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美术教案实用13篇

创意美术教案
创意美术教案篇1

1.以故事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将讲故事串联到教学过程中,会更容易吸引住孩子们,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孩子们的快速学习。对于比较形象化的课文可以自编故事,用一些孩子们熟悉或喜爱的动物加以特定的情节把整个故事拟人化,与儿童更加贴近,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从而方便孩子们对课程的快速学习。

2.以儿歌创设情境。在上课之前,准备比较好听的儿歌放给孩子们听,使孩子们在心中不由自主的形成愉快的上课气氛。也可以放一些有关课堂任务的歌曲,可以帮助孩子们提前联想到课堂要练习的美术作业。

3.以音乐创设情境。小学生都是特别喜欢音乐的,舒适的音乐可以让学生在愉快、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创作出不一般的绘画作品。也可以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律动进行作画,这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奋劲。

4.以表演创设情境。通过增加一些游戏表演手段让学生们参与课程中,使学生在一起玩耍的同时,更深入的接触到绘画的魅力,刺激孩子们的学习动力。

二、对作品的文化情境深入剖析,加速学生吸收

每一副美术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创作出来的,并不孤立存在。艺术来源于生活,各种美术现象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在美术教学时,可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去户外见识各种美术的存在。去欣赏建筑的特点与建设风格,对学生的感知能力进行不断加强。而对于与历史含量的作品,可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品所代表的意义。所以,美术教学不能单独停留在技能技巧的层面,而是要结合其特定的文化情境中去引导学生们学习,体会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整个社会的贡献性,同时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的美术的热爱。

三、大力培养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欣赏能力

目前,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静止被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欣赏能力。只有在课堂上发挥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才能体现美术教学的吸引力,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探究意识,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如:在进行课程教学中可分组进行讨论,使同学们互相讨论,共同探究。改变单一的接受式教学模式,注重课堂教学的体验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大力使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得到强烈的感官体验,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现代的教育技术的变革不仅包含对教育观念的改革还有对教学模式的改革。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传统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使用多媒体把图像、文字、声音、信息、动画为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充分利用课件,使学生接触到直观的课程内容,从多角度使用多媒体工具,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提倡小短文的写作要求、发挥美术欣赏的功能

虽然美术课程以美术作画、口头语言为主,但是还要加强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从作品的各个方面进行探析,选取各自感兴趣的、感受最深的层面进行文字描述,重点剖析自己的一些客观分析和感性认知,并按时完成评述作业上交。写作可以增加学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通过对写作作业的考核,可以让老师对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思考是否认真有了判断依据,减少了肤浅、随意的不认真态度。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认真收集资料、认真思考、从多方面了解作品的内涵与深度,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完善美术意境教育的整体性。

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们都是知识描述和要求学生该怎样完成课堂要求,压制了学生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有时候教师的评论是具有绝对权威性,学生们即使不理解也不会说出来。因此,必须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使其学习以专业的眼光去欣赏和看待美术作品。增加讨论,将学生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到课堂分享中,完善审美观点的提升工作。

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围绕教学意境的创设方案问题,形成相对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充满积极性的课堂中,保持兴趣的去学习。在最佳的状态下吸收创造美术作品。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和信任自己的学生,给予其勇气去创新。当学生在创新和探索路上遇到困难或瓶颈时给予及时的帮助或教导。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学的知识能够在实际中学以致用时,好好对待美术课程,努力学习并为之而付出更大的精力。

创意美术教案篇2

一、中国传统装饰图案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基础

装饰图案:通常被人们简称为图案或者装饰纹样。一般是由源于美化器物的纹饰发展而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装饰图案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对传统纹样的设计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既要了解传统的装饰纹样,又要学会图案的创新设计。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历经了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汉代、唐宋以及明清时期六个阶段的发展,时至今日,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装饰图案,综观中国历朝以来的装饰图案的风格和特点,可见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感,还有浓郁的文化象征意味,图案并非单纯的起着美化的作用,同时也是充满寓意的形式创造。在图案的创作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对形式美规律的运用,同时还有某种意味和旨趣的表达,例如中国民间图案有着“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特点。所以,不仅要深究图案的形式因素,也要体会和领悟图案的意味。具备了独特而精妙的图案创意,才能更好的应用图案的创造规律。

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之间并不矛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离不开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充分落实。中国传统图案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在传统装饰图案课的教学中,通过学习和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图案的相关知识,才能使学生能够了解并熟练的掌握装饰图案形式美的规律、图案设计造型的途径、方法以及创意,并能够运用传统装饰图案这个重要的设计元素进行各种设计创作,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素质全、高水平的综合型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二、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中国传统图案的寓意美,真正的体现出了设计者的思想和情愫,充分体现了设计者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他们通过装饰图案,把某种特定的信息传递给了受众。图案的美不是视觉美所能够概括的,它是一种广阔的、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一种产生共鸣作用的心灵感应。因此,在传统装饰图案设计课程教学中要充分的去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将传统装饰图案寓意美的表现手法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之中,设计出即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又富有新时代活力的设计作品,形成中国传统图案艺术的新一代主流作品。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种类繁多,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需要提醒学生不可盲目乱用,在应用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元素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真正的了解中国传统图案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传统图案历经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汉代、唐宋以及明清六个阶段的发展演变和历史的积淀,有着不同时代和地域鲜明的特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运用中国传统图案进行艺术设计创作之前,需要充分的了解其寓意和内涵,以便与设计的理念、思想、文化、风格以及功能有机的结合。比如在现代标志设计和包装设计中,许多优秀作品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师准确地把握了这些传统元素的深刻内涵和文化底蕴,并将其和现代的设计元素完美地结合起来,赋予了它新的时代感和生命力,让古老的艺术可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不断地延续下去。

2、中国传统图案的形式美创造。装饰图案注重形式美和外在美,强调形式的表现,因此,研究美的规律和美的形式法则是研究装饰图案的必经之路,也是运用图案进行设计创作的基础。形式美的法则是所有造型艺术共通的,是对美的规律的一个总结。常见的形式美法则主要有(1)变化与统一;(2)对成语均衡;(3)对比与调和;(4)节奏与韵律;(5)动感与静感;(6)变形与夸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深入认识,“形式美法则”已成为现代艺术设计构成的一般原理并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进行传统图案形式美创造时,首先需要明确其特征、种类和用途,其次要对不同地区消费群体的审美习惯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不同地区人们的风俗习惯不同,人们的宗教信仰不同,比如中国人喜欢象征中华民族的龙;喜欢代表长寿的龟、仙鹤及松树;喜欢代表幸福婚姻的鸳鸯等,所以在图案创作前需要进行前期调查和分析研究。再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审美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设计师在设计创作时必须紧密结合同时代大众的审美趋向。

3、在艺术设计中融入传统图案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的各个角落都有着通过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途径出现在消费者眼前的图案,为防止人们对装饰图案产生审美疲劳,所以要求当代的设计师在设计创作时能够在思想、内容、形式方面尽可能的契合受众的心理,在运用中国传统图案进行现代艺术设计时,需要大胆、创新,融入独特鲜明的个性,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并得到认可,才能在目标市场中脱颖而出。设计过程必须遵循设计法则,中国传统图案艺术博大精深,蕴含着完备的图案设计法则,将装饰图案的设计法则运用于艺术设计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传统图案的用点、线和面、布局、色 彩等角度去把握不同时代的图案风格特征,在学习和掌握传统图案灵活性的基础上进行图案的创新设计,并将装饰图案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运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中,大大的提高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审美能力,也为当代社会培养了高素质、高水平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4、传统图案与现代艺术设计结合,赋予其新的时代感。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材料、色彩、图案或者工艺等表现出来的现代艺术设计,其风格千差万别,有细腻的、有粗犷的、有朴素的、更有华丽的。中国传统图案的设计风格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相对应的。所以我们需要提炼出中国传统图案的精华,并结合现代人们的审美,充分考虑时代性、地域性特点,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在许多方面不能符合现代设计发展的需求,时代是在进步的,所以在选用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图案元素的同时,我们要赋予它们新的时代感,学会吸收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科学技术,并且紧跟时代的潮流,独特创新,以传统和现代结合的方式给人全新的感受。从现代设计角度看,传统是一种风格,是一种时尚,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运用传统图案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体现出时代性,时代需要传统图案艺术,传统图案艺术在时代的进步中不断发展。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

