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养殖技术实用13篇

高效养殖技术
高效养殖技术篇1

1.养殖场地选择

泥鳅养殖既可采用池塘养殖方式,也可采用稻田养殖方式。池塘养殖泥鳅的养殖场地应尽可能选择阳光充足,交通便利,靠近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的黏质土壤的池塘。池塘面积一般在1334m2左右,池深80~90cm,池塘四周高出水面20cm,池深池塘挖成后应把池壁夯实,用50×50cm水泥板做护坡,池底铺设腐殖泥土20cm左右,水深保持在30~50cm。池可投放浮萍,覆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4。进水口高出水面20cm,出水口设置在池塘底部,平时封住,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用于养殖泥鳅的稻田应选择阳光充足,靠近水源,保水性强,进排水方便,水质条件良好,土壤腐殖质丰富的田块,以利于泥鳅的天然饵料繁殖。沿田埂四周挖好养泥鳅沟,沟宽、深各1m左右,设置独立的进排水口,并高出水面25cm,进排水管用密眼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逸。无论是池塘养殖方式还是稻田养殖方式,其养殖环境都应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2001)、水质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2.鳅种选用和放养

每667m2底施腐熟厩肥3000kg、生物有机肥料100kg,或豆粕100kg、熟石灰30kg。泥鳅的苗种来源一般为本地及周边地区收购的野生泥鳅苗种,将收购的泥鳅先放在网箱中培育5~7d,待其对环境适应后,再用鱼筛筛选入池,要求规格大体一致的鳅种,选择标准为:无病无伤,体质健壮,雌鳅腹部明显膨大且圆、卵巢轮廓明显,雄鳅个体稍小、腹部较扁平、胸鳍较长、末端尖而上翘。对于病、残、弱的泥鳅种苗应剔除,防止病菌的侵入而造成大量损失,影响养殖效益一般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当水温升高到15℃以上即开始放养,每667m2放养规格为300尾/kg左右的泥鳅苗种10~15kg,条件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反之要适当减少放养量。放养前鳅种用3%食盐水浸泡3~5min后放养,以利于提高泥鳅成活率。

3.日常管理

泥鳅的适宜水温为10~30℃,最适水温为24~27℃,当水温低于10℃ 或高于30℃ 时,其活动明显减弱,当水温在6℃ 以下或是34℃ 以上时,即潜入泥中停止活动。因此,为了使得泥鳅养殖获得高产、高效,日常管理中应密切水温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控。水质的好坏对泥鳅的摄食、生长、健康均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至少每天早晚巡塘2次,观察水质情况,若发现水色变为茶褐色或黑褐色,水质过于浑浊时,应及时加注新水,使水体常处于“肥、活、爽、嫩”状态。及时捞出病死泥鳅,清除残饵和杂物,发现情况及时妥善处理。饵料选择严格执行《NY 5072—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饵料安全限量》和《饵料和添加剂管理条例》的规定,选择无公害环保型颗粒饵料,按照“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原则投喂,分别于早晨、午后、傍晚3次投喂,鱼种阶段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5%~8%,成鱼阶段为5%左右。泥鳅为杂食性鱼类,因此要注意做到植物性饵料与动物性饵料的搭配,确保饲料营养良好,植物性饲料主要是豆饼、米糠、麸皮、蔬菜、豆腐渣、瓜果等,动物性饲料主要是小杂鱼、螺蚌肉、蚯蚓、昆虫及其蚕蛹、幼体、血粉、鱼粉等。

4.病害防治

泥鳅在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气泡病、白尾病、赤皮病、水霉病、赤鳍病、打印病、车轮虫病等,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尽量做到无公害防治,以确保泥鳅的食用安全和品质。为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养殖用的水体在放养泥鳅种苗以前,要严格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参考文献】

[1]徐彩利,邢春英.泥鳅黄鳝健康养殖技术[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1.

[2]郭国军.强农惠农丛书·特种动物养殖系列:黄鳝、泥鳅养殖关键技术[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12,11.

高效养殖技术篇2

鳜鱼俗称鳜花鱼、季花鱼、桂鱼,常见有2种,即翘嘴鳜和大眼鳜,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江河湖泊。其肉洁白、细嫩而鲜美,无小刺,富含蛋白质,自古就被列为名贵鱼类之一,是席上佳肴,一直深受消费者的青睐[1]。现将鳜鱼网箱高效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水域选择与网箱设置

鳜鱼网箱养殖要求:水域开阔,向阳避风,水草较少,水流平缓,有微流水或较小的风浪,水深在3 m以上;水质良好,清新无污染,透明度大于50 cm,溶解氧在5.5 mg/L以上,pH值6.5~8.5。箱体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网箱为全封闭六面体,框架用毛竹或钢管制成,其规格应比网箱的长、宽尺度大10 cm左右或等同,框架应平整、牢固、形状稳定,网箱框架高出水面10~15 cm。箱距在1 m以上,行距在10 m以上,箱底距水底大于0.5 m。箱体用3×5线编结,双层,内衣网目1.5 cm,外衣网目5 cm,盖网网目5 cm,一般体积为2.0 m×4.0 m×2.5 m共20 m3,或3.0 m×3.0 m×2.5 m共22.5 m3。网箱在下水前必须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补好。新网箱在使用前要放在水中浸泡10 d左右,将其泡软,避免擦伤鱼体。旧网箱应用8~10 g/m3的漂白粉或强氯精消毒。

2鱼种投放

铜陵地区养殖鳜鱼主要为翘嘴鳜和大眼鳜,其鱼种来源:一是江河湖泊中捕捞的苗种,二是池州市水产良种场人工繁育的秋浦花鳜苗种。鱼种要求体健无病,规格均匀整齐。个体规格要大于3 cm,以50~100 g/尾为佳。为防止鱼种相互刺伤,大规格鱼种宜在冬季放养;7月以放养夏花为主。放养密度一般为15~40 尾/m2。鱼苗入箱前用3%~5%食盐水或10 g/m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15 min,以杀灭鱼苗体上的寄生虫或细菌。从夏花开始培育。放养密度5 500~8 000 尾/m2,50 g/尾的鳜鱼种便可进箱,1 m3箱体放养30~50尾。同时要在箱内放置水花生、水葫芦等供鳜鱼栖息[2]。

3饵料鱼投饵

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需随时供应规格适宜、数量充足的饵料鱼[3]。可就近利用网箱或池塘养殖鲢鱼、鳙鱼种或鲫鱼、鲤鱼等一些繁殖快的鱼类;也可捕捞、收购野杂鱼或到专业渔场购买鲢鱼、鳙鱼种充当饵料鱼。一般情况下,饵料鱼养殖与鳜鱼养殖面积比为5∶1,饵料鱼规格不应超过鳜鱼全长的2/3。一般采用阶段性投饲法,投喂次数应根据水温和鳜鱼摄食情况而定。水温低时,鳜鱼的摄食强度低,饵料鱼活动及生长代谢也慢,间隔时间可长些,投饵量占的比例小些;水温高时,鳜鱼的摄食量大,间隔时间则短些,投饵量占的比例大些。投喂的饵料鱼,应事先进行拉网锻炼,以提高运输成活率和在网箱中的适应能力。如网箱中培育的饵料鱼,在捕捞和运输过程中,也应细心操作,避免死亡。饵料鱼要求体质健壮,无疾病,投喂前应用3%~5%的食盐浸泡10~15 min消毒。鱼种进箱后,应同时投喂饵料鱼。第1次投喂量为鳜鱼种质量的4~5倍。日常投饵料鱼量应根据水温变化情况进行确定。一般水温28~29 ℃,日投饵率(日投饵率为每天的投饵量占鳜体重的百分比)15%;水温25~27 ℃,日投饵率12%;水温22~24 ℃,日投饵率9%;水温20~21 ℃,日投饵率5%;水温18 ℃以上,日投饵率2%。网箱饲养鳜,在各养殖阶段应开始人工试驯养,投喂新鲜、无污染的鲜鱼块、虾等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为8%左右,以防止在养殖过程中因活饵料鱼不足造成死亡。

4日常管理

一是网箱检查。每天傍晚和第2天早晨,将网箱的四角轻轻提起。仔细观察鳜鱼的吃食生长情况,仔细察看网衣是否有破损或堵塞。水位变动剧烈时,如洪水期、枯水期,都要注意检查网箱的位置,并及时调整。二是鱼种检查。每月1次,定期检查鱼种生长状况。三是清洗网箱。①人工清洗。网衣附着物较少时,可将网衣提起,然后抖落污物或者直接将网衣浸入水中漂洗。当附着物过多时,可用竹片抽打使其脱落。操作要细心,防止伤鱼破网。洗网的间隔时间以网目不堵塞为原则。②机械清洗。采用潜水泵,管直径为3.3 cm,用水流把网箱上的污物冲掉。③生物清污法。在网箱内适当配养罗非鱼、鳊鱼、青鱼、鲴鱼等喜刮食附生藻类的鱼类,使网衣保持清洁,水流畅通;同时也可提供鳜鱼饵料,并且增加鱼产量。四是适时投饵。要求饵料鱼投喂务必做到及时、充足、适口,使网箱内始终保持一定密度的适口饵料鱼,以利于鳜鱼快速生长[4]。五是四防措施。为了确保网箱养殖级鱼的成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要求做到:防止水鸟对鳜鱼的侵袭;防止水獭、水鼠偷吃鳜鱼或咬坏网箱;做好防洪、防大风工作;做好防逃防盗工作。六是饲养日志。网箱日志包括日期、天气、水温、放养、捕鱼记录,投饲种类及数量,鱼类活动情况,鱼病情况及防治措施,用药记录等项目。

5病害防治

网箱养殖鳜鱼病害较少,其病害主要为烂鳃病、赤皮病、车轮虫病等,在养殖过程中要严把“五关”,就基本上不会发生鱼病。一是严把苗种质量关;二是严把科学饲养关;

三是严把放养密度关,四是严把日常管理关;五是严把定期消毒关。如发生病情,防治时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症下药。在下药前必须查明鱼病种类,根据病害,对症下药,否则,无效。二是鳜鱼发病后,一般使用药物为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二溴海因、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等。用药最好的办法是挂篓、吊袋,剂量可以适当加大。因为随着水体对流,药物的流失较大。其次是将鳜鱼集中到网箱一角,用塑料薄膜将鱼集中箱体的一角与箱外水体隔开,进行洗浴。必须严格按药品说明操作,否则容易发生死鱼情况。

6适时起捕

网箱养鳜鱼一般的投入产出比在1.0∶2.5以上,经济效益较高。但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上市规格,一旦体重达到商品鳜鱼时,即要上市。体重在500~750 g的鳜鱼称为标鳜,否则称为超标鳜鱼,标鳜的价格是超标鳜价格的2倍以上。因此,鳜鱼按体重适时起捕是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一环。在日常管理中,必须及时掌握鳜鱼的生长情况,并且根据市场行情,用控制投饵的方法,调整鳜鱼的生长速度和适时起捕销售,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7参考文献

[1] 朱仙珍,周一鸣.八字精养法在鳜鱼健康养殖中的应用[J].渔业致富指南,2010(2):36-37.

