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智能产品调查报告实用13篇

智能产品调查报告
智能产品调查报告篇1

那么市场上已售的智能家居产品是否能满足消费者对智能生活的需求呢?45.57%的消费者表示能基本满足,37.13%的消费者表示能很好满足。一方面产品经理们可以松口气了,至少在功能的研发上,智能的大方向是对的。但另一方面也不排除,目前产品的智能化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消费者对智能要求的提升,智能产品的功能将往人性化设计继续开发。

在如何控制智能家居产品的选项中,毫无疑问,手机APP成为绝对主流。智能手机虽然方便,但是太过依赖也会让智能控制陷入尴尬的境地。智能手机到底能承载多少个应用呢?万一智能手机没电了或者坏了,没有APP,那些智能家居产品还能依旧智能吗?

智能家居产品智能家居离不开,连接、传输和控制。市场内的智能路由器产品也层出不穷,已有29.64%的消费者使用了智能路由器来控制智能家居产品,成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

智能家居市场的推进要横跨软硬件,要有很好的产业链整合能力,从上游的零组件,软件平台到终端产品,垂直APP的开发运营以及销售分发等,绝不是单靠硬件制造、软件开发或者营销操作某一方面的能力就可以实现的。

虽然追求时尚,尝试新鲜事物也是消费者选购智能家居产品的理由之一,但消费者使用智能产品最大的理由是从解决现实所需出发,希望能切实改善生活质量。毕竟智能产品买回家不能只是当当玩具和摆设。

在智能家居产品的选择倾向上,接近半数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互联网企业推出的智能产品。其次才是传统制造商推出的智能产品。互联网公司擅长大数据分析和云端技术,有完善的线上服务和电商渠道,丰富的内容资源等优势,易于在线上做出爆品。传统厂商中的先行者则加速智能化的转型,尤其是智能家电产品主动积极地参与市场,利用自身巨大的品牌影响力,强势的渠道资源,以推行自己的标准和平台,与多方参与者合作的方式,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生态。可见在智能家居领域,新老企业互相博弈。

智能产品买回家之后,消费者到底有没有真正使用呢?调查数据并不乐观,近三成消费者选择了偶尔使用,各有22%的消费者选择了每天一次和每天多次。而每周一次和每周多次均在百分之十几。虽然智能产品品类丰富,使用频次各不相同,但是整体来说是频次不高。

那么在家里,消费者更希望在哪一空间实现智能化呢?数据显示,客厅以34.6%的高占比遥遥领先,几乎比占据第二梯队的厨房与卧室翻了一倍。几乎有14%的消费者希望能实现全屋智能。从数据中不难发现,客厅和厨房是家庭中家用电器最多的地方,也是消费者在室内活动最频繁的地方。

对于智能化的全屋升级,消费者也显示了一贯的理性。49%的人不会盲目升级。可见,离全屋智能,行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不仅仅是产品线的完整,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生活习惯的养成。

智能产品调查报告篇2

在对网民们的旅游动机的调查中,智旅动力发现外出旅游已经成为广大互联网用户普遍的休闲习惯,旅游动机的形成与游客自身的主观意识关系很大,对广告宣传或者熟人推荐的影响力较弱。旅游企业需认真思考如何把旅游产品与用户的爱好习惯相结合。

网民们更喜欢自助游和自由行

自助游和自由行已经成为网民们最为理想的旅游方式,同时调查中也发现希望旅行社提供部分服务的自由行也占据相当的比例。智旅动力认为,对于旅游企业来说,重视自助游市场,并不是说要彻底去做自助游。可以在提供完整的线路产品之外,尝试提供可供游客灵活选择的自由行产品,即能够解决产品灵活性的问题,又能够保持自身服务的专业性。

网民更信任行程安排合理、费用明确的旅游网站

对于网站信任度的要素中,网民们更加关注旅游行程的安排合理性以及费用是否明确的问题,他们更希望明明白白的消费。对于在线旅游企业来说,在线旅游产品的展示更应该注重产品的描述,以及费用的明确。同时还有相当部分的网民关心旅行社的品牌和资质,这对于旅游网站也是一个提醒,应该用合适的方式体现自己的品牌和资质,甚至需要打造自身的网络品牌。

银行卡网银在线支付最为网民们经常使用

智能产品调查报告篇3

会上的《中国家庭幸福指数与移动电子产品关系调查报告》显示:移动电子产品与家庭幸福指数息息相关,过度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已经成了影响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个人健康的“大敌”。陪伴配偶时使用移动电子产品的被调查者,婚姻幸福感显著低于陪伴配偶时不用和有时用移动电子产品的被调查者。晚上关灯之后继续玩移动电子产品的频率越高,婚姻满意度就越低。

本次调查采取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31344人参与,收取问卷13122份。

调查通过《婚姻与家庭》杂志新媒体(包括微信、微博、网站)、大众网络媒体(搜狐新闻、网易新闻、腾讯新闻论坛、央视网、MSN中文网、Onlylady)、亲子类网站(太平洋亲子网、悠贝网)、微信公众号(人民网-人事解读、创意盒子等)和APP(播种网)等平台进行了问卷采集。

样本特征显示:55.6%的被调查者来自于东部发达省市,平均年龄28.01岁,以大专和本科学历为主,男性5146人占39.3%,女性占60.7%,已婚人士和单身群体基本各占一半。被调查者中,有职业的占78.8%,来自于29种行业的14种岗位,构成非常广泛。被调查者中,家庭月收入在5000元及以下的占25%,月收入为5000~1万元的占32.5%。

调查结果显示:每个家庭至少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大多数家庭拥有2-3部智能手机,半数家庭拥有平板电脑,73.3%的被调查者的智能手机24小时开机。当前,家庭聚会已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相聚,聚会模式变成“人+智能手机+人”,43%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在家庭聚会中各自玩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

在与配偶相处时,人们也难以放下手中的移动电子产品。近一半的被调查者(47.2%)在下班后陪伴配偶时,仍会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已婚被调查者中,超过六成(60.1%)的人感到配偶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时间过长。移动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夫妻间的“电子情敌”,当人们沉溺于掌中世界时,不免忽略了身边伴侣的需求和感受。

移动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也降低了亲子关系的品质。26.3%的父母在工作日下班后陪伴孩子时仍可能会用智能手机,而在节假日这一比例上升至33.4%。36.6%的被调查者有时会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作为安抚孩子的工具。

睡前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对睡眠质量的损害很明显。62.8%的被调查者每天带着移动电子产品上床。50.3%的人每天晚上关灯后,继续玩移动电子产品。调查发现,习惯于睡觉前玩智能手机的人更多存在入睡困难问题,这个群体中28.1%的人入睡时间超过60分钟,这一比例是从不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床者的5倍。

《中国家庭幸福指数与移动电子产品关系调查报告》还指出:移动电子产品本身并没有对和错,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我们应利用移动电子产品,使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亲密而不是更疏远。

智能产品调查报告篇4

HIS的报告指出,2012年上半年四大国产手机中兴、华为、酷派、联想品牌(即所谓的“中”、“华”、“酷”、“联”)出货量大幅攀升,占市场整体份额近40%,超越苹果、HTC等众多国外品牌。同时,几家海外重点厂商品牌却表现欠佳,市场份额大幅减少。其中,索尼移动通信的份额仅为3.5%、排名第8位;HTC的份额为3.2%、排名第9位;LG电子的份额为0.7%、排名第15位。

此外,HIS在报告中还预测,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整体出货量“将由2011年的6700万部增至2.4倍的1.6亿部,其中支持TD-SCDMA的智能手机为2800万部”。并称“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今后五年将扩大至约10倍。”

HIS公司的数据虽然是基于对中国整体手机市场的宏观描述,但这一趋势一定程度在深圳华强北手机销售业绩上得到了印证。

近年来智能手机发展迅猛,以时尚和多变功能渐入人心,特别是对年龄层在35岁以下是消费人群而言,大有取代传统功能机的趋势。从局部来看,2012年,位于深圳华强北的桑达电子通讯市场飞利浦专卖店的手机销售分类,智能机销量从年初的17.4%,上升至8月份的43.8%,而功能机则相应下降。销售比例虽仍未超过50%,但销售趋势已说明了问题。从智能机的消费群体来看,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75%以上。在价位上,尽管智能机基本仍处于每台1500-4200元的档次,功能机则处于400-2000元的档次,但销售比例的变化,从局部微观市场印证了HIS的调查报告。随着智能机总体价格的下降,预计销售比例将会进一步增大。

