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论文实用13篇

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论文
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论文篇1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追求的是教会学生如何积极自主的学习。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缺乏相关教育理念的培训且自身也很少主动补充关于新课改的理论知识,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另外,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很多老师对学生仍然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虽然部分老师在新课改的带动下在教学环节上增加了诸如分层教学法的教学形式,但是由于老师对新课改的相关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入,所以并没有带来突破性的提高,学生甚至开始厌烦小学数学的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成果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来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思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课堂上讲解的也是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严重缺乏创新性,导致没有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并且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老师也没有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最终导致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成果低下,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

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数学是他们系统的接受数学知识的开端,但是关于数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甚至一些高年级的同学对于低年级的基础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一些老师并没有对这一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没有认识清楚,即便一些老师认识到学生的数学基础良莠不齐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也采取了分层教学的形式,但是由于没有深入理解分层教学的实践意义,导致在实践过程中生搬硬套,学生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数学学习也变得索然无味,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

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新课改教学理念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思想,力求为学生创建平等、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的探索数学知识。所以,在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后,应该采取科学高效的具体措施来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创新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起到了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作用,在课堂开始前,老师的导入环节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形式一定要注意趣味性,主要有以下两种导入形式:其一,利用故事进行导入。小学生由于还是处于孩童阶段,故事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用小故事的形式把数学知识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利用游戏进行导入。小学生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爱动,老师可以在讲解知识的同时给学生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比如,在学习圆的知识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圆的半径,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常常认为这是一门既枯燥又难以理解的学科。但是,事实上,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具体事例都可以作为教学素材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多多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数学知识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将抽象的数学具象化,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另外,老师还以将生活中的实例制作成动态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生动形象的呈现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探究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争取实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后再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深入体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3.建立反馈机制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之间应该建立反馈机制,老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及课堂教学之后都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同学更要及时纠正。同样,这样的反馈机制有利于方便学生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以便老师给予指导,有针对性的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反馈机制是老师和学生双方实现整合和生化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论文篇2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推动人类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社会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毫无疑问也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是师生平等对话互动的过程。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迅速、高效、生动地传播信息,实现个性化互动的交流方式,是摆在我们中小学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现就如何把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利用信息技术为数学课程提供资源

应用信息技术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能创设出声情并茂的

场景,使学生手中有物,目中有景,口中有所言,心中有所想。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小学数学论文,这样学生的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在创设的场景中尽情地发挥作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

例如,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统计”内容时,我设计课件引入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活泼的卡通人物给孩子们以美的享受,在比较真实的展现教学过程的同时,使他们体会到记录的重要、方法的多样,进而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以《九的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一课为例,就可以在资源库中找到用手指指法记忆九的乘法口诀的图片和一段关于乘法口诀的动画视频,这些资料都可以在网上点击预览,需要的话直接下载到指定的地点就可以使用了。如果还有需要的话,还可以通过百度、 google、雅虎等搜索引擎进一步搜集资料龙源期刊。多媒体凭借其特有的方式,为孩子们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掌握数学知识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也增长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使数学贴近生活实际。

为什么许多的孩子对数学缺少兴趣呢?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主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利用计算机教学可展示优美的图象、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计算机的动画、渐变、叠加等效果和计算机的声像功能能将知识难点和某些过程直观化,以多种媒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深化认识程度,并通过揭示内在的规律和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多媒体可以变静为动,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演示,强化算理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小学数学论文,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我先在电脑上画好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比较容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解决了课堂教学内容的许多矛盾,增强了教学效果,使声、形、色并茂,给小学生鲜明的表象,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的知识更多更广。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放开一些,真正把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人,从他们最近的发展区出发,给其更多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体尝成功的愉悦。例如,在应用电脑课件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用优美的图案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再现学校派来了三辆汽车来接同学们去旅游的画面,伴随教师的提问:同学们猜一猜看,你们最喜欢坐哪一辆车?为什么?接让学生观看三辆车行进的效果图:第一辆车,车轮是方的,车子在行驶时颠簸不已;第二辆车,车轮虽是圆的,但它的轴心没有装在中间小学数学论文,车子在行驶时也会颠簸;只有第三辆车,车轮是圆的,车轴装在中向,车子行驶起来,又快又稳;为什么第三辆车开起来又快又稳呢?认识了圆以后,就能圆满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生动的画面完全调动起来了,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中去了。在这一主体活动中,学生呈现出极高的热情,很快理解了题意,进行了解答。这样的教学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在思考发现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四、利用信息技术因材施教的进行练习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活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还反馈了信息并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龙源期刊。

例如,在《百分数的意义》的练习环节中,学生可以任意点击课件动画图中的任意景物,问题和答案是不惟一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均得到训练,这一点光靠教师是很难做到的。

在练习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调节学生大脑兴奋小学数学论文,减少疲劳,焕发精神,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无意注意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技术的反馈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精神,保持其良好的学习心态,达到了扩展思维,提高练习效率的目的。利用信息技术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而且可以让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做到每类同学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练习与计算机的表扬和鼓励中不断进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发挥,让各类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机会。

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论文篇3

1.1顺逆说

每解答一道应用题时,不必急于去求答案,而要让学生分别进行顺思考和逆思考,把解题思路及计划说出来。再把说出的意义与原题对照,看看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要重新分析,认真检查,直到说出的意义与原题一致为止。

1.2转换说

对于题中某一个条件或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转换的思想,说成与其内容等价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使学生加深理解,从而丰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这样,学生解题思路就会开阔,方法就会灵活多样,从而化难为易。

1.3辩论说

鼓励学生有理有据的自由争辩,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发表不同见解的思维品质,寻找到独特的解题方法。有一次,一位老师教学解答圆面积一题时,老师问学生:“计算圆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能进行计算?”多数学生回答“必须知道半径,才能求出圆面积。”但有一个学生举手表示不同意,认为“知道周长或直径,同样可以计算圆面积。”对这个学生的回答,老师一方面作了肯定,另一方面要他和持不同意见的同学进行辩论。这样,双方经过几轮辩论后,使这位学生认识到“已知周长或直径,最终还是要先求出半径”的道理。另外,也使大部分同学明白了“不光只有知道半径,才能计算圆面积”的道理。

