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操作员论文实用13篇

计算机操作员论文
计算机操作员论文篇1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B-0093-02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而当前中职学校主要是通过日常教学和毕业生技能考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中职计算机专业技能考证在计算机人才培养和计算机职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其价值在于将符合现代信息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选拔到计算机行业中。计算机操作员是中职毕业生技能考证项目之一,它体现了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水平。同时,计算机操作培训是毕业生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水平一个重要途径,培训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因此,中职学校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是有必要的。本文以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例,探讨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及如何构建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

一、构建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的重要意义

中职学校在学生毕业前夕进行毕业生考证培训,目的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本专业的职业技能专业训练,使得学生掌握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以满足企事业单位的职位要求。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作为计算机类职业资格培训项目之一,各个专业学生都可以选择的职业资格培训,它在毕业生考证培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构建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为之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计算机技能水平。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是在日常教学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短期的培训。首先,在培训时间上是专门针对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培训的一个过程。其次,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素养和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相关技能,如计算机安装 连接 调试、文件管理、文字录入、通用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因特网操作等。通过系统的、短期的训练,学生计算机技能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时达到计算机操作员相关等级的职业资格水平,满足文员等相关职业技能要求。

(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据统计,2013年我国有611万名研究生、大学本专科学生毕业。外加2012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210万,2013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这些数据显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竞争非常激烈。中职学生如何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找到立足之地是当前中职教育面临的问题。为了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对即将毕业的中职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是中职学校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学生经过短期的职业资格培训,拥有一技之长,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计算机操作员培训针对相关的职业,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达到计算机类职业资格技能水平,可以满足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人才技能水平的要求。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加强对持证上岗的管理,制定了就业准入制度。计算机操作员是就业准入职业项目之一。企事业单位的部分职位(如文员、档案管理等)对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技能水平提出相应的要求。企事业单位对这些职位招聘必备条件要求具有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中职学生要提高就业竞争力,获取就业准入,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中职学生进行职业资格培训是就业所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而计算机操作员作为计算机类职业资格之一,为了使中职学生计算机素养和技能水平能够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和企事业单位技能要求,中职学校应构建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为之服务,培养现代信息化管理技能人才。

二、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之构建

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作为计算机类职业技能体现,各个专业毕业生都可选的职业资格培训项目,培训人员和工作量相对较大,要在短时间内有序地、按时按量地完成培训任务,同时具有良好的培训效果,需要构建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配备配套的实训室。为了使计算机操作员培训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培训组织机构必须配备配套的实训室,实训室配备设备有计算机、服务器和多媒体控制台。中职学校要进行计算机操作员培训,在硬件设施上要建设计算机实训室,为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例如,笔者所在学校计算机实训室共7间,每间实训室计算机数量在49台至60台,可以满足350人左右同时进行计算机技能训练的需求。当前,计算机实训室不仅为日常教学服务,同时也能够满足毕业班150人左右同时进行计算机操作员培训的需求。硬件设施基本能够满足计算机操作员培训需要,为构建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配备配套的培训设备。

(二)开发实用的培训教材。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是要求培训对象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因此培训组织机构不仅应配备配套的培训设施,而且应明确培训内容及考核标准。为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考核通过率,中职学校应与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考核内容和标准对接,自行开发实用的培训教材。教材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中文Windows 操作系统模块、中英文录入模块、文字处理(Word 2007)模块、电子表格(Excel 2007)、PowerPoint2007模块和Internet模块等模块。教材以任务实例展开,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职业技能,同时也为计算机操作员考核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三)搭建专用的培训平台。传统培训方式是教师理论知识讲解和演示操作,学生接受相应理论知识和模仿操作。教师通过考核方式来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考核结果一般由教师阅卷来完成,这个过程既费时,又不能及时向学生本人反映其知识点掌握情况。为此,应搭建专用的培训平台,培训平台内容以计算机操作员考核内容为依据,它分为四大部分内容:理论部分、操作部分、自动评分系统、结果解析。学生登录平台可以随机抽取题目进行训练并通过评分系统了解个人完成情况,还可以在结果解析获取答案。通过教师课堂指导和专用的培训平台训练相结合,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效果得到切实提高,确保了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考核通过率,打破了常规培训模式,体现了现代信息化管理特点。

(四)建设精干的师资队伍。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学校的发展也失去有形的支撑。配备精干的教师是构建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的软条件。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是毕业班职业资格培训项目之一,也是学校一个重要的教学活动,需要一支精干的师资队伍完成计算机员职业资格培训任务。为此,中职学校应采取各种措施,如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建设一支精干的师资队伍,以提高培训的效果和职业资格考核通过率。

(五)建设良好的组织部门。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不仅需要有硬件设施的支持,以及精干的师资队伍和教学所需的教学资源,同时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组织部门。组织部门在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学校与鉴定机构对接的纽带,也是培训学员档案的管理机构,同时也是培训教学管理机构等多种管理者角色,担负着整个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协调管理工作。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需要一个良好的组织部门整合各种资源确保培训能够有序、高效地进行。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培训处为计算机操作员培训组织部门,主要职能是学生档案管理、教材管理、培训管理和培训申报及办证。计算机操作员培训经过培训处的统筹安排能够有序地进行。

(六)切实提高培训的效果。培训质量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及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考核的通过率,它体现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切实提高培训效果,才能构建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教学实践表明,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切实提高培训的效果。

1.教师熟悉考核内容。计算机操作员是毕业班毕业前夕进行的一次职业资格认定项目之一,因而学生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计算机操作员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且达到计算机操作员职业标准。培训教师作为培训教学的主体,教授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与计算机操作员考核内容对接,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计算机操作员职业标准。但是教师要在短时间内将计算机操作员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全面、系统地传授,就必须熟悉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考核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教师在培训前应全面了解以下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内容、计算机操作员的考核标准、历年计算机操作员考试题型及题目。

2.教师严格考勤制度。计算机操作员培训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课堂纪律和学习要求,特别强调上课以签到形式进行考勤。教师根据签到表了解学生出勤情况,通过严格考勤,目的是为了确保参加培训的所有学生能够按时按量完成培训任务。如此,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短时间的培训掌握计算机操作员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计算机操作员职业标准。

