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实践实用13篇

探究式教学实践
探究式教学实践篇1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130-02

当前,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实验正在全国范围内顺利推进,新课程走进了师生的生活。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政治课教学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这既是对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的变革、丰富和完善,同时也对政治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焦点,而探究式教学比较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它可以一改过去传统的“一言堂”方式,而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政治课堂变得越来越精彩。但笔者同时也深感忧虑,“热热闹闹”的探究性学习,教学实效如何?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是否真正有所收获?笔者根据两年来对新课程的实践探索,就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探究式学习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反思。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作为教师就要转变教学方式,即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强调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强调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内化。要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即改变单纯以课堂为中心的状况,强调实践环节,要通过各种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进行理性思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探究式课堂教学改变传统课堂教学重双基知识落实的教学理念,变为重视学生发展、重基础学习及创造性学习的发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重传授、学生强记、机械独立的训练,重显性目标实现为主,变为重交流、对话,以讨论式、协作式启发探究为主,重视创造精神的培养;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是居高临下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的师生关系,变为相互平等的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的新型师生关系。

探究式教学不仅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而且能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活动的课堂,往往是激情四射、热情高涨的课堂;往往是智慧绽放、流光溢彩的课堂;往往是掌声不断、互相喝彩的课堂,四处散发着教学的魅力和学习成长的快乐!

二、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然而,探究活动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被广泛认可的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如下问题。

1.重形式轻内容。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探究活动设置的必要性是评判其有效性的首要标准。在相关教学内容中,探究活动的设置、探究主题的提出有没有必要,有多大程度的必要?从活动的投入准备到承载的教学厚度和深度直至所产出的价值意义上值不值?如果存在其他更合适的方式来外化教学内容、达到教学要求,那么探究活动的设置就是多余的、无效的,就是哗众取宠,走形式主义,就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就失去了其在课堂教学中本该具有的有效意义。一旦上课就搞个探究活动的这种“泛滥”是课堂有效教学中的一大诟病。《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课的教学中,在说明货币的产生这一问题时,假设采用学生分组模拟物物交换的探究活动,这一活动的设置是否就是非常有必要的呢?本来采用图表式或者漫话式或者故事的方式就能简洁、直接、鲜明、顺理成章地说明问题,偏偏设置个探究活动,既耗费能量,又占用课堂时间,甚至一发不可收,完全打乱教学进度。到底采用哪种形式,这是出于对教师职责的要求和对教学价值的敬重。

2.重探究轻实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探究活动的设置还存在“虎头蛇尾”的现象,这也意味着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设置存在有效性问题。过分地偏重于活动的开展而忽略了与课堂教学内容的充分衔接,虽然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学生兴趣高涨,教师也激情满怀,然而作为教学资源的一种活动却与课堂教学匹配不够,做不到有机结合,不能足够地发挥活动所承载的教学信息,那么这一活动仍然失去了它存在的生命活力,掉入了“无效”的泥潭,仍然属于有效性不够。《消费心理面面观》一课的教学中,假设要组织学生进行中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活动,除了活动过程的精彩,也要把活动的调查成果和教学内容中的四种消费心理一一对应上,用身边的实例准确生动地加以说明、剖析,从而督促形成正确的消费取向。可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探究活动的有效运用不仅仅在于内容和形式质上的一致性,也在于内容和形式在程度上保持的一致性。

3.重自主轻指导。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探究活动的有效运用也表现在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所起的作用上。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设置探究活动不是淡化了教师的地位,也不是弱化了教师的作用,相反,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素质和教学的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探究活动不管不顾地“放任”,对课堂的展示随意地“默许”,对相关的问题草率地“设问”,同样,这一探究活动的运用也势必失去了它的有效性。细节决定成败,面对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教师要用心地投入,观察、指点学生活动,审查、剪辑活动成果,精心打造课堂教学环节,有机链接学生资源,细心策划问题的提出,字字斟酌,步步掂量,只有这样,探究活动才能达到有效运用。《公司的经营》一课的教学中,假设让学生创办梦想公司,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一个月前就要组织学生开展这一活动,以便给予学生一个充分、尽情地施展的舞台。教师要时时关注活动的进展,及时围绕教学内容的主题进行指点,对每组形成的公司设想要进行审查,对学生在课堂上要展示的公司设想部分作出规定。更重要的在于教师要充分设计好课堂教学环节,将教师的教学步骤与学生展示的资源有机搭配,酝酿好每一个设问,预测到每一种可能,最终让活动的支点始终落在教学目标上。《公司的经营》这节课完全可以建立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安排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分组设计创业梦想。课上可以设计“疯狂畅想――我的公司我经营”、“温柔一刀――我品我评我支招”、“他山之石――我看我听我信服”、“蓦然回首――我做我思我心动”、“纸上谈兵――我勾我划我落实”等环节,通过播放学生创办本组梦想公司的视频、学生代表上台介绍等形式,将学生的梦想展示出来,就这些背景资源,教师引导和归纳出教材理论,最后组织学生畅谈创业的感受,其间穿插学生的点评、事实的印证等活动。

三、对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的建议

如何设计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如何引领学生开展有效的自主探究活动,既有思想观念问题,更有专业技术问题,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我觉得在具体的教学策略上,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技术细节。

