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海外代购论文实用13篇

海外代购论文
海外代购论文篇1

(二)货物与物品的区分从汉语字面含义上理解

货物与物品的区别在于是否用于交易,如果是带有贸易性质,则为货物;如果是自用或赠与,则为物品。从刑法的角度分析,货物必然具有贸易的属性,是可以用一定货币衡量其价值的,因而在进出境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缴纳税款。而物品也并非都不具备贸易的属性,有些物品仍然具有价值,可以作为货物参与贸易,因此,单以贸易属性区分货物、物品就不合理。我国《海关法》将是否出售牟取利润作为认定货物的标准,并允许个人携带一定合理数量的货物、物品。这样的规定,既顾及了个人正常的生活需要,又保护了国家的经济利益。据此,笔者认为,应当以是否销售作为区分货物与物品的标准。区分二者的意义不仅在于准确地拟定罪名,还在于定罪量刑。关于税则税率的适用,货物和物品分别适用不同的税则规定,而限制进出境货物种类的确定,需要依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限制进出境物品表”。不同的货物和物品应根据其性质适用相应的税率,以确定其应缴税额。笔者进一步认为,针对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货物与物品,行为人的主观恶性是不一样的。因为货物是用来销售牟利的,对于货物是需要缴纳税款的,行为人如果走私货物,往往意味着其有走私货物以牟利的主观故意,客观上也造成了国家关税的损失,并且危害了国家的市场经济秩序。而物品则并不是用来销售牟利的,行为人没有牟利的主观故意,也不会造成国家关税的损失,对国家市场经济秩序的影响也很小。因此,前者的主观恶性要高于后者,其对国家经济利益的损害也要大。下一步的立法有必要对二者进行区分,使相同涉案金额下的两种具体犯罪行为承担与其主观恶性相一致的刑罚,切实做到罪责刑相统一。

(三)对“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分析

《刑法修正案(八)》修改了之前的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规定,更改最为明显的是增加了“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进行走私的”这一情形。这一修改主要针对海关执法过程中遇到的“水客”、“蚂蚁搬家”等走私方式,其主要特点是数额小、多次走私。“蚂蚁搬家”的走私方式由于每次的走私物品数量少、金额小,往往很难被发现,即便发现也因为金额以及证据问题无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而另一方面,对已经受过行政处罚的走私涉及的偷逃应缴税额是不能再累计加在“未经处理”的走私里面的,对这类小额多次的走私行为往往只能进行行政处罚,这无疑助长了走私犯罪分子的气焰。因此有学者提出应将“未经处理”理解为未经刑事处理。此次修改是从立法层面上为海关处理“水客”走私提供支持,解决了长久以来对此类走私犯罪活动无法进行刑事处罚的困境。这也是此次刑法修正案对走私犯罪立法的一次重大突破和完善。条文中所规定的“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依据最常用的文理解释,应当认定为“一年内被行政机关发现三次走私行为且前两次已经给予行政处罚”,这种情况下就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这种情形的定罪依据是走私行为的次数多少,而不是偷逃税额,是行为犯。故而若边境缉私机关对于行为人已经进行了两次有效的行政处罚,在发现该行为人又进行走私行为时(第三次),这时行为人的行为就符合上文中的行为犯构成要件,应当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对“一年内被行政机关发现三次走私行为且前两次已经给予行政处罚”所涉及偷逃应缴税额不可重复评价。法谚有云,法律不可重复评价同一行为。但对于此前未给予行政处罚的走私行为所涉及偷逃税额,应累计计算,根据数额决定其适用的法定刑幅度。

(四)偷逃应缴税额与法定刑幅度

《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原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的三个量刑数额,以偷逃应缴税额较大、巨大和特别巨大代替,并增加了严重情节和特别严重情节。随着我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和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5万元”的入罪尺度已经不再符合我国的社会发展需要,这次修改是我国走私犯罪刑事立法的进步和完善。本罪的衡量标准不再唯一,对虽未达到法定数额,但又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同样构成本罪。这有利于解决执法和司法实践中处理走私的困境。同时,相对不明确的数额认定尺度,更加符合我国当前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具体需要,体现我国刑事立法技术的进步,不同地区的司法机关可以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灵活处理案件。只有大力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把握出罪与入罪的界限,明刑慎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至实现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的有机统一。但是,到底何谓数额较大、巨大、特别巨大?当前的司法实践仍沿用原刑法规定的5万元、15万元、50万元量刑幅度。因此,有必要根据社会发展状况,由司法解释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改。

(五)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刑事责任

1.对自然人犯罪主体的量刑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自然人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量刑分为三种情况,在此不再进行表述。刑法修正案(八)对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调整主要表现在规定了“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的情形,以及将原有5万元、15万元、50万元三个量刑幅度改为偷逃应缴税额较大、巨大、特别巨大,并取消了死刑的规定。笔者前文已经分析了上述情形出现的背景及意义,这体现了我国刑法与时俱进、适应时展的进步性;但犯罪手段和方式也是随着法律修改完善而不断更新的,刑法要实现其打击犯罪的任务,就必须进行修改;这样的循环是不利于维护刑法的稳定性和权威的。针对第一个量刑幅度,我们有必要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立法方式,将可能出现的情节规定其中。上文提到的第二种情况,针对了我国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和缉私工作原有量刑金额不足以适应司法实践需要的新情况。在今后的司法实践中,必须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明确究竟多少涉案金额属于较大、巨大、特别巨大,或者由各地司法部门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确定相应的金额。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属于经济犯罪,其发案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贸易制度越加完善、透明,关税水平逐步下降,贸易壁垒有所消除,在这样的背景下,走私犯罪案件越来越少,其牟利空间越加稀薄。取消死刑规定,不仅体现了我国坚持减少死刑适用的司法改革方向,亦符合当今世界各国对经济犯罪从轻处罚的普遍做法。

2.对单位犯罪主体的量刑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单位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本文认为,对单位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打击力度偏轻。在大量的走私犯罪中,那些涉及数额巨大、影响广泛的案件往往是单位走私犯罪,其社会危害性也要远大于自然人走私犯罪。而刑法对单位走私中涉及的直接责任人员的最高定罪刑是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低于自然人走私犯罪的最高刑无期徒刑。

二、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制定法规则完善

(一)改类型化立法为例示法立法

我国走私犯罪立法以犯罪对象为标准,将走私罪规定为十二个具体的罪名,分别规定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罪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走私类罪所涉及的犯罪对象包括各种类型的货物、物品。除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外的其余十一个具体罪名采用正面列举的方式,直接将走私不同类型的货物、物品规定为具体的走私罪名。而对于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则采取反面列举的方式,将所有未被其他具体走私罪名列举的走私犯罪对象列入本罪里面。这种类型化立法的好处是彼此间的法律界限比较明确,可操作性强,易于定罪量刑。但其缺陷在于死板僵硬,无法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更容易出现惩治不力或者过分扩大惩处范围的现象。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做出了一个关于走私刑事案件适用的司法解释性文件,该文件中将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变成了“口袋罪”,即所有未被其他具体走私罪名列举的走私犯罪对象列入本罪里面。没有被具体列举的走私犯罪对象种类繁多,既有一般应纳税货物、物品,又有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还有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这种“口袋罪”不仅会带来极大的法律不安定性,有损法律权威,也会造成司法适用上的困境。走私类罪所涉及的犯罪对象可以分为三类,即一般应税货物、物品,限制进出境货物、物品和禁止进出境货物、物品,“例示法介于概括法和列举法的中间,既可避免概括法过于抽象,影响法的安定性的弊端,也可避免列举法过细,难免挂一漏万的毛病。”将走私罪涉及的所有犯罪对象分为一般应税货物、物品,限制进出境货物、物品和禁止进出境货物、物品。分别设立走私一般应税货物、物品罪,走私限制进出境货物、物品罪和走私禁止进出境货物、物品罪。走私一般应税货物、物品的,以涉及的偷逃应缴税额来按走私一般应税货物、物品罪定罪处罚;走私限制进出境货物、物品的,应区分是否该纳税,需要纳税的按偷逃应缴税额来定罪处罚,不需要纳税的以走私货物、物品数量按走私限制进出境货物、物品罪来定罪处罚;走私禁止进出境货物物品的,一般以走私货物物品数量按走私禁止进出境货物、物品罪来定罪处罚。

(二)司法解释明确定罪量刑标准

《刑法修正案(八)》改具体偷逃应缴税额标准为弹性的数额标准,适应了当前司法实践的需要,但由于缺乏具体的司法解释,部分实务部门仍在沿用原刑法所确定的5万元、15万元、50万元的量刑幅度。同时,严重情节和特别严重情节的具体内涵尚未明确,这也是需要立法机关尽快通过司法解释加以解决的问题。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是一种极为特殊的经济犯罪,它是国家关税制度下的产物,相关立法受国家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很大。对这类经济犯罪从轻处罚符合我国刑事立法的改革方向。在进行刑事立法和制定相关司法解释时,必须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的政策,掌握好定罪量刑的尺度。

(三)对税率计算方式的调整根据海关总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计核涉嫌走私的货物、物品偷逃税款暂行办法》,计算走私行为涉及的偷逃应缴税额应以案发时或者连续走私行为的最后终结之日的税则、税率、汇率计算,当前我国关税水平整体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这种处理方式往往会因为我国关税政策的调整而带来社会争议。税率的变更属于法律变更,应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首先应当以发生走私行为时所适用的税则、税率、汇率计算,如果走私行为发生后的税率发生变动,若税率高于前者,则适用前者;反之,则适用后者。汇率则始终按照发生走私行为时的比率计算。这也是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和罪行相一致原则的必然。

(四)加大对单位走私中具体负责人员的处罚力度刑法的目的

应当是预防与报应相统一,在偏重预防的基础上,兼顾报应的要求。司法实践中的单位走私犯罪,往往是个人通过单位的管理漏洞最终获得了走私犯罪的收益,对单位走私中的单位判处罚金,而对具体负责人员却并不判处罚金并不符合刑法的目的,也无法起到惩戒和教育的作用;同时,单位走私犯罪的涉案金额和社会危害性要远大于个人走私犯罪,而刑法对单位走私犯罪中的具体负责人员的处罚力度要低于自然人走私犯罪,这也是不合理的。笔者建议应当规定对具体负责人员的罚金刑,同时,提高对其的定罪上限,以起到惩戒犯罪的效果。

海外代购论文篇2

一、问题的提出

2016年3月24日,财务部网站一则《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将跨境电商征税法律规制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作为国内绝对主流的交易方式,跨境电商的征税问题已经不是国内新出现的问题。2013年一宗“前空姐代购案”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此案涉及进口化妆品,经一审法院审理认为,三名被告人所偷逃的税款数额巨大,构成了走私普通货物罪。2016年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纳税新政一经正式公布实施,即引起了轩然大波,由于互联网、电商产业的迅猛发展,现在的网络代购商家数量巨大,并且在这背后涉及到大量的电商以及消费者的权益。海外代购行为的定罪牵扯出太多互联网上的商家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故而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对海外代购行为的规制问题成为了极富价值的研究对象。

