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实用13篇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篇1

安全知识的讲解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安全教育所涉猎的领域大而广,没有专业的基础知识和长期的工作积累,难以把相关知识组合成一门系统的课程。另一方面考虑到授课对象的学习能力,讲解内容还要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我们在课程中讲授的安全知识包括通识类、危险化学品、基本实验操作规范、消防知识等。通识类安全知识主要介绍实验室日常使用的水、电、煤气等的使用要求与注意事项,化学废弃物的种类和相关的处理规定,以及养成良好实验习惯的重要性。讲课中会援引一些案例,如我校某实验室冬季没有关闭窗户,致使暖气水管被冻坏,一些较贵重的设备被供暖水浸泡,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某课题组人员在进行有机合成实验时,未对冷凝水管加固处理,中午外出吃饭时未留人照看实验室,从而导致水压升高,水管连接处松动,冷凝水流入电气设备中,造成较大损失;还有如果煤气灯关闭不严,一旦发生煤气泄漏,后果会更加严重。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都会带来很大的危险性,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引起注意。实验操作规范是一门学问,不仅体现了实验者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保证。大学实验室中使用的仪器和药品较多,操作步骤也比较复杂,而实验指导教师常常会忽略对基本实验操作规范的要求。例如高中化学实验中会强调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不能用温度计搅拌溶液,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温度计使用完毕后应该立即放回温度计套筒中;然而到了大学阶段,有的学生使用温度计时却很不熟练,水银温度计经常会被打碎,实验室的水槽底部因此经常有水银沉积。再如在玻璃管加工实验中,经常发生学生被割伤或烫伤的意外事故。这些事故归根结底就是由于实验人员操作不规范、仪器整理不及时导致的。介绍一些基础化学实验操作规范,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使用实验仪器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并将学到的相关安全防护知识应用于其他复杂仪器的使用之中。[6,7]危险化学品部分是我们讲解的重点,这方面的知识很系统也容易理解。学生应该知晓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标志符号,并读懂试剂瓶上的标签来判断试剂的性质,或者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查询材料的危险性。高校中使用的化学药品种类多、性质各异,部分试剂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强等特点。随着高校科研项目的增加,有些课题组购买大量的有机溶剂,并贮存在实验室中,这就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8]危险化学品的购买、存放、使用都有专门的规定,师生都必须严格遵守。学生还应该知道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征,懂得安全事故的预防方法,并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消防知识包括“四懂”和“四会”。“四懂”即懂得火灾的危险性,懂得火灾的预防措施,懂得火灾的扑救方法,懂得火灾的逃生方法;“四会”分别是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灭初级火,会逃生。这其中侧重于灭火器的使用。火灾是极端的危险情况。尽管这种情况极少发生,可一旦发生了就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实验室人员应当学习相应的防护知识,遇到火灾时保持镇定,根据火灾的性质,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灭火。这样不仅会减少火灾发生时的财产损失,也会降低实验室人员所受到的人身伤害。如实验仪器局部着火,应该用湿布、灭火毯等材料将其盖灭,如果直接使用干粉灭火器,虽然可以迅速灭火,但也有可能使得仪器报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当火势较大无法自行扑救时,师生应当及时关闭电源,迅速离开并报警求助。

三、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实施效果

开设化学实验安全课程增强了本科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以往本科生们进入科研实验室前,所受到的安全教育仅仅是师兄师姐的口传心授,没有系统性和规范性。许多本科生来到实验室的第一项工作常常是清理玻璃仪器,这样就会接触到一些有毒的化学试剂。以前,学生对这项工作的安全性普遍不太重视,而现在则会主动地采取防护措施,戴上橡胶手套再进行相应的操作。经过安全课程的学习,本科生对实验室安全有了正确的认识,能自觉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并常常指出所在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提出改进方法,推动所在实验室的安全化进程,从而也提升了学院整体的安全水平。目前,我国实验室的安全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理论课的学习只是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不能解决实验室里所有的安全问题。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应该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需要学校全程化、全方位、多层次来进行,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注意人身安全。所以,我们还通过开设安全教育宣传栏、建立安全教育网页、聘请专家举办安全教育讲座等形式,使学生不断地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篇2

1.2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系统主要功能

1.2.1系统管理员职责在后台管理端,系统管理员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1)通知。主要用于告知考生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相关通知,包括参加考试人员、考试起止时间、补考起止时间、考试事宜变更等。(2)题库管理。系统支持批量导入试题,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8-9]。我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题库进行了多次整理,现在系统中共有试题1800道,涵盖“防火灾安全与保密”、“实验室安全管理”、“仪器设备(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用电安全”、“机械工程”、“生物医药安全”、“化学危险品使用安全”、“土木工程”知识点。(3)试卷管理。在将需要参加考试的考生名单照特定格式导入系统后,就进入了后台管理最重要的环节———配置试卷。在配置试卷之前,先将学校所有专业分为三个大类:人文类、机电类、轻化类,然后系统管理员根据不同的专业为考生配置适合他们专业特色的试卷,并设定在线自学及考试测验的起止时间、限考次数等。

1.2.2前台考试端模块在前台考试端,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2个主要模块:(1)网上学习。网上学习分为在线学习和模拟自测2部分。在线学习,可根据知识点分类选择自己想要在线学习的内容,每20题为一组,分组显示答案;模拟自测,用来实现模拟考试,自测结束后给出成绩并显示错误试题的标准答案。在线学习和练习自测部分均具有对错误试题进行收藏的功能。(2)网上考试。考生首先必须确保在线学习达到系统设定的时间,方可进入正式考试测验环节,考试结束后自动进行评分,并以此成绩作为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评判标准。我校要求在考试设定的区间内,考生最多可以有5次机会参加考试,系统自动记录考试次数和考试最高分。考生须在90min之内完成200道题,通过分数线为80分。

1.3系统特色创新

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系统作为我校开展实验室安全在线培训与考试的重要平台,自2011年投入使用以来运行平稳,各项功能逐步完善,较好地满足了用户需求。为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提高系统操作简便性和界面友好性[10],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于2013年暑假期间对系统进行了再次升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3.1考试高分榜系统采用了简约的界面风格和层次分明的模块布局,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得到改善。系统首页的右半部分增加了“考试高分榜”功能,其功能是将全校范围内所有参加考试的考生考试测验的成绩从100分开始从高到低排序,直至95分为止,依次显示在该榜单上,作为考试模范。显示的时候,系统采取动态播放的形式,将分数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向上滚动播出,使得每一位95分以上的考生均能在首页被看到。“考试高分榜”的功能在国内高校中应用较少,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不仅能够使管理者有效掌握各学院的高分情况,更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考生的学习和考试积极性。部分学生尽管已通过了考试,但发现自己的成绩没有出现在高分榜中,仍然继续自学和考试,达到了实验室安全知识再教育的目的。

1.3.2答案解析国内许多知名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均没有开发答案解析功能。其原因大都是由于题量大、时间紧以及找不到合适的编写队伍。我校在今年做了尝试,邀请有关专家为系统中1800道试题中的大部分进行了解析。解析内容涵盖与本题目相关的知识要点,旨在使考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不仅知道正确答案是什么,而且知道选该答案的理由是什么,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操作流程较为简单,考生在自学时点击“查看答案”,或者在考试测验后点击“我要交卷”,即可查看已学试题或考试错题的答案和答案解析。答案解析同步显示在答案的下一行,一目了然。

1.3.3离线记忆国内大部分高校宿舍采取夜间断网的制度,以我校为例,学生宿舍的断网时间为每晚23点,考生在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考到一半而断网导致成绩丢失的情况,此外,宿舍或者学校机房因故障而引发的断电也可能会导致考生成绩的丢失。因此,为避免因中途断线造成学习记录的丢失,提高学生的考试效率,系统新增了离线记忆功能。通过该项功能,系统能自动记录已学过的内容或者已考过的考题,学生在下次登录时可续接离线前记录,继续学习或考试,而不用从头开始。

1.3.4试题定位系统升级后,模拟自测和考试测验的界面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参照驾照考试的模式,由原先的一页显示200题改为了一页显示1题,当考生做完1题时,点击“下一题”切换到下一题进行作答。为方便考生修改已作答试题的答案,系统新增试题定位功能。在模拟自测和考试测验时,页面下方将所有题目序号按照从小到大排列,考生做完一题,系统自动在该题号上标注一个红色的勾,然后进入下一题。整个做题过程中,考生可点击任意一个题号,灵活定位到试卷中相应的题目进行修改,非常的人性化。

