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护士毕业论文实用13篇

中专护士毕业论文
中专护士毕业论文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68个基层部队卫生机构的护理士官毕业学员340人,年龄18~22(20.84±0.65)岁。

1.2 方法 根据护理士官培养目标,将护理士官的任职能力归纳为军政素质、专业动手能力、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力、理论知识应用能力、胜任部队护理工作能力5项评价内容。拟制《护理士官毕业学员任职能力评价》调查问卷,每一项评价划分为4个等级,超过培养目标标准的为最高等级,为“优”;“良”表示达到培养目标水平;“一般”表示略低于培养目标要求;“差”表示大大低于培养目标要求。发放问卷340份,回收有效问卷340份回收率为100%。

2 结果与讨论

2.1 任职能力综合评价 护理士官毕业学员任职能力的评价结果,见表1。表1 护理士官毕业学员任职能力的评价结果

结果显示,除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外,护理士官的军政素质、专业动手能力、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力、胜任部队护理工作能力的优良率均达80%以上,提示基层部队卫生机构对护理士官毕业学员任职能力评价持肯定态度,可以认为护理士官的任职能力基本达到教学计划要求的水平,护理士官的教学培训计划基本合理、可行。

2.2 专业动手能力评价 专业动手能力是对护理工作者最基本的专业能力要求。对护理士官来说,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就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应变能力,能够运用护理专业知识、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为服务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服务。本次调查显示,护理士官毕业学员专业动手能力评价得分较高,优良率达88.0%,提示他们基本能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这与我们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学员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有关。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仍有9.1%、3.2%的学员被评价为“一般”和“差”,必须进一步加强其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

2.3 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力评价 调查显示,护理士官毕业学员的沟通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得分偏低(优良率80.3%),可能与学员在校期间面临较大学习压力、学员之间相互竞争等有关。因此,教员在传递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员沟通交流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2.4 理论知识应用能力评价 调查显示,护理士官毕业学员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的得分最低(优良率77.3%),说明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脱节问题仍较为严重。原因是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以讲授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为主,学员在课堂上多是被动地吸纳知识,对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各项操作缺乏感性认识,主动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较差[1]。这将是今后护理士官教育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2.5 胜任部队护理工作能力评价 护理士官与生长干部教育培养目标最大的区别是:护理士官面向基层,培养目标定位于师以下基层部队;生长干部则是面向部队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且以驻军医院为主。本次调查显示,护理士官毕业学员胜任部队护理工作能力评价得分较高(优良率88.9%),提示其基本能够胜任部队护理工作的需求。

中专护士毕业论文篇2

1 护士核心能力的概念及内涵

护士核心能力,是指护理教育应着重培养的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3],也是核心竞争力。护士核心能力的界定包括两部分内容,首先是明确所需的能力,然后以与实践相联系的能力目标将其表述出来。概括的说护士的核心能力包括8项能力[4]:评估能力和干预能力、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领导能力、教育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其次是根据学生所受的教育层次来看,因教育层次不同,某些护士核心能力涵盖的具体技能会因具体工作不同而不尽相同,护士核心能力的具体目标也就不同。

2 护士核心能力研究现状

2.1 美国护士核心能力研究现状 美国对护士核心能力的关注和研究较早。美国护理学院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AACN)于1986年制订了“护理专业本科教育标准”,其中对护士核心能力有明确的规定和描述。护士核心能力为护理教育和课程设置提供了方向。核心能力也随着社会及护理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修订和完善。[5]

2.2 我国护士核心能力研究现状 现如今,随着护理专业的快速发展、护理功能的不断扩展。对护士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护士的素质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因此,对护士能力的研究在我国也日益增多,但只有对本科毕业的护生“核心能力”评价标准,高职毕业的护生护士核心能力一般依据的是本科生评价标准,对中职毕业的护生少有这方面的研究。

3 中职毕业护生“核心能力”调查分析

3.1 护士8项核心能力(美国科罗拉多护理学院),见下表:

3.2 通过临床路径,采取问卷调查分析 对正在临床实习的2009年毕业的护生进行调查。主要针对10所医院中的60名有经验的带教老师及100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依据护士“8项核心能力”进行制表,表Ⅰ“临床带教老师评价中职护生的核心能力”;表Ⅱ“临床带教老师评价中职护生应掌握的核心能力”;表Ⅲ“实习护生自我评价和期望掌握的核心能力”,来进行分析整理,在能力需要方面主要分:非常需要;一般需要;不需要。在现有能力掌握情况方面主要分:胜任;一般;不能胜任。通过分析(未进行统计学处理)临床带教老师95%以上认为:中职毕业的护生动手能力较强,而交流和沟通能力差,表现为综合素质不高;学生自我评价:80%以上认为在临床工作中护理技能掌握较快,而交流沟通能力差,对病人实施护理时主动干预能力较差等。

通过分析整理,将护士“8项核心能力”按中职毕业护生实际需求排序:

临床带教老师认为:

非常需要:人际交往能力;评估和干预能力;知识综合能力和交流能力。

一般需要:评判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和领导才能。

中职毕业的护生认为:

非常需要:知识综合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评估和干预能力

一般需要:交流能力和评判思维能力。

不需要(因为学生认为做不到):管理能力和领导才能。

4 结 论

在医疗体制正处于转型和变革这一时期,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偏重于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实际工作对护理人员能力的要求。然而病人对护理服务形势的多样化以及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研究和探索出以实际工作所需能力为导向,教学中注重能力目标的设定和多种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找到适合中职毕业护生职业行为发展的“核心能力”,是学校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课程改革,教学模式设计的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

[1] 唐荣平,柯银斌.核心能力论在中国的应用.科研管理,1999,20(5):1-5.

[2] 毕忠梅.关于加快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职业教育技术教育,2003(1):15-17.

中专护士毕业论文篇3

考试成绩是学生学习效果的量化指标,直接反映了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态度。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系统中积累了大量的学生考试成绩数据,这些数据中蕴涵了丰富的信息。通过对大量考试成绩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合理地评价教学质量,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和制定,也能辅助管理者做出决策、优化教学资源提供可靠依据。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的生源状况也随之不断变化,入学新生高考成绩逐步下降已成为普遍现象。此外,随着相关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护理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我院自2005年起在护理专业实行了文理生兼招和男女生兼招。为探索生源类别、性别及入学成绩的变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同时从数据分析的角度进一步了解不同课程之间的关系,笔者对本院2010、2011、2012三届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各门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招生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资料和方法

资料 选择我院护理专业2010届毕业生704人(其中文科生370人,理科生334人,男生40人,女生664人)、2011届毕业生875人(其中文科生450人,理科生425人,男生39人,女生836人)、2012届毕业生821人(其中文科生486人,理科生335人,男生,32人,女生789人)。毕业生均为文理混合编班,在相同条件下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考试。选取语文、英语、信息技术、护理应用解剖学、护理应用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护理心理学、护理基本理论与技术、健康评估、卫生保健、药物学、精神科护理、老年护理、母婴护理、中医护理、成人护理、儿童护理、现场急救及重症监护等20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为研究对象。考试各环节严格执行学院及国家考试管理的各项规则。

方法 (1)分别比较。分析文科和理科生源、男女毕业生的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用spssl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别对两组均值作独立样本t检验。(2)比较。分析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在校学习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用spssl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在校学习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分别作双变量相关分析;分析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学习各门课程成绩,用spssl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学习各门课程成绩分别作双变量相关分析。(3)用spssl9.0 统计软件对2011届毕业生的20门课程成绩进行相关分析,分析距离,在相似中选择余弦产生关系表格,再对其进行多维度展开分析,得到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图。

结论

文理科生源毕业生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 文科和理科生源的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如表1所示。由表1可见,在文理科生源的两组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及20门课程成绩中,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及13门课程成绩三届毕业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5门课程成绩两届毕业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2门课程成绩一届毕业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英语、护理心理学、精神科护理、老年护理课程文科生源毕业生成绩好于理科生源学生,信息技术、生物化学、护理应用生理学课程理科生源毕业生成绩好于文科生源学生。

男女毕业生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 不同性别毕业生的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的比较如下页表2所示。由下页表2可见,三届毕业生中男女生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及20门课程成绩除2012届毕业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外,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除2010届毕业生信息技术课程成绩男生好于女生外,其他所有的成绩皆为女生好于男生。

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的双变量相关分析的相关系数如下页表3所示。由下页表3可见,入学高考成绩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成绩显著相关,与绝大部分课程成绩显著相关,仅与语文、信息技术两门课程不相关。

