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实用13篇

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篇1

    随着全球经济化进程的加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与飞速发展,现代社会对各种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英语能力普遍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费时低效”、“哑巴英语”现象已成为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尽管大学英语教师经过不懈努力使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他们的整体英语素质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特别是英语的交际能力依然较差,与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相比,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依然严重滞后。

    一、 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执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不坚决,效果不好。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印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要求中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这段话为我们明确指出了未来的教学主导思想,即在教学中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然而,实际的执行情况却不尽人意:许多大学面对改革的浪潮无动于衷,阳奉阴违,有的院校仍沿袭以前的教学思路,这也是多年来的积习所致,很多英语教师上课仍采取填鸭式教学,缺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很多学生感觉大学英语考试成绩在逐渐下降。一些高校为了应付教学改革也的确购买了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如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等,但这些设备的实际利用率低下,功能开发不彻底,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2.师资队伍质与量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水平。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在从事教师职业之前大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师职业培训,有些教师现代教育理念意识薄弱,教学手段单一,方法陈旧。另外,由于近几年高校的扩大招生,公共英语教师的授课任务相当繁重,普遍超负荷运转,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授课时数大都在18学时/周,进职称的压力又迫使他们在繁重的教学之余写文章、编教材。超负荷的工作以及高校对外语师资重视程度偏低使他们很难有进修学习的机会。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于2002年初在全国48所院校900多位英语教师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谈到目前大学英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时,依次列出的问题是:教师严重缺编(31.5%),教师水平亟待提高(30.8%),统考压力过大(26.2%),教材不理想(17.1%),教师投入不足(16.1%)。根据全国公共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统计,目前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之比已达到1:130。一些大学,包括部分重点大学由于缺乏师资,有的公共英语课只好外聘研究生讲授,教师每周都承担几十学时的授课任务,工作量很大。此外,大学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参差不齐,不少教师在发音、语法、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待提高。

英语教学篇2

我发现我所带的两个班上的学生都有较强的口语表达欲望,而且他们的发音的确很好。但他们缺少系统的语法知识来约束自己的语言组织,很多时候是按照汉语的意念或语序直译过来。比方说有一天我刚理了发,走进教室就有人对我说:“Mr.Yin,you cut your hair.”我只好给他们纠正“某人理了发”应该是“have one’s hair cut”。也许这也还只是一个语言习惯的问题,但其它的诸如“I am hate you.”“I am not like it.”之类的语法错误多不胜举。于是我对我所带的两个班共89名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其中就有77名学生认为语法教学是重要的,82名学生认为现在的语法教学不够好,不足以使他们能系统地掌握和运用英语这门语言,72名学生希望学校能再开一门语法课。而这些数据就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英语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语法教学不应在英语教学中占主要地位,但决不是无关紧要的。对美国或英国的学生而言,英语是他们的母语,他们每天直接生活在他们的母语环境中,在这样语言成长的自然环境下他们还觉得文法的教学有助于增进他们的“speaking correctly and writing accurately(讲得无误,写得正确)”的语言能力,那么,语法教学对以英语为外国语言在学习的我们中国学生的重要性应是不容置疑的。英语教学的交际化并不排斥语法教学,也不能排斥语法教学。

对于中国中学生来说,应该主要通过听、说、读、写(下称“四会”)的语言实践来培养其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进行“四会”技能训练的同时,学生必须学一些语法基础。必要的语法知识对“四会”会起很大的促进作用。没有语法基础,“四会”技能不可能真正掌握。很难想象:一个不懂英语语法的学生能说出地道的英语、能看懂英语文章和作品、能用英语进行写作。我们是在非英语环境中进行英语教学,学生学习英语与学习本族语的客观条件大不相同。即使在学习本族语的时候,也必须学习语法,更何况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一门外语。

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规则,可以帮助学生少走弯路,更好地理解语言现象,更准确地掌握语言,为进一步用英语进行交际打好基础,英语语法教学不应被忽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也要考虑到英语语法教学。语法是语言使用的规则,对语言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掌握和运用语法知识对获得言语能力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由于人们对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同,因而在教学实践中会采取不同的做法。在语法教学中应注意避免两种走极端的不良倾向:一种是过分强调语法的作用,认为学习英语就是学习英语语法,学好了语法就等于学好了英语。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有些教师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语法知识的传授、分析和练习上,把活生生的语言材料变成了干巴巴的语言点,分条析缕,甚至把语法教学变成了语法研究。对于学生在操练、练习、使用中出现的错误,总是单纯从语法角度去分析,一味靠讲解语法规则去纠正错误。这种语法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高度的语法警觉点。过度的语法监控极大地压抑了学生正常的语言体验、得体的语言领悟和敏锐的语境观察与分析,从根本上破坏了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的发展。

另一种是轻视语法对语言运用的指导作用。以幼儿学语作为英语学习的依据,单纯强调通过自然习得获得言语能力,排斥语法教学,因而在教学活动中一味要求学生硬性模仿,不注意教学生运用语法知识能动地认识、学习和掌握英语。

实践证明,上述两种倾向都具有片面性,都会给英语教学带来一定的危害。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掌握读音规则的学生能够自然、流畅地朗读英语读物;一个不懂基础语法知识的学生可以毫不费力地阅读科技文献和获取信息;一个缺乏听、说、读、写技能的学生会轻松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因此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是否进行语法教学,而在于如何进行高效率的语法教学,使之更好地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服务。学生掌握了语法知识,就能在实际的语言阅读理解过程中节省大量的时间,正确地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进行交流。

在语法教学的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重点语法教学,其中的重点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不同的语法项目要有所区别:有些语法项目要讲精、讲透,如非限定动词的句法功能;有些可以略讲,如句子的种类;有些可以基本不讲,如名词的复数形式。另一层意思是同一语法项目的不同侧面要有所区别:有的侧面可以略讲,甚至不讲;而有的侧面就必须讲细。至于教科书中没有提到、而学生却普遍感到困难的关键问题,要作必要的补充。例如,在定语从句的教学中,什么叫定语从句?定语从句的位置?定语从句常有哪些关系词引导?什么情况下关系词可以省略?关于这些问题,一般的教科书上已经讲得非常明白,教师根本用不着照本宣科地讲解。学生感到困难的是如何选择关系词,而这一点教科书上恰恰讲得太粗略,学生抓不住要领。要向学生讲清楚,关系词的选择依据两点:一是先行词,二是所要选择的关系词在定语从句中的成分。

总之,语法是语言使用的规则,对语言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掌握和运用语法知识对获得言语能力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学习语言,尤其是学习外语,不学习语法是根本不行的。正如语言学家威尔金斯(1972)所说:“没有语法就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什么也不能表达。没有基础,怎能有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字之不识等于文盲,是空谈能力。”英语语法教学就是在语法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从理性上认识、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律,并用以有效地指导语言实践。但是,在强调语法教学重要性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语法教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语法教学要为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服务。也就是说,语法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正确运用语言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语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现象、表达思想感情,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尽可能少出偏差,少走弯路,从整体上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8.