2系统实施效果及推广价值

我校自2011年起,将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以及新教工入职教育,作为落实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必经程序。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系统自投入使用以来,运行平稳,实施效果良好。新生、新教工入校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2011年到2013年,每年均在全校范围内组织7000余名新生、100多名新教工参加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考试通过率为99.3%,实验室安全事故率明显降低。该系统在一些兄弟院校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通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先后来访,就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建设进行学习、调研和交流。我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系统主要有如下特点:(1)强化了实验室教育的效果。学生在网络考试之前,必须充分地学习化学危险品、生物医药、机械安全、防火安全、用电安全等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通过考试。这样的安全教育方式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必须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与传统安全教育方式相比是一种强化训练,印象深刻、效果显著,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安全意识。(2)优化了安全教育的方式。与传统安全教育方式相比,网络化学习的时间更自由,学习方式更灵活,学习内容更丰富、充实,学习更深入。系统中“模拟自测”模拟了网上实际考试,学生可以在任何联网的电脑上反复模拟练习,可以充分保证学习效果。另外,以网络化方式教学使考试更加趣味化,考试题目全部是选择题和判断题,考生登录后只需用电脑鼠标“点击”相应的选项即可完成考试,简便易行。考卷根据设定的抽题规则随机抽取试题,所以即使同一时间、同一个班级的考试,每人面对的安全试题均不完全一样,有利于防范作弊。(3)提高了安全教育的效率,节约了教学资源。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系统以网络化方式进行安全教育和考试,省去了教师的许多工作,减少了教室的使用,提高了安全教育的效率,在充分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节约了学校的教学资源。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篇3

1.2日常管理不规范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工作场所,操作者在进行标本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血清分型等不同实验操作时,都要接触各种病原微生物及生物危险因子。日常管理不规范的表现有:个别实验室存在不使用微生物专用培养箱而采用大房间开放式培养微生物的现象;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产生废弃物所需要的收集、包装和灭活等用品与设备不能完全满足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要求;有些实验室采用没有标志的普通垃圾袋包装生物垃圾;学生将实验室工作服带出实验室个人保管,不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日常管理不规范暴露出许多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1.3学生自我安全意识薄弱、操作不当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许多实验课所用的标本来自病人,如临床检验基础、免疫学检验、生化检验、微生物检验等采用人体的各种分泌物、排泄物、体液等标本。即使是学生提供的标本,也可能存在诸如乙肝病毒、流感病毒、痢疾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等病原菌。另外,在微生物学检验中,经常接触的有三类、四类病原微生物以及少数二类高致病性微生物和有害生物因子,这些都出现在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学生常常接触已知和潜在的生物危险因素。目前,由于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未能到位,部分学生对于生物安全知识了解甚少,没有意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未能认识到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例如有的学生进实验室不穿工作服,接触阳性标本不戴手套,微生物接种时不戴帽子、口罩,有的甚至在实验室吃零食、喝饮料,将干净的书或物品随手放在实验台上,将实验废液随意倒在下水道里,实验用过的阳性标本不经处理就扔在垃圾桶里,下课不洗手或不认真洗手。

1.险评估工作不到位

在使用传染性或有潜在传染性标本进行实验前,必须对微生物的危害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实验应在哪一级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并根据评估结果制订相应的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和紧急事故处理办法,形成书面文件并严格遵守执行。然而一些高校对这一重要环节重视不够,风险评估工作不到位,还有一些高校完全没有对在实验室中进行的病原微生物实验进行风险评估,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文件。

1.5管理监督措施缺乏

目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室一般都建立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制订了标准操作程序,但往往忽略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内容,不但缺乏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行政管理规范,而且缺乏具体的实验室技术操作管理规范。部分实验室尚缺乏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及监督措施,多数条款没有具体分工,未能责任到人,监管不力。

2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措施

2.1做好生物安全的培训工作

应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生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组织教师和学生认真学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等法规文件,把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纳入日常管理工作,做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在日常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将生物安全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尽早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严防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2.2完善并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制订并严格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程。同时,把责任分级落实到在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的所有人员,做到“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绝不姑息任何违反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建立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清洁的工作服,除必要的书籍、笔记本和文具外,其他个人物品一律不得带入实验室。严禁在实验室里大声说话、打闹、乱走动,严禁学生在实验室里吃东西、喝饮料、吸烟、嚼口香糖,不可把任何东西放入口中。如果受到病原菌污染,应立即消毒,不可轻视和怠慢。微生物实验材料的数量和种类繁多,如化学试剂、剧毒药品、玻璃器材、生物制品、菌种、实验仪器、培养基等,若不加以科学管理,实验室就杂乱无章,直接影响实验室的整洁和工作效率,因此应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2.3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工作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硬件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要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建设。对已开展病原微生物研究活动的实验室进行定期检查,确定不同生物安全级别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否运行、保养良好,是否配备了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设备。

2.4加强实验室日常工作中的生物安全管理

严格管理菌种、危险品、剧毒药品。目前实验室所涉及的病原菌有炭疽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产气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黄色微球菌、链球菌、水弧菌、脑膜炎双球菌等。为了合理有效地保藏管理菌种,根据《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和实验室实际状况,制订实验室菌种的保藏管理办法:(1)购买菌种时必须是卫生部规定的正规单位,为了避免菌种的死亡或变异,应采取妥善、可靠的方法,设置专用冷柜保存菌种。(2)建立菌种使用记录,指定专人负责,对一、二类菌种设专柜,单独保存。(3)使用菌种时采取严格防护措施,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4)加强菌种安全管理,防止菌种丢失。(5)危险品、剧毒药品管理应符合国家和公安部门及学校统一规定,落实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由专人、专柜保管且上锁,防止危险品及剧毒药品被盗、泄漏或误用。

2.5加强对实验废弃物和实验动物的管理

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处理是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关键环节,必须明确掌握生物安全废弃物的分类原则,并严格执行相应的处理程序,避免实验室或环境污染,进而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使用的实验动物必须经过检疫合格,且不得擅自带离实验室饲养,实验结束后存活动物要送回动物室,死亡动物要做无害化处理。实验室废弃物分为感染性废弃物和非感染性废弃物,不能随意丢弃,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隔离、消毒、包装、转运、保存和处置。废弃物应分类按不同要求进行消毒处理,如微生物实验室感染性材料(血液、痰液标本等)及接触感染性材料应放置于结实塑料袋中密封,高压120℃消毒30分钟才能移出实验室。用过的实验材料如试管、玻片、烧杯等放入装有消毒液的废液缸内,每天更换废液缸的消毒液,应保证消毒液的量为废液缸内总量的1/2,浸泡至少30分钟才能移出实验室。废弃物应分类丢入垃圾袋,依据废弃物的性质及数量选用适合的包装材料,确保无泄漏,处理前后都应在固定位置存放,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篇4

实验实训室是药学类高职学校进行教学实践的重要场所[1],也是学校对学生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必备场所。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实验室的学习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实验室安全问题正在变得刻不容缓。

高职药学是一门直接与实际生产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密切相关的学科[2],学生在实验室中,既可以巩固和加强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提高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又可以以实验室为平台进行创新性研究,为以后的深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但是实验室中药品、仪器设备等潜在危险因素的存在,要求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和应急处理措施。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如何将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贯穿到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开展实验实训安全教育的必要前提。

1 开展好全校范围的安全教育

营造全校范围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观念,是学生在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中,接受安全教育的熏陶,提高安全素质。让“以人为本、预防在先”的安全理念以及“严格遵守,安全规程”的安全准则深入人心[3],该校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

1.1 将安全教育纳入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是每一届学生新入校时必须进行的,我们在以往的校史教育、专业介绍、校纪校规教育等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加入了职业教育的部分。针对药学、生物制药、药物分析等不同专业的特点,以教研室为单位,给新生做好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讲座。通过讲座,既强调了职业学校实验实训课的重要性,又突出了实验实训操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求新生从入学第一次实验课开始,就要严格遵守实验实训室的要求,听从实验实训人员的讲解和指导,用心完成好每一次实验实训课程。

1.2 定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

每年定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以班级为单位,结合所在年级、所学专业,既对实验实训室的共性的安全内容,又结合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开展知识竞赛。以赛促学,使每一个班级、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安全教育的主动学习中。并利用升旗仪式等对安全知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进行表彰,引导学生对于安全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1.3 真正配合消防演习和疏散演练

配合学校保卫处,做好每学期的消防演习和疏散演练活动。做好实验实训室突发安全事故的模拟演练,以演习、演练为契机,认真检查实验室灭火器、黄沙等设备的完好程度,做好实验实训室紧急疏散的演习,提升实验实训场所的安全系数。

1.4 将安全教育融入开学第一课教育

每学期开学,都要利用班会课进行开学第一课教育,作为职业学校,安全教育是需要反复强调,三令五申的,故利用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向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凸显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2 夯实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教育

