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心得体会实用13篇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篇1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丰富个人知识储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其次,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然途径。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

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篇2

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有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活用”材教

我们在解读教材时要有课程意识和教材意识,撰写时要有目标意识和年段意识,上课时要有生本意识和训练意识。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此“活用”教材还会怕学生不乐学吗?

二、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众所周知,教学是“教”与“学”双方面的活动,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思考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更重要的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掌握、应用。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足够的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全面而充分地考虑到课堂上学生可能的发言,可能遇到的困难,对课堂有足够的预测。有备而来,有备无患,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实现教学预设而越俎代疱。

三、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

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积极的态度传达给学生,进而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有幽默感,同时又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

具体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抓:

1、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学生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与家长、同学、教师发生矛盾,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对学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有的学生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教师要幽默。

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学生很喜欢幽默的教师。

5、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

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篇3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篇4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体育教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处于青春时期的初中生,大多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不愉快,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对以往教学方式进行变革,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

1.注重对运动兴趣的激发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1]。可见,兴趣是人们进行各项活动的重要动力,在体育教学中亦不例外,是影响学生运动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过于注重技能目标,加上教学方法古板,使得课堂氛围枯燥、乏味,长期如此学生则失去运动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相应调整,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兴趣。

比如,在“跳高”训练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灵活变革教学内容和方式,以吸引学生参与到跳高训练中。对于跳高技术较好或具有自身优势的学生,可适当增加难度;对于本身优势不足或技巧掌握不熟练的学生,可适当降低难度,并强化辅练习,鼓励学生踊跃参加。此外,还可尽量选择一些大多数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并对训练方式进行改革,提高训练方式的趣味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则可能改变对体育课的态度,逐渐转变观念,并积极参加多种体育运动。

2.丰富教学手段及方法

在初中体育课程中,每学期都会进行长跑、短跑、跳远、投掷等一系列达标测试训练,许多学生感到压力很大,且反感单一、枯燥的授课方式,很难对体育运动投以热情。为此,教师应对以往的训练方式进行变革,在完成规定训练项目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选修或其他必修内容,如排球、排球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或是开展小型趣味运动会等。

比如,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基础任务是完成跑步、投掷、跳远等运动项目的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将训练方式改为游戏形式进行。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元进行比赛;其次,老师和学生协商好奖惩方式;再次,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或奖励,表现差的则要接受相应的惩罚。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此外,还可适当增加一些选修项目,如健美操、足球、乒乓球等,吸引学生自愿参与体育运动。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否融洽,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着学生的参与兴趣[2]。如果师生之间相处和睦,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学生会因为与教师的关系而热爱该门学科,体育学科亦如此。因此,作为初中生的体育教师,应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平时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亲近,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点,关爱与帮助学生,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友谊。在此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比如,在“投篮”训练中,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训练,相互切戳技艺。若发现学生在技术上存在问题,应及时予以指正,并亲自示范操作动作,帮助学生掌握技术要领,不断进步。在“羽毛球”运动项目中,教师可要求加入与学生一起训练,主动和学生交流,让学生乐于与教师分享喜忧。长期以往,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和谐关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也会增加。

4.注重对环境的优化

体育课的开展多是在室外进行,且需要使用多种体育器材。从很大程度上讲,体育教学的环境如何也会对学生运动兴趣的高低及教学效果的好坏产生一定影响[3]。其中,此处提及的环境又包括硬件与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如运动场地、器材等,软件环境如教材选择、教师素质、教学模式等[4]。因此,若想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对环境的优化也非常关键。

第一,硬件环境的优化。场地、温度、器材等属于硬件环境。因此,对于场地,在设计上应严格把关,确保器材及场地符合标准,并注意定期检查、维护。对于器材,在采购方面,应严把质量关,并注意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以吸引学生主动参加到体育运动中。第二,软件环境的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身技能素质,并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以满足教学需要。

5.小结

由上述可知,体育作为初中一门以运动为主的课程,对提高学生的体格及促进其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进行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其运动积极性,以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光红.探究农村地区初中体育有效教学方法[J].读与写杂志,2014,11(12):181.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篇5