[2]Widdowson,H.G.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英语教学篇3

一、语法教学在英语新课程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新课程改革《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的内容。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并列出了详细的语言知识分级目标。由此可见,新课程只是“要改变英语课程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而并不是全盘否定语法教学。

(2)新课程改革《英语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已是势在必行。任务型教学的特点是“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其语言学习模式以习得为主;语法教学强调语言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其语言学习模式以学得为主。Keith Johnson认为,人们学习语言最好采用习得与学得相结合的模式,因为学得能够有意识地获得陈述性知识,而习得能够无意识地获得过程性知识,二者可以互相转化,相辅相成。从这一理论来说,语法教学不仅不会与任务型教学相抵触,反而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二、走出语法教学的误区,探索应用新教法

(1)走出语法教学的误区。英语语法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能掌握外语的遣词造句规则,培养语言能力。其目的是:使学生能正确地实际掌握英语,最终在用英语交际时不必或基本上不依靠语法规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理解别人的话语。因此,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性质是为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服务,它不是进行语法理论研究,不能为教语法而教语法。因此,中学英语教师应该一方面明确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重视语法教学;另一方面,也要明确语法教学只是英语教学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重新强调语法教学决不意味着又要走上一味死抠语法、把英语课变成语法讲解课的老路。

(2)探索应用新教法。纵观我国英语教学历史,传统的语法教学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句型操练和语法翻译的教学方法至今还为一些教师津津乐道。这种教学方法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的基本结构,但随着功能语法和交际教学法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语法不仅只与语言结构有关,单纯地学习语法结构是没有意义的。教语法的真正目的在于让学生用正确的语言形式进行交流。科学地进行语法教学,就要探索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语法教学效率,使其更好地为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服务。

注意语法课的趣味性学习兴趣作为活跃的心理因素,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学生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英语教师教授语法要不断变化形式、不时改变教学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根据语法特点,教师在上课时使用幻灯、图片、图表、简笔画、动作表情、实物、录像等手段使其形象化、直观化,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教会学生发现乐趣,深切感受语法教学的意义。

英语教学篇4

虽然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师已经从课堂的主导者逐渐变成课堂的辅助者,但是无论教师位置怎样变化,其都肩负着对学生的引导及教育作用。因此,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应是各级学校关注的重点。就初中英语教学而言,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表现出一定弊端。首先,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对创新教学方法认识不足。对教育教学进行创新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展开的必然途径,但是一些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的初中英语教师,在面对新的教学方法时,经常会产生潜意识的排斥,使得初中英语课堂出现创新性不足的问题。其次,部分初中英语教师缺乏应有责任感。教师被认最光荣的职业,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重任。因此,如果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自身的责任,对学生进行敷衍教学,懈怠教学任务,就会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并且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由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占据特殊位置,因此在进行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国初中学校应从以下几个反面入手,对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把握。首先,初中学校应加强对初中英语教师素质的提升。对初中英语教师素质的提升,应注重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初中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进行提升,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初中英语教师进行学习与交流,以提升专业素质;第二则是对初中英语教师的创新能力进行提升,这方面的能力应从转变教师教学思想的角度入手,让其形成现代教育观念。同时,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到相关院校进行参观学习,以方便初中英语教师汲取更多创新经验。其次,初中学校应加大对初中英语教师的管理。这种管理主要应从制定考核制度、完善监督体系等方面入手。通过内部测评、外部监督的方式,使得初中英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有效地减少教师不负责任现象的出现。

三、革新教学手段,拓展教学路径

现行的初中英语教学手段有一定的单一性弊端,使得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认可度不断降低。通过对初中英语教学手段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英语教学脱离生活实际。英语教学是一门实用性语言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对英语知识进行掌握,进而将英语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但是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过分以考试为目的,进而忽视了初中英语教学的本质,使得绝大部分学生对英语的掌握仅存在于书本中,真正到了现实生活中,连基本的交际用语都难以应用。第二,缺乏语言学习的氛围。初中英语教师为了让学生对英语知识进行有效掌握,一般在课堂教学上会采取汉语化的英语教学。除了对教材内容进行英语朗读外,师生间的交流均以汉语进行,这使得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语言环境受到破坏,使得学生失去进行实际应用的机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应摆脱功利式的教学方式,回归英语教学的本真,对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进行提升。为此,初中英语教师应革新教学手段,拓展教学路径。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应积极地将多媒体教学引入初中英语课堂之中,通过借助现代信息科技,带领学生进行英语短片的观看、英语知识的学习,以此帮助营造出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教师还应将英语教学与实际的生活相联系,例如在学习“Howdoyougettoschool?”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用英语介绍自己是如何来学校的,选择了怎样的交通工具?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交通工具?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英语教学篇5

事实上,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因此,教学方法的创新迫在眉睫。在二十一世纪,英语教学和学习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角色的转变和创造英语学习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努力探索英语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

一.对比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英语)习得过程中的差异

语言是人类最易习得的知识技能系统之一,所有发育正常者都能学会母语。但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将第二语言和母语掌握地同样的好,除了移民。

大多数中国英语学习者几乎没有接触过英语环境,他们唯一接触到英语的地方就是在教室。更糟的是英语课总是强调语法形式的正确,而不是语法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因此,学生几乎无法在英语上取得明显的进步。

但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会讲母语?其实无非是他们有大量接触语言的机会。所以要想让学生尽快地学会英语,就要尽可能多地让他们接触英语。学习外语和学习母语毕竟不同,因此学生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是存在差异的。

二.一套新的教学方法—英语母语话教学

培养足够具有英语交际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是变革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并形成一套新的教学方法。而英语母语话教学则提供了一套新的教学方法。

1. 在校园里创建一个英语学习环境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环境是语言习得的基础。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每个人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来创造英语环境,创设校园英语氛围。

(一)有计划地开展校级或年段演讲比赛

演讲比赛可每学期开展一次,结合当前社会实际,从课文中选出较有代表性的话题作用演讲的“topic”。比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保护自然问题等。激发起学生你追我赶,争当优秀的冲劲。

(二) 开展英语角活动

英语角活动以年段为单位,确定固定的时间、地点。在活动中教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不要刻意去纠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在轻松、活泼、随意的气氛中毫无顾虑地用英语进行交际。

2. 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无论题材和体裁都比较广泛,其中不少就直接涉及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教师在进行这些课文教学时要注意对课文中出现的习语、典故等作适当的补充,让学生了解言外之意。此外,课文中还包含着西方文化不同于中国文化的价值观,需要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加以点拨。

三.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英语课上,教学活动仅限于传授知识与研究本身,而不是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教师上课满堂灌,学生被动,课堂沉闷,效果欠佳。这是当前中小学外语教学最大的弊端之一,而英语母语话教学要求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1. 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

