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兽医药理学论文实用13篇

兽医药理学论文
兽医药理学论文篇1

1.3改善课题授课模式,注重实践创新通过课堂互动教学与课外兴趣小组相结合,着重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对实践创新的研究和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引导学生在教学和实践环节中焕发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积极提升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习

在动物医学专业理论学习过程中,实习是一个必要环节,结合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要确定在实验实习、教学实习、毕业生产实习等环节对兽医药理学进行相应的改革和探讨,以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2.1实验实习阶段与国外相比,国内农业院校的兽医专业课程课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理论课时数量不够,实验课时所占比例也比较小,阻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实验课程和理论教学脱节,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实验实习阶段,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实验教学,要从实验室硬件建设抓起,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根据理论知识设计简单可行的药理学实验,并利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改变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problem-basedlearning),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此外,针对现行实验指导书以验证性试验为主的实际情况,尝试调整各类型实验比例,增加药物代谢规律研究和抗微生物实验方法比较2个综合性实验,拓宽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此外,在实习阶段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与校内外相关兽药企业,尤其是民族地区兽药企业的合作关系,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使学校教学资源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促进实践、实习教学基地的建立和完善、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机会,增强其科学研究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2.2教学实习阶段在本科教学实习阶段,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在民族地区基层进行授课训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授课能力,通过讲课的方式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养殖户,更好地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根据民族院校学生生源广泛的特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深入到基层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结合当地药物资源,引导学生结合当地的民族习惯和生活经验,收集药用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自发设计简单的药理学实验,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实践的内容,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更好地学习动物医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在动物实验方面,引导学生有效利用民族区域的珍稀动物资源,不仅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更能激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服务家乡特色养殖业发展的热情,同时也可以从实践中验证民族地区用药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3毕业实习阶段在毕业实习阶段,建议安排学生去基层锻炼,养殖场、兽药企业和动物医院等实习基地不仅能够为兽医药理学的实际运用提供空间,而且能够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提供大量的动手机会,培养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养殖场和动物医院,它能够为学生提供直接的病例,而且在这些实习的地方能够接触到动态的发病病例,能够激发学生培养动态的理疗观念和用药调整等治疗手段的变化,及时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尽可能多地举办兽药知识相关讲座,让学生直接到养殖企业或者农村散养农户进行集中培训,将学到的专业知识时传达给养殖人员。同时,积极吸取养殖人员的临床经验,进行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的互动交流,丰富和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总之,在实习阶段必须要充分发挥兽医药理学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努力把实验实习、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3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简单地将之与其他专业课程割裂开来,更好地发挥其基础地位的作用。通过实习,不仅巩固了课程理论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又锻炼了学生动手和科学观察的能力,更好适应为民族地区培养复合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目标。

3课程考试

课程考试要避免考试方法的单一化和考试内容的条化,改革考试形式,灵活运用笔试、口试和实验操作技能等考核方式,鼓励采取多种考核方式联合运用,达到全面考核的目的。考试内容尤其是笔试范围的内容,不仅要加强教学大纲的学习和试题库的建设,减轻学生的负担,还要增加题型的多样性和覆盖面,通过名词解释、填空、判断改错、简答和材料分析综合题等多种题型来增加内容的覆盖面,同时试题的设置也要有一定的区分度,突出重点,努力加大学习自由度,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兽医药理学论文篇2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大潮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步入了“大众化、素质化”教育,高校教育质量日益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兽医临床教学,包括中兽医学出现了因学时被压缩而形成的教学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临床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现象。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中兽医人才,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兽医学的优势和特色,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畜、禽病证防治问题的能力,能应用中兽医理论和病证防治技术,开展相应的畜牧生产服务和科研活动,发挥中兽医学的实践医学特点,是临床兽医学及中兽医学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以期达到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的统一。

一、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育观念

中兽医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临床课,实践性、应用性很强。课程要求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理、法、方、药俱全的中兽医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技能,并初步具备独立分析及诊治动物疾病的能力[1]。我校作为应用性的本科院校,教学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素质。因此,中兽医学教学目标是: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兽医学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和诊疗规律及基本技能,便于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开展中西兽医诊疗的配合,为在兽医临床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兽医职业发挥作用。中兽医与西兽医是属于两套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不能用现代兽医学的理论和观念去理解中兽医学中的概念和理论。系统学习过西兽医理论的学生,习惯现代兽医学的理论和观念,容易对中兽医学产生概念抽象、内容繁杂的感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会有非常大的难度。笔者认为,若能把相对枯燥的中兽医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将临床实例引入教学、带入课堂,会有力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抽象的中兽医学概念不再感到抽象,理论教学也会由枯燥变得生动、有趣。中兽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服务于兽医临床,并植根于临床实践之中。作为一门实践医学,从前期的基础理论课教学起就要引入临床意识,让学生及早地形成中兽医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明确学习目的和方法,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二、优化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

受到中兽医学总学时的限制,实践教学的学时不足是个现实问题。为了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了调整和改进。课堂讲述时使用多媒体教学,尽量做到图文并茂;在中药材的识别上,采取开放中药标本室,将中草药在野外的生长形态制成系列图片等,供学生学习和鉴赏;对中药的炮制、有效成分提取等单个验证性实验的过程,采取播放录像、教学片等多种形式配合教学,让学生能以很少的时间就能掌握这些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标准的操作规程。几年的实践表明这些方法行之有效,教学效率高、成效显著,有效弥补了总学时的不足,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在临床教学方面,通过积极探索、拓宽思路,加强实践、促进教学,利用我校兽医院的有利条件,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出我校的资源优势:一是结合理论课教学,有针对、有选择地把校附属兽医院的门诊病历介绍给学生,并且多渠道、多形式地让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到诊疗现场观摩、病历回访。让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和体会去验证课堂学习的理论,再把临床中的现象和疑问带进课堂。二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兽医临床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不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培养学生的临床意识和积极的探索精神。历经几届,学生反映乐于接受这种现身说教的教学方式,认为理论联系实际更具有说服力,可增强记忆、拓展思路,有效提高对中兽医学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了中兽医学能够服务于临床、服务于生产的信心。

三、实践中实事求是,施教时有的放矢

中兽医学的医学体系具有鲜明的实践特点,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兽医临床。中兽医的诊断治疗除讲究科学性外,还具有高度的经验性、灵活性和技巧性。中兽医实践教学的重点是临床,不仅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更要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有人提出:临床实践与中兽医理论相结合、临床实践和临床思维相结合、临床实践和科研训练相结合、临床实践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2]。运用中兽医从事临床需要具备一定的中兽医理论、临床经验和操作技能,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处方用药。在开展中、西兽医配合时更需要两种医学知识的兼备,只有在中兽医水平和西兽医水平都很好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各自所长、优势互补,取得理想的配合效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配合。有些人也曾学习过一些中兽医理论,临床上却不会用,不按中兽医原理进行思维,只对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和某些特殊的生物学功效感兴趣。如在治疗病毒性疾病时习惯于把几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合用或在使用西兽药的同时配合使用些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中草药提取物,误认为这就是中兽医,就是中西兽医结合。究其原因可能存在很多因素,但主要还是中兽医学的学习过程中缺少了临床实践的环节,或是这一环节教学过程草率、缺乏实效,未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临床实践教学中还需要理清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兽医学的优势,否则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1.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关系。中兽医与西兽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各自的发展历程。临床上两种医学均能通过诊疗有效地为动物防病治病,显示两种医学理论体系所具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两者各具特色,共同成为现代兽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兽医的临床实践教学主要是依靠中兽医的理、法、方、药进行教学,临床上诊治动物疾病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西兽医在临床上具有很多先进的检测手段,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些也可以作为辅例证为中兽医的诊断、推理和临床效果提供验证,有助于中兽医的临床教学。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中、西兽医属于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兽医所阐述的观点、概念以及解决兽医临床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遵循着自身理论体系的连续性、系统性。因此不需要处处得到西兽医的验证和解释,否则会对中兽医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2.兽医临床与中兽医教学。中兽医临床实践教学是一个理论用于实际的学习和训练的学习过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针对具体病畜和动物疫情,运用中兽医的理论和技法分析疾病、防治疾病,培养学生用中兽医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兽医临床实践教学要注重实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指导教师的临床水平应有适当考虑,病例的选取上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病例选取得比较典型、得当且适合于中兽医技术的运用和发挥,教学过程就会变得顺畅,容易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中由于指导教师自身中兽医临床水平的限制,临床上有些问题还不能很好地运用中兽医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和解释,应当主动放弃,实事求是,不能勉强,以免影响正常教学。