3.教学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计算机操作员考核内容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两部分。技能操作分为七大块内容:(1)计算机安装、连接、调试;(2)文件管理;(3)文字录入;(4)通用文档处理;(5)电子表格处理;(6)图形图像处理;(7)因特网操作。根据计算机操作员考核内容的特点,教学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分为七大模块进行培训,以便提高教学效率,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4.采用“一练一考一通过”的检查方式。培训教学模式根据其内容采用模块化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对模块教学效果进行检查,采用“一练一考一通过”的检查方式,实时了解学生对模块内容掌握情况,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5.采用激励评价机制。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为学生学习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采用激励评价机制。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能够及时反馈,对于学习表现突出的能及时肯定,对于学习有进步的及时表扬,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乐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以便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操作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计算机操作员论文篇2

2会计的基础理论知识

会计的基础理论知识是为会计的实际操作奠定基础的,一般包括了会计学原理基本理论,主要是了解什么是会计,会计的计算方法、会计要素以及会计恒等式等方面;会计的职业道德法规;财务管理等知识。另外对于初级、中级以及高级会计师,还需要掌握相配套的理论知识,有初级经济法和经济法知识,以及实务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对实际操作技能更容易吸收和理解。

3会计实务操作技能

会计实务操作技能不仅仅包含了如何动手操作会计实务,还包含如何在工作中与人相处和沟通的能力、如何处理紧急事务的能力、如何组织和管理会计人员的能力等。(1)计算机操作能力。会计从业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因为会计报表或是会计信息都已经网络或化和信息化,需要能熟练的操作计算机,以及对办公软件,比如word、excel等有一定的掌握,这样更加有利于会计工作效率的提升。(2)珠算能力。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很多人都认为珠算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其实不然,对于比较简单的计算,用珠算的方法比用计算机结果更为快速,而且计算机在操作上面还存在部分缺陷,比如只要借贷是相等的,不管借方和贷方是否填写正确,计算机是检查不出来错误的,这个时候就需要采用珠算,比较简便而且效率还高。因此,珠算能力也是会计人员不能忽视的职业技能之一。(3)手工点钞能力。虽然现在都用自动点钞机进行点钞,但是对于会计从业人员而言,需要有能辨别人民币真伪的能力,并能熟练的运动点钞手法和技术进行点钞,这也是作为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4)电算化能力。拥有电算化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之一,通过对电算化技能的掌握,可以简化会计手续,缩短了处理会计信息的时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4)手工做账能力。虽然目前越来越多的会计人员使用会计软件来代替手工做账,但是会计人员通过了解手工做账的流程,可以对财务软件的使用更加熟悉并能熟练的操作。此外,对于一般比较小型的公司,其会计从业人员也是采用手工做账为主,因此掌握手工做账能力也是会计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

计算机操作员论文篇3

二、增强成人计算机培训教学效果的方法

1.找准起点,选对教材。

成人计算机培训面向的对象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工作性质、文化水平与计算机基础知识都存在差异,因此,为培训课程选取合适的起点尤为重要。成人计算机培训以短期培训为主,没有固定教材,也不能采用大专院校的计算机教材,在教学中,为提高计算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技能性,教师为学员选取的教材要根据培训目标选用可操作性强,能和日常工作生活结合,带有实践操作项目的计算机实用教材,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上好首课,激发兴趣。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开学第一课讲得过深过难,学员听不懂,往往会产生畏惧、厌学的心理,失去进一步学习的信心。教师在备课、讲课之前,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培训班学员的年龄、工作情况和文化程度,这些能反映学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了解学员接触、使用计算机的情况,这些能反映学员的计算机基础如何,应用能力如何。在具体授课时要从实际操作入手,避免一开始就把学员引入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中。第一堂课首先要尽可能展示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其次要精心挑选一两个操作简单的辅助教学软件,教给他们操作方法,让他们意识到计算机并不神秘,在自己的手指下也能乖乖听话。

3.演练结合,授人以渔。

计算机教学既要借鉴传统的教学方法,又要充分发挥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培训过程中根据学员的特点、结合计算机硬件配置的情况,从大多数学员的实际水平出发,在集体教学中兼顾个别学员,既要考虑到社会环境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要求,又要尽量满足部分学员对理论和操作能力的进一步深造提高的要求,从而整体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讲解时不能采用填鸭式、满堂灌,而是要培养学员的理解能力,让学员做到活学活用,培养学员遇到问题自己解决的能力,掌握学习计算机的方法。

计算机操作员论文篇4

根据教育部于2000年1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改革考试方法,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以前,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考试主要以平时上级练习成绩、期末考试(笔试)和平时出勤情况来作为学生的考核成绩;考试方法简单,考试形式单一,考核内容仍重于理论;而笔试考试只考共性的、统一的知识技能,不能很好的体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当今这个“人才饱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时代,为什么计算机专业人人员从事的工作确实跑业务,做销售员,或是跟计算机有一点搭边的文员,却不能胜任一个全职的办公自动化人员。因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弱,理论与实际没法结合。在操作方面文字输入速度慢,不熟悉机关公文规定格式的排版,不熟练办公软件的应用。

这一系列问题说明现行计算机专业课的考核机制存在一些不足: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把学生尽限于校园内,为考试而考试,例如,有学生平时表现非常好,上课认真,期末考试笔试卷面成绩相当不错,但是计算机一级考试却通不过,这说明了利用原先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不能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不能充分突出计算机专业的特色,脱离了现实工作环境,没能与市场很好地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迫使我们不能不反思。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模式需要进行改革。

二、课程考核改革思路

为了更好适应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进程,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落实教学过程和增强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全面测评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果,达到较高动手能力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应用性人才的目的。为此,将采用计算机一级考试和计算机操作员认证考试为考核目标。

通过考核既要检测学生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应用的基本理论的了解和基本操作的使用;又要检测学生对办公自动化运用程度,重点考核学生对OFFICE的实际操作能力。

结合课程的培养目标,突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本次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一)教、学、评相互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理论和上机实验是学生学习内容。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要合理调配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与完成实验的时间,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技能,最终达到学习目的。上机实验是以实际教学和计算机一级考试内容相结合,直接明了的从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联系,把学生的学与学生平时课堂练习和课外应用相对应。提高学生平时的动手能力,及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强化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平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地教学过程设计。我们采用平时的教材教学与等级考试、认证考试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甚至在平时实验联系中我们可以“一对一”的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不断地操作实践,对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主动性,直到学生100%掌握为止。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推进对学生职业化办公能力训练和提高,接近职业化教育的事实。

