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论文实用13篇

绿色农业论文
绿色农业论文篇1

森林、草原和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是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起涵养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等作用。自从有农业以来,人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日益加剧。然而,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在最近50年来迅速扩大的,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对环境的破坏,为了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在建设生态省的工作中将保护黑土地,合理退耕作为一顶重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在现代农业的架构下,出现了白色农业、蓝色农业、黑色农业、旱作农业、节水农业、立体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50多种农业模式。现行的这些农业模式有各自的特征和不足,都是从某一方面、某一技术层面上提出的,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绿色农业则站在现代大农业的高度,用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相互和谐的理念贯穿到绿色农业的全过程之中,因此说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最佳选择。

一、绿色农业的内涵

绿色农业具有“三先三保一个提高”的鲜明特征,并且强调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三先”就是将先进的工业装备、先进创新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和绿色农业的概念融合;“三保”就是确保农产品安全、确保生态安全、确保资源安全;“一个提高”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企业收入,增加财政收入,进而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绿色农业主导模式具有三大内涵。一是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追求的是清洁生产、绿色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要求控制和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对生产、生活废弃物实行资源化处理,对农业野生资源加强保护和利用,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二是倡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提供营养合理、卫生安全、数量充足的食物是绿色农业发展的基本功能,绿色农业强调安全但不拒绝农药、化肥的合理应用,符合我国食物安全战略。三是积极倡导和贯彻农业全程一体化管理的理念,把优质、安全、营养的绿色食品作为终端产品的生产,转化为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控制。同时,也注重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推进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等的发展。

绿色农业核心理念是科学、安全、高效、和谐。绿色农业将市场、资源、生态等约束变量内生化到农业体系,变事后监督为过程控制,强调农业整个产业链条的标准化,注重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多功能性。

我国绿色农业的概念和模式是在总结国内外可持续农业、有机农业以及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实践基础上提出的,因此比较全面、科学、内涵丰富。

二、积极推动绿色农业模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绿色农业是真正的贸工农一体化。绿色农业把农产品按产业关联度,拓展为一个系列,在绿色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方面实行一体化经营。既强调产前的环境监测,又强调产中投入品的标准,还强调产后的绿色加工、销售,既具有种养业的环境标准、生产标准,又有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的生产标准和环境标准,通过企业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保证加工原料的品质划一,质量达标。

其次,由于绿色食品的收购价明显高于常规农产品(一般比普通农产品价格高40%左右),绿色农业具有高增值性。

第三,由于绿色农业倡导以保护优良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生产安全优质产品为核心,坚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实现农业的良性互动而不是恶性循环,所以绿色农业特别强调可持续发展。

绿色农业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以下现实背景:一是源于提升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的需要;二是基于现代农业环境的污染逐年加重,农业资源利用不合理的严酷现实;三是农产品安全性不够等问题凸显。

我国目前正面临着农业人口多,资源少,生产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等问题,已无法通过增加更多的农业资源来增加农产品的生产,只能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来解决。因此,大力提倡的绿色农业模式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效发展模式。只有选择绿色农业模式,才能做到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有机结合,生产和保护结合,合理开发和利用结合。只有将绿色农业发展模式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健康发展,更加符合人类生存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

三、发展绿色农业的有效途径

生态示范区,就是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建设为主要对象,在一定行政区域内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健康的持续发展的相对独立又对外开放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

1、充分利用自然优势,是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自然优势包括有利于开发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丰富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人口的增加,环境污染是不断加重的,为此从“九五”开始加强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同时对造纸、乳品、糖甙、制药行业的污染以及医院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水污染,进行了有效的治理,使排出的烟、放出的水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在治理污染的同时,积极植树造林。这些措施使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生态环境得到优化。

2、促进”三位一体”的整体推进。发展生态农业以来,人们先后制定了四作物包括土壤、水源、空气、种子、化肥、农药及产品质量、运输、储存等内容的《A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22项;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四大作物化学灭草,防治病虫害的26种二元、三元配方。规定了节制使用的农药品种;制定了高温堆肥的卫生标准,化肥的使用标准,对空气、水、土壤污染物浓度作了具体规定,为农业标准化生产、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绿色农业论文篇2

2.1绿色科技对鄱阳湖生态农业发展的支撑不够

从目前来看,虽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该区域目前还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尤其是还没能向农民提供关于绿色科技方面的指导及有效的信息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农民仍以传统的方式进行生产,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技术含量低,畜牧业环境污染大,资源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特色农业、效益农业所占的比重仍然很低。

2.2绿色科技资金投入不足

作为江西重要的农产品产业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其对生态农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的投入,从总体上看是很不足的。这首先造成了农业基础设施比较陈旧、老化,以至于农业的抗灾能力比较薄弱,难以确保农作物生产的高效稳产。其次,各级地方政府也因为受财力的制约,因此对绿色科技资金的投入无论在程度还是范围上,都很难满足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这将导致许多建设项目因投入的严重不足而难以全面开展。再次,绿色科技资金的缺乏也将抑制生态农业发展所需要的高新绿色科技的引进和应用。

2.3绿色环保、绿色经营意识薄弱

由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民的绿色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对本地的生态环境没有进行有效的保护,往往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坏了整个生态环境。有些地方农民大量地围湖造田,导致了湖面缩小,湿地减少,鱼类资源也逐渐地衰退,生物的种类减少、存活率下降。在一些山区丘陵地带,农民滥砍滥伐现象比较严重,结果导致了水土的严重流失,植被大面积被破坏,森林覆盖率明显下降。由于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农业生产者,很难有机会直接面对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加上长期在稳步发展的思想指引下,已经形成了思想保守、缺乏绿色经营理念等不良局势,因而导致了耕作方式比较落后,这些都很难与鄱阳湖区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3.发展绿色科技以促进鄱阳湖生态农业的发展

3.1加强绿色科技在鄱阳湖生态农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要重视绿色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增强环保意识。充分地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农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要自觉地开发和利用绿色科技。要积极地搜集绿色信息,进行国内外绿色市场调查。这样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绿色生产,开发绿色产品,开拓和占领相应的绿色市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大力推广绿色植保、绿色大米的生产和有机蔬菜的生产,大力推广无公害生态养殖等绿色技术。在生产模式上要更加注重“生态”,重点推广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精准农业、休闲农业等生态高效的生产模式。

3.2加大绿色科技的投入

政府要逐步加大对鄱阳湖区绿色科技和绿色农业产业的投入,积极引导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与相关的科技研究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提高绿色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缩短绿色科技成果的转化时间。对于那些能够促进绿色科技发展的重大项目,要给予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为绿色科技在鄱阳湖区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政府还要不失时机地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培养和创造创新型人才,特别是绿色科技领军人才,促进高科技创新团队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也要为这些科技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及良好的学术氛围。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农业的需求为导向,依托高新科技创新队伍和科技成果,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服务工作。

3.3提高绿色科技文化素养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民的科技文化素养是绿色科技应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绿色科技成果的传播和推广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要建立公共绿色教育宣传网络,普及绿色科技知识,开展形式多样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区人民对发展绿色科技重要性的认识,把发展生态农业变成大家自主自觉的行为。要建立相关的绿色科技信息系统和科技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该区人民有关绿色科技的知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提供信息咨询和技术推广,并将有关绿色科技的最新成果及时宣传到位,对相关人员定期进行科技培训等。以绿色科技理念为先导,建设绿色乡村和生态城镇。