据HIS对全球手机出货量的最新宏观预测,2013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占全球手机出货总量的54%,首次突破手机市场份额总量的一半。智能机的爆发性增长加剧了功能手机市场的萎缩,手机市场重新洗牌在所难免。作为手机销售平台的通讯市场,也将面临转型的巨大考验。从微观上看,华强北手机商家只有及时调整布局,引导商家更新换代,才有可能在未来市场发展中有一席之地。

1.手机市场面临新的变局和挑战

HIS预测的2013年全球手机市场中将有超过一半的产品为智能手机。统计数据显示,功能手机2012年的出货量为市场总量的41%,较2011年的46%有所下降,预计该比例将于2016年进一步降至28%。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成熟和价格不断下调,型号款式增多,将推动低端智能手机的销售增长,同时还将推动中高端智能手机的销售增长。HIS的专家预测,“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在未来的几年中继续维持两位数的增长势头。”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将于2016年占到手机市场总量的67.4%。

智能手机时代已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从深圳华强北手机市场的局部悄然变化可见端倪。据工信部电信管理局透露,2012年上半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1.46亿部,占整体手机出货量的51.9%,已超过功能机。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最新数据,第二季度,中国的手机出货量达到8700万部,其中51%(4440万部)为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超过功能手机。IDC的预测则称,今年底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目前中国市场上售价1000-2000元之间的智能手机已经多达数百款,性能都很优异。“智能手机支持更多应用,而且价格也不贵。”飞利浦手机制造商主管销售的吴宣宗副总日前在谈及飞利浦手机销售趋势时,也肯定了这一点。据吴总介绍,自5月份开始,3G智能机和2G功能机的销量占比基本维持在6:4(见附图),说明3G智能机已经开始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手机产业的转折点已然到来,智能手机价格逐渐走低的趋势已成必然,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手机也将大势所趋。

2.手机智能化加速厂商竞争升级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的统计数字显示,在2012年7月的国内手机市场中,国产手机占据了八成市场份额。与2011年同期相比,中、华、酷、联的市场份额均有不同程度上涨,中兴第二季度销售491万部,占市场份额7.39%;华为销售561万部,占市场份额8.44%;酷派销售398万部,占市场份额5.99%;联想销售583万部,占市场份额8.77%。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国产手机再次迎来了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在市场利益的引诱下,竞争也日趋激烈。今年以来,国内手机制造商百度、小米、阿里巴巴、盛大、奇虎360等互联网企业也争先试水智能手机,且无一例外走低端路线。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智能手机领域,扩大了用户的选择范围,也加剧了竞争。山寨手机厂商也改变思路,尝试着向正规品牌转型。深圳华强北山寨手机虽已走向衰落,但曾经的山寨商家再次利用价格优势出现在市场。山寨手机厂商的转型也将进一步加快智能手机低价化的步伐使智能手机价格不断下探。

3.智能手机压境之下,传统厂商面临艰难抉择

智能机的步步紧逼,让功能手机节节败退。对于传统手机厂商而言,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地步。这些手机厂商多在功能机方面具有一定的市场积累,但在智能手机的大浪面前或者创新不足,或者裹足不前,或者发展滞后,一旦智能手机时代全面来临,在传统市场的积累反而会拖累其发展。

在华强北手机市场乃至整个中国市场上大量不知名的小品牌手机厂商也面临同样的命运。随着智能机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功能机靠低售价以及奇特造型来吸引眼球的生存空间也将进一步缩小。若想改变,这些厂商先要从旗下产品、工业设计能力和对生态链的掌控这三方面入手,实行精品化战略,打造自有品牌影响力。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通信消费群体,也拥有世界上最全面、最广泛覆盖的手机需求,智能手机虽然强大,但在外观、稳定性、易用性等方面,却不如功能手机。只要细分得法,庞大的功能手机消费群体,仍将给手机制造商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在智能手机当道的时代,那些固守或新进功能手机市场的传统手机厂商们,无疑将日渐式微,传统厂商如何实现自身发展定位的平滑过渡成为关键。而如何与产业链各方展开合作?如何在成本、专利等方面突破?如何拓展营收领域?要不要涉足应用商店等陌生领域?这些都将是传统厂商不得不面对的命题。

智能产品调查报告篇5

一家地方报纸如何做“中国福布斯”?《海门日报》每年的“3·15”特刊通过若干细项调查、通过公开征集民意等形成的“归类宣传”品种不下四五十种,涉及广告客户有上千家。如今年主要推出的归类宣传项目有:叫响全国的名牌产品、著名商品,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特色地方名品,企业自荐的生产服务明星,海门商界励志百人,海门市民喜爱的银行卡,服务行业社会公论集纳,企业老总“3·15”论语,海门市经典企业精神等等。特别是报社组织的海门市信用口碑企业自评榜,竟然有200家企业要求刊出申报材料。

对“3·15”特刊推出的“归类宣传”,我们总要配制“套餐”,其“制作目标”是让广告主物超所值、产生满意感。就拿海门市信用口碑企业自评榜来说,除在“3·15”特刊集中推出申报材料,还在平时报纸版面连续公开列名调查,并在接下来出版的本地商贸节会刊“金花节特刊”、纪念国际劳动节的“五一”特刊,以及报社出版的杂志性特刊《海门》上刊出初步调查结果,再经严格审核筛选,将最终“结果”用于制作来年的“海门市信用口碑企业自评榜”台历,免费送给本地几乎所有中高端人士及报纸相关读者;另还在报社每年印制的邮政有奖贺卡上发榜。通过这些归类宣传,客户是花了小钱获得意想不到的广告效果,媒体则创造了更多名利双收的广告产品,而地方政府和当地市场也需要这样的“舆论引导”。

“商道十论”“商德十论”的策划效应

最出色的策划是让广告主感觉到不参与不行,不参与有损的是自己,而且让读者感觉不到这是广告,而有强烈的精神和阅读需求。基于这种理念,《海门日报》经营者在策划广告产品时尽力做到的一条是:凡事都站在客户和读者角度考虑,确保业务人员上门联络时平均达到70%以上的“成功率”。坚持这样的经营理念并切实落到每个细节,就会使更多第一次轻易拒绝的广告主,在第二次第三次产生自觉甚至强烈的认同感。2011年“3·15”期间,《海门日报》策划了一个广告栏目叫“商道十论”,邀请海门著名企业家围绕十个事先拟好的题目请人分工撰写,结果报名参与的企业有20多个。2012年“3·15”期间,以同样方法策划了“商德十论”。

“商道十论”每篇两三千字加图片半版呈现。题目如:《我看陆亚萍:寻求使命,商人首先是个“政治家”》《我看朱仲辉:感恩戴德,商人力求是个“慈善家》《我看陆宗琴:标杆树人,商人理应是个“道德家”》。

“商德十论”每篇同样是二三千字加图片半版呈现。题目如:《企业最终的利润不是财富,是成功——郑新平启迪海门创业者》《今天的付出,也许要到十年后才有回报——郁方为启迪海门创业者》《别人说你一个好,胜过自己说自己100个好——蔡东升启迪海门创业者》。

凡策划必成一个“圆”,将每个“电子”配制成“百年陈酿”

《海门日报》每年的“3·152特刊虽然总体是一个策划方案,但其中的项目可能涉及数十个;每年“3·15”各有一个主题,但坚持做到周到、全面。没有出现一次因为某个项目的利益得失而让报媒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受损。

2011年共116版的“3·15”特刊总题目(总刊名)是“德商海门赢天下”,其下属四辑放在含3月15日的连续四天出版。分辑主题分别为:精品创市场,改变海门人生活和形象的百大“商品”;诚信通五洲,征服海门人心灵和感受的领军“商家”;责任天一重,激活海门人意志和智慧的高贵“商人”;商德肩比天,铸就海门人口碑和魅力的非凡“商道”。2012年共108版的“3·15”特刊的总题目是“新海之门通万商”,其下四辑的主题分别是:商品篇,名品铸“商”终是商;商人篇,“德”道赢商满眼商;商家篇,信用“论”商金银商;商道篇,无“安”不商千里商。