综上所述,中兽医实践教学是中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优化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思路,重在保障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中兽医临床实践教学形式特殊,任务重、难度大,对指导教师也提出了特别要求:除具备中兽医理论教学能力外,还需具备丰富的中兽医临床经验和能力。实现中兽医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更应重视中兽医学教师自身的实践能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钟杰,许剑琴.中兽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兽医药理学论文篇3

1.当前兽医药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因为兽医药理学这门课程是专业基础课,大都开设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一学期,学生这时接触的专业课程并不多,对专业知识刚开始有所了解,许多专业名词并不是很明白,尤其是讲到药物的临床应用时,学生还没有接触到内科病、外科病、传染病、寄生虫病等这些临床专业课,所以对药物的临床应用只能死记硬背,造成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二是兽医药理学与其他科目相比,知识点较散,理论性内容较多,杂而抽象,药理知识不太容易掌握。药物种类繁多,许多药名通过外文直译过来,没有记忆的规则,一类药物里有许多种药物,各自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又不尽相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复杂,所以面对千奇百怪的药名、多如牛毛的知识点,学生不知该从何入手,抓不住重点,好像什么都要看、都要背,短时间内又难以理解和记忆。

三是高校教学特点与现状:药理学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将临床各类药物治疗的病例进行筛选引入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2]。现高校年轻教师大多数为兽医药理学方向博士研究生毕业,学历较高、科研水平较高,但相对来说临床实践水平有限,加之没有临床用药经验,讲课时很难与兽医临床用药实际相联系。因此,讲课过程中只讲授课本理论知识,缺乏实例分析,难免比较枯燥,课堂的气氛较差,学生学习兴趣欠佳,教学效果难以保证[3]。

四是教材内容主要针对家畜与家禽,有关宠物等小动物的常用药物及药理知识较少,这对于近几年蓬勃发展的宠物行业和将来打算从事宠物临床工作的学生来说都是极大的欠缺[4]。徐茂森[5]提出随着“伴侣动物热”不断升温,暴露出国内动物医疗行业人员数量的缺乏和质量的不足。

2.充分利用动物医院临床实习,增强兽医药理学教学效果

高校动物医院是动物医学专业校内重要的教学实习基地,对于动物医学专业来说,其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形式的教学基地所无法替代的。动物医院具有综合功能,不仅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实施教学计划,为学生的专业课实习和毕业实习提供良好的条件,还具有搜集科研素材、对外服务社会的多重功能[6]。

动物医学专业各课程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的,各课程之间存在许多如何之处。能将这些课程有机融合,使学生学习各课程能够相互贯通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从事动物医院的临床实习。学生在动物医院实习,在指导教师和临床医师的指导下,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亲自动手操作,全面了解动物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防控与治疗技术,掌握兽医临床基本操作技能,为毕业后能够独立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对于兽医药理学课程的学习来说,还有以下优势:

2.1实现从理论知识―模拟药房―真正药房的过渡。

现有的药理学课程主要是阐明药物的作用和作用机制,讲授药物的临床具体应用、应用注意事项等内容较少。教材讲授的药物大多为原料药,与实际临床应用的制剂还有一定差别,再加上临床上联合用药较多等实际问题,造成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将来实际应用的脱节。理论课上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也开展以问题、病例为中心的讨论和PBL的教学模式,但由于形式单一,没有实境教学,学生学习效果也一般。刘爱军等[7]在药理学教学中开展了“病案式模拟药房”的教学改革探索。通过学生―多媒体病案软件―模拟药房的互动,“病案式模拟药房”模拟医院形式,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满足了学生的初步临床实践需求。一般开设动物医学专业的农业院校中都有自己的动物医院,让学生走出教室,利用周末及假期,走进动物医院,进入真正的动物药房,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可见、可触、可闻的实物,必将有利于学生对药物在实际临床上的正确合理使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2开阔学生知识面,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一般教学用教材的出版、更新往往滞后于当前该领域的发展,兽医药理学教材也滞后于新药的研发和上市应用[8],因课堂讲授课时的限制,不能把教材上所列药物一一讲授,在动物医院实习过程中,医院内所用药物品种较多、较新,涉及面比较广,学生可以接触了解到许多课本上未涉及的药物,利于学生开阔知识面,跟上学科和专业领域的发展。

2.3提高学生临床工作能力,培养合格的临床兽医师。

兽医药理学教学的目的,归根到底是让兽医师学会“对症下药”,通过正确药物的使用达到治愈患病动物的目的,把药理学的理论知识及技能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但现有的教学模式下,简单、有限的实验室内的实验教学和课程实习远远无法满足真正的临床实践要求,只有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临床实际工作中,患病动物的病情可能存在混合感染、继发感染或多器官、多症状发病等复杂病情,并不仅仅拿出药理课本上一种药物就可治愈,需要用到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我们在讲授理论课时大都进行单一药物的讲解,这就造成了学生面对临床病例“无从下药”的尴尬处境。但这种情况限于药理理论课时的限制,只能通过动物医院的临床实习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2.4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促进高校药理教学的发展。

药理学是一门动态发展的学科,现有的药理理论课程应推进整合教学并引入更多的临床药理内容[9]。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动物医院的教学实习,随时了解临床用药情况,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弥补学校药理教学与临床用药之间的不足,删去过时及淘汰的药物,使高校药理教学跟上临床用药的发展趋势。还应通过扎实的药理学知识,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为临床服务,改进临床兽医师药学及药理学知识不扎实的情况。当前畜牧兽医行业中存在许多学历水平不高的“赤脚兽医师”,他们临床经验丰富,但理论知识匮乏,现在临床病例复杂多变,许多问题不能很好地解释和解决,这就需要专业人才运用理论知识合理全面分析病例,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当前蓬勃发展的宠物行业,面对老年动物疾病、肿瘤、心血管等疑难病例,需要我们运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协助临床医师制订正确的用药方案。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反过来用实践检验、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必将促进临床医学与药理学的共同发展。

医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临床医学的实践性极强,对于一个医生来说,医学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实践,任何好的理论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10]。动物医学专业旨在培养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扎实,具有兽医临床诊疗、动物疫病防控、生产技术推广等基本能力,能在动物医学和动物生产领域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现在兽医专业课程的教学大都采用传统的LBL(Lecture-based Learning)灌输式教学模式[11],只注重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保证教学效果,动物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应充分利用动物医院这一综合性实训基地,使专业课程额教学和兽医临床紧密结合,让学生及任课教师进入动物医院,进入临床一线,掌握临床工作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杖榴.兽医药理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谢耀峰.我院药学专业药理课程期末试卷成绩分析与评价[J].时代教育,2015,(7):62.