绿色农业论文篇3

【论文摘要】 绿色贸易壁垒由于具有表面上的合理性以及较强的隐蔽性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当今国际贸易主要的贸易壁垒之一。本文分析了绿色壁垒对湖南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结合湖南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现实状况,提出了湖南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 绿色壁垒 农产品 区域经济合作 绿色营销 一、绿色壁垒概述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发展,一些国家为了达到保护本国产业与市场的目的,采取了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传统的关税、配额等农产品贸易保护措施被逐步削减,而各种复杂苛刻的技术法规、产品标准和质量认证制度,以及名目繁多的进出口商品包装、标志、核对卫生环保等要求,形成了更为隐蔽、更难应付的绿色壁垒,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关卡。 绿色壁垒,也称为“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中的进口国依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有关规定或其他国际间各类协议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为了保护本国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或以此为借口保护本国的市场而采取的一种非关税壁垒。实质上,绿色壁垒是以保护环境为名,通过制定一系列苛刻的环境标准,对来自国外的产品和服务加以限制。它属于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形式,已经逐步成为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湖南农产品出口贸易简介 湖南是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大省,农产品资源极为丰富,在全国农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鱼米之乡”。 近年来,湖南省农业在WTO规则下稳步发展,在价格和数量上基本保持增长的趋势。在十五期间,湖南农产品出口额达到9.95亿美元。其中2005年农产品出口额为2.74亿美元,2006年达到3.12亿美元(见图)。 (资料来源:长沙市海关、湖南省商务厅 2006.6-2007.3) 湖南省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有生猪、茶叶、罐头、肉及制品、水产品、杂交水稻、植物提取物、藠头、蜂蜜、竹木制品等。主要出口市场包括欧盟、美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目前,这些国家打着环境保护的旗号,设置越来越高的绿色壁垒,阻碍湖南的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成为湖南农产品出口一道难以逾越的“绿色屏障”。 三、绿色壁垒对湖南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1.绿色壁垒对湖南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 客观地分析,绿色壁垒对湖南农产品的出口有着双重的影响:首先,绿色壁垒由于其所包含的严格的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等内容,对湖南农产品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生态环境保护、扩大出口和湖南农产品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的作用。 2.绿色壁垒对湖南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另一方面,“绿色”压力对湖南传统农产品出口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也对湖南所有的农产品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据海关统计,因为遭遇“绿色壁垒”,仅2002年1月~10月,湖南省农产品出口总额为1.24亿美元,同比下降2.6%,其中稻谷和大米出口853吨,下降96.6%,茶叶出口1.24万吨,下降9.1%;2011年1月~4月湖南全省被退运的出口货物共56单,价值100.55万美元,同比分别上升1.8%和5.7%。被退运的货物中主要是农产品,包括蔬菜、食品罐头、蜂蜜等,基本上都是受阻于“绿色壁垒”。2006年出口受阻的产品从蔬菜、水果、茶叶到蜂蜜,随后又扩展到畜产品和水产品,国外实施的绿色壁垒已成为制约湖南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 (1)绿色壁垒使湖南农产品出口受阻的品种增多 受阻的农产品从蜂蜜、稻米到藠头,进而延伸到整个畜产品(家禽肉)和水产品(洞庭湖淡水虾仁)等。2002年4月,湖南省惟一的蜂蜜出口加工企业——岳阳市野源蜂蜜有限公司申报100余吨蜂蜜出口日本,因受国际上“氯霉素风波”的影响,最后惨遭退运,湖南蜂蜜出口几乎停止,而以往每年湖南省都要出口蜂蜜3000吨左右;由于日本和欧盟是湖南农产品主要的出口国家和地区之一,欧盟的新法规和日本实行的“肯定列表制度”大幅抬高了其进口农产品的门槛,对湖南的粮食类、豆类、茶类、蔬菜类、水果类、畜禽类、水产品等多种农产品出口影响巨大,造成了较大冲击。 (2)对 湖南实施绿色壁垒的国家日益增多 对农畜等产品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家和地区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湖南农产品对其出口额约占全部出口总额的90%。具体来说,从发达成员国欧盟、美国、日本延伸到部分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 (3)检验检疫的项目不断增加,标准不断提高 比如2006年日本、欧盟食品安全卫生新法规正式实施,特别是日本实施了“肯定列表制度”,对734种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设定了19000多个最大允许残留标准,对尚不能确定具体“暂定标准”的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设定0.01ppm(即亿分之一)的“一律标准”,一旦食品中残留物含量超过这一标准,将被禁止进口或流通。 由于湖南仅制定了137种农药的477项残留限量标准,98种兽药的658项残留限量标准,与日本的标准相差较大;又如美国近年来又强制性地实行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和水产品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认证制度(HAGCP),湖南省出口的农产品很难达到它的要求;韩国在农产品的农药污染限制方面,就规定了202种农药残留量的许可基准。按照韩国国立植物检疫所的规定,向韩国出口的水果等农产品,其认证至少要过四道手续。 (4)商品标签限制进口的作用加强 2003年12月,美国农业部制定了一套全国统一有机食品标准,并同时推出了全新的有机食品标签。比如,凡是出口到美国的鱼类及其制品,都必须贴上美国有关部门证明的来自无污染水源的标签;欧盟指令,要求其成员从2005年11月25日起禁止销售不符合标签规定的产品。为实施这一指令,欧盟修订了致敏性食品标签指令,要求食品标签必须列出多种致敏成分。这也是湖南农产品出口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 (5)绿色壁垒使农产品出口成本增加 2011年10月8日日本再次提高进口蔬菜门槛,增加抽样次数。该标准的实施几乎覆盖了中国所有农作物。其中藠头是必检商品,一个标箱的检测费为5万日元,折合人民币大约为3000元。湖南是藠头出口大省,每年出口日本的藠头约2万吨,约占全国出口量的80%。以前藠头在日本海关通关十分便捷,现在必须检验农药残留以及提供未含甜蜜素及糖精(磺胺酸钠)的证明,在日本海关的通关时间由平均3天延长到10天左右,企业成本大为增加。 四、关于湖南农产品出口企业突破绿色壁垒的几点建议 1.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精、深加工农产品 我国国家统计局局长、经济学家谢伏瞻认为,目前我们的技术水平,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程度,所以我国还是要发挥比较优势,努力出口一些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的产品。 目前湖南农产品大部分是初级阶段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在发达国家,农业初级产品与加工品的产值比例为1∶3左右,我国这一比例为1∶1,湖南省仅为1∶0.92。