一、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应贴近于生活,能充分反映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所学的内容能应用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中去。如:book , pencil , rubber 等学习用品是他们平常学习中最常用到的,My family , My mother , My father 等又都是如实的反映他们的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学生在学过这些英语以后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使用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上到三年级关于Fruit的单元时,教师可利用各种水果,进行实物教学,对于当时无法找到的水果,则可用图片代替。我在教一课中就让同学们一边跟我念短语一边做动作。例如:教到clean the desk短语时就做擦桌子的动作。教到sweep the floor时就做扫地的动作。当学完这单元的五个基本短语时,再叫学生上来表演,一个说短语,一个做动作,评一评,谁合作的好。这样,就可以在玩乐中学到知识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高了。

人的语言来自于现实生活,脱离了生活,就学不会语言,因此要让学生觉得故事仿佛就发生在身边,在生活情景中学会学习。如我在教有关Animals这一单元的词汇教学时,课前先让学生回家仔细观察并模仿家中动物的叫声,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表演才能,再让其他同学参与到这个Guessing game当中,猜出What animal is it ?学生个个情绪高涨。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情景教育就是把“快乐学英语”的理念融入英语教学中,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感觉到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外语教学中,情景教学法不仅活泼生动,能够营造氛围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更易于创造、模拟母语学习环境,使外语教学在科学而且正确的方向上施行。“情景教学”是指:在外语教学中运用于交际的社会情景。脱离了社会情景,语言就难以恰当地表述,难以发挥其表达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从交际的情景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受到情景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新课程提倡创设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和问题情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良好教学环境

布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动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这充分体现了小孩子爱新奇、好动的特点,突出了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有利于语言的记忆和巩固。

用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教师在教学时要以自己的态度来激活课堂气氛,用轻松活泼的气氛影响学生的情绪,因为学生的情绪会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曾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传统的教学方式:生动形象的简笔画、趣味盎然的小诗、朗朗上口的儿歌、情节激荡的故事、栩栩如生的表演、紧张激烈的游戏等。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如:录音机、录像机、投影仪在教学实践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是现代化教学的主流和必然趋势,因为多媒体教学是集文字、声音、图像、影像、动画等多种信息功能于一体,生动直观,形象新颖,图文并茂,身形并举,令学生身临其境。只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都可采用。

总之,英语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各种有效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愿我们的同行们在工作中共同探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及策略,轻轻松松提高学生们的英语素质。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篇6

一、首先要把教材进行有效性的研究

对于老师而言要关注上课的内容是什么,同时要知道教学目标是什么,对于学生要做到充分的了解才行,并不是说上课的内容越多越好,越难越好,而是针对学生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教学。所以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既要对课标、大纲有一定的研究,还要对课本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研究把握,对于课堂的效率也要进行相应的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研究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对教材进行有效的钻研整合,才能真正的用好手里的数学教科书。

二、教师在有效教学中占有主导的地位

对于每节课的内容及其讲解的结构等都是由老师来进行设计指导的,所以教师本身在课堂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教师的自身业务能力在数学的教学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教师加强自身的素养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在了解自身优势的同时,更要认识到自身某些方面的不足,这样教师才能在自身能力上得到不断地完善,才能给学生教学带来更好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可能忽视课下学习的时间,知识注重课上和课前的教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自身不能进行相应的反思和再学习,所以教师在平时也要注重课下的时间,同时还要做到和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只有这样在不断的学习交流中才能使得教师的能力水平不断地提高,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认清学生在数学有效性教学中是主体

对于数学教学能够有效学生是最最直接的反应,随意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相应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首先在课堂形式上

对于数学的课堂教学形式而言不能只是单一的进行灌注,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除了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外,还可以进行自学提问和分组讨论的形式,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学生们之间的合作交流,而且还能在讨论中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得全体的学生更好的参与的课堂的教学中去,从而更好的体现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新的课堂新式不能使为了热闹而热闹的,要发挥每一种课堂形式的作用价值,不能让课堂教学知识流于一种形式,所以教师在这方面考虑的药全面才行,找到一个合理的课堂形式才是关键。只有具有良好的课堂教学形式才能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领悟课堂内容更深的内涵。

(二)其次注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

根据相关数据的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当下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并不是时刻集中的,经过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的前二十分钟注意力是比较集中的,所以作为教师要注意到学生这一点,在内容的讲解安排上要做到灵活的处理,不需要满堂灌注,要合理充分的利用好时间,对于重点难点有所侧重。对于数学这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而言,有时候少说一点可能会更好一点,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幽默生动的讲解,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的接受知识,甚至在必要时做一些小游戏来调节一些课堂的气氛。