1.把握探究活动的量。老师们都认识到探究活动的设置是新课程下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否则就无法体现学生的充分参与和合作对话。从新教材的内容组成看,每一框题都安排了一定量的情景材料和问题,比如说《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短短一框内容中,单教材本身就安排了四处探究。而且在每一单元结束后又有一框题的综合探究活动,所以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要求与思想。那么作为政治教师如何来正确处理和安排这些探究性材料,是平均用力、面面俱到还是有所选择、把握重点呢?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整节课变成了“问题课”,从开始导入到最后结束,都是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讨论与探究,在中间插入了大量的课外材料,使学生疲于应付,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应该探究的地方没充分展开,没必要花大力气的地方却大做文章。一节课下来,让大家明显感受到安排学生探究活动的量太多了,片面地强调了探究教学方式的应用,让所有知识通过学生的探究去把握和理解,而忽视了如讲授法、分析法等传统教学方式的作用,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因此在一堂课中探究活动的安排必须适量,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重点和难点,有所取舍地选择重点,精心设计好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充分讨论,使探究活动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2.精选探究活动设置的点。探究活动的安排必须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通过学生熟悉又感兴趣的情景材料,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小组合作,相互讨论,完成探究活动。这就要求探究活动的点的选择必须准确合理,否则会出现该探究处不探究,没必要处空探究的情况。一般说来,在一节课中选择一到两个点作为探究的设置点比较恰当,往往可以设在教材重点难点处或道德情感教育处,既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跃气氛,又能激发学生思维和价值冲突,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而且,为了保证探究活动的实际功效,教师必须充分理解每一框教材的知识内涵与基本思路,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与生活积累水平,明确具有探究意义的关节点,准确设置探究情景,有效组织探究过程。如在讲《政治生活》中公民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问题时,老师可以展示美国接见达赖的资料,及时提出问题:同学们想对美国说些什么?“我们该怎样做才能体现我们的爱国之心?”通过课堂探究讨论,使学生明白要理国,要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学习。至于教材P10的与公民义务有关的探究点,则可以让学生课后自主探究。

3.立足探究活动开展的质。探究活动往往是围绕一定的任务展开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知识、体验情感。如果活动安排适量、设置点准确,具有一定思维价值和挑战性,就能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主动参与的动力,提高探究活动开展的实效,展现探究活动的魅力。但是有的探究活动中往往存在质量不高、价值不大的现象,把探究与活动人为地割裂开,有活动但没探究,为活动而活动,有形式上的表面热闹,缺乏认识思维价值与道德判断价值。这样的课堂探究活动,往往停留在认知的低层面上,有形式无实质,缺乏思维的参与和探究的过程,谈不上是真正意义的有质量的探究活动。因此探究活动的开展必须体现知识思维价值和道德判断价值,通过设置具有思维价值矛盾与冲突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挖掘探究活动给学生带来的价值,发挥探究活动的真正作用。例如在教学《经济生活》第十课第二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我设计的课后探究任务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来势凶猛,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低估。我国启动了总计4万亿的扩大内需的计划。请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分析,这4万亿的财政支出有必要吗?该花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通过问题的提出、分析、阐释与解决,能较好地达到教学三维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扩大探究活动参与的面。课堂探究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主体性是探究活动的核心,探究获得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体参与活动的情况。这不仅要求学生有参与探究活动的深刻程度,而且还要求有学生主体参与面上的广度,不应该全是优秀学生的事,应该鼓励和引导全体学生的参与,让每位学生都是探究活动的主人。这与探究活动设置的难易程度有密切关系,一般而言,问题太难,目标定位不准,学生对挑战性任务缺乏信心,学生参与面就小,很多学生将成为陪衬和旁观者;问题太简单又无法实现探究的目的。因此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认知水平,目标定位准确,难易程度适当,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全员参与,让每位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使每位学生都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人。例如,在学习高一《经济生活》“投资的选择”时,针对教材内容,联系实际设置情境如下:新年过后,小宝由妈妈带着,到附近的工商银行去存他的压岁钱。在宽敞整洁的银行大厅里,人们办理着各种业务。小宝好奇地问了妈妈好多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要把钱存到银行里?”“为什么银行要给我利息?”“我存到银行的钱什么时候可以拿回来?”“我今天存了1000元定期,一年后我可以拿到多少钱呢?”“是不是一定要来这家银行存钱?”假如你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如何给小宝解释他的疑惑呢?本次探究活动中做到了通过生活情境设置探究问题,有的问题难一点,有的问题简单一点,在学生合作探究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

当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探究活动达到了有效运用,那么,思想政治课就会真正地丰富起来,充满无限魅力,绽放出学科的美丽!

参考文献:

1.洪少帆.思想政治课探究活动的教学探讨.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8)

探究式教学实践篇2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07―0040―01

一、 参与式教学的概念

“参与”是指参加活动的个体投身在群体活动中,与群体成员之间所发生的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参与式教学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参与式教学在“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共同参与”的理念指导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基本的合作,使学生在学习、活动、实践、探究、反思、感悟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认识与情感,从而达到改善班内学习氛围、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的目的。

二、参与式教学的优点

参与式教学是新的教学理念,它意味着教学观念的改变,这种理念不仅改变了学生,也改变了教师,教师不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让他们自己探究、自己动脑筋深入思考,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这种理念是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运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通过与同伴的探究、合作和交流,有利于挖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其次,能削弱初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了被动的重复,在参与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有更多的独立探究时间,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参与式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参与式教学在培养合作精神、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之班额过大、资源短缺等主客观因素,导致很多时候参与式教学徒有形式,而没有实效。

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往往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时,不管教学内容、性质、难度,也不管是否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一律由学生讨论完成,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让自主探究变得盲目而缺乏实效性。而且,活动的评价形式单一、主观、片面,只关注结果,不重视学生参与的过程;重小组评价,轻个人评价。

从实际情况来看,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活动小组分工不合理,讨论的形式也一成不变;教师对活动的目的交待不够明确,分工不够具体;在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前缺少了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整个交流过程有时成了优等生的“一言堂”,其他同学只能成为一个倾听者和附和者。

四、如何构建参与式课堂

参与式教学的全过程从时间上可以分为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评价阶段。

1. 参与式小组教学活动准备阶段包括活动小组的组建和教学活动设计。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将本学科学习较好和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学生分到一组,形成一种互补;小组规模以每组4-6人为宜;座位的编排方式可灵活选用。为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应轮流担任小组内的不同角色,如组长、纪律监督员、汇报员等。

探究式教学实践篇3

一、模式的涵义

“实践探究实践创新”教学模式就是从简单的实践实例中提出问题,通过合作探究自主构建知识,并学以致用,用学过的知识进一步进行实践应用创新,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中“实践”是教学的起点,从实践出发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中引出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学科问题。“探究”是教学核心,通过探究自主构建知识,同时体现过程、方法和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创新”是提升,要求学生通过对所学过的知识的透彻领会,达到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实现再在创新,乃至创造发明。