[3]王笃学,樊国燕,娄飞.论兽医药理学的教学与兽医临床用药的关系[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55-56.

[4]孙永学,曾东平,李守军.小动物疾病防治方向的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广东农业科学,2012,02:166-167+171.

[5]徐茂森.动物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在校动物医院轮岗实习模式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4,(5):345-346.

[6]马吉飞,周庆强,张建斌等.产学研三结合基地――天津农学院动物医院的建设与实践[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9,16(1):59-62.

[7]刘爱军,刘建国,沈甫明,等.在《药理学》教学中开设“模拟药房”的一些建议[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357-359.

[8]刘晓强,李引乾,蒿彩菊.提高《兽医药理学》教学效果的探讨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5):34-36.

兽医药理学论文篇4

1 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中兽医学时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学科,内容多、涵盖范围广,几乎囊括了从基础理论到病症辩证及预防治疗的全部内容,而且思维方式又与他们西方医学存在较大差别,对学生接受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既要做到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能做到学以致用。针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求,设置针对性的中兽医教学内容,在保持传统中兽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应该突出现代养殖业中畜禽疾病特点和传染病防治技术,对有些内容实用性不强,如马属动物的病症等,应予以简单化。同时根据社会的需求,对宠物疾病和经济动物疾病必须给予重视。根据中兽医的实际应用型和畜牧业的发展要求,采取删繁就简,注重应用性,优化教学内容。比如,传统的中草药部分重点在药物性味归经、功效和组成方剂,忽略现代中药药理和临床应用,造成学生在临床上不知如何应用。因此,介绍该部分内容时,可以同当前中药药理最新研究发现和临床上一些中兽医产品结合,以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在教学内容中及时增加中兽医学现代研究的新知识、新机制、提取新工艺、新药效、新热点等相关内容。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很大影响 多媒体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个改革和创新,也是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计算机的三维动画、图片声音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把学生从抽象思维带到感性认知上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掌握。例如,在中草药的教学中,涉及中草药种类繁多,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采用多媒体技术编制中药图谱幻灯片,并结合现代提取工艺和研究进展进行分析讨论,既加强了学生的视觉刺激,同时也加深了记忆。教师不能只做知识的广播者,而应该在教学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于部分教学内容,可以分配给不同的学生,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将查阅的相关资料总结成讲稿或制成幻灯片,在课堂上为同学讲解,同时要求其他学生提出不同见解,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补充来完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此外,PBL教学法、启发式、发现法和讨论法研究法等新模式也应引入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都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课既能弥补课题教学的不足,又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是实现这个过程的桥梁。为了有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在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了调整和改进。为了适应培养目标需要,在中兽医实验项目设置上,使之更贴近临床实践需求:①中药标本设别:通过中药标本的采集、中药饮片的制作和观察,掌握100多味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和功效;②中药药理学实验:通过开展常用抗菌中草药的体外抗菌实验和赤芍活性化瘀实验,是学生对中药药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③中药制剂学实验:通过散剂、汤剂、丸剂的制作和参观大型中兽医厂,以了解中药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质量控制技术;④针灸学实验:熟练掌握临床常用针具和马、牛、犬的常见学位;⑤脾胃虚证:通过建立人工发病模型,观察症状,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综合研究脾胃虚证,认识虚证的本质。此外,通过开放中兽医标本室和综合性实验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4 改革考核方案,完善评价体系

传统中兽医考核方式主要是以闭卷考试为主,这个考核方式只在期末进行一次,造成学生只是在期末突击性记忆,评价不够客观,也忽视了对学生日常学习评价。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采用了新的考核方式。将评价考核体系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其中,形成性考核是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是对学习者课程学习成果的阶段性考核,是对学习者学习目标的阶段性测试,是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课堂出勤、课堂测试、阶段理论测试和实验实践这几种方式来进行,重在考核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终结性考试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全面检测,主要通过期末的闭卷考试来进行。这种新的考核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通过几个轮次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中兽医学历史悠久,是现代兽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兽医学教学要勇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根据实践需要对中兽医学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方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能学以致用、实践能力强、精通中兽医知识的畜牧兽医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钟杰,许剑琴.中兽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1-7.

[2] 侯延光,高宏伟,林振江等.兽医学新进展与发展设想[J]. 医学杂志,2010,35(8) :

920-922.

兽医药理学论文篇5

在我国动物疾病防治过程中,要求临床兽医诊疗人员必须要对各种兽药药理、药性、用法、适应症、剂量以及毒理等等都进行熟悉,更要明确兽药使用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和事项,在临床兽医诊疗使用兽药的时候,必须要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安全方便、广谱高效、经济实用的药物,还要遵循对人体无害这一重要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兽医临床诊疗中的用药误区,进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下面,笔者就对兽医临床诊疗中的合理用药进行探析。

一、兽医临床诊疗中合理用药现状

从事畜牧生产相关工作的人们都会明白,现在人们所使用的兽药大多数都是西药,并且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在毒物以及药物这二者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机体内的药物过量就会使药物变成毒物,进而对畜禽的机体造成严重危害。很多养殖人员以及基层兽医人员在没有明确畜禽疫病性质这一情况以及前提下,没有考虑药物是不是具有副作用,就盲目为畜禽使用兽药。这样不仅仅治不好畜禽的疾病,更加会耽误畜禽治病的时机。在兽药诊疗过程中,还有些兽医盲目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已经成为了兽药里面使用最多的药物,虽然有一些细菌性畜禽疾病需要使用抗生素,但是,在兽医临床诊疗过程中,很多人都不能够真正了解细菌类型以及病情,更不能够考虑对药物敏感性,如果不能明确这些问题就为畜禽用药,十分容易造成误诊现象。

二、兽医临床诊疗中合理用药措施

因为畜禽等等动物的体重以及种类,或者病症、轻重以及发病季节等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用药治疗的过程中,不能够对病症进行一概而论,必须要仔细、认真对病症进行研究以及分析,实施区别对待,根据用药的特点以及对象来对照症状来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兽医临床诊疗中合理用药要更新观念

人们实施养殖的目标就是为了使畜禽健康成长,多收益,少投入,进而在最大程度上追求利益。所以,要求广大养殖人员以及兽医临床诊疗人员必须要更新自身的观念,想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必须要将重点放在养殖,而不是治病,将精力要重点放在畜禽的饲养管理方面,多思考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够减少疾病发生,才能保证畜禽没有疾病。任何一个畜禽养殖场想要很好控制畜禽的疾病,必须要花费百分之五十的精力去实施环境控制工作,百分之三十的精力来实施畜禽预防工作、畜禽免疫工作以及畜禽保健工作,将百分之二十的精力放在兽药治疗以及预防方面。

