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投资论文实用13篇

期货投资论文
期货投资论文篇1

此外,投资者需要根据投资组合的投资表现,了解其投资组合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他的投资目标,监测投资管理人的投资策略,为进一步的投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投资顾问需要依据投资组合的表现向投资者提供有效的投资建议;投资管理公司从保护投资者利益出发进行投资风险和绩效的监控。

二、业绩评估的困难性

首先,投资技巧与投资运气的区分。交易帐户的表现是投资管理人技巧与运气的综合反映,很难完全区分。要尽量区分这一点就要选择合适的考察期限。本文建议以周为基本统计单位,以三个月为一个评估期限。

其次,比较基准的选择问题.。中国市场没有农产品指数、也没有有色金属指数(就是有,一个交易帐户既投资大豆又投资铜,也不好比较),再说期货市场存在做空机制,因而比较基准很难统一。从评估实际看,大多数投资管理人倾向于某一稳定的投资风格,而不同投资风格的投资管理人可能受市场周期性因素的影响而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群体特征。本文建议将期货投资管理人分为两类:以投资套利为主单边持仓保证金不超过总资金三分之一的稳健型;以纯投机为主的激进型。

第三、投资目标、投资限制、操作策略、资产配置、风险水平上的不同,使得不同交易帐户之间的业绩不可比。比如,由于投资目标不同,投资管理人所受的投资范围、操作策略等的限制也就不同。

第四、投资管理人操作风格的稳定性。如果出现投资管理人在考察期限内改变操作风格,将会引起收益率的较大波动,而这种波动与通常意义上的市场风险概念并不完全一致。

此外。衡量角度的不同、投资组合的分散程度、被评估帐户是否跟投资者其它帐户关联等也会影响业绩的评估。

三、关于投资风险。现资理论认为,投资收益是由投资风险驱动的,相同的投资业绩可能承担的风险并不同,因此,需要在风险调整的基础上对交易帐户的业绩加以衡量。由于期货投资是资本市场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其保证金交易的杠杆原理使得其风险和收益的波动程度大大高于其它投资品种,相应的期货交易帐户的风险管理也有其独有的特性,大家所熟知的证券投资是一个全额保证金的交易方式,投资者需用自有资金购买股票、债券等,不能采用透支的方式交易,这样收益率的波动将明显小于保证金交易下的期货投资。反过来说,如何保证期货交易帐户的总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目前国内期货交易所的活跃品种保证金比例多为5%,即便投资者通过期货公司交易增收3个百分点,保证金的比例也仅为8%,大大低于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的资金要求比例。以目前国内期货品种涨跌停板±3%计算,当日单边波动可能造成保证金的理论盈亏为±37.5%(3%÷8%)。相对与股票投资的10%而言可谓放大了3倍有余,所以在对期货交易帐户管理时,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期货投资的安全是很有必要的。期货经纪公司普遍采用保证金占用金额与客户权益之比的方法来反映交易帐户的风险情况,殊不知遇上套利或参与交割的帐户,这个指标就会失真。本文建议改为净持仓(或对反向头寸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折算)来反映,另外采用投资收益率的标准差来衡量风险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四、关于平均收益率。

现行的平均收益率计算公式有两种:一种是算术平均收益率;另一种是几何平均收益率。几何平均收益率,可以准确地衡量交易帐户的实际收益情况;算术平均收益率一般可以用作对平均收益率的无偏估计,因此,它更多地用在对将来收益率的估计上。五、三大经典风险调整收益衡量方法

由于期货投资与证券投资有类似之处,在进行期货交易帐户评估时可以参照证券投资基金评估的方式。在国外对交易帐户业绩的评价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按照基准收益率将评价指标分为两类:一类基于CAPM模型,将市场指数作为基准收益率简称为CAPM基准;另一类基于APT模型,以多因素模型决定的期望收益作为基准收益率即APT基准;其中基于CAPM的夏普业绩指数法、特雷诺业绩指数法、詹森业绩指数法应用较为广泛。

1、夏普业绩指数法。夏普业绩指数是基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基础上的,考察了风险回报与总风险的关系,计算公式如下:S=(Rp―Rf)/σp

其中:S表示夏普业绩指数,Rp表示某只基金的考察期内的平均收益率,Rf表示考察期内的平均无风险利率,σp表示投资收益率的标准差,它是总风险。

夏普业绩指数越大,基金的表现就越好;反之,基金的表现越差。

2、特雷诺业绩指数法。特雷诺认为足够分散化的组合没有非系统性风险,仅有与市场变动差异的系统性风险。因此,他采用基金投资收益率的βp系数作为衡量风险的指标。

T=(Rp―Rf)/βp

其中:T表示特雷诺业绩指数,Rp表示某只基金的投资考察期内的平均收益率,Rf表示考察期内的平均无风险利率,βp表示某只基金的系统风险。

特雷诺业绩指数的含义就是每单位系统风险资产获得的超额报酬(超过无风险利率Rf)。特雷诺业绩指数越大,基金的表现就越好;反之,基金的表现越差。

3、詹森业绩指数法。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詹森系统地提出如何根据CAPM模型所决定的期望收益作为基准收益率评价共同基金业绩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J=Rp―{Rf+βp(Rm―Rf)}

其中:J表示超额收益,被简称为詹森业绩指数;Rm表示评价期内市场的平均回报率;Rm-Rf表示评价期内市场风险的补偿。当J值为正时,表明被评价基金与市场相比较有优越表现;当J值为负时,表明被评价基金的表现与市场相比较整体表现差。根据J值的大小,我们也可以对不同基金进行业绩排序。

期货投资论文篇2

1949年,美国海登斯通证券公司的经纪人理查德?道前(RichardDonchian)建立于第一个公开发售的期货基金(ManagedCommodityFundFuturesInc.),成为世界上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期货投资基金。直到60-70年代,期货投资基金才开始真正引起人们的兴趣,当时的投资者主要是小资金客户。1975年,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成立,监管期货投资基金经理(CPO)和商品交易顾问(CTA)的活动。80年代,期货品种由农产品发展到债券、货币、指数等金融领域,期货投资基金在资产的风险管理与运作方面的作用日趋重要。随着现资组合理论的诞生和投资技术的不断变化,期货投资基金规模迅速扩大。据统计,到1999年,美国期货投资基金的市场份额已由1988年的60亿美元增加到500亿美元。根据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资料,至2000年9月,美国共有基金经理(CPO)1416个,交易顾问(CTA)935个。目前,美国期货投资基金不仅成为期货市场上的主要投资工具,而且已成为机构投资组合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繁荣美国期货市场及促进美国资本市场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期货投资基金在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与地区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二、我国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迫切性

中国期货市场经过几年的治理整顿,规范化程度已经大大提高,进入了稳步发展的新阶段。今年以来国内期货市场发展形势良好,交易规模增加迅速,截止到2006年6月份,全国期货交易量累计达到212,569,166手,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1.48%,成交金额达到100971.5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9.43%。虽然交易增长迅速,但一些制约期货市场发展的问题却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例如,市场规模小、所覆盖的行业少,流动性差,交易主体比较单一,以“散户投资”为主的问题仍然存在,导致期货市场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目前,我国期货市场迫切需要发展期货投资基金,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改善期货市场投资主体结构,培育机构投资者的迫切需要

我国期货市场与发达国家期货市场在成熟程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特别是投资结构迥异,以“散户投资”为主的国内期货市场与以“机构投资”为主的国外期货市场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散户投资者由于在知识、经验、资金规模、技术手段、信息、投资成本、交易渠道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受到限制,在投资活动中处于劣势,极易成为市场的牺牲晶,这将会对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产生较大负面影响。要想改善这种不合理的投资结构,进一步规范发展我国期货市场,就必须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而期货投资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中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投资工具,小量资金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期货基金实现投资期货的愿望,把广大中小投资者的资金集中于投资基金,实现资金的再配置,把中小散户投资转化为机构投资,从而可以改善市场的投资结构,形成了稳定的市场投资主体,保证了市场发展的连续性、稳定性,有利于市场监控和风险防范。

2、是解决期货市场资金供给不足,提高市场流动性的迫切需要

我国期货市场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期货市场的发展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尽管2006年上半年期货市场交易额突破10万亿元,但期货业的资本金只有60亿元左右,只相当于一只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存量资金明显不足。2004年,我国先后推出了玉米、棉花和燃料油等期货品种,而以股指期货为代表的金融期货也即将在我国推出。这些期货产品的推出将要求期货市场规模逐渐扩大,需要更多的资金参与,而期货投资基金可以有效的扩大市场规模,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工具。小量资金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期货基金实现投资期货的愿望,从而大大增加期货市场存量资金,提高我国期货市场的流动性,增强市场活力,恢复市场信心,推动期货市场不断发展。

3、是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各项功能的迫切需要

为了应对近年来国际原油、铜、黄金等资源类商品价格持续飙升,当务之急是大力发展国内期货市场,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和套保功能转移市场风险。发展期货投资基金有利于发挥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在期货市场中,保值者和投机者都是不可少的,投机者为保值者分担一定的风险,缺少任何一方,交易都无法顺利进行。若投机者太少,套期保值者的风险就无人承担,市场缺乏流动性。随着众多现货商参与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必须要有对应的投机者作为现货商转移风险的承担者,而期货基金正是最好的风险承担者,通过建立期货基金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期货市场,扩大了市场规模,使整个市场变得更加有效。

同时,发展期货投资基金有利于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期货投资基金的建立—方面扩大了期货市场的规模,另一方面,由于期货投资基金管理者专业知识丰富,信息掌握全面,技术操作科学,从而投资也相对比较理性。因此,期货投资基金的建立对价格稳定和理性波动有较大的作用,在交易规模达到合理水平以及投资者日趋理性后,期货价格将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对现货价格的指导性,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功能将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

4、是金融机构有效利用期货市场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迫切需要

今年底,我国金融业将实现全面的对外开放,国内金融机构将面临国外实力强大的跨国金融机构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可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金融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期货交易这一先进的交易方式来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国际市场的经验和期货市场自身的特殊性都表明,一般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基本上都不是直接参与期货市场交易,而主要是通过期货投资基金这种形式间接进入期货市场的。因此,发展我国期货投资基金可以为这些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机构投资者参与期货市场交易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尤其是在金融衍生品(如股指期货)市场交易中,期货投资基金的这种职能显得尤为明显和重要。

三、我国目前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有利条件

1、期货市场的发展壮大,为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从2001年开始,我国期货市场交易出现恢复性增长,市场流动性逐渐增强,2002年全年成交额接近4万亿元,今年上半年成交总额已突破10万亿,其中上海、郑州、大连三地交易所的成交金额分别为60168.50亿元、11254.93亿元、29548.07亿元。上海期货交易所已经发展为仅次于LME的亚太地区最大的金属期货交易中心,而大连期货交易所已经成为仪次于CBOT的亚洲最大农产品期货交易中心。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推出了大豆、玉米、豆粕、豆油、棉花、白糖、小麦、铜、铝、天然橡胶和燃料油等11个期货大类品种。另外,我国第一个金融期货交易所也正在筹建之中,股指期货作为我国第一个金融期货产品将呼之欲出。国债市场的发展,机构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等,为国债期货及其衍生品的产生提供了基础;而汇率浮动范围的加大,也加快了汇率衍生工具的开发进程。期货市场规模的发展壮大,交易品种的逐渐拓宽,为期货投资基金构建投资组合提供了可选择的对象,为发展期货投资基金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2、期货市场的法制化运作,为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奠定了制度基础