二、模式的应用举例

以小组所授的“电路的基本组成”为例,说明这一模式的应用。

【课前准备】以四人为一小组,每组桌上分别放有小电筒,玩具小汽车 ,玩具小电动风扇,让学生玩一玩玩具。

【新课引入】教师播放2008年,日本地震和海啸以及引起的核电站爆炸视频,由此出现日本“电荒”后,对生产、生活、交通等各方面带来了严重影响。

师:电在我们生产和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今天我们把玩具带进教室,它们也用到了电就让它们和我们一起进行电路初探。课间创设学生玩玩具情境,为课中“玩中学,学中玩”打下了伏笔、奠定基础。新课开始,结合新闻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电的真要性,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探究电路片段《电路的基本组成》

(1) 生活实例提出问题。出示玩具演示:开关闭合,手电筒发光,电动车车轮转动,电风扇风扇转动。

师:手电筒中发光的是什么装置呢?电动车车轮转动是什么装置呢?驱动风扇扇叶转动又是什么装置?

生:手电筒发光是电灯,驱动车轮、风扇扇叶转动是电动机。

提出问题:手电筒的电灯为什么能发光,电动车、电风扇的电动机为什么能转动呢?

从学生喜爱的用电玩具着手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而且问题的提出为后面的探究提供课题。

(2) 合作探究构建新知。猜一猜:要使手电筒的电灯发光,电动机、电风扇的电动机转动,玩具中有哪些元件?

学生猜想。

拆一拆:小心拆开玩具,仔细观察内部的元件,并把观察到的元件记录在学案中。学生合作、相互交流观察结果,同时教师展示相应的图片。

手电筒:干电池、开关、导线、电灯

电动车:干电池、开关、导线、电动机

师:这些玩具的电路在组成上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归纳、教师适当引导得出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

学生讨论各部分组成的作用。学生在得出电路基本组成及其作用的基础上自主构建电路的概念。强调在电路中当电流通过用电器,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用电器就能工作。教师引导学生你列举其它用电器、电源等。教师展示蓄电池、发电机、锂电池等并以图片的形式补充:几种发电的形式,太阳能电板在嫦娥二号上应用,燃料电池在汽车上应用等。在合作探究电路的基本组成时,通过三种玩具电路的分析、比较、归纳来得出电路的基本组成从而构建电路的概念,尤其是三种玩具电路异中求同,以及电路基本组成的同中求异,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思维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对以后的科学知识学习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对玩具电路的合作探究十分感兴趣,尤其是拆开玩具电路观擦并交流,重新回到生活实例找到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实现了实践再创新。

三、对模式的反思

“实践探究实践创新”教学模让学生从简单的应用着手进行质疑,提出问题,进行研究,构建新知,然后活用知识进行高层次的应用,达成知情达意的和谐发展,科学与生活中应用紧密相连,因此“实践探究实践创新”模式在物理教学中有广泛的适用性。本模式的优点是能较好体现如下教学理念:

探究式教学实践篇4

二、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操作过程

探究式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操作过程不完全一致,下面我以华东师大版第26章“二次函数”第二节第六课时的教学(本节重点是二次函数有关知识的应用)为例对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和每个环节应注意的方面简述如下:

第一步: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每一节新课中,导入环节是很重要的一环:导入得好,就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最佳状态;反之,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设与新知有关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一步的深入探究做好铺垫。在所举这一节的教学时,我首先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学校现在要用20米长的铁栏杆,一面靠墙围成一个矩形的花圃,要使围成的花圃面积最大,应该怎样围?你能帮学校设计一个方案吗?”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一下有了想尽快亲自解决这个问题的冲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在这个时候,我顺势提出如下的探究问题:(1)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如何设未知数呢?(2)能列出怎样的等式呢?(3)这两个量之间有什么制约关系呢?通过提出上述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有时可以从现实生活或实际需要中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有时可以从旧知识中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新问题,还可以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新问题中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新问题……总之,只要我们围绕与新知识有关的探究性问题进行教学,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就达到了这一环节的目标。

第二步:创设思维情境,启发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这一步是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旧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在学生已经知道了要探究的问题的前提下,教师就可以组织引导学生合作与讨论。在上例的讨论中,我将学生按照能力优、中、差搭配成6人小组,由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讨论,学生都围绕探究问题讨论得异常热烈。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可以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办法。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要过多干预,争取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渐养成观察、实验、类比、归纳等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激烈讨论,每小组都会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有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此时,教学可以进入下一个程序。

第三步:精讲总结,理性归纳,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在各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刚才的探究过程进行回顾反思,使成功的经验明朗化,并组织学生归纳出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技能方面的一般性结论,再通过教师精讲,揭示这些结论在整体中的关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经过师生的互动交流,最后得出了如下共识:可以设垂直于墙的边长为x米,花圃的面积为y平方米,则可列出关系式y=-2x2+20x,所以,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要求出自变量x为何值时,二次函数取得最大值。至此,这一问题得以圆满解决,学生脸上个个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第四步:精心设计分层练习,使学生在运用知识中形成技能,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迁移与创新能力

学是为了用,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和掌握后,紧接着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分层练习,通过学以致用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在运用知识中形成技能,达到学以致用,巩固和完善所得出的结论的目的。只有结合与上述三步相匹配的有针对性的分层练习,才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逐步迁移,并实现创新的可能。在学生弄清楚了“如何围学校花圃”的问题后,我们可以设计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继续探究:

例1:向空中发射一枚炮弹,经x秒后的高度为y米,且时间与高度的关系为y=ax2+bx+c(a≠0),若此炮弹在第7秒与第13秒时的高度相等,则在下列时间中炮弹所在高度最高的是( )

A.第8秒 B.第10秒

C.第12秒 D.第15秒

例2:为搞好环保,某公司准备修建一个长方体的污水处理池,池底矩形的周长为100m,则池底的最大面积是( )