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各门课程的相关性分析 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各门课程成绩的双变量相关分析的相关系数如下页表4所示。由下页表4可见,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学习的绝大部分课程成绩显著相关,仅与信息技术课程成绩不相关。

毕业生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对毕业生在校学习的课程成绩进行相关分析和多维度展开分析后得到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

讨论

文理科生源毕业生在高中阶段的课程学习侧重点不同,一般而言,文科学生对物理、化学类的知识相对欠缺,理科学生文史类和管理类的知识则不足。我院自2005年起在护理专业实行文理兼招,到目前为止,三届毕业生的在校学习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的结果表明,文理科生源毕业生大部分课程成绩无显著性差异,毕业前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仅在英语、信息技术、生物化学等早期课程及护理心理学、精神科护理、老年护理等少数课程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说明在总体上文理兼招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并无明显影响。

长期以来,女性在护理专业领域占据绝对的垄断地位。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男护士的需求不断增多,我院自2005年起在高职护理专业开始招收男生。三届毕业生中男女生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的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在校学习课程成绩及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成绩上男女生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入学成绩、入校后的学习主动性、男生作为少数群体在班级中的性别压迫感等都有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可能因素。

一直以来,生源质量被认为是人才培养质量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在校学习各门课程及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成绩的比较也印证了这一点。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成绩显著相关,与在校学习的绝大部分课程成绩显著相关。但需要指出的是,我院三届毕业生都顺利通过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取得了执业资格,从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都实现了人才培养的目标。

通过对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各门课程成绩的相关分析以及毕业生在校学习课程成绩之间的相关分析,可以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做出评估。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学习的绝大部分课程成绩显著相关,充分说明了现有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图也有助于我们理清课程之间关系的相对紧密程度,从而可有针对性地提供教学指导。

参考文献:

[1]李刚,薛彩霞.高职教育中成绩分析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11(15):434.

[2]李凯军,冯修猛,闫实.成绩分析及其对教学管理的指导作用[J].医学综述,2009(16):2552-2554.

[3]李琳,徐雨明,孙士兵.数据挖掘在教学质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3):86-88.

[4]罗添荣,顾江,杨棉华.汕大医学院新教学模式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的比较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62-64.

[5]苏银利,吴元清,张广宁,等.影响学生护士执业考试成绩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0(4):178-180.

中专护士毕业论文篇4

考试成绩是学生学习效果的量化指标,直接反映了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态度。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系统中积累了大量的学生考试成绩数据,这些数据中蕴涵了丰富的信息。通过对大量考试成绩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合理地评价教学质量,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和制定,也能辅助管理者做出决策、优化教学资源提供可靠依据。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的生源状况也随之不断变化,入学新生高考成绩逐步下降已成为普遍现象。此外,随着相关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护理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我院自2005年起在护理专业实行了文理生兼招和男女生兼招。为探索生源类别、性别及入学成绩的变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同时从数据分析的角度进一步了解不同课程之间的关系,笔者对本院2010、2011、2012三届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各门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招生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资料和方法

资料 选择我院护理专业2010届毕业生704人(其中文科生370人,理科生334人,男生40人,女生664人)、2011届毕业生875人(其中文科生450人,理科生425人,男生39人,女生836人)、2012届毕业生821人(其中文科生486人,理科生335人,男生,32人,女生789人)。毕业生均为文理混合编班,在相同条件下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考试。选取语文、英语、信息技术、护理应用解剖学、护理应用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护理心理学、护理基本理论与技术、健康评估、卫生保健、药物学、精神科护理、老年护理、母婴护理、中医护理、成人护理、儿童护理、现场急救及重症监护等20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为研究对象。考试各环节严格执行学院及国家考试管理的各项规则。

方法 (1)分别比较。分析文科和理科生源、男女毕业生的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用spssl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别对两组均值作独立样本t检验。(2)比较。分析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在校学习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用spssl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在校学习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分别作双变量相关分析;分析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学习各门课程成绩,用spssl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学习各门课程成绩分别作双变量相关分析。(3)用spssl9.0 统计软件对2011届毕业生的20门课程成绩进行相关分析,分析距离,在相似中选择余弦产生关系表格,再对其进行多维度展开分析,得到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图。

结论

文理科生源毕业生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 文科和理科生源的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如表1所示。由表1可见,在文理科生源的两组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及20门课程成绩中,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及13门课程成绩三届毕业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5门课程成绩两届毕业生有显著性差异(P

男女毕业生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 不同性别毕业生的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的比较如下页表2所示。由下页表2可见,三届毕业生中男女生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及20门课程成绩除2012届毕业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外,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除2010届毕业生信息技术课程成绩男生好于女生外,其他所有的成绩皆为女生好于男生。

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的双变量相关分析的相关系数如下页表3所示。由下页表3可见,入学高考成绩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成绩显著相关,与绝大部分课程成绩显著相关,仅与语文、信息技术两门课程不相关。

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各门课程的相关性分析 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各门课程成绩的双变量相关分析的相关系数如下页表4所示。由下页表4可见,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学习的绝大部分课程成绩显著相关,仅与信息技术课程成绩不相关。

毕业生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对毕业生在校学习的课程成绩进行相关分析和多维度展开分析后得到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

讨论

文理科生源毕业生在高中阶段的课程学习侧重点不同,一般而言,文科学生对物理、化学类的知识相对欠缺,理科学生文史类和管理类的知识则不足。我院自2005年起在护理专业实行文理兼招,到目前为止,三届毕业生的在校学习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的结果表明,文理科生源毕业生大部分课程成绩无显著性差异,毕业前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仅在英语、信息技术、生物化学等早期课程及护理心理学、精神科护理、老年护理等少数课程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说明在总体上文理兼招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并无明显影响。

长期以来,女性在护理专业领域占据绝对的垄断地位。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男护士的需求不断增多,我院自2005年起在高职护理专业开始招收男生。三届毕业生中男女生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的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在校学习课程成绩及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成绩上男女生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入学成绩、入校后的学习主动性、男生作为少数群体在班级中的性别压迫感等都有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可能因素。

一直以来,生源质量被认为是人才培养质量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在校学习各门课程及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成绩的比较也印证了这一点。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成绩显著相关,与在校学习的绝大部分课程成绩显著相关。但需要指出的是,我院三届毕业生都顺利通过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取得了执业资格,从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都实现了人才培养的目标。

通过对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各门课程成绩的相关分析以及毕业生在校学习课程成绩之间的相关分析,可以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做出评估。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学习的绝大部分课程成绩显著相关,充分说明了现有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图也有助于我们理清课程之间关系的相对紧密程度,从而可有针对性地提供教学指导。

参考文献:

[1]李刚,薛彩霞.高职教育中成绩分析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11(15):434.

[2]李凯军,冯修猛,闫实.成绩分析及其对教学管理的指导作用[J].医学综述,2009(16):2552-2554.

[3]李琳,徐雨明,孙士兵.数据挖掘在教学质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3):86-88.

[4]罗添荣,顾江,杨棉华.汕大医学院新教学模式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的比较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62-64.

中专护士毕业论文篇5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对护理工作者的需求越来越大,使大批新毕业护士进入医院担任起临床护理工作。新毕业护士是指毕业1年以内的护士,新护士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面临环境的改变和角色的转变[1]。由于受临床经验的限制,加上工作环境的变化,对角色期望值过高等因素的影响,使部分新护士表现出由最初的自负感过渡到失落感,逐渐出现理论与现实脱节,主动性及学习态度欠佳等问题。如何帮助新护士摆脱这些问题的困扰,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培训计划,使其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和顺利进入角色,是临床护理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对我院2011年新招聘护士角色适应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招聘新毕业护士43人,其中本科2名,大专20名,中专21名,平均年龄22.6岁。其中3名护士在工作一年内离职,离职率7%,给医院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2方法

采取问卷及个别访谈的方法对新护士进入临床工作时面临的压力进行调查,问卷由一般资料和工作压力源量表修订后组成。修订后问卷包含6个方面因素,即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方面,个人适应角色方面,人际关系方面,病人方面,专业技能方面,地位与职业发展方面,共15条内容。发放40份,全部填写后当场收回,有效回收率100%。

3结果

duchscher[2]于2009年提出了转变冲击理论,认为新护士进入临床工作时,会面临责任、角色、知识、人际关系4个方面的重大变化。余菁等[3]对工作1个月护士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主要以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为主要表现,与护士工作环境、社会角色发生变化、专业知识缺乏和适应能力差有很大关系。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院新毕业护士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护理工作繁重且责任重大、个人前途发展方面、角色适应能力差、临床知识及沟通交流能力欠缺、病人不合作等方面。排名前6位的压力见表1。

