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职场心理学论文实用13篇

职场心理学论文
职场心理学论文篇1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探索”(项目编号:2011JSJG30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110-02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是太仓地方公办的全日制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政府主导、地方行会和部分优秀企业的支持下,学院组建运行董事会,着重建设以精密机械为技术领域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托该生产性实训基地加大对地方产业发展的贡献。同时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并且重点尝试利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企业化管理、研发生产进程、人事管理、质量监控以及设备管理等现场真实工作场景,培养高职生的职场文化素养,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培养质量,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一、职场文化素养的定义

职场文化素养是指职业人在完成岗位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心理动态和行为准则,具体表现为职业人在遇到复杂的问题时采取的处理原则、方式、能力和心理心态。个人职场文化素养是职业人岗位表现的具体内容,能最直接的描述和反映出职业人的岗位能力和职业水平。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良好的个人职场文化素养是决定职业人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培养高职学生职场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教16号文件中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从文件中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发展视野必须向企业延伸,培养学生具备企业需要的文化和素质,即职场文化素养。

1.高职教育培养学生职场文化素养是社会和市场的需要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改变教育思路,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要求的现代职业人。现代职业人除了需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外,还需具备职业素质修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贯彻和渗透职场文化相关内容,使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前具备现代职业人意识和基础技能。

2.高职教育培养学生职场文化素养是高职教育特色的需要

高职教育由规模化发展到重内涵、讲特色的发展阶段,只有走特色发展之路才能保证高职院校的长久发展。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课程特色、管理特色、服务特色等各个方面需要特色校园文化作支撑。高职院校只有融入优秀企业核心价值观、优秀职业人的事业观和行为观,并能主动吸收,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校园文化。

3.提高高职学生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要求高职学生应能切实提高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不少学生较为关注自己专业技能是否精湛、理论知识是否扎实,而忽视了职场文化素养的培养。事实上,高职学生在步入社会前若能提升自己的职场文化素养,就能在面对职场时迅速把自己的职业气质、性格特点和职场文化结合起来,从而增加在就业竞争中获胜的筹码。

三、高职职场文化素养教育的现状分析

1.高职学生对职业文化素养重要性的评价

2011年,笔者对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进行了职业文化素养重要性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95份。对回收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重要性”赋值8分、“一般重要”赋值5分、“不重要”赋值3分,最终得出以下结论:高职学生认为职业素养重要性依次是职业技能、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文化素养,其中职业文化素养占的分值只有23.4%。可见,学生对职业文化素养的培养重视度不够。

2.高职院校对高职毕业生职业文化素养的评价

选择苏州地区6家高职院校教师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2份,得出以下结论:在高职院校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评价中,“专业技能”平均值最高,其次是“岗位适应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再次是“社会责任感”,“心理素质”和“敬业精神”排在最后。

3.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文化素养的需求评价

对校外长期合作的50家企业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8份。统计得出:在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评价中,“敬业精神”平均值最高,“专业技能”平均值最低。但是针对学院毕业生,58.23%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专业技能程度较好;51.52%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较好;40.25%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心理素质较好;38.63%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较好;35.38%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较好。

四、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实施职场文化素养教育

依据高职学生目前的职场文化素养以及企业对这一素养的要求,我们最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2011年,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方调研,组织专家讨论、分析,最后确定了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职场文化素养的教育。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职场文化素养培养的道路。

1.氛围营造

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文化素质包括敬业精神、适岗能力、协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靠单纯的学校教育是无法获得的,应在实际的职场环境下,通过岗位磨练和体会才能获得。因此,在校内实训基地营造职业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精密机械生产性实训基地对实验室进行改造,完全依据企业的车间格局建造、布置实训场地,使学生一进入实训室就如同进入了企业车间。在实训室墙壁上还专门布置了一些标语,如“效率生产,安全第一”、“以人为本,重在平安”、“健康发展,稳抓质量”等,这些融入企业文化的标语既体现了职业的道德规范和思想品质,同时又把岗位与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岗位的职业文化素质要求。

2.案例导向

要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职场氛围,还需在校内实训基地引入现代企业运行模式,实现企业化管理。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精密机械生产性实训基地下设市场部、研发部、生产部等部门,每个部门均由专任教师、实训员、企业派驻的专职技术人员及机电专业学生组成,教师充当部分负责人,学生则是部门的成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全部工作流程,按照工作计划完成产品设计和打样工作。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和业务,完成业务操作。

3.成长监控

在实训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渗透职场文化的有关内容,使学生尽早地、尽可能多地了解职场、熟悉职场,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具体表现在:

首先,要加强专业知识教学,提升与职场文化的联系。通过学院文化与职场文化的比较,调整文化修养上的选择,使这种选择有益于职场文化建设。

其次,要根据职业岗位需求来组织和实施教学。学院针对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与实训,教学注重内容的针对性、专业技能的实用性,以及理论基础知识在职业岗位中的适用性;同时推行毕业生的“双证制”,要求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达到100%,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最后,要利用认识实习、定岗实训的机会深入了解职场文化。特别是学生在定岗实习的过程中,能把自己融入到企业中去,作为企业的一员,会真切、客观地了解职场文化素养的具体内容,能对职场文化素养产生较为深刻的体会,从而把这种体会和感受到的内容融入到学院文化素养培养中。

4.考核评价

实训基地要想实现学院学生与企业员工两个角色的整体融合与协调一致,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企业员工评价绩效。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精密机械实训基地对基地师生的绩效考核完全采用企业的评价制度,在对部门负责人(专任教师)的考核上,除了考核其日常工作外,还包括其计划、协作、督导和培训指导四个方面。而对于员工(学生)而言,则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产品,否则该项实训视为不合格,同时员工对照自己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自评,并填写未完成的工作及其原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工作体会及对公司部门的要求与建议。通过引入现代企业评价机制,实训基地直接融入了企业文化和职场文化,学生得到了真实的锻炼,学生的职场文化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五、取得的效果

经过两年的实践,依据原有的调查问卷对高职学生、高职院校教师,以及企业进行了进一步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职业文化素质在各项目中的比例得到了大幅提升,特别是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认可。61.34%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较好;59.21%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心理素质较好;51.26%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好;49.17%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较好。

六、总结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是培养学生职业文化素养的必由之路,因此应结合学院自身的特点,并依据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充分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文化素质,从而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俊,薛建荣,王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特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33):109.

[2]陈德锋.论校企文化互动的教育价值[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8):34.

[3]谢翠杰,张占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交通科技,2008,(9):69-71.

[4]胡茂强,周鲁.大爱无疆:品牌主张背后的文化内涵[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08,(12).

职场心理学论文篇2

本次研究想以文献综述法讨论出职场排斥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具体影响机制。经过大量文献阅读,本研究发现,职场排斥对员工工作绩效有着正相关影响效应,自我效能感在职场排斥影响工作绩效的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

作为排斥的一种具体形式,职场排斥特指员工在组织情境中能感知到的被孤立或被忽视的现象(Ferris,2008),它属于职场冷暴力的一种。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职场排斥包括被其他人忽视、别人对自己爱答不理、其他人避免与自己接触或躲避自己、以及其他人刻意地忽视自己的感受或需求等。

自我效能感最早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提出的,一个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Bandura(1986)将自我效能感的定义为“个体对自身能否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和信念”;或“个体在某一活动任务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自珍、自尊等方面的感受”。

而工作绩效呢?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到梅奥提出的“非正式组织“,从法约尔的管理的“十四条原则”到西蒙提出的“决策理论”,工作绩效一直是我们管理学研究的重中之重。而八因素模型、二因素模型和三因素模型的提出,更是人们对工作绩效的认识不断的深化的体现。

本次研究基于学术界广泛认可的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从全新的角度揭示了人类行为的形成机制,认为个体、行为和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和相互决定的,强调环境对于行为变化的影响。在本次研究中,职场排斥作为影响个体认知的环境因素,把自我效能感看成是影响工作绩效这一行为结果的个体因素。三者之间的关系符合社会认知理论的交互作用。因此,采用社会认知理论来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可行的。

社会认知理论的三元交互作用如图1所示。

研究发现,职场情境中的排斥行为这一环境因素会对员工的工作绩效产生影响。Ferris 等(2008)发现职场排斥会对工作绩效产生负面影响。李锐(2010)通过对珠三角地区的调查发现,职场排斥对员工工作与人际关系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他同时证明组织认同对工作投入起中介作用。李瑞(2013)的研究表明,在东方文化背景下,职场排斥会显著降低服务型企业员工的任务绩效与关系绩效,并且组织自尊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的观点,个人对于自身自我效能的判断评价,会显著地影响个体的思考方式、行为结果(Bandura,1982,1986)。一般而言,自我效能感高的员工具有较高的工作绩效。这往往因为人们对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会更加自信,并乐于全力付出(Bandura,1982,1986)。同时,具备较高自我效能感的成员往往会为自己主动设立目标,并为达成目标而努力进步。

早在1987年,肖水源在研究文章《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一文中就指出,被感知到的现实是心理的现实,正是这种心里的现实作为外在环境和个人行动的中介变量,使环境对个人的行动和发展产生具体的影响。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职场排斥作为一种被感知到的职场环境,人们对外界环境所传达的信息进行感知后,进而影响了他们的行为结果变量。而这种作为中介变量的感知行为即是自我效能感。刘婷(2011)关于职场排斥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职场排斥与心理资本显著相关,而且心理资本在职场排斥与员工反生产行为关系中起中介作用,而作为中介变量的心理资本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自我效能感。沈涵(2014)在《职场排斥对员工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中发现在职场排斥对知识共享意愿的负向作用中,自我效能感和组织认同感均起到中介作用,即职场排斥通过降低组织认同感、自我效能感来负向影响知识共享意愿;这充分说明自我效能感可以作为中介变量,影响职场排斥对于其他变量的作用程度。

从所查阅到的文献看,对于自我效能感、职场排斥与工作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现有学者还未搭建清晰的框架,并进行严谨的实证检验。但从两两变量的关系综述,以及三者关系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职场排斥、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未来,我们希望通过实证分析,得到关于职场排斥、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这三个变量的清晰的框架,并且指导现阶段的企业管理,使得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采取预防性的措施,降低职场排斥的危害。比如:建立和谐、互助的办公文化;定期组织员工培训,增强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信心等。

参考文献:

[1]Bandura,A. 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191-215

[2]Bandura,A. 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M].New York:Freeman,1977

[3]Ferris,D.L.,Brown,D.J.,Berry,J.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workplace ostracism scale[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8,93(6):1348- 1366

[4]李锐.职场排斥对员工职外绩效的影响:组织认同和工作投入的中介效应[J].管理科学,2010,03:23-31

职场心理学论文篇3

在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中,众多的研究人员都将目光聚集于普通中学、大学的校园。而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学校却很少有这方面的成果。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复杂化,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媒体和社会舆论等因素对职校办学理念及其实践影响程度的不断加深,校园文化作为职校育人工作重要载体的地位日益凸显,要求我们不断加强职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独具特色的职业学校校园职场文化。本文试以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为例,就职业学校校园职场文化的建设这一重要的课题进行探讨。

一、校园职场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1 文化的场效应彰显校园职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自然科学领域,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态,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能传递实物间的相互作用,如磁场。在职业学校里,校园是学生基本的生活和学习场所。校园文化在整个学校建设和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也如磁场一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了校园职场文化的场效应。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较好地促进师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师生常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和陋习,可以运用校园文化对其鞭策和引导。文化内涵丰富的学校。会自然而然地影响个人的行为。

2 建设校园职场文化是职校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创业意识与职业能力的需要。职业学校的教育决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学会与人交往,学会由自卑转向自信、自强,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做到游刃有余。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创业意识与职场能力,这不仅是职校德育工作的任务,更是职校校园职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普高热的连年升温,职校新生素质水平呈逐年下滑态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普高越办越多,职校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尽管有的学生读职校是源自对某种职业发自内心的热爱,可更多的是面对应试教育失败现实的无奈选择。如何把他们培养成“高素质的劳动者”,以满足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摆在职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严峻任务。只有立足于发展学生的职场能力这一基本点,培育和形成以职业道德教育、创业教育统领价值观、人生观、成才观等各方面教育的,适应新形势要求的职校校园职场文化体系。学生只有在潜移默化之中认同了职业学校的职场校园文化,才能将无奈的行为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二、职业学校校园职场文化建设的特殊性

作为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同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其内涵与普通高中的内涵有较大的差异。如果完全照搬普通中学、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只会造成“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反面效应。

1 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与普通中学有较大差异。走进职业学校大门的新生,大都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学生,抽烟、喝酒、迷恋网吧、基础知识不牢、学习习惯不好、心理障碍多等不良行为都与这些学生有关。这样,导致大多数职业学校都面临学生难得招进来(以至于拿钱买生源的现象屡见不鲜)、进来了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奋斗目标,最后难得送出去。在校园职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职场文化体系的影响。

2 职业学校的教学方式与普通中学有较大差异。普通中学的学生整体上有扎实的基础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在管理上教师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而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要差得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都要非常吻合他们的心意,否则便难以收到实效,甚至还会颗粒无收。因此,在校园职场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也要注重对学生个性和兴趣的迎合。

3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与普通中学有较大差异。普通中学的培养目标要简单得多,尽管有素质教育的重任压身,但只要抓好高考这根主线,高考成绩好,上线人数多,便一了百了,在社会上声名鹊起,生源充足而优良,进而形成良性循环。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是面向社会的劳动者,不仅要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还要负责好学生的就业。即便如此,还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同。

与普通中学学生相比所呈现的差异性,也寓示着职业学校教育的艰难。如何使学生适应由初中毕业生到职业学校学生的转变,再实现由职业学校学生到企业、职场员工的身份转换?这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所能够解决的问题。还必须通过特定的校园文化环境与氛围来进行感染、熏陶。

