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汇报材料实用13篇

高效课堂汇报材料
高效课堂汇报材料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

翼城中学是一个有着67年悠久历史的省级示范高中。在67年的历史积淀中,翼城中学形成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我们英语组近年来一直秉承“宏观语言教育”的理念,以“目标引领336课堂模式”课堂改革为轴心,启迪灵性,尊重个性,向生活和学习的各个领域延展,努力构建相辅相成的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生态链;以英语学科素养为中心,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尤其注重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高中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国际视野更加宽广,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进一步增强,为他们未来发展和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近几年,在英语教研组长吴育红老师的带领下,全体成员勠力同心、奋力拼搏,我们的教研团队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理念最先进、学习教研气氛最浓厚、课堂教学效果最显著的团队之一,并被评为“校、县优秀教研组”。

成 员 情 况

目前翼城中学英语教研组共有教师36人,其中省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 14人。我们组是一个精诚团结、治学严谨、教研气氛浓厚的团队;是一个气氛融洽、互帮互助、人际关系和谐的团队;是一个素质过硬、作风优良、教学成绩优异的团队。

绝大部分成员都承担过班主任工作,

所有老师参加了新课程理念的培训,

所有老师都把提升英语学科素养作为衡量高效课堂的标准。

我们组教师各有特色,各具风采,有不少教师在年级组及教研组工作中承担重要职务,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续艳华:高三年级副主任兼职备课组长、中学高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临汾市教学能手、临汾市优秀班主任。一直坚持“教育为学生立足于社会服务,为学生发展于社会服务,为学生贡献于社会服务”的教育理念。是一名综合素质最高、工作无可挑剔,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的优秀教师。

李小雷:高一年级副主任兼职备课组长、中学高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临汾市党代表。雷厉风行、敢想敢做。对学生严爱结合,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班主任。

吴育红: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临汾市学科带头人、翼城县政协委员。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一直坚持“学生在我心中,我在学生身边”的宗旨。是英语教研组工作的领航者,教学工作的领路人。也是我们英语组的领头人与主心骨。善教善研,在辅导青年教师工作方面富有经验。

李娟: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临汾市骨干教师。能用爱心耐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是一位深受师生好评的好老师。

史卫梅:高二备课组长,中学高级教师。追求“在默默无闻中辛勤地耕耘,不求名利,不求回报,把学生能在自己的教育中实现理想作为最大的幸福”的教育理念。为人朴实无华,被称为“最具母爱”的教师之一。

              教  研 常 态

1、以新课程理念为抓手,着力打造学习型教研团队。

新的课程改革,是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以改革课堂教学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素质为突破口、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手段、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全面改革。需要教师不断去学习、探索、总结、交流。我们英语组结合实际,采取“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外出取经与自我实践相结合、理论提高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学习原则,倡导大家加强学习、加强研讨,着力打造一支学习方向明确、学习氛围浓厚、学习精神刻苦、学习成果交流共享的学习型教研团队。主要采用了如下几种形式:

(1)集中学习

分组内集中与组外集中。组内集中指每月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和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组内成员集中一起进行学习。近年来,我们英语组一直坚持这种学习方式,先后学习了《高中新课程标准》、各年级的教材及参考资料、《高考大纲和考试说明》、每年的高考试题及对高考英语试题的评价性文章等资料。组外集中指自觉主动参加学校及县、市教育局等组织的各级各类学习研讨活动。

(2)自主学习

经过多年积淀,英语组的教师已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树立了学习活动的主体意识、养成了自我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良好习惯。全组教师能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教学资源,通过阅读《中小学外语教学通讯》《中学英语教学参考》《英语月刊》《英语画报》《英语周报》等相关教参,及时了解最新的教改动态,主动接收最新的理念幅射、自觉接受最新的方法指导。

(3)外出学习

每学期我们英语教研组都会根据学校安排组织相关教师外出听课,参加各种学习与培训,学习先进的经验。对外出学习或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教研组要求在教研组活动中作学习汇报并谈心得体会,所有教师就相关内容交流研讨,达成共识,推广应用。通过培训、学习、体验、反思、交流、总结等一系列过程,促进了全体英语教师逐步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大胆投身于课改实验,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近几年来,英语组一直致力于打造学习型教研团队。在学习方式上,能够集体与个体结合,外出与校内兼顾;在学习内容上,能做到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理念心中有数、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心中有数、教学对象及应对策略心中有数;在学习效果上注重“三结合”,即学校管理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学生学情与课堂改革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育人实践相结合。

2、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课题,积极创建研究型教研团队。

教为研之基,研为教之促,只教不研难提升,研是为了更好地教,只有将教与研一体化,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尤其是新的理念,应当在用中学,学中思,思中进。近年来,我们教研组已经形成了一种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风气。

课题引领,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课题研究是衡量学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英语教研组曾进行多个省级研究课题,例如:《如何搞好初高中英语的学习衔接》、《中西方的社会文化差异》、《英语诗词赏析》、《中外教育比较》等等。多年来,英语教研组在各级各类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近百篇。 

论坛提升,注重课堂模式打造研究。“优质教育论坛”是翼城中学为全体教师创设的一个互相交流、共同提升的教研平台,对提升翼城中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翼城中学特色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英语教研组在翼城中学从“自学、释疑、练习、点拨”到“目标引领、四步导学”到“目标引领336教学模式”的践行和推进方面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每届优质教育论坛推荐两位教师代表英语教研组发言,发言内容主要是围绕新课程改革理念、课堂教学模式探微、英语学科素养提升等方面。

课例研讨,强化课型优质高效研究。英语组每学期都积极响应学校组织的各类公开课和赛课活动,观摩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教师技能大赛等活动是我们英语教研组运用新课堂模式展示教师才华的重要平台,课前的备课、课上的赛课、课后的评课每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了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模式实践和课例研讨,尤其在评课过程中,讲课教师自评与听课教师互评相结合,大家直言不讳、广泛讨论,碰撞出无数英语教学灵感的火花,这种研讨不仅对讲课教师是一种进步与提高,而且对听课教师也是学习的机会、思想的提升。正是多年来通过在公开课上的历练与打造,2017年,杨庆丽、王彩霞两位老师被学校推举参加县级优质课决赛,2018年,王莉、史琳两位老师被县推荐参加市级优质课决赛。

3、坚持教学实践发挥优势的思想,形成“百花齐放、魅力四射”的教学风格。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长期教学过程中不同的人会逐渐形成自己特有风格。目前,我们英语组的教师经过长期磨练,教学基本已各具风格。“知识渊博、朴实无华、经验丰富、知识全面”的有李娟老师、胡新利老师、史卫梅老师、梁秀荣老师;“治学严谨、工作认真、一丝不苟”的有徐霞老师、李小雷老师、王一鑫老师、张瑞芳老师;“生动形象、机智诙谐”的有李盼老师、巩佩老师、侯文齐老师、杨艳华老师;“亲切自然、积淀丰厚”的有杨庆丽老师、程艺红老师、郭枫叶老师、孙红菊老师;“沉稳大方、功底扎实”的有张淼淼老师、张俪娟老师、王鹏老师、王莉老师;“声音甜美、语言利索”的有王彩霞老师、乔婧婧老师、苏婧然老师、王斐老师;“好学上进、不急不躁”的有赵利老师、霍峰老师、张文娟老师、牛晓娟老师;“特立独行、个性张扬”的有张小宾老师、乔志琴老师;“多才多艺、激情四射”的有吴育红老师、续艳华老师、史琳老师;“初涉杏坛、好学上进”的有刘艳梅老师、权国琴老师、王杜川子老师。我们的英语组正形成“百花齐放、魅力四射”的教育团队。

精 品 课 堂

  模式打造重师导   优质高效生为本

翼城中学课堂模式打造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通过专家论证教师实践,经历了三个阶段,形成了符合翼城中学教学实际优质高效的“目标引领 336教学模式”,英语教研组以“优质高效课”为目标,紧紧围绕“目标引领 336教学模式”,努力打造一支理念更新、业务精湛、善教善研的教师队伍。

1、重集体备课  达学案统一

英语教研组将集体备课作为新课程理念贯彻和新课堂模式推进的首要环节,也是课堂实现优质高效和精品提升的重要步骤,集体备课与教研常态化一直是英语组坚持的原则,学案的编制是集体备课的核心,学案编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效果,因而在集体备课上英语组一直坚持“分工协作、责任到人、集体研讨、达成共识”的原则,旨在实现“三统一”即:统一学案、统一步骤、统一效果。 

2、狠抓六环节  力求高效课

课堂是否优质高效,关键在课堂的实施环节是否以生为本,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因而传统的完全讲授已无法适应当前课堂的需要,就当前我校的英语课堂而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探究”前三个环节是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重要环节,而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重在点拨提升。“当堂检测、归纳总结、分层作业”后三个环节是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评价和检验,也是对课堂设计是否科学、合理、高效的检验,也为进一步完善课堂设计提供依据。在六环节中,我们英语组在“合作交流、展示探究”环节做得非常好,合作形式多样,展示探究方式丰富多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在2017年市教研组听课活动中得到充分肯定。

