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医学实验论文实用13篇

医学实验论文
医学实验论文篇1

1.2实验方案确定阶段

首先由每组的汇报人根据所准备的资料对病案每一个信息点进行分析讨论,如病人的年龄、姓别、临床症状、体征检查、拟检测的实验指标、初步诊断等,内容涉及临床医学、检验医学、基础医学等相关内容。分析讨论后由各组汇报人对本组讨论情况进行汇报,汇报结束后其他组的组员进行提问、交流,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病案分析思路,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各组评委对各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评分,评分的依据由参与态度、汇报情况、结合案例材料分析、团队精神、批判性思维及其他等部分组成。指导教师对本次实验课进行总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下次课要进行的实验内容,课后学生进行下次相关实验方案的准备,包括实验的原理、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临床意义等。此阶段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讨论使同学们对病案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并学习如何选择较佳的实验项目组合。

1.3实验进行阶段

医学检验综合实验与以前单科实验的不同处之一是实验中的操作老师事先并不讲解,全凭学生自己看试剂说明书或相关实验指导,而且组内每个同学所做的实验项目不同,实验结果组内共享。这既是对以前所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的挑战。指导教师在实验巡查过程中发现学生遇到操作等此类问题或困难时,一般并不直接告诉他们具体方法,而是指导他们查阅有关参考书、试剂说明书等资料,帮助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锻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促进大家相互取长补短,启发思维,培养他们的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1.4分析与讨论阶段

与传统的实验不同的是医学检验综合实验结束后,实验结果组内共享。组内同学结合所做的实验结果及老师提供的检查报告,对所给的病案进一步讨论,共同分析和讨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所采取的措施,共同分析和讨论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同时对所给病案给出最后的诊断结论。这样可以帮助同学们总结实验成功的经验和实验失败的教训,使他们“做有所思”、“学有所获”,同时通过对病案资料的分析、讨论、检测指标的测定,培养和训练学生以病例为诊断中心的发散思维及综合判断能力。

1.5汇报阶段

经过充分的讨论后,各小组推选出自己的汇报人。汇报人对自己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包括诊断结论、实验结果、所得出的诊断疾病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标本采集、诊断、鉴别诊断、防治、其他等方面。汇报结束后各小组同学对汇报情况进行提问,评委对各组汇报情况进行简评,并根据参与态度、汇报人汇报时交流与表达、回答问题情况、结合案例材料分析、团队精神、批判性思维等情况进行评分。老师做最后的评价,对讨论汇报结果进行总结,布置下次实验课的任务。

1.6实验考核阶段

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传统的实验考核多以学生实验报告为主,导致学生抄袭实验报告现象屡见不鲜,学生对实验课重视不够,对实验操作敷衍了事,并且难以评价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素质。医学检验综合实验的考核方式贯穿整个实验进程中,每次实验课结束时进行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组内互评、老师评价,最终本门课程结束后把各次评分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最终成绩,不单独设立考试。由于最终的成绩在平时体现,学生一直都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而不是临时抱佛脚,期终考试时再突击复习。最终成绩评定时充分听取学生的自主评价,避免传统的教师主观评价方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2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较为普遍的学生融会贯通能力差、难以将几个实验内容有机联系、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差等共性问题,我们提出了以病案基础的医学检验综合实验改革,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实用复合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2.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会学习是当今社会对人们能力的基本要求。传统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医学检验综合性实验在实验中学生以讨论方式进行学习,上课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进行讨论甚至辩论中不断强化自身优势、克服自身弱点,提高了思考、分析、归纳、表达能力,增强了勇气、自信,并能培养自主参与意识,从而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并且教学所选用的病案为现有的已发生的典型病例,具有真实、可靠、客观的特点,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求知欲,使其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查找资料、翻阅书籍,通过独立或合作的方式作出分析和判断。这样经过多次实验后,就会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自主学习的方法,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培养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工作能力

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基础知识,更要求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仅能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而且对结果要有合理的解释及进一步检查提出合理的建议。综合实验内容涉及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血液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病理生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涵盖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汇集了多门课程和交叉学科的知识。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主线设计综合实验,模拟临床真实案例进行相关实验,具有真实、生动、客观、针对性强等特点,将临床工作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保证了实验内容在综合性、实用性等方面的特点,培养了学生浓厚的专业兴趣,缩小了理论与临床之间的差距,提高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合作能力,提升了专业整体教学水平。

2.3培养学生的团队工作能力

以病案分析为基础的医学检验综合性实验具体的方案设计是一个独立运用多种专门知识的过程,方案实施和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综合分析与团结协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同心协力、分工合作解决众多富于挑战的难题和技术细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病案分析为基础的综合实验是架设在教学与临床之间的桥梁。

2.4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授人以鱼”,而主要是“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于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游刃有余地处理问题。在病案分析讨论的整个环节中,学生自己分析病例、查找资料、相互讨论、确定实验项目、动手操作,结合已有的信息和操作结果,对病案作出判断的决策,避免了由老师代替学生归纳总结的弊端,锻炼了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和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3.1有利于教学队伍的建设

医学检验综合实验不仅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所开设的实验项目涵盖本专业的所有研究方向,涉及多个学科内容,既是对教学大纲主线的展开,又要按照不同教学能力和医学检验研究进展方向进行必要的更新。因此,为了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疑问,必须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我们在全专业进行选拔,选择具备扎实的相关学科知识和良好临床工作能力,并熟悉各种实验操作原理的骨干教师进行培养,提高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解答各种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完成实验项目,确保实验项目的顺利进行。

医学实验论文篇2

1.2层次化

“层次化”是指在“阶段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建、更新试验项目,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把试验项目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3个层次类型。“基础性实验”以验证为主,教学中强调技能培训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无菌术为例,通过教师集中示教和学生分组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从洗手到患者手术区域消毒、再到铺巾、最后到穿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等一整套完整的操作流程,教师在每个环节进行同步指导,强化学生的无菌观念培养。“综合性实验”主要是第2阶段的动物实验,采取模拟手术的形式开展教学。具体实施是由4~5名学生组成手术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制订手术方案,然后分别承担主刀、一助、麻醉医师和器械护士等角色,共同完成一台模拟手术。“拓展性实验”相对于前2个层次实验,教学内容更突出了设计性和创新性,重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目前,已完成试验项目改造6个、新开试验项目3个,“综合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的比例超过70%,形成了教学内容由验证到提高、再到创新的3个层次项目群,为“阶段性”实验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较好地实现了外科临床技能教学的有序衔接、逐步提高。