药学类高职的实验几乎涵盖了整个药物从研发到生产的全过程,其中不可避免要涉及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化学品,用水、用火、用电以及压力容器等的使用[3]。因此,作为高职校,学校要求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环节结合相应的知识点给学生传授相关的安全知识以及自我防护知识,使学生在理论层面上提高自身的职业安全素养。例如,通过课程认识到哪些试剂有剧毒,哪些试剂或反应容易发生爆炸,高温高压反应如何操作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减少事故的发生。

例如,《生物制药设备》课程的教师在讲授反应釜的时候,对一些压力反应,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及虚拟操作平台模拟事故发生,告诉学生若反应釜出现温度、压力失控的情况,应立即关闭所有物料、蒸汽(或热水)进口阀,迅速开启防空阀、冷却水系统,观察温度压力变化,如温度压力仍不能控制,可以开启放料阀并通知所有岗位人员立即撤离[4]。

在过程性评价考核以及期中、期末的考核中,适量的引入安全操作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这方面的知识内容。

3 落实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教育

进入实验室进行首次操作前,要进行实验室简介和实验室平面分布的介绍。每次实验前,教师要严格检查学生是否预习过实验是否已明确所用药品的性质和操作中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实验实训带教老师和实验员的言行对学生有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5],从“安全意识”的培养角度来说,应做到以下三点。

(1)做好演示实验,对于一些有危险隐患的实验更要充分备课,认真做好实验的操作演示和讲解工作,对于易出现安全隐患的环节要充分考虑,妥善安排,对于容易引起事故的关键点要重点强调,反复提示。

(2)严格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要求学生严格要求规定的SOP进行操作,严格禁止学生在实验实训室内追逐打闹,不得随便串走,不准搬弄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对学生的着装等也要根据工种和企业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要求,对于压片机、发酵罐等,要严格控制每个工位前的学生数[6]。

(3)仔细巡视,实验开始后,带教老师和实验员要合理分工,在实验实训场地内仔细巡视,一是解答学生实验过程中的疑问;二是随时关注学生是否有产生事故的危险操作或误操作。有些工位更是不能有一点掉以轻心,例如混合制颗粒岗位,要随时关注学生,防止误操作造成的人身伤害。同时,提醒学生遇到仪器发生故障,立即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4 强化实验室安全守则教育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安全守则》《学生实验守则》《危险化学药品使用制度》《药学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三废”处理措施暂行规定》《药学实验室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使学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了解注意事项,熟悉实验内容,掌握实验技巧。

综上所述,该校扎实推进,积极落实,确保了零事故的发生。“警惕安全在,麻痹事故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切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端正思想,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有针对性的开展好实验室的安全防范工作,确保实验实训场所的安全稳定运行,构建平安校园。

参考文献

[1] 赵文武,李桂桃.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3):27-28.

[2] 何雅辉.职业中毒事故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6,24(8):511.

[3] 何晋浙.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2-6.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生物安全教育,医学微生物学,中医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医学微生物学》是高等中医院校本科生培养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大部分。由于中医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笔者在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医学微生物学》理论课学时安排紧凑,实验课多是将实验材料提前准备好,由学生按照步骤开展的验证性实验,对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技能的培养效果一般。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与微生物学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事件,如SARS事件、禽流感事件、布氏杆菌病事件、流行性出血热事件等,使高校的生物安全教育成为一项重要的内容[1,2],进入高等中医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之中。由于其与《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内容的重要关联性,笔者首次提出了将生物安全教育引入中医院校《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体系的构想。

1生物安全教育的定义和内涵

生物安全是指防范、处理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对人体危害的综合性措施,生物安全与微生物学密切相关,生物安全教育是指通过学习生物安全相关知识达到保护医疗工作者、实验室工作人员、社会公众以及周围环境的目的[3]。医疗工作者、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和学生都容易接触一些生物样品,如血液、体液、组织、菌液、培养基等,这些都是病原微生物的载体,如果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随意处置这些生物样品,将对接触人员以及周围环境产生较大的生物威胁。因此,开展生物安全教育要从基础抓起,在本科生培养阶段树立生物安全意识,有助于进行医疗卫生和实验室相关标准操作。

2生物安全教育与《医学微生物学》的相关性

医学院校生物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医学微生物学》有重要的相关性,都是以微生物概论、微生物形态生理、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消毒与灭菌等,为基础内容,在《医学微生物学》现有课程基础上教师容易向学生引入生物安全的概念,开展生物安全教育的内容。

3生物安全教育的初构想

3.1 教学准备

对许多医学院校而言,生物安全是一种新兴内容,又是备受社会和教育界关注的内容,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高校开设了专门课程,其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可以被我们借鉴,但不能完全照搬,要针对高等中医院校学生的特点,我们有所取舍的借鉴其教学经验。为此,要组织承担教学任务的专家成员从新编排现有《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加入生物安全教育的章节,组织授课老师集体学习,安排试讲,加强授课内容的丰富性,可以结合国内外突发的生物安全事件进行导入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2教学内容

生物安全教育涉及内容较多,针对中医院校学生的特点,我们在内容上有所取舍,侧重病原微生物对人体、环境所造成的危害,重点阐述实验室中的个人安全防护,实验室的等级划分,实验室规范操作等内容,教材可参考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实验室生物安全》一书[4]。

⑴生物安全概论:介绍生物安全的概念、历史发生的由于实验室微生物感染引发的重大的生物安全事件,介绍国内外实验室管理经验,以及我国颁发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

⑵实验室常见病原微生物:介绍实验室常见对人造成威胁的病原微生物,针对微生物危害的实验室安全等级的划分,介绍在相应级别实验室的管理和使用规范。

⑶人员自身防护:介绍进入实验室后人员的自身防护,应按照要求穿戴工作服、口罩等防护工具,当操作对象具有高度传染性时,应在生物安全柜、或隔离器等设备中进行。

⑷突况的应急预案:介绍在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露时,如何采取快速有效的应急措施,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恶化。

3.3考核形式

生物安全教育将作为《医学微生物学》的重要章节进行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专题论文两部分,请相关教师设计,安排,使考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做到灵活运用,主动查阅文献,获取与自身专业相关的生物安全技能。

4结语

生物安全教育与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实验、实习、以及将来走向工作岗位都密不可分,了解生物安全,避免由于无知造成的职业暴漏,在救治患者的同时,做好自身防护。生物安全教育是使医学院学生受益终身的一门课程,需要引起社会和教育者的深刻关注。

参考文献

[1] 李冰雪,王峰,吴丽圆,等.亟需开展医学高职高专学生的生物安全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09,6(4):114-115.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 :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229-02

1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严格,正是因为如此,对于高校来说,教育的压力也随之而来.中央文件要求“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1].对于需要在实验室进行原理探究与实践的自然科学类学科来说,实验教育这一模块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实验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是一种思维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是作为一个21世纪的人才,所必须具备.从2005年开始,各高校开始主动建设示范中心,从“观念、内容、队伍、设备、管理、运行”这几个方面入手,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对实验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2].中央将实验教学写进文件,说明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对其的重视度,同时也展现出教育的转型,以及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2 高校实验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实验教育经费问题

2005年至今,已经过去近十年,实验教学改革依然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校的改革都是成功的,阻碍他们发展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教育经费的问题.这也就让许多改革成为了表面工程,最近几年来,高校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张,而人均实验经费却没有明显提高[3].而有的高校,虽然拥有实验教育经费,却没有真正的把这些钱落到实处,而是挪作他用,使得分配到每一个学生,以及每一个实验教学上的经费不足以开销,长此以往,实验教学的质量也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因此,实验教学改革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面,而不付诸实践,学生教育的质量也不应该只由一个分数决定,政府同高校应该密切重视教学的质量,同时采取行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双方协商,最大程度上增加实验经费的投入.

2.2 实验教育模式问题

现代教育一直没有克服传统的教育模式,一直延续着老师“教”,学生“学”的固有教育模式,并且实验目标只是为了验证已知的理论,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以及创新型思维.多数实验指导书都是一次印刷,多年使用同一个版本,而且实验指导书几乎把所有的内容、方法、现象以及结论都写得清清楚楚,这样的教学结果就是,学生只是作为操作的机器,按部就班的将“实验”做完,他们的主动性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完全没有体现出来.学生没有完完整整走过从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实验教育的失败.很多高校开展的实验是附属于某一门课程,只在众多的学时中象征性地抽出部分学时进行实验,很多时候,实验都只是形式主义,能真正在这些试验中获得知识的同学并不多.没有专业的实验老师指导,学生在试验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整个试验下来,获得的东西甚少.