3、力推典型师  打造精品课

在新课程理念和新课堂模式的打造上,英语教研组一直以来就极力拥护力争上游,在每年学校组织的各类公开课和赛课上,英语教研组都齐心协力,力推“实力将”、“典型师”,旨在打造精品课堂,推进新课程理念。续艳华老师、李小雷老师被评为省骨干教师,吴育红老师、李娟老师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

4、 重学科素养  强学科本位

在高效课堂模式推进上,英语教研组既重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环节设计,又重视学科本位的特点,一方面根据英语学科不同特点和及其特殊性,突显学科素养,如在英语中不仅学习语言知识,还能学习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老师除了英语基本功扎实以外,还必须做到知识渊博、能力全面,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晓;另外,英语老师还需要具有艺术气息,比如我们组的李小雷老师、史琳老师、王莉老师、巩佩老师等老师,在演讲朗诵方面突出素养,彰显才情。英语写作教学中则注重学生理性分析、概括归纳、写作特色总结等方面的能力。总之,英语组从不因为强化课堂模式而忽视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熏陶与培养。

教 研 特 色

        书声朗承传统文化   笔墨香沁人文素养

1、重温红色经典,高擎革命旗帜

英语组共有党员教师12名,他们能够严以律己、克己奉公,恪守共产主义信念,坚持学习党章,学习讲话,做合格共产党员,并且重温入党誓词,并带动全体英语教师高擎社会主义旗帜,倡导师生重温《红岩》《红旗谱》等红色经典。

2、支教贫困地区, 践行奉献精神

我们英语组多年来一直坚持送教下乡,经常派遣本组英语老师深入到最贫困的乡镇中学指导英语教学工作。尤其是2018年9月份,我们英语组的党员教师张小宾自愿申请深入到永和一中任教,将先进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贡献给处于资源匮乏却对英语知识渴求的山区莘莘学子。张老师即使身处艰苦的条件,也满腔热忱地投入到英语教学事业中,获得了当地领导及师生的一致好评。

3、举办才艺展示,提高艺术素养

英语教研组多年来一直坚持每年开展英语周活动,并在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举行汇报演出。通过不同形式展示学生的英语才华,把英语学习和文艺表演完美的结合起来。不仅训练了英语口语,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多次举办英语演讲大赛,学生用英语抒写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灿烂文化,通过英语朗诵的形式抒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4、兴趣社团壮大,英语氛围浓厚

我们组的教师大多兴趣广泛、多才多艺。有的喜欢写作、有的爱好书法、有的热衷朗诵、有的擅长英语电影配音。喜欢写作的老师非常多,文章常见诸报刊杂志,比如吴育红老师喜欢写英汉双语诗歌,郭枫叶老师组织学生成立了英语电影配音小组;王莉老师组织学生成立了口语演讲小组;史琳老师组织学生成立了英语辩论小组和手抄小报活动;巩佩老师组织学生成立了课本剧表演小组;续艳华老师组织学生成立了英语书法小组。这些小组和活动,不仅为我们英语组教学工作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而且为翼城中学营造了浓厚的英语氛围。

教 研 成 果

          杏坛桃李硕果丰    桂殿师生成绩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几年来,我们英语教研组不仅在教学方面一直保持稳定提高的教学成绩,还在评优课、公开课、示范课及、竞赛辅导等多方面都取都得了骄人的成果,学生们的英语综合素养也明显提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 个人获奖情况

省  级:续艳华获“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

李小雷获“省级学科带头人”

市  级:续艳华   临汾市优秀班主任、临汾市教学能手、临汾市最美教师

吴育红   临汾市学科带头人

张淼淼   临汾市优秀班主任

张俪娟   临汾市优秀班主任

县  级:王彩霞、张瑞芳、张淼淼、张俪娟、王莉等教师获“县优秀班主任”

赵利、张瑞芳等教师获“县模范教师”称号

张俪娟获“翼城县优秀共产党员”

王莉、史琳等教师多次参加“中华魂”演讲比赛并获奖

徐霞、杨庆丽、张瑞芳、巩佩、苏婧然等教师在第二届“英语周报杯”英语读写能力提升行动中,分别荣获指导教师一、二、三等奖。

2、学科辅导获奖情况:

(1)2018年,李小雷所带457班的王龙飞同学,以高达141分的英语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

(2)王龙飞同学在全国中学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高一年级组全国一等奖;许慧同学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高二年级组全国一等奖。

王泳喜同学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高一年级组全国二等奖;王素蓉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高一年级组全国二等奖;闫津同学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高二年级组全国二等奖。

王捷同学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高三年级组全国三等奖;亢洁同学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高一年级组全国三等奖。

史卫梅、李小雷、梁秀荣、张淼淼、王莉等老师获得“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3、情况:

4、课题研究题目:

(1)“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差异”       

(2)“汉语中的外来词汇”    

(3)“中英美之间的交际习惯”   

(4)“英语交际中的体态语”

(5)“英语诗词赏析”

(6)“英语颜色词语与心理情绪”

(7)“修辞手法在英文写作中的应用”

(8)“标志英语”

(9)“趣味英语收集”

(10)“西方国家节日趣谈”

(11)“高中英语学习的主要困难与解决方法的研究”

(12)“英语学习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13)“听英文歌曲有助于英语学习”

教 研 文 化

1、传帮带里同成长、拜师结对好风尚

为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充分利用骨干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优势,发挥其对青年教师(未完整带过一轮教学)的教学指导作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增进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实现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目标,从而提高学校师资的整体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英语组坚持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为师徒双方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增强责任感。师徒签订了拜师结对仪式,并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

2、各类课型撞火花、促进反思与提高

我们英语的课型是丰富多彩的,比如有:热身课(了解本单元的文化背景和话题知识)、阅读精读课、阅读泛读课、口头复述课、听力训练课、写作训练课。在各种课型中,老师们互相学习,深入讨论,在讨论中碰撞出无数教学灵感的火花,有效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反思与交流,收到互进多赢的良好效果。

3、课题研究启心智,校本教研拓新路

高效课堂汇报材料篇2

政治学科,素来在高中课程中略显尴尬。高一年,学生的学科认识停留在初中思想品德的内容上,带着无足轻重的不屑情绪进入课堂,学习态度不积极。高二年,文科生开始有了政治学科高考的意识后,课堂听课的认真度有所提高。到了高三年,尤其是经过第一轮复习后,学生开始在理解和识记方面狠下功夫,但一碰到考试,复习过的知识点不会用,得不到理想的分数,这时候才深刻体会到这块高地不好攻。针对学生学不能致用的问题,我强化习题的训练和解析,但收效甚微,课堂教学不能很好实现有效性。都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什么迟迟不见开花结果?

1.花不开,果不结

我反复观察,分析原因,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

1.1提取、运用信息的能力缺失。新课程改革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构建三维目标。其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和核心,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同时它又是其他两个维度发展的依托。这个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长期以来,学生作题得不到高分、不能做到学以致用恰好就反映出他们在提取、运用信息方面能力的缺失,具体表现为:

获取信息方面——看完材料后归纳不出题干的主体内容;

处理信息方面——不能准确地从题干中提取关键词,无法迅速地将关键词与相应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运用信息方面——不能用所学的知识点来分析说明材料。

正是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复习效果和作题得分,掣肘他们的发展和提高。高考以学生的考分作为进入不同高校的主要选拔依据,分数虽然不能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但分数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学生三维能力上的差异。

1.2伪学习。能力的缺失源自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错误。长期以来学生都处在一种"伪学习"的状态中,即在学习过程中不愿用脑、不懂用脑,缺乏真正的思考,相应地,能力得不到真正的训练和提高。

学生作时政汇报是政治学科课堂的一种常见教学手段,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关注新闻、了解世界。实践中,不少学生只是简单地将收集到的新闻报道未加如何处理地用朗读、投影等方式将原文呈现,甚至于自己都没有认真看过其中的内容。这就是没有思考、伪学习的直接表现。阅读这样大量冗长的信息,不仅占用相当长的课堂时间,负责准备材料的同学没有收获,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和发展。与此同时,其他同学在5分钟内就出现兴趣索然、注意力分散、课堂积极性下降的反应,影响到接下去学习过程的状态和效果。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仅违背课堂有效性的原则,而且没有实现高考复习的教学目标。

"要思考,不要死背。"死背只能是机械地记忆知识,但提取、运用信息的能力得不到任何的提高。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学习"与"思考"是水融的,既要学习掌握前人总结的知识和经验,又要学会进行思考,通过自己的思考掌握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美国心理学家卡曾斯指出"把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可见,学习要有效率,不能缺少思考。

思考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也需要培养和训练。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提高提取信息、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复习的有效性。

2.巧耕耘,结果多

带着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试验,经过阶段性的反思、调查反馈和调整,找到了纠正没有思考的伪学习的一个突破口。