高效养殖技术篇3

2.1饲养技术

新疆克拉玛依国营牧场饲养小尾寒羊以群居放牧作为主导,在枯草期,收牧以后进行饲草的补喂,对于怀孕后期的母羊、种公羊以及哺乳母羊,要适当进行精料的补喂。牧场饲养小尾寒羊,对叶蔓、作物秸秆、青贮饲料、干草等农副产品进行充分的利用,与此同时,适量供给混合精料。通常情况下,每只小尾寒羊每天供饲料1.5kg~2.5kg,供混合精料0.1kg~0.2kg,繁殖种公羊和母羊为0.3kg~0.5kg。将饲草在草架上或者筐内存放,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污染或者浪费。对于地质比较坚硬的秕壳类和秸秆类,要将其粉碎并且混入少量的精料,用水拌湿以后再进行饲喂。其中,秕壳类包括花生壳、豆秸、干玉米秸等。在饲养哺乳母羊的时候,还可以将精料混合在饮水里,进行投喂。保证小尾寒羊饮水充足,通常每只小尾寒羊需要饮用2kg~3kg水,每日饮用2次~3次,并且在食后再次供水。在饲养羔羊的时候,要对哺乳母羊进行悉心照料,保证母羊的母乳充足,还要增强羔羊的增喂以及安全防护。在羔羊出生6天~10天内,可以喂其注射维生素D3半支,而后,要每日灌服2片~3片钙片,以及相同剂量维生素糖丸,这样能够有效促进羔羊骨骼生长。

2.2繁殖技术

首先,要选择种羊。在一胎多羊和后代公羊和母羊中选择种养,培育好的种公羊,使其和其他羊群培育种公羊交换进行使用,切忌近亲。对于种公羊,要保持中等膘情,在月料里另外加入10g食盐。其次,适时进行配种。由于小尾寒羊的性成熟比较早,5月龄~6月龄会产生,为了防止小尾寒羊出现早配的现象,要尽早把公羊羔与母羊羔分群适时饲养,只有达到7月龄~8月龄的时候,才能够初配。小尾寒羊中,母羊的期排卵为2个~6个,前后排卵相距时间约为9h。所以,在一个情期里,要进行2次~4次配种,适宜在后8h~24h,这样能够从本质上提升受胎率。在母羊产后2h~28h,可以实施血配。周期在18d~21d,平均为18d。最后,妊娠和分娩。小尾寒羊妊娠期是150d,母羊在怀孕以后的2个月时,胎儿生长速度最快,必须要对母羊进行精心的饲养。

2.3保胎技术

怀胎的母羊要与其他养只分开饲养,将怀胎母羊单独组成群饲养,由于胎儿发育时期不同,运用的饲养管理方法也不同,这样能够有效保证胎儿良好发育。对于怀孕的母羊要喂给质量较好的饲草,对于有些营养比较差的母羊,要单独补给一些精料。对于怀孕后期的母羊,要在精料中添加磷、钙、维生素、矿物质、骨粉等。同时,还要加强放牧运动,母羊长期不运动,会导致其体质变差,甚至难产。因此,要适当增加运动,通过运动,增强胎儿的体质,提升羔羊成活率。由于小尾寒羊为2年3产或者1年2产,小尾寒羊具有频繁周期短的特点,因此,在保证羔羊的生长和发育的前提下,要尽早为羔羊断奶,这样可以使母羊尽快恢复体制,保证体内胎儿的良好发育。因为怀孕的母羊很容易发生流产,因此,在母羊怀孕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疾病的预防。按时为母羊驱虫和接种疫苗,保证圈舍卫生,还要保证母羊的保暖和防寒,防止饲料或饲草变质,杜绝母羊食用有毒饲料。从母羊受孕开始到母羊分娩整个过程为妊娠期,小尾寒羊的妊娠期是148天,由于小尾寒羊的营养状况或年龄不同,其妊娠期有略微差异,通常为146天~152天。在母羊生产之前,要做到接产前准备,为母羊配备专门产房,保证产房良好通风,充足的光线,还要保证产房的地面干燥。在接产之前,要做好产房的消毒工作以及清扫工作。冬季时,要在舍内垫草,保证产房的温度处于2℃~3℃之间。准备好消毒药品,例如来苏儿和碘酊,为接产器具消毒。

2.4疫病防治技术

每年的初春和秋季都要为小尾寒羊进行驱虫,夏季在剪毛以后要进行一次药浴,秋末要发烟熏鼻。每年的春秋要实施各种疫苗的注射,平日要做好圈舍的卫生,保证清洁饮水,避免在早晨到潮湿和低洼的地方进行放牧,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寄生虫感染。

高效养殖技术篇4

引言

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草鱼肉质肥厚,味道鲜美,骨刺较少,营养丰富,对促进血液循环、开胃、滋补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草鱼耐粗饲,饲料来源广,养殖成本低,是广大养殖生产者特别是经济基础较薄弱的边远山区养殖生产者的首选品种。

一、养殖周期

草鱼从夏花养至成鱼出塘,一般需要1-1.5周年,第一年夏季鱼种下塘,到第二年春季能长到0.2公斤左右,大的可达0.5公斤,从第二年春天到第二年冬季出塘,草鱼能长到2至4公斤。如果要求当年养成并出塘,必须投放0.2公斤以上的大规格鱼种。

二、养殖水域的选择及设施配置

养殖水域的总体要求是水源充足,避风向阳,交通便利,排灌体系完备。底质土壤中的金属、农药残留量应符合我国《土地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池塘以面积5-10亩,水深2-3m为好;水库或山塘要求水位稳定,避风向阳,周边无污染源。水源要求清洁无污染,水质感官标准、卫生指标符合我国《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PH值为7-8.5,即表现中性或略偏碱性。池塘或山塘每5亩配备3KW增氧机1台,每口池塘配备自动投饵机1台。

三、清塘消毒

清塘消毒是在鱼种下塘前对鱼塘进行清理和药物消毒,消除塘中的有害生物和病原体。池塘是草鱼生活栖息的场所,也是草鱼病原体的贮藏场所,池塘环境的清洁与否,直接影响到草鱼的健康,所以一定要重视池塘的清整工作,它是预防鱼病和提高鱼产量的重要环节和不可缺乏的措施之一。清塘消毒一般在秋冬季节进行,消毒药一般采用生石灰和二氧化氯,生石灰可以采用干法消毒或带水消毒,干法消毒按每亩75公斤的用量兑水全池泼洒,再暴晒3—5日后注入新水。带水消毒按每亩150公斤的用量兑水全池泼洒。

四、鱼种放养

根据池塘的具体情况、养殖计划、养成产量等具体确定放养量。池塘条件符合上述养殖水域选择及设施配置,计划鱼产量在500公斤以上的,若放养夏花鱼种,每亩可放养夏花草鱼3000尾-3500尾、团头鲂800尾-1000尾、鲤鱼800-1000尾,鲫鱼300-500尾、鲢鱼1000-1500尾,鳙鱼300-500尾。若放养0.2公斤以上的大规格鱼种,每亩可放养草鱼300-500尾、团头鲂(4寸以上)80尾-100尾、鲤鱼(4寸以上)80-100尾、鲫鱼(2寸以上)100-150尾、鲢鱼300-350尾、鳙鱼60-80尾。低于上述标准的要适当希放,根据饲养鱼苗的大小与池塘容量进行适当的移鱼换池驯养。

五、饲养管理

一是管吃。夏花下池时主要以枝角类和浮萍为食,也食人工饲料。当草鱼长至10厘米左右即可摄食鲜嫩水、旱草及颗粒饲料。夏花至15厘米阶段,不必控制草鱼吃食量,应做到吃完就投,但要注意高温、闷热、有雷阵雨时,鱼种极易浮头,食欲减退要适当控制投饵。当气候、水温正常时,应抓紧时间喂足饵料,以保证草鱼快速生长。当草鱼长至0.2公斤以后,由于草鱼生性贪食,常常因为摄食过多而导致肠炎病,特别是体重在0.2-1公斤阶段最易发生,要特别注意定量投喂,每次投喂以八层饱为准,精料以2小时内吃完,青料以4小时内吃完为度。颗粒饲料粒径要根据鱼的大小进行适当调整,以鱼能正常吞食为准。为了让草鱼长得更快更好,投喂饲料要精青结合。3-6月以精料为主,青料为辅,精料投喂次数由每天1-2次慢慢增加到3-4次。7-9月可减少精料投喂量,以青料为主,但要坚持每天捞出草料残渣,以免污染水质,引发鱼病。九月底以后要增投精饲料,利于鱼类储蓄体能,保持增重。投喂精饲料的次数,由一天3-4次慢慢减少到1-2次,直至鱼类停食为止。