二、海外代购的含义及性质

海外代购行为作为伴随着互联网发展兴起的销售方式,主要通过互联网渠道,代替消费者从外国采购商品,通过邮寄或者携带等等的方式交付国内的消费者,并收取一定费用的行为,而国内的海外代购的主体,一是通过个体经营的网店形式根据与消费者的约定,在以各种方式过境后,以邮寄给方式交付;而另一种则是电子商务平台所经营的海外代购,这种方式因平台商誉的保证而更是消费者信赖,但不可能比个体经营的代购更灵活。对于海外代购行为的法律性质目前学界存在几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海外代购作为互联网发展衍生的新兴事物,我国目前尚未全面地规范物联网平台海外代购的秩序,如果行政法规或者是刑法对其规制过于严苛,不免打击了消费者对这一新兴产业的信心,不利于互联网的发展,基于这一考虑,在应制定相应法律规范完善立法的同时,在新法尚未实施之前,海外代购行为应视为合法;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在一部分海外代购中存在商家偷税的情形,这部分行为触犯了海关相关法律规范、刑法中相关规定,应据此追究法律责任,刑法的严格执行应当得到切实保证,不应因其他因素牺牲刑法的价值。而笔者认为海外代购行为具有营销手段建基于互联网这一特殊性,而决定其性质的部分则是商家采取的过境手段。目前除了极少数的大型电商交易平台的海外代购是靠销售国内没有的商品以及赚取外国商品折扣差价的方式实现盈利外,广大海外代购产业最盈利的方式还是以不同形式规避关税来挣取差价盈利。根据《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第一条规定,笔者认为,这显露出国家有意向对于海外代购中的涉税犯罪,通过定性为走私普通货物犯罪论处。

三、海外代购刑法规制相关规定的完善

对海外代购行为进行规制,虽然应主要依靠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和引导。但是就目前来说也离不开刑法对其进行强制性的约束。

(一)司法解释明确定罪量刑标准

对海外代购行为进行分析,以偷税、逃避监管的方式牟利的海外代购行为,其主客观方面均符合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构成要件,海外代购的刑法规制在于规制有偷税、逃避海关监管的行为,适用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把海外代购行为定性于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需要以明确具体的偷逃税款为基础。为了司法实践的需要,法律把具体偷逃应缴税额标准修改为弹性的数额标准,这无疑是一大进步。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之中,具体的实施部门的量刑幅度并没有变化。除此之外,法律也没有明确严重情节和特别严重情节的具体内容,需要出台司法解释进行指导。立法机关在对走私犯罪进行刑事立法之时,除乐坚持一贯的惩处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的政策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地细化行为人主观的恶性,这样才能掌握好走私犯罪中量刑尺度的问题。

(二)适当放宽本罪的量刑

我国是一个消费大国,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国内市场在某些商品或者服务上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也十分正常。电商海外代购这种新兴产业的出现正好迎合了国内消费市场的需求。应该给予其更多的鼓励政策促进其发展,这不宜打压围堵。跟我国电商电外代购巨大的市场相对应的是携带超额物品进境涉嫌偷逃海关税款的刑事责任。针对此类刑事案件,在关税还未降低,《刑法》相关司法解释对于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新的量刑依据还没有出台前,法官的量刑不宜过于严苛,而应予以适当放宽。

综上所言,在电商产业迅猛发展,海外代购成为消费者热衷的购物方式的背景下,海外代购业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购物方式,其存在的优势不容我们忽略。在明确了海外代购是通过互联网渠道,代替消费者从外国采购商品,通过邮寄或者携带等等的方式交付国内的消费者,并收取一定费用的行为这一概念后,参照相关规定得出偷逃税款,逃避监管的海外代购行为实质上是一种走私行为,应得到刑法的规制。在分析了上述海外代购行为符合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构成要件后。对于海外代购的规制目前应集中于对有偷逃税款、逃避海关监管的海外代购行为予以规制,而相关制度的完善应当从完应从明确量刑标准、适当放宽本罪的量刑方面入手。相信只要适当引导,海外代购这一产业的繁茂必然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克昌.刑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62.

[2] 肖瑶.论海外代购走私犯罪的刑法规制[J].经济观察.2015,(11):146.

[3] 陈放.海关对跨境网购代购邮件的监管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11):113-116.

[4] 李佳琪.海外代购的法律分析[J].民商法理论与实践.2016,(2):31-32.

[5] 徐珊珊.从空姐代购案看海外代购的刑事风险[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2,(6):21-22.

海外代购论文篇3

一、海外代购的含义和特点

(1)海外代购的含义。海外代购指代购买手从境外消费市场购买顾客喜欢但又购买不到的产品,之后将商品通过EMS、快件转运等间接方式,或者直接人肉带回国内,再送到购买者手里的购物模式。海外代购商品多为价格在国内售价较高或者还没有在国内上市的商品,一般多为奢侈品和高档化妆品,还有奶粉、电子等产品。代购来源地区分布世界各地,如美国、日本、韩国和欧洲,还有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区,大多数都是具有关税折扣的地区。

(2)海外代购的特点。一是产品和服务跨越了国境障碍。由于地理位置、语言和签证等原因,个人出境购物相对海外代购来说比较繁琐和困难。海外代购成为更加方便快捷的购买方式,能够在不出国门的前提下满足消费者对境外商品的购买需求。二是买家指定购买,服务更加独特化。海外代购不仅能够代购顾客指定购买商品,还能够满足顾客差异化发展的目标,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三是购买者的特殊性。由于海外代购主要针对的是海外商品的购买,因此对购买者的网络知识及相关商品了解程度较高,其消费群大多数都是白领级别的中高收入者,且以女性为主要消费对象,多需求海外上市新品和奢侈品。

二、我国海外代购的发展状况

近几年海外代购发展势如破竹,每年持续递增的消费交易额体现了海外代购成为当今互联网时代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1)海外代购发展的原因。1)价格和质量优势。三聚氰胺事件使得奶粉购买者对国产奶粉表示担忧,妈妈为了让宝宝吃得更安全、放心,购买奶粉、奶瓶等生活用品时更倾向于海外品牌,所以婴儿生活用品的海外代购市场变得更加火爆。2)影视剧的影响。受到韩国文化的冲击,大批国内消费者热衷于韩妆的购买。韩国自有品牌的价格相比于国内各大商场更有优势可言,由此出现了大量的韩国代购商。近年海外影视剧在国内的播放,带动了其中相关商品的销售。3)受GDP快速发展以及在加入WTO后,人民币的升值和美元的贬值的影响,购买海外商品更加优惠。4)海外买手从海外代购中获得盈利。海外代购主要通过国内外购买差价,收取代购费用等获取利润。同时在与顾客交流和销售商品的过程中,可以锻炼交际能力,商机和发展往往在这一过程中。5)海外代购产业相关法律的不健全使得海外代购一直处于“灰色地带”,多打法律的球。

(2)海外代购商品的类别。日用产品类(服饰、箱包、护肤品、化妆品等)、电子产品类(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食品类(保健品、奶粉、牛奶等)、奢侈品等。

(3)海外代购的形式。1)通过熟人去国外购买。国外留学生成为家人或者朋友的购买途径,购买后直接运回国内,可靠性较高。2)通过各种论坛和社交软件寻找个人海外代购。各大海代论坛和微博都是个人卖家的经营阵地。买家指定购买商品或者折扣活动期间,代购商通过使用visa信用卡在海外购物网站进行代购,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直邮寄到手中或者和其他买家拼邮,统一邮寄卖家手中再分别发货给拼邮买家。

(4)海外代购存在的风险。对消费者而言,由于国内海外代购需求市场的庞大,海外代购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的不健全,导致现在的海外代购市场鱼龙混杂。一些所谓的海外代购商经常活跃于购物网和微信朋友圈中,相继被爆出售卖假冒化妆品和销售高仿的名牌箱包等问题。对于没有国外生活经历和留学的普通人来说,很难辨别出海代商品的真伪,可能容易被骗。所购商品的后期销售保证不足。海外代购的距离特殊性决定了商品到货时间和运途中损坏的不确定性。对代购者而言,通过海外代购可能存在购买商品滞销,从而导致资金短缺。

(5)新出台政策对海外代购的影响。海关出台新政,规定所有境外快递企业必须使用EMS清关派送包裹,不得按照进境邮递物品办理手续。这项规定直接导致快递运费和海代商品价格上涨。今年8月1日,海关总署《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口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正式实施,将对代购商进行更为严密的管理。1)海外购买的运费上升,低价优势减弱。随着新政策的实施,将大大抑制“灰色代购”,跨境电商将“有法可依”的同时,个人携带物品通关程序将更为严格,也让很多个人代购商面临着转行或转型的问题。2)海外代购产业重组,协调行业的发展。对于海代偷税漏税行为的威慑,新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可以淘汰模式陈旧的海外代购买手,有利于海外代购行业的健康发展。3)保护国内护肤品、服饰等热销行业的利益和增加税收。新政策的出台,增加了国际运费和海外代购商品的进口税用。因此,削减了海外买手所代购商品的价格优势,从而保护国内中小企业的利益。4)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更好地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让消费者更加便捷地买到安全放心有保证的海外商品,对传统海外代购业务有很大冲击。海关对进口电商管理更加的方便,相关海代企业的货源更加稳定。另外,事前入住商家会直接将大量商品采购回自贸区,因而使得进口电商在接到订单后能直接把商品从仓库发出,货物运送的及时性得到实现。

三、海外代购的发展对策

(1)购买者海外代购时的注意事项。1)选择可靠的熟人或者信誉度较高的代购平台,自身要学会辨别海外代购真伪,注意审核卖家的资信度。2)选择如支付宝之类的中介商,支付更加可靠,避免线下交易,以免自己的钱财受到损失。3)要求卖家提供自己所购商品的收据和小票等购买凭证,验证卖家联系方式,保存交易订单和相关的咨询记录,在自己的相关权益受到侵犯时,应主动运用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维权。

(2)代购商的要依据具体政策调整海外代购策略。1)根据顾客的需求,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提供优质的专业化服务。2)了解相关的法律政策,以应对不断上涨的代购成本和海关税收问题。3)转移代购经营资金风险,转做代购中介,整合顾客需求信息资源,委托有渠道、价格较低的代购商进行批量采购,冲抵代购成本的上涨。4)开发新的潜在客户,制定具有个人特色的购物。吸引国内45岁左右的对海外商品有消费能力的,但是网络知识欠缺的客户群体进行海外代购。因此,可以创新服务和推出他们关注的产品来扩展销售规模。

(3)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行业操作和行为守则。1)建设合理的关于网络海代税务的政策制度。2)加强海外代购的监管力度。3)对消费者加大宣传关于海外代购相关知识的学习。4)鼓励代购商创新发展模式,积极转型。

四、海外代购的前景分析

基于网络的飞速发展和技术革新,如微博、贴吧、论坛等的出现更加有利于介绍和增加海外代购产品的购买。商品交易的过程越来越简便化,海外商品的更新时间越来越短,海代价格将会逐渐下降,这有利于海外代购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外币的贬值,导致人民币海外购买力的提高,从而降低了海外代购的价格。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相关知识素养的提高,海外代购的需求也日益扩大,今后海外代购将是一个全球必然趋势。中国的商品和海外其他商品一样可以卖到全世界。随着日益明显的生产和贸易全球化,国际市场的分工日趋明确,人们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趋势,这就给海外代购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海关新政策下,代购商家迎来了新的挑战,进口税的增加使得海外代购利润空间变小。要想长期稳定发展,还需要寻找新的利润点,创新海代商业模式,与时俱进。

由此可见,在政府的日益加强的监管下,将大大减小海外代购产品合理避税的可能,海外市场将逐步走向正规化、制度化。品牌和价格上的优势,另海外代购对消费者的需求影响不大,其依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消费群体。

参考文献:

[1] 胡霞.浅析新政策下网络海外代购的发展[J].时代金融,2012.

[2] 潘涛,朱琳.浅析网络海外代购的问题[J].时代金融,2013(5).