2推行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改革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3个阶段实验教学中均采取“小班制、小组式”教学,并积极推行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改革。首先,在学生“学”的方面。依据“分工合作、自由组合”的原则,要求每个小班内每4~5名学生组成1个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课前自学、课中讨论、课后总结的模式开展自主学习,并完成实验报告或学习手册的填写。此外,学习小组的组合形式还可以拓展到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及医学生基层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中。根据近几年的教学体会,认为“小班制、小组式”这种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能够较好地营造出注重沟通、协作互助的学习导向,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其次,在教师“教”的方面,坚持贯彻教师在“做中教”的教学原则。例如,在模拟手术示教中,教师与1个学习小组共同组成手术团队,教师担任主刀或一助,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完成整台手术。在这过程中,教师同步讲解手术的基本步骤、手术技巧和注意事项,引导、鼓励学生完成各自角色任务,对手术中出现的操作问题或配合问题进行启发式指出,其他学习小组现场讨论并纠正,由此形成团队分工合作、台上台下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做中教”的教学形式,融合了引导式、问题式、交互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不仅有助于学生外科临床技能的培养与提高,而且对临床思维、协作意识的养成及职业素质塑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3完善客观结构化

临床考试培训(OSCE)OSCE提供一种客观的、有序的、有组织的考核框架,是目前公认的、先进的临床技能考核和评价方法之一。在总结本校前几年OSCE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标准》要求,通过加大考核平台投入与建设,增设站点、扩充考核内容,优化评分标准并增加临床思维能力及医学人文技能的考核权重,加强考官和“标准化患者”培训等多种手段和形式,进一步完善外科学临床技能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作为独立实验课程成绩,列入学生的学分,并成为全国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选拔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

4加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2006年,通过整合本校和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资源,组建了吉首大学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中心建筑面积5000m2,仪器设备总价值1200余万元,专职教师10人。中心下设外科、内科、儿科等10余个实验室,外科实验室分为外科基本技能、外科专科技能、外科综合技能3个实验分室。在建设布局上,模仿医院和手术室配置,尽可能与真实的临床环境一致。中心于2012年成为“湖南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2013年成为部级首批“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是面向武陵山片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多学科融合、多专业共享的集医学生实践教学、全科医生培训、住院医师培训和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四位一体”的开放式公共教学平台,为外科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奠定了基础。近几年中心在建设中,进一步加强了实验室“开放式”教学的力度。根据“课外开放、学生预约、因材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中心采取“第二课堂”、外科科技创新项目、网络教学、临床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和开放内容,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为学生技能训练和自主学习提供平台。其中,“第二课堂”除承担第3阶段实验教学外,还定期举办外科学进展和医学人文素质方面的讲座。外科科技创新项目鼓励学生自拟外科实验课题,开展动物创伤模型构建、局部解剖学与外科基本技能整合等实验,中心为自拟课题配备指导教师,并为实验提供全方位支持。通过在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和形式上的全方位开放,进一步拓展了实验教学的空间和时间。

医学实验论文篇3

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针对本校的管理需求,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教育技术,整合国内外成熟的虚拟实验研究成果,与机能学实验、形态学实验、人体解剖学实验、断层解剖学实验、局部解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及病原生物学实验相结合,研究开发和部署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管理和共享平台,提供数字化网上实验教学环境,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应用。在现有的校园网和省级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的基础上,以各个学科的特点建设不同的虚拟仿真实验模块,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全天候开放的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搭建“真实与虚拟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现代化实验教学平台,创建了“理论授课-虚拟实验-实验室教学”融合的医学基础类学科实验教学体系,为医学教育科研服务。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包含机能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形态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人体解剖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分子生物与免疫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4个虚拟模块。主要目的在于实现虚实统一、网络学习与课堂模拟相结合,使现代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等多种技术融合于基础医学实验当中,为学生提供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学生实体操作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真正实现绿色、安全、经济的实验教学。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平台的建设将为学校大大节约实验动物、实验用尸体标本、显微镜、切片购置和维护成本,解决珍稀标本如胚胎等和尸体标本的来源。同时使基础医学各学科实验教学内容优化重组,增加观念创新、实验技术创新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和动手的能力。

3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1优化实验模式

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设计中积极探索各种类型实验的优势互补,将动画模拟、虚拟仿真、录像和实体实验优化组合。对于生理、病理及机能学等实验可使模拟医学实验教学系统和原有的多道生理信号处理系统实验软件配合,使高仿模拟实验、实验指导实现随意切换。每一个教学实验包括实验指导、模拟实验、动手实验3大部分。可完成多达几十个实验项目,介绍生理科学实验的仪器常识、常用仪器设备,常用实验动物种类、品系、实验操作技术等知识,拥有多部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操作视频。高仿实验有真实实验场景,实验仪器、装置、实验对象与真实实验现场情况一致,实验仪器界面和操作与真实的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相仿;实验步骤按实际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与实验对象的活动应用实景动画;实验数据进行生理指标的定量分析测量,并可导出。可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增强学生对机能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在真实实验中的动手能力,能节约部分实验动物,并且能解决以往在实体实验时由于操作失误导致实验动物的浪费现象。针对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麻醉解剖学课程将虚拟解剖系统与传统的尸体解剖实验相结合,可开设几十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可查看彩色塑化切片图像,可根据教学需要锁定显示画面,3D解剖模型与2D切片截面图像完美结合,带来无与伦比的视觉感受,可完全满足临床医学、影像学、中医骨伤科学等特殊专业对解剖学课程的不同要求。使现代医学解剖教学摆脱了日常教学中对尸体解剖的完全依赖,满足教学需要,并可缓解教学尸体紧缺的难题。运用3D技术并有机合理地组合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把枯燥乏味的课堂知识形象、生动、活泼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摆脱以往的抽象枯燥且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轻松地掌握更多分子生物与免疫学实验的知识,能够在虚拟仿真的过程中掌握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克隆核酸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序DNA、RNA提取,逆转录cDNA,以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等实验技术相关的实验项目,可减少分子生物和免疫学实验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对学生的伤害;减少分子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过程中对耗材、试剂、抗体等昂贵实验材料的需求以减少实验经费,使学生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掌握基本技术、操作步骤以及特殊仪器设备使用后能顺利完成实体实验,同时,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虚拟仿真实验也可作为对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科研基本功的培训。

3.2流程化的实验管理

注重操作细节,规范实验管理,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可完成实验教学的全流程业务功能。通过实验课程管理、实验教学设计、实验教学安排、实验前预习、实验过程指导、实验结果批改、实验成绩分析等,实现对实验教学过程的全流程跟踪。各类教学资源建设也进行流程管理。基于网络的流程化管理有效促进各种类型实验的统一安排、优化组合,提高实验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规范,为开放共享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奠定良好基础。

3.3智能化的教学服务

为了减轻实验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课前预习阶段,采用智能组卷技术对学生进行应知应会测试。在实验过程中,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虚拟仿真实验的网上实时智能指导,根据实验过程中的问题,阶段性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有效指导。实验结束后,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进行自动化的辅助批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随时可以通过智能答疑系统答疑,学生可搜索常见问题,与教师实时互动或者向教师发送邮件。实验管理者和教师可以对实验过程的数据进行详实的统计与分析,通过大数据挖掘,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改进实验教学。

