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实用13篇

有效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篇1

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等问题,可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二、有效课堂设计的步骤

所谓的有效课堂设计是指对所施教的对象和教学目标在充分了解的前提下进行的备课。十个指头有长短,不同的班级之间、一个班级的学生之间有着知识基础、理解能力上的差异。“拿来主义”“经验主义”是不会实现有效教学的。有效教学设计是对你现在所教的学生、现在所教的教材进行的教学设计。你是不是真实了解学生现在的起点是哪里?你连学生现在在哪里都不知道,又如何把学生带到目的地?学生认识问题的困惑在哪里?你做的事情是不是学生真的需要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你的教学设计怎样才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1)把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就是“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做出的安排。因此,把握教学内容就成为教学设计首先要做的工作。①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包括教师所教的学生和教材。教学设计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要以“学习需要分析”作为起点,所以就要对学情进行分析。学情分析主要是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一般特点、学习风格、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是了解学生起点能力以及原有知识经验。可以采用自然观察法、书面材料分析法、谈话法、调查研究法、测试法等方法以及交错运用上述方法来掌握学生的学情,在此过程中一定要讲究实效性。②研究教材。教材是学生借以获得知识的中介和手段。为了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教材中最重要的信息,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应研究如下内容:学习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获得其他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及抓住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对教材精细加工。③确定三维目标。教学设计必须根据教学学科内容的特点来确立“三维目标”,将它具体化并落实于教学活动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建构的三个方面。

(2)制定教学策略。①安排教学程序。在安排教学程序时,应按认识活动规律展开教学过程,按“课”的类型是单一课还是综合课来确定教学的步骤,按教学模式是讲授式、讨论式、发现式、范例式和自学式等模式来安排教学的程序。②组合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种类较多,无论选择和运用何种方法,都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本学科内容特点,教学活动的规律以及教与学的情况,重视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综合运用和优势互补,坚持启发式的指导思想,注意灵活机智地运用教学方法,处理好细节的变化。③选择组织形式。教学的组织形式就是用什么形式或较为稳定的关系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教与学。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借助相关的辅助教学设备,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的组织形式。这样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和全面发展。④设计练习作业。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谈到教学最优化和减轻学生负担时,告诫人们“不要取消作业”,而是要“从一道练习作业中取得最大可能的效果”。这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精心设计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系统性、层次性、全体性、适度性、启发性、多样性、诊断性和补救性的作业。

(3)撰写教案。作为一种创造性很强的工作,教学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优秀的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的形成,总是伴随着教师潜心推敲、研究、修订而逐步臻于完善的。完善之后,教学设计最终要形成实践性的教学文本――教案。教案撰写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把握、学情调研、教法改进、实践反思上。尽量减少费时低效,抄录应检的形式做法,切实提升备课质量。教案中应包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形式、教学行为以及板书设计。教案的撰写可以集体讨论,由教师个人编写,形式可以是表格式或程序式。

三、有效课堂设计应考虑的方面

有效课堂教学篇2

课程标准是指导我们教学的根本性依据。我们在上课之前必须认真研读课标,了解本节课在课标上是如何要求的;然后再思考教材是如何体现课标的,研究教材编写的逻辑体系结构。反思研究了这些以后,对教学内容才能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另外,还要从编教材的角度来研究教材,了解所授的内容在本章节所处的地位,在本模块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在整个学科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二、教学进程紧凑有效

1.抓住根本,理清线索

让每节课的教学都能明确本节课的本质所在,如在讲授网络技术中“IP地址及其管理”一节,一定要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IP的作用及功能。又如,“地球的自转”要让学生知道地球自转的含义和地理意义。再如语文作文教学中,要把握本质特征:记叙文本质特征是故事性,说明文本质特征是客观性等等。

2.运用多种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对于重难点,要不惜笔墨,加大突破的力度,如教学过程中可制作模型等直观模具、设计实验,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内容。如,在网络技术中第三章第二节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OSI参考模型比较难以理解,可以以生活中邮政系统中的信件是如何传送的为例,先讲解演示,作为类比,再讲解OSI参考模型时,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一些。期间讲解的时候还能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加以辅助。由于这部分内容难度较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是这节课的重点。由于缺乏对网络的整体认识,大部分学生仅仅停留在表层的应用上,而这部分表层的应用恰恰已经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要求,如游戏、聊天等。因此,学生对深层内容的讲解并不一定有足够的兴趣。