要改变这一模式,企业必须积极了解国际市场走势与需求,在出口农产品深加工和产品多样化上下功夫,通过开发新产品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来拓展国际市场占有率。如在湖南出口的蜂蜜当中,主要以桶装为主,其出口依靠“低价量大”取胜,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很少。而象英国虽然是蜂蜜进口国,却出口了蜂蜜酒。据估计,目前国外已有约14个国家在进行蜂蜜酒的酿造研究。如果湖南引进并改良蜂蜜酿酒技术,以出口蜂蜜酒代替出口蜂蜜,增加产品出口附加值的创新能力,那么就可以大大减少蜂蜜出口风险。 2.实施名牌战略,建设名牌龙头企业 近年来,湖南农产品的名牌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形成了以隆平高科、唐人神、怡清源、湘酒鬼、金健米业等为代表的湖南农产品企业名牌。虽然如此,湖南农产品仍然普遍存在着品牌偏小、生命时间短、影响力不够等通病以及市场竞争环境尚未形成、名牌保护体系不完善、企业培育自主品牌的动力不足等制度缺陷,例如水稻、生猪、蔬菜、柑桔、茶叶是湖南的大宗出口农产品,但形成在国内、国际市场叫得响的有经济批量的品牌并不多。前面提到藠头是湖南出口的主要农产品之一,但从企业向海关申报的情况来看,湖南出口的藠头基本上都为中性包装或用日本、韩国的商标。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从而影响国际新市场的进一步推广,面对日本的农产品认证制度也是无所适从。 目前的农产品出口市场已经由过去简单的商品竞争发展到名牌竞争。实施名牌战略成为湖南农产品提高出口创汇能力的重要途径。打造湖南农产品名牌的主要途径有:(1)创名牌必须“打特色牌,走特色路”,从产品的内在质量、外在标 志、包装设计,都要充分体现湖南的特色;(2)各农产品加工企业要积极配合当地行政管理部门、技术监督部门以及工商部门,参加省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评选活动和国家知名品牌评比工作,并通过媒体对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进行积极宣传,促进农产品名牌的形成;(3)联合各级技术监督、工商等部门加大对名牌产品的保护力度,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为名牌农产品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湖南省农产品名牌偏少,主要还表现在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数量太少,规模不大,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不强,名牌农产品数量不多。据统计,目前湖南省省级龙头企业中总资产在5亿元以上的只有7家,仅占11%,年销售在2亿元以上的只有12家,仅占20%。所以,加大湖南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建设,对于提高湖南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是大有空间的。 3.实施重点市场和市场多元化并重的战略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开发传统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其他市场,实现市场的多元化,减少潜在的风险。要结合出口企业和商品优势,稳固发展香港、美国、日本、欧盟等传统市场,拓展南亚、中东、非洲、东欧、南美洲、大洋洲等新兴市场,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以湖南的蜂蜜出口为例,湖南蜂蜜的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等国家。2005年出口美国的蜂蜜有2.8万吨、出口额达2391万美元;出口日本的蜂蜜有4.14万吨、出口额达4369万美元。出口到上述两个国家的蜂蜜共计6.97万吨、6760万美元,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分别占全部蜂蜜出口的78.7%和77.1%。随着对美国市场的进一步集中,贸易风险也在不断加大,早在2002年5月,美国FDA宣布对中国出口的蜂蜜氯霉素残留检测标准为0.3PPB,并随时有可能将标准提高到0.1PPB。因此,有关专家指出,如果蜂蜜对美国出口过猛、量升价跌、市场份额过分集中等情况进一步加剧,可能会刺激美国提高蜂蜜进口标准,设置新的贸易壁垒。又以湖南出口农产品生猪为例,湖南出口生猪市场主要集中在邻近地区。其中以港澳市场为主,部分冷冻分割肉出口到俄罗斯,但对日本、韩国的出口市场还没有完全开发,欧美市场还属于未开垦的“处女地”。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可以大大减低农产品出口的风险。 4.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进口国绿色技术标准 近些年来,一些工业化国家在消费领域开始引进环境保护的新观念,国际市场上出现了环境标志产品,并逐渐成为消费的热点。标志获得者可把标志印在产品和包装上。它向消费者表明该产品或服务从研制、开发、生产、使用、回收利用、处置的整个过程符合环境保护要求。所以,采用国际绿色标准或进口国的相关标准是国内企业产品通向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为此,厂家在生产阶段要严格按照进口国家的生产和加工标准来组织生产。比如日本、美国和欧盟,他们的标准不一样,厂家可以根据他们的不同标准和要求来组织生产。同时,应积极获得国外权威机构的产品认证和安全认证,取得国际市场的“准入证”。 5.实行多种经营方式,加强区域性合作 湖南出口的农产品由于很大一部分出口商品档次低、质量差,本来就缺乏竞争力,现在又受到种种绿色壁垒的限制,产品很难打入国际区域集团贸易市场。为绕开复杂、烦琐的绿色壁垒的限制,湖南各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采取在国际区域经济集团成员国内部投资设厂,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方法,打开集团的市场;有条件的农产品出口企业还可以通过参加国际上举办的规模较大的展会,接触大批的中间商、批发商,拓展营销渠道;还可通过加工贸易、补偿贸易、贴牌生产、合资、投资、并购等手段,进行企业的跨国经营,利用外商的技术、生产标准、品牌和营销渠道,有效跨越贸易壁垒。 6.实施绿色营销策略 据美国克里兰夫市场预测公司的调查,目前国际绿色消费正以每年平均12%~15%的速度增长。这就是说,国际绿色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所谓绿色营销是市场营销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包括市场营销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营销理论思想,到绿色营销理念;从绿色目标、绿色营销战略的确定,到绿色产品。绿色定价、绿色渠道、绿色促销、绿色服务,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绿色营销体系。 五、结论 随着湖南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绿色贸易壁垒”仍将成为以后湖南与世界各贸易国贸易摩擦的主要方面,制约着湖南的农产品出口。为了保护湖南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稳定、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和规避绿色壁垒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这道壁垒对我们的作用也不都是负面的。毕竟 绿色也是我们的长远利益之所在。只要湖南农产品出口企业积极努力,采取有力措施,多方位多层次的增强自身跨越绿色壁垒的能力,积极化解绿色壁垒带来的消极影响,就可给湖南农产品出口创造更多的市场机遇,并且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王金南夏友富罗宏葛察忠: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M](第一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11 湖南省商务厅:我国出口蔬菜再遭绿色壁垒的挑战-我省农产品对日出口面临挑战,2006.12 海关统计资料:长沙:2006.10 湖南省商务厅:2011年和2005年湖南省对外贸易发展报告,2006.1 湖南省2001年——2005年度农产品出口情况统计.湖南省农业厅,2006.6 中国出口商品频遭退运:中国出口贸易网[EB/OL].www.cnexpnet.com/html,2007.6 周珂高桂林王权典:突破绿色壁垒方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 杨永华:突破绿色壁垒[M](第一版).深圳.海天出版社,2000.10