三、校园职场文化建设的前提

1 树立与时俱进的职教新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当前,现代化建设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强劲的需求,职业学校如何抓住这难得的发展机遇,迅速扭转在思想观念、管理机制、运行模式等方面不能很好适应形势要求的状况,首先必须要形成一个有利的舆论环境。通过这个舆论环境,使学校所有成员认识到:没有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就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只会培养出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缺乏竞争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温室型人才”。这些认识对于全体师生来说,不可能是自觉获得的,也不可能靠一两次形势教育讲座就能做到人脑人心,必须通过建设和创新校园职场文化,将这些新理念融入学校精神文化,使之成为全体成员的共同观念,这样才能适应形势,转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成为共同的办学实践。

2 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 “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面向职场办学、围绕市场需求办学的职业学校的发展方向使自身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更加紧密,囿于校园围墙内搞建设是不现实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一样。职业学校要想真正建立具有职场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势必要走出校门,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开放性。深入到企业、行业之中,去了解企业文化。挖掘企业文化的精髓,探寻企业文化的内涵,并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进行有机整合,才能做到行之有效。如果关起门来建设职场文化,或者是照搬照抄普通中学的校园文化模式,都不免要落入窠臼,了无新意,也无法与学生形成共鸣,达到校园文化应起的作用。

3 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校园职场文化作为一种彰显职业学校个性与特色的育人载体,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要体现以人为本原则。因为校园职场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是为学生服务,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校园职场文化对自己的影响。因此,教学设施、学习设施、生活设施都应体现人文关怀,符合人性化的要求。实践证

明,从人的需求出发,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激励学生、使人奋发进取的文化氛围的职业学校往往是一所社会声誉好、进口旺、出口畅的学校。因此,要建设具有职教特色的校园职场文化,必须要把职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实践与校园职场文化建设实践结合起来,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环境,立足于我国先进文化的要求,立足于职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只有这样,校园文化建设才能有个性,才会形成传承,才有生机活力。

四、校园职场文化建设的途径

建设和创新职业学校校园职场文化,就要使师生把“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理念认同为学校的群体价值观念,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并以此为核心丰富、拓展其内涵。从开学第一天起,通过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学生明确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因此,职业学校要根据学校的校情,结合学生的学情,有选择性地通过采取一定的方式和途径,加强校园职场文化的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职场氛围。

1 设置校园警语牌,开展班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职场教育。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职教特色,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精心打造校园职场文化。为培养学生的职场意识,学校精心挑选、精心制作了一些与企业文化相吻合的名言警句。在校园各个显眼的地方设置了警语牌。上面写了许多精辟的职场警示语。“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人生三宝:点头、微笑、赞美”、“困难也许意味着机会”、“工作就意味着责任”、“不找任何借口”、“细节决定成败”、 “要做就做最好”、 “快速反应”、 “态度决定一切”、“崇尚团队”等38条从企业借鉴来的警语遍布校园道路、绿化带和教学楼、实训楼、宿舍楼的各个显著位置。与此同时,学生科组织了“我要成为职场能手”的演讲、手抄报比赛等。而各教室也根据本专业特色而进行相应的设计和布置,纷纷变成了模拟职场或仿真职场。如幼师专业借此举行教室装饰大赛,有的班把教室布置成幼儿园,有的把教室布置成儿童乐园,并将幼儿园的各种规章制度、员工职责等抄写出来,贴在墙上,时刻提醒自己按照员工的要求去做。所有这些,使得学生置身于独特的校园职场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每天感受着特殊环境氛围的熏陶,学校和未来职场对其心理素质的要求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渗透到学生心中。校园文化创设的是职场氛围。但改变的是学生的观念、态度和心理素质。将使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尽快适应社会要求。从而大大缩短走向社会后的不适应期,即“断乳期”。

2 开设各种类型的论坛,使学生直面企业、职场文化。学生有什么样的想法?对学校有什么样的要求?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样的想法?这些疑问,学生可能跟同学、朋友、家长或班主任交流过,但真正能够与学校领导面对面、与同学敞开胸怀进行交流的机会可能很少,没有共鸣,难得对问题有清醒或进一步的认识。从2005年上学期开始,学校实行一项校级领导给学生上大课的新举措:一方面,学校领导将所接触的职场实例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学生娓娓道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另一方面,学校领导将学校对建设校园职场文化、提升学生职场能力的举措向学生进行宣传、介绍,使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所了解,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能够自觉地投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中。

同时,学校召开由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和学生代表共同参与的“幼教论坛”、“校长论坛”。与学生进行直接沟通,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题,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引导学生对前途充满自信。

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对职业学校的学生的认识和看法究竟怎样?这些问题不是学校说了算,而是企业最有发言权。因此,学校直接将成功的企业家请进来,通过讲座等多种形式介绍相关企业的发展前景、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使学生自觉地将企业的要求与自己的条件进行比照,不断调整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和成才标准,为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

3 培养学生的职场意识,以准员工的心态对待学习。准员工意识是角色意识的一种,是学生对自己作为准员工在学校或职场中应尽义务和应享有权利的一种认识。从小环境来说,具有正确的准员工意识是职业学校学生扮演好准员工角色的关键,也是衡量学校职业教育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志。从大环境来说,培养职校学生的准员工意识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是用人单位的呼唤与家长的愿望。为了打破学生固有的意识,培养准员工的角色意识,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课改动员大会,了解学校开展“我要成为职场能手”的真正内涵;还通过举办各种大型活动,如“我要成为职场能手”演讲比赛、“美丽幼师大比拼”等比赛活动营造氛围,将学校课改的意义、做法和学生代表、教师一起分享、讨论,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为培养幼师学生的准员工角色意识,幼师专业还率先在学校实行了新的管理模式。改以往的学生科一专业科一班主任一学生一条龙管理模式为学生科一(幼儿园)总园一(幼儿园)分园一各年龄班一学生的管理模式。其中,分园园长、主要管理干部和各年龄班为学生自己担任,实行“月薪制”管理。将班级日常管理纳入职场管理当中,班主任则成为各班的心理辅导老师。自从将学生的身份置换为准员工身份以后,班级的凝聚力普遍增强,学生的行为规范也越来越好,大部分学生的准员工身份得到了强化。总之,为了增强学生的准员工意识,学校对照企业、职场对员工的职责要求制订相应标准,使学生形成准确的准员工角色自我评价。同时,避免了纯粹的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准员工角色认识与行为的一致,逐渐形成准员工的心态对待学习。

职场心理学论文篇4

在高校教职工周围也存在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非实物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场”,其思想行为或多或少地受这个“场”的影响,同时也反作用于这个“场”。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了解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场的构成、特征及作用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地对“场”的活性元素加以强化,使身处其中的教职工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来自于“场”的各种教育元素的“辐射”影响,主动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和看法,这样既可以改变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生、冷、硬”的尴尬境地,也可以弥合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说教痕迹。

一、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场的构成及其特征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场”,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内部需要与外部环境之间,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与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所在组织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应力和张力的总和。这种相互作用及其连续性如果处于良性的、健康的状态,就会汇成一种无形的穿透力和征服力,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产生难以抗拒、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场”貌似无形,却是一个连续、复杂的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征服力,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场是一个复合的系统,主要由“心理情感场”、“文化信息场”、“环境——制度场”等子场组成。

1.心理——情感场

在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果教育内容或者说被关注的客体与教职工的主观精神世界有着某个契合点,客体或教育内容就会表现出一种“召唤性的吸引力”,并与主体的投射力交互作用形成一个全新的“心理场”。在“心理场”的形成过程中,这种“召唤性的吸引力”又会在教职工心中激感能量,造成情感触动或情感性心理张力,驱使着新产生的“心理场”不断地运动,而运动的方向是由主体情感的指向性所决定的。如果依据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心理——情感场”就好比是一个中转站,外在世界的信息刺激输入,主体情感的输出反应,都要通过这个中介。“心理——情感场”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多层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高校教职工是最通情达理的,也是最有个性主张的。他们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既有表面层次的,也有内在层次的。不同类群的教职工从总体上也呈现出不同的需求,专业教师的认知起点、文化层次、利益诉求和价值目标就不同于后勤系统的职工,管理人员和学术人员之间也天然地存在着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有效地激活“心理——情感场”,既要用管理的手段解决表面层次的需求,又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用高度契合的精神方式解决内在层次的精神需求,既要设置工具性的最低目标,又要设置终极性的理想目标。

(2)易敏感。高校教职工的主体普遍接受过良好系统的教育,从事独立的精神性、创造性劳动,大多有良好的工作业绩和较强的创新能力,他们十分自尊又格外自强,特别注重个体在组织或专业圈子的地位与影响,也注重自律内省和自身形象的维护。因此,他们对“人师之师”的素质和能力非常挑剔,对以个体形式出现的直接介入式的“施教”要求苛刻。这种自尊自强心理同时还使高校教职工的主体性凸现更为明显,在自己与他人之间,他们更信任与关注自己,更习惯于自身的精神世界遨游。在同事关系处理上,较少受物化因素的制约与影响。[2]“心理—情感场”敏感挑剔的特性,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时候采用隐性教育的方式,尽量把自身的思想观点转化为组织权力、组织意志和舆论氛围,尽力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教职工的需求意向相吻合。

(3)持续性。当形成“心理——情感场”的所有事物和对象由于种种原因而消失的时候,“心理——情感场”本身并不会马上消失,仍然会对原本处于场中的事物产生一段时间的持续作用,类似于运动物体的惯性。一般而言,要形成新的“心理——情感场”,依赖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外部信息或环境刺激,二是主体的投入包括主体的修养、情境、介入或接受的主动性等。其中,主体的心理定势对主体的投入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我国2000年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高校之间打破了原有的条块分割,合并组建了一批新的高校。但合并以后的相当长时间里,原有的“心理——情感场”并没马上消失,继续对教职工的言行产生影响,导致“磨合期”延长,这也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规避的现实。

(4)联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心理、情感状态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激荡,从而产生心理、情感的连锁反应。高校教师之间,思想、情感上具有较多的共性,很容易产生心理波及。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利用这种积极的心理波动,创造条件,合理引导,使教职工在互激状态下身心受到巨大的震动,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职工的积极性,培养积极的情感。

2.信息——文化场

文化和信息从静态角度来说,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显性“产品”,包括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产品”,但从动态角度来认识,则是一种“力”,即“文化力”和“信息流”。这两种“力”相互交织,综合形成一种既有纵向历史延续又有横向现实联系,既有整体性、综合性又有引导性、渗透性的“信息——文化场”,就高校教职工而言,“信息——文化场”有以下三个特征:

(1)传递性。文化是人的心灵所依附的精神家园,是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信息是人的一种精神需求,信息的选择影响着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准则。在以互联网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和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里,信息的传递更新速度以及文化的交融、思潮的交锋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也使传递性成为“信息——文化场”的首要特征。在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意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蝴蝶效应”:一个坏的微小的内控机制或矛盾,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可能引发更大的矛盾,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学校的声誉;一个好的典型,如果加以及时的宣传,也会产生正向的轰动效应,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纵深发展。也就是说,初始输出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地放大,会对其未来输出状态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信息技术的发展缩短了信息传递和文化交流的时间,但高校组织的松散性特征却拉长了传递的链条,为“蝴蝶效应”的形成创造

了条件。

(2)叠加性。“虚拟世界”的介入,使“信息——文化场”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往往相互重叠,共同作用于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虚拟世界”的基本特征是话语权的无国界、无时空、无限制,虚拟世界中拥有话语权的教职工在现实生活中并不一定能如愿以偿地保留这份话语权,相反,虚拟世界中不一定拥有话语权的教工尤其是管理者,在现实生活中却拥有这份话语权。在虚拟世界里,教职工往往可以自由表达意见和思想。“信息——文化场”的叠加性特征要求我们在既要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合力”,又要尊重信息源和文化的多元化,把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视为一个民主诱导、信息辐射、双向互动的吸引教育对象的过程,反对把教育对象当成被动的客体而单纯地“灌输”,真正实现主导和主体的密切结合。在具体操作中,既要精心设定主导的信息源,建设好主流文化,坚守主阵地,打好主动战,又要注重艺术,尊重教育对象关于信息和文化的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吸收的规律,创造一些有利的客观条件培养教职员工接受动机,启发教职工产生自觉的接受需要,并善于抓住接受动机转移的时机,采集、加工、传播有吸引力的信息,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力和感召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水平。

(3)不对称性。高校功能的拓展使高校组织与所在社会的界限开始变得很不明确,不仅组织成员多样,结构更加复杂,而且组织活动也变得异彩纷呈。20世纪60年代,克拉克·克尔提出了“多元化巨型大学”的概念,并且把大学形容为“一座充满无穷变化的城市”。[3]在这个“城市”里,由于不同系统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垂直分化程度较低,权力关系模糊,教职员工的工作模式和价值观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之知识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大学组织不仅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点,而且专业教师、教辅人员、管理人员与后勤保障系统人员之间对校园文化的认同难以均衡。在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面对成员间或成员与组织之间出现的矛盾与隔阂,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没必要看得过于严重。要认识到这些矛盾大多是认识的差异、信息的不对称或历史的原因所造成的。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要以最大努力使所在单位的各项工作处于信息公开状态,对教职工所取得的成绩要及时作出相应的客观的宣传或表扬,从而引起成员对所在单位领导与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信赖,得到教职工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监督、理解和支持。

3.环境——制度场

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环境因素是促成人思想行为发生变化的重要条件。人必须接受为自己准备好的环境,并受其影响和制约。制度是一种规范,是各种办事规程和行为规则的集合,为人们的社会行为提供秩序框架。任何一项社会制度都是某种价值观念的体现,反过来,任何一种价值理念必然体现在相应的制度上。