在第二轮的复习过程中,我以学科高考时政性的特色为平台,以时政材料为复习的载体,每堂课的前15分钟利用时政值日汇报生在课前准备的时政信息,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看、说、写,最重要的是在动眼、动嘴和动手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提高知识点的运用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2.1查阅材料,提高提取和解读核心信息的能力.大部分负责时政值日汇报的学生一开始只是简单地将时政新闻用朗读、报刊资料投影、WORD、PPT等方式呈现冗长的信息,机械式的完成任务,没有任何能力上的发展;而其他同学在阅读完大量文字的过程中,兴趣索然,注意力和积极性差强人意,收获不大,且严重影响到后面教学环节的听课状态和复习效果。

针对上述现象,我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2.1.1值日汇报生

(1)选取的时政材料尽可能贴近当前复习的模块内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2)时政内容必须自己先行阅读,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明确要和同学们分享和探究的核心内容。

(3)材料呈现的方式要注意留给同学们阅读和思考的时间。

这样的要求极其必要。

2.1.2非值日汇报生

在阅读完材料后,用口头回答的方式简要概括出材料的核心信息。如遇到材料中不理解的内容可向值日汇报生提出问询。全班合作探究,共同交流。

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发挥补充解释的功能,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提取关键字词来把握材料的核心信息。

2.2设置问题,提高知识迁移和整合的能力.设置问题对学生来说有相当的难度。从开始的单纯模仿到有自己清晰的思路,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和思考。有不少学生畏惧思考,惯于投机取巧,在材料阅读完之后设置的问题只有一个模式——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经济学道理?显而易见,这样的训练是很难提升知识迁移和整合的能力。与此同时,许多学生在讲评试卷或习题时,往往发现审题粗心是丢分的主要原因。教学中教师反复强调审题方面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并没有很好地改进这个问题。因此,我对学生提出如下的要求:

2.2.1值日汇报生.在掌握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当前复习的模块知识点进行设问,这样有利于知识点的不断温故和巩固;设问的角度可以根据不同模块知识系统的构架线索,比如,主体角度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经济生活模块有国家、企业和个人,政治生活模块则可以从政府和公民两个角度进行设问,而哲学模块则可以分别从唯物论、辩证法、唯物史观等不同角度进行问题的设置。一个材料学会从不同模块的角度设问,做到一材多问,训练不同模块间知识点的迁移能力。

2.2.2非值日汇报生.启动"评委"的角色意识,阅读问题时要有"找碴"心理来指出问题设置的不足。在评审别人的同时,能不断强化审题意识,无形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审题能力,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做到及时纠错和启发引导,对于表现出色的同学,要当即表扬和肯定。

2.3组织答案.提高知识运用、组织和表达的能力.学生常常反馈在作习题时对知识点的运用只是机械地搬抄,不能很好地运用知识点来分析材料,做不到学以致用。而教师的讲评课基本是满堂灌,很难做到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学生的听评效果不好,知识点的运用能力没有得到提高。讲评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无用功。

(1)值日汇报生.对设置的问题准备好答案。在全班同学对问题进行回答、讨论以及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展现准备好的答案,接受同学们的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问题,效果极为显著。这种方法是对思考结果的一种检测和反馈,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真思考、用心准备。

(2)非值日汇报生.在全班交流概括出材料核心信息、审题找碴的基础上,动笔组织答案,然后再用投影的方式将答案进行分享交流,通过教师的点评、答案的对比,各自查找出自身的不足,加以订正和修改。由于答案随时可能被抽中被"亮相",所以学生的作题不敢太马虎,或多或少强化了他们的思考,知识点的组织和表达能力有效的得到训练。

这个环节中教师尤其要鼓励学生动笔组织答案、自我检查、自觉订正,有了一点进步就要不遗余力地进行表扬。皮格马利翁效应提示我们:教师对学生的热心关注和成就期待会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经验证明,教师喜欢并对其给予较高期望的学生,一旦感受到教师的积极期待之后,就会变得更加自信和自强,并激发出强烈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向着教师期待的目标积极努力,取得教师期待的结果。相反,如果教师厌恶某些学生,并对其期望值较低,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冷漠和歧视,往往就会以更加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师,结果这些学生可能会逐渐退步,学习成绩会变得越来越糟。

课堂15分钟的时事汇报,紧紧围绕"查——问——答"三个步骤,始终以思考作为学生学习的支撑点,纠正了学生"伪学习"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养成思考的习惯,充分调动起思考与能力相互联系的学习机制。这样的时事汇报试行了一段时间后,我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学情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反馈这样的复习方法训练面广且能落实到位,不流于形式,尤其是集体互助探究的学习氛围浓厚,解题能力进步显著。而这点成效也从学生平时的习题训练和考试情况中得以佐证,解题分数提高了,大部分学生走出了困境。由此可见,真正的学习,是有思考的学习;有思考的学习才会开花结果。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他说,"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5年,而直到20年前我才明白,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我深受启发:一堂真正的课首先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教师只有在教会学生如何思考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发展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完成教学目标。与此同时,教师自身也才能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师者"。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汇报材料篇3

一、大学英语学习现状

大学英语在大学期间尤其是在大一和大二的时候,在课程安排及其课程学分上都占有非常大的比例,由此可见大学英语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刚刚迈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入学初期,很难适应大学英语教学。

有的同学不能很好地调整学习心态,慢慢地丧失了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同学由于很难适应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课堂中觉得压力太大,逐渐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有的同学由于有扎实的基础,大学英语学习对其而言“易如反掌”,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吃着老本,但是最终发现其英语水平没有任何提高,英语水平还是停滞不前;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学习非常的努力,但是其学习效果一般。

种种现象表明,高中的学生在经过高考进入大学后,对于大学英语和高中英语学习差异的认知有所不足,未能处理好高中英语学习和大学英语学习的衔接。作为一名大学老师要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高中到大学英语学习的过渡,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两个阶段英语学习的差异。

(一)教学要求的差别。作为大学英语老师,在英语教学初期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差别。

1.词汇量的差别。《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规定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词汇量是2400-2500个单词以及300-400个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而《高中英语新课标》中加强了对词汇的要求,词汇量增加到了4000左右,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增加到了500左右。《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规定大学英语要求的词汇量为4795个单词和700个词组。但是由于高考题型的约束以及教学中对于语法的重视,许多学生即使在进入大学后所掌握的词汇量并未达到高中所要求的词汇量,而且过于强调英语语法的重要性,未能认识到词汇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2.语言技能的要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并强调了不同级别应该达到的标准。

(二)教学内容的差别。由于高中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比较注重的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关注的是英语中的语法学习和句子结构分析。大多数学生没有经历过专门的听力训练,在课堂中也缺少英语口语表达的机会。进入大学后,听力成为了英语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让很多学生感到吃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文章的篇章理解以及对于所学知识的一种理解运用能力,这让很多学生产生了疑问:“大学英语难道不讲语法?”对此疑问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高中的差别,要让学生知道大学英语其实是高中英语的一种延续更是一种巩固,没有新增加的语法,是对以前所学的一种复习,更是一种运用。

(三)教学方法的差别。《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虽然也强调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以及考试的要求,课堂中更多的是以老师的讲解和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学生是在老师的监督下进行的被动学习。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会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比如分组的课堂活动,课前的预习,课堂的口头报告。同时,大学英语课堂要求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效果。比如积极参加课堂的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回答问题,复述课文等等。通过自主学习以及积极的课堂参与,学生才能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才能更好地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最后适应大学英语的学习。

二、如何适应大学英语教学

(一)扩充词汇量。《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规定了一定的词汇量,同样,词汇是语言的材料,没有足够的词汇,语言的表达举步维艰,更不用说进行翻译和写作了。因此,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学习者一定要重视词汇的学习。词汇的扩充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渠道实现,比如通过单词的构成、联想记忆、近义词、反义词等等。比起这些方法,阅读中扩大词汇量更适合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因为以上的这些方法在长时间的运用中,会让学习者产生厌烦、消极的情绪。对于大一新生而言,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在一定的背景知识和上下文中,通过理解、消化和记忆这样的一个过程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并且学习新的词汇。

(二)听力的提高。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听力是很多学生的一个弱项。很多学生在听力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可是效果却微乎其微,因此,在听力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顺利适应听力课堂。听力的提高没有什么捷径,只有通过学习者不断的努力及其精听与泛听的合理结合才能有所进步。

大学英语的课堂听力主要是以“精听”为主,突出一个“精”字,强调听“质量”。所谓“精听”就是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正确理解所听材料的内容。要做到这一点,课堂材料的选取至关重要。课堂听力的材料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且难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材料课后泛听材料的选择。在听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熟悉重要的单词的正确发音,并在听力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熟悉听力的流程并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

“精听”与“泛听”的结合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逐步地提高听力水平。“泛听”是指听到所听材料的大概内容,是课堂听力材料的扩充,强调听的“数量”。尽管现在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自己所需的材料,但是作为老师,应该给学生尤其是刚刚迈入大学校元的学生提供适合自己泛听的材料,比如难度适中的演讲,VOA慢速英语,英文歌曲,电影等形式丰富多样的材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利用课堂外的时间通过泛听辅助课堂内的精听,逐渐适应听力课堂并且提高听力水平。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能够很好地进行大学英语的学习,学生需要时间去调整和适应,只有跟上节奏适应“她”,才能发现“她”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王海波.新课程标准下大学英语和高中英语的衔接[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

[2]孟华.高中英语与大学英语的衔接策略[J].宜春学院学报,2007.