一个民族若想要生存、想要发展,就必须弘扬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树立自己民族在国际上的形象,中华民族也不例外。中国的传统图案在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面向市场多元化、面向全球化的今天,对于一个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的高校,中国传统文化应成为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中国传统图案课程的专业基础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在向学生讲述传统图案设计理论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践创作能力,只有把传统图案理论与现代艺术设计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图案的精髓所在。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中国传统图案的理解,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图案设计练习,让学生对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懂得将中国传统图案及其形式美法则熟练的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创作中,从设计创作实践中进一步深入吸收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因为实践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传统图案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构成当代艺术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开拓就看不到进步,所以在中华民族丰厚的传统文化遗产中,我们要取其精华,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的开拓和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相融合,实现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首先要满足当今社会人们简单化、自然化、纯朴化的审美需求。将中国传统装饰图案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满足人们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追求,同时也给艺术设计注入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其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开辟新时代的设计风格。纵观当前的设计趋势,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把中国传统图案元素与艺术设计相结合,不但能够吸引很多人的注意,还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对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我国现代艺术设计走向国际市场,都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国传统图案从产生到发展,以独特的风貌和活力为自己开辟出了一个崭新的空间。虽然高度科技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对传统艺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随着社会的日益国际化,人们越来越认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引起了当代人们弘扬与发展民族文化的新思考。设计师开始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在艺术设计创作中,中国传统图案是又一重要设计元素,成为现代设计师的一种前卫设计理念,如何合理有效的将中国传统图案融会于现代艺术设计中,是我们一直以来努力思考的课题,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装饰图案》黄华明 李鸿明编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8年

[2]《图案设计教学与应用》滕雪梅、霍康、 赵红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中国传统图案设计》贾楠、 周建国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10

创意美术教案篇3

一、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有效的初中美术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对于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标下进行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不仅可以充分调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还能帮助初中生提高审美意识,培养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初中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在新课标下进行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势在必行。

二、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初中美术教育观念不符合现实生活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初中美术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致使美术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脱离。而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许多初中美术教师过度强调自己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采用“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传授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未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美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没有引导学生从美术角度观察生活,运用美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解释生活现象。

(二)初中美术教学内容脱离现实生活

美术教材是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但是,由于初中美术教材不科学,使得美术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离,进而影响了初中美术教学的效果。与其他学科相比,美术教学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进行绘画创作时,学生需要新鲜的素材和灵感,然而,初中美术教材只提供一些固定的美术图片,未能像实物那样给学生以全方位、立体的视觉效果,从而限制了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初中美术教师让学生画一幅杭州西湖的风景画,但是,美术教材中没有杭州西湖的样本,而且,很多学生没有去过杭州西湖,不了解杭州西湖的具体特征,因而不能很好地完成绘画作业。

(三)初中美术教学方法不合理

由于受到中考压力的影响,初中美术教学并不受重视,而且,在教学活动中,许多美术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局限于教材之中,从而导致美术教学质量较差。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许多美术教师只注重传授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忽视了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审美意识,致使学生的审美能力较低,进而大大降低了美术教学的效果。

三、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对策

(一)使用“导学案”

“导学案”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产物,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编制、师生共同完善的学习方案,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探究活动,提高学习效率。相较于传统教案而言,“导学案”具有更强的教学引导作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引入“导学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初中生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投入初中美术学习中。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初中美术教师应积极备课,在充分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教师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试验活动,共同撰写“导学案”初稿。初中美术教师可在教学活动开始前一天将“导学案”发放给学生,参考学生意见后进一步完善“导学案”,并据此开展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在课程结束后,初中美术教师还应积极反思教学过程,总结“导学案”的优势与不足,做好记录,为之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二)树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现实生活是美术的来源和基础,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以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初中美术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Y合学生的内在需求,合理设计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初中美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简单的美术知识、美术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初中美术教师可以适当地展示一些与生活有关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多元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初中美术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创建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色彩特征时,初中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清洁工的工作服大部分是黄色的?用黄色的原因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提高教学效率。

(三)以发展为目的,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任务要求教师既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要求对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美术学习能力、美术学习态度和审美鉴赏能力的发展等各方面给予正确评价。具体来说,要求初中美术教师多用肯定、赞赏、鼓励的方式评价学生美术作品,多挖掘学生作品中的美好.对学生在创造中出现的进步和创意进行公开表扬。对于学生美术作品创作中表现不佳的地方,教师应在单独沟通的过程中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在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科学地帮助学生纠正不足,找准下次努力的方向。

四、小结

美术教学不仅需要传授学生基础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巧,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初中美术教师应该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创意美术教案篇4

一、传统吉祥图案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现代形式的美术教学的历史并不久远,但是它作为人类交流自己的思想活动,传递美学思想的工具,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最早的美术教学形式十分的简单,内容也相当的单调,老师只是为学生进行示范,并没有想到把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作为教学授课的内容。我认为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强调美术的形式感和现代性,更应当有意识地去挖掘我国传统文化内涵,努力把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吉祥图案引入现代形式的美术教学当中。从而使美术课堂更加具有中华民族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有别于西方的美术教学体系,真正的使中国自身的品牌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和传播。不幸的是,现代的很多年轻老师,大学教授接触的西方的美术教学方式比较多,以至于他们一味的崇拜西方的美术教学理念,对我国的美术教学理念了解不够,对我国传统吉祥图案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更是没有任何接触。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美术教师利用实际行动,把传统吉祥图案穿插运用在美术教学当中,让学生真正的了解我国传统吉祥图案所包含的特点,了解传统图案的精神内涵。通过将传统图案运用在美术教学的这种方式,指导学生发掘出传统吉祥图案与现代美术之间的结合点。

二、传统吉祥图案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可以很好的运用于美术教学中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准备大量的传统吉祥图案和具有现代特色的图案资料。采用多形式的授课方式,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认真思考,争取让他们自己找出两种不同图案的相同和不同点。然后由老师通过将传统吉祥图案和现代特色的图案进行对比的方法,跟学生一起寻找并总结归纳两者的共通性,传统图案可以很好地运用于美术教学当中。首先,传统吉祥图案比较注重表达形式的完整性和装饰性,这就使得它具有强列的图形感以及形式美感。并且,传统吉祥图案比较讲究节奏和韵律,要求整体统一,局部变化,更加突出对比与调和。传统吉祥图案在组织过程中,更加要求形和形之间的呼应和穿插关系。传统吉祥图案在构图手法上,多采用对称和均衡的手法。对称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常见的方式包括:简单的左右对称,中心对称以及曲线对称等,这种对称形式可以产生连续图案,从而给人一种和谐端庄的视觉和心理效果以及整齐划一的美感。这些仅仅是从传统吉祥图案挖掘出的冰山一角,把这些内容形式当做美术教学的课程内容来教授是完全可以的,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兴趣,更能提升他们对美术的理解。其次,传统吉祥图案还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从不同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传统吉祥图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充分的利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最后,传统吉祥图案包含着人们吉祥美好的意愿,具有传承性、普遍性和通俗性。传统吉祥纹图被人们深深喜爱的原因。因此,传统吉祥图案所包涵的吉祥寓意同样适合现代美术的追求形式,可以很好地应用在美术教学中。