医学实验论文篇4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与地方经济和医学检验相关产业发展相适应,面向医疗卫生机构一线岗位从事临床检验技术、实验室技术等方面的工作。即便是工作岗位具有先进的检验设备,医学检验人员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如分析仪器的校正,常用试剂的配制等,更何况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检验设备未必都大型、先进。因此,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职业素质高、基础知识扎实、操作能力强、适应性强等特色。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必须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需要,淡化学科意识,服务于专业课程,为学生的职业拓展提供平台,体现“以生为本”,着眼于学生人文精神和理科素养的提高,紧贴于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服务于学生整体专业素质的培养。为此,鉴于无机化学课时少(总学时32),教材版本变换频繁,内容不统一的现状,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化学教研室根据各系部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合理制定课程标准,讨论优选实验内容,开发校本实验教材《分析测试实验指导》,各专业构建新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如,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目前选用的《无机化学》教材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牛秀明主编的全国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但教材中的实验部分缺少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如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安全、常用仪器简介、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程及实验数据记录和实验报告书写等等相关规范内容,如果忽略此部分内容的学习,对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来讲,强化操作技能,培养实验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基础课为专业课和未来工作的需要服务,就成了空洞的目标。因此,我们适度增加了这些内容的教学,同时增加缓冲溶液的配制与性质实验,注意与生化检验课进行衔接;并将化学实验与医学检验专业的卫生检验员资格证书考核结合起来安排实验内容。按照校内自编教材增加此部分内容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掌握学生基础合理安排教学措施

开课之初,对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学生的化学基础摸底。招生时的文理兼收,入校后的大班学习,造成了同班学生文理基础差异显著,部分学生连常见的玻璃仪器都不能辨认,实验无法同步完成,为解决文科学生理科知识的相对薄弱、理解和接受化学知识的相对困难、动手实验能力稍差等问题,在上课学时少,教学任务重的情况下,鼓励和帮助文科学生做好实验,安排实验小组时采取文理生混合编组的方法,互补学习;严把实验制度关,如,一对一帮扶制度、独立操作制度、实验前预习制度、课堂提问讨论制度、实验后反思总结制度、书写实验报告制度、实验教学督导制度等等。这些举措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4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方法存在弊端,尽管实验前教师将实验目标、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用品及操作方法、有关实验注意事项等内容全部详细讲解,一部分学生仍然不知从何做起,尤其是文科学生,学生自己实验时需要指导教师分别重复讲解实验内容,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实验效率。为此,要求学生课前必须预习实验内容及实验相关知识,并写出实验预习报告,对实验关键内容及注意事项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在实验教学时合理安排讲授时间与实验操作时间,实验课开始时,讲解实验目标、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并在讲解时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讨论,以便鼓励学生按照实验原理对实验操作步骤询问“为什么”。待学生认领清点仪器后,再组织学生一起讲解实验操作步骤、示范性演示仪器使用方法,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总结实验成功的经验,分析讨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反思和纠正实验中的不足,通过学生自己来全面充实完善实验报告内容。这种做法减少了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增加了正确使用仪器的机会,同时也促进学生改变了对待实验的态度,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自信,也对今后的实验提供借鉴和帮助。对于规范的基本实验操作、一些需要观察实验现象的实验操作、较复杂的实验操作、危险性较大的实验操作,教师实验前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方法,放大实验现象,提高实验能见度;提供模拟的实验环境,熟练掌握实验操作规范和操作技能;既保证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和安全性,又有利于增加学生实验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动手的欲望。培养了学生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的工作作风和相互协作、大胆工作的能力。

5贯穿绿色化学理念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无机化学实验用到的化学药品较多,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试剂用量,增加微型实验,使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尽量减少和替代刺激性或有毒试剂的使用,主动地减少和消除实验室的化学污染,体现绿色化学原则;要求学生将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渣和剩余少量物品等,都分别统一收集到实验室制定的废液回收桶和废渣回收杯中,实验完毕统一处理。废气通过实验室通风装置压出。这样,既避免了“三废”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又让学生在实验的点点滴滴中接受环保教育,爱护环境,珍爱生命。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

医学实验论文篇5

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对医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为学生继续从事医疗、科研或卫生等工作奠定基础,因而是整个医学教育的基石。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即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善于操作的实践能力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国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基本上还是依附于传统的理论教学,以帮助学生加强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为主要目标。为了适应现代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与新世纪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总结十多年机能实验改革的经验,充分利用我校的资源条件,结合我校临床专业毕业技能考试要求,同时吸收其他院校机能实验学教学的精华,对我校临床专业机能实验学教学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强调突出其专业特色,使学生所学的机能实验知识既实用又具有系统性。具体是将原有内容分为几大模块,不同模块采用不同教学方法。

①机能实验学概述与与常用仪器的使用介绍、实验报告写作;机能实验学基本技能训练与操作、常用观察指标与实验数据的采集与评价、分析与统计。此部分实验占实验总数的5%。采用常规板书或PPT配以示教讲解,目的培养学生规范的基本操作动作与系统的实验数据处理。

②验证性实验如药物在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t1/2等)与LD50的测定,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测定等。此部分实验占实验总数的40%。采用讲解与多媒体录像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掌握相关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在验证已知医学理论的同时,探索可能的未知规律。

③综合性实验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与药物对动物血压的影响、尿生成影响因素与利尿药的作用等,此部分实验占实验总数的40%。要求教师在综合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同时建立了一种开放式、交互式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学生主动参与的“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researchbasedlearning,RBL)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整合性实验,学生可以从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检测复杂的生命现象,并逐步引向深入。强调实验现象的综合观察与思考,建立整体的概念。由于综合性实验强调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学生可以通过此类实验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其综合分析的能力得到培养。

④探索设计性实验以及虚拟实验室的开放,如大鼠高钾血症模型的复制及设计与解救方案、肝性脑病与及种类型的缺氧、人体动脉血压测定及运动对血压的影响等,此部分实验占实验总数的15%。教师除一般指导外,充分利用机能实验中心网络资源的优势,采用RBL与PBL(problembasedlearning)与网络资源相结合,形成网络式RBL(Web-researchbasedlearning,简称WRBL)与网络式PBL(Web-based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WPBL),将经典的RBL、PBL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而创造性地实施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构建体现RBL、PBL理念的网络平台,使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动与评估。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呈现给学生真实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教学活动,实现“学生为主”的教学要求。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运用已经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自己设计实验,搜集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适应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要求。同时训练临床专业学生的实验研究的选题、课题与论文的撰写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此拓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我们提倡教师开放研究室、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现多元化实验教学方式。

3科研、临床实践、临床技能考核与实验相结合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多年来,机能实验教学一般均是依据教学大纲与课时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实验讲义“照方抓药”。这种相对封闭的模式压抑了学生主动性尤其是创造性的发挥。做实验时,每教学班内容与实验方法完全一致,学生兴趣不高,而实验免不了出现抄袭数据或凑结果的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尝试性将部分兴趣高的临床专业学生组成科技兴趣小组,将科研与实验相结合。几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国家自然基金与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横向科研课题多项等;通过主动地参加科研活动,同学们撩开了科研的神秘面纱,熟悉了科研活动实施的全过程,从而减少对科研活动的畏惧情绪,增进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在后期临床实践教学中,临床专业学生积极与临床学院教师承担的临床课题;以专业成长为依托的技能发展型实践教育实践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实验课题,完成科研小论文。这样既克服了一些低水平的重复性实验,又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且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从一般性实验过渡到研究性、探索性与自主设计性实验。