A.600m2 B.625m2 C.650m2 D.675m2

探究式教学实践篇5

1.创设情境,隐含问题

数学探究是对数学问题的探究,而数学问题又是基于特定数学情境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数学情境,让数学问题隐含其中,带领小学生入情入境,探究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以数学情境和数学问题的内在联系为教学出发点,让小学生自己发现隐含的数学问题,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在探究中求解,对数学问题作出解答。

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其回忆自己印象中汽车轮子是圆形的。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汽车轮子是圆形的?在课堂教学前,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扔小石子进水里会荡起圆圈?”“为什么瓶盖是圆形的,可以旋转?”通过思考,学生产生一系列疑问,从生活经验中引出关于圆形问题,在此过程中,小学生的思维会被生活情境激活,发现其中有数学问题,而又迫切想要求解,就会去认真思考,想要得到答案。

2.发现问题,形成猜想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猜想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问题的直觉判断和理性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后,大胆猜想,经过多方验证,让数学思维变得丰富,培养创造性思维,发挥数学学习主体性。

如“三角形内角和”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熟悉的三角板,提出问题:“大家能告诉我三角板中每个角的度数是多少吗?三个角的和是多少呢?”学生拿出的三角形有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学生大胆猜想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他们拿出自己的三角形,对内角的度数进行测量,发现内角和是180°。从三角板的特殊性到普遍性,测量猜想得出结论。

3.探究问题,验证猜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数学探究要大胆猜想,但猜想更多的是感性知识、肤浅认知,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明确猜想,对猜想进行验证。这就要求学生在恰当的数学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建构新知。给予学生数学猜想的验证空间,让学生在验证中学习,提高学生数学的素养。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一个数,分数大小不变”。教师要求学生对猜想进行验证,学生提出在除法中,除数和被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得出的商不变。从除法商不变的性质可以得出,分数也有类似性质,即18÷6=3,(18÷3)÷(6÷3)=3;

从学生的类比验证推导看出,商不变的除法算式可以转化为分数形式,用以验证“分数的基本性质”猜想,实现了知识学习的迁移。

4.解Q问题,反思总结

反思作为高层次智能发展的表现,是小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感受回顾,继而发现新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反思总结,谈一谈自己学习的收获。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说明和修正,帮助小学生形成新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结论,提炼出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我们通过转化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大家想一想如何利用所学知识,推导梯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引出新探究知识。

5.应用问题,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后,教师应立足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实践出发,再回归实践,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圆的面积计算”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应用练习:①基础练习,有一个圆形花坛,半径为20米,求出花坛的面积是多少?②变式练习,在草地上,有一个木桩,拴着一只羊,绳子长度为10米,请问羊吃草的最大面积能有多大?③拓展练习,有一块正方形手帕,面积等于40平方厘米,要求在其基础上剪一块圆形手帕,求圆形手帕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成为数学教改的焦点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让小学生入情入境,沉浸数学课堂,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理性验证、反思总结、拓展应用,习惯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探究式教学实践篇6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尤其是化学这个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本文从教学思想、教学策略及模式三方面入手对化学实践探究教学进行分析,了解其对学生的思维拓展及创新能力的提升的影响效果。

【关键词】

化学;实践探究教学;效果

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书本教学模式已无法胜任现在的情形,现在我们需要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出与时俱进的综合技术性人才。在过去,化学实验多以验证结果为主,学生只需简单重复实验步骤,没有自己的思考,这样毫无意义,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能力,还会使学生产生抗拒性而厌倦该学科。针对这些现象,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探究性的实践教学模式。

1 教学思想

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自己动脑思考动手实验来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非传统上教师念书学生背题的教育模式。在这里,学生要自己进行假设分析,自己拟划实验,通过所学知识,来研究弄清老师给出的题目。探究性教学模式以素质教育为前提,现代教育观念为背景提出的。其内容有二: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而实验则是最好办法;其次,由学生作为主力,在老师的协助下亲自动手完成任务,这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会让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爱迪生牛顿等伟大的发明家都是自己动手,历经无数次失败,最后才获得成功的。在实验过程中,猜想是很重要的,它会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他们的研究指明道路。而且在探究道路上,更会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这无疑是很好的。

2 教学策略

探究教学,探究是重中之重。探究需要老师的指导,有方向的进行。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较传授更为重要。毕竟还是学生,所学知识及个人能力有限,还无法完全独立完成,当他们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我们不能期待他们在几次实验中得出那些伟大的结论。提供假设、发动学生、鼓舞支持是探究教学的策略。具体而言,先由教师提出方向,诱导学生发问,进而由学生自行实验,确定探究方向,再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产生对此类现象的认知,最后由学生整理分析结果,教师再做最后的指教分析,从而使学生在自己动手后能将所学知识消化吸收。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那就是老师提出的问题的恰当性,恰当的问题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而且这也是一个评定好老师的重要参考。

3 教学模式

边讲边做、自己动手是探究性教学的主体形式,核心思想是让学生明白对规律的验证,对技能的掌控,以及感受在此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现代化教学重视的是对学生心理的研究,为其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去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为实现目标, 我们可以分四个创新策略来执行。

3.1 主题创新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只有他们的积极参与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但是由于旧体制的落后,方法的局限,学生很难表现出对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育者不能只将知识书面化形式化,而要会设计创新性的主题来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有好的效果。教育者可以针对疑点难点,制定一些简单易行的方针, 安排以基础为重的实验课题,来提高巩固学生的基本技能及所学知识。这样也会触类旁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此期间,教育者还可以适时向学生传授自己的经验,使他们更好更快的进步。

3.2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准备创新工作

既然是探究性实验,那就意味着没有固定的套路,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 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但这不意味着可以乱来,学生应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建立讨论小组,确定正确的研究方向,在老师的帮助先完成任务。教师也应时刻观察学生动态,对其进行改正教育,让学生找到最合适的实验措施。

3.3 教师角色的创新

对于自己进行实验,学生热情高涨, 很容易走入误区,这时就需要老师的指导了。老师的及时准确的指导,不仅不会打击学生的信心,还会使他们以后更加谨慎的探索,认真专研以完成自己任务。

这意味着老师需要适当的角色转变, 时而助手,时而师长,给学生合理的建议, 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来完成实验。

3.4 教学方式的创新

探究性实验的结果不确定性是一直存在的,最终的结果会随着实验的进行而趋于完善。这需要教师在授业过程中,广泛发散思维,而不是认定某一实验,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科学知识,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

探究实验,实验在前,知识在后,实验是一切的基础,而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学生会更渴望对知识的获取,学习也会变得更加有趣轻松。

4 总结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他需要教师的积极领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体现出他的优异性。这种改革模式会愈发完美,为以后的教育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刘秀敏. 论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方法及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 教育与职业,2011,(30);114-115.