海外代购论文篇4

1海外代购的现状

海外代购是指机构或者个人在海外为国内消费者购买商品,并通过国际快递、邮寄或个人带回等方式将产品从国外市场传递到国内买方的购物方式。我国海外代购呈现出很强的地域差异,如美国、欧洲代购的产品集中于国际品牌化妆品、奢侈品(阿玛尼、迪奥、古驰等),澳大利亚、新西兰代购产品则偏向奶粉、保健品、药品等,韩国、日本代购更多的是当地品牌化妆品、服饰。海外代购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个人代购,主体集中于留学生、空乘人员、长期居住在海外的华侨、华裔、进行短期跨境游的游客等。这类代购形式规模较小且较分散,但针对性强,变化灵活,他们通过微信、微博、直播等方式宣传自己的代购业务范围、展示自己的代购货源,接受客户的个性化订单,但不同代购商的价格相差较大。第二类是传统电商平台开展的海外购业务,如聚美急速免税店、京东海外购、天猫国际等。这类代购商规模较大,有大型电商作为背景,产品质量和平台服务相对更可靠。第三类为专门从事代购业务的跨境电商平台,如小红书、洋码头、网易考拉海购等,这类创业型B2C自营跨境平台,大多与国外品牌合作,从国内保税仓发货给客户,且网站特色鲜明,开设“社区”频道供购买者分享购物心得和产品感受,并定期推送各类购物专题,激发了购买者的购物兴趣,增加了用户与平台的黏合度,近年来深受追求新鲜感的年轻消费人群的欢迎。

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海淘用户达到041亿人,跨境电商用户中女性占7365%,东部地区占452%。在购买商品类别上,432%的用户购买美容彩妆,415%的用户购买母婴用品。艾媒咨询预测未来代购商品中营养保健与服饰的需求将增加并超过美容彩妆。

2海外代购流行的原因

21留学生人数激增,境外游逐渐流行

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公布的数据,2015年中国在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人数达到126万人,占全球国际留学生总人数的1/4。留学生群体对国外市场较熟悉,对奢侈品、化妆品、服饰等商品具有较高的审美,越来越多想要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青年留学生加入到代购队伍当中。同时,随着我国人均GDP的逐年增长,境外游成为很多中国人的选择。前瞻数据库披露的数据显示,2010―2016年,我国国内居民出境游人数从5738万人次增长到122亿人次,中国已连续4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境游消费国。许多中国游客在出境游前通过在社交网站上发动态的方式告知朋友、同事以及潜在购买者自己即将出境的消息,出境后便在机场免税店、专柜等购买客户提供的订单中的商品并自己带回国内。

22国内居民消费需求日益多样

根据马斯洛需求分析理论,人们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如今,国人在获得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后,开始关注产品的品牌、质量、款式,甚至为了追求更高的社会身份认同,对价格高昂的国际品牌奢侈品的需求大增。这种现象在20~40岁的消费人群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在一项针对10个省份的274名“80后”年轻妈妈关于奶粉购买方式的调查问卷中,6423%的人选择了海外代购洋奶粉,这些年轻妈妈认为洋奶粉的品质更有保证,也更能体现她们精致化的生活。2015年,中国游客在日本疯狂抢购智能马桶盖也成为一大热点新闻。

23国际品牌商品在国内外价差的普遍存在

据商务部调查,手表、服饰、箱包、化妆品、珠宝等20种国外知名品牌的高档消费品价格,中国内地市场比美国高51%左右,比法国高72%。而造成巨大差价的原因中有70%~90%是税收。增值税、消费税、进口关税的存在抬高了进口商品在国内的成本。另外,我国国内目前尚未形成自主奢侈品品牌,国内奢侈品市场缺乏竞争,在定价上缺乏自,国际奢侈品品牌形成寡头垄断,国内市场只能被动接受国外的不合理定价。根据套利理论,当相同时间、两个不同市场中的同质产品存在价差时,便存在套利机会,即在一个地方低价买进,在另一个地方高价卖出。代购者抓住这一套利机会,只需将其代购的国外商品在国内的售价调至国内专柜或零售商的平均价格以下,便可获得较高的销售额。

24价格信息不对称

虽然大量海外购物官网对中国国民开放,同时提供跨境邮寄或国际快递服务。但由于语言障碍,大多数国民难以读懂英文网站信息,且无法频繁关注国外品牌官网不定时推出的打折促销活动。而代购商或者代购个人则对英语语言较熟悉,并能够及时关注网站降价活动。长期在海外居住的华侨和留学生对周围商场的商品价格以及减价也更为了解。根据信息经济学的结论,当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时,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可以凭借其优势获得商品价值以外的报酬。海外代购商利用其价格信息优势,成功从中赚取利润。

3海外代购的积极意义

31实现代购双方的双赢

一方面,国内居民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商品的可选择范围扩大。通过熟人、朋友海外代购,国人的购物成本有所降低,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在海外求学的留学生由于难以负担高昂的学费及生活费,常常感到生活压力巨大。通过开展代购业务,许多留学生每月可以获得上千元人民币的收入,使他们更容易p轻思想负担,安心投入到学习中。代购业务还可以使海外留学生拓宽人际圈、增加生活体验,一些攻读商科的留学生甚至可以通过代购积累经济数据,为自己的学术研究打下基础。

32促进中国市场机制的完善

根据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均衡价格理论,海外代购行为减少了消费者对国内专柜及零售商销售的国外商品的需求量,供给曲线不变时,需求曲线左移,均衡价格下降。因此,海外代购的发展能够调节国内进口商品市场价格,促进合理定价机制的形成。同时,海外代购的流行能够使中国反观经济市场现存的缺陷与不足,进而做出回应措施。通过市场贸易的不断实践,最终形成公平、开放、健康发展的国内市场。

33激励国内企业寻找新的商机

随着私人代购以及B2C模式的跨境电商占据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中国企业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使自己在互联网商业时代中存活下来。传统商贸公司、新兴创业型企业纷纷加入B2B跨境电商行业,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B2B已占据跨境电商进出口的70%以上。与此同时,跨境电商O2O模式也逐渐流行,以银泰西选为例,其体验店中的商品七成为完税进口商品,三成为海外跨境进口商品。大部分产品可以现场下单现场提货,且商品价格与线上相同,而其余商品只做柜台展示,通过扫码链接到银泰网购买便可快递到家。这种“实体店+”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在拥有价格优势的同时,使客户体验到浓厚的社群氛围,在近两年内业务规模大增。

4海外代购的消极影响

41海外代购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损害消费者权益

第一,消费者难以确定人代购的真实身份、所在地区、货源等信息。有些自称每月定期往返国内外的代购者,在微信朋友圈或微博视频宣传产品时提供虚假的GPS定位信息,甚至一些代购者上传的“自己”在国外商场购买商品的视频和图片均是从网上下载的。而且大多数海外代购者不依附于其他电子商务平台,在收付款项上只是消费者与代购者双方通过微信红包或是支付宝转账交易,没有第三方保障,存在消费者付款后被对方拉黑或删除好友的消费欺诈现象。第二,C2C跨境电商平台的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如在淘宝网上一些卖家打着海外代购的幌子销售假货,且存在非法企业或个人向卖家提供快递单号虚假定位服务,即实际从境内发货的商品却可显示其从海外或香港发出。商品防伪码造假,购物小票造假等现象也层出不穷。

42内需外流,国内零售业压力增大

国内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有限的,因此居民购买力也具有有限性。对海外代购商品的需求增加,意味着国内需求势必会减少。本就受到外资零售商进驻国内的压力影响而减小市场份额的中国实体零售业,在跨境电商的冲击下,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减。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普华永道在2016年年底联合的《2016中国零售企业营运资本管理调研报告》中提到,中国实体零售企业正在面临收入放缓和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百货、超市、电器等实体零售店利润率逐年下降。如下表所示,2011年以来,全国百强连锁零售商的销售额增幅也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

43海关工作成本增加,税收流失严重

海外代购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导致偷漏税的情况时有发生。个人代购者缺乏工商登记,纳税申报也不规范。一些海外代购者利用法律的空当将超额的货物采取私人包裹邮寄或回国时随行李一起带回的方式逃避关税。海关对逐年增加的入境商品的查验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海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增加。另外,一些不规范的跨境电商平台也存在逃税漏税的行为,通过篡改电子交易记录,使完税价格等数据缺乏时效性和可靠性,税务机关的执法难度增大,工作效率降低。

44外汇管理难度增大,国家面临潜在金融风险

海外代购交易账目不清,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借海外代购之名进行洗钱、非法转移国内资本等经济犯罪活动,使得我国的金融安全受到威胁。另外,由于海外代购的分散性,难以计入国际贸易收支明细,容易导致经济贸易数据准确性下降,对国家制定精准的宏观调控政策造成一定阻碍。

参考文献:

[1]郭笑宇我国消费者代购洋奶粉行为浅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1):43-47

海外代购论文篇5

一、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

1.垄断优势

垄断优势理论是指当企业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在某一方面拥有优势并将其适当发挥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在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过程中,垄断优势是重要的并购动机,体现了企业在扩大市场和增加利润中显示出的优势资源。

2.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理论是指企业生产规模越大,其单位生产成本越低的经济现象。民营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增加、效益提高,则会选择并购来扩大生产能力,来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

3.价值低估

价值低估理论是指当目标公司的市场价值被市场所低估,从而不能体现其实际价值,此时就会引起并购活动的产生,这是海外并购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4.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理论是指当两个企业并购之后,通过资源整合和企业内部结构优化,其生产总值要高于两个企业单独运营的产值总和。这一效应被称为“2+2>4”的理论命题。协同效应理论包括财务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和营运协同效应等。

二、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分析

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如表1所示:

三、民营企业海外并购风险应对的建议措施

1.根据并购双方财务状况选择最优整合模式。

民营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的过程中应该对参与并购的双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细致严密的审查:主并企业审查财务管理能力,目标企业审查其资产负债表等情况。经过全面分析目标企业和本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并据此选择最能提升整合效率的方式。例如,当并购双方的财务管理以及偿债能力都处于较弱水平,且资本运营状况较差,则应寻求新颖的财务运营策略来规避财务风险。

2.制定有利于完善风险管理的经营方针

本企业在并购整合过程中为了规避财务风险,可以分析并购双方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而制定一套详尽有效的经营方针,据此撤出企业不良业务,大力发展有利于企业提升效益的核心业务。此外,根方针的指导再列出细致的研发、营销、市场开拓以及未来投资等发展计划,从而调整企业并购后的发展方向。

3.培养有专业素养的财务人员并对其加强绩效考核

我国民营企业在海外并购活动完成后,应该对其进行后续的有效监督,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绩效考核机制,从制度上加强投资各阶段的管理规范。此外,大力培养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加强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来与国际接轨,从容应对海外并购的财务整合。

四、结语

我国民营企业区别于国有企业的战略性资源型海外并购活动,更多的侧重于获取核心技术,以及通过海外并购来规避贸易壁垒和扩大市场规模。但由于我国民营企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资金有限并且融资渠道单一,其并购的对象多为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而另一方面,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条件较为苛刻。这使得民营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的过程中承担了融资支付、价值估值和财务整合的风险。据此应该根据并购双方财务状况选择最优整合模式,制定有利于完善风险管理的经营方针,培养有专业素养的财务人员并对其加强绩效考核。

参考文献:

[1]杨生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控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6:161-163.

[2]冯银波,刘雨佳.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财务绩效分析――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16,3:97-99.

[3]王箫滢.浅析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问题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21:98.

[4]姚俊宇.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规避案例研究[J].金融经济,2017,2:141-142.