因为教学方式没有新意,学生没有兴趣学习,双方的原因让实验教育进行更加困难,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应该充分准备,最大程度上生动讲解实验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古语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有兴趣,他们才能主动的学习,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2.3 实验教育安全问题

在许多高校,学生进入实验室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很多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对实验室知之甚少,这也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许多问题,实验室存放着许多有毒有害化学药品,稍有不慎,将会产生巨大的危害.2010年6月8日,天津师范大学明理楼5楼化学实验室发生爆炸,导致3名学生受伤;2012年2月15日南京大学实验室发生甲醛泄露导致多名师生身感不适,2013年4月30日,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炸,致使1人死亡,3人受伤,房屋倒塌34m3.因此,老师对要求进入实验室学习的同学应该进行普及教育以及资质认定,才能准许其进入实验室,在本科生的教育中,因为人数众多,也因此使实验教育的负担更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学校的安全教育体制不完全,对安全问题不够重视,这也是实验室发生意外的主要原因.高等学校需要大力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在全校范围内为学生普及安全知识,通过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安全常识,学会运用所学学科的安全知识,在试验和科学研究中掌握安全技能.知道实验室安全规则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5].

3 实验教育改革建议

众所周知,高校实验室是科研的基地,所有的实践都是建立的研究的基础上,同时实验室也是培养创新人才、开发技术成果必不可少的场所.因此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并且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从而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干事、干成事[6-7].

3.1 改变实验教育方式

正如之前所说,实验教育面临的问题是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问题,传统教学是在教师教及学生学的观念指导下的教学.教师培养学生,仅仅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做法只会忽略了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在教学中应该是主动的一方,却因为这样的教育变成了被动的一方,结果就是,复杂的教学过程变成了简单的认识,在整个过程中,完全看不到学生学习以及思考的主动性[8].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使实验教育有所突破,就必须克服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愿意自主去学习,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合作解决问题,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课的讲授可以采用全新的模式,即由学生和老师合作完成,学生做好整体工作,教师做好辅导和监督工作即可.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全方位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9].

3.2 提高以及注重实验实验人员素质

很多高校没有专业的实验人员,实验往往是由任课老师或者任课老师的研究生带着本科生做实验.有的高校拥有自己的实验人员,但是这些实验人员因为学识和学历的原因,时常成为实验教学的附属品,只能做一些实验前期准备工作,其余的工作都必须由任课教室来完成,这使得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大受打击,使教师与实验人员之间变相形成了“雇佣”关系,实验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协作不彻底,就会严重制约实验教学的进行[10].

高校实验人员应该是专业的人员,经过系统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能够完整进行实验教育.同时,高校应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优秀教师参与到实验室建设和指导工作中,改善实验室及实验教学队伍地位低、条件差、的情况,从而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奉献精神.实验技术人员同教师不完全一样,它是一个职业,就应该完成相应的任务,并且建立适当的管理制度,制约实验技术人员的行为,他们的任务应该由实验中心或者所属学院进行统一安排,并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对其进行考核,最后综合评价之后,发放薪资[11].

3.3 加强与校外企业联系,教育与实践联系

很多校外企业都具有自己的实验室,并且配备有相应的仪器设备,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联合培养学生在实验方面的能力,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解决他们发现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索和创新,实现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理论创新[12].

就目前而言,学生的毕业论文都是在校内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并且都是导师给出题目以及方案,学生只需要去做,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行动.所以,建议高校通企业之间合作开展学生的毕业论文以及社会实践,这对学生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学生在毕业之后,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企业当然愿意去聘请一个他们知根知底的人,也相当于企业在为自己培养员工,既解决了企业害怕盲目招聘员工,同时也消除了学生盲目选择企业而后毁约的问题,从而达到了一个双赢的局面.

3.4 实验室对外开放

目前,某些高校实验室已经开始对外开放,所谓的对外开放,不是字面上的对任何人都开放,而是对相关专业的学生开放.学生不仅仅在实验课的时候可以接触实验,在实验之余,也可以申请进入实验室,但是,并不是说学生可以自由的进入实验室,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肯定有相应的实验资质认定或者考核,只有通过考核的学生才能有资格进入实验室学习.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需将自己的想法以及方案同实验老师沟通及商量,在得到老师的评估以及同意后,方可开展实验.且随时与老师联系,确保实验室安全以及实验的准确性.

4 结语

实验教学改革是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该从本校教育特色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方可最大程度上的资源化利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很多重大的成果都是从实验室开始,然后得出的,对实验室教育进行改革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之路,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够真正为这个社会需要且不可或缺的人.

参考文献:

(1)郭永霞.试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04):118-120.

(2)王淑静,郝建民,宋先亮,毕建杰.建立农业高校农学类实验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1(04):69-72.

(3)马克学,席兴字.当前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05):46-47.

(4)付国柱,袁雪松,赵百英,等.高校实验室人身安全保障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339-341,345.

(5)文永奇,秦华俊,欧阳津.构建以人为本的实验室安全体系[J].中国教育现代装备,2010(3):116-118.

(6)胡太芳,房宏.高等农业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169-170.

(7)位奎忠.探索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新思路[J].卫生职业教育,2010(1):110-112.

(8)王晓雯,桑贤春,张正圣,王季春.高等学校农学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05):67-70.

(9)马克学,席兴字.《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模式探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1):63-64.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110-02

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作为高校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基地的实验室,其建设规模也不断发展壮大。然而,伴随着实验室的不断扩建、实验教学项目的不断增多和实验室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强,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造成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压力剧增。因此,在新形势下怎样进一步增强实验室相关人员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养水平,创新实验室安全管理思路,真正把实验室的安全教育管理落到实处是每个实验室管理人员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第一,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多流于形式。据了解,全国大多数高校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活动,但是实验室安全教育不被当做一项常规或长效管理工作来抓,往往是应付上级检查才开展相关活动。

第二,安全教育体系未形成,安全教育效果不理想。由于很多高校尚未建立健全规范、科学和高效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对广大师生员工缺乏系统的安全教育,因此普遍存在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参与安全教育的热情不高的状况,安全教育效果不理想。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对国家财产和人员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其中很多事故是因为缺乏安全逃生、科学施救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而导致的。

第三,良好的安全文化教育氛围尚未形成。良好的环境、风气和氛围是传达正能量的载体,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是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追求的目标,因此,高校应把安全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让其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思想。目前,很多学校由于对安全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师生安全意识薄弱和安全教育宣传力度不够等,校园尚未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二、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必要性。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复杂、任务重、要求高。如果单纯依靠学校相关管理职能部门的能力,很难保障实验室师生生命安全和实验教学安全。即使学校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安保建设,也很难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实践证明,实验室事故往往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果实验室操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或实验操作不规范,都有可能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以从根本上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能快速提升实验室使用者的安全素质。只有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才能保障实验操作中师生的安全,切实有效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达到减少或防范安全隐患的目的;进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和内涵的安全文化氛围,切实为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安全和谐的实验环境。

三、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具体内容

(一)普及实验室安全理论知识。实验室安全理论学习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政策、安全守则和安全指南等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即人的生命是无价的,是所有工作中第一位要考虑的问题。如发生安全事故,首先要关注人的生命,在确保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迅速报警,保护好现场。

(二)环保教育。环保教育是社会各界近几年的热点话题,通过环保教育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觉养成正确处理实验废气、废水和废物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素质,建立浓厚的环保校园文化,真正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

(三)实验室安全技能学习。通过自救、防爆、防盗、防火等安全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有关人员的安全技能水平,能预防和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实验的操作规程。分析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可知绝大部分事故是由于操作不规范造成的。因此,规范实验操作流程,是避免事故发生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此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熟悉实验室的环境,了解和熟悉实验室的操作流程,并严格按照实验规程进行实践操作。

(五)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当意外事故突然发生时,如果我们毫无应急处理能力,必将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就会使我们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的财产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通过接受安全教育,熟练掌握各种事故应急处理方法和策略是非常必要的,当意外事故发生时,能尽快控制事态发展,尽量降低事故危害。

四、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途径

(一)将安全教育内容纳入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要从新生入学就开始抓起,将安全教育内容纳入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学生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普及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学校颁发的入学安全教育证书。在今后的实验课学习中,只有持有入学安全教育证书的学生才能进入实验室从事相关的实验活动。

(二)举办专题讲座。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入校开展安全教育专题讲座,通过专家讲学和现场指导,让广大师生及时了解最新的安全教育的理念和动向,进一步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搭建交流活动平台。充分利用校园网搭建安全教育专题交流互动平台,让更多的师生通过此网络平台发表评论和进行自由交流研讨。让师生在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素养和安全防范意识。