20世纪50年代中期,同志就曾指出,“光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不行,还要解决制度问题。人是生活在制度中的,同样是那些人,施行这种制度,人们就不积极,敲锣打鼓,积极性也提不起来,施行另外一种制度,人们就积极了。”他又说:“思想问题常常是在一定情况和制度下产生的,制度搞对头了,思想问题也容易解决。”[4]“环境——制度场”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弥漫性。环境的影响是立体的、弥漫式的,其中既有与社会价值取向和社会道德规范相一致的正向的影响因子,也有与社会价值取向和社会道德规范相悖的负向的影响因子,这种“吸引力”或“拉力”从本质上来说就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场力。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不是某一个因素就能决定的,有赖于很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同时,某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用时间越长,教育效果也会累加,形成平时我们所说的“泡菜效应”。

(2)暗示性。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制度场”中,教职工首先受工作生活环境及未来发展预期的影响,其次受积淀在民众心理深处的思想文化传统和新闻媒体传播的熏陶和影响,再次受制度和周围人们特别是同类人群的行为环境的影响。不仅同类人群的行为环境和规章制度会给教职工思想带来较强的暗示性,而且学校整体形象也会给教职工思想带来较强的暗示性。一般而言,教职工都希望自己所在的高校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美誉度,这样会产生自豪感、安全感、认同感和满足感,思想政治教育就会顺利进行。反之,就会产生失落感、自卑感,导致人心涣散,校园凝聚力不强,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开展。这种暗示性特征的影响因子包括领导班子形象、领导者领导方式、奖惩制度和方式,校风校训与大学精神、学校或所在学科的地位与影响等。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这种暗示性特征提醒我们要注意保持制度的公正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制度的公正性比合理性更重要,即某个制度尽管不尽合理,但只要对每位教职工一视同仁,往往不会产生大的矛盾。“不患寡而患不公”是高校教职工的一种普遍心态,如果外部环境客观公正,即便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或败下阵来,他们通常会心悦诚服,制度的严肃性是制度环境优化的保障。特别是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不严肃就意味着制度成了一纸空文,产生不了约束力,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良好的管理就是教育的前提,管理本身也是最好的教育载体。一所高校如果管理混乱,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无从开展;制度的连续性是制度环境优化的基础。制度本身就意味着一种预期,制度的完善是在保持连续性基础上的一种完善。所谓“治大国如同烹小鲜”,今年实行一种制度,明年又是另一种制度,只会导致广大教职工无所适从。通过制度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在一些方面可以“目中无人”,没必要时时处处围着教职工个体的情感“兜圈子”,可以用群体的“粗”来解决个体的“细”,确保“公共牧场的规范与利益[5]。

(3)可塑性。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在学校环境中进行的,生活在环境优雅、设备完善、人文底蕴深厚、校风教风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净化教职工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完全可以根据教职工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需求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切实加大校园环境建设力度,充分发挥舆论环境的导向、监督和约束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可以说,社会大环境我们只能客观面对,尽可能地排除其自发的、消极的影响,但校园小环境则完全可以遵循一定的规律、依据一定的原则、采取合理有效的途径进行优化或挖掘,充分发挥其“染缸”的功能。

二、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场的作用方式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场是一个整体动力系统,从作用方式看,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1.空间上的全方位

在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场里,各子场的相互作用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原动力,各个核心子场都可能决定一个宏观的结构及相对应的微观状态,整体的场效应就来自各子场耦合后所体现的综合效应,各子场及其构成要素都是平等的参与和协作。由此而产生的组织形式不是集中控制的多层指令系统,而是分散控制的多层参与系统。同时,各子场所产生的合力不是单个分力的线性相加,而是各个分力的矢量和。也就是说,这种力是通过立体的方式向包围着的对象发射能量,若各种力作用方向相同,合力才大。

2.时间上的全过程

时间上的全过程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在一个特定思想政治教育场中,受教育对象“场”中持续时间越长,人们所产生的与这个场一致的倾向性就越明显。这一点在社会生活中也得到证实。如南方人独有的细腻与大西北人的粗旷就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6]。二是指“场”对教育的影响是无时不在、连绵不断的。由于场可叠加的特性,各子场就能同时起作用,也正是在时间的整合下,“场”才会形成一种特有的整体效应。三是指作用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具有长期性与反复性,“场”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经常处于一种不断产生,不断解决,螺旋上升,动态平衡的状态,不可能在较短时间里使作用对象发生质的飞跃,而必须通过长时间量的积累和巩固。同志就曾指出:“不要在几个小时内使人接受一大堆材料,一大堆观点,而这些材料和观点又是人们平素不太接触的。一年要找几次机会,让那些平素不太接触本行业务的人们,接触本行业务,给以适合需要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不要在一个早上突如其来把完成品摆在别人面前。要下些毛毛雨,不要在几个小时内下几百公里的倾盆大雨。强迫受训的制度必须尽可能废除”。[7]

3.途径上的全隐蔽

在思想政治教育场中,会发出一种人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可以感知的“信息波”或“暗能量”,这种“信息波”或“暗能量”往往携带着某种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认知标准,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教职工的内心深处。而教职工受到这种“信息波”或“暗能量”的辐射后,尽管自己处于一种“不设防”的状态,也会自发地根据需要做出选择。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场对人思想政治品质的影响不是靠强制手段来实现的,主要靠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和渗透。

三、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场的主要功能

在思想政治教育场中,高校教职工或多或少地受这种“场”的影响。这种“外加场”可以不受“人工雕琢”而处于自发的状态,也可在人的精心安排和设计下使本身的强度越来越大,从而能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更高效应地影响处于其中的教育对象。

1.约束功能

由于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场的影响,教职工个体将受到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或精神动力,组织所共有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以及传统文化、行为准则等因素会使个体产生心理共鸣和强烈的心理暗示,继而产生行为的自我控制与自我约束,使行为取向与大众趋于一致,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认同”或“顺从”。如果教职工个体行为背离了公认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持有的共同价值观所带来的舆论压力就会发生一种纠偏和矫正功能,从而产生导向作用。

2.凝聚功能

群体凝聚力的本质是群体对其成员吸引力的大小及成员间相互吸引、相互依存及共同参与群体目标的程度,缩短心理距离是提高凝聚力的关键。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场有很强的辐射功能,教职工积极合作、协调一致的行为状态将明显增强,消极反抗的行为状态将显著减少,学校所倡导的主流政治意识、价值观念就会象磁铁一样紧紧地把教职工团结起来,使心理距离大为缩短,从而产生巨大的凝聚力。

3.激励功能

激励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指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需要、动机和目标是激励过程的核心要素。高校一旦形成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场,就会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相应地会形成积极向上的校风、学风和教风,营造一个相对自由、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创建一个规范有序、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这种环境和氛围不仅可以对新成员进行有效的同化与改造,促进他们向组织发展目标靠拢,而且可以职员工的思想认识,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启发他们对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思考,帮助他们解决人生的困惑和矛盾,使他们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阳光的心态面对社会现实参与公平竞争,满足自我实现和价值认同的精神需求,从而产生激励功能。

【参考文献】

[1]赵仲牧:《物理场论对哲学思考的提示》,思想战线,2000年第5期,第1、3页。

[2]周瑞法:《契合生命本体需求: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追求》,“思想·理论·教育”,2003年第12期,第7页。

[3]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2月。

[4]姜正国:《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第6期,第69页。

职场心理学论文篇5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向前迈进,特别是酒店等服务性行业的发展都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之势。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提升,企业的提升同时促进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而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就是人,就是企业的员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以其特有的职业化人才培养特点,一直以来都是酒店的发展原动力,但是面对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近年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显现出陈旧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优秀酒店从业人才的有效培养。所以面对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和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增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及时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培养更多人才的基础上,培养更优秀的实用型人才,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人才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市场需要。

一、高职酒店管理教学现状分析

市场发展瞬息万变,但是高职教育由于教学理念陈旧高职教育,师资力量不够和队伍建设不足等原因,逐渐显现出与市场脱节的问题,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陈旧

在教材的选择上面,许多高职院校由于经费或渠道的原因,长期沿用的是多年前的老教材,教材理论陈旧、案例陈旧的问题很严重。酒店管理属于服务行业,是以人为本的领域。行业的相关理念可以说每天都在变化着,如果学生只接受了书本上的陈旧观念而没有及时了解其他新思维,必然难以适应就业后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更谈不上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二)教师水平低下

高职教师队伍的水平较低和知识结构不合理也是阻碍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问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该是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都呈现出“偏科”现象。他们或者是理论较强的高校毕业生,或是拥有多年酒店从业经验的实际人才,虽然他们都具备了一方面的丰富知识,但是这样的老师很难让学生同时提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能力论文提纲格式。

(三)实践环节缺乏实际意义

高职类的酒店管理一直沿用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从理论上来说,能够很好的培养出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实用型人才。但是要真正实施起来却绝非易事。许多高职院校由于经费不足问题,实训基地建设往往在校园内部,或几间教室,或一层楼,难以营造真实的工作氛围。还有由于实训教师实战经验和阅历不足等原因,训练内容基本还是以书本内容为基础,内容的编排方面过于理想化,没有加入必要的实际问题或突发事件的处理环节,学生在这样的训练环境中难以真正锻炼出实际的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也就造成了这些实训基地流于形式,流于表面,学生就算花再多时间在训练中,也难以得到切实的提高。

(四)学生个人素质教育欠缺

高职学生由于生源素质相对较低,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也处于较低层次。在进入高职学习之后,往往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上面,学校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缺乏系统安排。酒店类企业是服务行业,随时都需要面对各式各样的人高职教育,而且服务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但是由于学生在高职学习期间学校没有注意对其个人素质的教育,造成了学生思想意识落后,人文素质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影响着学生正常就业,阻碍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建设的推进。

(五)学生就业心理与岗位适应的差距

随着经济发展,酒店业、旅游业的发展一日千里,学生对于就业的心理期望也相对较高,但是市场竞争是非常残酷的,许多企业为高职学生提供的岗位或许存在着与学生心理期望相差甚远的问题,面对学生的这种就业心理,许多高职院校没有进行即时疏导和教育,致使许多学生不能很好的正视这一问题,造成了工作情绪大,或者长期待业,无法找到合适岗位等问题。

二、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思

想要做到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转变,就要一切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全面改革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的设置,提升教学与市场实际的契合度。

(一)专业课程设置紧跟市场需要

学校的课程设置要紧跟市场发展需要,针对许多高职院校一直沿用老教材的问题,应该加大新教材的开发力度,在课程安排方面,要加入现在市场上使用频率较高的如基本的计算机软件应用操作、电子商务知识、在外语学习中不仅要加强交际外语的训练,更要加强相关领域的外语学习等内容,这样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就是要同时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重教学能力的教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想要让学生同时具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能力,就必须要有双师型的教师进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需要切实加强教师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面对这样的要求,学校需要根据市场发展及时为教师开展职业能力培训与新观念新方法的培训课程,并且根据校方的实际能力,为教师提供教学之余的岗位培训工作,如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每一学期都选派专业教师到五星级酒店挂职。让教师在服务一线锻炼,在思想和能力上都能紧跟时展。

(三)完善常态化实训基地建设

对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高职教育,离不开对于学生的实训训练。学校为学生建立实训基地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切实了解未来的工作状况,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进行必要的技能锻炼,以便在就业时更快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需要。所以实训基地的建设不能只是对书本知识的复制和搬移,更加需要切实营造工作氛围,要加强学生对于书本知识以外的面对突发事件的解决能力和运筹帷幄的能力。校内实训基地虽然碍于场地限制,难以建设大规模的基地,但是要力求在有限的空间之内,进一步的完善基地设施和配置,并且要根据未来就业的需要,设置多种实训环境,如前厅、客房、会议室、餐厅等等,并且应该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对实训内容进行有效编排,力求全方面的让学生能力得到锻炼论文提纲格式。而且在有能力的条件下,校方应该加强与校外相关企业的联合与沟通,探索多种实训合作模式,如对学生进行企业订单班培训,让企业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实际工作岗位,真正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压力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自身的不足,也才能切身体会到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从而找到自身不足,在学习中更加有目的的提升自身能力。

(四)加强学生个人素质教育

实用性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而且也要具备较高层次的个人素质。因为酒店类企业是属于服务行业,服务行业最主要的就是要服务广大顾客,顾客是形形色色的,思想层次和文化水平也各有不同,所以学校在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文化素质与道德修养的提升。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际就业的过程中,不会因为个人素质问题而让企业受到影响,因为企业的宗旨就是服务顾客,所谓没有不讲理的客户,只有不称职的员工,虽然有时候客户的要求会比较无理高职教育,但是如果员工具备更高的思想觉悟与素质,就能够为企业挽留更多的客户和潜在客户。能够信奉客户至上的员工,才是企业需要的,也才是市场所欢迎的。

(五)加强学生就业心理建设

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对于自身的就业期望往往是很高的,然而市场竞争又是非常残酷的。所以学生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往往会出现心理失衡的情况。这就需要学校在毕业生阶段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开设就业与择业的知识讲座,职场招聘技能培训,并且及时针对毕业生在应聘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辅导。要让学生不仅能够正视自身优缺点,还要充分了解市场人才需求状况,进而根据市场需求对自己的就业预期进行合理规划,调整心态,以便能够以稳健的心态,充分的准备面对市场竞争局势的考验。

三、结论

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己任,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更是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人才,所以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上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为市场培养真正的优秀人才。虽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相信通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必然能够找到切实适应市场需求的教育方法,为市场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华.对制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探索[J]. 当代教育,2009,7.

[2]刘东华.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尝试和探索[J]. 高职教育,2010,2.