二是管水。日常注意观察池水变化情况,主要看水色或气味。可通过定期加换新水和泼生石灰水进行调节水质,每半月加换新水一次,每次加换10-20cm,每月泼撒一次生石灰水,每亩用量20-25kg。水的透明度要保持在30-40cm,氨氮含量不超过0.3-0.5mg/l。草鱼快速生长对水体溶解氧要求是5mg/L以上。增氧机的使用方法,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

三是管病。鱼病的症状,根据鱼体颜色、游姿、集群、沉水、浮水等现象的观察,为难免造成损失,主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养殖过程中要重视“管水”工作,保证水质清爽,不污染、不变质。6-9月是鱼的活动和摄食高峰期,也是鱼病暴发高峰期,要注意作好药物预防,每月定期进行一次全池泼洒药物预防,药物一般采用生石灰(25g/m3)、漂白粉(1g/m3)、硫酸铜(0.7g/m3)与硫酸亚铁合济(5:2)等。 每半月进行一次投喂药饵预防,以“三黄粉”药饵或大蒜素药饵效果较好,50kg饲料用三黄粉(大黄50%、黄柏30%、黄芩20%,碾成碎粉后搅匀)0.3kg或大蒜素0.5kg混匀拌成糊状饲料投喂,连用3~5天。

六、轮捕

高效养殖技术篇5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miers)是海水养殖的主导品种之一,由于其生长期适中、商品价值高,而倍受广大养殖户青睐[1-3]。梭子蟹产业是象山县“7+1”农业龙型产业,现有养殖面积5 000 hm2、养殖产量4 000 t、产值4亿元。近几年来,随着梭子蟹土池育苗、苗种自繁、疏雄养殖、底充氧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梭子蟹养殖产量已从2004年的150~300 kg/hm2提高到现在的600 kg/hm2以上,平均单产超过1 125 kg/hm2的占全县养殖面积的20%以上,涌现3年平均单产超过1 275 kg/hm2、2年平均单产超过2 250 kg/hm2、利润超过15万元/hm2等高产高效典型。通过对高产高效典型模式养殖技术的探讨,以促进象山县梭子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WwW.133229.CoM

1高产高效典型案例

1.1 精养高产高效典型

高塘岛乡纱帽绿村陈显祥养殖户,自2004年开始养殖梭子蟹,养殖产量连续递增。池塘面积0.33 hm2,分2口小塘,每口小塘设置排水闸门,进水用10 cm水泵抽入,配备水车式增氧机。池塘内置宽2.0 m、深0.5 m的主环沟。滩面每隔2 m设置一垄,并伴有浅沟(深0.3 m左右),滩面水深保持在0.8 m以上。边滩及部分中央滩面布设以树枝、竹枝为主的隐蔽物。苗种以自繁苗种为主。2008年,梭子蟹总产量760 kg,平均单产2 280 kg/hm2,产值7.26万元,利润4.895万元,平均净利14.685万元/hm2。2009年,梭子蟹平均单产2 250 kg/hm2,小白虾产值0.5万元,总产值10.555万元,利润7.39万元,平均净利22.17万元/hm2。

1.2蟹—虾—贝生态混养高效典型

新桥镇麦地山塘采用“蟹—虾—贝”生态混养高效模式,主要养殖梭子蟹、小白虾、缢蛏。放养ⅰ期蟹苗。养殖面积4 hm2(2口),四周有环沟,滩面水深1.0 m以上,设双闸门,每口池塘配备水车式增氧机2台(1.5 kw/台),饲料来源主要以张网小鱼虾为主。2009年梭子蟹平均单产达到1 140 kg/hm2、产值 63.84万元,小白虾产值12万元,缢蛏产值7.0万元,雄蟹起捕(养殖过程起捕)4.5万元,总产值87.34万元,利润51.5万元,平均净利12.87万元/hm2。

2 养殖技术探讨

2.1养殖模式的确定

目前,梭子蟹养殖有“蟹—贝—虾”、“贝—蟹—虾”、“蟹—虾”、“蟹精养”等模式。因此,确定养殖模式要充分考虑海区环境、潮位高低、进换水条件以及技术水平等因素。如案例1由于养殖池塘面积较小,利于管理,要实现高产出高收入,必须选择走高密度精养模式。案例2的养殖池塘面积较大,进换水方便,采用“蟹—虾—贝”生态混养,实现了高产高效。

2.2池塘标准化改造

近几年,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池塘的基础设施建设,池塘的基础配套设施得到明显的改善,池塘规模已经缩小到1.0~1.3 hm2/口,采用黑膜或者水泥护坡,配备增氧机,池塘的有效水位保持在1.0 m以上。经过标准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已经摒弃了“大排大灌”的养殖思路,养殖过程采取适度换水、以添加水为主的调节水质的养殖新理念,实现了梭子蟹的高产。

2.3隐蔽物的设置

梭子蟹属肉食性凶猛水产动物,具有很强的自相残杀性,尤其是幼苗、饥饿和蜕壳等阶段,直接影响梭子蟹的养殖成活率。因此,设置隐蔽物、拟人工造蟹穴减少相互残杀是提高梭子蟹养殖成活率的关键技术之一[2-4]。案例1池塘采取滩面分区、设置众多沟壑、滩面插竹枝,为梭子蟹创造了良好的生长和栖息环境。起捕蟹时发现,环沟、竹枝及滩面小沟蟹的密度较高。又如象山县莲花梭子蟹精养基地,以竹枝为主的隐蔽物,获得了高产(975 kg/hm2以上)。

2.4放养优质健康蟹苗

2.4.1工厂化苗种。20世纪90年代中期,养殖梭子蟹主要以沙池暂养野生蟹为主。90年代后期,梭子蟹人工育苗技术突破,开始进入全人工养殖[5]。目前,池塘养殖主要以放养工厂化苗种为主。按照目前梭子蟹养成情况,放养ⅰ期蟹,放养密度9万~12万只/hm2,放养苗种以一次性放足为准,但放苗量还依据池塘条件、水质环境等而定。最好采用苗种中间培育,将ⅰ期或ⅱ期蟹苗经20 d左右培育后放入大塘养成,提高蟹苗的成活率。

2.4.2自繁的苗种。梭子蟹苗种自繁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种生态高产养殖模式,主要在养殖池塘进行生态育苗、满足自我养殖生产苗种需要的方法。该技术从2004年试验成功以来,逐步推广,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目前全县已推广近666.67 hm2。主要操作流程:池塘清整消毒培育浮游生物饵料抱卵蟹选购蟹笼暂养饲料投喂幼体放散z1-m育苗阶段(饵料包括轮虫、豆浆、虾籽、鱼糜等)m-c1c2-c4(起捕部分蟹苗销售)大规格蟹种培育(养殖时间70~80 d)起捕部分雄蟹上市、起捕部分雌蟹分塘养殖雌蟹育肥原塘养殖起捕上市。据测算,梭子蟹原塘苗种自繁成本约4 500元/hm2,养殖产量975 kg/hm2以上,实现了节本、高效、生态养殖。

2.5投喂优质新鲜饲料

梭子蟹养殖以投喂鲜活小杂鱼为主。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饵料价格从2004年的0.6元/kg涨到现在的2.8元/kg左右,特别是7、8、9月的禁渔期间,鲜活饲料来源比较紧张,大多以冰鲜料投喂为主。据测算,饲料成本已经占养殖成本的60%以上。因此,高温期间必须投喂新鲜饲料,生殖交配期间多投喂海瓜子等低值贝类,11月以后延长饲料投喂时间,改变目前梭子蟹生长4个月、3个月饥饿的生长状态,提高梭子蟹的品质(即雌蟹上膏率)。案例1、2的养殖池塘,都濒临港口,常年张网渔船较多,每天能提供新鲜饵料,从而保证了饵料质量,达到了定时、定质、定量和延长投喂时间。

2.6勤开增氧机

海水池塘是象山县主要养殖方式,以梭子蟹、贝类、对虾为主。2002年以前,海水池塘中的增氧机使用几乎为零,随着养殖技术的快速发展,放养密度不断增加,使原来传统的粗放型养殖向精养发展,养殖过程中缺氧引起梭子蟹死亡事故时有发生[6-7]。随着池塘标准化建设将池塘配套增氧机指标纳入硬性考核指标,使一大批池塘配备了充足的增氧机,同时底充氧等增氧先进技术的广泛推广,为梭子蟹实现高产提供了根本的技术保障。因此,梭子蟹养殖池塘最好是水车式与底充氧增氧结合,同时注重增氧机开启的时间和方式,从而达到稳产、高产。

2.7适时起捕雄蟹

疏雄养殖,即在梭子蟹幼蟹5~9期可用肉眼区分性别时,捕捞大部分雄蟹,以养殖雌蟹为主的人为选择养殖对象性别、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的梭子蟹养殖新技术,其要点是控制雌雄比例为6∶1为宜。案例1,连续4年开展此技术均获得了高产,2008年梭子蟹总产量760 kg,雌蟹起捕675 kg,而雄蟹只起捕85 kg。2009年,总共起捕梭子蟹750 kg,雌蟹起捕650 kg,雄蟹起捕100 kg(该雄蟹产量从小到大起捕计算,实际最后起捕雄蟹才30 kg),2009年的雌蟹收购价格在128~170元/kg,因而实现了养殖效益差异的最大化。案例2,2009年养殖过程中起捕雄蟹卖出4.5万元,增效11 250元/hm2。因此,养殖过程中适时起捕雄蟹,不仅提高了雌蟹养殖成活率,而且可增加养殖户收入。

2.8加强病害防治

目前,梭子蟹养殖必须首先解决池塘干塘、清塘问题。由于临港工业的发展,养殖空间逐渐萎缩,塘租费从2004年不足1.5万元/hm2涨到目前3万元/hm2以上,养殖户为了提高效益,实行全年养殖,养殖过程中没有休过塘,因而养殖过程中容易发生病害,影响养殖收入。目前梭子蟹病害主要有纤毛虫等,只有注重适当调节水质、勤开增氧机、勤换水,辅药物防治等措施,才能真正起到生态防病的作用。