3.引人入胜的开头,回味悠长的结尾

引入要贴切生动,要直接引入到教学最核心部分,如讲解计算机病毒时,可以从网上下载相关视频材料引入,进而讲解计算机病毒相关概念,如何防治等等。这都能反映出课堂教学的本质。趣味的素材引入会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结尾应设置得令人回味,甚至设置一点悬念等。

4.设置难度适宜的问题,构建有机的问题体系

在教学中,问题的设置是否科学是整个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设置探究问题时须层层递进,符合认知规律,问题的难度要适宜,简单的问题没有意思,太难的问题会使学生失去探究的耐心。

要注意对问题进行适度的拓展,举一反三,如代数问题,要引导学生能否推广到多维、高层次等,代数问题能否找到其几何意义等,这样就不是就问题谈问题,而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

注意动态生成,尤其是对于学生回答问题衍生的新问题,应适时抓住探究的机遇。

5.候课对有效课堂很有帮助,一般我在候课时做的工作有

(1)把标准答案直接给学生,省去了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对答案。

(2)对完答案之后把将要讲到的题目画出来,让学生提前讨论,找出出错的地方,可以让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来听课,同时对课上要讲的题目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3)抓住时机,利用课前两分钟给学生做好思想工作,遇到难以理解的章节,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进步,给他们鼓劲,相信他们已经做得很好,并且能够做得更好;遇到简单的内容,并且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很理想时,要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简单问题绝对不能做错,这样的题目非常重要,要得分,而且这样的题目更能拉开距离。

三、注意引导学生会学习

让学生研究学法,引导学生会归纳与总结。如记忆一些重要知识内容,理解一些基本原理,还要论证和探讨相关问题等等。都应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出高效的学习方法。一旦学生有一些创造性的学习方法时,要给予鼓励。如一位学生为了记忆地层的时代与顺序,创设情景:“在那寒冷的冬天,梅花傲雪,志留泥盆,这是十二月的冬天,开了三株白花”,很好地记忆了这一时代顺序。

四、教学机智与师生情感交流

赢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是重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富有教学机智,要给学生以鼓励,要信任学生,对于学生答问的评价要中肯和体面。“亲其师,信其道”,教学双边统一体的共同努力是强大有效的。还可开展学科特色活动――主题活动,以展示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课后巩固必不可少

1.有效且高效的课堂和对学生的管理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为了提高课堂有效性,可以加大课后的辅助管理,课后通过一些必要的手段来检查学生上课的听课状态,掌握程度,例如查笔记,当然也可以拿出课上讲过的个别题目来提问学生,或者课上讲过的习题,当天作业出现了,但个别学生依旧在犯错,不管通过什么方式,总之掌握得不是很好的,还有上课没认真听讲的,采取适当的措施,让学生意识到上课时,精神、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并且及时跟踪这些状态不好的学生,直到他们调整到好的状态。

2.课后要做好总结:学生做好总结,老师做好总结更是必须的,学生总结错题,类型题,老师可以在学生的易错点和难理解的地方,作出总结,以更好地应对后面的教学中再次出现类似的题目,应在课后作业中把学生的常见错误,难以理解的地方及时记录下来。虽然这些是课后所要做的工作,但是对以后的教学开展会很有帮助。因此课后巩固不可少。

六、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

有效教学模式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探索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一方面,要使学生学会在研究中学习。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习。

课堂教学中,应教给学生学习有用的知识,要让学生获得探索的愉悦,这样的课堂往往是高效的,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增强研究性教学。让学生充分积极地思考,积极地开展动手活动。合作学习,这就使得课堂教学有趣味性,而不呆板。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抓好每一个环节,打造精彩、高效的课堂,真正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肖成全.有效教学[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有效课堂教学篇3