三、巧妙地把传统吉祥图案应用到美术教学中

由于许多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对传统吉祥物的应用研究还停留于最初阶段,研究的不完善使得许多教师在把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和美术教学的结合问题中,表现出一味的生搬硬套,并没有让传统吉祥图案的文化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巧妙地实现传统吉祥图案和现代美术教学的结合是教师教授课程的重难点。这不仅需要教师合理的引导学生实现对传统吉祥图案精神内涵的认识和了解,而且教师应该通过对传统吉祥图案的逐步开挖和恰当的改造,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对传统吉祥图案进行复制,真正的让传统吉祥图案变成学生们进行学习创新的桥梁,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优秀传承。

巧妙地把传统图案应用于美术教学中,应该实现对传统吉祥图案的再创造和对其美好含义进行不断延伸。如何将传统吉祥图案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合理地通过现代美术教学讲述清楚,而不是单纯的照搬,更要消除生硬感,就应该着重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应该合理的引导学生通过现有的传统吉祥图案创造出能适合现代化生活的新图案。在这个引导过程中,教师应当教授一些拆分、切割和构成手段。这些手段包括:把传统图形打散,错位组建,切割变异等手段,使学生能在传统吉祥图案中提取得到新的图案元素,然后,再让学生将这些提取得到的图案元素经过一些处理手段(比如元素置换,提前联想、想象,部分添加等手段)对传统图形进行新的组建。通过对原来传统图案的不断分解、图案元素转变和重新构建所得新图案的现代感,运用到现代美术教学当中。

传统吉祥图案作为美术教学中的一个新的创新点正在被人们广泛摸索应用,而且,传统吉祥图案自身的一些特点使得它可以在美术教学中被很好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吕中元,彭年生.中国标志创意[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l(2).

[2]陈勤建,尹笑非.中国吉祥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创意美术教案篇5

《基础图案》课程的教学内容有花卉、风景、动物、人物等,由于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强调技法的表现,讲究点、线、面的运用,使得《基础图案》课程的教学意义显得肤浅和单调,部分学生的作品平淡无生机,缺乏美感,甚至直接照搬和模仿。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对《基础图案》课程教学提出一些想法。

汲取传统图案精华是学习

《基础图案》课程的重要途径

新生事物总是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但是传统的东西也有其存在的价值,传统图案艺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特性和民族民间的深厚文化底蕴,是各类视觉艺术门类潜在发展之动力。毕加索对于非洲原始民族民间图案的探究引发了立体派以至于整个现代主义艺术的诞生,应该说各民族优秀的传统图案装饰文化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艺术资源,例如,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饕餮纹、夔龙纹、凤鸟纹的威严神秘和凶猛冷酷;汉代画像石形象生动有趣、造型古朴;魏晋南北朝的石窟、飞天图形;唐代的唐三彩、宝相花;清代的青花瓷等各个朝代丰富的装饰样式和面貌;还有广为流传的民间剪纸、木版年画、皮影、蓝印花布等朴素自然、活泼亲切的民间艺术,以寓意、象征、夸张等手法丰富和美化了人们的生活。中国传统图案艺术博大精深,蕴含着完备的图案设计法则,其中有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条理与重复等形式法则,也有太极形、米字形、九宫格等构图法则。

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对传统图案纹样和组织结构的学习和临摹,指导学生掌握图案构成的规律和法则,并根据其形式规律创作新的图案;更要引导学生将传统图案艺术结合到《基础图案》课程教学的思考方案设计中去,设计出具有时代性和个性的图案,学习传统图案不能单纯地拷贝或者简单地挪用,而是要认识和了解传统图案,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和改造传统图案,让传统图案成为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运用中国传统图案艺术中提供的丰富的设计元素,如龙、凤、虎等图形,使作品既有传统的文化特色,又有时代精神,成为现代图案设计的主流。因此,只有在深入领悟了传统图形的艺术精华之后,才能在现代设计思潮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设计出属于我们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现代图形。

写生与变形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大自然是美的,也是艺术的源泉,这是因为大自然中蕴藏着自然的创造魅力和合理而完美的结构、丰富而奇特的美的形式。科学家把研究触角深入到大自然之中,创立了仿生学,而图案也是以自然作品作为图案灵感启发的源点,产生了写生变化。

首先是写生,通过写生收集资料,仔细观察所要描绘的自然形象,从不同角度的写生可以得到不同的形体特征,从中加以总结,就可为图案变化打好基础。如一片叶子、一个花瓣或者一根羽毛,它们的许多纹理都可以作为图案变化的资料。写生和图案教学在教学模式中的关系是,生活和大自然是图案的源泉,写生是图案的基础,通过写生训练提高学生的变化能力,抓住对象的特征,选择最动人的姿态、最适宜的角度进行描写;通过写生使学生养成深入观察、反复练习的习惯。

其次是变化,也就是用装饰的艺术语言对写生所得的自然形象进行加工和美化,经过一定的艺术处理,把自然形象变化成装饰图形,使之便于生产和制作的变化,是图案教学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关系图案学习者的设计思维培养,更与设计实践工作的创新性相吻合。因此,如何进行变化就成了图案教学中的焦点问题,形态的变形是建立在人的感情思维之上,而建立在感情之上的感性印象也是造型的思维起点。从具象形态到抽象形态的变形,是抓住具象形态的总体特征进行提炼、归纳、简化,比如梅花的花瓣特征略圆,可将它夸张成圆形的花瓣,而桃花花瓣酷似梅花,但呈长形,于是可夸张成尖长形。在图案艺术中要提炼大自然,使形象刻画得更典型、更精美,加上丰富、巧合、结合等变形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创作的图案锦上添花,富有韵味。

注重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在形象思维的设计中有着特殊的位置。图案设计要有形象思维,用形象来创造,就必须通过想象来实现。别林斯基曾说:“在艺术中起着最积极和主导作用的是想象,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想象力”。以年画《八仙上寿》为例,丰富的民间美术在画面组合上表现为自由时空的组合方式。画面上有上古的李铁拐,汉代的汉钟离,唐时的吕洞宾、韩湘子、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宋代的曹国舅等八位不同时代的仙人,把时代跨度如此之大的八个神话人物搬到一幅画里,按照西方的写实主义思路,八仙上寿不合逻辑,但正是这些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艺术语言,恰恰体现了民间美术独特的想象力。这幅年画里除了用众仙家上寿这一立意表征和祝颂寿诞者福寿绵长之外,还内含男女老少、富贵贫贱诸家齐贺的用心。可见,想象不但可以描绘看到的,还能描绘心里所感受的,这就是艺术想象力为设计所带来的无限生命。每个人都有想象力,但并非每个人都具有把理想、观念、精神用想象的思维转化为视觉图案的能力,充分发挥想象思维和创造力,将想象与意念形象化、视觉化,这是创意的最后环节,也是关键的环节。

