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频道论文实用13篇

电视新闻频道论文
电视新闻频道论文篇1

一、为什么要创办部级电视新闻频道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电视台新闻信息容量、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新闻性节目、栏目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早中晚间时段都有新闻播出,新闻规模经营初见成效,这都使新闻立台理念得到凸显。但是,在信息爆炸和人们获取信息方式日益现代化的今天,中央电视台现有新闻尚有难以完成的功能,如难以满足人们即时获取新闻的知晓需求,随时打开电视机在央视频道中并不能随时获取新闻信息;难以满足人们的认识需求,详细或跟踪了解某一新闻事件必需等着看不同时段的固定新闻节目;难以牢牢把握住引导舆论的主动权,因为现在新闻媒体争夺舆论引导主动权的做法常常是使消息、深度报道、评论与新闻事实同步,谁做到了这一点谁就能先入为主地引导舆论等等。央视现有的新闻综合频道,也制约着新闻信息进一步扩容、新闻传播方式创新和新闻规模经营。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必须创办新闻频道。具体而言,创办部级电视新闻频道的必要性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满足全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新闻信息需求的需要。作为党、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喉舌,中央电视台有责任、有义务去满足全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新闻信息需求。在当前信息高度繁荣的时代,这种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新闻需求量不断扩大。人们强烈需要了解越来越多的外部环境信息,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要求通过国家电视台获得更为丰富、充分、准确、权威的信息,知晓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真相,找到思想、行为取舍的依据和标准。二是需要与世界发展变化同步的新闻信息,更想看到电视对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经常性的现场直播报道,及时掌握外部世界的变动情况。三是需要即时获取更多的新闻信息。新闻首要的价值是新鲜性,而现代科技发展已经使人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媒体即时获取新闻。四是需要更多的深层次新闻信息,如新闻深度报道等,能不出门迅知、深知天下事。面对这些新的特点,央视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新闻需求,就必须进一步开发利用国内外新闻资源,拓展新闻报道的领域、体裁,创新节目与栏目样式,扩大新闻信息容量,增加新闻播出量;就必须打破新闻综合频道对新闻播出时间的限制,为新闻直播报道经常化、新闻信息扩容创造必要条件,为人们即时获取新闻提供必要前提。这样,创办部级电视新闻频道就成了必要的选择。

——更好地落实“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任务的需要。国家广电总局局长徐光春曾经指出:“中央电视台和其它电视台不一样,是国家的电视台,是中央的电视台,是全国人民的电视台”,“党和政府非常希望中央电视台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发挥积极的排头兵作用。”②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喉舌最根本的作用。目前新闻舆论引导也面临着新的情况。一是国内国际新闻资讯业空前繁荣,不同的信息传播媒体都在进行符合自己价值观念的新闻舆论引导,舆论引导必须讲求时效性,要快,要看准时机。抢到第一时间的话语权,就能赢得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如,同样是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英国BBC的直播报道让观众看到的是英国如何在香港光荣撤退的,而中央电视台让观众看到的是中国如何成功收复香港的,难怪二者要为电视直播权问题展开谈判。③二是舆论引导更加讲求规律性和科学性。如今,传统的灌输宣传式的舆论引导方式已经过时,传播效果很不理想。在电视普及的现代信息社会中,传媒用哪些形式能更有效地影响人们对现实的认识?对此德国学者诺依曼提出过“沉默的螺旋”理论,即多数传媒报道内容的类似性,同类信息的传达活动的持续性和累积性,信息到达范围的广泛性。④根据这个理论,如果对某新闻事实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报道,或将消息、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等多种新闻体裁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对同一新闻事实进行持续、累积性的报道,就能够取得好的舆论引导效果。这在央视的香港回归特别报道中也得到了证明。中央电视台面对舆论引导面临的新形势,应该创办部级电视新闻频道,如此不仅能够摆脱现有新闻综合频道对新闻与新闻性节目、栏目依据现代新闻理念和传播效果理论进行编排播出的束缚,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同时也可以为央视整合国内外新闻资源,打造强大的电视舆论宣传中心,真正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排头兵”提供必要的平台。

——应对新闻传播全球化竞争的需要。人类进入新的世纪后,世界并不太平,国家之间武力的争斗此起彼伏,通过媒介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的舆论战更为激烈。在没有硝烟的舆论战场上,电视成为了世界各国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斗争中行之有效的战略武器。在这种新的世界政治大背景下,各国大的电视机构都积极参与新闻传播全球化竞争,因为新闻是影响舆论最有效的手段,新闻领域就成了首争之地。为了在日益激烈的电视新闻竞争中获胜,他们纷纷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开办电视新闻频道抢占阵地,改进新闻节目,加大现场直播报道分量,重视国际新闻和热点报道,利用互联网24小时传送新闻节目等。从电视发展的新趋势来看,电视新闻竞争已经由节目、栏目竞争扩充到频道竞争,即利用专门的新闻频道对新闻进行规模经营、整体策划,以增强竞争实力。⑤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在2002年央视工作会议上已明确指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世界主要传媒的渗透之势咄咄逼人。可以想见,中央电视台与强劲对手同场竞技已不可避免。”⑥虽然我国目前没有承诺开放天空,也不允许外国传媒机构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进入我境内发展。但是,根据签定的入世有关协议,今后3年内美国公司可在华成立合资公司,分销录像、娱乐软件和录音制品,外资网络和网络内容供应商享有准入的政策,外国的电视节目乃至新闻报道可能通过这个渠道源源不断地涌入国门。面对新闻传播全球化竞争的新形势,在即将与国外媒体短兵相接之际,担负捍卫国家新闻舆论安全重任的中央电视台不可不顺应世界电视发展潮流,创办电视新闻频道,增强竞争实力,防止传媒帝国主义对我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侵蚀。央视创办部级电视新闻频道去拓展国内、国际报道,并在国内、国际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上有更快捷、更全面、更深入、更真实的报道,避免“传播缺失”现象发生,使国人逐步养成看新闻找央视的习惯。这样,外国的电视新闻即使进入我国境内,也很难在我们的宣传阵地上占据先入为主的主动。再者,创办部级电视新闻频道并利用互联网站传播,还可以按照世贸组织有关规则,将频道中的新闻内容通过互联网打入国际市场,在国际新闻市场上强有力地传播中国政府、人民的声音和良好的形象。

——建设世界级强势新闻媒体的需要。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电视台,已确立了发展目标: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推动中国电视业的繁荣兴旺,争取在2005—2010年间,建设成为亚洲一流、世界前列的电视大台。⑦判断一个新闻媒体的强弱,经济实力是一个指标,更重要的指标是它对舆论的影响力。而对舆论影响最为直接、迅速、广泛和深刻的是新闻。从世界传媒发展上看,没有哪个强势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不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新闻永远是一个新闻媒体的立身之本,新闻节目永远是最吸引受众的电视节目类型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电视台向建设世界一流大台的方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新闻报道能力和水平上了大的台阶,在国内成为影响力最大的新闻媒体。但是,央视目前即使在国内也遇到了日趋白热化的挑战,如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抓住办电视的机遇,创立了新华音像中心和音像新闻编辑部,通过租用通信卫星频道时段创办了准电视新闻频道,采用新闻专题节目夹带广告免费转播的方法进入各地有线电视网与央视争夺受众;各省级电视台上星后纷纷开办新闻综合频道,拓展新闻的广度、深度和播出时间,与央视新闻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受众争夺。在国际上,作为代表国家和民族的新闻媒体之一,央视与世界级强势媒体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其一就是新闻信息容量尤其是对国际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的报道尚处于明显的弱势,这从其播出的国际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的报道多采用国外电视信号就可见一斑。另外,央视还面临着快速发展的国内外网络媒体的竞争,网络媒体的新闻信息容量仿佛一个“新闻超市”,比一个电视频道的容量还要大得多。因此,中央电视台必需尽快创办部级电视新闻频道,以权威的、整频道规模经营的新闻在未来的国内外新闻大战中争取主动。

[page_break]

二、创办部级电视新闻频道的可行性

创办国际级电视新闻频道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在现代技术条件下,频道资源已不再是稀缺的,频道专业化经营是当前电视发展的潮流。央视已把频道专业化列为宣传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应以改革为契机,解决多个频道办新闻、专业频道与新闻综合频道内容重叠和新闻设置过于分散的问题,辟出专门的频道办新闻,创办高水平的部级电视新闻频道。

央视办部级电视新闻频道名正言顺,责无旁贷,同时也有条件和能力办好。中央电视台作为部级电视台,在我国各媒体中技术、资金力量最为雄厚,有坚实的技术、资金保障。它曾经按照新闻频道运作方式成功地实施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报道,在开办部级电视新闻频道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它的新闻综合频道已经具备了部级电视新闻频道的基本框架,不仅是新闻节目、栏目形态比较齐全和完善,而且早中晚各个时段每日有新闻节目、栏目播出,尤其是早间和晚间时段,新闻内容在新闻综合频道中占到了绝对的比重。从其从业人员队伍的政治业务整体水平上来看,也具备办好部级电视新闻频道的实力。

惟一的难题似乎是在节目源上,但这不应成为什么大问题,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在发展中去解决。因为现在央视本身制作的新闻节目和栏目每天已达多个小时。如果以开办电视新闻频道为契机,优化频道间的节目设置,即优化、强化新闻采编队伍配置,适度增加国内国际新闻采编力量,自制节目能力定会进一步提高;并且中国广播影视集团已经成立,央视还可以主动加强集团公司内部合作,有条件地推行“新闻共享”,借助集团内部力量增加节目来源。再加上以一定的方式调动地方电视台和国内其他新闻单位与之合作的积极性,同时加强与国际电视机构的合作,节目来源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中央电视台创办部级电视新闻频道不仅有利于完成其所担负的政治任务,还有利于其自身更好地发展。新闻性节目在国内外都是收视率很高的,《新闻联播》一直是央视除《春节联欢晚会》之外收视率最高的节目。⑧从国际上来看,电视新闻频道只要办得好不仅不会带来经济负担,而且会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CNN的新闻频道在海湾战争后声名大振,正是因为有盈利,其电视新闻频道已发展到多个。

三、部级电视新闻频道整体设计与运作构想

在国内国际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创办部级电视新闻频道决不能为办频道而办频道,要办就要办一个能够体现出中华文明气派以及强势传媒品质,并在国内国际上有权威、有广泛影响力的名牌电视新闻频道,使其与所在媒体和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相称。以此为目标,我们建议:

——把部级电视新闻频道定位为体现喉舌性质、“二为”方向的中国电视新闻和国际电视新闻精品总汇,为国内外受众提供具有现代新闻理念的新闻信息服务。现代新闻理念即采用现场直播报道,体现电视真实、快捷、现场感强、感染力大的本质,满足受众的“亲身经历”感及人际传播式的参与感;进行深度报道,提高单位时间的新闻信息含量,满足文化素质日益提高的受众“不出门深知天下事”的需求,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影响受众的认知、态度、行为;重视对象化报道,尊重现代受众独立自主的收视权利,满足他们对电视传播内容和报道的表述方式多样化的要求;追求新闻报道视野全球化,满足现代科技条件下“地球村”受众的世界性信息需求等。

——对整个频道进行品牌设计。频道品牌就是一个频道为区别于其他频道而建立起来的自己特有的符号识别系统,主要由频道名称、标记、宗旨、网络、包装、结构方式、名牌节目(栏目)、名主持人等构成。部级电视新闻频道的品牌设计宜突出其权威性、民族特色、大国风范以及高层次的文化品位和独特的视点,同时使得国内外受众易于认同,乐于接受。