三、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根据历年来,学生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方面的能力逐渐在提高,尤其是职业技校、中专上来的学生在办公软件操作方面基础已相当不错,我们对这类学生最关键是在于办公软件实质操作的巩固和理论知识的强化,而普通高中上来的学生在办公软件操作方面虽然没有中专、技校的学生基础好,但高中阶段该课程也是必修课,对于这些学生我们的考核方式要进行改革。

(一)首先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考核内容上要明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内容有:信心社会概念、计算机硬件的概念和组成、网络的相关概念,以及office软件的基础应用。

当然我们对这门课程在教学方式上也统一,要把原先先以教材为主的理论课堂教学,或是没有实际操作的虚拟黑板式教学方式,改为实质动手操作的多媒体演示教学,和学生机房实际操作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使学生更明确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能体现信息教育的特色。 转贴于

(二)我们对学生要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要有一定的衡量标准,但在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中我们的考核标准也要做适当的调整,以便学生在学习态度上能够有所改变,能真正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以前我们采用平时实践训练、平时的考勤情况以及期末理论总结性笔试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这样一来我们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压力,自己真正学到多少东西是模糊的,但近年了我们应该把学生是否能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是否能获得计算机操作员认证来作为实质的考核标准,对学生来说是实质的学到了东西,能熟练的掌握和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在总结性考核时临时发挥失误的影响,又可以加强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社会人才需求相符合,体现了职业化。

(三)我们鼓励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就报名参加计算机一级考试,一般情况下,学生的等级考试是在十一月中旬,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参加考试,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自己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但并不影响学生通过率,因为我们前面也提到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方面的能力逐渐在提高,在高中阶段已有一定基础,只是进行对办公软件实质操作的巩固和理论知识的强化。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把计算机一级考试放于大一的第二学期,也就是每年的四月中旬,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基础相对要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差,在第一学期我们将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一致,只是放慢教学的速度,教学过程中会更加详细的去演示每个操作题,当然我们不可能保证每位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是满意的,所以在第二学期,我们开展计算机等级考试考前辅导,整个辅导原则是学生自愿参加,辅导内容以一级考试的内容为重点,80%的以上的教学时间是以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为主,机房为教学场地,不再以教师的教为主,以学生的练习,难题解答为主,教师起辅导作用。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在大一的第二学期会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操作员认证考试(已经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的学生)。计算机操作员资格认证考试的内容主要有四大块分别为:计算机系统操作与使用、文字信息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因特网操作。计算机操作员资格认证考试是符合现在社会需求进行培养人才,能完全充分体现职业化水平的职业资格认证。当然,我们照样也对学生进行培训,此类的培训是与实训教学相结合。每个班级的实训周里,我们会重点培训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与使用(微型计算机的使用操作方法、基本外部设备的使用与一般调整方法、微型计算机文件系统的操作与管理、常用软件的安装设置方法、计算机病毒的检查处理方法),而其他几点(文字信息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因特网操作)与计算机一级考试相符由学生自己练习。在实训周里我们将进行实践考试,全部课程结束后组织理论考试。完全符合学校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计算机职业化能力水平又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计算机操作员论文篇5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05-02

一、课程考核改革背景

根据教育部于2000年1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改革考试方法,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以前,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考试主要以平时上级练习成绩、期末考试(笔试)和平时出勤情况来作为学生的考核成绩;考试方法简单,考试形式单一,考核内容仍重于理论;而笔试考试只考共性的、统一的知识技能,不能很好的体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当今这个“人才饱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时代,为什么计算机专业人人员从事的工作确实跑业务,做销售员,或是跟计算机有一点搭边的文员,却不能胜任一个全职的办公自动化人员。因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弱,理论与实际没法结合。在操作方面文字输入速度慢,不熟悉机关公文规定格式的排版,不熟练办公软件的应用。

这一系列问题说明现行计算机专业课的考核机制存在一些不足: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把学生尽限于校园内,为考试而考试,例如,有学生平时表现非常好,上课认真,期末考试笔试卷面成绩相当不错,但是计算机一级考试却通不过,这说明了利用原先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不能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不能充分突出计算机专业的特色,脱离了现实工作环境,没能与市场很好地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迫使我们不能不反思。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模式需要进行改革。

二、课程考核改革思路

为了更好适应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进程,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落实教学过程和增强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全面测评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果,达到较高动手能力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应用性人才的目的。为此,将采用计算机一级考试和计算机操作员认证考试为考核目标。

通过考核既要检测学生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应用的基本理论的了解和基本操作的使用;又要检测学生对办公自动化运用程度,重点考核学生对OFFICE的实际操作能力。

结合课程的培养目标,突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本次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一)教、学、评相互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理论和上机实验是学生学习内容。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要合理调配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与完成实验的时间,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技能,最终达到学习目的。上机实验是以实际教学和计算机一级考试内容相结合,直接明了的从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联系,把学生的学与学生平时课堂练习和课外应用相对应。提高学生平时的动手能力,及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强化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平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地教学过程设计。我们采用平时的教材教学与等级考试、认证考试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甚至在平时实验联系中我们可以“一对一”的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不断地操作实践,对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主动性,直到学生100%掌握为止。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推进对学生职业化办公能力训练和提高,接近职业化教育的事实。

三、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根据历年来,学生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方面的能力逐渐在提高,尤其是职业技校、中专上来的学生在办公软件操作方面基础已相当不错,我们对这类学生最关键是在于办公软件实质操作的巩固和理论知识的强化,而普通高中上来的学生在办公软件操作方面虽然没有中专、技校的学生基础好,但高中阶段该课程也是必修课,对于这些学生我们的考核方式要进行改革。

(一)首先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考核内容上要明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内容有:信心社会概念、计算机硬件的概念和组成、网络的相关概念,以及office软件的基础应用。

当然我们对这门课程在教学方式上也统一,要把原先先以教材为主的理论课堂教学,或是没有实际操作的虚拟黑板式教学方式,改为实质动手操作的多媒体演示教学,和学生机房实际操作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使学生更明确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能体现信息教育的特色。