2多向探索,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造成一些机械思维模式,干扰解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有的学生常常将题中的两个数据随意连接,而忽视其逻辑意义。为了排除学生这种消极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解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运用的方法有“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2.1一题多问

同一道题,同样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象同一道题,老师还可以从分析上多提问,从解法上多提问,从检验上多提问,进行多问启思训练,培养学习思维的灵活性。2.2一题多解

在解题时,要经常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探求解题途径,以求最佳解法。

例如“某村计划修一条长150米的路,前3天完成了计划的20%,照这样计算,完成这条路还需多少天?”首先老师要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在学生没有学习工程问题时,解法一般集中在以下三种上:①(150-150×20%)÷(150×20%÷3)=12(天);②150÷(150×20%÷3)-3=12(天);③150×(1-20%)÷(150×20%÷3)=12(天)。针对这些解法,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三种方法的异同点,总结出“三种方法中都运用了全程150米”这一条件的共性。针对这一共性,老师可打破思维定势,启迪学生的新思维:“假如把150米当作一条路(用1来表示),还可以怎样解答?”这一点拨,学生很容易发现如下解法:④3×[(1-20%)÷20%]=12(天);⑤1÷(20%÷3)-3=12(天);⑥3÷20%-3=12(天)。

综上六种解法,显然后三种解法(尤其是解法⑥),列式简洁,想象丰富,充分可以显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3一题多变

小学生解题时,往往受解题动机的影响,因局部感知而干扰整体的认识。例如:“某商厦共有6层,每两层间的板梯长5米,从1楼到6楼共要走多少米?”往往由于“每两层5米”和“6层”与学生的解题动机发生共鸣,忽视了“6层只有5段间距”这一特点,而容易得出“5×6”的错解。要消除类似的干扰,就必须进行一些一题多变的训练。

通常,教学中的变条件、变问题、条件和问题的互换等,都是一题多变的好形式,但是,变题训练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要在学生较牢固的掌握法则、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变题型练。否则,将淡化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不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3联系对比,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为了减少学生的解题错误,提高解题的准确率,除加强估算和检验外,通常较有效的办法是要善于联系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在比较中区别、在比较中理解、在比较中提高。常用的联系比较方法有:

3.1联系生活实际对比

对于一些农业生产上的株距、行距,工业上的产值、工效,商业上的成本、利润等,学生缺乏生活经验,难以产生共鸣;对于一些较大数字的四则运算,学生解答毅力不强,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加之,有些教师讲到应用题,便说应用题怎样重要,如何难学,上课要认真呀。说到计算题,又说怎样容易出错,计算时要怎样细心,否则看似老师提醒学生重视,实则给学生增加了心理压力,背上了思想包袱。其实,只要把数学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行对比,解题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3.2联系正误对比

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论文篇4

对于题中某一个条件或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转换的思想,说成与其内容等价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使学生加深理解,从而丰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这样,学生解题思路就会开阔,方法就会灵活多样,从而化难为易。

1.3辩论说

鼓励学生有理有据的自由争辩,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发表不同见解的思维品质,寻找到独特的解题方法。有一次,一位老师教学解答圆面积一题时,老师问学生:“计算圆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能进行计算?”多数学生回答“必须知道半径,才能求出圆面积。”但有一个学生举手表示不同意,认为“知道周长或直径,同样可以计算圆面积。”对这个学生的回答,老师一方面作了肯定,另一方面要他和持不同意见的同学进行辩论。这样,双方经过几轮辩论后,使这位学生认识到“已知周长或直径,最终还是要先求出半径”的道理。另外,也使大部分同学明白了“不光只有知道半径,才能计算圆面积”的道理。

2多向探索,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造成一些机械思维模式,干扰解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有的学生常常将题中的两个数据随意连接,而忽视其逻辑意义。为了排除学生这种消极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解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运用的方法有“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2.1一题多问

同一道题,同样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象同一道题,老师还可以从分析上多提问,从解法上多提问,从检验上多提问,进行多问启思训练,培养学习思维的灵活性。2.2一题多解

在解题时,要经常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探求解题途径,以求最佳解法。

例如“某村计划修一条长150米的路,前3天完成了计划的20%,照这样计算,完成这条路还需多少天?”首先老师要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在学生没有学习工程问题时,解法一般集中在以下三种上:①(150-150×20%)÷(150×20%÷3)=12(天);②150÷(150×20%÷3)-3=12(天);③150×(1-20%)÷(150×20%÷3)=12(天)。针对这些解法,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三种方法的异同点,总结出“三种方法中都运用了全程150米”这一条件的共性。针对这一共性,老师可打破思维定势,启迪学生的新思维:“假如把150米当作一条路(用1来表示),还可以怎样解答?”这一点拨,学生很容易发现如下解法:④3×[(1-20%)÷20%]=12(天);⑤1÷(20%÷3)-3=12(天);⑥3÷20%-3=12(天)。

综上六种解法,显然后三种解法(尤其是解法⑥),列式简洁,想象丰富,充分可以显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3一题多变

小学生解题时,往往受解题动机的影响,因局部感知而干扰整体的认识。例如:“某商厦共有6层,每两层间的板梯长5米,从1楼到6楼共要走多少米?”往往由于“每两层5米”和“6层”与学生的解题动机发生共鸣,忽视了“6层只有5段间距”这一特点,而容易得出“5×6”的错解。要消除类似的干扰,就必须进行一些一题多变的训练。

通常,教学中的变条件、变问题、条件和问题的互换等,都是一题多变的好形式,但是,变题训练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要在学生较牢固的掌握法则、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变题型练。否则,将淡化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不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3联系对比,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为了减少学生的解题错误,提高解题的准确率,除加强估算和检验外,通常较有效的办法是要善于联系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在比较中区别、在比较中理解、在比较中提高。常用的联系比较方法有:

3.1联系生活实际对比

对于一些农业生产上的株距、行距,工业上的产值、工效,商业上的成本、利润等,学生缺乏生活经验,难以产生共鸣;对于一些较大数字的四则运算,学生解答毅力不强,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加之,有些教师讲到应用题,便说应用题怎样重要,如何难学,上课要认真呀。说到计算题,又说怎样容易出错,计算时要怎样细心,否则看似老师提醒学生重视,实则给学生增加了心理压力,背上了思想包袱。其实,只要把数学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行对比,解题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3.2联系正误对比