[2] 周改英. 例谈化学探究性教学中有效问题的设计[J]. 化学教育, 2012,33(11);98-99.

探究式教学实践篇7

函数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难点,因为它集图像与计算为一体,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领悟能力,并具备良好的计算能力。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函数图像观察能力、识别能力、分析能力,可以有效地逐步建立起学生的函数图像认知感,让学生形成一种函数学习能力,从中体会到函数学习的乐趣。

一、教师指导,合作探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导演依然是教师,教师要发挥指导、引导作用。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节奏,为学生创造一个逐步深入、逐步理解知识的学习气氛。教师要积极同学生合作,同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配合,抽丝剥茧式地来揭示知识原理、了解问题本质。例如:将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结合起来讲解,学生经过观察就会发现:正比例函数关系式y=kx(k≠0),一次函数关系式y=kx+b(k≠0)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将二者结合进行对比研究。这时,教师可以进行对比演示,也就是选择同样的x值,分别带入两个函数解析式,对应得到不同的y值。教师让学生观察相关结果(篇幅所限,表略),学生经过细致观察发现y2值要比y1值小1,那么,是否能够认定函数图像向上平移了一个单位呢?这只是一个个案例子,学生难免会心生疑问,很难彻底接受这一平移结论。此时,教师可以再次深入题目进行新一轮的深入引导,将个案进行推导,使其推广到函数的一般关系式。根据上面的个案,可以认为:y=kx(k≠0)y=kx+b(k≠0),其中发现只需要把y=kx(k≠0)移动b个单位就能对应得出一次函数y=kx+b(k≠0)的关系式。然而,函数图像究竟是要向上移动还是向下移动,也就是说图像移动方向取决于什么。借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又一次陷入思考。学生尝试着依然选择实数带入法,最后得出结论:b的符号决定了移动方向,具有以下移动规律:b>0,图像向上移动;相反,b0,正比例函数y=kx(k≠0)一次函数y=kx+b(k≠0),向上平移|b|个单位;b

二、创设情境,兴趣引导

初中数学函数探究式教学,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情境基础上,要围绕课程内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处在特定的情境状态,才会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点,在此基础上来创设情境,利用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设计一堂精彩生动的函数课。二次函数对应着不同类型的关系式,比如一般式、顶点式、截距式,教师可以从这些知识内容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例如:教师可将二次函数的七类关系式各自呈现出来,分别为:y=x2+2、y=(x+1)2+2、y=(x+2)2+2、y=(x+3)2+2、y=(x-1)2+2、y=(x-2)2+2、y=(x-3)2+2。教师在黑板上提供较大的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给同学们一根绳索,然后将上面的七个函数解析式进行分组,前四个为一组、后三个为一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利用之前学过的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用手中的绳索将这七个函数解析式的图像呈现在函数直角坐标系中。同时,让学生在函数关系式对称轴两侧提供出三个以上的数值,教师对应着将不同学生提供的函数图像轨迹用粉笔描绘出来,让学生比较这七个函数图像的轨迹和特征。再让学生将各个关系式转换为一般式,然后对应观察二次函数顶点坐标的变化,在不同类型的函数解析式中,顶点坐标以哪种方式呈现出来,并对应总结出一般式中函数顶点公式。之后,教师还可以借助直角坐标系中前四个解析式图像的变化,来研究函数图像的平移规律。例如:左加右减,从y=x2+2y=(x+1)2+2,图像向左平移一个单位,相反,从y=x2+2y=(x-1)2+2,图像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学生通过观察图像再结合解析式能够得出最终的平移规律,从而找到学习的兴趣,带着热情投入到对函数的深层次探究学习中。

三、结束语

函数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领悟能力,并具备良好的计算能力。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函数图像观察能力、识别能力、分析能力,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学生的函数图像认知感,形成一种函数学习能力,从中体会到函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探究式教学实践篇8

一、目标协商

学习目标是一节课进行到何种程度、达到何种目的的导向标,是一节课的学习愿望和备忘录。目标要让学生做主,请学生参与到目标的设置中来,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该掌握什么数学概念、学会什么解题方法、探究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如果说学习方式解放了学生的手脚,那么目标协商就好比是解放了学生的头脑,从而在学习之初就有效鼓起学生的士气,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以二次函数的学习为例,学生在课前通过预习可知道本课学习的重难点,然后以书面形式简单地给自己定下学习目标。如有同学写道:“我要学会二次函数的公式。”经过组内讨论协商:目标过于笼统,大而无用,建议改为:通过图像实际演练等方法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表达式、图像规律。公式的本质摸清了,还要会运用,在学习过程中想培养什么学习习惯,想尝试什么方法,用什么学习方法比较妥当等。在广泛征求意见后,组长形成修订稿,班内交流讨论协商,师生共同定夺。虽然导入比往常多几分钟,但学生明确地了解了本课的学习任务,有利于有计划、有步骤地达标。

二、自主先学

有了目标的导引,自主先学是学生迈出试图达标的第一步。在独立先学的前提下,对于计算性的学习内容,如代数式、方程与方程组及函数的运算等可以直入主题,径奔练武场,做几道练习题来试试自己的身手,检测一下自己的学力,然后根据结果决定学习层次,以疑促学,参照目标先学什么重点学什么;对于概念性的学习内容,如代数、圆、角、各种定理可以大致浏览一下,抓住重要知识点,进行精读精思、比较寻疑,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熟记于胸;对于实践性的学习内容,如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线、按要求画圆、做平行四边形等,要领会操作要领,亲自操刀,认真揣摩,深刻体会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对于学习起来难度较大的内容,如综合应用题,要树立自信,积极寻找解题路径,大胆突破自己思维定式,从而充分体验到解题成功的自豪感。即使难以突破,也不要灰心,做好记录,调整状态准备好质疑用语。