绿色农业论文篇4

【论文摘要】 绿色贸易壁垒由于具有表面上的合理性以及较强的隐蔽性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当今国际贸易主要的贸易壁垒之一。本文分析了绿色壁垒对湖南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结合湖南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现实状况,提出了湖南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 绿色壁垒 农产品 区域经济合作 绿色营销 一、绿色壁垒概述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发展,一些国家为了达到保护本国产业与市场的目的,采取了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传统的关税、配额等农产品贸易保护措施被逐步削减,而各种复杂苛刻的技术法规、产品标准和质量认证制度,以及名目繁多的进出口商品包装、标志、核对卫生环保等要求,形成了更为隐蔽、更难应付的绿色壁垒,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关卡。 绿色壁垒,也称为“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中的进口国依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有关规定或其他国际间各类协议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为了保护本国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或以此为借口保护本国的市场而采取的一种非关税壁垒。实质上,绿色壁垒是以保护环境为名,通过制定一系列苛刻的环境标准,对来自国外的产品和服务加以限制。它属于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形式,已经逐步成为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湖南农产品出口贸易简介 湖南是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大省,农产品资源极为丰富,在全国农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鱼米之乡”。 近年来,湖南省农业在WTO规则下稳步发展,在价格和数量上基本保持增长的趋势。在十五期间,湖南农产品出口额达到9.95亿美元。其中2005年农产品出口额为2.74亿美元,2006年达到3.12亿美元(见图)。 (资料来源:长沙市海关、湖南省商务厅 2006.6-2007.3) 湖南省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有生猪、茶叶、罐头、肉及制品、水产品、杂交水稻、植物提取物、藠头、蜂蜜、竹木制品等。主要出口市场包括欧盟、美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目前,这些国家打着环境保护的旗号,设置越来越高的绿色壁垒,阻碍湖南的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成为湖南农产品出口一道难以逾越的“绿色屏障”。 三、绿色壁垒对湖南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1.绿色壁垒对湖南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 客观地分析,绿色壁垒对湖南农产品的出口有着双重的影响:首先,绿色壁垒由于其所包含的严格的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等内容,对湖南农产品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生态环境保护、扩大出口和湖南农产品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的作用。 2.绿色壁垒对湖南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另一方面,“绿色”压力对湖南传统农产品出口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也对湖南所有的农产品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据海关统计,因为遭遇“绿色壁垒”,仅2002年1月~10月,湖南省农产品出口总额为1.24亿美元,同比下降2.6%,其中稻谷和大米出口853吨,下降96.6%,茶叶出口1.24万吨,下降9.1%;2011年1月~4月湖南全省被退运的出口货物共56单,价值100.55万美元,同比分别上升1.8%和5.7%。被退运的货物中主要是农产品,包括蔬菜、食品罐头、蜂蜜等,基本上都是受阻于“绿色壁垒”。2006年出口受阻的产品从蔬菜、水果、茶叶到蜂蜜,随后又扩展到畜产品和水产品,国外实施的绿色壁垒已成为制约湖南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 (1)绿色壁垒使湖南农产品出口受阻的品种增多 受阻的农产品从蜂蜜、稻米到藠头,进而延伸到整个畜产品(家禽肉)和水产品(洞庭湖淡水虾仁)等。2002年4月,湖南省惟一的蜂蜜出口加工企业——岳阳市野源蜂蜜有限公司申报100余吨蜂蜜出口日本,因受国际上“氯霉素风波”的影响,最后惨遭退运,湖南蜂蜜出口几乎停止,而以往每年湖南省都要出口蜂蜜3000吨左右;由于日本和欧盟是湖南农产品主要的出口国家和地区之一,欧盟的新法规和日本实行的“肯定列表制度”大幅抬高了其进口农产品的门槛,对湖南的粮食类、豆类、茶类、蔬菜类、水果类、畜禽类、水产品等多种农产品出口影响巨大,造成了较大冲击。 (2)对 湖南实施绿色壁垒的国家日益增多 对农畜等产品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家和地区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湖南农产品对其出口额约占全部出口总额的90%。具体来说,从发达成员国欧盟、美国、日本延伸到部分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 (3)检验检疫的项目不断增加,标准不断提高 比如2006年日本、欧盟食品安全卫生新法规正式实施,特别是日本实施了“肯定列表制度”,对734种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设定了19000多个最大允许残留标准,对尚不能确定具体“暂定标准”的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设定0.01ppm(即亿分之一)的“一律标准”,一旦食品中残留物含量超过这一标准,将被禁止进口或流通。 由于湖南仅制定了137种农药的477项残留限量标准,98种兽药的658项残留限量标准,与日本的标准相差较大;又如美国近年来又强制性地实行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和水产品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认证制度(HAGCP),湖南省出口的农产品很难达到它的要求;韩国在农产品的农药污染限制方面,就规定了202种农药残留量的许可基准。按照韩国国立植物检疫所的规定,向韩国出口的水果等农产品,其认证至少要过四道手续。 (4)商品标签限制进口的作用加强 2003年12月,美国农业部制定了一套全国统一有机食品标准,并同时推出了全新的有机食品标签。比如,凡是出口到美国的鱼类及其制品,都必须贴上美国有关部门证明的来自无污染水源的标签;欧盟指令,要求其成员从2005年11月25日起禁止销售不符合标签规定的产品。为实施这一指令,欧盟修订了致敏性食品标签指令,要求食品标签必须列出多种致敏成分。这也是湖南农产品出口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 (5)绿色壁垒使农产品出口成本增加 2011年10月8日日本再次提高进口蔬菜门槛,增加抽样次数。该标准的实施几乎覆盖了中国所有农作物。其中藠头是必检商品,一个标箱的检测费为5万日元,折合人民币大约为3000元。湖南是藠头出口大省,每年出口日本的藠头约2万吨,约占全国出口量的80%。以前藠头在日本海关通关十分便捷,现在必须检验农药残留以及提供未含甜蜜素及糖精(磺胺酸钠)的证明,在日本海关的通关时间由平均3天延长到10天左右,企业成本大为增加。 四、关于湖南农产品出口企业突破绿色壁垒的几点建议 1.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精、深加工农产品 我国国家统计局局长、经济学家谢伏瞻认为,目前我们的技术水平,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程度,所以我国还是要发挥比较优势,努力出口一些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的产品。 目前湖南农产品大部分是初级阶段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在发达国家,农业初级产品与加工品的产值比例为1∶3左右,我国这一比例为1∶1,湖南省仅为1∶0.92。要改变这一模式,企业必须积极了解国际市场走势与需求,在出口农产品深加工和产品多样化上下功夫,通过开发新产品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来拓展国际市场占有率。如在湖南出口的蜂蜜当中,主要以桶装为主,其出口依靠“低价量大”取胜,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很少。而象英国虽然是蜂蜜进口国,却出口了蜂蜜酒。据估计,目前国外已有约14个国家在进行蜂蜜酒的酿造研究。如果湖南引进并改良蜂蜜酿酒技术,以出口蜂蜜酒代替出口蜂蜜,增加产品出口附加值的创新能力,那么就可以大大减少蜂蜜出口风险。 2.实施名牌战略,建设名牌龙头企业 近年来,湖南农产品的名牌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形成了以隆平高科、唐人神、怡清源、湘酒鬼、金健米业等为代表的湖南农产品企业名牌。虽然如此,湖南农产品仍然普遍存在着品牌偏小、生命时间短、影响力不够等通病以及市场竞争环境尚未形成、名牌保护体系不完善、企业培育自主品牌的动力不足等制度缺陷,例如水稻、生猪、蔬菜、柑桔、茶叶是湖南的大宗出口农产品,但形成在国内、国际市场叫得响的有经济批量的品牌并不多。前面提到藠头是湖南出口的主要农产品之一,但从企业向海关申报的情况来看,湖南出口的藠头基本上都为中性包装或用日本、韩国的商标。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从而影响国际新市场的进一步推广,面对日本的农产品认证制度也是无所适从。 目前的农产品出口市场已经由过去简单的商品竞争发展到名牌竞争。实施名牌战略成为湖南农产品提高出口创汇能力的重要途径。打造湖南农产品名牌的主要途径有:(1)创名牌必须“打特色牌,走特色路”,从产品的内在质量、外在标 志、包装设计,都要充分体现湖南的特色;(2)各农产品加工企业要积极配合当地行政管理部门、技术监督部门以及工商部门,参加省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评选活动和国家知名品牌评比工作,并通过媒体对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进行积极宣传,促进农产品名牌的形成;(3)联合各级技术监督、工商等部门加大对名牌产品的保护力度,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为名牌农产品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湖南省农产品名牌偏少,主要还表现在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数量太少,规模不大,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不强,名牌农产品数量不多。据统计,目前湖南省省级龙头企业中总资产在5亿元以上的只有7家,仅占11%,年销售在2亿元以上的只有12家,仅占20%。所以,加大湖南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建设,对于提高湖南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是大有空间的。 3.实施重点市场和市场多元化并重的战略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开发传统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其他市场,实现市场的多元化,减少潜在的风险。要结合出口企业和商品优势,稳固发展香港、美国、日本、欧盟等传统市场,拓展南亚、中东、非洲、东欧、南美洲、大洋洲等新兴市场,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以湖南的蜂蜜出口为例,湖南蜂蜜的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等国家。2005年出口美国的蜂蜜有2.8万吨、出口额达2391万美元;出口日本的蜂蜜有4.14万吨、出口额达4369万美元。出口到上述两个国家的蜂蜜共计6.97万吨、6760万美元,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分别占全部蜂蜜出口的78.7%和77.1%。随着对美国市场的进一步集中,贸易风险也在不断加大,早在2002年5月,美国FDA宣布对中国出口的蜂蜜氯霉素残留检测标准为0.3PPB,并随时有可能将标准提高到0.1PPB。因此,有关专家指出,如果蜂蜜对美国出口过猛、量升价跌、市场份额过分集中等情况进一步加剧,可能会刺激美国提高蜂蜜进口标准,设置新的贸易壁垒。又以湖南出口农产品生猪为例,湖南出口生猪市场主要集中在邻近地区。其中以港澳市场为主,部分冷冻分割肉出口到俄罗斯,但对日本、韩国的出口市场还没有完全开发,欧美市场还属于未开垦的“处女地”。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可以大大减低农产品出口的风险。 4.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进口国绿色技术标准 近些年来,一些工业化国家在消费领域开始引进环境保护的新观念,国际市场上出现了环境标志产品,并逐渐成为消费的热点。标志获得者可把标志印在产品和包装上。它向消费者表明该产品或服务从研制、开发、生产、使用、回收利用、处置的整个过程符合环境保护要求。所以,采用国际绿色标准或进口国的相关标准是国内企业产品通向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为此,厂家在生产阶段要严格按照进口国家的生产和加工标准来组织生产。比如日本、美国和欧盟,他们的标准不一样,厂家可以根据他们的不同标准和要求来组织生产。同时,应积极获得国外权威机构的产品认证和安全认证,取得国际市场的“准入证”。 5.实行多种经营方式,加强区域性合作 湖南出口的农产品由于很大一部分出口商品档次低、质量差,本来就缺乏竞争力,现在又受到种种绿色壁垒的限制,产品很难打入国际区域集团贸易市场。为绕开复杂、烦琐的绿色壁垒的限制,湖南各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采取在国际区域经济集团成员国内部投资设厂,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方法,打开集团的市场;有条件的农产品出口企业还可以通过参加国际上举办的规模较大的展会,接触大批的中间商、批发商,拓展营销渠道;还可通过加工贸易、补偿贸易、贴牌生产、合资、投资、并购等手段,进行企业的跨国经营,利用外商的技术、生产标准、品牌和营销渠道,有效跨越贸易壁垒。 6.实施绿色营销策略 据美国克里兰夫市场预测公司的调查,目前国际绿色消费正以每年平均12%~15%的速度增长。这就是说,国际绿色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所谓绿色营销是市场营销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包括市场营销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营销理论思想,到绿色营销理念;从绿色目标、绿色营销战略的确定,到绿色产品。绿色定价、绿色渠道、绿色促销、绿色服务,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绿色营销体系。 五、结论 随着湖南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绿色贸易壁垒”仍将成为以后湖南与世界各贸易国贸易摩擦的主要方面,制约着湖南的农产品出口。为了保护湖南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稳定、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和规避绿色壁垒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这道壁垒对我们的作用也不都是负面的。毕竟 绿色也是我们的长远利益之所在。只要湖南农产品出口企业积极努力,采取有力措施,多方位多层次的增强自身跨越绿色壁垒的能力,积极化解绿色壁垒带来的消极影响,就可给湖南农产品出口创造更多的市场机遇,并且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绿色农业论文篇5

1.2节约农业机械生产的原材料和能源

传统的农业机械产品在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缺乏全局性和一致性,一旦达到使用年限后,由于部分构件损坏,购买不到合适的配件,没有做好废旧和闲置农业机械设备的回收工作,造成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浪费,同时加大了农业机械的环境处置压力。现代农业机械的绿色制造有效改善了这一问题,不仅在农业机械生产制造方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能够站在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对农业机械生产进行规划,提高农业机械生产的高资源利用率,有效减少资源消耗。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上的应用进一步增强了现代农业机械生产的绿色经济效应,加强了资源共享,促进了现代农业绿色制造的不断优化。