医学实验论文篇6

课前预习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前提。学生不仅要预习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更要预习与查阅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尽管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指导教师也强调学生课前预习,并要求每一位学生提交预习实验报告,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课前预习流于形式,严格地说学生只是誉写了一份实验指导。在指导教师示教后,学生操作过程中手忙脚乱,错误百出。针对这一问题,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在每一次实验开始前一周布置下一个实验内容的方法,根据学期实验次数,把3人的实验组合成5-6人的实验小组,每次实验指定一个小组准备15分钟左右的讲稿,小组内推选一位学生在实验课上做一次讲课,教师再针对学生讲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补充和纠正。课前预习方式的改革,不但减少了实验的盲目性,而且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一定程度地促进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规范基本实验操作

基本实验操作是做好生化实验的基础,只有规范基本实验操作,才能做出高水平的实验。由于生物化学实验涉及仪器较多,其中刻度吸管量、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等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较高。为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教师从网络教学资源中搜索和下载示教视频,在每学期实验开课前一周内,通过播放实验教学视频,让学生对实验操作有初步了解。教师再于第一次生化实验课堂上进行现场演示,演示结束后,随机选择一名学生当场演练,由其他同学指出演练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并进行矫正。通过这种纠错训练,多数学生养成正确操作的习惯。

4注重结果分析,改革实验报告内容形式

实验结果分析在某种程度上比实验本身更加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最佳阶段。实验分析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正常实验结果的分析,另一种是对异常或错误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往采用每次实验课后即撰写实验报告的方式,学生为应付作业,只是简单地将实验流程与实验结果记录式地抄写一遍,教师要批改众多的实验“复制品”,不能很好地发现问题。在实验教学改革中,我们改革实验报告提交形式,由原先六次研究报告改为三次。三次研究报告的书写,不仅要求书写实验研究的背景、实验原理、实验流程,更强调学生对实验结果、实验流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等问题的分析。由于报告提交次数的减少,学生有时间对报告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实验报告的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5增开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验证性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形式,无论是在科学研究中还是在科学教育过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考虑到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验基础薄弱,我们开设了生化实验基本操作、分光光度计的原理与使用、蛋白质的性质实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血清葡糖糖含量的测定五次验证性实验,在实验中强调常规实验仪器正确操作以及操作流程的规范。但是验证性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欠缺。而设计性实验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增开了动物组织DNA的提取与鉴定的自主设计性实验。该内容包括了的DNA提取、分离、纯化以及凝胶电泳鉴定DNA的纯度。在实施设计性实验时,提前五周向学生布置实验题目,要求学生4-5人一组,查阅文献并研究制订实验方案,制作PPT,在实验实施前一周以小组为单位将实验方案在班级内交流,教师对实验方案进行审核,对实验设计中的不科学之处给予纠正。实验全程由学生自己动手,从溶液的配制到具体的各项操作,均由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独立完成,教师仅起到指导协助作用。设计性实验的开展,不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而且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6开放实验室,增加学生实验学习机会

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仅依靠有限的实验教学难以保证,还需要学生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达到及提高。因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每周实施一次4小时的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的开放不仅可以为那些因实验中操作失误而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或实验操作生疏致使实验无法按时完成的学生提供了重新操作的机会,而且还可以为对实验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营造自行设计实验和开展实验的条件,为这些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学习机会。

医学实验论文篇7

一、更新实验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1)围绕培养目标更新实验内容。医用化学既有本学科知识体系的独立性及完整性,又有为医学教学打好基础的双重教学任务。以往的教学过于强调学科的相对独立性,受其影响,在实验教学内容上多为验证性实验,忽略了医用化学与医学的紧密联系。为此我们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调整实验内容。在保证学科知识体系与实验教学基本内容相一致的前提下,选择靠近专业特点的实验,注重独立设计内容及操作途径的实验,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放到演示实验教学中。开设的实验要保证实验教学的系统、完整、精练与科学,使在有限时间内达到最大效果。实验教学计划应本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增强学生实验技术能力的同时巩固理论知识。实验和教学紧密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

(2)跟踪学科发展,更新实验内容。实验内容要紧跟学科发展,对于医用化学学科来说,这一点比较困难。可取材于研究热点的技术操作,也可取材于刊载在国外文献上的实验操作,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如我们一些教师多年来做提取中药有效成份的研究,搞“SOD”测定的研究。学生也很想了解他们的老师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如能在这些方向安排一些实验操作,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他们将来步入科研领域打下了基础。

二、突出知识骨架,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新的信息或经验,不是被现有的认知结构所同化,就是改进现有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就是个人在感性知识及理解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在头脑里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这种认知结构在学生的头脑里是客观存在的。传统的“验证式”化学实验操作方式,总是按照“某实验—用仪器—取药品—条件”这样一个“照方抓药”的固定模式进行,若再做下一个实验,学生很快就会被这种原有的认知结构方式所同化。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改进这种刻板僵化的认知结构,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积极推出探索性实验操作安排,通过用“理论依据是什么,仪器药品选择哪些,步骤设想如何”等创设问题的情境方式提出,供学生讨论,以学习者个人为思维中心开展实验教学与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规律性知识体系。因此,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结构就是要求交给学生的知识有骨(骨架)有髓,骨髓一致。当学生把握了合理的认知结构以后,就可抓住其结构精要,并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充分体现学习的主体作用,从机械的“背实验”、“背公式”、“抓药方”的模式中解放出来。

三、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学院校的学生也必须大力加强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质的培养。通过对实验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开始之前,要求学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了解实验目的、要求、方法和操作步骤,领会实验设计原理,结合实验内容复习医用化学及有关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教师在实验开始前抽出5~10分钟时间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要求学生在实验时认真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客观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实验教师要简要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背景,明确提出培养训练要求。对基本性实验,要突出“四个一”:围绕一个基本原理、掌握一组实验仪器、学会一种研究方法、解决一类实际问题。

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实验教师要具体而精要地向学生讲解实验的基本思路及技术要点。教师不必完成全部实验,只需演示关键步骤、环节和注意事项,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并将原始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上,若结果错误或不明,应要求学生重做,并自己找出失败原因和解决方法。在实验教学全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接近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引向深入。针对不同的学生,结合在实验中的提问和暴露出的具体问题,给予必要的提示,既是对学生因材施教,同时也以点带面,给同样问题的学生以提示。这样不仅使学生动手参加了整个实验过程,而且能自觉的带着问题去做实验,认真分析解释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结果,从而培养了他们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把基本技能训练安排成综合型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医用化学理论知识的综合性,也有条件开展综合型实验,从而使实验内容紧凑、丰富、知识点连续性强,并为开展更多的实验内容提供时间基础。例如,分析天平的使用、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测未知液的浓度、测其电离平衡常数,教给学生一套完整的分析测定方 法。

四、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实验课的考核,是强化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既要客观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又要促使学生重视实验教学,总结和深化所学知识。现行的实验成绩多为几次实验报告的平均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际操作能力及综合能力的考核。为此我们在实验考核上尝试了一些新方法:在理论考卷试题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实验内容;将预习报告、清洁整齐的作风和安全意识列入实验态度作为一项考核内容;除了体现在实验报告上,还要将规范和正确的操作、观察记录和数据的准确及处理列为实验技能考核之中;在批改实验报告中注意对实验现象、过程、结论的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核。以上考核方案新学期公布执行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验效果不理想的,学生主动要求重作。实验报告也写出了开拓思维、认真操作的特点。纠正了某些学生的依赖思想,变被动为主动,为实验教学的成功开辟了途径。

化学实验具有证明物质的真实性、教学的直观性和启发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技能等功能。通过上述实验教学改革,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医用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作者单位:重庆市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程敏熙,赵芝孟,颜巧莹.简论高等学校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18(2):186.