高效课堂汇报材料篇4

思维能够“看得见”吗?思维有规则可以遵循吗?思维可以教吗?在卓越课堂里,答案是肯定的。思维可以有形化,也有规律甚至步骤可以遵循,是可以“教授”、可以“学会”的。卓越课堂是问题导学型的课堂,从教学理念到操作策略再到实践反馈,完整地向我们呈现了“构建思考的课堂”的全过程,并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思维策略。其中,对学生而言,同伴助学、互动展学――它们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信念,活跃学生思维,带领他们走上“成功的螺旋”,并学会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在面对未来人生时,能思考得更周密、更有远见,并对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已经见到可喜的变化,本次课堂模式改革的核心“六学课堂”(个体自学、同伴助学、互动展学、教师导学、实践研学、网络拓学)已经渗透到学校每个学科的教学当中,在这“六学”当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互动展学”这一环节,下面就结合我在平日课堂上的做法,谈谈我对“互动展学”这个环节的一些个人体验。

我在以前的课堂上,学生展示的环节基本上都是让优秀的学生或者是将优秀的案例(作品)向全班学生进行讲述或展示,尽可能使其达到以优秀引领来带动其他学生的效果,不可否认这种做法有一定的示范性作用,但这仅仅是一种单向的知识性或技能的传递,往往会忽略了很多值得深入挖掘的内容。

现在的“六学”课堂,在“互动展学”这一环节中,带给我的是另一番景象。这里“六学”课堂的“互动展学”是指学习发生在阐释之中。学习者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和解释自己的所学、自己的理解与建构,才真正发生了学习、体验了学习,因而享受了学习。同时,在“展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成就感、自信心都得到了有效培养。而“展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则充分体现了师生民主、平等对话和学习共同体文化。而且,在互动中能够开放内容、关注差异、指导关键点、生成新目标,能够碰撞思想、发现问题、启发思维,还能够沟通激励、引申拓展。

在我的课堂中“互动展学”环节我是这样实施的,每次需要进行汇报或进行展示时,我都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组内的所有成员一起上台,由其中一位学生代表将小组的内容向全班学生进行展示汇报,组内的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汇报,汇报完成后要接受班上任何学生的评价和提问。如:在三年级科学课的一次比较材料柔韧性的实验中,其中一个小组上台汇报实验结果,首先由汇报组内的1号学生进行汇报,汇报完后班上的同学对该小组同学进行提问:

学生提问:“我不同意你们组的实验结果,你们组得到的结果是塑料条的柔韧性比木条的柔韧性好,我的实验结果刚好跟你们的结果相反,原因可能是什么呢,请问你们组能解释一下吗?”

汇报小组的2号学生补充回答:“我觉得原因可能是你在测量这两种材料时,没有选取相同的长度进行测量比较,假如木条的长度比塑料条的长度长很多时,结果将会是木条的柔韧性比塑料条的柔韧性好。”

汇报小组的3号学生补充回答:“还有有可能是你压在这两种材料上的力的大小不相同。”

提问:“如果长度一样,那么我们怎么能确保压在这两个材料的力都是一样大小的呢?你们的方法是什么?”

汇报小组的4号学生补充回答:“为了保证作用在两种材料上的力都是一样大小的,我们的方法是在材料上挂上相同的重物,这样就能确保受力大小一样了”

……

通过这样不断的提问和交流探讨,学生们很快就清晰掌握了材料的柔韧性受材料的长度、粗细、作用力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有获得知识的成功感,又表现得非常积极,更可贵的是这样的展示让那些学生一节课从头至尾都表现得很有兴趣。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会把自己的理解展示给其他同学,在这样的分析交流的过程中会使他思考更严密,表达更条理,自信心不断增强,参与的主动性也会随着不断提高;接受新知较慢的学生也会在与同学共同探讨的过程中豁然开朗。同时在展示的过程中,当自己观点与别人不同时,或者自己的构思别人暂时还没有想到时,能在他人展示时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学会相互质疑、接纳、赞赏、分享,认真思考别人的观点,分析别人观点与自己观点的不同之处,一旦发现自己的探究结果有问题,又学会勇于承认、放弃或修改,尽量吸收他人意见中的合理因素来完善和改进自己思维,这将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由上述可以看出:六学课堂中的“互动展学”模式能很好地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能真正做到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达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我们应继续往这条路大步走下去,争取有更多的收获。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汇报材料篇5

新课程实施后,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成为主要学习方式。小学科学教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过于讲究形式,不顾教学实际的情况。一度时期,在许多科学课堂上,课堂呈现出热闹的课堂景象,脱离教学实际过分地追求热闹的现象十分普遍。过分热闹的课堂,教师的引导看似很符合新课改的要求,鼓励学生都动起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听课的人也会觉得这样的课堂很“活”,无疑这就是科学课的示范课。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气氛活跃又热闹的课堂,但是课堂教学既要注重形式,更要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不能只顾课堂的形式。

一、小学科学课堂“热闹”浮华的表象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需要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热闹”的场面,但更需要学生理性的思考和踏踏实实的探究。科学课堂教学要去掉虚假的热闹,应该建构有效的教学课堂。

(一)实验型科学课的“热闹”假象

在实验型的科学课上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个一种非常普遍的科学实验课堂。学生一起讨论,然后交流汇报一下,难道就是合作学习,就是自主探究了吗。从表面上看,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室里人声鼎沸,热闹的课堂景象产生。教师很害怕安静的课堂,努力引导学生把课堂变成热闹的竞赛场地。但是,认真地观察这种热闹后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同学并没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就是拿着棍子到处胡乱地敲打,嘻嘻哈哈的表情,很多小组成员中还有意见不统一的,学生们就互相争执,学生没有意义的争吵,反映出学生没有良好的个人素养,不会倾听,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样的讨论无疑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在这样的讨论中,并没有学到探究事物的方法。

二十分钟过去后,教师开始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这时还有许多学生继续做着实验,并没有马上停下来。汇报的小组,也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汇报,课堂显得很无序。

(二)知识型科学课的简单“热闹”

知识型科学课以学习知识为主,科学知识具有客观性,可以用事实或证据反复予以验证,适合集体传授,而人文知识则关涉个人情感、道德及审美等领域,往往潜隐于教学内容之下。“知识型”的科学课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形成认识浅薄,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味追求科学课堂的简单“热闹”。

由于很多教师往往将学习科学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发展。在知识型的科学课堂上,学生热烈地讨论,积极地参与,踊跃地回答问题。“热热闹闹”的课堂,有些教师常常这样引导:今天这节课,比一比,谁的发言最积极?评一评,谁的表现最好?

听到教师的赞扬,学生应该是感到非常自豪的表情,但是两个学生面无表情地坐了下去。教师浅显地定义科学研究的过程,会让学生产生对科学研究错误的认识。没有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的研究有什么高深的,也没有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是要经过复杂的过程,学生不会产生热爱科学的感情。这样的课堂,学生只明白了科学研究的简单过程,没有任何实质的内容和深层次的情感认识。

二、小学科学有效课堂的建构

在科学课中,课前实验材料的准备,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积极的评价,对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培养,都是教师控制有序科学课堂的关键。课前通过哪些途径做材料的准备?如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怎样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小组?如何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都值得深入探讨。

(一)课前实验材料准备充足

以实验型活动为主的科学课,课堂上要进行大量的活动。因此,实验材料的准备环节至关重要。科学探究活动的展开离不开大量的材料作支撑,充足的材料是对教材的有益补充,是探究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在材料的准备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也可以师生共同准备,甚至让家长帮助准备,调动一切力量,准备好实验材料。精心准备合适的实验材料,组织学生有目的进行实验,课堂上的实验活动一定会有序。

(二)教师认真研读教材

教师若不熟悉教材,把握不住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设计随意,课堂教学往往会混乱。教材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课前教师认真研读教材,仔细琢磨,认真推敲,才能驾驭课堂,才能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更有序地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教师还应积极营造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科学探究的需要与动机,确保科学探究学习的有序进行,把探究过程中的不安静因素控制好。

(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时学生无目的的研究,造成时间的浪费,当教师安排学生汇报交流的时候,场面很混乱,实验后的汇报交流,虽然教师已进行组织,但很多学生仍然还在实验上,忙于实验器材的摆弄,要么只想把自己的实验结果说出来,而不关注其它同学的汇报,这就失去了汇报交流的意义。

在科学实验课中,几乎所有的学生实验都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来完成。所以,实验小组的管理,也就成了课堂有序的关键。课前教师可以将分好的小组进行编号,在课堂汇报交流时,学生可以按照编号有序地进行汇报,避免了学生交流时的混乱。培养学生实验前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要求、实验所用的材料以及实验的操作方法等良好的实验习惯。在进行观察实验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观察什么。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所要求观察的主要内容,课堂自然会安静下来。