2.兽医临床诊疗中合理用药要综合考虑因素

兽医在为畜禽等动物使用药物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要求兽医必须要对畜禽的种属进行区别,动物种属不同,其对于药物产生的反应也就不相同,比如说,牛和羊等等反刍动物对于水合氯醛这一种物十分敏感,而生猪则对水合氯醛这一种物具有一定的耐受性。第二,要求兽医必须要适时采用合并用药的方法,在使用两种以上药理相似的药物时,往往会将药效增加。第三,兽医必须要注意重复用药,在规定的时间里面采用重复用药的方法,以便能够保证药物自身在血液里面具有一定的浓度,进而达到治疗这一个目标以及效果。各种磺胺类药物以及抗生素类药物同样如此,比如说,在使用青霉素以后的十二个小时之内重复使用这种药物,这样能够保证血液里面青霉素的浓度,进而达到将革兰氏阳性菌杀死这一个目标。兽医临床诊疗还要明确配伍禁忌,不同的药物在不能够正当配伍的时候,十分容易产生变色、结块、沉淀以及有毒物质等等,这样就会将药物自身治疗的价值失去,比如说,青霉素不应该和磺胺类配伍进行使用。兽医临床诊疗还要明确个体差异,畜禽动物个体大小、疾病并发症以及病程等等因素,会直接对用药的效果产生影响。比如说,在使用驱虫药物的时候,必须要严格按照畜禽个体的体重来将用药量计算好,如果用量太大,十分容易导致畜禽中毒,如果用量太小,通常不会达到驱虫的效果。以上笔者所提出的因素都是兽医临床诊疗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够实现兽医临床诊疗的合理用药。

三、结语

本文中,笔者首先对兽医临床诊疗中合理用药现状进行了探讨,接着又从兽医临床诊疗中合理用药要更新观念以及兽医临床诊疗中合理用药要综合考虑因素这两个方面对兽医临床诊疗中合理用药措施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参考文献

[1] 期刊论文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刍议 -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8, 28(2).

兽医药理学论文篇6

1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中兽医学时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学科,内容多、涵盖范围广,几乎囊括了从基础理论到病症辩证及预防治疗的全部内容,而且思维方式又与他们西方医学存在较大差别,对学生接受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既要做到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能做到学以致用。针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求,设置针对性的中兽医教学内容,在保持传统中兽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应该突出现代养殖业中畜禽疾病特点和传染病防治技术,对有些内容实用性不强,如马属动物的病症等,应予以简单化。同时根据社会的需求,对宠物疾病和经济动物疾病必须给予重视。根据中兽医的实际应用型和畜牧业的发展要求,采取删繁就简,注重应用性,优化教学内容。比如,传统的中草药部分重点在药物性味归经、功效和组成方剂,忽略现代中药药理和临床应用,造成学生在临床上不知如何应用。因此,介绍该部分内容时,可以同当前中药药理最新研究发现和临床上一些中兽医产品结合,以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在教学内容中及时增加中兽医学现代研究的新知识、新机制、提取新工艺、新药效、新热点等相关内容。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很大影响多媒体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个改革和创新,也是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计算机的三维动画、图片声音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把学生从抽象思维带到感性认知上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掌握。例如,在中草药的教学中,涉及中草药种类繁多,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采用多媒体技术编制中药图谱幻灯片,并结合现代提取工艺和研究进展进行分析讨论,既加强了学生的视觉刺激,同时也加深了记忆。教师不能只做知识的广播者,而应该在教学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于部分教学内容,可以分配给不同的学生,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将查阅的相关资料总结成讲稿或制成幻灯片,在课堂上为同学讲解,同时要求其他学生提出不同见解,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补充来完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此外,PBL教学法、启发式、发现法和讨论法研究法等新模式也应引入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都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课既能弥补课题教学的不足,又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是实现这个过程的桥梁。为了有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在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了调整和改进。为了适应培养目标需要,在中兽医实验项目设置上,使之更贴近临床实践需求:①中药标本设别:通过中药标本的采集、中药饮片的制作和观察,掌握100多味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和功效;②中药药理学实验:通过开展常用抗菌中草药的体外抗菌实验和赤芍活性化瘀实验,是学生对中药药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③中药制剂学实验:通过散剂、汤剂、丸剂的制作和参观大型中兽医厂,以了解中药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质量控制技术;④针灸学实验:熟练掌握临床常用针具和马、牛、犬的常见学位;⑤脾胃虚证:通过建立人工发病模型,观察症状,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综合研究脾胃虚证,认识虚证的本质。此外,通过开放中兽医标本室和综合性实验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兽医药理学论文篇7

第一,教师教学思路不明晰。动物医学专业教师在讲解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期间,存在教学思路不明晰的问题,主要因为动物医学专业教师还在通过兽医专业教学思路开展兽医药理学教学活动,缺乏兽医药理学中“药”的教学特色,教学重点讲解药物作用、机理、用途等知识,难以为学生讲解全面的药物特性与基础知识等,导致学生在学习药理知识与作用知识的时候,需要花费大量的学习时间,还会导致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从事技术性服务与临床指导工作的时候,还存在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一些临床用药出现的问题,难以快速为用户解释清楚。在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难以根据动物药品实际发展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导致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

第二,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教师只能应用满堂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位置,在死板的教学情况下,学生会感觉课程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导致学生的情绪更加压抑。同时,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难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第三,缺乏完善的实验教学内容。动物医学专业教师在讲解兽医药理学课程的时候,不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只能设计简单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药理实验教学中,只为学生讲解与演示,学生的实际操作内容很简单,教师也无法全面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操作活动,导致实验教学效果降低,学生无法通过药理实验验证药物理论,不能提升实验真实性与准确性,导致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质量降低。同时,实验教学质量降低,会导致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降低,难以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2]。

2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措施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需要教师可以调整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创新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位置,提升实验教学有效性,增强专业教学效果,具体教学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2.1 完善教学内容

教师必须重视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必须全面評估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汲取国外教学经验与教材内容,补充现有的教学内容,删除各类重复的课程体系,完善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方案。其次,教师需要明确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重点,将教学内容与兽医实际临床情况联系到一起,将动物医学临床用药动态与趋势显现出来,及时更新药物与技术,将药物应用新方式添加到教学内容中,重点为学生讲解此类知识。最后,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要使学生可以将相关知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在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快速投入到工作中[3]。

2.2 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搜集网络系统中的教学素材,将其应用于多媒体教学课件中,除了要丰富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之外,还要形成生动形象的教学体系,将重点知识内容凸显出来,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不同颜色、图片、标注等将教学难点凸显,利用视频与动画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建设多媒体课件网络系统,阶段性的对其进行更新,引导学生在课程预习与复习的时候,在网络中下载学习资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2.3 实验教学方式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教师必须重视实验教学方式,阶段性的丰富实验内容,融入先进的实验技术,摒弃传统的实验模式,增加现代化医学实验教学手段。同时,教师还要重视机能实验内容的添加,例如:要求学生掌握外周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药物试验知识与原理,并开设综合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增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体系。

2.4 重视双语教学

兽医药理学论文篇8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兽医诊疗也日益成为畜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我省的临床兽医诊疗,虽然发展态势良好,但是仍然存在着诊断中的误区,对于这些常见误区,我们要重视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临床兽医诊疗的发展,促进我省畜牧业更大的进步。

一、临床兽医诊疗中的常见误区

临床兽医诊疗中,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误区。这些误区的存在,阻碍了我省兽医诊疗临床的发展,阻碍了我省畜牧业的进步。因此,一定要正视这些误区的存在,本着科学、公正的态度,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保证临床兽医诊疗的进一步发展。据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省临床兽医诊疗的常见误区大致有三:

1.临床兽医诊疗中,滥用抗生素

在我省临床兽医诊疗中,滥用抗生素的现象称为一个重要的误区。抗生素作为一种抗病菌的药物,效果极佳,在临床中用的较为普遍。在兽医诊疗过程中,有一些医师对于畜禽的病症没有仔细的检查就开出了抗生素的药物,这样的做法是极为不合理的。事实上,有些畜禽的疾病可能并不需要抗生素,比如夏天畜禽的中毒、中暑病症,如果此时再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病情的加重。滥用抗生素这一误区的存在,眼中阻碍了我省临床兽医诊疗的发展。

