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实用13篇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篇1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科研项目材料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二)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

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的多少是高校科研实力大小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的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科研档案收集不齐全。原因是: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研成果的与获奖,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累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二)高校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缺乏。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归档,放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三)高校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高校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高校科研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四)高校科研档案重心偏离。在高校科研档案中,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传统简易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科研档案材料。

鉴于此,高校科研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材料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高校科研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对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见解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现象的出现。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然后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份年度补仓到科研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学校和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归档意识。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推广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认为:“档案部门进行各种努力的目的,就是把有价值的文件保存下来,并使它可供利用。”因此,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考虑其开发利用问题。“档案的开发利用是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目前的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尽管目前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入,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使相关网站成为有效开发利用科研档案的窗口。

同时,高校的科研档案保管的是一批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它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晶,包含着一定的知识产权。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在对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劳动与知识产权,学会正确地利用科研档案,以避免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侵权的后果。

为在实际利用中避免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可进行这样几项工作:

(1)对科研档案中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在卷内目录上打上明显的著作权目录标记,以提醒利用者注意。

(2)对科研档案中有著作权的作品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

(3)在利用有著作权保护的学术档案时,使用者如不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应与著作权所有者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证,或征得本人的同意。

总之,要通过多渠道,采取各种方法加大科研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高校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做好高校科研档案的平时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让高校科研档案为高校科研工作再出成果发挥应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篇2

借助于档案,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去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在加速科技进步的进程中,档案管理应不断丰富高科技实用信息,不断拓宽档案的利用范围,不断集中各方面信息,加以利用,形成良性循环。因此积极探讨高校档案工作的新思路,以科学的态度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管理非常重要。下面就针对如何加强对高等院校科研档案的科学管理,谈几点个人浅见。

1 对科研档案的管理,要抓住几个关键环节

首先,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在服务意识、文化素质、科研管理方式和方法等方面要有所创新,才能适应科技创新型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要加强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树立开放服务意识和为科研服务的观念,开阔思路,着眼于由内转向外,扩大科研档案资源共享范围。尽可能参与科研活动,适时了解和掌握科研第一手资料,从源头做起,确保科研档案质量。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以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面向本单位、面向社会,为经济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从而提高科研档案工作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只有这样科研档案工作才能够开创新局面,做出新成绩。

其次,要增强科研人员的档案意识,使人们充分认识科研档案的价值。高校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其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所以要求科研人员都要把科研材料归档看作是自己的义务,是自己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为科研档案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必要条件。

再有,实行现代化管理。科研档案管理现代化是科研档案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手段。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仅靠原始的手工操作,难以满足高校科研发展的需要。科研档案规范化管理必须依据现代管理理念,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将现代办公技术与科研档案管理相结合,运用计算机、光盘、复印机,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参与到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及加工各种科研档案资料的工作中去,从而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

2 规范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模式.保护知识产权

作为高校科研档案信息的管理者,既要注重对档案信息资源自由阅览、下载、复制、转载的合法权利的保护,同时也要对非法利用行为进行控制。严格遵守有关科技保密的规定,正确划分密级,合理确定使用范围,从而保证科技机密和档案的安全,维护本单位和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注重保护好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正确处理管理利用与保密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知识产权纠纷和损失。

首先,建立高校知识产权科研档案的统一管理制度,保证真实、完整全面地记录所有知识产权的获取、维持、转让等社会活动过程,以合理利用及科学地管理知识成果。对知识产权活动记载过程的文件进行归档保存,集中统一管理,建立一种正常的知识产权的应用秩序,保护知识产权,以利于科学技术的推广利用。其次,确定课题负责人归档责任制,由课题负责人主持立卷归档。做到下达计划任务与提出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检查计划进度与检查科研文件材料形成的情况同步;验收、鉴定科研成果与验收鉴定课题档案材料同步;上报登记和评审奖励科研成果与档案部门出具专题归档情况证明材料同步。课题负责人负责科研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立卷,建议保管期限、密级的确定,填写科研档案简介等,科研档案部门要根据归档范围,规范收集归档工作流程,并且要提前介入,超前控制,确保科研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垒。档案工作者负责监督指导和管理,保护原有档案的完整性,保密性,确保科研资源和知识产权不流失,不受侵犯。

3 实现科研档案规范化

科研档案管理现代化是科研档案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手段。科研档案规范化管理必须依据现代管理理念,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将现代办公技术与科研档案管理相结合,从而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规范化。这是达到科研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首先,必须做到科研文件的形成、归档的规范化。具体是科研项目的申报书、合同书、委托书、项目的审批文件、方案论证等文件;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实验数据、调研报告、查新报告、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报告、研究报告、、著作、鉴定证书等,成果申报奖励阶段中的成果登记证书、奖励申报书、成果应用证明,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证明材料等。归档的案卷,要求做到内容真实、字迹工整、图样清晰,有利于长期保存。其次,要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区分文件和资料,特别注意区分内容、形式、作用等相似的资料,减少档案资料的重复和冗余,不该归档的文件不能混入,同时注意防止应该归档文件的散失。此外,还要注意案卷装订的质量,利于分类检索,便于档案规范化管理。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篇3

1 高校科研项目档案信息的重要地位

高等学校既是高等教育的“阵地”,也是科技创新的“战场”。在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今天,国家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决定该国在国际竞争格局中地位的重要因素。高校因其覆盖了理学、工学、农业,医学、历史、文学、哲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各学科,拥有很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能力,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拥有不可或缺的、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国高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达61.9万项,其中高校主持的国家“973”项目占立项总数的57.05%主持“863”项目占立项总数的40%。在获奖方面,高校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占全国授奖总数的55.07%;高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占全国授奖总数的64.4%;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数占全国授奖总数的53.57%。2006年以来,高校科研立项数以及在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方面又有了新的进展。高等学校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

高校科研项目档案是高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归档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各种载体的历史的、原始的记录。项目档案的形成积累过程凝聚着科研人员的智慧。一项科研课题的档案,就是一部生动的科研教科书,能从总体上反映出学校及国家的科研水平。项目档案所蕴含的具体信息,对于今后的科研工作具有积极的史鉴意义。因此,项目档案信息在高校和国家科研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 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的现状及障碍分析

2.1 科研管理体制对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

近20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和国家科技事业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校科研项目的来源渠道丰富宽广,下达及指导高校科研项目的主管部门已由原来比较单一的科技口发展为多渠道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的科研项目在校内也由多个部门管理,比较普遍的管理模式是教务处(高教研究所)分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宣传部或学校党委办分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项目,团委分管大学生科研项目,研究生处及相关教学单位分管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其他研究项目由科研处分管。各部门你管你的,我管我的,管理手段和操作方法各异,由于岗位职责的限制性,缺少部门之间的协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项目研究过程材料的缺失。有些管理部门归档的材料只有项目立项、批准、下达研究经费和结题的文书通知,而项目申请书、合同书、结题材料都没有,归档材料根本不能反映出研究的过程,有的甚至不能反映出研究成果。

2.2 高校科研项目的特点对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

受管理体制的支配,高校科研项目档案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其形成规律方面,都有着其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对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也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高校科研队伍的多层次性和科研方向的多样性,决定了科研项目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课题研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也决定了科研管理涉及的部门多、制约因素多。从宏观层面上看,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对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缺乏外部关系的统筹协调,对课题研究只具有引导、服务作用,而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档案资料管理不具有约束九从管理层面上看,有关职能部门对科研项目档案的认识、定位等等方面,仍有较大的差异性,从微观的层面来看,由于科研项目是几个部门各自分管,管理人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对档案的管理在操作上有较大的随意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这些情况都严重地影响着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的案卷数量和质量。从复杂的实际环境条件来看,要真正做好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难度还是很大的。

