购数字印刷设备的比例开始缓慢增加,其中以大中型传统印企居多。经济大环境和行业小环境的现状,使得传统印企投资更趋向谨慎务实:有什么业务,就上什么设备接对应的活来加工。

数字印刷市场的盈利困境

在中国,大量的中小型传统印企还没有引进数字印刷设备,根本原因是上了也不赚钱,不值得投资。很多传统印企规模较小,拥有一两台胶印机,坐落在印刷工业园区,附近就有数字印刷企业提供服务,出去印刷比自己买设备印刷要划算得多,这也是传统印企引进数字印刷设备不多的原因之一。

在上海随便转几个印刷工业园,就会发现传统印企和数字图文快印店鳞次栉比、比邻相守。数字印刷基本都是按印付费,设备厂家都会通过印量阶梯计费、合并印量计费、装机头一年扶持低抄表价等举措鼓励客户多打印,一旦印企上了数字印刷设备,在普遍缺少特色数字增值服务业务的情况下,数字印企只能大打没有利润的价格战,结果就是数字印刷的印量集中于少数数字印企手中,后来者已然没有上数字印刷设备的动力和机会了。简而言之,数字印刷设备在大城市经过几年发展后,随着经济下滑导致建筑图文和菜谱的印量减少,以及商业快印印量增速降低,设备空置率提高,应用处于供大于求状态,从而延后了传统印刷企业购置数字印刷设备。

买得起不是问题,用得好才是难题。一般,传统印企买了数字印刷设备后,很少能靠设备收回投资,基本都是将其作为辅助印刷生产工具来打样、补单或按需出版。专门通过其做店面经营的很少,也没有专门接数字印刷订单的业务员和取送人员,这使得数字印刷设备光靠内部的单子来生产,印量低且成本高。这也是中小型传统印企普遍不上数字印刷设备的原因。数字印刷印量为王的盈利模式很难整合到传统印企中,且数字印刷对技术人员和运营人员的需求与管理也有独特要求。但也有少量图文快印客户投资传统印企获得了成功,如上海凌燕等;也有少量传统印企转型数字印刷获得了成功,如上海双双等;更多的则是混合了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两种形式的企业,如南京开心印等。

转型数字印刷的路径探索

对于传统印企,转型数字印刷最大的难点是如何混合经营不同业务。传统印刷单一活件印量大、金额高,而数字印刷单一活件印量小、金额低,在一个系统内协调两种截然相反的业务非常难,两套人力和两套系统的管理必然是令人焦头烂额,要么有主有次,要么分开。在传统印企转型数字印刷时,以下经验或可借鉴。

1.逐渐从以传统胶印为主过渡到数字印刷为主

广州艾利包装和东莞永洪是运用这种模式最为典型的企业。此外,小胶印在政府文印采购的逐渐减少也是数字印刷替代传统印刷的例子。这类传统印企是业务和成本决定设备采购,其对于国内外行业发展的动态会时刻保持密切关注,并根据业务特点逐渐明确哪些活件上传统印刷机,哪些活件上数字印刷机。

2.将数字印刷作为营销工具

这类传统印企并不指望数字印刷业务能够赚钱,而是通过其来凝聚业务。例如,南京开心印做传统专版印刷时,由于短单较多,引进了小森C61数字印刷系统+小森KCS色彩管理软件,为客户实现一站式服务,不增加专门的人员和场地,仅在设计制版部门增加了一项客户服务内容,提高了运营效率。

3.用数字印刷设备提高效率

印刷电商和合版印企专注于印刷效率的提升。国内相当数量的合版印企如天津长荣健豪等,通过引进数字印刷设备与传统印刷设备相配合,实现最优化的印刷产能配置,使得每个活件都能有根据具体情况而制定的最优化的生产方案,再结合精益化的生产管理,使得企业的整体生产成本和效率大大提升。

4.前店后厂的混合印企

有一些中小型传统印企采购数字印刷设备后,采用前店后厂的形式,重心逐渐转移到数字印刷上,这些传统印企一般在大城市的门市房,有一两台四开胶印机,船小好调头,业务转型没有太大的营业额压力。

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传统印企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传统印企还是循规蹈矩。传统印企缺少的不仅是数字印刷设备,更需要顾问式的销售和服务。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真正困扰传统印企上数字印刷设备的不是钱也不是人,而是业务方向。只要钱能赚得回来,钱紧张可以贷,缺人才可以招或者培养,但是怎么才能赚到钱呢?如果没有清晰的客户群和发展目标,上再好的数字印刷设备也解决不了目前业务不足的问题,因为企业最好的竞争力是自身盈利能力强、现金流好。设备更新,三年一变的快速折旧,使得传统印企要么小钱投入尝试,要么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都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盲目上设备往往会使得数字印刷设备投资后续无力,找到客户痛点的投入才有价值,从这个角度看,数字印刷业务方向选择的重要性远大于设备投资。

数字印刷领域的新机会

展望未来5~10年,基于如下几个因素,数字印刷会在中国飞速发展。

1.印企外迁带来的数字印刷机会

最近几年,印刷带来的环境问题被日益关注,北京对印刷业提出的严格限制也会带来模仿效应。虽然印刷业中仅有少部分污染企业,但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再加上市内地价飙升,使得印企外迁趋势明显。由于客户和业务都在城内,客户的用户也在城内,印企的设计业务部门也需要留在城内,所以城内会采购数字印刷设备作为客户确认和短版印刷,而印企主体会远迁郊区或它省,这将极大地促进数字印刷业务在传统印企的应用。