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学进度的情况,多向学生展示一些成功的图案设计,多向学生提供一些设计素材,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尽快跨过初学者进行基础图案设计时不知从何下手这一关。对于设计者来说,把自然原形通过想象力创作出图案这个过程,既是介于人与自然之间取得平衡的一种关系,也是人的创造走向丰富过程的反映,缺乏想象力必然无法产生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设计出的图案必然陷入雷同、僵化,必然成为拼拼凑凑,被手法和法则框死的毫无意义的图形。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基础图案》课程教学中,对传统图案的汲取与借鉴是学习《基础图案》的重要途径,写生与变形则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要灵活合理地运用变形的手法,将形式美的法则贯穿于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创意美术教案篇6

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切入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为了上好图案课,使学生对图案能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并乐意接受和主动积极完成作业,笔者改变以往图案教学以写生----变化为先导的传统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创意、积极思考,并支持、鼓励学生合作完成作品。其方法是: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熟悉并且喜欢的物品带到课堂来设计装饰图案。同学们都带了自己挑选的物品,如小塑料杯、塑料壶、塑料碗,自制信封、纸提袋、小拎包、文具盒、白瓷盘、瓷花瓶、玩具等物品。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手绘或剪贴的办法,为自己的小物品设计图案,也可以与同桌合者作完成。课堂上同学们兴致勃勃,全力以赴。但是,在绘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图形布局不当,松散琐碎、重心不稳的问题。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适时讲解图案设计必须遵循的形式法则,让学生运用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的形式规律,解决图案不美的问题。这三条基本法则都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美术形式上的体现,它具有很大的普遍性,适合于任何艺术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讲授图案的设计方法,学生的反映是迫切想听老师的讲解与指导,一边操作一边吸取知识,既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又比以往填鸭式灌输知识的效果截然不同。

创意美术教案篇7

对于师范类美术专业学生来说,语言表达能力是必须锻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既要使用专业的概念与术语,又要使这些术语简单易懂,与实际操作相联系,尽量不用过于死板的概念解释美术类的专业术语,而应该用通俗的、便于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每节课尽量能够教授学生一个专业术语,例如素描、线描、速写、油画、国画等。小学生课堂有其特殊性,教师的语言表达更加需要技巧,要控制自己的语调高低、语速快慢,合理控制讲课时间与实践时间、教师示范时间与学生制作时间的分配。一般师范类院校会为教育类学生举办说课比赛、演讲比赛等,但美教专业的学生很少参加,原因有两个,第一,认为自己是技能类学生,本专业的教师也不太重视培养学生的说课能力;第二,就算参加,也很少能比得上中文类或者其他教育类专业的学生。针对这个现象,美术教育系应该组织学生观摩学校优秀说课选手的比赛,并且组织小范围的说课,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与展示的机会。

三、提高编写教案与课件的能力

创意美术教案篇8

一、基础图案创作的内容与教学目的

基础图案课程教授内容主要有图案写生变化、单独纹样与适合纹样、连续纹样等。基础图案创作是基础图案课程的内容之一,基础图案创作与设计主要内容是图案写生变化、图案造型设计、图案色彩设计等。这个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提高学生想象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图案创作现存的教学问题

1.重技能,轻理论。无论学什么,技能要进一步提高,都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

2.教学形式呆板、不灵活。一些教师对基础课学习不够重视,不能根据学生现状灵活采用教学方法。目前中职学生就业需求与学生基础情况较以前有所改变,所以要调整教学方案。

3.注重图案技能技法,不注重学生设计创新素质的培养与素材的积累。一些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与创新能力,在教授图案时只讲授图案变形常用的方法,不注重引导学生的创作过程。部分学生根本不能创作或很难进行创作,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4.教师不注重专业知识更新。部分教师的图案知识一成不变,常年用同样的模式进行教学,用的参考书也比较陈旧。一些教师的教案甚至没有改变,教授的知识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就业需求。

三、教学改革的措施

1.理论讲解要明白透彻

一些学生在学习基础图案这门课程前,对基础图案了解甚少,此时老师就要对图案的概念、特点、发展历史等知识点进行讲解。比如,写生变化包括写生的方法、写生变化的基本技法、写生变化设计的思维等,使学生从以往的素描、色彩对实物描绘的思维转入设计思维方式,达到能借鉴优秀作品进行自我创作。各种纹样也要讲解它们的概念、特点以及色彩搭配的技巧。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别适合纹样与单独纹样,此时教师就应多讲解它们的不同点。

2.图案创作引导“三步走”

第一步,要让学生胸中有“竹”,从临摹中积累创作的素材。教师第一阶段可以通过临摹,让学生对图案的技法和形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课程时间有限,不能临摹很多作品,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收集资料的作业,比如,到图书馆阅读或用速写的形式收集几十张图案作品,或在网上存储一定量的作品。通过收集作品这个作业,学生可以用较少的时间阅读大量作品,提高知识面与阅读量,积累一定量的素材,无形中提高了审美能力。胸中有“竹”,创作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第二步,用以旧换新法(半创作形式)引导学生创作。何为半创作形式?即让学生做同一主题作业,学生找一个跟自己想法相似的优秀作品作为参考,然后对其中某一部分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改,以完成自己的半创作作品。这样一来,学生创作难度降低,能循序渐进地接受创作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用此法进行教学,效果比直接让学生创作明显要好。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学会借鉴别人的作品,以达到自己创作的目的,这不是抄袭,是以旧换新法。例如,作业是花头变形,学生可以用几何法、摹似法或是意象法等常用设计方法进行设计。

第三步,进入全创作。前面两步使学生对创作有了进一步认识,继而进入全创作阶段,就会更顺其自然了。头脑中有了一些素材的积累,技能上更熟练,也具备了设计的理念。教师此时再设计一个主题,布置一些创作作业,要求学生在设计时多画几个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教师给予指导,说出一些方案的优缺点,使学生对设计的方案有深刻的认识。选择好设计方案,就可以做正稿了。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时注意不能说得太全,以引导的方式较好,避免让学生全按教师的意思去改,这样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今后的学习。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媒体、画展、网络、美术专业刊物、新书等不定时搜索或阅读一些专业资料与作品,或去进修学习,多听公开课,参加专业教师之间的一些有主题的专业交流会,以提高自身知识结构。

4.更新教材

学校不定时引入一些新的参考资料。参考书也可以让学生购买一些,分组进行购买,每组买不一样的书,然后交换看。这样既减少了学生负担,又可以互相分享新书与知识。

结语

如今的中职美术专业生源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培养目标与社会就业需求也有所变化,我们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寻找最适合现有教学状况的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改是为了教得更好,研究是为了教得更精。笔者在图案课教学过程中,针对中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一些情况,以创作“三步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收效良好。

参考文献:

[1]映雪,梅林.设之“计”思之“维”[J]. 美术观察,2006(7):97.

[2]杭间.设计的民主精神[J].装饰,2010(7):13.

[3]陈池瑜.美术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收获[J].美术之友,2009(5):24-25.