智能产品调查报告篇6

2.70%以上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会对智能手机有依赖性。普遍认为智能终端是娱乐工具。

3.两国智能终端用户在家使用移动设备最经常的行为都包括: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玩游戏、社交、使用本地服务、购物等。

4.40%左右的中美移动互联网用户在观看电视的时候会使用智能终端。

5.两国用户在智能终端上的广告互动频率是比较高的,且中国用户对广告回应更为积极。

6.41%的用户会在休息或者闲暇时间访问移动媒体,58%的用户会在碎片时间里访问移动媒体,这是轻松、娱乐等亚文化内容的机会。

7.最可能得到智能终端用户回应的广告内容为:(1)与用户要购买物品相关的广告(2)与要购买物品相关的优惠券(3)搞笑的广告(4)与用户最喜爱品牌相关的广告(5)与用户在线上访问过网站或使用过的应用相关的广告(6)与最近线上购物相关的广告(7)与用户所在场所相关的广告(8)与最近收听、收看的广播/电视相关的广告。(占比>=20%)

8.90%的中国用户曾经在移动设备上观看过全集电视节目,并且观看频率较高。但美国用户在移动设备上观看的频率较小,且1/2的美国用户不会在智能手机上观看。

9.中美用户在移动设备上观看视频短片的频率明显高于全集电视节目。

10.对于平板电脑而言,无线网络在中美两国都占据优势地位,且网络满意度都较高,中国更高一些,达到90%。

中美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和偏好的九大差异点包括:

1.72%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会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使用智能手机,而美国用户这一比例较少。

2.中国和美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在对智能终端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上的看法差别较大,中国用户对智能终端的态度更为积极。

3.中国智能终端用户的社交、购物需求要强于美国用户。

4.中美移动设备用户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广告内容的回应方面,差别较大。中国移动设备用户表现出更大兴趣。

5.中美移动设备用户在点击广告后44%左右的人会观看视频或获取优惠。

大约56%中国用户会对广告中涉及的产品和服务产生兴趣。

6.中国的用户更乐于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分享广告,购买行动会更多,也更

乐于到访本地商业机构。而注册邮件订阅会对美国用户更有作用。

7.中美用户都喜欢在等候期间、下班后、放松时、睡觉前使用社会化媒体。

但美国用户在早上刚起床时、看电视时也会更多的使用社会化媒体。而中国用户会更多在通勤期间、中间休息时间使用。

8.美国智能手机用户最常用的是WIFI和4G网络,网络满意度较高。较少用3G网络。而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最常使用WIFI和3G网络,网络满意度较高,4G网络使用者很少。

9.在中美智能手机用户中,安卓系统都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尤其在中国达

到75%。其次是苹果系统。美国平板电脑用户仍然以安卓系统为主,其次是苹果系统。在美国,谷歌的市场份额更大,而中国使用苹果系统的用户达到75%,其次是安卓系统。

丁俊杰院长结合当前中国营销广告市场的现状,对移动智能终端的广告传播活动在广告内容、广告形式和广告推广三大方面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一、广告内容

具备娱乐性、视频广告时长要短,注重创意。要根据受众群体因地制宜。

二、广告形式

互动性要强,加强与社交媒体合作,满足用户分享的需求。

三、广告推广

1、“场景”是移动媒体的关键,“伴随”成为新情景。

2、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消费群体的广告产品,应该制定不同的营销、推广策略。要注意营销推广的组合优势、全面性。

3、用户对移动应用的需求趋于多样化,涵盖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这使得个性化信息服务成为新媒体广告的引爆点。

4、注重广告投放的优化组合。

5、注重短视频的广告投放力度。

智能产品调查报告篇7

排名前10的品牌分别为:雅诗兰黛、奥迪、周大福珠宝、兰蔻、沃尔沃、宝马、别克、路虎、贝玲妃以及博柏利。

位居前四位的品牌获得“天才”数字智商——其数字营销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能成功开展多渠道数字活动,能建设迎合当地需求的多功能站点,社会知名度高,以及能整合跨平台传播。

前10名中其余6个以及另外12个品牌被评为“有天赋”。报告称,这些品牌正在通过网站、移动媒体、传统以及新兴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尝试和创新。

研究还发现,几乎一半的品牌(44%)未有足够投入以抓住市场机遇。

根据L2的报告,中国电子商务销售预计将在未来三年增加两倍。价格透明度、仿冒品、运营困境以及低质量的客户服务仍是奢侈品牌在线销售所面临的挑战;Web2.0工具的采用,包括社交媒体共享、用户评论以及即时聊天的发展在中国也逐年加快。

根据2012胡润百富(Hurun Report),61%的中国富豪表示,互联网已超越其他所有渠道,成为他们了解品牌信息的主要方式。

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的报告《The World’s Next E-Commerce Superpower》,有近80%的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来了解奢侈品牌及其产品的更多信息。

如今,奢侈品牌已广泛采用社交媒体进行推广。排名中仅有5个品牌没有采用社交媒体。有10个品牌拥有5个以上社交媒体平台,而去年这样的品牌仅有2个。中国社交媒体的生态系统仍相当分散且竞争日益激烈,市场中有大量新进入者。

同时,随着中国智能手机渗透率的不断提升,移动平台的影响力也与与日俱增。根据益普索和谷歌2012年5月的报告《Our Mobile Planet:China》,97%的中国智能手机用户通过手机进行产品调查,59%通过手机购买产品。

L2的报告显示,尽管今年针对中国消费者的移动投资出现两位数的增长,但仅有23%的品牌保持了其中国网站手机优化版的开通,其中仅有三分之一支持电子商务。

智能产品调查报告篇8

招商银行APP5.0,打造智能化、场景化的金融服务平台

此次升级的招商银行APP5.0,重磅推出了收支记录、在线理财顾问、收益报告、针对高端客户的定制尊享版、银行卡管理、支付管理等新功能,这些新功能采用全新的用户视角,均为国内银行业首创。

作为售后服务的重要一环,招商银行APP5.0推出了收益报告这一新功能,收益报告会将用户个人名下产品的收益按天、按月展示出来,让用户对自己的收益情况一目了然。

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招商银行APP 5.0提供了首个360度全视角“收支记录”功能,对银行的传统查账功能做了大幅升级,招商银行APP5.0能够全方位地自动记录客户的资金流向。另外,招商银行APP5.0的收支汇总与明细、收支搜索与分类、收支分析这三大重点功能,也能让用户清晰地查看自己的收支数据,操作非常简单、便捷。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相比,招商银行APP5.0将全视角记录和分析用户的收支、投资等情况,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提供提醒服务,使手机银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小管家”。

不仅如此,招商银行APP5.0还延续了招商银行生物识别覆盖面最广的这一大优势,招商银行APP5.0将在用户全应用渠道启动人脸识别,并增强指纹识别,新增了语音搜索,用户只需动口不动手,就能搜索到想要的功能、产品、资讯等,使用户在招商银行APP上的体验,更为新潮和有趣。

摩羯智投,契合国情的“人+机器”智能化投资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招商银行管理着中国最有价值的中高端个人客户的金融总资产达5.4万亿,理财资产管理规模达2.3万亿,金融资产托管规模为9.4万亿,而摩羯智投正是站在这个强大的金融数据平台上的一款新型智能化服务。

智能产品调查报告篇9

制造商可以使用软件媒介,譬如客户应用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基于简单对象访问协议(简称SoAP)的信息服务器,如全球描述探索以及整合服务器(简称UDDI)为批发商提供全球网络服务描述语言(简称WSDL),即应用接口规范和应用连接细节。当批发商想要从制造商那儿购买一批产品时,批发商可以授权该任务给智能协商。软件商会通过电脑或移动电子设备向UDDI服务器询问相关的产品并调用信息。

一旦交易网络服务接口由批发商认可,与生产商的连接立刻产生。如果网络接口是一个未知类别的批发商器,连接则被取消。在该案例中,一旦接口成功连接,批发商的软件商将会检查交易服务器提供的具体的产品种类信息。

在从生产商网站处获得相关的产品信息后,批发商可以开始与生产商协商价格、付款细则、订货数量等。通过UDDI服务器的传输,批发商和生产商都可以获得协商服务信息。在获得相关的WSDL为基础的接口规范后,代表各自协商内容的客户应用可以通过本体服务器实现。基于这些过程,批发商和生产商开始协商相关的软件。一旦达成共识,各自的器依照使用者确认或拒绝交易。