2.贸然使用退热、止咳、止吐的药物

禽畜在生长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生发烧、咳嗽、呕吐等症状的病症,针对这种病症,某些医师尤其是基层的兽医诊疗中,往往在不对病情深究的情况下,只根据表面特征,贸然的开出退热、止咳和止吐的药物,没有考虑禽畜在发热、咳嗽、呕吐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具体情况。贸然用药,导致禽畜的各种不适:贸然使用退热药物,导致禽畜身体抵抗能力下降;贸然使用止咳药物,可能导致禽畜痰液的排除苦难;贸然的使用制图药物,可能不利于禽畜排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在临床兽医诊疗中,贸然的使用药物,使得临床诊疗进入了误区。

3.见泻就止,临床兽医诊疗中的重要误区

在兽医诊疗中,见泻就止是临川中存在的重要误区。禽畜在生长过程中,出现腹泻现象也是常有的事情。针对腹泻,要在观察到位的情况下,进行具体的分析。只有在禽畜腹泻时间较长,快要脱水的状态下,才可以使用止泻的药物。一般情况下,腹泻能够使禽畜把体内的有害物质尽快的排除,相对而言,腹泻在一定的阶段和时期内对于禽畜的身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在禽畜腹泻初期,不应该立马使用止泻药,要注意观察,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禽畜腹泻状况改变了,则无需用药;一旦发现禽畜腹泻严重时,可以使用抗生素,并且服用止泻的药物,及时的补充生理盐水,保证禽畜的健康。

二、临床兽医诊疗中常见误区的对策

我省临床兽医诊疗中的常见误区不利于我省畜牧业的发展,这也是摆在兽医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避免各种误区的发生。

1.提高医师自身素质,避免各类误区的发生

临床兽医诊疗中误区的存在,部分原因在于医师自身的素质。医师的业务素质与兽医诊疗有着直接的关系,医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兽医诊疗临床的效果。因此,医师应该在加强学习的同时,不断的进行培训进修,从更高的层面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严格按照医师看病的行为准则,对于禽畜的病情进行细致的观察,周到的分析,避免误断,导致误区的产生。

2.正确诊断,合理用药,做到兽医诊疗的科学性

在临床兽医诊疗中,一定要本着科学公正的态度,对于禽畜的病情进行正确的诊断,不能想当然的确定病情。经过仔细的观察,科学的分析之后得出科学的论断,然后在科学论断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诊治,合理用药,拒绝见泻即止、见痛止痛的现象发生,要学会通过外在表现看到病情的实质。

3.搞好兽药管理工作,杜绝假冒伪劣药物出现

目前我省兽医临床诊疗中,兽药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假药还不是的出现在市场中,导致临床诊断效果的不佳。因此,对于兽药管理工作,各部门要齐抓更管,各级兽药站和监管部门从源头抓起,杜绝各类假冒伪劣产品出现在市场上,保证临床兽医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畜牧业的更大进步。

三、改变临床兽医诊疗中常见误区意义重大

我省畜牧业的发展,为我省人们提供了丰厚的经济来源的同时,也提供了美味的肉食品,而兽医诊疗是保证我省畜牧业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改变临床兽医诊疗中的常见误区,意义十分重大。一方面,推动了我省兽医诊疗的发展,让我省的兽医诊疗在科学合理的建设中走向更加辉煌的道路。另一方面,误区的改变,使得临床兽医诊疗效果极佳,为我省畜牧业更大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最后,在改变误区的过程中,医师自身的素质得到了提升,兽医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加强,不仅为我们培养了更多的医师人才,促进了我省兽医方面人才的发展,也促进了我省兽医管理机制的发展和完善。

四、结语

针对我省畜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改变我省临床兽医诊疗中的常见误区,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我省临床兽医诊疗中的常见误区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应的科学的对策,最后点名了改变临床兽医诊疗常见误区的意义重大。通过以上三个部分的论述,为我省兽医诊疗临床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相信对于我省临床兽医诊疗的发展会有积极的作用。

兽医药理学论文篇9

畜禽病毒性疾病对畜禽造成很大的危害性,感染这类疾病的畜禽不仅会在短期内大批死亡,还会对畜禽产品质量带来长远的负面影响,也给养殖者带来很大的财产损失。研究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方法已成为畜牧兽医工作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中药与西药相比,具有无残留、无副作用的优势,将中医应用到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上,不仅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还能减少抗生素的用量,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同时提高养殖户经济收益。

1 中兽医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可行性

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畜牧需求量越来越大,加之食品安全问题愈加严重,保证畜禽质量,科学治疗畜禽疾病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然而,现有的畜禽病毒性疾病方法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滥用抗生素、疫苗药效不强、免疫程序冗长等。这些问题造成了畜牧工作者对畜禽病毒性疾病难以把控的现象。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免疫理论有些地方是相似的,而且中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效果已经过漫长历史的检验。因此,中兽医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方面是具有可行性的。中兽医学以阴阳、五行及其运动方式和心、肝、脾、肺、肾五脏以及经络学说为基本理论,并以气、血、精、津、液为其活动的物质基础。中兽医治疗畜禽病毒性疾病的特点是从整体观念出发,按辨证论治原则进行畜病的诊断和治疗,并以理、法、方、药、针构成完整的学术体系。其中经络包括纵横交叉的经脉和络脉,是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联系全身、运行气血的通道,是针灸的理论基础。中医中的正邪气理论与现代免疫原理不谋而合。中兽医主张畜禽的机体脉络即为正气,抵抗外邪入侵,阴阳调和,与现代免疫中的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理念一致。

2 中兽医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优势

2.1 增强畜禽病毒性疾病防治效果

中兽医以辨证论治为理念,相较于西方医学更强调“治本”,在治疗畜禽病毒性疾病时一般以扶正固本、扶正御邪为治疗准则。对免疫力低的畜禽即正虚者采取扶正的治疗方法,目的就是提高畜禽抵抗力,低于病毒性疾病的侵袭;对正不虚邪实的畜禽采取祛邪的治疗方法,目的则为调节阴阳达到平衡,取得扶正气、去邪气的效果。在治疗畜禽疾病时,中兽医一般采用中草药疗法和针灸方式,不仅能够治疗疾病,还能从根本上改善畜禽体质,在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2.2 无毒副作用

畜禽感染病毒性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加上畜禽本身免疫系统复杂,在畜禽机体遭受病毒侵害后,西医疗法所使用的免疫促进药物或者免疫抑制药物能起到的治疗效果十分有限。而且西式兽医所使用的药剂一般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对畜禽本身及食用人群造成不利影响,阻碍畜禽业的长期发展。在使用中兽医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时,不仅使用免疫促进剂及抑制剂,还会使用调节剂,对畜禽整体的免疫系统进行最大限度调节。而且使用药物多为天然成分,如甘草、黄芪等,对畜禽机体无毒副作用。目前,兽药残留已成为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有关专家认为,中兽药不会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将逐步取代西式医学部分化学药品。另外,针灸疗法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3 中兽医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方法

3.1 针灸、中草药、疫苗结合

针灸治疗讲究穴位的特异性,中医辨证理论指出,在使用针灸治疗畜禽病毒性疾病的前提是辨清畜禽脏腑与穴位经络的对应关系,在疾病特异性穴位注射药物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帮助畜禽吸收药物,并且延长药效时间,从而减少疫苗注射量,在节省成本的同时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另外,中草药具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并且能够促进免疫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利用中药研制疫苗辅助剂,能够提高疫苗活力,并且减少一定的毒性与副作用,提高抗体产生效率与持续时间。此外,将针灸、中草药、疫苗结合起来使用,三种治疗方法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能够进一步增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3.2 中兽医治疗方式与西式兽医治疗方式结合