3小结

综上所述,总结出“垄多、隐物、自繁、疏雄、精饲、富氧、勤管、防病、育肥”的梭子蟹高产技术要点。一是垄多。池塘滩面设置沟多、滩多,拓宽梭子蟹生长和栖息空间;二是隐物。设置隐蔽物,采用毛竹枝、树枝、网片等铺设塘底造人工蟹穴,减少梭子蟹自相残杀;三是自繁。采用池塘内苗种自我繁殖,成本低,操作简单,生产安全;四是疏雄。采用人工方式,人为去除池塘内较多的雄蟹,以养殖雌蟹(膏蟹)为主,提高养殖效益,实现效益差异最大化;五是精饲。投喂新鲜饲料,做到定时、定质、投足和延长投饵时间;六是富氧。采用底充氧与水车式增氧结合,实现富氧养殖;七是勤管。加强巡塘,注意观察池塘水质变化、蟹体活动、饵料摄食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八是防病。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主要以调节水质为主调控环境;九是育肥。梭子蟹育肥阶段,一要加强梭子蟹生殖交配期间的营养,多投喂一些低值贝壳饲料(如海瓜子类);二要延长11月(水温15 ℃)以后的饲料投喂时间和加强饵料营养,可采用在池塘角落围成部分区域或搭建塑料大棚沙池集中暂养,不仅能提高梭子蟹的品质,更能掌握市场动态、适时起捕,从而达到高产出、高卖出、高收益。

4参考文献

[1] 刘长军,郑凯宏,周志强,等.海水池塘底充氧养殖三疣梭子蟹高效试验[j].中国水产,2007,24(10):25-26.

[2] 金忠文.三疣梭子蟹分级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07(5):32-34.

[3] 刘长军,陈挺,沈烈锋,等.三疣梭子蟹苗种繁育与大规格蟹种培育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8(14):205,225.

[4] 孙玉华,孙忠悦,胡旭辉.三疣梭子蟹养殖之一:三疣梭子蟹健康高效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06(11):48-50.

高效养殖技术篇6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miers)是海水养殖的主导品种之一,由于其生长期适中、商品价值高,而倍受广大养殖户青睐[1-3]。梭子蟹产业是象山县“7+1”农业龙型产业,现有养殖面积5 000 hm2、养殖产量4 000 t、产值4亿元。近几年来,随着梭子蟹土池育苗、苗种自繁、疏雄养殖、底充氧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梭子蟹养殖产量已从2004年的150~300 kg/hm2提高到现在的600 kg/hm2以上,平均单产超过1 125 kg/hm2的占全县养殖面积的20%以上,涌现3年平均单产超过1 275 kg/hm2、2年平均单产超过2 250 kg/hm2、利润超过15万元/hm2等高产高效典型。通过对高产高效典型模式养殖技术的探讨,以促进象山县梭子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高产高效典型案例

1.1 精养高产高效典型

高塘岛乡纱帽绿村陈显祥养殖户,自2004年开始养殖梭子蟹,养殖产量连续递增。池塘面积0.33 hm2,分2口小塘,每口小塘设置排水闸门,进水用10 cm水泵抽入,配备水车式增氧机。池塘内置宽2.0 m、深0.5 m的主环沟。滩面每隔2 m设置一垄,并伴有浅沟(深0.3 m左右),滩面水深保持在0.8 m以上。边滩及部分中央滩面布设以树枝、竹枝为主的隐蔽物。苗种以自繁苗种为主。2008年,梭子蟹总产量760 kg,平均单产2 280 kg/hm2,产值7.26万元,利润4.895万元,平均净利14.685万元/hm2。2009年,梭子蟹平均单产2 250 kg/hm2,小白虾产值0.5万元,总产值10.555万元,利润7.39万元,平均净利22.17万元/hm2。

1.2蟹—虾—贝生态混养高效典型

新桥镇麦地山塘采用“蟹—虾—贝”生态混养高效模式,主要养殖梭子蟹、小白虾、缢蛏。放养ⅰ期蟹苗。养殖面积4 hm2(2口),四周有环沟,滩面水深1.0 m以上,设双闸门,每口池塘配备水车式增氧机2台(1.5 kw/台),饲料来源主要以张网小鱼虾为主。2009年梭子蟹平均单产达到1 140 kg/hm2、产值 63.84万元,小白虾产值12万元,缢蛏产值7.0万元,雄蟹起捕(养殖过程起捕)4.5万元,总产值87.34万元,利润51.5万元,平均净利12.87万元/hm2。

2 养殖技术探讨

2.1养殖模式的确定

目前,梭子蟹养殖有“蟹—贝—虾”、“贝—蟹—虾”、“蟹—虾”、“蟹精养”等模式。因此,确定养殖模式要充分考虑海区环境、潮位高低、进换水条件以及技术水平等因素。如案例1由于养殖池塘面积较小,利于管理,要实现高产出高收入,必须选择走高密度精养模式。案例2的养殖池塘面积较大,进换水方便,采用“蟹—虾—贝”生态混养,实现了高产高效。

2.2池塘标准化改造

近几年,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池塘的基础设施建设,池塘的基础配套设施得到明显的改善,池塘规模已经缩小到1.0~1.3 hm2/口,采用黑膜或者水泥护坡,配备增氧机,池塘的有效水位保持在1.0 m以上。经过标准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已经摒弃了“大排大灌”的养殖思路,养殖过程采取适度换水、以添加水为主的调节水质的养殖新理念,实现了梭子蟹的高产。

2.3隐蔽物的设置

梭子蟹属肉食性凶猛水产动物,具有很强的自相残杀性,尤其是幼苗、饥饿和蜕壳等阶段,直接影响梭子蟹的养殖成活率。因此,设置隐蔽物、拟人工造蟹穴减少相互残杀是提高梭子蟹养殖成活率的关键技术之一[2-4]。案例1池塘采取滩面分区、设置众多沟壑、滩面插竹枝,为梭子蟹创造了良好的生长和栖息环境。起捕蟹时发现,环沟、竹枝及滩面小沟蟹的密度较高。又如象山县莲花梭子蟹精养基地,以竹枝为主的隐蔽物,获得了高产(975 kg/hm2以上)。

2.4放养优质健康蟹苗

2.4.1工厂化苗种。20世纪90年代中期,养殖梭子蟹主要以沙池暂养野生蟹为主。90年代后期,梭子蟹人工育苗技术突破,开始进入全人工养殖[5]。目前,池塘养殖主要以放养工厂化苗种为主。按照目前梭子蟹养成情况,放养ⅰ期蟹,放养密度9万~12万只/hm2,放养苗种以一次性放足为准,但放苗量还依据池塘条件、水质环境等而定。最好采用苗种中间培育,将ⅰ期或ⅱ期蟹苗经20 d左右培育后放入大塘养成,提高蟹苗的成活率。

2.4.2自繁的苗种。梭子蟹苗种自繁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种生态高产养殖模式,主要在养殖池塘进行生态育苗、满足自我养殖生产苗种需要的方法。该技术从2004年试验成功以来,逐步推广,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目前全县已推广近666.67 hm2。主要操作流程:池塘清整消毒培育浮游生物饵料抱卵蟹选购蟹笼暂养饲料投喂幼体放散z1-m育苗阶段(饵料包括轮虫、豆浆、虾籽、鱼糜等)m-c1c2-c4(起捕部分蟹苗销售)大规格蟹种培育(养殖时间70~80 d)起捕部分雄蟹上市、起捕部分雌蟹分塘养殖雌蟹育肥原塘养殖起捕上市。据测算,梭子蟹原塘苗种自繁成本约4 500元/hm2,养殖产量975 kg/hm2以上,实现了节本、高效、生态养殖。

2.5投喂优质新鲜饲料

梭子蟹养殖以投喂鲜活小杂鱼为主。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饵料价格从2004年的0.6元/kg涨到现在的2.8元/kg左右,特别是7、8、9月的禁渔期间,鲜活饲料来源比较紧张,大多以冰鲜料投喂为主。据测算,饲料成本已经占养殖成本的60%以上。因此,高温期间必须投喂新鲜饲料,生殖交配期间多投喂海瓜子等低值贝类,11月以后延长饲料投喂时间,改变目前梭子蟹生长4个月、3个月饥饿的生长状态,提高梭子蟹的品质(即雌蟹上膏率)。案例1、2的养殖池塘,都濒临港口,常年张网渔船较多,每天能提供新鲜饵料,从而保证了饵料质量,达到了定时、定质、定量和延长投喂时间。

2.6勤开增氧机

海水池塘是象山县主要养殖方式,以梭子蟹、贝类、对虾为主。2002年以前,海水池塘中的增氧机使用几乎为零,随着养殖技术的快速发展,放养密度不断增加,使原来传统的粗放型养殖向精养发展,养殖过程中缺氧引起梭子蟹死亡事故时有发生[6-7]。随着池塘标准化建设将池塘配套增氧机指标纳入硬性考核指标,使一大批池塘配备了充足的增氧机,同时底充氧等增氧先进技术的广泛推广,为梭子蟹实现高产提供了根本的技术保障。因此,梭子蟹养殖池塘最好是水车式与底充氧增氧结合,同时注重增氧机开启的时间和方式,从而达到稳产、高产。

2.7适时起捕雄蟹

疏雄养殖,即在梭子蟹幼蟹5~9期可用肉眼区分性别时,捕捞大部分雄蟹,以养殖雌蟹为主的人为选择养殖对象性别、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的梭子蟹养殖新技术,其要点是控制雌雄比例为6∶1为宜。案例1,连续4年开展此技术均获得了高产,2008年梭子蟹总产量760 kg,雌蟹起捕675 kg,而雄蟹只起捕85 kg。2009年,总共起捕梭子蟹750 kg,雌蟹起捕650 kg,雄蟹起捕100 kg(该雄蟹产量从小到大起捕计算,实际最后起捕雄蟹才30 kg),2009年的雌蟹收购价格在128~170元/kg,因而实现了养殖效益差异的最大化。案例2,2009年养殖过程中起捕雄蟹卖出4.5万元,增效11 250元/hm2。因此,养殖过程中适时起捕雄蟹,不仅提高了雌蟹养殖成活率,而且可增加养殖户收入。