因此,这样的过程建立在图2所示的模型中。该智能器的数学算法可以依据图2的模型得出。批发商报价OBn与制造商报价OOsn差值最小时,器自动生成最佳报价并将信息反馈给双方。同理,B2C中的买卖方也可以运用这一技术。这一技术可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减少来回协商的次数、节约协商时间,使得顾客挑选最合适的卖家。服装电子商家可以依靠计算机软件商的技术,运用该算法,实现智能化器的实际运用。

认识顾客,影响消费行为是B2C平台建设之重

信息和交流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管理的进步,拥有一套完整的B2B的供应链体系是重要的前提。

认识顾客

每个电商都有购买主要产品的目标顾客群体。电商需要关注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现有的目标顾客群的数量及其对该电商产品消费力的变化,若减少,找出其原因,譬如,一些服装品牌以实体店销售为主转向大量的网络销售,可能会失败。所有的电子商务必须首先满足媒体的可行性以及顾客的适用性;如图3,在此我们给出一些常用的问题模型,可供电子商务商家参考检测。

第二,如何扩展新客户人群。为了拓展新市场,增加消费人群,仅仅接触他们是不行的,还需要想办法获得新顾客的忠诚度。然而,并不是每个商家都明白这个道理。譬如,2008年对PAYPAL的消费人群的研究中指出,60%的欲购买人群中止了购买过程。为什么昵?先排除网络意外的事件(如缺乏社交网络、网络断线);或者由于消费者缺乏网购经验;也有可能是交易或完成购买过程的信息错误故障;亦或是网站不方便浏览。这需要商家做进一步的市场调查。

智能产品调查报告篇10

相关机构在今年对230名行业技术专家进行调查,结果有了以下重要的发现:

商务智能(BI)工具将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被纳入到“必备品”行列,许多企业在BI软件投入上的预算也在逐渐增多,其中的一些企业计划将BI工具应用扩大到更多的员工,包括业务主管和知识型员工。BI软件甚至还将用于员工的移动设备上。

许多企业已有大量的用于监管和分析性能数据以及辅助决策的商务智能(BI)计划,但要一一实现,还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全面部署BI软件的企业数量总的来说增长速度缓慢,能访问这些BI工具的员工人数也有限。BI易用性、数据质量问题和整合工作仍是BI软件普及的绊脚石。

与此相对应,近期也有其他报告显示,各行业主管和IT经理们对于商务智能更为关注。

Gartner 公司近期对1400名首席信息官(CIO)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商务智能将超过安全性而成为企业首要考虑的技术问题。计划用于BI方面的预算普遍增加,平均增幅可达4.8%。同时,Gartner 公司预计今年BI软件新许可证的销售额将达到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

IT主管们明确表示将不会吝惜对BI工具的资金投入。相关机构的调查显示:有44%主管表示计划在今年内增加对BI工具的投入,如图1所示;超过1/3的人表示BI投入将在他们今年IT预算中占有更大比例,还有1/3的人表示他们对于BI投入将增加26%以上。

我们都知道“瞎子摸象”的故事。不同的瞎子对大象的认识不同,因为他们只认识了自己摸到的地方。而企业如果要避免重犯这样的错误,那就离不开商务智能(BI)。专家认为,BI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就像聪明才智对于个人的重要性。欧美企业的经验也证明,企业避免无知和一知半解危险的有效手段就是商务智能。商务智能旨在充分利用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收集的大量数据和资料,并将它们转化为信息和知识来免除各种无知状态和瞎猜行为。

一份调查数据显示,许多企业都制定了实施商务智能的计划,但这些计划要一一实现,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商务智能(BI)行业今年有望涌现大批面向广泛用户群体的BI工具。IDC预测,BI的发展不仅引起了数据库供应商的极大关注,也使其他大型企业希望成为专业的BI供应商。

企业对BI的投入加大

相关机构在今年对230名行业技术专家进行调查,结果有了以下重要的发现:

商务智能(BI)工具将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被纳入到“必备品”行列,许多企业在BI软件投入上的预算也在逐渐增多,其中的一些企业计划将BI工具应用扩大到更多的员工,包括业务主管和知识型员工。BI软件甚至还将用于员工的移动设备上。

许多企业已有大量的用于监管和分析性能数据以及辅助决策的商务智能(BI)计划,但要一一实现,还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全面部署BI软件的企业数量总的来说增长速度缓慢,能访问这些BI工具的员工人数也有限。BI易用性、数据质量问题和整合工作仍是BI软件普及的绊脚石。

与此相对应,近期也有其他报告显示,各行业主管和IT经理们对于商务智能更为关注。

Gartner 公司近期对1400名首席信息官(CIO)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商务智能将超过安全性而成为企业首要考虑的技术问题。计划用于BI方面的预算普遍增加,平均增幅可达4.8%。同时,Gartner 公司预计今年BI软件新许可证的销售额将达到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

IT主管们明确表示将不会吝惜对BI工具的资金投入。相关机构的调查显示:有44%主管表示计划在今年内增加对BI工具的投入,如图1所示;超过1/3的人表示BI投入将在他们今年IT预算中占有更大比例,还有1/3的人表示他们对于BI投入将增加26%以上。

企业采用的BI工具五花八门

供应商们声称,越来越多的企业与他们签订关于在全公司范围内实施BI软件的协议。但在调查的那些企业中,规范地使用一个或几个BI工具并部署于整个企业的仅占33%,相比去年的32%,几乎没什么变化。大多数企业都是将来自不同的供应商的五花八门的BI工具应用于各个部门、业务和职位,或者是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去部署这些工具。

在调查中,表示其企业目前使用BI软件的人数不到总人数的1/3的约占77%;表示使用BI软件的人数有达到一半或更多的仅占8%;值得欣慰的是,已有38%的人表示在两年内使用BI软件人数将会达到50%以上。

最多用到商务智能技术的仍是财务主管、企业决策者、IT主管和行业分析师,如图2所示。

以人类家园国际组织(Habitat for Humanity)为例,其存储捐款收入和款项支出信息的新型数据仓库的主要用户就是20位财政分析师,该系统是为满足慈善行业捐款者财政更透明化的需求而构建的。“我们有一套十分全面的财务图表,来标明捐款的具体来源和去处。”人类家园国际组织分析师Mike Sabot说。

不过从调查结果显示,从现在起的两年时间里将会有更多的业务主管、知识型员工和销售代表使用到BI工具。同样,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和制造业对BI工具的使用也将会增多,与现今最普遍使用商务智能的IT部门、财政部门和市场部门的差距会逐渐缩小。

在福斯特酿酒集团美国分部,BI工具目前主要是由行政主管及有大量分析工作的销售、市场和财政部门人员使用。但其北美区商务智能经理Beau Redstone表示,公司有计划将BI工具扩大应用于酿酒商产品生产及供应链管理运营,用于计划和出货预测的准确性。商务智能的使用将随着商务智能软件在企业机构的价值体现而越来越得到普及。

据Gartner公司分析表明,企业绩效管理BMP(也被称做企业业绩管理CPM)的应用是推动商务智能投入增长的重要元素之一。企业绩效管理是指对符合关键绩效指标的财政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指导商业战略制定。Gartner公司分析师Colleen Graham也认为,目前有关BMP的尝试大部分仍未能获得成功,因为BMP需要全公司范围的商务智能应用,而大多数企业达不到这点。

其他推动商务智能发展的因素还包括:行业规范要求,如Sarbanes-Oxley法案要求企业提供准确有效的财务数据;信息提取需求,要求从企业ERP和CRM系统产生的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易用性成为BI应用的障碍

如果商务智能真的如此不同凡响,应用如此广泛,那么你一定认为现在每个人都已在使用它了。然而,调查发现,近60%的人都提到了BI工具针对非技术性员工存在的易用性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技能。”Graham说。“有些BI工具用起来有很大的技术难度。”一些BI产品仍需要大量IT干预,如产生用户所需要的报表。若想要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全面使用BI,就必须做到无须IT的干预才行。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问起商务智能产品最重要的功能时,实施的便捷性(被提及率达68%)和易用性(被提及率达67%)竞名列榜首。

