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农机推广论文实用13篇

农机推广论文
农机推广论文篇1

“数字化”作为信息时代的显著技术特征初露端倪.机械工业是国家支柱产业,近年来在重大技术装备、汽车产品、农业机械装备和基础产品四个领域的发展也尤为迅速,对于产品的创新性以及数字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械工业的发展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9].随着信息技术与机械工业的结合,以C3P(CAD/CAPP/CAM/PDM)为代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CAX在机械工业界得到广泛普及,C3P更多地以软件接口实现数据集成,但对更高层次的设计如动力学分析、系统优化设计缺乏有效的支持.针对这些不足,现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更多地强调基于多体(Multibody)系统复杂机械产品的设计、基于本构融合的多领域(Multidomain)统一建模和基于多学科(Multidisciplinar-y)协同集成框架的优化设计,并逐步形成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AidedEngineering,CAE)相关平台工具.在企业信息化的设计管理方面,产品数据管理(PDM)得到拓延,已形成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技术,M3P(Multibody/Multidomain/Multidisciplinary/PLM)已成为当前机械工业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时代特征[10].农业机械现代化的战略制高点是农业机械设计数字化[1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是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新途径.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引入农业机械行业,将改变传统农业机械的设计与生产方式,使数字化技术能够改造传统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产业[12],实现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领域的新应用[13].

3应对措施

在《现代设计法及其应用》的教学中,拟以数字化设计统领课程的教学,从授课内容、方式和方法上进行课程建设,突出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Computer-Aided)”的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三个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来进行课程建设,框架如图1所示: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是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基于项目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紧紧抓住“数字化”这一主线,突出计算机在设计方法中的作用.在教学手段上应用多媒体、CAI课件,讲课的过程中即时通过集成设计方法、算法的软件演示来讲授方法、算法的应用效果,打破以往的教学体系中课堂教学与实验环节相脱节的授课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出实验环节的内容,使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做到相互贯通、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以提高总体教学效果,使得学生能更全面、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1)从教学内容上讲,课程讲授内容更新及时、紧扣前沿.对于《现代设计方法及应用》课程,拟主要讲授多体动力学仿真(柔性多体动力学会引入有限元分析)和多领域仿真的内容,补充讲解多学科优化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CAE研究的热点,也是数字化设计的核心.通过项目组老师前期教学和科研的积累,可以为学生指定并提供相关内容的经典著作、文献参考资料.讲解框架如图2:对于整个现代设计方法体系,在C3P的基础上,着重讲解M3P的构架,成系统地讲解使得学生明确《现代设计方法及应用》在整个企业流程中所处的位置.PLM使学生了解企业如何进行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统筹管理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让他们对现代企业设计制造工作流程有深入的了解.2)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讲,立足实践,把“应用现场”搬入课堂,改进实验教学环节.课程内容以讲解企业的实际应用为主,增加学生兴趣.授课过程中,在方法、算法讲解的基础上,辅助集成这些方法或者算法的成熟软件演示,使得学生在理论学习完成后,马上知道方法、算法的企业级应用,以达到强烈的“学以致用”的效果,把“应用现场”搬入课堂,使得学生了解现代设计方法的高效、直观和快捷的特点,引发学习热情,引入并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引入课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设计工作中遇到的设计问题或农业机械类企业的设计需求.强调集成现代设计方法软件的应用.如动力学分析的MSC.ADAMS软件,有限元分析的ANSYS软件,多领域仿真分析的Dymola软件,优化设计方面的iSIGHT软件和Matlab软件的Optimization工具箱等等,采用企业设计需求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使用现代设计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机推广论文篇2

2.1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

加强对农村机械化生产的推广,首要前提是加大对相关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从而提高整个推广队伍的技术素养和水平,使其充分发挥其自身价值,保证推广等工作的顺利展开。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对于专业推广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是推广工作铺展开来的重要前提。因此,需要成立相关的培训班,聘请相关技术专家亲自指导示范,辅以现场实地参观考察等,多种学习训练模式的相结合,最终帮助推广人员更好地了解设备和保证其知识储备量。对于农业生产机械设备推广人员的培养,要注重对个人价值观和业务素养的培训,打造一支在全方位多技能并在具有出色业务能力的队伍,该队伍可以深入基层一线,吃苦耐劳;并始终如一维护企业乃至国家机构形象[1]。顾全大局,具备专业素养和出色的业务拓展能力,对于设备机械掌握全面,对于当地的发展和生产情况有良好的把握,能够迅速发掘当地的生产缺陷,并最终实现农业生产加工的机械化推广目的。

2.2健全体制,完善服务

为了达到农业生产加工的机械化,保证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和顺利进行,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同时完善相应的服务体系等。在推广过程中,响应国家的号召,根据国情需要来获得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可以向当地的政府机构、党委政府部门进行洽商合作,争取当地相关职能机构在财力、物力上的扶持。此外,完善相关服务体系,周期性深入生产前线,在农民实际生产过程中与其沟通,帮助其解决相关生产问题和设备使用操作问题等,对日常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经常性开立培训班,方便农民获取技术知识,提高生产作业效率。在前期文宣方面,需要开展合理的宣传工作,使得机械自动化的农业生产管理模式深入民心,从而在观念上帮助农民朋友进行调整,提高其对于新技术的了解,增强信心,最终实现产品的推广和落实。

2.3健全信息渠道

农机产品的推广,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涉及农村,线、市的信息网络渠道,确保农业机械设备的信息畅通化。首先,需要与各大农业科研研究单位建立信息化的交流渠道,了解掌握最新的设备研究方向,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信息;其次,建立有关农业生产设备协会,全方位、多方面地了解农业设备的各地区使用情况和需求信息,通过与农业其他设备协会的交流,可以进行捆绑式销售,了解相关辅助设备的需求情况,从而判断市场对于农机设备的需求情况;最后,在各区划单位设立农机推广示范点,通过示范点来收集各个地方对于农业设备的需求信息[2]。