其次,高校科研课题专业性强,研究周期长。高校从事的研究项目类型不同,研究对象和采用的研究手段各异,涉及的专业学科广泛,因而使得记录其研究活动的项目档案也不同,由于开发类科研项目从开题到研究成果的取得,每个环节都必须经过反复地研究和试验,要取得最终成果,往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特别理工科的开发研究。这就需要研究人员及管理部门在研究期内坚持长期做好日常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但在实践中却很难坚持做到。

2.3 档案观念和责任心对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在理论上对于信息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实践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陈旧传统的观念和思维定势仍具有很大束缚性,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档案管理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某些研究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档案观念薄弱,没有坚持把科研项目档案工作纳入研究工作的计划之中和岗位职责中,不注意对科研项目从始至终各个环节所产生的材料进行收集积累,只注重结论性、成果性材料的积累,使最终的档案材料成套性很差。有的是研究人员之间、协作单位之间由于科研成果的权属之争,而引起争原始材料,争报奖励而不愿主动把材料集中管理。由于项目档案专业性很强、技术含量高,有的研究人员害怕泄密,归档时避重就轻,把一些不太重要的材料交来,而抽去反映成果水平的关键技术材料。加之,学校档案部门人员对科研课题不熟,业务水平有限,未审查出来。另外,档案工作人员业务指导不到位,研究人员不了解收集档案的重要性,这些,都影响到项目材料归档的质量和数量。

3 对加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

科研项目档案管理与科研工作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科研项目档案特点决定了科研项目档案管理是一项很复杂、要求很高的工作。因此,应加强对现行科研项目管理体制的研究。应该说,现在各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的多头管理体制及运作方式,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对不同范围的具体选择。高校应有怎样的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如何建立完善高校科研档案

管理体制,理顺档案管理关系、程序,科研管理部门以及档案部门应当积极探索。而在当前的管理环境下,应加强做好以下工作

3.1 建立健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既是档案工作顺利进行的可靠保证,也是实行档案工作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依据及准绳。要做好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离不开制度的支持,制度内容应包括科研项目从开始到结题的过程材料的管理,明确所有科研项目档案归档的操作方式,如项目档案的收集内容、整理方法、立卷方式、归档时间、保管程序和提供利用等,才能使各个业务环节都有章可循。

一个科研项目档案作为记录科研活动全过程的一套完整文件材料,虽然是在项目研究活动最后结束完成的,但作为科研档案之中的每一部分材料又恰恰是各个不同阶段的产物。即所谓科技档案完成于项目研究之末,又形成于研究活动之中。必须把必要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纳入法规和轨道,把科研项目档案的形成、积累、归档工作具体纳入到科技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中去。因此,在现行管理体制下,科研处、教务处(高教研究所)、宣传部、团委、研究生处等管理部门应坚持用规章制度来履行各自的职能。要负责督促科研工作人员对研究项目归档工作超前控制,一开始就要着手抓,并一抓到底。档案部门工作人员要抓科研项目档案建设,多渠道、多形式进行项目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的指导工作,才能使科研项目档案的建档工作进入到规范管理的轨道。做好高校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努力建立高校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运行机制,首先要提高归档率、完整率和案卷合格率,这一基础环节不抓好,随后的开发利用工作难以发挥效益。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篇4

科研档案是指在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

高校的科研档案,是高校知识产权的重要载体,凝结了高校科研人员在实践中创造的科技成果、经验和思维,其中储藏着大量的科学技术成果、发明创造、工艺方法等。因此认真做好科研档案管理,合理利用科研档案,能大大提高科研工作水平,为知识创新、技术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2.高等职业院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

目前,依据高职院校科研活动的内容和特点将科研档案大致分为科研项目档案和科研综合档案。

2.1科研项目档案归档内容

2.1.1科研项目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收集的管理文件有:开题报告与课题论证材料,科学基金及重大项目申请报告及批件,任务书、协议书、委托任务书、合同,课题研究计划等。科技材料有:文献调研、综述报告,实验方案,应用前景调研报告,市场预测、应用前景分析报告,开发工作方案等。

2.1.2研究实验阶段

立项后的项目进入实验阶段,需要收集的管理文件有:课题研究计划执行情况表、进展报告表,计划调整与撤销报告等。科技材料有:重要的实验、测试、原始记录,数据处理材料,设计文件和图纸、技术说明、使用说明,阶段工作小结,重要的照片、底片、录音、录像带等。

2.1.3项目验收阶段

验收阶段需要收集的管理文件有:工作总结,科研投资和经费决算材料,鉴定证书或视同鉴定证书,鉴定会材料、验收评价意见,使用意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证明材料等。科技材料有:研究报告、研制报告,论文和专著,工艺技术报告,技术诀窍报告等。

2.1.4成果推广应用阶段

推广应用阶段需要收缴的管理文件有:成果被引用情况材料,成果宣传报到材料,转让合同、协议书,生产定型鉴定材料,成果推广投产后反馈意见,技术展览会的材料等。科技材料有:国内外学术交流材料,开发和推广应用方案及实施情况材料,扩大生产的设计文件工艺文件,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等。

2.1.5成果申报和奖励阶段

成果申报和奖励阶段收集的管理文件有:科技成果登记表、报告表,科技成果奖励申报书及批件,获奖材料(奖章、奖状、证书),专利申请书和证书等。

2.2科研综合档案归档内容

科研综合档案是学校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上级有关部门科研工作的文件及学院的上报材料,学院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关于科研机构设置的请示、批复,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学院科研成果受奖情况,上级下达的科研计划、任务,学院上报的科研计划、总结,学院科研成果登记表及重大科研项目执行情况,学院评选先进科技工作者的文件材料,学院召开科研专项会议的文件材料,学院组织开展的科研经验交流活动的文件材料,学院举办或承办的课题研讨活动的文件材料,学院有关科研活动的交往活动、外事活动的记录材料,学院编印或出版的科研论文集以及反映学院科研动态和成果的报纸、刊物等。

3.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1科研档案材料收集不完整

科研人员在完成科研项目后,收集的材料主要是一些结果性和部分依据性材料,项目实施性材料归档较少,这使得科研成果档案在为连续性研究提高参考和使用时,出现一些科研成果档案材料不完整的缺陷。主要是因为科研工作人员档案意识薄弱,在收集科研成果档案时只注重科研项目的结果性材料,重点是收集科研项目中的研究成果,诸如论文、著作等,而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却很少关注和收集。此外,科研人员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视为个人私有财产,许多珍贵材料,如获奖证书、专利证书、论著等材料不愿意上交或推迟上交,有些科研人员则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是专门用来申报专业职务所用,不愿意将原件归档。这些都导致了科研档案不完整。

3.2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配备相对不足

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占主体力量的是兼职人员。一方面,大多没有受过档案工作的相关培训,对科研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另一方面,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兼作其他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经历从事科研档案管理。

3.3行之有效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缺乏

科研档案管理大多参照、借鉴常规性档案管理办法,缺乏相应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办法和实施细则。档案管理人员只能在口头上做一些说明、解释,而不能做硬性要求,监督力度非常小,这是因为没有相应的制约手段。

3.4科研档案利用价值范围比较窄

科研档案归档后,档案管理部门一般只将科研档案向从事项目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并未将成果应用于教学等环节,使得科研成果利用价值范围比较窄。

4.科研档案管理的建议

4.1完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是档案工作的基础,是学院科研管理的重要部分。应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和完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对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保管、鉴定等做出明确规定。真正做到科研档案的形成、管理与科研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的全部过程同步进行,使科研档案具有客观性、真实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确保科研档案的利用价值。

4.2强化科研档案意识

学院可创造一系列的档案培训、外出学习和经验交流机会,加强科研档案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的档案意识。

4.3明确科研档案分工

明确科研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与分工,对相关人员,如科研管理部门(包括科研部门和系部管理人员)和项目负责人,分别建立科研档案规定职责,制定科研档案归档范围,及时做好科研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形成职责明确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倪丽娟,尹航. 基于公共管理的档案管理实践范式研究――以社会变迁为视角. 档案学通讯,2012,04:33-35.