二、做研究型的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做研究型的教师是对教师的新的定位和新的要求,也为了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研究”听起来是搞科研,搞理论研究的专业工作人员的事,可事实上作为一线教师更有研究的必要,通俗地说,就是教师要研究如何上好课,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通常,教师个体自主研究的途径有以下两种。

1、读书学习

首先要读教育理论书籍,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阅读经典作品及文史书籍,这种读书学习的方法是为了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是教育研究的基础。其次要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课程标准,是为了明确教学的总目标和学生在这一学段应该具备的知识储量和能力。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进而对教材才会有更准确的把握。

2、教学研究和经验总结

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实践探究的模式有: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然后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成为可借鉴的教学经验。

三、优化课堂教学,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备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

备课一定要备学生。以前我们总认为要预想学生会说什么话。其实不然,备学生是要根据问题的难易,学生的学情,预设他们应该学到什么,想学什么,会怎么学,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帮助解决。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有水平给不确定性问题的出现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并善于把有些不可预测的事件作为课堂教学进一步展开的契机。

2、上有“语文味”,有生成的课

(1)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

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有好多课,都是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的,教学效果往往会很不错,但是当我们试图模仿一些名师的教学方法时,却觉得别扭,效果反而不佳。我们只有领会其精神,融合自己的思想,把它融入整合到自己原有的教学模式中,才能得心应手。

(2)设置一些具有“语文味”的课堂活动。一些课堂上出现了很多徒有形式的活动,既没有语文知识的获得,也没有语文能力的培养,所以需要有“语文味”的课堂,课堂教学的活动都应该是为学习语文而服务的。

(3)注重课堂的生成。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如果教师完全不顾课堂的现场情况,一味地执行自己的教案,这样的课实际是教案剧。好课不仅需要教师有充分的预设,而且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设的教学目标、过程及进度,与学生共同生成课堂内容和新的教育教学资源。所以在课堂上需要洞察学生当前学习心态,课堂当前的学习气氛,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步骤,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落实课堂教学。有生成的课才是创新的课,才是充满活力的课,才是好课。

有效课堂教学篇4

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在民主、融洽、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师生之间的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因素,使学生态度积极、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这样就可以高效率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真诚的欣赏与鼓励,可使学生的自尊和情感得到满足,由此表现出喜欢哪位老师时就喜欢上他所教的课,在课堂上就感到老师讲授的内容生动有趣,从而自觉主动地接受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 正如赞可夫所说:"好的课堂教学,要有幽默,要有笑声……"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应是一个公正的法官,对每个学生都是等同的,要像一个无私的园丁一样,把爱的雨露洒向每个孩子的心田。

2.动手操作 展现数学魅力

皮亚杰告诉我们:"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在数学学习中应重视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实践是学生发展的源动力,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向学生传授概念、公式和法则的传统教法已不复存在,而通过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为学生感知具体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来源,巧妙地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情地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动手操作通过手、眼、脑、口等多种器官共同参与,把学生学习的知识"外化"为感性知识。如《加减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我引导学生用小棒或其它图片代替题中的物体,把左手和右手的小棒合在一起,感受一共就表示合并的过程;或是一手抓住一些小棒,从总数中拿走一些,感受剩下的就表示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通过多个题目,多次操作,反复体验,学生完成了从直观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真正领悟"一共"和"剩下"的含义。又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我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大量生活中的实物,如牙膏盒、药盒、茶叶盒、魔方、乒乓球等,小组讨论如何分类,随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学生通过摸一摸、滚一滚,亲身体验,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在动手过程中,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教学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3.引导质疑 激发数学思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数学是一门具有挑战性的学科,它需要人们去发现问题,去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新,把问题引入学生的思维中。如在四则混合计算的教学中,根据图形的意思列出正确的式子:( )列式:= 。在理解图形变化的规律之后,很快就有学生说出:3×3+2=11这一基本算法。这时,我并没有强调这个基本算法,而是请学生说明思路后,再次引导学生:"还有其他的想法吗?有和他算法不一样的吗?"在老师的询问下,学生的发散思维马上被激活了。一个学生说:可以用3×4-1=11,每组3个,看成4组,多算了1个。又有个学生说:每组2个,看成4组,就多了3个,2×4+3=11。这时,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用一种您没有教过的方法可以吗?"我点头示意。学生说:"我把它们分成两份,6×2-1=11,也可以5×2+1=11。"这一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动力,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4.回归自然 彰显数学真谛

有效课堂教学篇5

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

学生画龙老师点睛。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

效果: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效率:时间的利用率高。

关注过程:兴趣、思维、参与。

重视结果:知识、方法、态度。

三.科学预设的宗旨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其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在这里需要探究的是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到底取决于教师的什么?