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论文篇5

针对以上三个存在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一)及时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而这个关键能否有效落实,取决教师能否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急先锋,因此广大数学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在改革的道路上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将新课程改革的各种新思路、新观念落到实处。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中之重。当前,创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有很多,包括游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及情境教学法。其中情景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将复杂、繁琐、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过程,处理得更直观、生动、具象,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创建数学教学情境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所创设的情境要具有探究价值,另一个是创设的情境需富有实践性。

(三)积极联系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时,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实践数学并运用数学。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稳定性”一节时,如果不结合生活实际,空谈三角形是如何稳定的,学生就很难真正理解这一特性。对此,笔者让学生提前“准备”钉子和木条,在课堂上鼓励他们自由将木条组合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最后学生发现,无论是矩形、多边形还是其他图形,都不如三角形稳定。于是,关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知识点,无需强调,学生自然而然就心领神会。

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论文篇6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重要意义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老师教学为主,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在教学方面的互动比较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也不多。这种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严重抹杀了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大大降低了小学生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效率。长时间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由于缺乏对数学学科的深度理解和兴趣培养,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变得没有信心。在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对小学的数学课堂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针对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提问,新课改更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学提问必须要以提升和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前提,大大地调动学习的气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样不但可以启发学生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简单问题

1.提问的内容比较单调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由于缺乏创新的教学思维,对数学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内容上比较简单、单一甚至是过于机械化,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时候完全没有调动起自身的学习兴趣,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在提问的时候多半是按照教材设置的问题来提出的,这种早已经知道结果的问题,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本没有得到教学的成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厌烦情绪。

2.提出的问题没有足够的针对性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固守传统的模式,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多是来自教材上的内容,不能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性创新,这些枯燥的问题学生根本就不需要任何教学方式,使学生养成了不愿意动脑的习惯和逆反心理,严重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头脑处于僵死的状态,又怎会不产生发散性思维?

3.没有采用科学的方式对问题给出合理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一些科学要素,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来提升小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进行课堂作答和反馈过程中,重视反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会产生一种受到老师重视是心理。

三、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提出的建议

1.加强启发性教育,有效引发学生思考

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论文篇7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8-0032-03

1 前言

PPT用于教学有20余年的时间了,直至今日有关研究一直不断,成果颇丰。截至2015年初,在某著名学术搜索中,以“多媒体教学优势”为搜索关键字进行搜索,搜索到

102 000条相关文献;以“多媒体优势”为题目进行搜索,搜索到146 000条相关文献。在中国知网中,以“多媒体教学优势”为搜索关键字进行搜索,搜索到161条相关文献;以“多媒体优势”为题目进行搜索,搜索到128条相关文献[1]。所有的文献都是对多媒体教学优势的总结,内容涉及各个科目。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已经大量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教师正在探索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在探索的同时,多媒体对教学产生的影响,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

在Google学术搜索中,以“多媒体节约时间”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结果为5290条;以“多媒体节约教学时间”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结果为2790条;以“多媒体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结果为1480条。由此,说明对于多媒体技术能够节约课堂教学时间的问题,受到很大范围的关注。

可以看出,“多媒体教学能够节约课堂教学时间”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对于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大多只是停留在文字性叙述的阶段[2-5],很少有学者用数字或者客观的方式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几乎没有用量的形式来说明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教学效率关系的研究成果。

上述情况,不能不说是当前相关研究的一种缺失,因此非常有必要用客观的方式对“用PPT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这一结论进行验证[6]。

2 研究设计

“课堂效率”的界定 效率一词源于物理学,但被各行各业引申出多种含义。在教育研究领域,虽然在大量文章中都出现过“课堂效率”或与之相类似的词汇,但对其进行深入讨论的并不多。由于研究需要对“效率”“时间”等进行计算,得到具体的数据,因此仅从定性的角度泛泛地探讨其含义是不够的。为此,首先引入节约时间的概念,即在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教育装备完成教学工作的时间差。节约意味着花费时间的减少。

如以黑板教学为基准,用PPT教学所节约的时间te为:

te=tB-tp

其中,tB为使用黑板完成教学的时间,tP为使用PPT完成教学的时间。

有了节约的时间,便可以进一步得到“提高的效率”,即以黑板教学为基准,用PPT教学所提高的教学效率为:

研究的总体设计 本研究的总体流程图如图1所示。由课程分析及分类、演测课堂的设计与观察、真实课堂的观察和演测、数据分析和处理几部分组成。

1)课程分类。虽然都是在教学中使用文字,但是各种情况仍然有很大的差别,不能一概而论。本研究将其做了多种维度的划分。

①按文本长度划分为“很少的文字(简洁的提纲)”“适中文字”和“较多文字”;

②按文本的教学目标划分为“了解文本(浏览观看)”“学习讲解文本”“记忆文本”“抄写文本(如一些简短的定义或文字)”“试题文本和答题过程文本”和“小结文本”等;

③按文本内容的复杂程度划分为“单纯文本”“表格类文本”和“多种类字符文本(含部分数字、字母、符号等)”。

2)实验课堂的演测。演测法是研究教育装备效能的一种有效方法[7]。研究中针对课程分类,设计一组典型课程,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分别用PPT和黑板对内容相同的课程进行演测,以得到结果。

3)真实课堂的观察和演测。分别选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语文和数学的视频课程(用PPT的)直接进行数据分析,并对这些课程在教学内容一致的情况下用黑板进行演测,得到对比结果。选取的视频课程均为各省市优质的视频课程或者省级、部级的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等。

4)数据分析和处理。对各演测得到的数据进行汇总,用统计处理的方法分析使用PPT教学和使用黑板教学的差异情况,最终给出问题“PPT是否能够提高纯文字类教学的课堂效率”的研究答案。

数据采集的基本规则 由于没有寻找到能够满足研究所需要的图像自动识别技术,采取人工观测教学视频、人工采集数据的方法,即人工将课堂上符合观察要求的时间段的时刻记录下来,通常是边观看边记录。记录原则:教师利用PPT进行授课时,在播放文字类教学内容的开始,对视频进行暂停处理,记录开始时刻,然后继续播放,到播放文字类教学内容结束时,对视频再次进行暂停处理,记录结束时刻,此刻人工数出该时间段PPT展示或板书的总字数并记录。如果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观看不够清楚,可以回放视频,重新进行时间段的记录。