2.4多样化推广办法

农业生产观念的改变,是推广机械化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首要条件。只有对其进行观念上的转变,更新知识讯息,才有助于机械化生产设备的快速推广和使用。因此,需要整合资源,将农机设备生产制造商、设备科研单位与农机设备用户联系起来,利用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从而保证推广工作力度。此外,在推广模式上,不能单一依赖于传统模式的推广方法,需要建立一套新型的、多样化的渠道。比如,在推广区域可以与当地的承包大户合作,建立农机作业示范区,以此来向当地百姓进行展示,机械化生产模式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之间的区别在于突出其优越性和高效性特点;还可以鼓励农村致富能手参与合作,结合手头资源优势,聘请制造企业现场展示和讲解,一方面提高了设备的知名度和专业度,另一方面拓展了农民的眼界,灌输其机械化、高效率农业生产理念。

3结语

新时期,劳动力资源的匮乏和生产需求旺盛之间逐渐产生了矛盾。农业生产机械化,是解决该矛盾的有效措施。这不但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分配,加快生产效率;同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为了保证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加强对推广人员专业素养的培训,广大农民需要改变其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树立现代化高效率的生产理念,同时配合当地政府职能机构的支持,大力展开农业机械化生产。

作者:普宏英 单位:峨山县塔甸镇农机管理服务站

农机推广论文篇3

1.2机械维修体系不完善目前,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所有物价都在飞速上涨,这对于农民来说,在农业机械的购买上又加大了经济支出。虽然政府部门一直针对农民经济进行相应的扶持,但还是无法满足农民真正的生活需求,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农业生产。地理位置偏僻、经济落后的地区农业的发展并不是很理想,依然采用的是粗放型农业生产模式,对于所使用的农业机械也不注意保养和维修,一旦出现重大故障时,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维修费用的支出。比如,基层乡镇针对农业机械的维修所设置的机构相对较少,规模也小,而且还没有齐全的农机更换配件,再加上专业维修人员少、维修技术和水平有限等,农业机械一旦出现故障,也就没有办法及时对其进行检查并维修。如果想去真正专业的农业机械维修站点,不仅花费时间,还需使用大量资金,间接给农民带来经济上困难。

1.3未能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导致盲目的进行农机推广自我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出现了土地分田到户,田地分散;农民自由种植,分布广泛的现象,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然而政府没有做好主导性工作,未能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导致盲目的农机推广,未曾推广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各种小型农业机械。由于农行作物种植分布广泛、种类不同、未能统一耕种、成熟期不同等因素。无法实现统一管理,严重影响了农业的机械化作业。

2农业机械推广建议

2.1争取当地政府部门支持近年来,国家政府对于“三农”问题很是支持,并将新农村建设提到了议事日程中,这也就间接的导致农业机械得到了广泛重视。因此,必须针对地区的实际情况及农户的需求,做好推广工作,以便更好地符合地区需求,促进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充分掌握农民需求的基础上,对先进机械进行适当的推广。另外,还应围绕当地实际经济产业情况,研制各种新型机械,进而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给国家带来经济效益。

2.2促进形式多样化要想更好地对农业机械进行推广,就应该使形式多样化,可适当的建立相对完整的科、工、户的推广机制。将农业机械与各个部门联系在一起,并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从而加大农业机械的推广力度。同时,还应经常组织人员进行学习,以便来提高他们的个人素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鼓励推广人员,让他们借助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农业机械的推广,为以后的推广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促进该推广工作的健康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说,还应该对农业机械推广观念进行更新,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发展快速,发挥出推广的真正作用。可以适当的建立基地,比如:生产基地、农机专业户等,这样不但能够体现出地区的经济特点,还便于农业机械的推广。当然,还可建立各种联系制度,借助互联网来收集各种相关信息,进而更好地对农业机械进行推广。总之,农业机械推广中的建议还有很多,这就需要在以后工作过程中相关人员不断对其进行研究,从而借助更多建议来推广农业机械,进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农机推广论文篇4

2.1全面提高我国农机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实现农机推广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提高农业推广退伍的整体素质,要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推广模式,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财务培训以及在职培教育的方式,推进人才素质的提高。要积极开展培训,鼓励他们自学,为其提供更多学习与交流的机会,要以市场经济理论以及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最为重点,并在新型农机具操作技术方面的推广力度,要从根本上提高农业队伍整体素质。

2.2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农业机械化服务是促进农业推广的基础,工作人员应该深入到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并能够充分依靠其优势,拓宽其服务区域,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前提,有效的进行产业结构配置,从而实现管理与经营的一体化模式,现阶段,我国要以乡镇为中心,展开农机服务网络,建立立体化的服务体系,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

2.3加快农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化结构还有待优化,要应该向着更加深层次的方向开展,这是促进我国农业特色化的有效方法,将粮油生产向着经济作物、畜牧业的全方位方向转型。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实现的速度,农业部门就应该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尽快对农机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农机调整要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作物和农畜产品生产的重点环节以及瓶颈环节来进行,加快发展一些科技含量高,投资少。见效快、农民买得起、用得起的经济实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要坚持大、中、小机具相结合,走质量、效益并重的路子。

2.4加大农机推广资金投入力度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生产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各级乡镇中,政府应该给予物力以及人力上的大力支持,这个时候,可以采取银行贴息以及低息贷款的方式推动农业机械化推广,也可以采取股份制,将现阶段我国农机推广中存在的资金问题进行缓解,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农机推广论文篇5

机械化技术的推广离不开经费支持,但目前经费存在不足的情况。例如,由于经费不足,推广人员福利待遇较低,难以激发工作热情,影响机械化技术推广效果。在对农民进行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时,也需要经费支持,但这部分经费得不到保障,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够,影响公益活动开展,制约机械化技术推广效果提升,一些农民难以有效掌握农业机械操作方法。