2.合版印刷促进传统印企和图文快印的融合

通常,印刷电商和合版印刷要求在24小时内完成从下单到交付的全流程,如此便会带来利润的压缩,一些传统印企可能会选择自办物流。这种情况下,香港保诺时的集中生产门店提货模式就成为一个可以效仿的典型,这种模式使得图文快印和传统印企进一步融合,印刷厂主导的门店发展策略会促使传统印企的数字印刷更快发展。

传统印刷方式篇9

drupa历程回顾

很多公司都将drupa展会看作印刷新技术的最大平台,将4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展会上集中展示,这使得drupa展会发挥着印刷技术“里程碑”的重要作用。而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印所”)则肩负着将这些新印刷技术快速带回国内进行传播、研发、创新的重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届drupa展会,中印所都组织强大的参观阵容到现场学习考察,并将在drupa展会展示的先进技术带回国内。从CTP技术的引进到“德鲁巴来到中国”高新技术报告会等活动的推出,以及“科印传媒”品牌的建立,中印所紧跟时展,有效推动了先进印刷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与应用,并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研发创新,为中国印刷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

20世纪80年代 桌面出版系统风起云涌

关键词:桌面出版系统(DTP)——drupa1986

在激光照排技术兴起前,铅字排版在中国印刷业盛行。1976年,英国蒙纳(Monotype)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套激光照排系统,正式开启了激光照排时代,为桌面出版系统的问世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1979年,国家出版局批准成立了北京新华照排研究实验中心,1984年将其划归中印所。该实验中心在对蒙纳英文激光照排系统进行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开发出中文激光照排系统。该激光照排系统通过使用与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发出的中国第一套计算机中文字库,排出了中国第一本正式的印刷出版物。

随着技术的发展,早期激光照排系统逐渐被激光照排机所取代,由黑白图像扫描仪、计算机、激光打印机和激光图像输出设备组合而成的桌面出版系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在drupa1986上,桌面出版系统无疑成为其中最大的热点。在这场对印刷业影响深远的技术革命中,Adobe、Apple、Aldus三家公司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Adobe的努力下,PostScript成为出版印刷行业的标准语言,桌面出版系统的出现实现了印刷前端黑白图文组版及后端黑白图文整版输出,产生了出版社“来盘加工”这一新的业务方式。

中印所在中文桌面出版系统的开发方面走在国内前列。1985年,中印所研发出我国第一个商业化的中文桌面出版系统——“科印”电子出版系统,该系统可对科技类图文、五线谱等复杂版式进行组版输出。在政府支持下,“科印”电子出版系统在国内大部分新华印刷厂中得到了应用,加速了对铅字排版的取代,并迅速成为当时我国书刊电子出版系统的主流产品,促进了桌面出版时代的到来。

与此同时,中印所旗下《印刷技术》杂志经多次改版后发展壮大,与中印所一道承担起宣传和普及印刷新技术的历史使命,成为国内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专业杂志,带动了业内一批媒体的成长。

20世纪90年代初 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登上历史舞台

关键词:彩色桌面出版系统——drupa1990

以往的桌面出版系统只能实现黑白图文的编排,在drupa1990上出现的彩色桌面出版系统使印前彩色图文处理实现了由“模拟”到“数字”的转化。随着这项技术的普及,印前处理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彩色图文合一的计算机组版成为现实,而且还实现了分色出片。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硬件包括彩色扫描仪、工作站和图像输出机,软件包括Photoshop、PageMaker等。在传统工艺流程中曾发挥重要作用的电分机逐渐被淘汰。

为了适应彩色桌面出版系统这一革命性变化,中印所做了许多努力和尝试。1990年,中印所将彩色桌面出版系统介绍到国内,并于1993年组织召开了国内第一次“彩色桌面系统专家研讨会”。1994年,中印所成功举办了首届北京国际电子出版暨多媒体展览会及报告会(EPmedia),该展会共连续举办6届,对我国彩色印刷出版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有效推动彩色桌面出版技术在国内的传播和应用,1995年,中印所还出版了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杂志《桌面出版与设计》,该杂志是第一本采用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组版输出的中文杂志。

1994年,中印所与美国苹果公司合作成立苹果彩印技术中心,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嗣泉和苹果公司总裁迈克尔·斯本德拉也专程出席成立仪式。苹果公司彩印技术中心以推广世界先进的开放式的彩色桌面出版技术、促进国内印刷行业发展为目标,为国内印刷界同仁提供了一个极为系统、全面、直观地认识和了解当今世界最新成果的窗口,为国内培养了大批彩色桌面出版系统专业人才。

为了适应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需要,1989年,中印所与台泥公司开始合作进行汉字专业字形设计和字库产品开发,并于1993年合资成立北京汉仪科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9年,汉仪公司正式成为中印所全资企业。迄今为止,汉仪公司已经向国内外市场推出近200款数字化中文字库,承担了研发生产中文字库、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CTP等数字技术集中爆发

关键词:CTP——drupa1995

drupa1995是CTP技术的舞台,在这届展会上,包括CTProof(数码打样)、CTPlate(计算机直接制版)、CTPlate on Press(在机直接制版)、CTPrint(数字印刷)在内的各项技术得到了广泛展示,受到全球印刷业者的追捧。由于CTP(主要指CTPlate)设备及版材在drupa1995上大规模展出,并开始付诸应用,因此许多人将1995年称做“CTP元年”。

drupa1995也是历史上划时代的数字技术呈现最多的一届。数字印刷技术在1993年首度亮相后,在drupa1995上又进行了集中展示,如Indigo公司的E-print1000、Xeikon公司的DCP-1彩色数字印刷机等成为展会上的明星产品,生产型数字印刷设备登上历史舞台。