占51%的人提到与现有的IT系统的整合和兼容问题,担心这会阻碍更广泛BI部署。而占45%的人则提出数据质量问题。昂贵的用户培训费用,缺乏明确的投资回报和扩展性问题也同样被提及,这也许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调查中占95%人表示选择spreadsheets和微软Excel作为获取、演示和传递数据的工具。10人中有7人选择使用基于Web的HTML的报表,还有一半的人则选择使用公司的dashboard。

调查显示,已在移动设备(如PDA)上部署了BI工具的占14%,表示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内也将采取这样的举措的占30%,但有超过50%的人表示还未有此计划。那些在移动设备上运行BI软件的人中,超过半数的人仅用于下载报表,但值得欣慰的是高达48%的人使用系统做双向查询和生成报表。

随着移动设备进一步走向智能化,拥有更大的内存容量和更好的显示界面,再加上网络带宽的拓展,移动设备商务智能使用率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

尽管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商务智能企业的合并,但商务智能行业仍过于分散,并没有主流供应商。而且根据调查中的购买计划可推断,这种情况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能有所改变。当问及未来的12个月内他们将会选择向哪个供应商购买BI产品时,30%的人表示将选择微软,选择Oracle 占28%,选择Business Objects占23%,选择SAP 占20%,选择Cognos 和SAS 各占19%,而选择IBM占16%。

构建自助式服务促进BI发展

在2006年商务智能用户将会增多,但不可能爆增,因为企业购买者仍希望BI技术的应用不再仅仅局限于数据分析师和专业人士。

BI技术的应用还可扩展到企业一般的知识型员工,将供应链合作伙伴和客户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更为简单的查询技术,将原有BI和数据仓库工具收集的信息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吸引更多的主流用户。

专家预测,BI用户数将呈跳跃式增长,随着行业并购的发展,BI系统的供应商数量可能会减少。大型数据库供应商和其他企业也将逐步入BI供应市场。

骄人业绩将不会是今年BI上演的戏码。“2006年BI最大发展趋势是BI的扩大应用不再局限于技术用户。”调研公司IDC的分析师Dan Vessel说。实际上,在对计算机领域338名IT主管进行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BI在其2006年计划项目中排行第三。

对于位于加州Watsonville 的建筑产品公司 Granite Rock 有限公司来说,首要问题就是要扩大BI基础用户群。更具体地说,公司想扩大分析数据的使用对象范围,不仅用于公司内部员工,也可用于客户和供应商。

“到目前为止,我们都使用BI工具来进行实时统计,并做出进程控制报告。”该公司CIO Steve Snodgrass说。公司专门使用Business Objects公司的 SA's Crystal Enterprise产品来生成原材料(如混泥土或沥青)的图形化信息和其他数据,从而进行质量控制。

Snodgrass说:“你可能会这样想,混凝土就是混凝土了,还能是别的不成。但如果你在建房子时,用的混凝土的颜色五花八门,一袋偏绿些,下一袋又偏黄些,哪个客户看到了会高兴呢?”不过, Granite Rock希望在来年改进订单跟踪系统,并增强产品信息的完整性。Snodgrass说:“我们将会花更多精力在提供客户自助式服务方面。”

例如,公司现在已经会自动把有关Granite Rock各项设备的进出交易情况以电子邮件发给客户。不久后公司在这方面将做得更为完善,“我们想将大量这种信息分发到客户各自的门户,这样就能进行自助式服务了”,Snodgrass解释说。“那样,客户即使在晚上8点登录,也能获得所需信息。”

2006年,为内部和外部用户及时提供状态报告和BI分析数据将是至关重要的。“CEO办公室里的平板显示器可以看到每一时刻公司业务的进展情况。” Gartner 公司的一名分析师Donald Feinberg说:“BI数据可视化特性将会得到越来越多便捷有效的使用。”

位于美国芝加哥的工业产权管理公司CenterPoint Properties的CIO Scott Zimmerman表示,各种各样的可视化技术现已随企业人员的要求应运而生。他说:“我能肯定所有执行董事会或执行委员会都会为这个dashboard的构思而倾倒。”CenterPoint 公司已依靠微软公司的.Net 平台和Windows SharePoint Service技术,在公司内部构建了BI系统。

2006年,CenterPoint 公司高层想开发更好的BI可视化技术,同时Zimmerman声明公司首先会为数据仓库应用的普及扫清障碍。他重点提到:“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寻找到灵活性与复杂性的平衡点。”

纽约出版商西蒙与舒斯特公司(Simon & Schuster Inc)IT主管们也渴望有更好途径传递和显示BI数据,从而从基础的柱形报告中解脱出来,该公司架构主管Paul Zanis说:“我们正寻求dashboard或其他解决方案,但是在信息可视化方面我们并没做多少事情。”

与CenterPoint公司不谋而合的是,西蒙与舒斯特公司在2006年的主要目标也是扩大BI应用范围,更好服务于一般用户。为实现此目标,该出版公司打算使用BusinessObjects公司的 Enterprise XI产品, Zanis说:“我们想要的应用软件可以让用户看到和感受到它的简洁性,同时拥有友好的操作界面,使用户不再惧怕任何的书面报告。”

西蒙与舒斯特公司同时希望新的系统无需太多技术培训。“在我们行业,大型的出版公司之间会有大量的流通,”Zanis 说,“当我们让新职工走上特定岗位时,他就必须能够依据报表迅速地胜任新岗位。”

总而言之,商务智能行业今年有望涌现大量适应更多用户群的工具。IDC公司预测,BI的发展不仅引起了数据库供应商的浓厚兴趣,也使其他大型企业希望成为专业的BI供应商。“整个BI应用领域将有许多的合并,到时将会有许多供应商被淘汰出局。” 他说。

虽然BI行业变革已发生,但BI稳步发展的方向仍是将BI应用于一般用户。整个趋势是BI应用不仅仅局限于主管办公室里,而是能扩展至所有的管理人员,生产线主管及员工。

链接:BI与BA有何不同?

商务智能(BI)与商业分析(BA)不能混为一谈,不能认为商务智能就一定包括商业分析。商务智能和商业分析各有各的需求和优势。

有关商务智能(BI)下一个版本的思考,市面上说法很多,分析师想法也不一。那么,BI 2.0将会有哪些部分组成呢?

BI需要BA

以前,BI市场仅被Business Objects和 Cognos等供应商所占有,但现在竞争形势发生了转变。微软现已进军BI市场,迅速以SQL Servers在该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用来推广其BI套件和成套的报表服务。Oracle对于企业要求的提取数据库数据进行分析的功能已日见成效,其数据仓库已可提供跨企业的“战略”信息存储、操作和传送。

近期,诸如SAP 和 Siebel的供应商已推出“分析”标语下的BI产品套件。SAS公司(原统计市场的长青树)不久之前被评为BI软件供应商前三甲,同时也不断强化自己定位为商业分析软件供应商的理念。

随着商业分析在许多功能和业务流程中的实现编程显示,显而易见,商务智能的下一个版本将会包含这一功能。特别地,会有新的重要的客户群(我喜欢称之为Go-To Guys)出现,他们需要通过分析工具来处理日常问题和把握机会。Go-To Guys是指企业的运作管理人员――产品经理、销售经理、研究人员、工程师和市场人员。

BA是什么?