职场心理学论文篇6

1.重视组织网络建设是基础。近年来,农场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党务政工队伍建设,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新局面。首先,农场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组,党委成员、机关党群部门负责人、全场各单位党总支党支部书记以及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参加。其次,各场直二线管理单位相应成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分会,由党务负责人任分会长。同时,随着干部人事调整变动,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组织,成立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立干部职工教育培训中心等,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多层次全覆盖的良好局面。

2.重视健全工作制度是保障。制定并完善了《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学习考核制度》、《干部学习培训计划》、《党风廉政规定》、党内“”等一系列制度,开展“捐书、读书、品书、用书”活动。建立了领导班子理论学习责任制,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并把理论学习情况作为评议和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首先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其次是抓好党员干部的理论培训,第三是抓好职工群众的教育和培训。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十精神、时事政治,结合农场实际进行理论和形势任务教育,以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采用专题研讨、交流学习体会等方法,不断把理论学习引向深入。学习内容上采取政治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从而提高干部职工整体素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了创先争优及党的基础知识竞赛活动。开展以强化党员党性教育为内容的学习十知识竞赛、演讲赛、学、重温入党誓言、讲党课、进行主题征文活动、过好民主生活会。开展思想政工研究活动,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围绕工作中心,布置议题,不断提升思想建设水平和精神文化成果。

3.重视提高班子素质是根本。近年来,农场利用冬春季节,组织《党员干部理论培训班》,党委成员、中层干部、管理区主任、书记、队长、居委会负责人参加第一层次培训,接着,各场直二线单位组织二级培训,做到集中学习有记录,自学有笔记。党委按照“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和作风形象好”的要求,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在全场深入开展“四好班子”和“五好支部”的创建活动。为了适应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需求,农场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发展型、务实型、民主型、廉政型班子的总体要求,公开选聘了物业书记、学校教师、幼教中心教师、农业单位管理人员等。通过学习、参观、考核评比,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倡实绩论英雄,管理人员的政治待遇和经济收入与绩效挂钩。农场领导及场部机关工作人员明确分片、分工到各管理区、作业站。全场各部门、各单位管理干部每年进行百分考核,向职工群众述职述廉,接受基层单位和群众监督。同时,重视人才培养,通过招聘应届毕业生、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等方式,培养农场适用型人才,引进农场急需的大学生。每年评比表彰一批“先进单位”、“五好党支部”、“三强党支部书记”。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和争当“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党员活动,提高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农场经常开展反腐倡廉专题教育,观看廉政教育专题片,印发《党员干部八项规定》,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使每个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党的宗旨,自觉执行廉政纪律。

二、手段多样,把思想政治工作搞活

思想政治工作是政治优势,是光荣传统。新时期的新目标新任务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做思想政治工作,既要看得见、也要摸得着、更要形式多样,职工群众乐于参与,能够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1.教育方法多样。坚持教育内容系列化、方法多样化、对象层次化;突出历史性、时效性、针对性;实施榜样激励、目标激励、情感激励、环境激励;与业务发展工作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职工群众的潜能。突出政治理论学习和实施道德教育为主。通过加强理论教育,进而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学习宣传,使《纲要》进一步深入人心和融入道德实践中,有效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开展“八荣八耻”、“核心价值观”读书月与研讨活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提升了八五八农场人的整体形象。深化“务实、创新、和谐、发展”的企业精神,着力打造文明、向上、和谐农场。

2.教育形式多样。充分利用各种会议、文件、文化传媒、文化广场等阵地,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并渗透到活动中,上好“五课堂”:理论教育课、业务技能课、法制教育课、道德教育课和企业文化课。寓教于知,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教于管,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贴近职工,贴近工作,贴近生活。开展结对帮扶和职工互助活动。场部机关、基层管理区、作业站、社区所有党员干部与相对困难的职工进行结对帮扶。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帮助提供致富信息,帮助劳务输出,帮助项目借款和担保贷款。建立农场“职工困难救助基金”,农场企业、管理区、社区、机关党员干部积极带头捐款。帮扶因灾、因病的困难职工,促进了社会和谐。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农场建立了“志愿者工作站”。成立了以在校学生为主的“青少年志愿者”、以大学生、社区管理者为主的“中青年志愿者”以及以老干部为主的“老年志愿者监督员”等组织。积极参与义务支农、扶老帮困、治安巡逻、环境保护、关心下一代等公益活动。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每逢重要节日,场工会、社区、文体活动中心举办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每个基层单位组织各类文体活动每年不少于2次。社区组织了中老年健身队、腰鼓队、舞蹈队、文艺表演队和老年门球队。

3.教育内容多样。一个先进典型是一面旗帜,是一个“活”教材,全场和各单位每年都要开展“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活动,从不同角度树立了典型先进人物,全场干部员工从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先进人物身上得到感悟和感化。用职工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职工有血有肉,使职工感到可信、可爱、可敬、可学,发挥典型示范、鼓舞和引导作用。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制定百分考核细则,以文明建设标准促进单位和职工居民整体素质提高。开展文明单位(班组)、五好家庭、文明职工评选活动,不断改进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文明水平,在全场营造了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气。

三、抓好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好

当前农场各项事业也正处于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这对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的要求,我们应不断运用全新的思维、理念和举措,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发展,以强烈的时代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机制、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使之能更好地适应并服务于农场经济建设。

1.思想政治工作与党政群组织齐抓共管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其本身就带有全方位、多角度性,渗透到各个方面。因此,单靠领导、政工人员做工作,肯定力不从心,必须以各级党组织为主体,以工会、团支部、女工为支撑,以科室负责人为骨干,形成一种齐抓共管的格局,建立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抓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形成合力。

2.思想政治工作与和谐农场建设相结合。农场的和谐发展离不开人的和谐,而人的和谐则必须要有和谐的思想做基础。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在和谐农场建设中,必须要发挥好思想和谐“调节器”的功能,同时,和谐建设不仅关系农场的长远发展,而且与职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要认真分析影响农场和谐建设的主要思想问题,准确把握职工群众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动态和舆情反映,抓住主要矛盾,抓住本质问题,做好宣传教育,及时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努力营造一个团结互助、轻松愉快、自然和谐的良好工作氛围。

职场心理学论文篇7

专家型教师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著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在《专家型教师的教学原型观》中他指出专家型教师是具有某种教学专长的教师。专家型教师也是世界教师专业化运动的结果。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明确说明:“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 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久的学习, 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新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培养专家型教师对于我国教师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市场营销专业

市场营销是科学性和艺术性兼备的应用型学科,是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具有全程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市场营销重视实践能力培养,沟通能力、谈判能力、策划方案写作等能力是专业必备能力。

三、高职教育的特征

强调应用性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的院校要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宗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教育部有关《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也指出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四、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能力意义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发展快。高职院校现在已经占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强调应用性的特点对于专家型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社会对于具有专业技能劳动者需求巨大,社会需求决定高职院校必须重视专家型教师培养,没有足够数量专家型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大批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合格员工,满足社会的需要。其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高职专家型教师培养必须强调专业性,只有具备专业技能的专家型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高职人才。市场营销专业是具有应用型特征的文科专业,研究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特征,确立高职专家型教师模型对于探索高职文科类专家型教师培养路径,提高高职教师总体水平,丰富我国专家型教师理论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能力的调查

六、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能力特征解析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国古人认为,作为教师,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传授知识和为学生解答人生的困惑。高职人才的培养靠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要依靠高素质的教师,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传统的“工匠型”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现代社会亟需大量高素质的教师,尤其是专家型的教师。面对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所进行的包括《经济学基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研与分析》、《销售通路管理》、《销售计划与控制》、《推销与洽谈》、《产品终端推广与维护》、《客户服务与管理》、《小企业创办》九门销售岗位群项目制课程的改革,亟需培养营销专业的专家型教师。通过封闭式问卷专题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我们认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能力特征表现以下方面:

(一)具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调查显示:“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要求主动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理念:最重要占62%,重要占38%。”,因此,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要既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同时还要具有潜心教育、教书育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严谨治学、精心施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培育新人的高尚师德。热爱祖国,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与时俱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对高职教师工作的本质、责任和特点有深刻的理解,具有为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身正为范,德高为师,对高职学生有爱心、信心和耐心,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勇于进取,努力探讨、运用和总结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如德国的“双元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以企业为主)和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TAFE教育)以及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技术与职业教育),厚积薄发,形成自己独特的高职教育教学风格。“你认为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要求具有“创新、创意、创业”的三创意识调查结果显示:最重要占64.67%,重要占35.33%。”

(二)具有优良的复合型专业知识结构

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具有职业教育理论、专业专长、相关学科、职业技能等复合型的专业知识结构。理解并掌握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教学法理论,具有精深的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知识、新成果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营销实践的操作技能,能以宽厚的教育理论、丰富的知识内容、最新的学科信息、现代教学手段来实施市场营销教育教学。同时还具有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及跨学科知识,并能高效率解决教学领域问题、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较强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和完善的教学监控能力。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不仅善于用辩证的观点思考和总结教学,引导学生去探求现象的本质及其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还善于从专业交叉、对比与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而且其复合的专业知识是高度职业化、组织化、系统化的,并能灵活运用。

(三)具有丰富灵活、高效一流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参加2010 年参加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荣获一等奖和近几年的浙江省营销师职业技能大赛和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取得一、二、三奖的实践体会,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必须具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能力。尤其是作为浙江省精品课的负责人,能够带领教学团队的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另外,还要有对日常教学工作驾轻就熟的能力,如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对一”老带新,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指导组织学生课内外实训、顶岗和毕业实习、完成项目制课标的制定、课程教学设计、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等。

(四)具有突出的教科研和教改实践能力

调查显示:“你认为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的科教研能力主要体现在(可多选): 其中,撰写专著、编写教材、教学成果占12.67,、申报课题、编写教材占9.33%,申报课题、撰写专著、教学成果占9.33%。”可见,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应具有教科研素质,才能在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具有创造性,更快地接受现代科学新知识及最新职业教育理论,把握营销专业发展的最前沿的信息,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并将其运用于自身的市场营销的教学活动中,从而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提炼和鉴别出有助于解决教学问题的信息,并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新颖、独特、恰当地运用于教学。具有突出的教改实验能力,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敢于对原有的教育方法和教学观念提出质疑,敢于对新的教育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勇于通过不断的实践,完善自己的职业教育理念。

(五)具有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你认为学校要求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应该具有“双师型”素质能力调查显示:应该具有“双师型”素质能力最重要68%,重要占3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中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可按照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也可根据有关规定申请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我校要求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必须有营销师、经济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作为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还应具备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把握专业领域学术发展前沿,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通过各种渠道,与工商企业保持联系,在利用所拥有的理论知识为企业开展咨询、调研活动中,取得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既发挥了自己的才智,也增长了自身的才干;既加深了对理论的认识,又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我校成立的“中小企业营销服务中心”就是由专家型教师带来学生开展日常教学和实战营销的。

职场心理学论文篇8

以就业为导向,就是把学生的就业作为引导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指向,高职教育的一切工作都应为了学生更好地就业而展开。整个职业教育的评价标准要向以就业为导向转变,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要向以就业为导向的优势学校倾斜,培养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培养目标的职业定向性。培养应用型、技能型、操作型、具有大学文化层次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上岗。他们具有双重优势:同普通高校毕业生相比,他们出校门就有相当熟练的某种技艺或技能;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相比,他们又有大学以上的专业理论与知识。

2.专业设置市场性。教学内容摆脱了传统学科式教学模式,按照地方性、市场导向性的需求,就业市场需要什么,就办什么专业;办什么专业就设什么课程、请什么师资,专业设置具有相应灵活性,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很快适应就业岗位的需要。

3.课程开发职业性。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及教育教学规律,关注企业需求变化,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规模,设计实施性教学计划;企业为高职“埋单”、提供就业岗位。

4.教学过程协作性。企业选派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对企业需求岗位的分析,然后对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双方不仅有效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密切了合作关系,还提升了合作层次,实现了“产销连接”,使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使用的“无缝”连接成为可能。以就业为导向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含义及特点相互区别,但是,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二、以就业为导向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互联系

1.教育目标基本一致。以就业为导向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总体目标上是一致的。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政治上、思想上、道德上培育人、塑造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造就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人才;另一方面,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已成为一种共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大教学效力,准确把握市场脉搏,紧紧盯住市场需求,依据市场办教学,围绕市场搞就业,培养市场需要的“精品”学生——有文化、有修养、有学历、有技术、有底蕴、有创新的人才。

2.教学内容相互依存。一方面,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职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这些教育内容只有融入和贯穿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之中,才能富有实效性和穿透力,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以就业为导向。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面对纷繁复杂的人才市场,感到无所适从,不是因为不具备工作所需的技能,而是因为缺乏基本就业能力。在择业过程中,盲目自大,脱离现实,或是忽视专业,急功近利,或缺乏择业主动性、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以及求知欲、独立性、灵活性、观察力、自信心、好奇心、想象力等优秀人格品质。

3.培养模式基本相融。从培养模式适应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的整体上来看,以就业为导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显示出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现代企业不仅注重员工的职业技术,而且注重员工的整体素质,这种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代表社会的发展方向,代表着劳动就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高职教育依据以就业为导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两个基本维度来规划课程,就是要兼顾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就是要兼顾学生即时性需要(当前就业的需要)和超前性需要(终身发展的需要),并以此来整合应用性课程与理论性课程、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学历性课程和资格证书课程,从而构建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以素质拓展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事实上,在培养实践中,以就业为导向蕴涵着一定的实践导向,其核心在于强调作为主体的人的基本综合素质的养成与发展,并不是将每个人都培养成全才,而是力图使每个人在其现有素质的基础上趋于完善。它不仅隐含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表达,也蕴涵了对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内容、手段与途径的规定,两种培养模式已表现出统一与融合的趋势。