——对整个频道的节目与栏目进行科学定位。明确节目与栏目的宗旨是什么,向什么样的受众提供什么样的节目、栏目,采用什么样的节目、栏目样式和风格,用什么样的主持人,节目、栏目的长度如何,与别的同类节目、栏目相比在内容与结构上有何独到之处等等。节目与栏目的设计努力创新,已有的名牌栏目如《新闻联播》、《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在微调的基础上有继承地创新,新办节目、栏目有受众乐于接受的新的结构形态和样式,与内容完整、高质量的传播相得益彰,有利于创知名品牌。

——整个频道的编排力求新颖。同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充分考虑按节目、栏目编排易于形成合力的系统科学理论办事,按新闻宣传规律、大众传播规律和受众接受心理规律办事;以频道传播效果的优劣作为根本的取舍原则。

——频道运作可借鉴中央电视台其他专业化频道及国内外其他电视新闻频道成功的运作经验。如央视本身已经推行的制片人制、用人招聘制、栏目经费运作机制等。这个频道运作的构想还包括:建立规范化的频道策划、设计运作机制,设立常设性的专家班子负责策划、设计,保证传播信息高质量、传播艺术高水准、传播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引进节目的工业化生产机制,统一节目质量标准,加强编辑部的功能,以适应节目稳定质量标准、大量制作播出的日常运转要求;引进频道品牌战略思想,实施名牌节目、栏目、频道经营战略,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建立起自己的忠诚受众群;树立频道产业经营理念,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与节目营销机制,使频道运作能以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积极开展国内、国际节目交流与合作,丰富节目内容和形式,如,央视曾经与国内外新闻媒体联手成功地进行了迎接新千年的报道;与网络联姻,像美国CNN那样,电视新闻频道播出与网络播出并行,创办名牌频道与创办名牌网站并进等。

曾担任中央电视台台长的杨伟光深有感触地说:“中国21世纪要崛起,如果没有电视的支持,没有舆论的支持,是很难想象的。”⑨在新世纪之初,如何使我国部级电视台的整体新闻报道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如何有效地扩大我国部级电视台的舆论影响力?如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电视媒体步伐以参与国际新闻竞争?如何去维护我国的舆论,并在国际上传播好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声音,传播好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形象等等,这些是我国电视界面临的又是必须尽快解决的重要问题。创办部级电视新闻频道,而且不仅仅是创办一个部级普通话电视新闻频道,还要创办英语电视新闻频道等多个新闻频道;不仅仅是要创办部级电视新闻频道,还要办好部级电视新闻频道,这是面对世界新闻传播新形势作出的清醒而理智的选择。期望我国的部级电视新闻频道在各方支持下,早日与国内外受众见面。

注释:

①③④⑤杨伟光著:《电视论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

②徐光春:《深化改革积极创新推进广播影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中央电视台2002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电视研究》,2002年第3期。

④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电视新闻频道论文篇2

实际上从2008年起,央视新闻评论节目就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变化。2008年3月24日,央视新闻频道开播直播式时政新闻评论栏目《新闻l+l》,2008年10月央视二套开播《今日观察》,加上央视4套原有的《今日关注》,央视时政新闻评论栏目出现了前所未有过的繁荣局面。今年改版后,新闻频道又增加了国际时政新闻评论节目《环球视线》,使得时政新闻评论节目更加多样化、系统化。

央视时政新闻评论的增加和改革不是偶然的,而是央视 发展 到现阶段,站在新的起点上必然出现的一个结果。本文拟针对今年,尤其是改版以后的央视时政新闻评论节目做个较为全面的观察与分析,以探讨央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新动向、新特点。

中央电视台现有15个频道对内播出,其中涉及时政新闻的频道主要是一套综合频道,二套财经频道,四套国际频道以及新闻频道。为了分析的集中,本 论文 的讨论范围主要以央视新闻频道为主,兼顾央视一套、二套、四套的时政新闻评论,娱乐、 体育 新闻等评论不在讨论范围内。

一、央视新闻评论节目形态现状描述

1. 描述节目形态所依据的标准

描述央视新闻评论节目现状,首先要有一个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分类的标准和体系。电视新闻评论都有哪些形态?目前观点纷杂、标准模糊、没有定论。同平面媒体的新闻评论相比,不难发现电视新闻评论的形态、类别和表现方式是同其有大的不同的。严格意义上说,电视新闻评论没有原创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等等,它只能也必须借助电视传播的特色成立,即运用多种电视传播手段,“是电视传播媒介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社会问题发表意见、作出判断或述评的一种电视报道形式”。从其播发的方式上有播音员口播文字新闻评论、主持人评论、评论员(特约评论员)评论等。

比较多种观点和版本,本文选择依据张海潮所著《

央视全面加强新闻评论,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其深刻的现实原因和动力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电视新闻频道论文篇3

包头电视台是内蒙地区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主流媒体之一,是包头市重要的新闻舆论机构,在传播新闻、社会教育、文化娱乐、生活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包头市经济文化建设,为包头市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对包头电视台媒体传播力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包头电视台新闻媒体阵地建设情况、新闻媒体信息覆盖情况 、新闻媒体改革创新情况、新闻媒体舆论引导情况、电视节目精品创优情况、新闻媒体传播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包头电视台新闻媒体建设成就显著

1.1 包头电视台建设管理总体情况

包头电视台隶属包头广播电视局管理,为准县级建制。位于包头市的中心城区——包头市青山区钢铁大街12号——包头广播电视大厦。1971年10月1日正式播出,现发射(转播)塔高129m,发射总功率50kW,覆盖半径约40km;1992年开通包头有线电视;2006年开通经济生活频道;包头电视台现共有新闻综合频道、文体娱乐频道、经济生活频道三个频道,并全面运营中国数字电视城市建设频道;包头电视台还负责转播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七套节目、CMMB手持电视节目、地面数字电视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节目和内蒙古电视台蒙汉语两套电视节目。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包头电视台的节目制作能力、技术水平、经营创收等方面都迈上了新的台阶。全天累计播出时间60个小时以上,开办的自办栏目近30个,形成了《包头新闻》、《鹿城600秒》、《直播包头》、《生命中的25分》等一批导向性强、服务性强、独具特色、观众喜闻乐见的品牌栏目,频道和栏目的影响力日渐扩大 ,先后推出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较强,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节目,其中电视专题《父爱如山》和《包头故事》栏目等节目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及提名奖。

1.2 包头电视台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

2006年以来,包头电视台把改革创新发展作为媒体建设的重点和工作突破口,电视事业实现了新的突破。实行了全新的频道制管理,积极推行岗位责任制、电视制片人制、绩效工资制等一系列新型管理体制,电视事业和电视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2006年底,经济生活频道开播,实行公司化管理模式,成立了内蒙古天源影视传媒公司,全面运营中国数字电视城市建设频道,实现了媒体跨区域合作经营,成功开创了“频道加公司”的捆绑运作模式,包头电视台的媒体影响力和竞争力有了很大提升 。

2 包头电视台媒体信息实现全境覆盖

包头电视台现有三个频道:新闻综合频道、文体娱乐频道、经济生活频道,运营中国数字电视城市建设频道。经济生活频道在台内三个频道中收视率排名第一;在包头全部落地频道市场份额前10名的频道中,新闻综合频道名列前茅。三个频道的节目信号均可通过无线发射、有线网络传输、数字微波传输等手段传送到包头市各旗县区,综合覆盖率为98.65%。中国数字电视城市建设频道在全国 97个城市落地。 事业的繁荣带动了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包头电视台广告创收持续稳步较快增长,年均增长达25%以上。

3 包头电视台新闻媒体改革创新不断推进

1)推行了新一轮新闻改革,新闻宣传的整体综合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闻宣传阵地,新闻综合频道打通了所有自办新闻节目的播出时段,形成四大新闻版块:一是直播版块-《直播包头》;二是各具特色新闻版块-《法在身边》、《特别关注》、《七月风》、《健康之路》,三是时政新闻版块-《包头新闻》,四是新闻故事版块-《包头故事》。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思想,继续强化《直播包头》和《包头故事》的贴近性和时效性,新闻宣传的整体综合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2)坚持“三贴近”,加大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更好地服务电视观众。

包头电视台坚持“三贴近”原则,着重提升宣传内容的质量和水平。《包头新闻》栏目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加大报道力度,在经济和民生方面,多从鲜活的事例中选择素材,小角度切入,增强了传播效果;日播民生新闻栏目《直播包头》、《鹿城600秒》直击新闻现场,播报鹿城民生热点,深入社区街道,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民生故事节目《包头故事》从普通百姓的视角出发,选择典型人物和事件,讲述包头人自己的故事。

4 包头电视台新闻媒体舆论引导正确有力

包头电视台新闻宣传始终坚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重要作用,唱响主旋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第一时间传递市委、市政府的声音,通过重大时政报道和突发事件的报道发挥主流媒体引领舆论、服务大众的重要作用;新闻综合频道突出和强化新闻竞争优势,坚持“新闻立台”的频道宗旨,打造“主流媒体、权威舆论”的地位。包头电视台宣传工作取得新成效,电视宣传的影响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5 包头电视台节目创优成绩突出

近年来,包头电视台多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电视节目创优和技术创优工作成绩斐然,共获得自治区及部级奖励共计60多项。2011年,包头电视台共有27件作品分别获部级大奖和自治区级奖励;2012年,包头电视台又有5件作品荣获自治区政府奖一等奖。

电视新闻频道论文篇4

1 包头电视台新闻媒体建设成就显著

1.1 包头电视台建设管理总体情况

包头电视台隶属包头广播电视局管理,为准县级建制。位于包头市的中心城区——包头市青山区钢铁大街12号——包头广播电视大厦。1971年10月1日正式播出,现发射(转播)塔高129m,发射总功率50kw,覆盖半径约40km;1992年开通包头有线电视;2006年开通经济生活频道;包头电视台现共有新闻综合频道、文体娱乐频道、经济生活频道三个频道,并全面运营中国数字电视城市建设频道;包头电视台还负责转播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七套节目、cmmb手持电视节目、地面数字电视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节目和内蒙古电视台蒙汉语两套电视节目。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包头电视台的节目制作能力、技术水平、经营创收等方面都迈上了新的台阶。全天累计播出时间60个小时以上,开办的自办栏目近30个,形成了《包头新闻》、《鹿城600秒》、《直播包头》、《生命中的25分》等一批导向性强、服务性强、独具特色、观众喜闻乐见的品牌栏目,频道和栏目的影响力日渐扩大 ,先后推出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较强,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节目,其中电视专题《父爱如山》和《包头故事》栏目等节目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及提名奖。

1.2 包头电视台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

2006年以来,包头电视台把改革创新发展作为媒体建设的重点和工作突破口,电视事业实现了新的突破。实行了全新的频道制管理,积极推行岗位责任制、电视制片人制、绩效工资制等一系列新型管理体制,电视事业和电视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2006年底,经济生活频道开播,实行公司化管理模式,成立了内蒙古天源影视传媒公司,全面运营中国数字电视城市建设频道,实现了媒体跨区域合作经营,成功开创了“频道加公司”的捆绑运作模式,包头电视台的媒体影响力和竞争力有了很大提升 。本文由收集整理

2 包头电视台媒体信息实现全境覆盖

包头电视台现有三个频道:新闻综合频道、文体娱乐频道、经济生活频道,运营中国数字电视城市建设频道。经济生活频道在台内三个频道中收视率排名第一;在包头全部落地频道市场份额前10名的频道中,新闻综合频道名列前茅。三个频道的节目信号均可通过无线发射、有线网络传输、数字微波传输等手段传送到包头市各旗县区,综合覆盖率为98.65%。中国数字电视城市建设频道在全国 97个城市落地。 事业的繁荣带动了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包头电视台广告创收持续稳步较快增长,年均增长达25%以上。