创意美术教案篇9

关于寿、禄之义理,古文献中也多有诠释,如《论语•雍也》曰:“智者乐,仁者寿”;《汉书•董仲舒传》:“善治则灾害日去,福禄日来。为政而宜于民者,固当受禄于天”。内蕴上述“福、禄、寿”理念的传统图形、图案、印刻、雕塑及其图册可谓卷帙浩繁、异彩纷呈,但不管其思想观念、精神意境以及艺术形式如何隽永深邃和精巧多样,最根本的还是源自广大民众真挚而深切地对“美善相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可见,作为吉祥观念的物化形式,传统福禄寿图案不仅承载了民众禳灾纳吉的美好憧憬与心愿,同时也蕴涵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象、构形观念、造型技巧和艺术风格。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传统图案的设计元素。

赋有传统图案元素的现代艺术设计作品,既让人感悟到传统艺术的气韵,又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特别是传统吉祥图案的文化寓意更有助于现代艺术设计作品葆有其应有的生活理念与民族个性。

一、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文化寓意是其造型的关键。“福、禄、寿”传统图案蕴涵的吉祥意味同样适用于现代艺术设计,适合于传达现代人的审美意向和设计理念。例如作为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设计图案,就是将中国礼乐文化传统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的典范。福娃的构型与创意紧扣奥林匹克主题精神及五环标志,来源于中国历史悠久的乐感文化和幅员辽阔的山川江海,其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每个福娃都有一个寓意深刻的称谓: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在中国,叠音名字是对孩子表达喜爱的一种传统方式。当把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你会读出(谐音)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北京欢迎你”。

“福娃”的原型和头饰蕴涵人与海洋、森林、火焰、大地和天空等的手足情深,每个娃娃都表征着一份美好的祝愿:欢乐、繁荣、激情、健康与好运。由此可见,设计艺术与传统文化之间具有内生性关联,艺术品本身就是一个流动、包容和开放的谱系,其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晶。中国设计艺术的发展与创新自然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底蕴、中国元素的滋养和民族精神的支撑。传统吉祥图案题材多样、简易直观、富于变化,容易引起观赏者的审美趣味(感兴),它不仅具有艺术装饰的美学功能,又具有文化传承的艺术作用,此种功能与作用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尽管在一些人看来,适用于传统吉祥图案的审美艺术法则已时过境迁,难以适应现代艺术设计要求,然而它对于提升现代设计者的创作意向来讲,传统审美艺术法则非但不会成为现代设计者的思维禁锢,反而会使其不断从传统中浴火重生和开出新意。也就是说,我们应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传统,“抛弃传统应该看成是新事业的一种代价;保留传统则应算作是新事业的一种收益”。传统中仍有活力的东西,或者说某种“实质性传统”值得保存、积极培植和精心保护,并将其作为有价值生活的必要构成部分。

这对于现代艺术设计而言,传统吉祥图案仍不失为一种“有活力的东西”和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尤其在追求“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当下,恰当地融入传统文化内涵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应用与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可以想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总体推进,传达“福、禄、寿”吉祥寓意的传统图案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必将会起到愈来愈积极的促进作用。“艺术设计”(含广义的艺术设计理念与实践)在为人们营造一种新的美艺性生活的同时,实质上其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新文化的创生。传达“福、禄、寿”意涵的吉祥图案已然构成了中国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艺术设计的传习者和从业者要不断挖掘本土文化精髓,创新民族传统艺术形式,把代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审美理念及其成果转换成现代的形式语言,并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之中,创造性地转化为某种艺术设计符号,真正推进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

俗语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如能真正把传统吉祥图案所蕴涵的“福、禄、寿”等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传承与发扬传统图案的审美思想、吉祥寓意以及造型方法,即在传统图案构型的基础上,取其文化风骨与艺术神韵,就一定能够创作出葆有民族文化底蕴、彰显时代精神和兼具国际水准的个性化新作品。

二、加强传统艺术设计教学理念与现代艺术设计发展形态的融通

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图案描绘与创作不仅可以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及其实践的资源与动力,而且对传统图案文化意蕴与艺术活力的挖掘和开发,也必将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甚至引领现代艺术设计新形态的发展与完善。

(一)完善现代艺术设计的教学理念

众所周知,受到现代主义美学思潮与技术理性主义审美思维的双重影响,使得现代艺术设计形态不断朝着艺术与科技紧密结合的路向发展———例如瑞士的柯布西埃以其力作《走向新建筑》,把现代主义艺术设计运动推向极致———以至于在艺术设计领域出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对峙或冲突,甚至出现以现代消解或否定传统的现象。但反过来看,即便现代性设计思潮涌动于整个生活世界,但传统艺术设计思想、传统艺术设计教学理念依然远未丧失自身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正如德国格蕾特尔•阿多诺所言:“当今没有一位艺术家会幼稚到如此地步,即完全沉湎于现代艺术那以技术为重的做法。这种以技术为重的做法将会把目的(即艺术作品)倒卖成它的生产手段和方法,这便映现出崇拜手段的不良社会倾向———即为生产而生产、为充分就业等等———因为对人类来说,合理的社会安置这一目标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就此而言,自觉加强传统艺术设计教学理念与现代艺术设计发展形态的紧密结合,既是现代艺术教学实践的需要,亦是艺术设计学科本身的规律使然。鉴于此,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对传统吉祥图案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规律的理解和掌握,一方面通过传习传统(吉祥)图案的统一与变化、节奏与韵律、比例与权衡等形式美规律,提高学生对图形、图案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以及审美境界,促进学生创作灵感、创意思维的萌生与养成。另一方面诉诸现代艺术设计技法激活传统图案内蕴的艺术气质和文化精神,实现“中华文化元素”与“西方文化精神”、“传统美学气韵”与“现代艺术风格”有机融合,从而避免因学生在艺术设计理念上盲目效仿西方现代主义的思潮、风格及其技法手段,而导致的在图案创作主题和内容上缺乏文化底蕴、社会历史感和民族风情之困敝。

(二)促进现代艺术设计形态的健全发展

近年来,国内外艺术设计形态都表现出注重视觉传达的倾向,追求一种可视性效果。然而这种倾向或情形是值得反省的,即艺术设计究竟“能看出”或“应传达”什么?正如梅洛•庞蒂所言:“眼睛不仅仅是眼睛。看,要胜过‘看’本身很多。看也是感知,看,就已经在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让人思考。”[4]99同样,勒内•马格利特也发现了一种“潜在的可见性”,这种可见性不是由视觉确定的,“能够看和能够被清楚地描述的东西,其实是思想。

如果我们能够从现代设计的角度去重新审思我国传统吉祥图案,这显然是个新的机遇和挑战。科技进步给艺术设计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新领域,也由此产生了关于艺术设计的新思想和新要求。例如,在艺术设计上,“视觉”与“思想”究竟应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增强艺术设计的自我意识和文化自觉?怎样在每项具体艺术设计创作中,不时做到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不断审视或重构自己作品的意义?如何使传统图案吉祥寓意在自己的艺术设计中合理渗透、转化和创新,等等?对这些问题追问与求解,实质上是实现传统艺术设计图案及文化韵味与现代艺术设计发展形态相融通的关键问题,也是我们在教学、研究及创作实践中如何努力追求和参透那个真实具体之“思想自我”的问题。进而言之,“艺术的任务在于用感性形象来表现理念,以供直接观照,而不是用思想和纯粹心灵性的形式来表现,因为艺术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理念和形象两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所以艺术在符合艺术概念的实际作品中所达到的高度和优点,就要取决于理念与形象互相融合而成为统一体的程度。”

为此,我们认为,不论是传统的、民间的图案还是现代的艺术设计,都将随着人类各种优秀艺术理念及表现形态的彼此借鉴、交互融合而不断发展创新。这不仅是艺术设计本身发展的内在逻辑,亦是传统图案创作与现代艺术设计互动互成之辩证发展的实践根据。各个民族传统文化无限的审美内涵,将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与感念,从而使其不断超越自身并富有跨时代的意蕴。

三、提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质量与教师综合艺术修养

传承与发扬传统吉祥图案中的审美观念、构形原则以及设计方法,并把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美学思想、艺术理念融入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之中,不但能够提升高校现代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准和综合艺术能力,而且能够重塑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精神,创作出具有个性化、时代性乃至国际性的作品,推动我国当代艺术设计事业的发展与创新。