2绿色制造在现代农业机械中的发展趋势

2.1现代农业机械绿色制造

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绿色制造在现代农业机械中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主要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和绿色制造设计将从多个层面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全球化、社会化、集成化、智能化和产业化等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农业机械制造的主要特点。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关于农业机械产品的生产环境指标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加上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农业机械绿色制造涉及的各个方面都要进一步完善。另外,绿色集成制造技术和绿色集成制造系统将成为未来农业机械绿色制造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2.2农业机械绿色制造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绿色制造在现代农业机械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优化农业机械制造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农业机械的绿色设计和制造方式方法都应当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消耗,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农业机械绿色制造,加大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大力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另外,为了进一步优化农业机械制造的资源环境功能,还应当将绿色制造设计和实施与新兴产业紧密的结合起来,例如农业机械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服务业、绿色制造软件产业等等,在丰富和扩展农业机械制造的延伸领域之外,还应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制造的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

绿色农业论文篇6

森林、草原和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是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起涵养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等作用。自从有农业以来,人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日益加剧。然而,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在最近50年来迅速扩大的,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对环境的破坏,为了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在建设生态省的工作中将保护黑土地,合理退耕作为一顶重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在现代农业的架构下,出现了白色农业、蓝色农业、黑色农业、旱作农业、节水农业、立体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50多种农业模式。现行的这些农业模式有各自的特征和不足,都是从某一方面、某一技术层面上提出的,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绿色农业则站在现代大农业的高度,用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相互和谐的理念贯穿到绿色农业的全过程之中,因此说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最佳选择。

一、绿色农业的内涵

绿色农业具有“三先三保一个提高”的鲜明特征,并且强调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三先”就是将先进的工业装备、先进创新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和绿色农业的概念融合;“三保”就是确保农产品安全、确保生态安全、确保资源安全;“一个提高”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企业收入,增加财政收入,进而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绿色农业主导模式具有三大内涵。一是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追求的是清洁生产、绿色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要求控制和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对生产、生活废弃物实行资源化处理,对农业野生资源加强保护和利用,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二是倡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提供营养合理、卫生安全、数量充足的食物是绿色农业发展的基本功能,绿色农业强调安全但不拒绝农药、化肥的合理应用,符合我国食物安全战略。三是积极倡导和贯彻农业全程一体化管理的理念,把优质、安全、营养的绿色食品作为终端产品的生产,转化为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控制。同时,也注重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推进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等的发展。

绿色农业核心理念是科学、安全、高效、和谐。绿色农业将市场、资源、生态等约束变量内生化到农业体系,变事后监督为过程控制,强调农业整个产业链条的标准化,注重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多功能性。

我国绿色农业的概念和模式是在总结国内外可持续农业、有机农业以及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实践基础上提出的,因此比较全面、科学、内涵丰富。

二、积极推动绿色农业模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绿色农业是真正的贸工农一体化。绿色农业把农产品按产业关联度,拓展为一个系列,在绿色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方面实行一体化经营。既强调产前的环境监测,又强调产中投入品的标准,还强调产后的绿色加工、销售,既具有种养业的环境标准、生产标准,又有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的生产标准和环境标准,通过企业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保证加工原料的品质划一,质量达标。

其次,由于绿色食品的收购价明显高于常规农产品(一般比普通农产品价格高40%左右),绿色农业具有高增值性。

第三,由于绿色农业倡导以保护优良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生产安全优质产品为核心,坚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实现农业的良性互动而不是恶性循环,所以绿色农业特别强调可持续发展。

绿色农业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以下现实背景:一是源于提升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的需要;二是基于现代农业环境的污染逐年加重,农业资源利用不合理的严酷现实;三是农产品安全性不够等问题凸显。

我国目前正面临着农业人口多,资源少,生产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等问题,已无法通过增加更多的农业资源来增加农产品的生产,只能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来解决。因此,大力提倡的绿色农业模式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效发展模式。只有选择绿色农业模式,才能做到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有机结合,生产和保护结合,合理开发和利用结合。只有将绿色农业发展模式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健康发展,更加符合人类生存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

三、发展绿色农业的有效途径

生态示范区,就是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建设为主要对象,在一定行政区域内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健康的持续发展的相对独立又对外开放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

1、充分利用自然优势,是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自然优势包括有利于开发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丰富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人口的增加,环境污染是不断加重的,为此从“九五”开始加强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同时对造纸、乳品、糖甙、制药行业的污染以及医院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水污染,进行了有效的治理,使排出的烟、放出的水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在治理污染的同时,积极植树造林。这些措施使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生态环境得到优化。

2、促进”三位一体”的整体推进。发展生态农业以来,人们先后制定了四作物包括土壤、水源、空气、种子、化肥、农药及产品质量、运输、储存等内容的《A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22项;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四大作物化学灭草,防治病虫害的26种二元、三元配方。规定了节制使用的农药品种;制定了高温堆肥的卫生标准,化肥的使用标准,对空气、水、土壤污染物浓度作了具体规定,为农业标准化生产、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绿色农业论文篇7

②广阔的黄土丘陵宜林、宜果、宜牧地资源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综合开发利用,反而是农垦过度,致水土流失严重。黄土丘陵包括荒山荒沟面积也在66.7×104hm2以上,但均以农耕为主。虽然酥梨、核桃、红枣、海红果、仁用杏等是这些生态区域的优势品种,但一直没有大的发展;农林牧综合开发治理也不普遍,只是在退耕还林项目区种植了一些新的树种。

③广阔的盆地平川宜农宜耕区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种植业大、养殖业小,大量的玉米等秸秆资源白白浪费,焚烧成灾。没做到种养结合,使纯农业村农民的收入单一,为了高产高效,便依靠大量投入化学物质,致农业污染日趋严重。

2建设绿色生态忻州应该做好的大文章

2.1围绕生态产品,做好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的大文章

长期以来,忻州市农业自然资源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自然资源的生态性能不仅得不到恢复和提高,为了保持粮食增产,还不得不增加化肥、农药、激素的投入,导致土地污染日益严重,恶化了原有的农业生态环境,使农业活动陷入恶性循环的困境,从而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生产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既绿化了荒沟荒坡,保持了水土,又可同时产出果、粮、畜等优质产品。忻州应打破部门分割,大力推广林草、果粮、林药、林菇,或利用各种林地及果园,大力发展林下生态养殖等一系列高效的生态农业及循环经济新模式,既能显著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又能产出绿色品牌产品。

2.2围绕农业增效,做好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发展大文章

从2006年起,忻州市观光农业点由原来的3个发展到现在的大大小小77个,观光旅游农业收入超过13亿元。忻州市是旅游区,要借助旅游业,对当地产业转型、农民就业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方面做出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利用蔬菜大棚基地和核桃、杏、枣、梨等干鲜果基地,通过发展设施农业、现代农业技术,建设特色精品果蔬采摘型农家庄园。建设集蔬菜产业、采摘、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学习培训农业示范基地。

绿色农业论文篇8

2绿色植保是生态农业生产安全的有力保障

据统计,在全国发生的1648种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中,大多在我市有发生危害,仅水稻上发生的病害、虫害就达十几种,对农业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特别是近年来受种植业结构调整、耕作制度改变和异常天气影响,农作物病虫灾害呈多发趋势,威胁着我市农业生产。绿色植保根据综合防治的原则和农业生态的特点,以作物及新的防治技术进行组装,协调地发挥农业防治压基数,保护天敌促平衡、科学用药控为害的作用。化学农药使用有效低剂量,挑治、兼治相结合,不但能够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有效地控制病虫草鼠害发生,而且极大地稳定了粮食等作物产量,生态农业生产安全得到有利保障,也是生态农业建设的必然要求。

3绿色植保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力支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优质、安全、营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在生产环节。近年来,由于气候原因、老基地重茬种植以及复种指数的提高,致使我市农作物病虫害呈混合、交替、频繁、复杂、趋多、趋重发生,频繁超剂量使用农药是一个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因素。面临着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加快提高农产品质量卫生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农业植保工作者与农户形成合力,牢固树立生态意识,坚定不移地贯彻“绿色植保”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宣传和应用科学的绿色植保技术,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综合运用农业的、物理的、生物的手段,不仅可以极大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减少环境污染,达到无害化生产,给农产品质量安全构筑了坚固防线,而且还可大大地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给农产品质量安全以支撑。