三、以就业为导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的要求

1.突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根据扩招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对统招生与单招生、文科生与理科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1)在课程目标上,应以人的发展为基点重新审视高职教育的质量规格和人才标准。以人的职业能力的终身发展、与职业相联系的人的整体发展为着眼点进行目标定位。不仅要注重某一职业或岗位的专业能力的培养,而且要注重学生职业适应能力、职业发展能力、职业活动中的创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尤其应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持续发展。(2)在课程设置上,应在保证高职教育课程结构性的同时,增强课程的开放性,体现课程设置的灵活性、课程内容的前瞻性和课程实施的和谐性。同时,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要体现人文精神、社会科学与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的有机整合,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变通能力。(3)针对不同教育对象,分类确定具体教学目标和方法。即把学生按知识层面分成不同层次,确定适宜的难度,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按不同具体目标,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的群体性差异。使每个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提高,都有成就感。并在此基础上提升目标,促进学生素质的继续发展。

2.突出知行结合、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和计划,组织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活动。一是通过参观、考察、网上调研,使学生接触社会,促进学生对基本国情的认识和把握,了解我们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很发达,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深化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理性认识。二是把实践教学与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专业实习结合起来,加强对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三是渗透职业指导教育,从校外聘请一些专家学者、职业指导师、企业管理人员、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作关于劳动力状况、就业形势、岗位要求、职业生涯设计、应聘技能等专题讲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视现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和就业能力。

3.突出教师的职业性,建设“三师型”师资队伍。高职教育要突出它的应用性、职业性特点,必然要求教师既要有教学能力,又要有专业的实际经验。随着高职改革的深入,尤其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作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必须顺应其需要,创新“三师型”内涵,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教师,具有类似教师+某个专业技术职称+职业指导(如讲师+工程师等+就业指导师)的专门人才。教师既能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又能从事行业、职业实践活动,并能将行业、职业知识及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时还具备能够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及能力要求,将就业指导工作从大学学业后期前移至学业早期,与新生职业生涯规划同步设计。

四、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功能

1.定位功能。随着高职学制的改革,学时短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越发凸显。如何办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是摆在所有高职院校面前的新课题。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指出:“高职教育必须与本科院校‘错位发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把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改革的方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专业设置要与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基础理论以该岗位“必需”、“够用”为度。要转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向。以就业为导向为突破口,突出实践的作用,增加实践的课时,加大实践的分量,让以就业为导向发挥其导引、激励、兴趣、深化的特殊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应考虑拓宽学生知识面,着眼于人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适应就业的关键能力,为其可持续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在教学内容上,必须突出应用性、教学方法突出训练性和教材建设突出适应性。树立与市场经济相符合的就业思想和观念,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在专业学习中训练,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在自我修养中提高,在职业活动中强化,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既可以做一名能工巧匠,从“灰领”晋升为“自领”,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又可以随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的变化而随时更换职业岗位,应对将来社会和职场的各种挑战。

职场心理学论文篇9

一、专家型教师概述

专家型教师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著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在《专家型教师的教学原型观》中他指出专家型教师是具有某种教学专长的教师。专家型教师也是世界教师专业化运动的结果。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明确说明:“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 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久的学习, 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新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培养专家型教师对于我国教师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市场营销专业

市场营销是科学性和艺术性兼备的应用型学科,是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具有全程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市场营销重视实践能力培养,沟通能力、谈判能力、策划方案写作等能力是专业必备能力。

三、高职教育的特征

强调应用性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的院校要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宗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教育部有关《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也指出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四、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能力意义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发展快。高职院校现在已经占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强调应用性的特点对于专家型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社会对于具有专业技能劳动者需求巨大,社会需求决定高职院校必须重视专家型教师培养,没有足够数量专家型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大批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合格员工,满足社会的需要。其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高职专家型教师培养必须强调专业性,只有具备专业技能的专家型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高职人才。市场营销专业是具有应用型特征的文科专业,研究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特征,确立高职专家型教师模型对于探索高职文科类专家型教师培养路径,提高高职教师总体水平,丰富我国专家型教师理论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能力的调查

为了科学、客观、系统地得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应具备的诸多能力,为此进行了专题调查。此次调查采用结构式问卷进行访问。问卷以封闭式题目为主,调查范围基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调查对象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管理者、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发放问卷120份,其中,教学管理者40份、市场营销专业教师60份、市场营销专业学生50份,共回收调查问卷120份,回收率为100%,并抽取了一定比例的问卷进行电话复核,以检验调查结果,有效问卷为120份,合格率为100%。调研内容主要针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能力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内容涉及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的核心能力、科教研能力等13个方面。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方面,对调查问卷获取的原始数据,根据分析问题的需要,采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分层处理。定性方面,主要对收集的材料与访谈信息进行分析,以此得出客观的结论。

六、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能力特征解析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国古人认为,作为教师,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传授知识和为学生解答人生的困惑。高职人才的培养靠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要依靠高素质的教师,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传统的“工匠型”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现代社会亟需大量高素质的教师,尤其是专家型的教师。面对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所进行的包括《经济学基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研与分析》、《销售通路管理》、《销售计划与控制》、《推销与洽谈》、《产品终端推广与维护》、《客户服务与管理》、《小企业创办》九门销售岗位群项目制课程的改革,亟需培养营销专业的专家型教师。通过封闭式问卷专题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我们认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能力特征表现以下方面:

(一)具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调查显示:“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要求主动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理念:最重要占62%,重要占38%。”,因此,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要既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同时还要具有潜心教育、教书育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严谨治学、精心施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培育新人的高尚师德。热爱祖国,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与时俱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对高职教师工作的本质、责任和特点有深刻的理解,具有为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身正为范,德高为师,对高职学生有爱心、信心和耐心,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勇于进取,努力探讨、运用和总结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如德国的“双元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以企业为主)和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TAFE教育)以及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技术与职业教育),厚积薄发,形成自己独特的高职教育教学风格。“你认为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要求具有“创新、创意、创业”的三创意识调查结果显示:最重要占64.67%,重要占35.33%。”

(二)具有优良的复合型专业知识结构

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具有职业教育理论、专业专长、相关学科、职业技能等复合型的专业知识结构。理解并掌握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教学法理论,具有精深的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知识、新成果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营销实践的操作技能,能以宽厚的教育理论、丰富的知识内容、最新的学科信息、现代教学手段来实施市场营销教育教学。同时还具有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及跨学科知识,并能高效率解决教学领域问题、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较强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和完善的教学监控能力。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不仅善于用辩证的观点思考和总结教学,引导学生去探求现象的本质及其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还善于从专业交叉、对比与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而且其复合的专业知识是高度职业化、组织化、系统化的,并能灵活运用。

(三)具有丰富灵活、高效一流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调查显示“你认为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应该具备5到10年的教学经验:最重要占67.33%,重要占32.67。”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是凭借丰富的教学能力、语言、教具、情绪感染及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思想、改变态度等能力。教师的职业能力素质是教学活动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要求具有教学经验丰富,能针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培养的不同教学情境,作出迅速准确地预测和自如地调控,以出色的教学设计和多种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具有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的技术、设备的能力、教学成果转化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善于凭借敏感的信息意识,运用多种媒体广泛收集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并善于将获取、处理信息的技能传递给学生。

通过指导学生参加2010年参加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荣获一等奖和近几年的浙江省营销师职业技能大赛和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取得一、二、三奖的实践体会,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必须具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能力。尤其是作为浙江省精品课的负责人,能够带领教学团队的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另外,还要有对日常教学工作驾轻就熟的能力,如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对一”老带新,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指导组织学生课内外实训、顶岗和毕业实习、完成项目制课标的制定、课程教学设计、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等。

(四)具有突出的教科研和教改实践能力

调查显示:“你认为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的科教研能力主要体现在(可多选): 其中,撰写专著、编写教材、教学成果占12.67,、申报课题、编写教材占9.33%,申报课题、撰写专著、教学成果占9.33%。”可见,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应具有教科研素质,才能在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具有创造性,更快地接受现代科学新知识及最新职业教育理论,把握营销专业发展的最前沿的信息,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并将其运用于自身的市场营销的教学活动中,从而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提炼和鉴别出有助于解决教学问题的信息,并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新颖、独特、恰当地运用于教学。具有突出的教改实验能力,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敢于对原有的教育方法和教学观念提出质疑,敢于对新的教育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勇于通过不断的实践,完善自己的职业教育理念。

(五)具有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市场营销是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一门学科,理论与实践必须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期内与学期外相结合的道路,更是促使营销专业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营销专业教师要身体力行,更要带领学生“走出去”为社会服务。调查显示:你认为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必须有在企业一线工作或挂职锻炼1到2年的经历要求:最重要占66.67%,重要占33.33%。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应该具备本专业的引领、带头和表率作用。这符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同时也是高职教师晋升职称的必备条件之一。

你认为学校要求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应该具有“双师型”素质能力调查显示:应该具有“双师型”素质能力最重要68%,重要占3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中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可按照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也可根据有关规定申请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我校要求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必须有营销师、经济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作为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还应具备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把握专业领域学术发展前沿,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通过各种渠道,与工商企业保持联系,在利用所拥有的理论知识为企业开展咨询、调研活动中,取得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既发挥了自己的才智,也增长了自身的才干;既加深了对理论的认识,又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我校成立的“中小企业营销服务中心”就是由专家型教师带来学生开展日常教学和实战营销的。

调查还显示“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要求具备的专业技术职称是( )以上:讲师占26.67%,副教授40%,教授33.33%。”在“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应该具备()性格特质”选项中:外向型的占74.67%,内外兼顾型25.33%。在“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是否可以兼任(可多选)”选项中:专业负责人、专业群主任、班主任占36%,不一定占19.33%。在“你认为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应当具备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 选项中:最重要占65.33%,重要占34.67%。在“你认为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的称谓是如何产生的(可多选)” 选项中:潜移默化中同行公认的、是靠自身能力证明出来的占24%,潜移默化中同行公认的、是市场营销专业某一个领域的权威占13.33%,自然形成的、是市场营销专业某一个领域的权威占12.67%。

总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专家型教师的核心能力特征集中表现为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比赛、使用现代教学技术设备的能力、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既要把握专业领域学术发展前沿,又要与行业及企业保持密切联系,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等方面。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实践,日积月累,螺旋上升的过程。面对当今高职教育的教育改革和学生未来就业和岗位的选择,任重道远,只有立足高职教育的一线工作,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就一定能成为具有为高职教育事业献身,有自己独特的职业教育思想,有较高的职业教育理论水平,有丰富企业教育实践经验、富有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

参考文献

[1]丁芳,傅丽萍.浅析成为专家型教师应具备的条件[J].当代教育科学,2005,(5).

[2]曾玉华.论专家型教师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J].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第1卷第1期,2003,(3).

职场心理学论文篇10

专家型教师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着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在《专家型教师的教学原型观》中他指出专家型教师是具有某种教学专长的教师。专家型教师也是世界教师专业化运动的结果。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明确说明:“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 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久的学习, 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新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培养专家型教师对于我国教师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市场营销专业

市场营销是科学性和艺术性兼备的应用型学科,是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具有全程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市场营销重视实践能力培养,沟通能力、谈判能力、策划方案写作等能力是专业必备能力。

三、高职教育的特征

强调应用性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的院校要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宗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教育部有关《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也指出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四、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能力意义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发展快。高职院校现在已经占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强调应用性的特点对于专家型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社会对于具有专业技能劳动者需求巨大,社会需求决定高职院校必须重视专家型教师培养,没有足够数量专家型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大批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合格员工,满足社会的需要。其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高职专家型教师培养必须强调专业性,只有具备专业技能的专家型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高职人才。市场营销专业是具有应用型特征的文科专业,研究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特征,确立高职专家型教师模型对于探索高职文科类专家型教师培养路径,提高高职教师总体水平,丰富我国专家型教师理论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能力的调查

为了科学、客观、系统地得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应具备的诸多能力,为此进行了专题调查。此次调查采用结构式问卷进行访问。问卷以封闭式题目为主,调查范围基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调查对象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管理者、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发放问卷120份,其中,教学管理者40份、市场营销专业教师60份、市场营销专业学生50份,共回收调查问卷120 份,回收率为100%,并抽取了一定比例的问卷进行电话复核,以检验调查结果,有效问卷为120份,合格率为100%。调研内容主要针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能力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内容涉及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的核心能力、科教研能力等13个方面。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方面,对调查问卷获取的原始数据,根据分析问题的需要,采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分层处理。定性方面,主要对收集的材料与访谈信息进行分析,以此得出客观的结论。

六、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能力特征解析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国古人认为,作为教师,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传授知识和为学生解答人生的困惑。高职人才的培养靠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要依靠高素质的教师,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传统的“工匠型”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现代社会亟需大量高素质的教师,尤其是专家型的教师。面对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所进行的包括《经济学基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研与分析》、《销售通路管理》、《销售计划与控制》、《推销与洽谈》、《产品终端推广与维护》、《客户服务与管理》、《小企业创办》九门销售岗位群项目制课程的改革,亟需培养营销专业的专家型教师。通过封闭式问卷专题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我们认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能力特征表现以下方面:

(一 )具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调查显示:“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要求主动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理念:最重要占62%,重要占38%。”,因此,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要既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同时还要具有潜心教育、教书育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严谨治学、精心施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培育新人的高尚师德。热爱祖国,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与时俱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对高职教师工作的本质、责任和特点有深刻的理解,具有为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身正为范,德高为师,对高职学生有爱心、信心和耐心,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勇于进取,努力探讨、运用和总结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如德国的“双元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以企业为主)和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TAFE教育)以及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技术与职业教育),厚积薄发,形成自己独特的高职教育教学风格。“你认为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要求具有“创新、创意、创业”的三创意识调查结果显示:最重要占64.67%,重要占35.33%。”