(四)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在全校范围定期举行安全知识竞赛,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安全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安全文化知识的良好习惯,真正做到人人了解安全工作、重视安全工作,进而将安全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形成浓厚的具有学校特色和内涵的安全文化氛围。

(五)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可以通过学生会、社团、校园广播台和校园电视台等学校宣传平台的力量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工作,营造厚重的校园安全教育大环境。此外,还可以通过印发实验室安全宣传单、制作实验室安全广告画、设计符合国际规范的各类安全警示标志和温馨提示等方式宣传普及安全教育。

(六)广泛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由于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具有参与人数多、范围广的特点,利用网络普及安全教育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网络普及的今天,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灵活性、知识的丰富性、课件的多样性吸引学生主动参加安全教育学习。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时间,但每个学年都要通过网络安全教育平台的学习和考试。此种方式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贯穿于学生全部在校时期。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实验室安全对整个高校的安全稳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认真分析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内容,不断深入探索适应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的对策,才能为高校实验教学、科学探究、学科建设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高效、安全、和谐的实验环境。

【参考文献】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篇8

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教学手段;微信公众平台

0引言

在国家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背景下,高校实验室设备质量、数量不断提升,实验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实验参与者也大幅增加。与此同时,实验安全事故却时有发生,其中很大一部分安全事故比例是由人为主观因素引发,受伤害的人员往往也是缺乏安全知识的人员[1]。因此,开展实验安全教育是是防范各类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实验安全的关键。目前,随着实验课程学分比重的提高,实验室教学任务也随之增加,单位时间内实验教师需要面对更多的学生群体,这会导致安全教育知识的抵达率大幅下降[2-3]。与此同时,智能手机作为安全教育知识的潜在载体,已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得到了普及。因此,能否在智能手机硬件之上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来提高现有实验安全教育的单位效能值得探讨。

1实验安全教育教学方式与手段适用性研究

实验安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安全知识讲解、安全政策宣传、安全案例警示、安全措施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从思想上予以重视,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提高安全防范的主动性[4-5]。

1.1教学方式适用性研究

实验安全教育的方式灵活多样,包括:课堂教学、专家讲座、宣传活动、事故分析会、实验室现场培训、安全工作会议、自学知识竞赛、情景模拟活动等[5-8]。这些安全教育方式通过一定的体制机制被有机组织运行。如:清华大学建立了校、院(系)、实验室3级教育与安全管理体系;华东理工大学学生进实验室前需要进行学院、专业、岗位3级安全教育;北京理工大学开设了专门的通识教育选修课;武汉科技大学在学生做毕业论文进实验室前会做统一的安全教育等[4,9-11]。从实验安全教育体系级别来看,较高层级的安全教育覆盖面广、通用性强,导致其内容较为宽泛和宏观,即使以课程类型开设的安全教育多数也只能呈现共性的安全知识内容。从执行时间先后顺序来看,较高级别的安全教育过程与学生在实验室参加实验过程是相分离的,教育效果的长期效能有限。因此,提高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内容的具体性、针对性并发挥其时效优势是实现实验主、客体双方安全的关键。

1.2教学手段适用性研究

为支撑不同的实验安全教育方式,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常用的教学手段有:黑板报、宣传栏、展板、广播、电视、多媒体等。随着信息化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网站为核心的实验安全教育手段得到了较多研究和应用,如:北京交通大学、扬州大学、四川大学、长治学院建立了以资料库与考试题库为中心的实验安全教育与考试网络系统,实验教师可向资料库上传多种学习资料,学生自主学习后通过电脑端上网,进入网站试题库进行考试[12-14]。这类基于网站的实验安全教育与考试系统,①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与考试,②可以使各级管理者掌握多种数据便于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这对提升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验安全教育通常包括学习、考试两个环节,而对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来说,其开展过程受时间(教学学时)、空间(实验室面积)的制约较大。进一步分析可知,以上这些教学手段均难以同时满足学生学习、考试两个环节的需求。尤其是近些年来,在借鉴国外先进实验室管理经验基础上,部分高校探索建立了以安全教育考试为中心的实验室准入制度[1]。如果在实验室现场也尝试这一制度,那么所需要的时间资源会大大超支。因此,为了提升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效能,需要探索一种知识抵达率高、使用便捷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教学手段。

2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功能适用性研究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专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信的新一代社交软件,其基本功能与QQ社交软件类似。腾讯公司于2012年8月对微信功能进行升级,推出了公众平台模块。该平台目前有3种公众账号类型:订阅号、服务号和企业号,其功能定位、开发权限各不相同,其中订阅号可供个人申请。利用订阅号开发者可以对用户提交的关键字进行特定图文信息的回复,可以通过识别图文页内二维码实现链接跳转,还可以利用页面模板功能将一系列图文消息展示出来,实现类似静态网站的效果。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的功能需求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安全知识学习和安全教育考试。①将所需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放入微信图文中,并利用页面模板功能将这些图文链接起来供学生学习;②通过开发简单的考试系统并通过图文二维码链接跳转的方式植入微信公众平台中。因此,微信公众平台所提供的功能可以满足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教学的需求。

3基于公众平台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系统设计

实验安全教育内容范围比较宽泛,常包括:安全思想教育、安全规章制度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安全对策教育和安全管理教育等多个方面[5]。在此,将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教育等跟具体实验设备、操作相关的内容归为微观层面教育,而其他方面归为宏观层面教育。分析后认为,在室内实验室场合,宏观层面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意识、安全对策三部分内容和微观层面的安全知识可通过订微信图文来呈现,而其余内容通过教师在现场的语言、行为传授更为合适。实验安全教育考试系统内容主要为以数据库形式存储的试题及其相关数据,具体包括:实验项目信息库、学生信息库、安全知识题库、成绩库、评价信息库等。这些数据通过各自功能模块并借助不同形式的客户端口与使用者产生交互。根据功能需求不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教学系统可被设计为学习和考试两个子系统。

4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的系统功能实现

在系统整体设计基础上,实验教学组在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ID:oilworkman)中逐步实现这些功能。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作为实验教学的一部分,将其放在订阅号中的“安全测控实验室”页面模板下(见图2)。安全教育的图文内容包括宏观和微观两大部分。微观部分以实验单项为单元进行组织,包括本实验室所能提供的所有实验单项:温度监测模块、压力监测模块、流量监测模块和液位监测模块等。学生通过“识别图中二维码”的方式进入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系统。该考试系统包括3个页面:试卷提取页面、试题页面和试卷成绩与系统评价页面,依次如图5~7所示。在试卷提取页面的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本实验项目的名称,下面会列出所对应的实验项目信息,然后点击取卷按钮进入试题页面。在试题页面,输入学生学号后便可答题,试题类型、数量以及题序由教师在考试系统后台预先设定好。试卷答完后点击交卷按钮进入试卷成绩页面,学生需将该页面展示给教师查看,如果达到成绩要求即可开展相关实验,否则学生可返回重新答题。最后,学生可对整个系统的使用情况做出评价。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管理系统对安全教育所需的图文知识进行编辑,并添加到页面模板中,然后将其链接到订阅号的相应菜单上。考试系统后台管理系统页面,教师登录后可执行实验项目信息添加、试题添加、成绩查看、系统评价查看等操作。为方便实验室教师随时调整题目,本系统后台支持手机端登录。

5系统应用

该系统完成后应用在安全测控实验室的现场安全教育,实验室在一个月时间内共完成160余人次的教学任务,学生群体包括本科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期间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从微信公众平台后台统计这些知识图文发现,每篇文章的人均浏览量在1.4次以上,且实验做完一段时间后还会有学生返回查看,这说明这种教学手段受到了学生的欢迎。通过学生成绩提交记录却发现能一次考过的比例只有20%左右(共10分,及格线为8分),经一次“刷分”后,通过率就能提高到近90%。前后两次考试的通过比例差别大,说明学生首次使用这一教学手段时关注点停留在“好奇”上,需要一些适应时间来转移关注点;第二次考试的通过率高则说明借助微信图文这一载体,安全教育知识点能较好地抵达学生端。

6结语

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是保障实验过程安全的关键环节,针对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环节易受时间、空间限制和安全教育知识抵达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教学手段,设计了以安全知识学习、考试为中心的教学系统。实践初步证明,该教学手段达到了服务实验教学过程安全的目的,安全教育知识点能较好地抵达学生端,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以上研究希望能为实验教师高效开展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提供一种新的参考。

作者:王明达 石永军 孔得朋 韦永健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利刚.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238-240.

[2]罗一帆,汤又文,孙峰,等.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47-149.

[3]黄文霞,罗一帆.高校化学教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193-195.