海外代购论文篇6

第三,海外并购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配置资源,节约银行经营成本,获得协同效应。

第四,新建一个机构从策划到完成是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费用和风险带来的总成本有可能高于并购的成本。

第五,海外并购可以获得税收优惠,这一点在杠杆收购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通过对近些年有代表性的国际一流银行的发展经验分析,麦肯锡公司指出,以自身新建模式为主导的增长业绩往往低于市场的平均水平,并购模式在银行增长的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化,欧美政府和银行都紧张地投入到自救和互救当中,要求中国救助的呼声也不绝于耳,中国国内也频频出现对海外银行“抄底”的讨论。所谓“抄底”,实质就是借海外金融机构市场价值低迷之际,对海外机构实施并购。要解答此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中国的商业银行为何需要海外并购。

从20世纪80年代起至今的三十年时间是国际间银行业并购的高潮。这股浪潮首先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转向欧洲,最高峰期间每年平均有900多起金融机构并购案。在1985~2002年间,美国企业的海外并购额达到2.4万亿美元,其中金融业占了近1/4,达到5896亿美元。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界掀起了现代银行并购浪潮,并购主体大型化、经营范围全球化、并购方式多样化、机构功能全方位化以及并购交易跨越国界的特点十分突出。根据Dealogic的统计(见表1),从1995年至2007年,无论是银行作为并购的发起方还是目标方,跨境交易额都大约占到了1/4,充分显示了银行业海外并购的显著地位。

为什么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扩展经营的地理领域,要在超越国界的范围内实现业务扩张呢?本文试图从跨国银行理论入手,对欧美及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行为逻辑进行分析。

跨国银行理论及欧美银行海外并购的动因

跨国银行理论

跨国银行理论主要是解释银行的跨国行为。跨国银行理论起源于跨国公司理论,即把跨国银行看成跨国企业,从而把跨国企业的研究范式应用于跨国银行,主要包括内部化优势理论(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s)、所有权优势理论(ownership advantages)、区位优势理论(location advantages)以及国际生产折衷理论(eclectic paradigm)。

由巴克利(Buckley P.)和 凯森(Casson M.)提出的内部化优势理论以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认为外部市场的不完全性促使企业将中间产品在企业内部进行生产和交易以节约交易成本。商业银行把外国市场内部化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跨国银行争夺客户信息是非常激烈的,并且银行网络可以互享资源,以实现协同效应。比如花旗银行,它的全球网络能为跨国客户提供比本土银行更有效的服务。格雷(Gray M.)和格雷(Gray H.)认为跨国银行能够实现内部资金的流动,从而减少交易成本,有利于全球的资产负债管理,并且通过资金的优化配置而增加利润。凯森用“内部化理论”来解释跨国银行形成与发展的原因。他认为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及出于国际财务保密等一些特殊金融业务的需要,有些金融业务很难与别国银行合作展开,而跨国银行通过灵活的海外并购,可以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和风险。鉴于以上种种优势,跨国银行有动力进行海外并购从而实现内部化优势。

所有权优势理论是指商业银行利用自己的声誉优势、专业优势以及客户优势进行海外并购。例如,借助在全球的声誉和专业优势,汇丰银行进行过相当程度的海外扩张,1991~2007年间,该行进行了超过20次的海外并购。

区位优势是指当某些国家或地区存在政府管制或海外经营的成本较低等因素时,使得对外投资成为对商业银行有利的选择。

邓宁(Dunning)运用自己提出的折衷理论首次对金融业跨国投资的三种优势进行了分析,见上页表2。后续的研究表明跨国银行的区位动机与最终的区位选择可能根据银行的能力不同有所区别,例如,发展中国家的跨国银行更可能是跟随本国客户到国外市场的,而发达国家的跨国银行更可能从战略角度去选择区位。

欧美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跨国银行理论尽管有较为清晰的分析范式,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商业银行的海外并购行为,但这些理论起源于解释实体企业的跨国行为,而银行业作为金融服务业,有其自身的行业特点。跨国银行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会考虑一些完全不同的因素,因此还需从自身的角度进行分析。在此,我们通过已有的文献,总结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商业银行的海外扩张动因。

追随客户。这种观点认为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动因是为了能够向投资海外的原有客户继续提供金融服务。对于银行业来说,接近客户并与客户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至关重要,为了延续这种客户关系,银行不得不进行海外并购以适应大公司客户的海外扩张。同时,对那些海外跨国公司来说,海外的本国经营银行也比东道国的银行更有优势,因为它们的母行已经与客户建立了关系及相互的信任基础。日本的跨国银行就是20世纪80年代后跟随日本企业大举进军海外而发展起来的,因为大部分的金融服务无法出口,必须在所在地提供。

规避监管。追求利润最大化驱使金融机构规避监管,进行海外扩张。具体来说,这些监管包括最高存款利率限制、准备金要求以及各种资本控制。比如美国1963年的利率均等化税法,对公司和个人持有的外国股票与债券征税。美国居民通过把海外的收益变成存款而达到避税的目的,这样就增加了美国银行业的海外需求。再比如,美国1970年实施的外国信贷约束计划,对美国银行的海外借贷数额进行了限制,但对海外的机构没有限制,因此商业银行有动力在海外进行扩张。

经营多元化,推动金融创新。欧美商业银行的海外并购在不断扩大市场和客户基础的同时,也着眼于服务功能的多元化和业务的互补。通过国际化的并购来完善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功能,形成新的产品、技术和竞争优势。就这点来说,来自国外的银行业投资通常会导致行业的剧烈竞争,这是因为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通常会很快被竞争者以较小的成本模仿,所以,来自国外的银行常常成为一国金融市场上金融产品创新的推动力。

降低资金成本。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使得跨国银行能够在任何市场的任何时间以最低的成本经营以及获取金融资源,同时,新的信息技术发展能够使这些资源在那些回报率最高的市场上投资。很显然,跨国银行比区域银行拥有更高效、更全面的反应能力。

分散风险。同时将不同类型的货币投资于不同的地理区域是防止利润下降的有效手段。也就是说,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银行能够比地区性银行获得更多种的资产组合。

近些年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现状及动因分析

中国商业银行近年来海外并购的现状

总体而言,在中国金融业大幅度对外开放的今天,中国银行业对外扩张速度却要缓慢的多。截至2007年底,中国银行业在2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海外机构的总资产达2674亿美元。

从上页图1、图2可看出,中国的商业银行无论是业务覆盖面还是海外资产占比与欧美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都比较小。海外扩张速度较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商业银行对外扩张受到不对等开放的障碍,从而严重地限制了商业银行的海外发展。以美国为例,美国是要求世界推动开放的国家,但自己对外却鲜有开放,特别是对中国。在海外市场直接设立机构严重受限和受阻的情况下,直接收购海外机构就成为中国银行业海外拓展的重要方式。

当前,中国商业银行的海外并购已开始起步,正成为银行业一个备受瞩目的现象。如表3所示,从2000年到2008年年底,中国商业银行共有18宗海外并购案,其中,被收购方所在地区在香港的有9家,在欧洲的有3家,在东南亚的有2家,在美国的有1家。就持股比例来看,超过50%的并购案有11宗,其中,有7宗是100%收购。最低持股比例是国开行收购英国的巴克莱银行,仅为2.64%。就并购规模来看,单笔并购金额与总体规模较小,最大的单笔并购为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金额约合54.6亿美元。

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行为逻辑分析

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行为逻辑与欧美商业银行有许多相同之处,比如追随原有的客户,因此华人因素成为商业银行海外并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再比如,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商业银行以香港为平台的海外并购主要是为了绕过国内金融分业监管的限制,探索多元化的综合经营之路,因此,规避监管是主要的动因之一。同时,扩展国际化业务、积极开发国外市场、获得新的客户、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筹集更多成本低廉的资金、分散风险、股东价值最大化等,也是中国商业银行海外扩张的动因。

但是,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动因又与欧美银行有着很大的不同。从上页表3中可以看出,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区域分布与控股比例高度相关。大体看来,取得绝对控股权的并购案例几乎全部集中在香港以及东南亚,而在欧美的并购案例中没有一例取得绝对控股权。其中的原因有许多,比如可能与东道国的监管政策有关,但同时也说明,中国商业银行在不同地区的海外扩张动因,或者说战略意图明显不同。

中国商业银行在香港及东南亚地区的跨国经营,主要的战略意图是依据自身的资金优势扩张业务,这可以用内部化理论来解释,因为取得了绝对控股权,可以获得客户信息,也实现了国际财务信息保密等一些特殊金融业务的需要,从而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互享,降低了交易成本与风险。

而中国商业银行在欧美地区的并购,主要意图是借鉴国外银行的创新成果,引进先进的产品、技术和管理经验等,以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中国商业银行刚刚完成改制,尽管在资金规模、资本充足率方面表现优良,但中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还是集中在传统的借贷业务,业务创新能力欠缺,盈利能力不足,而且在诸如核心业务系统、风险管理技术以及现代金融机构管理经验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与欧美的商业银行相比还存在差距。而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便是参与欧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从而把别人先进的产品创新、技术与管理经验应用于中国商业银行,提升整体竞争力。

当然,商业银行海外扩张的战略意图往往是多方面的。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把中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动因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学习国外商业银行先进的产品、技术和管理经验,获得协同效应,增强其在国内的整体竞争力;二是发挥所有权优势,追随客户进行海外扩张;三是扩展国际化业务,获取新的市场和客户资源;四是分散投资风险、股东价值最大化。

当前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中亟待注意的问题

在开放的条件下我们应该认识到,商业银行进行海外并购是金融竞争国际化的要求,是资本流动国际化的要求,同时也是客户行为国际化的要求。在经历了银行业改造、政府注资、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等措施之后,中国的商业银行已今非昔比。与当前中国商业银行实力极不对称的是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远低于国外同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国商业银行依然需要向欧美银行业学习先进的产品、技术与管理经验。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商业银行借助海外并购实现海外扩张依然是有效的途径。

当前的世界经济与国际金融形势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既不能错失良机,也不能盲目冒进。受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许多商业银行处于财务困境之中,然而中国的商业银行却一枝独秀,拥有充裕的资本。中国的商业银行可借助其雄厚的资金优势,利用当前的有利形势,抓住机遇,实施有价值的并购。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资本市场大幅下挫的形势下,中国金融机构近期的海外投资并购都面临着相当程度的估值损失风险。通过对2007年来中国金融机构有代表性的海外并购案例的股价表现来看(见上页表4),大部分上市公司当前股价均较收购价下跌了60%以上,其中个别案例甚至下跌超过90%(表内资料截止于2008年3月17日)。

海外代购论文篇7

由于微信的使用者逐渐增多,微信平台则为海外代购提供了众多的客户,使得海外代购在微信平台上能够得以发展与进步。不过在此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使得发展速度受限。因此,海外代购的微信营销受到社会多方面的重视。

1 海外代购的微信营销现状

1.1 特征

代购通常情况下存在两种形式,其一是卖家提供商品代购,其二则是买家指定的商品代购。海外代购相对于其他购物方式而言,更加高效快捷。直接除却个人购物中面临的资金安全、外汇管制等问题,为客户省去了许多烦琐的海外购物程序。微信上提供的海外代购个性化增值服务不断被开发,已经有部分代购商可以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满足自己差异化要求。根据目前在微信上已经有过海外代购记录的客户情况进行分析,这些客户多数是步入了中高层收入群体,对于国际上的消费热流产品也比较了解,代购目的相对而言也较明确。