1.2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力量薄弱

专业的机械化推广人员和高素质推广队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但目前普遍存在推广力量较为薄弱的现象,机械化推广技术装备落后,工作人员素质偏低,服务手段相对比较落后,工作人员自觉性不够,忽视加强自身学习,不重视知识更新,未能及时对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进行推广。或者推广工作人员数量不足,难以满足机械化技术推广需要,制约工作效率提升,导致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没有及时推广和应用,影响推广工作水平提高。

1.3对市场信息需求把握不准确

农业机械化推广人员不重视市场调查和分析工作,难以准确把握市场信息,使得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存在盲目性和滞后性特点。

1.4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制不灵活

灵活的推广机制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更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效率。但长期以来,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采用行政管理机制,尽管具有科学合理的一面,但该推广机制缺乏制约监督,激励机制缺失,不利于激发工作人员热情,影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效果。为此,今后应转变这种情况,创新推广机制,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灵活性,增强工作实效性。

2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对策

2.1创新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方式

开展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时,应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对当地农业发展情况有基本了解,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农作物种植需要,实现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方式创新,让更多农民掌握相应的机械化技术措施,给广大农民带来更多实惠。技术推广时应立足当地农业生产需要,遴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机械化技术,组装成集成配套技术,使这些技术措施得到有效应用。重视农业机械化推广示范场建设,展示新技术和新品种应用,发挥示范和指导作用。利用科技下乡、农业技术进万家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推广活动,这样既丰富推广活动形式,还能促进工作效率提升,让广大农民更乐于接受农业机械化技术。重视与科研院校合作,发挥他们的人才与科研优势,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解决机械化技术推广和应用中存在的难题,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效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更好为农业种植和农业发展服务。

2.2健全推广人员考评机制

完善推广人员考核工作,建立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明确工作人员业务量和进村入户指标,明确工作人员责任,为机械化技术推广和应用创造良好条件,也有利于激发工作人员热情。将农村居民对推广人员的态度纳入考核体系,完善和落实奖惩考核机制,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得到有效推广。

2.3明确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目标

在机械化技术推广过程中,还应该注重技术推广与农业科技革命、农业技术跨越发展相适应,提高机械化技术推广整体效益,加快农业现代化实施步伐。具体推广过程中,应该实现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重视资源开发,同时也注重与技术措施相结合,促进机械化技术推广综合效益提升。只有在明确工作目标的前提下,才能促进机械化技术更大效益发挥,以便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竞争力提高。

2.4细化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队伍

高素质工作队伍不能顺利完成推广任务,还能提高机械化技术推广效率,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最大效益发挥。因而有必要推动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革新,激发农民、社团组织参与技术推广热情,细化推广队伍,形成健全的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坚持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结合,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结合。重视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建设,合理配备工作人员,调动农民参与热情,支持机械化技术协会发展,完善技术推广队伍,促进工作效率提高。

2.5规范管理体制并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各级政府要将农业机械化纳入工作议程,完善组织机构设置,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工作人员职责,加强配合,形成合力,促进工作效率提高。建立技术推广长效机制,加强租赁公司、农机作业服务队建设,整合资源,形成竞争优势。建立农机工作协会,规范管理,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健康和有序发展。

农机推广论文篇6

农机技术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农机化服务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环境、对象、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各种农业机械购置者和使用者已经由集体为主,逐步变为以农户(特别是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为主;二是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也由集体统一组织逐步变为市场化,并由一般性的宣传示范转向全程服务;三是农机化从以追求数量为主,转向注重质量、提高效益上来;四是农业生产逐步转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在实现这些重大转变的过程中。迫切要求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要有更大的发展。目前我国现行的农机技术推广体制是在省、地推广总站的基础上,实行以县农机推广站为中心,以乡、镇农机站为纽带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体系。这种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政府主导下的单一推广组织体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竞争的氛围淡化了行政推广方式的垄断权威,某些传统的推广措施的效用在逐步退化,这种政府主导下的单一化推广组织体系已不能实现上述农机推广工作面临的重大转变,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对农机新技术的需要,不适应农机科技新成果以最快的速度向广大农民和农机户传播的需要。不适应广大农民对通过普及使用新机具、新技术达到致富目的的迫切需求。因此,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必须进行创新和完善。

1创新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社会建制

1.1.调整和完善现行国家农机技术推广机构

调整和完善现行国家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主要包括:调整市、县农机技术推广专业机构的设置,以便农机技术推广专业机构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调整和创新县、乡(镇)农机站机构设置,可组建区域性的中心农机站,或按优势产业带设置的跨区服务专业农机站,亦可按特色产业综合设置。

1.2培育和发展多元化不同所有制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

培育和发展主要包括国家农机科研部门的技术推广组织、高等农业工程院校的科技推广组织、社会团体性质的农机推广组织、专业合作经济形式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农机企业的科技推广组织、中介服务组织以及民间的农机协会组织等,“官办”与“民办”的组织共同发展。

1.3对不同形式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实行政府统一管理体制

政府应加强对不同所有制、不同形式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的引导,鼓励发展,并制定统一的推广政策和法规,实行统一管理,同时应使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手段在竞争中得到优化配置。

2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模式

2.1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

笔者根据自身参与校企合作进行农机具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与推广的实践,并对目前农机推广工作的市场运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探讨了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应是“官办”(国家企事业单位)与“民办”(民营企业及民间组织)相结合,以官办为主的双轨多元化的组织体系。