(一)拓展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与科研视阈

高等院校的科研(包括教研)活动是高校整体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具有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具体来说,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从事专业教学的同时,更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应用和检验自己相关的科研成果,以实现学术研究与课堂实践的良性互动。从目前来看,我国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尤其是高等艺术院校有较完备的教学体系和科研基础,可以有效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提高高校艺术专业教师综合艺术修养。特别是,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和多数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对传统吉祥图案与现代设计理念整合研究都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和转化好这种资源优势,切实通过传统吉祥图案与现代艺术设计的整合性教学和研究,来拓展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科研视阈,扩展艺术设计创作思路,进而优化现代艺术设计课程的资源和效果,使艺术设计在教学内容、学术造诣和实践创作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实效性和竞争力。

(二)加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与学术特色

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和新型艺术设计材料及方法的应用大大完善了专业教学内容,丰富了专业教学模式,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探索领域。同时,一定程度地解决了以往艺术设计专业常规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单调乏味的弊端,为专业教师赢得了更大的教学动力和创作空间。传统艺术设计的教学因设计理念、设计材料的限制而存在诸多设计上的“短板”或“瓶颈”,致使教师和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资源和狭隘的学术视野下很难开展多元化、创造性的教学研究和创作实践,而“民族与世界合璧”、“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艺术构思和实践,打破了以往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和设计方式,使得艺术设计免受文化时空因素的影响,给教师和学生以更多的艺术创作思路与热情。通过采取立项的方式组建专门的教研、科研小组,对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和新型艺术设计材料及方法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准与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设计能力。进而不断加强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理念、新型艺术设计材料及方法与中华传统图案的研究和教学内在结合,返本开新、锐意进取,促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内涵发展、质量发展和特色发展”。

(三)优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师资结构,提高教师的艺术鉴赏力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优化的核心任务,组建一支宽视野、厚学养和高素质的学术梯队是艺术设计专业提高教学、科研双向标准的重要前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的同时,不断培养、提升专业教师的艺术鉴赏力与审美能力也是亟须和必要的,两者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葆有持久的活力和发展空间。这就要求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具有一种双重的作用:“他以自己的人格和个性激起学术的热情,同时创造具有更广泛的知识和更坚定的目的的环境。他的作用是避免浪费,而浪费在生存的较低级阶段是自然的进化方式。根本的动力是对价值的鉴赏,是对重要性的认识,这在科学、道德和宗教中都是一样的。使个性与超越自我的东西融合,需要各种形式的疑惑、好奇、尊敬或崇拜,以及各种形式的强烈欲望。这种对价值的鉴赏为生活增加了不可思议的劳作;若没有这种鉴赏,生活将回复到比较低级的消极状态中。这种力量的最深刻的表现是对美的鉴赏,对已实现的完美事物的审美能力。”

为此,在相对的意义上,为增进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和新型艺术设计材料及技法的应用研究,就应促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适时引进或培养本专业优秀人才,从而优化原有的师资队伍,努力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重组。而要深化对中华传统图案的教学与研究,则要注重本专业教师自身的艺术修养,提升教师的文化底蕴、审美人格和审美鉴赏力。而更为重要的,是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理念与实践、传统内涵与现代气质、技法与思想、知识与修养等方面均得到双重塑造和综合提升,以促进当代艺术设计教学与研究的深入,更好地适应未来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需求与挑战。

[参考文献]

[1]对“福娃”构型的解读.

[2][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M].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德]格蕾特尔•阿多诺.美学理论[M].王柯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法]米歇尔•福柯.这不是一只烟斗[M].邢克超,译.南宁:江出版社,2012.

创意美术教案篇10

2.艺术设计教学的目的与方法

艺术设计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将其熟练运用到服务于人的创作观念中。它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以鉴赏美的艺术,也需要学生清楚地掌握事物的规律,以便于利用创新思维能力进行艺术改造。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过:“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人类的精神创造。”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存在。基础课程可以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文化底蕴,学生通过对基础课程的学习,学会对事物的形状、大小、方向建立多角度的观察和临摹,有助于发现其潜藏的内部联系与秩序,从而进行反复的训练,逐步获取把握全局、将杂乱快速整理为有序状态的能力。而这种由“质”到“量”的变化,足以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技法有效增加,在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开发了创造性设计思维,从而帮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专业设计的教学就更为复杂,对全局观念更为注重。艺术设计从手工化到现代工业化的转变迎合了社会发展的方向,所以在艺术专业设计方面,应该考虑到社会需求与工业化的背景条件。其实,现代图案设计与艺术设计教学拥有诸多的契合点,图案的形态、构成、色彩等基本原理对现代艺术设计有较高的启发作用,可以说图形设计为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基础的训练平台,而拥有现代工业化气息的图案设计则可以在此基础上获得指导艺术创作服务于人的设计灵感。

二、现代图案设计对艺术设计教学的影响

1.把握造型美的规律

《图案基础》一书描述:“图案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先设计。在工艺材料、用途、经济、生产等条件制约下,制成图样、装饰纹样等方面的统称。”可以说,图案是艺术设计中包含审美与实用的部分。而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图案取材于生活中的大小事物,再通过美学的规律进行编排创作,对称、均衡、反复等都是常见的艺术创作手法,线描、淡彩等是常见的创作形式。图案创作不是胡乱编造,而是真实地记录下事物的自然形态,再升华为概括或变形的艺术形象。所以一些经典的图案往往既包含了物质文化的积淀,也有长久以来人们约定俗成的一些创作规律或是对美的认识。在图案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造型艺术的形式美,并知晓其创造美的规律与途径,如在图案造型的学习中,最常见的是去繁、夸张、求全、组合、巧合、寓意等。这些艺术手法各具特色,学生可以根据需求自由运用,绘制出风格迥异的图案设计形象。去繁的手法能将主题特征高度集中,使形象更为简明扼要;求全能通过一部分反映整体,以小见大;巧合是对几种形象的结构形式进行融合,增加艺术作品的美观与趣味。这些艺术手法完全适用于艺术设计,不论是平面艺术或是装饰艺术,其造型美的规律是相通的,最终都是要完成对美的创造。因此,通过对图案设计的学习,学生能在艺术作品的造型方面获得技巧上的帮助,并熟练地运用到其他形式的艺术设计中。

2.创造性思维与设计灵感

艺术的美是多面的,或细腻含蓄,或奔放粗犷,这就需要我们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欣赏。而创造艺术的过程更是千姿百态,这个过程受到创作者本身的阅历、文化、技艺的限制,更受到其自身思维方式的影响。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个重点,它是学生寻求艺术灵感的助推力,具有帮助其顺畅完成从物质生活向精神艺术转变的加工任务。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如同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盒子,为学生提供了施展艺术才华的空间。现代图案设计拥有对物体进行审美加工的能力,这源于其要求设计者必须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因为它的创作灵感是源自生活的,然后再把事物转化为美的艺术品,因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不仅如此,这种观察能够让学生较快掌握事物的形态、特征,从而以较快的速度获得合适的创作灵感与艺术手段。艺术需要创作者的精神世界支撑其物质形态,鲁道夫•阿斯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提道:“视觉形象永远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它把握到的形象是含有丰富的想象性、创造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观看世界的活动被证明是外部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与观看者的本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圆圈代表什么?是月亮、车轮、硬币、纽扣,是一切圆形物体的可能。那么以不同形式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或三个圆圈又代表了什么?在对图案的绘制中,富于联想能让艺术作品得到更多的解读,让其具备更多的意义,也为艺术设计带来更多的乐趣。