有效的教学行为应该是用最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谓的“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而这种有效性的获得,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仅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而且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教材的内容与结构方式等都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诸多因素中,我们尤其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源泉在于人本身,在于人的活动本身,在于教学活动的投入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性。

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准(基础条件并不是决定因素)。

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直接因素)

四.转变教学观念,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1)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

(2)充分相信学生,全方位放权,让学生明确目标后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做题,自己总结知识规律等。

(3)丰富教学形式,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可采用的方式有:

(1)自主式。以问题引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辅之以教师精讲导学,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思考精神和自学能力。

(2)讨论式。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学生定向阅读教材,随后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成就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3)辩论式。教师提前布置辩论题目,确定正反两方,学生预习新知,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展开辩论,最后由老师点评小结。

五.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种能力

教师的倾听能力.

反思能力.

教学效能感。

1.教师的积极倾听能力———有效教学的基本心理能力。实践表明,优秀的老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不幸的是,许多老师喜欢独占课堂,滔滔不绝讲,很少听听学生的想法。

教学的本质在于交流,能否与学生沟通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给学生讲话的机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作为教师,进入教室作演讲容易,但要与学生形成高质量的交流却很难。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就将陷入困境,教育的危机也将随之出现。可见,教学的本质在于交流,能否与学生沟通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个体与全体;结果与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逐渐做到从对学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从对结果的关注转向对过程的关注,从对独白的关注转向对教学对话的关注,正如一句古训所说:“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心声,就像你希望学生倾听你的意见与心声那样。”

2.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有效教学的根本指标

正如我国有的教育学者认为那样,“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技术或策略,同时有效教学也

是一种观念,它要求每一个教师超越一般的、共同的技术,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反思对于学生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对于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也具有重要作用。

正像有的学校教师三十年书教不好,不是水平和能力问题,而是他只用一种教学方法重复了三十遍,有的教师只教了三年教得很好,当他用第一种方法教效果不好时,他不怀疑学生教不会,而是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所以摸索第二种教学方法,第五种、第十种、第五十种教学方法,相信总会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这说明批判反思的老师能够从自己过去的经历中学习,他们不再仅仅依赖过去教学中用过的好的方法和活动,他们知道每一次面对新的学生,这些学生就会带来新的挑战。

敢于经常反思过程的教师,正是象临产的母亲经过终身难忘的阵痛后才感受了新生的活力。他们有一种兴奋的感受,认为自己的实践是有目的的。在参与实验过程中,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对待教师的权威,打破了传统的权力机制和师生关系,通过自由民主的教学对话创造了和谐的情感氛围,促进了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学习。(反思日记、教学随笔)

我们的教师应该把有效教学当作一种观念,具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意识。通过关注学生对教学的反应,根据教学情境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方法;通过倾听学生的意见或建议,不断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避免重犯类似的教学错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的高低应成为判定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最重要的指标。

3.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效教学的动力保证

教学效能感的概念在理论上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的概念。

班杜拉认为,所谓自我效能,是指个人自己对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班杜拉同时指出,一个人可能相信某种行为会导致自己所期望的结果(结果预期),但是他不一定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这一行为(效能预期)。人的行为主要受人的效能预期的控制,个人对某种行为觉察到的效能感不仅影响着个体处理困难时所采用的行为方式,也影响着他的努力程度和情绪体验。

有效课堂教学篇6

1.高效课堂的前提:深厚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个人素养的魅力。一名成功的教师,他不仅要有精彩的教学设计,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厚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教学中,学生学到了知识、提升了修养,同时又显现了自己的个人魅力、素养。