[4]赵庆双,闻星火,李明.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8-11.

[5]代显华,王月恒.试论实验教学安全管理教育方法[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3):168-172.

[6]张颖,赵二刚,张红宾.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模式探析[J].实验室科学,2015,18(3):185-188.

[7]段黎.高校实验教学安全管理功能与价值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4):189-191.

[8]孙立权,范强锐,王征,等.对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144-146.

[9]孙立权,范强锐,陆捷.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科学仪器,2008(2):126-128.

[10]赵艳娥,贺锦,乐远.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6):290-293,300.

[11]王玉婷,靳力鼎.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网络教学系统设计与应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6(1):30-31.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篇9

一、安全的人本属性 

 

1.安全的人本属性 

安全工作要以人为本,安全首先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5方面的基本需要: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生理需要即吃、穿、住、用,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其次就要求没有伤害,没有疾病,没有外界侵扰和威胁。可见,安全也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安全是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或者是由生命及生的欲望决定了的自我保护意识,这是天生的,是安全存在的主动因素。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都会自觉地选择安全的行为方式。但人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有疏忽安全的时候。人所接触的物和环境也会有人不可预料的意外的情况发生,对人的安全造成威胁。 

在安全科学领域,安全是指在外界不利因素的作用下, 使人的躯体(以下简称“身”)及其机制免受损伤、毒害或威胁。使人的心理(以下简称“心”)不感到惊慌、危机或恐惧。并能使人健康、舒适和高效能地进行生产和其他各种活动。另一方面, 安全是指实现人的身心处于健康、舒适和高效能活动状态的客观保障条件。 

2.安全工作要以人为本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由于化学的特殊性,实验的药品避免不了有害的物质,实验用的仪器、电气设备,机械设备使用不当都会对人产生伤害,造成遗憾。实验室的环境如空气质量、噪声、振动、照明、温度、湿度等以及实验室的建筑装修水平,都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反应或心理的波动。如环境使人有不安全的感觉,那就不能很好的进行科学实验.因此实验安全是实验教学和科研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要高度重视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安全有了保障,才能保证教学和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验室安全,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在中学时做的实验较少,自己动手能力差。进入大学以后,要求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做实验要求自己独立完成,安全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良好的安全素质,就会对大学的学习有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人身的安全和健康。做化学实验室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会导致实验过程的不安全状态。实验室常出现的问题是,使用玻璃仪器不熟练,打破玻璃仪器割伤皮肤;取用腐蚀性药品不小心洒到皮肤上;还有把药品放错混合而引起火灾;也有因电机连续运转时间长,发生短路引起火灾及加热过度引起油浴着火等事故时有发生。事故的原因分析是: 

1.麻痹思想,思想重视程度不够。有部分同学课前不认真预习。觉得实验简单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实际操作时就容易出错,而引起安全事故。 

2.部分教师上课时对安全问题重视不够,觉得实验不很难,没有很大的危险。对学生穿实验服、戴防护眼镜、戴手套要求不严,这也容易让学生有麻痹思想。 

3.电器、机械设备老化,而引起短路,接触不良等引发事故。 

 

三、提高安全素质的重要性 

 

安全素质绝不是简单的会使用灭火器和逃跑。安全素质就是人对安全的思想认识和遇到紧急情况有运用安全防范的知识和迅速正确应对事故的能力。 

1.安全素质的内容 

(1)了解国家和学校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要对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十分熟悉。 

(2)掌握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如火灾和毒害的形成条件及控制事故,消灭事故的方法。 

(3)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及时自救和可以帮助他人。 

2.安全素质必须通过安全教育来提升 

安全素质要通过安全教育来不断提升。通过对学生进行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安全科学理论的教育、安全技能技术的教育,引导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安全,并能把安全观念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实验中,在进行实验教学课时和搞科研时,首先会想到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样就能自觉认真遵守操作规章制度,消灭安全隐患。从而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有了较高的安全素质,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就会沉着应对,迅速处理事故,而不会慌张忙乱,造成更大的损失。 

3.提高安全素质的同时提高了综合素质 

安全素质要通过系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不断提高。通过事故案例和同学们的自我构建分析讨论,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遇到危险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迅速集体脱离险境,用集体的力量在第一时间消灭事故苗头,减少危害。安全教育不仅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学生的承受挫折的能力。通过安全教育,提高同学团结互助的精神,加强了人际沟通的能力。 

 

四、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 

 

贯彻以人为本,预防第一的理念,就要加强安全教育。 

1.安全教育的内容 

(1)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让学生懂法、遵法,明白规章制度是保障人安全的强制性规定,是安全管理的保证。国家有消防法,国务院和教育部对学校安全工作有明确的条例文件。这说明,国家对安全工作是很重视的。学校及化学学院和实验中心都有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和化学学院具体的安全规章制度是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同样重要的,是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的细节体现,更要严格遵守。让学生学习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则,是以人为本,预防第一思想的体现,是安全工作的重要步骤。 

(2)系统的安全科学理论的教育。安全科学的理论包括预防事故的基本原则,怎样防止事故发生,事故原因分析,紧急情况的安全处理等方面及防火,防毒的基本知识。还要理论联系实际,用现实事故的案例说明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对发生的案例从安全管理、安全制度、安全责任、安全技术设施几方面来进行深刻认识。把同学们对安全的认识从片面了解上升到科学理论。把理论通过案例结合到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安全素质。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技术是安全工作不可缺少的紧密相连的三个组成部分 

(3)安全技术、技能的教育。安全技术教育包括怎样防范实验中各种原料、产品的危险害性;发生事故怎样迅速处理。怎样迅速脱离可能出现的危险设备和场所。怎样使用安全防护的基本设施;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护和自救措施。异常情况下的紧急处理预案等,提高学生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 

训练学生学会灭火器材的使用,掌握几种灭火,防毒的方法。每个学生都要在演习中亲手使用灭火器。每个学生都要知道在实验室如何迅速采取正确的方法消灭事故的苗头。怎样正确使用洗眼器、喷淋器。有了一次亲自动手的经验体会,以后遇到突发情况,就不会惊慌失措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2.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 

(1)集中上课。我校化学学院从新生进校就开设实验安全与管理课程,为必修课,18学时,考试合格后,取得1学分。这样从学生一进校就打下良好的安全思想基础。 

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在前进,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变化,安全教育如采取简单课堂说教的教学,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安全教育也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教学手段。我们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指导安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的思考,教师给与学生积极的引导。用大量案例说明安全制度的重要性,用多媒体演示安全事例的图片、光盘。针对重要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把自己放在事件的情境中考虑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就是自己教育自己,把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理论教育,安全技术设施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科学的安全理念,从而提高了安全素质。例如2008年的某高校发生火灾事故,4名学生跳楼而亡,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怎样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灭火和逃生。这样通过具体的事例,大大地提高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关注度,从而提高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素质。 

安全课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战训练,学生在事故情境中可以更迅速牢固地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熟悉救生的方法。 

(2)安全教育要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每次实验课上也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环保教育。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明白实验使用的药品的性能和危险性及实验操作需注意的地方。教师每次讲实验课时,要对本次实验的安全问题给学生讲明,提醒学生注意。进行实验时就可以做到预防在先,教师把本次实验的安全注意要点要讲给学生,使学生进行实验时安全操作,并且注意回收用过的药品,不随意乱丢,保持安全、健康、环保的实验室,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科学习惯。 

(3)广泛宣传。把实验室规章制度张贴在楼道、实验室内,时刻提醒学生注意。 

 

五、结束语 

 

安全教育把人本能对安全的需要提升到人自主具有的安全素质。就能使学生自觉地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把安全第一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应用在学习、实验、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中会自觉地建立安全的生活方式,对人一生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巨大的良好影响。 

我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北京市高校化学教学示范中心和部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为保证我校师生更好地搞好教学和科研,保障师生的安全和健康。校领导和化学学院领导在实验中心建设和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树立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思想,把建设实验室的健康、安全、环保体系放在首位,并在实验教学和科研中重视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冬青.揭开行为的奥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7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篇1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既能创新又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实验室是高校校内的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对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因此高校实验室管理必须勇于创新,坚持创新,才能推动新时代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向前发展,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分析

1.观念滞后,对实验室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形成了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观念,对新形势下实验室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实验室管理工作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虽然也参加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难实现。同时,传统的实验室管理观念缺乏人本管理,很少关注人的需要和人的个性发展,不重视团队长期研发能力的开发,认为管理组织成员之间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导致实验队伍不稳定,无法对校内实验室实施系统、全面有效管理,制约了实验室的发展速度和创新的整体水平。因此,实验室管理的理念有待创新。