为了加快CTP技术在中国的普及,在1996年的EPmedia展览会和报告会上,中印所将CTP技术介绍到中国,并举办了国内第一次关于CTP技术的研讨会和数字式彩色打样研讨会。2001年,《印刷技术》杂志首次推出了“CTP在中国”市场调查报告,深入剖析中国印刷行业CTP发展与应用,这一调查迄今为止成功推出了12期,已成为全面展示印刷业CTP技术应用情况、分析国内CTP市场发展的权威之作。

除了在信息传播方面推动CTP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之外,中印所在CTP配套耗材的技术研发方面也不遗余力。2000年,中印所和日本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了富士星光有限公司,该公司成功生产出中国第一批热敏、紫激光等CTP版材,有效推动了CTP在中国的发展。CTP技术的出现,加速了印刷行业对激光图文输出系统和传统胶片的淘汰。

21世纪初 网络技术深刻影响印刷业

关键词:与网络相结合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和跨媒体出版——drupa2000;

JDF——drupa2004

进入2000年以后,网络化浪潮扑面袭来。在21世纪初举办的两次drupa展会中,网络技术在印刷业中的应用得到了充分体现。drupa2000的主题是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和跨媒体出版,它们的出现表明印刷技术在数字化之后开始向网络化迈进。drupa2004的主题是JDF,在DTP、CTP及数字印刷技术出现并趋向成熟之后,印刷技术由局部创新走向印前、印刷、印后的全流程整合。

在数字印刷时代新技术大爆炸的形势下,为了将更多关于drupa展会的信息带入中国,中印所旗下媒体《印刷技术》等杂志,对两次drupa展会进行了大规模的报道,并于2000年、2004年连续举办了两届“德鲁巴来到中国”高新技术报告会,有效传播了drupa上最新的技术信息,促进了中国印刷技术的变革。

为了适应印刷新技术的发展,2002年1月,在桌面出版时挥了巨大作用的《桌面出版与设计》杂志完成历史使命,正式更名为《数码印刷》,旨在迎接印刷数字化和数字印刷浪潮的洗礼。此后,中印所又尝试举办“数字印刷技术研讨会”,积极推动数字印刷技术在国内的发展。2004年,数字印刷大型系列市场调查报告“数码印刷在中国”正式推出,引起业界强烈反响。2005年,“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暨“数码印刷在中国”技术高峰论坛也应运而生,目前,该活动已成为促进数字印刷技术在中国全面、深入应用的重要力量。同时,中印所还致力于行业服务,成立了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数字印刷分会,为国内印刷行业搭建了数字印刷的交流平台,促进了行业合作和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发展,出版业受到明显冲击,不少以传统出版印刷为主的印刷企业开始向包装印刷转型,drupa展会上展出的印刷设备及相关配套软硬件也将关注点向此领域转移。为此,中印所也加强了对此趋势的关注与宣传,相继推出《标签技术》《包装财智》等期刊杂志,全面关注和报道包装印刷发展,并多次举办相关会议,迎合了印刷行业的发展潮流,并推动了包装、标签等领域印刷技术的发展。

从1994年举办EPmedia开始,中印所也逐渐积累了举办大型国际展会的经验,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世界。经过多年的努力,2003年,中印所和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与drupa展会的主办方杜塞尔多夫展览公司等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全印展在上海举办,并大获成功。迄今为止,全印展已经成功举办了4届,有力推动了中国印刷业的发展。

2003年,中印所以《印刷技术》为基础,将旗下《数码印刷》《印刷经理人》等印刷媒体和出版机构,整合为“科印传媒”,以统一的形象组织市场活动。2005年,中印所又紧跟时代需求,推出印刷行业门户网站科印网(省略),向网络媒体进军。经过几年的发展整合,2006年4月,隶属于中印所的北京科印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在接下来的几年,科印传媒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又相继推出专业的印刷电子商贸平台——印贸网(省略),以及科印电子期刊、科印手机报等新媒体阅读平台,在电子营销和数字出版领域走在了行业的前列。目前,科印传媒已成为中国印刷行业领先的综合性专业媒体服务机构,在中国印刷包装领域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凭借科印传媒这个优秀的印刷行业信息传播平台,中印所对于drupa新技术的传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21世纪10年代 喷墨印刷技术独领

关键词:喷墨印刷——drupa2008;喷墨与胶印相结合——drupa2012

drupa2000、drupa2004的数字化、网络化蓄势,最终迎来了2008年喷墨印刷技术的大爆发,数字印刷的发展时代正式来临。

严格意义上讲,伴随着数字印刷技术的兴起,喷墨印刷早已登上印刷舞台,但此前多应用于大幅面广告喷绘和小幅面票据可变条码喷墨印刷领域。在drupa2008上,这种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以高速、彩色、高质量、宽幅面、生产型、广适性等为特征的喷墨印刷机纷纷亮相,有30多家公司推出了不同类型的喷墨印刷系统(样机)。崭新的喷墨印刷技术呈现出群雄纷争的局面,甚至已经不能称其为新技术,而直接进入广泛应用的集中爆发期。因此,drupa2008也被称为“喷墨drupa”。此后,一些当初在drupa2008亮相的喷墨印刷设备逐步正式投入使用。

在刚刚结束的drupa2012上,喷墨印刷技术的活力被进一步激发,又有一批成熟、稳定、速度高、质量好的喷墨印刷系统亮相,喷墨印刷技术正式进入应用阶段。

伴随着喷墨印刷技术的成熟,喷墨印刷与胶印工艺、数字印刷设备制造商与传统印刷设备制造商的结合日益紧密,在drupa2012展出的兰达纳米数字印刷机便是其中的典范之作。这个号称掀起第二次彩色数字印刷革命的设备,采用胶印橡皮布转印技术和纳米墨水,将喷墨印刷技术的灵活性与胶印在不同材料、不同介质的完美适性相结合,有效拓展了喷墨印刷技术的适用范围,让人们真正意识到将喷墨印刷与胶印结合,并在印刷材料和工艺方面有所突破,也能迸发出巨大的活力。