[2]倪刘根. 我国商业企业诚信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档案学通讯,2012,05:86-89.

[3]卞咸杰. 探析英国高校档案管理的特点:以谢菲尔德大学为例. 档案管理,2012,06:78-80.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篇5

1.关于高校科研文件档案管理制度建设

目前高校科研文件档案管理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以及《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执行的。建立完善的科研文件档案管理制度是高校科研文件档案管理走向规范化的重要标志。笔者在于2013年3月份对山东省高校进行走访调研时发现,目前大多数高校出台了科研文件档案管理办法或规定,但有近1/3的高校至今仍未出台科研文件档案管理制度。大部分高校已经将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纳入了科研项目管理活动的整体工作规划中。这就使得部分高校的科研文件档案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完整地进行,科研管理工作与科研文件档案的管理工作严重脱节,科研工作和建档工作的“四同步”管理无法从制度上得到根本保证和贯彻落实。

2.科研文件档案的归档

将形成的科研文件加以系统整理,及时向高校档案管理部门移交归档,是相关人员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归档和集中统一管理,有利于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积累科学技术发展的财富。笔者在调研时发现,有一半的高校的科研项目文件材料的归档基本趋于完整,有近1/3的高校科研项目文件材料的归档不够完整仍有近1/5的高校科研项目文件材料根本没有归档。为数不少的科研人员档案意识不强。

3.高校科研文件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从科研文件档案管理纳入信息化建设的程度看,目前仅有极少数高校的科研项目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已纳入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实现了科研文件档案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

从高校档案管理计算机系统与科研管理系统之间的关系来看,只有1/10的高校的科研管理系统中包含档案管理模块或是科研管理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之间有接口,近一半的高校的档案管理计算机系统只是独立的网络版档案管理系统,近1/3的高校的档案完全不用计算机管理。上述情况表明,一方面高校的档案管理计算机系统与科研管理系统没有实现很好的功能衔接,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没有跟上档案计算机现代化管理的时代步伐。

4.高校科研文件档案的保管与鉴定

然一半以上的高校的科研档案数字化成果进行了脱机保管,但有超过半数高校的科研档案数字化成果没有进行异地保管。一半的高校对科研文件档案进行过鉴定,提高了本校科研文件档案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为科研文件档案提供有效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高校科研文件档案的提供利用

从科研文件档案版权角度看,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科研文件档案的版权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在进行电子科研文件档案信息利用时,要提高版权意识,使科研文件档案信息的提供利用在法律规范内进行。笔者在调研时发现,仅有1/10的高校在科研项目文件档案归档时鉴定了开放协议,然而大多数高校,在科研项目(课题)归档时没有鉴定开放协议。

二、高校科研文件档案管理的对策思考

1.完善高校科研文件档案规章制度

完善高校科研文件档案管理制度,是高校科研文件档案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的关键。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应做到权责明确,密切配合,建立完善的、与时俱进的、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科研文件档案管理制度,对科研文件档案的移交、接收、管理、利用等作出明确规定,做到归档有范围、立卷有标准、借阅有规定。应将科研文件档案工作纳入科研规划、管理制度和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同时做到“四同步”:下达科研任务与提出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检查科研项目进度与检查科研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验收、鉴定科研成果与验收、鉴定科研档案材料同步;上报登记、评审科研成果与档案部门出具科研课题归档情况的证明材料同步,从而促进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2.提升高校科研人员的档案意识

由于高校科研人员对档案知识和档案管理法规缺乏系统的了解,档案意识淡薄,有时出于对技术保密的原因且不了解归档范围,科研人员往往未将科研活动中形成的重要记录归档保存,导致某些重要的科研记录无法归档。因此,高校档案工作者肩负着进行宣传教育的重任,让科研人员明确自己担负着科研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立卷、归档的职责与义务,使其在思想上重视科研文件的归档工作。增强科研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扎实地将科研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纳入科研管理的各项工作职责中。

3.加强科研文件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和全过程管理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中包括档案管理模块或与档案管理系统之间有接口。不少高校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科研业务活动及其管理的信息化过程相分离,档案管理系统和科研管理及其信息系统之间存在孤岛关系,难以保证数字工作环境下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长久可用性。因此,应将科研文件档案的管理纳入科研项目资源管理及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管理,在科研活动过程及其管理活动中,实时进行电子科研文件的规范化和档案化管理,变阶段性孤岛系统管理为连贯性集成化管理与网络化服务,建立与科研计划项目活动及其管理业务流程集成的全项目期和全文件生命期的动态管理机制,保障科研活动数字信息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长久可用性。

对于高校科研文件档案管理来说,“前端控制”思想的核心就是整体规划、档案管理业务提前、对高校科研文件档案进行全过程监控。这一理念在档案界一经提出就不仅适用于电子文件档案的管理,而且同样适合于纸质文件档案的管理。也就是说,即使在纸质科研文件档案形成和管理阶段进行控制,对于文件归档后的管理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它以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为目的,重新设计文件档案管理流程,实现了整体效益的最佳化。

4.重视对高校科研文件档案的鉴定工作

科研文件档案作为科研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是高校和国家重要的科研资源,是社会的无形资产。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活动的发展,高校科研文件档案的鉴定就成为保证高校科研档案质量,使科研档案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一项重要措施。在电子文件盛行的今天,对科研文件档案价值的鉴定不仅要在文件转化为档案之前进行,而且还要将鉴定环节尽早地提前,在文件生成之际乃至形成之前就对其进行鉴定。从系统产生的大量电子信息中截获电子文件的同时,便对其进行同步鉴定,加强控制。实现电子文件生成之际的初级鉴别和初次鉴定的自动化,为高校科研文件档案的管理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安小米.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研究[J].山西档案,2007(4).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篇6

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基础和真实记载,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的学术水平,是一所高校实力的凭证,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档案在整个高校档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在学校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高校的科研档案,能够完整认识到它的作用的论述并不多。多年来,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档案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而对教师,尤其是个人自由独立形成的学术著作、手稿等不够重视,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致使高校的科研档案比较苍白、贫乏,这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资料的大量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如何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摆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科研综合交稿日期: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科研项目材料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二)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 

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的多少是高校科研实力大小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的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科研档案收集不齐全。原因是: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研成果的与获奖,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累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二)高校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缺乏。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归档,放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三)高校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高校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高校科研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四)高校科研档案重心偏离。在高校科研档案中,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传统简易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科研档案材料。 

鉴于此,高校科研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材料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高校科研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对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见解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现象的出现。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然后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份年度补仓到科研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学校和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归档意识。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推广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认为:“档案部门进行各种努力的目的,就是把有价值的文件保存下来,并使它可供利用。”因此,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考虑其开发利用问题。“档案的开发利用是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目前的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尽管目前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入,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使相关网站成为有效开发利用科研档案的窗口。 

同时,高校的科研档案保管的是一批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它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晶,包含着一定的知识产权。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在对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劳动与知识产权,学会正确地利用科研档案,以避免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侵权的后果。 

为在实际利用中避免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可进行这样几项工作: 

(1)对科研档案中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在卷内目录上打上明显的著作权目录标记,以提醒利用者注意。 