1.2 正品风险性

由于当前微信上针对产品打假方面的监督体系还不够完善,正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也就给许多虚假微信商以可乘之机,出现了许多在微信进行海外代购被骗的现象,亦或是购买产品质量有瑕疵,不属于正品。而且从代购商的货源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缺乏稳定性,也就给正品造成潜在的危险性。尽管许多的微商们都对诚信很重视,但海外代购还是存在较大的风险性,客户对此也比较不放心,特别是某些客户对于所购买的产品缺乏了解。正是由于正品货源稳定性较低,使得微信代购平台的商品种类不够充足。这样一来也就对客户的满意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1.3 货物接收时间待定

一般情况下,微信海外代购到货时间是7~10天,甚至是超过半个月。货物接收时间完全不能确定下来,对消费者购买欲望以及满意度造成影响。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代购商都是在收到客户的代购订单之后才开始采购商品的,而且正品货源又不太稳定。所以才造成微信商采购环节花费时间无法确定,消费者的货物接收时间也随之无法确定。

1.4 售后服务不到位

当前微信平台上关于海外代购这方面的售后服务,还没有比较系统而明确的规范性文件。这就使得其售后服务水平跟微信商自身素质水平有着很直接的联系,后者受到前者的影响比较大。而且代购商同货源之间的关系稳定性过低,代购商在海外采购过程中的身份也仅仅是个人消费者的身份。假如商品出现问题,代购商也很难有完善的处理方案。因此,这也是导致售后服务不到位的重要影响因素。

2 微信商家海外代购存在的问题

2.1 广告宣传存在虚假现象

现如今,智能手机基本上人手一部,并且网购已经被广大群众所熟知并接受,特别是20~40岁的群体已经成为网购的重要组成群体。一般比较简单而又比较适用的微信营销基本上借助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完成,省去了实体店成本中租金、人工费等部分投入。并且微信宣传的成本通常情况低到可以忽略不计。那些利用朋友圈进行截图或点赞、发链接之类的宣传手段推广的微商中,部分宣传存在虚假现象,商家诚信比较缺乏。

2.2 假货横行

从海外代购的产品类型来看,化妆品、奶粉以及奢侈品等商品占据的比例比较大。部分微商受到利益诱惑出现买假货的现象,让产品质量很难得到有力的保障。而针对某些定期更换包装的品牌,会受到许多买家的质疑。毕竟有部分卖家就是利用这个去销售假货的。有的微商家更是真、假货掺卖。那些假货商家伪造海外代购小票,再从国外邮寄回国内,拿到海外发货凭证与入境证明,更让客户难以分辨产品真假。

2.3 国际物流过慢、产品利润低

国际物流时间过长对许多消费者购买意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国际物流超过一个月都是很正常的情况,若实在不幸遭遇海关扣货,就更让货运时间延长,直接导致许多买家取消订货。但是商家这边却已经采购了货物,产品却没有卖出去,尽管买家支付了定金,但商家所遭遇的损失还是比较大。如此一来,也就使得代购商家出现一定范围的亏损现象,或者是利润太低的现象。

3 海外代购的微信营销策略

3.1 品牌策略

现阶段,海外代购的品牌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客户不同对其产品的需求也就有所不同,多元化的产品才能吸引住更多客户的目光。因此微信上众多品牌不仅给消费者提供了各种选择机会,还满足了不同客户群体对产品的个性需求。微商们在微信平台上实现海外代购品牌多元化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品牌形象的树立。比如,首先,微商们可以通过设置自己品牌的诚信文件,文件内容包含备案、经营资质、第三方认证等对客户具有说服力的资料。沟通已经购买过产品的老客户对海外代购服务、信用、产品质量等进行评价,进一步为微信代购商所代购品牌树立良好的形象。其次,微信商们需要积极建立并增强自己所代购品牌的认知度,以此才能快速吸引许多潜在客户,进一步提高销售额。因此,代购业务的推广期、成长期、品牌成熟期这三个阶段之中,要不断采取措施提升其知名度与美誉度。

3.2 产品策略

在微信平台上,对于许多代购商家来说,可以借助品类管理策略实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方便服务的目的。比如微商们在进行品类管理的过程之中,根据产品的相关性给产品分类,针对不同类别的产品进行管理。一站式和个性化购物方式这两方面都属于品类管理策略。前者可以经过分析客户需求的相关性,进而使销售目标扩大。后者可以在对已经代购过消费者的信息掌握一定程度的情况下,提供相应的代购服务。而所谓的产品特色策略,则是微信代购商们根据实际情况树立自身的个性特色。比如专门经营某一个国家或国外某一地区的产品,逐渐发展成专业代购。因此想要吸引更多客户,可以通过对品牌的划分来方便消费者更快对产品定位。代购产品在不断充实的同时,还要保证其产品广度与深度等方面不断扩展,让产品功效实现错落有致,以此满足更多需求的客户。

3.3 推广策略

微信商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的方式实现代购产品的推广。比如说,借助互联网的搜索工具,就可以达到推广代购网站的目的。比如说可以用搜索优化和关键词搜索的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根据市场营销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选择那些比较有影响力的搜索引擎,以此才能更有利于使推广更加广泛化,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微信商们也可以选择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推广,利用朋友圈产品情况与代购网站链接等。或者把代购网站链接与阅读或转载量比较大的文章放在一起,让更多的人知道链接,这样也有利于吸纳新客户。

3.4 诚信策略,微信平台建立实名制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微信平台应该针对海外代购这种比较特殊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建立实名制内容,并且及时消费警示。比如说在代购交易过程中可以多一些有警示性作用的敏感字眼,对银行卡方面的漏洞加大修复力度,以此更好地防止消费者遭遇钓鱼网站。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基础上逐渐搜索微信实名制申请,建立起一套实名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微信商家身份认证、工商注册等,尽最大力度使微信违法违规行为从源头上得到有效控制。而且针对微信营销方面应该加大完善《广告法》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类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如此才能让海外代购在微信平台上杜绝更多虚假商品,保证商品的真实性。以此获得更多消费者的信任,提升对产品的满意度。一旦消费者对商品的满意度足够高,就极有可能变“消费者”为“推广者”,有利于消费者自愿主动的向身边之人推荐。在获得更多的新增客源的同时,也稳定了已购买过的客户群体。

4 海外代购的微信发展趋势

4.1 代购的制度化与个性化

国内的电子商务相比国外发达国家而言,起步比较晚,网络海外代购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使海外代购在微信平台的发展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让广大微信消费者利益得到有力的保障。随着未来海外代购在微信平台的发展趋势逐步迈入专业化,更多的微信代购商同海外零售商之间建立起相对比较长久的合作关系,使正品货源得到保障。产品种类的逐渐多样化,使得更多的微信代购商开始重视起形成自身代购的个性化与专业化,逐步引入独家合作伙伴,形成自己独有的优势。

4.2 代购双向发展模式

现阶段海外代购的微信客户多是以20~40岁内的年龄段为主,也就使得消费群体比较单一。随着网络代购被越来越多的年龄段的人所熟知并认可,以及针对经济更独立、更具有购买力的四十岁左右客户群体的需求,海外代购发展会逐渐倾向于线上、线下双向发展模式。不仅在微信平台上展示商品,还会在实体生活环境中设立其海外商品展示间,让网购信任度比较低的客户可以实地参观实际展示品,然后再在微信上确定购买。

4.3 代购专业微信服务平台与专业代购网站

为了推动海外代购在微信平台上的发展,针对服务方面的问题就必须加大关注力度。逐渐在微信平台上建立起一个信息咨询平台,用以解决消费者的各种代购问题,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稳定代购客源。并且随着其发展,微信平台上的私人代购商也会慢慢被专业的代购网站所淘汰,使海外代购更加专业化。

5 结 论

随着海外代购在微信平台上的发展逐渐成熟,将会逐步迈入规范化、合法化、制度化、个性化发展道路。并且随着其产品的不断推广与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购买的流程便捷快速,会促进越来越多的人在微信平台上进行海外代购。

参考文献:

[1]伍富河.我国网络海外代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对外经贸,2015(1):138-140.

[2]于冬雪.代购营销方式潜在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10):57-58.

[3]杨旭升,李敏华,曾琦,等.中国留学生海外代购现象的现状与启示[J].江苏商论,2015(8):8-11.

海外代购论文篇8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家电企业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国内家电市场低迷,“根据奥维云网(AVC)统计,2005年到2015年10年间,中国家电零售规模走势近五年与前五年相比,复合年均增长率从9.1%降低到2.3%。销售额方面,2008年到2011年逐年增长,而此后数年至今,一直与上年保持持平状态”[2]可以看出,家电企业的国内市场已经很难实现高速增长。家电分析师梁振鹏指出中国市场盘子在变小,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导致利润急剧下滑。相比较而言,海外市场竞争更加温和。在此种情形下,很多家电企业纷纷到海外寻求更大的市场。海外并购成为众多品牌海外认可度不高的家电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路径。2015年,海信集团以2370万美元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全部股权和资产;2016年1月海尔宣布拟以54亿美元现金收购通用家电业务及其相关资产。2016年3月30日美的与?|芝签署协议,美的以4.73亿人民币收购东芝80.1%的股份。家电巨头大手笔海外收购的背后,也留给我们一系列问题: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海外并购究竟效果如何?是否增加了家电企业的价值?是否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个时期的海外并购有哪些特点?有哪些经验和教训?是否值得全行业推广?

美的集团是一家以家电制造业为主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2015年实现收入1384.4亿元,同比增长21%。美的集团在中国家电业处于领先地位,2015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美的排名第32位,位于家电业第一。美的集团有着很强代表性,作为国内家电业的三大巨头之一,美的集团拥有国内最为齐全的家电产业链。美的集团同时是一家民营家族企业,其海外并购经验也能为民营企业将来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以问题为导向,拟选取近期美的收购东芝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围绕美的并购东芝是否增加了企业价值和竞争力,总结家电企业海外并购和应对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的经验。

二、文献综述

纵观国内外文献,并购的分析研究中,存在企业并购的“成功悖论”(赵息,2013)。并购行为有时并不总能给公司创造价值。Singh(197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并购使得公司价值创造能力降低。Mueller(1985)研究了近百家大规模并购的公司,发现其市场份额均大幅度减少。李善民、曾昭灶等(2004)以84家境内上市公司企业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发现并购行为并没有给公司带来业绩增长。

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Healy(1992)以50起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发现并购和企业的价值增长有显著关联性。刘笑萍(2009)选取了749个并购样本,实证检验发现并购为股东创造了价值。

总之,理论界对于并购能否给企业创造价值观点不一。不同的实证检验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除了并购能否给企业创造价值,哪些因素影响着企业并购对公司价值的作用也是一个热点问题。Weston(2004)认为,横向并购能带来规模经济,纵向并购降低了交易费用。这些是并购价值的创造原因。Shimizu(2004)则认为并购可以较快占领市场。张新(2003)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动机可以解释并购减少公司价值的现象。赵息(2013)等以153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内部控制与并购价值创造正相关,高管权力与并购价值负相关。

高良谋认为,并购分为两个过程。一个是并购的交易过程,一个是并购后的整合管理过程。对于并购后的整合,Bert(2003)发现整合程度越深,并购创造价值越大。李善民(2010)选取了2000~2006年间的43个并购样本,发现整合速度越快,越有利于企业发展。

前人研究主要集中于大样本方法,很少有案例性的分析。在家电领域少有的案例分析中,仅有少数如唐旭辉(2013)以海尔并购三洋为例,研究家电行业跨国并购的案例。国内以定量的方法研究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家电企业海外并购的案例研究暂时是空白,本文试图从定量方法的引入和联系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两方面推陈出新,总结经验。为以后企业尤其是家电企业的并购提供借鉴,为其供给侧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三、案例介绍