2.高效课堂的目标无论通过怎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是让学生多方位的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听、说、读、写、练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在这些能力的训练中,笔者感受颇深的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任务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收获的不单是教师带给他的知识,还有他以后终身学习所享受的方法与习惯这样的宝贵财富。

3.高效课堂的方法:独特的教学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应是高效的,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在自然的设计中,让学生学会了新知,教学的重点、难点也就巧妙地解决了。在教学设计中,还可让学生充当教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更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当然,独特设计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学会、学懂本节课的知识,并真正达到运用此知识。

4.高效课堂的催化剂:用爱育人,用心教书,让欢乐充满课堂。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本身的性格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用爱去浇注课堂,用心去经营着自己所热衷的快乐。在课堂上,学生特别关注教师的每句话, 因为他们渴望与教师交流,并且对教师的谈话内容、方式及风格很感兴趣,所以,学生会用心理解教师的每一句话。

二、打造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那么对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或多或少影响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因素,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层次性;对教材研究不足、教材处理粗糙、教教材现象严重;教学活动不合理、存在无效或低效活动;课堂练习针对性差且缺乏层次;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激励性评价过少等又该如何真正高效化呢?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课堂效果反应了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的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处,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

2.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激发兴趣,保持高效授课。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外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有意思、有趣味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趣味,才符合学生的口味,才能吸引学生。

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是相对被动学习而言的,它是在教学条件下的高品质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不仅能在学习内容上经过大脑的思考探究由浅入深,而且也能丰富学生自身的学习经验,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能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能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活动时空。

4.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设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课堂应是快乐的场所。欢快的课堂,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发挥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根据不同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接受力较高的学生要使其完全吃透教学内容之后再提升难度,对于接受力较差的学生要使其理解课程内容。要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课程内容,这是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做到的。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单词记忆是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提高学生对单词的记忆尤为重要。我们可以运用联想记忆法,利用一些花草树木、可爱的玩偶、动物等事物引起学生的记忆然后创造联想,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速度,更可以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

3.发挥教材的有效性。老师在设计课程时,应注意将需要重点掌握的单词与语法着重讲解,将一些难度过大的内容进行适量删减,再增加一些贴近生活或者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要想发挥教材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根据学生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大量的变换与设计,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提问环节,尽量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对于回答得好的学生给予“Well done”、“Excellent”等奖励性的语言,对于不会回答的学生则给予“Try your best”、“Never give up”等激励性的语言。如此,不仅能达到教学目的还能激励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

有效课堂教学篇7

二、课堂教学出现低效的原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低效的原因,我觉得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 对教材理解的低效。

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的老师没有充分理解教材,没有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生硬的照搬教材的内容,不能用身边的生活情景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教材理解很低效。

(二)对课堂提问的低效。

教学始于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是教师对学生组织教学,启发思维,提高理解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合适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的老师在课堂中预设的问题,大多是低效甚至是无效。

(三)课堂目标的低效。

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确定合理的课堂目标是影响有效课堂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实际的情况恰恰是,有的教师对于数学课堂的目标意识非常淡漠,甚至认为备课中没有制定目标,即便制定了,也只是应付,当下不少的课堂往往天马行空、挥洒自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被任意扩大,行进中的课堂缺乏必要的约束与反馈调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措施

(一)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教学有效性的保障,教学目标规定了教学内容的设计,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基础。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自己教学行为的选择,可以这样说,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我们教师应该不仅仅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更要关注情感和态度目标。所以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二)创设有效地情景。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地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教学境……。”学生对自己身边的现实问题,比较熟悉,容易产生共鸣,所以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心理感受,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反应,而情感恰恰是智力发展的翅膀。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条件创设真实情境,用紧贴学生生活的事例,去诱发学生的乐学情感。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

我们的教学方法的设计要以课改理念为指导,紧紧依据教学目标,贴切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鼓励学生多探究、多合作、多交流,使堂课气氛活跃;不能把三维教学目标割裂,致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被忽视。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媒体的选用、教学策略的制定,都要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服务。在课堂中,教师必须留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和思维的空间,同时还需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前的指导,并根据学生的活动进行合理地概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有效的目的。