我国期货市场从试点发展经过治理整顿,然后再进入稳步发展的新阶段,市场的法制化运行环境已经显著改善,市场规范程度大大提高。当前期货行业已经具备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期货投资基金的安全规范运行奠定了制度基础。随着国务院颁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及证监会四个管理办法出台,市场监管能力明显提高,交易所运作理念、管理水平发生了极大改变,经纪公司经纪行为、内控机制日趋规范。2003年10月《投资基金法》正式出台,为开创我国基金业的新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提供了规范的制度空间和余地,使发展期货投资基金有了法律上的依据。2004年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将中国期货市场纳入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期货市场10多年发展过程中所作的探索性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另外,《期货交易法》也已于今年3月起由全国人大财经委负责起草,这将是资本市场领域继《公司法》、《证券法》修订后,又一项重要的立法工作,对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都将为我国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3、期货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为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奠定了人才基础

期货市场已经造就了—支既懂期货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期货管理人员、经纪人与投资者队伍,为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目前,我国有专业期货经纪公司180多家,4000余名从业人员和众多的投资者。经过十几年的市场磨练,中国国际等一些大型期货公司正脱颖而出,成为推动我国期货市场中的佼佼者。通过专业的培训和长期的实践,期货市场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得到了明显提高,特别是一些高级管理人才,经过十几年来的风雨洗礼,已经初步具备了从事期货基金运作和管理的能力,为期货基金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经验。

4、国内证券基金的蓬勃发展,为发展期货投资基金提供了经验借鉴

证券投资基金在管理与运作上与期货投资基金是相似的,因而有许多值得期货投资基金借鉴的地方。国内证券基金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是期货投资基金发展的宝贵财富。截至2005年底,我国共有基金公司52家,持有基金资产总规模达到4797亿元。其中,开放式基金169只,基金资产份额4056.86亿份,基金资产规模4179.20亿元;封闭式基金54只,基金资产份额817亿份。而且,这几年来,证券基金的运行明显好于股票市场综合指数,证券基金的平均收益明显好于股票指数的收益。另外,《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中的大部分条款对期货投资基金实际上也是适用的,在制定期货投资基金相关法规时可以充分借鉴,保证期货投资基金发展规范化。

四、我国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战略构想

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尤其是金融期货交易所的建立和股指期货的推出,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将成为市场必然趋势。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考虑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我们提出我国期货投资基金发展的如下战略构想:

1、建立多层次的期货投资基金监管体系

国际经验表明,对期货投资基金业的监管必须多管齐下,我国应建立中国证监会、期货行业协会、基金托管银行、基金投资人大会和社会监督等多层次的期货投资基金监管体系,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要对基金管理公司的高管人员和基金经理的私人财产进行必要的监管,控制基金管理公司滥用财产或利用职业便利侵犯基金投资人利益的行为。此外,还应该考虑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责任审计制度和投资人请求赔偿民事诉讼制度等,以切实保障期货基金投资人的合法权益。监管部门可以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投资基金法》的指导思想入手,制订相应的期货投资基金的管理办法,强化监管和自律,保证期货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

2、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期货投资基金信息披露方式

我国期货投资基金的信息披露方式在遵循国际已普遍承认的披露方式和原则的基础上,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期货基金信息披露方式,这是保证期货投资基金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过程中,要强化监管职责,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对期货基金进行有效监督,保证期货投资基金市场的稳步发展。充分发挥期货业协会的作用,由协会建立一整套以风险和回报为评估标准的期货投资基金评估体制,监督基金信息的披露。同时,还应建立起由市场第三方独立组建的基金评估机构,对期货基金的运作情况进行客观评估,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信息,同时也进一步强化对基金管理公司的监督工作。

3、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期货市场,丰富期货基金的投资对象

在中国目前情况下,期货基金可以投资的对象包括三大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品种,电子商务现货批发市场仓单和远期现货,上海黄金交易所品种,以及银行间债券市场远期债券,但这还远远不能满足期货投资基金组合构建的多样化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发展期货投资基金需要具备市场容量大、品种丰富、流动性高的市场基础。在搞好现有品种的同时,逐步推出适应市场需要的新商品期货合约,并在适当的时机推出我国的金融期货品种。上市品种的多样化有利于期货投资基金顺利构建投资组合,并且使不同基金专注于不同的领域,形成多样化的投资风格,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尤其是推出金融期货品种,将吸引大量金融机构参与期货市场,而许多不宜直接入市的金融机构可以选择投资期货投资基金这种形式。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是期货投资基金发展的源泉所在。

4、加强期货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和控制

期货投资的保证金交易的杠杆原理使得其风险和收益的波动程度大大高于其它投资品种,相应的期货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也有其特性。期货投资基金风险管理体系总体框架从结构上应包括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两个组成部分,从内容上应包括期货投资基金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和期货投资基金市场风险管理体系两大部分。在对期货投资基金总体风险进行评估后,应对其面临的风险进行管理。该管理过程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期货投资基金高级管理层根据风险评估的情况,对风险进行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制订期货投资基金长期风险战略目标和风险管理目标,并经由风险管理部门作出风险管理计划,将总体风险分解到期货投资基金内部的各个业务部门。

5、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应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于期货投资的杠杆效应,期货投资的损益变化比较大。同时期货投资基金作为新生事物刚推出时,对监管者、基金公司和投资者,都还有一个熟悉适应的过程,而且监管当局也需要在相对简单的环境中来逐渐完善自己的监管职能。因此发展期货投资基金不宜一步到位,而应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发展初期,应首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大量地下私募期货基金进行引导和规范,建立公开化、规范化的私募期货投资基金,同时,严厉打击地下非法的私募基金。这样将引导相当部分的地下私募基金走到阳光下,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金融风险。随着监管能力的逐步加强,可逐渐增加私募期货投资基金的数量,进一步挤压地下私募基金的生存空间。同时,可选择少数条件较好的证券投资基金作为试点,允许其将部分资金(例如基金总资产的10%)投资于期货市场,等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再考虑适当扩大投资于期货市场的比例。在私募期货基金达到一定规模,监管能力和手段达到一定水平后,在修订证券投资基金法基础上,推出公募期货投资基金。在公募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顺序方面,还应遵从先推出封闭式基金,等市场条件更加成熟后再考虑推出开放式基金的原则。

主要参考文献:

[1]萧瑞贾玉贺:我国期货投资基金的构想[J].南方金融,2004,(6).

[2]张新文陆倩:我国期货市场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金融,2005,(6).

[3]祁国中: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培育机构投资者[J].上海金融,2004,(6).

[4]彭伏阳江洪:期货投资基金风险控制探析[N].期货日报,2004-8—16.

期货投资论文篇3

一、私募基金的界定

所谓私募基金,又称为向特定对象募集的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机构投资者和富有的个人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它的销售和赎回都是基金管理人通过私下与投资者协商进行的。但笔者要强调的是“非公开发行”并不意味着不能进行诸如做广告等宣传行为,而是更注重于向特定的公众发行。本文探讨的私募基金就是指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目前私募基金司法解释尚处于论证阶段,自然无法从法律条文中找到答案,有关部门也并未就此做出说明,到底什么是规范私募基金或不规范私募基金呢?估计私募基金业内人士也较难把握。

据上海市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某位法官说:“实践中我们认定私募,最主要的特征是针对不特定多数人发行。认定不规范的私募,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承诺保底收益;二是资金是否打入管理人账户。”

由于缺乏系统的法律规范约束,我国的契约型私募基金在运作中往往存在巨大的风险隐患,甚至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牟取非法利益的工具。实践中,非法的私募基金常见于三种类型:非法集资、非法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蛊惑交易”操纵股市行为。

一般而言,私募基金的对象则是少数的特定投资者,且对这些投资者一般门槛较高,参与的资金量要有一定规模,其目的是共同投资、共享收益和风险,但如果私募基金的发起人向投资人许诺高比例的保底收益,则可视为非法集资。

根据我国法律,非经金融主管机关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业务,否则即构成违法行为。非法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与私募基金相区别的根本特征在于是否给付利息,私募基金的收益来源于风险收益,不应涉及任何形式的固定利息,否则既有违法之嫌。

另外,私募基金很可能违反中国证监会《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认定办法》有关“蛊惑交易”的规定。“蛊惑交易”可以理解为,操纵市场的行为人故意编造、传播、散布虚假重大信息,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使市场出现预期中的变动而自己获利。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蛊惑交易”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更应该引起高度关注。通过论坛、QQ、MSN、博客等网络传播手段,一个虚假消息可以在短短时间内迅速传播,网状扩散,贻害无穷。

二、私募基金应该合法化

通过对海外私募资金的考察不难发现,随着一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市场经济结构的升级,“私募基金”难以阻止,将成为一国市场经济体制趋于成熟后必然出现的一个重要的金融服务领域。

2007年2月27日股市大跌,上证综指下跌8.8%,大跌的根本原因是机构结构过分单一,大量赎回使公募基金承受巨大的压力。私募基金一般有一年的封闭期,并且一年之后只能在特定的时间段赎回,而不能天天赎回,如果私募基金发展壮大起来,与公募基金互补,可以避免股市大起大落。此外,股指期货推出后,如果只有公募基金和券商,没有私募基金,那么将加大市场的金融风险,大力发展私募基金是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

另外,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相比,具有如下一些优势:

(一)基金规模越大,管理难度也越大

目前国内的正规私募基金一般有至少一年的封闭期;在封闭期后,每月只有固定的日期(一般为每月的15日和月末)作为开放日,投资者只能在每月开放日认购和赎回。这样就有效地隔离了风险承受能力差,投资不理性的中小投资者,因此私募基金的资金来源稳定,投资策略也得以坚持,投资风格可以更加激进,收益也就相对较高。

(二)灵活性、针对性和专业化特征

私募基金的出现,丰富了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也活跃了市场交易气氛,更好地满足了不同投资者的投资喜好,吸引更多的社会闲置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打破了公募基金一基独大的垄断地位,有利于促进私募和公募之间良性竞争和优势互补,从而促进证券市场的完善与发展,提高证券市场资本形成和利用的效率。

(三)独特的研究思路

根据《基金法》的规定,单只基金持有一只股票的比例,不能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同一公司持有一只股票的比例,不能超过该公司总股本的10%,这一“双十”规定,决定了公募基金必须同时持有10只以上的股票,这使公募基金的研究必须涵盖多个行业,限制了基金公司研究团队对上市公司的研究深度。与之相比,私募的投资不受任何限制,持有的股票数量可以较少,也就可以集中力量,更加认真、细致、透彻地研究关注的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价值的理解也能更加透彻。

(四)需履行的手续较少,运行成本更低,更易于进行金融创新

私募基金的发展壮大会加剧整个基金业的竞争,冲击公募基金的垄断地位,提高基金市场的运作效率,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结构,推动我国成熟、理性的机构投资者群体的加速形成以及价值投资理念的建立,为我国履行加入WTO后向外资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做好准备。

(五)私募基金的产权基础,将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和产权结构改革的重要主题

作为民间主体自发推动形成的产物,私募基金的发展将改变资本市场的机构主体所有制结构单一的局面,推动我国金融制度改革进入一个新的层面。

三、私募基金制度完善的几点建议

纵观全球各国的经济法律体系,大部分都没有专门的私募基金法律,但仍有一系列法律足以对所有的私募基金构成有效的法律规范。而从目前我国立法来看,没有专门约束私募基金的法规,私募基金主要受《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信托法》、《合伙企业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和《刑法》等综合调整。由于我国相关监管部门在金融证券领域奉行的基本上是“法有明文规定方可为”。因此,为了避免法律上的风险,我国相关监管部门应尽快在立法当中确认私募基金的合法地位并出台有针对性的细化的配套监管措施,以便私募基金能够健康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私募基金制度规范化应以《投资基金法》为主要参考依据,综合考虑各方要求,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对私募基金采取全面而有效的监管办法,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私募基金的制度建设和完善:

(一)投资者资格和人数限制

1、投资者资格。对合格的投资者的判断有以下几种方法:根据其投资的最低限额为判断标准;根据其收入多少来判断;只要是金融机构投资者,均可投资;对财产拥有独立自主的处分权的企业、公司等经济组织为合格的机构投资者。

2、投资者人数限制。应该考虑我国的国情再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做法。对于投资者的人数应该限制在100人以内,但应该允许特殊情况下超过100人。

(二)管理人条件

私募基金的管理人应具备要求的准备金、经营业绩、人才和营业硬件设施等市场准入条件,并且,管理人的资格应该是竞争性的,而不能是垄断性的,设立私募基金时应向证券监管部门备案。

要求私募基金的管理人投入的资金在筹集的基金总额中必须占到一定的份额,以避免利益主体的缺位。当私募基金发生亏损的时候,管理人的出资应该先行用于支付。

(三)托管人职能规定

作为基金一种特殊形式的私募基金具备基金的共同特点,即现金资产的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基金管理人具有资产的管理权,基金托管人为基金投资者行使部分监督权。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表明,公募基金托管人在监督基金管理人运作方面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基金托管人地位的独立性较差。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人数相对较少,为了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基金托管人的监督权应进一步强化,如规定私募基金托管人不得自行担任,必须将资产交给指定机构托管;强化托管人的权力和责任,对基金管理人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基金契约做出的投资指令,托管人应当拒绝执行,或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并向管理当局报告。

(四)信息披露规定和风险揭示

私募基金必须与投资者签署完备的书面协议,尽量详细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明确投资品种及组合、相关风险提示及业绩报告周期。严格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是控制私募基金风险的重要手段。私募基金虽然没有义务向社会披露有关信息,但向基金的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披露信息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设立私募基金时,应向投资者充分揭示其存在的风险,基金设立之后,应该定期向投资者报告基金投资情况及资产状况,并定期将这些信息向监管部门披露,以便投资者与监管部门及时了解其运作情况及风险状况,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

(五)允许私募基金进行适当地公开宣传

在美国,证券法规定私募基金在吸引客户时不得利用任何传播媒体做广告,其参加者多为中产阶级,他们主要依据在上流社会获得的所谓“投资可靠消息”或者直接认识某个基金的管理者进行投资。但笔者认为我国不应借鉴这种做法。首先,严格限制私募基金在公开媒体上做广告宣传的效果是不佳的。其次,通过私募基金内部约束机制以及像外部完善的基金评级体系以及基金行业自律组织足以避免私募基金过度的市场炒作对投资者造成误导,以及基金管理人之间的恶性竞争。最后,通过适当的公开宣传使私募基金名正言顺的成为“公开,合法”的基金,消除股民对它的神秘感以及纠正人们对它偏见。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发起人与投资者相互了解,为以后的合作创造条件,从而迅速壮大我国私募基金的规模。

(六)收益分配规定

国际上,基金管理者一般要持有基金3%-5%的股份,一旦发生亏损,这部分将首先被用来支付,以保证管理者与基金利益绑在一起,另外一些私墓基金只给管理者一部分固定管理费以维持开支,其收入从年终基金分红中按比例提取,这种基金的利益分配方式相对地能够使资本持有人与管理者利益一致。另一方面,应该禁止签订保底条款。因为保底条款容易引发了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而且也有悖于基金设立的原则,不利于市场的规范。此外,我国新《合伙企业法》中规定的有限合伙,即基金管理者承担无限责任,投资者承担出资额范围内的有限责任,为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法律组织形式的选择。

(七)尽快完善基金评级体系,建立基金行业自律组织

国外诸多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合理完善的基金评级体系是基金业规范发展的重要配套措施。在私募基金存在的情况下,需要一个独立公正的评级机构对基金经理人的准确评价作为投资者选择基金经理人的参考,另外要注意完善当前国内不科学的基金评级方法。

(八)完善我国其他金融衍生工具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做空机制、对冲风险的避险工具的缺乏,私募基金在投资渠道上的受限,市场中金融产品单一,因此我国现有的私募基金实际上发挥的仍只是公募基金的部分功能。

对此,笔者认为我国应尽快推出股指期货等金融期货产品,扩大私募基金的投资渠道。私募基金本身也应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以及国内其他的市场来对冲风险,以规避国内股市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巴曙松.中国私募基金生存报告[J].大众理财,2007(5).

期货投资论文篇4

二、国内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迫切性

中国期货市场经过几年的治理整顿,规范化程度已经大大提高,进入了稳步发展的新阶段。今年以来国内期货市场发展形势良好,交易规模增加迅速,截至到2006年6月,全国期货交易量累计达到212,569,166手,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1.48%,成交金额达到100971.5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9.43%。虽然交易增长迅速,但一些制约期货市场发展的问题却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例如,市场规模小、所覆盖的行业少,流动性差,交易主体比较单一,以“散户投资”为主的问题仍然存在,导致期货市场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目前,我国期货市场迫切需要发展期货投资基金,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期货市场投资主体结构,培育机构投资者的迫切需要

我国期货市场与发达国家期货市场在成熟程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特别是投资结构迥异,以“散户投资”为主的国内期货市场与以“机构投资”为主的国外期货市场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散户投资者由于在知识、经验、资金规模,技术手段、信息、投资成本、交易渠道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受到限制,在投资活动中处于劣势,极易成为市场的牺牲品,这将会对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产生较大负面影响。要想改善这种不合理的投资结构,进一步规范发展我国期货市场,就必须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而期货投资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中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投资工具,小量资金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期货基金实现投资期货的愿望,把广大中小投资者资金集中于投资基金,实现资金的再配置,把中小散户投资转化为机构投资,从而可以改善市场的投资结构,形成了稳定的市场投资主体,保证了市场发展的连续性、稳定性,有利于市场监控和风险防范。

2.解决期货市场资金供给不足,提高市场流动性的迫切需要

我国期货市场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期货市场的发展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尽管2006年前半年期货市场交易额就突破10万亿元,但期货业的资本金只有60亿元左右,只相当于一只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存量资金明显不足。这几年我国先后推出了玉米、棉花和燃料油等期货品种,而以股指期货为代表的金融期货也即将在我国推出。这些期货产品的推出将要求期货市场规模逐渐扩大,需要更多的资金参与,而期货投资基金可以有效的扩大市场规模,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工具。小量资金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期货基金实现投资期货的愿望,从而大大增加期货市场存量资金,提高我国期货市场流动性,增强市场活力,恢复市场信心,推动了期货市场的不断发展。

3.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各项功能的迫切需要

为了应对近年来国际原油、铜、黄金等资源类商品价格持续飙升,当务之急是大力发展国内期货市场,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和套保功能转移市场风险。发展期货投资基金有利于发挥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在期货市场中,保值者和投机者都是不可少的,投机者为保值者分担一定的风险,缺少任何一方,交易都无法顺利进行。若投机者太少,套期保值者的风险就无人承担,市场缺乏流动性。随着众多现货商参与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必须要有对应的投机者作为现货商转移风险的承担者,而期货基金正是最好的风险承担者,通过建立期货基金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期货市场,扩大了市场的规模,使整个市场变得更加有效。

同时,发展期货投资基金有利于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期货投资基金的建立一方面扩大了期货市场的规模,另一方面,由于期货投资基金管理者专业知识丰富,信息掌握全面,技术操作科学,从而投资也相对比较理性。因此,期货投资基金的建立对价格稳定和理性波动有较大的作用,在交易规模达到合理水平以及投资者日趋理性后,期货价格将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对现货价格的指导性,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功能将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

4.金融机构有效利用期货市场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迫切需要

今年年底,我国金融业将实现全面的对外开放,国内金融机构将面临国外实力强大的跨国金融机构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可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金融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期货交易这一先进的交易方式来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国际市场的经验和期货市场自身的特殊性都表明,一般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基本上都不是直接参与期货市场交易,而是主要通过期货投资基金这种形式间接进入期货市场的。因此,发展我国期货投资基金可以为这些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机构投资者参与期货市场交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尤其是在金融衍生品(如股指期货)市场交易中,期货投资基金的这种职能显得尤为明显和重要。

三、我国目前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有利条件

1.期货市场的发展壮大,为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从2001年开始,我国期货市场交易出现恢复性增长,市场流动性逐渐增强,2002年全年成交额接近4万亿元,今年仅前半年成交总额已突破10万亿,其中上海、郑州、大连三地交易所的成交金额分别为60168.50亿元、11254.93亿元、29548.07亿元。上海期货交易所已经发展为仅次于LME的亚太地区最大的金属期货交易中心,而大连期货交易所已经成为仅次于CBOT的亚洲最大农产晶期货交易中心。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推出了大豆、玉米、豆粕、豆油、棉花、白糖、小麦;铜、铝、天然橡胶和燃料油等11个期货大类品种。另外,我国第一个金融期货交易所也正在筹建之中,股指期货作为我国第一个金融期货产品将呼之欲出。国债市场的发展,机构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等,为国债期货及其衍生晶的产生提供了基础;而汇率浮动范围的加大,也加快了汇率衍生工具的开发进程。期货市场规模的发展壮大,交易品种的逐渐拓宽,为期货投资基金构建投资组合提供了可选择的对象,为发展期货投资基金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2.期货市场的法制化运作,为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奠定了制度基础

我国期货市场从试点发展经过治理整顿,然后再进入稳步发展的新阶段,市场的法制化运行环境已经显著改善,市场规范程度大大提高。当前期货行业已经具备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期货投资基金的安全规范运行奠定了制度基础。随着国务院颁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及证监会四个管理办法出台,市场监管能力明显提高,交易所运作理念、管理水平发生了极大改变,经纪公司经纪行为、内控机制日趋规范。2003年10月《投资基金法》正式出台,为开创我国基金业的新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提供了规范的制度空间和余地,使发展期货投资基金有了法律上的依据。2004年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将中国期货市场纳入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期货市场10多年发展过程中所作的探索性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另外,《期货交易法》也已于今年3月起由全国人大财经委负责起草,这将是资本市场领域继《公司法》、《证券法》修订后,又一项重要的立法工作,对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都将为我国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3.期货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为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奠定了人才基础

期货市场已经造就了一支既懂期货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期货管理人员、经纪人与投资者队伍,为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目前,我国有专业期货经纪公司180多家,4000余名从业人员和众多的投资者。经过十几年的市场磨练,中国国际等一些大型期货公司正脱颖而出,成为推动我国期货市场中的佼佼者。通过专业的培训和长期的实践,期货市场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得到了明显提高,特别是一些高级管理人才,经过十几年来的风雨洗礼,已经初步具备了从事期货基金运作和管理的能力,为期货基金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经验。