实际上,早在2006年,《数码印刷》杂志就推出了“喷墨印刷系统用户调查分析报告”。2008年,中印所通过第三届“德鲁巴来到中国”高新技术报告会向国内全面、系统地介绍了drupa2008喷墨印刷技术的发展成就。2011年3月,科印传媒《印刷技术》杂志在广州举办了“2011喷墨印刷供应商大会”,共同探讨喷墨印刷技术的发展,旨在推动传统印刷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国喷墨印刷市场的繁荣发展。与此同时,中印所开始进行喷墨印刷新技术、喷墨与传统印刷结合的研发,以及喷墨印刷的应用开发。

2012年3月,中印所与柯达公司、上海太阳机械有限公司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位于中印所的联合实验室为平台,共同开发基于高速喷墨技术的组合印刷系统,探索市场、推广营销模式,为印刷包装行业的技术升级、企业转型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目前,中印所正在建设印刷环保技术产业化重点实验室,其中等离子技术在数字喷墨印刷及表面处理过程中的应用、环保型喷墨CTP胶印版的研究等多项技术与喷墨印刷有关,在推动绿色印刷进程的同时,也推动了喷墨印刷在中国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传递drupa2012的最新信息,2012年5月,中印所及科印传媒派出了强大的记者团和专家考察团前往drupa2012现场,并通过科印网、科印手机报和科印微博等平台第一时间传递展会信息,系统、全面地向国内介绍了备受关注的新技术和新设备。

2012年7月,中印所还将主办“2012德鲁巴高新技术报告会”,在第一时间权威、全面、立体地展现drupa2012展会上最前沿技术,让国内同行不出国门就能了解drupa展会的技术动态,帮助印刷企业了解新技术、新产品及其所预示的印刷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新市场中抢占先机。

2012年9月,由中印所主办的“iDigital 2012数码主题公园”也将在天津举行。该公园以“数字生活、印刷时尚”为主线,全方位展示数字技术在印刷领域中的无限魅力。展会同期还将举办相关技术论坛、“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颁奖典礼及数字印刷应用培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从drupa看印刷技术发展趋势

任何新技术的发展趋势都是取代落后的技术和生产方式,或者对已经成熟的技术和生产方式进行补充和创新,对于印刷业来说也不例外。万众瞩目的drupa展会,既是印刷新技术的推动者,也是落后技术的终结者。

1.数字技术的普及加速了落后印刷工艺淘汰

drupa展会展示的众多新技术加速了印刷工艺的新老交替,并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发展规律。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在印刷业中的应用,逐渐取代了铅字排版、电分、激光照排等工艺:从激光照排技术的推出到完全取代铅字排版,经历了大约15年的时间(1976~1990年);从drupa1990大放异彩的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出现到电分机的消亡,也经历了近15年的时间(1990~2005年);从drupa1995CTP技术的出现到激光图文输出技术走向边缘化也走过了15年左右的时间(1995~2010年)。

2.网络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推动了印刷技术的发展创新

自2000年以来,网络技术的兴起,使得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数字化工作流程、跨媒体出版和JDF等技术获得了飞跃性发展。新兴的网络技术与数字化技术,使古老的印刷业焕发出新的活力。在drupa2012上,许多厂商展示了网络技术在印刷业的应用,甚至有“云计算”的案例。网络与数字技术将不断地推动印刷技术的发展创新。

3.以喷墨印刷为代表的数字印刷技术前景无限

如果以2008年作为喷墨印刷技术发展的元年,那么探讨喷墨印刷技术能否在15年左右的时间淘汰CTP和取代某个传统印刷技术也将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在未来的几年内其都将成为业界争论的焦点。

传统印刷方式篇10

个性化直邮领域独具魅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直邮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带有可变数据和个性化广告的直邮产品更是获得了人们的青睐,在市场中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这也对印刷企业提出了新要求,即及时有效地印刷直邮产品。传统印刷方式虽然能够大批量进行生产,但是不能实现印品的个性化,而目前的数字印刷虽能实现印品的个性化,但并不能满足大批量活件生产的及时性及低成本。而高速喷墨印刷则可以帮助印刷企业走出这种两难的境地。浙江影天印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啸谷表示:“高速喷墨印刷由于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可以满足个性化直邮业务数据可变、时效性高的要求,其将给印刷企业带来新的竞争力。”

按需出版领域现精彩

目前,市场对传统书刊印刷的环保性、时效性及库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印数达到十万本以上的书刊已经不多,中短版按需印刷正在成为书刊印刷市场的主流。而高速喷墨印刷正好可在按需出版领域大展拳脚,为出版商、印刷企业带来全新的按需印刷新体验。例如,江苏凤凰传媒集团引进了一台柯达鼎盛1000高速喷墨印刷机用于按需出版领域,使得首版起印点从3000册下降到500册,从而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业务量和利润。同样,虎彩集团引进了一台奥西ColorStream 3700彩色卷筒纸喷墨印刷系统用于按需出版领域,解决了困扰企业多年的图书库存问题,让零库存成为了可能。虎彩集团总裁陈成稳指出:“我们针对短版书投入的奥西ColorStream 3700彩色卷筒纸喷墨印刷系统,具有很好的印刷效果、操作简便、非常环保,可以提供非常全面优质的服务。”