(二)具有优良的复合型专业知识结构

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具有职业教育理论、专业专长、相关学科、职业技能等复合型的专业知识结构。理解并掌握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教学法理论,具有精深的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知识、新成果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营销实践的操作技能,能以宽厚的教育理论、丰富的知识内容、最新的学科信息、现代教学手段来实施市场营销教育教学。同时还具有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及跨学科知识,并能高效率解决教学领域问题、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较强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和完善的教学监控能力。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不仅善于用辩证的观点思考和总结教学,引导学生去探求现象的本质及其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还善于从专业交叉、对比与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而且其复合的专业知识是高度职业化、组织化、系统化的,并能灵活运用。

(三)具有丰富灵活、高效一流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调查显示“你认为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应该具备5到10年的教学经验:最重要占67.33%,重要占32.67。”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是凭借丰富的教学能力、语言、教具、情绪感染及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思想、改变态度等能力。教师的职业能力素质是教学活动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要求具有教学经验丰富,能针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培养的不同教学情境,作出迅速准确地预测和自如地调控,以出色的教学设计和多种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具有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的技术、设备的能力、教学成果转化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善于凭借敏感的信息意识,运用多种媒体广泛收集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并善于将获取、处理信息的技能传递给学生。

通过指导学生参加2010 年参加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荣获一等奖和近几年的浙江省营销师职业技能大赛和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取得一、二、三奖的实践体会,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必须具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能力。尤其是作为浙江省精品课的负责人,能够带领教学团队的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另外,还要有对日常教学工作驾轻就熟的能力,如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对一”老带新,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指导组织学生课内外实训、顶岗和毕业实习、完成项目制课标的制定、课程教学设计、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等。

(四)具有突出的教科研和教改实践能力

调查显示:“你认为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的科教研能力主要体现在(可多选): 其中,撰写专着、编写教材、教学成果占12.67,、申报课题、编写教材占9.33%,申报课题、撰写专着、教学成果占9.33%。”可见,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应具有教科研素质,才能在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具有创造性,更快地接受现代科学新知识及最新职业教育理论,把握营销专业发展的最前沿的信息,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并将其运用于自身的市场营销的教学活动中,从而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提炼和鉴别出有助于解决教学问题的信息,并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新颖、独特、恰当地运用于教学。具有突出的教改实验能力,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敢于对原有的教育方法和教学观念提出质疑,敢于对新的教育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勇于通过不断的实践,完善自己的职业教育理念。

(五)具有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市场营销是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一门学科,理论与实践必须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期内与学期外相结合的道路,更是促使营销专业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营销专业教师要身体力行,更要带领学生“走出去”为社会服务。调查显示:你认为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必须有在企业一线工作或挂职锻炼1到2年的经历要求:最重要占66.67%,重要占33.33%。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应该具备本专业的引领、带头和表率作用。这符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同时也是高职教师晋升职称的必备条件之一。

你认为学校要求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应该具有“双师型”素质能力调查显示:应该具有“双师型”素质能力最重要68%,重要占3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中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可按照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也可根据有关规定申请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我校要求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必须有营销师、经济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作为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还应具备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把握专业领域学术发展前沿,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通过各种渠道,与工商企业保持联系,在利用所拥有的理论知识为企业开展咨询、调研活动中,取得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既发挥了自己的才智,也增长了自身的才干;既加深了对理论的认识,又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我校成立的“中小企业营销服务中心”就是由专家型教师带来学生开展日常教学和实战营销的。

调查还显示“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要求具备的专业技术职称是( )以上:讲师占26.67%,副教授40%,教授33.33%。”在“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应该具备()性格特质”选项中:外向型的占74.67%,内外兼顾型25.33%。在“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是否可以兼任(可多选)”选项中:专业负责人、专业群主任、 班主任占36%,不一定占19.33%。在 “你认为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应当具备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 选项中:最重要占65.33%,重要占34.67%。在“你认为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的称谓是如何产生的(可多选)” 选项中:潜移默化中同行公认的、是靠自身能力证明出来的占24%,潜移默化中同行公认的、是市场营销专业某一个领域的权威占13.33%,自然形成的、是市场营销专业某一个领域的权威占12.67%。

总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专家型教师的核心能力特征集中表现为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比赛、使用现代教学技术设备的能力、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既要把握专业领域学术发展前沿,又要与行业及企业保持密切联系,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等方面。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实践,日积月累,螺旋上升的过程。面对当今高职教育的教育改革和学生未来就业和岗位的选择,任重道远,只有立足高职教育的一线工作,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就一定能成为具有为高职教育事业献身,有自己独特的职业教育思想,有较高的职业教育理论水平,有丰富企业教育实践经验、富有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

参考文献:

[1]丁芳,傅丽萍.浅析成为专家型教师应具备的条件[J].当代教育科学,2005,(5).

职场心理学论文篇11

作者简介:邓映红(1976―)女,广东东莞人,本科学历,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现任教于广东省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

一、动因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课程太多、教学内容过难、教学方式落后、学生学不了、学不会”的现实问题,“学得会的课堂”“有价值的课堂”“有活力的课堂”是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诉求。有鉴于此,笔者试图以“活动式教学”来呼应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诉求。这一考量的基本理据有如下两个方面:

1.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然要求

活动式教学是在友善用脑教育理念指导下,针对中职学校教学的特点总结而成的一种方法论体系。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依托自己的能力参与讨论,学习具体操作,从而习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活动式教学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又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中职语文课本活动式课文的实然要求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本普遍重现“活动”的设计,从而产生了以“活动式课文”为载体的中职语文新课本。中职语文课本“活动式课文”,既有理论依据,又有政策依据,同时反映了课本的发展趋势。从功能上看,活动课文的学习内容多结合具体案例、情境、问题,使知识、技能融汇其中,重点呈现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学习方式侧重于或适合于主动式学习,以调查、搜集资料、探究等为主要学习手段;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引导、辅助学生完成活动,很多情况下需要学生合作完成课文的学习;学习环境不局限于课堂,可根据需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校、家庭和社会。这样,活动式课文与活动式教学之间可以实现“无缝对接”,从而为活动式教学的有效实施创造了条件。

二、模式

活动式教学的方法论体系可以从内涵、结构和形态三个方面加以解构。

1.中职语文活动式教学的内涵

中职语文“活动式教学”意义上的“活动”,是指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参加的、以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内在需求和认知规律为基础的、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以课堂为中心、课内课外互动互补的、有序有效的主体实践活动。其外显形式主要是听、说、谈、写、思、做等言语实践,即智力活动;其内隐形式主要是情感、意志、品行等身心体验和人格塑造,即非智力活动。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基本方式,来建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操作平台,推进中职语文的全程教学,即为中职语文活动式教学。

2.中职语文活动式教学的结构

像其他教学模式一样,活动式教学没有一种具体的一成不变的操作模式,但作为活动建构教学论的一种独特形式,必然有其特殊的结构和规律性的操作指导因素。基于这样的认识,中职语文活动式教学倡导并探索形成了它最基本的结构程式: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活动交流――活动整合。

(1)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包括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两个方面,其核心任务是“构建动场”和“角色确认”。

构建动场――所谓动场即活动式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背景或情境,包括学生学习活动的情感场、心理场和物质场等,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和功能。构建动场的基本要求是:将明确的目标作为构建动场的前提;将激发的兴趣作为构建动场的依据;将师生的合作作为构建动场的途径;将营造的情境作为构建动场的主旨。

角色确认――所谓角色确认是学生实践活动中必须做好的心理准备。其主要任务是在师生主体对话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角色意识,实现学生的角色认同,即引导学生不断地在学习活动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如主持人,小组长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去尝试和体验。

(2)活动实施

活动实施是活动式教学结构要素的核心,突出强调活动的目的性,即学生的活动是有指向的,并不是为活动而活动,而是蕴含多种体验和感受的学习过程。由于学习活动的形态不同,因此在目标实现上略有差别。活动实施的策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择好适合各类活动形态的切入方式和主线;二是促使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实施有效参与和有效建构。这是保证活动实施成效的关键所在。

(3)活动交流

活动交流是对活动实施过程和结果展示与表达的过程。这一展示与表达的策略主要有“陈述式结论表达”、“辩论式结论表达”、“竞赛式结论表达”和“研讨式结论表达”几种。活动交流阶段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展示过程,而是一个学生总结与反思相结合的过程。首先,要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多侧面的信息,以成为拓展思维空间的一种方式,其次,要使这一过程带有明显的反馈矫正色彩,以利于活动的深入并趋于合理。

(4)活动整合

活动式教学强调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自主建构,这一过程不仅是知识习得的过程,它还具有更加广阔的认知和体验视野。学生在活动建构的基础上,必将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发现规律性的结构,产生稳定的心理品质。活动整合的意义在于发挥综合建模的作用,即在活动整合中,提升和内化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以真正促进学生认知和感情的内在变化。

3.中职语文活动式教学的形态

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要活动方式加以提炼和概括,形成“探究型活动形态”“交往型活动形态”和“体验型活动形态”三种典型活动式教学形态,它们既在语文教学中广泛存在,又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三、价值

职场心理学论文篇12

一、职业教育的目的

什么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满足个人的就业需求和工作岗位的客观需要,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人自身发展的产物,而且是发展到某个特殊时期的产物。职业教育受益于社会,社会也可受益于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和神圣职责。

教学就是教书育人:“教人求真、学做真人”(陶行知)

从以上阐述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关键在于把职业规划安排在不同的课程、实践中,通过学习,能够把握职业提升的机会和职业方向的发展。

二、营销专业培养人才的定位

1.人才培养的定位

营销专业培养目标应从培养市场营销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转向培养“应用型或操作型高技术人才”。因为“高级专门人才”实际上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掌握市场营销所需的高技术,二是应在企业从事高层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很显然,这应属于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培养的目标;而“应用型高技术人才”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强调“应用型”,说明培养目标定位在市场营销第一线的营销人才,而不是企业高层营销人才,这一点区别于本科培养目标;应用型“高技术”强调必须掌握现代市场营销第一线所必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高技术”确定了与中专及一般的职业培训的区别。

这个培养目标定位是基于这三个理由:一是由市场需求结构决定的。据调查,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结构是比较典型的金字塔结构,中基层营销人员数量大大高于高层营销人员数量,中基层应是本科以下学历层次的培养目标。二是由高职高专教学资源条件的特点所决定的。无论是生源的文化基础、教学内容、修学年限,还是师资队伍状况等教学条件,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目前均有一定差距,故不能脱离实际,盲目与本科培养目标攀比。三是由职业技术教育自身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职业技术教育即便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绝对不是精英教育,决定了其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人才只能是掌握市场营销职业技能人才,而不是研究市场的专家学者或市场营销的策划大师。

2.教学理念的定位

在教学中,以培养强技能、精操作、善推销、会服务的市场营销专才为高职高专的教学理念,注重灵活、实用、综合。教学方法应为启发式的案例教学。在案例的结论上以及由此得到的启示,包括经验、方法、技巧,更注重今后运用这些经验、方法和技巧的能力,落脚点为应该如何做。

首先,教学内容要及时反映市场发展的新特点、新理论、新技术,且课程的编排要以灵活适用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一个模块一般由两至三门专业课加一次综合实训组成)为主,取代传统的三段式教学(基础理论专业基础专业技术),根据市场变化和用人单位要求,增减不同的教学模块,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当然,灵活不是随意,这种灵活的特点必须体现在教学计划(大纲)之中。

其次,无论是传统的市场营销知识还是新兴市场知识,只要是实际需要的,可以付诸实践产生实效的,都可以纳入教学内容,而对于一些探索性的新理论、新知识,则不适合于作为高职高专的教学内容,这是与本科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区别。

再次,教学内容应该综合,可以开设综合化课程,高职高专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像本科教学那样设置大量的单科课程。如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可合并为经济学基础,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学、市场研究、可以合并为综合的市场研究,物流学基础、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可合并为综合的物流管理等,这既可以满足构建本专业知识体系的需要,又可以缩短理论教学课时。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注意防止这样几种倾向:①求全。认为市场营销人才这也要懂、那也要会、课程越开越多、课时越拉越长,由于受多种条件制约,结果是这也没有搞懂,那也没学会。②求高。对学生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如“通晓国际商务规则”、“英语达到四级水平”、“拿到市场营销资格证书、熟练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等,甚至提出一些本科生也难以达到的要求。③偏理论。即重视理论教学,重视课堂教学,轻实验实训,轻社会实践。④不专。过于强调通用性、忽视针对性。如商品学知识,几乎要把各类商品的相关知识都要学到,学生难以学深学透,而市场急需的汽车、计算机、机电产品的营销人才、其产品专业知识的课程却没有开设,使毕业生就业时由于缺乏专业知识选择性不强,缺乏竞争力。

高职高专教学方法是更注重实践实训。按照高职高专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要求,高职高专其专业课教学的理论课时与实验实训课时之比应达到1:1,至少应达到6:4。从这点看,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实验实训教学时数及比例要大大高于本科同类专业,因此,对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更多,对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求也更高。

3.能力素质定位

不能简单地认为高职高专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较之本科生要低一些,实际由于培养目标不同,二者的差异更多地反映是一种结构上的差别。高职高专素质能力要求高于本科生的部分是由其在市场营销第一线直接面对顾客、用户的岗位特点所决定的。另外,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职业能力上。不同的是,高职高专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比本科生更严格一些,大多数职业院校将其与毕业资格挂钩,即除取得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资格证外,还需再取得一个职业能力资格证才能毕业。而本科院校一般只与英语四级或计算机二级挂钩。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方向为从事生产及流通企业的营销调查、销售内勤、业务洽谈、市场开拓、客户管理、广告促销、商品推销、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市场专业人员,以开展推销、公关、广告、服务为主要工作岗位。就业方向(岗位)定位,不仅要体现于教学及培养的模式、内容方法上,也要体现在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创业就业教育上。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与自己将来就业定位相适应的技能,提高相应的素质;其次要教育和引导市场营销专业学生面向市场营销第一线,从基层干起,从小事实事做起,热爱自己的专业和岗位,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另外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市场营销第一线工作的复杂性、艰苦性、挑战性、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以提高自己适应企业及工作的能力。