3 包头电视台新闻媒体改革创新不断推进

1)推行了新一轮新闻改革,新闻宣传的整体综合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闻宣传阵地,新闻综合频道打通了所有自办新闻节目的播出时段,形成四大新闻版块:一是直播版块-《直播包头》;二是各具特色新闻版块-《法在身边》、《特别关注》、《七月风》、《健康之路》,三是时政新闻版块-《包头新闻》,四是新闻故事版块-《包头故事》。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思想,继续强化《直播包头》和《包头故事》的贴近性和时效性,新闻宣传的整体综合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2)坚持“三贴近”,加大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更好地服务电视观众。

包头电视台坚持“三贴近”原则,着重提升宣传内容的质量和水平。《包头新闻》栏目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加大报道力度,在经济和民生方面,多从鲜活的事例中选择素材,小角度切入,增强了传播效果;日播民生新闻栏目《直播包头》、《鹿城600秒》直击新闻现场,播报鹿城民生热点,深入社区街道,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民生故事节目《包头故事》从普通百姓的视角出发,选择典型人物和事件,讲述包头人自己的故事。

4 包头电视台新闻媒体舆论引导正确有力

包头电视台新闻宣传始终坚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重要作用,唱响主旋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第一时间传递市委、市政府的声音,通过重大时政报道和突发事件的报道发挥主流媒体引领舆论、服务大众的重要作用;新闻综合频道突出和强化新闻竞争优势,坚持“新闻立台”的频道宗旨,打造“主流媒体、权威舆论”的地位。包头电视台宣传工作取得新成效,电视宣传的影响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5 包头电视台节目创优成绩突出

近年来,包头电视台多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电视节目创优和技术创优工作成绩斐然,共获得自治区及部级奖励共计60多项。2011年,包头电视台共有27件作品分别获部级大奖和自治区级奖励;2012年,包头电视台又有5件作品荣获自治区政府奖一等奖。

电视新闻频道论文篇5

实际上从2008年起,央视新闻评论节目就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变化。2008年3月24日,央视新闻频道开播直播式时政新闻评论栏目《新闻l+l》,2008年10月央视二套开播《今日观察》,加上央视4套原有的《今日关注》,央视时政新闻评论栏目出现了前所未有过的繁荣局面。今年改版后,新闻频道又增加了国际时政新闻评论节目《环球视线》,使得时政新闻评论节目更加多样化、系统化。

央视时政新闻评论的增加和改革不是偶然的,而是央视发展到现阶段,站在新的起点上必然出现的一个结果。本文拟针对今年,尤其是改版以后的央视时政新闻评论节目做个较为全面的观察与分析,以探讨央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新动向、新特点。

中央电视台现有15个频道对内播出,其中涉及时政新闻的频道主要是一套综合频道,二套财经频道,四套国际频道以及新闻频道。为了分析的集中,本论文的讨论范围主要以央视新闻频道为主,兼顾央视一套、二套、四套的时政新闻评论,娱乐、体育新闻等评论不在讨论范围内。

一、央视新闻评论节目形态现状描述

1. 描述节目形态所依据的标准

描述央视新闻评论节目现状,首先要有一个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分类的标准和体系。电视新闻评论都有哪些形态?目前观点纷杂、标准模糊、没有定论。同平面媒体的新闻评论相比,不难发现电视新闻评论的形态、类别和表现方式是同其有大的不同的。严格意义上说,电视新闻评论没有原创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等等,它只能也必须借助电视传播的特色成立,即运用多种电视传播手段,“是电视传播媒介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社会问题发表意见、作出判断或述评的一种电视报道形式”。从其播发的方式上有播音员口播文字新闻评论、主持人评论、评论员(特约评论员)评论等。

比较多种观点和版本,本文选择依据张海潮所著《中国电视节目分类体系》一书中所建立的电视新闻节目体系,并结合央视具体的节目类型,以新闻评论为经,以呈现出来的节目形态为纬,对央视新闻评论节目形态现状作个描述。

(1)综合新闻消息节目中的评论

“综合新闻消息节目”一般都是比较重要的新闻消息的总汇,像央视的《新闻直播间》、《共同关注》、《新闻30分》、《新闻20分》、《新闻联播》、《东方时空》、《晚问新闻》、《24小时》、《中国新闻》、《国际时讯》、《午夜新闻》等都属此列。

在这类节目中出现的评论,一是播发报纸新闻评论。主要是《人民日报》的新闻评论;二是连线评论员直接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三是播发本台自己制作的“本台短评”;四是由主持人直接点评。例如,改版后的《东方时空》定位是“新闻热点全景式报道”,一个小时的节目,通常选择当天发生的8-9条重要新闻,呈现事实后,由主持人进行点评。有时还要连线评论员评论,对新闻报道的深度增加了。

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台短评”的出现,这是类似于报纸社论级的评论,是央视发出“自己声音”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从此央视有了自己常态性的评论。

(2)新闻专题节目中的评论

“新闻专题节目”主要是指就重要新闻事件或公众普遍关心的话题制作的深度报道的新闻栏目和节目。像《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四套新开播的《深度国际》等都属此列。央视新闻频道改版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淡化专题,强化新闻”,因此,新闻专题类节目有所减少,最典型的就是把《东方时空》、《共同关注》这样的新闻专题节目,都改成了新闻综合节目。

在这类节目中出现的评论,主要是通过述评的方式,在展开事件的同时,对事件加以解读,对其所体现的本质和意义加以评说。让观众深入了解。

《焦点访谈》是开播于1994年,自开播以来就成了影响巨大的新闻述评栏目。“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是其节目宗旨。近期的改版重点主要放在加强监督力度上。

《新闻调查》每周一期,每周五一套首播。是中央电视台唯一一档深度新闻评论类节目,时长45分钟,在百姓和高端都有着广泛的影响。这档栏目注重研究新问题,探索新表达,以记者调查采访的形式,探寻事实真相,追求理性,平衡和深入。在展现新闻调查的过程中体现出理性的认识,引导人们思考。

(3)新闻杂志节目中的评论

“新闻杂志节目”主要是指在一期节目中包含几个板块的新闻专题栏目或节目。央视现有的新闻杂志节目主要有《朝闻天下》、《新闻周刊》、《世界周刊》、《第一时间》等。

在这类节目中出现的评论,一是在播发资讯时进行短评。如《第一时间》中的“马宾读报”(现改为“读报”);二是连线评论员对新闻事件直接点评;三是主持人述评,另外。也有播报的“本台短评”。

(4)新闻谈话节目中的评论

“新闻谈话节目”主要是指通过主持人或记者就某一新闻热点问题同评论员、或新闻人物或重要嘉宾以访谈、讨论的形式制作的新闻节目。这类节目中的一部分话题类节目就是新闻评论。像新闻频道的《新闻1+1》、财经频道的《今日观察》、中文频道的《今日关注》、《环球视线》等。

这种方式是电视新闻评论中最常见最纯粹的方式,以提供意见性信息为主,是纯观点解析言论类的节目。在这类节目中主持人“除了提供大量的事实背景,主持人还是应该预设各种不同的观点对评论员的表述提出质疑,从而给谈话过程赋予某种辩论的色彩”。而且,这类节目一般是直播或“准直播”,对当日或近期的重要的新闻事件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解读,时效性特别强,更具有新闻性,节目的“硬度非常高”。

另外,在“大型新闻节目”中一般都会邀请嘉宾对相关主题进行介绍和解说、评论。例如,2009年国庆阅兵直播中就邀请军事专家对阅兵中展示的武器进行解读。

二、央视加强新闻评论的动因分析

央视全面加强新闻评论,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其深刻的现实原因和动力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应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式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同世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我们的国际舆论影响力与国家的实力、地位极不相称,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式要求我们、特别是部级媒体要以国际化的眼光和方式看待世界的变化,及时发出自己的声音。

2008年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给中国新闻媒体提出了巨大挑战,这推动了中国新闻界,尤其是部级新闻媒体的改革,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喉舌的央视,更要责无旁贷的承担起这个责任。因此,2008年3月24日——奥运火炬点燃之日,央视新闻频道及时推出全新的时政评论节目《新闻1+1》,就是应和这一需要的先锋之举。今年央视的全面改版和新闻评论的全面渗入,也是让主流与民生汇合这一思路的发展和继续。

另外,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可能引起的“去中心化”引发了电视危机,央视只有拿出更过硬的新闻节目,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 适应开创新闻宣传工作新局面的需要

宣传是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从宣传的角度看。在中国拥有12.05亿观众的电视无疑是塑造意识形态的权威及整合日趋碎片化的转型社会的有效工具。但宣传要从实际出发。要尊重新闻规律,即进行新闻化转换,才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6月20日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他强调:“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这个讲话可以说深谙新闻之道。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媒体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有效表达,只有更加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变直接宣传为有效传播,才能更好地实现新闻效益。

作为国家主流媒体,央视在中国电视机构中无疑是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的,其承担的宣传职能是显而易见的,它的新闻评论的影响力也是不言而喻的。以往,央视的时政新闻评论在全部节目中所占的比例小,影响不大,给人的感觉是央视一直缺乏一个比较权威、自信、响亮的声音,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现在,央视顺应时展需要,尊重媒介传播规律,摒弃日渐落后的宣传方式,探索新的、更有效的传播方式,推进央视积极改革创新。是与时俱进的一种选择。

3. 完善央视新闻评论节日体系的需要

在央视对内播出的15个频道中,有一半左右的频道要播出新闻节目。过去,不仅各个频道节目定位有些模糊、交叉,而且在新闻节目中,评论的种类稀少,份量明显不足。

改版前央视专题类的述评栏目开设较多,像《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共同关注》等等,对事件的报道虽然比较深入,但媒体的报道信息的功能未被充分利用,而最能代表媒体的形象与权威的时政评论节目没用充分开办。

因此,建立相对完善渖}学的新闻评论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

2009年7月以来的改版,对各个频道的定位更加准确、清晰,不同种类的评论使节目设置的比较均衡,使电视评论节目体系更加完备。

三、央视新闻评论呈现的新风貌

央视改版通过明确频道定位、改进节日编排和节日设定方式,使新闻评论呈现出一些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新面貌、

1. 运用多种电视传播手段增强可看性

改版后的央视新闻评论节目都比较重视对电视传播手段的运用,通过运用多种电视传播手段来打造具有可看性的评论节目。具体体现在:

(1)运用不同色彩的文字字幕突出评论主题和要点,

同改版后的新闻资讯节目一样,评论节目也用带背景颜色的大字标示出评论的标题和主要内容,便于观众及时了解节目内容。

(2)运用照片、动画、漫画、图表等方式再现新闻事实或事件核心内容。

(3)运用电话连线、视屏连线等引进专家或评论员即时评论

2. 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评论节目体系

任何形式和包装的改变都是流于表面的,真正树立央视新闻影响力的关键还是新闻本身以及对新闻的权威解读。正是针对这种现实,本着“淡化栏目,强化新闻”的改版宗旨,央视即注意让评论全面渗透到新闻节目中去,又注意增加新闻评论栏目,有意打造央视新闻评论的节目体系。

就新闻频道而言,在每天的早上的《朝闻天下》、上下午的《新闻直播间》、中午的《新闻30分》、晚上的《新闻联播》、《国际时讯》及午夜的《24小时》这类滚动播出的新闻综合节目中有本台短评、评论员评论;傍晚的《共同关注》、黄金时间的《东方时空》又通过主播点评及评论员评论,使当日重要新闻报道更加深入;晚问的《新闻1+1》、《环球视线》又是专门的时政的刚性评论。这种编排方式,既有对新闻的穿插式点评,又有集中的对重要新闻的评论;既有对国内新闻的评论,又有对国际新闻的评论,较以往的节目安排更加符合新闻传播的本性,也更加科学。