医学实验论文篇8

1.2现有的课时量不足以支撑实验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当今,对于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的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而言,实验教学内容多而不精,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为辅,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内容是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的主流方式。这种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把握,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课时量不变的情况下,教学内容的增多使得教师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课之间很难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既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完成课时规定的实验教学内容。面对这种情况,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教师经常删除那些比较耗时但又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在一些验证性实验的操作中,教师也会要求学生免去一些不必要的操作环节。或增加理论知识学习的课时量而削减实验教学的课时量和内容。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反而使学生丧失对生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最终不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1.3医学生不重视仪器或设备的规范化操作

对于学生来说,一味追求结果的准确性而不重视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和步骤的规范化属于普遍现象。教师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导致学生操作方法和仪器使用不规范、药品或试剂称量不准确等。例如,有的学生在吸取30μL的液体时选择量程100μL移液器而不选择量程为50μL移液器,结果会造成实验误差,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加以指导和纠正,久而久之便成为不良习惯。其他一些精密仪器如PCR仪、精密天平、气相色谱仪等的操作方法不规范,不仅降低了实验数据的可靠性,而且还大大缩短了仪器的使用寿命。

1.4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较少

生物化学综合性实验主要以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提纯与测定为主,涉及各种实验技术的综合。重点突出学生对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熟悉掌握生物化学实验中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是验证性实验的教学目标。而探索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研究素质的培养。如今很多高等医学院校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经费投入不够,学校对生物化学教学实验课的支持力度有限,教师对实验内容的革新较慢,导致现有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大部分仍然以简单的验证性实验为主,例如蛋白质的双缩脲反应实验、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含量、DNA的提取等,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偏少。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系统及全面的掌握,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开设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实验基础,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教学目标上却很难实现。

1.5成绩考核不合理

让学生掌握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以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重视实验,认真操作和规范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考核实验成绩的最终目的。生物化学实验课成绩的考核要比其他科目纯粹的理论课程考核更为细化和复杂,在传统的实验课考核模式中分2部分来考核,实验成绩占30%,理论成绩占70%,这种不合理的考核方式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不重视实验课,而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用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实验课只要出勤率好,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做实验对学生来说只是走走过程。而且医学生认为,其课程有临床试验这一环节,根本没有必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在生物化学实验上,生物化学实验可以通过临床试验得以补充。可医学生忘了临床试验和生化实验室是完全不同的2个概念,从最小生物化学实验都做不好,怎么能去胜任更复杂更具有挑战性的临床实验。总之,这种考核方式曲解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无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推行的改革措施

2.1加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力度的支持,改革教学模式

如今各高校对学生的扩招是不争的事实,教学设施和仪器等硬件条件的更新远远跟不上人数扩招的速度。因此加大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力度的支持,完善教学设备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在实验室建设中提高实验设备的购置力度,加大资金投入,购买先进的实验设备,普及层析技术、PCR技术、核酸和蛋白电泳技术、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技术、气相和液相色谱技术等实验工作。保证实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及时反映生命科学领域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最新科技成果,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在加大实验教学力度的支持下引进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真正落实开展病例式、讨论式和启发式等先进教学模式。任课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跟踪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学习和了解最新的科学技术,将其引入到日常实验教学中来传授给学生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此外,与同类院校广大师生就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经验进行交流,学习彼此间先进的教学理念,引进或推广先进的实验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整个教学的综合实力。

2.2精选实验内容,合理安排课时量

俗话说“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中,以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为主,验证性实验为辅的原则对其内容进行精心挑选,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教材,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精简实验内容,秉承求精不求多的教学原则,保证在有限的课时之内,在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前提下完成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是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首要任务。例如在实验教学中删除一些验证性实验,开设一些具有探索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如《大豆中A基因的提取,鉴定与生物学功能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此外,合理安排实验教学课时量是教师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合理的课时量应包括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的准备工作(如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以及基本操作流程),让学生再动手之前做到心中有数,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问题讨论等时间。因此,精选实验内容,合理安排课时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参与者,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3生物化学实验与临床相结合,培养学生职业和社会责任感

医生的选拔主要来自于全国各医学院校,而培养优秀、职业和社会责任感强的医生是医学教育的主要目标。通过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教学的训练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医学生面对各种化验结果能做出合理的解释,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一名医生必备的基本素质。生物化学实验中涉及很多临床现象,医学生根据检验结果将其与生化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将理论真正用到实践中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测定”,首先从采血到后续的后续化验结果分析,提出治疗方法等。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病例分析,需要医学生有很好的实验技能,可是在实验课上作者发现很多同学连基本的采血操作都不规范,不能正确使用采血工具,对出现的问题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等。这种现象反映了医学生平时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不过关,没有认识到实验结果对临床疾病诊断会造成什么影响,职业感不强。因此,开展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针对性地指导、规范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职业和社会责任感。

2.4通过增加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设计性实验是在一些特定的要求和条件下自行设计实验,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创新性思维和实践活动。为了培养高素质专业型人才,以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为载体选择性地为医学生提供实验平台,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以保证其能顺利完成实验内容。在医学生的生物化学专业基础课学习中,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出发点从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和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资料收集,寻找感兴趣的与医学相关的项目为实验立题,指导教师通过对实验方案设计、技术离线、实验项目可行性分析进行讨论,给出建议并修改后确立实施方案。学生在实验项目结束后会写1份感想,并对这个项目提出一些后续的研究设想。这种以医学生为主体的自我训练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对学生来说既是挑战又是尝试,给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

2.5优化实验教学考核机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系统评价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建立一套成熟、公平、公正合理的实验教学考核机制是高等院校首要解决的问题。将课程总成绩与实验课挂钩(实验前的预习情况、试剂准备、课堂表现等),可以改变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学习态度。作为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外,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必须通过全面的查阅相关资料给学生一个明确、合理的答案。这样一来可以加强师生互动,积极调动授课方式,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提高教学质量指日可待。

医学实验论文篇9

1.2实习带教医生存在差异

实习带教医生的知识层次、教育背景、临床实验室经验以及人文素养、教学水平等之间存在差异,致使带教水平和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也存在明显的差别。同时,有的医生虽然有丰富的临床实验室经验,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教学培训,导致其教学不规范、教学效果较差,难以将自身经验传授给实习学生。