2.8加强病害防治

目前,梭子蟹养殖必须首先解决池塘干塘、清塘问题。由于临港工业的发展,养殖空间逐渐萎缩,塘租费从2004年不足1.5万元/hm2涨到目前3万元/hm2以上,养殖户为了提高效益,实行全年养殖,养殖过程中没有休过塘,因而养殖过程中容易发生病害,影响养殖收入。目前梭子蟹病害主要有纤毛虫等,只有注重适当调节水质、勤开增氧机、勤换水,辅药物防治等措施,才能真正起到生态防病的作用。

3小结

综上所述,总结出“垄多、隐物、自繁、疏雄、精饲、富氧、勤管、防病、育肥”的梭子蟹高产技术要点。一是垄多。池塘滩面设置沟多、滩多,拓宽梭子蟹生长和栖息空间;二是隐物。设置隐蔽物,采用毛竹枝、树枝、网片等铺设塘底造人工蟹穴,减少梭子蟹自相残杀;三是自繁。采用池塘内苗种自我繁殖,成本低,操作简单,生产安全;四是疏雄。采用人工方式,人为去除池塘内较多的雄蟹,以养殖雌蟹(膏蟹)为主,提高养殖效益,实现效益差异最大化;五是精饲。投喂新鲜饲料,做到定时、定质、投足和延长投饵时间;六是富氧。采用底充氧与水车式增氧结合,实现富氧养殖;七是勤管。加强巡塘,注意观察池塘水质变化、蟹体活动、饵料摄食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八是防病。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主要以调节水质为主调控环境;九是育肥。梭子蟹育肥阶段,一要加强梭子蟹生殖交配期间的营养,多投喂一些低值贝壳饲料(如海瓜子类);二要延长11月(水温15 ℃)以后的饲料投喂时间和加强饵料营养,可采用在池塘角落围成部分区域或搭建塑料大棚沙池集中暂养,不仅能提高梭子蟹的品质,更能掌握市场动态、适时起捕,从而达到高产出、高卖出、高收益。

4参考文献

[1] 刘长军,郑凯宏,周志强,等.海水池塘底充氧养殖三疣梭子蟹高效试验[j].中国水产,2007,24(10):25-26.

[2] 金忠文.三疣梭子蟹分级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07(5):32-34.

[3] 刘长军,陈挺,沈烈锋,等.三疣梭子蟹苗种繁育与大规格蟹种培育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8(14):205,225.

[4] 孙玉华,孙忠悦,胡旭辉.三疣梭子蟹养殖之一:三疣梭子蟹健康高效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06(11):48-50.

高效养殖技术篇7

1推行杂交养殖方法

为了有效地强化藏羊的养殖效益,就必须重视品种改良,引入更多优良的藏羊父系品种与本地的白藏羊进行杂交培养[1]。因为藏羊培育以肉羊为主,杂交之后藏羊的后代会更加适应高寒地区的环境,同时也更有利于后续的养殖繁育。杂交后的藏羊并不需要直接饲喂饲料,而是依靠放牧的方式实现自主性觅食,并且发育成熟性也会有所提升。从目前的养殖现状来看,杂交后的藏羊,其体重增长速度相对于其他羔羊存在明显的优势,同时抵抗疾病的能力也比较强。

2羔羊的育肥方法

藏羊的养殖重点在于如何做好羔羊的育肥处理,育肥的难度较高,同时对实效性的要求也比较高。在放牧中适当添加饲料是保障羔羊育肥效果的关键。在羔羊生长到1月龄的时候,因为身体发育方面的需求,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也会提升,这时母羊的乳汁已经基本无法满足羔羊的生长要求,同时此时也是促使羔羊育肥的重点阶段,需要高度重视饲料的营养全价[2]。大多数养殖户会在20日龄左右为羔羊提供饲料,饲料通常以容易消化的蔬菜为主。25日龄左右为羔羊提供混合饲料,使羔羊的消化系统逐渐成熟并健康发育。混合饲料主要由蔬菜、小麦、大豆和棉粕等组成。

3暖棚管理方法

青海高寒地区的冬季低温时间一般会维持半年左右,枯草时间一般会超过半年。针对这一现状,必须在冬季对藏羊做好相应的管理保护措施,否则不仅会直接影响藏羊的体重,病死率和疾病发生率均会显著提升,对此要及时搭建或修缮棚舍。棚舍的搭建时间一般在10月份左右,最晚不能超过11月份。藏羊本身喜欢在凉爽、干燥的环境中生活,所以冬季不仅需要维持棚舍本身的温度,还需要对通风条件进行适当改进,使棚舍中的湿度和温度都能够满足藏羊的生活习性。在太阳照射比较强烈、温度有所提升的时候可以适当地放牧。放牧前需要先将棚舍的排气孔打开(一般在30分钟左右),使棚舍内部的温度和湿度与外界相近后才可以进行放牧,预防因为突然性的温差导致藏羊发病。

4疾病预防控制方法

高效养殖技术篇8

2池塘管理

2.1晒塘消毒

冬季抽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使淤泥厚度在10~20cm之间。曝晒后,重新翻耕。2月底,用生石灰干法消毒,加水至80cm左右,水色培育至嫩绿色,水温在15℃左右时,可进行鱼种投放。

2.2池塘改造

对池塘向阳的一边进行整修,修建一土坡,坡度为30°,面积为池塘面积的1.5%~2%,细沙土层保持在30cm,供鳖晒背、栖息和产卵。池塘四周设防逃墙,防逃墙用石棉瓦建,墙高40~50cm,内壁光滑,防止鳖逃走和敌害侵入。池中放置饵料台,以30°角斜放,固定在池塘内。

3苗种放养

3.1放养规格

草鱼、鲤鱼规格为100~150g/尾;花、白鲢放养规格为50~100g/尾,鳖苗放养规格500~750g/只。各种苗种都要选择无病无伤、健壮活泼、规格整齐的苗种放养。

3.2混养密度

鲤鱼或草鱼18000~30000尾/hm2、鳖750~900只/hm2,花、白鲢(1∶4)15000~18000尾/hm2。

4鱼鳖虾混养方法

鱼种的放养密度及搭配比例。鱼类以草鱼、鲤鱼吃食性为主,约占80%,鲢鱼、鳙鱼占20%。3-4月依次放入大规格鱼种22500~30000尾/hm2。5-6月套养0.4kg以上的中华鳖750~900只/hm2。6月上中旬套养南美白对虾苗15~30万尾/hm2。

5饲养管理

在日常的养殖管理中,鱼饲料采用人工全价配合饲料,按照“四定”要求进行,投喂量按照放养品种、规格、数量及出塘规格数量进行人工控制,鳖主要在养殖中后期少量投喂鳖饲料,根据天气、水温和鱼鳖生长情况灵活掌握。

5.1饲料投喂

鱼鳖混养池中投喂重点是给鱼类投喂配合饲料,鳖可以直接利用鱼类残饵和病死鱼,也可以摄食一定量的有机碎屑,鳖的粪便可肥水,培养一定量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5.2水质管理

保持池水清新,适时换水,增加溶氧,池水pH保持在7~8,做好巡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3做好病害防治

做好池塘、工具、池水消毒及鱼鳖下塘前消毒,对发病的鱼鳖进行对症治疗。

6水质管理

投饲驯化时期,水位保持在80~100cm,每隔5~7d加注一次新水,保持水质清新,池水透明度在25~30cm之间,每15d泼洒生石灰,适时使用EM菌,保证水体溶氧在4mg/L以上,pH值7~8.5之间,氨氮不超5mg/L,同时配置增氧机,适时开机增氧,定期对池塘水质进行检测。

7病害防治

鱼鳖在下塘前消毒。池水消毒选择鱼、鳖可以共用的药物,例如:生石灰(60~70mg/L)、漂白粉(2~4mg/L)、强氯精(0.5~0.8mg/L)、硫酸铜(0.7mg/L)等药物进行全池泼洒。

高效养殖技术篇9

1高效养殖技术

1.1蚯蚓种类选择

蚯蚓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蚯蚓遍布世界各地,多达3 000多种,我国已发现和定名的蚯蚓有150种左右,但可供养殖的种类不多,主要养殖种类是正蚓科爱胜属的一些种类。爱胜属蚯蚓近20种,在我国各省区都有发现。目前世界上养殖最普遍的就是该属的赤子爱胜蚓和红色爱胜蚓。赤子爱胜蚓长60~130 mm,宽3~5 mm,成熟体重0.4~1.2 g,背面及侧面橙红或栗红色,外观有明显条纹,尾部两侧姜黄色,喜在烂草堆、污泥、垃圾场生活,具有趋肥性强、繁殖率高、定居性好、肉质肥厚及营养价值高等优点。

现在我国蚯蚓养殖种类多为太平2号蚯蚓(文中主要以此种为例介绍蚯蚓养殖),为日本引进种,是采用美国红蚓和日本爱胜蚓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一般成体体长不超过70 mm,成蚓1 200~4 000条/kg。这种蚯蚓适宜在我国多数地区养殖,喜吃垃圾和畜禽粪。一般引进成蚓作种,成蚓身上有环带(生殖带,产生蚓茧的部位),引种时要注意所购买成蚓的身长和肥壮程度,以便间接判断种群质量,因国内一般养殖场蚯蚓的种群退化都比较严重,退化的种群其繁殖能力和生长量都将受到严重限制。