表1调查40名新毕业护士排名前6种压力来源压力来源 选择人数 百分比工作量太大及职业责任感带来的压力 38 95%个人发展方面压力 36 90%角色转变的压力 31 78%知识的缺乏 28 70%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 16 40%来自社会与病人的压力 8 23%4讨论

4.1新毕业护士面临的压力原因分析

4.1.1工作量太大及职业责任感带来的压力:因病房的护士配比未达到卫生部规定0.4:1的要求,导致护士工作量过大,加之护理工作与人的生命质量密切相关,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决策时,面临着复杂的、决策方式不断变化的背景环境,对新护士来说,要做好护理工作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新护士毕业后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重大的责任压力,使新护士在校园形成的价值观与临床工作的价值观产生了冲突,从而降低了临床工作的积极性[1]。

4.1.2个人发展方面压力:新毕业护士未取得上岗证以及受医院编制限制等因素,工作中缺少稳定感,要面临资格考试、国家正式招聘等各类考试的压力,大部分新毕业护士对个人前途感到渺茫。

4.1.3角色转变的压力:角色压力是工作压力的重要压力源,从离开学校到进入临床的第一年中经历了一个由“理想”到“现实”差距日益增大的心理过渡期。在实习期间有临床带教老师指导,做错事可以有改正的机会,不会造成太坏的后果,因而依赖心理比较强。在步入工作岗位初期,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感到陌生,业务不熟悉,担心出差错事故,教科书与临床实际差异诸多顾虑使其不能很好地由护生角色进入护士角色。

4.1.4知识的缺乏: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临床护理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求护士具有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和优良的服务态度,而且要求护士具有更新、更广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社会、人文、心理学等知识。新护士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工作热情高,有一定的护理学理论知识,但是她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技术操作不够规范熟练,缺乏灵活应对临床工作中实际困难的能力。

4.1.5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一旦走上工作岗位意味着学生时代的结束,人际关系网变得复杂,使她们面对的不只是昔日的同窗和师长们,还要面对医院里所有工作人员及形式各异的病人,总觉得自己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皆空,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做不好[4]。加上合同护士较多,造成护理队伍不稳定,个别护士缺乏团队精神,合作性较差以及医生对护理工作过分挑剔等等因素,使护士感觉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动摇了对护理事业的信念。

4.1.6来自社会与病人的压力:由于社会上一些人对护士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没有正确看待护理工作和护士的劳动付出,否定了护理工作的技术含量。部分病人对疾病知识缺乏,对医疗技术服务期望过高,认为护士应对病人百依百顺,呼唤帮助不及时、说话语气不注意等都会导致病人的不满意,新毕业护士由于年轻没经验,病人和家属容易产生对她们的不信任,导致不合作,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4.2对新护士角色转变的培训

4.2.1制定培训目标和内容

新毕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是为完善毕业后护理学教育,对临床新护士所进行的专业培训[5]。培训要求及目标包括①熟悉医院工作环境,了解医院规章制度、医院文化;②护士仪容仪表规范和沟通技巧;③准确掌握医院感染知识;④掌握护士的基本要求与素质,熟悉工作流程、各班职责;⑤掌握各种护理文书的书写、护理基本操作、健康宣教,能独立胜任护理工作。⑥熟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急救程序等;⑦根据“三基”训练的要求,逐项考核过关。

4.2.2增强护理工作中的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帮助新护士尽快熟悉环境,调整其心理状态,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学习,重视强化自我防护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其在短时间内能够独立完成护理工作,担当起护士这一神圣职责。

4.2.3加强新上岗护士沟通技巧、保持良好的护士形象:护士除了有良好的仪表,还要有一个美好的心灵和得体的言谈举止,无论在什么环境和场所都应干净整洁、精神饱满、富有朝气、举止文雅、步履轻盈、动作娴熟、言语精炼,给病人以安全感、信赖感[6],以保证护理服务圆满完成。进入临床科室后,带教老师带领新护士做好在为患者进行护理的各个环节的有效沟通及规范的服务方式,赢得患者的信赖,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4.2.4重视健康教育的培训:随着优质护理的深入开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科室带教老师根据本科室的病种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具和讲课方式,组织学习健康教育的概念、方法和目的意义等,强化健康教育意识。结合临床护理中的事例,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有效的护患沟通及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4.2.5因人施教,不断提高新护士的学习质量:带教老师要根据新护士的学历、心理、个性和接受能力,对带教计划做适当调整,因人施教。对专科生及接受能力强的,要着重培养其临床综合能力,评判思维能力,对中专生及接受能力差的,要着重培养其工作主动性、动手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

5体会

通过调查了解大多数刚毕业护士希望把护理作为终生职业,入职1年内对护理专业充满信心。由于全球护士短缺和经济危机,医院必须寻求更多创造性的方式来保留护士,协助新护士完成角色转变就是策略之一[1]。通过对新护士压力来源的了解,建立一套规范化的岗前培训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有利于新护士更快进入临床护理人员角色,尽早适应临床护理工作,以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含凤,李秋菊,吕冬梅.新毕业护士角色转变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1142-1143

[2]Duchscher JE.Transition shock:the initial stage Of role adaptation for newly graduated registered nurses[J].J Adv Nurs,2009,65(5):1103-1113

[3]樊永红,王欢.新护士到新单位后的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503-504

中专护士毕业论文篇6

有研究显示:低年资护士(工作年限≤5年的护士)床边综合能力存在的问题较多。比如:操作流程不规范(操作前后不洗手,操作中操作后忘记再次核对);沟通能力欠缺(对患者的称呼不合理,沟通时表情僵硬、语气生硬);病情观察和应变能力不足(遇到突况,束手无策)等。[1]

低年资护士的床边综合能力欠佳,已经影响到整个护理的质量。现在的解决办法一般是护士入职后,医院采取院方培训和高年资护士传帮带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这种解决办法一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二是存在着一定的护理风险。[2-4]因此,探讨如何另辟蹊径的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床边综合能力就显得很有必要。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尝试从源头上抓起,提高护理毕业生的床边综合能力,从2011年开始将“8S”管理模式引入到学校管理中,8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学习(STUDY)八个项目,因其古罗马发音均为“S”开头,简称为8S,对床边综合能力培养进行干预,并对引入前后学生的护理安全意识情况进行了对比,效果明显。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从本院护理系2011级五年制大专护理专业(生源为初中毕业生)20个班级中,随机抽取5个班246人(其中男生13人)为实验组,推行“8S”管理;随机抽取5个班级238人(其中男生11人)为常规组,进行常规管理。两组学生无明显差异。2016年5月,学校举行“5.12”国际护士节大赛,对两组学生的床边综合能力进行比较。

2、评价方法

评价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操作能力、护理程序应用能力、沟通能力、安全防范能力、应急处理能力、人文关怀能力七个方面,每项均为100分。理论知识采用笔试;操作能力、护理程序应用能力两项采用现场操作;沟通能力、安全防范能力、应急处理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四项采用情景考查的方法。

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讨论

1、结果

实验组护生的考核结果明显高于常规组。

2、讨论

(1)运用“前4S”管理,注重显性能力的培养。规范整顿,让物品“各得其所”。整理是基础,让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以及实训物品,并达到“8S”管理要求,首先将要用的和不用的加以标示;要用的试验品、工具等要摆放整齐有序。在整理的基础上,要注意保持,以制度来维持成果。目的在于创造一个窗明几净的环境。

知识技能的讲授,做到“必需、够用”。打牢专业知识技能基础,这是保证护理毕业生能力强的前提。专业知识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操作技能要强调实用性。高职护理毕业生为初中毕业生,基础课程的设置应该浅显易懂,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对核心知识的讲授,深入浅出,不可以偏难偏深,但要保证课时的数量、授课的质量。操作技能要突出对高职护理毕业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规范护理学生的操作,通过“5・12”国际护士节的开展以及每年定期举办护士技能操作大赛等方式,以比赛强化训练,达到提高操作水准的目的。

(2)运用“后4S”管理,注重隐性能力的培养。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一是专业课、人文课程的设置,注重自由组合。可以将护理教育课程分为语数英等普通类、心理健康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公共类,以及基础课等专业类三大模块,课程的实施,可采取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办法,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效组合。二是人文知识的教学要渗透到其他教学中。要注重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融会贯通,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尽量渗透到教学的其他环节,达到润物无声地提高护生人文修养的目的。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素养的高低,依托的是师资队伍的素质,在师资力量的引进上,要着重引进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有丰富人文知识的双师型教师,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使他们安心教书,甘心育人。