(二)我们对学生要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要有一定的衡量标准,但在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中我们的考核标准也要做适当的调整,以便学生在学习态度上能够有所改变,能真正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以前我们采用平时实践训练、平时的考勤情况以及期末理论总结性笔试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这样一来我们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压力,自己真正学到多少东西是模糊的,但近年了我们应该把学生是否能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是否能获得计算机操作员认证来作(下转第107页)(上接第105页)为实质的考核标准,对学生来说是实质的学到了东西,能熟练的掌握和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在总结性考核时临时发挥失误的影响,又可以加强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社会人才需求相符合,体现了职业化。

(三)我们鼓励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就报名参加计算机一级考试,一般情况下,学生的等级考试是在十一月中旬,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参加考试,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自己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但并不影响学生通过率,因为我们前面也提到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方面的能力逐渐在提高,在高中阶段已有一定基础,只是进行对办公软件实质操作的巩固和理论知识的强化。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把计算机一级考试放于大一的第二学期,也就是每年的四月中旬,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基础相对要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差,在第一学期我们将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一致,只是放慢教学的速度,教学过程中会更加详细的去演示每个操作题,当然我们不可能保证每位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是满意的,所以在第二学期,我们开展计算机等级考试考前辅导,整个辅导原则是学生自愿参加,辅导内容以一级考试的内容为重点,80%的以上的教学时间是以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为主,机房为教学场地,不再以教师的教为主,以学生的练习,难题解答为主,教师起辅导作用。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在大一的第二学期会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操作员认证考试(已经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的学生)。计算机操作员资格认证考试的内容主要有四大块分别为:计算机系统操作与使用、文字信息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因特网操作。计算机操作员资格认证考试是符合现在社会需求进行培养人才,能完全充分体现职业化水平的职业资格认证。当然,我们照样也对学生进行培训,此类的培训是与实训教学相结合。每个班级的实训周里,我们会重点培训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与使用(微型计算机的使用操作方法、基本外部设备的使用与一般调整方法、微型计算机文件系统的操作与管理、常用软件的安装设置方法、计算机病毒的检查处理方法),而其他几点(文字信息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因特网操作)与计算机一级考试相符由学生自己练习。在实训周里我们将进行实践考试,全部课程结束后组织理论考试。完全符合学校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计算机职业化能力水平又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四、课程考核改革的实施效果/结束语

课程考核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近年来经考核模式改革后,教师的专业技术有一定的巩固,对于学生来说各项考核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学到知识,有真正动手的能力,能真正更好的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

在学生的毕业设计排版,制图中明显可以看出比以往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平时学生干部制作表格很少人还会使用WORD来做,在写公文上也有很大的进步等等。据统计每年的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计算机操作员资格认证的报考率和通过率也逐渐在提高。考核只是计算机专业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要想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计算机操作员论文篇6

笔者在长期的实际教学中,发现操作系统的实验课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在各个高校都较为普遍,这引发了笔者对于这门课程实验教学的深入思考。本文从实验课的内容层面划分、内容设置和实施过程三个方面对“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教学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1“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教学的内容层面划分

操作系统涉及的内容较多,相对应的实验层面有深也有浅,主要有以下四个层面,各层面依次由浅到深递进。

1.1观察与使用层面

选择一个实际的操作系统(一般为 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实验环境,让学员观察操作系统运行某个功能的具体现象,来体会操作系统原理的设计内容。这种方式只能看到系统的外部运行情况。为了让学员真正理解操作系统的内在原理,可以在使用层面的基础上增加部分编程的实验内容。

1.2算法模拟层面

选取课程中一些典型算法,如进程并发、页面置换等,让学员在理解该算法的基础上使用编程语言来进行模拟实现。此类实验有利于学员加深对操作系统理论的理解,但体会不到实际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交互。

1.3源码阅读级层面

通过对现有操作系统部分内核源代码的阅读,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设计原理。

1.4系统设计层面

这个层面主要用于国内一流高校,如清华、人大等研究型大学,主要方法是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些小型操作系统,进行扩展型实验。这种实验方式可以提高学员的自主能动性,但其工作量与难度很难把握,可能导致大部分学员无法完成而影响教学效果。

2“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教学的内容设置

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选择在学员大四上学期开设“操作系统原理”课程,共50课时。选用的教材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该教材主要侧重基本概念及原理,以课堂教学为主。为了加深学员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我们设置了大约8到10个课时的实验课。以往的实验课程的设置主要集中在利用 Windows 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进行系统调用编程以及算法模拟,经过多轮教学之后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只有少部分真正感兴趣的学员能够学到东西,大多数学员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实验内容过于零散、抽象,学员希望能够把这些零散的实验内容整合到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中。因此,我们对该门实验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对具体内容做了调整。在最新的设置中,充分考虑了知识体系的关联性与完整性,实验内容也递进的展开。

通过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结合,学员先学习理论知识,进而模拟实现其中的算法,最后,进行完整操作系统的实验,实现了“抽象理解―感性认识―理性理解”的学习认知过程。

3实验课程的实施过程

在实验实施前,教员要先确定本次实验的具体内容,并收集整理相应的实验素材;其次,按照具体的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指导书,指导学员如何进行实验以及对实验过程中将用到的数据结构进行简要说明,并将相关代码发给学员;然后,根据实验指导书介绍,指导学员理解实验所需的相关知识并完成实验任务;最后,教员验收学员实验成果。

在此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学员实验期间,需要教员积极引导其进行阅读和思考。令外,在每次实验结束时对学员的实验成果进行评价,并将其实验成绩体现在学员的最终成绩中。

计算机操作员论文篇7

一、存在的问题

1.会计软件存在缺陷

安全性与保密性差。许多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另外,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很方便的从外部打开修改。还有一些商业软件为了占领市场,为用户提供修改以前年度帐目等功能,这些都为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埋下了隐患。

各核算模块缺乏衔接。总帐、固定资产、工资等模块间数据不能顺利地相互传递,以实现自动转帐、相关查询等功能,不能做到“无缝连接”,因此也就无法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上的先进性。