我国常见的可供养殖的其他蚯蚓种类主要有:一是参环毛蚓。个体较大,长120~400 mm,宽6~12 mm,背面紫灰色,后部颜色较深,刚毛圈稍白,为中药材常用蚯蚓,又名广地龙,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较难定居,在优质土壤的草地和灌溉条件较好的果园和苗圃中养殖较好。二是白颈环毛蚓,长80~150 mm,宽2.5~5.0 mm,背面中灰色或栗色,后部淡绿色,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具有分布较广、定居性较好的特点,宜在菜地、红薯等作物地里养殖,松土、产粪,肥田效果较好。三是威廉环毛蚓。一般长90~250 mm,宽5~10 mm,背面青黄、灰绿或灰青色,背中线青灰色,喜在林、草、花圃地下生活,产粪肥田,目前在江苏、上海一带养殖较多。四是湖北环毛蚓,体长70~220 mm,宽3~6 mm,全身草绿色,背中线紫绿或深绿色,常见一红色的背血管,腹面灰色,尾部体腔液中常有宝蓝色莹光,环带3节,乳黄或棕黄色。是繁殖率较高和适应性较广的品种,宜在池塘、河边湿度较大的泥土中生活,在水中存活的时间长,可以作水产饵料。

1.2环境要求

蚯蚓生活在土壤的间隙中,靠皮肤进行呼吸,其皮肤表面经常是湿润的,这样氧气溶解在皮肤表面的粘液中,渗进皮肤下的毛细血管内,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也能从皮肤中渗透出来。因此,当土壤湿润、透气,土壤间隙中充满空气时,蚯蚓在其中生活得很好[2]。下雨后,土壤如果透水性不好,土壤间隙中的水没有及时排出,其间的空气缺乏,蚯蚓就会感到呼吸困难而从土中爬出。如果下雨后又逢艳阳高照,土壤中积水温度上升很快,则蚯蚓会难以适应而导致死亡。在室内养殖蚯蚓,可使用有缝隙、孔洞的箱、桶之类的容器,或者直接在地上把料堆成像菜地里的畦样。使用箱、桶之类的容器,还可以搭架进行立体饲养。在室外养殖蚯蚓,可直接在地上堆畦,或者用砖块搭筑高约50 cm的围墙,在围墙内堆料。注意夏天要搭建遮荫棚(或者搭架种植藤蔓植物遮荫,或者覆盖以竹席,或者加高料堆至50~60 cm),冬天要覆盖稻草保温,雨天要检查料堆积水情况。利用蚯蚓不喜光照的习性,收获蚯蚓时可用铁丝网装钉1个筛子(用木片固定),然后将蚯蚓连土放在筛子上,放在光线明亮处,蚯蚓怕光即往下钻,筛子底下放1个盘子即可收集蚯蚓。因此,蚯蚓宜生活在阴暗、湿润、透气的泥土中,最适温度10~30 ℃,最适湿度60%~70%(用手握土,手指间见水珠但不滴下)。

1.3饲料准备与投喂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喜欢吃经过腐熟的东西,喜甜、酸味。在蚯蚓养殖过程中,蚯蚓饲料(家畜粪便、厨房垃圾等)的发酵处理是关键,如果饲料没有发酵或发酵不彻底,将会产生有害气体,酸碱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使蚯蚓逃逸、不产茧甚至死亡。养殖蚯蚓主要是用以处理家畜粪便、厨房垃圾,变废为宝。

为了使这些废料快速发酵成功,并且使其中一些有毒有害物质降解,提倡添加em菌进行发酵:一是架堆。注意待发酵料堆应是5~6成干,太湿易引起腐败。如果家畜粪便、厨房垃圾水分过多,可以先晒至5~6成干,或者加干稻草或秸秆(最好裁成小段)、锯末等粗纤维料,采用1层粗纤维料、1层粪料/垃圾,喷洒1层em菌液(1 t料用5 kg em原液,1 kg em原液对水100 kg)直至水渗出。架好料堆后,用黑色塑料薄膜盖严压实(厌氧发酵)。二是翻堆。在气温较高的季节,一般第2天堆内温度就会明显上升,4~5 d可升至60~70 ℃,以后逐渐下降,当堆内温度降到40 ℃时(大概需要12 d左右)则可进行翻堆。生产上一般10 d后进行翻堆,把上面翻到下面,两边翻到中间,边翻堆,边再洒上em菌液,然后再盖上黑色塑料膜压实。冬天翻堆2~3次,夏天翻堆1次。如果每天收集的粪料/垃圾不多,可以先堆肥,但容易滋生蚊蝇等昆虫,尤其夏天。一般自己养猪的农户,家里积存有很多饲料袋,这种饲料袋内层是塑料膜,外层是编制袋,可将制好的料堆装入这种饲料袋内,将袋内料堆压实,袋口扎上并留有一定空隙(扎袋口时,可先在袋口上插上根木棍之类的硬物,扎好袋口后拔出硬物),袋口朝下倒立堆放(发酵过程中,会有液体流出,这种液体若不及时排出,会影响发酵效果)。发酵完成后,先把料堆耙开,让其透气1~2 d后,先放几条蚯蚓看其是否很温顺地钻入料堆中。若蚯蚓不钻入料堆,一个劲往边上爬,说明料堆发酵不合格,需放置几天后再用。

发酵成功后的料堆,散热后即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添加营养促食剂后使用,取100 kg水,加0.2 kg尿素,0.2 kg食醋或40 ml醋精,3 g糖精,4盖菠萝香精(约4 ml)制成营养促食剂,喷洒料堆,注意料堆的湿度。注意,以上所用到的“水”,是指清洁无污染的水,如果用消毒自来水,需要曝气2 d使其中的余氯散尽后才可以使用,或者1 t水用30~40颗米粒大小的大苏打(硫代硫酸钠)中和余氯后马上就可以使用。

1.4日常管理

种蚯蚓引进后,最好用箱养。木箱规格为60 cm×40 cm×25 cm,每箱可放养种蚯蚓1 500~3 000条。

种蚯蚓入箱后,每3~7 d浇1次营养促食水剂(促食、保湿,但注意不要把料土喷得太湿,保持料土湿度60%~70%)。20 d后,进行蚯蚓与蚓茧的分离。把木箱内的料连同蚯蚓一起倒在光线明亮的水泥地上,推成垄状,蚯蚓都钻到底面,拿掉上层的料土(料土里混有许多蚓茧),底下就是一堆堆的蚯蚓。将带有蚓茧的料土,做成垄状,20 d后蚓茧孵化,这时将1垄分成3垄以疏散密度,每3~7 d浇1次营养促食水剂,20 d后加1次料。40 d后,即生长至成蚓。成蚓预留部分做种(有意识地挑拣个体大、健壮的做种,可有效地防止蚯蚓种群的退化),其他的收获待用。以后可视蚯蚓大小、密度,以及蚯蚓的活动(有部分蚯蚓开始逃逸,极可能是料堆内蚯蚓密度过高),隔10 d、20 d收获1次,3~7 d喷1次营养促食水剂,20 d加1次料,料土中蚓茧数量多时单独分出孵化。

养殖过程中注意防害。因为蚯蚓繁殖速度快,考虑到成本原因,有时候敌害原因也可以忽略不计。家养的鸡、鸭、鹅、猪等都喜食蚯蚓,但需注意,除了鸭、蛙类可以直接喂以活蚯蚓,其他的如鸡、猪类不要喂以活蚯蚓,因为活蚯蚓是含多种寄生虫的中间寄主,可将蚯蚓用开水烫死后剁碎拌入饲料中喂食,用量一般为15%,或者烫死后晒干或烘干粉碎后拌食。蚯蚓粉也可以代替鱼粉,自制饵料喂食吃食性水产动物如黄鳝、泥鳅等。

2蚯蚓养殖效益分析

2.1饲料来源与市场需求

养殖蚯蚓,首先要考虑饲料来源是否容易[3]。蚯蚓好养,现在大量养殖的蚯蚓就是吃垃圾粪料的种类,但因其繁殖快,所需饲料量很大。因此,如果家中有一定的养猪、养牛等养殖规模,每天产粪很多,又有一定的空闲地可供养殖蚯蚓,那么养殖蚯蚓几乎是不需要什么成本的。注意一点,如果产的粪含水量比较多,比如饲料猪的粪,还要考虑是否容易获得稻草、秸秆、锯末等粗纤维料。如果打算用厨房垃圾、污泥等养蚯蚓,也要考虑垃圾、污泥是否容易获得。虽然现在垃圾处理仍然是政府头疼的一个问题,但有时候不一定能收到垃圾养蚯蚓,原因是采用填埋方式处理垃圾的成本比用蚯蚓处理低很多。

污泥处理也一般由 企业 运作自负盈亏,用蚯蚓处理费用为80~90元/t,企业也会选择其他的方式处理。如果需要联系政府,可咨询环保局。但要注意的是,使用重金属含量高的污泥养殖蚯蚓,养出的蚯蚓富集了大量的重金属,这种蚯蚓不能作饲料用,只能集中焚烧掉。蚯蚓好养,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马上养殖。如果自己有养家禽家畜、吃食性水产动物(草食性的除外),那么养出来的蚯蚓可以作为饲料蛋白添加在饲料中投喂,蚯蚓处理后的泥土里有大量的蚓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以自用,也可以出售给花卉苗木公司。如果只是利用他人提供的粪料、垃圾、污泥等养殖蚯蚓的,那么在选择蚯蚓养殖场所时就要注意,养出来的蚯蚓,最好能就近卖给养殖户作为饲料,或者卖给渔具鱼饵店作为钓饵。

2.2养殖效益 计算

按料堆高度30 cm计算,1 m 2 面积需0.3 m3的料(可计为0.3 t)。料价20元/t,每1 t料需em原液5 kg(约60元)。因此,所需料价格为6元,所需em原液价格为18元。平均20 d添1次料。投种6 000~12 000条/m 2 ,每条种蚯蚓1~2分钱。因此,种苗价格最多为240元/m 2 。若土地为租用的,按土地租金4 500元/hm 2 计算,1 m 2 土地租金为0.45元/m 2 。其他一些用具费用暂计为150元。年总成本828.45元/m 2 。如果料、土地均为自有,这部分成本减去,总成本即为718.5元/m 2 。蚯蚓种苗引种1次后即可自繁,em原液购买一次后可以自制,一般1次购买10 kg花费约150元,以后可以用缸、桶等容器密封,自己培养em菌液,这样成本又可以大大降低。从以上可以看出,除去料、土地成本,其他都是一次投资长期收益,也就是说,1 m 2 养殖面积,首期投入400~500元即可启动。