3.寓情于物的创作形式

世界是多元化的,而生活于此的各族人民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有独具匠心的表现方式,艺术则是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的真实反映。中国的图案设计讲求寓情于景的委婉表达,对自然素材的特征进行取舍、提炼,美化其艺术形态,保存其精神,使之获得更凝练、更出神、更纯粹的艺术造型。而这些造型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之前原有物体的部分性质,更使观者形成了对某一物体的刻板印象,获得想到某物就产生某种情感的效果。如我国的民间图案“岁寒三友”“五福捧寿”等,都表现了独特的寓意。在图案设计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如何观察图案背后所隐藏和蕴含的人文知识,也要对这些知识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这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有极高的要求。这些图案对现代艺术设计有着巨大的启发,很多传统纹样被应用于建筑、装饰、广告设计,正是这些充满特殊意义的造型设计给艺术作品带来了更多的内涵和赞赏。而寓情于物的艺术表现形式也被广泛应用于艺术教学领域,通过对图案设计的学习,学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文化知识,也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形式,能熟练地提取前人留下的关于造型美的规律。

创意美术教案篇11

我国传统图案艺术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开始使用图案来传达思想、沟通情感,从最初的岩壁石刻、彩陶纹样等最早的图案艺术开始,发展至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我国传统图案艺术在不断的沉淀、延伸、衍变、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特性和深厚民族民间文化底蕴的,我国所特有的传统图案文化体系。这一体系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精华,并以其题材广泛、构图巧妙、形象生动、赋色绚丽、手法多样等艺术特性而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

熠熠生辉。

我国传统图案资源是极为丰富的,例如魏晋南北朝的飞天;唐代的唐三彩、宝相花;清代的青花瓷等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图案。这些图案,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既有相同的脉络,又有多姿多彩的风貌。例如,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夔龙纹体现出了威严神秘、凶猛冷酷的造型特点;汉代画像石则是造型古朴、形象生动,它们都充分彰显了各自不同的时代特征。这些优秀的传统图案,为我们的学习和创作,提供了非常丰厚而又天然的视觉艺术资源。而且,在这些优秀的传统图案上面,还蕴含着完备的图案设计法则,可以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际图例,充分理解形式美法则和我国传统图案的构图法则。由此可见,珍视传统资源,加强对我国传统图案文化的学习,是高校图案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条重要学习途径,应该予以重视。

然而,我国传统图案体系庞大,内容极其丰富,要想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都接触到这些知识,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所侧重,把学习重点放在传统图案的色彩与造型上,并有目的、有选择地引导学生对一些较为典型的优秀作品进行临摹学习。例如,我们以北魏至唐代时期的敦煌壁画作为学习内容,可让学生了解到,北魏时期的敦煌壁画以土红为主色调;隋代则在土红的基础上加入了石青、石绿,并加以白色的点、线点缀,以增加层次;唐代则又在隋的基础上加入了各种退晕的手法以及朱红、曙红的运用,使纹样造型更显富丽堂皇。此种安排,既可让学生充分体会传统图案中色彩与造型的微妙关系,又可让学生深入认识传统图案的风格特点和艺术处理手法,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师法自然,注重“写生―变化”环节的实施

大自然是神奇而美妙的,处处蕴藏着合理而完美的结构、丰富而美丽的色彩,因此我国古人在很早以前就提出要师法自然,要向大自然学习。而图案教学中的写生与变化环节,正是以自然为源点来展开的。其中的写生环节,是一个通过对客观对象的形态、动态、组织结构、色彩等进行仔细观察,并加以客观描绘的过程,这一环节的实施,既可以让学习者熟悉和了解写生对象的基本特征,又可积累素材,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准备。而变化环节则是根据设计需要,对写生所得素材进行提炼加工,使之成为新的艺术形象的过程,这一环节也可说是一个从自然形到装饰形,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写生是变化的基础,变化是写生的目的,二者相互依存,并通过装饰变化的多种手法来达到使形象更典型、更生动的目的。

图案教学之所以要"师法自然",更因为大自然的构成和色彩是协调的,无论这些构成和色彩是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还是来自于自我繁衍的需要,它们都构成了大自然奇异而和谐的风景,成为了我们学习中取之不竭的丰富源泉。而图案的写生变化课,也正是向大自然学习,撷取自然美的造形、构成和色彩运用的一个重要学习过程。通过写生训练,可使学生养成深入观察的习惯,加深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通过变化环节的训练,则可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求素材,撷取素材为设计所用,学会用装饰的艺术语言,对写生所得的自然形象进行提炼和加工、美化,使其形象更为典型、更为精美、更为符合人们的装饰需求。从写生到变化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将自然形态转变为装饰形态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图案形象更为理想化。

写生与变化,是图案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应予以重视。在实际教学中,要灵活而科学地施教,既要注意避免程式化倾向的发生,又要注意让学生掌握装饰的规律和特点。

三、开拓创新,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意美术教案篇12

一 教学背景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之根的艺术,其中蕴涵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情感和理想,几千年来,民间艺术积淀深厚,博大精深,我们要保护它们、继承它们,让民间艺术在现代生活中光彩夺目。中国的民间美术作品极其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点。对民间美术的认识与探究,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幸福、吉祥的主题是我国民间美术的追求也是其主要的特征之一,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热情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祈福纳祥的希望和信念。民间美术是培养生活情趣、丰富人民生活内容的精神食粮,它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有很好的教育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民间美术的教育功能,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品质和审美修养。教师可以从讲解民间美术中剪纸艺术的情趣入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自主表达的空间。本课我选择直观演示和问题情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归纳,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各个种类尤其是剪纸艺术有一些初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开展讨论、进行交流,深入理解民间艺术的种类、形式和意义。

二 教学过程

1.选择“民间美术的图形与寓意”进行探究的原因

选择“民间美术的图形与寓意”这一内容进行探究的原因是:中国民间美术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也很喜欢,如五华的竹马舞、上灯节、走古事等。学生能通过发生在身边的事亲身体会到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

2.案例的实施过程

第一,提出问题进行探索。根据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内容,上课前老师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制定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什么是中国民间美术(寻找身边常见的实例)?民间美术有哪些特征?生活中民间美术作品的实用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国民间美术有哪些表现形式?中国民间美术有哪些寓意?中国民间美术

有哪些艺术魅力?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教师积极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和主题网站(中国民间美术),同时指导学生通过校园图书室查阅相关内容,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

第二,中国民间艺术的分组讨论和教师引导。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编织、中国结、玩具布老虎、年画、泥娃、风筝等中国民间工艺品。这些实物比以前用图片、声像等方式展示更有直观性,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加课堂学习气氛,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美术作品的交流、讨论。学生不由自主地组成了小组,纷纷提出问题进行交流,如:老师拿的这些民间美术品的共同特征是什么?中国民间美术和其他美术作品不同地方在哪里?现代社会中如何将民间美术运用进去?这些问题提出后,学生们纷纷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性、个性化表现的机会,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审美氛围。同时也说明学生能主动地去研究有关中国民间美术的知识,善于发现问题,然后自己解决问题,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民间艺术专业水平的提高。

传统的美术教学过分地突出和强调知识的接受与技能的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发现与探究,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动接受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耐心地听学生的发言,要处理好教材中某些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的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灵活开放的呈现方式,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实物直观展示的教学方法。如老师带来的玩具布老虎,可能有些学生认为这件玩具很好看、很好玩,但对布老虎这一民间工艺品所代表的寓意并不清楚,教师这时就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1“百事大吉”(图案:百合花、柿子、大桔子;寓意为大吉大利,事事如意)、图2“龙凤呈祥”(图案:龙凤呈祥;象征高贵、华丽、祥瑞、喜庆)。又如图3“年年有余”,用谐音的鱼来表示对生殖繁盛和生活富裕的祝福;图4“花开富贵”,用具有象征意义的牡丹来祈求富贵平安;图5用莲蓬来寄托多子的愿望;图6用蝙蝠、鹿、鹤来表示福、禄、寿;图7五毒图案表示辟邪,保佑健康平安;图8虎的图案表示虎的威严,保佑儿童长得像虎一样威武健壮。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可以说是民俗文化中最形象、最生动的一种呈现,图文并茂、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这种教学方式拉近了欣赏者与美术作品的距离,对学生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有很好的教育价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民间美术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这种情境的感悟下获得启迪,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三,拓展与延伸教学。

比如设问:想一想民间美术在现代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环境装饰、各种设计构思中)?我们该怎样去保护民间传统文化?谈谈学习和探究民间美术后的体会,你有什么收获?