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迅速,数学训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先学,在思想独立状态下,学生自己摸索走进新知识,能大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因学而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自己的思维发展积累经验。只有沉下心学得踏实,才能真正做到自学有成,才能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讨论探究

自主先学让学生在收获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辩论和疑问,所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探究非常有必要。对于讨论探究,我们讲究先个人、小组,后班级的原则。如自学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一后,有生质疑:对角相等这个结论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呢?小组长立刻组织成员深入讨论,积极探究,利用辅助线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并把结果信息公布告知,最终形成小组结论。如果对数学热点难点问题讨论探究多次仍持有异议,可申请主持人进行组际间、全班性的讨论探究,直到真相水落石出。

无论是讨论还是探究,都是为个体的数学能力发展提供养料,主要是把自学中发现的问题自己想法解决,或是依托集体的智慧帮助自己圆满解决,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辩论和探究能力,有效地锻炼和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实践提高

学生的实践活动是中学数学不可缺少的一步,因为学生的学与探都是为实践展示积蓄力量的,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学习乐趣展示出来,其本身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学生可以温和表现,循循善诱,如示范讲解综合圆的定义、性质、定理运用等,主要针对学困生的迷惘;可以情急意切,七嘴八舌地添油加醋,如在推导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时,小组各成员你言我画,完善推导过程,主要针对观点相同但说法不完善的同学;可以傲视全场,如摆数学擂台赛等。实践展示一般可以先在组内进行,经组员推荐后进行班级展示。

实践展示,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所获,赋予了学生超强的自信,特别是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优化提炼、构思数学语言,策划展示方案等,无一不是关注学生主体能力的提高。

五、反思促进

数学思维是需要反思的。中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反思习惯,知得失,方能更进一步。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反思,思考从先学到实践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有何反省之处。一省成功之处,二省自己所失,三省他人亮点,在反思中了解自己的优劣,并对症下药,促进学生更健康地发展。自省后,可以在组内交流,对典型案例的反思可以扩大范围,进行全班性反思共享,并针对热点进行集体反思,以剖析通病,促进共同发展。

对于反思,绝不能流于形式固定成模式,不能无病,有则省无则不省,有话多说无话少说。如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和失误是什么,我如何重新审视和完善自己的数学素质等,这样的反思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巩固和发展。

总之,“先学――探究――实践――反思”教学模式力求把素质教育的实质真正落实到中学数学课堂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培养学生自学质疑探究展示习惯,有力地提高和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飞云.中学数学专题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探究式教学实践篇9

(一)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拥有绝对的中心地位,他们习惯了把知识去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形式与探究式教学的模式是完全相悖的,因此要想实现探究式教学,首先需要保证的是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把所有的知识都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进行预习、学习、探究。比如,在进行小学加减法的运算的教学时,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而是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去预习,预习完成之后自己得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的教学模式,是探究式教学开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二)合作式教学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尚且在一个培养的阶段,如果教师一味地让学生进行自学,那么恐怕学生一个人很难将内容都探究出来,因此要想实现探究式教学,我们的教师就可以开展合作教学的模式。在每次遇到学生单独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教师都可以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去进行探究讨论,每个人说出自己的一点想法,把所有人的想法总结到一起,可能这个难题就被攻克了,既能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又能提升课堂的效率,保证教学的质量。所以,从这方面来看,我们的教师要想保证探究式教学得以实施,可以开展合作教学的模式。

(三)合理创造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所谓的探究式教学过程指的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单独或群体去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之前合理地设置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比如,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首先可以设定这样的问题:三位数乘两位数会得到几位数呢?一定都是四位数吗?如果有不是四位数的请举出例子。教师设定好这几个问题,学生就会根据这几个问题开始印证和判定,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也就实现了探究式教学。因此,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懂得合理创造问题并引导我们的学生积极去进行解决,这样教学才能正常地开展。

二、当前探究式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过分注重“探究”二字

很多教师都对探究式教学有误解,他们认为探究式教学不就是探究么,那么我就不用讲课了,所有的问题都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就好了,其实这种思路是不正确的,有一些问题过于简单,明明就是课堂上一笔带过的问题,可是教师偏偏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很容易就得出了答案,那么剩下的时间就会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极大地浪费了课堂的时间。因此,在探究式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的教师去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过分简单的就不要去浪费时间,难度过大的就要先进行提示再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进度与质量。

(二)探究式教学带有功利色彩

在很多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耐心往往不够,不能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与时间,在学生不能很快得出答案的时候就不停地进行引导,希望学生能够很快得出正确的结论,一旦有学生得出了正确答案就马上结束探究,不管其他学生还有没有什么疑问,这样一来,所谓的探究式教学也就变成了老师告诉学生答案的教学。这种过分注重答案的得出的教学并不符合探究式教学的标准。

三、针对现存问题如何进行改进

(一)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

在我们的小学教师队伍中,有很多“老”教师,他们不愿意与时俱进,总觉得填鸭式教学效果来得最实在,对于这些教师,我一定要加大培训的力度,不管是采取外出观摩的形式还是请模范教师进校园开展讲座的形式,我们都要让我们的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变自己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不合适的思想,很多教师认为探究式教学并没有把学生的分数提升上去,所以我就没有必要开展,针对这些教师,我们更要去对他们培训教育理念,让他们不要把学生当成分数的机器。

(二)探究面向全体学生

很多教师在一旦有学生得出正确结论之后就终止了探究的过程,这样做是不对的,探究应该面对的是我们所有的学生,如果只要有同学得到了正确答案就终止探究的话,那么我们的学困生就可能永远都停滞不前。所以,我们的探究式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旨在让所有学生都有所收获。

近几年来,我们的教育部门一直要求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那么究竟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怎么才能实现探究式教学呢?它实施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出现呢?我们又该如何进行解决呢?以上仅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这些问题的总结,希望能够对我们的教师有所帮助。