(2)对科研档案中有著作权的作品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 

(3)在利用有著作权保护的学术档案时,使用者如不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应与著作权所有者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证,或征得本人的同意。 

总之,要通过多渠道,采取各种方法加大科研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高校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做好高校科研档案的平时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让高校科研档案为高校科研工作再出成果发挥应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篇7

1.科研成果档案

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的多少是高校科研实力大小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的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2.科研项目档案

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3.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高校科研档案的应用

1.高校科研档案是开展科学技术研究的必要条件

科研工作具有继承性、创造性和反复性的特点,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没有借鉴就不可能创新。任何一门科学技术的发展或一项科研课题的开展,都离不开借鉴利用原有成果和经验,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条规律。但要继承和借鉴,就要有科技储备。科研档案作为科研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是积累科技经验和储备科技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并且具有原始性和不可替代性。

在科研活动中利用科研档案,可以对科研人员的思想、观点和研究方法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在了解历史、现状的基础上,推知发展趋势;在科研中直接利用有些科研数据,可以减少重复劳动,避免人、财、物、时间的浪费;可以缩短研究周期、加快科研速度、提高科研水平。尤其是现代科学研究,各门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依存,如果没有充足档案、资料作为参考依据;科研活动必然寸步难行。

2.高校科研档案是科技信息交流和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重要工具

科研档案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前人科学思想、科学经验、科研过程和科研成果,包含丰富的第一手科技信息,是重要的科技资源。作为科技研究表达和存在的一种主要形式,科研档案是进行学术交流、信息传递、科技协作以及科技成果转让、推广与应用的工具。同时,作为科学技术的有机组成部分,科研档案也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通过科学管理与利用,便可以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在许多情况下,可利用科研档案直接创造价值,为社会增添财富。

3.科研档案是科研管理的依据和凭证

从科研档案形成的过程及其结果看,它是从当时直接使用的文件转化而来的,并非在使用之际临时编造的,它客观地记录了以往的科研情况,是令人信服的历史证据。科研档案是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高校领导的决策离不开对历史和现实情况的准确把握,而科研档案便是学校科研工作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它无疑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

4.科研档案是对科教人员进行业务能力考核与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

一套完整、准确、真实的科研档案,可以反映出科教人员的基础理论水平、基本技能及综合能力的高低,体现科学创见能力的高低。对于集体研究项目,还可从科研档案中衡量每位科研人员的工作态度、协作精神及贡献大小。所以,科研档案为完善对科研人员的考核和奖励以及评职晋级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如何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和应用

1.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

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现象的出现。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

2.规范高校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科研档案管理规范化是科研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科研档案规范化管理必须依据现代管理理念,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将现代办公技术与科研档案管理相结合,从而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

3.建设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环境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 科研档案管理

高职院校科研档案是科研活动的原载体,指的是在科研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科研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进一步开发并妥善管理科研档案,使档案资源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和全社会,便成为当前众多高校科研档案管理部门需要深入探究的课题。

1 高职院校科研档案工作管理的重要性及意义

科研成果是科研人员智慧的结晶,需要以档案的形式妥善保存,使之形成科研信息资源储备库,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准确、完善是科研档案形成的基本要求,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档案的信息服务确保在科研工作中有效应用。归档时,要确保所有归档资料完整且归档及时,必须保留资料的系统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原始性;在科研档案管理中,科研人员的工作任务是认真记录并妥善保存科研课题的立项申请书、研究计划任务书、说明书、开题报告、工作方案、课题进展报告、课题结题报告、重要会议纪要、国内外调研材料、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记录、课题鉴定(验收)报告以及成果报告等文书资料。科研资料及时归档保存是科研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第一步。

2 高职院校科研档案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科研档案管理意识薄弱,科研档案材料收集不全

高校的领导者以及科研、档案管理等部门普遍缺乏档案管理意识,对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研档案的发展进程。具体体现在四方面:

①目前,一些科研工作者在科研档案管理的认识上片面化,将档案管理工作孤立起来,认为档案管理仅仅是单个部门或个人的职责,只关注科研经费和科研成果,这使得科研档案从形成的初始阶段就偏离了服务社会的本质;

②在科研文献、资料的形成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未严格把关,管理制度不严谨,致使档案管理始终滞后于科研进度,严重阻碍了建档与科研的“四同步”。“四同步”,即下达科研计划任务与提出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检查科研计划进度与检查科研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验收、鉴定科研成果与验收、鉴定科研档案材料同步;科研成果上报登记和评审奖励以及科技人员晋级考核与档案部门出具归档情况证明材料同步。

③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全程跟踪检查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工作进度严重滞后。档案收集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相当重要的一环,有的科研人员一味的埋头搞科研而容易忽视建档保存工作,对其他部门组织的科研材料,基本上处于你交多少、我管多少的情况。

2.2 科研档案管理机构不健全,人才队伍无保障

由于部分高校教育资金有限,软、硬件设施配备不完善,致使校内科研管理部及其各个系部都未设立专职科研档案管理机构,尚未形成一套相对健全的科研档案管理机制和相关的实施细则,目前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和《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为依据来贯彻执行。没有明确制定科研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科研档案管理人员也多为兼职,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档案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培训,难以胜任本职工作,有的挂职档案管理员“在其位而不谋其政”,对档案管理工作兼而不管,必然影响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进展。

2.3 科研档案管理服务市场意识不强,利用率低

高校中的全体教研职工经过长年累月的钻研和积累,才构建了如今比较完备的科研档案资料库。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数字信息技术迅速以其简便、强大的技术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作为颇具前瞻性的高职教育更应该首当其冲,积极应用数字信息技术来完善教研管理。但是就当前形势而言,仍有部分高校一直沿用传统的教研模式,只对科研资料进行简单的搜集、整理和归档保存,并不注重其利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高校科研档案管理服务于社会经济的职能无法体现出来。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开展科研档案管理的目的除了应付上级检查以外,就是科研工作者用来申报职称的途径。科研成果的后期转化过程鲜有科研人员参与,科研档案无法重新编研或进行深加工,以进一步提升其科研价值,使其更好的服务社会。

3 高职院校科研档案工作管理方法探讨

3.1 加强宣传,提高各级人员档案意识

为了提高高校各部门及相关人员对科研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要从宣传着手,针对全体师生和科研人员开展档案管理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采取多元化的方法手段积极宣传《档案法》、《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和《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使各级管理部门和科研工作者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也寓于科研工作之中,从而支持并广泛参与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科研人员的职责和义务,从而提高其思想觉悟,主动收集、积累科研档案资料,并积极推进科研档案管理的科学规范化。

3.2 建立健全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依法制档

根据《档案法》、《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档案管理条例,基于现阶段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实际,着力完善科研档案管理机制,档案管理员要合理分工,坚持完善各项工作流程,以促进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此外,要注重档案管理机制建设,推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切实将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学院整体工作中,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项目完成后的2个月内,所有项目资料一律建档保存,任何个人不得归为己有。

3.3 加强科研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业务知识

科研档案管理属于政策管理的范畴,且对管理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要求较为严格,所以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提高素质、精通业务、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的工作要求,针对各个梯度水平的档案管理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再教育活动,掌握现代科研档案管理的技术要领,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科研管理人员要坚持理论学习,特别是交叉学科的融合交流,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工作。

3.4 加快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科研成果最大效益

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已建成校园网络系统,教研管理模式也逐步向数字信息转型。科研档案是衡量一所高校科研实力的主要因素。就目前来看,大部分科研档案仍以纸质形式保存,现代信息技术在科研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档案管理网络化程度低,致使档案利用效率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现代科研档案管理除了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也就是将科研资料分类汇总,然后归档保存)之外,更为注重档案资源的再利用,以及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实际的经济效益。在科研项目的深入研究以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过程中,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往往能给予其足够的技术支持,从而实现科研成果向经济效益的转化。

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工作和科研工作的结合点,如何创新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理念和方法,将档案工作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是高校科研管理部门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夏涛.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云南档案,2008.