4.国内证券基金的蓬勃发展,为发展期货投资基金提供了经验借鉴

证券投资基金在管理与运作上与期货投资基金是相似的,因而有许多值得期货投资基金借鉴的地方。国内证券基金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是期货投资基金发展的宝贵财富。截止2005年底,我国共有基金公司52家,持有基金资产总规模达到4797亿元。其中,开放式基金169只,基金资产份额4056.86亿份,基金资产规模4179.20亿元;封闭式基金54只,基金资产份额817亿份。而且,这几年来,证券基金的运行明显好于股票市场综合指数,证券基金的平均收益明显好于股票指数的收益。另外,《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中的大部分条款对期货投资基金实际上也是适用的,在制定期货投资基金相关法规时可以充分借鉴,保证期货投资基金发展规范化。

四、我国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战略构想

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尤其是金融期货交易所的建立和股指期货的推出,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将成为市场必然趋势。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我国期货投资基金发展的如下战略构想:

1.建立多层次的期货投资基金监管体系

国际经验表明,对期货投资基金业的监管必须多管齐下,我国应建立中国证监会、期货行业协会、基金托管银行、基金投资人大会和社会监督等多层次的期货投资基金监管体系,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要对基金管理公司的高管人员和基金经理的私人财产进行必要的监管,控制基金管理公司滥用财产或利用职业便利侵犯基金投资人利益的行为。此外,还应该考虑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责任审计制度和投资人请求赔偿民事诉讼制度等,以切实保障期货基金投资人的合法权益。监管部门可以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投资基金法》的指导思想入手,制订相应的期货投资基金的管理办法,强化监管和自律,保证期货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

2.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期货投资基金信息披露方式

我国期货投资基金的信息披露方式在遵循国际已普遍承认的披露方式和原则的基础上,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期货基金信息披露方式,这是保证期货投资基金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过程中,要强化监管职责,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对期货基金进行有效监督,保证期货投资基金市场的稳步发展。充分发挥期货业协会的作用,由协会建立一整套以风险和回报为评估标准的期货投资基金评估体制,监督基金信息的披露。同时,还应建立起由市场第三方独立组建的基金评估机构,对期货基金的运作情况进行客观评估,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信息,同时也进一步强化对基金管理公司的监督工作。

3.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期货市场,丰富期货基金的投资对象

在中国目前情况下,期货基金可以投资的对象包括三大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品种,电子商务现货批发市场仓单和远期现货,上海黄金交易所品种,以及银行间债券市场远期债券,但这还远远不能满足期货投资基金组合构建的多样化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发展期货投资基金需要具备市场容量大、品种丰富、流动性高的市场基础。在搞好现有品种的同时,逐步推出适应市场需要的新商品期货合约,并在适当的时机推出我国的金融期货品种。上市品种的多样化有利于期货投资基金顺利构建投资组合,并且使不同基金专注于不同的领域,形成多样化的投资风格,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尤其是推出金融期货品种,将吸引大量金融机构参与期货市场,而许多不宜直接入市的金融机构可以选择投资期货投资基金这种形式。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是期货投资基金发展的源泉所在。

4.加强期货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和控制

期货投资论文篇5

一、期货投资主体结构现状分析

根据《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13》的相关数据,本文从年龄结构、职业结构、投资年限、学历结构、交易目的和投资规模六个方面整理了2012年度我国期货投资主体结构,如表1和表2所示。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从年龄结构上,我国期货投资主体中壮年居多,占比61.33%(18+32+29.33),如表1所示。这是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投资者有比较丰富的阅历,工作事业较稳定,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

表1 我国期货投资主体年龄、职业、投资年限现状

第二,从职业上看,期货投资主体以个人、商人和教师为主,占比93.63%(30+36.36+27.27),如表1所示。这类人群知识比较丰富,有相对较好的投资分析能力,且有剩余资金进行投资。

第三,在投资年限上,投资主体以3-10年的投资主体为主,占比54.53%(28.22+26.31),如表1所示。主要因为这部分投资主体入市时间比较长,在期货投资市场上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可以较好地把握投资度。

第四,从期货投资主体的学历来看,高中、专科及本科投资者的人数较多,占比78.88%(24.44+27.77+26.67),如表2所示。由于期货投资对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很高,高素质投资者的投资比较稳定、理性,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强与其他个体,可以用更多的反馈信息来把握自己的投资,同时在风险控制能力和受挫能力上也优于其他投资者。

表2 我国期货投资主体学历、交易目的、投资规模现状

第五,从交易目的上看,绝大多数投资者倾向于投机,占比72.86%,如表2所示。仅有一小部分人倾向于套期保值,占比27.14%,这部分套期保值者均为机构投资者。

第六,从投资规模上看,中小投资者是市场中的主力军,占比72%,(26.8+24+21.2),这部分投资者资金规模稍大,但对期货市场的知识了解较少,在投资决策中会盲目追风,同时抗风险能力较弱。

二、期货投资主体结构均衡性指数的构建

为了更好地深入了解和分析期货投资主体,张玉智(2007)从年龄结构、职业结构、投资年限、学历结构、交易目的和投资规模六个方面设计了期货投资主体的均衡比例。本文沿用该思想,将这一比例与前文投资主体结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用AHP理论构建期货投资主体均衡性指数。期货投资主体的均衡结构如表3所示。

用AHP决策问题的思路如下:

(1)对所需解决的进行分层。

(2)分析各层要素的主次,并依据客观事实给予量化评分;然后确定每一层次的全部要素,相对于决策事件的重要性次序的权重值。

(3)依据2所得的权重值,计算出最底层要素相对于最高层要素目标层的组合权重值,以此为依据选择决策方案。

依据AHP的理论,用以下步骤建立期货投资主体均衡性指数模型:

首先针对最底层要素,统一处理不同度量单位的要素指标,将其量化为同意度量的一系列数据。在采取数据困难时,可利用专家估计法获得要素指标数据。

按0-100分度,得出期货投资主体均衡性评价指标相对于各数列的对应数期货投资主体均衡性的各项指标。

权重系数按0-1,由数学理论可知,每一层的权重系数为1,各系数可由专家主观评估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得出,再由AHP处理后确定。

由指标层开始向上逐一汇总。指标层的各项指标分值根据其影响重要加权后相加,即得到主体层上的分值。主体层上的各项分值根据其影响重要性加权后相加即得到期货投资主体均衡性指数。

期货投资主体均衡性的指数是基于期货投资主体均衡性组成要素及其影响因素构建的,因此可以用均衡性指数BI(Balance Index)来表示。

BI的计算公式为:

三、期货投资主体均衡性评价

由以上分析得出期货投资主体标准差为3.34。用以上实际调查结果与最均衡情况时的偏离程度3.34,来说明期货市场投资主体是否均衡。根据中国期货市场历史上的数据算出的最佳的标准差值为0.4,所以根据专家打分法得出表4。

所以,期货市场投资主体均衡状态介于2.12-3.46之间,赋值标准化介于25-45之间,评价结果为“差”。

四、结论与建议

期货市场投资主体均衡性指数为70,说明期货市场投资主体不均衡,应进一步采取措施,不断优化期货投资主体的结构,在年龄、职业、年限、学历、交易目的和投资规模等方面逐步调整比例,使之达到最优,以推动我国期货市场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悫华.期货投资基金与期货市场投资主体结构与完善[J].商场现代化,2005(10):1-2

[2].中国期货市场投资主体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7-8

[3]张玉智、刘克.投资心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69-177

[4]张玉智、靖继鹏.中国期货市场信息吞吐功能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0):22-26

[5]张玉智.我国期货市场信息生态环境优化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8(1):93-97

[6]何锋、王津港.商品期货市场效率的层次及其评价[J].云南 经大学学报2010(1):89-90

期货投资论文篇6

从严格意义上讲期货市场并不是“零和博弈”市场,零和博弈只是期货市场中的一个特例状态。期货市场中的大小投机者都希望获得最大利益,而政府参与期货市场的博弈只是为了监管市场,抑制市场中违规的交易。国内已经有许多学者分析研究了期货市场中的一些博弈关系,包括期货市场中的风险研究。如龙梅、吉余峰(2007)提出了股指期货风险的防范与管理的措施,证明了贝叶斯网络是识别和预测估值期货风险的有效工具。田祥新(2003)提出政府为规范证券市场推出了股指期货制度,建立了政府与投资者之间的贝叶斯博弈模型,理论上证明了推出股指期货的必要性。张惠茹、李海东(2005)探讨了如何运用股指期货规避股市系统风险。张杰(2008)提出政府推出股指期货制度对我国股市发展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些文献只从文字叙述上描述和探讨问题,或只是针对一种成本的投资商和政府之间的博弈。本文建立了政府与两种成本投资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分别考虑新旧制度对不同成本类型的投资者的影响,并求得均衡解。

模型描述

假设一:我国期货市场采取噪声交易策略的投资者比例已超出其合理范围。

假设二:政府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和调控,并且调控是正面的、积极的。

假设三:政府调控需要付出成本。

假设四:投资者的成本有高低之分。

参数说明:

α1(α1∈[0,∞]):投资者投入市场的资金数额。

α2(α2∈[0,∞]):政府股指期货对市场调控的影响力度因子。

CH:投资者属于高成本;CL:投资者属于低成本。

CN;市场引入新制度后的成本;CO:市场引入新制度前的成本。

pb:买入价;ps:卖出价。

u(α1,α2,CH):高成本投资者的效用函数;u(α1,α2,CL):低成本投资者的效用函数。

u(α1,α2,CN):政府引入股指期货制度的效用函数;u(α1,α2,CO):政府未引入股指期货制度的效用函数。

模型分析

为了讨论方便,本文只考虑一个相对短暂的时间段dT内证券市场只存在一只股票的情况。在这个短暂的时间内,政府希望股票价格波动幅度尽量小,这样证券价格可以正确的反映其内在价值,市场才是有效的。而投资者希望通过买入和卖出的差价来获取利润,力求利润最大化。

(一)投资者的效用函数

投资者通过买入和卖出的差价来获取利润,故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为:

⒈投资者是高成本的前提下:

⒉投资者是低成本的前提下:

其中在时间段dT内pb、ps可以近似看做常数;α2α1是新制度带给投资者的损失。

(二)政府的效用函数

政府只是不希望投资者从投机中获取高额利润,故政府的效用函数为:

⒈新制度下的效用函数:

⒉旧制度下的效用函数:

其中b>1,政府希望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回归价值理性,不要遭受太大损失,所以将上面效用函数中新制度对投资者造成的损失α2α1中的影响因子指数化为α2b。

(三)利益最大化

⒈ 在以上模型中,投资者应选择α1*(CH)、α1*(CO)使期望利润最大化。

如果投资者是高成本,则α1*(CH)应满足:

其中描述给定投资者是高成本情况下,政府采取新制度的概率,描述给定投资者是高成本情况下,政府采取旧制度的概率。

如果投资者是低成本,则α1*(CO)应满足:

其中描述给定投资者是低成本情况下,政府采取新制度的概率,描述给定投资者是低成本情况下,政府采取旧制度的概率。

⒉ 政府的期望利润。

如果政府取成本CN,则α*2N(CN)应满足:

如果政府取成本CO,则α*2O(CO)应满足:

模型求解

在不影响问题本质的前提下,为了讨论方便,在以上模型中,本文取b=2;CH=kHα1;CL=kLα1;CN=kNα2;CO=kOα2;其中kH>kL,kN>kO,0<kH<1,0<kL<1,kN,kO均大于0;P(CN/CH)=θ(0<θ<1);P(CO/CH)=1-θ;P(CN/CL)=λ(0<λ<1) ;P(CO/CL)=1-λ。

则有:

投资者效用函数:

政府的效用函数:

于是高成本投资者选择α*1(CH)使得期望利润最大化:

(1)