2.设备分散闲置,配置不合理。长期以来,实验室建设缺少整体和全局意识,管理分散,实验仪器资源存在分配不均衡的现象。实验室建设力求“小而全”,使得实验设备、仪器仪表、工具等重复购置,在仪器设备申报、购置过程中,各专业各学科的实验室相互竞争学校有限的预算资金,盲目争要经费,使有限的经费被分割,结果使得每个专业都无充裕的资金购置多功能的大型仪器设备和配套的专业仪器设备,有的实验室在购置仪器设备的时候没有前瞻性,新购置的仪器设备使用时间不长就被淘汰闲置,出现设备闲置积压与设备短缺并存的现象,使资源得不到有效充分的利用,也难以实现共享。

3.实验室管理缺乏科学化规范化。对照《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要求,高校实验室建设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没有完整、科学、协调且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实验室管理机构与高校其他部门关系不顺,职责不明,有些高校没有为实验室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高校实验室隶属于不同的部门机构,造成了实验室规模小、管理分散、效率低,实验室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纠正机制,实验室档案建设不规范、不完整,一些实验室的档案建设甚至完全取决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个人积极性,随机性较大,与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存在较大差距。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造成实验室管理的不协调和混乱,难以保证实验室管理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运行,与现在高校所要求的整合资源优势、协调发展不相符合。

4.实验师资队伍薄弱。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实验教学始终处于次要地位,实验人员中高学历、高职称比例少,整体素质不高,技术力量薄弱。实验室队伍建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标准等方面与教师有较大差别,学校也忽略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和选拔,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缺少关心和管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成绩难以获得应有的肯定,在某种意义上,降低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实验人员数量不足,工作不稳定,不仅很难调动现有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很难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到实验技术队伍中,间接导致实验师资队伍在职称结构、能力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上存在非合理性,极大地阻碍了实验室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影响实验教学质量。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举措

1.创新管理观念。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是实验室管理人员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原有的理念束缚和思维方式,从而形成对实验室管理具有指导意义的新观念。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可以促使管理人员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改变实验室管理的思想意识和理念,重新认识实验室管理的任务和目标,从而形成对实验室管理具有指导意义的新观念、新原则和新价值观,推进实验室管理改革的进程。观念决定机制,对实验教学地位的认同与否,决定了实验室管理体制模式,并直接影响高校实验室运行机制的实效性。观念的改变,要求全员参与,全面落实,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观念改变,涉及到实验室管理中人、财、物、信息、任务等方方面面,与高校发展宏伟目标密切相关。在科技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高校要从根本上改变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树立起实验与理论教学并重,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观念。作为教育的管理者,应在相关政策上向实验教学倾斜;作为教育的实施者,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只有真正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才能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落实到位。

实验室管理观念的创新要引进人本管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高等院校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实验室人员管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在实验室人员的管理上强调以人为本,就必须以广大教职员工的发展为目标,从实验技术人员的根本利益出发,注重开发实验技术人员的潜能和整体素质,让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给学生提供最大的选择教育机会,坚持学生个性化发展,坚持对学生引导性管理,坚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条件,学生也应当是学校管理的主体之一,有权参与实验室管理活动及其发展战略决策。

2.创新管理模式。实验室传统管理模式是分散型管理模式,其特点是一间实验室一般仅为一门课程服务,依附于课程,归教研室管理。分散型管理模式在很多高校中普遍存在,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初期,这种模式曾经对配合理论教学和理论联系实际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实验教学的深入,这种实验室分散型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当前,实验室的管理应该避免多方管理,应该进行资源化管理。我们可以学习和参考一些具有成熟和规范的管理模式的高校的经验,与学校的定位、组织结构和设备管理相结合,对原有的基础实验室进行合并重组,将实验教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实验室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建立形成一种协调、科学以及完整的实验室集中型管理模式。

高校可以撤销院系、教研室对实验室的管辖权,专门成立实验中心,对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进行直接管理,所有的实验教学任务和实验室管理工作都由学院各实验中心分别承担,学院所有实验室的建设由学校层面统一规划和考虑,实验耗材经费由中心支配,实验中心根据各门实验课程对仪器设备实际需求量,对购置计划进行统筹规划、统一购买、照顾重点、适当调整、合理分配。这样极大限度地避免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实验室的重复建设,避免了实验耗材的浪费,使各门实验课之间的实验耗材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了实验教学难以监控等问题的产生,取而代之的是更合理的规划、更科学的管理、更高效的运行,以及更为明显的实际效果。

3.创新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法规和依据,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要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工作有章可循,首先必须根据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建立一套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规章制度,内容包括:(1)建立《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制度》确定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责任权限。(2)安全落实,制度先行。实验室环境建设和安全管理关系到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安全、实验人员健康、环境保护等重要问题。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涉及许多方面,如用电、用水安全,仪器设备操作安全,危险化学品、致病微生物、放射性物质的使用与贮存安全,科研成果的保密,财产物质的防火、防盗等。每一个方面都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首先应做到及早防范、有章可循,杜绝事故的发生。制定《实验室安全规定》,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谁当班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实行重大危险源的全过程动态监控,加强安全管理的监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感,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让师生员工建立起强烈的安全意识,保持自觉的安全行为,让安全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一部分,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实验室育人环境。(3)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报废和赔偿制度》、《学生实验守则》等,完善设备出入库手续,建立仪器设备分户明细账,健全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及使用方法,提高管理效能。

4.创新实验技术队伍管理,加强队伍建设。要管理好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没有一支具备良好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是不行的。实验室人员不仅要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更应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甘于奉献的实验室队伍,是提高实验室建设质量、增强实验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1)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及作用,尊重实验技术人员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为实验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保证中青年高级职称的人员愿意到实验室的工作岗位上来,从而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3)建立完善的培训与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培养正确的工作态度及岗位责任感;定期举办各种培训或鼓励进修,及时更新实验室人员的知识结构;加强交流,提高实验室的生机和活力;鼓励实验室人员结合教学开展科研,不断增长能力,促使实验队伍的自我价值得以更好实现。(4)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优化实验技术队伍。在人才引进要求上不应只看重学历或职称背景,更应重点考察引进人才的实验操作水平及科研能力。逐步通过调整、培养、引进的方法,建立一支综合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不断创新的时代,高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基地,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进行创新能力建设的关键内容,因此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大胆地进行科学管理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陈宪明.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篇11

(一)医药学专业实验室的重要性

理论知识需要用实践进行检测,药学专业实验室是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实验室不但是学生技能实训的重要场所,而且也是“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重要场地,实验室是学生和老师频繁使用的地方,因此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药学实验室涉及跨学科领域,同时也就配置大量设备和器材,其中部分器材、设备,以及化学药品具有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后果则不堪设想,因此实验室的安全隐患较多,所以加强对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是对学生和学校安全的负责态度。[2]

(二)医药学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

药学类专业是一个庞大又复杂的学科,本身涉及的领域众多,其中包括药学专业、临床药学专业、药剂学专业、药理学专业等。众所周知,大部分学生将来要面向医学类工作岗位,而医学类工作非常强调实践专业的操作能力,只有用大量的实验才能提高学生的医学技能,在药学专业中涉及有化学实验、医学实验、动物学实验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实验。同样道理,药学实验室中仪器设备和化学品等实验材料多种多样,其中部分材料属于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易挥发的危险品,因此保证实验过程和实验后期处理等工作的安全是实验室的第一原则。

二、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一)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高校药学实验室对于安全管理制度不够重视,墙上虽然张贴着安全管理条例,但是很多操作和管理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让张贴的“安全管理条例”成为了一纸空文,安全例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也没能及时整改,管理人员对整改检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走形式,给实验室的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实验性器材摆放不够合理、试验性器具操作未能按安全手册进行、清理实验室垃圾时不分类,危化品、易燃易爆品、有毒品等废弃物乱放乱扔等相关问题,都暴露出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安全管理问题。[3]

(二)安全意识淡薄

实验室中设备、器材、原料众多,是具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在高校试验中部分老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只是看重实验过程,但是没有关注过实验本身的安全性,甚至低估试验品的危险性,怀有侥幸心理。人员在实验室进行操作就应该对实验室的安全隐患有一定的认识,要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也要对实验室的财产负责,也对周边的环境保护负责。部分老师和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在实验室工作和学习中常常麻痹大意,安全管理工作中,对不安全因素也视而不见。这样的情况给实验室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基于此,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存在管理安全隐患的最主要因素,探寻有效的管理规范模式,提升安全规范操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实验室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根基。