为了保证数据采集的一致性,对样本采集的规则做了规定。语文样本对象的表现形式有文字、数字、标点符号,字数统计时,每一个文字作为一个单位,计入总数;每一个数字按照数字表示的含义,计入总数;标点符号不作为计数单位,不计入总数。数学样本对象构成比较复杂,表现形式有文字、数字、数学符号、数学单位、标点符号。在进行字数统计时,与语文学科相同的部分,按照语文学科的记录方式计入总数;其余的部分,完整的数学符号、数学单位分别作为一个计数单位计入总数。数学样本计数规则示例见表1。

数据的误差控制 由于采用了人工方法对视频数据进行提取,势必存在人为因素引起的各种误差。为了避免这些误差对研究结论造成影响,有必要对提取的数据进行误差控制,保证其在一定的范围内。具体做法如下。

1)对数据提取人员做培训,达到可以熟练操作有关设备以及采集数据的水平。

2)针对同一视频资料,分别由两名数据提取人员独立开展提取数据;若两者的数据相差20%以上,便对该数据进行重点审核,查找误差原因,再次提取该数据,直到误差小于20%。

3)对各组数据进行平均,获得最终数据。

3 使用PPT教学与提高纯文字类课堂教学效率的分析

每字用时的统计 针对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语文和数学学科实际教学时的每字用时进行统计。使用PPT和黑板教学,每字用时分别见表2和表3所示。

由表2、表3所示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无论是PPT教学还是板书授课,数学学科的每字用时均小于语文学科的每字用时;

2)学科相同的情况下,小学教学每字用时较初中和高中长,初中和高中的时间更为接近,且时间短;

3)单纯从文本展示的角度来看,用PPT进行授课,每字用时均小于板书每字用时。用PPT为媒介代替黑板进行文字展示,展示的字数越多,可以节约的课堂时间就越多,能够提高的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提高课堂效率的分析

1)使用PPT教学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实验数据表明,使用PPT教学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但是由于授课内容的不同,其提高的效率多少也不同,因此很难给出一个精确值。将所有研究样本的数据综合在一起,得到平均的课堂效率提高值为3.84%。

这个数字仅是一个笼统的数值,与参与平均的样本有密切关系,不能作为一个精确的量化结论。但是,这个数字说明课堂效率确实提高了。

2)使用PPT教学所节省的时间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上文结论表明使用PPT教学所节省的时间与展示文字的数量以及学科性质、学习内容、教学风格等因素有关,因此需要对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①文字数量很少的课堂,使用PPT教学所节省的时间不明显。如在低年级段的教学和文科类的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以传授陈述性知识为主,每节课板书的字数非常少,因此使用PPT所能节省的时间也不多。如观察视频记录中的一节小学语文课,整堂课所展示的文字仅仅为11个字!教师板书时间不到20秒。20秒对40分钟的课堂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使用PPT教W对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不明显。

②出现“记忆文本”和“抄写文本”时,使用PPT教学所节省的时间不明显。如果课堂上出现了“记忆文本”和“抄写文本”等,那么完成教学所需的时间大多是由学生所决定的。在此情况下,无论用PPT还是用黑板,教师都要等“最慢”的学生完成任务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工作。

③大量“了解文本(浏览观看)”情况下,使用PPT教学可以明显节省课堂时间。此种情况大多出现在文科课程中,在教学中有大量的浏览文本出现。在使用黑板教学时,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往往是口头朗读一遍,不会往黑板上书写;如果一定要书写到黑板上,必定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使用PPT教学,这些文字内容便投影在幕布上,教师再朗读一遍,学生边听边看,学习效果要好于只听不看。

④需要回顾和反复时,使用PPT教学可以明显节省课堂时间。在用PPT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随时调整翻页,对于重点内容,可以在课程讲解结束后返回前面的页面进行强调说明,也可以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操作起来也是非常快速方便。用黑板教学时,相关内容有可能被擦掉,若需要回顾这些内容,则需要重新书写,浪费了时间。但是,如果教学设计考虑得十分周全,教学所必要的回顾内容一直保留在黑板上,那么此刻黑板教学的回顾作用就非常出色,比用PPT省时间。

4 总结

通过对实际课堂视频的观察记录以及接近真实情况的演测,用量的研究方法,得到数学和语文学科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板书每字用时和PPT每字用时。在此基础上,将所有研究样本的数据综合在一起,得到使用PPT教学可以使课堂效率提高3.84%这一数据,从而证实“使用PPT可以提高课堂效率”的观点。

研究过程和观察记录方法具备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研究中尽可能多地用客观方法,排除主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因此得到的结论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研究结论和一线教师的主观感受基本一致,但研究结论更加客观和明确,研究意义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董莎莎.纯文字类PPT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2.

[2]孙海明.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语文天地,2010(12):81-82.

[3]李勇.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注意事项[J].长三角:教育,2012(3).

[4]蒋启亮.多媒体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研究与探讨[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5]韩浩.高校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存在问题对策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6):153-154.

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论文篇8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创建高效课堂,不但要从观念入手,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而且要引导学生能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够运用学到的数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数学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学习,自主提高数学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1.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小学数学教学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就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勇于放手,愿意放手,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要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设计教学流程,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设时空,让学生能够充分思考,积极交流,要舍得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提升,发挥学生自身的数学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巧妙质疑,给学生提供多种角度活动的空间。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教师要让课堂更加实用,就要充分调动学生敢说、想说、创新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快乐学习中寻找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并将这种乐趣贯穿到学习之中,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提供探究的空间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创建高效课堂,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体验“说数学”、“做数学”、“用数学”。其次,教师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在拓宽学生思路的基础上更容易创建高效课堂。还要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创建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126-02在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疑:梯形面积的计算和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有什么关系?让学生思考并寻找到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探究。课前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让学生通过自主拼摆或者小组拼摆成一个图形,从而让学生感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关系。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通过割补,思考梯形和三角形以及平行四边形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多个层次的思考学生可得出结论。教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从不同的角度验证了梯形面积公式,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思考能力,而且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让学生体验“说数学”、“做数学”、“用数学”