商业印刷领域新突破

此外,商业印刷领域同样值得印刷企业关注。长版“静态”的传统印刷活件正在从印刷买家的消费需求中淡出,中短版的按需、可变活件正在增多,这也意味着高速喷墨印刷可以在此大有作为。以DM单为例,上海界龙现代印刷纸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广杰认为,目前传统印刷企业印刷DM单都须经过两道工序,即先通过传统印刷方式印刷固定内容,再通过数字印刷方式印刷可变内容,而如果使用高速喷墨印刷设备,只需一道工序即可完成,可以大大提升印刷企业的生产效率。

聚焦应用 难题待解

高速喷墨印刷技术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技术,使得设备供应商争相竞逐,不过它也确实会给印刷企业带来诸多机遇,但是现阶段,其应用究竟如何呢?据InfoTrends的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投入使用的彩色高速喷墨印刷设备只有20台,2010年就超过了200台,预计到2013年,全球投入使用的彩色高速喷墨印刷设备将达到500台。

从国外印刷企业的应用实践来看,高速喷墨印刷在产能、品质和成本方面已经达到了标称的水平,他们尤其看重高速喷墨印刷设备在新业务拓展方面的强大潜能。例如,在报纸领域,奥西数字报纸网络(DNN)的长期合作伙伴Stroma公司就采用奥西JetStream 1000高速喷墨印刷机在伦敦印制彩色版的国际报纸,奥西JetStream 1000高速喷墨印刷机能够以每小时1000多份的速度印刷36页的四开小报,每份报纸都可以完全不同,未来,Stroma公司还计划进一步将其业务扩展到图书出版领域。

而在国内,目前从市场情况来看,高速喷墨印刷设备在中国的装机量寥寥无几,且应用领域也较为有限。据科印传媒2011“数码印刷在中国”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之前,只有柯达VT3000、VL2000在国内拥有8台的装机量,且全部用于账单印刷领域。速度为100米/分钟以上的高速喷墨印刷设备在2011年初才开始进入中国市场:2011年年初,位于广东东莞的图书外贸印刷企业CTPS引进惠普T300连续纸喷墨数字印刷机;2011年4月9日,江苏凤凰传媒集团引进柯达鼎盛1000高速喷墨印刷机;2012年5月,虎彩集团引进了市场领先的奥西ColorStream 3700彩色卷筒纸喷墨印刷系统;drupa2012上,江西新华印刷集团也签订了采购一台高速喷墨印刷机的意向。这样算来,落户中国的高速喷墨印刷设备屈指可数,应用领域也仅局限于按需出版。其实,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国内印刷企业都对其充满了热情,只是出于种种原因,还多处于观望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成本命题

在印刷微利时代,印刷企业对于“成本”问题非常敏感。据笔者了解,成本居高不下正是高速喷墨印刷在国内推广过程中遇到的最重要的问题。首先,从设备购买成本上来说,一台高速喷墨印刷设备的价格从几百万元至上千万元,除此之外,印刷企业通常还须购买与其相匹配的前后端设备,这样一笔投资可谓巨大。例如,江苏凤凰传媒集团建立了一条全连线系统,包括柯达鼎盛1000高速喷墨印刷机,瑞士Hunkeler书芯成型设备,日本Horizon、深圳JMD后道连线设备以及PRMIS流程控制软件等,就花费了三千多万元。可见,印刷企业对于投资高速喷墨印刷设备的小心翼翼也在情理之中。

除了设备购买成本高之外,设备使用成本高也是令印刷企业望而却步的一大因素,这主要表现在耗材方面。具体而言,高速喷墨印刷设备所使用的纸张多为专用纸张,或者需要对普通纸张进行涂布等预处理,而目前国内适用于高速喷墨印刷的纸张种类偏少,价格较高,一吨专用纸张要比普通纸张贵几百块钱,而对普通纸张进行预处理的成本也较高。墨水则是由设备供应商专门提供,其成本能否下降也非印刷企业所能控制。采访中,王广杰就表示:“如果高速喷墨印刷的单面A4成本控制在0.10元以内,其生存空间就会大大拓宽”。另外,据笔者了解,国内两家引进高速喷墨印刷设备的企业也都一致认为设备的运行成本偏高,亟须解决。

此外,高速喷墨印刷的成本高还体现在设备的折旧成本高。“我们这款印刷机买了10多年了,现在还是照常运作生产。”相似的话语,在印刷行业司空见惯。传统印刷机,尤其是胶印机等大型印刷设备,使用周期大多较长,一台印刷机即使使用了10年以上,印刷出的产品质量依然可以很好,例如,海德堡的胶印机使用10年后,仍能以原价的40%售出。而高速喷墨印刷设备不同,据王广杰介绍,高速喷墨印刷设备的折旧期一般在5年左右,如果印刷企业不能保证5年之内赢利,那么其将不会投资高速喷墨印刷设备。因为高速喷墨印刷技术更新快,5年之后,随着新一代设备的推出,旧设备的生产质量不但比新设备低很多,而且使用成本还将远远高于新设备,不再具备竞争力。

技术考量

“导致高速喷墨印刷目前在中国发展相对缓慢的另一原因就是高速喷墨印刷技术仍然在趋于成熟的进程中,印刷企业都希望这种技术在得到市场充分验证后,再去购买这种设备。”富士胶片Dimatix中国区销售总经理谢曦说。高速喷墨印刷技术的成熟度可以从印刷质量、稳定性和前后端设备的配套上进行考量。

从印刷质量上来说,目前高速喷墨印刷的最高印刷精度只能达到1200dpi,即理论上最高能达到传统胶印加网线数的175lpi,而传统胶印的加网线数通常能达到300lpi以上,可见高速喷墨印刷所能再现的印刷精度与传统胶印相差甚远。陈啸谷也表示:“目前,对于质量要求较高的彩色印刷品来说,高速喷墨印刷仍不能很好地满足其要求,但对于表格、文字等的黑白印刷,高速喷墨印刷则能很好再现。”

