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科学实验论文

摘要:在初中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从实验的设计入手,在设计时,不仅要注重科学实验设计的知识性、科学性,同时还要注意科学实验的趣味性和探索性。趣味性和探索性对于学生的兴趣来讲是极为有吸引力的,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从而也就促成了情感目标的实现,增加了学生对科学和自然的探索和喜爱。
科学实验论文

科学实验论文:技术试验与科学实验论文

1实验的作用

就体现在作为“实践”的环节上。具体地说,实验方法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1)实验是检验(即证明或反驳)科学假说和理论的真理性标准,是证明科学知识的主要手段。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即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要判别认识之是否真理,只有通过科学实验或生产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在实验过程中赋予理论假设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向人们提供无可置疑的事实,使人们据此判明理论假设的真伪对错。2)实验是获得新假说、新理论的直接来源,是发展科学知识的手段。由于实验直接指向研究对象,积极干预事物和现象的进程,能提供新鲜的事实材料,形成新假说和新理论的经验基础,甚至指明新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之路,成为获得有关外部世界一切知识的基础。因此,可以说一部科学技术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实验的历史。实验总是不断推进人们的科学认识与技术研发,没有实验所揭示的新事实、新现象,无法凭空建构出一个新的理论体系,或者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技术系统。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实验方法的种类日益增多,内容十分广泛。广义地说,科学实验可分为实物实验和思想实验;按实验中量与质的关系,实验方法可以划分为定性实验、定量实验和结构分析实验。实验的一般程序包括:首先,根据要求进行实验的构思与设计,这是决定实验成败的首要环节。它包括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材料、选择或研制适用的仪器设备、选择实验类型、确定对有关实验条件的控制等;其次,在实验过程中,精心操作、细致观察和记录;再次,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整理,确定所获得的经验事实;,对实验结果做出理论概括与解释。这一过程如图1所示。

2技术试验的内涵

技术试验在技术创造过程中的地位与科学实验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地位相当,有以下相似与区别之处:1)与科学观察相比,都不是发生在自然的条件下,而是在人为控制和干预的条件下进行的。2)与科学实验相比,实验的研究对象是自然事物,而试验的研究对象只是人工创造物,包括人们拟定的规划、设计和研制出的机器设备等。实验主要表现为从客观到主观、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试验则是从主观到客观、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过程。实验是为了揭示自然事物、现象和过程的本质与规律,创立相应的科学理论;而试验则是为了探索科学理论实际应用的条件、途径和形式,以获得新的技术发明。3)尽管技术试验同实际应用的联系比科学实验更密切,但也只是在实际应用的预备阶段,为试制和实际应用奠定基础。技术试验是试探性与验证性的统一,往往能为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开辟出新的途径。技术试验是从技术方案到现实技术形态的中介或桥梁,是检验、修正和完善技术构思与设计的重要手段。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推广等活动中,不仅是对技术成功与否的验证,更是发现问题、探究规律、优化技术的关键,对于推进技术认识的发展、完善技术设计与制造工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技术试验过程大致可分为试验准备、试验操作和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3个基本阶段。其中,试验的构思设计居于核心地位。试验设计不仅要明确试验的目的、任务、内容和类型,选配相应的测试仪器,而且还要确定恰当的试验步骤和试验方法,力求对所处理的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用较少的试验次数,低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实现预期的试验结果。在技术试验过程中,不同的试验题目、内容和性质,往往要求不同的试验类型及其方法。即使同一个复杂的试验项目,试验步骤或阶段不同,所要求的试验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应根据试验项目的具体特点、步骤和阶段,选取不同类型的试验方法。技术试验方法的种类很多,可以按照不同的依据对其进行划分。1)性能试验与对比试验。性能试验是为了定性或定量地认识某一部件、工艺或产品的功用而安排的试验。如对材料的强度、塑性、抗腐蚀性的试验,对机械设施的抗震性,汽车的速度、安全性或耗油量的试验等。性能试验常常需要在某种极限条件下进行(如破坏性试验),或者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试验时间(如寿命试验),并要求具备相应的测试手段。性能试验往往需要通过对比试验的方式进行。对比试验就是为了确定多种方案或产品的优劣而精心安排的,试验结果可作为评价和选择技术的重要依据。2)析因试验。析因试验就是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和确定导致技术后果的原因。在技术发明过程中,常常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结果,这些结果或者是符合、或者是偏离预定的技术目标和技术功能。通过析因试验,探寻导致某一结果的原因,有助于人们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强化、减弱或消除这一结果,从而改进技术方案与设计,使技术功能得到改善或提高。技术的开发或运行是一个涉及众多因素的复杂过程,某一结果的出现往往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因此,在析因试验中,应善于、系统地分析导致某一结果的机理和因素,抓住其中的主要或关键环节。3)中间试验。中间试验也称为中试生产试验,是为了把实验室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而进行的试验,处于从实验室技术到工业化技术发展的中间环节。一般地说,实验室研究的规模狭小,条件控制严格,操作精细,结论的度较高;而生产环境的规模大,要求不严格,可变因素多,过程复杂。实验室技术成果一旦投入生产或扩大规模,条件发生改变,就会出现种种问题和预料不到的情况。因此,不能把实验室技术成果简单地移植到工业生产环境之中。为了摸清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就需要以更接近于生产规模的实际条件进行反复试验。4)模拟试验。模拟试验又称模型试验,它是以模型替代原型而进行的技术试验,然后再将模型试验结果适当地推演和应用到原型上。在这一过程中,模型是创造原型的手段,完善原型则是进行模型试验的目的。模拟试验本质上属于间接试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是该方法的客观基础。模拟试验方法适用于技术创造过程的诸多环节。