蚯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性成熟的每条蚯蚓,约1周产卵1次,每次产1个蚓茧,每个蚓茧可孵化出3~5条蚯蚓。蚓茧孵化需15~20 d,孵化后到性成熟需40~50 d。这样计算,1条种蚯蚓3个月左右时间(从亲体蚯蚓到蚓茧到孵化出小蚯蚓到性成熟)可以繁殖10倍。按1 m 2 投种12 000条计算,3个月后可繁殖至12万条,每3个月收获1次,留12 000条作种,1年收3次,按成蚓2 400条/kg计算,1年总共可收135 kg/m 2 ,按最低价格12元/kg计算,收入1 620元/m 2 (作种销售或者作钓饵销售,价格可达40~80元/kg)。1年下来至少可以产生1 t/m 2 的蚓粪,按最低价格0.15元/kg计算,收入150元/m 2 (花卉苗木公司再将蚓粪出售给家庭养花种草消费时,价格可达2~6元/kg)。

蚯蚓作为蛋白源添加到饲料中喂猪喂鸡,蚯蚓粪也可用以喂养鸡鸭,一个养殖周期下来,可以节约饲料成本30%~50%,并且养殖的动物生长速度加快,增重明显[4]。如果自己养猪、养牛、养鸡等,养出的蚯蚓自产自销,也是一种增产的措施。比如散养土鸡,原本需要7~8个月才能上市,但是若在喂料中添加蚯蚓饲喂,只需要3~4个月即可以上市。

3 参考 文献

[1] 姜阳.蚯蚓养殖高产管理技术[j].山东饲料,2002(6):24.

高效养殖技术篇10

1.1池塘方面

在设置池塘时,要考虑到水源供应的充足,池塘中的水质是清洁无污染的,有流动性的,符合渔业用水的基本标准,并根据所养殖的青虾规模选择合理的溶解氧,保证水中的氧气和pH值是达标的。同时,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池塘的水深和坡度也要满足养殖标准,在池塘的还要配备增氧机,进水口处设置网布袋,避免其他鱼类的掺入。

1.2消毒施肥

如果养殖的池塘属于老塘,就要在清塘时加入水分,这样可以减少其敌害黄鳝和泥鳅等的存在,在全池内泼洒生石灰以起到消毒作用,消灭掉病原体和敌害生物。在消毒后把发酵好的有机肥等微生物制剂添加到池塘中,以便于天然饵料生物的生长。

1.3水草和隐蔽物

池塘内的生长环境布置完成后,加入适量的水草和遮蔽物,水草可以选用轮叶黑藻,并掺入些许聚草,水草之间的行距和间距也要合理布置,水深处种植聚草,水浅处种植枯草。而且养殖池塘中,水草多时对青虾的生长和繁殖十分有利,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铺设部分网片,实现养殖的立体化,提高水体的综合利用率。

2池塘高效养殖技术

2.1调节水质,增加氧气含量

2.1.1把握施肥的时间青虾虾苗到幼虾这一阶段及晚秋时期,属于青虾施肥的关键时期,即在每年8-9月的高温时期,要保持池塘中水质环境的清凉,有充足的氧气,具体的施肥材料是复合型肥料,施肥量要依据池塘大小和养殖数量而定。

2.1.2合理注水通常在养殖的前后阶段不需要加入太多水,在养殖的中间时期可以适当多加入水,并保证加入水的清洁新鲜,这样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营养盐及微量元素,给青虾提供更多的食料,也可以有效降低代谢毒物的浓度,降低池塘水体的老化速度。需要注意的是在加入水时,要保证水质良好,不能由外界带入有害物质。

2.1.3调节水体pH值水体在长时间的养殖过程中,自身的pH值会有所失衡,如果不及时进行调节,会对青虾的生长带来严重危害,在每个月度向池塘中泼撒2次生石灰,保证池中酸碱度平衡,一般约在7.5。

2.2优化放样模式,保证养殖密度的合理

2.2.1实行自行式繁殖生长模式首先,从青虾的繁殖过程来看,其繁殖速度很快,养殖户大都是以放样抱卵虾为主,实行的是自行式的繁殖生长模式,这种模式的实用性很高,但很容易导致青虾养殖出现“世代同堂”的现象,青虾的生长密度很大,导致最后的产量效益降低。因此,就要改变这种养殖模式,以放样虾苗为主,采取养殖两茬虾技术,注重精养而不是粗养。

2.2.2观察养殖密度,提高上市规格如果青虾的养殖密度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导致养殖养料的浪费,最终的青虾产品质量下降、产量降低,影响到最后的经济效益。但是,密度过小会导致水体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在改进养殖技术的基础上,合理控制青虾的养殖密度。

2.3选择最佳的饲料,科学化养殖

青虾属于杂食性动物,两茬虾在整个年度中只有2个摄食量高峰期,也就是每年度的4-5月和8-10月,中间的6-7月份是青虾的繁殖旺盛期,不会有太多的进食,养殖人员要把握青虾的这一特点,准确合理地进行饲养,减少饲料的浪费。

2.3.1饲料的正确选择随着青虾池塘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养殖饲料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不同的饲料对青虾的适合度也不相同。根据青虾自身生长特点,其对于螺蛳、鱼粉等动物饲料易于接受,而且对于植物饲料类的豆饼、米糠等也不拒绝,但是在具体的喂养上,要尽可能以颗粒状为主,这样不仅可以起到保持水质的作用,还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3.2科学化养殖青虾在进食时间上,更喜欢在夜间围绕池塘觅食。因此,养殖人员可以把握这一特点,合理调整喂养时间,每日至少喂养2次,侧重于夜晚的喂养,并增加喂养量。

高效养殖技术篇11

稻田养鱼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苏北地区稻田养殖在20世纪90年展较快,由于稻田养殖田间工程规模小,养殖品种单一,经济效益不高,降低了稻农养殖的积极性[1]。进入21世纪后,随着稻田养殖技术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强和稻田养殖技术的不断完善,稻农发展稻田养殖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稻田养殖模式不断更新,稻田立体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应运而生,经济效益普遍得到了提高[2]。实践证明,稻田养鱼不仅增加了水产品产量、水稻产量和收入,同时还减少了治虫用药、追施肥料和除草用工支出等,养殖水体得到了充分地利用。就一般水平而言,在稻田内进行水产品养殖后,水稻可增产10%以上,若养殖一般商品鱼,产量可达450~750 kg/hm2,增加产值3 000~6 000元/hm2,纯收入亦可增加1 500元/hm2以上;若养殖淡水名贵鱼类,一般产量可达到600~750 kg/hm2以上,增加产值7.5万~12.0万元/hm2,纯收入增加4.5万元/hm2以上。因此,稻田养殖特种水产品,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不仅能稳定粮食生产,亦可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笔者于2010年在睢宁县邱集镇春晖特种水产养殖场进行了稻田立体高效生态养殖技术试验,试验稻田面积3.33 hm2,放置2×4网箱50个,放养黄鳝种1.5 kg/m2,每只网箱收获黄鳝48 kg,产值34 560元/hm2,利润1.80万元/hm2;放养泥鳅225 kg/hm2,收获成鳅900 kg/hm2,产值2.52万元/hm2,利润1.50万元/hm2,合计平均利润3.30万元/hm2。该养殖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其总结如下。

1 养鱼稻田的准备

1.1 稻田要求

养鱼稻田需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保水性强、旱涝保收、通风透光、交通便利,田块面积以666.67~3 333.35 m2为宜。

1.2 开挖鱼沟

视田块大小,可开挖成“一”、“十”或“井”字型鱼沟,沟宽3~4 m,深1.0~1.5 m。鱼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5%~20%。

1.3 建设进排水口

进排水口用密眼网布拦好,夯实基部[3]。在排水口处的沟要挖深至2 m、长3~5 m,以便于集中捕捞。

1.4 加高加固田埂

田埂用砖或条石、片石护坡,防止风浪和渗漏,埂高要求2.0~2.5 m。如果在稻田内养殖河蟹、甲鱼,田埂顶部要建立防逃设施[4]。

1.5 网箱设置

根据稻田边沟条件,可选择2 m×3 m或2 m×4 m网箱,悬挂于铁丝上固定,网箱内移植水花生或水葫芦。

2 鱼种放养

2.1 放养品种

适宜稻田养殖的鱼类品种很多,主要有泥鳅、甲鱼、鲫鱼、草鱼、白鲢、花鲢、鲤鱼等品种。

2.2 养殖密度

放养鱼种4 500尾/hm2,其中5 cm以上规格的鲫鱼750尾/hm2,6.67 cm以上规格的草鱼2 250尾/hm2(其中50 g以上规格的草鱼150~300尾/hm2),6.67 cm规格以上的白鲢900~1 200尾/hm2,6.67 cm规格以上的花鲢150~300尾/hm2;有条件的稻田还可以搭配3.33 cm左右的泥鳅7 500尾/hm2,主养泥鳅,放养泥鳅种苗375 kg/hm2左右,可搭配放养花白鲢1 200~1 500尾/hm2。

2.3 放种时间

鲫鱼和6.67 cm规格的草鱼在秧苗返青后即可放入;泥鳅、花、白鲢在秧苗分蘖结束时放入;而大规格的草鱼则要在秧苗圆秆后才能放入,或先拦养在鱼沟(窝)中,待水稻圆秆后再放入)。

2.4 稻田边沟网箱放置

于3月至4月底放置网箱,同时移植水花生或水葫芦放入网箱中,进行水草培育。根据地方气候条件,于5—7月选择放养无病、无伤、鱼体健康、规格相同、体表黏液保存良好的黄鳝种苗,每个网箱可放养黄鳝种苗7.5~10.0 kg,增长倍数为3~5倍,一般饲养3~4个月即可上市[5]。