3. 主动设置议题,注重话语置换

在我们这个具有泛政治化倾向的社会中,群众对新闻、政治有着极大的热情,电视作为取代传统媒介的传播渠道,将日趋分散的社会成员集聚到一个由影像等元素构成的“政治广场”,发挥着具有极大动员力量的整合功能。针对这一特性,主动设置议题,善于因势利导,注意选取既符合新闻标准又符合宣传标准的对象加以评说,并把传播指向核心受众,是央视新闻评论改版后的一个重要体现。

在表达观点的时候,注意把主流的话语意见自然而然地渗透进评析事件的叙事层,巧妙地同民间话语置换,让受众乐于接受。

四、央视新闻评论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改版后央视的收视率大幅提高,这和新闻评论的全面渗入、改进有很大关系,但也应当看到央视新闻评论中依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是有改进的空间的。

1. 节目模式的程式化形成可能带来遮蔽性

央视现有的评论节目已经逐渐形成趋于固定的模式,像《新闻l+l》、《今日观察》、《今日关注》都是先播放被评论的新闻短片,然后在主持人的控制下,由评论员评析。短片的长度都有一定时间的规定,显得比较死板,有时比较拖沓。而且评论形式单一,往往是主持人与评论员一问一答或评论员做权威状的解读,少了些灵气和感染力、说服力。

2. 评论员队伍良莠不齐,亟待培养提高

改版后的央视除了使用本台像白岩松、水均益等资深新闻从业人员承担部分评论之责外,还引进了较多的相关行业的专家担任特约评论员。但由于电视评论员队伍属于建设初期,评论员的选择、确定不能做到一步到位。评论员经验不够丰富,技术上也缺乏训练,水平良莠不齐,缺乏权威人士,社会影响力还不够。

3. 评论形式不丰富,节目类型雷同化

现在央视的评论形式主要有本台短评、主播点评、评论员评论,主持人加评论员的评论等。评论形式比较单一,几个主要的时政评论栏目,像《新闻1+1》、《今日关注》、《今日观察》、《环球视线》的播出方式基本是一样的,缺少变化,显得比较死板、僵化,不够敏锐、灵动。

4. 选题冲突,影响了节目的总体效益

由于各个频道的评论栏目都是独立制作,各自为战的,就难免出现选题雷同,发生冲突的情况,没有突出各自的特点,对新闻资源造成浪费,影响了节目的总体效益。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 注意避免节目模式僵化

节目的播出模式可以有基本稳定的形态,但也要根据节目的需要做灵活的调整。不要因形式设置内容,应该因内容调整形式,只要是有利于节目的播出效果的,都应该不排斥和尝试。

2. 建立评论员的培养、选拨机制

新闻评论员是媒体的核心力量之一,直接影响着舆论的导向。因此要根据媒体需要,建立科学可行的评论员培养、选拔的机制,特别要注意对权威评论员的培养。

3. 注意电视传媒的“家用媒体”特性

电视新闻频道论文篇6

改版后的新闻频道,在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形成了各自的播报风格。早间新闻以轻松愉快的新闻内容为主,短平快成为这一时段新闻的主要特点。如《朝闻天下》加快了节目播报的节奏,增加了节目整体的信息量,也优化了新闻内容的搭配。这种快节奏、大信息量的新闻播报方式更符合观众早间收视时收视习惯和心理,简短的评论迅速表达出新闻立场,易于被观众快速接受。白天的《新闻直播间》立足于提高新闻的速度、深度和锐度,突出栏目的直播特色,以分时段的精细化编排重点打造全新版块“全媒体搜索”,根据观众观视习惯在不同时段重点投放财经、科技创意、文化等分类新闻版块。节目中增加了短评和编后话,目的在于利用及时的评论主动引导社会舆论。晚间则重点打造三大革新竞争力:以速度、深度解读重大国策;以数据思维制作精准新闻;以观点新闻统领战略方向,将评论与新闻事实更好地融合到一起,全方位打造观点新闻。从2016年改版后新闻频道在不同时段采用的不同播报策略来看,早间新闻以短评为主,日间新闻以编后话及中短评论为主,晚间新闻则重点打造深度讨论。

二、 央视新闻频道价值传播的增强传播力度策略分析

2016年改版后,央视新闻频道通过提升价值影响力、增加在价值传播中的发声,加强主题主线价值传播力度等方式,来增强对核心价值的整体传播力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央视新闻频道努力深化王牌节目的价值影响力。早在2015年11月初,央视新闻频道便公布了2016年改版计划,在理念、手法、载体上实现全方位的创新,首先对多档王牌节目进行改版升级,从这次改版中可以发现央视新闻频道在价值传播上新的发展思路和新的方式。作为新闻频道的标识节目,《新闻联播》率先打响了改版的第一枪,于2015年 11月19日便展开创新性的“头条工程”。2016年1月5日,《新闻联播》“头条工程”编委会正式启动运行,明确了积极推进“头条工程”、弘扬主流价值的改版方向。3月3日,《焦点访谈》于两会前夕推出新栏目《百姓心声》和《权威解读》,将百姓关心的新政新规的重点、要点、难点、影响讲深讲透。目的是要使观众知晓政策内容的基础上,还使观众理解政策的合理性,从内心接受和支持这些新的政策。《朝闻天下》增加了信息量,重点打造全新版块的全媒体搜索。《晚间新闻》重新确立了打造三大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以速度、深度解读重大国策,以数据思维制作精准新闻,以观点新闻统领战略方向。

其次,央视新闻频道在不断增加在价值传播上的发声。改版后的新闻频道无论在早间节目、日间节目还是晚间节目,都增加了评论的篇幅比例,不断加强“自己的声音”。早间节目增加了短评,日间节目增加了编后话,通过及时评论实现对舆论和思想的主动引导。而晚间节目则干脆以观点新闻为主,将评论与新闻事实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对新闻广度的延伸和深度的挖掘引起社会的反思,实现思想启蒙和价值传播的作用。以《新闻联播》为例,改版后的时政头条首创了“1+N”组合编排的报道方式,即“时政新闻报道+评论员+国际反响+主题主线报道”。“头条工程”启动时恰逢主席密集出访和出席双峰会,《新闻联播》的《新理念新发展》专栏通过5集“双案例组合”报道对主席提出的“五个更加注重”分别进行解读。这些报道均以“两条短片+短评”的模式组合播出。每个组合5~6分钟,既有一定的时间可以进行视野拓展和深度挖掘,又不显得冗长沉闷;既有生动典型的故事,又有数据和观点作支撑,充分发挥了央视主流媒体舆论引领作用。

此外,改版后的央视新闻频道更加强了主题主线新闻的价值传播力度。央视新闻中心副主任许强表示,2016年新闻频道主题主线策略包括:一是提高选题的重大性,提高节目品质;二是优化主题主线报道,把新规、新政的重点、要点、难点、影响讲深讲透,让政策入脑入心;三是舆论监督选题要精,严把选题关,剔除一些小、散、轻的选题。通过对国家发展、社会民生的大事件的集中报道,有利于吸引观众注意,培育观众爱国情感,宣传国家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很多主题采用了系列报道的方式,如2016年《焦点访谈》先后播出了“乡土中国农村系列调查”“治国理政新征程”“治国理政新实践”“感恩的礼物”“问计两会”等多个系列报道、聚焦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社会法治、医疗等民生问题进行舆论监督,形成持续的影响力,价值传播的效果更为明显和持久。

三、 央视新闻频道的价值共鸣传播策略

仅仅依靠增强传播力度的方式仍然很难使观众从内心接受电视新闻传播的价值,想要获得良好的价值传播效果,就必须使新闻中的价值观念获得观众的认可,产生内心的共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央视新闻频道应用了以下策略:

首先,央视新闻频道更加重视与观众形成价值的共鸣。塞弗林和坦卡德在《传播理论》一书中提出:“电视新闻只有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构建起受众与其产生共鸣的价值体系,才能实现传播和价值传播的最终目的。”[1]新闻频道在2016年改版中进一步加大了价值传递视角转变的步伐,从传统的以官媒为出发点做新闻的主观教化方式,逐渐转变为以观众为出发点,分析观众是如何获取新闻信息和接受价值传递的。这种立足点的转变,体现了央视新闻频道以人为本的价值传播策略。为了实现这一策略,新闻频道在多个节目中增加了以普通百姓为出发点的栏目。如《焦点访谈》增加了《百姓心声》栏目,《新闻1+1》增加了《面孔》栏目、《晚间新闻》增加了《数据空间》版块等。通过这些接地气的栏目,央视新闻频道在播报与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新闻事件的时候,构架起与观众价值观念沟通的桥梁,寻找与观众共同的价值取向,努力形成与观众的价值共鸣。

再次,改版后的央视新闻频道通过更加成熟的叙事风格赢得观众信赖,产生价值共鸣。电视新闻是典型的叙事体,而叙事的本质是讲述价值观的。[2]作为国家媒体,央视新闻频道大多数时候是以全知视角进行新闻叙事并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全知视角的优势在于新闻频道可以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新闻叙事,这样做的效果有两方面:第一,使电视观众以主流价值观看待和分析新闻事件,在国家发展建设中拥有更强的主人翁精神,以着眼全局的的国家层面看待当前存在的社会问题。第二,通过纵横天下、囊括四海的全景式叙事建立厚重的叙事体系和权威的品牌形象,增强观众信赖,使观众易于接受央视新闻频道的价值传播。然而,传统式的新闻全景式叙事存在权威有余亲切不足的弊病,很容易在心理上使观众对新闻叙述者产生疏远感,不利于价值观念的接受。改版后,央视新闻频道强调全职视角的亲民性,更注重用过电视画面这一文本叙事的补充方式传递表达情感,利用情感传递价值。如2016年6月25《晚间新闻》报道南方十省特大洪水时,通过对广大官兵在抗洪救灾一线的一组组镜头调动起观众的情感,促发观众对人民子弟兵的热爱,进而使观众对他们产生心理认同和的价值观判断。此外,改版后的央视也有意识的增加了个性视角新闻的数量,在新闻叙事的过程中带入采访者的主观价值,增强了新闻的思想投射,也丰富了价值传播的方式。

最后,改版后的央视新闻频道更尊重价值的多维性,以此获得价值传播持续长久的影响效果。任何一个新闻事件都是多层次的,从不同角度来看可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价值认识。在社会多维化发展的今天,新闻报道再以一维的价值观品评新闻事件就很难获得观众的价值认同。改版后的央视新闻频道在遵循全面性和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多维性价值理念报道了很多新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新闻1+1》中专题报道了“山寨”现象,不再是一味的口诛笔伐,而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剖析,辩证的分析了“山寨”对社会和个人的利弊关系。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再会因为某一媒体的价值宣传就轻易扭转自己已经形成的价值体系,改版后的央视新闻频道以开放性的价值观引领观众,这种做法更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可,价值传播的效果也更好。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进步,电视新闻的价值传播策略也应该着眼于社会价值观念的发展并不断自我更新。国民的价值观念左右着国家的发展方向,我国电视新闻努力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构架的新型中国电视价值体系,是以国民价值观念的提升为目的的。提升和优化价值传播策略是电视新闻媒体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电视新闻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大势所趋。