3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方法的综合运用

运载器是极其复杂的系统,综合体现了当今科学技术的成就,代表着航空、航天技术最、最复杂、的水平。同时,它也是高投入、高技术、知识密集的系统工程,在其设计、制造、试验、发射和飞行过程中都将面临许多难题,因而要求从事该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员不但要广泛运用科学实验方法与技术试验方法,而且要将二者有机地综合运用,以支撑运载器的全寿命周期质量保障与工程应用工作的开展。科学家达•芬奇指出:“科学如果不是从实验中产生,并以一种清晰实验结束,便是毫无用处的、充满荒谬的,因为实验乃是确定性之母。[3]”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充分认识实验在科学方法上的重要性,而且要不遗余力地身体力行,从事各种实验活动,获得更多的科学事实,指导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的认知与解决。导弹液体推进剂晃动问题的解决即是通过科学实验取得科学成果的成功案例之一。“木星”导弹前两次发射均以失败告终。其中,首飞失利归咎于发动机羽流烧坏了伺服机构控制电缆。此后第2次发射再次失利,原因定位于“由于液体推进剂晃动和控制系统之间的动态耦合,导致控制系统饱和,箭体在较大动压时失去了控制”。前一个问题通过在燃气发生器尾气排出箭体处设置防护罩得到有效解决;第二个问题则在理论方面及相关的实验方法上是一项新兴技术,该问题成为促进研究人员开展深入科学研究和发展相关实验技术的契机。为此,首先利用“木星”的液氧推进剂贮箱进行了演示实验:将贮箱放置在有轨电车上,贮箱内加满水,通过驱动电车与轨道上的固定障碍物进行猛烈的撞击,由此激发液体的动力学响应。摄像机记录下了这些运动,并可由此推导出等效的晃动质量和频率,将其应用在控制反馈仿真中,最终通过“啤酒罐”、“鼠笼框”的结构形式成功实现“防晃”的目的,并且在实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液体推进剂在晃动条件下其动力学行为的演变理论,为运载火箭型号液氧推进剂贮箱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技术试验关系到技术系统的质量、功能和水平,是技术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技术试验可以为技术方案建构、工程技术设计和样品试制提供事实根据,验证它们的科学性、可行性与性,发现设计制造过程中的缺陷,改进工艺和产品。工程技术对象十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在常态下有的特征或缺陷不易显现,有的造价昂贵,定型后更改代价高昂。只有在设计过程中运用巧妙的试验来强化、干预或模拟对象,才能形成技术制造或控制的方案。由于技术试验在技术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而在重大技术研发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试验。技术试验作为航天领域中最基本的常用方法之一,尤其是作为宇航和武器系统全寿命周期过程中的重要质量保障方法之一,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技术试验推动技术认识、提高技术水平的案例可列举为:火箭研制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就是试验验证,电气系统需要通过综合试验、匹配试验和发动机点火试验验证,并经过出厂测试验证。新研火箭更需要开展分离试验、动力系统试车、模态试验、静力试验、风洞试验等大型试验。航天型号在进入工程研制阶段之前,都要经过一个预先研究时期,这一时期的研究活动集中体现了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两种方法综合运用的重要意义。这一时期,在基础科学研究阶段通过科学实验获得的科学原理开始转向应用研究;技术基本原理开始被用于发明活动;通过实验室研究,验证各独立元素并分析预测;基础部件或原理样机在实验室进行试验;部件或部件级原理样机在相关环境下进行试验。预先研究时期进行的科研活动的显著特点就是通过实验方法进行理论研究,完成从客观到主观、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并通过试验方法不断验证、修正理论,完成从主观到客观、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过程。预研阶段是航天型号进入工程研制的基础储备阶段。图2展示了某材料在航天型号应用前开展的主要实验和试验活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的综合运用在航天领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二者的综合运用充分体现了“客观———主观———客观”及“实践———理论———实践”的科学认识与转化闭环增长机制,这种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的综合运用方法已经并将长期为运载器需求分析、设计、研制、生产、部署、保障、改进、更新等全寿命的质量保障及工程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撑。

作者:许春来 李京苑 陈金存 杨雪辉 单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科学实验论文:初中科学实验论文

1通过良好的实验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尤其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性格、脾气都还不稳定,注意力时间有限,所以,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渴望的去学习,从而才会专心致志的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在初中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从实验的设计入手,在设计时,不仅要注重科学实验设计的知识性、科学性,同时还要注意科学实验的趣味性和探索性。趣味性和探索性对于学生的兴趣来讲是极为有吸引力的,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从而也就促成了情感目标的实现,增加了学生对科学和自然的探索和喜爱。然而,这种高效的设计对科学实验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初中实验教学的教师还要不断的培养自身的素质水平和科学实验文化水平,从而运用自己的耐心和细心设计出更有意义的科学实验。

2正确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与支持作用

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地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积极地探索,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强调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是也不能轻视教师的引导、支持作用。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基本任务是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而学生是学习者,基本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思索、探究,发现新规律。因此,必须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导支持和学生的思索探究的关系。教师要提供有效的指导,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以鼓励学生不断获取实验成就,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实验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都是有毒有害的,教师应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意识的培养。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实现情感目标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教师的指导和支持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一般会机械的进行演示,这种方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如果教师在进行演示前,设置一些问题情境,或设想实验的结果等,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并且带着问题去观察、学习,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的去加以探索,更加能够培养其创新能力和意识。

4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实验氛围

在创传统的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的课堂气氛多为紧张、严肃。一些科学实验教师更是认为,对于科学本身来说,就是严肃的。所以,紧张和严肃的课堂气氛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然而,这一观点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错误的。虽然,科学本身是严肃的,但是这对于科学教学,特别是初中学生的学习是气味不利的。在课堂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果课堂气氛太过紧张和严肃,那么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则会由于害怕、恐惧等心理而不敢发问,从而不利于科学知识的学习。并且还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得过且过的科学实验习惯。而反之,如果教师所营造出来的课堂气氛是轻松的、愉快的,同时教师的热情、耐心更会使学生增加对实验科学的喜爱,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因素。以上是仅仅只是实现实验教学情感目标的几点对策,然而仅仅凭这几点还不足以实现情感目标,因此,要想在初中实验教学中更好、更有效的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更多相关领域专业人士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综上所述,实现情感目标对于初中实验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初中实验教学中,却往往忽视这一点,从而没有达到较好的教学目标。因此,我国初中实验教学的有关人员一定要加强对情感目标的培养,从实验教学的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出发,研究出更好、更有效果的情感目标培养对策,使得学生能够不但掌握扎实的科学知识,同时还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和成长,从而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实现实验教学更高层次的目标。

作者:杨剑婷 单位: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中学

科学实验论文:云存储技术科学实验论文

一、及时记录学生不当的实验画面,规范实验操作

例如我在教《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时候,我要求学生温度计不能碰到杯子,也不能拿出水面观察,眼睛要平视,可是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往往不经意地进行错误的操作,有的同学眼睛没有平视温度计,有的同学把温度计拿出水面来看。这时我就用手机拍下他们一些正确操作方法和不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的画面,然后放到投影上让大家来讨论分析,哪些同学的操作是正确的,哪些同学的实验操作是不正确。通过这样的比较,同学们都因为有了图片的参考而加深了印象,规范了实验操作。

二、及时展示学生自己拍摄的实验的过程,增强实验兴趣

由于小学科学的很多实验内容不是一堂课就能完成的,需要同学们回家通过24小时、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完成,比如种植、养殖等实验。可我们要展示这些实验结果的时候,由于重量、大小、交通、安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实验成果很难带到学校来。如果同学们没有相关的图片资料汇报实验情况,很难具有说服力。于是我就让同学们在家里把实验的过程通过手机采样拍照的形式进行记录,然后再通过QQ、邮箱、微信等方式,把照片传给我,我再将同学们的照片放到云盘里,然后在上课的时候用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跟同学们的汇报相结合,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凤仙花的一生》这一单元的时候,要求学生把凤仙花的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等过程全部用照片的形式进行记录,然后组成凤仙花的一生的成长系列照片。结果有些同学没有完成,有些同学却完成得非常好,当我把他们的照片展示在同学面前的时候,其他同学不由得发出赞叹声。通过这些图片的展示,既达到了科学教学的需要,又激发了没有做实验的同学的实验兴趣,也坚定了这些同学以后做实验的信心。