新教材理念是,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的观点与结论。所以我们要在新教学理念的引领下,要求课堂教学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 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2. 教学内容应贴近生活或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在传统的英语课上,教学内容都是来自课本,学生可能会觉得学习语言很无聊。然而,在英语母语话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如绘画、玩具、多媒体设备等来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语言的环境。教师应确保所有的教材在学生可以理解的范围之内。尤其是在结对练习、小组练习的时候,让他们根据实际的情况使用所学习的语言,学生才能把声音和语言的意义结合起来。

3. 鼓励学生不要怕犯错误

事实上人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人们都会说出他们以前没有听到或读到过的句子。但这是人们学习语言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我们对于学生的语言错误要可能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

四.结束语

学习英语离不开英语母语话教学,通过对比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英语)习得过程中的差异,我们知道学习英语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每个人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来创造英语环境,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接触英语。同时应该摒弃传统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不符合时展要求的东西,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对于学生的语言错误,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英语母语话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英语知识,事半功倍,而且还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英语教学篇6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7-0066-01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在英语教学中,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遵循与其他学科共同的教学原则,更应该遵循英语教学的原则,使英语教学更具有英语味。笔者认为,英语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交际性原则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创设语言情境,通过语言活动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理解,加强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形成学生英语交际的技能、技巧,培养和发展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

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在语言的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这就决定了教学的实践性。英语课是一种“技能”课,是一项“活动”。学习英语就是学习一种技能,技能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获得。例如:在学习人的身体部位的时候,我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让他们掌握这些单词,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用,学生很喜欢,接受起来也很容易。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交际实践活动,便于学生边学边练,学用结合,使学生的英语交际技能、技巧得到巩固和提高。

1.精讲多练

教师采用满堂灌、照本宣科等旧的教学模式会使语言教学枯燥乏味。这种交际方式是单向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的。要努力做到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因为技能不同于知识。技能只有通过亲自实践才能掌握,英语也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学会。教师应为学生在双向交际中主动地学习实践设计方法、创造机会,让学生在练中理解、练中记忆、练中掌握。例如,在讲解感叹句的构成时,我将不同类型的句子归类训练,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不同感叹句的构成以及用法。

2.进行情境化教学

脱离了语境,话语就不具备交际功能。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开展英语交际活动。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真实语境,营造符合学生需要的语言学习环境,以便真正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在情景中学,情景中用,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呈现新知识,还是巩固、复习旧知识,都应使学生尽量在一种有意义的情境中进行。情景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和直接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言语能力。在情境中理解、在实践中运用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

其次,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生动、形象、逼真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学生情绪上的共鸣,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情感、意志、想象力、创造力等整体发展。

另外,要在英语课堂上突出英语的特点,排除汉语语言干扰,师生须要共同树立英语课堂上只说英语、不说或少说汉语的观念,把英语课视为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场所,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到学生的参与,使用的工具是英语而不是汉语。

二、听说领先的原则

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侧重对学生进行听、说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能力的基础上再进行读、写的训练。

1.明确听、说、读、写的关系

听、说、读、写是英语的四项功能,也是四项技能。这四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听、说、读、写全面训练不仅可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减轻学生的疲劳。总之,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它们在训练中可有先有后,但它们之间是相互贯通、不可分割的。

2.以口语为基础

学习英语应从说话入手。口语练习在英语教学中具有先导作用,口语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手段;口语训练复现率高,创造性的会话训练多,有助于巩固基本常用词汇和提高灵活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口语训练还可以使师生精神高度集中,时时处在积极状态,有利于发挥教师组织教学的创造能力。

3.帮助学生突破听辨第一关

口头语言是有声语言。在口头交际中,语音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语音、语调、语速是否符合英语的标准和规范,直接关系到口头交际的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下大力气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习英语打好基础。

三、趣味性教学原则

趣味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精心设计游戏、竞赛、猜谜、音乐、诗歌、扮演角色等活动,使教学情趣化、寓教于趣,给学生以愉快的情绪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向着目标不断进取。

1.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英语教学必须坚持愉悦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唱歌、跳舞、游戏等活动中品尝、触摸、听闻、观看和感觉信息,学到他们需要的一切东西,无论学习的内容还是学习的方式方法,都应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因为达到学习目标的关键是使学生自然放松,但又要集中注意力。

英语教学篇7

一、利用课堂进行英语文化的渗透

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其中的含义是显然的。现在使用的“班级授课制”,我们的教学意图主要是在课堂上传递给学生。因此,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创设相应的情境,尽量把英语文化作为课堂背景,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均可。

以教材处理为例,目前教材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因此其编排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文化性,如何利用教材上一些片段式的介绍来实现英语文化的渗透,是对英语教师的一个考验。如笔者曾总结了教材上关于人与人之间相互问候的语句,包括“Hello!Hi!How are you!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等,这些问候多属问好性质的,相当于汉语语境中的“你好!”“早!”等。而汉语语境中除了这些问候之外,还有一些,比如“你吃早饭了吗”“今天忙吧”“这么早在哪里”等,当在问候中提出这些问题时,其实问者也不是希望对方有一个明确的答复。这与英语文化中的问候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我们用英语“Have you had breakfast?”“Where are you so early?”打招呼,则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因为在英语文化中,这些问题都属于别人的隐私,问这些问题是十分不友好的。

如在我们的英语教学语境中,常有“You should”之类的祈使语句,这是让别人如何之类的语句。但在英语文化中,实际上很少使用这些带有命令意味的语句,因为在英语文化中更多的是使用类似于“My advice for you is…”(我给你的建议是……)这样的语句,这也是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的差异。

教师可以通过对类似文化习惯的不同进行对比,让学生从本质上掌握英语文化背景下的问候习惯,这样就不至于在陌生情境中再出现用汉语文化中的方法去解决英语文化中出现的问题。

小学生学习英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好奇心特别强。我们可以看到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时是非常欣喜的。依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寻找文化素材,在课堂教学中“精设疑”,让学生“巧思考”,从而达到初步渗透英语文化基因的目的。

二、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英语文化的熏陶

小学生课外时间充足,如果能够将时间利用好,更可以在种植英语文化基因的方面对课堂教学形成有益的补充。

笔者曾在教五年级英语时,跟班主任合作,在教室后面开辟了一块“英语园地”,让对英语学习感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编辑,负责英语园地的内容,介绍英语文化就是其中的核心部分。因为在教学中笔者发现,相对于英语知识而言,学生对英语文化等更感兴趣。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不言而喻的,他们各想办法、各动脑筋,有的从自己订的报纸、杂志上面寻找有趣的内容,用手抄报的形式张贴在英语园地里;有的从英语少儿电视节目中选取材料,进行二次创造放在园地里;还有的通过从网上下载、打印材料,做成剪报放在园地里。