电视新闻频道论文篇7

一、新闻频道定位:“新闻立台”的国家台语境

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传媒体系中的高端代表,其所承担的信息传播、舆论监督、公众 论坛 、社会公器的作用不言而喻。在收视率指向下电视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坚持“新闻立台”体现了部级电视媒体应有的担当和气魄。有研究者指出:“创办新闻频道不仅是充分利用电视新闻传播的优势,使新闻宣传形成规模化效应,进一步发挥宏观舆论导向作用的有力举措,而且是适应世界传媒潮流、按照新闻 规律 办事、勇于投人世界电视新闻媒体的大竞争中,将电视新闻宣传做大做强,使 中国 电视台向世界级大台地位迈出的坚实一步。”央视要成为世界级大台。“新闻”是其在国内外树立权威性与公信力的最佳突破点。

2003年5月1日,在“非典”肆虐、伊拉克战事正酣的新闻高产期,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酝酿4年多后开播。中央电视台将其新闻频道的宗旨、方针、追求分别概括为“与世界同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开播6年多来,新闻频道的多次改版也一直在力图实现这一系列的目标。但总体而言。前几次改版仍未摆脱其专题化倾向严重、栏目各自为阵、新闻资源共享程度低等不足。喻国明曾言:“央视无论形式上的改革还是实质内容上的改革,近几年都处在一种相对停滞的状态,不符合当今高速 发展 的社会现实,所以,它一定要变。”

2008年,一系列让中国成为世界舆论中心的新闻事件背后,中国媒体在对外传播、国家形象传播上或被动中被妖魔化,或主动中较成功地塑造了正面形象。尤其是“5,12"大地震中,央视新闻频道在非常状态下采用了非常举措:“栏目消失了,存在的只有频道。前方记者采集的东西随时可以传到直播线上来。”这一非常举措使央视在突发事件中抢得先机,成为众多国际知名媒体的消息来源,在获得极高收视率的同时,也有效激发了民族凝聚力和民众的互助、爱国之情。央视新闻频道的开播为央视提供了一个进行24小时动态新闻直播的平台,但6年多来,以栏目为基本单位、条块分割的组织架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一平台功能的发挥。央视及其新闻频道在“5·12"大地震中的直播,可以看作是对既有频道管理模式与组织架构的一次突破。当我们梳理本次央视新闻频道改版的逻辑轨迹时,可以认为“5·12"大地震后新闻频道的尝试,为本次改版提供了成功经验与客观基础。

二、内容分析:新版央视新闻频道编播特征考察

央视新闻频道本次改版历时3周,8月18日完成。本文以新闻频道改版完成后的首个4周(2009年9月1日至9月29日)的节目为考察对象,将本次改版所涉及的频道和栏目包装、栏目设置、新闻编排等一系列变化概括为传播符号、传播形态、信息量三个方面进行编播特征的内容分析。

1 传播符号

一切传播活动都是通过特定符号的传播来呈现信息、传达意义的。电视作为一种视听兼备的传播媒介,其综合性符号系统包括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具体而言可分为画面、屏幕文字、同期声、解说等。央视新闻频道本次改版中,其传播符号方面的变化特征主要变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频道、栏目包装的统一化

本次改版后,新闻频道以蓝色为主色调。所有栏目的片头均为3d地球旋转配以水波状环形动画效果,片头背景 音乐 也统一化。包装的统一化处理有利于频道整体感和频道品牌形象的塑造,提升观众对频道的辨识度。

(2)屏幕文字功能的突出与强化

本次改版后,新闻频道在其动态新闻栏目中,将屏幕下方的主字幕分三行列出,分别用于标注采访对象、报道记者,列出新闻标题,显示游走字幕新闻。其中新闻标题的字号较过去明显加大。屏幕左下角的也分为三行字幕,分别为新闻发生地或版块名、日期与星期或栏目名、即时时间。

同时,在有些新闻的演播室导语播报过程中,主播画面的左侧会出现该新闻相关的大字号关键词。如9月29日的《新闻直播间》中,新闻《光立方表演难度超击缶而歌》、《中国驻法大使馆举行国庆招待会》、《铁路迎来第一个客流小高峰》的演播室导语播报中,主播章伟秋的画面左侧,分别出现了3d效果的文字“光立方”、“迎国庆”、“黄金周运输”。另外,在评论节目《环球视线》中,主持人水均益对相关新闻进行评论时,画面左侧也会将其评论中的关键词句有选择地同步显示出来。

有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占人们的信息总量的83%,通过听觉渠道获得的信息占11%。视听兼备,正是模拟了人类通常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使人们可以真实、立体地感受到事物的特征。”在屏幕左下角以文字标明新闻发生地、画面上列出新闻关键词句,以及对新闻标题的大字号处理,均是在已有听觉符号传递相关信息的情况下,诉诸视觉通道对关键信息传播效果的突出与再次强化。

(3)主播语态的贴近性与口语化

有声语言是电视媒介进行信息传播的基本符号系统之一。主播、主持人播报新闻、对信息进行即时点评时的语言风格,也会对信息的传播效果产生影响。在保持内容权威性、准确性前提下的适度口语化,有利于加强观众对有声语言信息的心理接近性,增加心理期待与认同感。

本次改版中,主播语态的贴近性与口语化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除因播出状态自身特点使口语化在各档直播评论栏目有所体现外,另一档口语化明显的栏目是《24小时》。该栏目每晚23:oo一24:00播出,以梳理、回顾当天已播出的重要新闻为主。这样一档“炒剩饭”的栏目,如何在贴近观众的角度解读各条新闻成为其最大看点。该栏目主播语态的贴近性与口语化使感情色彩在新闻前后串词中得以 自然 流露。尤其邱启明、肖艳两位主播有在“民生新闻”热潮发源地南京长期“说新闻”的经验,两人配合默契。如9月29日该栏目的《主播注意》版块里,两位主播就当天的一组房地产热点新闻展开了近3分钟的聊天式点评,一来一回间将相关信息与百姓生活的关系、所反映出的百姓心态解读得生动、透彻。

2 传播形态

分析某一频道的新闻传播形态,可以栏目为基本单元,从播出方式(直播、录播)与节目体裁(动态新闻、专题新闻、 新闻评论)两个层次来考察。

本次改版后(与改版前一个月对比),新闻频道淘汰的栏目有《每周质量报告》、《我的今日之最》、《小崔说事》、《实话实说》、《新闻会客厅》、《高端访问》、《百姓故事》、《晚间新闻》、《整点新闻》,改版的栏目为《朝闻天下》、《共同关注》、《法治在线》、《东方时空》,新增的栏目为《环球视线》、《24小时》、《新闻直播间》。

新闻频道在本次改版后,由凌晨l点(周末为凌晨00:15)至6点间的节目均为重播节目。此时段外唯一一档重播栏目为21:00至21:30分的《新闻联播》。重播时长为5,5小时(周末为6.25小时)。除此以外的18.5小时(周末为17,75小时)首播节目中,周一至周五直播的时长为18小时,占首播总时长的97,30%;周六、周日直播的时长为15,75小时,占首播总时长的88,73%。周一至周五动态新闻的时长为17小时,占首播总时长的91.89%;周六、周日动态新闻的时长为14.75小时,占首播总时长的83.10%。改版后的新闻频道,其直播时间、动态新闻播出时间均较改版前大幅度增加。

本次改版中在传播形态上的另一特点是增加了言论性信息在节目中的分量。除保留原有评论节目《新闻l+l》外,又增加了国际新闻评论节目《环球视线》。同时,动态新闻节目中也多包含主播、主持人对相关新闻进行即时点评或与相关特约评论员进行视频连线点评的环节。新版《东方时空》中的《短评》、《24小时》中的《主播注意》版块即直接定位于编后语、编后话性质的评论。言论性信息与评论节目在新版新闻频道中呈现出小型化、直播化、常态化的趋势。

3 信息量

本次改版后,新闻频道推出大直播时段的新栏目《新闻直播间》代替了原有的《整点新闻》,占据了上午3小时、下午5小时两个时段。该栏目作为新版新闻频道的标志性动态新闻栏目,以小时为单元进行编排,滚动播报当天重要的消息类新闻。本研究选取了2009年9月29日8个小时的《新闻直播间》进行内容分析,通过比较其与之前新闻频道《整点新闻》在首播率、重发率上的变化,分析改版后新闻频道动态新闻的信息量特征。具体数据见表2。

由表2可看出,2009年9月29日《新闻直播问》共播发新闻214条,首播176条,首播率82.24%,重复率只有17,76%。有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8月5日新闻频道0l:00至8月6日00:00间23档《接点新闻》共播发新闻421条,其中首播率为39.2%,重复率为60.8%。0相较3年前。新版新闻频道动态新闻的首播率明显提高。

电视新闻频道论文篇8

由于体制限制和先天条件的不足,地市级电视台在专业化频道确立和频道运作上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对于在中国电视市场中内外部资源都不占优势的地市级电视台来说,“新闻立台”的实施面临诸多困境。这里借用swot企业战略分析理论来剖析扬州电视台的情况:

优势:与央视以及省级卫视台相比,扬州电视台具有地域接近性、心理接近性等诸多优势。扬州广电媒体本地收视份额处于强势,属于全国为数不多的本地主导型城市广电媒体,近年来广告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在本地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扬州台新闻频道和城市频道经过几年的打磨和运行,已经在扬州地区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也培养了一批稳定的忠实观众,目前,新闻频道拥有《关注》、城市频道拥有《今日生活》这样在扬州乃至江苏省内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观众认可度的新闻品牌栏目,且每年都有多项节目获得全国新闻奖。优质的新闻节目是运作新闻频道和实施“新闻立台”的基础。

劣势:与央视新闻频道和省台新闻频道相比,扬州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专业性和新闻节目容量都不够。目前,扬州电视台新闻频道只有《扬州新闻》、《关注》、《新闻女生帮你忙》、《网事三把叨》四档自办新闻栏目,节目总时长不足150分钟,且多为资讯类,新闻评论节目和深度报道节目严重不足。品牌栏目不多,对频道的支撑作用不明显,多数时间段需要电视剧来支撑。频道各栏目之间收视率差距较大,节目品质参次不齐。新闻频道的节目虽具有地域接近性,但受众偏老龄化,对主流精英人士的吸引力还不够。频道内部尚未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竞争机制,市场化程度较低。业务推进缺乏整体的战略思想,频道在节目编排、资源最大化利用方面还存在不合理之处。记者和主持人的能力有待提高,优秀的新闻评论员需要大力挖掘和培养。

机会:扬州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14年扬州建城2500年,这是一个宣传扬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良好契机。现在,虽然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化,但民生服务以及对于城市地方新闻的理解和认知,要更多地依赖当地媒体,这对于扬州电视台来说,包含了很多的机遇。2010年9月,扬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成立,集团领导有着锐意改革创新的理念,这为实施“新闻立台”提供了体制保障。

威胁:扬州电视台面临诸多的竞争对手:从宏观传媒环境来看,网络媒体继续抢占传统电视媒体的受众市场,在电视领域,央视的权威性不容撼动,东方卫视、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的冲击力不可小觑;从微观上来看,本地的报业传媒集团也是有力的竞争对手。扬州台新闻频道多数栏目老化,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和需求的新栏目还未诞生,这就需要扬州电视台进一步准确定位,抓住市场空隙,在栏目创新、节目特色与传播吸引力方面下工夫,找到生存的空间。此外,人才不足也是一个问题。综上分析,地市级电视台的“新闻立台”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前景美好。在中国庞大的电视市场中,区域差异、资源差异、环境、人才差异都决定了地市级电视台在运行新闻频道和“新闻立台”时要因台而异。