案例和见习相结合,强化突发性护理安全应对能力。护理专业在校生,还没有走出校园,自然不会遇到临床护理中的形形的患者和各种新情况。为了让她们少走弯路,一是可以考虑将在医院曾经发生过的真人真事作为一个个案例做成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二是适当延长学生到医院实践的时间。现在的护理专业教学模式是四年在校的理论学习(包括校内实践),最后一年到医院等进行为期8-10个月的临床实习。本院结合自身实际,大胆进行改革,在学生四年的时间,探索周一到周三在校学习理论,周四到周五到医院见习的模式,第四年的边理论边见习。见习期间学生以独立个体进入单位,当她们遇到类似突发事件时,能根据积累的案例处理方法变通处理。这种理论联系实际做法,可以使护士在真实的情境中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能学到一些在书本上见不到的知识,这更有利于其床边综合能力的提升。

以案例作为警示教育,借鉴经验,吸取教训,可以从理论上给护理学生安全教育的预警,护理学生到医院见习时,当遇到类似突发事件时,她们根据头脑中的意识,就不会茫茫然不知所措,而是根据积累的案例处理方法变通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效果会越来越凸显,久而久之,会水到渠成的形成护理安全防范意识,最终内化为职业所需的优良职业品质,从而降低突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三、结论

床边综合能力作为学生职业素养评判的重要指标,是衡量一个毕业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床边综合能力作为一种复合型能力,其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护理院校作为培养护理毕业生的场所,对提高护理的服务质量有重要意义。提高护理毕业生素质与能力符合现代护理发展要求,也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艳,姚旭.年轻护士床边综合能力的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2016.

[2] 金玉梅.床边考核模式在新护士综合能力考评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

[3] 林丹.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在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运用[J].福建中医药,2013.

中专护士毕业论文篇7

一、中专教育现状

截至2011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已达224.4万人,比2005年增长了89.4万,增长了66%。同时,我国护士学历结构不断优化。我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总数的51.3%,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8.8%,中专学历的护士占46%。与2005年相比,大专及以上护士的比例提高1.97个百分点。目前虽然护士队伍从以中专为主转向中专、大专、本科多层次发展,但中专护理教育仍占较大比例,中职教育任重而道远。现阶段,中专护理学生毕业后将有很多不同的选择,而不同的选择对于学生本人以及当地和国家的卫生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中专护理毕业生的职业规划以及优缺点

二、探讨优缺点

1.毕业后先就业然后提升文凭。《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07年,全国三级医院的编制护士达到护士配备标准,到2010年,全国85%的二级医院编制护士应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全国各地医院为达到这一标准招聘护士,期中中专护士仍是二级、一级医院的主要招聘对象。另外由于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保险制度的健全,国家医疗改革的推进,对于护理人员的需求缺口依旧很大,因此,中专护士目前就业情况良好,直接就业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获得更多的职业经验,并且大多数就读于中专护理专业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一般不是特别富裕,及早的就业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缺点:中专毕业才十七八岁,年龄偏小,大多数人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对护理的艰苦和复杂性准备不足,导致中专毕业生需要更长的时间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甚至有些学生无法适应由原来的“小公主”到照顾别人的这种角色转变而选择了放弃,使护士的职业满意率降低。另外中专毕业生由于文凭较低,很多大的医院对于文凭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各方面和大专本科生的差距,导致中专护士想直接进入这些医院难度也越来越大,而且文凭对于今后的职业发展有比较大的限制。适宜人群:大多数中专毕业生,特别是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

2.直接考取全日制大学。护理人员学历情况:我国护理人员学历偏低(中美比较)。2000年美国护士医院护士中,研究生毕业7.6%,本科毕业35.7%,大专毕业38.4%,社区护士中本科毕业22.5%,大专毕业48.2%。而我国2003年中专占64.5%,大专24.315%,本科1.3%,以中专为主,教育层次偏低。2002―2003年卫生部护理人才需求预测研究课题指出(资料来源: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2015年应达医生∶护士=1∶1,每千人口医护人员均为1.5,则护士数应为232.3万,应净增103.6万;护理人才招生数中专占50%,大专30%,本科1.5%、研究生0.5%。所以高学历必将是护理专业发展的趋势。而大学生活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求学过程,能让她们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获得更好的文凭,锻炼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大学这几年更是她们思想不断成熟的过程,对于职业和人生能有更深入的思考,这些都是她们今后职业以及人生当中重要的财富。而且现在各大医院对于护理专业的学历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全日制大学毕业以后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更具有优势。缺点:现在大多数医学院校已经取消了对中专护理的招生,中专生如果想读全日制大学的话一般只能选择各个职业技术学院的统一的单靠单招而这种考试对于文化课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除了单考单招,毕业生也可以参加有些学校有独自招生,但这些学校往往良莠不齐,招生资质甚至都存在问题,择校时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加上有些学校由于学费较高,对于很多来自本不富裕家庭的学生来说,造成比较大经济压力。而且由于政策可能的转变,对于高职护理文凭的认可度的不确定性,毕业生的就业也存在一定风险。适宜人群:学习成绩较好或者有较好的学习动力和目标,最好是家庭经济条件,学生的心理、家庭经济方面都能承担一定的风险。

3.参加国外的学校培训。优点:目前世界上护理人力资源短缺非常普遍,英国因年轻人较少选择护士作为职业,老年护士快到退休年龄,注册护士人数虽然较前有所上升,但不够补充在职护士求学和转岗导致的流失,护理人数严重不足,伦敦有■的护士来自海外。美国因工作场所的暴力及工作压力造成护士流失。另外,护理人员老化,招生人数减少,女性就业机会增多,护士不受尊重等原因造成护理人力短缺。2000年,美国缺少11万名注册护士。预计到2020年将有20%的职位空缺。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注册护士的不足导致非技术人员代替护士职位,从而影响了护理质量。欧洲在护理人员的配置方面主要存在两个现象:一是为了降低人力成本,尽量少雇佣高级护理人员,造成高级护师与初级护理人员的配置比例不合理;二是尽量雇佣护士代替医生的部分职能。所以目前国外护士急缺的现状给了想出国就业的护士提供了很好的机会,除了就业的相对容易,国外的护士的待遇以及社会福利以及环境都是吸引国内护士出国从业的重要原因,以新西兰护士为例,每个月1~2个夜班。下午8点以后上班工资1.25倍,周末上班1.5倍工资,周末晚上8点后就是1.75倍了,节假日上班2倍工资加补休一天。一年带薪年休5周。所以如果能成功的申请国外发达国家的护士资格并能找到工作,不但能从经济上获得更多,而且能享受更多的社会、教育等各方面福利,并能开阔个人的视野,获得更高层次的满足。缺点: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门槛高。一是语言关的门槛高,就算是去英语国家就业,以绝大多数的中专生来说,语言这关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除了语言,学历也是一个难题,对于护士这个专业来说,发达国家基本是要求本科学历而且是他们承认的或者能直接考到他们的护士资格证,所以出国留学是大多数人的选择,而留学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除了经济上的压力,还有出国后的适应,适应文化、教育、语言等,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而且还会有毕业不了或者毕业了难以就业的问题。所以风险也是比较高。建议:适合一些具有这方面想法并且意志坚定的学生,家庭条件能承担留学的费用,英语水平较好,并且能吃苦,有较好的自控和自我照顾能力的学生。

4.从事医疗相关职业。护士毕业以后还可以从事一些和医疗护理相关的职业,比如医药代表、器械代表、营养师(取得营养师证书后)、月嫂等。优点:有了医学知识的基础和背景,从事这类职业的学生来说能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而且能更快的适应。工作时间的安排相对自由,回报可能会比临床护士高。缺点:与自己本专业有一定的差别,工作相对来说没那么稳定,需要比较好的沟通能力,需要自己付出更大的努力来获得更多的回报,而且由于中国的现状,很多只能作为一个阶段的工作而不能作为一辈子的职业。建议:适合不想从事临床护理但一时没有其他合适的工作的学生,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愿意付出更多。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从事其他与护理无关的行业或者学习其他的专业,这里我们就不做讨论了。

三、总结

中专护理目前是我国医疗护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学生毕业的时候才是十七八岁的年龄,是面临着很多选择和迷茫的阶段,我们不应该让他们每个人都走着一样的道路。相反的,学校和老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和家长共同规划一个适合学生的将来,让他们能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学生的人生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引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Buchan J.The’greying’of the United Kingdom nursing workforce:impli2cations for employment policy and practice.J Adv Nurs,1999,30(4):8182826.