(三)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好问题的设计

对于数学这门课程来说,有时候会了一道题目的方法,其他的同类型的题目可能会迎刃而解,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要注意问题的设计,只有经过精心的设计才能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同时问题的提问要具有引导性,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学习,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不断地进步。课堂问题的合理设计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享受大脑高速运转的乐趣,从而在学习中能够不断地树立自信心,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老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四)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分层教学

对于能力不同的学生而言,分层教学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分层教学可以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所以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分层教学,在作业的布置上也要进行分层,特别对于数学这门课程而言,有的学生总是善于挑战自我,善于做一些难题,所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要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针对课堂上的所有听课学生而言的,而选做题则是对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准备的,这样就可以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也不至于有什么压力了,使得学生能够在不断的挑战自我中进行学习进步。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加强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心得体会的探讨,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做好各方面的总过才行,教师要完善自身的能力,寻求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也要不断地进行各方面的总结反思,只有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得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篇7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课堂引入部分,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来使学生进入课堂,使他们乐学。总之,上课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感到新奇、愿意学、喜欢学。

二、合作与竞争应该是有效教学的课堂主旋律

新课程标准注重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教师应当以启发代替灌输,以辅导代替管制。课堂上如果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会感到厌烦。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当多考虑学生的特点,应当做到各方面的合作,即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与老师交流,寻求帮助;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体现合作。

三、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差异性指导

由于学生之间或者小组之间或多或少存在差异,因此分层次教学以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效率。

通过《网络技术应用》模块前四章的实践发现,在活动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进度是大不相同的。教师在巡堂时,对于速度比较慢,或者方法不正确的小组,应及时地给出指导意见。对那些速度很快,或者方法大体正确的小组,提醒他们答案是否唯一,或者有没有疏忽的地方,这也可以看作是对课堂内容的拓展,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教师通过对不同小组采取不同的指导,使得速度慢的小组不会失去信心与耐心,也避免了速度快的小组形成无事可做的局面。

四、设置课堂亮点,令学生产生思维兴奋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篇8

(一)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应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和学期教学计划的安排,根据学生现有认知基础和个性差异,科学地确定课题目标.课时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案、学案,限时训练,努力使备课规范化.科学化。具体要求如下:

1、坚持备课,实现资源共享。集体备课要求备课组全体成员必须提前一周进行,共同讨论,集思广益,力求做到"四定".""五统一"和 "六个研究"。

(1)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进度。

(2)五统一:学目标和要求,学内容,学进度,统一学案,.统一单元测试。

(3)六个研究:研究大纲和教材,研究高考考点,研究重点和难点,研究教学策略和思路,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学法指导。

2、认真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方案。教师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进行个体思考,并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按课时编写好课堂教学教案、学案,决不允许生搬硬套他人教案。教案的主要内容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⑵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⑶优化教学过程,包括主要教学环节的安排和各环节教学时间的大体分配;

⑷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⑸重视板书设计,提倡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准备好课堂上所需的教具.实验器材和其他物品;

⑹精选习题,布置作业要及时适量,不得让学生机械地重复劳动。

3、认真编写学案

⑴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⑶精选高考真题,增强高考体验

⑷精选习题,增强实战体验

(二)上课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关键。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促进课堂教学素质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我认为认真上课比较重要!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每位教师都应严格要求,充分发挥45分钟效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具体要求如下:

1、明确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目标安排好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环节清楚,步骤合理。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分解难点。使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既符合大纲精神,又切合学生实际。

2、规范教学内容:讲解教学内容,要注意科学性和严密性。对每一个概念.定义的表述,对所有定理.定律的论证以及对例题的讲解,都要准确无误。

3、渗透德育教育: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把德育教育有机地贯穿在各科教学之中,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4、关爱每位学生: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要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得剥夺学生的听课权、实验操作权、活动参与权。

5、优化教学方法:教学中,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三为主"原则,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6、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适当增加教学内容的弹性;根据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同一教学目标提出多级的学习要求;设计不同层级和难度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训练,激励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

7、充分运用现代教学设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作用,要能熟练地使用常规教学设备,如收录机.投影仪.电视机等,并尽快地掌握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8、指导学习方法:课堂结束前要认真做好课堂小结,小结要突出重点,疏理教学内容,揭示规律,指导和介绍学习方法,教育.督促学生养成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理解后记忆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9、严格上课常规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篇9

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导入方法,肯定是与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数学的抽象特性,要求教师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而这时候情境导入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如在教授《认识方向》一课时,有以下两种教学导入:1.我们之前用上下、前后、左右来识别方向,这样的方法有着一定的局限。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些新的方向……

2.小明第一次去朋友家玩,发现自己在路上迷路了,如果你的小明的朋友,你会怎么指导小明找到你的家?