从稳定性上来说,高速喷墨印刷设备的稳定性还有待提高。例如,国内一家引进高速喷墨印刷设备的企业就表示生产过程中存在喷墨头缝合不稳定的情况。

从前后端设备的配套上来说,印刷仅仅是印品整个生产流程中的一个环节,印刷方式的改变同时需要其他环节的配合,例如,配套的前端流程软件、纸张、油墨、后道加工设备等,否则难以有效发挥高速喷墨印刷设备的高效性能。而由于高速喷墨印刷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设备供应商对于提供高速喷墨印刷全流程的解决方案仍处于摸索中。

市场环境

高速喷墨印刷高速、可变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批量相对较大、对可变数据要求较高的直邮账单、按需出版、个性化印刷等业务方面颇具优势,但由于国内对于印刷品的销售理念不同,导致这方面的市场需求不足。以DM单为例,据陈啸谷介绍,国内通常对DM单的印刷质量要求较高,但高速喷墨印刷再现不了这么高的印刷精度,而国外对于DM单的印刷质量要求就较低,认为可以从中获得信息即可。同时,王广杰也提到,国内数据挖掘能力不强,导致国内个性化的DM单市场尚须发展,这些都使得国内适合高速喷墨印刷业务的DM单市场发展欠缺。

据笔者了解,国内一家引进高速喷墨印刷设备的企业,其高速喷墨印刷业务占比尚不足1%,高速喷墨印刷设备也不一定每天都开,这样怎么能满足高速喷墨印刷设备的高产能!“没有业务,就没有人敢投资购买设备,否则购买回来,也只能闲置,所以最重要的是如何获得业务,而印刷企业传统的商业模式并不适合此类业务的获得,这就需要印刷企业开发成熟的适合高速喷墨印刷的商业模式。”王广杰说。

突破壁垒 迎春天

虽然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对于高速喷墨印刷设备的使用仅停留在初级阶段,但这正预示了其所蕴藏的巨大市场空白与增长潜力。我们应该以drupa2012为契机,各方面共同努力,共同推动高速喷墨印刷在国内的发展。

设备供应商努力完善相关技术

面对高速喷墨印刷在国内发展不景气的状况,设备供应商应该努力研发高速喷墨印刷相关技术,以提高设备的印刷质量、稳定性和性价比。笔者认为,设备供应商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推出高速喷墨印刷全套解决方案

印刷只是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高速喷墨印刷技术要想在国内得到大规模推广和应用,除了该技术本身需要发展之外,与其相配套的前端软件、纸张、墨水、印刷质量检测、印后加工设备等生产链条的其他环节,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柯达图文影像集团大中华区数码印刷产品部销售总监汪杰说道:“对于设备供应商,并不应是单纯地卖设备,而是要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要让客户知道,即使他对高速喷墨印刷不了解,我们设备供应商也有能力帮助他接受和应用这种技术。”而柯达最近两年也非常注重这种服务,致力于提供高速喷墨印刷整体解决方案。

(2)与印刷企业联合,共同开发新产品

高速喷墨印刷设备最终被印刷企业所应用,作为应用者,印刷企业对自己的需求最为了解,因此,设备供应商是否应联合印刷企业,共同开发高速喷墨印刷技术,这样既可以减轻印刷企业的设备投资压力,切实保证其产品的可用性,且一旦这种合作方式产生利润,还可以多方共享。例如,当纳利公司根据自己的需求研发了高速喷墨印刷设备,还将其技术提供给高宝,从而由高速喷墨印刷设备的使用者变成技术提供者;江苏凤凰传媒集团根据柯达鼎盛1000高速喷墨印刷机的技术要求,吸收国际造纸技术,联合国内数家大型造纸企业,经过多次试验,成功研发了完全适用柯达鼎盛1000高速喷墨印刷机的专用纸,并命名为“凤凰纸”,且与国际同类纸张相比,凤凰纸的成本只有进口纸的1/3,且无须预涂布,在方便自身使用、获得一定利润的同时,还推动了中国高速喷墨印刷市场的发展,这种创新模式非常值得业内借鉴和推广。

印刷企业全方位开拓市场、寻找赢利模式

除设备供应商之外,印刷企业是高速喷墨印刷生产链条上的最重要一环。那么,其能为高速喷墨印刷的快速发展做哪些努力呢?

(1)探寻新的市场切入点

目前,业内能够达成共识的高速喷墨印刷应用领域是个性化直邮、按需出版和商业印刷,但是否还存在其他切入点,印刷企业应积极探寻。王广杰表示:“要想利用好高速喷墨印刷这一‘利器’,印刷企业必须掌握市场的新动态,根据自身特点深入进行市场调研与开发,积极寻找新的市场切入点,并让客户了解、接受高速喷墨印刷技术。”此外,谢曦也提到,印刷企业应该将自身企业定位于从印前制作到印刷输出的一体化服务解决方案提供者,而不仅仅是印刷服务商。

(2)开发新的商业模式

对于印刷企业来说,商业模式的开发要综合考虑自身企业的业务构成、成本控制等因素。例如,根据业务特点,可将客户分为集团客户和个人客户,对于集团客户,采取业务人员面对面的销售方式,这点和传统印刷商业模式相同;而对于个人客户,则就需要建立网络化平台,来收集这些散客户。

传统印刷方式篇11

 