[2]Hemsley Brown J.Counting nurses:interpreting nursing workforce statis2tics.Health ManpowManage,1997,23(4-5):1592166.

[3]Anonymous.Study predicts shortage of RNs as nursing workforce ages.Da ta Strateg Benchmarks,2000,4(9).

[4]Buchan J.Recruitment.Happy landings ? Health Serv J,2000,110(5719):24227.

[5]Jackson D,Clare J,Mannix J.Who would want to be a nurse ?Violence inthe workplace a factor in recruitment and retention.J Nurs Manag,2002,10(1):13220.

[6]Dailey RC. Role perceptions and job tension as predictors of nursing turnover.Nursing connections,1990,3(2):33242.

[7]Murray MK.The nursing shortage.Past,present,and future.J NursAdm,2002,32(2):79284

中专护士毕业论文篇8

调查结果显示,护士的工作是面向社会,面向广大公民,除有些在卫生保健机构从事保健工作,在学校从事护理教育工作外,目前重点是在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其中主要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预防保健等。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的素质较高,工作态度端正、工作责任心强、专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专业技能娴熟、适应能力较强。毕业生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护理临床实践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部分毕业生在各方面表现均很突出,已经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或是重点培养的对象。同时,用人单位也指出部分毕业生需要加强的方面,例如,人文素养、人际沟通、开拓创新能力等。他们认为,一些毕业生的自主意识过强而心理素质相对较差,易满足,缺乏实干精神,在职业道德,吃苦精神方面都有所欠缺,在触及个人利益事情上表现比较偏激,有时表现为职业心理的不稳定。通过本次调查,医学院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用人单位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建议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加强对护士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现代护理人才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专业业务素质、综合能力素质等几个方面。护理事业的发展有四大趋势:护理人员将成为医生的平等合作者;护理人员将成为社区卫生保健的主要力量;护理人员将成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护理人员将为危重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技术服务。在经济飞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化的转型期社会里,社会各方面(包括护士生、家庭、用人单位、社会大众)对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护理专业毕业生有很高的期望。针对本次调查所显示出的毕业生的不足,护理教育应更加注重以下五个方面:

1.将护士生的素质教育纳入教学培养计划。护士生由于专业特点,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多,课程压力大。可以一方面适当增加他们选修科目的比例,另一方面,整合课程之间的共同点,以增加素质课教育比例,减少专业课负担。此外,加快医学院校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针对不同年级和专业开设选修课程,建议开展心理学相关课程的教学,系统的培养护士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2.重视对护士生心理品质的培养。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也包括病人的心理护理。这就需要护士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主要表现在:工作中高度责任感、果断而坚韧的意志、准确而持久的记忆、热情而稳定的情绪及敏锐的观察力等,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造各种氛围,逐渐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生社团,参加各种实践和志愿活动,在活动中锻炼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学校应该主动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鼓励护士生走出校园,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及基层医疗机构,使他们了解我国医疗卫生现状,培养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举办素质教育讲座,使护士生能够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开阔视野。

4.加强职业荣誉感的教育。目前,大多数护士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为人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譬如他们好以自我为中心,怕吃苦,怕脏怕累,自己又不肯吃亏,挫折能力差,心理素质相对较弱。再加上社会上普遍认为护士只是从事打针发药等简单工作的初级劳动者,使得他们觉得护士这个职业社会认同感不强。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以南丁格尔精神为指引,加强职业荣誉感教育,提倡奉献精神。

5.在校内管理方面,应加强学生“三自”工作力度,“三自”指得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使广大护士生从校内各种行为的自治中增强组织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建立执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医学院的护理教育大多仍是以专业知识为基本导向的教育模式。护理专业多数课程的理论体系与教学内容仍依附于以生物医学模式为基础的医学教育,强调疾病和治疗的多,讲病人与家庭社会、护理和预防的少。在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重点放在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内容的安排偏重,课程内容和护理专业要求有一定的偏离,学科间衔接有待进一步调整。近年来,护理教育中“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离”的问题已被多数人所认同。目前,护理专业教育已经普遍关注了学生专业技术,也就是实践技能培育的重要性,以专业技术为导向的教育模式逐渐进入实施阶段。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模式和护理概念已发生了变化,护理工作已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从功能制护理转变为整体护理。执业能力的核心内容专业能力已成为当今护理专业培养的客观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建立执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修正护理教育课程体系框架。

执业导向的护理素质教育模式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借鉴世界各国护理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建立以执业为导向的护理素质教育结构理论模型,修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和执业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及教材体系,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建立以执业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质量跟踪体系。

三、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由于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及我国社会人群存在对护理价值认识不足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的稳定、学习的热情及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帮助学生形成对本专业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学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长效机制,从大一开始,就要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就业教育等工作,帮助大学生了解护理专业职业发展和职业素质要求,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学生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就业指导的内容还包括就业思想、心理、就业信息、应试技巧、求职礼仪指导和专业技能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在临近毕业时会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主要原因是毕业生就业时的首选目标是城市里的大医院,而各地招收毕业生的时段相近,因此部分毕业生首次择业失败后就会面临就业“困难”。对此,医学院校应当积极鼓励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让学生们意识到在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工作更能体现人生价值,也有更多的机遇。鼓励先就业,后立业,再创业。同时,医学院校应加强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瞄准目标、摆正位置,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脚踏实地做事,避免好高骛远。

四、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在毕业生中进行跟踪调查,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发展和提高的手段之一。此次调研工作不仅使我们能够了解到毕业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表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而且能够了解到社会对护理教育改革的观点和看法。调研工作加强了学校与其他单位的联系,使我们有机会学习和借鉴其他医学院校的教学经验,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实地考察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情况,可以向即将毕业的学生更全面地介绍用人单位,扩大毕业生的就业思路。同时,发挥毕业指导中心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与毕业生的联系,加深他们对母校的感情,让他们了解学校的新发展和取得的成就,使他们更有归属感。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征求他们对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不断完善护理教育提供最直接的依据,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并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我校的培养方向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地培养人才。尤其是实地调查,能够得到更真实、更深入的调查结果,能够加强与兄弟院校的联系,相互借鉴一些有特色的教学和培养模式,共同为护理教育教学的发展创新提供宝贵的素材和思路。

参考文献:

中专护士毕业论文篇9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了四川省和重庆市医学院校已毕业参加工作的护理硕士研究生为抽样样本,纳入标准为:①为国家统一招生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排除定向委培和在职研究生。②自愿参与本研究,语言表达清晰,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③毕业后从事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工作。样本量以受访者的资料达到饱和,资料时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为标准[1]。共访谈了14名硕士研究生,访谈时间从2012年10月到2013年12月,均为女性,年龄27~38岁,硕士毕业后工作年限为2~5年。

2.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与研究者在同一城市的采用面对面访谈,不在同一城市的采用电话访谈的方式进行,本次共电话访谈5名,面对面访谈9名。在正式进行访谈之前征得被访谈者的同意,向被访谈者说明本次研究的目的、方法和内容,并承诺保护被访谈者隐私,采用匿名的形式,用编码替代姓名,先拟好访谈提纲,预约好正式访谈的时间和地点。访谈提纲包括4个问题:(1)当初选择读研的原因是什么?(2)毕业后在哪工作?选择这份工作的原因是什么?(3)谈一谈工作后的感受?(4)对将来有什么样的职业规划。访谈时间30~60min。访谈时,面对面访谈在征得被访谈者同意的前提下访谈录音,电话访谈采取通话录音的方式,并妥善保存录音记录,研究者在访谈过程中鼓励被访谈者自然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注意观察其面部表情、手势、语调等信息,不明白的地方可适当澄清和追问,避免个人意见或看法干扰被访谈者或采用诱导式的提问。

4资料分析方法

访谈结束后,对照录音文件进行逐字逐句的转录,形成文字文件,按照L1―L14依次编码每个访谈记录,研究者通过反复聆听录音及阅读访谈记录,从被访者角度去思考和理解资料,对访谈内容进行客观细致的分析,找出主要问题。

二、结果

通过对19名护理硕士研究生进行访谈得知,5名目前在高校工作,9名进入三甲医院工作,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无论是在高校还是在医院工作,她们或多或少的都承受一定的压力,工作后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惑。经过归纳总结,共发现以下几个问题,现分述如下:

1 就业现实与与择业理想的差距。

本组受访对象选择读研的原因主要有:①为了更好的就业②逃避进入临床工作③想进一步深造④为获得更好的工作环境或晋升机会。L1:本科毕业的时候我们很好找工作,我的同学绝大部分都能留在三甲医院当护士,但我不想在临床干,我想继续读研以后留在学校教书。L9:我以前在一家三甲医院工作,有正式编制,待遇也不错,但是工作强度太大,严重透支健康,所以我毅然辞职考研,希望毕业后能够到学校工作,哪怕收入少点都没关系。L14:我从事护理工作已经20多年了,读研前已是某科室的护士长,我觉得自己的管理能力、科研及教学能力提升有待提升,于是我辞职读了研究生。当然也有私心想的是如果我毕业后再回原单位的话至少能进入护理部。

然而现实是:L8:硕士毕业时找工作发现,我当年本科毕业就能进的单位现在都要求是硕士学历以上了,本科院校甚至都要求博士研究生学历或者副高职称了。L2:大城市基本是不可能了,要想当老师的话只能到三四线城市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在大城市的医院工作。L14:毕业后又回到了原单位,护士长的位置已经被人占了,最后只能在护理部当了一名没有实权的干事。L9:现在大医院的编制越来越紧张、对护理硕士研究生的需求还没有本科生多,而一般的医院又不甘心去,很矛盾。

2 .用人单位要求与自身能力现实的差距

护理硕士研究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面对着单位的高期望高要求,感觉自身能力欠缺,有很强的受挫感,这种感觉尤其体现在之前没有过工作经验的毕业生身上。L10:我所在的医院是一所教学医院,作为该院招聘的第一个护理研究生,领导们对我非常的重视,一去就让我给本科实习生带教、给我各种培训机会,一段时间后还让我担任科室的副护士长,可是我除了学历比其他人高,工作经验和处事能力都不如经验丰富的同事,要管理科室里那些资历都比我高的人,没有底气。L3:我的研究方向是护理教育,我想我以后肯定不去医院当护士,所以不需要太多临床经验,当真正走上讲台之后才发现,护理是一门综合应用型学科,你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最新的临床知识,才能上好课,没有临床知识的武装,讲起课来很费劲。所以不管是当老师还是上临床,临床经验都是非常的重要。

3.自我定位与外界看法的差距

护理硕士研究生在本专业领域内属于高学历人才,然后却被其他人不理解,其中也包括其他医疗人员。L4:我上学、上班的时候总是会有人很惊讶地问我,当护士也需要研究生吗?打针输液这种简单的事情还需要研究啊?这种疑问听多了心里有点酸酸的,还有点自卑,总觉得这个研究生读得名不符实。L1:我们科室主任认为护士的活谁都能干,什么学历都无所谓,重要的是形象好,会交际。L12:本来以为自己是研究生,即使是去当护士工作内容应该会不一样。事实是我在临床上干着跟中专生、大专生一样的活,拿着跟他们差不多甚至比他们还少的薪酬,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4.缺乏职业规划

受访者大都缺乏职业规划。L7:毕竟学了这么多年,而且我们学的东西专业性太强,想改行太难了,只能过一天算一天了,至少现在的工作还稳定,日子也还过得去。L4:我还是想去学校当老师,一边在临床干着,一边找机会跳槽去学校呗,如果实在不行,我就再去读博,到时候应该总能进学校了吧。L6:对未来也没有太多的规划,先把职称评上去吧,另外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遇到晋升的机会努力去争取一把。

三、讨论

1护理硕士研究生需调整自身定位、端正工作态度、提升自我

从本次访谈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受访者选择就读硕士研究生基于“功利主义”,为了就业、逃避工作或晋升。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 曾经毕业生数量少, 就业市场供不应求[2] ,于是很多人把研究生学历当成通向自己理想工作、职位的跳板,随着高校研究生扩招,护理硕士研究生不再是稀缺的“抢手货”,导致护理硕士研究生自觉就业不甚理想,再加上“重医轻护”大环境的影响,护理研究生到单位后不受重视,致使护理硕士研究生没有发展空间,使得他们缺乏对职业的热爱,产生失落感、落差感,甚至有离职或转行的念头。高泽宇,马玉萍[3]调查发现,65.3%护理研究生是应届毕业直接读研,导致其对职业发展的认识不足,再加上社会经验缺乏,读研期间不进行职业规划,择业时将会困惑与迷茫。 护理硕士研究生需要调整自身定位,需认识到“硕士研究生”只是学历的象征而不是能力的象征,在工作中是否得到重用、工作是否取得成就是跟自身工作能力成正比而不是跟学历成正比,学历只能给护理硕士研究生提供更广更大的就业平台和空间,个人发展则取决于自身能给用人单位提供的贡献和价值。因此护理硕士研究生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应加强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改变自己重理论轻实践及眼高手低的心态,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只有自身能力提高了,能让人看到护理硕士研究生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与其他人的差别,能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才能改变外界对“护理研究生”的看法,而不是一味的抱怨环境的不公,总而言之,只有使自己变成“金子”,才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发光。

2 高校需提高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水平,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访谈中部分受访者表示,面对工作单位的高要求高标准,感到自身能力和临床工作经验的欠缺,工作压力大。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虽然目前在蓬勃发展的阶段,但是对于培养模式尚在探索和实验阶段,没有统一的培养目标和模式。且护理师资力量薄弱, 缺乏护理专业特色, 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课程体系与临床医学生相似, 严重地影响了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3]。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笼统地要求护理硕士研究生掌握护理教育、管理、科研和临床护理方面的能力,对所培养的研究生应具备的能力没有具体描述和明确要求,对研究生的教育培养缺乏指导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4]。与护理研究生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美国护理研究生培养目标明确、层次清楚, 强调护理伦理、预防保健、专业角色、护理理论和科学研究。硕士学位以培养具有各专科临床护理实践专长的高级实践护士及护士指导者为目标。毕业后可政委护理专家、担任临床护理指导或护理学教师等[5]。护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的学科,高学历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壮大,我们在追求数量的同时更加要注重质量的提高。国内教育者应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不断改善人才培养模式,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力求在培养综合素质能力研究生的同时侧重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并与用人单位形成很好的对接,这样才能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提高毕业生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加强其就业信心,提升成就感。同时高校需加强对护理研究生的专业思想、人文素质教育及就业指导,避免学生出现消极怠学混文凭以及功利主义的思想,影响护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帮助她们理性认识自我,科学择业,也避免在工作中缺乏职业规划或者盲目跟风、为了逃避当前工作环境而选择跳槽或又期望通过进一步求学来改变工作现状,从而维持护理人才队伍的稳定。

3 用人单位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

用人单位出于对人才的需要和重视,迫切期望能够通过引起人才引进带动护理工作的开展,提高护理水平或带动护理学科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护理硕士研究生一来就成了“万金油”,科研任务、教学任务、临床管理等等任务接踵而来,哪里有需要就把他们往哪里搬,缺乏系统的培训,忽略了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事实,有“揠苗助长”之嫌。另一方面,护理硕士研究生到了临床之后,由于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难以根据个人的能力、知识、学历层次的高低来解决各级护士的分层使用[6],护理硕士研究生干着跟中专大专生一样的活,难免觉得屈才,这也是许多护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更愿意去学校的原因。而去了学校又觉得自己缺乏临床实践经验而受挫,由此形成不管从事临床或是教学对工作状况都不太满意的现状。刘秀娜[7]等对护理博士临床使用困境的质性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认为目前临床对护理学博士使用中存在护理学博士自身定位过高、临床能够提供给护理学博士的发展空间较小、护理管理部门权力有限等困境。因此,用人单位应该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要认识到人才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促进人才成长、稳定人才队伍才是单位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明.护理质性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9-59.

[2]张岳. 吉林省护理研究生择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D] . 吉林: 吉林大学, 2009.

[3] 高泽宇,马玉萍. 护理硕士研究生择业观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2,9(6):266-268.

[4] 谭静,曾兢. 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对策 [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2):5-7.