英语教学篇8

什么是“中式英语”?曾先后在外文出版社和中央编译局工作过八年的美国专家Joan Pinkham在她的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一书中给“中式英语”下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Chinglish,of course,is that misshapen,hybrid language that is neither English nor Chinese but that might be described as “Englis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当然,所谓的中式英语就是那种畸形的、混含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也可以称之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李文中认为:中式英语也被称为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把汉语的语言规则运用到英语语言之中,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和相应文化背景的干扰和影响而说出或写出的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中式英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影响和干扰,将汉语的语法规则与习惯硬套入英语,从而产生的不合规范或是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本文先分析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再进一步探讨英语教学中对中式英语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

1.思维方式的不同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于它们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萨贝尔―沃尔夫假说,萨贝尔―沃尔夫的语言决定论(linguistic Determinism)认为我们所使用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世界观。其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在修正语言绝对论的基础上,提出虽然语言结构不能决定我们的世界观,但却能影响语言使用者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看待世界。然而许多专家、学者对萨贝尔―沃尔夫假说提出了质疑,如:皮亚杰以儿童的语言和思维发展为例,提出只有思维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语言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他认为思维决定语言。尽管语言和思维关系的争论长久不衰,但目前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在表现,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国学生已经习惯了汉语的思维方式表达,在英语学习中套用汉语的思维模式,形成典型的换汤不换药的中式英语表达。庄绎传认为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对原文理解不透;二是对英语的特点不熟,沿用汉语的搭配和结构。综上所述,“中式英语”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汉英两种语言在文化和语言方面的不一致性,而这些差异的根源在于思维差异。中国人重“形象思维”,而欧美人重“逻辑思维”,所以使得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中国学生输出的句子与欧美本土人产出的大相径庭。如要形容一个人身体健康,中国学生会这样说:“His body is very healthy.”这句子似乎并没有错,却让外国人啼笑皆非,觉得不可思议。他们会简单地这样表述:“He is very healthy.”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而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对不同的语言留下抹不去的痕迹。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如西方人表达观点时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中国人站在别人的角度,因此中国人经常用“You first please.”来表达“您先请”,而规范说法是“After you.”。

2.语言的负迁移作用

Lado在他的著作《跨文化语言学》中提出了“语言迁移”这个概念。他认为,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学习者广泛地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并经常把母语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徙到第二语言学习中去。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相同时,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外语中去,这时母语规则能够减轻外语学习的负担,减少外语学习中的错误,促进外语的学习。比如,中国学生很容易记住英语句子:He comes from Beijing.这是因为,表达同样意义的汉语句子“他来自北京”的语序和英语语序相同。

另外,负迁移是指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有差异时,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外语中去,母语便会干扰外语的学习。

例1:我们相信他没有说谎。

Chinglish:We believe that he didn’t tell lies.

English:We don’t believe that he told lies.

按照英语习惯,当动词believe,think,suppose等引导否定意义的宾语从句时,通常将主语从句的谓语加以否定,宾语从句的谓语仍然用肯定形式。

例2:你的作文中有几处拼写错误。

Chinglish:You’ve done several spelling mistakes in the composition.

English:You’ve made several spelling mistakes in the composition.

例2中的汉英词义差别甚微,习得时的困难远大于差别明显的词汇。在这种情况下语言负迁移更易发生。英语教师和学生正视中式英语,仔细区分导致中式英语的原因,是解决英语学习难题的重要策略。

语言的负迁移是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要克服的一大障碍,起着“干扰”作用。因为英语和汉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各属一大语系,有各自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可以说没有丝毫亲属关系。中国学生学英语,汉语对英语的消极影响很大,汉语在词汇、语法结构及表达方式各个层次上有诸多特征,中国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将其迁移到英语中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中式英语。汉语中的某些习惯用语如“老少”、“新旧”等,学生总是按汉语的结构对等地翻译成“the old and the young”、“new and old”,其实,按照英美国家的习惯,则应翻成“the young and the old”和“old and new”。

3.文化的差异

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是扎根于社会文化土壤的产物,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表达习惯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汉、英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相差甚远,如果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差异,按照母语文化背景知识进行交际,就有可能造成交际失误,从而影响传情达意。中式英语的产生无疑是中国文化与英语相结合的产物,是国人运用英语这个语言外壳结合中国特有的本土文化,对这种语言进行重新编码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式英语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现实。但要指出的是,这种方式不是语言的正常表达,常常令人啼笑皆非,使跨文化交际的渠道变得不那么畅通。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不了解文化的差异,用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进行跨文化交流,就会导致不理解或误解,闹出笑话,甚至产生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这样的错误比语音错误和语法错误更难以让本族语使用者所接受。例如,西方人非常强调个人隐私,而中国人则往往对此认识不足,常喜欢打听一些个人的情况,因此,在与中国学生的交谈中,西方人有时会略带不快地感叹:“我好像去了一次警察局或移民局,因为他们总是问我‘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Where do you come from?’‘How about your salary in China?’。”

此外,中西颜色代表意义也存在差异,在汉语中,人们喜欢用“红”字来搭配组词,因为它象征着“喜庆、吉祥、成功、革命”。如“红榜”、“红利”、“红人”、“红装”、“红军”等。而在英语中“red”有“愤怒、危险、暴力、流血”之意。两个不同的民族在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社会习俗和文化背景。在英国,基督教文化等宗教影响是无处不在的。在语言中,也就产生了大量的与宗教文化和宗教活动相关的词汇的表达方式。比如,“一贫如洗”――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等。同样,汉语中的阴阳八卦,佛教与孔儒文化在社会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龙”在东方是帝王、威严、尊贵、昌盛的象征,“龙腾虎跃”、“龙马精神”、“龙的传人”等词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对龙的尊敬和喜爱。但在西方,dragon却是长着翅膀、口喷烈火的怪物,是邪恶的象征。因此,在翻译汉译英时,“龙”尽量不要译为英文中的“dragon”,如:“四小龙”(Four Tigers);“龙腾虎跃”(a scene of bustling activity;full of vigor and enthusiasm);“上海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龙头”(Shanghai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China’s economic construction.)。

二、避免“中式英语”的对策

1.提高教师水平

国内的环境对外语学习者有一定的限制,而大多数教师都是在国内学习语言的。那么,教师避免说出中式口语或写出中式英语句子是其自身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英语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教些语音、语法、词汇等,而是涉及多学科的一门学问。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自身不仅要做到“语言通”,更要成为“文化通”。由于环境限制,学校应尽可能地给教师提供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从教师自身来说,应不断学习、获取更多更新的语言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促进自己的语言教学能力,给学生营造出较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慢慢形成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此外,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收集学生的“中式英语”案例,以此来提醒学生避免出现“中式英语”的错误。