有效课堂教学篇8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有学者指出“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即充分发挥数学的文化价值。因此,充分认识到数学教育三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重要联系,通过具体数学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使学生在数学训练中更好地领会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才是新课程教学的根本着力点。一句话,数学课一定要有“数学味”,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都要以此为基点。

二、有效的学习过程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这样的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课堂的有效性也会大打折扣。

1.有效的课堂需要有效的对话。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过程就是多元对话的过程,课堂对话包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自我对话。

(1)师生对话。教师不是课堂的统治者、知识的拥有者和唯一的传授者,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平等的,是通过对话交流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所以,在对话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是单一的,有时候充当“导演”,有时候扮演“观众”。角色的变化就是为了创设问题情景,制造认知冲突,鼓励交流碰撞;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恰当点拨引导,把艺术殿堂的绝色佳境推介给学生;时常也被学生提醒感动,学生的角色亦然。

(2)生生对话。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活动,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交流的学习活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通过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数学世界的精彩与美妙。

(3)学生的自我对话。自己与自己对话,乃是对话的高级形态。哲人安提斯泰尼就曾说过,他从哲学中获得了同自己谈话的能力。不仅哲人如此,我们也经常自觉不自觉地与自己对话。教学就是要教师引导学生自觉地、理性地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

(4)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是多重对话关系中的核心。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数学教学的至高要求。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的重要载体,数学教材中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都给学生传递一种数学信号,读懂数学文本语言才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要想让学生爱学数学,能学数学,会学数学,必须从小培养学生读书中文本的能力,让学生与数学书中的文本亲密对话。

2.有效课堂需要有效的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的改变是课堂教学改革最具标志性的景观。生本、学本课堂倡导的是让教于学,学生先学,教师后教。教师以学定教,循学而导。学生要自学、自悟、自得。自主探索不是自由探索,小组合作也不是走过场。但在教学实际中,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往往是不考虑问题的价值,都要让学生去探索讨论。在探索过程中,没有为学生“好学”搭设学习支架,没有具体的自主探索要求,学生自主探索时间缺少规划,一旦发现时间很多,就让学生“充分”探索来拖延时间;一旦发现时间不够,就草草收场,往往是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探索就已终止。进行小组合作时,也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整个教室就沸腾起来。但仔细观察,学生各说各的发现,人人都急于表述自己的思想,结果导致谁也不在倾听;有些学习小组中,发表意见者往往只是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常常会为某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而其他学生则端端正正的坐着,一言不发,冷眼观战,还有的甚至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长此下去,必然课堂涣散,难有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在组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欲望。探究和合作应是学生一种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欲望,它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合作的问题。(2)探究合作要有问题空间。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究合作的。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合作的空间就有多大。(3)探究合作的组织要到位。首先小组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是局外人,教师是合作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及时了解合作的情况,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引导。

三、有效的教学语言是有效课堂的关键

“有效课堂”的生成,教师的语言至关重要。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始终抓紧学生的注意,吸引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

1.交待语言。交待语言要求教师要讲得清晰,更要让学生听得清晰。要做到这一点,注意不同环节的语速很关键。

2.过渡语言。如果说课堂的一个个精心设计的环节犹如一颗颗美丽的珠子,那过渡语言就是串联珠子的那条线。串好了,整条珠链或者整节课就会给我们一种舒服、流畅的感觉,犹如春风拂面。

3.评价语言。《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些目标的达成,除了精心设计的课堂环节外,相信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见,恰当的教学语言能为“有效课堂”的生成推波助澜。

有效课堂教学篇9

二、挖掘课程资源,让学生善于学习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开放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资源的开放性。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利用一切有效的教学资源。文本不仅是一种知识的载体,而且是一种信息资源。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获得知识,提高素养,在教学上,教师充分挖掘利用课程资源,再创造,使教材获得现实的生命力。如三年级下册《读懂爸爸妈妈的心》一课中,“小记者在行动”的活动设计,就是让孩子走出教材,去采访爸爸妈妈或家里的其他人,问问他们的愿望、苦恼和爱好,并作记录,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父母家人的心声,从而懂得应该爱家人、理解家人、不给家人添麻烦。也表现出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开放课程资源使老师们体会到,选择学生喜欢的文本内容,贴近生活实际,灵活补充,处理教材,超越教材,让学生愉快学习,善于学习,使学生对品德课堂产生兴趣,而兴趣又更进一步促进道德认识。