当然,两种不同的方式都可以将新课的内容引出,也都能帮助学生从之前的知识迁移过来,从但是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上情境导入有着更好的效果。但是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情境导入的,如数理运算规则、运算法则等内容,很难设置现实生活的情境,刻意为之,反而会降低效果,变得十分勉强。所以合适的导入才是最好的导入,不追求时髦,而要追求实效。

二、考虑内容难度,选择导入深度

在这么多的导入方法的选择下,我们也应该注重导入的深度。导入地太浅,学生能比较好接受却可能缺少思考,课的流程因此会变得缓慢。导入地过深,可能出现学生理解上的差异,造成一些思维能力不强的同学的困惑。那么,教师应该结合自己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去合理选择导入的深度。

在比较好理解的内容上,教师可以选择比较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如观察导入、类比导入、提问导入、计算导入等,可以让学生第一时间明确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教师在引导时就可以注重细节以及过程性的内容加以巩固。

那么再难度较大的内容上,教师设计的导入可以有这两种方向:

1.仍然是开门见山,直抛问题。但这时的目的应该是一种挑战性的教学方式,意在让学生感觉到难度,而产生学习的动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问题导入、悬念导入,它是学生产生神秘感,富有挑战的问题也会使学生有更强的学习欲望。

2.分割问题,化难为简。教师将有难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分割,变为几个学生能够接受的,这样的处理方式能让更多的学生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及目标,但相对的整个课的流程也会相对比较缓慢。在引入方法中可以使用实验导入、作图导入、辨析导入等。在教师给的一定的台阶上去完成新授内容的学习。

三、结合生活实际,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篇10

一、慎防课堂活动的轰炸现象

部分教师在品德课教学活动中刻意追求“热闹”场面,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按照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然而,个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新课标倡导的“主体活动式教学” 误解为热闹就等于有效,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如何让课堂气氛热闹起来,变着花样地追求课堂的热闹场面,而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如个别教师为了更能突出课堂场面的“热闹”,把更多时间花在学生讲故事、唱歌、跳舞、绘画、游戏上,把一堂品德课变成“游戏”课、“美术”课、“舞蹈”课,而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少之又少。有的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课堂变成图片展、动画课,一节课下来,课堂热热闹闹,学生被图文并茂的画面弄得眼花缭乱,兴奋异常,哪还有工夫去冷静地质疑和思考。一堂优质的品德课不是热闹就等于有效,而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效地调控活动的节奏,在动中保留静的空间,动中有静,动静结合。静的实质就是在活动中留足时间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高水平认知,放飞学生的思想,实现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品德课上的活动是为品德教育而服务,活动的形式应服从品德教育的内涵。活动并非多多益善,像这样狂轰乱炸,徒有形式没有实效,脱离了教学目标,为了活动而活动,就失去了活动本身应有的魅力,也背离了品德课程的初衷。

二、小心“宽松氛围”影响了课堂纪律的有效管理

新课标强调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体现了师生之间的民主。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生的身心容易得到舒展,此时的学生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容易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积极去探究问题,从而获得智力和德育的双丰收。然而,个别教师对新课标强调的师生民主理念在认识和理解方面存在误区,表现为片面地营造“宽松氛围”,忽视课堂纪律的有效管理。课堂上有的学生各行其是,自由过头,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想说就说。

三、预防部分学生的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也称顺从心理,是指一个人的行动、信仰和情绪会受到别人的影响。一个小群体的错误意见,往往可以使一个人做出与自己感知和判断不相符合的回答。教师在组织活动前未充分考虑活动可能出现的问题,忽视了学生在活动中容易出现的从众心理,导致活动没有收到预设的效果。教师在活动前应充分了解学生,全面考虑学生在活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尤其不能忽视儿童的从众心理。充分预设,才能从容、智慧应对。作为品德课教师,应正确认识学生从众心理的负面效应。在活动过程中,一旦发现学生在活动中出现不良苗头时,应及时提醒,再次强调活动规则,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学会独立思考,明确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违反规则的,是不对的,从而引导学生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意见。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篇11