2.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其母语和文化意识已经根深蒂固了,因而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将其应用于英语学习,以至于产生了中式英语。形成英语思维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从多方面努力,营造出语言环境。在听力方面,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应鼓励学生直接接触英文的原版材料,多听原版的音像、广播材料,让学生在真切、轻松的语言环境中吸收英文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在口语方面,可以采用交际法,增强英语语感,通过布置诸如复述故事、角色替换、情景对话、专题讨论、口头作文等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乐在其中;在阅读方面,建议他们多读原著、多揣摩、学习英语作家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当头脑中的素材有了一定积累的时候,学生自然会培养出英语的思维方式。

3.多方面了解英语国家文化

著名的外语教育家王估良曾说:“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我们应多了解西方的本土文化及人物风情,知晓其语言习惯,全面了解中西方文化的思维差异及其表达方式,还要大量阅读,广泛接触并熟知中西方社会习俗及具体的语用环境。学习英语不是语言问题,而是文化问题,只有学懂英语的文化,才能够正确使用英语。中式英语若没有造成文化冲突的尚可接受,如Long time no see;但若造成文化冲突,则一定要谨慎。如“Shanghai pixie”,在英语中,pixie这个词指童话中的小仙子、小精灵,那么Shanghai pixie就有可能被误解成“上海小精灵”,而非想表达的“上海皮鞋”,这与环境文化产生了冲突,我们要加以克服。

总之,中式英语是在英语学习者中常见的问题,作为学习英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我们要本着客观的态度了解中英在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差异,逐渐摆脱中文影响,适应英文思维与表达。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意识到英语习惯的重要性,逐渐克服中式英语的错误。

参考文献:

[1]Joan Pinkham.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3]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英语教学篇9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因素文字,字形表音不表义。由于声音不同于图像,不能够形象化(象声词除外),其词义本身与字形没有直接的意义联系。这就需要形成一套抽象的概念,产生联想,组成画面,才能清楚地表达意思。因此重抽象思维是西方人的思维习惯,表现为西方文字的一大特点。英语思维是指随时随地都能用简洁的英语,流利纯正地表达头脑中的所思所想。任何英语学习者都很明白,学习者学习英语一定要知道如何用英语进行思维。因此,培养学习者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就成了英语教师的重要职责。

英语思维与英语语言的关系

英语是中职学生的第二习得语言。英语教师若要讲清英语汉语之间的区别,要求学生用“英语思维”,实在是强人所难,不切实际。让中职学生像使用母语那样使用英语,并用纯正的、流利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形成本能的条件反射更有难度。所以,首先应让学生知道英语语言与英语思维到底有什么关系。语言学专家连淑能指出:中西思维方式存在以下差异:伦理型与认知型,整体型与分析型,意向型与对象型,直觉型和逻辑型。英语语言与英语思维是密不可分的。英语思维的外壳是英语语言,英语语言是英语思维最适宜的刺激物。英语思维的结果主要是用英语语言来记载和交流的。英语思维创造英语语言,反之英语语言可固定英语思维方式,并帮助强化英语思维。英语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英语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

培养英语思维的途径

布鲁姆(Bloom)认知理论提出,帮助学生建立英语思维通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记忆和理解。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联系已有的背景知识,借用一些美式思维图表,辅导学生阅读各种材料,帮助学生去记忆和理解材料中的知识。第二阶段是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许多专家指出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非常重要。学生用英语思维去处理事物的能力越高,接受英语语言的能力就越强。不过,英语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佳方式是“浸入式学习英语语言”的教育方式,也就是让学生置于一个真实的自然语境中,帮助学生用英语思维进行英语语言学习。也可让学生用英语去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最有效的方法如下:

通过观看英语电视剧(最好是美剧)学习对话、模拟对话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英语课堂的深入应用,在课堂上观看原汁原味的美语电视剧片段成为可能。因此,在英语对话课上,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随着电视剧故事情节展开英语听力的学习,这种身临其境的场景对话,可让学生真正实现与英语语言“零距离”的接触。例如,最受学生欢迎的美语电视剧《绯闻女孩》(Gossip Girl)、《老友记》(Friends)、《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这些优秀的电视系列剧除了给学生带来声音、图像的熏陶,也给学生示范了幽默精彩的情景对话,学生在这种视听环境中通过模拟、记忆、联系情景角色表演。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中会出现许多语音纯正的“脱口秀明星”。

通过观看电影学习英语名著,然后阅读英语名著如果让一名中职学生,拿起一本本厚厚的英语名著认真研读,书上的陌生单词不但会令学生望而却步,就是书上出现的各式各样人物也会让学生眼花缭乱。而这些名著对学生强化英语思维,记忆英语语言的经典独白以及作品中的人文文化,对学生学习英语语言来说都非常重要。为了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学习障碍,笔者采用了先看电影复述故事情节评价人物角色表演研读原著的方法。阅读原著时,允许学生通过查阅字典,上网查找资料,请教老师等方法和途径理解作品中的英语语言,最终把曾经的糊涂弄明白。例如,最典型的电影《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教父》(Godfather)、《阿甘正传》(Forrest Gump),这些电影走进课堂,让学生感受每个人物的喜怒哀乐,除了对学生的品德熏陶外,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英语国家的人是怎样用英语思考问题、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反复学习后进行角色表演,班级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乡村教师、达西、伊丽莎白、阿甘”等等优秀人物的扮演者。

用英语学讲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学生学习英语,如果可以在母语环境中自由运用英语,那么英语思维一定会比较稳固,学生也因为能自由运用第二种语言而有成就感。中专生毕竟不像大学生那样接纳英语语言能力和应用英语语言能力非常强,所以允许学生在使用英语语言中出现一些瑕疵。对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可以英汉对译,这样试着用英语讲述本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目的是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机会。学生所讲的学科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备课期间允许学生查阅字典,翻阅网页,请教他人。学生在运用英语思维的过程中,思维定能得到强化。在这种英语思维中学用英语语言,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用英语唱歌、诗朗诵英语歌曲、英语诗歌都是英语语言中的文字精华,其中荟萃了英语语言中最具英语思维的词汇,这些词汇是从很多大众英语语言提炼出来的,包含有很多寓意。言简意赅地在音律和韵律的陪衬下表达着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吟唱和朗诵陶冶情操,享受音律中英语语言的博大精深,英语语言意境的高深莫测。此时的英语语言成了很多诗、歌作者思维形式的再现。这种英语思维会对学生的思维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启发作用。

用英语播新闻新闻是英语语言最精华、最正式的实例运用,新闻的作者反馈出的英语思维最正式。让学生像播音员一样朗诵各种新闻,无形中对学生的英语思维起着重要的强化作用。这种阅读方式集声音、词汇、消息于一体,学生在不断的播音中一定会对英语语言与英语思维有新的认识。

英语教学中英语思维的

使用给学生带来的益处

英语教学篇10

一、英语变体的含义

英语变体,指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所说的同一种语言在某些方面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色(如发音、词汇、语法等)。Widdowson认为:如果语言是交际工具并为民族利益服务,反映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就必然有多样性。1985年,语言学家BrajKachru在“英语世界化理论”中就提出“三个同心圆”模型理论(threeconcentriccircleofEnglish)来表示英语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的类型、习得方式等。这三个同心圆分别是内圆(innercircle)、外圆(outercircle)和扩展圆(expandingcircle)。