[2]秦红梅.加强科研档案管理,促进科研事业健康发展[J].四川档案,2007.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篇9

1.2 科研兴趣淡薄,缺少积极性。为了做好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基本无暇顾及科研,更谈不上开展科研。虽然一些教师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但不知从何入手,或是由于科研经费等问题中途放弃,或是认为最后发表几篇论文,就取得了科研成果。再者,有些教师在科研上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对参与的科研项目积极性不高。有的青年教师存在偷懒心理,考博以后或者等到晋升职称需要的时候再做科研,眼前还没有把科研提到日程上来。高校中论资排辈的现象和观点普遍存在,与公办学校相比,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申请省部级、部级等课题处于劣势。

1.3 科研档案意识不强。从政府和学校层面上说,由于历史和成长过程的原因,民办高校大多只重视招生人数、校园建设、规模扩大等硬件建设,普遍没有开展足够的科研活动。另外,和公办高校相比,政府对于民办高校科研工作不重视,没有提出硬性要求。很多申报的科研信息均将民办高校排除在外。在高层次的课题申报和方面,对于民办高校教师均有限制,导致了民办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缺乏、较为落后的局面。近几年,许多民办高校开始重视科研工作,鼓励教职员工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但也没有充分认识到搞好科研档案建设与搞好科学研究工作的必然关系。再者,大部分教师认为参加科研目的是就是为了晋升职称,不注意资料的积累,甚至担心科研课题文件资料特别是技术成果泄密对自己造成损失,不愿上交或不主动上交给档案部门。

1.4 科研人才缺乏,科研档案无连续性。相对于公办高校来说,民办高校一般只能吸引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和年龄普遍在55岁之上的离退休老教师,以及从公办高校聘请的兼职教师。这就使得民办高校从一开始就在科研建设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滞后:一方面离退休教师大多数都以授课为主,且在本专业的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和当前前沿问题脱节,无法对年轻教师在科研方面进行“传、帮、带”;另一方面,兼职教师还要兼顾本单位的任务,在教学方面未能全身心投入到民办高校的教学工作中,科研方面更是贡献甚微。近几年,绝大多数民办高校已经大批引进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以及少数博士生。但由于民办高校待遇相对较低,以及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的担忧,导致高学历者心理失衡,一旦有机会找到更理想的工作,就会辞职。这就导致本应成为民办高校科研队伍的中坚阶层的人才流失,缺乏有层次的科研梯队,仅有一些校级厅级等级别较低的项目,省部级以上的项目少之又少,更有甚者,很多课题刚立项,主要参与人员就已离职,导致科研成果没有连续性。科研档案的不完整、不系统,影响其开发利用价值,反过来也影响了原本薄弱的民办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

1.5 科研工作缺乏组织和制度保证,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一方面,机构设置不完善。专门科研机构及科研管理机构是科研工作的组织保障。目前设有独立科研管理机构的民办高校很少,大都依附于教务处或者信息中心等一些校级的行政部门。学校的科研制度也不规范,比如,关于科研课题和经费的申请、科研考核制度、科研奖惩制度和科研档案管理等方面,基本缺乏明确的规定和管理。这些都制约了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另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配备极少,大多数民办高校的科研干事都是兼职,主要工作还是教学,没有太多精力收集、整理归档材料。与档案工作相关内容的培训更是没有参与过,对档案工作管理意识不强,许多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认为,科研档案管理就是把科研活动的资料收集起来,递交给学校综合档案室就行。无视法律规定,常常以复印件应付归档。我国《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归档的科研材料必须是原件,根据需要可复印若干份。但是有些科研人员却将原件据为己有,以复印件交档案管理部门应付了事,容易给一些人造成舞弊的可乘之机。

1.6 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民办高校科研经费普遍不足。其主要原因:一是民办高校的科研工作没有纳入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不像普通高校那样每年都有数量可观的科研经费下拨,实行专款专用,为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较多的经费支持。二是民办高校经费来源主要靠收取学生学费,科研投入相对不足。三是自身对科研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1.7 科研材料收集不齐全,科研档案难以集中管理。由于民办高校师资较为紧张、教学任务繁重,有能力的教师即使挤出时间来从事科学研究,但缺少时间对科研过程形成的原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有序上交。有人认为科研档案的收集、归档是档案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因此,档案部门收集到的常是项目申请、立项表格、鉴定材料等一般性资料,而真正的科研原始记录材料很匮乏。由于学校知名度和科研水平不高,承接不到重要的科研项目,不少教师常会以个人身份参与强校、外单位的科研工作,这就构成本校科研项目的“流失”,导致本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困难。

1.8 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规章制度。由于民办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一般起步较晚,再加上档案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手段和规章制度不健全,因此,档案部门经常难以收集到建档所必需的完整的原始资料,这就造成科研档案中一般性技术资料多、关键性技术资料少。由于科研档案的不完整、不系统,影响了它的开发利用价值,反过来也影响了原本薄弱的民办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

2 民办高校科研档案建设的对策

增强师生员工的科研档案意识,提高对科研档案价值的认识。

2.1 学校方面。首先,重视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对科研档案管理的意识。民办高校要改变只重视课题项目立项数量和论文的数量,而忽视科研档案整理的局面。要对校领导到全校师生加强对科研档案的重要性的宣传。科研档案不仅是申请立项、研究课题、调研、总结研究成果、、结项等具体工作,也包括了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总结、积累的过程。科研档案的整理也并不是单纯的某个部门或某个人的行为,而是所有做科研的师生在研究的同时,要有意识地积累科学研究的过程稿,包括调研材料、研究报告、应用证明等资料。这样才能使得科研档案起到应有的知识传承的作用。其次,要健全科研机构,制定完善的科研制度,加大对科研工作的奖惩力度。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从2008年本科评估开始,就专门设置科研处,并在二级学院设立科研干事,以方便科研工作的展开和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2010年成立经济研究所、纳米研究所等九个研究所,由主管教学校长主抓。在制度方面,先后制定《黄河科技学院科研项目经费资助管理办法(试行)》和《黄河科技学院科研奖励办法(试行)》。最后,给予必要的设施支撑。科研档案的整理,并不是单纯地收集资料就行了。需要配备计算机、扫描仪、网站网络环境、储存载体等,才能够保证科研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师生层面。首先,要转变思想,重视科研工作,正确认识科研和教学的关系。一方面,教学可以促进科研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能发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一系列问题,科研活动可以围绕这些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活动;另一方面,科研活动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在科研活动中能接触到更多的新思想、新知识和新信息,并在教学活动中传播给学生,这有助于改进和丰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其次,在做科研的同时,要注意资料的收集。完善的科研档案为其他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成为本领域前期的研究成果。其他科研工作者可以在不违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利用和借鉴这些成果,能够避免重复劳动,减少各方面的浪费。

2.3 业务层面。民办高校要配备与业务工作相适应的专兼职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同时要加强对全校师生宣传科研档案业务的培训和指导。要明确各类人员对科研档案收集的范围,以及其归档范围。

2.3.1 学校科研档案管理要综合管理的是科研的准备阶段、研究阶段、结项阶段、成果推广利用阶段的各类材料资料,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料都要归档。主要包括上级科研部门关于科学研究课题的题目征集、课题的批准立项的文件、任务书、委托书、项目结项证书、获奖证书等,学校内部的科研规划、各类科研成果的统计报表、总结材料,学校组织承办或师生个人参加科研交流、学术会议的会议材料等。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篇10