应该说,大多数学生对于学习化学还是有着直接兴趣的,对化学现象存在着好奇心,对化学实验尤其感兴趣,要充分利用学生学习化学的这种兴趣来组织教学,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1、加强化学实验和直观教学

化学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对学生最有吸引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力求操作规范,现象明显,可见度大。学生实验要人人动手,细心观察,及时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在家中进行一些简便易行的小实验,来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发给每位同学半小张淀粉碘化钾试纸,要求学生利用家中一些简单的食品和器具,检验家中所食食盐是否为加碘食盐。图片、录像、多媒体模拟等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理解知识能起相当大的作用,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如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一些化学中的微观世界,如晶体的结构等,更是有着极强的直观示意作用。特别是电脑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可以在机上进行逼真的实验演练,全方位的互动,更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辟了新的途径……

2、理论联系实际

生活中有许多丰富的化学知识,高中学生对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变化已有一定了解,结合教学内容,尽量举学生熟悉的化学现象,并用化学知识进行揭示,这能使一些较为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理解和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跟同学们谈到油条是我国北方的一种早餐食品,民间俗有“一碱、二矾、三钱盐”烹制油条之说,那么其中的“碱、矾、盐”是指什么?烹制油条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什么?再如,在学习铵盐的性质时,同学们都能掌握NH4Cl受热分解,然后让大家分析为什么舞台布景、舰艇上的木料等都经常用NH4Cl处理,原来NH4Cl受热分解产生的NH3

HCl都不能燃烧,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从而达到防火的目的。再比如,在学习蛋白质的性质时,讲蛋白质遇到盐就会凝固、变硬,向同学们解释为什么烧鱼炖肉时不易过早放盐?这是因为烧鱼炖肉时,蛋白质被拆散,生成氨基酸,味道鲜美可口,而蛋白质过早遇到盐,凝固变硬再溶解和拆散就困难了。这样可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

3、利用研究性学习课或选修课,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能活跃学生思维,学有所用,提高学习兴趣。如在高一的研究性学习中,我给全年级的同学上化学兴趣实验——配制消字灵、滴水生火、滴水生烟、蓝瓶子实验等,也适时地开展一些化学用语小竞赛,如百个方程式竞赛,撰写化学小论文等。

4、教学内容要适中

教学内容过深、过难、作业过多,不仅加重学生负担,而且容易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要坚持适当难度与可接受性相结合,适当密度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作业切忌大量偏难,学习检查切忌频繁测验、考试。针对学生素质较好的实际情况,高一侧重兴趣的培养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高二侧重能力的培养;高三则侧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千万不能将高三的内容下移至高一、高二,期望一气呵成,结果适得其反,一旦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提高的自信心,那我们所作的任何努力都将会事倍功半。

二、训练学习方法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高中化学习的特点和方法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学生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发展自己的智能。

1、学会观察和分析

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重要引导学生重视化学实验,逐步培养独立观察的习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说明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学会根据实验结果书写化学方程式,学会用实验探究法来学习化学知识,同时在实验中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形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等。例如我在上《钠》一课时,就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探究法的教学程序:

(1) 提出问题:金属钠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金属铁在常温下与水不反应,金属钠是否也如此呢?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①用小刀切一小块金属钠--断面呈银白色很快变暗

②将其投入到盛少量酚酞的水中--"浮、熔、游、鸣、红"

③将生成的气体点燃--淡蓝色火焰

④将金属钠放置于坩埚中加热--生成淡黄色固体

(3)启发学生进行科学抽象:

①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比水小、熔点低等。

②钠的化学性质:a、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b、能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4)然后得出结论:由于钠原子半径比铁原子小,所以失电子能力强,金属性强,单质还原性强,比金属铁活泼。

(5) 最后将总结出来的知识加以应用:

①实验室中如何保存金属钠?

②将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会置换出铜吗?