低成本投资者选择α*1(CO)使得期望利润最大化:

(2)

如果政府取成本CN,则α*2N(CN)应满足:

(3)

如果政府取成本CO,则α*2O(CO)应满足:

(4)

上述四个最优化问题的解为:

均衡分析

第一,当CH=CL=C1=k1α1,CN=CO= C2=k2α2(k1≠k2)时,即投资者只有一种成本,政府只有一种成本(不采取新制度),此时的模型是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由上式产生的纳什均衡为:

,。

第二,当0<θ<1,当0<λ<1,即出现不完全信息时,依假设kH>kL,kN>kO,所以有α*2NH>α*2OH,α*2NL>α*2OL成立。这说明政府引入股指期货,对市场调控是有效的。

第三,当θ=λ时,也就是不论投资商是高成本还是低成本,政府在采取与不采取新制度之间无差异。此时α*1H>α*1L,这意味着此种情况下,高成本投资者比低成本投入更多的资金在证券市场中。

第四, 从均衡解可以看出,随着|ps-pb|的增大α*1逐渐减小,说明随着政府调控的影响力度因子的增大,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的资金投入有所减少,也就是说政府的调控是有效的,在较短时间段内保障了市场的相对稳定。同理,随着|ps-pb|的增大α*2逐渐增大,说明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越大,投机行为越严重,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影响力度因子越大。这些结论是符合现实的。

第五,当θ=0时,;当θ=1时,我们有。同理可以得到。这说明投资商不论是高成本还是低成本,均在政府对市场进行调控后,在市场中投入更大金额。这说明政府调控的有效性。

结论

股票价格的升跌会对投资者带来系统性和非系统性两种股价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如采取投资组合的方法得以分散和减少,但对于非系统性风险,采取投资组合的方法就显得软弱无力了,而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价格风险转移,套期保值等功能较好地防止或减少这种风险。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实际上是把股票指数按点数换算成现金进行交易,最终以现金结算,而不是用股票进行交割,这就有效地防范了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

规避系统风险需要运用投资组合理论,这里的组合是指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之间的投资组合,主要是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来达到避险的目的。股指期货就是应人们管理股票市场系统风险的需要而被设计出来的。所以为规避风险,规范证券市场中的不合理投机行为,政府采取股指期货对市场进行调控。

本文就从博弈论的角度对政府在证券市场中引入股指期货对投资者的影响做出了理论分析,分别讨论了政府采取和不采取新制度对高成本和低成本投资者的影响力度,得出一些符合现实情况的结论,对政府进行市场调控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凯,史红亮.股指期货推出的博弈分析[J].经济理论研究,2008

2.李清.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现实条件及深远意义[J].现代商业,2008

3.刘培杰.博弈论精粹[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4.龙梅,吉余峰.博弈论视角:中国商品期货市场价格风险的形成[J].山东潍坊经济,2007

5.田祥新.运用股指期货规避股市系统风险[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6.臧玉卫,王萍,吴育华.贝叶斯网络在股指期货风险预警中的应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

7.张惠茹,李海东.金融期货[M].科学出版社,2005

8.张杰.股指期货推出对我国股市发展的积极作用[J].商场现代化,2008

9.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0.朱国华.奇妙的期货[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期货投资论文篇7

宏观调控如何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是理论界与实务界所共同关注话题。金融危后世界各国积极应用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系统。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的发展,微观企业已成为我国投资的主体,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政策调整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成为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有关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以归纳为货币渠道(包括利率途径、汇率途径和资产价格途径)和信贷渠道。Christina D. Romer和David H.Romer(1993)研究认为货币政策会通过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信贷渠道的传导速度更快。Bernanke和Gertler(1995)分析了信贷渠道的作用机理,认为货币政策通过影响银行可贷资金规模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质量或财富净值,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融资决策。

不管是货币渠道,还是信贷渠道,货币政策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融资环境,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国内外一些文献研究了货币政策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

Kashyap等(1993)指出,紧缩货币政策会减少贷款供给,进而影响企业投资。Gertler and Gilchrist(1994)认为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大公司和小公司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Hu (1999)指出货币政策会通过影响债务融资成本进而影响投资成本,紧缩的货币政策对高负债公司的影响要大于低负债公司。Vijverberg (2004),Mizen和Vermeulen X2005),Aivazianetal (2005)分别以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数据研究了货币政策与企业投资支出的关系,结论是货币政策会从不同的渠道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阶段。Georgopoulos和Hejazi(2009)指出企业的融资结构也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二)国内研究现状

早起国内学者研究多着眼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近年来在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投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学者们才开始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体来看,现有的研究思路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两种方式:(1)在一般意义上研究宏观经济调控和实际经济运行,分析货币政策对于总体投资规模的调节作用;(2)在数量分析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和侧面研究货币政策对投资的调节效应;对于这些文献进行一个梳理与回顾,有助于理清研究思路,并从中得出启发,推动本文的再研究工作顺利开展。从研究的方法论角度划分,国内学者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侧重于对于货币政策和投资之间关系进行规范性研究。张合金(2000)认为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是投资不足,然而,由于体制改革不彻底,金融中介机构和企业经营机制存在的制度性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对投资规模的调节效果。 夏馨、叶兵(2006)研究了2003-2006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对投资调控的具体措施和实际效果,得出调控效果并不显著的结论,认为应从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改进窗口指导,以及健全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角度加以改善。

另一类则是侧重于对于货币政策和投资之间关系进行实证性研究,得益于计量统计工具在经济学中的广泛运用,2001年以后的研究大多采用了这种方式。叶兵(2007)系统探讨了货币政策与投资规模之间的关系,并重点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对投资规模调节的传导机制。聂学峰、刘传哲(2005)针对货币政策传导的投资途径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能够通过投资传递到宏观经济,其传导途径包括贷款的可得性途径、利率途径、非对称信息途径或资产负债表途径等,但不存在托宾的Q效应;在货币政策传导到投资的具体途径中,利率传导途径己经形成,但还比较微弱;信贷途径相对重要;货币供给量是引起投资变动的显著原因,利率则不能,货币供应量影响投资的效应时滞为2个季度,投资影响实际总产出的效应时滞也是2个季度。方阳娥(2008)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了货币政策的投资效应,认为货币政策不论是对于公有制企业还是对于非公有制企业的投资都具有重要的调控效应,货币政策对于总投资的调控效应是非常强大的。其中,非公有制企业投资对银行贷款利率变动更加敏感,而货币供应量变动对非公有制企业投资的调控效应要远远低于对公有制企业投资的调控效应。吴建环(2004)从微观角度出发,运用托宾Q以及“金融加速器”理论,建立实证检验模型,解析了货币政策对于高科技上市公司投资的影响,认为货币政策是能够通过托宾的Q理论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投资的,其中连续性货币政策对于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投资有一定的解释力度,但解释程度不高;离散型货币政策对于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投资有较显著影响;高科技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状况对其投资的影响在经济萧条时期是显著的。

三、总结与展望

总体来看,与国外学者相比目前国内学术界专门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对投资调节效应的文章还比较少,多为一些零星的思考和偶发的评论。学者们对这一课题的现有认识还仅停留在现象上,系统性的研究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从研究方法来看,回归分析作为传统的分析方法被广泛的应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和其他新兴计量方法也口益被大量采用。但他们通过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却不完全相同,有的甚至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其原因在于实证分析方法、变量选择和样本区间选择不同。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实证检验,国内学者对于货币政策和投资之间关系的研究都还不够深入和全面,这些研究多选择货币政策调节投资的某一角度进行分析,又或者在一般宏观分析中缺乏实证检验,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ChristinaD. Romer David H.Romer.“Credit channel credit actions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postwartransmission mechanism”Proceedings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v.1993:71-149.

[2]Bernanke,Ben S,Gertler,Mark. Inside the Black Box:The Credit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1995.9(4):27-48.

[3]Kashyap, Anil K&Stein, Jeremy C&Wilcox, David W. Monetam Policy and Credit Conditions: Evidence from the Composition of External Financ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1993, 83 (1):78-98.

[4]方阳峨.转型期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研究[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5]冯科.货币政策无效的实证分析一基于2003-2008年的数据[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期货投资论文篇8

期货投资基金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美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特别是商品期货市场快速金融化的近十几年,发展尤为迅猛。近年来,全球商品期货市场一体化、金融化的进程大大拓宽了期货投资基金的投资渠道、对象和范围,使得期货基金可以在全球几十个金融市场、上千个品种中进行投资组合,分散风险,寻求获利机会。

二、商品期货金融化有利于提高期货基金与传统基金的投资能力

期货投资基金在国外可以得到快速的发展,这反映了整个投资市场的力量,说明在客观上存在着对商品期货投资的巨大需求,而产生这种巨大需求的原因正在于商品期货所具有的其他投资工具所不具有的特点和功能。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将商品期货在投资领域的作用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商品期货投资具备改善和优化投资组合的功能

期货管理基金、对冲基金等商品期货市场上的非主流投资工具不同于共同基金,这是因为他们可以运用动态交易策略、衍生品交易、买空或卖空、杠杆交易等来扩大它们的赢利,所以不易受到市场涨跌走势的影响。这一特性的重要表现是期货管理基金或对冲基金与股票和债券等资产的相关性为零甚至为负,这对投资者相当重要,因为投资者可以通过在其投资组合中加入相关性较低的资产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

(二)商品期货投资具备防范股票市场系统风险的功能

特别是在股票市场处于熊市的状态下,投资者就可以通过在资产组合中加入商品期货、对冲基金等非主流投资工具不但可以使其资产防御风险,还能提高收益。1987年美国股票市场的“十月股灾”使得许多投资者开始对非主流投资工具的分散市场风险的能力表现出很大关注。而2001年来美国股票市场的低迷走势,又使得股票和债券持仓较重的投资组合的业绩变的十分暗淡。所以,投资者越来越愿意实际上也不得不在其投资组合中调入更多比例的非主流投资工具,可以增加投资组合在股票市场下跌中的抗风险能力。

(三)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提高投资组合的收益

根据JPMorgan(1994)的报告,在传统的股票和债券投资组合中加入15%或更多的商品期货可以显著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提高投资组合的收益。一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报告(1999)的结论显示,在规模及风险相同的前提下,包含20%商品期货基金的股票和债券投资组合比未含商品期货的投资组合的收益要高50%。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2003年的研究报告得出结论,一个包含45%的股票、35%的债券、20%的商品期货管理基金的投资组合在所有投资组合中收益最大,风险最小。

三、商品期货市场金融化阻碍了传统套期保值业务发展

另外,商品期货交易金融化后带来的价格波动性增加给期货市场与期货交易所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由于商品价格的套期保值变得更加复杂,期货市场参与者倾向于降低套期保值与套利的业务活动。此外,期货交易所给出的期货价格也越来越缺乏对经济现实的指导意义,导致期货交易所在实体经济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受到影响。产业界无法根据期货交易所的价格变化来指导具体的生产、销售或采购业务活动。

商品期货市场交易的金融化,使得期货市场价格更加容易受到金融投资者的炒作而脱离供求关系基本面。这种情况下,利用期货对商品现货价格进行的套期保值活动必然受到不良影响,套期保值变得更加困难,套保的期限也开始变得日益短期化。特别是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投资者的参与显著增加了市场价格的波动率,使得套期保值参与者面临短期追加保证金的概率升高,从而提高了套期保值的成本。这种避险成本的提高很可能将正常的商业性参与者逼出期货市场,放弃套期保值。