多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双轨多元化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具有双向性、适应性、协调性、社会性的特点,其推广工作既代表政府的意愿又能满足农民对农机技术的需求,使推广工作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生机。因此,目前在强化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地位、作用和服务功能的基础上,突破政府主导的单一推广组织机构的格局。在健全国家推广组织机构的同时,大力调动农机科研机构、农业工程院校、社会经济组织、农机企业、中介组织、农机协会、农机户及各种传媒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来,实现推广组织多元化、推广形式多样化,加速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2.2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模式及组织体系

根据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实践与调查,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什么样的模式进行推广非常重要。对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同的推广项目,可采用不同的推广形式与组织体系。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条件的农机技术推广模式及其组织体系有以下几种。

1)政府支撑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推广主体为政府推广机构,推广资金以政府投入为主,适宜于公益性强、社会效益显著、机具投资大的农机推广项目。推广组织体系的主要形式有“政府推广机构+示范基地+农机户”及“政府推广机构+农机大户”等形式。这种模式主要由政府提供政策、法律及推广资金,推广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在对机具进行试验的基础上),示范基地和农机大户进行示范作业。

2)农机企业带动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推广主体为农机生产企业。资金筹措主要以企业投入为主,适宜于经济效益明显、技术简单直观、投资少、农民易接受的农机推广项目。推广组织体系的主要形式有“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大户”、“研发单位+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大户”、“农机生产企业+中介服务组织+农机户”等多种形式。这种模式由中介服务组织沟通生产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产销信息,研发单位或企业自主研发提供科技成果和技术支持,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并提供推广所需的资金和设备。且进行具体推广工作的市场运作和售后服务,研发单位进行技术指导,农机大户开展示范作业。这种模式,企业在推广过程中形成了(科研)生产、推广、销售、服务一体化的经营体制。

3)民间协会组织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是由政府扶持、农民自发组织的民间科技推广组织,它是一种在自愿、自由、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联合。这种民间推广组织主要有农机协会、研究会、合作社等形式。资金来源是由会员提供的会费,协会组织会员开展农机作业、技术推广、经营等活动,协会在向会员提供服务的同时,又保证会员家庭(农户)独立经营的基础不受影响。这种民间推广组织能及时了解和反馈市场信息,减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缓解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能弥补当前因国家专业部门人才不足和其他服务跟不上而不能满足农机户经营多种农机需求的缺陷:能在协调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中发挥枢纽作用。这种推广组织形式很受农民和农机户的欢迎。超级秘书网

3创新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保障条件

3.1建立和完善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政策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已正式颁布实施《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科技进步法》,这为农机推广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持。但现有的政策和法规还不够完善,对执法情况的监督力度普遍欠缺。因此,面向新世纪,适应新形势,借鉴发达国家农机化技术推广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政策法规体系,以指导和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机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为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创造良好的氛围环境和政策、法律保障。

3.2建立和健全多渠道农机技术推广投资体系

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WTO规则中的保护和扶持政策及《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积极出台当地的农机化发展政策,强化对农机技术推广的财政支持,逐步提高农机技术推广经费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例,以保证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广泛吸引企业、社会经济组织和个人等社会资金投人农机技术推广。从根本上转变农机科技投人和推广经费严重不足的状况;鼓励推广部门与农机科研、教育、生产部门相结合,共同开展推广工作;鼓励推广部门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农机科技开发,兴办实体,特别是县乡农机站可兴办或领办农机股份作业公司和租赁服务公司,以有偿服务来弥补经费不足,拓宽农机技术推广资金来源渠道逐步形成以政府财政“输血”和自我“造血”与外界“补血”相结合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资体系,改善农机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和服务手段,促进各种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

3.3建立和完善农机科技创新基础和机制

农机科技开发和创新是技术推广的前期工程。农机科研院所、教学单位、农机龙头企业是农机科技成果产出的源头。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其科技优势进一步加强其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现科技人才创新工程;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产权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持久、有效的动力,促进农机高新科技成果的产出,为农机产品换代和技术推广提供技术贮备和技术支撑。

3.4建立有效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

农机推广论文篇7

二、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现存的问题

按照《意见》要求,各地都在积极加强和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力度,但就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态势来看,普遍存在着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一)整体实力弱

由于基层农机推广工作长期处于萧条状态,人、财、物长期得不到投入和补充,加之机构改革农机系统几经撤并,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工作条件十分简陋,部分基层单位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工资经费没有保障等,致使正常的业务工作无法开展。虽然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改革基本结束,但上述现象并没有改变。总结分析,造成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1.机构改革形式化

地方政府对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改革的认识不够。在这次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设置、队伍结构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地方政府对农机推广机构设置,总是持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在队伍结构和资源配置方面,采取你改我动、你调我整的观望态度;而不是积极地从地方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宏观大局出发,去挖掘和培植科技推广潜能的角度,来研究调整和正确对待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改革。

2.基础设施差

据调查,大多数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资产为零。问题存在的原因有三个:一是长期没有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入和扶持;二是过去国家和政府的投资,基本被上级有关部门挤占挪用;三是自身发展能力差,缺乏市场经济意识,没有自我生存发展的造血功能。

以柳河县农机推广机构基础设施为例:县级农机技术推广站资产为零,15个乡镇级农机推广机构,资产总额为18.6万元(80年代末固定资产总值),其中六个乡镇资产为零。

3.人员素质低

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各农机化专业院校开始撤并停招,致使培养输送农机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园地和渠道被切断。由于基层农机推广工作长期处于萧条冷落状态,职工生活待遇没有保障,工作环境十分艰苦,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再则,基层长期得不到国家和政府的投入和扶持,根本没有经费帮助他们去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加之政府轻视、社会排斥,他们自身也丧失了学习提高的信心。

4.政策落实不到位,政府承诺难兑现

《意见》既明确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地位,同时也强调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做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编制、人员安置、财政保障、基建投入、科技项目支持等工作。编制、人员基本确定,基建、项目后续待进。那么首先要解决的,也是基层要求最强烈的,就是财政保障问题了。要想马儿跑,就要填料加草,这是最简单的道理,而就这一点点,也成了基层农机推广人的一种奢望。