(四)教师积极的评价

教师是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及时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表扬、肯定,对不足之处给予批评,能使课堂教学得到调整和改进,能使探究活动达到最终的目的和效果。在实验课上,学生往往对实验器材兴趣很浓,没开始实验探究就已经在摆弄器材,此时,就可以借助表扬其他学生的办法来激励其及时改正。及时、有效的评价在调整课堂节奏,有序地展开探究活动上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同时我们把每次评选出来的优秀小组加以表扬和鼓励,把他们作为全班的榜样,引导其他小组向他们学习,这样就能造就和谐安静的课堂氛围了。合理的课堂秩序是实验活动有效进行的前提,课堂上不能盲目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了课堂的总目标。课堂热不热闹,不是判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让学生做一个安静的思考者。

高效课堂汇报材料篇6

2007年,广东高考英语试题开始将单句式语法题型改为非选择类完形填空式的“语法填空”,这引发了学界对中学英语教材编写、教学理论以及教学方法的探讨[1]。然而,针对语法填空题、利用积木块式思维进行语料库数据驱动的教学实验研究极少;语料库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将给“数据驱动学习”带来生机[2]。鉴于语料库的教学优势,针对语料库在中学课堂深入度不高、积木块思维具有新颖性等特点,本文以刚开始接触语法填空题的高一学生为教学实验对象,从语法填空题出发,借助广州市某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实施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积木块式词汇语法教学实验研究,检验本教学方式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效果。

1 文献综述

数据驱动学习(data-driven learning,DDL)的基本理念是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从真实语料中发现语言事实[3]。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管理”、“自我监察”和“自我评估”[4];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式学习,学生“的确能够学到很多”[5]。Little[6]认为,DDL方式创造的真实语言能促进语言习得。DDL方法随着语料库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已经引起众多学者关注[7]。DDL能为教学提供语言材料,激发语言学习者在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材料等方面的革新[8,9]。陈妍玲[10]认为,将语料库与真实的语言学习联系起来,能为有效解决外语教学问题提供崭新思路。语料库是强有力的学习和教学工具,当前新出现的积木块式教学思维也能提供很好的教学思路。

积木式教学主要是为了课堂英语词汇教学口语化而提出的;它能配合各种教材使用、深化教学内容,可用作预习或复习,也能独立使用。积木词块英语教学模式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美学理论和语料库语言学的词汇教学理念上[11]。词汇语法在语言学习和运用中作为信息载体的巨大作用使其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语法教学一直属教学难点,语料库以大量真实语料为基础,借助于快速高效、功能日渐完善的检索软件,在语言学习和教学上有广阔前景,尤其在词汇语法教学领域有极大的应用潜力[12]。

基于语料库的DDL研究方面,从2005年至今有潘番和雷小川[2]、甄凤超[7]、蒋婷和杨梅[13]、陈坚林和史光效[14]、甘敏和邹玲[15]、权立宏[16]等学者相继展开研究。目前国内学者对语料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或者规律探讨等方面,而将语料库应用于教学课堂的实证研究较少;尤其是在词汇语法教学方面,只有少数文献探讨语料库应用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而更多的是从定性角度分析语料库在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中的前景和意义等;至今,国内对于语料库如何应用于中学英语语法教学课堂的实证研究尚处空白。本文从语法填空题出发,将语料库和积木块式思维结合,以广州市某中学高一英语教学为实验平台,以高一学生为实验对象,以其英语教师为实验实施者,展开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积木块式词汇语法教学实验研究,目的在于检验本教学方式对学生英语语法学习的促进效果。

2 研究方法

笔者在教学实验中利用人教版高一教材(课本)和教材语料库等教材,全程引导并辅助英语教师设计基于语料库的积木块式词汇语法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课堂课后观察、测验对比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来定量分析积木块式词汇语法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课堂的效果。

本研究中对照班和实验班各有57名学生。两个班学生总体水平接近、年龄基本一致、性别比例分配接近、文化背景和生活背景类似。学生们对教学实验的进行并不知情。

在教学实验中教师在两个班采取不同的课堂授课方式。在对照班中,教师直接展示词汇语法知识点并示范带读和操练,严格按照该学校英语教师原本的教学方式进行。而实验班的教学过程为:(1)课前准备:首先使用KWIC索引和关键词检索教材等语料,接着排版整理好挑选出的课堂使用语料,然后利用数据驱动学习模式、结合积木块制作课件用于课堂展示;(2)课堂上:教师在课件中利用积木块三维立体形象来展示例句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进行操练;同时将重点讲解对象以积木块转换形式来替换展示讲解和提供练习活动;(3)课后:教师按照课堂模式布置相应的词汇语法作业。

现以as为例简要说明如何开展实验课堂教学。利用antconc3.2.0软件中的KWIC索引功能检索出教材语料库中所有含as的句子并导出结果如表1。

再将检索结果中所有as例句录入课件中,并将as部分用积木块形式突出显示。

She forgot all about the bread

and it burned as black as coal.

引导学生发现其规律,与学生共同总结使用规律“as+adj.+as+n.”后,在课件中向学生展示含有三维立体积木块的替换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

3 研究过程

1)通过听课的形式了解受试学生原本面临的词汇语法教学方式等各种情况;

2)收集受试学生开始实验前的考试成绩、尤其是其语法填空题的得分情况;

3)对受试学生的原英语教师以及受试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的词汇语法等掌握情况;

4)让英语教师利用语料库辅助设计并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积木块式词汇课堂教学;

5)对受试学生进行测试以获得学生的测试总成绩及语法填空题成绩;

6)通过访谈学生及英语教师以了解师生一学期后的感想和词汇学习习惯等;

7)通过统计分析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的一次统一考试、实验后的期中和期末考试中语法填空题成绩的差异变化,来验证实验教学效果。

4 测验结果分析

在本次实验前后,学生都认真对待这三次重要统考,且对教学实验不知情,保证了本实验数据的信度和效度。三次测验的语法填空题都按照高考大纲要求出题,难度相似,满分15分,通过收集教学实验展开前的统考成绩、教学实验展开后的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统计结果如表2。

表2 实验前后测验情况表

对比 实验前 期中考 期末考

项 测验 (实验后) (实验后)

平均分 实验班 3.24 7.25 9.62

对照班 3.45 5.15 6.55

平均分之差 实验班-对照班 0.21 1.10*** 3.07***

标准差 实验班 1.19 2.55 2.11

对照班 1.85 2.12 2.25

注:***、**、*分别表示在1%、5%、10%置信水平上显著(下同)

平均分方面,实验前两个班水平接近(实验班比对照班低0.21分,在统计上不显著,故差异不明显)。展开教学实验后,与实验前成绩相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均有明显提高,且实验班的进步比对照班显著。实验班的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分别比实验前成绩提高了4.01分和6.38分,说明实验教学使实验班学生在词汇语法知识的积累和应用技能等方面明显受益。对照班在没有进行教学实验的情况下成绩也有所提高,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分别提高了1.70分和4.10分,但提升幅度不如实验班显著。得分均值差方面,两个班三次测验都持续有所提高,而实验班的提升程度要显著大于对照班;教学实验进行的时间越长,实验班成绩平均分的提升幅度有所下降,进一步证实本实验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作用,见表3。

表3 实验前后效果对比表

对比 期中考-实 期末考-实 期末考

项 验前测验 验前测验 -期中考

得分 实验班 4.01*** 6.38*** 2.37***

均值 对照班 1.70* 4.10* 1.40

得分均值差 实验班-对照班 2.31** 2.28*** 0.97***

得分标准差方面,对照班的标准差变化较小,说明对照班学生成绩分布较为集中而且进步步调基本一致。实验班在标准差方面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这可能是受实验教学的影响、期中考成绩明显提升,从而使标准差发生明显变化;而尽管学生能在后续实验教学中受益,其受益幅度减小,故期末成绩的标准差比期中略下降,这从实践角度证实了实验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边际递减效应。

5 研究结论及启示

本文对高一学生进行积木块式词汇语法教学教学实验。通过统计分析实验前后三次大型考试中学生在语法填空题的得分差异显著性来检验教学方式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学英语课堂中引入基于语料库的积木块式词汇语法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语法成绩,但随着新教学模式的推进,其教学效果出现边际递减效果。为了进一步验证实证结论,在实验结束时,笔者与受试学生进行交流式的访谈来了解学生在本次教学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想法。从访谈中得知,学生们大都喜欢这种学习语法的方式;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嵌入式的情景教学模式比较有趣,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另一方面教师使用的例子很多源于教材,在进一步熟悉教材内容的同时,可以让他们更好的掌握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随后统考成绩的进步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兴趣。总之,通过该教学实验,笔者认为将语料库和积木块式思维引入中学英语词汇语法教学课堂中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词汇语法的效果,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能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下转第54页)

从本次教学实验的研究结论来看,积木式教学模式可成为教学中的伙伴和得力助手,为有限的课堂多设计出有效、有趣、有侧重点的练习,从而使学习者能很好吸收新知识并培养自身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妍玲.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引入文化语境的实验研究[J].英语教师,2012,(8):39-49.

