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传统文化融入创意彩泥课程的实践研究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意彩泥课程的教学实践离不开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钻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自身的学识和修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其学习习惯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传统文化融入创意彩泥课程的实践研究

近些年,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台多项文件,提出多种举措,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1]。创意彩泥课程是天津市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新开设的一门选修课,该课程是对手工课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更是对中国传统泥塑艺术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泥塑艺术是中国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从古代彩陶、秦兵马俑、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直至近现代,形成了不同的地域风格和艺术流派。中国传统泥塑技艺精湛,经过一代代艺术家的传承,成为驰名中外的文化瑰宝。幼儿教师担负着培养幼儿的重任,其文化修养、艺术素养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审美和视野。天津市幼儿师范学校作为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职业院校,理应通过课程改革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创意彩泥课程使用的材料多为超轻黏土,其因色彩鲜艳丰富,质地柔软,延展性好,又具有易塑形、易风干等特点,深受学生和幼儿的喜爱。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意彩泥课程,能够激发学生对我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全面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幼儿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意彩泥课程的实践方向

1.深入钻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历史长河中积淀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中,经过历史筛选而传承下来的优秀思想、道德、文化等的总和,涵盖了诗词、书法、绘画、戏曲等多种文化形态。创意彩泥课程就是从学生和幼儿的兴趣出发,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以彩泥为主要创作材料,制作出简洁、生动、形象,富有现代审美意趣和传统文化内涵的彩泥作品。创意彩泥课程在提升学生的手工技能、创作能力的同时,融入中国民俗文化、书画艺术、文学艺术、服饰文化、美食、戏曲等,教师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时代背景、艺术特点和表现技法方面与学生展开深入探讨,让学生充分感知我国传统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艺术家将个人风格、文化修养与民族精神、爱国情怀相结合而达到的一个个艺术高峰。

2.明确以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出发点的教学目标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维度,教师在创意彩泥课程教学中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出发点,使学生了解泥塑制作材料的历史发展、美学特征,中国传统泥塑艺术的诸多流派、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等,通过将对传统泥塑制作技法的讲解、传统泥塑艺术的鉴赏及相关文化知识的拓展应用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彩泥制作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制作技能和文化素养。在过程与方法维度,教师充分利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和网络平台,通过课前准备、课中辅导、课后点评等环节,强化学生的成果意识。教师还运用发现教学法、参与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在对比欣赏、观察分析、创作实践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教师使学生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和我国丰厚的文化底蕴,树立工匠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和家国情怀,激发学生对我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并激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爱国情怀应用到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3.遵循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主动探索的教学设计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鉴赏,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与发现。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彩泥制作的基本技法,独立完成不同主题彩泥作品的制作,而且能够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构思和拓展,结合自身经验与想象添加组合创意表现,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开展交流,分享创作过程、心得体会,展示作品成果。通过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的评价方式,学生在创作表现、作品评述的过程中逐渐树立成果意识,提升成就感,并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家园合作活动中,创作丰富多样的彩泥作品,以美化幼儿园环境,提升幼儿的审美素养。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意彩泥课程的教学实践

1.明确创意彩泥课程各模块教学内容教师依据以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兴趣需要与时代背景,形成中国民俗文化、中国美食文化、中国服饰文化、中国书画艺术、中国文学艺术、中国花卉艺术六个模块的教学内容。教师将彩泥制作技法贯穿到六大模块教学内容中,使学习内容涵盖蔬果、植物、动物、人物等题材的造型塑造,使作品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从平面、半立体到立体形式,同时结合主题作品的制作,以绘画、废旧材料利用等多种创作方式为辅助,引导学生制作出造型生动、意境优美且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彩泥作品。如,在中国书画艺术模块中,教师以“只此青绿”作为该模块的创作主题之一。首先,教师让学生欣赏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介绍画家的生平,并分析书画作品的艺术风格。接着,教师播放2022年春晚舞蹈节目《只此青绿》的视频,并讲述其创作灵感即源于《千里江山图》。教师带领学生观察舞者的服饰、动作等特征,节目中,翩翩起舞的女子身穿青绿色长裙,梳着高椎髻发式,将《千里江山图》作品中山峦层叠起伏与青绿色彩之美表达得淋漓尽致。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鉴赏古代画卷和现代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的舞者形象,制作“只此青绿”主题彩泥作品。学生可运用平面或立体形式,结合个人想象选择材料添加组合,营造出《千里江山图》的意境美,力图将传统书画艺术与现代舞蹈艺术的审美通过彩泥等材料表现出来。在“唐宫”主题彩泥制作中,教师带领学生从书画中感受唐代女子装束之美,通过观察和分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簪花仕女图》、佚名《唐人宫乐图》等作品中的人物发式、妆容、服装等,深入挖掘其美学特征,运用彩泥将唐代宫廷女子的特征表现出来。学生徜徉在唐代美学意趣之中,制作彩泥作品的过程亦是其深入了解唐代文化生活和学习、拓展相关知识的过程。又如,在中国民俗文化模块中,教师引导学生以“萌虎舞狮”为主题完成一件创意彩泥作品。教师将彩泥平面粘贴制作手法运用于该主题作品的创意制作,带领学生回顾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源增强学生对舞狮民俗文化的了解,介绍舞狮的造型,突出南狮与北狮的差异。南狮造型独具特色,尤其是它特有的独角造型,表达了“独占鳌头”的寓意。因此,教师选择南狮作为“萌虎舞狮”主题作品的主要表现对象,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想象自由添加场景元素,营造出热闹喜庆的春节气象。