3 田间管理

3.1 田水管理

根据水稻生长适时加深田水。前期以水稻为主,兼顾鱼类,可保持水深6~10 cm;在秧苗基本苗出齐后,应逐步加深田水,保持水深15~20 cm;水稻收割后,要加水至最高水位。

3.2 稻田施肥

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如堆肥、绿肥、畜禽粪肥等[6]。一般堆放在田角或一段鱼沟里。

3.3 水稻用药

选用高效、低毒药品防治水稻病虫害,如杀虫螟、稻风散、叶枯灵、杀虫双等。一是按说明用药;二是降低池水至环沟内施药,然后加水[7];三是在中午秧苗露水干后喷施水剂,在秧苗露水未干时撒施颗粒和粉剂。

4 饲养管理

4.1 做好放逃、防洪工作

加固防逃网,做到稀、密2层网栏,可用铁丝网或竹篾。在洪水期间,要加强巡查,防止逃鱼。

4.2 投喂饲料

稻田养鱼可补充投喂青草、浮萍、农作物秸秆以及米糠、麸皮、红苕等青、精饲料。饲养网箱黄鳝时可用新鲜鱼虾、蚯蚓、蝇蛆、黄粉虫等用绞肉机打成糊状,再适量添加少量植物性饲料,做成厚团状进行喂养,日饵量2%~3%,可根据黄鳝吃食情况适当增减,每日2~3次。

4.3 定期防治鱼病

可用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杀菌,或用生石灰泼洒鱼沟、鱼窝,以调节水质防治鱼病[8]。

5 参考文献

[1] 徐亚丽.北方稻田养鱼技术要点[J].黑龙江水产,2009(4):12.

[2] 肖召旺.稻田无公害养殖黄鳝技术[J].水产养殖,2010(6):18-19.

[3] 绥滨县水产局.稻田养鱼成为稻农增收新亮点[J].黑龙江水产,2010(5):43-44.

[4] 黄国勤.稻田养鱼的价值与效益[J].耕作和栽培,2009(4):49-51.

[5] 杨启眉.稻田养鱼高产技术简介[J].养殖技术顾问,2010(5):183.

高效养殖技术篇12

1稻田选择与改造

稻田养殖龙虾最好选择面积在6 666.67 m2以上的稻田,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土壤肥沃、保水性好、阳光充足[2]。面积小于6 666.67 m2的稻田可以直接在其四周开挖深0.8~1.2 m、宽1.0~1.5 m的水沟即可;面积大于6 666.67 m2的可视稻田形状在四周开挖深0.8~1.2 m、宽1.0~1.5 m的水沟,还要在中间开挖出“十”字形的水沟,沟深0.5~0.8 m、宽0.5~0.8 m,所有的开沟都要留有一定的坡比,便于龙虾活动摄食,且四周的边埂要比中间稻田面高出0.5 m。平整沟渠,夯实边埂,进排水口用网过滤,防止敌害进入以及龙虾逃逸。用生石灰1 125 kg/hm2消毒,清除野杂鱼等敌害生物。在四周沟内种植水花生、轮叶黑藻等供龙虾摄食及隐蔽用。沿田埂四周用网片、石棉网、塑料薄膜或其他材料设置高40~50 cm的防护栏,防止龙虾逃跑。

2虾种放养

2.1一般放养模式

虾种放养一般有3种模式,即亲虾放养、抱卵虾放养、幼虾放养。第1种亲虾放养模式是在中稻收割前1~2个月(7—8月)或中稻收割后(9—10月),于稻田环形沟中放养亲虾300 kg/hm2,亲虾放养后以稻田中的有机碎屑、底栖生物、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稻茬新芽和水草为食,待水稻收割后再采取秸秆还田并施有机粪肥,以培植饵料生物[3]。该养殖模式一般不需要投喂人工饲料,但是由于龙虾的繁殖周期较长,虾苗育成后还需经过3~4个月的越冬,虾苗生长期较短,因此养成的商品虾规格较小,产量也不高。第2种是抱卵虾放养模式,即在水稻收割前1~2个月投放抱卵虾225 kg/hm2,或在9—10月中稻收割后投放抱卵虾进行孵幼和养殖,抱卵虾放养前,应在稻田中设置一些人工虾巢供抱卵虾越冬用。放养抱卵虾可缩短幼体孵化期,增加虾苗和生长期,养成商品虾规格相对整齐,其效果优于亲虾放养模式。第3种幼虾放养模式,即每年7—10月放养幼虾,幼虾放养前先在稻田中设置人工虾巢,并施肥培育饵料生物供虾苗食用,一般放30万尾/hm2左右,若管理得当,该模式养殖效果较理想。

2.2多轮放养模式

在水稻收割前1~2个月(7—8月)往四周沟内投放35 g以上亲虾300 kg/hm2,雌雄比约为2∶1,此时亲虾放养后以稻田中有机碎屑、水生动物、稻茬新芽、水草等为食,不需另外投喂。到9—10月水稻收割后,再投放1 cm虾苗22.5万尾/hm2,除施肥培育天然饵料外,还需适当配以人工饲料或廉价的植物性、动物性饵料,以提高养成规格和产量。翌年3—4月再补充投放3~4 cm的幼虾450 kg/hm2。养殖期间应适时捕大留小,由于龙虾生长速度不一,适时捕捞可减轻互残且能降低密度,便于后期补放虾苗。该模式可以充分挖掘生产潜力,最大发挥养殖效益,一般管理得当的情况下,翌年可收获成虾约1 800 kg/hm2,水稻6 000 kg/hm2,平均效益达3万元/hm2以上。

3日常管理

坚持“四定”原则,同时视天气、水温、水质及龙虾吃食情况灵活掌握投饵量。投喂的植物性饵料有马铃薯、山芋、玉米、水草等,动物性饵料有野杂鱼、螺蚌肉、动物内脏等,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4]。养殖水质应保持清新,不受污染,不使用菊酯类或有机磷农药,否则影响龙虾蜕壳和生长。每隔20 d左右,用生石灰75~150 kg/hm2对水全田泼洒。养殖期间春季水位不低于30 cm,高温季节和冬季水位不低于1 m,还要根据水质情况施肥,可施沤熟的农家肥(猪、牛、鸡粪等)750~1 500 kg/hm2。养殖期间坚持每天巡视,检查防逃网和进出水口是否完好,检查田中稻草人是否完好等。由于稻田堤坝较低,雨天应尤其注意,要及时排水和修补防逃围栏,防止龙虾逃跑。

4捕捞

一般在田沟中设置地笼,以便长期捕捞、及时销售。注意捕大留小,轮捕轮放。

5参考文献

[1] 杨慧.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J].科学种养,2010(3):53.

高效养殖技术篇13

藏羊;高效养殖;青海都兰县;现状;发展思路

青海省都兰县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有序稳步推进过程中,为提升合作社综合能力,针对藏羊产业中羔羊生长发育缓慢、母羊繁殖性能低下等问题,在农牧厅安排部署下,在科技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下,为实现牧民增收、草地生态环境保护,实施了藏羊高效养殖技术示范推广。该技术以转变放牧藏羊生产方式为突破口,实施羔羊早期断奶和6月龄出栏,提高了藏母羊的繁殖性能,增加了羔羊初生重和断奶重;通过羔羊早期断奶和半舍饲养殖,充分挖掘了羔羊6月龄前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的特点,使羔羊当年出栏,显著增加牧民收入,同时减少了天然牧场载畜量,减轻了天然草场的放牧压力,有效解决了草畜矛盾,既提高了高寒草地藏羊生产水平,又保护了草地生态环境,促进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1基本情况

都兰县处于柴达木盆地的东南隅,总面积43023.86km2(约430.26万hm2),可利用草场187.51万hm2。2016年底存栏各类牲畜120万头(只)。由于超载放牧等原因,草地退化、生态恶化问题日趋严重,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和危害生态安全的首要因素,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已举步维艰,难以为继。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牧业增效、牧民增收,在农牧厅的安排下,从2014年起,都兰县按照实际情况,先后筛选若干个合作社,在全县开展藏羊高效养殖技术的推广。首先,召开专题会议,宣传高效养殖的重要意义,鼓励合作社起带头示范作用,进而带领全县农牧民群众加入合作社或自发走高效养殖的路子,增加农牧民收入。组织人员参加培训,参观海北州等地的做法。目前,全县8个乡镇的部分合作社进行了高效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据统计显示,每个合作社选择500只母羊作为实施群,通过高效养殖技术的实施使繁殖率达到90%以上,选留适宜的母羔作为后备母羊逐步提高母畜生产性能,当年出栏羔羊200只;羔羊初生重增加0.5kg,60日龄断奶重增加4kg,2月龄羔羊成活率达到90%以上,母羊哺乳期失重与传统养殖相比减少6kg以上,成活率提高2%。藏羊羔羊采用2月龄断奶,至6月龄育肥出栏时体重达到35kg以上。

2存在的问题

1)认识有待提高。农牧民群众对加入合作社存在顾虑,害怕加入合作社,牲畜成了合作社的,万一赔了怎么办?雪灾、旱灾牲畜死亡怎么办?建设生态畜牧业为什么要组建牧民专业合作社,加入合作社有什么好处等。2)人手问题。以前放牧,公羊、母羊、羔羊合在一起放牧,1个人就够了,现在母羊要分群,羔羊要分群单独饲养,明显人手不够。其次,以前是自然放牧,早上赶出去,晚上赶回来就行,现在要补饲,增加了劳动强度,有点不习惯。部分牧户对羔羊早期断奶心存疑虑,担心羔羊死亡,造成损失,不敢早期断奶。3)防疫问题。自然放牧时,只要搞好强制免疫和常规免疫,羊基本上不生病,即使生病,也是腹泻、内外寄生虫病等常见的普通病,但舍饲后,由于改变了羊的生活习惯,许多没见过的疾病层出不穷,兽医现有知识跟不上。4)饲料存放问题。由于大部分农牧民、合作社基础设施不完善,库房里的饲料变成了老鼠的食物,老鼠不仅破坏了饲料,造成浪费,还带来了许多疫病的传播。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