分析指什么呢?市场研究和管理咨询公司Hired Brains公司的创立者Neil Raden 曾说过:“所谓‘分析’指的是与业务同时趋近,进行数据分析、挖掘,并采取有效行动的过程。”CIO们一致认为商务智能不能缺少商业分析(BA)。传统的BI市场总是不外乎提供dashboard和监管长期计划所需的关键绩效指标和计划设想的报表功能。

每个人都想拥有一个dashboard,使其拥有一个简单的机制来告诉我们做的如何,一个警告机制来提醒我们错误的发生,让自己能够完全把握自己的行业规律。另外,dashboard还可标出Sarbanes Oxley法案所提及的紧急状况。从常规和规范来看,监控计划设想和关键绩效指标现已成为主要任务。

BI报告至dashboard就结束了,而这些仅对某些商业计划来说是足够的。对于Go-To Guys来说,还需用BA继续余下的工作。简单地说,他们必须用与传统BI的不同方式来处理数据。

Go-To Guys日常需要处理意外情况和未知结果,他们的任务是减轻风险和把握机会。BI并不为了重现新情况或快速响应意外情况而构建,而是为了传递关于监控计划设想和关键绩效指示的标准化报告。BI就分析而言只能给商业用户提供汇总数据,用户一般从报告中提取数据,放入微软的Excel 中,以便自行做分析。

结果,用Excel作为应用前端进行内部发展分析应用就需花费达80亿美元。BI软件将数据导出至Excel作为一项功能,但我则认为这是极大的失败。因为这证明你购买了BI却并没得到BA。BI的构建并不能满足商业用户应对市场新发生的状况的业务需求。

其次,使用Excel也不是解决方案。数据一旦导入Excel,用户就脱离了BI系统,再也无法将结果返回给BI系统。任何商业用户自己通过Excel表格只能得到他们自己所总结的结果,企业并不能从中获得整理现有知识和改进业务流程的机会。

BA需要的数据

因此对分析的需求与对BI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优势也不一样,同时支持分析的技术需求与支持BI的技术需求是不同的。为了方便报表和dashboard的使用,传统上BI是使用已汇总的数据。企业用户在其业务工作中不能仅仅依靠汇总数据而做出决断,他们必须接触到细节信息。已汇总的数据常常会忽略信息所含的关键内容和时机。

典型的BI数据一般存储于一个OLAP cube中,以支持多维分析。而Go-To Guys要求分析的数据是直接来源于数据库的原始数据。但用于制定重要操作决策的关键数据往往并不存储于cube,因为它们并不是IT部门所能预先设定的。这并不是“只看到一棵树,就看不到整片森林”的问题――你必须两者兼顾。商业用户在进行关键商业决策时不能脱离其所需的关键数据。

最后,BI系统的需求已被设定为监控事先配置好的问题需求的数据,并以一个功能单一的瘦客户端环境来通知用户。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用户需要的是一个功能丰富的客户端来支持交互性,它必须能够在没有IT部门的帮助下自行提出并解决好自己的问题。

智能产品调查报告篇11

 

石油化工是我市的支柱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随着多家东营地炼企业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辖区内获批进口原油指标总量超过胜利油田年产量,未来原油加工量和整体装置开工负荷率将明显提高。

 

1 石化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2016年,东营市规模以上石化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为4461.2亿元、4431.2亿元、182.2亿元、294.4亿元,分别占地方工业34.5%、36.1%、22.1%、26.8%。石油化工产业经过多年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不断延伸和整合产业链,已形成炼油、石化、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等中下游配套完善、规模庞大、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格局,壮大成为全国地炼企业最为集中、规模最大的地市,2016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6900万吨/年。

 

(一)集约效应优势明显。石化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及东营区、广饶县境内。通过系列技術、装备、工艺等改造提升,国Ⅴ标准成品油供应全国各地,油田化学品成熟对接胜利油田市场,化工新材料方兴未艾,石化产业效益和竞争能力大幅度提高,2016年石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4431.2亿元,完成投资317.3亿元,工业用地平均销售收入达到12622万元/公顷,单位工业用地平均投资强度达到9336万元/公顷;加工原油和燃料油4893万吨,占全国原油加工量的9.06%,主要产品成品油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9%,居于国内地级市首位;石化产业销售收入占到集群销售收入的95%。

 

(二)创新能力提升强劲。集群内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了完善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2016年,规模以上石化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2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增加,带动了专利申请、新产品销售等的快速增长。整个石化产业集群的研发能力和水平都居于国内同行业前列,居于国内地级市石化产业的首位。

 

(三)资源节约效果明显。强化目标管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健全长效机制,全市超额完成了“十二五”下降17%的节能目标任务。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对化工企业“三评级一评价”(节能、安全、环保评级和综合评价)工作,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三项指标都居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四)两化融合深度契合。集群内石化企业实现了全厂DCS、ERP、SIS系统,原油调和、石油加工、仓储物流、销售服务供应链的协同优化系统法应用,广泛应用了工业云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三维数字化平台、物联网接入平台、生产优化工具,普遍应用了移动巡检、移动作业、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应急指挥、智能仓储等智能手持终端等,两化融合程度居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联合石化协会开展石化企业智能工厂试点示范工作,垦利石化、胜星化工、海科集团等3家企业试点成效明显。开展了化工园区(聚集区)智能化改造工作。重点对临港石化产业基地进行智能化提升,建成了产业园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了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打造集智慧办公、智慧安全、智慧环保、智慧应急、智慧能源、智慧安防、公用工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园区体系。

 

(五)集群产业配套完善。集群在临港物流、研发孵化、原料储运、高端石油装备制造、交易平台、生产销售建设等领域配套完善。临港物流。建设了万吨级深水大港——东营港,码头总量达到39个,港口吞吐能力达到6000万吨,成为涵盖液化品、散杂货、客运、集装箱等多种运输业务的区域性中心港口。油气运管道。已建在用原油管道11条,辖区总长度354公里,本市炼化企业管道供应能力1780万吨;全市建成成品油管道3条,长21公里,成品油外输能力900万吨;建成长输天然气管道7条,辖区总长度265公里,资源供应能力20亿方/年。研发孵化。东营市石化产业辖区内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石油石化行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建有36个国家及省部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学校企业山东石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石油石化行业重要的科研中试及工业试验基地。以石油石化为特色、以高端科技服务业为主要业态,规划并开工建设了东营创新广场等科技孵化设施。交易平台。华东石油交易中心打造集信息交互、线上交易、区域交收、在线金融、智能物流、价格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石油石化产品交易平台。

 

2 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几点思考

 

(一)“炼化一体化”是大型石化提质增效的根本方向。“炼化一体化”是集上游炼制到下游化工产品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生产经营方式,其最大优势是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生产装置互联、上下游产品互供、管道互通、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生产效率高、产业结构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依托东营市现有炼油产业基础,进行整合优化,提升炼化一体化水平。按照“大型化、一体化、集约化、清洁化、园区化”思路,采用“常减压-渣油加氢脱硫-蜡油加氢-重油催化裂化-蜡油加氢裂化”的总加工路线,实现全加氢型炼化一体化流程,提高装置规模和经济性,依托园区条件集中供应氢气和水电汽风等,生产过程清洁、安环、环保。近期重点是整合炼油企业资源,向烯烃、芳烃领域进行延伸,提高基础石化原料供给能力,同时减少成品油产量。远期重点是对落后炼油产能进行整合置换,通过淘汰东营市部分炼油产能,在东营石化产业基地新建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实现产业升级。

 

(二)延伸产业链是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破解之道。当前,柴汽油的加工利润空间已十分有限,并且随着进口原油市场的开放,利润空间将会逐步压缩。石化产业向化工方向发展已是当前行业可持续发展行之有效的破解之道,学习惠州石化、九江石化等大型石化企业通过加大技术引进和研发投入,延伸石化产业链条,推进建设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的化工新材料和高端转用化学品项目,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化工新材料产业体系,促进东营市化工产业链的增值。

 

(三)调整优化布局是石化产业集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东营市北部地区重点打造部级石化产业基地,加强现有企业的安全环保节能监管,推进环境敏感区内的化工企业向石化产业基地搬迁,兼顾目前己经形成的重点企业发展需求,将基地建设与布局优化充分结合,提升化工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化工产业与城镇、环境的和谐发展。

 

(四)实行一体化管理是提高化工园区发展水平的迫切要求。坚持“五个一体化”的原则,即以产业一体化为核心,实现公用辅助工程一体化、物流运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和管理服务一体化,化工园区管廊、码头、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要到位,水、电、气(汽)、煤炭等生产物资由统一部门进行管理,并且采取市场化方式进行运营维护。设置应急管理中心,统一应急事件的指挥和处置。

 

(五)智能工厂建设是打造精品石化企业的有效手段。推动先进优化系统(APC)在石化和化工企业的应用。提高生产执行系统(MES)应用普及率、覆盖范围及应用深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过程、物流仓储产供销产业链一体化,实现产品可追溯、制造过程可监控、效益可实时计算的目标。充分发挥先进信息技术在激发新潜能、重构生产体系、引领组织变革、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石化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实现企业生产方式、管控模式变革,全面提高安全环保、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绿色低碳水平,促进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益提升,着力打造产品特色鲜明、服务竞争力强、盈利能力水平高的精品石化企业。

 

东营市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2

 