2、掌握预习的方法,养成预习的习惯

学生预习与教师备课一样,都是上课的准备,经过预习,学生知道教材内容,知道问题所在能带着问题听课。可是学生都缺乏预习的自觉性,我觉得可以采取强硬措施,上课前用5分钟阅读文,可画出重点,再授新课。这种预习习惯的形成,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概括能力。

3、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而思维起源于问题。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发现问题,而问题的提出又能促进深入思考。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去分析理解所观察的现象和教师所讲的材料,揭示事物的联系和差别,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在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后,要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得出概念的能力,如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酸酐等定义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三、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思维形式和记忆能力都有待进一步发展,各种学习负担不均,致使学习的知识零乱,巩固率不高,要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由“会”到“活”并由“活”到“用”,知识的巩固是关键。

1、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记忆

学习化学要强调必要的记忆,通过分析概念,发现规律,明白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等,都可以巩固对这些知识的记忆。在实际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对一些概念、定理、方程式的记忆,可以编一些顺口溜,如讲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时,就可以编这样的顺口溜:“不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弱写出谁,几价加几水;多元弱酸根,一次加一水;生成酸式根,再加一次水;可逆不沉淀,不画气体飞。“再比如,在记忆乙醛发生银镜反应时的方程式: CH3CHO + 2 [Ag( NH3)2] OH H2O + Ag + NH3+ CH3COONH4,由于生成物多,不好记忆,就可以编这样的顺口溜:“一水、二银、三氨、乙酸铵”,这样的记忆效果会好一些。

2、通过分析发现规律,归纳简化

在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对知识做出全面的概括、总结、归纳是很有必要的。如在每一堂课后要小结,每一单元学习之后要进行单元归纳总结,特别在高三总复习中,更要重视归纳总结,如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跟强碱反应的物质有哪些类?滴加顺序不同,实验现象不同的有哪些组?同分异构现象有哪些?等,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间接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篇12

在适宜的时机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避免教学过程形式化、流程化,防止“花架子”的出现

4月4日听了彭老师上的“抽屉原理”一课,感觉本课的教学过程扎实有效,下面仅就预防教学过程中的“花架子”谈谈本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总体来看,本课中教师围绕“想要保证‘至少数’,就要进行平均分”这一重点,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分析理解了“抽屉原理”的基本要义,教学过程优质、高效。

本课在教学例1“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怎么放?有几种放法?”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摆放方法,再全班反馈独立探索的结果,在反馈中总结出(4,0,0)、(3,1,0)、(2,2,0)、(1,1,2)四种摆法,然后第二次提出思考性问题:观察四种摆法,你有什么发现(不管怎样摆,总有一个盒子至少有两枝铅笔)?最后顺势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怎样通过摆一次就能得到这一结论?在这一例题的教学中,教师在各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各教学要素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了在适宜的时机采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如:教师没有在探索摆法时让学生小组合作,而是把小组合作学习放在了规律的发现这一难点上,因为规律的发现其实就是由动手操作的表象积累上升到内涵的认知的过程,是由具体表象认识提升到抽象认识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有难度,因此把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放在这是比较准确的。避免了为了合作而合作的空洞化、形式化、流程化教学形式的出现。教学中,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及小组合作探究,动、静结合,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协调配合及合作学习的能力都能得到发展与提高。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篇13