一般来说,治疗畜禽病毒性疾病时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抗生素预防继发性感染治疗等方式。对于发病的畜禽,确认病因是合理用药的前提,只有确切的诊断才能了解病因,从而筛选对病毒高度敏感的药物。这种方式符合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治方法。而且中兽医疗法中的扶正祛邪相较西医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通过提升畜禽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来抵御疾病入侵。一般情况下,非特异性免疫力是畜禽在感染病毒性疾病后最初自愈的能力。由此可见,在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实际过程中,将抗生素类药物与中兽医的诊疗方法如针灸、中药等结合起来,充分激发、调动畜禽的免疫系统来抵御病毒侵入,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情恶化及再次感染的概率,从而提高畜禽质量,降低死亡率。

4 结语

我国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扎实、具体的理论基础,不仅治标,而且治本,无毒副作用,相较于现代免疫学具有显著优点。将中西医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增强药物疗效,提高治愈率,并且调动免疫系统来抵御病毒侵袭,提高免疫力。但是,由于西药疗效的立竿见影以及人们对传统中医的误解,目前中兽医在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应用上并不广泛,畜牧兽医工作者要除旧立新,转变观念,寻求更好、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保障我国畜禽质量及牧民财产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

兽医药理学论文篇10

1.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的中兽医教学理论以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掌握知识为核心,为了满足社会人才现代化要求,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在新形势下的教学中不仅要讲授基本知识,更要把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几十年来我国的中高等中兽医学教育经历了以知识教育为主,轻视了实践教育培养人才动手能力较差於社会的发展很不相应,必须向知识—能力教育的转变,进入21世纪的教育模式是从知识—能力教育,转变为知识—能力—素质的教育.然而长期以来,《中兽医学》的课程教育实施的是一种计划体制办学的「应试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2]重课堂书本的讲授,轻课外知识的拓宽,部分学生眼高手低或高分低能的现象普遍存在,不但脱离了临床实践,而且使新一代兽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受到阻碍,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世纪人才的需求,因此,巩固中兽医学的基础理论,拓宽知识面,加强实践技能,突出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是目前《中兽医学》教学的明确目标和根本宗旨.

2.探索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随著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专业和专业方向扩展,现行的《中兽医学》教学模式显得过於单一,在满足专业目标培养方面优显欠缺.[3]《中兽医学》的教学虽然充分强调了基础知识趋同的教育指导思想,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拓宽知识,发展个性和激励创新的教育原则,忽视了能力操作的培养.因此,要强化目标教学,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科目设置.不能一律使用同一「大纲按同一进度授课,而应当区分不同专业,不同班级,根据学科的内容特徵,教师能力的专业特长,学生的层次和专业来选择和运用相对适宜,有所侧重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大纲要求授课.在实施前期趋同,打通基础教学的同时,针对不同的专业留有充分发展特色的余地,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特点,辅以相关的选修课,实验课,技能实训及社会实践等形式的课程.加强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拓宽方向,发展个性和激励创新.在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挥,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以我系所开设的《中兽医学》的课程为例,提出相应的课程设置和知识板块与同道共同探讨.

2.1畜牧兽医专业开设的《中兽医学》教学内容较多,阴阳五行,知乎者也学生不易接受,难以理解,给授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以中草药这一部分来说教学内容较多,学生要学习400余种中草药,从性味,归经,炮制,功能,主治,剂量等,其难度是很大的,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和厌烦的心理.在目前的教学内容中,对辨认中草药标本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学生对药物形态缺乏了解,缺乏感性认识.[4]因此,中草药教学在使用彩色挂图和中草药原始标本,就地采集的中草药标本等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又增了中草药药性的鉴别.课堂讲授与直观教学相结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授课法,有助於加强学生对药性,药效的理解,能够变抽像为形象,增强感官认识,并可同时拓宽中草药的知识面;其次,有助於在未来的临床用药中,应对各种复杂,繁多的临床证中束手无策,辨证准确而方药疗效平平仄仄的现象.前人曰:「今之医者唯知定方,其药则惟病家取之肆中,所以真假莫辨,虽有神医不能以假药治真病也.医者不知药而用方,其难也将致实.所以临床用药犹如鱼水之关系.

3.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多文化教学课堂讲授是教学的窗口,是人才培养的主陈地,以往教学多以老师满堂灌为主,我认为这种传统的「填鸭灌输式教学方式不能完全适合现代的教学.应根据中草药的学科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1学习辨证用药,重在能力培养.辨证用药是临床用药过程,从辨证审因到选方用药是熟练应用中兽医基础知识转化技能,教学是对这种能力的培养.学习辨证用药的过程是:由功效引出适应证,通过教师讲证析因,落实於药性知识,此即大纲中要以功能联系主治,用法,有机地将几方面内容结合起来,并突出要点的要求.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相当多的内容属於基础知识范畴,特别是适应症,对学生来说是未知数,几百种中草药名,上千条适应症,涉及临床多学科,学生要一一熟记每味药物,每个适应症都相应地反映著一种或几种综合作用.这种从功能到适应症周密科学的推理演化决非单纯的对应组合,其中性能特点是关键的纽带,熟记药物功能是重要前提.学习辨证用药,重在能力培养,由功效引出适应证,由证认识药性,这种将功效适应症与药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施教过程实际是从逻辑思维入手,围绕讲授药物的中心,就客观实际临床应用联系主观抽像思维的过程.在这种思维方法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知识系统的能力,起到「明理得法,深入思考的效果,也会使相当多同类性质的内容转化自学内容.从教学目的的方法,效果等多方面来讲,学习并融会贯通「辨证用药是中草药教学的主要方法与任务.3.2认真开展课堂讨论会,采取启发式教学法.课堂讲授作为基本教学方法是必要的,对於中草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重点药物的功能等作为课堂精讲必须内容,要讲深,讲透,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对这些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达到在课堂上即能完全消化吸收,但是,中草药学教学仅仅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讲授是不够的.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教与「学的共同活动过程;就学习过程而言,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觉性是学好中草药的内因,教师指导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所以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在中草药教学中开展课堂讨论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具体教学的实施中要注重采用启式,以激发学生学习中草药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要善於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觉得需要解决而自己又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麻黄性温为什麼可以用肺热咳嗽十八反,十九畏,[5]现代研究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等等.让学生带著问题去学习查找有关资料,认真思考,写出发言提纲,在课堂讨论中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学生自觉学习,查阅资料及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思维.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出现互相讨论,积极争辩的气氛,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有了生机了,教师也通过课堂讨论获得了新知识和新资料,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经验.3.3增加趣味,归纳条理,提高理解和记忆.学生接触中草药课的时候,往往感到药物名目众多,形式单调,内容深奥,难以领悟.针对这些问题,对於每种中草药就其外型特点,名称,含义和来源,以古代传说等作趣味性介绍,使学生对中草药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然后逐步引导,进入药物性能,功效,应用等方面的讲解,教师应善於在平时阅读中积累并合理的运用於教学中,对与大量功能相似的药物,不应照本科,而应采用对比的方法,比较,归纳药物功能的异同点,同中求异,从联系与异同的比较中达到对药物掌握的目的;另外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教材结机体系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记忆,对各章节的药物进行纵向和核向的分类顺序整理或归纳列表,提纲挚领,一目了然.