三、创设无痕活动,让学生乐于学习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期是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必须采用儿童乐于接受的活泼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教师必须摒弃“满堂灌”说教方式的教学,应该采用活动式教学,如欣赏活动、游戏活动、竞赛活动、体验活动、辩论活动、调查活动等,真正回归孩子的天性。根据的教材的特点,把教材作为一个范例,一个话题,开展实践活动,考虑活动的教育性,趣味性、可行性、灵活多边性,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学生在活动中做,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乐,在活动中有所收获。设计游戏活动,应该既带有“玩”的儿童生活色彩,又与学习内容相配合,寓教于玩,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这样通过一个有目的性,又有创意性的,热闹有趣而又寓意深刻的无痕游戏活动来代替有形的说教,不但调动学生人人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表现,也极其自然的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感悟,达到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观念,外化为道德行为。

有效课堂教学篇10

在这四个理论的支撑下,立足于高中学科教学实践,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环境,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的有效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在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学习策略、有效的教学评价策略上取得突破,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和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要明确

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是以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为起点的,教学目标对实施课堂教学起着调控的作用,直接影响课堂的效率。因此构建高效课堂,应制订完整、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领域,还要重视“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目标领域,使得“三维目标”协调发展。

三、教学方法、手段灵活多样

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情选择不同的教法,即因材施教。教学应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创造力,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不仅如此,还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只有灵活机动的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营造高效率的课堂。

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及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将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恰当引进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利用powerpoint、flash、几何画板等制作课件,既能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得到享受,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数学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例如,在“函数的图像”的教学中,用flash制作《用沙摆演示简谐运动的图像》,向学生们展示函数图像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研究该函数图像的兴趣。用几何画板演示振幅、平移、周期这三种变换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示形变的过程,由静到动,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亲身体验“形变”的过程,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教学过程要优化

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安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般以传统教学方式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互补充进行教学。

1. 精心设计新课引入,提高课堂效率。好的课堂引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思维量充分发挥到最大值,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课堂教学重在对话交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共同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做事,加强应用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让学生学会生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有效课堂教学篇11

一、建立师生关系,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学生对教师的接受度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如果师生关系不好,学生不喜欢上你的课,你就是教得再好也没有效果。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做为教师我们应当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都一视同仁,对学生不冷落,不嫌弃,不当众训斥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要与学生交朋友,经常与学生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这样才能正确地处理学生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学生才会对教师信服。他们感到老师的可亲可敬,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使学生由衷的喜欢老师。同时,教师本身对学生要有一股吸引力,要以丰富的知识征服学生,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产生崇拜感。学生崇拜教师就会关注老师的一言一行,喜欢老师的一举一动,进而喜欢上老师的课,而且对老师所任教的学科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引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从而产生学习动力,也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是指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所创设的情境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源于生活的教学情境,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内心的感受、体验结合起来,在生活中找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样学生就会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要用数学,从而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需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一开始我就问学生总共过了几次生日,学生们都回答10次,我就说:“有一个同学12岁了,可是他只过3次生日,你能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们一听,都炸开锅了,有几个学生甚至都喊出“不可能”来,这时我就激励学生:“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学会了这一课大家就知道了。”于是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了急于想要了解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出了一节高效率的课。

2、直观操作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具体的表象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能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直观演示教学避免了脱离实际抽象的说教,使学生较容易接受新知识,让学生轻松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为了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我让学生在课前就准备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推导时学生先用圆锥容器装满细沙倒入圆柱容器,记录下倒几次才能装满,再用圆柱容器装满沙子倒入圆锥容器,记录下倒几次才倒完,这时学生大多都明白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了,然后我又利用教具装水进行演示,更准确展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关系。这样,通过直观操作,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产生学习疲劳,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积极性,不断产生学习动力,形成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三、设计巧妙的课堂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课堂教学篇12