探究式教学实践篇10

二、诱导探究,分析案例

这是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最重要的一步.具体分为以下几步:第一,让学生充分感知案例.教师把与案例相关的资料事先准备好,然后引导学生做好预习,通过阅读案例来把握案例所蕴涵的知识点,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第二,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在理解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思考探究,能够对一些化学案例作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应给予一定的肯定,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第三,小组合作探究.即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如男女各一小组,或者10人一小组,相互讨论分析案例涉及的各个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群体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相互交流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生的沟通能力能够得到发展,而且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增强.此外,教师在学生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应适时地进行点评,诱导学生去探索案例中潜在的有价值的思想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讲“基本营养物质”时,就可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进行,首先提出问题:(1)葡萄糖、果糖、蔗糖、冰糖都是糖,淀粉、纤维素是否也是糖呢?糖类物质是否都带点甜味?(2)淀粉没有甜味,但当我们吃米饭时却能感到一丝甜味,这是什么原因呢?然后布置任务:以男女分别一小组,各小组自我分工,可以观察生活、实验探究、理论分析方面来分析糖类的化学性质,最后要求学生代表归纳总结.

分析:(1)诱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共同探讨与分析,把握糖类的概念及分类,明确生活中的“糖”和化学中的“糖”的区别.(2)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要求学生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理解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探究化学原理,把握淀粉、纤维素的性质.

三、拓展升华,总结案例

探究式教学实践篇11

以二次函数的学习为例,学生在课前通过预习可知道本课学习的重难点,然后以书面形式简单地给自己定下学习目标。如有同学写道:“我要学会二次函数的公式。”经过组内讨论协商:目标过于笼统,大而无用,建议改为:通过图像实际演练等方法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表达式、图像规律。公式的本质摸清了,还要会运用,在学习过程中想培养什么学习习惯,想尝试什么方法,用什么学习方法比较妥当等。在广泛征求意见后,组长形成修订稿,班内交流讨论协商,师生共同定夺。虽然导入比往常多几分钟,但学生明确地了解了本课的学习任务,有利于有计划、有步骤地达标。

二、自主先学

有了目标的导引,自主先学是学生迈出试图达标的第一步。在独立先学的前提下,对于计算性的学习内容,如代数式、方程与方程组及函数的运算等可以直入主题,径奔练武场,做几道练习题来试试自己的身手,检测一下自己的学力,然后根据结果决定学习层次,以疑促学,参照目标先学什么重点学什么;对于概念性的学习内容,如代数、圆、角、各种定理可以大致浏览一下,抓住重要知识点,进行精读精思、比较寻疑,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熟记于胸;对于实践性的学习内容,如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线、按要求画圆、做平行四边形等,要领会操作要领,亲自操刀,认真揣摩,深刻体会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对于学习起来难度较大的内容,如综合应用题,要树立自信,积极寻找解题路径,大胆突破自己思维定式,从而充分体验到解题成功的自豪感。即使难以突破,也不要灰心,做好记录,调整状态准备好质疑用语。

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迅速,数学训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先学,在思想独立状态下,学生自己摸索走进新知识,能大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因学而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自己的思维发展积累经验。只有沉下心学得踏实,才能真正做到自学有成,才能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讨论探究

自主先学让学生在收获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辩论和疑问,所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探究非常有必要。对于讨论探究,我们讲究先个人、小组,后班级的原则。如自学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一后,有生质疑:对角相等这个结论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呢?小组长立刻组织成员深入讨论,积极探究,利用辅助线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并把结果信息公布告知,最终形成小组结论。如果对数学热点难点问题讨论探究多次仍持有异议,可申请主持人进行组际间、全班性的讨论探究,直到真相水落石出。

无论是讨论还是探究,都是为个体的数学能力发展提供养料,主要是把自学中发现的问题自己想法解决,或是依托集体的智慧帮助自己圆满解决,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辩论和探究能力,有效地锻炼和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实践提高

学生的实践活动是中学数学不可缺少的一步,因为学生的学与探都是为实践展示积蓄力量的,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学习乐趣展示出来,其本身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学生可以温和表现,循循善诱,如示范讲解综合圆的定义、性质、定理运用等,主要针对学困生的迷惘;可以情急意切,七嘴八舌地添油加醋,如在推导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时,小组各成员你言我画,完善推导过程,主要针对观点相同但说法不完善的同学;可以傲视全场,如摆数学擂台赛等。实践展示一般可以先在组内进行,经组员推荐后进行班级展示。

实践展示,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所获,赋予了学生超强的自信,特别是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优化提炼、构思数学语言,策划展示方案等,无一不是关注学生主体能力的提高。

五、反思促进

探究式教学实践篇12

几年前,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些引人思考的问题:

思考一:课堂教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都是教师单向地传授,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过程单一、枯燥、重复,学生学习成绩却没有明显的变化。

思考二: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浓,高三复习时面对综合性的试题学生茫然,高一、高二学过的知识大部分被遗忘,学生的解题过程缺乏规范性和步骤性。

思考三:我校郑海鹏同学,自学能力很强,在上海复旦大学参加国家物理竞赛培训了9个月,期间通过自主学习回校后参加市里三模考试,竟然考了全年级第二名!高考考了683分!

这些问题使我认识到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触动了我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识,使我走上了提高师生双方能力、注重课堂实效的教研之路,我带领物理组的同事们,在年级进行了学案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一直到现在,取得了相当好的教学效果,有几次高二学生参加市里高三统一模拟考试,物理得了满分,高考成绩也非常突出!