美的集团是一家以家电制造业为主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2015年实现收入1384.4亿元,同比增长21%。美的集团在中国家电业处于领先地位,2015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美的排名第32位,位于家电业第一。美的集团有着很强代表性,作为国内家电业的三大巨头之一,美的集团拥有国内最为齐全的家电产业链。在国内建设有14个生产基地,位列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第38位,美的集团以行业领先的压缩机、电控、磁控管等技术为支撑,形成了家喻户晓的领先家电品牌。

东芝是日本的半导体制造商,也是日本第二大综合电机制造商,率属于三井集团旗下。1875年东芝开创至今,已经经历了140多年,在20世纪90年代,东芝在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领域突飞猛进,成功从家电行业的巨人转变为IT行业的先锋。另外,东芝从二战至今为日本政府生产各类军用设备。

2016年3月17日晚,美的集团公告称,已与东芝株式会社就收购其白色家电业务达成协议,美的集团同时表示,收购东芝是实现其全球经营战略的一部分,进一步夯实美的全球经营基础,有助于其实现建立全球领先企业的目标,提升其全球竞争力。

3个月后,美的收购东芝尘埃落定。6月30日下午,美的集团宣布收购东芝家电业务的股权交易已经完成,美的集团所得到的股权占东芝家电业务的80.1%,美的集团付出的对价为33.2亿元。美的公告显示,截至6月30日,美的集团已经获得包括日本反垄断监管机构在内的监管机构的审批,合并后的美的与东芝期待彼此实现利益最大化。

四、理论基础与制度背景

理论层面,不少学者对并购能否推升企业价值展开了不少研究,提出了各种学说。归纳起来,有些理论主张并购可以推升企业价值;有些理论主张并购会降低企业价值。如协同理论和市场势力理论认为并购会提高企业价值,而理论和自大假说理论认为并购会降低企业价值。

协同理论认为,并购会使得并购双方互相利用彼此优势资源、管理经验和优秀文化,共享平台,实现1+1>2的效应。协同效应进一步又划分为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和管理协同效应。

市场势力理论认为,并购会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企业竞争力,将其他竞争企业挤出市场。跨国并购一方面可以跨国东道国壁垒,进入东道国市场,获得核心技术和销售网络。另一方面,通过兼并,形成强大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将竞争对手挤出市场,获得高于正常利润水平的利润,从而带来并购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

理论认为,在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管理者容易背离股东的目标进行公司经营。公司并购可以增添管理者的业绩,提高管理者的政治成就感和?位保障。因此,管理者可能不遗余力的推进企业的并购,而不顾并购对于企业的经营绩效和价值是否有实质的提升,很多情况下,这样的并购不但不能提高企业价值的,反而会降低企业的绩效和价值。中国的上市公司很大程度上存在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这种情况下,问题更加突出,上市公司并购或难以提升企业价值。

自大假说认为,管理者基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获取的信息,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水平进行过高的估计,盲目自信于自己的并购决策。在这种情形下,公司可能会付出更高的并购对价,进而损害公司的绩效和价值。

五、海外并购的短期经济后果

运用事件研究法计算短期超额收益率和短期累计超额收益率来研究美的集团海外并购的短期经济后果。

具体来讲,取并购公告日为第0天,界定估计窗口为[-150,-31],事件窗口为[-30,30],对美的集团的股价进行分析。选取深圳成指作为市场指数。

计算过程如下:

首先计算市场模型的参数,公式如下:

Ri,t=αi+βi*Rm,t+εit (1)

其中,Ri,t表示第t天,第i只股票的收益率;Rm,t代表第t天大盘指数的收益率。

计算美的集团的短期超额收益率

即求出 ARi,t=εi,t

计算美的集团的短期累计超额收益率

CARt1=Σt1t=-30ARt (2)

如图1,美的集团CAR在宣布并购前后,CAR累计逐渐上升,但上升幅度变化不大,说明并购行为并未引起明显的短期经济后果。

六、海外并购的长期经济后果

本小节我们采用会计研究法研究美的集团并购的长期经济后果。

首先从盈利能力来看,以资产报酬率作为指标,2015年12月31日美的集团资产报酬率为0.10,自并购开始的2016年3月30日,美的集团资产报酬率为0.026,2016年6月30日为0.056,2016年9月30日为0.079,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并购使得美的集团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其次从经营能力来看,以资产周转率作为指标,2015年12月31日美的集团资产报酬率为1.07,自并购开始的2016年3月30日,美的集团资产报酬率为0.26,2016年6月30日为0.46,2016年9月30日为0.71,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并购使得美的集团经营能力显著提升。

海外代购论文篇9

一、企业海外并购相关概述

(一)海外并购的相关概念。

海外并购就是进行跨国兼并和收购,是指一国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

二、我国进行海外并购的理论基础

海外并购是一种对外投资,所以相应的理论基础应该包括对外投资理论和并购理论。下面将对这两个理论分别进行介绍。

(一)对外投资理论。

1、垄断理论。这是最早提出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经济学家海默在1960年发表的文章《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一项对外投资的研究》中,系统的阐述了该理论。由于现在的市场是不完全市场,即任何企业都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生产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市场份额,经营好的企业可以取得垄断地位,获得竞争优势。因此,海默在不完全市场的基础上提出,企业进行海外并购主要有两种目的:一个是寻求最小风险最大收益;另一个是为了形成垄断优势。这种垄断优势来自各个方面,例如规模经济,,营销能力,生产工艺,市场份额等。垄断优势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可想而知,特别是这种跨国垄断,所以企业会为了形成垄断而进行跨国并购。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费农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一文中提出了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动与产品生命周期有关。文章提出,美国对外投资的竞争比较优势会随着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变化而变化,而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也决定了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时间和流向。产品生命周期包括产品的引入期、产品成长期、产品成熟期以及产品的衰退期,产品所处的不同阶段,其对供给和需求,对资源和市场,以及生产技术有不同的要求,这样就对应着不同的对外投资模式,同时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一样,所以相同的产品在各国的所处的生命周期也会不一样,这样也为跨国投资提供了机会。例如美国经济发展最快,当该产品在美国属于产品的成熟期时,美国就会进行标准化生产,降低成本和节约运输费用,同时该产品可能在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是处于产品的引入期或成长期,需要大量的投资,这样美国就可能在该国并购一家公司并对其进行投资,这样对美国公司而言,可以达到规模经济和节约成本的效果。

3、国际投资利益分配模型。

美国经济学家麦克杜格尔在1960年提出了“国际投资利益分配模型”,该模型在不断完善之后,成为用来分析资本在国际之间流动而引起利益分配的主要理论。该理论认为,资本边际生产力在国际上要达到一致就必须要使资本在国际之间进行流动,这样这样的横向流动,可以使各国的资本使用成本趋同,同时提高各国的资源利用率,促进各国的生产和发展。因此,这样的跨国并购对经济的发展能起到推动作用。

对外投资的理论还包括市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小规模技术理论等,都能很好的解释对外投资,本文就不再一一介绍了。

(二)并购理论。

1、交易成本理论。该理论认为是否进行企业并购取决于交易费用的高低。市场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反映资源的稀缺性,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价格机制被认为是“无形的手”,是进行资源配置最好的工具。但是企业时对市场价格机制的一种替代,企业的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都是企业内部的组织对市场市场价格机制的替代。企业进行并购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也就是说,当交易成本大于企业内部的协调成本时,并购就产生了。

2、市场势力理论。市场势力理论认为企业进行并购就是为了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并购,特别是横向并购可以使竞争对手减少,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以及市场控制力,实现规模经济,同时该理论认为企业规模的扩大会扩大企业势力。在现在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企业要想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国外市场,提高市场份额,通过并购的确是最好最快的办法,在以前的学者研究中也证实了,在跨国并购中,扩大势力范围的并购比例很高。

3、协同效应理论。协同效应主要指营销与销售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和管理协同效应。即该理论认为并购可以达到1+1>2的效应,在并购前两个公司的水平可能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通过并购将公司的潜力发挥出来。例如,一家企业知识生产衬衣,那么意味着冬天的时候企业的机器,厂房等都是闲置的,但是还是有折旧成本,如果通过并购一家生产羽绒服的企业。这样企业的设备就可以一年都运转,降低了企业的固定成本。这就是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也是并购的动因,并购后企业实力增强,在与银行借款时更有利于追求优惠的利率。

并购理论远不止这三个,还有残品供给理论,机会主义行为理论和风险分散理论等等。

(作者: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10级本科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1]张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海外代购论文篇10

海淘族由网购族变身而来。随着近年来各种支持措施的实行,如各大国外购物网站纷纷开办中文网页、支付宝与众多国外购物平台合作、我国第一个购物搜索网站“一淘网”开始引入海外购物网站等,海淘族迅速发展壮大,其发展势头甚至惊动了中国海关。2010年,中国海关总署了第43号公告,将个人邮寄进境的物品进口税额起征点从500元下降为50元。虽然“免费午餐”不再,海淘族多了一分成本忧虑,但海淘的激情并没有因此而减退。面对国内那么多卖场和琳琅满目的品牌,人们为何还要海淘?

“漂洋过海”去购物

“国外网站购物――新手上路篇”、“支持中国信用卡网购的海外好网店”、“国外网上购物如何通过华人快递转寄回国”……这是网上一些点击率较高的网帖标题。目前,有关海淘的分享帖、指导帖在各大论坛都不鲜见,在这些论坛中,海淘族在一起分享海外网购经验、讨论海关政策、研究国际快运方式、推荐境外折扣网站等,人气十分火暴。比如“海外E购”已有近4万名注册会员,40多万条帖子。海淘族群体之大已经超乎我们的想象,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众多城市中产阶级加入到了海淘的行列?

淘便宜。国际品牌在国内外的价格有较大差异已是众人皆知的秘密了,很多国际大牌的售价折合成人民币后比国内专柜价钱低很多,若是碰到国外卖场的打折季,价钱就更低了。正因为如此,中国人非常热衷于海外购物。有人说,“中国人出国旅游不是为了看风景,而是为了购物”。如果说以前还需要寻找海外代购或托朋友去境外购买,那么,如今宅在家中动动鼠标就可以在海外淘货了。事实证明,在海外购物网站购买品牌商品,尤其是化妆品、奢侈品等都是十分划算的。一双品牌男鞋在国内专柜要价1500元,如果换做去海外购物网站购买,加运费还不到400元;一些户外冲锋衣、品牌牛仔裤的价格几乎只有国内的一半;甚至一些中国品牌在国外也被中国人抢购,比如“在日本买茅台,从韩国带中华烟”等。这种“海购归来,一线品牌,白菜价格”的体验,让网友们欣喜不已,也是吸引他们海淘的最重要原因。

淘放心。对于海淘族来说,图“放心”与图“便宜”是两个如影随形的需求,这一点在婴幼儿产品购买上显得格外突出。很多中国妈妈因为对国内奶粉和婴儿制品不放心,学会了海淘,奶粉、奶瓶、婴儿油、母乳储存袋、婴儿专用软勺、自动吸奶器、婴儿水壶等都是她们海外热购的目标。很多妈妈认为,给孩子“吃的”、“用的”东西必须是最安全的,为此她们可以不惜成本。由于国外网站上的著名品牌都有品质保证,就算加上运费价格也要比国内便宜很多,这促使中国妈妈们对海淘乐此不疲。此外,那些奢侈品爱好者也会因为海外品牌和海外购物网站的高信誉度而去海淘。有网友说,“在海外购物网站买东西,尤其是一些奢侈品牌,一来是品牌的可信度有保障,不用担心买到假货,而且款式和品牌可选择的范围也要多得多;二来是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不断升值,在海外购物比在国内要划算很多。”