然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也可用多媒体放映一些图片进行直观的欣赏,加深理解。

简要介绍一些与民间艺术保护工作有关的资料,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讨论和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理解民间美术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寓意和价值,从而树立继承、学习民间美术,保护民间美术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四,实际应用。布置民间美术课堂讨论题:重大节日学生们会挑选哪一件中国民间美术作品送给你的至亲好友,谈谈你的理由与看法?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运用现代手段找到资料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适时选取部分学生的观点进行交流和点评。这样使学生对问题有再探讨的机会,促使他们联系实际进一步思考。

第五,加强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亲手制作过程中体验民间艺术的创意和乐趣。鼓励每个学生用方形的彩色卡纸或彩色纸经过折叠、设计、剪贴制作一幅简易但有创意的剪纸作品。

课后讨论题: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成功地借鉴了中国古典的凤凰纹样,并采用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一凤一凰振翅高飞,铿锵和鸣,将媒体的特点以及品牌立意高远等寓意表达得淋漓尽致,用两只飞翔盘旋的凤凰形象代表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互补和交融,体现了荟萃南北的文化观念,具有明显的华夏文明烙印;在申奥宣传片中,导演把音乐、舞蹈、建筑、服装等中西方文化特征有意识地糅合了起来,使整个申奥宣传片具有极高的艺术震撼力和感染力。请学生结合以上事例,谈谈中国民间美术如何才能更好地融入现实社会,并在世界舞台上发扬中国民间美术的魅力?

3.教学观念转变的效果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教师教学方式改变的前提,有不少民间美术专业教师,因长期从事特长生的专业教学,养成了单向传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德育工作不够重视,很少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交流、情感上的沟通。教学观念的转变改变了以往教师讲为主、学生记为主的灌输式教学。首先,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视野,节省了教学时间。其次,教师由主导者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和鼓励者。教师积极融入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调查活动中,关心活动的过程并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表现比以前更积极,教学效果较好,学生有些想法、见解很有创意,有利于对学生分析、探索、理解能力的培养。再次,作品实物的直观展示和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展示,从不同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美术作品的交流。最后,课后讨论传统艺术与现代社会的融合问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中国民间美术被青少年接受和传承更具深远意义。

4.中国民间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校园现有条件使学生收集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上网条件、搜索速度等存在个人差异,个别同学在讨论过程中存在交流较困难的问题。

三 案例的分析

第一,中国民间美术教学的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组织学习,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由教学思想和意识决定。这一案例的展示,正体现出这样一种教学思想:教学不以灌输知识为重,加强了对学生非技能因素的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其运用综合知识进行创新实践的动手能力

创意美术教案篇13

1.1创新思维的含义

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要了解何谓创新思维。具有独创性的思维才能够叫做创新思维。在实践中,要具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且能够利用创造性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的解决中要体现出新颖和独特。

1.2美术创新思维

美术创新思维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敏捷性,在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能够积极寻找创新型的办法和策略;第二,新颖性,要采用独特的、原创性的方法来解决美术作品的创作问题;第三,流畅性,要能够在创作的短时间内迸发灵感;第四,精细性,能够不断改进美术作品,精益求精;第五,灵活性,对于同样的美术题材要能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方案。

2.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蕴含的创新思维

2.1小学美术教育中蕴含创新意识

要让小学生获得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就要让小学生获得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意识的要旨在于给小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对小学生的个性进行束缚。小学美术教育能够发挥小学生的艺术天性,保护小学生在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创新意识。

2.2小学美术教育中蕴含创新思维

美术是一门艺术,其本身就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更没有严格的对错之分。美术作品的价值就在于求异性和想象力,在于其中蕴含的活跃的灵感。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通过美术创作,让学生在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不断进行创作上的突破。

2.3小学美术教育中蕴含创新情感

创新教育的本质是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人格和创新情感,美术创作不仅是一种智力与技巧的展现,更是一种充沛的情感的体现。可以说情感是美术作品的驱动力,通过美术教育小学生可以获得创作的激情和坚定的信念,培养创新型人格。

3.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1改革教育模式,改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要求学生要按照教师既定的模式来进行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找到问题的标准答案。而在美术教育中,必须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开放性,发挥小学生活泼自由的天性,让小学生能够在自由、愉快、轻松的美术课堂中找到天性的释放。

小学美术教育属于美术教育的初级阶段,一般以模仿为主。这是美术学习的必经之路,但单纯的模仿是不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师可以在小学生模仿作画的时候强调创新意识,并非小学生画的越“像”越好,而是要提醒小学生,有创新的作品才是最好的作品。教师可以进行课堂提问的方式,提醒小学生注意拓展思维,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该要求小学生不要拘泥于模仿,要画出每个人的特色。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能遇到一些“怪画”,教师绝不能粗暴的加以否定,而是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对其中蕴含的创新思维要给予鼓励。

3.2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使小学美术教育获得更为充沛的灵感。多媒体技术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看到更为丰富的美术作品,了解更多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从而给小学生更多的创新灵感。多媒体能够使创作一幅美术作品的过程向小学生充分的展示出来。小学生还能够将各自的美术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提高小学生美术创作的动机。小学生要通过对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和其他学生的创作中获得创新的灵感,不被同样的风格所束缚。

3.3加强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创新思维能力需要交流和沟通,小学美术教育要给小学生一个自由沟通的空间。要将教师讲授型的课堂转变为师生之间共同交流和学习的课堂。小学生要获得创新思维能力,就要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获得合作创作的能力,让小学生获得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小学生,自己作为课堂方案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让学生成为美术课堂中的主体。师生之间要以平等的关系进行交流和互动,展现小学生的创作活力。

3.4注意对小学生创作灵感的启发

小学美术教育要帮助小学生形成创新意象,迸发创新灵感。创造性的发生需要视觉灵感,形成视觉意象。教师要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给予小学生更多的灵感和载体和诱因,让小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和创造,形成丰富的心理意象,使小学生能够在直观形象的积累中逐渐走向理论抽象的总结,最终形成创作的灵感。

3.5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情感

艺术是一种对情感和人格的熏陶,美术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将美术作品中蕴含的道德、审美和认知情感合为一体,使小学生潜伏的创新情感被激发起来,让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减少疲劳,在适度的兴奋中体会创造性火化的迸发,从而带来的创造性思维。美术教师在课堂中要做的就是激发这种创新情感,并使小学生掌握一定的具体操作技巧,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具有创造性的美术作品。

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不应该苛求所谓的标准答案,美是一种意识形态,在美术教育和美术学习中应该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以情感为驱动来进行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创作,增强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变通性和流畅性。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