三、适应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

大学使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无论从历史还是实践来看都居于首位,教学为中心不应怀疑。

目前,我院市场营销专业主要开设以下必修课程: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环境分析,商务沟通技巧,消费者行为分析,产品销售,客户关系管理,营销策划,营销管理、营销成本控制与风险防范、市场营销概论、国际贸易实务等。另外还有5-8门选修课程。

毕业生主要面向汽车、房地产、医药、化工、中、大型商场等行业的营销领域,从事市场分析、营销策划、商务运作、客户服务、销售管理等具体工作。历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达98%以上。

针对以上工作岗位,我们设置的课程就要与之挂钩,满足市场需要。目前房地产市场、汽车市场非常火热,营销人员需求也比较大,因此,我们应以不变应万变,首先设置市场营销概论课程,在它基础上,开设选修课,如房地产营销,汽车营销、医药营销等。当然,营销专业课必须设置,如目前学院的四门核心课程: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策划、产品销售、客户关系管理,另外,消费行为分析、商务沟通、营销成本控制与风险防范、化工产品商务基础、国际贸易、营销管理等课程,这是营销人员的撒手锏,不学是不行的。

遵循课程开发、职业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适应营销职业和高职行业特点。

1.坚持以职业为导向的的理念

体现职业导向、能力为本、工学结合。“职业导向”需要围绕营销职业确定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定位营销实践教学课程;“能力为本”需要坚持以营销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产品营销训练为载体、以学生会做能做为引领、以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为核心;“工学结合”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做与学、学与教、做与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职业能力与职业资格的七个方面统一。

2.明确项目任务为载体的内容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核心和基础,而课程标准建设则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课程标准体现了人才培养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和重点,也是教学安排、教材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基本依据。

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专业课程标准要求应能有效体现职业性、岗位型和实践性。

课程标准如何体现职业、岗位标准,并与职业、岗位标准有效衔接,一直是各院校课程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实践课程体系框架,明确各门课程的目标和预期成果;二是实践教学课程教学项目、情景和单元的设计,满足职业的需要;三是教学模式的设计;四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五是考核方法的设计;六是教学资料和教学资源的组织和编写等。

“三个课堂”建设为我们职业教育提供了项目内容。第一课堂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将与行动领域对应的10门专业课程设计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以化工产品为载体的项目化课程。第二课堂即与第一课堂紧密相关,学生参与型的营销实践活动,包括实习实训、社团、考证,帮助学生把第一课堂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课外学习活动。第三课堂即学生自主型的营销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技能比赛、兼职打工、创业实践等,以检验并拓展实践教学的成果。

3.“做、学、教、说”四位一体的项目化实践课程教学模式

以学生的做为先行,将营销岗位工作任务作为课程项目;以知识够用为原则,将学生在营销实践过程中需要的知识作为课程学习内容;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教为学服务,采取多种途径方式获取知识;以项目活动为载体,采取个别交流、团队沟通、项目介绍、成果演示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水平。

4.进行了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教学的空间设计

将课堂按企业营销场地的要求布设。融教室、与实训室于一体,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把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分成小组成立各分公司,职责分明,模拟企业营销运行,各分公司独立核算,相互竞争与合作,形成有机整体。

四、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联系

高职高专教育中,实践教学又居于核心地位。公共素质课程、第二课堂与社团活动、第三课堂(社会实践与创业实践)都是教学活动,它们均居于重要地位,由此,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该具有很宽的领域与空间。只有树立广义教学观,教师的使命才更为光荣神圣,教师的职责才更为重要。

1.根据职业教育规律和营销职业特点,国内高职教育第一次明确提出营销专业“做、学、教、说”四位一体的项目化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的做为先行;以知识够用为原则;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教为学服务;以“说”贯穿于课程项目活动全过程。在3年多的实践中,我们不断充实和丰富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理念、内容、教学模式等,取得了许多相关成果。

2.体现职业导向、能力为本、工学结合的高职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理念。学生根据自身条件进行职业规划,参与学院各项技能大赛,充分发挥学生创新能力。

3.建立“三个课堂”有机融通的高职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并分别参与相应的实践课程和活动。第一课堂方面,任课教师主编或参编本学科教材,主持精品课程建设,建设专业网站;第二课堂方面,组织学生到实训单位参与实践活动,把所学理论转变为实践经验,参与国家组织的营销员考证,为今后走人社会拿到敲门砖。第三课堂方面,组织学生参加每年的全国市场营销大赛,到目前为止,学院均取得一等奖。参加2009第六届国际市场营销大赛(新加坡)取得优胜奖;参加2010全国高职高专大学生管理创意大赛(全国’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大赛)获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5项;参加2009第三届全国实践教学竞赛学生创业方案竞赛、全国首届网络零售创意大赛,均取得好成绩。营销专业参加营销考证通过率95%以上,学生在校实施了若干创业项目,为大学生创业奠定了基础。

4.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在营销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归纳、提炼了高职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计过程以及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的课程体系。营销专业网站、精品课程网站、公开发表的论文为营销教师的交流提供资料,国内外营销类竞赛为不同院校的教师、学生的交流,为学院与行业的交流提供了平台。

综上所述,本专业传承流通行业底蕴,整合学院传统教学资源优势,紧抓江苏及长三角区域现代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机遇,依托华润苏果、北京华联、扬州十方通信、苏宁电器等知名企业,重点面向大型超市、家电连锁、房地产开发、化工行业、品牌专卖店等领域,满足现有企业对营销策划、营运管理、产品推销等营销人才的需求,培养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一线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坚持营销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会做为引导,以提高学生素养为核心,做好课程开发与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戴士弘,毕容选编.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

职场心理学论文篇13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4-0054-07

创新型、智慧型、生态型、高端型和卓越型人才的发展与培养成为现代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但是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分属于不同场域、不同时段的传统学校教育似乎很难为企业提供充足的高端综合型人才。中国劳动科学研究所的《2010-2020年我国技能劳动者需求预测研究报告》指出,到2020年,我国技能劳动者需求为 1.49亿人。而截止2009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就短缺927.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短缺105.8万人[1]。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发现,人才短缺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基于此,企业组织愈来愈重视员工的学习,大力发展企业培训。但是传统的企业培训制度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企业培训课程资源的局限性,企业培训难以考虑到员工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管理者、员工与培训管理人员之间缺乏有效互动等等。传统的企业培训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由传统培训走向员工职场学习是必然的趋势。职场学习是在企业员工工作实践的驱动下进行的,在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习结果等诸多维度上与学校学习都有所区别,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其与工作的这种水融的关系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一、职场学习动机的研究价值及概念内涵

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职场学习研究的历史并不是很长。近年来,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职场学习的概念、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作为学习理论的重要分支理论,职场学习动机理论并没有引起研究者们的普遍关注。职场学习动机是推动职场中成人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探究并分析企业员工职场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一方面在理论研究上能够拓展学习动机理论的研究边界,扩充学习动机理论领域的研究内容,有助于推动成人教育理论、职场学习理论及学习动机理论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对于指导职场中成人的学习活动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不仅可以促进企业员工自身不断激发职场学习的正向动机,改进职场学习策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更为有效的员工培训路径。

在企业员工个体的职业生涯中,总是充斥着各种形式的职场学习活动,包括有意识的、无意识的、正式的、非正式的等等。基于此,众多的研究者研发出各种各样的学习模式,如电子学习(E-learning)、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拓展性学习(Expansive Learning)等等。尽管如此,在真实的职场情境中,不同的员工个体,其职场学习的效率仍然不尽相同,其中除了职场学习的策略有别,究其根源,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密不可分。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职场中的学习行为更是如此。如果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不强,职场学习的效率势必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要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效率,职场学习动机具有非同一般的研究价值:其一,从企业员工个体的角度来说,便于社会和企业能够依循企业员工职场学习动机的特点,创造有利于激发他们职场学习动机的环境,开发出更为有效的员工培训模式,以促进企业员工自身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同时,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制度的改革,为一线企业员工提供更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加快企业员工的个体成长,丰富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其二,从企业和社会的角度来看,企业员工职场学习动机的增强,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提升企业当前的经济效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他们对自我和企业文化的认同,使他们获得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的内驱力,成长为企业中具有较高竞争力的人力资源,这一过程可以为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策略上的支持和操作上的指导,对企I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种学习模式,“职场学习”是发生于工作场域中的一种学习实践方式,这一场域是物理空间与文化空间、静态属性与动态属性相互融合的产物。国内学者林克松指出职场学习的概念框架包含动因维度、过程维度、情境维度、效果维度[2]。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职场学习进行操作性定义:职场学习(WPL,Workplace Learning),是指处于职场中的成人学习者,在内在学习需要或外在环境的驱动下,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以促进个体效能和组织绩效持续提升为目标而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动机”一词来源于拉丁文“Moveo”,原意为“开始活动”、“活动”、“促进活动”[3],是指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能直接激起、调节、维持或停止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引起并维持学习者进行学习,并将学习导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成人学习动机(Motivation of Adult Learning)则是“引起成人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学习目标的内在历程”[4]。职场学习动机从属于成人学习动机,是成人在职场中所表现出来的与工作相关的学习动机。本研究中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并维持企业员工参与职场学习,并将职场学习导向某一工作目标的动力。

二、企业员工职场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分析

受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影响,传统的学习动机理论如精神分析理论、驱力理论、平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等都是以实验研究为基础进行理论推断,从而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以阿特金森(J.W.Atkinson)的成就动机理论为例,在传统实验基础上,他通过数学公式Ts=Ms×Ps×Is表示并说明成就目标的倾向(Ts)是追求成功的动机(Ms)、获得成功的可能性(Ps)与成功的诱因值(Is)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5]。如此抽象性的结论表面上看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但是学习动机是学习个体内在心理历程的体现,其个体存在的独特性不容忽视。因此,本研究采用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企业员工与职场学习动机有关的内心世界的展示与剖析,将研究关注的视角从其外在世界引向内在世界,从工具理性引向价值理性,不仅体现了职场学习所具有的复杂性,也充分彰显了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文关怀。同时,也只有着力关注日常工作情境中学习个体的活动、感受、体验与诉求,才能凸显企业员工职场学习的活力,呈现丰富的教育意义[6]。

为了确定企业员工职场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笔者选取苏南地区的DFJS建筑集团公司和GHDL光缆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作为案例,采用田野观察、深度访谈等质性的研究方法展开研究;同时,对所观察的两个公司的39名企业员工(DFJS建筑集团公司22名,GHDL光缆有限公司17名)进行了较为开放的半结构式访谈。根据现场研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影响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的因素主要表现为工作任务本身、学习者个体、单位组织及社会家庭四个层面。

(一)工作任务本身层面

现代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变化的推动下,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以较快的速度满足市场的需求,追求更大的企业利润,需要对工人的劳动进行合理分工。其中既有基于劳动过程中的操作与功能的技术性分工,又有基于各部门职能分配的社会性分工[7]。如本次调研的两家企业,DFJS建筑集团公司的员工有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造价员、资料员、材料员、办公室人员等劳动分类;GHDL光缆有限公司有成缆、造管、铝管造管、包装、着色、绕包、包覆、复绕等产品生产技术性分工,有生产部、质量检验、产品设计、工艺技术、设备维修、产品销售、资材等职能分工。对于企业员工个体来说,他们只需要掌握局部的生产技能,从事局部的生产活动,而不同的劳动分工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同的技术与能力的分布以及不同的工作形式c工作时间。

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是指向其工作实践,以工作目标为导向的情境性活动,工作本身的性质必然会影响到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一般来说,相对复杂的,具有挑战性、创新性、危险性的工作更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如建筑公司的施工员是施工现场的指南针,负责解决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的关系,放线、测量、现场监督,处理施工现场问题,上报施工进度,一切工作内容以保证现场施工的紧张有序进行为目的。因此,施工员的知识储备要求极高,不仅要具备建筑工程测量知识,还要拥有建筑工程制图识图能力,技能方面虽不进行具体的施工,但必须了解相应的施工技术、内外脚手架的搭设方法,甚至对现场的施工用电、建筑材料的性能都必须心中有数。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施工员必须不断进行职场学习。

我们在施工现场,要是不会怎么放线,那肯定会影响到施工进度,那些农民工都是按天赚钱的,他们不会等我们的,所以必须要速度快,还不能画错。因为农民工都是按照我们画的线进行施工的,一旦画错,就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建造产生影响,所以必须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处理现场问题。

――建筑公司施工员小李

光缆公司的设备维修工负责公司所有机器的维修与保养,他们必须对公司的各种机器有所了解,一旦机器发生故障,就要及时进行有效检修,否则将会影响公司的生产效益。这种工作任务的挑战性与紧迫性必然激发企业员工强烈的职场学习动机。

设备维修工不仅脏累,对技术方面的要求还高。我们公司光成缆机就有好几种机型,还有着色、绕包、包覆、复绕等机器,基本的性能必须搞清楚,不然出问题也找不到原因。每次维修都有专门的维修记录单记下每次维修所用的时间。有些时候为了生产的方便,对个别零件还需要进行研发改装,自己能做的自己做,实在不行的就请外面的公司负责加工。

――光缆公司设备维修部主任蒋先生

相对来讲,企业员工从事的若是简单重复的工作,其工作的自由性不大,工作时间比较紧张,其职场学习动机则比较弱。

我们的成缆线上,主要就是上盘比较辛苦一些,基本上做了几次就会了,然后看看成缆的情况,有问题就问班长,班长不行就问值班长,没啥好学的。

――光缆公司成缆工人陆先生

私营企业里工作节奏相对来讲都比较紧张,白天就是不停地整理资料,有时自己也想考考建造师证,提升一下自己的专业能力,但时间太紧,只能下了班之后随便看看。建筑单位休息的时间又很少,所以时间长了就会觉得累,感觉都不想学了。

――建筑公司资料员小雪

我们做产品设计的工作比较繁琐,要求还非常仔细。目前,公司的产品设计都是靠手输入的,我一直在想如何方便,在EXCEL里面做编程设计,这样既可以避免用手输入出现的错误,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手头的单子很多,一个接着一个,所以一直耽搁到现在都还遥遥无期。

――光缆公司产品设计师费先生

现代企业分工的多样性,为企业员工学习的专业性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是,企业员工职场学习动机的强度却因工作任务的复杂性、知识性、技术性、创新性、挑战性而迥异。

(二)学习者个体层面

职场中,企业员工的学习与学校学习存在本质的区别,没有固定的时间,没有固定的地点,没有系统的学习内容,也没有固定的专人指导与督促,很大程度上是员工个体自主的学习行为。因此,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与其个人的工作价值观、学习自我效能感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受其影响甚大。

1.工作价值观与职场学习动机。工作价值观,是企业员工对工作和与工作相关的各个组织侧面所持有的价值偏好,是人对工作行为、工作方式、工作成果等进行价值判断时所依据的稳定心理系统,它能更好地解释与预期人们在工作环境下的独特个性与行为表现[8],比如工作表现、职场学习行为等等。在同样的客观工作条件下,具有不同工作价值观的企业员工,其职场学习动机强弱程度不同。

虽然换了几份工作,但是工作中我都是认真的,因为想着既然做了就要把它做好,对得起自己领的那一份工资,所以工作中不懂的问题就多问问别人,争取自己解决。而且我觉得,只要自己努力,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了的。

――光缆公司产品销售员小倩

说实话吧,我对目前的这份工作并不是十分满意,主要是三班制,人太累了,工资又不多,先干几年再说吧,专业知识嘛,说得过去就行了!不想一辈子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机会再离开吧!