4.开辟第二课堂,理论联系实际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必须注重学生获得知识和掌握的实践技能比较完全的知识,要开辟第二课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利用好课外时间及课外知识的延伸.

4.1社会实践,田间采药,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以社会实践的形式到药材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由学生亲自采集,制作中草药标本,一方面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所学中草药的生长环境,外观特徵,药用部位,使学生对中草药的学习增加了感性化的认识,加深了对药物认识的理解与记忆,巩固了课堂讲授的理性知识;另一方面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意志,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对中草药有了更深刻的感触,增加了学习及未来开发,研究的信心.4.2开设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实践研究能力.实验课是观察自然现象的运动变化,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实验课可以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知识,加深和扩大知识领域,了解现代研究的进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中草药学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出合格的中兽医医药人才,就必须增设中草药实验课.科研与教学互相促进,互为补充,有利於学生掌握知识,认识规律.科研是对某个尚未解决的问题,作深入的探索研究,而教学是对药物性能,功能及应用作系统的阐述.因此,教学要求知识面广,科研要求知识较深,他是知识点与面的结合.首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科研兴趣小组,对一些未知的东西进行实验验证,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科研思维的方法,其次,教师应积极组织科研题目,这是现代中兽医学教育对教师的更高要求,让同学们共同参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传授知识,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启发学生的智能,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出面向21世纪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兽医人才.

总之《中兽医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内容与教学方法涉及面广,难度大,只有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这项艰巨的历史性改革任务.

参考文献:

1.於船中兽医学上册农业出版社1929.777—78

2.钟章生传统中药教学的弊端改革探讨中兽医教育1994专刊128—130

兽医药理学论文篇11

动物疾病的预防以及诊疗,大部分都是依靠基层兽医站技术人员来实施和完成,但是,我国至今都没有执行兽医管理,导致兽医的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业务素质以及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不合格兽医人员以及非兽医人员在自身的动物诊疗过程中,不能够按照相关技术的操作规范,使用不合格的国家规定的器械和兽药,十分容易引起动物诊疗的事故,导致人民群众财产的损失,更有甚者会引发一定的动物疫情,所以,必须要增强乡镇兽医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其能力,浅议乡镇兽医人员防治畜病的措施。

一、乡镇兽医人员防治畜病要正确认识传染病

传染病具有流行病学的诸多特点,传染病具有一定的发病过程以及潜伏期,具有特征临床的症状,在诊疗过程中必须要将其和寄生虫病、中毒病以及普通病等等进行严格的区分,不能够一见到动物发病就将其当成为传染病来进行对待,尤其是只要见到动物发热,就为动物使用抗生素,要求乡镇兽医人员必须要在诊断的时候先对症状来实施系统、科学以及全面的分析工作,以便能够确认动物是否已经患有传染病,因为传染病和普通的毕竟治疗方法存在很大的异同,不可能一见到群发病就将其认为传染病,中毒以及营养缺乏等等,在规模饲养中也会表现出群发性。

二、乡镇兽医人员防治畜病要正确实施辨证治疗

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具有其外部因素以及内部因素,在对其实施临床诊疗的过程中个必须要将病因查清,将致病的因素消除,做到标本兼治,切忌对其进行盲目下药。比如说,动物出现了体温高或者体温低、疼痛不安、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等,这仅仅是动物发病一种表现的形式,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要求兽医人员必须要透过表面看本质,树立起整体的观念,以病理学知识以及生理学知识,对机体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症状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够进行确认,不能够见泻止泻,见烧退烧,这样盲目的所谓“对症治疗”,只能将疾病实质掩盖住,进而为动物疾病的确诊带来更大困难。再如,动物产生了腹泻的症状,针对这一情况,要求乡镇兽医人员必须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腹泻并不是正常的现象,但是,有利于动物机体内所积蓄的毒素有效排除,比如说有些肠炎病以及中毒病,久结刚通腹泻等等,这个时候,不仅不能够进行止泻,还要促进其排除体内的毒素,但是,必须要注意钠钾离子平衡以及酸碱平衡,防治动物出现脱水的现象,如果在这个时候乡镇兽医人员采用了止泻的措施,不仅仅不能够将疾病治好,还会导致动物机体自体中毒,将病情加重,甚至会导致动物死亡,及时动物最后痊愈,也一定会动物生产的性能产生严重影响。虽然不能够进行盲目的“对症治疗”,但是,必须要采取正确的“对症治疗”,在对动物疾病确实难以确诊的时候,起机体症状的表现又相对来说比较严重,在对预后因素以及机体整体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后,适度以及科学得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以便能够将症状缓解,减少应激,但是,在用药以后,要求兽医人员必须要对疾病发展和变化进行密切关注,及时将治疗的方案进行调整。

三、乡镇兽医人员防治畜病要慎重处方用药

在动物机体发病的时候,通常都要采用药物来对其进行治疗,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不能够将畜禽机体自身所具有的抵抗能力和防御能力忽视,比如畜禽的年龄大小和身体状况等等,药物仅仅能够对疾病起到辅的作用,按照中兽医的理论将其称为扶正祛邪。在动物发病的时候,不仅要使用药物来将致病因素祛除,还要综合考虑对于动物实施饲养管理,有效减少应激的因素,做好环境控制工作,注重营养的平衡,做好卫生和消毒等等。在确定需要使用药物的时候,避免产生耐药性,禁止见病就治,治就用多药的大方,禁止辩证不明的时候就乱用药对动物疾病进行试治,如果没有做到以上的要求,一旦出现药物的试验不灵就会频繁更换药物,最终导致动物无药可治。除此之外,还要对畜主进行指导,指导其在平日饲养过程中,避免出现长期用药物来防病,禁止在动物没有生病的时候,为了防止动物生病而在饮水中和饲料中添加药物。

结语:本文中,笔者主要从乡镇兽医人员防治畜病要正确认识传染病、乡镇兽医人员防治畜病要正确实施辨证治疗以及乡镇兽医人员防治畜病要慎重处方用药这三个方面对乡镇兽医人员防治畜病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肖开提;阿曼古丽·加孜;吐勒洪·木太;伊恒博;阿不都克里木;王勇;曾凡明;;新疆马鼻疽防控效果与风险评估[J];中国动物检疫;2011年06期.

兽医药理学论文篇1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并在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因此不断提高,对于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也更加迫切。在对食物的需求方面,不再停留在吃饱的层面,而是更加注重食物的营养价值以及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奶制品的营养价值较高,其种类也丰富多样,因而成为人们消费的重要食品种类之一,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类食物,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奶制品生产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奶制品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占领更多的市场,市场上出现了忽略食品安全的恶性竞争现象,这不仅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行为,而且不利于整个奶制品行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保障奶制品质量,提升奶源的安全指标是关键。本文就此分析了保障奶源安全的重要性,并重点分析了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提出了如何利用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保证奶源安全的建议,以期能为畜牧兽医工作者提供经验借鉴。

1 确保奶源安全的重要性分析

如今,奶制品已成为人们日程生活中的必备食物,因此,保障奶源安全性显得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总结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这是保证奶制品行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一些奶制品恶劣事件的曝光,如“假奶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人们对于奶制品的安全性信任大打折扣,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奶制品行业的发展。为使消费者对奶制品重拾信心,保障奶源的安全性成为奶制品行业继续发展的必经之路[1]。其二,这是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需要。人体要保持身体健康,需要从食物中摄取营养物质。保障奶源的安全即是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实际上,牛奶从提取到制作成品需要多道工序,任何一道工序出现问题,都可能出现奶制品的安全问题。作为众多工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奶源的安全性至关重要,而奶牛又是奶源的源头,因此,成为影响奶制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可见确保奶源安全的重要性。