从总体上看,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徘徊的状态,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要求。同时,科技档案本身的特点对档案管理又提出了一些特别的要求:第一、专业性是科技档案最突出的特点之一。科技档案的专业性特点集中表现在档案形成领域和档案的内容性质两个方面。科技档案的专业性特点,不仅使之区别于一般档案,而且不同专业形成的科技档案彼此之间互相区别,比如产品研发档案和城市规划档案虽然同属于科技档案,但是两者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因此,科技档案管理具有强烈的专业性要求,体现在管理机构上,就是出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专门档案馆(例如:城建档案馆、通讯科技档案馆、电影档案馆等)。第二、种类的多元性和类型的多样性,是科技档案的又一明显特点。在各个档案门类中,以科技档案的种类最为繁多、类型最为复杂,呈现出多样化的鲜明性特点。以种类而言,由于科技、生产活动的多专业性,导致了它的伴生性的科技档案在种类上的多元化①。以类型而言,科技档案是所有一切档案种类中,类型最为丰富多样的一种。可以说,科技档案包含了各种载体、各种形式的档案内容。这就要求我们管理科技档案必须要具备相应的技术和设备,以便全面管理好科技档案中的各种内容材质。第三、科技档案具有成套性的特点。科技档案都是人们在围绕一个独立的科研项目或生产活动的进行,规律性地形成的一系列相关的科技文件整体。成套性是科技档案相对于其他档案最鲜明的特点②。对科技档案的成套性认识不足,常会造成档案收集不全、档案分散保管等不利于科技档案管理和利用的错误。第四、科技档案具有时效性的特点。科技档案的时效性特点是指它具有较强的现实使用性,相比于其他档案,如政务、人事档案,科技档案的时效性在归档时就已经显现出来了。

有些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员本身不是档案管理专业出身,档案利用意识不强,对档案管理的看法仅仅就是保管好档案,对于档案利用及其价值漠不关心,长此以往,空守档案“金山”而自不知③,使档案的价值及档案工作的社会认可度都会下降。针对民办高校档案管理的特点及科技档案自身的这些特点,作为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者,如何在充分利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提高对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并实现科技档案的充分、有效利用呢?首先,档案管理者自己要转变观念。坚决抛弃陈旧的档案观念,树立现代化档案管理理念。把档案管理从单纯的“保管”转变到主动调查、主动参与、主动服务的现代管理方式。作为民办高校档案管理者,要主动与学校科研单位及个人联系,了解科研工作的情况,提供力所能及的档案资料,并主动帮助他们收集保存科研过程中形成的第一手资料。在实践中,应该努力使整个科研开发进程与立卷建档进程结合起来④,包括:下达项目计划应与明确科研材料归档任务同步提出,对项目进程的检查与科研相关材料归档规范性检查同步进行,项目成果的鉴定、验收与科研材料归档鉴定、验收同步实施,确保科研材料规范有序以及在归档后的完整性。通过积极参与社会科研与生产活动,主动提供档案支持,同时也可以进行档案利用宣传,提升档案馆(室)的知名度,提高公众利用科技档案的兴趣和热情。其次,档案管理部门要合理利用有限的经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地购进必备的档案管理设备。作为民办高校档案管理机构,经费可能不如公办院校那样充足,尤其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学会“精打细算”,把有限的经费用到必须的地方,保证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加快科技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实现最广泛、更便利的服务是民办高校科技档案提升水平的必然趋势。科技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不仅可以使有限的资源能在最大的范围内得到利用,更能够有效避免重复建设重复投资,既有效地解决好当前民办高校科技档案管理资金欠缺的问题,也最大限度地提供了科技档案的服务,促进了科研的发展以及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切忌一味地追求“大而全”的传统管理模式。再次,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科技档案价值的时效性,极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人类进行科学活动,获取科技成果,其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如果科技档案长期搁置,就会“藏”而不“用”,造成科技档案价值的自然流失。科技档案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价值的时效性:即其对社会的有用性,是有很强的时限性的。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活动前所未有的频繁,科技档案的积累速度快速增长,这个时限是越来越短暂了,因此,科技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大对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力度,催化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实现最大限度地利用其价值为经济建设服务。在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的大背景下,全国高校必然会掀起一股科研热潮。

如何在这股浪潮中激流勇进而不是被浪潮吞没?这就需要科技档案管理者具备高超的技能、专业的知识以及超前的意识,不断学习科技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更多地涉猎相关学科的一般常识,这样才能管理好科技档案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者在科技档案利用过程中,还要注意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科技档案分类管理制度是有效保护的依据⑤。只有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工作特点与知识产权的分类,制定出具体可行的保护制度,知识产权保护才能最终落到实处。这些制度必须规定本单位具体的每项知识产权权属如何确定,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保护时限,采取何种保护方法,确定转让利用的条件等;同时,为了加强保护工作的系统性,这些制度还必须与科研、人事、及利用部门的管理制度相联结,使知识产权保护得到全方位的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还必须做好对科技档案的密级确定工作。档案管理者要多多听取档案形成者的意见,并结合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科学定级,严防科技秘密在档案管理和利用的过程中泄密。事实证明,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我国的档案管理部门或档案管理者不注重对档案价值的鉴定,对档案密级确定不准确,造成了很多核心技术或生产工艺泄密的事件,给单位和国家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作为主要科研基地的高校,档案管理者一定要高度重视对秘密档案的保护。如果民办高校档案机构本身不具备鉴定能力或保密条件的,可以与档案形成者合作进行鉴定和档案保密工作。总之,随着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逐步推进,高校科研工作必将再上一个新台阶。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对于档案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民办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应深感责任重大,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最专业的管理、最周到的服务为社会公众利用科技档案,使科技档案发挥出自身最大价值。

本文作者:熊建文户丽萍工作单位:宿迁学院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篇1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引导创业者们重“质”不重“量”。这次创业热潮以第三产业,尤其是科技产业的创业为主。要想承受得住市场、消费者以及时间的考验,应当鼓励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上的创业,这就要求创业者具有核心竞争力,支持高校科研人员在取得发明专利之后将成果投入到商业中,可以激发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科研水平,推动创新、创业、创投、创意联动,提高创新创业的质量水平。目前,高等院校的大量专利被束之高阁,无效专利造成了创新资源的极大浪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思考如何推动高校的大量专利与“双创”结合起来,提升创新创业的质量和水平。如何挖掘专利数量和专利契合度,高校科技档案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功能[1]。

高校科技档案反映和记载了高校的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科技活动和各项成果,具有查考利用价值,是具有历史查考凭证作用并已归档保存的科技文件材料,是一种一次文献。高校科技档案可以按照不同领域和专业进行归类,如农业类、医药类、工业技术类等;也可以按照科技活动的方式进行归类,如自然现象观测类、设计科研类、生产技术类和管理维修类等。高校科技档案作为科技信息的载体,可以提供全面、综合和系统的科学数据和依据,有助于创业者了解国内外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动态,有助于分析研究自己的技术力量、技术水平、设备条件等信息,有助于搜集科学管理、技术市场、科技交流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进行较为科学的决策。

面向创新创业的科技档案管理需要我们对其动态的、抽象的边界进行界定。由于面向创新创业的科技档案管理是一个全新概念,任何企业、个人或机构都可以成为该体系的组成部分,研发主体、创业实施主体、创新创业知识识别与深度开发、创新创业知识学习与共享等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和能量交换的结合部就是该体系的边界。面向创新创业的科技档案管理具有柔性、动态性和模糊性的特点。