(二)职能作用小

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职能作用小的主要原因是工作职能边缘化。随着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却遇到了新的挑战。现在基层农机推广完全不同于其他农技推广,要求它的条件也比较苛刻,要推广发展大农机(大中型农业机械),要集中大面积(地块集中且达到一定数量的试验示范基地)。而种植业和养殖业等就不同,他们的适应性较强,小可以入户(种植户、养殖户),大可以入园(农业生态园、养殖园)、入场(农场、养殖场)、建基地(试验示范基地、养殖基地)等。相比之下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由于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受基础设施和客观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现在还无法独立履行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公益性职能。致使基层农机推广公益性职能很难体现,人才资源闲置浪费。

三、整改建议

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是中国向农业机械化迈进的助推器和先行者。它的工作职责是集所能集之人力、物力、财力,将最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引进来,通过试验、示范推介给农民使用。作为各级政府,应该有效发挥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主导和带动作用,为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根据《意见》精神和各地的实际情况,应按照“利用现有,不增负担,整合资源,方便工作”的原则,进行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改革。

(一)人才资源的整合

设立乡镇区域(中心)农机推广机构。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机推广机构一般定编为2~3人。他们既搞农机推广,又抓农机安全管理和服务。由于精力和能力所限,即使做了些工作,也不过是应付了事而已。

设立乡镇区域(中心)农机推广机构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有利于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二是有利于对基层农机化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1.突出农机推广工作的特点

采取乡镇机构撤并整合的方法,集中专业技术力量,加强农机推广力度。以3~5个乡镇为单元,设立乡镇区域(中心)农机推广机构,人员编制8~12人。重点负责服务区各乡镇的农机推广、管理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农机推广主导、带动和辐射作用。

2.促进基层农机化工作规范化管理

乡镇农机推广机构,属独立法人事业单位。现有机构设置及人员结构所存在的弊端,直接影响和阻碍了基层农机化工作的开展。比如正常的农机教育、培训和技术指导,它们干不了;农机安全生产和服务,它们做不了等。致使群众意见大,领导不满意。

通过整合,类似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和改善,人员结构的合理调配等,都会积极促进基层农机化工作向标准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物资资源的整合

按照“整改”原则,将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现有的物资资源进行整合,加强基层区域(中心)农机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资金和物质不足部分,争取上级政府和财政的支持和帮助,为基层农机推广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三)强化公益性职能,理顺管理体制

根据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特点,建立健全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作用的管理体制。县、区域(中心)二级的人员和业务经费及资产全部由县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其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所服务区域乡镇政府的意见。

农机推广论文篇8

1.2小型农业机械推广难度较大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2011年我国排名前五的农机生产企业的产值占该行业总产值的24.8%,其它均是中小型企业,这表明农机行业的集中度较低。对于那些小型农机企业,由于它们的生产规模小、社会影响小、整体实力弱,因此在推广过程中常常被弱化,推广难度进一步加大。

1.3小型农业机械行业处于低端化

在我国,小型农机制造行业始终没有形成一条集市场需求、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试验推广、策划营销、售后服务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呈现出“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的局面,它们普遍生产制造技术含量不高,机械故障率大,使用寿命短,缺乏适应山区新型农业机械,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在农村市场的推广。

2推广山区农业机械的几点建议

2.1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补贴机制

随着我国实行了购置农业机械补贴的政策,且每年的财政补贴都在逐年增长,补贴领域在不断扩大、补贴力度也在不断加强,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的推广。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希望我国在农业机械补贴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完善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继续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和规模,虽然我国的农业机械补贴机制在过去的几年中给农民带来了一些实惠,但是距我国农村现实消费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除此之外,还要想方设法地增加其它补贴资金的来源渠道,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山区的不同补贴对象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坚决杜绝中间环节的腐败现象,使广大山区农民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2.2坚持大小型农业机械推广并举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营模式在不断健全,很多山区建立了农场、牧场等,这些都迫切需要应用农业机械来提高他们的生产率,所以大型机械设备也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也要注意,山区农村地形复杂,基本都是以家庭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他们的机械购买力普遍较低,所以还是要以推广小型农业机械为主,比如小型拖拉机、微耕机等具有轻、小、灵活、功能多、能够适应山区作业等特点,深受山区农民的青睐。因此,我国在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针对山区要坚持“以小型机械为主,大型机械为辅”的推广模式。

2.3健全山区农机服务保障体系

健全山区农业机械服务保障体系也是农业机械推广中不可小觑的一个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农业机械服务保障程度的好坏对农业机械推广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当前要加快建立以乡镇为中心,覆盖各村的农业机械综合服务站。这样就可以为农业机械推广提供技术保障,切实帮助农民解决了使用农业机械的“后顾之忧”。

农机推广论文篇9

农机推广技术是研究农机技术及其推广理论与实践、工学与管理学等多门学科交叉的一门学科。目前,绝大部分农林院校都开设了农机推广技术这门课程。近年来,我校农机教学团队一直在努力探讨农机推广技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成功模式,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农机推广技术教学的实践,进行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 理论教学环节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创造力。通过系列问题的提出,一步步地深入进行分析,使授课过程成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活跃状态。让学生课堂积极发言,独立分析问题,提高教学效果;课间与学生交流课堂知识,及时了解和反馈课堂情况;课外积极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及时查阅文献。因材施教,课程与专业相结合,通过板书或多媒体进行演示、逻辑推导,活跃课堂氛围,增进学生对农机推广学理论、概念、原理及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二 实践教学环节