三、及时扫描学生图文资料,开展实验汇报

多年来,实物展示台由于它方便、直观的特点,一直是我们广大教师受欢迎的教学工具。在我们科学实验课中,如果要进行汇报、讨论时,那就要把学生写的实验设计方案、实验记录报告单等一些文字或图片资料拿到展示台来展示,然后大家边看、边听、边讨论,享受着展示台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但是在使用展示台来展示学生的相关图片等资料的时候,我发现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是要学生依次到上面来展示,这样大家走来走去,既不方便,又费时;其次是同学不愿意上台来展示,五、六年级的同学,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举手跟上台的欲望越来越低,这样一来在他们中就会有一些具有展示意义的资料被埋没了;,其中一些非常好的实验设计方案或者典型错题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纸质资料由于保管困难、不便于共享、不便于查阅、无安全备份等等诸多的困难,没有办法让其他班级学生或者是以后的学生参考。如果在这些时候,我们用手机来扫描学生相关的图片跟文字资料,然后同步到云盘里,再通过电脑投影到屏幕上来展示,那就可以弥补使用展示台展示的不足。例如当学生在下面写实验设计方案或者填写相关资料的时候,当我看到有一定的代表性,或者有一定的典型性的案例,就用手机上的扫描软件把图片或文字资料扫描下来,扫描软件可以通过智慧精准的图像裁剪和图像增强演算法,保障我们扫描的内容清晰可读,比照片拍摄、实际展示都要清晰得多。手机上的扫描软件可以把我们一次扫描的几张或者几十张图片资料生成PDF文件,同时把PDF文件通过云传输上传到云盘,这样我们在用户端电脑上就可以将这些资料以文件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扫描的方法,既可以进行很好的展示,又能保存学生的图片跟文字资料,真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四、及时保存学生的实验成果

在科学教学中,云存储技术教材的安排非常好,在一个单元快结束的时候,往往会安排一个制作科技作品的内容,然后再进行实验。比如在《沉和浮》单元的一课就是《造一艘船》,让同学造好一艘船后,然后通过实验检验自己造的船的承重量,同学们各展所长,发挥各自的优势,造了各种各样的小船,真可以说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在课后,我想把这些船以实物的形式保存起来,可以供下一届的同学参考。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船有的由于材料不能久放,有的由于我保管不善的问题,到第二年我该用的时候,已经面目全非,或者丢失。后来只要有同学们制作方面的成果,我都用照片的形式保存下来,这样在以后需要用到的时候,只要打开云盘就可以了,资料也不会丢失。我们可以把他们这些好的实验都拍下来,等到学期结束的时候,再对一个学期记录的照片进行总结评比,评定出学期的实验奖、创意奖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励学生,效果较理想。云存储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把云存储技术运用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来,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作者:郑典敏 单位:台州市黄岩区锦江小学

科学实验论文:运动人体科学与科学实验论文

1实验课仪器配置

仪器设备先进性的程度和档次的高低既是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共有仪器设备375台(件)(实验室固定资产≥800.00元/台(套)),总价值1,385,625.15万元。学生人数多,一年的耗材费用有限,因此有些实验暂时无法开展,即使开展也只作为演示实验,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少。因此,应适当增加仪器设备的耗材费,以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满足本科教育水平的基本要求,适应学科发展。

2针对目前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对策分析

2.1改变教学观念,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改革必须打破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传统观念,改变实验教学的从属地位。根据实验课教学的自身规律和特点,将分散在各学科中的实验课从理论课中独立出来,统筹建立实验教学课程,使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成为基于理论课基础上的独立的教学体系。将运动解剖学实验、运动生理学实验、体育保健学实验、推拿与按摩实验等进行的整合打通,打破体育专业一直以来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教学,实验课程零散、课时不集中,内容交叉重叠,实验项目缺乏层次要求的现象,将分散于各课程的经典实验项目或精简、或新增、或合并重组、或重新设计,整合成一门实验课程,独立设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进行实验教学的科学化和整体化设计,建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这样既打破了各学科课程之间的壁垒,减少重复内容,又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地位。

2.2整合实验内容,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目前玉溪师范学院开设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项目内容陈旧,实验项目设置不合理,演示性、验证性的实验过多;单一学科性的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少;脱离了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运动相关性较差,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适应学科发展对实验教学的要求,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设计能力,制约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本着“务实创新、学有所获、学能有用”的实践应用原则进行实验课程内容整合优化,将分散于各分室的实验项目或精简、或新增、或合并重组、或重新设计进行整合为两个实验模块,即基础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每个实验模块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其实验项目由各分室精选组合而成,避免实验项目重复交叉,课时浪费在无畏的低层次循环中,从而节约实验成本。这既体现了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整体性和均衡性,又实现了教学的集约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2.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

在高等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实验室是学校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场所。实验室教学在高等院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重视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专业水平。目前,玉溪师范学院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先学理论再上实验,采取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学生根据实验要求,按照教师的讲解机械被动地参与程式化实验。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实验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积极探索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实验教学质量。(1)理论课上穿插讲授实验内容。理论课与实验课是教学的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在有必要的情况下穿播讲授实验内容。如肌肉的受力分析,知识点多、抽象,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模拟进行。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和了解实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演示,看到了规范的实验操作过程,也看到正确的实验现象,其实验的时间就可以缩短,实验效果更好[1]。(2)打破“封闭式”实验教学,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开放式”是给学生提供充分开放和自由地进行实验的环境,既是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也是设备和项目的双重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做实验,自行设计实验,使学生在宽松的实验活动中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并逐步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对学生实验课学习的兴趣和信心[2]。只有开放实验室,才能保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实践。(3)实验与健身社团挂钩。将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放到健身社团完成。这种模式既保障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又突出了实践应用。帮助学生联系具体实例,发现、分析与解决全民健身、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实践中的问题,这样既可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又能缩短学以致用的时间,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并为后期的毕业论文(设计)奠定基础[3]。

2.4完善考核机制

目前,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考核方式是将学生的实验成绩按照一定的百分比,计算在理论课的总成绩中,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验成绩的评分方法即考勤占30%,实验报告占70%,这种形式不能对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做和客观的评价。建议:(1)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单独设课。(2)以必修课程或必选课程形式推出,让学生进行选修,成绩合格,记2学分;成绩不合格,重修。(3)成绩评定可参考考勤、实验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合作精神、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设计等方面综合评定,以提高实验考核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使考核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具体标准为考勤(20%)、实验操作(20%)、实验报告(30%)、实验设计(10%)、考试(20%)。

2.5加强学科建设,改革实验室体制

在实验室体制改革实践中,我们感到学科建设应该应该引起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学科建设应该引导和带动实验室体制的改革,而现状不容乐观。注重技术、运动队训练,轻理论和实验课的思想还很严重。目前,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没有专门的实验室负责人,没有专职实验员,实验课由上课老师自行安排完成;实验设备陈旧,好多实验无法完成。建议:(1)学校加大实验室资金支持,增加投入,改善实验场所和设备购置。(2)加强实验室管理和建设,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实验人员待遇。(3)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有计划地吸引博士、硕士等科研水平高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提高实验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3结语

通过对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确实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难题。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我们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和具体对策,力争能探索出一条符合玉溪师范学院实际情况,能推动运动人体科学发展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作者:唐文坤 刘志刚 单位:玉溪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科学实验论文:实验教学与科学实验论文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怪”现象原因浅析