面向创新创业的高校科技档案管理任意一个“单元”都能够包含有关的全部组织信息,掌握着全套的“游戏规则”和行为准则,呈现出局部信息与整体信息的相关性。高校科技档案管理体系内各行为主体的活动是同步进行的,是一个并行结构,任何节点的任何行为均可以传递到任何地方,决定各行为主体活动的顺序不需要按照某一标准进行排队[2]。高校科技档案管理的各行为主体存在竞争与合作,通过一些简单的规则和普遍遵守的原则推动创业体系的演化。高校科技档案管理的科学化需要不断在宏观尺度上调整优化,达到一个个的次优结构,以便形成较好的结构和功能,实现高校科技档案管理体系的逐步进化。

2 面向“双创”的高校科技档案深度开发

高校科技档案的创业知识深化过程是螺旋上升的。首先完成创业知识从高地向低谷的流动,也即形成创业知识需求是创业知识深化的第一步。利用科技档案在解决创业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新的问题,进而需要其他创业知识和己有创业知识的融合,在解决问题中又产生了新的创业知识,当这些新创业知识被记录在科技档案时,就完成了创业知识深化螺旋上升的一个循环[3]。由于在创业知识的流动和解决问题中实现科技档案管理的知识深化,科技档案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创业知识在哪里、都有哪些创业知识、怎么样获取这些创业知识,这就需要加强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交流,建立高校内部的人际网络和创业知识目录,要把创新和务实有机的结合起来,要求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必须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的,而不是日常的程序化工作。如某高校科技档案记录了该校人员运用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法,开发了一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由于应用部门没有掌握该软件的原理和操作知识,项目开发完成后不能直接转化应用,软件不得不束之高阁。通过培训后的公司设备管理部门向项目开发单位查阅相关档案资料,提出咨询方案,该方案在公司得到了成功的运行,高校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可以进行成果转化中的创业知识开发。

面向“双创”的高校科技档案在开发创业知识要素过程中具有复杂性。高校科技档案管理的充分条件并不是是否具备某种创业知识,而是要考虑高校科技档案记录的特定科技成果是否具备特定的创业知识组合,正是基于这种复杂性才导致高校科技档案知识深度开发中的创业目标复杂性。高校科技档案深度开发创业知识和创业知识的识别是紧密相连的,必然是从创业知识广度、创业知识深度以及创业知识特质出发,确定创业知识深度开发的目标体系和树状层次结构,只有实现下一级目标,才能实现上一级目标。创业知识深度开发的目标是为了将目标变为现实,高校科技档案深度开发创业知识目标体系过程中,必须将每一个目标对应着一个实施计划,建立了由目标一一方案组成的双结构目标体系。

面向“双创”的高校科技档案管理应当以创业知识的需求为目标,以创业知识结构的合理化为目的,以确定创业知识深度开发的目标为出发点,建立知识信息化平台和创业知识结构识别模型,对创业知识需求和高校科技档案所有的创业知识进行分析,对所具有的创业知识及其结构进行识别,通过知识信息化平台的创业知识深度开发目标决策支持系统,以分析结果为依据,为创业者或者相关企业提供咨询。

3 面向“双创”的高校科技档案管理机制

高校创业的科技档案边界具有“确定”和“不确定性”的双重属性。首先高校科技档案的参与主体和行为作用对象具有较大的确定性,而面向创新创业的高校科技档案而言,创业知识的需求多种多样,所以其边界具有不确定性。高校、科研院所、各种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与创业人员会形成互动的方式,一般包括人才流动、会展会议、学术交流以及培训学习等,相关创业知识会发生流入和流出。因此,创新创业可以看作知识流的运动,不仅包括系统化的、严谨的知识流动,而且包括各种非系统化的有用信息。面向创新创业的高校科技档案管理可以提供的包括技术信息、管理信息、竞争者的信息、服务信息、市场信息等。金支持,主要有政府拨款、政策性贷款、企业投资和私人投资等;离不开试验设备、生产设备、生产材料以及交流工具等有关的物质手段,并通过知识流、人才流、资金流以及物质流和外界产生密切的联系。

高校科技档案管理推动“双创”的深化,源于当今创业和现实生产力的紧密联系,产业技术手段、产业技术能力和产业技术知识的推动力需要产业技术的进步,需要产业技术体系的变革,市场竞争的压力要求包括高校在内的各个组织不断变革自己,当这种压力内化为高校的目标之一,就会扫除高校内部的障碍,激发老师的科技热情,引领高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固化高校内各主体的行为轨迹,科技创业行为起引导和规范作用,高校科技档案所蕴含的知识就成为主要的知识源头。

面向创新创业的高校科技档案管理应是一个科学的循环体系。教师科研成果-市场需求对接-产业技术进步-教师归纳创新-教师科研成果,各个环节不是线性的因果关系,而是周而复始循环出现,通过每个个人和组织共同完成的功能循环而连接起来每个环节,每个环节对下一个中间物提供催化支持,不断与其它环节进行信息与能量的交换,组织内部的奇思妙想和来自组织外部的刺激从中产生,这就是高校科技档案所应用的功能。高校科技档案的知识存量达到一定水平时或者说当知识的积累达到一定阈值时,可能容易激发个体灵感和火花的闪现,科技档案所储存的组织记忆不断积累刺激,加上外界环境以脉冲的形式刺激个体,就会以突变的形式不断涌现创新创业。

高校科技档案的知识扩散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但其背后隐含着不为人知的规则,如收益规则、风险规则、人才流动规则等,这些规则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完善的规则有利于增加创业者行为的可预测性,从而更加自由和富于创造性。我们把高校科技档案看成是知识密集的表现形式,实现高校科技档案储存的知识由理论向现实的转变必然是各种知识相互交错的结果,组织内纷繁复杂的学习活动和知识扩散方式就是创业知识的重要来源[4]。组织结构、创业者、科研工作者、科技档案管理者、环境氛围都具有不确定性、不规则,任何一个主体都可能触发知识扩散,只有充分认识科技档案管理形式背后的实质,采取措施有效的实现创业知识转化,进而提高创业的效率。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篇12

近些年来,高校档案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让档案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目前高校档案馆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完善,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疏漏,这些问题阻碍了高校档案馆的进一步发展。

一、 高校档案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档案工作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相比以往档案管工作而言,现在的高校档案馆工作现代化程度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不仅如此由于信息技术的发达,档案管理人员服务的对象渐渐增多,范围开始逐步扩大,特别是在网络服务方面,相比以往其比重渐渐变大。在这个新形势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体制。高校档案馆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服务能力以及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这一系列的改革能够推动档案馆工作进一步发展,但是改革的主体都要落到档案管理人员的肩上。也就说要想推动档案馆工作发展,档案馆需要一批有能力、有技术的管理人员。这些优秀的人才是档案馆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档案馆必须得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挖掘高质量管理人员。

二、 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高素质人才

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信息化程度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信息化技术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在这个新的形势之下,高校档案馆同样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最明显的表现是在现在档案管理中应用了很多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这些技术对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由此可以看出现今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拥有较高的专业能力,能够熟练的掌握信息化技术,利用现先进的技术来管理档案。但是目前的情况却并非如此。目前在很多高校之中,档案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问题频出,最关键的问题是缺少高素质的人才。目前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学历不高,专业能力不足,并且他们大部分没有接受专业的培训工作,因此对于档案管理的相关业务并不熟练。另外,由于其学历低,因此对于现在高校档案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上存在很多问题,无法满足现在高校档案馆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除此之外,高校档案馆缺少高素质人才还表现在另一个方面。目前很多高校档案馆很难留住高素质人才。这是因为这些人才在档案馆工作了一段时间,因为取得了更高的学历因此选择离开,再加上现在很多高校档案馆工作待遇并不高,社会地位较低,因此档案管理对于这些高素质人才而言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工作,因此导致人才流失。