四、总结

作为20世纪另类投资理论快速发展的一种实践产物,商品期货金融化在丰富投资策略、扩展投资领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期货投资基金的兴起以及传统投资基金参与商品期货投资后在投资回报率方面获得的提高。然而,不加监管的商品期货金融化对于商品期货市场本身运行而言形成了一定隐患,价格波动性增加给期货市场与期货交易所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由于商品价格的套期保值变得更加复杂,期货市场参与者倾向于降低套期保值的业务活动。

参考文献:

1、吴航.国际期货市场的理论与实物研究[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期货投资论文篇9

1.引言

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对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研究也就成为现代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羊群行为(Herding Behavior)一词源于生物学对动物聚群特征的研究,指动物(牛、羊等牲畜)成群的移动、觅食的现象,后来这个概念被引申来描述人类社会现象,指与大多数人一样思考、感觉、行动,与大多数人在一起,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的投资决策和投资组合,或者过多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私人信息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在某个时期,大量投资者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或者对于特定金融的特定资产产生相同的偏好。

国内外学者对金融市场羊群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国外已有研究表明证券市场存在羊群效应(Krous和Stoll(1972),Lakonishok、Shleifer和Vishny(1992),Christie和Huang(1995),Chang、Cheng和Khorana(2000)等)。国内学者的研究亦得到相似的结论(宋军和吴冲锋(2001)大豆期货市场,施东晖(2001),常志平和蒋馥(2002),杜莉和王锋(2005)等)。由于期货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与心理与证券投资者类似,有学者即提出期货市场是否存在羊群效应呢?但与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相比,对期货市场的相关研究甚少,且结论多有争议。其中Gleason,Lee和Mathur(2003)对欧洲期货市场上的5类共13个期货合约(欧洲三月期国债、欧元、金融时报期货指数等)进行了研究,发现并不存在羊群行为。Robert J.Weiner和 Green(2004)对伦敦石油交易所的原油及纽约商品交易所的燃料油的羊群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期货品种存在羊群行为,其羊群行为不是基于不完全信息的信息流羊群行为而是基于薪酬条款的羊群行为。

国内对期货市场羊群行为的研究只限于依照证券市场的理论对期货市场的羊群行为在报纸网站上进行简单的介绍,而利用期货交易数据,对我国商品期货的羊群行为进行规范的实证研究还没有人涉足过。我国期货投资者结构与西方投资者的结构不同,我们国家现在基本上是个体投资者,这样其羊群行为的特征与西方羊群行为的特征一定有很大的不同论文的格式。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监管机构找到我国期货市场上这些非理性行为是否存在的依据,同时通过研究可以找到非理性投资行为存在的制度根源,从而为监管机构对症下药,为防范期货市场非理性投资行为规则和制度的安排打下基础,如采用有效的监督方法与消息披露制度;再次,可以帮助交易所进行有效地风险控制与投资者理性行为的培训。此外,股指期货的推出更突显了本研究的意义,股指期货是建立在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两个市场的基础上的,把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然以往的研究表明,我国股票市场上存在着明显的羊群行为,那股指期货上市以后,这一问题很有可能同样存在于期货市场。所以,对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羊群行为的研究对股指期货羊群行为的防范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本文接下来将运用大豆、豆粕和玉米三个交易品种进行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期货市场羊群行为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2.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羊群行为存在性的实证研究

期货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个体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和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对于个体投资者来说,羊群行为表现为模仿机构投资者和模仿其他个体投资者,而机构投资者由于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大豆期货市场,对期货分析师的建议等相同外部信息可能做出相似的反应,在交易活动中表现为羊群行为。当机构投资者存在羊群行为时,许多机构投资者将在同一时间买卖相同期货合约,买卖压力将超过市场所能提供的流动性,从而导致期货合约价格的不连续性和大幅波动,破坏了市场的稳定运行。在我国期货市场上,羊群行为表现为存在大量的跟主力持仓做的投资行为,或者在同一个期货经纪公司开户的投资者往往持有同方向的期货合约

本文旨在解决三个问题:1.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期货价格是否是真实、合理的,即验证期货价格的有效性;2.如果期货价格是有效的,那么期货价格与前二十位期货经纪公司的总持仓量(以下都简称为总持仓量)之间是否具有引导关系,准确地说总持仓量是否引导期货价格。3.如果期货价格与总持仓量之间具有因果关系,那么市场持仓主力的变化与前二十位期货经纪公司的净持仓(以下都简称为净持仓)变化是否一致。

2.1实证思路

本文以分析同一个期货经纪公司开户投资者的买卖方向来判断期货市场是否存在羊群行为。另一方面投资者是否受前二十位期货经纪公司总持仓量的影响,主要通过前二十位期货经纪公司的总持仓量是否引导期货来判断,因为期货价格的变动代表市场个体散户投资者的持仓方向变动,如果存在总持仓量对期货价格的引导关系,接下来则判断市场持仓主力的变化(即个体投资者的变化)和前二位期货经纪公司的净持仓变化作比较,看他们看多和看空的方向是否具有趋同性。如果具有趋同性,则说明个人投资者会受期货经纪人影响或参考期经纪持仓量来决定买卖方向,则说明市场存在羊群行为。

围绕本文的研究目标,本章的实证分两个步骤展开:1.从大连商品交易所选取大豆一号、豆粕、玉米三个品种,运用E-G协整检验检验其期货价格的有效性,若品种通过了E-G协整检验,则进一步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2.根据期货市场期货价格,成交量和持仓量三者的变化,总结市场持仓主力的变化,然后与前二十位期货经纪公司的净持仓变化进行比较,检验两者变化是否一致。

2.2数据来源

我国目前较为活跃的期货品种为大豆、豆粕、玉米和小麦期货合约,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能够较好地反映期货价格的行为特征。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本文选取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豆粕和玉米这三个品种。在当前的研究中大豆期货市场,研究人员采用同时对多个合约作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这显然无法说明一个期货品种乃至整个期货市场的状况。因此,必须产生连续时序的合约数据,以更好地反映总体。从目前的文献看,生成连续数据的一般办法是,选择市场上交易量最为活跃的主力合约,将其作为该期货品种的代表,把不同时段的主力合约的交易数据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时间序列数据。本文将分别收集黄大豆一号、豆粕以及玉米每天主力合约的收盘价、成交量、持仓量和前二十名期货经纪公司每天的主力合约的持买仓量和持卖仓量的数据。其中黄大豆一号、豆粕和玉米期货合约的时间跨度从2007年6月1号至2010年6月1号,共 737个样本。数据来自大连商品交易所论文的格式。

2.3 实证研究

期货市场的羊群行为表现为同一个期货公司开户的投资者往往持有同方向的期货合约。所以我们只要检验出市场的价格走势是否受到前二十名期货经纪公司总持仓量的影响,就可以证明市场是否存在羊群行为。我们首先对豆一的期货价格和总持仓量进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然后根据期货市场期货价格,成交量和持仓量三者的变化,总结出市场持仓主力的变化,然后与前二十位期货经纪公司的净持仓变化进行比较,检验两者的变化是否一致。

2.3.1 ADF检验

在检验各个品种期货价格与总持仓量之间的协整关系之前,首先要对相应品种的期货价格和总持仓量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本文的ADF检验结果在Eviews5.0中得以实现。求得各品种期货价格和总持仓量序列及其差分序列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2-1,表2-2)。

由表2-1和表2-2可知,黄大豆一号(A)、豆粕(M)和玉米(C)的期货价格和总持仓量序列都是不平稳的,而它们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的,也就是说,本文所选的三个期货品种的期货价格序列以及总持仓量序列均为I(1)过程。经过试验,当黄大豆一号期货价格和总持仓量序列的滞后期为3,豆粕期货价格和总持仓量序列的滞后期为1,玉米期货价格序列滞后期为3,总持仓量序列滞后期为1时,检验方程的赤池信息准则AIC(Akaikeinformation criterion)和施瓦茨准则SC (Schwarz criterion)值最小。

表2-1 各品种期货价格序列及其差分序列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P)

ADF检验结果

1%临界值

结论

A

-1.888896

-3.438972

不平稳

-28.87283

-3.438984

平稳

M

-2.194207

-3.440275

不平稳

-13.62202

-3.440305

平稳

C

0.474587

-3.438996

不平稳

期货投资论文篇10

套期保值是利用一定比例的期货合约与现货头寸进行相反方向的操作策略,从而规避价格风险,套期保值的核心是套期保值比的确定。使用投资组合策略,把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组合投资,降低整体风险,是现代套期保值策略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本文对现有投资组合模型进行改进,在分形市场理论下,建立以分形资产组合模型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分形资产组合的最优套期保值模型。

二、分形资产组合模型

(一)分形市场理论

有效市场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假定金融时间序列满足正态分布,但是在实际研究中,收益率时间序列数据大多数情况下是近似满足或者不满足正态分布,1963年,Mandelbrot发现收益呈现尖峰厚尾现象,建议用分形分布来描述股票的收益。后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分形理论。分形理论认为收益率时间序列服从分形分布,时间序列的维数不是有效市场标准的二维分布,而是维数为分数的分形维,研究发现,中国的金融市场收益率维数一般为。其核心是Hurst提出的R/S分析法(重极标分析法),通过R/S分析法求出收益率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收益率时间序列的分形维数是关于Hurst指数的函数。大量的实证研究及分形检验也发现中国股市收益率时间序列是服从分形分布,所以分形理论更符合实际资本市场需要。

(二)分形资产组合模型

根据分形市场理论假说,分形维是分形分布最重要的参数,它表示收益率时间序列的不规则的程度以及分散程度,按照分形维数的意义,可知道收益率时间序列的分形维数度量收益风险更符合风险的概念和实际意义,在以收益率时间序列分形维数基础上,对多个资产进行组合优化,建立均值―分形维模型,即为分形资产组合模型。

三、基于分形资产组合的最优套期保值模型

(一)基本原理

本文把期货套期保值看作是可以卖空的投资组合,在风险最小化的条件下,考虑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头寸比率的优化问题。由于套期保值者对风险认识的差异以及不同套期保值的动机和保值目的,故产生了各种不同条件下的最优套期比,采取积极的投资组合策略,不仅要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还要在套期保值的基础上获得超额收益,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分形资产组合的最优套期保模型。假定总资产为单位1,即现货与期货投资比例之和为1,但是期货与现货的方向相反,通过分形套期保值模型求出现货与期货的投资比例,则最优套期保值比=期货投资比例/现货投资比例。

(二)分形分析(R/S法)

R/S分析法是分形市场理论最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R/S分析法可以求得Hurst指数,而分形市场最重要参数分形维又是通过Hurst指数求得,以下是R/S法的原理。对某一已知的时间序列{Xt}t=1,2,…,N把它分为M个长度为T的等长度子区间,对于每个子区间,T个时间序列观测点的均值为:(EX)T=■■Xi;

T区间内的累积离差为:X(k,T)=■[Xi-(EX)T],k=1,2,…,T;

T区间内的极差为:R(?子)=maxX(k,?子)-minX(k,?子),k=1,2,…,?子;

T区间内的标准差为:S(T)=■;

R/S统计量为(R/S)T,它与实际增量T之间的关系为:(R/S)T=■=■■■;

同时有:E■=aTH,T∞,其中,a为常数,H为Hurst指数。

对于Hurst指数的求解可以对(6)式两边同时取对数可得:logE(R/S)T=Hlog(T)+logC

然后使用最小二乘法回归求解。

(三)分形维度量风险

1.分形维的意义。分形维(a)是分形理论中最重要的参数,描述时间序列的波动程度,分形维是对具有复杂特性的分形体进行定量刻画的重要参数,表征分形体的复杂程度,即分形维越大,分形体就越复杂,反之亦然。