近日,由山东省东营市政协牵头,东营市海洋与渔业、科技等部门联合进行的海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工作结束,形成了《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总结东营市海洋经济取得的成绩、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报告》指出,2012年东营市海洋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拉动该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海洋经济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海洋渔业快速发展,海洋工业初具规模,海洋服务业逐步提高;重大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港口建设进展顺利,初步建成了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液体化工品集散地;科技支撑能力逐步提高,目前已获得大批科研成果;海洋综合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海洋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

 

智能产品调查报告篇12

智能手机(smart phone)的出现是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相比传统手机而言,它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用户可以自行安装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连接网络、浏览信息。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软件程序被称为APP,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APP也应运而生。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用户达4.2亿,其中智能手机用户增长到3.3亿,平均每个智能手机用户每天上网的时间为124分钟,查阅新闻资讯所占比例最高,达54.5%,新闻类APP软件几乎成为装机必备第三方应用软件。新闻类APP具有许多报纸所没有的优势,它所提供的新闻信息打破了读报所需的线性时间和空间模式,慢慢改变了受众对世界的认识习惯,这些特点给报纸经营带来消极影响。报业巨头默多克认为,报纸只有拥抱进步,才能生生不息。面临新闻类APP的冲击,报纸需要探究新的经营策略,以实现报纸经营的突围。

一、智能手机新闻类APP的优点

著名学者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提到“我对(计算机)界面的梦想是,电脑变得更像人。计算机应该像老道的英国管家那样了解他的主人,并替他打理一些繁杂事务,以及过滤不必要的信息,能在每天早上为主人提供丰富的讯息早餐。”这种对未来数字化生活的设想在新闻类APP里变成现实。新闻类APP是链接用户和新闻内容的中介,通过“聚合-新闻类APP-放射”的方式向受众传递已经编码过的新闻讯息,为用户提供精选的资讯营养餐。相比报纸,新闻类APP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获取新闻资讯的方式方便快捷,信息呈现形式多元化

报纸阅读需要人体做大幅度的摆臂翻动动作,特别是一些大对开的报纸,翻看起来往往很困难,受空间的限制很大,影响了读报的效率。新闻类APP移动终端则大大解放了人的双臂,节省了人的精力,使个人的自主尺度得到延伸。受众可以在任何时间和空间内打开应用软件程序,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新闻,这就打破了阅读新闻资讯的时空线性限制,形成了一种新的人机互动模式。用户再也不用输入网址,也不必调频,通过手触方式即可进入[1]。通过手指在手机界面上的滑动就可以实现网页的切换,既方便又快捷,符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因此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欢迎。在新闻的呈现方式上,报纸仅能通过文字和图片资料报道和评论新闻事件,而新闻类APP则可以为受众提供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二)具有极强的交互性,可分享至社交网站,实现讯息的增值

报纸的传播过程为单向传播,受时空的限制,报纸经营者不能及时把握读者的反馈信息,传播效率低,难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报纸的内容和发行方式。新闻类APP则规避了报纸的这一缺点,使新闻内容供应者和受众的互动成为可能。受众通过评论新闻讯息,不仅能够满足自身对新闻事件的参与欲,还能客观上反映社情民意,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舆情依据。同时,从报纸内容的价值实现过程上看,报纸属于“易碎品”,传阅率不如杂志那么高,报纸的增值效果有限。但对于新闻类APP来说,它在新闻内容传播上不是“终端”,而是“节点”。受众在看到感兴趣的内容时,可以方便地将新闻分享至新浪微博、人人网、QQ空间和天涯社区等社交网站上,“这种模式整合了传统媒体大众传播和社会化媒体人际传播的优点,达到了很好的舆论传播效果” [2]。

(三)盈利方式多元化,便于细分广告受众,易于整合营销

爱默生曾说:“报纸总是尽它最大的努力让每平方英亩土地和海面都来到人们的早餐桌上,陈述各自的故事”。报纸的发行量是报纸经营的生命线,只有不断扩大读者规模,报纸内容的使用价值才能得到体现。二次售卖理论认为,报纸通过富有吸引力的内容招来读者,进而将读者的注意力卖给广告商。由此可见,发行与广告是报纸经营者获取经济利益的两大途径,经营方式比较单一,风险较大。新闻类APP的出现则颠覆了报纸的经营模式,经营者通过对用户资料的统一管理,可以识别目标广告受众,降低调研成本,精准投放广告,实现对受众的整合营销。互动性游戏广告、公司品牌APP推荐、虚拟仿真车间游览、LBS打折预告、付费下载、广告植入、内容贩卖、联合推广和品牌塑造等都是对用户和广告主市场进行市场挖掘的可尝试性营销方式,能有效分散经营风险。

二、新闻类APP给报纸经营带来的困境

近些年来,由于受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和移动互联网的影响,美国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困难,著名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和《落基山新闻》先后停刊,《西雅图邮讯报》也转型做网站生存,这给中国报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对中国而言,新闻类APP的迅猛发展,使中国报业面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双重夹击,这给报纸经营带来新的威胁。

(一)报纸发行量减少,广告收入锐减,导致市场占有率降低

随着中国智能手机的普及,新闻类APP的用户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阅读新闻资讯已成为年轻人获取新闻的新习惯。加之当今中国社会风气浮躁,生活节奏变快,通过新闻类APP看新闻的受众也随之增多。由于买报纸、订报纸相对复杂,以及年轻一代缺乏读报习惯,这客观上造成了报纸读者数量的减少和潜在报纸消费者的流失,广告收入减少,有些报社的经营陷入困境。智能手机新闻类APP用户的消费能力强,人均到达成本低,广告表现内容丰富,便于互动体验和效果评估,通过GPS定位系统,还能进行入地生活类服务,因此逐渐受到广告商的青睐。从广告受众的接受意愿角度来看,报纸类广告的类型十分单一,只能进行图文的平面表达,广告受众的接受意愿低,新闻类APP的植入广告类型包括封底广告、封面广告、载入广告和页内轮播广告等,这显然更有利于表现广告主的产品和服务。更多的广告商从报纸广告领域退出,则会导致报纸经营策略的萎缩,从而造成报纸市场占有率的下降。

(二)编辑部模式弱化,造成新闻采编成本相对上升

报纸采访和编排的人员一般都是专业的记者和编辑,他们大多受过专业的培训,有正式的编制和工资薪金标准,是报纸新闻内容的唯一生产者。报社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方法无非就是通过热线电话、读者来信和编辑指示等途径,然后去核实和报道。

在今天,传统的编辑部模式逐渐式微,新闻类APP则使受众的爆料变得简单和直接,他们通过即时的评论和反馈就可以提供新闻线索,新闻类APP运营者所付出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就会大大降低,这客观上造成了传统报纸新闻采编成本的上升。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一些新闻类APP甚至支持公民记者爆料、制作和新闻,运营者不需或者少量付给公民记者资金,这样就大大减低了新闻内容生产的成本。早在2006年,美国CNN就推出了一款支持公民爆料新闻的APP软件iReport。iReport的主要特点有:通过常设窗口和栏目,培养观众参与习惯;规范的协议条款,保证法律纠纷的免责;完善的技能培训,保证节目质量;详细的投稿指南,减少参与难度;及时的观众反馈,建立激励机制[3]。通过这款应用软件,公民记者可以有效且以较高质量参与到新闻的生产中来,相比这就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传统报纸的新闻生产成本就相应提高,在媒介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会下降。

(三)受众调查费用高,新闻信息产品难以做到市场深度分类挖掘

经济学上的萨伊定律表明,惟有适应社会需求的生产才有出路,产品本身可以创造市场需求。报社要使报纸做到适销对路,就必须对受众的新闻消费需求进行深刻的调查。一般来说,报纸进行受众调查的费用较高且过程复杂,出于降低调查费用的考虑,报社的读者调查往往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但如果抽样失误,样本难以反映总体状况时,就会造成资金的浪费和媒介市场经济决策的偏差。相比报纸,新闻类APP的用户管理往往实行注册制度,这样就可以对受众的信息进行准确的把握,不需抽样,就可以整体掌握受众的市场人口统计学数据,受众市场调查费用几乎为零,通过计算网络流量,受众的市场需求就可以精确确定。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整合信息,发掘细分媒介市场则是新闻类APP的发展潮流。例如百度作为新闻信息的集大成者,挖掘分类信息,需要更多的新闻类APP平台。百度希望借助之一平台吸引更多优质应用的加入,使得产业链中的个体更加长尾化,合作模式日趋扁平化和多样化,为互联网更加开阔的“开放时代”又打开了一扇窗[4]。面对不断长尾化的细分市场,报纸经营很难做到用一张报纸同时充分满足不同的受众市场需求,随着受众注意力的不断分散,报纸在新闻信息市场挖掘上有着先天的缺陷,这直接制约了报纸的经营范围。