在我国,印刷包装是拥有万亿资产市场规模的传统行业,印刷包装企业的数量达到30多万家。但是,传统的印刷包装企业面临行业分散、运营成本提高,利润急剧下降、市场买卖沟通不通畅等问题,且传统印刷包装已无法满足企业与用户个性化印制要求及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在“互联网+”战略背景下,印刷包装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印刷网络化为传统的印刷包装行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可以大幅提高行业的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为客户提高快速便捷的服务,满足企业及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传统的印刷包装行业商业规则被打破,新的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已建立,行业发展迎来了新的驱动力。印刷包装企业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借助印刷电商的机遇进行企业转型及升级,不断改变企业的经营模式及运营理念。目前,我们国家的印刷电商市场格局依旧在缓慢成型中,机会很多,但是转型中的印刷企业应该找准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电商模式,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印刷包装电子商务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网络合版印刷

 

随着行业经济发展及全球一体化的加深,在商业领域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产品及服务,印刷业务从大批量的复制不断向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方向发展。在传统印刷领域,小批量个性化的印刷订单利润低下,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对于这类的业务适合采用新型远程网络化合版印刷服务,合版印刷原理如图1所示。网络合版印刷可以通过网络接单生产多样化的个性印刷品,再经物流系统将印刷成品配送到客户的手中。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价格低廉的优质服务。网络合版印刷利用网络及物流解决了传统印刷受到服务半径限制的缺陷,将服务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订单的规模将远远大于传统印刷。(图1)

 

目前很多的印刷厂与图文店,他们的重资产核心设备的利用率低下,在传统印刷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将很难维持企业的日产运营。印刷企业如果通过电商能够接到大量的订单,再利用合版印刷,提高企业重资产及工作人员的效率,其成本优势凸显,单价产品的成本价格将大大降低,那么企业将会走出困境,不断获利。网络合版印刷业务一般依托网络平台来聚合订单,接单的网络平台可以是企业自建网站或者依托淘宝、阿里巴巴、微信、QQ等网络平台。这些订单数量多且规格多样化,接到订单后,首先要根据客户订单印刷数量、订单的规格尺寸、印刷色数等参数将订单进行归类,将同类型的订单组合,再进行合版印刷。

 

网络合版印刷将传统的印刷服务搬上网络,顺应网络时代商业发展的趋势,将客户消费行为从线下向线上发展。高速发展的IT技术、企业管理模式、物流技术使得网络合版印刷正成为印刷行业模式转型的重要方向,在欧美等国家网络合版印刷已经有十余年的发展,并变为较成熟的商业模式,代表的企业有Vistaprint、台湾健豪及香港的Eprint。随着社会的发展,个性化产品的印制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多,网络合版印刷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及对个性化、小批量的订单进行柔性化处理的优势,且国内市场刚刚启动,相信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二、建立服务一体化的互联网印刷包装平台

 

服务一体化的互联网印刷包装平台就是将印刷包装产业链上的各方主体,包括材料供应、印刷包装创意设计、产品印刷、物流,通过互联网联结到同一个平台上,为客户提供快捷、价廉、优质的服务,其模式如图2所示。

 

互联网包装一体化的服务平台是行业整合的重要力量,这类平台通过网络营销凝聚大量同类产品业务,通过高效生产来降低成本,实现精益运营。比如客户要采购印刷包装材料,就可以借助互联网印刷包装平台,由于平台汇聚了大量的供应商,可以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供应链服务,根据客户采购的订单需求,为其提供面向上游供应商,贯穿于整个采购环节的一系列商业操作、物流配送和资金结算等,简化了客户传统的采购作业模式,帮助客户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采购的执行效率。

 

另外,互联网包装一体化的服务平台还有助于对客户订单进行最优的匹配。平台会对客户订单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所处的区域、订单的数量、制造企业的生产能力,将订单发配给最合适的供应商进行生产。如一些个性化、小批量的订单,考虑到成本及生产的灵活性一般分配给小型印刷包装企业生产,进行柔性生产。

 

三、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模式

 

印刷包装业是传统的服务业,从长远来看,采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如图3所示)将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及产品。采用线上服务,客户可以通过网络平台24小时自助在线下单。网络平台具有方便快捷、跨地域限制等优点,帮助客户实现足不出户完成印刷的需求,畅想网络服务的便捷与灵活。对于不善于网络操作的用户或者想要面对面服务以及有特定生产要求的客户,则可通过线下门店进行下单和取货,充分体验线下服务。

 

线上运营通过网络平台集中接收,运用网络平台处理订单业务,然后集中设备和人员进行生产,最终在后端工厂统一生产和配送,以实现印刷的电子商务化。线下运营通过门店的现场体验、服务,进行有效推广。门店无须配置专业化生产设备和生产操作人员,以降低门店的投资成本和日常运作成本。同时,门店可在各区域设置代表性的点,覆盖和争取周围的潜在业务。

 

如何更好地将线上线下有效结合,不少企业都在探索新的解决方案。随着消费模式的不断变更,对于传统服务业来说,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还是离不开实体店铺的支撑,将线上与线下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赢得市场。

 

印刷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印刷包装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任何一个企业想要真正开展网络印刷,首先要对企业核心产品进行定位,锁定客户的类型,转变运营的理念及营销策略,然后再找准符合企业发展的电商模式,不断修正方向。通过提供经典产品,吸引顾客,实现企业从生产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总之,要成为成功的印刷电商,要一步一个脚印,聆听客户的心声,找到客户的共性需求,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传统印刷方式篇12

出版社在出一本新书前,首先要审查稿件是否好销,如果认为其不好销,就会将其拒之门外;而对于那些已经进行完编辑、设计、印刷、推广等一系列工作的书,一旦卖得不好,出版社也无利可图。