BrajKachru认为内圆指的是母语为英语的国家,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这些国家因为地理、历史、政治等原因,虽然都使用英语,但在词汇、语音、语法等方面均有差异,形成各具特色的英国英语、美国英语等,我们可称这些为“母语英语变体”。内圆的人口少,英语是其母语,获得方式是自然习得,用途是全方位的。

在外圆和扩展圆范围里,英语虽然也被广泛使用,但不被这两个范围内的国家作为母语,这种情况下的英语叫做“非母语变体”。外圆包含的国家多是由英国前殖民地组成,英语从起初的强迫“移植”到新环境中,到现在“自然”与当地语言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民族化的英语变体。如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外圆的人口比内圆多,英语在这里是第二语言或与母语并列官方语言,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其获得方式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这些国家使用的英语可以称作“制度变体”。

扩展圆人口最多,英语在这里是外语,其范围内的国家对英语使用有特定的语域、功能:如在科技、教育、工业、贸易、外交等领域起辅助语言的作用,获取方式是依靠长期学校教育。扩展圆中,英语形成了一定的“语用变体”,但没有确定其政治地位。这里使用的英语可以称为“行为变体”,如中国,日本等国家。这些非英语国家使用的英语已与当地语言、文化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言变体。本文将通过重点研究“中国英语变体”,并以此来为中国英语教学提出相应的启示与策略。

二、对中国英语变体的理解

(一)英语在中国的发展

提到中国英语变体就要回顾中国对英语使用的历史。英语在中国使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1664年英国人在中国建立第一个贸易港口,随后的鸦片贸易和工业的发展引发大规模的语言接触,英语成为中国买办和外国人之间的交际工具,也是当时外国租界的一种通用语,之后在陆续出现的教会学校中教授这种语言。1895年洋务派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后中国学校教育开始广泛开设英语课程。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接触加大加深,为了与国际接轨,英语成为国家教育系统中一门主干课程。近年来,曾有专家估算在中国大约有2亿人在工作、活动、生活中讲英语。英语在中国的广泛使用已经被世界认同,而且正润物细无声地与汉语彼此影响,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新的英语变体。这种英语与标准英语既似又非似。理论界将这种语言称之为“中国英语变体”。

(二)中国英语变体的含义

中国英语变体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用来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与现象的一种英语变体。它是英语国家使用的英语跟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国际使用型的英语变体。曾经有人对是否存在中国英语变体持怀疑态度,但汪榕培于1991年提出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的英语变体,之后很多学者也都认可中国英语是存在的,他们认为它是英语变体的一部分。李文中提出:英语一旦在一个地区被采用,不论是在科技、文学或现代化等方面,都会发生再生现象,部分是语言再生,部分是文化再生。由此可见,中国英语变体的产生与发展是在中国这种非英语文化背景范围内被应用,并被本民族文化融合、同化而形成的英语变体。但这种变体只是语言变体,它不同美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印度英语等国别类型的英语变体,因为在内圆与外圆里的国家,英语已经有其政治地位,而中国则是在具体环境中才使用。因此汪榕培对“中国英语”下的定义是“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并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谢之君则认为“中国英语是中国人跨文化语言交际中使用的干扰性英语变体,这种干扰表现在语言各个层面上,有语言本身的,也有思维和文化的;中国英语以规范英语为基础,能够进入英语交际,其使用频度和交际效果与使用者的英语水平有关”。张培成对中国英语变体曾矛盾的说:“我们应该使英语在中国总是处在作为外语的变体的地位”,同时他又承认:“中国人之间类似的英语交流必将推动中国英语朝着制度变体发展,中国英语(ChineseEnglish)是一种变体,是在中国土地上的正确的英语表达”。中国英语变体是英语在中国使用、发展的结果,它和其他变体一样是跨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根据Kachru的观点,每种变体都有其次变体,中国英语因历史、地域、文化的原因也可分为大陆英语、香港英语、台湾英语、澳门英语等变体。这与汉语一样,不同地区有不同方言。不同口音的英语、不同地域的英语变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认可中国英语变体的存在,认可它在世界交流中的作用,认可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国英语变体在国际、民间交流中对世界的影响。

(三)中国英语变体特点

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一个民族进行思维和感知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包含了一种独特的世界观。语言习得的完成,是某种思维方式形成的标志。一个人一旦首先习得了汉语,形成了中国式的思维方式,他将不可避免地在其英语使用中夹带中国特点。人们常通过音译、译借、语义再生等手段,使汉语词汇进入英语交际。由此可见,中国英语变体的特点主要是由中国人所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所决定的。

中国文化主要在两方面影响着英语:一是物质文化方面,包括自然环境、生产方式、食物、居住方式、生活器皿等;一是精神文化方面,如政治制度、法律形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教育、宗教、文学、艺术等。由于中西方文化在以上两方面的显著差异,使得英语国家的英语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国情。中国人在接待外宾、外贸洽谈、对外宣传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中国特有的社会与文化;使用英语的中国人是在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中成长、生活的,难免在有意无意之间将这种文化渗透到英语中去,进而使英语在中国“本土化”,并得以再生。因此中国英语变体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澳门)使用的英语。这种语言虽然没有书本化,但已经广泛被大众甚至英语母语国家接受,在日常生活、交流、翻译中都可以看见这种承载着中国文化、具有汉语特点的中国英语变体的痕迹。例如:longtimenosee(好久不见),peoplemountainsandpeopleseas(人山人海),littleemperor(小皇帝),strikehardcampaign(严打运动)等,这些英语表达方式并不符合英语语法,而是以汉语为基础,但这种表达方式已经在英、美等国家开始登上大雅之堂,在交流中没有任何理解障碍。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对世界影响的不断扩大,必然会有更多的中国特有的“说法”译成英语,从而使标准英语受汉语的影响不断丰富。

三、中国英语变体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正确看待中国英语变体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工具。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是双向的:我们通过英语的学习、研究、使用可以了解西方人的处世哲学、思维方式、先进文化;同时,西方也通过这种中国英语变体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在英语、美语中有很多词汇都是源自中国。比如,在翻译与交际中,中国所特有事物的中国英语就比字典里的标准英语更为英语国家人理解和接受:如Taichi(太级拳)翻译起来比shadowboxing更有市场;jiaozi(饺子)比dumpling更好理解。2008年奥运即将来临,每个中国人为此自豪、骄傲,希望能够为中国、为世界作点贡献。在奥运志愿者的对外交流中,能说一口流利的标准英语固然好,但如果因为刻意追求标准而影响交流也许会因小失大。中国英语变体不会影响多种文化的交流,会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中国更多面向世界,这正是2008奥运宣传口号“oneworld,onedream”所体现的真实内涵。