组织学生到基层农机推广站、农技推广站等场所观摩、学习和开展调查研究,让学生置身于农村、市场和社会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将来投身“三农”建设做好充分的实践准备。实践教学内容包括:(1)农村社会调研,就目前国家对农机的补贴政策和推广经营服务项目、组织形式等进行现场调研;(2)农机推广角色扮演,学生在社会调研活动中,担当一次推广者或被推广者的角色;(3)到农机推广机构参观调研,就学校所在地区的市、县农机推广站工作人员的现状、机构存在的问题等开展调研,了解我国农业推广机构设置、职能及管理体制等。

三 专家讲座环节

邀请校内外农机领域的专家走进课堂,为学生介绍他们在农机推广技术行业的亲身经历和工作体验,对我国农机补贴政策和农机产业结构调整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与讲解,使在校学生了解农机推广新成果、新技术,加深对推广方法的理解,并对农业产业化的模式、运行机制及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模式有初步的认识。此外,还聘请了农机公司的总裁、经理和技术推广人员就有关内容进行讲解,不仅启发了学生对我国未来农业发展方向的思考,而且也为以后的就业找准了方向。

四 案例教学环节

在农机推广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把典型事例编成案例,采用案例分析,组织学生研究讨论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指定案例材料让学生阅读分析,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小组成员都要表述自己的观点和对问题的看法;讨论中出现的不同见解和有纷争的问题要进行剖析,对阐述观点所持的分析思路和独特见解要加以肯定,对片面的观点要指出问题与不足。总结评述后,要求每位学生写一个案例学习报告,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遇到的问题、收获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进行总结,并思考还有哪些问题有待释疑。

参考文献

[1]王进涛.《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总体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3(4):58~59

农机推广论文篇10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是主席提出的著名论断。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得到了长足发展。2004年1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进一步改善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与推广环境,不仅调动了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也调动了乡镇农机化推广与服务工作者促进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普及、应用的积极性。2004年以来,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都突出强调加速农业机械化,这不仅是农机化推广事业的福音,更是乡镇农机工作者的动力。

笔者是一名乡镇农机推广服务工作者,面对党和国家对农机化推广的重视,面对广大农民对农机化的渴望,自己以自己30多年农机化推广服务工作的体会及粗浅认识,对“十二五”期间如何开展乡镇农机化推广服务工作进行点滴探索与思考,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同行。

1 建立新型农机作业服务体系

“十一五”期间形成的农机管理、生产作业、技术推广、安全监理、教育培训以及生产销售、维修服务的农机化推广工作机制基础上,还应注重发展以下三种农机作业服务形式。

1.1 以农机大户为科技示范户发展农机化

农机大户多为农村有头脑、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培育他们成为农机科技示范户,不仅可以实现农机大户本身规模种植、养殖,起到引领农民科技致富的示范带动作用,还可以通过代耕、农田作业服务、农用运输服务、实现带动农业运输等农村经济产业发展。同时,他们具有经营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在梅河口市有70多个农机大户,服务在农机作业领域,他们有效推动了农机化发展。农机手已成为我国农村的新型职业。

1.2 以农机协会为基础,发挥“金桥”作用

协会组织是农机户自愿成立加入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之一。协会组织比较松散,入会自愿,退会自由。会员可以通过协会提供的信息咨询服务,协调服务,培训服务,吸收和推广当地适用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还可以利用会员关系、邻里关系协调土地集约化过程中的矛盾。如一家一户农田由一个会员户集中经营或耕作,避免农机具作业难现象,实现会员户、农户双赢,既发展生产又促进和谐。当协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还可以转为农机专业合作社,或协会、合作社并存,发挥各自优势,服务农机化推广和新农村建设。

1.3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导力量

农业部农机化司司长宗锦耀强调: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业机械发展的主导力量。他还在2009年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机专业会上的总结讲话中说:“牢牢把握发展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取得农业机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新成效。”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作为独立生产者和普通消费者拥有的农业机械要素为纽带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07年7月1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合作社具有法人地位,加之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仅梅河口市就有68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占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56%,这些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土地集体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提供智力与机械化支撑,为农民生产、生活,省时、省力、省工,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和增产增收做出了贡献。

2 建设“农机化示范区”,应引进示范推广新机具、新技术

乡镇农机化推广工作要在省市农机局、农业厅局的领导指导下,紧紧抓住“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农机具购置补贴”、“优质粮工程”等国家扶持农机化发展的政策,建设好“农机化示范区”,积极引进示范推广新机具、新技术,发展农机化推广事业。

2.1 “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提升农机装备水平

梅河口市“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已扶持25个农机合作社和33个农机大户。利用项目资金购置拖拉机142台,插秧机124台,水稻半喂合收割机94台,大型农机具110(台)套。每年春秋两次的农机化示范推广现场会,有效推动了农机化发展。我所在的红梅镇是省级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2 “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创新生产模式

在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中全市建立58个农机示范区,总面积达16万亩,年实现收入8000多万元。通过“农机示范区”建设,使农机化推广与服务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发展,乡镇农机站的农机化推广与服务工作也有了基地,有了抓手。

3 开展农机化推广宣传与培训

宣传与培训对农机化推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农机化是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乡镇农机站应在省、地、市农机局统一部署中,配合乡镇党委、政府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宣传农机化推广意义和培训农机化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

3.1 广泛开展农机化推广工作的宣传。

宣传实际是一种传播行为。我们宣传农机化推广应该是一种科学传播行为。这种传播行为按照上海理工大学教授黄时进在《科学抟播导论》中界定,就是:“科学共同体和公众通过‘平等’与‘互动’的沟通,通过各种有效的媒体,将人类在认识自然和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科学、技术及相关的文化知识,在包括科学家在内的社会全体成员中传播与扩散,引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来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并促进民主理念的启蒙。”因此,我们的农机化推广就应该在推广中宣传 ,在宣传中推广。通过媒体和培训、咨询、科普活动、展示会、现场会、印发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农机化推广重要性,形成科学发展、推广农机化的氛围,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2 大力开展农机化培训