二、新闻频道的运营策略

1.确立“大新闻”架构理念

尽管目前地市级电视台还难以做到用新闻节目支撑新闻频道,但频道在定位和运作时应具有“大新闻”架构的理念,以此发展新闻在电视节目链中的骨架作用,为确立专业化的新闻频道和实施“新闻立台”做准备。“大新闻”架构,即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半点新闻、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专栏、大板块中的新闻话题、交通信息、经济信息,以及有关新闻和社会事务的谈话节目及其他服务性新闻,互相补充,共同满足受众

信息需求的广播电视节目结构形式。[1]

以扬州电视台为例,应继续强化“本土性”、“接近性”路线,以扬州本地的新闻素材为主,兼顾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开发一些新闻节目的新样式,如新闻深度报道、读报、评论、新闻谈话节目、资讯整合节目等,充实新闻频道,逐渐确立新闻频道“新闻性”、“专业性”的特点。

2.新闻栏目在相互合作、优化资源基础上实行错位竞争

目前,扬州电视台新闻频道有《扬州新闻》、《关注》、《新闻女生帮你忙》三档新闻栏目,但这几个栏目节目风格还不十分明晰,在采访报道中常有 “角度单一化”、“内容同质化”的情况发生。首先,这三档新闻栏目应明确定位,在节目题材和报道风格上要有所区分。如《扬州新闻》应注重时政新闻的权威性,加强策划和报道理念、方式的创新,重视现场报道和场外连线报道,也可以聘请一些不同领域的专家作为新闻特邀评论员对当天重要的新闻事件予以点评。《关注》作为晚间节目,应重视传受互动环节的设置,增加对当天重要新闻进行整合评论的分量,注重拓展深度报道。《新闻女生帮你忙》可用好女记者、女编导的独特视角,挖掘另外两档栏目忽视的新闻素材,报道风格应细腻具有贴近性。其次,为实现资源优化,频道应建立统一的热线信息平台,对信息源进行统一处理。在频道内形成共享机制,热线统筹处理(分配给各栏目使用)、整合资源、协作拍摄,有效地避免节目之间的交叉和冲突。

3.优化频道的节目编排,实施频道及节目市场营销策略

针对央视新闻频道重要新闻节目整点播出的特点,目前扬州电视台的多数新闻栏目放在半点播出,这样能有效地实施错位竞争,拉动收视率。总体来看,在全天的时间中,扬州电视台新闻栏目的占有份额明显不够。因此,新闻频道应继续全面分析央视新闻频道、省级卫视新闻节目编排的特点,找准时间空隙,实行错位竞争。

4.建立频道运营市场反馈机制

电视新闻频道论文篇9

由于体制限制和先天条件的不足,地市级电视台在专业化频道确立和频道运作上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对于在中国电视市场中内外部资源都不占优势的地市级电视台来说,“新闻立台”的实施面临诸多困境。这里借用SWOT企业战略分析理论来剖析扬州电视台的情况:

优势:与央视以及省级卫视台相比,扬州电视台具有地域接近性、心理接近性等诸多优势。扬州广电媒体本地收视份额处于强势,属于全国为数不多的本地主导型城市广电媒体,近年来广告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在本地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扬州台新闻频道和城市频道经过几年的打磨和运行,已经在扬州地区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也培养了一批稳定的忠实观众,目前,新闻频道拥有《关注》、城市频道拥有《今日生活》这样在扬州乃至江苏省内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观众认可度的新闻品牌栏目,且每年都有多项节目获得全国新闻奖。优质的新闻节目是运作新闻频道和实施“新闻立台”的基础。

劣势:与央视新闻频道和省台新闻频道相比,扬州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专业性和新闻节目容量都不够。目前,扬州电视台新闻频道只有《扬州新闻》、《关注》、《新闻女生帮你忙》、《网事三把叨》四档自办新闻栏目,节目总时长不足150分钟,且多为资讯类,新闻评论节目和深度报道节目严重不足。品牌栏目不多,对频道的支撑作用不明显,多数时间段需要电视剧来支撑。频道各栏目之间收视率差距较大,节目品质参次不齐。新闻频道的节目虽具有地域接近性,但受众偏老龄化,对主流精英人士的吸引力还不够。频道内部尚未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竞争机制,市场化程度较低。业务推进缺乏整体的战略思想,频道在节目编排、资源最大化利用方面还存在不合理之处。记者和主持人的能力有待提高,优秀的新闻评论员需要大力挖掘和培养。

机会:扬州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14年扬州建城2500年,这是一个宣传扬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良好契机。现在,虽然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化,但民生服务以及对于城市地方新闻的理解和认知,要更多地依赖当地媒体,这对于扬州电视台来说,包含了很多的机遇。2010年9月,扬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成立,集团领导有着锐意改革创新的理念,这为实施“新闻立台”提供了体制保障。

威胁:扬州电视台面临诸多的竞争对手:从宏观传媒环境来看,网络媒体继续抢占传统电视媒体的受众市场,在电视领域,央视的权威性不容撼动,东方卫视、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的冲击力不可小觑;从微观上来看,本地的报业传媒集团也是有力的竞争对手。扬州台新闻频道多数栏目老化,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和需求的新栏目还未诞生,这就需要扬州电视台进一步准确定位,抓住市场空隙,在栏目创新、节目特色与传播吸引力方面下工夫,找到生存的空间。此外,人才不足也是一个问题。综上分析,地市级电视台的“新闻立台”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前景美好。在中国庞大的电视市场中,区域差异、资源差异、环境、人才差异都决定了地市级电视台在运行新闻频道和“新闻立台”时要因台而异。

二、新闻频道的运营策略

1.确立“大新闻”架构理念

尽管目前地市级电视台还难以做到用新闻节目支撑新闻频道,但频道在定位和运作时应具有“大新闻”架构的理念,以此发展新闻在电视节目链中的骨架作用,为确立专业化的新闻频道和实施“新闻立台”做准备。“大新闻”架构,即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半点新闻、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专栏、大板块中的新闻话题、交通信息、经济信息,以及有关新闻和社会事务的谈话节目及其他服务性新闻,互相补充,共同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的广播电视节目结构形式。[1]

以扬州电视台为例,应继续强化“本土性”、“接近性”路线,以扬州本地的新闻素材为主,兼顾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开发一些新闻节目的新样式,如新闻深度报道、读报、评论、新闻谈话节目、资讯整合节目等,充实新闻频道,逐渐确立新闻频道“新闻性”、“专业性”的特点。

2.新闻栏目在相互合作、优化资源基础上实行错位竞争

目前,扬州电视台新闻频道有《扬州新闻》、《关注》、《新闻女生帮你忙》三档新闻栏目,但这几个栏目节目风格还不十分明晰,在采访报道中常有“角度单一化”、“内容同质化”的情况发生。首先,这三档新闻栏目应明确定位,在节目题材和报道风格上要有所区分。如《扬州新闻》应注重时政新闻的权威性,加强策划和报道理念、方式的创新,重视现场报道和场外连线报道,也可以聘请一些不同领域的专家作为新闻特邀评论员对当天重要的新闻事件予以点评。《关注》作为晚间节目,应重视传受互动环节的设置,增加对当天重要新闻进行整合评论的分量,注重拓展深度报道。《新闻女生帮你忙》可用好女记者、女编导的独特视角,挖掘另外两档栏目忽视的新闻素材,报道风格应细腻具有贴近性。其次,为实现资源优化,频道应建立统一的热线信息平台,对信息源进行统一处理。在频道内形成共享机制,热线统筹处理(分配给各栏目使用)、整合资源、协作拍摄,有效地避免节目之间的交叉和冲突。

3.优化频道的节目编排,实施频道及节目市场营销策略

针对央视新闻频道重要新闻节目整点播出的特点,目前扬州电视台的多数新闻栏目放在半点播出,这样能有效地实施错位竞争,拉动收视率。总体来看,在全天的时间中,扬州电视台新闻栏目的占有份额明显不够。因此,新闻频道应继续全面分析央视新闻频道、省级卫视新闻节目编排的特点,找准时间空隙,实行错位竞争。

4.建立频道运营市场反馈机制

从各领域选出观众(专家)组成视评组,观众(专家)分别收看评估频道一个或几个自办栏目,每个月就所监看的栏目,提交书面材料,不但要写“总体印象”,更要写“问题与建议”。月末汇总成视评通报,及时发给各部门制片人和编辑、记者。观众(专家)视评组成员定期与各栏目制作人员举行座谈,就节目内容、重大报道提出理性的分析与建设性的意见,节目制作人员根据这些合理化建议,适时对节目进行调整。这样的反馈机制可以给频道、节目提供客观权威的分析、科学理性的建议,客观上也起着对节目的监督功能。

电视新闻频道论文篇10

CCTV.com《央视新闻网播》栏目即是一个典型实例。《央视新闻网播》是CCTV.com新闻频道于2002年9月9日改版时推出的一档全新的视频新闻栏目。该栏目以央视新闻信息资源为依托, 充分整合央视时事新闻类、财经类、体育类、文娱类和科教类等节目内容,奋力打造“网上新闻联播”的新概念。整个栏目的新闻价值取向侧重于权威性、时效性和贴近性,其节目形态则分为两部分:一是视频直播部分,即每天的早、中、晚在网上同步直播《新闻早八点》、《新闻30分》和《新闻联播》三档主打新闻节目;二是视频点播部分,即密切跟踪央视全天各档滚动新闻,保证及时在网上提供点播。目前,网民可通过CCTV.com点击《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实话实说》、《新闻会客厅》和《央视论坛》等近20个央视新闻栏目。

CCTV.com的《视听在线》频道是其电视特色的突出展现。CCTV.com每日网上同步全球直播CCTV―新闻、CCTV―4和CCTV―9等频道的电视节目,并每日制作S5小时的多码流视频点播节目。随着与央视大型活动互动的加强,网上直播将成为CCTV.com的常态传播形式,可以吸引更多的海内外的受众,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作为央视网上宣传的重要阵地,CCTV.com同时也延续着央视的社会教育功能,力求以专题类新闻节目为主要载体,为当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服务。

中央电视台的16个频道和400多个栏目是CCTV.com的核心内容和宝贵资源。央视60%以上的电视栏目已实现了互联网传播。网站依托央视资源,已建立了新闻、电视指南、电视剧、动画、国家地理、体育、综艺、健康等42个同上频道和《网评天下》、《电视批判》、《线上故事》、《在线主持》等一批原创栏目。

互联网作为科学普及、文化教育、思想熏陶的平台,其重要性与影响力日益突出。CCTV.com广泛深入地参与央视大型活动的网上视频、图文直播,并派出网络记者深入报道的第一线。央视的《走进非洲》、《敦煌再发现》、《埃及金字塔考古》、《嘿,火星》等大型电视直播活动,同站均展开全面互动,利用网络直播进一步延伸电视聚焦考古发现、反映科技进步等传播人类文化的功能。

CCTV.com不仅承担着媒体应有的引导大众的责任,同时也接受大众的监督。在每周整理的大量网民来信中,同友观看节在《网评天下》论坛中引导网友广泛探讨。

《网评天下》论坛还结合新闻热点,对网友普遍关注的重大事件及时抛题引发讨论,并汇集网友精彩原创和言论形成评论专题。至今已的近10个专题涉及环保、大专电视辩论、“两会”、中日关系反思、九次妇代会等多个方面。

新闻本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新闻舆论机关是生产精神产品的部门。它的消息与言论,影响到大众的思想、情绪与行动,理应发挥新闻传播的社会效益,正确引导舆论,维护社会和谐,推动文明进步。