1科学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的情绪效益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并可以影响和调节认识过程,情绪情感体验可以构成恒常心理背景或心理状态,对信息加工起组织和协调的作用,它帮助人选择信息和环境相适应,并驾驶行为去改变环境。人们经常会感到,在心情良好、情绪适应的状态下工作,往往会表现出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并富于创造性,而心境低沉或情绪体验淡漠的状态下,则思想阻塞、操作迟缓、更无创造性可言。通过对情绪情感的生理机制分析,各种情感体验总是伴随着由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的内脏器官的变化,良好的情绪体验,可对大脑皮质、内分泌系统和人脏器官的机能状态起到积极的影响。反之则有损于这些器官系统正常机能的发挥。可见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情绪效益的提高是人们获得健康的心理与身体的必要条件。人们如何获得更多的情绪效益?笔者认为科学的体育锻炼是人们获得更多情绪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第一与心情状态的改善有关;第二可缓解焦虑与紧张情绪;第三与心理自我良好感成正相关;第四长期身体锻炼对焦虑、抑郁的治疗具有长期稳定的缓解作用。 体育教学是人们掌握科学健身方法的必要途径,因此它除了具有科学锻炼的情绪效益外,还具有使学生对体育产生主观需要的情绪效益,调动学生兴奋、自信和自尊的情绪体验。如果上述体育教学的情绪效益能达到最佳状态、相信在体育教学中,就不会再出现学生厌学的现象,从而实现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同步发展的教学目标。 2能产生最佳情绪效益的体育教学特征 并非任何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都能产生相同的情绪效益,只有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与适当的个体心理效益相联系、符合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和主观需要,才有可能使体育教学产生最佳的情绪效益。 2.1提高情绪效益所需的身体活动 2.1.1愉快和有趣的活动参与者从活动项目中获得乐趣,并感到愉快,是产生情绪效益的前提。假如一个锻炼者为了寻求心境的改善,却没有通过锻炼获得,却奇迹般地增加了积极的情绪,改善了心境,这是很难想象的,产生最佳情绪效益的身体活动,首先必须是令参与者愉快和感兴趣的活动。 2.1.2回避人际竞争的运动活动回避人际竞争的锻炼方式之所以能加强身体活动的心理效益,理由有许多。其中之一是非比赛性的身体活动能使参与者回避因失败而产生的消极心理,对于许多个体来说,失败减少了许多有益的情绪体验。如兴趣、自认效能、自豪感、成就感、胜任感及控制感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活动所产生的情绪效益与锻炼者的个体心理特征是密切相关的。 2.1.3中等强度负荷的运动虽然关于锻炼的强度问题至今仍有争议,但有关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锻炼与心理健康联系最为密切,中等强度比高强度的锻炼对增强心境更有效。 2.2体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对学生获得情绪效益强弱的影响 目前,在体育教学中多数体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安排和运用过程,只注意怎样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技术、技能。似乎这样就很好地完成了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忽略了体育教学的情绪效益。教学内容大多不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而制订、安排的,具有较强的统一性,在班级授课中,多采用自然分班法,不考虑学生的各项爱好的倾向性,也不考虑学生的各种不同体质和运动素质的倾向性.采用同样的教材,统一的教学方法、手段,进行几乎是绝对性的评价,如此这般所进行的体育教学,其结果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学生对体育的厌学”现象。在这种体育教学系统中,体育教学的情绪效益几乎为零,即学生不可能在这种教学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体育的健心功能也会在这样的教学系统中而丧失。因此我们认为,体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是直接影响学生获得情绪效益,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环节。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有必要加强对体育教学的情绪效益的研究,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明确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目标中的位置,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又一发展趋势。 2.3具有高效情绪效益的体育教学的主要特征 根据上述提高情绪效益所需的身体活动的情况,以及体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对情绪效益的影响的讨论与分析,笔者认为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从内容的安排到具体的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都应当以使学生能获得最大的情绪效益为主要依据,使体育教学具有如下的主要特征: 2.3.1体育教学应因人制宜,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学生对于愉快和乐趣的追求将产生巨大的个体差异,为了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体育教学中获得乐趣,并感到愉快,体育教学中的分班教学应根据学生对不同运动项目的兴趣,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班分课。另外由于学生的体质状况和个性特点也存在较大差异,如同年龄的不同学生体质状况强弱差异很大,性格特征亦有巨大差异,有的学生害怕竞争性的运动项目,有的学生喜爱竞争性项目,从提高学生的情绪效益的目的出发,教学分班中还应考虑学生体质和个性差异等因素,因为体质强壮的学生同体质弱的学生同班上课,对于弱者来说必将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他们的情绪效益将从何谈起呢?在教学内容上,同样应根据学生个体的具体特征来安排,提高个性、减少共性。 体育教学过程中,如能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进行分班,制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活动,必将大大提高体育教学的情绪效益,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获得情绪效益的机会将是均等的,但获得情绪效益的多少仍具有显著性的个性差异。 2.3.2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强度的合理安排,课中强度以中等强度为宜。根据中等强度更有利于增强身体活动的情绪效益的研究结果分析,在体育教学负荷强度的安排上,宜采用中等负荷,这种负荷属有氧运动,对人体的体质健康是有益的,同时又具有提高体育教学的情绪效益的功能。#p#分页标题#e# 2.3.3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不断变化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方法要常保新颖,手段要不断创新,在运用过程中,应适合不同特点学生的心理需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使他们在渴望尝试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方法、手段的动用应注意利于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使他们不断有成就感的体验,这是提高体育教学情绪效益的又一非常重要的方面。 3小结 当前对于体育教学的情绪效益的研究还不够深人,本文对于体育教学的情绪效益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心理健康以更多的关注。建议在今后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应将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开展对各种运动项目的健心功能—情绪效益的研究,丰富教学内容,不断创造既有利于健身又有利于健心的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并能及时加以推广和应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