3.2.1 是乡镇农机化推广工作者不仅要积极参加上级农机管理部门的各种培训,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通过各种渠道、方式自觉主动学习农机技术,学习农机化推广方法、原则、程序及科学管理。目前,乡镇农机站人员少,每个人都要成为农机化推广、服务、管理的多面手,适应农机化发展的需求和需要。

3.2.2 是积极开展村屯农机手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的培训 在科技之冬活动中举办各级各类农机培训班,或科技入户培训形式,对农民进行相关法规、技术及平安农机等方面培训,为农机化推广提供智力支撑。

农业部农机化司副司长刘宪在“2010年中国农业机械化论坛: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会上说:“今后五年,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必须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由重在规模扩张向重在结构转变;由以要素驱动为主,向以创新驱动为主转变,真正把农机化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这段话更是提醒我们乡镇农机化推广工作者,在“十二五”期间思考、探索、实践中国农机化推广与服务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

参考文献

农机推广论文篇11

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何参与农技推广,将对中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再建实现微观层面的补充。本文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分析了对社会总福利的影响,最后得出了相关结论。

一、基于博弈论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农技推广的理论分析

1.农技推广机构与专合组织之间的非合作博弈

在图1中,局中人1代表农技推广机构,局中人2代表专合组织。博弈第一阶段是农技推广机构选择是否委托。如果农技推广机构选择不委托,其收益为 E(0),即无专合组织支付的服务费用和专利费方面的收入。当该方面的收入对农技推广机构至关重要时,农技推广机构收益为零,甚至为负;而此时专合组织的收益为 F(0),维持原来技术水平的经营收益。农技推广机构选择委托之后,由专合组织进行选择,进入博弈第二阶段。如果专合组织选择拒绝,其结果与农技推广机构不委托完全相同。

2.专合组织与农户之间的非合作博弈

在上页图2中,局中人2代表专合组织,局中人3代表农户。博弈第一阶段是专合组织选择是否委托。如果专合组织选择不委托,其收益为R(0),即无组织农户运用新技术进行生产时的经营收益,此时农户的收益为I(0)。当专合组织选择委托之后,由农户进行选择,进入博弈第二阶段。如果农户选择拒绝,其结果与专合组织不委托完全相同。如果农户选择接受委托,进入博弈第三阶段。农户面临两种选择方案:一是选择努力,专合组织和农户将实现共赢,分别获得较高的经营收益R(E)和R(S),农户也将因采用新技术生产高质量产品而从专合组织获取较高的年终奖励、分红等收入共计w(s),与此同时,农户由于努力采用新技术会影响其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因此造成的效用损失为m,即机会成本m。由此可知,专合组织和农户的最终得益分别为R(E)- w(s)与R(S)+ w(s)-m。二是选择偷懒,此时因农户采用新技术生产的产品质量不高,专合组织和农户将分别获得较低的经营收益R′(E)和R′(S),农户获得的年终奖励、分红等收入及机会成本也将降低为w′(s)与m′。因此,专合组织和农户的最终得益分别是R′(E)- w′(s)与R′(S)+ w′(s)-m′。当R(E)- w(s)>R(0)或者R′(E)- w′(s)>R(0)时,专合组织会选择委托;当R(E)- w(s)I(0)时,农户会选择接受,否则拒绝。因此,这仍然是一个双向决策的问题。

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农技推广对社会总福利的影响

农机推广论文篇12

2、农业推广硕士对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的重要性

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面临的人才困境,非常直接地对农业推广战线上的农业科技人员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农业推广硕士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其目标在于培养具备农业推广技能,致力于农村发展服务,能解决生产、管理及建设中实际问题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设立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不仅是时代的需求,是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需求,更应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的需求。

二、我国农业推广硕士培养体系面临的问题

第一,生源方面。①经费自筹的方式增加了报考者的学习成本,且由于招考对象多为在职人员,时间精力有限,有些潜在生源虽有攻读农推硕士的意愿,却终因力不从心而放弃。②农推硕士招收单位的日益增多,造成争抢生源的现象逐渐激化。③年龄、知识背景以及工作单位性质的差异,令生源的思维能力、对高新知识的接收能力参差不齐,就对高校的培养方法与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第二,思想认识方面。部分高校对农业推广硕士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农推硕士是在职攻读学位,其目的仅在于取得一纸文凭,增加升迁的筹码,因此对其疏于管理,甚至将招收工作当成盈利创收的捷径,从而在思想上降低对学员的要求。第三,培养方案设计方面。部分高校在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方案的设计中,仍将教学内容侧重于理论基础知识,缺乏实践性的案例教学,导致农推硕士难以将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初衷难以得到实现。第四,培养过程方面。①由于生源为在职人员,致使高校的教学安排难以兼顾每位学员,培养计划有时不得不进行变动,甚至出现学时缩水的现象。②部分教师教学管理不规范,未制定课程大纲、课件和讲义,考试过程不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③因时间和空间等原因,部分校内外导师对农推硕士疏于指导,学员也同样缺乏主动性,导师负责制名存实亡。第五,论文研究方面。有些研究生以时间精力不足为借口,跳过论文开题、中期检查等环节,直接进行论文撰写,难以保证质量,且在选题时多选择大而空的内容,未结合生产实践,没有现实意义。

三、完善农业推广硕士培养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

基于农业推广硕士培养体系在生源、思想认识、培养方案设计、培养过程以及论文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通过以下几方面提高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质量,从而为我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弥补现有的人才缺陷。

1、整合高校、政府资源,保证生源的“量”、“质”