――光缆公司质量检验员小夏

工作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的一部分,小倩所体现的是对待工作的积极认真的态度,充满了工作自信,具有工作自主性,职场学习动机较强。反之,小夏则对自己的工作持否定态度,工作中敷衍了事,职场学习动机相对较弱。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通过企业培训、重大庆典活动及社会教育途径培养企业员工的工作价值观,不仅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职场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达成学习目标的预期、感知、信心或信念,并不是学习行为本身或学习能力本身[9],它表现为一种主观判断和主观感受。一般情况下企业员工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愈强,其在工作中就愿意花费更多的努力并持之以恒,以达成工作目标,具有较强的职场学习动机。反之,学习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员工面临工作中的困难或挫折时,便开始怀疑自己的职场胜任能力,甚至放弃自己的努力,安于现状。

我进公司几年后才开始负责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后来听说我有几个同学也是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他们都考了人力资源师证,对工作很有好处。于是我就在心里想:他们都能考,我应该也能考吧。我又不比他们差,应该可以试试的。

――光缆公司人力资源专员陈小姐

说实话,有时候吧,我也想好好学习,提升一下自己的工作能力。但是总觉得自己岁数大了,记性变差了,好多东西学不会了。渐渐地,也就不想学了。

――光|公司造管车间OP管修补员凌女士

陈小姐因为对自己参与人力资源师证考试的能力比较自信,所以其职场学习动机比较强烈,访谈中得知,其最终顺利获得了人力资源师三级证书,并为她后来的职场学习带来了更多的学习兴趣与自信。而凌女士可能是由于其脱离正式学校教育之后,遗忘部分学科知识,从而对自己达成学习目标缺乏自信,导致其职场学习动机较弱,学习兴趣不大。有研究显示,一旦企业员工个体得到组织内或外界的鼓励与支持,其管理工作压力和应对复杂任务的能力会相应地得到提升[10]。因此,企业员工个体对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效的主观判断和主观感受往往影响着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

此外,企业员工个体对于工作的兴趣爱好、好奇心以及个体自身的性格、学习经历等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一般来说,爱好自己的工作、性格上比较要强、学习经历比较丰富的企业员工,其职场学习动机表现得更为强烈。

(三)企业组织层面

1.企业的管理制度与职场学习动机。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是企业员工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时必须遵守的规定或准则,其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人事制度、生产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规,具有严肃性、规范性和实用性[11]。从职场学习的角度来看,企业在权衡企业绩效的同时,还应多站在员工个体的角度考虑[12],以系统、科学、严密、规范、民主的管理制度激发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

你说吧,我们整天累得要命,上着三班,拿这么一点工资,那些楼上办公室的人,有双休,不用上三班制,工资还比我们高得多得多。再说了,车间里,哪一个当了班长、值班长的没关系?没关系的员工干得再好也是白搭。

――光缆公司员工小王

很显然,小王所言并不能真正说明企业的管理存在疏漏,但是却可以感受到一个身处一线的企业员工的内心诉求,公司的工资发放、员工职位晋升这些涉及到企业员工切身利益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公开化、明朗化。一个成功的企业,每一位企业员工的利益都必须得到保证,充分地尊重每一位员工,平等相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员工参与工作、参与职场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平时工作时间就比较紧张,基本上很少有时间外出学习,有时间就自己学一学,不懂的问问领导,就这样了。要是公司能有系统的培训学习那真的是太好了!

――光缆公司员工小孙

小孙的一席话道出了目前中小企业在企业培训学习方面的窘境,公司的系统培训似乎难以企及,但是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如果充分利用网络渠道为员工提供系统学习的机会与资源,无论是员工职业能力提升还是企业长远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此外,公司的奖惩制度也影响着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如笔者调研的GHDL光缆有限公司,质量检验科规定对于在光缆检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光缆的企业员工给予相应的奖金并予以表扬,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员工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学习动机。而对于生产中的安全事故企业采取不同数额的罚款和通报批评等相关制度引起员工对企业安全生产知识的关注和重视,有效遏制了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率。

2.企业文化与职场学习动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它是企业的价值系统,具有一种内在的凝聚力和约束力,对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具有一定的激励和导向功能[13]。GHDL光缆有限公司比较强调企业员工的团结合作的企业文化,强调团体意识,使企业员工之间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只要是生产部的机器出现故障,一般都不用说了,工艺部、维修部、生产部相关负责人员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了解具体情况,初步商讨解决方案,然后再安排相应的人员负责维修,力求以最快的速度让机器运转起来。

――光缆公司生产部负责人吴经理

场学习就发生在他们参与(逐渐增长)团体的实践活动中,以及与更多有经验的同事或朋友的互动之中[14]。笔者在现场的实地观察中,生产部的成缆机器曾多次发生故障,在这一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各部门负责人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的方案。期间相关负责人员还会不间断地跟踪观察检修情况,与检修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如此有效合作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

此外,企业内部员工自发形成的非正式团体,具有不同的亚文化,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处于不同亚文化圈的员工往往很难得到学习和指导的机会。

我们检修部最厉害的就是陆工了,其他人不会的他都能解决。但是,他就是不肯教我,问他也没有用,就是不告诉我,没办法呀!蒋工就不一样,问他他都会说。

――光缆公司设备维修工顾师傅

很显然,顾师傅和他所说的蒋工是处于同一个亚文化圈,他们互帮互助,互相学习。而陆工可能基于既得利益、岗位竞争等原因处于另一个亚文化圈,拒绝圈外人员顾师傅的请教,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顾师傅的职场学习动机。

3.专家指导与职场学习动机。学校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悉心指导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职场中,师傅或专家的指导并不是必然会有的。有无指导者,或者工作中是否接受过同事的指导与帮助对企业员工职场学习动机的影响不容忽视。

刚来上班的时候,班长会带着你把整个上缆过程进行几次,重要的地方还会告诉你具体的做法,比看那个打印的作业指导书管用多了,也能记得,所以那会学得可带劲儿了。但是学会操作之后,有一些机器的细节,出了问题了自己也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这些都是班长过来处理,我们在旁边看,具体怎么做只能靠自己摸索,悟不到也没人会讲给你听的。

――光缆公司成缆操作工王师傅

每一个公司都非常重视新手的指导与成长,在师傅的指导下,职场新手通过对团体活动的合法边缘性参与获得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一般的职业实践能力[15]。在这一过程中,因为师傅的指导,新手的职场学习动机表现得尤为强烈。但是,当企业员工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操作能力之后,其进一步的职业成长与发展则主要依靠自主学习,专家指导往往处于严重缺失的状态,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也逐渐减弱。王师傅就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职场学习动机由强转弱的发展变化过程。对于企业来说,新手的指导固然不可忽视,但是若能通过一定的活动加强对一般员工的指导与培训,势必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助上一臂之力。此外,企业组织对工作的界定、领导者的管理风格、组织学习资源以及组织规模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16]。

(四)社会与家庭层面

1.社会交往与职场学习动机。社会交往是人与人在社会生活中,基于血缘、地区、职业、兴趣等客观条件而发生的思想、感情、语言和行为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17]。荀子的“学莫便乎近其人”道出了社会交往与职场学习的相互关系。作为成人的企业员工,在社会交往中会对复杂的社会信息进行选择性接受、消化和处理,当一个员工与职场学习动机强的人交往,自然会获得有利于职场学习的信息,增强其职场学习动机。反之,与一个职场学习动机较弱的人交往,其职场学习动机便会受其影响。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成人已经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工作观,这种影响将会越来越小。

我在区里参加电工考证培训,在培训班上认识了好几个朋友,他们也都是参加培训的,从区里培训到市里培训,一直都在一起,一起培训,一起讨论,跟他们在一起交流可开心了!

――光缆公司设备维修工顾师傅

虽然我现在做的是资料员,但是一直希望自己的专业性能强一些,后来听说我有几个同学在其他建筑公司,他们都考了建造师证,这就更加坚定了我要学习的信心了。虽然工作很忙,但是想想人家都在考,所以咬咬牙,坚持了下来,蛮开心的,三级证书已经考到了。

――建筑公司资料员小靓

顾师傅因为培训结识了志同道合者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小靓因为同学的考证行为激发了强烈的职场学习动机。因此,对于员工个体来讲,多与积极向上的、职场学习动机较强的同事、朋友交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自己的职场学习动机。

2.家庭的影响与职场学习动机。家庭对企业员工职场学习动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已婚企业员工的身上,尤其是中年企业员工。作为家庭一分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承担着照顾两个或是三个家庭的重任,其家庭经济压力非同小可。相对于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企业员工,有经济负担的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的学习动机更强。由于本次调研的单位是建筑公司和光缆公司,男性员工更多。调查中发现,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员工,更容易安于现状,职场学习动机较弱。而家庭经济状况不是非常理想的员工,其工作动机、职场学习动机更强,他们期望通过职场学习获得更多的技能,追求职位的晋升或更多的经济回报。

我嘛,家里正好拆迁了几套房,所以吧,经济方面还算可以的。至于工作上,平平淡淡说得过去就好啦!

――光缆公司生产部邱师傅

你说,我现在不干能行吗?儿子还没成家,现在当兵,虽然回来会有几十万的补助,但以我们这儿的房价根本算不了什么。花费吓人的!要不是他没成家,说不定我这高级技师证都不想考了。

――光缆公司设备维修部顾师傅

三、结语

在众多人力管理战略的形成中,职场学习已发展成为一个重要杠杆,关注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激发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趋势,正逐渐成为企业“软”资源基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型的中心。从企业管理角度讲,职场学习能有效帮助企业实现大量的人力资源管理承诺、促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灵活度和质量,加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并作为一种杠杆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18]。从个人发展角度讲,职场学习能提升个人的职业竞争力。正如比利特所言,职场学习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很难完全洞察[19]。同样,职场学习动机是职场学习重要的内驱力,其影响因素也是复杂而多元的[20]。但是基于学习者的视角,可以发现企业员工个体的工作价值观、学习自我效能感、社会交往以及企业组织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因素对企业员工的职场学习动机的影响较大。作为人力资源开发部门,一方面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引领员工感受、学习企业文化,力求使员工个体工作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基于职场学习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无论是员工个体的职场学习还是企业的组织学习,员工个体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社会交往都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管理者可以根据不同操作行为的关键点对员工施以适当的强化,指导员工进行归因训练,学会自我强化,激发起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以达到个人发展提升与改善组织绩效的双重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军,莫荣,徐艳,赵立卫,陈兰.2010-2020年我国技能劳动者需求预测[J].中国劳动,2011(12).11-14.

[2]林克松.工作鲅习与专业化革新――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析[D].重庆:西南大学,2014:41-42.

[3]周宏,高长柏,白昆荣.学校心理教育全书[M].北京:九州图书出版社,1998:652.

[4]贾馥茗总编纂,国立编译馆主编.教育大辞书3[M].台湾:文景书局,2000:418.

[5](美)伯纳德・韦纳.人类动机:比喻、理论和研究[M].孙煜明,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214-240.

[6]丁钢.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论[J].全球教育展望,2008(3):52-59.

[7]陈建成,王立飞.总部经济与农业科技园区发展[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36-41.

[8]张振刚,雷育胜.大学生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70.

[9]桑青松,江芳,王贤进.学习策略的原理与实践[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86-87.

[10]Isabe, R., David, G. The influence of job characteristics and self-directed learning orientation on workplace learn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2014(3):188-203.

[11]徐胜源.企业行政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44.

[12]Genevieve, A., Alma, W. Employees’ and managers’ accounts of interactive workplace learning[J]. The 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 2010(7):409-427.

[13]顾越英.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流通经济,2011(10):73-76.

[14](英)海伦・瑞恩博德,艾莉森・富勒,安妮・蒙罗.情境中的工作场所学习[M].匡瑛,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121-132.

[15](美)J・莱夫,E・温格.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王文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3-46.

[16]Amelia, M., Serafina,P.et al. Formal and informal learining in the workplace: a research re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2015(1):1-17.

[17]李晓阳.社会学基础[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3.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