绿色农业论文篇9

1各试验区生态用水量核算

林草植被生态用水、农作物生态用水量可采用气象因素计算各试验区参考植物蒸散量,蒸散量乘以用水系数,可以求算各阶段林木、草地、农作物耗水量。采用桑斯维特公式来计算潜在蒸散量通过计算各阶段潜在蒸发量PE,然后利用具体林木的植物需水系数Kc和耗水系数K进行修正,便可得到该林木的需水量和耗水量,即:式中:ETc为林木需水量(mm);ET为林木耗水量(实际蒸散量,mm);Kc为相应时段林木需水系数;K为相应时段林木耗水系数;

1.1月潜在蒸散量根据襄阳市气象局提供的各区实测气象资料,得到多年月平均温度T,结合襄阳市的地理纬度推测出襄阳市各地区的月时间改正系数K,再用公式计算得到的热量指数H、指数A求得襄阳市各级生态区在各月的潜在蒸散量PE,详见表2。

1.2林草植物需水系数与耗水系数的确定根据襄阳市林地面积及林种组成,通过综合分析,按乔木林、灌木、经济林、作物、草地分类,根据气候条件权衡加以调整,确定计算不同类型林木、作物、草地需水量的植物系数和耗水系数。

2森林植被生态用水量

该值为植物实际耗水量的重要参数,随植物种类、同一种植物所处的生长发育阶段、生长季节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情况下,它随不同地区的湿润、干燥程度而发生变化,具体情况见表3。根据表3的结果,通过各县(市、区)月平均潜在蒸散量计算出襄阳市各主要生态区的森林生态用水量,详见表。

3草地生态用水量

通过各地区月平均潜在蒸散量,计算出襄阳市各主要生态区的草地生态用水量,详见表5。

4农作物生态用水量

农作物耗水量包括水田灌溉用水和旱地灌溉用水资源量。根据确定的作物系数,得出襄阳市各县(市、区)农作物生态用水量,详见表6。

5襄阳市农作物、林木、草地生态总用水量

襄阳市农作物生态用水、林木生态用水量、草地生态用水量、总用水量见表7。

结论与建议

襄阳市是农业大市,农作物生态用水量18.58亿m3,占54.55%;林木生态用水量15.30亿m3,占44.92%,襄阳市所辖的保康、南漳、谷城三县由于以山地丘陵为主,因此所占林业生态用水量比重较大;草地面积较少,用水量只有0.18亿m3。

据《2009年襄阳市水资源公报统计》可知,襄阳市2009年总供水量28.5亿m3,地表水供水量26.4亿m3,占供水量的92.61%;地下水供水量2.1亿m3,占供水量的7.39%。在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10.1亿m3,引水工程供水10.7亿m3,提水工程供水5.62亿m3,地下水工程供水2.1亿m3。

由襄阳市各县(市、区)、各行业用水的供需分析结果可知,2009年襄阳市农业灌溉用水量最大,达18.19亿m3,占用水量的63.9%;城镇公共用水0.27亿m3,占用水量0.9%;生态环境用水0.014亿m3,占用水量的0.049%;农业需水比例最高,其次是工业。目前,总供水量和总用水量持平,随着襄阳经济社会的发展,加上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汉江水量减少,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局面将长时间存在。

根据襄阳市各县(市、区)用水量的情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制定统一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确定各水政部门的权限,并充分采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发挥水资源在各区域、各行业的综合效益。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农业节水的途径包括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提高渠系利用系数,降低单位灌溉用水,选用抗旱节水高产品种,实施作物节水、高产、低耗栽培技术方式。

绿色农业论文篇10

南阳市内乡县是国家四部委批准的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之一,怎样建设好示范区,让广大干群了解和掌握绿色农业的基本知识,激发人们自觉主动地加入到绿色农业建设实践中来,对搞好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就绿色农业的概念、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内乡绿色农业的构想,谈点粗浅看法。

一、绿色农业的概念

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方式进行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的,允许使用绿色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农业包括:绿色动植物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黑色农业、菌类农业、设施农业、园艺农业、观光农业、环保农业、信息农业等。

二、绿色农业的特征与目标

1.绿色农业的特征

1.1开放性,即充分利用人类文明进步特别是科技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依靠科技进步、物质投入等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并重视农产品的品质和卫生安全,以满足人类对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1.2持续性,即在合理使用工业投入品的前提下,注意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自然转移,把能量转化过程中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并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1.3高效性,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绿色农业注重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注重保障人类食物安全,也注重发展农业经济,特别关注推动发展中国家全面发展。

1.4标准化,即绿色农业鲜明地提出农业要实行标准化全程控制,而且特别强调农业发展的终端产品——农产品的标准化,通过农产品的标准化来提高产品的形象和价格,规范市场秩序,实现“优质优价”,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

2.1三个确保:一是确保农产品安全。农产品安全主要包括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这就要求绿色农业必须以科技为支撑,利用有限的资源,保证农产品的大量产出,满足人类对农产品数量的需求。二是确保生态安全。绿色农业通过优化农业环境,强调植物、动物、微生物能量自然转移,确保生态安全。三是确保资源安全。农业资源安全主要是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的安全,绿色农业发展,必须确保相应数量和质量的耕地、水资源等生产要素。

2.2一个提高: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由于农业连接的是社会弱势群体农民,而且农业担负着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食物生产,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农民增收作用十分重要,因此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须成为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三、发展内乡绿色农业的构想

1.落实绿色农产品发展规划,推动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根据持续发展观与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基地,“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完成绿色农产品发展规划。

1.1在林果业上,进一步发展“三区”建设,北部和西北部山区建设16万亩板栗、核桃、山茱萸、香菇为主的木本干果菌药区;赤眉、赵店、湍东等中部丘陵建设6万亩以油桃、樱桃、梨、李、杏为主的鲜果区;西南部师岗、瓦亭、乍曲、桃溪建设8万亩朝天椒、花椒区。

1.2在畜牧业上,形成马山、王店、灌涨瘦肉型商品猪基地,桃溪、师岗、乍曲大白山羊基地,王店、赤眉、大桥、湍东蛋鸡基地。

1.3在种植业上,以20万亩硬质白小麦生产基地建设为核心,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小麦,建设20万亩优质专用饲料玉米基地,建设9万亩红薯基地,7万亩花生基地,6万亩烟叶基地,3万亩蔬菜基地,800万袋香菇基地,逐步形成南烟北菌东猪粮、中西果薯烟椒羊的绿色产业格局。

2.推行生态文明乡村户建设,搞好绿色农业乡村试点

根据十七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生活方式的要求,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2.1继续启动内乡绿源合作论坛,发挥方向性、先导性、教育性、示范性的作用。2010-2011年度,已完成了发展绿色农业与低碳经济、改善环境与发展有机农业论题的论述与教育、示范性任务;2012年度,应按原有分工由水利局、林业局组织,继续完成保护利用好水土生物资源与发展绿色经济论题的论述和教育、示范性任务。

2.2开展生态文明乡村户创建活动。要把生态乡村户的创建活动列入县乡两级农业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考核内容;要按照生态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示范企业的条件发展绿协会员,使其成为绿色产业骨干,起到更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3搞好绿色农业试点。一条主线是:普及和推广五类绿色农产品技术规范,特别是无公害食品硬质白小麦生产技术标准。三个结合是:绿色农业试点和科技入户工程结合,每个村培训一名绿色农业指导员,每个村民小组培养一名技能型农民技术员;绿色农业试点村和农村计划生育幸福家庭小康工程结合,把绿色农业小康工程手册落实到千家万户;绿色农业试点与贯彻落实国家食品安全、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相结合,从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两个层面,把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3.切实推进农业标准化管理,有效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是绿协会员单位的首要任务,推行农业标准化是完成这一首要任务的主要手段。实施农业标准化,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4.推广各类农业配套技术,迅速提高农产品质量与效益

绿色农业论文篇11

近年来为最大限度的提高单位耕地面积的产量,大量农药、化肥及地膜被用于农业生产中,致使2012年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国温室气体总排量的20%,为实现减排降低45%的承诺,必须走农业低碳化道路。由于国内外学者对低碳农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定性方面,同时对农业绿色化评价体系及程度更没有作深入研究,因此本文选取21个指标,构建了农业产业绿色化评价指标体系,并以15个省数据为依据,定量分析了我国农业产业的绿色化程度。