1.让学生在说数学中提高分析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但要让学生认真思考,而且要让学生将这种思考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创新性发展自己的数学思考能力。如在“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先自主思考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然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通过同学之间思维的碰撞,在思辨中得出结论。通过语言的表达,学生数学能力得到了提升,也就更容易形成高效课堂。

2.做数学、用数学,让学生学会将学到的数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是这并不表示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数学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在数学实践中进行动手动脑的操作,要让学生在数学情境中验证已经具备的理论知识。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情境。如在“一个数除以小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之后,让学生逐步在生活中感知数学,让学生能够不断体验到做数学的快乐,可以设置相应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验证。学生在场景中体验到了理论知识的意义,从而可以更好地品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也就更愿意深入学习数学。

三、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在拓宽学生思路的基础上更容易创建高效课堂

1.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重点难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有些地方比较抽象,因此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可能较难理解教学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适当引进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不但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课件进一步了解12条棱之间的关系,再引导学生按照多媒体课件出示的方法摆一摆,从而引出长、宽、高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公式。当学生理解了理论知识的时候,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进一步加深对体积公式的理解。学生掌握了教学重点,教师再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理解教学难点,更好地进行知识点的运用,这样,课堂时间有效地被利用了起来,高效课堂的创建也就更容易了。

2.拓宽课堂,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学生在课堂上提高了重难点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种题型的训练,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情境中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以及表面积的不同,让学生在对比训练中更好地掌握体积的计算方法,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趣味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四、合作学习,加强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根据学生知识层次以及数学能力的不同划分合理的小组,并确定小组成员的职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合作交流,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会合作,还能让学生通过相互沟通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更好地完成数学知识的建构,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创建高效课堂,首先要将学生放置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加强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并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更好地提高数学能力。

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论文篇9

课堂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学校教学中最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如果教师能够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将会大大的提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的总结课堂教学问题,分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寻找改进课堂效率的最有效的方法和策略。而本文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种解决办法:

一、营造轻松的游戏氛围,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堂效率不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数学教学缺乏趣味性,数学教学过程乏味无趣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没有兴趣探索数学知识,自然降低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受益程度。教师不妨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益智游戏,一方面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直接的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小学生具有低龄的特点,他们本能的趋向于喜欢游戏,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将游戏巧妙的融合于数学教学中。比如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五个苹果和一个篮子,组织一个“运苹果”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指定的命令中往篮子里投放1-5个苹果,再让学生按照要求依次拿出分发给指定的同学。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1-5的数字产生深刻的认识,并且还能够灵活的掌握1-5的加减法的运用,更重要的是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生动有趣,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参与数学游戏,这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故而,课堂游戏氛围的构建,满足了小学生多动爱玩的性格特点,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数学益智游戏中来,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了学习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成立数学学习小组,树立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意识

课堂教学活动最基础的教学形式即为教师主讲,学生接受知识,但是数学课程本身是一个概念繁杂且需要学生自主理解吸收的学科,而学生仅仅是单调的接受所传达的内容,缺乏自主探索精神,造成学生被动的进行学习,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这种教学方式支配下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并不高,很难取得教师预期中的学习结果。为了改变这种课堂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率,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成立数学学习小组,给学生时间与空间,在课堂上开展数学讨论,激发学生自主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的教学过程中,针对简便运算的习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运用哪种运算能够取得最快的运算结果,并且要求学生指明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然后各小组推举一人回答总结回答。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集思广益,自主探索数学运算定律,最终不仅解决了老师给出的问题,而且也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充分利用教学道具,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问题是数学概念的讲解,小学生正处于接触数学的初级阶段,尚不具备高层次的理性思维,所以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十分有限,有的数学教师阐述数学概念,往往是“就事论事”直接进行理论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课堂教学效率没有教师预想的高。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不妨在有限的课堂中,充分利用数学教学道具,将抽象的概念具化成实体,方便学生进行概念的理解。比如在《认识钟表》的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寻找钟表的教学道具,用实物来让学生明确表的概念,学会辨认时间。在《角的认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三角板,让学生指认锐角、钝角和直角,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角”的概念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自己制作教学道具,比如在《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预先准备出20根大小一致的小木棍,然后让学生根据小木棍数量的增加来学习6-10这五个数字的加减法运算,学生能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加深对数学运算的理解。教学道具的合理使用,弥补了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足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掌握数学概念,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合理设置课后作业,巩固提高数学课堂学习内容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除了需要教师做好课堂教学工作之外,也需要教师为学生合理安排课后作业辅助课堂教学的进行。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率的教学,在这种情况有些数学知识必然不能兼顾,所以需要学生自己去消化理解。课后作业则可以有效的弥补这一缺陷,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合理适量的安排学生进行课后作业,不仅能够巩固课堂学习内容,而且可以提高下一节数学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分数乘法》的教学完成以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练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同时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分数除法》的教材内容,并且给出学生典型事例,让学生自己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分数乘除法的联系。比如给出1×1/2=1/2和1÷1/2=2,让学生自己预习教材内容比较这两个数学式的运算过程,思索二者的联系,可能学生不能做出很好的回答,但是经过预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能轻松的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总而言之,课后作业的设置是为了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利用课后作业,就能快速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能够有效的节约时间成本,使得教师能够利用有效的时间带领学生领会数学教材的精华内容,从而使得数学教学活动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而教师要充分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科学的安排课堂教学,以求最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论文篇10

2、作为函数的含参积分的分析性质研究

3、周期函数初等复合的周期性研究

4、“高等代数”知识在几何中的应用

5、矩阵初等变换的应用

6、“高等代数”中的思想方法

7、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8、任N个自然数的N级排列的逆序数

9、“高等代数”中多项式的值,根概念及性质的推广

10、线性变换“可对角化”的条件及“对角化”方法

11、数域概念的等价说法及其应用

12、中职数学教学与能力培养

13、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

14、论数学中的基本定理与基本方法

15、论电脑、人脑与数学

16、论数学中的收敛与发散

17、论小概率事件的发生

18、论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的关系

19、论数学教学中公式的教学

20、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1、数学教与学的心理探究

22、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与学

23、论数学家与数学

24、对称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25、复数在中学数学中应用

26、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7、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28、代数学基本定理的几种证明