据有关统计,中国有70%的图书,出完第一版之后就面临绝版了。2012年,我国图书库存码洋高达880多亿元,这是出版行业最痛的问题。

出版行业的图书库存可以用冰山来作比喻。浮在水面上的部分可被看作是出版社的显性成本:作者成本和印刷成本,这部分成本很容易计算。而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就是隐性成本,其包括了库存成本、资金占用、报废、货物移动、退货成本等,在出一本书前,这部分成本很难被估算。

既然出版社很难预测图书的销量,那么是否可以用一种经济的方式绕开库存、实现按需印刷?数字印刷的小批量、多批次特点就很好地解答了这个问题。

图1展示了图书的生命周期,其中红线表示了在新书发行时,可以用数字印刷方式进行首版的小批量印刷,如果图书卖得好,则可转入第2版印刷,采用传统印刷方式;反之,则可继续使用数字印刷方式进行小批量印刷。

具体分析在图书印刷上分别使用传统印刷和数字印刷两种方式的成本问题,在显性成本方面,印量大于3000册时,传统印刷具有优势,印量小于2000册时,数字印刷有一定优势。在隐性成本方面,传统印刷库存成本较高,数字印刷的库存成本很低,甚至没有;传统印刷资金占用高于数字印刷,使用数字印刷几乎不会占用出版社的资金;使用传统印刷可能造成部分图书报废,而使用数字印刷则可避免;在货物移动方面,传统印刷成本较高,有时会出现退货现象。总之,使用数字印刷带来的隐性成本极低。

顺势而为 推动产业变革

那么如何针对出版市场实施数字印刷战略?

虎彩的数字出版模式,是围绕绝版书、长尾书,建立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和生产网络。一旦电子商务平台接收订单,虎彩将选择距离用户送货地址最近的印刷点,进行经济高效的印刷。如此一来,用户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图书,出版社降低了库存,而印刷企业也能从绝版书籍的再版重印中获利。虎彩不但做印刷,还做服务。虎彩的客户主要有出版社和消费者两大类,即通过为出版社印刷图书实现B2B的商业模式,以及通过互联网销售断版书实现B2C的商业模式。此外,虎彩还拥有个性化的连锁店,可通过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的O2O模式贴近用户。

虎彩与当当网、亚马逊和纯电商都不同,其有自己的印刷生产。目前,虎彩已经在北京、东莞、绍兴建设有自己的数字印刷基地,并拥有多台高速喷墨印刷设备,该设备可将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的起印点提高至2000~3000册,这样,将有大部分短版书都能在虎彩采用按需印刷进行生产。未来,虎彩还将在西南、华中、华北地区布点,以更好地贴合市场需求。在实施数字出版战略中,有以下两大关键点。

(1)对外,内容差异化

数字印刷的内容,可被看作是可变数据,图书的每一页都不一样,一次印刷完成,一整本书的内容就都呈现出来。当一本书出完首版后,进行再版时,可以对内容进行增删或者修改,这就是数字印刷的优点,改动的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印刷,少则几本、多则上千本。

当然,要想保证图书的丰富性和差异性,版权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虎彩做数字出版,版权是与出版社合作的,虎彩帮出版社印刷、甚至帮他们卖书,每家出版社都可以通过系统知道虎彩卖了多少本,这些信息都是透明的。

(2)对内,生产标准化

既然数字印刷出来的每本书的内容都可以不一样,那么如果不能实现自动化的生产,效率就会相当低,相应的,成本也会非常高。因此,虎彩也需要做到生产标准化。

传统印刷方式篇13

目前,数字印刷在中国的发展并非一马平川,但是在美国却发展迅速。在过去的10年里,美国的传统印刷企业人员数量减少了42%,而印量却增加了30%~40%。用更少的人去印更多的订单,平均每个订单只要1.8本就可即订即印,且无须库存,这是传统胶印方式无法做到的,而采用数字印刷方式则可实现。目前,美国50%以上的传统印刷企业都配有数字印刷机,而柯尼卡美能达美国分公司的年销量约达4000台。

李刚坚信:“美国数字印刷市场的今天就是中国数字印刷市场的明天。”从中国印刷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未来数字印刷机在中国会有一个相当大的增量。今年上半年,柯尼卡美能达生产型数字印刷系统在中国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约30%,这意味着中国市场对柯尼卡美能达产品的肯定,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柯尼卡美能达推动中国数字印刷发展的信心。随着数字印刷在中国的不断发展,柯尼卡美能达的数字印刷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还会不断提升。“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数字印刷市场也将像美国数字印刷市场一样繁荣,那时,柯尼卡美能达在中国的数字印刷机年销量有望达到1000台。”李刚自信地说道。

不断拓展的合作模式

为了进一步扩展数字印刷市场,柯尼卡美能达不断与行业内顶尖公司合作。

drupa2012上,柯尼卡美能达重磅推出了专为商业印刷领域设计生产的B2幅面的高速彩色喷墨印刷设备KM1,这款设备是由柯尼卡美能达和小森公司联合开发,结合了2家公司专利技术优势的天作之合。KM1的生产速度可达3300张/小时,1200dpi×1200dpi的高分辨率保证了高品质的印刷。

此外,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和高端色彩管理系统供应商GMG公司在drupa2012现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也预示着柯尼卡美能达将把数字印刷机嫁接到传统印刷企业的原有生产流程中。合适的印刷软件与数字印刷机的配合将是未来印刷企业保持快速且健康发展的关键,柯尼卡美能达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与GMG公司的合作也充分体现出了其市场前瞻性和适应性。李刚表示:“在此类合作中,柯尼卡美能达很看中合作企业在商业印刷领域的高端市场地位。先深入了解我们及合作伙伴在市场上各自的优势,然后搭建一个互相顺畅交流沟通的桥梁,这就是合作的双赢模式。”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