2.理论落后于技术

由于在一段时期内,我国信息化工作偏重于技术,造成理论研究相对比较落后,会计电算化领域也不例外。很多企业是满怀期望开始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后却失望地收场。有一些是取的结果远远低于预期的效果,没有起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有一些是采用会计电算化后并没有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还有一些干脆就是全面失败,整个系统全部放弃,仍然采用手工工作。这其中的原因虽然很多,但理论的缺乏却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3.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电算化人员不少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许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做了系统的培训,但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依然很慢,而且在上机时一旦出现错误操作,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甚至导致系统崩溃。

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几年时间,计算速度提出高了几十倍。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而现在的教材多为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可想而之。

4.计算机的使用提高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

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数据库技术的提高使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计算机舞弊和犯罪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可能比手工会计系统更大。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仅难度大、复杂,而且还要有各种控制的计算机技术手段。

二、应采取的对策

1.建立完善会计软件的服务体系

由于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实施电算化还属初级阶段,会计软件的开发应立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现状,尽力开发操作简便的软件,简化操作和去掉不必要的功能。建立起完善的会计软件服务体系,对用户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针对用户反馈的意见和要求对软件进行修改和完善。

2.加强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

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一直落后于技术的发展,究其原因,与会计电算化自身不无关系。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在会计工作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即在手工的模式下,用计算机改变处理的手段。所以对技术的需求必然大于对管理的要求,而理论方面也是依附于手工会计理论的发展。而财务信息化不仅需要技术,更注重技术、信息、管理的结合,理论方面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理论研究必须加强、加快,为财务信息化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将是未来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3.人才的培养是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关键

首先应抓好基层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单位要分期分批地使会计人员接受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培训,逐步使多数会计人员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运用会计软件的基本技能,部分会计人员还要掌握软件的日常维护和二次开发的技能;使数据共享,数据处理的速度大大加快,信息反馈及时、通畅、正确,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各基层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才能蓬勃发展起来。

4.防止会计电算化舞弊,完善内部控制系统

(1)加强电算化犯罪法制建设

目前,由于法规的不健全使电算化犯罪的控制很困难,例如,对未经许可接触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或有关数据文件的行为,在许多国家法律上不认为是偷窃行为i因此就无法对拷贝重要机密数据的行为治罪,我们必须看到,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不能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因为会计电算化犯罪毕竟是高科技、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为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对此加以有效控制就很有必要。

(2)完善内部控制系统

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单位,均应建立和健全电算化内部控制系统。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应该具有强有力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措施,两者缺一不可。

一般控制包括软件系统控制。是对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取得和开发的控制,以及对系统开发过程中或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系统文件的安全所进行的控制。包括系统软件的购买、开发授权、批准、测试、实施以及文件编制和文件存取的控制。

应用控制包括数据输入控制。输入控制的主要内容有:由专门录入人员,录人人员除录人数据外,不允许将数据进行修改、复制、或其他操作;数据输入前必须经过有关负责人审核批准;对输入数据进行校对;对更正错误的控制。

计算机操作员论文篇8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完善,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各个行业。会计电算化替代传统的手工记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了会计的现代化发展。论文参考,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在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的今天,会计电算化地位日趋重要,但它在给我们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存在巨大的风险,建立约束机制,完善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一、 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岗位、职责范围,建立相应制度,实行内部牵制

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以分为基本工作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的工作岗位,一般可以划分为: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的摘要保持相对稳定。各个工作岗位应建立自己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

与传统的会计工作一样,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是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建立内部牵制制度。论文参考,管理制度。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系统开发、发展与系统操作;数据维护管理与电算审核;数据录入与审核记账;系统操作与系统档案管理等,应建立一套符合职责划分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单位应对计算机的使用建立一套具体使用制度,尽量做到专机专用;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增加软件的限制功能。论文参考,管理制度。

二、 加强计算机硬件、软件管理

计算机的设备安全和正常运行是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论文参考,管理制度。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管理包括:(一)、对计算机所处的环境、温度进行控制;保持设备整洁、定期进行保养、维护等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二)、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防止设备被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计算机进行操作等。(三)、对计算机上机管理应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包括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上机时间安排等。

互联网实现了会计资源的信息共享,但同时也处于极大的风险之中。为了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的安全应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论文参考,管理制度。对计算机软件的管理包括:(一)、加强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非法删除和修改,定期进行备份。(二)、提高网络的安全防范能力,可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认证、授权进入等措施。此外,会计软件还应有完备的操作日志文件。

三、 建立健全电算化档案的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及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数据是指记账凭证、会计帐薄、会计报表等数据。

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由专人负责。论文参考,管理制度。(一)、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应包括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完善的资料使用和归还手续,还应有对所有档案进行定期备份的措施,制定应急措施和恢复手段,会计软件一旦受到破坏能够恢复。(二)、采用光盘等介质存储会计帐薄、报表,其保存期限同打印输出的书面形式的会计帐薄、报表。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仍需要打印输出。对磁性介质存放的数据要保持双备份。(三)、手工录入并由计算机打印出的记账凭证上应有录入人员、稽核人员、会计主管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收付款记账凭证还应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

四、 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计算机操作员论文篇9

在北京一所以理科教学为主的大学当中,由于计算机运用于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学生和各个领域的技术发展越来越重要,学校采用了教与操作相结合的方法,理论和实践会相互穿插在整体的教学内容当中。先对学员进行一到两个课时的理论讲解,之后会配套走入机房,进行理论的深化和扩展,由老师在主机上进行操作和全程辅助,由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际演练。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包含的内容较为繁多而复杂。一般来说,教学体系当中要包含基础知识理论,专业知识教育以及实际操作。这几大内容各自都有着独立的教学体系,需要实践操作的配合。而在越发重要的实践体系当中,如何能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来提高操作运用的有效性,创新性和可靠性,对于整体的教学成果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

1.1理论基础知识必须过硬

在现代课堂当中,基本上教学内容上是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和《网络基础知识》为一个前提进行所有内容的拓展。学习计算机的学员大体上都会有一种认识,那就是计算机的数据库是以英文和计算机专业术语进行编制的,因此,可以说,要想完全进行计算机语言的了解,英文水平也要齐头并进。接着要了解计算机的基础语言和基础操作知识,对于简单的程序编写和数据库的应用要十分熟悉。接下来才能进行更为复杂的程序操作。对于整体的教学体系来说,老师和学生都应当以理论基础知识作为一个基点,在这个基点稳固的前提之下,进行其他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在理论知识过硬的前提之下,进行丰富的课堂内容改革,实践创新以及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才会有意义。