2.分形维与Hurst指数。分形维测度的是收益率的参差不齐程度,即a是的时间序列的时间分形维,它与Hurst指数满足关系:a=2-H。

3.风险度量与分形维。由以上分形理论及分形维与Hurst指数的关系可知,Hurst指数H越大,a越小,收益率时间序列波动剧烈,投资风险越大,反之,亦然。下面是具体的收益率风险标准:

①1>H>0.5,0

②1>H>0.5,2>a>1.5,表明收益率时间序列波动比随机游走更剧烈,会产生一条比随机游走更参差不齐的线。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投资风险不断增大。

(四)均值―分形维套期保值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1.目标函数表达式的确定

(1)现货和期货收益率的计算

第t交易日现货收益率RS,t和期货收益率RF,t分别定义为: RS,t=InPS,t-InPS,t-1 RFi,t=InPFi,t-InPFi,t-1

其中PS,t表示第t个交易日现货的价格;PFi,t表示第t个交易日第i个期货的价格。

(2)套期保值收益率的确定

对于有n种期货对冲一种现货的情况,设wi为期货与现货的投资比例,其中w1表示期货投资比例,wi(n≥i≥2)为第i种期货的投资比例,并且■wi=1,则由套期保值比的定义知道vi=wi/w1为第i种期货对现货的套期保值比。期货与现货的投资权重向量为:W=(w1,w2,…,wn)T,最优套期保值比向量为:V=(v1,v2,…,vn)T。

设RFi为第i种期货收益率,RF为期货组合中的不同期货的收益率组成的列向量:RF=(RF1,RF2,…,RFn)T;RH为n种期货对一种现货的组合套期保值收益:RV=(RS,RFT)W;则组合套期保值的期望收益为:E(RV)=E[(RS,-RFT)W]。

(3)目标函数表达式的确定

本文利用收益率时间序列的分形维度量投资风险,收益率时间序列的分形维越大,投资风险越大,而对于多种资产的投资风险,通过组合使得组合分形维得到降低。由上式组合套期保值收益的表达式,求得组合套期保值收益的分形维,并以此为目标函数。

设FH(a)表示一个投资组合的分形维,根据分形维的意义,FH(a)=2-H为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并求其最小值。

2.优化模型的建立

由以上可知套期保值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为:FH(a)=a=2-H

并且由套期保值收益率RV序列分形维的经济意义,可知其分形维约束为:1

在套期保值的基础上获得套期保值超额收益:WTR≥R0,以及投资权重约束:■wi=1

综合起来组合套期保值优化模型即为下述模型:

log(R/S)T=logC+Hlog(T)

MinFH(a)=a=2-H

s.t.WTR≥R00

其中:

w=(w1,w2,…,wn)T表示投资组合中各资产所占的比例;

r=(r1,r2,…,rm)T表示投资组合中各资产的收益率的样本值;

R0,WTR表示投资者期望的投资组合收益率;

R=(R1,R,…,Rn)T表示投资组合中各资产的期望收益率。

3.套期保值优化模型的求解

和传统的优化模型不同,这里建立的优化模型中目标函数FH(a)=a=2-H不是一个确切的函数表达式,而是回归式log(R/S)T=logC+Hlog(T)中的系数的函数。所以在做优化求解的时候不能按照常规优化先找出约束条件的可行域,然后在可行域的范围之内搜寻目标函数的最优值。根据本模型目标函数以及所使用优化方法的特殊性,这里首先用MATLAB编程用蒙特卡洛模拟法把现货与期货的投资权W=(w1,w2,…,wn)T模拟出来,然后逐个带入运算,在满足约束条件的限制,求得组合套期保值的收益,最后按照R/S分析法求出套期保值收益的Hurst指数以及分形维数,在所有满足约束条件的分形维数中找出最小的,并列出相应的现货与期货的投资权重,得出套期保值比vi=w1/wi,2≤i≤n。

四、小结

随着金融实践的不断发展,有效市场理论已经不再符合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从而建立在有效市场理论基础上的套期保值理论也就有了相应的缺陷。在有效市场的基础上,美国著名投资学家Edgar E. Peters提出了分形市场理论,认为收益率分布不再满足有效市场假说下的正态分布,而是满足更一般的分形分布,对收益率的分布和资本市场理论进行不完善。本文详细介绍地介绍了分形市场理论下的风险度量标准及分形资产组合理论。使用收益分形维作为投资风险更加符合投资风险的实际意义,从而为建立合理的投资组合优化模型奠定了基础。以价格作为风险以及投资组合的理论不仅适用与股票市场,同时也适用于期货市场。本文以分形资产组合模型为基础,采用投资组合策略,优化套期保值比,降低套期保值风险,给出了不同期望超额收益下的套期保值策略。

期货投资论文篇11

股指期货是一种收益基于股票价格指数变动的风险资产。从国外的资本市场发展来看,套期保值功能是众多股指期货投资者交易的主要目的,尤其对于大型机构投资者来说,股指期货已成为规避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的主要风险管理工具之一。2010年4月16日,备受关注的我国首支股指期货合约—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目前仍然发展不成熟,市场的弱有效性使得系统性风险占全部风险的比重很高,股票价格极易受到外部冲击和宏观政策变化的影响。因此股指期货的推出改变了我国证券投资单边交易的格局,使投资主体和投资模式多元化,为投资者提供更灵活的管理资产组合的途径,为其规避现货组合的系统性风险提供了新的金融工具。

二、文献综述

传统的套期保值理论源于Keynes(1923)和Hicks(1946)的正常交割延期完全对冲理论。该理论将最优套保比率固定为1,即投资者为规避现货头寸价格风险,需同时持有等额相反的期货头寸。这一理论需同时满足以下三个假设条件:一是现货收益和期货收益的方差相同;二是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同向变动;三是基差为零,即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变动差额为零。实际上受供求关系、交易方式及结算方式的影响,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交易趋势并不完全相同,并且对于期货市场而言,现货投资组合一般不与期货市场的交易标的相对应,所以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完全套期保值。

随着金融期货市场的成熟发展,国内外学者对套期保值理论的研究又进一步深入,出现一系列实证方法用于评价套期保值效果。Miffre(2004)在传统的OLS模型基础上设定条件化的OLS模型计算最小方差套期保值比率。Park T H(2010)基于二元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研究表明,动态套期保值模型优于静态套期保值模型。国内学者近年来也对股指期货进行了大量研究。徐旭初(2003)对股指期货市场的信息效率、运行效率以及市场波动性进行了研究。

梁斌等(2009)运用多种模型对沪深300股指仿真交易数据进行不同参数化得套保率计算,结果表明样本内动态套保效果优于静态,但样本外效果不好。佟孟华(2011)基于ECM-BGARCH模型对沪深300股指期货的真实数据与仿真交易数据的动态套期保值效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三、ETF与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实证分析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期指与ETF市场的长期均衡关系,但在短期内需要用数据的动态非均衡过程来逼近两个市场的长期均衡过程,因此我们需要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以消除短期失衡问题。套期保值期为2010年4月16日至2012年10月17日。作LNETFt关于LNFUTt的线性回归得:

令其残差为■t,现在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把不显著的常数项剔除后估计参数得:

经检验各系数均显著,且该估计式的DW检验无自相关。该误差修正模型表明,期指市场对现货市场的影响为正且较为显著,而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负且显著,则说明对期货和现货市场短期内起到一个负反馈的作用,并制约着二者的长期变化以达到协整关系。ECM模型测算的最优套保率为0.877476。

四、结论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投资者对金融投资品种及投资策略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投资者日益成熟,对风险防范机制的需求越来越强,迫切需要能够规避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工具出现。本文通过运用沪深300股指期货对代表指数型基金ETF180进行套期保值实证分析。通过对比套保前后的资产组合市值可得出:现货市场ETF市值亏损2958333元,期货市场股指期货盈利3240427元两者相抵,最后投资者总共盈利282093元,资产组合总市值超过不进行套期保值3240426.68元。综上所述,用沪深300股指期货对ETF180基金进行套期保值的效果非常明显。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策略目的在于保值,而不在于增值。股指期货引入了做空机制,增加了影响市场走势的因素,投资者的投资思维和投资策略也必须适时转变,改单向思维为双向思维。本文中的套保策略是在大盘下跌的情况下做的,如果现货市场的ETF180是价格上涨的话,则进行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策略将会降低现货市场的盈利。因此,确定是否需要套保及套保方向是投资成功的关键。另外,套期保值所需合约数也是关系到套保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确定适当的套期保值率是投资者盈利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Keynes John Maynard.A Treatise on Money[M].London:MacMillan,1923.

[2]Hicks J.R.Value and Capital[M].Cambridg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46.

[3]Miffre.J,Conditional OLS Minimum Variance Hedge Ratios[J].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2004(24): 945-964.

[4]Park,T.H,Switzer,L.N.,Bivariate GARCH Estimation of the Optimal Hedge Ratios for Stock Index Futurese[J].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2010(15):61-67.

[5]徐旭初.股指期货的国际比较研究——模型、实证及中国课题[D],上海:复旦大学,2003.

期货投资论文篇12

关键词: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投资;出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2003-2007 年GDP 更是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高增长。但随着全球经济下滑衰退,中国经济进入下行周期,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也适时转变取向,一年之内从最初的“双防”,转向年中的“一保一控”,再转为四季度的“保增长,扩内需”。2008 年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这种“大转向”引起了我们新的思考。因此,研究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是为了能更好地了解通货膨胀的成因,探讨如何避免通货膨胀给经济运行带来危害。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宏观经济运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所有经济变量都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用单一指标来衡量经济运行态势在许多年前就被证明是不可行的。因此,本文就选取这三个指标来分析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由于消费方面难以获得准确的统计数据,还没找到合适变量来表示,本文选取1986-2011年为样本区间,用投资增长率代表投资水平、用出口增长率代表出口水平、用CPI 涨幅代表通货膨胀水平,增长率均按可比价格计算。采用增长率而不是各指标当年的绝对数,可以更好地反映宏观经济和通货膨胀的波动情况。

二、理论分析

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十分广泛和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地说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是正相关关系或负相关关系,更不能说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通货膨胀的直接后果就是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和提高市场的交易费用,从而抑制投资。同时,为缓解通货膨胀压力,政府往往会采取综合措施,制订从紧的调控政策,回收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规范投资的市场准入,运用税费措施加强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等,以抑制投资的过快增长。通货膨胀对出口也有影响,通货膨胀通过商品劳务贸易机制、国际资本流动机制和心理预期渠道等经济机制作用于汇率,而汇率则会影响到出口额。心理预期渠道作用于人们在汇率市场上的通货膨胀预期,进而对汇率产生影响。

三、实证分析

(一)定性分析。

在进行定量分析之前,为了先得到一个直观的印象,先进行定性分析,即观察采集到的数据,并运用Excel软件,我们可以发现,投资增长率、出口增长率及通货膨胀率的波动比较大。投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呈反向变动关系,当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时候,投资增长率则较低,如在1988-1989 年通货膨胀率出奇高时,投资增长率则在1989 年降至罕见的-11%;在1993-1995 年的高通货膨胀时期,投资虽然在增长,但增长幅度却连年下降。