2农业产业绿色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为表现农业绿色化发展动力、压力以及响应情况,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角度选取了21个指标,构建出农业产业绿色化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3数据选取与分析

根据IEA研究及相关文献,获取我国10个省的数据,限于篇幅具体数据在此省略。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21个指标可由6个主成分代替,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3.062%,远超Kaster规定的80%,因此本文所得6个主成分是合理的,且相应特征值分别为10.14、3.23、2.188、1.791、1.169和1.024,同时还得出6个主成分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经计算得出综合主成分表达式为:

根据上述相关分析得出农业产业绿色化值及排名,如表1所示。

由表1知,我国10个省的农业产业绿色化值在各主成分中普遍偏低,在F1中山东的绿色化程度最高值为1.88,F2、F3、F4、F5、F6中分别是广东、陕西、河北、辽宁、浙江绿色化程度最高值分别为2.53、3.07、1.89、1.81、1.7,综合主成分F中还是山东绿色化程度最高值为1.13。同时根据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计算出2012年美国、印度、巴西及英国的农业产业绿色化值为14.53、9.68、9.12及13.23,这与IEA计算的美国、印度、巴西及英国的农业产业低碳化值相差不大,从而可验证本文所建指标体系是合理的。

4结论

本文选取21个指标构建出农业产业绿色化评价指标体系,以2012年指标数据为依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6个主成分,并计算出我国10个省在各主成分及综合主成分中的农业产业绿色化值及排名,农业产业绿色化程度最高省份分别是山东、浙江及山东,远低于在此指标体系下计算出的美国、印度以及英国的农业产业绿色化值,同时与IEA统计的美国、英国的农业产业低碳化值相差不大,进而验证本文构建的农业产业绿色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合理的。

参考文献:

绿色农业论文篇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与此同时,针对国家在中部崛起思路中提出的“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的建议,湖南正抢抓发展现代农业的机遇。而发展绿色农业正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沿点,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此,通过发展绿色农业,做精做大绿色品牌,才能使湖南实现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经济强省的转变。

1.绿色农业的含义及特点

绿色农业是指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农产品数量与质量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的形态与模式。具体地说绿色农业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原则,从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长远利益及其长久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农业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产业链条中,以绿色科技创新为依托,并结合传统农业精华技术,生产无公害、无污染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农产品产业。其基本内容包括生物的多样性,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保持人、环境、自然与经济的和谐统一,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各类农产品三个方面。打造绿色农业,不仅要着眼于自身,更要将农业融于社会的整个领域,贯穿于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

绿色农业强调四个良性循环:一是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利用科学合理的生产方式、种养模式,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充分利用资源发展生产。二是农业产业的良性循环。科技论文。农业产业内部协调,结构合理,布局有序;农业与相关产业尤其与环保产业协调。三是农业与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农业生产条件好,基础设施完备,农田沟、路、渠、林配套,用地养地结合,稳产高产的标准农田比重大,综合生产能力强;对土地等要素占用合理;污染少,对环境损害轻或不构成破坏,且农村水体、大气、土地都要符合环保要求。科技论文。四是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要求农业人口结构趋于合理,素质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充分,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农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增加;农村贫困消除,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第三产业和社会化服务业发达;农民居住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消费健康。因此,绿色农业具有4个鲜明的特征:开放性、持续性、高效性、标准化。

2.湖南推进绿色农业进展情况

2.1形成了鲜明的绿色农业区

一是以长株潭为核心的都市绿色农业区。主要开展城郊结合的环保、观光休闲型农业,妥善处理城市垃圾等废弃物,建立节能减排的高效型设施农业。二是环洞庭湖绿色农业区。着重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合理利用湖区水资源,实现粮、油、麻、渔等农产品优质、高效生产。三是涟邵中部丘陵盆地区。利用该区地势平缓、排水良好、光照充足和交通、城镇、劳动力之便利,大兴油茶、烤烟、猪牛生态养殖,建立了种、养、运一体化流程。四是大湘西绿色农业区。该区自然环境相对洁净,建立了柑橘、有机名茶、猕猴桃、百合、鲜食玉米、无公害草食畜禽产品等名优特色农产品带。五是大湘南绿色农业区。主要以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为重点,开展烤烟、黄花菜、临武鸭、东江鱼等品牌优质农产品种植(养殖),建立污染物无害化处理和高效利用的绿色农业。

2.2农业示范县建设初见成效

全省已建成长沙、慈利、南县、浏阳4个部级绿色农业示范县和桃源、冷水滩、沅江、衡山、邵东、新化6个省级绿色农业示范县,基本实现了管理规范化、建设工程化、工程模式化和生态效益化,产生了较好的示范效应。

2.3绿色农业技术与复合模式研究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在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农业专家研究并探索出了适合绿色农业发展的新技术,如丘岗资源保护性开垦利用技术、秸秆还田技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等一批实用技术,建立了丘陵区茶园生态系统优化技术体系和生猪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体系,构建了适应湖南绿色农业区新的发展方向。

虽然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湖南绿色农业建设仍旧突出,表现为:农业资源供给不足,农业增长过度依赖农用化学物品的大量投入,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态结构脆弱,农业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绿色农业建设机制不完善、体系不健全等。

3.湖南绿色农业发展对策

湖南作为农业大省,选择绿色农业模式,才能做到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有机结合,生产和保护相结合,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相结合。目前,对湖南而言,绿色农业还刚刚起步。绿色农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政策的扶持和引导,还需要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

3.1要加大对绿色农业的宣传力度,让绿色农业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要加大绿色农业投资力度和示范区建设的力度,围绕湖南的农业优势产业如水稻、柑橘、生猪、茶叶、水产等,确定重点项目集中攻关。要注意解决从常规农业向绿色农业转换过程中的一些瓶颈性问题,从实际需要出发,在绿色农业立项、产品开发、产品营销、信贷、税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农民和企业建设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开拓绿色食品市场。

3.2以实施农业标准化为重点,加大绿色农业标准化体系推广

要依托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优化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用绿色农业的生态意识保护农业生产环境,用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用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标准生产现代农产品。科技论文。农业部门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结合农业信息网络、农技电波入户、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和科技下乡等形式,对广大农民进行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规程与质量标准的宣传、培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绿色生产意识。同时发挥典型示范的推动作用,选择生态环境好、无污染的标准化生产基地,率先向绿色农业转换。

3.3注重调研,做好区划

“十一五”时期,是湖南绿色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重点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种养业绿色食品基地。各地要在原有农业资源调查与区划基础上,采用GIS等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继续做好绿色农业资源调查,建立绿色农业资源管理信息库,对农产品原产地自然条件(土壤、大气、水等)进行科学检测,对产地社会经济条件、耕作习惯、区域优势进行调查,在综合分析、科学研究与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各地绿色农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3.4扶持一批重点产品和龙头企业。

要选择一批质量好、市场潜力大、产品特色突出、附加值高的重点产品和项目,从各方面予以扶持,使生产要素向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集中,扶持一批骨干龙头企业。扶持龙头企业的关键是要在项目、资金、技术、政策环境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在加强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时,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起点、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的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对基础好、发展潜力大、资源环境有优势的地区优先安排。依托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通过优惠政策扶持,新建或改建一批大中型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吸引湖南一些名牌企业加入开发绿色农业的行列。

3.5做精品牌,做大市场。

绿色食品是在优良的产地环境,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先进的管理方式和先进的装备手段生产出来的产品,其品质是一流的。因此,必须大力培育绿色优质品牌,靠优质品牌打开市场,带动产业,增加企业和农民的收入。要坚持质量与发展并重的原则,加强对“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确保绿色食品的产品质量,维护绿色食品的精品形象。要充分利用绿色食品的竞争优势,加快绿色产品开发,打造一批绿色食品品牌,开拓国际市场;要采取措施,鼓励和扶持绿色食品企业发展成为外向型企业,同时还要引进国外大公司来湖南投资绿色农业,建立外向型的绿色食品出口创汇基地;可以充分利用展示展销、物流配送、超市服务、连锁经营、电子交易、网上销售等现代营销手段,创新营销方式,拓展营销领域,开辟新的市场。

参考文献:

[1]王秋跃,田艳丽.构建“两型”社会背景下绿色农业发展对策探讨[J].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9).

[2]李祺,刘凌峰. 促进湖南生态农业发展建设农业生态文明[J].农业科技管理,2008,(12).

[3]周洁.关于山西绿色农业发展的思考[J].山西农经,2009(1).