29、复变函数的洛必达法则

30、复函数与实函数的级数理论综述

31、微积分学与哲学

32、实数完备性理论综述

33、微积分学中辅助函数的构造

34、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推广

35、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36、教师对学生互动性学习的影响

37、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38、数学解题中的逆向思维的应用

39、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

40、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41、用心理学理论指导数学教学

42、开展数学活动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43、《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44、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45、数形结合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46、运用化归思想,探索解题途径

47、谈谈构造法解题

48、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49、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等价与非等价转化

50、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解题

51、向量在几何证题中的运用

52、数学概念教学初探

53、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及其教学途径

54、分类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55、“联想”在数学中的作用研究

56、利用习题变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7、中学数学学习中“学习困难生”研究

58、数学概念教学研究

59、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60、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

61、数学教育评价研究

62、传统中学数学教学模式革新研究

63、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

64、数学开放题拟以及教学

65、数学课堂文化建设研究

66、中职数学教学设计及典型课例分析

67、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增内容的尝试教学研究

68、数学课堂教学安全采集与研究

69、中职数学选修课教学的实话及效果分析

70、常微分方程与初等数学

71、由递推式求数列的通项及和向量代数在中学中的应用

72、浅谈划归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73、初等函数的极值

74、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75、数学竟赛中的不等式问题

76、直觉思维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77、常微分方程各种解的定义,关系及判定方法

78、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79、常微分方程的发展及应用

80、充分挖掘例题的数学价值和智力开发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参考1、小学数学教师几何知识掌握状况的调查研究

2、小学数学教师教材知识发展情况研究

3、中日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比较研究

4、浙江省Y县县域内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差异研究

5、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研究

6、中国、新加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比较研究

7、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8、基于教育游戏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9、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10、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11、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2、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3、中美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内容比较研究

14、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其课程论分析

15、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内容有效性的研究

16、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

17、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

18、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

19、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点研究

20、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

21、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思维素质

22、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3、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24、实施“开放性”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25、数学练习要有趣味性和开放性

26、开发生活资源,体现数学价值

27、对构建简洁数学课堂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28、刍议“怎样简便就怎样算”中的“二指技能”现象

29、立足现实起点,提高课堂效率

30、宁缺毋滥--也谈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31、如何让“生活味”的数学课堂多一点“数学味”

32、有效教学,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3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34、为学生营造一片探究学习的天地

35、和谐课堂,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36、走近学生,恰当提问--谈数学课堂提问语的优化策略

37、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38、课堂有效提问的初步探究

39、浅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40、能说会道,为严谨课堂添彩

41、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42、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43、新课标下提高日常数学课堂效率的探索

44、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45、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46、数学与生活的和谐之美

47、运用结构观点分析教学小学应用题

48、构建自主探究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49、精心设计课堂结尾 巩固提高教学效果

50、浅谈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51、浅谈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52、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53、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54、新课改下小学复式教学有感

55、让“对话”在数学课堂中焕发生命的精彩

56、小学几何教学的几点做法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题目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3、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4、初中数学新教材知识结构研究

5、初中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开发实施研究

6、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7、从两种初中数学教材的比较看初中数学课程改革

8、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问题研究

9、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0、初中数学习题教学研究

11、初中数学教材分析方法的研究

12、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研究

13、初中数学学习障碍学生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题过程及补救教学的个案研究

14、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

15、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科书的现状研究

16、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

17、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研究

18、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研究

19、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编排比较研究

20、渗透数学基本思想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1、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研究

22、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研究

2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4、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研究与案例分析

25、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科书的习题比较研究

26、中美初中数学教材难度的比较研究

27、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实践探索

28、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9、初中数学教师数学观现状的调查研究

30、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31、“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2、数学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科书评价

33、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研究

34、初中数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35、初中数学教学生成性资源利用研究

36、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37、学案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38、数学文化视野下的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研究

39、中美初中数学教材中习题的对比研究

40、基于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专题的教学探索

41、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42、七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

43、老师,这个答案为什么错了?--由一堂没有准备的探究课引发的思考

44、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构建

45、初中数学学生学法辅导之探究

46、合理运用数学情境教学

47、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48、创设有效问题情景,培养探究合作能力

49、重视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展示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50、从一道中考题的剖析谈梯形中面积的求解方法

51、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

52、从《确定位置》的教学谈体验教学

53、谈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实施策略

54、对数学例题教学的一些看法

55、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新方式

56、举反例的两点技巧

57、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58、新课程中数学情境创设的思考

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论文篇11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0-0121-02

1 前言

高等数学在高职院校中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目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普遍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讲授式为主,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地听;教师举例,学生模仿。在高等数学传统课堂中,有些学生表面上掌握得很好,实际上知识没有内化,课后不巩固的话,很快遗忘前面所学的知识,更谈不上应用。有些高等数学课中,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气氛沉闷,随着教学难度的增加,学习兴趣逐渐减弱,作业抄袭,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差。高职院校提高高等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已经迫在眉睫。

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国外的引入,在我国大中小学各科教学中纷纷进行了尝试。高等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也采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主动性得到加强,知识内化比传统课堂要好,教学效果有明显改观[1]。

2 针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笔者根据翻转课堂实施过程的主要环节,结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数学教学实际,设计翻转课堂的具体实施。

课前设计[2]

1)提供学习资料,布置学习任务。教师首先制作好适合学生的短小精辟的微课视频、导学案,课件在网络课程。课前学习任务除了常规题目,可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提供相应的题目,让学生意识到高等数学在专业中的具体应用,同时加强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2)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完成导学案。在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自觉进行自主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直接关系到翻转课堂教学能否真正成功。学生的自觉性需要培养,教师要设法制作让学生容易懂的微课和直截了当的导学案让学生容易自学,利用视频学习的优点,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反复看,随时暂停,及时记下笔记以便与同学交流,或通过QQ、电话等向教师求助。基础好的学生可能花费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导学案,充分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习惯。