中专护士毕业论文篇10

根据《护士条列》、《护士职业注册管理办法》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精神,护士岗位实行准入制度,护士必须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才能申请执业注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实行统一考试大纲、统一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国家统一考试制度[1]。自2011年起,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由原来的四个科目改变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考试成绩不再滚动管理,考生必须一次性通过所有科目的考试才能取得资格证书。考试时间也从学生毕业一年后的5月,改为毕业当年的5月,这一时间的调整,也就意味着考生是以在校学生的身份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这一变革给中职卫生学校和护生个人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本文通过对我校近三年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数据分析,对中职护生护士资格考证进行“SWOT”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1.S(优势)

1.1与职业教育理念接轨: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双证书职业教育”的实施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具有双证,既要有毕业证又要有职业资格证。没有双证的护生基本不能就业。这是护生学习与考证的最原始动力。

1.2学生零距离就业: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学生能否就业是一个职业学校办学能否为社会接授的根本要素。以往护生毕业工作一年以后才能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造成护生毕业而不能就业。现在护生毕业当年就可以考证注册,使学生能顺利就业。

1.3知识的“保鲜度”较高:护生经过三年的系统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所学的知识还没有遗忘,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所学的知识,无论从知识的保鲜度还是学生的记忆年龄,毕业当年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对学生是非常有利的。

2.W(劣势)

2.1中职护生年龄小,心智不成熟:中职生多数是初中毕业,选择中等卫校大部分是由家长替学生做的决定。学生入学后毫无专业思想上的准备,面对大量的医学基础知识感到束手无策,学习动力消失殆尽。一部分学生无法对自己的职业人生做出合理的安排,表现出心智的极度不成熟,这是中职学校考证通过率上不去的主要原因。

2.2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目前,中职学校入学零门槛,多数是中考竞争的失败者。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运用往往是一知半解,同时影响到学生对医学专业知识的理解。

2.3自我管理和主动学习能力较差:长期以来,本人对中职卫校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主动学习的能力问题做过深入的探索,发现中职学生由于在初中的学习生活中大多数为问题生,学习成绩上不去,因而被边缘化,学习上没有主动进取向上的动力,在考证的人生选择上没有充足的信心。

3.O(机会)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护士资格证考试,为中职卫校提供了一个比较客观的教学质量标准。通过护士资格证考试,能更好展现学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目前,全国护考一次性通过率、通过率的排名、各学科平均分的高低是教育主管部门、学生、家长、社会同行评价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并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招生就业、竞争实力和发展前景。这无形中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

4.T(威胁) 中职护生与大专、本科生同台竞争,同一套题目,同一个标准,中职生缺乏竞争力。去年我校的一次通过率为70%,虽然比全国中职护生平均数40%高出30个百分点,但是还有30%的学生没有通过,就业无门。现在护士资格考试的组织和辅导从医院转到学校,各学校之间为了生存的竞争,无形中成为了各个学校巨大的威胁与压力。中等卫生学校那种悠然自得、与世无争的面目已经一去不复返,从事护理教学工作的教师更是深感形势严峻、压力巨大。

5.对策

一是提高护生对执业考试重要性的认识。如在新生入学教育上,告知护生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获得护理专业技术资格的唯一途径, 使护生一进校就意识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

二是强调课堂教学和护考接轨。我校尝试将护考大纲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要求临床专业课老师熟读护考大纲,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护考考点作为重点加以讲解,同时结合护考要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倡多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手段,把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从临床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首要目标。

三是加强实习阶段的管理。护生实习期间由于缺乏教师督促,会放松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淡化护考意识。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可分阶段组织学生复习护考主要课程,并利用每月返校日进行一次考试,这样既可以督促学生学习,又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为考前集中辅导奠定基础。

中专护士毕业论文篇11

二、创新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护理本科人才

护理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医学类专业,契合了教育部提出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思路,但护理学本科又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的统一,培养要求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统一,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坚持以思维创新和观念创新为先导,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全方位进行了改革与实践,突破了以知识体系为中心的传统的学科型人才培养范式,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培养环节,细化培养过程,收到明显的培养效果。

(一)明确高护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护理本科应兼顾护理学实践性强,医学理论要求较深,人员素质要求较高这三方面特色,培养目标为:学生具备较强的临床分析及解决医护问题的能力,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扎实的医学及护理学基础理论,护理学专业理论及职业技能,能够胜任专科护理、社区健康服务、预防保健等方面工作。

(二)创新高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认为,高护专业应坚持“以能力为中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即高护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学生素质拓展提升体系。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框图由图1给出。

图1  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

1、理论教学体系(图2)。

理论教学体系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个模块。在保证思想政治、人文社科等通识类课程的基础上,从分析学生专业能力出发,科学设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在“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性护理理念指导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发展潜能的培养。对护理学的课程进行整体优化组合,突出了10门护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保证了本科人才培养必须的理论教学。

在理论教学体系中,设置了学生个性化培养环节,兼顾各类学生的学习需要,实施分类培养,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特长发展。

图2  理论教学体系

2、实践教学体系(图3)。

这是我院首创、率先设计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专业导向实践、专业基础实践及综合实践三个模块。入学初期设置的专业导向实践模块,目的是使学生对护理学专业具备最初的感性认识;专业基础实践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专业综合实践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及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见图3。

图3  实践教学体系

在课时分配上,实践教学达到教学计划总学时的40%以上,临床实习达到1年,超过总学时的1/4。职业实践能力培养得到强化。

课程实验安排。建立完善的校内外临床实践教学体系,并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实践考核标准。专业临床实践安排。选择具有长期护理临床教学经验的省内三级甲等医院作为校外临床实习基地,包括西安交通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西京医院,并与这四所医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专业实习效果。

临床实习的考核。对学生的临床实习,制定了严格的实习要求,包括各专科的知识、态度及技能考核指标,学生需要完成的护理病历、临床查房、健康教育及出院计划,毕业时需要选择临床护理病历作为课题进行毕业答辩等。

3、素质拓展提升体系

图4给出了学生素质拓展提升体系结构。

在素质培养方面,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作为公民的基本素质及作为护理人才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作为学生活动的平台,为学生创造各种服务社会的机会。同时也开展与课程同步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些举措丰富了学生的经历。

三、三证并举,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就成为教学质量优劣的判别标准。为此,我们实行“理论教学、实践强化、临床实训、双证并举”的教育模式,通过毕业与执业三证书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实现技能考核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接轨。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除获得毕业证、学位证外,还要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近三届毕业生获取护士职业资格证书情况见表1。

表1  近三届学生获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统计表

四、实行三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由于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明确,人才培养思路清晰,设计的三体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可操作性强,提高了教学质量,拓宽了就业渠道,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学生就业层次逐年提高。表2给出了本专业近三年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毕业率、学士学位授予率,表3给出了历年就业情况。

表2  近三年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毕业率、学士学位授予率

以及就业情况

中专护士毕业论文篇12

1神经外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概念

护士核心能力是从事临床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它是护士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是培养、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最主要能力。

2神经外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

2.1培养内容

2.1.1根据神经外科专业特点进行培养应围绕神经外科专业特点、核心能力,即专科基础知识和临床技术技能、专科专业知识和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及应变能力、教育和培训能力、接受能力、管理和应急能力等方面进行,制定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计划及训练课程。对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方面着重从思想方面进行,重点培养低年资护士的观察病情的能力和基础技术操作的能力。2.1.2根据护士分层级进行培养根据层级可将临床护士分为N0级、N1级、N2级、N3级、N4级等;N01大、中专、本科毕业,未取得护士执业证的护士;临床工作未满1年的护士。N02大、中专、本科毕业,取得护士执业证的护士,临床工作未满1年或不能单独顶岗的护士;N1.1大、中专、本科毕业,护士职称<3年;N1.2大专、本科毕业,护士职称≥3年;N2.1本科毕业,护师职称<2年;专科毕业,护师职称<3年;N2.2本科毕业,护师职称≥2年;专科毕业,护师职称≥3年;N3.1本科毕业,主管护师≥3年,N3.2本科毕业,主管护师≥3年;N4.1本科毕业,副高职称或获得专科护士资格证书的N3.2护士;N4.2本科毕业,正高职称;针对N0级常见疾病诊疗、病情观察及护理进行培训;针对N2级临床专科护理和技能、重症患者护理、临床个案分析、护理质量标准、不良事件的报告、教育和培训、危重症患者的诊疗及护理、护理质量管理及质量持续改进、护理教学能力进行培训。针对N3级对特殊专科护理、护理管理能力、护理科研、教学能力等进行培训。N4级护理管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培训。