高校应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政府则应以提供学费补贴的方式,为学员以及高校提供一定的求学、办学资金支持;高校必须加大重视力度,在坚持培养标准及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采用灵活多样的个性化培养模式;政府应当同高校订立共同培养农推硕士的办学协议书,将干部培训同农推硕士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干部任职资格、职务晋升与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进行挂钩;高校应将主要招收对象定位为农村基层中青年村干部、一线科技推广人员以及服务基层的“村官”。

2、端正高校办学态度,提升学位认同感

针对高校自身、学员以及教师对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认同感较低的现象,高校应当明确农业推广硕士只是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又一种方式,与学术型研究生处于同等地位,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并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严格管理。要加大重视力度,完善培养环节,保证培养质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懂科技、懂应用、懂管理”的人才,逐渐改变师生偏见,提高学位认同感。4.3兼顾理论与实践,适当调整培养方案农业推广硕士的特殊性,决定其教育必然要紧密结合职业岗位的要求,充分考虑研究生及农业推广部门的实际需求,将培养内容着重放在农业推广理论、现代农业信息传播技术以及适应农村发展实际的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知识的扩展上;要打破传统的学院式教学培养模式,聘任优秀及推广经验丰富的高级专家担任授课教师,采取“到生产实践中办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3、规范教学过程,切实保证培养质量

要严格落实学分制,督促在职农推硕士合理安排工学时间;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注重考勤工作,只有修满培养方案要求的学分数,方可参加毕业答辩;不断深化任课教师队伍改革,聘任课堂教学成果显著、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高职称教师,采用研讨、报告、案例分析等方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具体的实际案例中,提升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选聘富有责任心,从事过技术推广、科技成果转化等应用研究,具有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优秀教师对其进行悉心指导。

农机推广论文篇13

1、我省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在农机推广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

在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农机管理部门,并没有意识到农机推广工作与我国经济建设的关系,对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还远远没有达到要求,农机管理部门在思想上还没有将农机的推广工作作为一项长期、重要的任务来抓;因此出现地方政府对农技推广工作支持不到位,财政投入不足;再加上我省农民的文化意识与中西部地区相比较低,思想观念比较保守也比较落后,缺乏较强的农机投资的积极性,致使农机化推进比较缓慢。

1.2在农机推广中受农业生产环境局限

我省农机化推进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农田需要的机械作业存在明显的季节性需求。此外,由于受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影响,使原本应该成片的农田,又分割成生产单元规模较小并且很分散的状态,这样的生产模式又阻碍了使用机械化的要求,这也制约了农机的发展与推广。

1.3在农机推广存在市场发育落后

我省农村大田种植的粮食品种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属于粮食种植型的温饱型农业范围,同时,我省农业市场的发育也相对比较落后,粮食产品虽然有很高的影响力,但其商品率很低,虽然我省有很多特色的农产品在全国闻名,但并没有通过深加工来提高经济价值。又使我省小型农产品加工机械很难形成市场,这种落后的市场需求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推进速度。

1.4在农机推广存在缺乏理论指导

我省的农机化普及知识沿用的是平原地区农机化模式,尤其对大田耕作的机械化特别重视。这对于我省来讲,显然是不全面的,我省还需要半机械化机具及各类加工机械。但我省的农机化推进人员对于如何进行我省农机化还存在着理论认识问题,还没有做到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发展我省的农机化。

2、我省农机推广中容易产生的问题与原因

2.1在农机推广中受地理条件和经济的制约

我省的耕地面积广阔,应该使农机种田大有所为,但我省地处寒带,大田机械只能是半年忙。尤其是经济因素,农机的价格相对较高,而我省经济欠发达,农民收入不高,使农民缺乏购买力,也制约了农机推广。

2.2在农机推广中缺乏服务体系与扶持政策

农机的服务体系很不健全,制约了农机化发展。相关人员技术不称职,管理不到位,发挥不出专业职能的作用;同时推广的经费也不到位;甚至农机推广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和工资待遇也没有很好地解决,造成了农机推广管理工作名存实亡。此外,当地政府的扶持政策也具有一定的弹性,并且时有时无,对于一些操作也很不规范。我省的经济欠发达,资金相对匮乏,地方政府财政方面补贴太少,这些都影响了农机化的发展。

2.3在农机推广中受思想观念落后的影响

我省内的农民还普遍存在着一些小农思想,缺乏长远的发展意识,在生产过程中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未作长远发展的打算。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很多我省的劳动力已经开始出现外流,使农村的主要劳动力减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

3、我省促进农机推广工作发展的对策

3.1农机推广要加强舆论宣传工作

传统农业对于我省农民有着传统的束缚,由于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也相对较低,这就导致他们对于一些新生事物接受得比较缓慢。因此,积极做好宣传工作,让我省的农民都对农机认识、了解、关心、支持。

3.2农机推广中要抓好农机项目

国家的支农资金一般是以项目的形式下拨的,因此争取农机的推广资金首先要抓好项目的落实,这是推广农机工作的重点。一是围绕着政府对农村经济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可以建设农技推广项目库,对项目论证以及申报要搞好。二是认真落实这种推广项目,可以创办一些农机化的实验基地,将项目的推广进行落实,要做给农民看,以点带面达到辐射性推广的目的。

3.3农机推广中要做好农机技术服务

一是信息服务,要多搜集一些关于新技术、新机具的信息,并且要定期向农民。可以设立咨询服务窗口,为农民解疑,使得他们进一步了解相关的信息。二是要做好售后服务,相关推广人员要深入实地,帮助农民解决在农机使用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让农民用得放心。三是进行示范表演,对于一些新器具、新技术要做好现场的演示。四是积极开展农机的作业服务,将一些机械技术好的有机户组成机收服务队,对于农田作业统一进行,提高机具的使用效率,带动农机市场进一步发展。

4、结语

农机推广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对于我省来说还存在着一些复杂性问题,相关人员应该努力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积极推广,最终达到机械化代替体力劳动的目的,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