二、学案式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施

1.什么是学案和学案式教学

学案就是导学方案。与教案含义不同,学案指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准、学习方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在教师的主导下,由师生共同设计,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使用的学习方案。学案式教学就是依托学案组织教学,学案既反映学习结果,又体现学习过程,是专门给学生看和用的教案。其着眼点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学案式教学是近年来中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新亮点,几年前,就设计了学案式教学雏形,每节课教学都配有学案,其内容包括“课前预习”“知识结构”“课堂例题”“课堂讨论”“课堂练习”“课后练习与反思”等内容。实践中发现,这一思路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价值追求,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会了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下就是我进行学案式教学的做法、体会。

2.开展学案式教学研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我们备课组成员应从思想上达成共识,转变教育观念,学思想,积极主动开展学案式教学尝试,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格局,以导促学、以情激学、以教辅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成为学生的向导,通过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行为、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

但在实践初期,部分教师观念滞后,心存顾虑,害怕加重自己的负担,担心搞不好实验影响学生成绩,影响自己的声誉,因而主动性不强。同时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学生没有正确理解教师编写学案的目的,仍然等待教师讲的多,自主探究的少。在学案的编写使用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与困惑:

(1)学案的编写如何更好地吸纳集体智慧,做到资源共享?如何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2)如何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预习问题,使学生各有所得?

(3)提前多长时间发放学案,学生什么时间预习,怎样引导学生自学?

(4)学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使用?教师如何处理教案与学案的关系?

(5)学案的题量怎样控制?学案中的课后练习讲不讲?什么时间讲?

3.落实学案式教学法的措施

为了使学案式教学落到实处,解决这一系列的困惑与问题,我提出“教案加学案、知识变问题、训练促能力”的建议。

首先,要明确学案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就是扎实了他们的基础知识,养成其缜密思考的习惯,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学案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包括基础知识、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探究运用及疑难问题的提示等。它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规律性的东西,逐步由“学会”变成“会学”。从教师的角度而言,促进了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本学期我们备课组所有的测试资料全部由自己编写。在开展学案教学工作中,由“骨干教师”负责学案的编写和审查工作,年轻教师参与校对,编辑存档。通过学案教学,“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能够进行多方面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备课组的教学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其次,要转变过去的教学思路,学案式教学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对新学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运用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必然发生质的改变。

再次,要提前进行学案研究和编写,我们要求提前两周编好学案;提前一周进行教研;提前三天印刷。编写过程中主要解决以下具体问题:

(1)学习目标是否科学、是否结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需要。

(2)预习指导是否体现了学法的指导和基础知识的落实。

(3)问题的设置是否体现了学习的目标、是否体现了学习的层次性和渐进性、重点难点是否突出。

(4)习题设置的难易程度和题量是否适中,测试体现了考纲的哪些要求,具体讲评哪些知识点和答题的规范与步骤。

这样的编写程序,保证了教研与教学同步,保证了教师备课与学生学习同步,保证了学习与练习同步,保证了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引导与培养。

三、学案式教学模式的成效与反思

在学案式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学生摆脱了“等、靠、搬”的思维惰性,他们已经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心情愉悦,富于成就感。这是因为:

(1)学案促使学生课前、课中、课后有效学习。学案解决了以往学生不愿预习或想预习又无头绪的难题,突出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案促使个体主动探索。旧时的教学在课堂上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的时间少,不利于个体主动探究,学案的使用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独立探究的思维空间。

(3)学案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提前下发学案后,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独立钻研和同伴群体相互讨论、相互合作的平台,培养了合作意识以及合作能力。

(4)学案让学生学会建构知识体系。通过学案学习、课堂小结,培养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体系的能力,知识归纳也好,规律总结也好,通过学生动笔提炼语言、科学总结,把知识内化成为能力。

通过学案式教学实践,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赢得了时间,练习增多,变知识成为能力,强化了知识落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中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思维得到了有效训练,思考更积极主动、更科学,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明显好转,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学案式教学不是赶时髦,是抓知识落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非常有效的形式,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今后我们要继续改革并发展好学案式教学,通过编写学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用好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大幅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探究式教学实践篇13

一、探究式教学与高职体育教学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明确表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理解和尊重,给学生提供散发思维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不断培养学科素养。高职体育学科具备较强的实践性、理论性,教学目标不单纯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引导自身或帮助他人养成科学的健身习惯,促进高职学生健康茁壮成长,以健康体魄为前提学习更多文化知识,日后顺利步入工作岗位[1]。在这种目标下,探究式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将其应用到高职体育教学中,通过展现学科独有的教学特点,围绕学生实施高效的教学活动,进而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概念简单来说,可以将探究式教学法理解为研究式教学法,这是新课改实施后兴起的先进教学理念,具体指的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并向学生展示某些事例,随后鼓励学生开展自主观察与思考,通过积极的思考查证各种疑问,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找到正确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科学合理设置教学方案,实现教学质量的大幅增长。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特点1.自主性。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核心在于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目标是增强学习自主性。就高职体育教学而言,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及时且正确的引导,从而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基础的体育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2.实践性。探究式教学法具备的实践性特点显著,有利于助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理解与应用体育专业知识的能力,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3.过程性。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到高职体育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积累体育知识、习得体育技能的具体过程,不管是教学过程抑或是学习过程,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质量。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能发现体育学习乐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提升教学质量。4.开放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氛围较为沉闷且压抑,并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2]。然而,探究式教学法更加注重凸显学生个体差异,强调教师灵活施教,形成了多样化的解题思路,促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更好发展。5.全体性和差异性。将探究式教学法和高职体育教学相结合,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统一要求,还需要重视做好分层教学,遵守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我,发挥所长,增强自信。6.民主性和独立性。虽然高职体育教学不能脱离教师的有效指导,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学生才是教学主体,因此,在应用探究式教学法的过程中要重视尊重并理解学生个性,鼓励自主思考,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断培养高职生探索精神、独立意识。

三、高职体育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践分析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探究动机在教师创设的良好学习情境中,更能吸引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并激发求知欲、好奇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到高职体育教学中,需要教师紧密围绕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现阶段学习情况,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或是基于问题和任务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使其养成自主探究、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在获取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例如,进行“篮球运动”的教学时,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国际篮球赛事的影像片段渲染氛围,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引发情感共鸣,增强学生学习篮球技术的兴趣[3]。此外,在进行篮球教学时,还可给学生播放一些动态音乐,创编生动有趣的篮球操,以此为前提抛出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原地双手胸前传球、行进间运球等需要掌握哪些动作要领?篮球比赛中违规内容及其判断规则分别是什么?带球走和非法运球分别是什么?激发学生探究动机,打开思维之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