(三)安全教育不足

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安全教育首先是让学生了解安全事故的危险性,在思想意识上加强学生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对学生进行危险情况应急处置教育,当危险临近时如何能将生命财产的损失降到最低,也要学会自救和救人的方式方法。同时也要加强对于老师的安全教育,老师在常年的教学中,自以为熟练掌握了安全知识,但是越是轻车熟路,就越容易放松警惕,提倡老师和学生一同学习安全知识,这是对老师的安全意识是一个加强巩固的过程。[4]

三、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是对实验室人员的一种有效性约束,制定完善的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各种操作规程和废料处理环节加强管理。实验室操作要有详细的规定,并设立安全责任体系,对于安全问题层层管制、建立追责制度。对药学实验室定期进行抽查,并将发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通报批评,隐患问题要进行限时整改。在实验室明显部位张贴安全标示和安全标语,对于危险性操作和处理方法,要有详细明朗的操作规程。对于危险制剂的存储、搬运和处理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实验室人员可以感受到安全防控的严肃氛围,也能让学生和老师掌握和熟悉安全应急措施。[5]基于此,要探索构建现代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实验室安全操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保障实验室安全。

(二)建立安全教育平台

对于实验室安全教育不能松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宣传和教育,建立实验室安全网络平台,让实验室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查询安全知识、了解安全规范,并设立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让实验室人员定期进行继续教育和考核,无准入资格的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加强实验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药学实验室可以将网络教育纳入实验室教学范围内,统一标准、统一考核、让所有人员进入实验室要先通过实验室网络安全教育考试,并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活动,对于应急性突发事件做到事先预防。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篇12

(1)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体系。国外一些著名高校早在多年前就制定了严格规范的生物安全制度和相应的管理机构[1][2]。目前,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但是实室安全管理的成效,最终体现在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保障实验人员和实验环境的安全。而安全保障程度的高低,与实验室安全管理可操作性的强弱正相关[3]。一套良好的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体系,应具有自我完善功能,可从最大程度上保障实验人员和实验环境的安全 。

(2)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在科研实验室中对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制, 特别强调导师是实验室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所以导师有责任组织学生学习并掌握实验室仪器设备、设施的使用规范、化学试剂的使用与保管规范、实验操作规范以及实验室内部的管理规定等。另外,各二级单位也应定期组织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组织学习实验室关于学校和院系的安全规章制度、研究生的安全责任、消防知识以及案例教育;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现场讲解,现场解答学生疑问;每年请学校公安处消防科的同志给研究生讲解灭火器使用、报警、火灾逃生等;可结合研究生学生会不定期举办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实验操作技能大赛,在提高研究生的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让他们对科研中的实验安全问题加以重视。

(3)开设“实验室安全学”课程。针对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可以专门开设一门“实验室安全学”课程。课程可设置为研究生一年级的必修课,16学时,1学分。将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最后通过考试检验学习效果。理论教学讲解实验室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的表现特点、产生原因、防治原理、防止措施、安全管理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实践教学包括灭火器操作和疏散逃生演习。室外进行灭火器灭火演练,要求每位研究生都能实际动手操作,掌握使用方法。模拟火灾现场,在实验室内发出火灾报警,学生按照逃生要求从紧急出口逃生。最后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结课。理论与实践结合开展课程,加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让研究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三、小结

安全教育工作不是靠“口头警示”和“制度上墙”就能解决的问题,除了要让研究生有安全理念,更重要的还必须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和相应的安全教育措施。科研实验室是研究生进行实验和开展科研工作的重地,只有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落实和检查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才能为高校教学、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篇13

生物化学实验室是医学类中职学校比较重要的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是研究在实验过程中如何避免学生的人身伤害,仪器设备损坏和破坏环境事件的发生,因此,分析实验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生化实验室安全防范机制,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1生化实验室不安全因素分析

根据美国海音里希灾害理论模型[1],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是不安全环境和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环境因素是指仪器设备、配套设施、化学药品等因素处于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是指人的不安全因素。

1.1环境因素

1.1.1 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是指机械设备、压力容器、水源、电源、光源辐射等不安全因素。

1.1.1.1仪器设备仪器安全事故主要指仪器伤人和设备损坏,仪器伤人主要是由于某些学校由于资金不足或生化实验室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仪器设备已经老化,但仍在使用,是主要的安全隐患。另外,中职学生自免试入学以来,素质明显下降,经常会出现不按照正常操作规程操作仪器,造成仪器损坏而引发事故。

1.1.1.2压力容器生化实验室中常用的氢气、氧气、液氨等压缩气体容器,搬运时碰撞,安置时位置不当(靠近热源或阳光曝晒),或者高压灭菌锅使用不当,极易引起火灾、爆炸、中毒及环境污染等事故。

1.1.1.3 火灾有些学校供电设施陈旧,线路老化,或超负荷运转,极易引起短路,引发火灾,或者在某些实验过程中,需用酒精灯加热,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引发火灾。

1.1.1.4水灾有时在实验过程中停水而忘记关闭水龙头,或精密仪器摆放靠近窗户,下雨时忘记关窗,都会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坏。

1.1.2 化学因素

不安全的化学因素包括易燃、易爆、剧毒、强腐蚀的化学药品。

1.1.2.1危险的试剂生化实验中使用的危险试剂很多,如易燃的酒精、甲醇、乙醚等,易爆的三氯甲烷、苦味酸等,剧毒药品像氰化物,还有常用的盐酸、硫酸、氨水等强腐蚀药品。

1.1.2.2化学污染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有毒、有害的气体或化学废液,处理不当就会污染环境或污染地下水,未经处理的实验动物也会造成病毒传播或环境污染。

1.2人为因素

1.2.1 实验室管理人员因素

实验指导教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而疏忽大意,或管理能力上缺乏必要的实验室安全防范知识,在实验前没有对实验室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或者没有对学生进行实验室仪器、药品等使用的安全教育,就会造成安全事故。

1.2.2 学生因素

现在的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好奇心强,即使老师在上实验课前对学生进行了实验室安全教育,仍有部分学生不按规定操作和使用仪器及药品,发生危险后缺乏正确处理的知识,从而酿成重大事故。

1.2.3 管理体制

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缺失,实验室安全管理不是简单的防水、防火、防盗,生物化学实验室更需要专业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才能正确管理使用生化仪器、强酸、强碱及一些易燃、易爆的药品。

2生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

2.1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生物化学实验室是医学类中职学校重要的实验室,尤其是像医学检验等专业进行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和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安全应急预案、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办法、压力容器及精密仪器的安全使用管理办法、实验室“三废”处理办法、易燃、易爆及剧毒药品的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制度等。在各种安全制度中,尤其要加强岗位责任制度的建设,明确岗位、责任到人,防止出现互相推诿、拖拉等现象的发生,有了好的管理制度,还要设立专业的管理人员,对有害试剂做到领用登记、出入登记,确保责任到人[2],这样生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才有保证。

2.2 定期排查不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除了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专业的管理人员外,还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安全隐患排查,防患于未然。按照美国海音里希的灾难模型分析,产生事故的间接原因是环境因素,不良管理是产生事故的根本原因,而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生化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排查环境的不安全状态,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阻断事故的发生。

2.3 制定实验室安全预案

在生化实验中,每次都会接触一些易燃、易爆、强腐蚀或剧毒的药品,为了预防事故发生时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必须有安全急救措施,在实验室必须配备一般治疗伤害的药品和急救箱,并对相关实验室人员进行急救训练和安全培训,以便在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时能及时合理地处置[3-4]。安全预案对实验室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预案准备,包括火灾、水灾、化学灼伤、玻璃仪器割伤等的处理方案,一般中毒的应急处理,及对触电事故的处理。

2.4 科学管理,强化环保意识

实验废液有的具有强腐蚀性,有的剩余标本有传染性,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人或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实验排放物的管理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教技[2005]3号)[5]的精神,首先将实验室排污管理纳入学校日常工作计划;其次,实验室要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的试剂;再次,要有实验室污染物排放的制度,定期按规定处理,确认达到安全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预防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和扩散。

3 结束语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实验中心要把安全教育纳入到正常的教学工作中,实验中心的安全教育应该是全程化、全方位、多层次来进行。全程化是指安全教育要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全方位是指安全教育要在所有实验教学中进行;多层次是指安全教育应该是由浅入深、逐步进行,没有经过安全教育的学生是不允许进入实验室的。安全教育的内容要全面,从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到实验操作规程,以及相关的应急自救常识和药品安全都是安全教育的内容。进行生物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应该成为中职学校日常安全教育的一部分,多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竞赛等来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增强全体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崔正斌,邱成.企业安全管理新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80.

[2]李五一.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M].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 24(9):1-3.

[3]徐德佳.社区医院注射室纠纷与差错预防措施探讨[J].内科,2010,5(1): 78-79.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