1.3实习学生学历层次差异较大

大多数教学医院同时接受中专、大专、本科及研究生等不同学历层次的实习学生,由于这些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习侧重点不一样,无形间加大了科室的实习带教难度。同时,由于人力、物力条件有限,科室和带教老师也很难具体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来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方法,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降低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1.4实习教学手段单一、内容不统一

实习教学通常都采用传统的口述和操作示范方式,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培训和指导后,学生就需要主要以自学或者单纯模仿老师的方式来开展实习工作,这对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试验内容和技巧是很不利的。同时,带教老师之间也存在教学内容不统一的问题,有的老师偏重强调操作技能方面的培养,有的则偏重讲述试验原理等内容,这会导致学生对实习工作的重点,甚至是检验工作的重点产生理解偏差。另外,在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由于难以兼顾工作和教学的需要,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常常仅放手给学生独立开展一些简单的工作如:标本编号、预处理以及一些仪器的简单操作等,这样的做法,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难以真正达到实习教学培养的要求。

1.5考核评估方法简单、落后

医学检验专业的实习教学的考核评估方式通常都是采用传统的理论考试及技能操作来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忽视了学生在关于工作中出现的管理、安全、服务、质量、效果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对检验工作的全面认识,对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会有很大的偏差,无疑在以后独立从事临床实验室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

2改进实习教学工作的几点建议

2.1制度支持

首先,教学医院要加大对教学的投入,特别是人力资源的投入,不让带教医生超负荷的工作,这样临床和教学工作才能相互兼顾,工作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其次,教学医院应适当提高教学相关内容在职称评定中所占的权重,将教学与科研、医疗同等对待,将优秀教学成果奖与同级的医疗成果奖同等对待,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医生带教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开展实习带教工作;第三,科室要加大对实习带教老师的鼓励,如设立带教绩效工资、适当增加福利待遇等方式,对完成临床任务还同时兼顾带教工作的医生有所偏向,体现多劳多得,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2.2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医院教学部以及承担教学任务的检验科每年应根据科室的人员情况结合带教工作,制定出相应的师资培养计划,并积极创造出国学习、对外交流的机会,为师资培养打造良好的平台。同时科室除了有重点对学历层次较高的师资进行培养之外,还应该通过举办培训、开办讲座等方式对科室各种职称层次的带教人员进行教学方法及反馈技巧的训练和培训,从而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一批批有责任心、有热情、有教学经验及技巧并有渊博的临床实验室知识和丰富临床经验的师资。

2.3细化不同实习学生学历层次的差异

严格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带教并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估标准,同时根据带教师资的学历、职称以及临床实验室经验等具体情况分配相应的带教任务,并且带教老师之间对带教内容、带教手段以及评估方法等方面达成共识,没有明显的主观差异。

2.4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医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除了传统的教授法、演示法之外,还可以采用示范模拟法、训练和实践法等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使得学生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上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练习和实践,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科室还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学科重点录制一些教学视频或是制作一些动画,将一些重点知识,如职业暴露的处理、一些特殊实验的标准化操作等让实习学生观看,以便更加生动形象地对学生教学习,增加学习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实现一次投入、多次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科室的带教压力。此外,在教学内容上,科室应该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及要求,结合学科发展的现状,统一制定相应的专业学科实习教学内容,如加重医学检验专业中临床沟通能力、实验室管理能力等人文素质的培养。

2.5完善实习教学考核评估系统,统一评估标准

根据临床医学及医学检验学科发展的现状,在检验实习教学考核评估中除了采用传统的总结性评估方法如结构化临床考试、多项选择题外,笔者认为还可以引入现在被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专业实习教学的评估方式--形成性评估,使二者有效结合,更加综合客观地评价学生实习效果。目前形成性评估工具主要有:迷你型的多次重点式评估(Mini-CEX)、工作场景中关键技能的评价(DOPS)、病例讨论(CBD)等,但这些评估方法现今多应用于临床医学的领域,特别像Mini-CEX主要是在临床医学实习学生、住院医师培养的实践中被广泛应用,而很少被应用到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培养中。这种测评主要是围绕着学习者的医疗面谈技能、体格检查技能、考核临床诊断能力以及人文关怀等内容来进行的,它相对于目前国内医学教育临床评估的现状来说具有很好的优势。该方法的考核的内容较为全面,应用的学科广泛,简便易行,不影响临床工作,同时重视人文关怀,传授专业精神,并且通过这种评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以考促学,教学相长的目的。结合医学检验专业的特点,如果在临床实习教学中也采用Mini-CEX评估方式,笔者认为可以把以下几点作为测评内容的重点,如:实践操作能力、实验室质量管理能力、检验报告审核能力、组织协作能力及临床沟通能力等。此外,在评估完成后通过及时给出学生反馈,有效的给出学生不断提高和完善的建议,把评估的目的真正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好地成长、成才体现出来,从而构建一个良好的实习流程。

医学实验论文篇10

湘南学院成立以后,学院非常重视医学教学水平的提升,鼓励医学教学人员为提升教学水平不断学习和改革创新。将原捆绑在一起的医学实验室拆分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和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又分为形态学、机能学两个实验室。[2]三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逐步增多,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其三性实验比已超过全部实验的50%。但近半数的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三性实验主要为综合性实验,创新实验稀缺,但却要承担创新实验训练的任务[3]。

2我校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的建设

2.1实验教学主要改革措施“以理论教学为依托,以实验教学为平台,以科研及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巩固基础,发挥特色”。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将实验教学同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

2.2.构建综合性实验体系淡化教研室概念,强化集约化管理;淡化单学科发展,强化学科群融合;淡化验证性实验,强化综合性实验。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革新为先导,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为核心,构建一套科学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机制,全面推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基本实现创新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及验证性实验“金字塔”体系,逐步形成具有“整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同时对传统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4],成立2~3个课改小组,将分散在各课程中的实验课进行精选、整合和优化。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与学生科研训练等密切结合,明年将在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学生中开设“形态学创新与综合实验训练”以及“机能学创新与综合实验训练”的单设的课程。

2.3建立共享平台在学校的指导下,建立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同时成立显微镜室,显微镜统一管理,增加设备共享。学校建立了贵重精密仪器共享平台,我们精密仪器高效液相色谱等可全校共享,同时系部教师也可进入公共共享平台,开展教学与科研。形态学科技馆即可服务于教学又可对外开放。病理切片机系统即可服务于临床诊断,又可应用于教学与科研。心脑血管天然药物实验室为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每年为十几名药学专业学生提供毕业论文实验场地,兼顾大学生创新训练与教师科研。

2.4加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人数合理的实验系列人才队伍是实验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我部基础医学教学人员既是实验教学人员又是理论教学人员。因此,引进高学历的医学人才扩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队伍,是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水平提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教师队伍人数合理,教师才能从繁重的教学负荷中解放出来,教师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3建议与探讨

3.1鼓励教师与学生制作标本基础医学实验特别是形态学实验标本用量大,买来的标本不仅花费大,且经常达不到教学的要求。学校如果支持,严格管理,鼓励教师与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标本,既锻炼了老师又培养了学生。