1.2提高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

对于计算机科学以及技术领域的人才来说,专业性的要求本就非常严格,其要面对的问题和实际情况也是非常艰巨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在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在网络当中进行资料和数据的共享和获取,但是在获取和搜索的同时,要注意遵守网络当中的相关条例以及尊重所有计算机用户的权利和隐私,对于这些专业的网络和计算机知识和规定要有必要的操守和认知。

1.3实际操作与基础理论相结合

在学校进行的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的培养,都是为了对自己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实际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学校的时候,就应当尽可能地接触广博的信息,在北京的计算机班中,老师会定期的布置给学生一些任务。学生会在遵守一定规则和规范的前提下,进行自我创造和发挥,将数据库语言和网页制作,网络数据搜集结合到一起,完成自己独创的技术结果。老师会在学生所编制的计算机语言当中找出学生的错误加以纠正并提出其中的亮点记录到教学档案当中作为成绩的考核和今后教学内容的改进材料。

2教学体系当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改革措施

2.1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接触社会

当今大学,很多已经于一些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和企业会共同交给学生一些考验其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任务,让所有学员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水平和计算机编程及应用技术,将所制作出来的和编制出来的成果汇总起来,交给学员和企业监督人员进行共同的审核和选拔,对于编制出对于企业的经营和科技成果进展有利的计算机人才,企业会重点进行预先培养,对于学生早一步接触社会,运用自己的所学有着极大的帮助。

2.2课堂形式设计,调动学生实践操作的积极性

在课堂当中,老师可以涉及情境和方案进行课堂氛围的改革,让课堂形式灵活生动起来。使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都能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此,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实验分为操作验证型和综合设计型两个层次。操作验证型实验是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既定方法条件和仪器设备,完成全部实验过程,以验证课堂教学的理论,深化理论教学的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基本实验能力,使学生获得实验基础训练。

计算机实践本身就拥有者非常广博和精彩的内容,在广州一所大学当中,计算机课堂上老师就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游戏和动画的制作,一项简单的游戏和动画,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了数据库应用,计算机基础语言,图片处理,平面设计,程序编写等,将所有的程序运用到一起,进行课堂上的演示和播放,让学生自己进行成果演示和讲解,对于提高其技术的综合实践能力不仅有着调动积极性的作用,让充分让学生体会到了计算机技术的精彩纷呈。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今后要面对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3.1学校培养学生的方式与社会的要求并不完全符合

绝大多数的单位需要的是有经验,进入岗位之后能马上进行工作的人才。现如今大多数学员当中,占比重较高的仍然是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在实际操作中,首先需要的是计划的能力、组织的能力、营销的能力、做报表的能力,有了这些基本功,才能上升到分析市场的发展趋势、把握市场的发展方向、作出战略规划进行运筹帷幄。本科毕业生往往有很多的理论,但这只是纸上谈兵,要把这些理论用到实践中,还必须经过实践的锻炼。

3.2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

以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实验内容以系统的研究创新项目实验为主,题目以任务书的形式供学生选择,也可以学生自主命题。实验进行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研究项目的任务与目标,探索解决办法,拟定解决方案,灵活运用实验手段与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为课题结论提供科学的试验依据,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来说,要朝着更加多元化,规范化,有效化的方向发展,让学员在课堂上学习枯燥的程序和数据编写的同时要学会将没有生命的程序转化为便于生产,娱乐生活的工具,充分体验计算机实践技术带来的精彩和快乐,同时要在完全掌控了计算机特性和计算机语言的同时进行程序的更新和改革,使得计算机不仅成为自己技术研究的工具,也成为自身素养和生活娱乐的途径。

计算机操作员论文篇10

安全性与保密性差。许多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另外,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很方便的从外部打开修改。还有一些商业软件为了占领市场,为用户提供修改以前年度帐目等功能,这些都为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埋下了隐患。各核算模块缺乏衔接。总帐、固定资产、工资等模块间数据不能顺利地相互传递,以实现自动转帐、相关查询等功能,不能做到“无缝连接”,因此也就无法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上的先进性。

2.理论落后于技术

由于在一段时期内,我国信息化工作偏重于技术,造成理论研究相对比较落后,会计电算化领域也不例外。很多企业是满怀期望开始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后却失望地收场。有一些是取的结果远远低于预期的效果,没有起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有一些是采用会计电算化后并没有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还有一些干脆就是全面失败,整个系统全部放弃,仍然采用手工工作。这其中的原因虽然很多,但理论的缺乏却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3.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电算化人员不少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许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做了系统的培训,但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依然很慢,而且在上机时一旦出现错误操作,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甚至导致系统崩溃。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几年时间,计算速度提出高了几十倍。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而现在的教材多为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可想而之。

4.计算机的使用提高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

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数据库技术的提高使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计算机舞弊和犯罪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可能比手工会计系统更大。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仅难度大、复杂,而且还要有各种控制的计算机技术手段。

二、应采取的对策

1.建立完善会计软件的服务体系

由于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实施电算化还属初级阶段,会计软件的开发应立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现状,尽力开发操作简便的软件,简化操作和去掉不必要的功能。建立起完善的会计软件服务体系,对用户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针对用户反馈的意见和要求对软件进行修改和完善。

2.加强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

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一直落后于技术的发展,究其原因,与会计电算化自身不无关系。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在会计工作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即在手工的模式下,用计算机改变处理的手段。所以对技术的需求必然大于对管理的要求,而理论方面也是依附于手工会计理论的发展。而财务信息化不仅需要技术,更注重技术、信息、管理的结合,理论方面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理论研究必须加强、加快,为财务信息化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将是未来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3.人才的培养是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关键

首先应抓好基层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单位要分期分批地使会计人员接受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培训,逐步使多数会计人员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运用会计软件的基本技能,部分会计人员还要掌握软件的日常维护和二次开发的技能;使数据共享,数据处理的速度大大加快,信息反馈及时、通畅、正确,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各基层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才能蓬勃发展起来。