2.2培养方法

三级三严训练。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严谨态度、严密组织、严格训练、护士在职培训制度、护士教育培训制度、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制度。岗前培训包括法律法规、医德医风、医患沟通、规范化培训、岗位职责培训、责任制整体护理要求、临床护理技术、培训意识和能力等。②重视培训方法。在学校时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以“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职时多参加专题理论讲座、培训班、学术会议,临床实践教育,随时随地培训,定期考核。要自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留心和学习他人方法与技巧,抓住一切机会和环节不断提高自身能力。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护士的敬业精神。大力宣传体现当代护理精神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对新入岗的护理人员要求严格实施岗位前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用白求恩精神鼓舞和激励护士,增强其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神圣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宣传体现时代精神和传统美德的正面典型,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规范优质服务的程序和服务内容,全面提高服务档次。④制定严谨的神经外科教学计划,提高护士的学习热情以及理论操作水平和综合能力,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加强护士的继续教育,充分调动护士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个护士都感到有着很强的学习压力和动力从而不断超越自我,有力地促进了护士个人的成长,并定期考核。⑤继续教育是专科护士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最佳平台,是一种短期的针对性很强的培训,护理部发挥领导决策作用,将再教育的重要意义输送给每位护理工作者并开展继续教育项目,根据需要开展护理新业务、新技术专题讲座,指导护士掌握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护理技术。通过培训班,学术会议、护理期刊等大容量高强度的传播信息利用护理期刊进行在职教育,这都是切实可行的有效宣传办法。⑥实行一对一带教,主要是针对新入科护士以及实习护士进行护理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对年资高的护士进行一些新的知识传输,较有难度的课程集中学习和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演讲与互动式教学,培养护理人员人际沟通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利用知识的掌握,大量数据也显示,工作能力越强和护理人员其演讲能力也很强,且更喜欢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这不仅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能提高其核心能力。

2.3培养评价

①自评。自我评价通过学习后评判性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神经外科相关专业的学习,不但提高学习效率,更增强学习的动机。②他评。护士各方面能力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在95%以上,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通过对护士为患者护理工作的调查考评,示培养和评价均为较便利的方式。有暗访者分别对患者、护士进行调查、访问,综合所有评价护士的人际沟通能力及操作能力,同时要求护士按时上交对自身沟通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做出理性的自我评估。

3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

①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是完成绩效所需的关键能力,虽然可能只占个人所有能力的20%,但却影响着80%的工作绩效。护士核心能力已经成为考核护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并且对护理专业发着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护理是一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护理人员不仅要细心护理患者,还要随时记录患者情况及每次护理的相关事宜。现在的整体护理,更着重患者的基础护理,包括患者的心理护理,因此护理工作人员不仅护理伤患,预防未发生伤害还要从事伤患合理性管理,培训学习等相关工作在职场中扮演保护者、治疗者;其次核心能力就是在服务体系中人的能力处于核心体系地位,又经常被称为核心能力竞争力,具有普遍性、可迁徙性、必备性、重要性和教育指导性的特点。医院管理者可根据每个护理工作人员不同的主客观条件,制定可实行的能力培养计划及方案,形成阶梯式培养方式,这样不仅能提高管理者,也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举多得。②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也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个人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对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多,相对的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也成为了医院管理者考评的重要项目。优化护理人员的能力结构及综合素质,是护理者在任何紧急情况下对患者做应急处理,并且完成危重患者的抢救处理,同时做好记录。增强护理人员社会荣誉感及成就感。这不仅增强了护理总做人员的个人发展,也能进一步促进护理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培养神经外科护士核心能力是护理工作的发展需要,也是护士专业稳定健康向前发展的动力,更是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为优秀的服务保障。

中专护士毕业论文篇13

1.1研究人群

结合2007--2008年对护理专业的抽样调查及政府的统计资料,向护理专业的专家寻求意见,向护理专业的各大院校寻求方法。

1.2调查内容

制作表格统计1998--2007年办学规模情况和教学结构毕业生从业状况等数据进行统计。查阅1998--2007年和2006--2007年各地区的护理专业办学人员数量,进行统计。1998--2007年护理专业口总数,每一千人护理人员数量,参加胡护理专业资格证考试的人员情况,向护理专业有关专家和各大医疗机构寻求看法和见解,进而更好的指导护理专业的就业情况。

以全国各层次各类型护理专业为整体,进行抽样调查,把全国各省分成8个经济区,每个经济区抽取2各省,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他们的学校护理专业的学生人数教学结构从业情况。

用文件查阅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对调查省份进行资料收集,将护理专业教育机构情况和医疗部门需求护理专业人员情况进行统计制作成表格,依据数据向中专 大专 本科以及医疗教育机构护理专家进行咨询,可以通过开座谈会,个别访问,书面报告等方式。

2.1998--2007年十年间护理专业人数结构情况

毕业生就业情况,抽样调查中2001--2007年各层次各地区就业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百分之九十的学校数量下降较大,各地区的下降率也不相同,有些地区学校竟然达百分之三十,可见不同地区护理专业就业人数存在较大差异,如新疆地区本科大专和中专护理专业就业人数的就业率没有较大的变化,然而除新疆地区外中专就业率人数普遍降低,上海最为突出。但是2007年就业率都有降低。

据卫生部相关数据统计,在2004年参加专业资格证考试的护理专业人员数量都到了166.7万人。通过率百分子五十七,有95.2万人拿到职业资格证书。护士职业资格证考试与护理初级士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并,因而促使了护理专业教育规模的扩大,毕业生人数当然也随之增加。获得护理专业资格证人数在持续性增加。在2003年开始护理专业资格证考试通过人数与护士增长人数相差过大,数据显示2003--2008年通过护理专业资格证考试的人数为75.17万,而执业护士人数为增涨为29.65万因而还存在45.52万这一巨大差距。

3.讨论

在近年来护理专业职业教育有大幅度的提高,然而与社会护理专业人员需求量并不太适应,主要体现在护理专业人员数量体现在上升的过程,执业资格证考试通过率也在上升,进而与社会护理专业人员需求量出现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3.1护理专业人员与医疗从业量分析

我国护理专业人员增长过快,各办学层次有关护理专业人员招生数量持续增长,在2007年总招生39.1万人,职业资格证考试通过人数19.4万人比上一年增长了11.7万人。这样快速的增长是否合理引发深思。

概括内医疗部门统计显示,医疗部门对护理专业人数有所增长,但是长期护理专业人数却增长缓慢。如2007年比上一年增长12万人,每千人专业护理人数上升1.7人,医生和护士比例数变为1:0.77呈现上升势头。又有专家预测在2015年护士人数达到232.3万人,千人护士比达到1.5这一现象与专业护理人数毕业量来说,还是有很大差距。从国际上看我国千人护士人数比1.5而加拿大 古巴 法国 日本 瑞士 德国 都要在7.24--10.75 要远高于我国,这一差距呢,仍在努力缩短中。床位与护士比也是衡量专业护理人员需求量的重要标准之一,2005年床位与护士比为1:0.33 2007年护士与床位比为1:0.38表明我国医疗机构对专业护理人员还是增加的。

以上各种论述都表明我国对护理专业人员依旧短缺,但每年专业护理毕业生仍在持续的增加远大于需求量,只是这矛盾的原因,仍存在很对原因,如护士职业资格证考试有大约百分之五十五的人没有通过,通过执业资格证的人数依然要多余长期护理职业人数,执业护士总人数75.17万人。职业人数人数为29.65万人。这也会预示着有45.52万人,需要等到裁员或者退休才能进上岗位。医疗机构床位与护士比数较低预示着一线护士工作压力大,正式签订合同护士人数减少,专业护理人员流失率加大。

3.2护理专业教育机构与社会医疗机构需求分析

本科大专专业护理人数需求量在增加,而中专专业护理人数需求量在减少,然而本科大专人数在持续的增长,却没有中专人数专业护理人员基数大。致使中专护理人数面临的挑战要大于本科大专教育机构的学生,专业护理人员就业难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应限制中专对专业护理人员招生数量,扩大本科大专护理人员招生数量,来应对市场这一需求。

从教学新式上对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全面化深入化的研究,如服务范围的扩大,从个人走向群体,从医院到社区,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护理专业,从人的生理 心理 文化 精神 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教学,提高专业护理人员的软实力,更还的为病人服务,进而提高就业能力,带动医疗事业的发展,反作用于专业护理人员的就业情况。

从教学机构的人才培养上。本科专业护理人员教学内容更加趋近理论经验知识,和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大专和中专更加趋近与实践操作上,在文化基础中就将者分为两个层次,进而二级 三级医院对学历的要求较高,中专教育机构应把目标设定在基层 农村或者山区这样就业区域更加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4研究结果和建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