(二)单位根检验。

进行协整分析的前提条件是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而且具有单位根。因此在建立模型之前首先要进行单位根检验,确定各时间序列的单整阶数。常用的单位根检验方法有ADF 法和PP 法,本文采用ADF 法。以CPI 代表CPI 涨幅(通货膨胀率),以I 代表投资增长率,X 代表出口增长率,表示一阶差分,检验结果可知,CPI、I、X序列在1%的显著性水平和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拒绝了原假设,接受了备选假设,说明它们都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序列。对它们进行一阶差分,并再次进行平稳性检验,发现所有一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的,不存在单位根。因此满足协整检验要求数据同阶单整的前提条件。

(三)协整检验。

为了检验CPI和投资增长率I、出口增长率X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这里用Engel和Granger于1987年提出的EG两步检验法来检验CPI和投资增长率、出口增长率的的协整关系。首先,根据最小二乘法构建CPI与出口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的回归方程模型方程:

然后用OLS方法进行协整回归,构建CPI和投资增长率、出口增长率的估计方程,可以得到:

(-0.923789) (0.591549)

D.W.=0.628547

其次,对上式形成的残差项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详见表3。由表中可以看出,残差项也是稳定的。因此可以认为CPI和投资增长率I、出口增长率X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投资系数为-0.151276,与通货膨胀成负相关关系。出口增长率的系数为正,则对通货膨胀有促进作用。投资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大(-0.923789),出口增长率影响相对较小(0.591549)。

(三)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

通过Granger检验通货膨胀率与各经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运用E-Views 软件,先后修正滞后期长度为1 和2,发现结论是一样的。根据检验结果可以看出,“通货膨胀不是投资增长的原因”和“投资增长不是通货膨胀的原因”这两个假设都被拒绝了,说明通货膨胀与投资增长的变动互为原因。判断经济是否过热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固定资产投资是否过热,如果经济过热,则将引起通货膨胀,而在高通货膨胀时,就会减少投资。另外,出口增长与通货膨胀互不为原因。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通货膨胀和投资呈现负相关关系。这在现实中的意义是:当出现通货膨胀时,投资的变化量是十分敏感的,只要通货膨胀率提高,投资者们往往会迅速地撤出投资资金。反过来,当通货膨胀率降低,投资就会增加,即今年的通货膨胀可能是往年的投资过热的结果。在长期中,出口对通货膨胀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在短期内的推动作用非常微弱。

(二)政策建议。

当经济运行中出现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时,我们建议:

1.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主张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无论是提升存款准备金率或者加息,都会对企业利润、股市、房市形成打压,导致基金、热钱流出股市、房市,进入银行寻求固定收益,这样不但不能解决M2 持续高速增长和通货膨胀的问题,反而会引起需求下跌,加大经济下滑风险。因此,应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更有利有经济增长。

2.要增加总供给,调整经济结构,不主张控制总需求。因此,治理通胀时要采取各种措施增加供给。一般来说,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途径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3.应扩大进口,优化出口结构,不主张限制出口。限制出口会导致国内产能过剩,价格下跌,企业利润降低,就业减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所以,优化出口结构,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才是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期货投资论文篇13

1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

信贷配给理论认为,货币政策能够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是货币政策影响实体经济的主要渠道(Bernanke等,1992;Kashyap等,1993;Bernanke等,1995)。货币渠道表现为利率和汇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在货币政策趋紧时,银根紧缩将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钱雪松等(2015)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货币渠道已经在发挥作用。而信贷渠道则表现为资产负债表和银行信贷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在货币政策趋紧时,投资、总需求下降,银行放贷意愿也随之下降,信贷约束条款更趋严格(Gertler等,1994),银行将要求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以确保其贷款的安全性。郑军等(2013)认为,信贷渠道是中国货币政策对经济实体发生作用的重要传导渠道。但叶康涛和祝继高(2009)和罗荣华等(2014)的研究却表明,银根紧缩时,银行的信贷决策并非主要服从于经济目标,导致银行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较低,银行未发挥出有效的监督作用。金鹏辉、张翔、高峰(2014)研究发现,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银行会放松贷款审批条件,从而承担过度风险。现有文献研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集中于货币政策与银行信贷之间的关系,对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传导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刘剑和胡跃红(2004)系统梳理了西方经济学家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股票市场关系的研究文献。他们总结到,西方国家股票市场主要通过资产结构调整效应渠道、财富效应渠道、流动性效应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和股票市场渠道传导货币政策,研究这五种渠道,不难发现,无论哪种渠道都会使股票市场价格随着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上升,并最终影响到实体经济。Baker和Wurgler(2002)根据市场择时理论研究发现,在股价较高时,企业会择时性地进行外部权益融资,当货币政策宽松而股价上涨时外部权益融资可能就会发生。Almeida等(2004)发现,当企业外部债务融资受限时,外部权益融资和内部权益融资成了唯一的替代。张西征(2012)、马文超(2012)和马文超和胡思玥(2012)研究发现,货币渠道下的货币政策会对企业融资产生显著影响,但并不直接体现于企业的银行债务融资,而表现为资本市场的权益融资,进而形成一种债务融资替代。刘星、陈名芹和李宁(2015)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宽松时,企业更容易取得再融资资格,而当货币政策紧缩时,企业更愿意通过发放现金股利取得再融资资格。既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就自然会对股票定价产生影响。货币政策首先会通过货币渠道对股票定价产生影响。基于Friedman(1961)提出的资产组合理论。货币政策趋紧时,货币供应量的下降导致股票投资者持有的货币量减少,进而持有的非货币资产在其持有的总资产比重中占比提高,出于动态平衡的目的,股票投资者更可能出售包括股票在内的非货币资产以获取货币资产,导致股票价格下跌。与此同时,货币趋紧时的利率上升,也会使股票价格下降。Sprinkel(1964)和Hamburger和Kochin(1972)等的研究表明,货币政策与股票价格之间确实存在着显著关系,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导致投资者在货币与股票之间进行替代,从而引发股票价格的波动。Thorbecke(1997)发现,货币政策从紧时期,股票回报呈现下降趋势,而在货币政策从宽时期,股票回报则呈现上升趋势。在此基础上,Lastrapes(1998)的拓展研究表明,货币政策的变化能够解释股票回报波动的大部分。王曦和邹文理(2011)发现,中国资本市场也存在着这一现象,即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股票价格上升,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股票价格下降。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信贷渠道对股票定价产生影响。Yuan(2005)认为,在货币政策从紧的情况下,知情投资者可能会因为无法及时获得外部信贷融资,被迫降价出售股票等非货币资产以换取现金,非知情投资者也会因为无法正确判断知情投资者出售股票等非货币资产的原因是融资不足还是获知了坏消息而不愿意接盘,导致股票价格持续下降。Florankis等(2014)研究发现,当货币政策从紧时,中央银行会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回收基础货币,此时,商业银行将被迫提高信贷标准、降低信贷额度和提高保证金率等,从而提高了股票投资者获得信贷资金的难度。这将促使投资者尤其是杠杆投资者由于其面临的融资约束而被迫降价出售股票,其他投资者也因不知情而不愿接盘,导致股票价格发生短期暴跌。代冰彬和岳衡(2015)的研究也表明,货币政策紧缩也会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此外,也有部分学者研究货币政策趋紧时,银行信贷融资的其他替代。饶品贵和姜国华(2013)研究发现,在货币政策紧缩期,非国有企业可能采用更多的商业信用作为银行信贷的替代。张梦云等(2016)研究发现,货币政策紧缩后,上市公司融资方式明显由银行贷款转向债券融资。

2货币政策与会计信息质量

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引发不同的货币政策变化,在不同的货币政策下,微观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又会有何不同呢?现有文献关于货币政策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主要集中于货币政策与信息披露质量、会计稳健性和盈余管理等几个方面。李志军和王善平(2011)研究发现,货币政策趋紧时,信息披露质量较好的公司获得了更多的银行借款,银行借款的利率也较低。饶品贵和姜国华(2011)、程六兵和刘峰(2013)、李连军和戴经纬(2016)研究了货币政策与会计稳健性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货币紧缩政策加剧了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稳健的会计政策可以削弱货币紧缩政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不利影响,且这种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冯展斌、杨兴全和李庆德(2013)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货币紧缩时期,银行的信贷风险急剧上升,银行会加大对企业事前的资信调查,事后也会更深入地对债务企业施加监督治理,增强对企业盈余质量的识别,管理层盈余操纵被发现的可能性也会显著升高,盈余操纵行为显著减少,企业也有动机提供高质量的盈余信息,从而显著改善企业的盈余质量。而王铭利(2012)、陈耿和包燕萍(2014)、尤苒(2015)的研究结果却表明,当货币政策从紧时,企业会有较强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下降。汪猛和徐经长(2015)的研究结论可能意味着,货币政策趋紧期间,未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企业会有更高的会计信息质量,而有更多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企业,其会计信息质量可能相对较低。朱焱和孙淑伟(2016)研究发现,当货币政策从宽时,公司债利差会显著降低,而且该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越高,其公司债利差越小,即融资成本越低。刘朝阳和李秀敏(2016)研究了会计信息质量与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扩张期,信贷水平与经济状况适应,利率处于低水平,高质量信息博弈力量占优;经济平稳期、信贷扩张、利率高企、低质量信息博弈力量占优;经济萧条期,信贷紧缩,利率处于高水平,在经济状况和严格的会计监管双重作用下,高质量会计信息博弈力量占优。

3应计异象的成因

在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是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所依据的最为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因而,投资者利用会计信息取得的超额回报也是资本市场众多异象中的一种。在这一领域中,Sloan(1996)率先提出“应计异象”问题,即投资者依据会计盈余对股票定价时,无法区分应计项目持续性与现金流量持续性之间的差异,对应计项目持续性的定价过高,而对现金流量持续性的定价过低。按照现有理论,应计异象的成因主要有有效市场理论与非有效市场理论分别两种解释(李远鹏等,2008)。有效市场理论解释应计异象的主要代表文献是Fama(1970)、Khan(2008)和Drake等(2009)。应计异象的非有效市场理论解释的代表文献是Lev和Nissim(2006)的信息成本论,以及Hirshleifer和Teoh(2006)和DellaVigna等(2009)等的有限关注理论。国内学者对应计异象的研究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李远鹏等(2007)和李小晗等(2011)。李远鹏等(2007)研究发现亏损公司的“洗大澡”行为掩盖了应计异象。李小晗等(2011)发现,当投资者对盈余信息解读所付出的关注程度更高时,不存在应计异象,而当投资者处于有限关注状态时,产生应计异象。已有文献表明,国内外学者对货币政策与微观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后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更为开放的学术视野以及更为科学的认识方法和研究方法。但需要说明的是,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对于微观经济个体针对不同的货币政策而采取应对措施及其经济后果,尤其是通过调控会计信息质量改变投融资环境以及相应的经济后果的研究较少涉及。尽管已有研究文献对货币政策与信息披露质量、盈余管理、会计稳健性、盈余持续性和盈余反应系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但由于这些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缺少公司间的横向比较,都忽略了投资和信贷决策除了依赖投资或信贷对象一家公司的会计信息外,更需了解与投资对象同类或同行业其他公司的会计信息的事实,因而不能很好地解释会计信息质量在货币政策与微观经济行为中发挥的作用,不利于发挥货币政策对经济体系的调控作用。因而,我们需要对货币政策、会计信息可比性及其资本市场定价这一亟待开发的领域展开系统深入研究。

作者:张姝玉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姜国华,饶品贵.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拓展会计与财务研究新领域[J].会计研究,2011(03).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