3)分组合作,讨论解疑。教师按照班级人数和学习成绩划分若干个独立小组,一般6人左右,2个成绩好一些的学生,2个成绩中等的学生,2个成绩稍差的学生。也可以按照1个宿舍一个小组进行分组。每组推选一个负责又公正的学生作为组长,负责小组的讨论,给本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打分,并把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学生完成导学案后,小组内部交流讨论、互帮互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给他们讲解的过程中,知识的内化更进了一步。小组内交流学习中的收获,讨论学习中的疑惑。最后记录本次课前学习的成果和心得,课中进行汇报,把共同解决不了的问题,带到课中请其他学生和教师帮忙解决。

课中设计

1)展示点评、总结升华。学生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对本组的学习成果和心得进行汇报,同时将小组共性的学习困惑提交班级讨论,别的小组先帮忙解决。对每个小组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教师详细分析、精讲,让学生完全理解。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与总结。

2)巩固提升。教师提出难一些的问题组织小组内讨论,捕捉各小组的探究动态及时进行指导,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内的充分交流、互帮互助,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探究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应用创新。最后对小组共性的难点,教师精讲,共同归纳和总结。

3)当堂检测。课堂最后10分钟,进行当堂教学效果的检测,以达到对所学内容的巩固、深化,并进行检测。对每一次课的翻转课堂进行及时的评估与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对下一次课的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调整。

课后 课后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内化后,进行网上自测,检验最终的学习效果,教师根据效果及时调整学习的进度和教学的策略。

在这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小组交流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 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的反思

通过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翻转课堂的实践,发现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教师习惯讲授式,这样比较轻松,课堂也比较好管理,不太愿意放弃传统的教学思维与习惯。翻转课堂教学要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无论在思想上和专业能力上对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2]。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在小学、中学都习惯了传统课堂模式,习惯了听教师讲,自己课后巩固,不太愿意改变这种学习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课外一开始不太愿意自学。课前小组长要严格按照小组成员学习和讨论的情况进行打分,不能庇护小组成员。

翻转课堂网络资源建设 教师每次分工录制微课视频,制作成导学案。有些微课视频质量不高,导致学生还是没有搞明白,完不成导学案;有些导学案难度没有把控好,学生觉得偏难。因此,适合学生的微课视频和导学案显得尤为重要。网络课程按照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微课视频、导学案、课前课后的自测题、讨论板等内容的建设越完善,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越好。需要教研室成员通力合作,共同建设完善网络资源,希望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的课中教学设计 课中设计展示、答疑、巩固提升、当堂检测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很重要,时间和难度的把控也会影响翻转课堂课中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在课前对学生做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针对大部分学生有疑问的,要重点备课,课中还要进行巩固和进一步的提升。当堂检测的内容要在规定时间内保证做完。

4 结语

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课采用传统课堂,学生被动听和学,知识的内化要看学生课外的复习和巩固是否做到位。如果学生单纯课堂里听,课后自己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应用,就很容易遗忘。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课前学生通过认真看微课,完成导学案,针对不会的内容,小组共同讨论、相互帮助,基本的知识点及其简单的应用课前已经搞懂,不同基础的学生根据自己学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课中进一步进行交流、协作、探究,对知识的应用进行升华;根据检测的情况,再进行个性化学习。翻转课堂调动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交流、探究、语言表达等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3]。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论文篇12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有效性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取的学习技能、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解题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有效性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通过教授学生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技能和数学思维,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是每一数学教师的使命和追求。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真正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学生能从故事和一些具体的小游戏中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以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为例,在“三角形”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使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探讨,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实施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探究式教学有很大的优越性,它能有效帮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但是,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足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将自主学习渗入到学生的课堂之中,将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有机结合,依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发挥课堂的育人效果,真正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统一,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真正提高。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身边发生的实例搬进课堂,真正将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这样学生在学习这节课时,印象会更加深刻,更容易实现课堂的有效性。以“对称轴”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展示蝴蝶、纸飞机等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学生对数学课本进行学习和研读之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合作探究,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提升课堂的育人效果。

三、充分把握课堂教学时间,合理规划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压榨教学时间。相反,拖堂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科学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对于保证课堂效率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教学的每一节课,都应充分备课,通过集体讨论,确定具体的教学安排,通过上节课的知识体系梳理,使学生对原有的课堂知识进行回顾,同时设置情景将学生带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教师不能满堂灌输知识,而应多拿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学案习题,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展示表达,真正内化到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使其对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教师要注意把控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题目逐个击破,真正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四、注重课堂激励式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模式都要注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即时评价,可采取小组加分或给予物质奖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通过自主探究自己回答对了问题,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位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语言上的激励并提出表扬,那么这位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积极性会有所提高,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学生愿意起来回答这类问题。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适当的语言激励,引导更多的学生去积极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考试和作业评价中,教师要对完成较好的学生进行激励,通过对优秀和榜样人物的表扬,更能提升课堂的学习氛围。

五、注重师生关系,努力打造家庭式的亲情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有问题或小动作较多的学生时,要及时与其谈话,并积极督促其认真改正,同时注意营造课堂的和谐氛围,避免学生因害怕出错而不敢回答问题。对于自己教授的班级学生,教师一定要让其感受到就像进入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一样,处处洋溢着和谐和温暖。

总而言之,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需要教师打开思路,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手段,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路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真正为数学教学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论文篇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1-0009-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八桂学者”项目“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叶蓓蓓(1978―),女,广西北海人,博士,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学课程与教学论;陈银婕(1984―),女,壮族,广西东兰人,广西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13级在读硕士。

MS-EEPO模式(以下简称EEPO模式)是由孟照彬创建的一种有效教育模式,MS是孟氏教育的简称,EEPO是Effective Education in Participatory Organization(组织参与式的有效教育)的缩写。[1]EEPO模式是当代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研究的成果,被称为第六种教学方式,其核心理念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有效教育。[1]EEPO模式就是通过实践EEPO理念,构建具有“三动”(主动、互动、能动)和“三性”(知识性、个性、创造性)的有效课堂,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1]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对EEPO模式在中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EEPO模式在中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具体实施方式,寻找更适合数学教学改革的方法,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

一、EEPO模式核心理念在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的实施

孟照彬于2007出版《MS-EEPO新基本功》一书,并在书中首次阐述了EEPO模式的核心理念。EEPO模式的核心理念是组织和参与,主张“三性”和“三动”。它从农村各中小学的实际出发,探寻使师生双边教学更有效的新方法。小组合作是EEPO模式的灵魂元素,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及关注到边缘学生,其多样性的评价方式更能反馈出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图文备课既能大大减轻教师的负担,又能一目了然体现重难点。[1]