[2]潘番,雷小川.基于语料库的数据驱动学习模式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0):159-160.

[3]Huston S.Corpora in Applied Linguis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4]Benson P.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London:Longman,2001.

[5]Tognini B E.Corpus Linguistics at Work [M]. Florence: Lorenzo Pezzatini,1996 .

[6] Little D.Self-access Systems for Language Learning:A Practical Guide[M].London / Dublin:CILT/Authentic,1989.

[7]甄凤超.语料库数据驱动的外语学习:思想、方法和技术[J].外语界,2005,(5):19-27.

[8]Sabine B.From pedagogically relevant corpora to authentic language learning contents[J].ReCALL,2005,17(1):47-64.

[9]Sabine B.Integrating corpus work into secondary education: from data-driven learning to needs-driven corpora[J]. ReCALL,2007, 19(3):307-328.

[10]陈妍玲.初中英语语音DDL教学课堂效果研究[J].教学研究,2012,(5):105-108.

[11]刘东方,何安平.积木词块英语教学模式的创设与应用[J].中国外语教育,2011,(3):32-38.

[12]刘小平.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74-176.

[13]蒋婷,杨梅.数据驱动学习与专业英语写作创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15-120.

高效课堂汇报材料篇7

【问题呈现】

品德学科是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其生活性、社会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等特点决定了品德学科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要向课外延伸。它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以学生自身生活作为教学的本源,让学生通过生活学习生活,从而使学生的生活达到高于原有生活的目标。为了增强品德学科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品德学科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少品德学科老师都会布置一些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课前专题性作业,让学生事先去完成。学生获得的专题性作业效果究竟如何,最终落脚点关键还在于课堂上恰当地、有效地应用,让全体学生共享,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运用中,往往会出现令人尴尬的各种场面。

【剖析反思】

出现令人尴尬的场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由于受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少学生所获得的课前专题性作业(资料)或内容繁多、杂乱,没有经过认真的加工、处理,没有经过认真的整理、取舍,更不会进行概括、提炼。因此,造成汇报时间过长,课堂效率低下;交流起来疙疙瘩瘩,颠三倒四。

②有的学生没有把搜集来的书面语言或者采访来的口头语言(或方言)转换成课堂语言进行交流;有的学生交流汇报形式单一,没有新意,又缺乏必要的感彩,缺乏应有的吸引力。

③由于长期受家庭成员或者社会大环境的不健康思想的影响,有的学生逆反心理严重,或者爱钻牛角尖,“以点带面”,抓住社会上一点阴暗面不放,交流起来还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的。

……

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课前专题性作业运用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应对策略】

为了更好地发挥好品德学科课前专题性作业的作用,作为品德学科的老师要有目的地将学生完成的课前专题性作业进行认真的思考、分析与研究,有效地运用好课前专题性作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提高品德学科课堂教学实效。本人以为,主要有以下策略:

策略之一:重组材料,突出主题。

大家知道,小学生受年龄、生活经验与知识水平的制约,学生课前专题性作业完成之后,所获得的材料往往还比较粗糙、肤浅、杂乱,或者与主题要求有一定距离,有的甚至与主题背道而驰。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将所完成的课前专题性作业,根据课文主题的要求以及相应的标准,通过仔细地阅读所完成的作业,进行认真的筛选与加T处理,提炼出相关的主题,并且对作业进行重新组合,使所完成的课前专题性作业的观点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城乡巨变》这一课时,由于学生课前搜集到了反映家乡巨大变化的作业是大量的、是包罗万象的,涉及到的内容方方面面。其中,有正面的材料,但也有反面的内容。因此,教师不可能把那么多的材料安排在课堂上让学生全部进行交流,即使时间允许,也不可这样做。于是,这位教师根据教材主题的要求,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选择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吃、穿、住、行四个方面材料进行重新组织。(附表)

这样,围绕作业主题 重新组织材料,既理清了学生的思路,便于学生交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可谓是一举两得。

策略之二:挖掘内涵,升华主题。

学生课前专题性作业完成之后,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及时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把其中有深度、有价值,或者带有共性的问题,或者带有探讨性的问题,在课堂上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安排几位学生有重点地交流,让他们说说自己的见解,谈谈自己的感悟,操作方法简单,教学效果明显。

如在教学《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一课前,一位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专题性作业:“你们已经是十来岁的孩子了,你们与父母亲可以说是最亲近了,一定有许许多多值得回忆的事情。请你举例说说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开心事”。结果教师在检查作业时发现,大家开心事说得不少,但烦恼事也说了一大堆。有不少学生提到:“平时,父母亲在学习上管得比较紧,自己很少有空余时间玩耍、看电视。”“平时,很难与父母亲沟通。父母亲动不动就批评,这样的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有的学生说:“一有空,爸爸就出去搓麻将,哪有时间关心我的学习?哪有时间带我去玩?”“平时,我一旦做错了事,爸爸妈妈就会动手打我”等问题。可见学生对课文的主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思考,这也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根据学生课前专题性作业反映出来的问题,紧紧围绕学生的开心事和烦心事进行展开:

1 平时,你父母亲从事的是什么工作?一般每天要工作多少个小时?劳动强度怎样?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2 工作之余,父母亲回到家里又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又为的是什么?

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讨论,或者相互辩论等教学形式,挖掘教学内涵,提升教育主题,解决学生心中的烦恼,解开学生心中的疙瘩,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策略三:形式多样,展示主题。

高效课堂汇报材料篇8

英语教师在泛读教学

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背景知识一个人的背景知识和个人经验等构成了“认知图式”,它影响语言信息的加工,帮助读者获得字里行间传递的思想。通常情况下,背景知识有两种:第一种指的是一般常识,即一般读者都具有的知识;第二种指的是我们对一些具体事物或事情的熟悉程度。我们在阅读时都同时利用了这两种背景知识,只是我们意识不到而已。如果阅读内容是我们所不熟悉或根本不了解的事物,那么就会给我们的阅读理解带来很大困难或导致我们根本无法理解所读内容。

词汇知识多数研究者认为,学生的词汇量对阅读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安德森(anderson n j)认为词汇量大的读者的阅读能力不一定就很强。wwW.133229.CoM他提出了涉及词汇量和词汇技能的两个问题。词汇量是指一个人掌握词汇的多少;词汇技能是指一个人运用词汇的能力,比如识别单词的意思、在说话或写作中选择合适的单词、在语境中猜测单词的意思等等。由此可见,词汇量和词汇技能对阅读理解都有重要的影响。

阅读策略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学习策略目标,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大多数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培训,但多数还停留在向学生介绍阅读策略和示范如何应用阅读策略,而忽视阅读策略使用的实践和使用的效果。教师不清楚学生是如何理解的,也不知道学生为什么不理解。因此,这种以检测阅读理解结果为主导的阅读活动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和理解能力。

阅读材料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缺乏为阅读课备课的意识,至多就是熟悉阅读材料以便课堂讲解,不认真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阅读活动所需的时间、如何设计活动、如何分组讨论、如何满足学生需求,更不用说对材料的真实性和原创性进行研究,从而忽视了对阅读材料的选择。

报刊阅读教学与传统

泛读课程的对比分析

首先,传统的泛读课程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很难做到内容广泛、新颖、及时更新。中等职业学校英语专业所用的泛读教材多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泛读》教程。该教材虽然在版本上多次进行了修订,但阅读材料的变化不大,只是增加了课后练习内容,且多为词汇方面的。而英语报刊的内容涉及范围广泛,包括社会、经济、政治、军事、人文、科技等众多方面,并能够紧跟时代和潮流的发展而更新,具有很强的时事性。报刊阅读能使学生从不同渠道以不同的形式学习英语,使他们感受到最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动态,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其次,传统的泛读课程注重细读、略读、寻读、猜测词义、提取中心思想等阅读技巧的训练,而报刊阅读能够在提高读者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更好地传授这些技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传统的泛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往往忽略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报刊阅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也能够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能力。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爱好、情感、意愿、道德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对阅读的材料所表达的意义进行推断、评价和鉴赏,创造性地产生自己的新观点、新思想和新结论。

除此之外,养成长期阅读英语报刊的习惯能够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跨文化意识,以超越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文化障碍,减少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文化负迁移现象。因此,在泛读课程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英语报刊是很有必要的。

英语报刊资源在中职

英语泛读课程中的应用

广泛而大量的阅读对提高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真正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和学生绝不能局限于手中的教材,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网络等多种资源,拓宽学习英语的渠道。那么,如何将英语报刊资源很好地应用到英语泛读教学中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制定一个英语报刊阅读计划可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读报计划。中职生多来自初中学校,对英语报刊还不甚熟悉,因此教师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可列举一些报刊供学生选择阅读,如china daily、the 21st century、english weekly、english digest、english salon、english study、crazy english、the world of english、new concept english等。此外,教师应制定一个总的报刊教学计划表,贴在墙上,并为每周、每个特别任务设定具体的计划和教案,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学生的课外读报意识。