4.防止会计电算化舞弊,完善内部控制系统

(1)加强电算化犯罪法制建设目前,由于法规的不健全使电算化犯罪的控制很困难,例如,对未经许可接触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或有关数据文件的行为,在许多国家法律上不认为是偷窃行为i因此就无法对拷贝重要机密数据的行为治罪,我们必须看到,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不能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因为会计电算化犯罪毕竟是高科技、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为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对此加以有效控制就很有必要。

计算机操作员论文篇11

一、会计电算化

所谓会计电算化,是指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即采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的过程。

会计电算化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处理是通过各种业务处理程序,指挥计算机进行各种指令操作来完成的;有助于会计工作规范化,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提高了会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整个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传输效率,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会计电算化有助于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加快数据处理的速度,扩展数据处理的广度;有助于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可以促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会计信息系统是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电算化的开展,将会有力地促进整个企业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

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次利用电子计算机计算职工薪金,标志着电算化会计的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美国及西欧各国较为普遍地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而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是比较晚的,1981年8月,在财政部、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和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正式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财务软件的应用纳入研究范畴,简称为"会计电算化",这次会议是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现阶段,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大企业普及的比较快,而一些小企业普及比较慢。

在我国企业可以选择商品化的会计软件,也可以企业组织人员进行自己研发。但是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软件都要符合财务部颁发《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现在市场上比较流行的会计软件有:金蝶的ERP产品,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始创于1993年8月,其主要产品有金蝶KIS、金蝶K/3、金蝶EAS等系列;用友的ERP产品,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l988年,是中国最大的管理软件、ERP软件和财务软件供应商。公司主要产品有ERP-NC、ERP-U8、用友通等系列。ERP软件用友ERP-U8,包括系统管理、总账系统、报表系统、工资和国定资产、应收应付系统等。

三、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特点:

1.查询高速自动化

用计算机查询,可以根据查询的条件,很快就能查到所需要的数据外,在查阅时,还可以分门别类,打印查询结果。

2.数据处理一体化

数据一旦进入计算机系统.记账、对账、汇总编制会计报表等,都在一体化处理过程中完成。

3.信息存放磁盘化。

在计算机方式下,除原始凭证,其他所有信息都能存放在计算机的磁性介质(硬盘、软盘)中,同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将信息打印到纸介质上。磁盘可以复制,使会计数据的保存更加安全。

四、会计核算操作权限安全性

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防止非法操作,明确职责范围,根据会计电算化后的岗位的划分,对所有的操作员授予一定的权限。操作权限的设置通过会计软件提供的"操作权限设置"功能实现。通过操作权限设置,一方面可以防止无关人员进行操作;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操作人员越权操作。操作权限应根据岗位分工进行设置,并遵循会计内部牵制制度。操作人员应使用真实姓名,严禁设置虚拟的操作人员。设置完毕后,应将系统默认操作人员删除或取消其所有的权限,防止使用默认的操作人员进行实际业务操作。

1.系统管理员权限

对系统管理模块的使用,只允许以两种身份注册进入系统管理:一是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二是以账套主管的身份。系统管理员指负责整个系统的总体控制和数据维护工作的人员,可以管理系统中的所有账套。以系统管理员身份注册进入系统管理,可以进行账套的建立、引入和输出,设置用尸和权限,监控系统远行过程,清除异常任务等。系统管理员是系统中权限最高的操作员,要对系统数据安全和运行安全负责。一般会计信息系统中系统管理员及口令是默认的,企业在正确安装应用系统后,应该及时更改系统管理员的密码,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由于账套主管是由系统管理员指定的,因此第一次使用时必须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注册系统管理,建立账套并且指定相应的账套主管后,才能以账套主管的身份注册系统管班。系统管理员和账套主管看到的系统管理登录界面是有差异的。系统管理员登录界面只需包括服务器、操作员、密码子项,而账套主管登陆界面除以上三项外还必须包括账套、会计年度及操作日期。

以系统管理员admin的身份启动并注册[系统管理]模块。从【开始】-【用友 ERP-U8】-【系统服务】-【系统管理】进入系统管理的登录界面。 如图。

如果是初次使用此系统,第一次必须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注册系统管理,建立账套和指定相应的账套主管之后,才能以账套主管的身份注册系统管理。

2.设置操作员

操作员指由权登录并使用系统的人。使用企业财务管理软件时,首先应明确指定系统授权的操作人员,并对操作人员的使用权限进行明确规定,以避免无关人员对系统进行非法操作,同时也可以对系统所包括的各个功能模块的操作进行协调,使得流程顺畅,从而保证整个系统和会计数据的安全和保密。

对于公司管理而言,职员之间岗位的变动时常发生。如果一个岗位变动之后,就需要重新分配不同的操作权限,操作很繁琐:所以预先给相应的角色设置好相应的权限后,在设置用户的时候,就指定该用户归属所指定的角色,则该用户就自动继承了该角色的权限,当然也可以独立给该用户赋予权限,该用户也可以不归属于任何角色。

用户和角色设置不分先后顺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设置。但对于自动传递权限来说,应该首先设定角色,然后分配权限,最后进行用户的设量。用户管理包括用户的增加、修改和删除,由系统管理员全权管理。

所设置的操作员在未被使用前,可以对其进行修改。但只有系统管理员才有权修改操作员信息。在操作员的信息中,操作员编号不能修改,操作员的姓名、密码及所属部门可以修改。操作员的密码除了可以由系统管理员以修改操作员信息的方式修改外,还可以在操作员登录系统时内操作员本人修改。

五、综述

计算机操作员论文篇12

Analysis the needs of Computer Teaching Reform

Lu Lina,Hu Jun

(Wuhan Ordnance Military Academy,Wuhan430075,China)

Abstract:"Computer Application"is a non-commissioned officers academy students to open one compulsory basis.Through the course of study,so that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omputer from the foundation to gradually master the relevant concepts,basic knowledge,to master the common office software and networks operating,training students to use computer processing operation and in official capacity.Therefore,the strengthening of basic education,computer courses,students develop computer skills,especially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and creative ability,proposed to refor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is imperative.