影响科学试验教程的因素有许多,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所产生的根源也不同,原因有以下几点。

1.意志不坚定,不能控制好自己的行为。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又顽皮好动,尤其是男孩子,总是对桌子上的实验器材充满好奇心,没有坚定的意志力,总是忍不住去触碰实验器材。

2.部分地区不够重视科学课,使科学课变成“副科”。尤其是在偏远的乡村小学,很多科学课由语文教师或者数学教师来任教,老师的科学教学知识不够专业,科学课上不教学生做实验,而是在黑板上解说实验,使科学实验课丧失了意义。

3.实验教学方法不当。部分教师习惯了在科学课堂上只顾灌输知识,让学生依样画葫芦似地跟着照做,或者因为课堂时间不够用,就以点代面,统一公布答案,草草收场。课堂气氛看似活跃,但是仔细一问学生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他们就会一脸茫然。

4.实验内容太过于简单或者太复杂,导致学生对实验的内驱力不足。比如在上《原来是相互关联的》这一节内容中的“各种形状的鱼在水中前进”实验,学生的手感各有不同,所以教材中的提示设计实验就很难有科学的结论,实验教学就会沦为走过场而已,无法让学生深入探究。

5.在当今社会,许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里许多事情都由父母包办,导致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薄弱。

二、如何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1.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首先,走进实验室前,让班长组织同学排成整齐的队伍,在实验室过道安静地等待。要求同学们按时到实验室,因为科学课是一堂很严肃的课堂,如果因为其他科目的老师拖堂而造成迟到,那么科学课的老师应该和其他科目的老师沟通。按时上课是为了保障学生有充足的探究时间,科学实验需要充裕的实践时间。

2.要教会学生善于倾听。基础较好的同学一般性格有些自满,只想表达自己却不愿意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在其他同学发言时,在底下自己搞小动作,而不关心讲台上的同学在说什么。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应该及时纠正这些同学爱搞小动作的坏习惯,强调认真倾听的重要性。

3.安排学生自主分工合作。由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自主分成几个实验小组,组员之间要分工明确,定期轮换组员的角色,保障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优势,教师要特别关爱基础差的学生,鼓励基础好的学生多多帮助他们,促进班级的团结友爱,实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标。

4.教会学生整理实验器材。在完成实验之后,教师应该坚持让学生正确地整理实验器材,及时节课,第二节课……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养成整理实验器材的好习惯,对于没有完成整理材料任务就离开实验室的小组要批评,并命令其回到实验室认真整理器材。

5.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了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比如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它能够极大地促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

6.精心预备教学方案,实现实验教学省时高效的目的。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教学尤其重视教学的生成性,但仍需要教学预设,否则教学就会变成漫无目的的自由活动。在小学科学实验中,教师应该巧妙地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只有精心的预设,才能有效地生成,才能展开有效的探究。在实验前进行精心的设计,在实验中严格地要求学生遵循规则操作,如实地记录实验数据,并增强学生对实验数据重要性的认知,确保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7.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在教学《电磁铁的磁力(一)》时,向学生提出“磁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你能用桌子上的实验材料使电磁铁增加磁力吗?”等问题,让学生在老师的主导中学习,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对实验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切实做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工作,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爱上科学实验课,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彭光全 单位:江苏省建湖县上冈镇中心小学

科学实验论文:小学实验教学与科学实验论文

(一)明确科学实验教学的目标

要想改变我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首先要改变之前的教育观念[2],教育工作者要重视科学实验教学,同时也要明确教学目标。小学阶段是人生中好奇好动的时期,对于动手的课程小学生会有很大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这点,合理制定教学方案,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究科学实验的原理,使他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学到知识。不过教师还要督促小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记得自己的任务,使他们在玩的时候学到知识,这样也可以更好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建立健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体系

教师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的时候,要从教学目标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建立健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体系。教师首先要把教学教材中的的各个知识点进行充分的研究,确保在教学工程中不会遗漏知识点。其次,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3],使小学生更快的接受与掌握科学实验。,教师要将上述两点相结合,综合考虑,逐步完成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目标。另外,教师还要激发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他们在课余生活中也积极地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总结经验与方法,最终使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内容渗入到小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对种子的发芽实验的教学中,根据教学的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与学生对话的方式,循循善诱,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开展积极地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提出问题、实验猜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以及验证推测的途径,有序的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工作,最终很好的落实教学目的。

(三)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时候,要与小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不能只在讲台上讲解实验原理。教学方法对于小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联系,因此,教师一定要优化教学方法,在制作教学方案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喜好,依据学生的喜好合理制定教学方法。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掌握程度,进行不同的指导,以鼓励学生为主,提高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保障小学生可以配合教师的工作,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小学生总结实验结果,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4],指导小学生在科学实验中不要怕失败,要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地去改进试验方法,最终掌握科学实验的方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实验教学是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重视科学实验教学。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的时候,要坚持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兴趣,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时候,教师要在一旁观看,并及时的做好指导工作,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热爱科学,并投身到科学实验中去。

作者:栗长友 单位:安图县长兴中心学校

科学实验论文:实验探究兴趣科学实验论文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放手让学生去做,但要及时地做好辅导,注意观察学生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以便在日后及时辅导和加以开发其潜力,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如果学生在实验探究兴趣中出现了问题,教师可帮助他们查明原因,然后鼓励他们再去做一遍。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失败的前因后果,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张扬探究天性很重要。

一、激发学生内在的实验探究兴趣

如何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实验活动的妙趣横生、乐趣无穷。这是科学老师的职责所在。科学实验就是建立在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与生俱来的实验探究天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当教师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时,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且会产生一种搞清楚是怎么回事的科学探究的本能,这就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如《玩转电磁铁》这一课,对学生而言,磁铁并不陌生,也知道磁铁的一些性质。我教学时,他们看到的只是电池、导线、铁芯,听到的却是“电磁铁,根磁铁一样能吸起铁钉、大头针、曲别针之类的东西”的话。他们短暂的疑惑,激起了实验探究的情趣。于是各个实验小组开始行动。绕线、接电路、吸曲别针、观察、填记录表,人人有事,人人有乐。然后老师趁机提问“: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是电磁铁?举例说说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们齐刷刷举起了手,答得很对。我用同样方法,演示了电磁铁磁极的实验。由于学生做到了仔细观察,很快就总结出“可以通过改变线圈的绕向和电流的方向来控制电磁铁的磁极”这一实验结论。