电视新闻频道论文篇11

1.传播主体不同。电视新闻是由专业的新闻记者采访、拍摄,并经过编辑的把关和剪辑后播出的报道,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电视新闻文本传播的话语权是掌握在具有专业素质的传媒工作者手中。而视频新闻则主要是依托于互联网这一开放多元的技术平台,让信息传播者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网站来自己的文本(UGC模式,即用户制造内容),传播者既可以是新闻记者,也可以是普通网民或用户,只要传播的文本具有新闻价值,就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可以说,视频新闻这种报道形态的出现,令普通的网民也有机会成为“公民记者”,享有信息的表达权和传播权。

2.传播平台和技术手段的不同。电视新闻的传播主要依托于卫星和有线电视网这一平台,将节目通过模拟与数字信号的相互转换,实时传输数据并最终在接收终端中实现信息解码。而视频新闻的主要传播平台是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通过流媒体技术对文本进行非线性呈现。

3.传播对象不同。受众需求的变化和增长是影响新闻文本和形态变革的主要因素,传统媒体的传播对象是广大的受众,受众只能单向接收电视新闻报道,较难形成自主的收视习惯;新媒体和视频新闻的传播对象是网络用户,用户往往根据自己的需求喜好来选择接收信息,并通过网络将自身的视觉化表达欲望进一步激发出来。因为网络用户总希望能借助画面、声音等具象元素来完成文本信息的接收和理解过程。

4.传播方式不同。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只是依靠输出终端的单向线性传播,受众不能够自主选择接收文本信息,更无法及时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进行反馈。而视频新闻互动性强,能够凭借网络传播的优势,提供快进、倒退、观众评论、添加标签、推荐和引用等互动功能。用户只需通过搜索关键词,通过节目点播来选择接收自己感兴趣的文本信息,可以随时快进或切换。相对于被动观看有固定播出时间的电视新闻,视频新闻显然具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二、 视频新闻的类型

根据目前出现的视频新闻,按其母媒体的性质可以分为以下三类(见表一):

1.垂直型网站的新闻平台,如优酷网、第一视频网、激动网等视频网站,经营重点以视频的上传和下载为主。只有少数的商业视频网站(如第一视频网、激动网)可以申请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即新闻牌照),并可以名正言顺地“视频新闻”。

2.综合型门户网站的视频新闻栏目。近年来,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运用自身门户网站的渠道资源优势,纷纷涉足网络视频业务,以购买、交换等形式跟电视媒体合作,将电视新闻搬到门户网站上来,向用户提供在线收看和点播等服务。门户网站一般是自己承担内容的整合与传播,门户网站并非简单地“转播”,而是将电视新闻文本内容“碎片化”,再分门别类将其置入自己的频道和栏目中主要以点播为主。

3.传统媒体网站制作的视频新闻,这类视频新闻近两年已广泛应用于传媒集团的全媒体战略中,具备新闻专业性强和原创性强等优点,以及可借助自身母媒体的传播渠道进行采编和,不需要额外单独申请许可证的便利条件。新华网新闻电视网和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的上线,也标志着中央媒体对网络视频领域的进军。

典型的视频新闻报道,主要包括:访谈类视频(人物专访),直播类视频(重大事件的报道),即时消息类(突发事件的报道),深度类(新闻特稿)。目前视频新闻以动态报道居多,直播类视频多用于重大事件的报道,深度类报道的制作周期较长,难度较大,还难以适应网络新闻快速更新的节奏。从近两年的实践来看,一些优异的视频报道往往来自突发事件,而一些具有视觉感染力的主题报道也成为视频报道重点。各类重大、突发、主题性事件在近一两年集中爆发给视频报道的尝试提供了极好的切入点。报纸视频新闻这种整合型新闻报道形态的产生,给互联网时期的传媒业发展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

不难看出,大部分垂直网站和门户网站还不能自主采编新闻,只能凭借打“球”的方式,通过申请网络视听、节目制作经营等相关的许可证,以网友上传和交换购买电视新闻节目播放版权的形式,跟卫星电视台合作来视频新闻。随着国家对视频新闻管控力度的加大,垂直网站和门户网站今后经营的重点将转移到影视、娱乐等视频内容的运作,而视频新闻方面仍然是传统媒体的网站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三、 视频新闻典型个案解读

相对于传统的新闻报道文本,视频新闻可以突破单一媒介的技术制约,将图像的直观、文字的深度和网络的即时互动三者有机结合,为受众提供更完整、更丰富的媒介内容。同时传统媒体的网站通过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样化的传播元素来呈现多层视角,可以使新闻报道进一步逼近客观、真实。近年来,传统媒体大胆试水网络视频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新华社新闻电视网和南方都市报在视频新闻方面的实践探索。

1.新华社新闻电视网的视频新闻业务的拓展。2008年9月,新华社提出要在2015年多媒体业态等方面基本完成战略性转型,为实现这一目标确定了“三个拓展”的任务:即向多媒体形态拓展,向终端受众拓展,向国际拓展。电视新闻报道一直是新华社的业务缺项,要满足各种受众多层次的需求,必须具有以全媒体形式组织报道的能力,而发展电视业务是一个外在需求和内在推动兼而有之的选择。新华社于2008年12月30日推出了视频新闻专线,随着电视新闻自采量迅速增加,2009年9月1日,新华社把电视素材和成品节目合一的线路,分拆成电视通稿线路、电视成品线路运行。随着电视新闻发稿量的迅速增加,新华社具备了兴办电视台的内容基础。经过对中国电视业现状的分析,并参考海外电视业传播经验,确定了电视业务方向和定位:大力拓展向海内外媒体、非媒体提供电视节目的通讯社业务,同时,积极拓展包括网络、手机、大屏幕和海外电视台在内的各种终端。

2.南都网流媒体报道形态的探索。南方都市报视觉中心一直在探索视觉新闻报道的种种可能,2008年下半年,全媒体概念开始广泛在业界出现并流行,对南都视觉中心而言,就是流媒体的出现。南方都市报视觉中心图片总监王景春认为,流媒体的探索应该是“静态的影像+动态的视频+有效声音,传统的静态影像是支柱”。这样可以将纸媒转型的成本控制在最小范围以内。一般说来,流媒体作品时间在3―5分钟,受众兴趣和网速、呈现的精度都影响着报道文本的变化与发展。目前国内和国际对流媒体报道文本的好坏标准尚无定论,有几个基本原则是需要遵循的:与电影相关的机位、现场音的录制等;动态与静态影像的合并;声音包括现场音、后期音和同期声之间的整合。它们的动态和静态影像不能相互替代,静态影像的瞬间感是动态影像做不到的,流媒体是两者有机结合的成果。

四、视频新闻的发展趋势

视觉新闻尽管在业界已成为约定俗成的称谓,但准确地讲,“视频新闻”的定义并非十分准确。这是因为视频新闻的构成元素并不仅限于“视频”,而是整合了多种报道元素,运用多种报道手段,可以让不同的受众群体各取所需的整合型多媒体报道文本。这正是视频新闻的比较优势所在,借助媒体丰富的内容资源和渠道资源,视频新闻将体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甚至成为未来传媒集团业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1.报道元素的整合。数字化时代,用户需要通过多种终端接收多形态、多介质的新闻信息,传统媒体需要改变提供单一形态内容产品的模式,进一步加强媒体网站建设,视频内容文本信息要发挥自身独立采编权的优势,主推原创新闻,丰富完善现有新闻信息产品结构,形成以视频短新闻、视频新闻访谈、视频新闻组等为主的产品线,打造多栏目、分众化的视频新闻的节目架构。

2.报道和传播过程的整合。打造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让采编人员可以在平台上完成包括视频报道文本信息的制作,这些信息全部可直接上传到稿件库,任何编辑都可根据需求获取素材进行多媒体编辑,从而实现协同式、共享式的新闻生产机制。在同一平台上实现数据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整合。这一平台又是融合传播的产品分发中心,集团下属各媒体可根据各自需求,将内容产品分发到不同终端上,这样既可整合和统筹集团所有媒体的内容生产资源,又可通过内容信息的多级多次实现产品和业务增值。

3.受众资源的整合。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能够打通内网和外网,可以与受众形成全时空互动,为受众对于内容信息的接收和回馈、受众之间的交流、受众参与内容信息的生产提供技术便利和机制响应,体现以受众为中心的全新传播理念,集团各媒体也可以随时挖掘分析和掌握受众的信息需求,成为集团融合传播的互动枢纽。此外,受众也可进行相关内容信息产品的个性化定制。

总之,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的建成应用,实现了适应媒体融合的业务流程和传播机制的创新。作为新媒体报道的产物,视频新闻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不论是商业网站,还是传统新闻媒体,都在争夺视频新闻的受众(用户)。从受众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便捷地获取多样化的新闻信息,这对传媒自身发展提出了更复杂、更多元的要求。在“视觉为王”的传播时代,只有真正实现了媒介融合,才能把握发展先机;只有把握了传媒先机,才能掌控受众“眼球”;只有掌控了受众“眼球”,媒体才能真正在新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常变常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①张秉礼,袁志坚:《视频信息是报业全媒体内容生产“爆破点”》,《中国记者》,2009年第2期。

电视新闻频道论文篇12

二、承:应运而生快成长

24小时整点播出、滚动播出、及时递进是央视新闻频道的坚守,其优势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显得尤为突出,第一时间的信息播报,及时生动的现场直播,深入独到的评论分析,都是新闻频道得以不断发展的有力保证。

随着频道的不断发展,做适当的调整也是必要的。2004年,频道裁撤了《亚洲报道》、《文化报道》、《声音》等收视表现不好和社会反响度不高的栏目,同时调整了《社会记录》、《新闻会客厅》、《国际观察》的播出时间,以放大优势栏目的收视效果。2004年的改版,有效带动了2005年的收视份额和广告收入,使其逐渐进入平稳增长期,截至2005年年底,央视新闻频道的平均收视份额达到1.73,超额完成台里规定的平均收视份额1.6的指标。经过3年的市场培育,新闻频道于2006年进行了第4次改版,此次改版以完成收视任务、推出主打栏目、提升晚间黄金时段竞争力为目标,旨在扩大频道影响力,提升频道品牌价值。

改版后的新闻频道设有大量的专题栏目,包括背景介绍、新闻评论、新闻调查、舆论监督、民意调查、法制等各类节目,力求敏锐及时地抓住时下的热点,将其做深、做透,从而进一步补充深化整点新闻以及分类新闻。“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步”是改版后新闻频道的定位,中国电视新闻与全球电视新闻传播的接轨,是对电视新闻本质的回归和对电视语言认识的深化。

三、转:提升专业求发展

2008年发生的大事加速了央视新闻频道的发展,年初的暴雪灾害、3・14暴力事件、举世震惊的特大地震、百年期盼的奥运盛事、三鹿奶粉事件等等,一年之间,新闻频道成长了许多,更成熟了许多。第一时间的连线报道、大时段无广告的现场直播、详细全面的背景介绍、深入透彻的专家评论,不仅体现了新闻的第一时效,更是实现了新闻广度与深度的最大化。过去只有在重大事件发生时才运用的连线报道、现场直播,在经历了2008年的大洗礼之后,也日趋常态,背景介绍和专家点评也不再只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而是更多地透过新闻本身,挖掘新闻背后引人思考的问题。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快速处理,不仅让观众知道发生了什么,还让他们了解了事件的影响,在第一时间完成了从快速传播信息到分析解释新闻。

频道成立至今,国际国内的新闻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上,中国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需要打造与其国际地位相符的国际新闻平台。在经历了2008年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之后,中国发现新闻要做到真正的透明、公开、及时才具有公信力和话语权。就国内来讲,眼下的新闻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争抢第一落点、第一时间,更多的是分析与评论的比拼,即对第二落点的挖掘,如何有效地整合频道资源、提升频道的专业性是目前亟待突破的。