当然,这些并不是说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国英语为上,在高等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别是专业英语仍应该尽量以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为标准;另外,学习语言的过程不仅是语言本身的学习,还包括对目的语文化、思维方式的理解与运用等,这可以帮助学习者减少在以后的交流中产生理解错误,减少“文化冲突”,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但否定中国英语变体的作用、发展与使用也是错误的,中国英语变体可以帮助学习者通过对比中国英语与标准英语的特点、行文方式来减少误解、更好的学习标准英语。因此,通过对中国英语变体的研究、理解,可以促进英语教学的改进。

(二)中国英语变体与标准英语的差异

1.语音方面。在英语学习中,口语交流是重要的。对比英语汉语,汉语发音中有四声但没有重音,语调整体听起来比较平稳;但英语却有明显的单词重音、句子重音,而不同的语调表达的含义便会有区别。特别是伦敦英语,语音、语调都比较重,因此目前中国英语学习者经常偏重于美国语音,因为它相对来说发音平缓。近年来随着中国不断对外开放交流,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也都进入国门,这也使得学习者在若干种母语变体的语音中呈现出一种混合型的倾向。语言交流是重要的,因为语音不同,而强迫学习者语音“标准化”是没有必要的。

2.词汇方面。中国英语变体最明显的特点是从词汇开始的。因为民族不同、国情不同、习惯不同,文化上的差异,在用英语表示中国社会文化中某些特有的事物与现象时,经常发现空词项,即英语中无对应表达法,出现了表达真空。因此,在中国英语变体中就形成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表达方式。如:onecountrywithtwosystems(一国两制度)、guandao(官倒)、Pekinese(北京人)、Confucianism(儒家思想)。这些词汇、短语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专利”,并被英语母语国家接受。据统计,牛津字典中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有一千多条(1189个),说明英语在不断吸收着汉语。英语中已使用从中文借用的词汇、短语数量种类之大,居于英语中借词第十一位。如果从语义划分,可具体分为19类:饮食包括烹调器皿类(190个)、生物名称(175个)、地理名称(110个)、艺术名词(100个)、宗教和哲学名词(49个)、政府和政治名词(48个)、种族词汇(34个)、职业身份名词(34个)、度量和货币(31个)、语言写作(28个)、朝代名词(23个)、服装名词(17个)、娱乐名词(16个)、协会和秘密社团名称(9个)、武术名称(8个)、药品名称(7个)、经济学名称(6个)、地质学名称(6个)、颜色词汇(5个)等。这些统计数字还在不断增加。由此可见汉语丰富了标准英语的词汇与表达,这也使学习者更会以灵活的方式掌握英语词汇。

3.语法方面。中西文化差异巨大,思维的不同影响了语言的结构,汉语的行文方式与英文有很大差异:汉语习惯上先交代原因,然后表明态度,英语恰好相反;汉民族文化是群体观念影响主题句设定和具体词汇的使用,而英美人则是突出个体理念,并且句式正好与汉语相反等。如:在翻译“离开办公室前,我已经完成了工作”时,中国人常说:“BeforeIlefttheoffice,Ihadfinishedthejob”,而英美人会说成:“Ihadfinishedthejobbeforeleavingtheoffice”。文化的差异引起了句式的差异,但随着交流的加大,英美人理解并接受了中国人的表达方法,这显然受到了汉语思维的影响。很多词的英语翻译都是“汉化英语”,可见受汉语影响的“汉化英语”的出现和发展是一种客观必然。这正如罗运芝所指出“中国英语的语法更趋灵活、自由。作为英语的一种变体,中国英语虽然还没有被广泛接受,但已呈现了不可阻挡的趋势”。

(三)中国英语变体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1.应正确处理标准英语与中国英语变体之间的关系,克服“过正”英语的影响,正视中国英语变体的客观存在,树立以语言交流为目的的学习方式。现在标准英语已经变成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定义、内涵随着世界的交流合作在不断的延伸与发展,语言之间的彼此融合、同化、互补的过程在不断地进行着。中国英语在不断加深的国际交流中逐渐显露其特殊地位。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熟悉掌握公共交流的工具。语言学家Quirk认为对一种国际通用语的选择不是基于语言学或美学的标准,而是往往基于交往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在交流中,学生们对这种日益习惯化了的中国英语表达方式感到亲切,容易掌握。这可以帮助他们在以“交流”为目的的学习中建立一种相对宽松的语言环境,大胆地使用英语,自由的交流,而不是时刻受到语法、语音、词汇等“过正”英语的束缚与压力。

2.中国英语变体能够充分反映中国民族文化、政治制度特色,在语言学习别是针对翻译学习有重要的地位,不可忽视。在英汉互译中有很多有中国特色的句子,翻译时可以结合中国英语的特点,将其更好、更准确地译出。例如:“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就可以直接翻译成“seizingtheopportunitytodeepenthereformandopenchinawidertotheoutsideworld”;“希望工程”翻译成“hopeproject”;“五个一工程”翻译成“thefive-oneproject”等。在教学中,可以将标准英语与中国英语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学习、使用目的语。

3.创造条件,通过对比中国英语与标准英语的行文、语句差异,加强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学习地道的英语。教学中,创造机会让学生更多接触英美语言环境,更多与外国人面对面交流,避免“哑巴英语”、“纯汉式英语”。比如在翻译“你真是个幸运儿”时按汉语的行文和礼貌规则有可能翻译成“youarealuckman”,但在西方地道的翻译方式是“youarealuckdog”。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生存环境、文化习俗、等都成为两种语言学习干扰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分析两种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英语特色,清楚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中国英语,什么情况用更地道的英语,相信跨国交流并非难事。

参考文献:

[1]顾曰国.变化中的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王银泉.英语的全球化、本土化与标准化[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

[3]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英语教学篇11

    随着教学改革的趋势,愉快教学为广大的小学英语教师们认可并运用。音韵优美和谐、节奏轻快鲜明的英语歌曲,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而歌曲教学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愉快教学中强有力的一笔。如何进行歌曲教学,如何运用英语歌曲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我有以下的几点看法:

    一:如何进行英语儿歌教学

    1.边唱边做

    小学英语课本中的英语歌一般都较为简单,通常是用学生较熟悉甚至都会吟唱的旋律,来唱一些单元重点句型或单词。如果在学会了单词后教授歌曲更是能达到一听便会的效果。但过于简单的歌曲,学生唱时容易走神,有口无心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如果根据歌曲内容编一些富有童趣又易学的动作,让孩子们边唱边跳边做,对一些理解歌词还存在困难的学生,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Eight Little Baby Ducks学生边吟唱,边用指头演示数字,还伴随着旋律做出小鸭走路的样子,真是妙趣横生。学生边唱边动,不时为做对动作而高兴,不时为别人的手忙脚乱而开心地哈哈大笑,简单的一首英语歌进行一番简单的修饰,让学生唱会了它也爱上了它。