二、创造条件完成实验,让学生享用实验探究的成就感

如自制雨量器、简易照像机、土电话、潜望镜、音乐瓶等。这些教具用于课堂,解决了学中一些难点问题。对于实验所需的一些常用设备,如水槽、烧杯等,则一般用生活器具来代替。水槽用脸盆代替,烧杯用茶杯代替,鱼缸用大罐头瓶代替,滤纸用毛边纸代替。对于那些少见的自然物则选取现有的性质相似的同类物来替代。如在教学《探寻光的路线》一课时,为了验证光沿直线传播,有的小组备齐了手电筒、三张有同样洞的卡纸,一张纸屏;有的小组准备了六本《新华字典》和手电筒,有的小组准备了四个橡皮擦和手电筒。他们操作起来很顺当。让学生广泛实践这些自制、替代的材料用于教学,不仅能被学生接受,而且教学效果好。这一措施,填补了教具学具的不足。让学生亲力亲为去动脑筋解决,最终达到圆满完成实验探究的效果。学生在经历过程之后便是享用创造条件完成任务的成就感。经历几年的科学教学,深感农村小学要上好科学课,必须利用好学生好奇探究这一人的天性。教师做个有准备的节目主持人,顺应学生实验探究的热情,放手让学生做实验,并激发他们的实验探究兴趣;遇到教具学具不足时,教师要能自制教具,还要发动学生自制学具,创造条件完成实验,让学生享用实验探究的成就感。只要教师坚持这样做,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潜在动力,定能完成科学实验教学目标。

作者:夏志翔

科学实验论文:实验材料之科学实验论文

一、按需申领物尽其用

实验材料入库之后,整个材料间焕然一新,各项课堂中的实验活动也能有效开展,上课更加得心应手。学校的有些实验材料准备的量比较多,因为使用的频率高也容易损坏,比如试管、烧杯等玻璃器皿;而有些实验材料针对性很强,如显微镜只在六年级才会用到,平时基本上都处于闲置状态。而另一方面,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很高,却受限于没有合适的工具,找不到合理的获得渠道。如果能够提高这些实验材料的使用率,无疑会促进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也会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水平。基于这样考虑,笔者推出了实验材料申领制度,让每一位有需要的学生都能够及时地领取实验材料,完成他们的探究活动。在申领的时候有这样几个原则需要把握:有明确的实验目标,不能无目的地借实验器材瞎玩、乱玩;先还后借,对实验材料的去向有登记,保障材料的完备;借期不超过半个月,确保其他学生也能借到需要的材料,同时也可以督促学生尽快地完成自己的实验;如损坏则购买相同型号赔偿,鼓励学生正确安全地使用实验材料。基于这样的出借制度,笔者又设计了相应的实验材料申领单。学生可以在填写实验材料申领单之后提交给科学课代表,然后在每周二下午的实践活动时间进行统一领取和回收。

二、取之于“生”有序使用

1.需求搜集资源

在学生充分享受学校实验材料出借所带来的快乐时,也要根据需要向学生征集一些实验材料。比如春天来了,校园要开展绿色生态乐园的活动,需要一些种子。如果大批量购买一下子用不了这么多,而且会造成种类单一,不利于学生了解各种植物。于是开展了“大梦想小种子校园征集”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梦想写下来,选择一个属于自己的“种子物语”,制作成可爱的便签和自己的种子一起交到材料室。随着种子的播种,自己的梦想也跟着一点点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和植物有关的养护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热爱科学、追逐梦想的情感。而在上溶解单元和沉浮单元时,因为对食盐和糖的需求很大,同时各种物体的沉浮状态也不相同,因此在课堂上向学生征集信息。学生带来的实验材料不仅满足了课堂的需要,而且各种材料也丰富了学生对物体沉浮的认识,让他们积累了更多的科学经验,帮助其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

2.合理归类自助取用

学生的材料包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资源搜集渠道。实验材料包中以价格较低廉、制作工艺相对简单、不具有长期使用价值的材料为主,所以是比较理想和方便的一次性实验材料。如果在开学初就全部下发给学生,那么就会造成有些学生忘记带、有些学生在需要用之前就丢失了的局面。所以在学期初对材料包进行了重新整合与优化。以教科版五年级下学期的材料包为例。其中对各类材料进行分类包装的小塑料袋,搜集起来既可以用在冷热水的沉浮实验中,也可以用来装种子、捕捉空气等;橡皮泥既可以用来做小船,也可以进行组合用来做“沉的物体会受到浮力吗”这个实验,还可以用来做密封材料;滑轮因为组装之后很难再穿过绳子,用在这一课不太理想,改为六年级的备用材料,这一课用实验室的钩码代替,效果很好,也方便在水中固定;有些材料可以四人小组合用,如果有材料损坏可以及时替换,也可以利用多余的材料进行二次实验;有些材料不够,可以几位同学拼在一起使用,让实验效果更加明显。重新组合过的材料,让学生的实验探究变得更加有效。

三、搭建活动平台有趣使用

实验材料是为学生更好地进行科学探究服务的。如果在整理之后就束之高阁那就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强调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基于这样的理念,笔者在课堂之外为学生们创造了同样丰富的科学探究内容。其中,既有学生突然闪现思维火花的短时探究,也有需要耐心的主题式长时探究。

1.奇思妙想动脑玩科学

学生通过科学课堂的学习,对生活中与科学有关的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些是与季节更替有关的,有些是看书看报时得来的灵感,这些思维的火花如果进行适当的引导,就会成为火种,点燃他们进一步探究科学的欲望。小雪花大学问冬天的及时场雪让学生对水结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伴随着同学们的欢呼声,却给大家的出行带来了大问题,好多同学放学回到家都特别迟。原来,很多汽车因为下雪地面结冰而打滑,发生了不少交通事故,造成了线路拥挤。那么,在遇到道路结冰的情况下,交警部门是如何除冰,保障大家的出行安全的呢?钱塘科技组的同学们和科技杨老师一起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杨老师准备了两份冰块。让同学们在一份冰块中加入足量的食盐,另外一份不加食盐。然后,分别将装有自来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冰块中。接着,各拿一个碗盖住,上下摇晃。倒数二十下,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加了盐的冰块中的水已经结成了冰,而未加盐的冰块中的水还是液态。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冰盐融化的过程中不断从外界吸热。起初,冰吸热在0摄氏度下融化,融化水在冰表面形成一层水膜;接着,盐溶解于水,变成盐水膜,由于溶解要吸收溶解热,造成盐水膜的温度进一步降低,从而让塑料袋里的水迅速结成了冰。除了可以用盐来除冰,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还想出了很多雪天出行的好方法。比如适当慢一点,对挡风玻璃进行除雾,刹车不要太急,在道路上铺上草垫增加摩擦力,特别恶劣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给汽车轮胎绑上防滑链,等等。书包减负“神器”出炉!“看到青年时报给书包减负的报道,我们想,是不是可以把我们的科技社团的制作加工一下,变成书包超重报警器,也能帮助减轻书包的重量!”学生通过一则新闻报道,想到前段时间学习过的和电路有关的科学知识,突发奇想。说做就做,大家从科学工具袋和学校的实验器材室里挑了一些东西——3根导线、1个灯泡或1个报警器、1节电池、1个弹簧、1个注射器或管状容器、1根用来捆绑的绳子、1个挂钩、1段铁丝。大家找齐了材料聚集在科学教室,吭哧吭哧地捣鼓起来。经过几天的“奋战”,一个书包减负“神器”诞生啦!还引来了青年时报牛通社和杭州市电视台等媒体的关注。