每周举办一次读报报告会这主要是为了强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读报,引导和督促学生的读报过程,激发学生自主读报。教师应推荐一些适宜学生选读的报刊文章,并对阅读策略和技巧、时间、任务等提出具体的建议和要求。在报告会上,建议学生用英语介绍读物的主要内容和人物。这样,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包括是否会结合上下文猜词义、是否会记下有用的词汇、是否正确理解了文章大意);另一方面,能在阅读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口(笔)语的表达能力,而其他学生也可以得到听力训练的机会。《21世纪英文报》目前被许多学校作为阅读教辅材料,每期都介绍关于最新时事、体育、科技、文娱方面的消息,版面清新,内容新颖,贴近学生生活,深受许多学生的喜爱和欢迎。笔者曾组织学生对《21世纪英文报》上一些有趣的栏目进行大讨论,讨论完毕后,要求各小组用英语将讨论结果汇总,然后刊登在班级英语墙报上。当自己的学习成果被大家认可时,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只要参与就能享受成功的快乐,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结合所学课程,课前让学生利用报刊资源收集与所学课题相关的资料,然后将材料归类,在课堂上讨论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分组,选择不同的内容开展相关材料的阅读讨论工作,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式和合作式学习。比如,泛读教程中有一课主题为washington,d.c.,该课对于华盛顿城的由来和城市特点有较为详细的介绍。但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华盛顿城以及相关历史资料,笔者要求学生利用许多报刊资料和国内外英语网站,查阅美国历史,了解为什么华盛顿会被公认为“the father of america”,同时查阅一些较为熟悉的美国总统的资料,如林肯、肯尼迪、尼克松等。另外,还要求学生查阅

学习语言过程中,解决词汇难题经常阅读英语报刊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学习新词、高频词的捷径。英语报刊中的词汇总会在一定时期内在多篇文章中反复出现,这正好符合英语词汇间接学习的一个规律,即:一个单词若是在不同的语境下重复出现多次,不但能巩固学习者对词汇的记忆,而且还能帮助学习者准确地掌握该词的使用方法。此外,对于词汇的检测,不要拘泥于默写这一相对枯燥的形式,学生为了应付默写,往往临时抱佛脚,过后又忘记了。我们可参考《21世纪英文报》中的quiznet 和idiom in action栏目,也可以尝试使用“美国之音新闻听力”材料给学生做听力练习,扩大学生的新闻词汇。教师在播放相关文章录音的同时,可以powerpoint的形式将相应材料以填空、问答形式投影到屏幕上,学生边听边写下单词。测试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打开报纸,或把听力原文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把自己的答案与原文核对。事实证明,这样做既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能有效督促学生进行课外报刊阅读,同时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效果。

由此可见,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共同改进。利用报刊教学可以实现英语泛读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互动与对接,进而优化英语泛读教学。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作为中职英语教师,一定要向学生推荐阅读适合学生难度的报刊和文章,且在学习效果的要求上要逐步提高,否则会挫伤学生阅读报刊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anderson n j.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issues and strategie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2]端木义万. 报刊教学与外语教改[j].外语研究,2005,(1):36-39.

[3]黄芳.合理利用报刊网络资源 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8(3):90-93.

高效课堂汇报材料篇9

现在的教材淡化了语法教学,内容新,语言活,以语言交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最终目的。所以,英语课上的Free talk要突出“talk”这一功能。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各类话题,如自我介绍、喜爱的运动、喜爱的颜色、自己的学校、朋友等,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语言材料进行对话、表演,同时鼓励他们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加以延伸和拓展。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可以及时得到应用,学练结合,在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复习和巩固了所学知识。

二、充分准备free talk

充分的准备可以有效地提高free talk的时效性。

1.情感准备。Free talk的目的是“说”,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说得更自然、更放松、更投入。所以,教师在课堂内外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热情,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谈话气氛。教师切不可因为学生说错就加以批评和训斥。只要学生能开口说,就对学生加以鼓励和表扬,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良好的语言习惯。

2.素质准备。素质准备包括两个方面:英语素质和非英语素质。英语素质即英语基本功,如良好的听力、流利的口语、准确的表达等。非英语素质即材料的搜集和运用、绘画、创造力和灵活性等方面。

Free talk是学生为所学、将学有所铺垫,是汉语氛围到英语氛围的一个过渡,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精神饱满地投入到课堂中去。教师是这一过程的主导,学生是这一活动的主体。教师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明确的语言指示起着无可替代的榜样作用,从而不断地刺激学生去听、去模仿、去练习、去创造。

3.材料准备。交际是双向性的,是说者和听者双向交流思想的过程。所以,单纯的教师问、学生答的Free talk已经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教师在准备Free talk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水平,还要考虑材料的运用。好的材料应该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爱好、兴趣,能激发学生发言的欲望。教师可以根据内容设计小情境,如In a restaurant(在餐馆)、Shopping(购物)等,让学生在这些小情境里自由表演。或者通过用简笔画、实物、图片、互联网等手段给学生加以提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等,都可以达到丰富Free talk形式和内容的目的。

三、灵活运用free talk

Free talk的形式是多样的,不需要拘泥于某种特定的形式。灵活多变的free talk形式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个人脱口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当值日生的角色,进行Daily Report,报告日期、星期、天气、班内情况等。还可以鼓励学生不断充实报告的内容,如汇报校内新鲜事和时事新闻报告等。形式可以从刚开始的个人汇报变为两人合作汇报,从个人表演变为“答记者问”等。

2.交流的空间。即学生在学完单元的新内容后,在free talk这一环节里交流有关的主题。如学生在学完school或my favorite sport等有关内容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在小组里互相交流有关school或my favorite sport的情况,可以达到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语言材料的目的。

3.竞赛加游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设计英语知识竞赛,充分利用Free talk展示自己,活跃课堂气氛,为新授课进行热身。如在学习了“healthy food and drink”后,让学生就“food and drink”进行问答竞赛。再如就“Is Coke healthy drink?”等问题进行辩论。

高效课堂汇报材料篇10

1.2方法

实验组以讨论结合汇报的考试方式,即讨论汇报成绩占40%,期末考试占60%。小组成员随机按照学号分配,小组成员间学习成绩无显著差异。对照组采取常规考试方式即平时成绩40%(出勤率+作业),期末考试成绩60%。实验组考试方法包括:任课教师根据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综合管理案例,提前两周将案例发给同学,案例内容基本涵盖所学教学内容,只是案例侧重的章节不同,制定讨论汇报要求、内容、评分标准;学生以小组合作式完成讨论汇报,制作成PPT汇报小组情况,最后选派一名同学负责最后汇报。

1.3评价方法

1)课堂评价标准:讨论汇报共安排2次,每次课2学时,每个小组10分钟汇报时间。邀请3名护理管理教师做评委,评分标准以百分制计分,分值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问题环节占30分、书面汇报材料20分,以及汇报讨论情况50分,最后总分100分折合成40分。2)课堂评价实践:小组同学按顺序上台做汇报讨论,上台汇报学生由老师随机选取,汇报讨论的分值包括多媒体的制作20分,同学汇报情况30分,汇报完毕后由现场老师对学生做出提问1~3个问题,问题由老师随机选取小组成员做回答,综合学生的回答情况评分。最后由小组成员整理PPT材料以及问题回答情况上交。3)期末考试评价:考查课成绩一般由任课教师给予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将考试成绩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z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1.4问卷调查

课程结束后,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新考试方法的效果评价,问卷内容涉及6个问题,每项以支持、中立、不支持作答。共发放调查问卷352份,回收352份,回收率100%。

2讨论

2.1汇报讨论考试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组学生自发收集、整理、分析资料,使学生有较大的学习自主性,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整个过程,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享受到了学习乐趣。89.74%的学生认为汇报式考试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深受学生欢迎。

2.2汇报讨论考试可提高教学效果

从期末考试成绩看,两组同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作为考查课,历来不被学生重视,而此种考试方式使学生有新鲜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出勤率明显提高,课堂效果明显加强,下课有很多同学咨询和课程相关的知识,所以这种考试方式客观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2.3汇报讨论考试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汇报式考试方式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多媒体制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都有帮助。在调查问卷中,95.08%的学生表示讨论汇报式考试方式能够提高对护理管理知识的学习与记忆,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汇报式考试方式是以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相互配合为基础的,从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到最后的汇报考试,整个过程需要小组每个成员认真协作,由于最后的考试汇报及回答问题的同学是随机的,每个成员需要对每个环节都有所掌握,因为每个成员的回答都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最后分数,这就需要成员把大家看做一个整体,否则会影响整个小组的分数,调查问卷也显示90.32%的同学表示这种考试方式促进了同学间的交流和大家的合作精神。同时为了最后的汇报考试,每个同学都要做好上台汇报的准备,据课代表反映,很多同学都会在课余时间到讲台做汇报预演,考试结束后的问卷调查也显示85.67%的同学认为这种考试模式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同学们反映这次的汇报考试也锻炼了他们走上讲台的勇气,使他们对语言的组织、表达都有所提高。此外,87.93%的同学表示,这次汇报表演使他们对电脑运用能力有所提高,在汇报考试中多媒体的制作占20分,所以小组同学对多媒体的制作很用心,以期提高多媒体制作的分值。

高效课堂汇报材料篇11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A-0088-02

随着课改的深化,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这一课前参与环节越来越受到品德教师的重视。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学生课前参与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课前只会“网络搜索”,分享资料时“照本宣科”,活动“草草过场”。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本文试以浙教版五年级下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次教学为例,探讨优化学生课前准备的有效策略。

【案例呈现】

走进生活――寻找“我中有你”

1.从肯德基说起

(1)课件出示肯德基全家桶:同学们,这是什么?