Keywords:Computer-based courses;Teaching reform;Guide teaching text

一、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指导,激发学员实践创新能力

以能力素质为核心,以知识素质为主体,是军校学员综合素质结构的主体。“能力本位”教育是任职教育的体现,主要培养学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所以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主要是建立既能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员是认知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创新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学员的自身特点和课程的改革目标,我们尝试将原来的《微机应用基础》、《计算机操作与维护》及《信息安全》三门课程合并成一门课程《计算机应用与维护》,采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内容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变化,同时保持教学的相对稳定性,强调精练教学内容,拓宽基础,注重实践,强调学员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课程在内容的编排上遵循认知规律,在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既满足计算机技术发展对军队士官人才的能力要求,又适应参训学员的个性和职业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有效的学习,以满足各级部门岗位任职能力要求。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不再明确划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专修室成了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一体的专业教室。教员除了理论教学,还需要进行实践操作指导,边讲边练、讲练结合、适时讲评。学员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共同协作来完成教学任务,并对完成情况进行互评和自评。授课过程中教员更加注意宏观调控、控制节奏、注重引导,而学员则需要提前预习、注重协作、及时反馈。

二、针对军校士官学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目前,军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性。例如,开设的课程较单一,课程学习时间较短,课程学习较孤立,与其他课程特别是专业课学习联系较少等。这种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学员不能系统和完整的学习计算机知识,不能及时地掌握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缺乏计算机能力培养的连续性,不利于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课程建设是军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计算机基础教育这类应用型课程而言,学习的方向应瞄准应用,学习的目的是学会动手实践,这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充分考虑学员信息技术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员的潜力,实现学员个性化发展。教学手段应呈现多样化,并与实际工作案例相结合,语言上通俗易懂,使所学内容简单明了。

三、积极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从认识计算机到逐步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常用办公软件及网络的使用,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最终达到提高学员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大力提倡“精讲多练”,“精讲”要求教员讲出内容的精髓和基本知识点,“多练”要使学员有机时、有目标、有实效。因此,计算机操作环节应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要作统筹安排,形成较完善的操作课教学体系,以利于培养学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具体因素,我们应该选择比较合适的教学方法,类似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或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遵循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指导思想,注重实践环节,面向应用,努力提高学员实际操作运用能力,掌握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调整,重点围绕着贴近实际应用,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出发,即以提高技能为宗旨进行内容整合和提高,使课程内容既体现了先进性、实效性和应用性,又照顾了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员。

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性教学

引导文教学方法是“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教学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方法之一。为适应这种教学方法,本课程专门编写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活动实施手册,为各情境、各任务编写了详细、全面的引导文。在课前下发给学员,供学员自学,完成引导文中设置的问题和任务。教员检查学员完成引导文所布置的任务的情况后,根据学员真实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相比,知识更新速度快,若计算机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员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则学员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而教学的注重点应从“教”转向“学”,逐步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员指导下的“以学员为中心”,即以学员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员的能动性,主动建立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教学模式上去。

总之,观念创新是方向,只有观念创新才能确立正确的目标;思维创新是方法,寻求思想方法和行为方法;知识创新是目的,创造新的知识实体。实现三个创新的中心环节是思维创新,而思维创新的核心则是学会运用非逻辑思维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因为只有变向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这些非逻辑思维方式才有可能导致差异,从而提出新问题,确立新观念,创造新的知识实体。军校任职教育未来发展的重点是质量和特色随着任职教育从观念更新与模式转换向教学过程深入,这样的改革方向是一种必然。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对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计算机操作员论文篇13

The Research on Computer Foundation Course of University 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DU Jing, HAN Qing long, HAN Qiu-feng

(Dept. of Foundation, Naval Aeronautical and Astronautical University, Yantai 264001,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military academy for education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 course teaching, combination of military academy education as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eaching case, explore a suitab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erarchical teaching theory system. Reforming to eventually improve the overall learning enthusiasm of students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is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professional education;University computer basis; teaching case; teaching system

1 概述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军校各专业科学文化模块一门限定选修课。从理解计算机系统、使用计算机和计算思维三个方面培养学员的计算机基础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员初步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使得学员今后能够更好地在各自专业领域中应用计算机和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设计思路

面向军校任职教学学员未来的岗位任职中的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应用需求,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既要直接支持简单的信息处理需求,同时也为高级信息处理应用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突出计算机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方面的内容,强调一般应用概念和技术,并向思维方法进行引导,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教学实施方面,将根据学员信息技术基础的差异,开展分级施教。普通班的教学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面向不同培养类型因材施教,以教学案例和课堂活动设计为切入点,将计算思维的培养渗透于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中,培养学员主动将计算思维方法向各应用领域迁移的意识和能力。

3 课程实施过程

3.1 总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员能够描述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解释计算机系统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能够说明常用信息的计算机内部表示方法。能够熟练运用主流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能够说明常见的信息组织和管理方法。能够阐述常见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功能结构、信息处理过程。能够列举基本的信息安全保密技术手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员应能从应用者的角度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了解计算机科学和技术领域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未来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能选择并运用合适的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2 举例实施过程

下面以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为例,讨论具体实施过程

1)主要内容及要求

描述了解计算机系统主要组成部分,解释中央处理器工作原理和指令执行过程。描述计算机硬件各组成部构成和设计原理。了解常用应用软件。说出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和微型计算机主流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总结操作系统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分类;了解微机主流操作系统的功能特点和安装过程,了解主流操作系统常用的控制与管理方法、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理解进程概念。使用微机主流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进行磁盘文件的组织与管理。

2)内容特点

特点:知识点比较分散,概念多,需要加强理解记忆。

重点:计算机组成与工作原理、指令执行过程、操作系统基本知识

难点:指令执行过程 ,操作系统四大管理功能。

3)教学活动安排

以课堂讲授为主,可安排微机实物组装演示,学员应达到建立计算机系统的知识基础,掌握微机基本配置,了解计算机系统结构。学员通过对当下主流硬件配置讨论,达到了解硬件各性能指标和使用操作系统管理系统软硬件资源的技能培养目的。

3.3 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充分利用大学计算机基础MOOC开展课程自学;开发适合本课程的考试系统,使考试形式更适应本课程实践性、理论性强的特点。

4 结束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在军校任职教育教学中开设在一年级上学期,为学员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不需要先修课程铺垫,学员基本都使用过计算机,但是学员对计算机的知识不系统、计算思维能力欠缺,加之学时有限,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泛,学员还是会感觉学习吃力。因而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讲授法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穿插实例,结合类比法、提问法、案例法等灵活昂的授课手法。事实证明,采用上文所述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法能够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