2.主题活动动手学科学

随着宇航员在太空给我们上了开学及时课,同时结合科技节的空模竞赛,学校实验室开展了以“探梦天宫飞向蓝天”为主题的活动。在实验室里,在操场上,都能看到学生不断忙碌、修改的身影。怎样控制火箭的落点?怎样让飞机飞得更高更稳?怎样设置探月轨道才用时更准?一个个难题被攻克,这些小小科学家在前进的道路上一路飞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还受邀参加有关媒体组织的“模型达人”活动,指导其他学校的学员学做飞机。通过本次实验材料的双向流动管理,学校里的实验材料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在这样的交流活动中,让原本密闭略显沉闷的材料间也多了一份灵动。学校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实验材料双向交流渠道,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充分享受完备的实验材料所带来的学习快感。

作者:杨海东

科学实验论文:生活化科学实验论文

一、分组实验生活化

分组实验是学生在实验室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的实验。在《科学》七至九年级的教材中都安排有一定的分组实验,如《科学》八年级下册的学生实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研究”。此类实验都是使用实验室的仪器和药品做实验,做多了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为了给学生一个新鲜感,同时也更好地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笔者对分组实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研究”作了如下改进。首先在实验器材上,把稀盐酸换成白醋或醋精(超市有售,乙酸的浓度可达30%,酸性不比实验室的稀盐酸弱,而且生成的乙酸钙易溶于水,不会包裹在大理石表面);澄清的石灰水让学生用茶叶、饼干里废弃的石灰干燥剂泡制(主要成分是氧化钙);紫色石蕊试液用紫罗兰花瓣代替;锥形瓶用带密封盖的塑料杯代替,盖子上钻孔,插漏斗和塑料管后,用粘合剂密封;烧杯、集气瓶和试管用玻璃杯或塑料杯代替(见图4,可用作集气瓶);橡皮管和玻璃导管用塑料管代替。其次在实验过程中组装一个跟图5类似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接下来把一支点燃的短蜡烛固定在玻璃杯底部,缓缓倒入二氧化碳来验证二氧化碳的灭火性;取一只小一点的塑料杯,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取一只塑料杯加少量水,放一瓣紫罗兰花瓣,通入二氧化碳,观察花瓣颜色的变化。(注意:用作收集气体的塑料杯上的盖子不要盖得太紧,以便让上面的空气能排出。关注生活、关注问题是科学实验教学的两大重要支点。将分组实验生活化,有助于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再应用科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同时也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二、实验作业生活化

作业是巩固知识、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促进学生认知、技能与情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对书面作业做多了,往往会觉得很单调、乏味,没有成就感。因此,笔者把一部分作业变成了只需动手而不用动笔的实验作业,效果很好。例如,在《科学》七年级上册做完“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实验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家庭小作业:“测量红豆和糖水的密度”。实验器材调整为:电子秤(见图6)、塑料量杯(一部分的止咳糖浆中有,只需注意收集)(见图7)、红豆(黑豆、黄豆等均可)、塑料杯、开水、糖。测量的结果填入课本P137的表格,跟石块和盐水的密度进行比较。作业的功能不应局限于巩固和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应遵循学生生活的规律,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重在体验和实践。笔者的实验作业便是基于这个思路去设计与实践的,尝试后发现效果不错。这样的作业既丰富多样,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完成后获得成就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当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青少年认识和感知事物,是有一定的过程和规律的,它往往是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由直观到抽象等。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场所,科学实验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多了一份生活的自然,不牵强、不刻意,在不经意之间让学生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和实验的技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科学实验教学生活化,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探索上,我也会将一如既往地不断努力探索,以促进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高效发展!

作者:项仁土 单位:浙江上虞区永和镇中心学校

科学实验论文:学生科学素养与科学实验论文

一、器材维护欠缺造成“意外”发生

实验药品长时间保存容易失效;实验器材属于精密的仪器,需要我们经常性地进行维护,如果维护不及时或维护不当在实验中经常会引发各种实验“意外”。比如氢氧化钠溶液长期保存过程中会变质,利用它在教学中和反应的时候,添加稀盐酸的过程就会产生气泡,意外在所难免;又如滑轮组维护不到位,使用时会造成测量结果误差偏大的意外。实验“意外”的发生绝非偶然,它的产生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一时半刻无法弥补的。既然实验“意外”无法避免,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好好利用呢?笔者认为实验“意外”恰恰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课堂生成性资源,如果能针对“意外”找到探究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通过探究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探索精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二、实验“意外”利用的策略

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经提出,“我们的教学存在‘意外’,而且可能因为‘意外’成为一门艺术”。因此,在实验教学中,一旦出现“意外”,我们应该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积极思考对策,合理解决,只有这样,课堂才是活的,教学才是美的,教学活动才是有价值的。

1.分析实验“意外”的原因,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探索精神。教师要科学分析实验“意外”,把“意外”作为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良好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努力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探究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教学“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各种意外,比如试管爆裂、还原成的红色的铜又重新变为黑色等。面对这些“意外”,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找寻问题的原因,通过不断改正,让学生明确实验过程的规范与严谨,从而体会科学探究的不易,培养他们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探索精神。

2.借助实验“意外”的素材,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我能预见到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场性,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学流程,而应为学生搭建宽广的发挥的舞台,让学生有创新的苗头、探究的火花,也让教师有自己自由挥洒的空间。在指导学生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现有的小组的实验现象并不明显,学生找不到出现“意外”的原因。于是,我鼓励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查找出现“意外”的原因。在笔者引导下,学生也积极参与到科学探究中,通过与成功小组的对比,通过分析,他们很快找到了失败的原因———原来是他们在收集氧气的时候未把集气瓶中的水排尽,造成瓶内氧气不纯,最终导致实验的失败。通过此次教学,笔者认为,教师要善于借助“意外”实验的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发挥实验“意外”的功效,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素养。“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使学生处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在指导学生用盐酸和碳酸钙固体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当学生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时,始终没有发现石灰水变浑浊。针对此现象,同学们非常茫然,甚至有学生怀疑是否是教材有错。看到这种情景,笔者立即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结果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提出了多种假设:澄清石灰水已变质;CO2气体中可能还有氯化氢气体。在这基础下,学生设计了进一步探究的方案,实验探究就这样如火如荼地进行了。科学探究是一个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引导学生从实验“意外”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素养。

4.挖掘实验“意外”的内涵,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在教学平面镜成像规律时,我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回家完成“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实验”,返校后有学生好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跟我说:“我在家里做了实验,很成功,像很清晰,只是不知为什么我测得的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并不相同,每次都相差0.5厘米。”我深深地感觉到这又是一次可以好好利用的实验“意外”,我没有直接给他问题的答案,而是要求他回家把他的实验器材带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找原因。学生通过进一步探究,很快找到了造成“意外”的原因———实验时未考虑到玻璃的厚度。通过此次教学我深切地感受到:作为科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中发生的各种“意外”,要积极引领学生探索、探究科学内涵,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技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敏捷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下,加深对“实验”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热忱,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总之,实验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是时会发生的事,如果我们教师转换观念,把实验的目的看作是带领学生探究知识,“发现”他们尚未认识的客观事物,并从中学到认知的本领,就不会因为出现异常现象而手忙脚乱,影响教学。若教师能抓住实验中的“意外”,分析发生异常现象的原因,师生共同研究,改变实验方法和策略,那将大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参与了实验从失败到成功的全过程,在知识、技能、意志、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提升,并能让学生在神奇的“意外”中产生更深刻的记忆。错,也许是另一种美丽,意外,也许蕴含着另一种收获,让我们笑看“意外”,巧对“意外”,期待一份出乎意料的收货!