2.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中国传统泥塑艺术通过师徒相承、言传身教的教学形式传承发展。在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堂上,教师也较多地采用示范讲解的教学方法,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容易被教师课堂上短暂的示范局限,难以获得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总结,课下想巩固并深入研究也存在困难。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传播与发展,学生往往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获得学习资源,以往的课堂教学手段逐渐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亟须改变固有的教学方法,提升计算机教学应用技能。在创意彩泥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自主研发教学视频并在微信视频号上,使学生可以提前了解所学内容,增强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可借助幻灯片分享更多资源,通过实物讲解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教师可示范学习内容并作出指导,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课程结束时,教师归纳总结学生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梳理教学重点和难点。

3.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近些年,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教学环境不断发生改变,线上教学迅速发展,传统的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融合成为教学的发展趋势之一。这就促使教师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顺势而为,与时俱进,巧妙利用信息技术,依托网络平台,提升线上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线下课堂,创新教学思路;通过线上和线下教学的融合,使创意彩泥课程教学得到更好的延伸和拓展。在创意彩泥课程线上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育资源向学生分享经典案例,学生可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教师创建QQ群、微信群等线上教学平台,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在平台上推送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提升网络空间的利用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次课程结束后,学生将彩泥作品拍照发送到QQ群、微信群,学生之间相互欣赏,取长补短,QQ群、微信群便成为学生展示交流作品的空间,也成为学生展现自我、展示才华的平台。

4.采取多样化的考评方式在考评形式方面,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评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结课作品、实践报告等多种渠道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要创作出彩泥作品,而且要将作品的构思、创作过程、创作体会制作成短视频、文档等形式,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维度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制作评价表,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作品、分享心得,通过学生互评、师评丰富创作经验。教师营造学生相互学习、反思的平台,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收获团队合作的快乐,这样既提升了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意彩泥课程的教学效果

1.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学生作品硕果累累创意彩泥课程不以再现一个物象为最终目的,而是让学生制作出造型生动、意境优美的作品,并通过彩泥作品的制作表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意彩泥课程的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在中国文学艺术模块教学中,教师以《西游记》为创作背景布置学习任务。有的学生巧妙运用花卉造型与猪八戒形象组合,添加了花园连廊、花丛、竹林等造型,营造出春意盎然的意境美。有的学生通过变换猪八戒手中的道具,营造出猪八戒吃西瓜、猪八戒背媳妇等表现猪八戒性格特点的彩泥作品。有的学生巧妙利用废旧材料——纸箱做背景,运用丙烯颜料绘制出远山,制作出的作品可以直接用于幼儿园活动,作为桌面情景道具使用。有的学生制作出西游主题人物全家福,形象设计简洁大方且人物特征突出。在中国民俗文化模块教学中,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民俗文化相关内容展开设计,制作出形式丰富的九宫格彩泥作品。有的学生结合“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制作出玉兔、嫦娥、花灯、月饼等形象,表达出祭月、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中秋佳节的文化习俗。有的学生通过对艾草、龙舟、香囊、粽子、雄黄酒等能够表现端午节习俗的代表物象的塑造,表达对端午节庆文化的理解。

2.提升了学生的专注力,培养了学生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创意彩泥课程实践,学生能够巧妙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制作出形态各异且富有深意和生趣的作品。彩泥作品的完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具有较大的耐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决心。一个看似简单的彩泥造型,创作起来需要构思、设计、制作多个环节才能完成,设计制作的过程中还需要手、眼、心的协调配合。学生在选泥、揉泥、捏泥、绘制的过程中,便将个人修养、情感融入其中。虽然完成一件作品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完成作品带来的成功和喜悦会使学生感到乐趣无穷。

3.提升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创意彩泥课程的实践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探索精神,而且加深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学生在中国美食文化教学模块的学习中,从中国地方特色美食、中国传统糕点、中国传统节日美食三方面选择主题。学生在制作中国传统糕点彩泥作品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利用多种渠道深入研究中国传统糕点的制作工艺,以彩泥代替糕点配料,经过包馅、成型、装饰完成糕点彩泥作品的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将自身审美意趣融入其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美食造型与色彩之美。中国绘画的表现题材除了山水与人物,还有花卉等。在中国古代画家的笔下,花有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在花卉主题的彩泥制作中,教师不仅教授学生花卉的制作技法,而且融入中国绘画艺术中花卉作品的鉴赏。在玫瑰花彩泥作品制作中,教师举一反三,将教学拓展到牡丹花、荷花等花卉的制作。在掌握荷花花瓣、花蕊、莲蓬、荷叶的制作方法后,学生自主选择作品创作形式,表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古诗词的意境美。学生通过梅、兰、竹、菊彩泥作品的制作,感受梅花不屈不挠的品格、兰花的质朴气质、竹子虚心高节的品格、菊花坚贞不屈的精神,将“四君子”的象征意义融入作品,丰富了彩泥作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了文化艺术素养。

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意彩泥课程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意彩泥课程的教学实践离不开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钻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自身的学识和修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其学习习惯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学校也要为教师和学生搭建平台,创造学习与展示交流的机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讲座、展览和比赛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教学相长。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创意彩泥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传达美、创造美,带给学生美的享受。教学也是一门技术,教师需要掌握丰富的教学手段,既要熟练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又要掌握现代教育的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学还是一门科学,有自身的特征和规律,对教学的探索应是教师毕生的追求。教师是美与文化的传播者,应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17-01-25)[2022-07-30].

作者:周春华 单位:天津市幼儿师范学校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