2009年5月27日,CCTV-新闻频道的传输模式进行了一次根本性的调整,由原来的加密播出转变为不加密的开路传输,没有安装有线电视的观众,特别是广大农村观众,都可以清晰顺畅地收看央视新闻频道。在这一调整后短短两周(5月28日~6月10日),新闻频道的收视份额大幅提升,环比增长8.48%。与此同时,自7月27日起,短短一两个星期内,中央电视台早、中、晚多档重点新闻节目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变化。其中,央视新闻频道早间新闻节目《朝闻天下》作为央视改版的先锋惊艳亮相。7月31日,《新闻30分》悄然变脸,《东方时空》挪至新闻频道,《新闻1+1》也将首播时间提前了半个小时……在央视新闻频道成立的第六个年头,“央视之变”让人看到了变革的新姿态。

时尚外表的美化:好看实用

作为央视改革的第一步,早间央视新闻频道的新闻节目《朝闻天下》的变化是在无声中闪亮登场的。节目在整体包装上也有了较大的改动,最直观的体现是在节目的滚动字幕的改变上。改版后节目的滚动字幕分三行,从上到下分别是新闻发生的地点、新闻标题和固定的滚动新闻,且字幕颜色和字体都有别于原来新闻频道的黄底黑字的新闻字幕样式,而是采用了蓝底黄字,同时在三条滚动字幕中采用了红、黑、蓝、黄四种颜色,字体上也比原来的字幕大了几号,标题更加醒目、清晰,主题也提炼得更精当。

紧随《朝闻天下》的改版,新闻频道众多老牌节目如《新闻30分》、《共同关注》、《东方时空》也相继改头换面,《实话实说》、《小崔说事》两档名牌被移到央视一套,与此同时,三档新栏目《新闻直播间》、《环球视线》、《24小时》的推出,将央视新闻频道打造成了贯穿早、中、晚、夜的全方位的新闻资讯台。新栏目《新闻直播间》是一档“大直播时段,焦点新闻播报”8小时新闻栏目,它的推出为央视新闻频道的全面改版划上句号。改版后的节目在加强新闻性的同时,有意识地增强娱乐性,更多的现场报道和同期声成为首选,文化体育、时尚科技类等有趣好看的新闻明显增多,三维动画复原新闻现场的画面也频频亮相,在秉承权威性的同时,更注重新闻表达方式的立体化和亲和化,有效地强化了节目的可视性和直观性,与国际流行的、简洁生动的播报风格逐渐接轨。

动态新闻的强化:及时全面

眼下,新闻频道正努力朝着强化“新闻立台”的方向前行,改版后的多档栏目充分利用了电视的传播元素,现场感强,画面冲击力大,新闻及时而全面,从内容上减少了会议报道,增加了实用信息等等。在《朝闻天下》节目中,有一条瓦努阿图发生地震的最新消息。主持人在口播该条消息时,电视屏幕上同时快速打出了最新的字幕提示。与以往不同的是,字幕提示的位置并非出现在屏幕的右下方,而是出现在屏幕右边的中间位置,并使用了鲜亮的红色,十分及时和醒目。与此同时,新推出的栏目《新闻直播间》在延续大头像、大字幕、关键词的改版风格之外,也更加追求新闻的时效,在长达8小时的直播中,每小时都会将当天的重点新闻滚动播出一遍,且经常插播“最新消息”。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独家的新闻已经很难占有,媒体若想独占鳌头只能拼两个:时效性和解释权。显然,央视新闻频道正是以“两手都在抓”实现顺势而变。“强化新闻”的频道理念已经无所不在地贯彻到各个栏目中,曾经属于杂志型新闻调查节目的《东方时空》,为了配合央视新闻频道的整体风格,也变身为资讯类节目,主打新闻牌,短小精悍。时长由原来的30分钟扩充为60分钟,淡化了专题,强化了新闻。提高新闻的滚动次数,貌似重复,但在瞬息万变的社会,收看电视新闻节目的人群是不断流动变化的,多次滚动的播出方式更符合受众的收看特点和需求。此外,多次的滚动播出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随时增补该新闻的后续追踪、背景资料或请专家和特约评论员做解读而逐渐增加深度。

评论节目的深化:多维透彻

随着新闻竞争的白热化、媒体声音的多元化、报道角度的多维化,各媒体传播资讯的能力已经势均力敌,讲求“深度、关联、评说”,寻求信息的“第二落点”自然是电视新闻改革的方向。新闻解读和新闻评论成为央视新闻频道改版的主线和重点。“加强新闻评论,全天各时段随时加入评论元素”是新闻频道此次改版的一个重要方向,以白岩松担纲的《新闻1+1》直播栏目为核心的晚间新闻评论板块获得极高重视。此外,改版后全新亮相的《环球视线》,是央视新闻频道目前惟一一档国际新闻评论节目。这档为时30分钟的节目,与新闻频道改版后的风格非常统一,使用了关键词、短标题、3D动画等制作方式。资深国际新闻主播水均益凭借多年的战地采访、国际新闻采访报道经验与国际问题专家一起针对热点问题进行深度解读,挖掘新闻背后的问题,力求将其打造成一档高品质、立体式的国际新闻评论节目。

央视新闻中心最大的优势在于解读与深度分析,此次新闻频道的改革加强了评论员机制,邀请权威专家打造评论员、观察员队伍,对重大选题进行策划,发挥评论节目各自的功能,特约评论员的设置,更符合新闻信息传播的规律,增加对基本事实的解读,增加智力性因素,使新闻节目具有差异性、竞争性,强大的评论体系为受众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空间。改版后的新闻频道强化新闻直播与电视评论,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直播能力和电视评论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主持人需要有很好的话题组织和应变能力,以即时评论、嘉宾点评、记者连线提问等方式进行直播控制,既不能出现冷场,也不能出现超时等失控现象。如今,话语、声音、立场、观点正向电视的各条经络渗透,倘若多方和谐运作,那么,一个海量信息加深度观点的电视新闻时代将指日可待。

四、合:中国经验塑品牌

电视新闻频道论文篇13

年度电视节目

《新闻1+1》(央视新闻频道)

提名:《24小时》(央视新闻频道)/《环球财经连线》(央视财经频道),《天天向上》(湖南卫视),《新闻1+1》(央视新闻频道)/《一虎一席谈》(凤凰卫视)

它是新闻价值的慢食者,提供一份代表央视的社会学分析文本。它以新闻加解读、主持加评论、民意加国是、议题解码加公共价值判断、社会原声带加意见领袖的声音,构成信息、观点和观念的三位一体式传播。它令新闻话题成为公众议题,令公众议题成为社会课题,启发更多社会思考。

年度节目主持人

芮成钢(央视财经频道《环球财经连线》)

提名:白岩松(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陈晓楠(凤凰卫视《冷暖人生》)/胡一虎(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芮成钢(央视财经频道《环球财经连线》)/汪涵(湖南卫视《天天向上》)

他是2009年大放异彩的一张脸一新版央视财经频道的劳模、明星与台柱子,代表央视与各国政要周旋,代表中国向世界提问。他年轻得让人生畏,拥有的阅历别人却60岁都难以企及;他是全球化下的蛋,他与西方的心理距离,就是当下中国与西方的实际距离。

最佳时评节目 《新闻1+1》(央视新闻频道)

提名:《24小时》(央视新闻频道),《解码陈文茜》(凤凰卫视)/《新闻1+1》(央视新闻频道),《直播港澳台》(深圳卫视),《九点半》(浙江电视台钱江频道)

电视节目越花哨,能辨清黑白的却越来越少。它是央视首个直播新闻评论节目,也是最能代表央视新闻观的时评节目。它为主持人白岩松度身定造,也能呈现鲜明的“白氏新闻观”――新闻的下一步是用事实说话。它是新改版央视频道晚间评论板块的重中之重,也最能体现央视的新闻评论优势:强大的评论员队伍与深度解释权。

最佳时评节目主持人 白岩松(央视新闻频道)

提名:白岩松(央视新闻频道)/陈伟鸿(央视经济频道)/陈文茜(凤凰卫视)/郎咸平(广东卫视)/石齐平(凤凰卫视)

与其说他是电视主持人,不如说他是传媒社会学家。他的评论能量来自多年的历练与独到的思考,更来自对国情和民意的领会。他洞悉社会,能点中新闻背后的通气穴位:他心怀尺度,深谙主流意识形态与公众舆论的均衡。他的理性、建设性和持久的信心,使他成为社会剧变中乐观和称职的时事阐释者。

最佳娱乐秀 《天天向上》(湖南卫视)

提名:《加油!东方天使》(东方卫视)/《天裁爱美丽》(东方卫视)/《天天向上》(湖南卫视)/《我爱记歌词》(浙江卫视)/《星光大道》(央视综合频道)

它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制作的最高水准,少有地在互联网趣味前亦不落下风。这是一档有智商的娱乐秀,一场有灵魂的大party,它搞笑而不恶搞,幽默而不刻薄,猎奇而不低俗,温情而不滥情,有着最强大的策划、最敏锐的话题、最新酷的嘉宾、最机智的主持人群。

最佳娱乐秀主持人 何炅(湖南卫视)

提名:何炅(湖南卫视)/汪涵(湖南卫视)/谢娜(湖南卫视)/赵忠样(东方卫视)/朱丹(浙江卫视)

他是曾获评“15年来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快乐大本营》的核心竞争力。他身兼大学教师、娱乐主持、演员与歌手于一身,集一流学识、亲和力、急智、控制力与喜感为一体。他是芒果台最瘦弱的台柱,最年轻的老将。他是湖南卫视13年来娱乐帝国的见证者,也是“快乐中国”口号最贴切的代言人。

最佳脱口秀 《人间》(江苏卫视)

提名;《国学堂》(旅游卫视)/《锵锵三人行》(凤凰卫视)/《人间》(江苏卫视)/《任屹行》(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一虎一席谈》(凤凰卫视)

它是体温最高的脱口秀,带着情感的焦灼和命运的未知数;它是口述实录的故事会,每一场对话都将改写结局。周舟和赵丹军与有故事的人们共同叙说着真人真事真情,展现人性的挣扎与性格的交锋,令个人故事在分享与互动中升华为公共情感的审美。人间正道是沧桑,而那些受伤的心灵从中得到安慰。

最佳脱口秀主持人

李静(安徽卫视《非常静距离》)

提名:陈鲁豫(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樊登(北京卫视《国际双行线》)/胡一虎(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李静(安徽卫视《非常静距离》),梁冬(旅游卫视《国学堂》)

她的营销能力比主持功力更出色,能将节目卖到地铁、出租车与电梯口;她的资源整合能力比营销能力更敏锐,能将精油卖至线上线下N0.1。她是电视人眼中的职场标杆,是VC心中的家政女王。谁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的玛莎・斯图尔特?她是李静。

最佳财经节目

《环球财经连线》(央视财经频道)

提名:《环球财经连线》(央视财经频道)/《交易时间》(央视财经频道)/《商道》(央视财经频道)/《谁来一起午餐》(第一财经频道)/《天生我财》(湖北卫视)

它是首档真正国际化的财经节目,与纽约华尔街、伦敦金融城实现无缝对接。它是央视财经频道立志成为中国CNBC和Bloomberg之途的奠基之作。它一头连着中国制造,一头连着环球风云,用全球通用的共同话语,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理解中国。

最佳财经节目主持人

芮成钢(央视财经频道)

提名:陈恳(湖北卫视《天生我财》/芮成钢(央视财经频道《环球财经连线》)/杨燕青(第一财经频道《经济学人》)/叶蓉(第一财经频道《财富人生》)/左安龙(央视财经频道《交易时间》)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