淘时尚。并非所有消费者看中的都是便宜的价格,很多人也会因为追寻最新的时尚潮流而选择海淘。正如有的海淘买家所说,“海购不仅仅便宜,而且款式够新。在网站上可以用实惠的价格买到英国二流质量、一流时尚的服装。”以化妆品和饰品为例,有的新品在国外上市较早,中国消费者如果想尝鲜可以直接去国外品牌官网或是大型购物网站购买。

从以上海淘族的这些需求心理不难看出,热衷于网上海淘的恰恰是那些注重性价比的城市中产阶级,“品质上趋高,价格上趋低”是他们海淘的根本原因。当然,“海淘有风险,消费需谨慎”。海淘也正在面临关税提高导致的运费成本增加、长途快递物品可能损坏、售后服务无法保证等种种风险,而消费者只有对这些风险有足够的认识,才能以较平和的心态看待海淘。

“海淘”流行的背后

国内的“淘客”们经历了“境外直购――海外代购――海外网购”的一个发展和并存的历程,海淘族的兴起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一种趋势。

世界是平的。海淘的流行可以说是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这一判断在网购时代的反映。由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生长力以及近年来网购市场的繁荣发展,国外购物网站非常看好中国网购市场,相继推出众多支持中国海淘族的措施,从而使海外网购变得更加便捷,商品的地域变得更加模糊,显示了网络购物的世界“平坦化”。据了解,众多海外网站如日本即尚网、意大利拉斐尔购物网、美国购物网等,已经开始通过各种渠道进军中国市场。目前,仅通过支付宝海外平台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网站就达到300多家,而且很多海外网站均推出了中文页面,为中国消费者海外购物清除了语言障碍。在支付宝海外平台上,买家可以直接使用支付宝账户用人民币结算,用户无须开通外币卡,也无须支付任何手续费用和承担任何汇率风险。此外,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纷纷与支付宝合作,为海内买家和海外卖家提供了“一站式”的资金结算解决方案。所有这些措施都验证了“世界是平的”、购物一体化的全球发展现状,也代表着未来的趋势。

消费者购物思维和购物习惯的改变。继网购流行之后,“秒杀”、“团购”、“抄号”、“代购”、“海淘”等网购里面的新兴名词接踵而来。丰富多彩的网络购物渠道和网络购物激励方式,使消费者迅速养成了网购的习惯,这不仅是对传统购物方式的变革,而且深深影响着人们购物思维的转变。人们或用网购代替实体店购物;或习惯于先在网上查询价格再去实体店内挑选;或只是去商场“抄号”然后再在网上购买;或在购买或消费之前先上网搜一下是否有该项目的团购信息……所有这些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对传统渠道的解构甚至替代。

国内品牌的诚信危机。海淘族之所以热衷于国外品牌或者国外购物网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对国内品牌缺乏信任,可以说中国品牌面临着严重的“诚信危机”。近几年,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从染色馒头到毒大米,国产食品的雷区遍地开花,失信企业接连挑战消费者的容忍底线,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消费者已经对国内很多品牌失去了信心。同时,国内强势品牌较少且价格并不便宜,服务也难以到位,这更让中国消费者充满怨气。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消费者开始相信“国外的就是好的”,也正是这种心理,中国消费者才会被“披洋皮,卖国货”的达芬奇家居所惑。可见,“诚信危机”对国内品牌的伤害极大,一旦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品牌也将丧失竞争力甚至生存空间。

由于海外消费,一部分国内购买力被转移到了国外,一些商家已经感觉到了丝丝寒意。世界奢侈品协会2011年6月份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在国外市场的消费是国内市场的4倍,消费严重外移。由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2011年6月的例行会上表示,“将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包括中高档商品”。与中国游客海外疯狂抢购的情况相比,国内奢侈品消费增长并不乐观。很显然,如今“海淘”的流行更是加剧了这一现状。

中国品牌如何应对“品牌离心力”

如前所述,冲击和改变正在使企业遭受巨大的压力,如果企业不能跟进与适应消费者的购物方式和购物思维,不能有效地化解“诚信危机”,那么中国企业面临的将是核心消费者的流失。面对强大的“品牌离心力”,国内品牌的转变必须从现在开始。

诚信为本。中国品牌之所以面对“离心力”,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诚信危机”。要改变这种现状,自然还是从诚信着手。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诚信”应该成为树立品牌形象的第一原则,无论是什么门类、什么档次的商品,都要切实对消费者负责,不要让追求速度和利润淹没了企业做事的“良心”。在这方面,一些国内品牌出了问题,却依旧打着“民族品牌”的旗号来谋求消费者支持的做法,无疑是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宣传。因为事实很清楚,企业只有生产诚信商品,提供诚信服务,才能去寻求消费者的认同。

建立强势品牌。数据显示,近两年来我国迅速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世界上有四分之一的奢侈品都是被中国人买走的,但是反观国内,现在还没有一个在本土上积淀出的奢侈品牌,而且站得住脚的强势品牌也不多。这是一个很大的差距。因此,中国品牌作为一个整体,应该以诚信为本,以品牌的优越表现恢复消费者的信心,逐渐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中国品牌的地位,这个目标也并非遥不可及。以日本为例,当时富裕起来的日本人对西方品牌“顶礼膜拜”,然而日本本土品牌上升得很快,在国际市场中获得了重要地位,仅在时装领域就涌现出了川久保玲、三宅一生、山本耀司、桂由美等闻名世界的时装大师。民族品牌的出色表现,让日本消费者得以更加平等地面对西方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品牌需要向日本品牌学习。

重视网络沟通,更新销售渠道。鉴于消费者购物思维和购物习惯的改变,国内品牌应该顺应新媒体潮流,开拓网络或手机的电子商务平台等其他销售渠道,同时做好网络和物流服务,让消费者获得满意的购物体验。消费者购物习惯和购物思维的改变表现在购物之前喜欢查看口碑;购物时喜欢用手机查看网络价格;购物之后喜欢在网络上晒成果、晒购物心情等,55BBS等购物论坛、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微博平台、以人人网为代表的社交网站等都是其表达购物意见的场所。此外,如果消费者喜欢或购买的品牌有机构账号、品牌主页或者微博,他们还会在网络上与品牌进行互动。所以,国内品牌要想获得消费者的向心力,应该重视消费者在网络上的“回声”,认真对待他们的各种反馈,进而营造一个得体的品牌形象。

海外代购论文篇11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开始站在向经济强国迈进的新起点上。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困难。随着中国社会加速老龄化,“刘易斯转折点”加速到来,要素资源约束加剧。中国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同时,也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当前中国市场化的进程并未彻底完成,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对中国提出更高的标准。中国经济正进入新常态。

面对中国经济面对的新情况和新变化,党和国家最高决策层及时作出反应。2015年11月10日,同志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在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在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个方面。供给侧改革概念的提出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对各行各业如何应对风险,把握机遇指明了方向。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家电企业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国内家电市场低迷,“根据奥维云网(AVC)统计,2005年到2015年10年间,中国家电零售规模走势近五年与前五年相比,复合年均增长率从9.1%降低到2.3%。销售额方面,2008年到2011年逐年增长,而此后数年至今,一直与上年保持持平状态”[2]可以看出,家电企业的国内市场已经很难实现高速增长。家电分析师梁振鹏指出中国市场盘子在变小,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导致利润急剧下滑。相比较而言,海外市场竞争更加温和。在此种情形下,很多家电企业纷纷到海外寻求更大的市场。海外并购成为众多品牌海外认可度不高的家电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路径。2015年,海信集团以2370万美元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全部股权和资产;2016年1月海尔宣布拟以54亿美元现金收购通用家电业务及其相关资产。2016年3月30日美的与|芝签署协议,美的以4.73亿人民币收购东芝80.1%的股份。家电巨头大手笔海外收购的背后,也留给我们一系列问题: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海外并购究竟效果如何?是否增加了家电企业的价值?是否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个时期的海外并购有哪些特点?有哪些经验和教训?是否值得全行业推广?

美的集团是一家以家电制造业为主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2015年实现收入1384.4亿元,同比增长21%。美的集团在中国家电业处于领先地位,2015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美的排名第32位,位于家电业第一。美的集团有着很强代表性,作为国内家电业的三大巨头之一,美的集团拥有国内最为齐全的家电产业链。美的集团同时是一家民营家族企业,其海外并购经验也能为民营企业将来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以问题为导向,拟选取近期美的收购东芝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围绕美的并购东芝是否增加了企业价值和竞争力,总结家电企业海外并购和应对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的经验。

二、文献综述

纵观国内外文献,并购的分析研究中,存在企业并购的“成功悖论”(赵息,2013)。并购行为有时并不总能给公司创造价值。Singh(197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并购使得公司价值创造能力降低。Mueller(1985)研究了近百家大规模并购的公司,发现其市场份额均大幅度减少。李善民、曾昭灶等(2004)以84家境内上市公司企业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发现并购行为并没有给公司带来业绩增长。

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Healy(1992)以50起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发现并购和企业的价值增长有显著关联性。刘笑萍(2009)选取了749个并购样本,实证检验发现并购为股东创造了价值。

总之,理论界对于并购能否给企业创造价值观点不一。不同的实证检验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除了并购能否给企业创造价值,哪些因素影响着企业并购对公司价值的作用也是一个热点问题。Weston(2004)认为,横向并购能带来规模经济,纵向并购降低了交易费用。这些是并购价值的创造原因。Shimizu(2004)则认为并购可以较快占领市场。张新(2003)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动机可以解释并购减少公司价值的现象。赵息(2013)等以153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内部控制与并购价值创造正相关,高管权力与并购价值负相关。

高良谋认为,并购分为两个过程。一个是并购的交易过程,一个是并购后的整合管理过程。对于并购后的整合,Bert(2003)发现整合程度越深,并购创造价值越大。李善民(2010)选取了2000~2006年间的43个并购样本,发现整合速度越快,越有利于企业发展。

前人研究主要集中于大样本方法,很少有案例性的分析。在家电领域少有的案例分析中,仅有少数如唐旭辉(2013)以海尔并购三洋为例,研究家电行业跨国并购的案例。国内以定量的方法研究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家电企业海外并购的案例研究暂时是空白,本文试图从定量方法的引入和联系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两方面推陈出新,总结经验。为以后企业尤其是家电企业的并购提供借鉴,为其供给侧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三、案例介绍

美的集团是一家以家电制造业为主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2015年实现收入1384.4亿元,同比增长21%。美的集团在中国家电业处于领先地位,2015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美的排名第32位,位于家电业第一。美的集团有着很强代表性,作为国内家电业的三大巨头之一,美的集团拥有国内最为齐全的家电产业链。在国内建设有14个生产基地,位列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第38位,美的集团以行业领先的压缩机、电控、磁控管等技术为支撑,形成了家喻户晓的领先家电品牌。

东芝是日本的半导体制造商,也是日本第二大综合电机制造商,率属于三井集团旗下。1875年东芝开创至今,已经经历了140多年,在20世纪90年代,东芝在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领域突飞猛进,成功从家电行业的巨人转变为IT行业的先锋。另外,东芝从二战至今为日本政府生产各类军用设备。

2016年3月17日晚,美的集团公告称,已与东芝株式会社就收购其白色家电业务达成协议,美的集团同时表示,收购东芝是实现其全球经营战略的一部分,进一步夯实美的全球经营基础,有助于其实现建立全球领先企业的目标,提升其全球竞争力。