(2)你知道肯德基创建和发展的历史吗?

(3)小结:肯德基目前在中国已经有4 900多家门店,在我国餐饮业遥遥领先。洋快餐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2.了解身边的外国品牌产品

(1)这样的改变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课前已经请大家去了解身边的外国产品,接下来请大家先分小组交流自己的调查成果。

(2)小组内交流身边的外国产品。

(3)各小组代表从食品、服装、电器、汽车、日用品等方面展开汇报。

(4)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5)用课件播放身边的外国产品,再次感受世界带给我们的精彩。

交流环节中,学生手拿调查表,交流着从网上搜来的香奈儿、LV(路易斯・威登)、大嘴猴、兰蔻、雅诗兰黛、西门子、法拉利、兰博基尼等一大堆知名国外品牌。课堂上虽然形成了你说我说大家说的场面,但效果并不理想。交流结束时,一名学生说了“感受到身边的外国产品很多”之后,课堂就陷入了一片沉寂,无论教师如何铺垫启发也无济于事。这样的教学显然是失败的。

【原因剖析】

资料不是学生自己搜集来的吗?为什么学生会没有感受、无话可说呢?沉思之余,我再次将目光聚焦于2011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这段文字惊醒了我:“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课程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农村,家长大多是农民或在企业打工,文化程度不高,这些国外品牌离他们的生活太远了,不要说见过,有的可能连听也没听说过。没有亲身的体验,又怎能有真切的感悟和参与的激情呢?归根结底,本堂课错在教师没有深入领会课标要求,对学生课前准备这一环节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不管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还是资料汇报的组织上,都未能扮演好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致使学生搜集的资料不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

【策略应对】

明白原因后,我结合教材和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了细致的课前参与指导。

一、多管齐下,拓宽路径

现在网络普及率高,操作简单,能搜集到的材料也较为齐全。所以很多学生把网络作为搜集资料的唯一途径。其实单靠网络,不仅资源路径单一、信息雷同率高,而且搜集出来的资料往往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不一定适用。作为一名品德教师,要逐步教给学生课前参与的各种路径:除了网络查询,还可以通过文本、音像作品搜索,在书报、画册、影视作品中获取相关资料,也可以走社会途径,开展调查、访问、咨询、实地观察、亲身实践等活动。像本课教学,最适合的途径就是开展调查、访问、实地观察等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外国产品:上超市找外国品牌的食品、生活用品,到电器店了解正在销售的国外品牌电器,上街调查国外品牌手机的使用情况,去停车场统计国外品牌汽车的拥有量等,也可以观察自己和邻居家中国外产品的使用情况。

二、分工合作,提高效率

随着学生社会生活范围的扩大,教材呈现的主题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给学生的课前参与活动增加了难度。如果每个学生都各自为政,孤军作战,必然会出现资料搜集不系统、不全面、重复等现象。“寻找生活中的外国产品”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靠个人力量完成会费时费力。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调查小组,分别从食品、生活用品、电器、汽车、服装等方面寻找外国产品,不仅可以克服上述弊端,减轻学生的任务量,而且学生会因为有了与之共同活动的搭档而兴趣倍增,从而提高调查的质量和活动效率。

三、整合提炼,学会取舍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有时巧妇更难为“多米之炊”。许多时候,我们安排了课前参与活动,学生也进行了大量的准备。然而面对搜集到的信息,学生缺乏选择、处理的能力,往往会出现下述现象:抱着一大叠资料到课堂上来,但到了真正需要交流时,却不知道应该交流哪一些,只好照纸宣读,大大降低了交流的实效。怎样才能让搜集的资料精炼恰当,紧扣主题,发挥实效呢?教师除了明确告知课前参与活动的目标任务之外,还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根据教材上每个单元的前言、每课的关键词、提示语和课文中的图文内容等来搜集和整理材料,树立课前参与是为教学服务的意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教材的关键词是“经济全球化”,以“经济”的视角让学生感受“全球一体化”现象,同时培养学生开放的国际意识。课前,我发现一名学生特别喜欢汽车,搜集了很多关于国外名车型及构造的资料,这显然偏离了本课的目标。在我的劝说下,他忍痛割爱,这些资料就在课余与大家一起分享了。

四、形式多样,全员参与

在课堂上,学生常用的交流形式是分组汇报,一人读,众人听,说者茫茫,听者寥寥。汇报的学生深感委屈,辛苦搜集的资料未能发挥作用;听的学生也很委屈,这种单向的信息灌输让他们的大脑皮层产生了保护性抑制,所以才会注意力不集中。为了改变这一弊端,我们要特别关注资料交流时的课堂互动。指导学生合理选择汇报形式,采用能激发大家兴趣的形式,有理有据展示自己的观点,使听的、看的有滋有味,让做的、讲的兴趣盎然。

高效课堂汇报材料篇12

1.学生探究环节

(1)教师出示探究目标。上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制定出层次清楚的探究学习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两个探究课题。探究问题一:根据教材第102页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并结合导学案中当堂训练的三则材料题,概括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探究问题二:探究垄断组织的影响。

(2)学生探究。第一步:学生自主探究。展示探究课题后,我让学生按照要求用十分钟自主探究完成任务,教师在课堂中巡回指导。第二步:学生合作探究。在自主探究阶段中有些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垄断组织的影响”归纳得不全面,于是在这个阶段我让学生讨论,鼓励争论、探究和观点碰撞,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合作探究时间为十二分钟,教师巡回课堂指导。

2.教师点拨环节

在这个阶段,教师的点拨主要是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一些疑难问题及没有形成规律性的知识点。我抽查点名叫第四学习小组(班上开学初已经把每六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设一个学习小组长)来汇报小组探究问题一的成果,小组长汇报说,探究出两个特点,即“科技结合和新产业出现”,这个时候我提示学生注意材料中的产业结构和国家变化,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两个结论即“重工业占主导和多国同时进行”,于是我把四个特点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完成了问题一的探究。接着我抽查点名叫第六学习小组来汇报本小组探究问题二的成果,小组长汇报说,只探究出两个特点,即“生产力的发展和干预政权”,这个时候我提示学生结合材料二、三来分析,学生经过讨论又找出另外两个特点,即“推动瓜分世界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从而完成了第二个问题的探究。

3.课堂训练环节

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我精心挑选一些紧扣教学大纲、典型的、多层次、适量的练习题(四个选择题),限时四分钟完成,来巩固知识和形成记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探究式课堂教学”,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贯彻新课程的理念,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现历史课堂的高效性。

二、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实际运用效果

1.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合作”等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运用,转变了传统教学的“满堂灌”“一言堂”现象。在这节课中,我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即先分析背景,接着讲述内容,最后分析影响的步骤,而是采用问题探究法,只探究两个问题。一是能够运用新课程理念构建高效课堂的“三维学习目标”。教师在备课中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探究学习目标,这是高效课堂的核心和关键。二是提高了教师教学的针对性。教师的点拨、讲评只针对学生在知识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即问题驱动,实现了教师的精讲和高效的点拨。

2.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理念,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敢于质疑,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高效课堂汇报材料篇13

语法是英语学习的另一重点基础内容,为了高考总复习期间系统、高效达成目标,也需要选用一些高效复习资料帮助学生熟悉掌握,并对所学语言结构建立较强的语感,近年来微课的出现为语法复习提供了这一方便。“金版微课”将英语语法分为30节,每节10分钟左右,将英语语法系统讲解并配以练习检测,此软件的运用大大提高语法复习效率,增加了学生语法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配以高考新题型语法专项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高效落实所学内容。近年来,随着高考基础语法考查题型的变化,语法教学也被一部分教师渐渐 “淡化”,还有一部分年轻教师自身语法知识薄弱,导致教学中忽略甚至回避语法知识讲解,运用一些优秀软件可以帮助学生短时间系y掌握学习语法,也可帮助教师随时查阅语法知识盲点。利用早读、课间活动重复播放,让学生置身于英语氛围中,增强了英语学习效果。

英语周报以其内容新,内容编排合理,集语言知识、语用能力和文化意识考查为一体,多年来给教师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语言训练材料,学生在阅读不同题材、体裁的美文中提高了英语综合素养,同时加强了备考能力。

2. 用好方法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