    2.量少质高

    . 英语歌教学的环境首先是英语课,而并非音乐课。所以,对待那些有难度的英语歌,教师们不必花半节课,甚至一节课的时间教学。我们不妨试试"少吃多餐"的方法: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机会听几遍,而时间可以进行控制。学生可能只会跟音乐进行哼唱和模糊的发音,但孩子们在反复地聆听哼唱的同时,必然会逐渐地注意到其中的语言现象,进而自觉或不自觉地总结出一些简单的语言规律,如:爆破现象、连读现象等。长此以往,标准的发音和优美的旋律都不难追求。

    3.词曲结合

    在教孩子们唱英语歌之前,教师把歌曲唱给他们听,也可用录音磁带放给他们听,让他们根据听到的旋律加以想像,可以问他们联想到了什么动物、人物、景色等,并要他们说出理由。也可以让他们根据歌曲编一个简单的故事。孩子们在听的同时,熟悉了曲调,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联想的对与错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这是相当有意义的。同时,从别人的发言中,孩子们可以学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及多种表达法。

    在教歌之前,教师可挑出部分重要单词及句型,逐个讲解给孩子听,然后让他们跟读。跟读几遍后,让他们听完整的歌曲,要求他们一听到刚才跟读过的词汇就拍一下手。这种方式可以训练儿童精确地听英语的能力。音乐本身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的机会,在这种身心状态下,学习可以达到极佳的效果。

    二:如何运用英语歌曲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1.利用歌曲来组织教学

英语教学篇12

体态语是人们用表情和动作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无声语言,恰当地使用它不仅能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 的思想感情,也可使听话人更能心领神会。笔者认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体态语,对于习惯使用 母语而又没有学英语环境的中学生来说,确实大有裨益。

一、体态语具有形象性,便于学生接受。

体态语能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陌生的字母组合与活生生的事物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如:在 教train这个单词时,教师可先将单词写在黑板上,然后学火车启动、前进和鸣笛的声音;同时,还可用手向前 划圈作车轮滚动状直到学生说出这个单词的汉语意思为止。在反复朗读几遍后,学生便很轻松很深刻地记住了 这个单词。教授句子以及文章也同样如此。如:当教师先做运球动作,然后作单手肩上投篮动作,一边做一边 说:“l play basketball.”学生立刻便能领会这句话的意思。

二、体态语具有分析性,利于学生理解。

体态语有时比语言解释更清楚、更直观明了。如在解释go to sleep 和be asleep的区别时,教师可先往 前走,然后身子向后仰并双手抱后脑勺,说:“l go to sleep”;最后闭上眼睛作鼾声,然后说:“l am as leep.”这样,学生便能理解:前者强调动作,后者则强调存在的状态。英语时态教学中也同样可使用体态语。 如教现在进行时,教师可边做动作边说英语,且有目的地提高“be+v+ing结构的音量,然后让学生自己操练 ,让其慢慢体会。待教师分析后,学生便可完全接受了。

三、体态语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英语教学篇13

2“以听导说“的理论基础

兼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直观法(visual method)和功能交际法(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method)的长处,综合教学法(elect method)将语言视为一种习惯(a set of habits),强调在反复运用中学习,掌握外语,在美国的外语教学中,语言学家普遍认为:“语言学中科学的有效程序。首先是听、说、读、写是学习语言的四个必要环节。实践证明,在语言实验室里,复述难度低于学生听力水平的口语体材料是达到口语流畅准确的最佳方式,在此,我们谓之为“以听导说”。

2.1说与英语水平的关系。

众所周知,口语与英语水平有密切关系。口语课与综合课、阅读课、语法课、语音课都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因此,要提高口语,就必须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这就牵涉到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法知识、语音知识、听说能力等一系列问题,忽视任何一面都不行。

(1)结构(struture)问题:学生就学氨基配搭句子结构。交际法倡导人D.Hyous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三方面素质:首先需要掌握语法、句式等语言知识;其二是了解各句式在交际生活中的功用;其三是熟悉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提高交际能力并不排斥基本句式的掌握。

(2)语音(sound)问题:要注意纠正音调,使别人听懂你所说的话不造成误解。

(3)说与听的关系:听和说是是密切联系的。听是属于理解和吸收信息的活动,说是属于一扫而空思想和传播信息的言语交际活动。听是说的基础,听懂了,才能进行说(交谈)。听即理解、吸收,是活用的基础,没有理解和吸收,就不能达到活用,吸收不进,就谈不上表达。同样,没有表达和活用,理解和吸收能力也得不到巩固和发展。“以听导说”,是指以听带动说,在听的基础上提高说的能力。

2.2指导和和学好这门课。

⑴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兴趣:大部分学生上课时不敢或不愿开口说英语,主要是由于胆小、被动、怕出错等心理原因造成的。教师在课堂上要用英语教学,给学生多听多说的机会。课堂上最好少做个别提问,多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口语活动,一般来说,小组最好仅由2~5人组成,这样每个人说话的机会就多,且不会冷落任何人。

⑵选好材料教学:可以选一些语言清晰,语速规范,易于模仿,故事短小、精悍,情节性强,且语言有趣味性和幽默的材料.也可选择一些日常会话\专题讨论等学生非常熟悉,而又可帮助获得英语国家文化风俗的对话,让学生听从的渠道获得信息.日常会话如:“Function Of American English”(今日美国会话),该教材可使学生避过模拟操练来提高口语。

⑶将听力训练放在首位:英语会话主要涉及听、说两方面。而这两方面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要达到语言交谈,首先要听懂,至少要听懂大意,然后才好开口,否则,难以达到交流的目的。

⑷教学中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可采用短小精悍,情节性强,趣味性浓的小故事为材料,旨在培养兴趣,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其次,是意象会话即采用各种表达复杂情感的会话。

⑸动用五要素进行教学:在“以听导说”的口语教学中,教师可采取“拉西思”的教学法,运用五要素进行教学。①手势(body language):教师教学时,辅之以摆手、摇头等各种动作来表示拒绝,不赞成、高、矮、站、立和坐等腰三角形意思,使听者轻松愉快地接受,听懂信息。②眼神(eye contact):比如说话时眼睛要注视对方,通达眼神流露出喜悦、赞许、遗憾等情感,也易于让学生接受。③接近(proximity)就是上课时不能总是站在讲台上,要与学生接近,可以走下讲台边讲边做,了解情况这样更易活跃气氛。④触摸(tacility):比如好友或亲戚等好久不见,可以握手以表示亲近、友善。⑤文化背景(culture):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英美文化方面的知识。因为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不了解英美文化想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例如,对于不了解我国风俗习惯的英美人来说,是很难想象我国的Spring Festival是什么?反之,不了解英美人的风俗习惯,我们也不清楚Christmas是怎么回事。

2.3测试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