一、初中物理电教课堂现状

尽管新课标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接受新教法的能力较弱,他们的教学观念也没有转变过来,还在使用比较陈旧的以灌输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目前的电教课堂教学仍以集中讲授为中心,以教师、课本为中心,学生很少有亲自实验、体验、探究的学习时间,教材虽然是新的,课堂教学要求、理念、方法是传统的。由于物理知识本身存在着需要实际操作才能理解透彻的特征,如果只是简单地进行灌输和讲解根本没有办法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更别谈把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加以应用,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下,学生不能真正掌握知识必然会增加心理负担。

在学生方面,由于是新接触到的学科,且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大部分学生对电与热知识提不起兴趣来,他们往往没有明确的目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知识点过多也导致教师常常增加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这就给学生增加了负担,挤占了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时间不足导致学生将完成作业作为学习的目的,而不注重对所学的公式、理论的准确运用,忽视了对学习过程、学习质量的反思,同时也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产生了厌倦和抗拒的情绪。

二、提高电教课堂效率的措施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

教师灌输型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初中物理电教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变“一言堂”为“众言堂”,变重教师的“教”为重学生的“学”,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参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他们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的学习知识。例如,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开动脑筋,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最初引入“电学”这一章节时可以问学生:“知道哪些东西可以发电吗?”学生会争相回答:水能、火能、风能、太阳能等,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紧接着提问:“同学们知道的电能在哪里得到了运用?”这只是一个实现学生参与课堂的策略,简单的问题能让学生开动脑筋参与到课堂中来,树立起主体意识,并在教师的肯定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以“测电阻阻值”这一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电阻阻值的“伏安法”,即用电压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然后用R=U/I计算得出。但是在只有电流表或电压表时,我们应当怎样测出电阻阻值?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学生必定会积极地参与其中进行深入思考,这样一来学生会设计出很多方案,教师再帮助他们选出原理正确、现象明显、操作简便为最简方案(实施时先让学生尝试仅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阻值,操作后帮助学生梳理、归纳,再及时利用电流表测出待测电阻阻值,进一步巩固、综合运用技能)。在这一堂课中,学生对电阻知识有了很明晰的把握,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2.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电学知识的兴趣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提到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电教课堂在知识的讲解上比较枯燥,但是实验是比较有乐趣的,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够精心设计物理实验,先告知学生实验的目的和操作程序,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让他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实验的结果,开动脑筋对所见到的一切现象加以解释,这是一个“观察―发现―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学生会有新奇的体验,从中也能感受到物理世界的神奇。例如在教学“电能”表这一节课时可以拿IC卡电能表给学生展示,让他们了解电能表强大的功能,明了电能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这必然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便会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自身的学习动机,形成有效的学习动力,这样才能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身心素质的全面提升也有相当大的帮助作用。初中物理是物理启蒙教学,在教学的最初阶段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习惯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先感知电能的神奇,引发、调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动力,这对学生后期的学习帮助极大。

3.教学新技术在电教课堂的使用

现代教学技术突飞猛进,为有效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可能,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物理电教课堂中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使用新知识、新技术,把多媒体计算机引进课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物理课上有些知识单纯的口头讲述是无法完成良好的知识传授的,使用PPT等工具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动画幻灯片,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不仅节约时间,而且给学生极大的吸引力,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对一些理论、公式进行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实现教学的信息最优化。在电教的最初给学生播放各种发电站的图片也能让学生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课堂上,进而引导学生开展进一步的学习。

4.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各种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概念才算是真正掌握了知识,学生运用方法解决学科问题的本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在实践和训练的过程中在学生的头脑内部来完成的。因此,在电教课堂中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指导,发现其思维过程有不合理应当及时指出,作出评价并帮助他们纠正。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要依靠多种教学形式来完成,特别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主动参与中实践教学双边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

电教课堂必须讲求实效,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真正学到知识,上述一系列措施的使用对初中物理电教课堂的有效教学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唐克明.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成立70周年庆典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

有效课堂教学篇13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二、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