医学实验论文篇11

1.2管理型实验员

管理型实验员一般有高年资实验员担任,往往负责实验室制度的制定,执行及对实验室新人的培训,实验公用物资的采购,实验室物品管理,重要实验材料资源的入库和保种,实验试剂的校准以及各种实验方案的修订。管理型实验员是实验室正常运作的支撑力量,也是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

1.3综合型实验员

综合型实验员是生物医学实验室中最为常见的实验员类型,主要担任以上2项或多项任务,在目前生物医院实验编制有限,经费中劳务费预算不足的情况下,担任多个角色的实验员亦越来越普遍。

2生物医学实验室实验员的重要性

在国内,由于实验员群体往往学历较低,对论文产出和课题申请没有直接的参与,因此实验员的重要性常常被忽视。但是在美国等生物医学高度发达的国家,实验员在实验室中的地位往往非常高,也是最为稳定的群体。作者访问的美国NIH实验室,课题组负责人主要负责学术性事物,而在实验室内,实验员则是绝对的权威,尽管每天工作量不大,却拿着较高的薪水,他们监管着实验室的一切运作,从细胞培养间PBS、EP管的库存,到大型仪器的维护调试,从实验室统一采购耗材协议价的商议,到网络存储设备硬盘更换,从实验室新人培训,到放射性同位素安全的监管,5个实验员有条不紊的维护着一个50多人的大型生物医学实验室的正常运转。与这些实验员交流后,作者发现这些实验员其中并不乏“高手”,其中2人具有博士学位,还有一人在的Nature杂志上发表过论著,从动手能力上来说,这些实验员也绝对是非常熟练和有经验的实验能手。因此,对生物医学实验室来说,优秀实验员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实验室的日常运转;

(2)保证实验室重要资源的可持续性;

(3)保证实验室重要的实验技术的可重复性;

(4)提高基础实验材料准备的效率,保证课题的产出;

(5)保证课题经费的合理利用。

3生物医学实验室实验员的培养心得

既然实验员对于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发展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培养优秀的实验员也是课题组负责人的共同追求之一。作者有幸参与多名实验员的培养,从中也获得了一些可贵的经验。

3.1根据实验员自身条件与个人发展愿望制定培养计划

由于新到实验室的实验员往往在知识背景、动手能力及工作经历等方面都参差不齐,因此培养的起点应该根据水平差异进行调整。如一名中专毕业的检验专业的实验员,作者在培养时则选择从最基本的实验技术———细胞培养入手进行教学,慢慢过渡到较为复杂的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而另一名具有硕士学位的实验员,具有2年左右的实验室工作经历,作者则按照目标导向型实验员的标准来培养。此外,对于制定长远的培养计划来说,必须参考个人的发展愿望。由于实验室普遍收入较低,部分实验员将实验室工作作为暂时性工作,并没有长远的发展要求,课题负责人需要在各个方面加以照顾,并利用计件劳动的方式进行补贴,可使其中部分能够稳定的在实验室工作,而对那些本身具有长远发展要求的实验员,则需要锻炼其良好的实验习惯,并逐步赋予一些管理性任务,可使他们很快提高并成为实验室的中流砥柱。

3.2从实验技术入手培养实验习惯

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实验的成败至关重要,也是培养实验员的关键环节。由于做实验毕竟是实验员的主要工作,因此培养娴熟实验技术的同时,也必须培养他们的实验习惯。如在细胞培养时锻炼其无菌操作观念,操作PCR加样时培养其对各种实验试管的标记、倍比稀释、以及分装等各种微操作的良好习惯,以及对实验台整洁度的维持,都是良好实验习惯的点滴培养。实验员是研究生实验操作的老师,实验员的良好实验习惯是研究生群体甚至是整个实验室良好习惯的基础,因此必须十分重视。

3.3逐步参与实验室管理

当实验员熟练掌握了多项实验技术以后,也对实验室的环境及课题组的基本思想有了大致概念,可以逐步让实验员参与到实验室管理中。如实验室新引进细胞株的冻存保种,实验室物品的订购以及课题组常用试剂的评估。实验室管理的过程使实验员更深刻地理解实验室运作的模式和缺陷,促使他们主动的改变和弥补缺陷,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同时在参与实验室管理的过程中,课题组负责人也可观察各实验员管理能力的优劣,可以从中择优加入实验室管理团队。

3.4培养科研能力

部分实验员对科研非常感兴趣,课题组负责人可根据实验员的要求进行科学的指导,并让他们参与部分课题的设计和独立完成。作者首先让实验员在实验室组会上进行汇报,从实验技术和科研思维上都进行系统的训练,研究生的发言也可让实验员在科研思维上得到很大的帮助。由于实验员对实验技术的开展基本都十分熟悉,一旦有了科学的假说和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他们也很可能从学术上得到升华,从而更为深入的参与到课题组的科研工作中。

医学实验论文篇12

1.2学生的课前准备

我们对学生强调实验前预习的重要性,要求每次实验课前充分预习,并书写预习报告、课前提问检查。由于各类高等院校不断扩招,二本院校生源质量有所下降,教学过程需要同时培养智力和非智力素质,所以指导其做好课前预习就显得更为关键。我们将整个学期的实验安排和预习要求提前印发给学生,明确要求其将实验原理简要写在预习本上,以流程图或其他简明的形式写出实验主要内容(避免完全照抄实验指导),注明实验注意事项。并建议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讨论写出可预知的实验结果,教师在实验课前检查并给出相应的成绩。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对于实验原理和实验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听教师讲解时能较快跟上进程,做实验时能较早准备好实验所需试剂、器材,较快进入状态,缩短了实验总体花费时间,使实验顺利开展。学生准备充分、操作顺利、实验成功,更容易激发自身兴趣,然后更积极地思考实验相关的问题,比如除了本实验所采用的方法外还有哪些其他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等,无形中引导学生自觉拓展相关知识。因此,要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督促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

2重视实验课第一课的讲授

二本医药院校开设生物化学实验课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学生了解获得基础医学实验知识的科学方法。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但是,部分同学对生物化学实验课不够重视,兴趣不大,也认为在将来的工作中不会发挥实际作用。因此,鉴于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我们认为,首先要从生物化学实验课的第一节课入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化学实验在整个生命科学乃至医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在第一节课时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向学生介绍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适当引入相应诺贝尔奖案例的简介,以展现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对人类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使学生充分认识生物化学实验课的重要性,正确地对待实验课,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一课还包括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初始就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除基本操作技术外,我们在第一课时将分光光度法、电泳和层析等这些贯穿整个实验体系的主要技术重点向学生讲解,以利于后续实验的开展。