作者:叶晓慧

科学实验论文:演示实验之科学实验论文

一、认真做好演示实验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是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善用演示实验,既可以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突破教学难点,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科学问题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促使学生养成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例如,教学“空气的性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进行“空气占据空间”的演示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用杯子罩住乒乓球往下压、向上取时要垂直,做到杯底附近没有水,为学生进行正确的示范。这样的演示实验,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印象。

二、组织分组探究实验

分组实验是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对有关科学概念、科学规律进行检验,从而进行理论思考的升华的动态过程。组织分组实验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参与使某一现象发生或重演,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消化和拓展,提高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积极性。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操作相对简单、实验现象比较明显、趣味性强、危险性低的实验,让学生分小组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如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开瓶子、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等。组织分组实验,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积极动脑思维,大胆动手实践,“了解实验原理—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测出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的全过程都应充分体现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不包办代替;不能只教学生如何做实验,必须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能只求得出实验结果,应重视实验后的反馈与数据的分析,重视实验的完整性。

三、做好课外实验辅导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的实验无法在课堂上完成,需要学生进行课外实验。此时,教师必须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探究小组,或建立各类课外科学探究兴趣小组,经常进行课外实验。一方面,教师可以自己进行辅导。例如,教学“种子的萌发”的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家里自己播种,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记录种子萌发的过程,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前,教师应认真辅导学生,使其掌握正确的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实验过程中,若学生遇到问题,可向教师求助。教师应耐心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努力挖掘社会资源,请他人协助辅导,如可以请学生家长、科学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少年宫工作人员等协助辅导。例如,教学“养蚕”的内容,由于实验的时间较长,教师难以兼顾,此时,可以请学生家长帮忙。进行课外实验,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钻研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总之,开展科学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认识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等,能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教师应重视科学实验教学,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姜伟杰 单位: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小学

科学实验论文:小学创新之心科学实验论文

一、用创新之心改变实验教学模式

经过许多科学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模式发生很大的改变,从学生听、看到学生体验,发展到现在学生探究、应用的模式。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关注“人性化”,越来越注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模式的发展需要不断探索,笔者在实验中不断追求模式的创新,力求带给学生新奇的感觉。在科学实验中,笔者根据教材内容采取“学生主导、学生指导”的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大胆猜测,自行设计实验并求证,通过讨论完成实验方法的总结,并推选代表进行组间指导和评价,让学生间相互评价并补充,自行总结实验结果并概述。整个实验过程教师尽量不参与,只在进行课程总结,并对知识点和操作点进行概括说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回味。新模式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特别是让的学生有展示成绩的机会。虽然该模式没有得到系统的论证,但在实际中由于教学模式的改变,给学生以尊重和重视的感觉,教学效果自然好了不少。

二、用创新之心丰富实验教学方法

“常教常新”是对教师的要求,实验教学手法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尤为重要。一些教师的实验教学方法数年来一成不变,给学生学习造成很大影响。在指导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的情况和差异,有些教学方法在某个班有用,放到另外班级就失效了,因此实验指导方法必须要创新,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调整。例如:“让学生做小教师”的手法,许多教师都在使用,笔者也非常乐于运用,但不能经常使用,否则失去新鲜感。所以我不断改变教学方法:例如不光“让学生做小教师”,还“让后进生做小教师,学生做督学或校长”等,方式改变或角色转变只有一点点,但凸显的“椰壳效应”就很明显,学生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改变。虽然只是一点的创新,却使得教学方法绽放青春,发挥功效。

三、用创新之心激发学生在实验中的创新

小学阶段的科学实验,重点不是学会了多少操作,而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素养。为今后学习更高要求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让孩子学会“创新”,激起他们求知和解决问题的欲望显得尤为重要。让孩子在实验中创新,要求教师也要有创新之心。在设计实验时,笔者非常注重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探究,不仅比设计,更要比创意,而且要加大“创新”在评分中的权重,以自身带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授“空气占据的空间”一课时,本课难点是说明空气无处不在,充满在整个空间中。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一点,笔者没有采取书上的方法,而是进行了创新:出示空纸杯,询问学生里面有没有空气,通过“抓空气”的实验游戏验证了纸杯里有空气。新的实验方法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教师乘机问他们:抓空气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你们还能从哪里抓空气?学生的答案之丰富也让笔者吃惊不小,一点的改变就衍射出孩子们惊人的想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教育改革的较大动力,也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较大保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需要创新,而作为育人的教师,更应该要懂得创新的可贵和重要。常怀一颗“创新之心”用以促进实验教学乃是教之大道,生之大福也!

作者:邓信哲

科学实验论文:实验工具生成科学实验论文

一、“关注实验工具生成”的实施途径

“关注实验工具生成”是在建构主义的教学背景下和新课标的要求下提出的,它强调教师不直接向学生提供实验工具,而是通过困难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通过困难问题的“抛锚”,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和探索,学生在实验工具的“再发明”过程中完成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建构(图1)。

二、“关注实验工具生成”,改变教师的实验教学理念

在传统教学中,科学实验是科学课程的组成部分,这使得实验教学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实验教学得不到有效开展。新课改以来,“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受到知识本位教育主义的影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在实验教学中尤为突出。很多教师对于实验教学的目的并不明确,他们认为实验教学的目的仅仅在于结论的得出,形成了一种以逻辑为起点,以知识技能为本,以教师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错误教学观。这样的实验教学观忽视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之间的有机融合,忽视了学生探究和思维发展的需求。“关注实验工具生成”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改造实验工具。它强调的是实验工具的生成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研究实验工具的组成部分,深刻解读实验工具各个部件的作用和意义,深入思考实验工具各个部件生成的先后顺序,让教师真正做到将“问题”作为教学的起点,深入贯彻新课标提倡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形成实验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收获技能,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情感的理念。