从2008年开始,EEPO模式逐渐在全国各地中小学中推广。2008年,EEPO模式首次在云南农村中小学的数学课程教学中得到运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一模式实施推广的策略是农村先行、城乡互动,在两条战线上长期作战。[1]目前参与EEPO模式在数学教学改革应用与研究的中小学,已涵盖广西、云南、湖南、贵州、陕西、广东、新疆、甘肃、重庆、内蒙古、浙江、四川、吉林、辽宁等省份。向中小学数学教师传授EEPO模式一般是先组织部分数学教师现场观摩专家组授课,各省教育厅再以继续教育的形式组织数学教师学习EEPO模式的理论,使之了解并掌握EEPO模式的核心理念与操作系统,同时要求接受观摩和培训的数学教师在各学校各年级的EEPO实验班运用该模式授课,使全校数学教师对EEPO模式核心理念和授课方式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使各中小学的数学课程改革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EEPO模式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一)对EEPO模式实践过程的研究

孟照彬认为,“每个人都有成为英才的潜在素质和实现它的优势特征,父母和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发现和激励他,并使之进入能动状态”[1]。EEPO模式核心理念正是要求在中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和谐、愉快、高效的数学课堂环境,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内化成学生个人数学能力。朱银术[2]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只有掌握好EEPO模式核心理念协调使用各元素,才能做到很好地调控整个数学课堂,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真正主人,使数学内容更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梁霞[3]探寻在EEPO模式下,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操控EEPO模式的灵魂元素――单元组,以便充当好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引路人,使数学知识传播与接收更高效。杨明劲[4]研究如何在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构建EEPO模式和“愉快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主动的发展。他提出创设适宜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适当搭建平台等措施,让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吸收数学知识。

(二)对EEPO模式实践效果的研究

很多一线数学教师对EEPO模式在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体现出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梁艳琼[5]认为EEPO模式打破了传统数学课堂教师“满堂灌”的模式,真正让课堂生动起来,学生们主动进入数学知识的海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使师生双边教与学关系形成互补优势,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实现课堂互动、主动、能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达到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收获数学知识的效果。邓少娟[6]认为在EEPO模式核心理念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式学习,学生在小组内可以各司其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动”起来,能让课堂效果事半功倍。卢秀尊[7]指出运用EEPO模式,能更好地创建和谐有效的课堂。苏文想[8]对EEPO模式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困生学习效果的作用进行了归纳,认为该模式的小组分工能很好地关注学困生,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在任务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产生自我成就感。

(三)对EEPO模式的反思

EEPO模式对于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而言尚属于新生事物,在实施过程中,没有找到专门研究这一模式对数学教学产生负面效果的文献,但也有人在研究中注意到其负面效果,并对此进行了总结分析,为进入误区的数学教师提供正确的导向。陈军[9]对EEPO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片面误区进行深层思考,帮助持有怀疑论和过分乐观论的部分中老年教师理解EEPO模式核心理念,以达到合理驾驭数学课堂,实现“三性”“三动”的有效教学;分析机械地生搬照用EEPO模式理论的危害;建议教师注意角色转变,放权给学生,授之以渔;充分重视小组学习合作,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度搭建互动平台,勿滥用互动平台。刘文[10]思考EEPO模式到底给了学生一个怎样的课堂,又该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课堂。提示教师们应该给学生情感的课堂、合作交流的课堂、自主的课堂。陈春苑[11]指出,EEPO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要科学定位,不能缺少教师引导,合作学习要省时高效,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探究学习要切合实际,符合学生能力水平,让部分盲目授课的传统数学教师有个反思,以后把数学教学做得更好。

目前大多数学者没有太关注EEPO模式运用在教学实践中的弊端,对其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可能进入的误区没有太多的思考,大家关注的多是其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这就留给我们更多的空间去研究EEPO模式在数学教学上的利与弊。这需要一线的数学教师多关注学生对EEPO模式的适应性,而不是盲目地应用这一模式。

三、EEPO模式给予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学启示的研究综述

2008年至今,中小学一线数学教师与研究人员不断对EEPO模式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的有效性进行思考研究,从中参悟出一些该模式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陈春秀[12]认为,EEPO模式使举步艰难的数学教学改革充满了生机,该模式可操作性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师生双边活动顺利进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EEPO模式的到来让沉闷枯燥的中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活跃,给中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李秋[13]在2013年专门就EEPO模式对西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进行研究,在广西教育厅教改项目支持下,针对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条件有限等难题开展研究,提出利用EEPO模式进行数学教学,拓展数学教学的思路。同时对EEPO模式核心理念进行分析,探究西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施EEPO模式的步骤,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更好地利用EEPO模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综上所述,EEPO模式能有效改善数学课堂以往枯燥沉闷的气氛,其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受到中小学广大一线数学教师的青睐。合理运用EEPO模式核心理念,能让数学课堂更和谐,实现有效教学。国内对于EEPO模式的研究还比较少,研究EEPO模式在数学学科中应用特点的论文也不多,已有的研究也只限于EEPO模式在数学课堂应用中的实践层面,没有从理论层面进行阐述。EEPO模式不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要想登上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成功之巅,必须虚心学习,广采众长。

参考文献:

[1]孟照彬.MS-EEPO新基本功[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2]朱银术.开展低年级“动中学”课堂调控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2(10):123.

[3]梁霞.教师怎样操控单元组才能使课堂更有效[J].广西教育,2012(18):17-18.

[4]杨明劲.“EEPO”与“愉快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整合[J].新课程研究,2005(9):19-20

[5]梁艳琼.“MS-EEPO有效教学”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J].小学教学参考,2013(36):35.

[6]邓少娟.EEPO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工作[J].广西教育,2013(10):29-10.

[7]卢秀尊.运用EEPO教学模式创建和谐有效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2013(10):41.

[8]苏文想.EEPO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教学中的作用[J].科教创新,2013(11):205.

[9]陈军.MS-EEPO教学误区初探[J].广西教育,2011(14):9.

[10]刘文.该给孩子一个怎样的课堂[J].人民教育,2012(Z2):61-62.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