3与时俱进,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传统的实验教学因仪器设备和试剂等条件的限制,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较难反映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实际应用。例如,本室以往开设的组织核酸提取与定量实验,将动物肝脏匀浆破碎,离心分离细胞质与细胞核,水解后分别用二苯胺和苔黑酚测定DNA和RNA含量。这个实验对仪器和试剂的要求不高,对本科生而言是一个综合性的尝试。但这种方法并不能真正得到纯化的DNA或RNA,定量所用的试剂基本上是强腐蚀性或强氧化性试剂(如过氯酸、KOH),实验过程影响因素较多,实际应用已较少。为适应医学和分子生物学快速发展的特点,除基础性生物化学实验外,目前医药院校的本科生还应该掌握一些分子生物学实验新技术。因此,在实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非常必要。我们在经过开放式实验教学课题实践论证的基础上,更新实验室设备,将上述实验删去、改换成基因组DNA的提取及电泳鉴定。新开设的综合性实验涉及口腔拭子标本采集、真核细胞基因组DNA提取以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核酸鉴定等步骤,利用了商业化的微量DNA抽提试剂盒,让学生直接接触和领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现状,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4加强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照做;这对于一些基本操作的讲授可能效率较高,但实验课如果仅仅如此,那么学生就会缺乏积极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教师应该适当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和回答,多进行师生互动。一些基本操作如刻度吸量管的使用,我们会让学生演示操作,由其他同学观察、并提出其操作是否有不规范之处。我们还发现,即便是让某位学生朗读某一操作步骤及其注意事项,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行之有效的简单办法。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师,应该将实验目的、操作与原理有机结合起来,实验前启发学生认清实验目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结果,有什么样的意义,最后根据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即使不是最初想要的理想结果。比如纸层析法分离检测转氨反应体系中的谷氨酸和丙氨酸,就实验设计而言,要带领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同时检测四组样品,即谷氨酸、丙氨酸、转氨反应组、转氨反应对照组,让学生学会标准品对照及阴性对照的运用,了解他们的意义。实验完成后,将学生的实验结果与我们预先准备好的实验结果图片(包括不理想的结果:层析斑颜色很弱、分离效果不佳、各组层析斑块间重叠等)做对照,逐一分析产生的原因,了解点样量、展开剂用量、层析系统的密闭性等对结果的影响,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讨论如何调整实验条件、重新操作。使学生通过这些实验不仅掌握其操作技术,更要学会独立分析结果,做到举一反三,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科研实践的兴趣。作为医药院校的基础课程教师,还应将生物化学实验与学生的学习专业恰当地融会贯通,这也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办法之一。比如上述基因组DNA提取及电泳鉴定实验,我们提出就地取材采集每组学生的口腔拭子,学生自己用消毒后的棉签擦拭口腔中两侧脸颊收集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学生的兴趣立即被激发。随后结合本系教师的研究方向跟学生介绍基因组DNA分型研究在阐明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毒物敏感或耐受性以及药物治疗的反应性上所起的重要作用,学生自然产生积极动手的意愿,想体验学有所用的乐趣,了解自己的基因分型及对某一物质的代谢特点,无形中使学生自觉地参与科研实验当中。

医学实验论文篇13

2临床医学实验室的资源整合

2.1实验室空间的综合利用

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调整,将内科、儿科及检验实验室调整到实验楼一楼,外科和妇产科实验室调整到二楼,基础护理实验室仍在三楼。使相关学科实验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例如,外科和妇产科都是手术科室,除设有独立的手术室、换药室、产房、围产期保健室、母婴同室之外,可共用多媒体教室、示教室、库房、准备间、高压灭菌室、更衣室、洗手间和模拟病房、护士站等。这使得各个学科实验室使用面积扩大,可同时进行2组实验,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2.2实验室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临床医学实验室的整体优势实现资源共享,除专业性强的设备和仪器由各专业负责申请购置和使用外,对外科、妇产科、基础护理等实验室的巾类、一般医疗器械以及消毒物品及模拟病房的常用设备等,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

2.3实验时间的合理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内科学、健康评估、外科学实验安排在第五学期,妇产科及儿科实验安排在第六学期,这样相关的实验室既可共享空间和资源,又互不干扰,同时避免了实验室闲置。

3临床医学实验室的综合管理

3.1改变管理模式,统筹安排各学科实验内容,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我院过去的管理体制主要是按学科建立实验室,在教务科的领导下进行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其最大的弊端在于实验室小而全,每个学科各自为政,不能达到一定规模,而且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基础护理等临床实验通常在一个学期内完成,这就造成实验室的闲置,降低了实验室的使用率,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对旧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成立了实验中心,负责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首先根据学科特点,修订教学计划,然后重新整合实验资源,统筹安排实验科目和内容,使相关专业之间既能资源共享,又不互相影响;既能扩大实验室的规模,改善教学条件,又能避免重复建设,减少实验室闲置。

3.2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浪费

在旧的管理体制下,各学科实验室往往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安排,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下,大型精密贵重设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由于教学经费的分散使用,造成经费的相对短缺,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这些都给教学和科研带来许多困难。通过改革,把原来各学科的仪器设备、实验用品集中起来,统一管理,使实验资源由分散变为集中,互补遗缺,避免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为学院节约财力、物力[3]。实验中心对于大型精密贵重设备、专用设备以及电教仪器设备,进行统一管理,每学期期末对仪器设备进行统计、保养和检修,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为制订新学期的实验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3统一培训师资,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建设好实验室的关键,实验人员的素质高低,将决定实验水平及

实验教学质量高低。因此,实验教师的配备和培训尤为重要[3]。我院实验课教学主要由各科任课教师、专职实验员负责,每学期开始前,各科分别将新学期的实验计划上报实验中心,实验中心负责协调实验时间,并进行师资培训,相关专业教师及实验员集体备课,每位教师不仅要掌握自己专业的实验内容和方法,对于相关学科的实验内容和方法也要熟悉。每个实验人员都要一专多能,以弥补某学科实验教师和专职实验员的不足,提高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此外,实验人员还应具备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因此,我院积极选派实验人员到实验力量雄厚的高校进修和参观,并组织实验人员参加大型科研课题,开阔视野,了解学科动向。

3.4促进相关学科间的合作,开展创新教育,鼓励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目前我们的实验多以验证性和操作技能训练为主,这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能力的培养。在保障教学和科研顺利进行的条件下,鼓励实验教师集思广义,各实验室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教师指定范围内,由学生自行设计和完成一些实验,如让学生为一个宫缩乏力产妇进行接生的实验,涉及外科的消毒、铺巾,基础护理的导尿、灌肠、静滴催产素的观察、测血压、生命体征的观察,产科的产程观察和处理、加强宫缩的方法、接生及新生儿的护理等,让学生根据具体病例进行设计和分析,并完成相关操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乐于思考、勤于动手,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索、分析和操作能力。

4体会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办好高校的基本条件,实验室管理水平能够反映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牵动全局的综合性工作[3]。实验教学涉及的因素众多,不进行统筹规划、系统管理,实验教学的某些环节就可能出问题、出故障,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4]。通过3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我院实现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减少了重复建设,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实验开出率达100%,实验课满意率也明显提高。

摘要:介绍我院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模式,通过资源整合和综合管理,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减少资源浪费。

关键词:临床医学;实验室;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宏,熊梦辉.医科院校教学实验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07,4(12):22~23.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