(二)岗位设置问题

目前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除了人才缺失外,在档案馆岗位设置方面还存在很多疏漏。它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是人力资源结构不够优化。目前很多高校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并不具备专业能力。这是因为其并不是档案管理的专业人员,甚至在这些管理人员中有一部分是半路开始从事这一份工作,还有一些人员是兼职档案管理。因此一些档案管理人员将档案管理工作当做一份普通的工作,因此其在工作上并没有较高的追求,久而久之导致档案管理质量下降。除此之外,档案管理的岗位设置不合理。档案管理人员各自的职能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职能交叉的现象严重,这样会让管理人员感觉不到自己的职责范围,因而懈怠工作。

三、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措施

(一)以人为本

在人力资源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上。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管理理论最大的特点在资源管理中,人是主体,也就是说一切的管理围绕着人展开。这个管理理念与以往传统的理念有着很大的区别,在过去人们在管理中总是将人作为一种工具,利用这个工具进行管理。但是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人的价值得到了最大的体现,因此在高校档案馆人力资源管理中同样需要重视人的作用,凸显人的地位。档案馆管理层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要做到以人为主,将人的价值发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去。具体的做法是需要管理层能够改变传统的观念,发掘档案工作人员自身的价值,并且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调动工作者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更加的主动和积极,同时富有创造力,这一点对于档案馆管理工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点是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人力资源对于档案馆的各个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其信息资源开发方面,人力资源直接决定了其开发的程度。档案馆中要提高服务质量,同样依赖于人力资源,因此人力资源是档案馆一个关键的资源。档案馆建立以人为本管理制度,指的是将档案馆工作者作为主要的管理对象,这样一拉管理工作者会感到自己是首重是的,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其工作的活力,增强其责任意义,这样才能够提高档案馆服务质量。

(二)岗位设置匹配

高校档案馆在设置岗位的时候应该考虑其合理度,因为档案馆人员由于其自身差异性,所以专业能力和范围也会存在一定差异,档案馆要根据每一个人员的能力来设置各自的岗位。在岗位设置的时候,需要明确岗位的职责范围和岗位的工作内容。档案馆在一个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档案馆内人力资源的结构,让人员的个人能力与其岗位达到最佳的匹配度。除此之外,高校档案馆还需要为档案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影响着工作者的工作态度。档案馆必须保证每一个岗位的必备设施是齐全的,并且每一个个体都应该具备相关的支配权力,在与其他部门进行交流时候,其他部门能够主动地配合。另外,档案馆还可以加大岗位的流动性。

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教育的发展,高校档案馆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漏洞很大,因此需要管理者解决这些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调整岗位设置方案,这样才能推进档案馆向着健康、稳定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篇13

高校科研档案是科技工作者知识的积累和成果的结晶,它建设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科研工作成效的一个方面,为此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统计分析学校科研档案的现状,以期达到更好的保管、利用,为广大教师和职能部门服务,从而为高校的科研档案工作提供借鉴。

1 科研档案的现状

浙江农林大学自2002年起逐步建立起科研项目档案,截至2011年6月,共归档各类纸质项目档案960余卷及电子数据库4 300余卷。主要以省部级以上项目每项1卷,各主要厅局级项目每项1卷,其余按年分别以立项、结题分卷建立,同时单立了科研成果卷、专利授权卷、软件著作权及科研经费到账文件等一些重要的科研依据。每卷中都分别由项目论证、立项申报书、立项批准书、中期检查、各年度进展、验收报告等全套结题材料、审计报告、结题(验收)证书等组成。同时建立的科研数据档案,包括科研项目库、论文库、著作库、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库及科研成果库[1]。

通过建立科研项目档案,逐步规范了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使科研工作向规范、科学、程序化更迈进了一步,为学校在职称评审、硕士点申报、学科评审、升格大学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学校在这些方面获得成功奠定了基础。

2 科研档案的利用情况

2.1 利用率

通过建立科研项目档案,使学校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进一步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对科研档案的管理意识也逐步增强,科研档案的查阅量也逐年提高,提高了科研档案的利用率。从表1可以看出,每年查阅各类项目档案的人数平均约543卷,利用率还是较大的,从2005—2010年,年利用率逐年增加(含电子数据),档案管理工作量巨大,成效显著。因此,设立专职管理人员,建立科研项目档案是十分必要和非常可行的。

2.2 利用途径

从表2可以看出,学校很多工作都与科研项目档案有关,尤其在涉及广大教师切身利益的职称评审、科技成果奖申报、学科点、博士学位点和硕士学位点的申报、教育部的教学评估及升格大学等标志性成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对学校的科技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见证着学校各年度科学研究的总体情况及发展现状,展示科学研究的丰硕成果。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学校科研工作的水平。

2.3 利用主体

从表3可以看出,按学院分类,项目多的学院查阅量也大,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是学校的主干学院,科研项目最多,因此查阅量也最大;农学院由于成立较晚,查阅量较少;工程学院具有国家工程中心,科研力量较强,查阅量也较大;学校本身是以农林为主的大学,农林类项目较多,与农林相关的学院查阅量较大,总体占到了47.3%。但近几年文科类项目也在大量增加,同比增加速度也较快。通过项目的查阅也可以反映各学院科研活动的一个方面,同时也说明由于二级学院没有科研项目档案,也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如果给二级学院建立起科研电子档案数据库,也可方便学院教师及管理人员查阅,提高工作效率。

3 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科研档案经过10年的组织和建立,已初具规模,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但是目前的科研档案还存在很多问题[2-3],如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有待进一步更新和完善,原始数据收集的不够全面,教师存档意识不够强,有些教师还存在着放在自己手里方便的想法和做法等,这些都有待于在工作中改进和提高,为科研档案工作做贡献。

4 建议

4.1 发展电子档案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研档案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广泛利用,但无数次的查阅,造成档案的损坏与流失严重,因此制作电子科研档案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这样既不损坏纸质档案,也不会造成档案流失。科研档案有它自身的特性,需要保密,大部分科研档案都需长期或永久保存,因此更应该保护好纸质档案,把教师经常需要利用的部分科研档案,如立项通知书、合同书(计划任务书)的部分、结题报告的部分等进行电子扫描,存于计算机中,这样同时可以防止一些不必要的科研档案泄密,减少由此引发的学术剽窃,更好地保护项目负责人的权益,从而方便查阅。

4.2 建立二级科研档案系统

学校实行二级管理后,把厅局以下项目档案划归学院管理,鼓励各二级学院自己建立科研档案系统,方便本学院教师查阅,为评职称、评奖、各种考评及各类检查等所需要佐证材料提供便利,减轻学校科技部门的压力,使之用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分析研究,做好科研工作,为广大教师服务。

4.3 扩展和延伸科研档案工作

随着“十二五”的到来,对科研档案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学校的科研档案只局限于查阅、复印、提供佐证等初级阶段,更多的开发利用科研档案工作尚未开展,学校应该配备专职的科研档案管理员,定期提供从科研档案中获取的科研信息,为领导及教师服务,为其决策提供一定依据。

4.4 做好科研档案管理者

一名好的科研档案管理人员,不仅应管理好教师上交的科研档案,还应该为教师提供更高级的服务,充分利用科研档案,编辑科研档案信息,提醒教师能够报奖、申请专利、成果转化的档案等[4]。有条件的管理人员,还可以定期与学校科研工作较强的教师建立联系,帮助他们总结分析,促进他们把科研工作做得更好。提醒科研工作者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为教师做好科研后勤工作。

5 参考文献

[1] 佟春杰.辽宁省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现状分析[J].科技档案,2009(1):3-5.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