三、“关注实验工具生成”,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1.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据统计显示,中国现阶段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远低于发达国家,并且差距有逐年拉大的趋势,其症结在于中国现行阶段的教育理念。畸形的教育理念严重制约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平衡,导致高分低能的学生屡见不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实验教学的地位和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但如何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问题仍然有待解决。例如,在“体温计”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先让学生比较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不同,在同中求异,找到体温计的独特构造,继而引导学生思考,揭示这些特点所起的作用并学会使用方法。这样的做法虽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这种以实验结果为起点,运用逆向逻辑能力推断科学本质的教学模式严重违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而借助科学课程培养一批具有非凡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创新精神源于问题和对问题的思考,在教学中不妨让学生尝试着将温度计改良为体温计,学生发现温度计测量体温的不足和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和改良,建构体温计。学生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用创造性眼光看待世界的思维特点。2.融合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科学知识是“显性”的,可以通过教学目标加以明确,而科学方法是“隐形”的,隐藏在科学知识的背后,在教学中如果没有科学知识作为有效依托,就会造成科学方法的“游离”,学生仅仅为了方法而学习方法,也就很难完成科学方法的内化和迁移。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必然需要寻找实验方法的有效载体。实验工具的制作过程融合了各种科学方法,如液体压强计中,渗透了两种科学方法:转化法和放大法。我们无法直接用仪器测量液体压强的大小,就将液体压强的大小转化成橡皮膜的凹陷程度,即转化法;橡皮膜的凹陷程度变化程度并不明显,我们就通过U形玻璃管将现象放大,即放大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入测量水体压强困境的情境,充分挖掘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它们转化成科学方法,完成实验工具的构建,从而将“隐形”的实验方法“显性”化,实现了科学实验的有效教学。3.提升学生科学情感。人类对于实际的探索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其实,实验工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多次改良才逐渐成熟,中间可能就会涉及到科学发展史。例如,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明了显微镜,在此后的几百年时间里,很多科学家为显微镜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才使得显微镜的技术得以飞速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直接引入显微镜,介绍显微镜的结构特点和用途,忽视实验教学的情感教育功能,导致课堂乏味可陈。如果教师将如何改良显微镜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让学生在改良胡克的显微镜的课堂教学中亲历亲为,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也将科学发展的过程浓缩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懂得科学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代又一代科学人前赴后继、努力拼搏的结果。在落实知识性目标的同时,也向学生渗透科学研究需要坚韧不拔的科学品质,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增强其信心和勇气。

四、“关注实验工具生成”教学模式的反思

1.实验工具的选择范围。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实验工具都需要通过建构。试管、烧杯、量筒等实验工具,学生已经掌握其原理和用途,就不必在课堂中进行探究和改进,如果勉强为之,就会造成课堂的沉冗和时间的浪费。因此,建构的对象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实验工具的生成必须和本节课的实验教学有关,如电流表和电压表,仅用于测量数据,就不适宜进行构建。(2)实验工具的建构必须要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如显微镜两个镜头的成像原理是学生所未知的。盲目重视实验工具生成,难度太大,反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2.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验工具生成难度较大,学生的设计往往会偏离预设的方向,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特性,针对这些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评价,但是教师也不能越俎代庖,在设计困难的环节中直接告知方案。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属于课题性研究的范畴,究竟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仍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作者:占晨达 单位: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新湖校区

科学实验论文: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论文

一、控制变量,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例如三年级上册“生命之源———水”单元“生命离不开水”一课中,探究小草每天“喝”多少水,课本要求挖根系发达的植物放入试管中,并在水面上滴少许油,以防止水分蒸发,每天观察和记录试管中水的高度,其中提到试管可以用小瓶子代替,笔者一开始为防止学生不小心打碎试管,觉得用饮料瓶做实验更安全,于是笔者课前挖了9颗根系发育差不多的吊兰,按照课本要求分别放在3个直径为1.5厘米的试管中,3个直径为3厘米的小雪碧瓶中,3个直径为9厘米的大雪碧瓶中,经过一周后,我发现试管中水面下降的高度很明显,小雪碧瓶其次,大雪碧瓶则不太明显。可见,瓶子直径的大小对实验效果有很大影响,所以在课上学生进行实验时要尽量选择直径较小的瓶子。同样的例子还有四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空气中有什么”一课中,在做剩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的实验时,有时火柴并没有立刻熄灭,实验失败。为了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笔者又分别用大小不同的饮料瓶反复做了该实验。笔者发现:用较小的饮料瓶实验时,火柴会顿时熄灭,而用较大的饮料瓶实验时,火柴不能立刻熄灭。这是为什么呢?经认真分析:这个实验的成败与饮料瓶的大小有关。大饮料瓶的空间大一些,空气多一些,蜡烛燃烧消耗掉大部分氧气,但不可能将瓶内氧气全部耗光。因为当蜡烛把它周围的氧气消耗掉时,其他地方的氧气,特别是离蜡烛比较远的瓶口的氧气还没来得及补充时,蜡烛已经熄灭了。这些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不能过分依赖于教材,它不能也不应当成为教师教学的“圣经”。因此,我们在用教材施教的同时,对教材中的内容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正确的判断,只有这样,我们的科学课才会更严谨,更科学。

二、借鉴教材,灵活运用

三年级上册“生命之源———水”单元“神奇的水”一课,在做会“喷射”的水的实验时,课本上的方法是用钉子在瓶壁由上到下等距离地扎3个一样大小的孔,用一长布条将3个孔贴上,再往瓶里装水,撕去胶布,观察射出的水流有什么不同。三年级上册在这一实验中,怎样将扎好孔的瓶子灌满水是一个难题。笔者转换思维,将扎好孔的瓶子拧开瓶盖横放在桌上的水槽里,使瓶子灌满水。实验时,由学生分工合作,将灌满水的瓶子快速从水槽中拿出并竖直瓶子,再观察射出的水流情形,注意喷出的水尽量不要撒到水槽外。在这里,建议这个实验可以在室外做,将喷射出来的水洒入花坛,做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应该在教材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改进与创新提高实验可操作性,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是一种积累,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就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学习新的科技知识,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及创新意识。

作者:史陆华 单位:南京市六合区冶山中心小学

科学实验论文:小学生科学实验论文

实验小组成员的学习成绩不能够代表他们的实验水平,反而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想不到的方法,做不到的实验就会被成绩差的学生轻易地做出来,所以在科学实验中教师的态度一定要公平对待,要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实验当中来,满足每个学生探究的欲望,或许正因为他们的努力促使实验的成功,这样可能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也能把文化成绩提高上去,即使实验没有成功,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了解了科学实验探究的意义,也会较大限度地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增进学生间的了解。教师在分组时要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接触到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可以在学生中选出一个组长,组长要有责任心,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科学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长的选择也可以是轮流性的,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当组长的责任感。

一、科学实验的研究

学生进行科学实验之前,教师一定要亲手做一次,这样在小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才能够针对实验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想出应对措施,或者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做出合理的解释。同时在小组中能够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干涉,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结果会比教师直接给出的答案记得更加深刻。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规范、科学,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不经意的举动很有可能会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教师也可以在做及时遍实验的同时指导每一组的组长,要求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兼顾到自己的组员,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科学知识的见解,提高实验的效率,也可以增强小组长的责任心。教师在实验之前要对每位学生说清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是及时次进行科学实验,一定会感到新奇,教师一定要在及时次的科学实验就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很有可能会不够仔细,教师不会兼顾到每一位学生,这时,小组长就要更加认真,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科学实验的总结

小学生做完实验之后,要对自己做的实验总结一下,将小组中每一位成员做过的每一个环节想过之后,了解实验过程中的科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将实验总结报告完成,教师可以从旁指导,引导学生在正确的路上,对科学研究愈加有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科学实验在小学生中开展得顺利与否直接影响小学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所以在科学实验中,教师会积极地为学生提供好的实验平台,为学生分好组,首先让他们在一个愉悦的环境中进行科学实验,学生对一个新鲜的学习方式有兴趣,就会上好科学实验,小学高年级学生自己观察,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科学实验的设计和科学实验的探究,其中无论是小组长还是普通的组员,无论学习成绩好还是学习成绩差,全都一起探究科学的奥秘,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科学的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提高了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季勇 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及时附属小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