2 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分析

首先,分析影响奶源安全性的因素较多,包括奶牛生长环境的卫生情况、奶牛所吃食物安全与否、奶牛发生疫病时所使用的药物等[2]。在众多因素中,奶牛发生疫病时所使用的药物会对奶源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使用西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时,对奶源的安全影响较大。主要是西兽医药中多含有抗生素,若对奶牛体内注射这些含有抗生素的药物,则会在几天时间内直接影响奶源的质量。另外,若较长时间使用这类药物,还会使奶牛对抗生素产生依赖作用,进而降低奶牛机体的抗病能力,易发更多的疫病,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总结西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虽然见效快,效果显著,但对奶源的安全存在众多潜在的危害。

相比之下,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较小。采用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具有较多优势,包括不影响牛奶质量和产奶时间,并无休药期,因而能避免由于应用抗生素治疗导致奶牛出现耐药性以及出现抗生素奶的现象[3]。例如,在治疗奶牛的疾病时,若采用西兽医药治疗则治标不治本,而采用中兽医药治疗虽然治疗效果相对缓慢,但更加注重治本,采用的是内部调理法。分析其治疗原理如下:根据中兽医理论,对于病灶采取针刺是放出邪毒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而奶牛的属于皮肤衍生物,采用针刺是放出邪毒最有效的方式,然后再采用中草药进行辅助治疗,以调节血、气、卫、营,从而达到增强奶牛抗病能力和脏腑功能的效果。但奶牛若出现脏腑病变,则不能直接采用针刺治疗,而是以中草药调理为主。但无论是针刺还是使用中草药治疗,中兽医治疗奶牛疾病均基于健康理疗原理,其带来的副作用也明显低于西兽医药,因此,对奶源的安全和质量影响较小。

3 合理利用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以确保奶源的安全性

由于西兽医药在治疗奶牛疾病时存在较多的奶源安全隐患,因此,加强中兽医药在治疗奶牛疾病方面的力度显得尤为重要。现笔者结合多年对奶牛疾病的中兽医药治疗经验,对如何更好地利用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以此保障奶源的安全性提出了自 己的几点看法。

3.1 加大对中兽医药的宣传

在治疗奶牛疾病时,一些兽医只看到西兽医药治疗具有见效快、效果显著的优势,而忽略了其可能造成的副作用;一些兽医对中兽医药的治病机理缺乏了解,采取舍弃的行为等。这些现象的发生与不重视中兽医药治疗的宣传有很大关系。因此,畜牧业管理部门应对中兽医药治疗方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奶源区对中兽医药治疗方法的认识。

3.2 加大对中兽医药的扶持力度

对中兽医药治疗方法加大扶持力度主要是加大技术投入。当前,我国在中兽医药业方面的发展还未成熟,因此,需要国家及各级科技部门予以扶持,加大经费投入用于研究,并努力做大做强中兽医药保健产业。另外,加大技术投入,并不断完善相关产品,力争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中兽医药治疗体系。同时,提倡并组织广大奶农进行相关学习,使其对中兽医药治疗方法有更深入的认识和认可,以期为更好地推广中兽医药治疗方法奠定基础。

3.3 尽快实现粉制剂的批量生产

中草药本身可成为奶牛饲草料中的一种,这不仅便于操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达到治病的目的,并能节约饲草料,可谓一举三得[4]。但若进行提取剂型的批量生产,则可能造成药渣的堆积,进而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而若进行粉剂的批量生产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而且粉剂生产也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要求,具有极大的可行性。

4 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奶源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广大奶农以及兽医工作者应认识到自身责任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不断提高自身的饲养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尤其是中兽医技术水平。总结中兽医药在保障奶源安全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与西兽医药相比,能有效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并具有很大的实际操作性。当然,中兽医药的推广和发展,也离不开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扶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才能切实提高奶源的安全性,促进奶制品行业的长远发展,从而促进畜牧业和我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学儒.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35(6):80-82.

兽医药理学论文篇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在日常饮食中,肉类食物的比例在上升,所以,畜禽的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乡镇兽医站是基层畜禽医疗防治的基础,所以,要不断完善乡镇兽医工作站的管理水平。

1 乡镇兽医工作站的畜禽疾病防治工作现状

1.1 存在对畜禽盲目用药的情况

在基层畜禽兽医工作站中,兽医的综合素质令人担忧,很多兽医在为畜禽治疗的过程中,用药一般是结合自己的经验,不能对医药理论进行深入分析,而且还没有对动物进行仔细检查,对动物的病情不能准确的把握,在禽畜发生了发热情况后,兽医就用降温药治疗,不会对禽畜产生发热的原因进行分析。很多动物体温升高并不一定是疾病导致,禽畜体温的升高可以提高他们对外界细菌的抵抗能力,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只是盲目的采用降温药物,就会导致动物机体发生紊乱[1]。

1.2 对药物使用剂量的适应范围不明确

在对禽畜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很多兽医不能对禽畜的病情进行充分的了解,他们不能按照药物的适应范围进行防治,很多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要通过对禽畜体重的测量,然后按照比例进行,但是很多兽医在使用药物中只是结合自己的经验,这样会导致治疗的效果不佳。很多兽医在使用青霉素的过程中,当出现了类似的病症,他们就会盲目的为禽畜使用相关药物。

兽医在对禽畜疫情防治的过程中,不能按照药物的使用原则进行,即使禽畜的病情不严重,也会导致死亡。例如在给禽畜用药的过程中,兽医发现小剂量的药物作用不明显,就会加大药物的剂量,这就导致了大量的药物对禽畜的器官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很多细菌都会对药物产生抗药性,禽畜的病情不能及时治愈。

1.3 对禽畜治疗中不能完善给药途径

禽畜不同的病情,给药的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别,有的要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有的要通过口服方式用药。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给药的方式存在不合理,就会导致药物不能在禽畜体内充分的吸收。很多药物的刺激性很强,导致禽畜口服时发生呕吐现象,导致药物不能充分发挥作用[2]。

2 乡镇兽医工作站的改进措施和方向

2.1 完善对兽医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培训

要完善兽医工作者的服务能力,就要按照禽畜防治的政策和要求,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知识,在交流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身的实践能力。在禽畜治疗中,应该完善相关的试验,对禽畜进行药敏试验,兽医工作者才能更加科学的使用药物,提高药物的应用能力。

2.2 对禽畜的症状进行合理的分析,完善科学的用药习惯

针对禽畜不同的病情,用药的范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为禽畜治疗的过程中,用药的疗程也不同。在治疗中,每次用药过后都应该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对药物的剂量进行分析,确保药物的合理运用。在给药的过程中,兽医要注意给药的途径,不能盲目的用药。

2.3 强化科技投入,完善兽医推广体系建设

完善相关的经费和福利待遇,确保兽医人员具有推广工作的条件,实现统一管理。完善经费投入,政府应该将动物疫病防治纳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在动物疫病监测、预防和控制方面做好管理工作,各个政府应该保障兽医技术人员的工作条件。完善条件建设,包括设施设备、办公场所和交通工具等,建立乡镇兽医实验室。

3 小结

乡镇兽医工作站的任务非常重大,所以,在各地应该针对禽畜防治管理中出F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提高禽畜防治管理的实效性,切实为养殖户提供更加全面的防治工作和服务。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