3个月后,美的收购东芝尘埃落定。6月30日下午,美的集团宣布收购东芝家电业务的股权交易已经完成,美的集团所得到的股权占东芝家电业务的80.1%,美的集团付出的对价为33.2亿元。美的公告显示,截至6月30日,美的集团已经获得包括日本反垄断监管机构在内的监管机构的审批,合并后的美的与东芝期待彼此实现利益最大化。

四、理论基础与制度背景

理论层面,不少学者对并购能否推升企业价值展开了不少研究,提出了各种学说。归纳起来,有些理论主张并购可以推升企业价值;有些理论主张并购会降低企业价值。如协同理论和市场势力理论认为并购会提高企业价值,而理论和自大假说理论认为并购会降低企业价值。

协同理论认为,并购会使得并购双方互相利用彼此优势资源、管理经验和优秀文化,共享平台,实现1+1>2的效应。协同效应进一步又划分为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和管理协同效应。

市场势力理论认为,并购会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企业竞争力,将其他竞争企业挤出市场。跨国并购一方面可以跨国东道国壁垒,进入东道国市场,获得核心技术和销售网络。另一方面,通过兼并,形成强大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将竞争对手挤出市场,获得高于正常利润水平的利润,从而带来并购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

理论认为,在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管理者容易背离股东的目标进行公司经营。公司并购可以增添管理者的业绩,提高管理者的政治成就感和位保障。因此,管理者可能不遗余力的推进企业的并购,而不顾并购对于企业的经营绩效和价值是否有实质的提升,很多情况下,这样的并购不但不能提高企业价值的,反而会降低企业的绩效和价值。中国的上市公司很大程度上存在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这种情况下,问题更加突出,上市公司并购或难以提升企业价值。

自大假说认为,管理者基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获取的信息,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水平进行过高的估计,盲目自信于自己的并购决策。在这种情形下,公司可能会付出更高的并购对价,进而损害公司的绩效和价值。

五、海外并购的短期经济后果

运用事件研究法计算短期超额收益率和短期累计超额收益率来研究美的集团海外并购的短期经济后果。

具体来讲,取并购公告日为第0天,界定估计窗口为[-150,-31],事件窗口为[-30,30],对美的集团的股价进行分析。选取深圳成指作为市场指数。

计算过程如下:

首先计算市场模型的参数,公式如下:

Ri,t=αi+βi*Rm,t+εit (1)

其中,Ri,t表示第t天,第i只股票的收益率;Rm,t代表第t天大盘指数的收益率。

计算美的集团的短期超额收益率

即求出 ARi,t=εi,t

计算美的集团的短期累计超额收益率

CARt1=Σt1t=-30ARt (2)

如图1,美的集团CAR在宣布并购前后,CAR累计逐渐上升,但上升幅度变化不大,说明并购行为并未引起明显的短期经济后果。

六、海外并购的长期经济后果

本小节我们采用会计研究法研究美的集团并购的长期经济后果。

首先从盈利能力来看,以资产报酬率作为指标,2015年12月31日美的集团资产报酬率为0.10,自并购开始的2016年3月30日,美的集团资产报酬率为0.026,2016年6月30日为0.056,2016年9月30日为0.079,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并购使得美的集团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其次从经营能力来看,以资产周转率作为指标,2015年12月31日美的集团资产报酬率为1.07,自并购开始的2016年3月30日,美的集团资产报酬率为0.26,2016年6月30日为0.46,2016年9月30日为0.71,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并购使得美的集团经营能力显著提升。

因此,无论从经营能力还是盈利能力来看,美的集团的相应指标在并购后都呈上升和改善状态。总体来看美的并购东芝,提升了美的的竞争力。

七、小结

综上所述,美的并购东芝,提升了美的的竞争力,在供给侧改革和经济下行压力下,美的的并购决策为其他企业提供了有益启示,有条件的企业应该捕捉合适的时机,结合企业实际,选取合适的并购对象,提升企业竞争力。

海外代购论文篇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115-01

近些年,我国国内掀起了海外代购的热潮,使得代购越发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人们津津乐道。那么,什么是海外代购呢?简单地说就是代购商在国外帮消费者购买商品,然后通过快递发货或者直接携带回来给消费者。海外代购的是品牌时尚,更多的是购买到国内无法买到的商品。这其实是一种网络资源的整合,在诸多的品牌产品中,有些在国外价格很低,有些是国内没有销售的,有些是国内短缺的……而且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的商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追求也越发强烈,对于一些在国内标价昂贵的品牌化妆品、奢侈品,人们更希望通过海外代购的方式来购买。但随即也产生的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近来热议的海外代购偷税案。

一、对于该两起海外代购案件的浅析

“离职空姐李晓航代购案”曾是12年新闻中的一条引人关注的标题,2012年7月离职空姐李晓航因长期从事代购业务,以客带货方式从无申报通道携带进境,均未向海关申报,共计偷逃海关进口环节税113万余元,涉嫌走私普通货物罪。北京市二中院一审以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李晓航有期徒刑11年,罚金50万元。此新闻一出,备受社会各界的热议,很多人表示震惊,认为量刑过重。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第153条的规定,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从本案看来,李晓航多次在韩国免税店购买化妆品等货物,通过网店销售牟利,共计偷逃海关进口环节税113万余元人民币。其行为符合走私普通货物罪的构成要件,而依据我国刑法,由于本案多次累计偷逃应缴税额达到100多万元,属“数额特别巨大”,所以判了10年以上的刑期。从现行的法律来看,判11年是没有问题的,这同时也给人民敲醒了警钟,海外代购处于的灰色地带是极其危险的。本案是进入人们视角的第一个海外代购案,却并不是最后一个。

随即今年2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就一起淘宝店主境外代购大量商品偷逃税款的走私案件即“淘宝店主代购案”作出一审宣判,认定被告人刘欣欣(化名)、范琳(化名)犯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两人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扣押在案的走私物品予以没收。以此看来,这种我们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的购物方式很有可能是徘徊在犯罪走私的边缘。

以上两个案件告知我们应该对此种现状加以重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断案原则。

二、对于海外代购偷税原因的剖析

海外代购论文篇13

(一)国有企业并购现状

海外并购是一个优秀企业进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战略选择,而作为国家经济领头羊的国有企业在此过程中更是担当着主角,尤其是在我国实行“走出去”战略初期,凭借雄厚的资本和国家的强大后盾,国有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叱咤风云,据统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70%都是由国有企业亲自操刀,是国家海外并购的主力军,这不仅为企业谋取可观利润,同时也树立起了大国形象。

(二)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弊端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整体增强,这把双刃剑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首先,最不可忽视的一点,国有企业,顾名思义,国家所有,因此,它的海外并购行为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政治化,“中国”的声音此起彼伏,海外并购也连连败北。(见表一)另外,也有很多国家专门对此设置了投资壁垒,比如,美国相关法律规定,如若外资并购交易威胁到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的,都将被视为威胁国家安全,予以阻挠甚至禁止,其中,CFIUS(The 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外国投资委员会)对于国外对本国的投资并购的审查就相当严格。

其次,由于国企财资雄厚,并购的海外目标企业大多都是相关行业的龙头,并且倾向于全资收购,几乎每笔并购金额都相当庞大,而当地政府为了维护国家支柱性或重要性产业,力求削弱外国企业尤其是外国国企在当地企业的控股地位而对其进行阻挠,成为国企海外并购失利的另一大重要原因。(见表一)

资料来源:凤凰财经网、新浪网等搜集,经作者整理

因此,从长远来看,国有企业主导海外并购这一现状不利于我国企业与国际主流接轨,不仅对企业的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也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崛起。

二、民企海外并购现状

据统计,中国99%的企业都是中小民营企业,其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也是日益增长,在2000年底已达60%以上,而其在海外并购中的战绩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虽然并购金额不及国有企业但成功率却远远高于国有企业。正如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所言,“靠国有企业来实现中国的资本输出几乎是不可能的。“走出去”是有风险的,国企的风险最终就是政府的风险。国有企业显然不适宜成为“走出去”的主体,比较理想的主体非民营企业莫属”。事实证明随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民营企业已具备“走出去”的基础和条件,民营企业应该替代国有企业成为“走出去”的主体,成为“走出去”的一支生力军。

近年来,国有企业的很多海外并购事件由于各种原因而铩羽而归,而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事件却一次次的刺激着公众的眼球。(见表二)种种迹象表明,日益壮大起来的民营企业不仅在海外并购中展露头角,其俨然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一支迅速崛起的生力军,同时也是我国民营企业响应“走出去”战略,实现跨国经营的重要途径。

资料来源:凤凰财经网、新浪网等搜集,经作者整理

另外,民营企业参与并进而主导海外并购有一定的必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及我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进程的加快,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具有一定的紧迫性。首先,中国加入WTO,令很多没有调整好自身状态的中小民营企业束手无策,内外市场的整合给民营企业带来了与之前相比更大的竞争压力,迫使它们要加入到世界竞争的角逐中;其次,民营企业的自身发展战略也促使其参与到海外并购中;最后,国家的“走出去”战略也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很多的便利。

三、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优势

尽管在近年来的海外投资中,国企始终是独挡一面,但是民企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后,我国民企在世界舞台上频繁亮相,今夕非彼,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是因为在当今市场经济占据主要地位的全球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有着自身特有的优势。

(一)民企更具市场化

1.产权理论认为,明晰的产权关系是有效率交易的前提。相对与国企而言,民营企业是在市场机制环境下生存发展起来的,其产权清晰,各种机制较为完善,其经营成果及利润与投资者和所有者直接相关,不会出现商场中的“道德风险”现象,另外,民企浓厚的民间色彩,易于被东道国政府和企业所接受。

2.风险意识、机遇意识敏锐,决策果断,这是因为民营企业大多是白手起家,积累起一定的资本,因此更加懂得来之不易,其经营理念也更加符合市场经济机制下的现代企业制度,因而对市场中可能存在和发生的风险更有警惕性,在对外投资中,也更加谨慎,不想自己的辛苦钱打水漂。

3.决策的速度较快、周期较短,能够快速传递和处理市场信息,这是因为许多民营企业的所有权比较集中,企业家可以独自决定企业发展和投资的方向,而不需要像国企那样,层层上报和审批,这大大的缩短了企业在面临抉择时候及时作出决策及实施的时间,能够较快地适应形势的变化。

(二)民企的政治风险相对较小

我国国企参与的众多海外并购事件的失败有多重原因,然而勿庸置疑,在一些重大的并购事件中政治因素可谓首当其冲,因国有企业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往往使被并购企业所在国政府比较敏感,以至于将事情复杂化。具体来说,被并购企业所在国担心我国国有企业对当地企业的收购,特别是对大型企业的收购会垄断当地及国家的经济,将其演变为所谓的政治风险,将我国国企的行为说成是“政治行为”,因而设置重重障碍,阻止我国国企的海外并购。而民营企业是私有制的企业,因为其产权明晰的属性,会被看成纯粹的商业性质的行为,从而促进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率。

四、结语

后危机时代,海外并购浪潮势头不减,中国更是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海外扩张迅猛,让西方发达国家心生恐惧,对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屡般阻挠,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海外并购中,国有企业的商业行为往往被扭曲化为中国政府的主导行为,以威胁其国家安全而予以否决;(2)另外,由于国企的海外并购目标多为当地龙头企业,当地政府为了地方性或国家经济发展而阻挠;(3)民营企业因其产权清晰、在海外并购中理性务实、决策迅速等自身特性而更有优势。因此,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下,有能力的优秀的民营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活动,提高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景伟,耿建新.我国海外并购中国企与民企的比较[J].会计之友,2010(4).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