绿色农业论文篇13

关键词 :绿色农房;灰色聚类;三角白化权函数;指标体系;评价

中图分类号:F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6-1528-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6.062

Evaluation on Green Farmhouse Construction Based on Grey Clustering Method

LIU Hui-ying,SU Yi-kun,GONG Ti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objectiv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 of the energy-saving farmhouse into consideration, we set up the standard index system based on green building principle in techn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By using the gray system evaluation of trigonal whitening weight (TWW) function of the Grey clustering method, we set up the ranking system for the green farmhous construction evaluation. The validity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odel are tested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of trigonal whitening weight function so as to offer provis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green farmhouse promotion in rural areas.

Key words: green farmhouse; grey clustering method; trigonal whitening weight; index system; evaluation

收稿日期:2014-12-02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J19B00)

作者简介:刘卉颖(199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主要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电话)13946113649(电子信箱)508454943@sohu.com。

公 婷(198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主要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通信作者,苏义坤(1972-),男,吉林长春人,教授,博士,

主要从事工程管理研究,(电话)15945186730。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短缺问题与环境恶化问题日趋严重,由于建筑界与环境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近年来绿色建筑模式的发展与研究已然成为世界建筑领域研究的主流方向。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节能与环保方面的压力已逐年增加,建筑业结合建筑材料的生产制造相关耗能比例已达到40%,而其中95%以上的建筑属高耗能建筑。因此,打造绿色建筑已刻不容缓。我国村镇建设规模正日益扩大,但是大部分农村住宅建设为自建房,没有明确的标准,这就导致了在农村住宅建设中存在很多耗能高、不环保的住宅。所以对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进行评价研究对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建筑行业的节能环保以及推进我国农村住宅建设标准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以灰色聚类法中的三角白化函数为评价方法进行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研究,建立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模型,以实例验证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及准确性,为村镇地区推广绿色农房提供有效依据。

1 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

1.1 绿色建筑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首次把建筑理论与综合性的生态系统概念进行整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型建筑”的新兴理念[1]。20世纪90年代,我国首次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2012年在国家“十二五”绿色建筑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绿色建筑是“以人文本”的思想下转变我国城镇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2]。绿色建筑的标识工作也在近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截至2011年,全国共有353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取得绿色建筑标识的建筑共计2 674栋,总面积达到3 488万m2。随着绿色建筑的兴起,国内的学者也对绿色建筑做了深入研究。李道增[3]认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应注重实效性,要结合中国自身的国情,应主要从节能、减少资源的利用、场地影响最小化、艺术与空间形式的新主张、智能化、可持续等几个方面进行定义。高升[4]总结了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趋势,提出在建筑发展中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努力实现向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的转变。理想的绿色建筑不仅是资源和能源节约型的,而且也应该把能源节约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结合起来,使其具备一定自我恢复能力和再生能力。Edwin等[5]建立基于价值工程理论的绿色建筑投资决策模型,并采用模糊识别计算出了目标成本与功能系数,为绿色建筑实际实施方案的优选提供了评价标准。侯玲[6]基于费用效益理论,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并应用灰色聚类法进行评估,提高了评价的效率与准确度。姚润明等[7]论述了绿色建筑的发展背景和发展要点,回顾了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发达国家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措施、评估方法、激励政策等,展望了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1.2 绿色农房建造研究现状

我国在农村和乡镇的新建住宅中,绿色建筑的实践较少,相关的理论研究也还处于初级阶段。2005年,金虹等[8]从建筑设计和技术手段的角度对比评价了传统的住宅和“生态屋”的各项指标,为绿色农房的建设作了早期探索。2006年,孙佳媚等[9]介绍了绿色村镇住宅从节约用地规划和住宅单体设计的角度进行建设节能、低价、环保的实践情况,为大规模的绿色村镇住宅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0年,吴庆驰[10]对乡村绿色建筑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乡村的绿色建筑在我国仍然处于概念炒作阶段,工程理论研究多,建设实践相对较少。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绿色建筑的研究、绿色建筑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以及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的评价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依然存在着局限性。绿色建筑的理论在我国已经开始发展并逐渐趋于成熟,但由于绿色建筑的建设技术要求较高,导致适用于村镇的绿色建筑少,有关绿色农房的相关研究就更少。因此,本文基于灰色聚类法中的三角白化函数对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进行研究,建立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模型,以实例为基础,为村镇地区推广绿色农房提供有效依据,使得绿色农房建造标准得以实施。

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评价指标的选取

要对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进行评价首先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进行指标的选取。本文以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以及已经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等相关规范为参考对象选取评价指标。根据绿色农房建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从绿色农房的技术性、社会性和经济性三大方面出发,对绿色农房建造标准的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和决定,形成了评价指标的集合。通过专家打分法进行评价指标的预处理,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发放80张调查问卷,其中选择20位农房建造方面专家,20位标准体系设立研究专家,20位绿色建筑方面专家,20位经济研究方面专家。要求各专家对现有评价指标的集合进行打分,通过计算各指标的综合得分高低,选择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指标。在筛选指标时依据时效性和适用性原则,最终得到综合得分较高的40项评价指标。

2.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本文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以全寿命周期理论、系统工程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持续发展、生态性、技术合理性以及与国内外评价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最终得出我国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3 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模型的构建

3.1 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方法选择

灰色系统评价可以对被研究对象的相应样本观测值进行灰色聚类,通过计算被研究对象关于灰类k的综合聚类系数判断被研究对象的优劣,实现对被研究对象的评价。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灰色系统,其中的每一项指标都是一个灰数,其评价因素的TWW函数具有线性变化的特征,采用由梯形分布函数简化而成的三角形分布函数,并通过白化权函数的选取使得模型定量化,从而增强了评价模型的可操作性,因此选用灰色系统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价。

3.2 三角白化权函数评价域的确定

根据上文已经建立的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将其分为三个灰类,也就是s=3,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每个级别的具体含义如表2所示。

所对应的等级灰类k(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则为所评价对象——绿色农房建造标准的等级。根据绿色农房建造标准的等级情况,可看出所评价的农房在初期选址、设计、施工以及后续的运营管理中对各项指标和要求的实施情况,并给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4 三角白化权函数评价的实证研究

根据已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某地区绿色农房建设情况为研究对象,根据已有的《绿色建筑评价等级》、《绿色农房建设导则》(试行)以及《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对各项因素划分具体的评价等级标准。得出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等级标准的具体情况。列出各项指标的评价等级标准后,根据来自节能、环保、建筑等不同领域的多位专家的打分情况,得出各项评价指标的现实值,并标出其所属等级,如表3所示。

根据公式(5)计算各项指标的三角白化函数,将各指标的实现值带入三角白化函数,算出最后结果。根据计算所得出的各项指标的三角白化权函数值以及公式(6)求得该项目关于灰类k的综合聚类系数,经过计算所得结果如下:

通过对该项目的各项指标的白化函数计算得到的结果可看出该项目的技术性指标和社会性指标得分较高,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该项目得知通过三角白化函数对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进行评价是合理的、可行的。

5 结论

随着我国村镇建设的迅猛发展,以及村镇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对村镇建筑降低能源消耗和节能环保提出了现实要求,基于此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级研究刻不容缓。以此为背景,本文对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进行评价研究,构建了建造标准评价模型,为我国村镇地区建设绿色农房的工作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及技术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的参考价值。但是绿色农房建设领域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新兴领域,因此,如何建设一个绿色农房建造的全面的标准体系,完善评价模型将是下一步研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HIKMAT H A,SABA F AL NSAIRAT. Developing a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 tool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Case of Jordan[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09,44(5):1053-1064.

[2] 燕军委.我国绿色住宅评价体系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3] 李道增.21世纪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J]. 城市管理世纪论坛2011会议文集,2011:55-69.

[4] 高 升.绿色建筑发展和推广的国外经验借鉴[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10:53-57.

[5] EdwinH.W.Chan,Queena K.Qian.The market for green building in developed Asian cities——the perspectives of building designers[J].Energy Policy,2009,37(8): 3061-3070.

[6] 侯 玲.基于灰色聚类法的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9939-9941.

[7] 姚明润,李百战,丁 勇. 绿色建筑的发展概述[J].暖通空调,2006(11):27-32.

[8] 金 虹,赵 华.严寒地区乡村绿色住宅设计研究[J].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2007:43-46.

[9] 孙佳媚,张玉坤.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国内外研究现状[J].建筑技术,2008:63-65.

[10] 吴庆驰.乡村绿色住宅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0(3):264-265.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