三、报纸经营的突围策略

著名媒介经济学教授喻国明认为,报纸的经营是为了实现价值。这个价值生产方式必须架构在数字化的平台上,以内容的更为深度的开掘及多样化呈现方式的处理,再多介质的“跨界平台”上寻找更多的落地点,探求价值实现的更为广阔的空间[5]。在新闻类APP的强大市场优势面前,报纸要想继续在媒介市场中继续生存,就必须创新经营策略,跳出报纸激烈竞争的红海,找到一条通往数字化道路的突围之策。

(一)增强新闻信息的精细化程度,实行品牌化经营,提高发行量

智能手机新闻类APP上的新闻内容具有“短、平、快”的特点,但受制于手机界面的限制,难以对新闻事件进行详细而充实的报道。因此报纸在报道新闻时可以在新闻的精细化程度上下功夫,以内容为王,凸显出报纸的专业精神,增强市场的竞争力。报纸经营者在新闻内容生产时,应大力做好深度报道、连续报道和权威评论,靠新闻信息产品的质量打动读者,增强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以稳定受众市场,防止核心受众的流失。为提高发行量和市场占有率,报纸经营者还需要采取品牌化的竞争模式,从报纸版式、栏目设置、内容品质等方面贴近受众审美和消费需求,凸显自身的差异化和显著性,构成自身独具影响力的产业特色,打造报业品牌。在品牌化经营中,最为关键的是提升报纸的文化品位。增强报纸的文化含量,提高报纸的可看性、耐读性,更好地体现出“新闻引客,人文留客”的效应,使报纸成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人们普遍的生活方式。打造新闻精品,培育报纸品牌,对报纸的经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着力打造报纸的APP平台,实现报纸内容的广告市场增值

报纸要生存,要吸引广告商,就必须披上数字化的外衣,学习新闻类APP的运营经验,创建自己的APP平台。新闻类APP有着独特的优势,目前已经有了成功的运营经验,盈利模式也比较成熟,因此,报社可以依托报社新闻采编的优势和内容,请专门的信息技术公司为报纸量身打造出符合自身特色的APP,吸引年轻受众成为报纸APP读者,不断提高报纸的舆论影响力,从而带动线下读者数量的增加。例如,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南方周末》新年贺词一向是外界关注的焦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研究价值,为此,《南方周末》推出了新年贺词APP,从而引发了巨大的下载量,实现了预期的传播效果,带动了线下的报纸销售。众所周知,报纸销售的目的是获得广告商,报纸的APP的内容是免费的,受众所要付出的不是资金,而是自己的注意力和时间,将受众的注意力卖给广告商,报纸的新闻内容就会得到增值,报社的经济效益就会提高。另外,通过宣传,原来报纸的读者和广告商和APP的用户和广告主可以实现互相转化,所以,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互动分享广告市场,也将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三)利用二维码和云技术等方式改造报纸,刺激受众的购买需求

报纸的版面也是有限的,如何让这种纸质媒体承载更多的新闻讯息,成为摆在报纸经营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为报纸的“增容扩版”提供了可能,报纸经营者需要的不是纸张的增加,而是二维码技术和云技术的应用。报纸二维码的应用需要手机和报纸牵手,报纸与智能手机的互动变得必不可少。报纸的新闻报道和广告所难以呈现的视频信息和详细信息,都可以在二维码这里找到答案,受众只需用手机扫描一下报纸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在手机上看到相关的视频信息和详细信息,这使得报纸的空间在无形中得到延伸。在新媒体时代,云技术可以通过中介链接网络,将分散的信息重新聚合起来,从理论上讲,一台智能手机就可通过互联网找到所需的信息。将报纸的内容加入云端,用户只需一个本地登录的账号和密码,就可以远程访问云端的报纸信息内容,报纸不再是客观的存在,而是虚拟的存在,它由原子变成了比特。经过技术改造,报纸就能适应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刺激年轻受众的购买欲望。

(四)加强与网络社交媒体的合作,创新盈利模式,分散市场风险

报纸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服务社会,方便群众生活,这就需要报纸提供生活类服务信息,探索新的经营领域。报业经营者应重视新浪微博、腾讯QQ、人人网和微信等社交媒体的网报互动,通过这些社交网络平台来了解在地受众的生活需求与兴趣,密切同受众的联系,获得及时的新闻线索、评论和商机。在报纸生活信息的服务上,报纸经营者可以将掌握到的生活服务类信息内容及时推送到社交媒体上,这样报纸经营者就能从生活服务提供商那里获取一定的广告费用,经营者也可以将本报采写的新闻内容出售给本地新闻类APP和网站,从而获得经济利益。除了售卖报纸生活服务类以外,报纸经营者还可以营销自身所掌握的关系资源。例如在社交网站如新浪微博上建立VIP账号,可以利用报纸和受众之间已经形成的关系迅速形成报纸的粉丝群体,报纸经营者就可以和企业一起在微博上共同营销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这就增加了报社经营的渠道,分散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报纸经营者还可以将自己的品牌栏目放在社交网站上推广,同厂家合作,生产出更多的延伸栏目,售卖给其他纸媒,将生产链所创造的价值实现出来,提高报社的经济效益。

当前国内媒介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手段日益多样化,竞争的领域同时横跨线上和线下,在这种传媒生态下,创新媒介经营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智能手机新闻类APP的出现,对于报纸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关键看报纸经营者能否创新经营策略,适应当今数字化的浪潮。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说,新的媒体的出现会给旧媒体压力,旧媒体需要做出调整,直到适应新媒体带来的冲击为止。报纸在媒介市场环境下的突围,从本质上看,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互动和市场占有份额的重新分配,报纸的困境实质上酝酿着一场新的报业经营形态。在报纸经营中,报社只有结合报纸和新闻类APP的特点,对报纸的细分市场、目标受众需求、市场定位进行准确把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报纸本身,不断开拓新的经营领域,才能不断提高报社的经济效益和影响力,实现报纸的内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建凤.移动互联网APP营销三模式[J].现代营销,2012(9).

[2] 柴焱,李.传统媒体的移动互联网实践―以移动智能终端Apps为例[J].中国会议,2012(7).

智能产品调查报告篇13

考验CMO智慧的,是如何准确把握球迷消费群体,将企业所在行业特性、品牌理念与之巧妙联系起来。

吸金程度超奥运

到底有多少人在观看世界杯?这个数字可能无法量化,但是,根据国际足联的统计,仅阿根廷队对德国队的一场比赛,就吸引了5200万中国电视观众。而尼尔森5月的在线调查显示,在中国虽然仅有两成网民(19%)认为自己是足迷,但有超过六成受访者(65%)表示将密切关注世界杯。

另据CTR媒介智讯《2010南非世界杯受众接触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以对足球运动参与程度为指标,这些球迷大致可划分为三种类型:长期专注型球迷、一般欣赏型球迷和临时边缘型球迷。三者的数量呈橄榄状分布,大致比例约为1:2:1。

由于世界杯引发集中性的群体关注,且人群参与度较高,通过任何方式参与的人群都会集中产生大量消费,世界杯在今夏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商机。

世界杯主题球衣、球鞋纪念让体育品牌们赚得盆满钵满;家电厂商踢出了一场"视界杯","3D"替代了传统的平板电视和数字电视成为营销热词;青啤、燕啤、哈啤几家厂商展开啤酒大战,而久久鸭在世界杯期间鸭脖子销售量比去年同期竟然翻了一番。

辐射范围:9 大行业最相关

尼尔森一项全球调查显示,从传媒的收入看,世界杯期间媒体广告价值大幅提升,中国媒体广告收入约为70亿元人民币;韩国进入16强,韩国媒体广告收入达到11亿欧元。除了传统的纸媒和电视媒体,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也赶上了世界杯的广告机遇。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