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实用13篇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篇1

需求上升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对UPS的需求被定位为中低端、小功率的产品。而事实上,这几年这一需求特点有了新变化: 由于UPS产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所关注,同时大量的数据中心需要更可靠的电源保护,对小功率、高品质UPS的需求正在上升。对此,朱震渊有着切身感受,这种感受不仅来自于MGE OPS公司去年以来的销售和利润的大幅增长,还来自用户在使用MGE OPS的UPS产品后的良好反馈。

MGE OPS原来是梅兰日兰的小功率UPS部门,主要产品为功率在20kVA以下的UPS,面向IT设备和办公环境。2006年施耐德收购APC后,为了不影响APC与施耐德下属的梅兰日兰整合,梅兰日兰于2007年将UPS小机业务从梅兰日兰剥离出来,成立了MGE OPS小机部门。2007年,伊顿全球收购了MGE OPS,MGE OPS作为伊顿旗下的UPS品牌之一独立运作。

“MGE OPS要立足于做高端品牌,这里的高端品牌意味着MGE OPS不仅在UPS产品上具备高品质,而且其配套的服务支持也要领先业内同行。”朱震渊说。在朱震渊看来,给MGE OPS确立这样的市场定位是很自然的,因为MGE OPS系出名门。

目前,MGE OPS的产品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适合通常应用环境的UPS;另一类是具备更高可靠性的、可以适用于非常苛刻管理要求的产品; 还有一类是模块化带冗余功能的分布式电源产品。“不管是哪类UPS,MGE OPS的产品都是高品质的,同时还是高性价比的。”朱震渊自信地表示。

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2008年,朱震渊给MGE OPS确立了三大任务,即拓展渠道; 完善产品,从产品销售转向解决方案供应; 打造高效率的管理团队。朱震渊坦言,由于MGE OPS成立不久,面临着很多挑战,其中,销售模式的调整是重中之重。

梅兰日兰主要面向工业用大功率UPS,之前其产品销售采用的是直销方式。然而,这种模式并不适合于面向中小型企业和IT基础设施的小功率UPS产品,因为这类产品的量大,而单件产品的售价并不高,更适合采用渠道分销。

新成立的MGE OPS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了分销模式。如今,在朱震渊和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初步构建起了一支由“区域+核心经销商”构成的扁平化渠道队伍。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篇2

一、中小企业融资特点

(一)资金需求量不是很大

中小企业大多是依靠地利条件而建的,凭借极低的准入门槛、灵活的经营方式、小规模的生产获得了市场生存空间,它对资金的需求具有一次件量小且频率高的特点。但是这一特点决定了国有商业银行无法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因为一项贷款的调查、审查、审批及发放需要很长的周期,如果商业银行满足这些分散的、小批量的融资需求,将会产生巨大的经营成本,得不偿失。

(二)自有资金不足,只能依靠金融机构融资

一般来讲,有着雄厚实力的大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来直接融资,这是他们融资最重要的方式。但中小企业不同,由于底子薄、自有资金少,只能依靠金融机构实现融资。当然,不同区域的融资状况有所差别,在我国东部地区,中小企业自有资金比较多,民间资金也很宽裕,所以并不是完全依赖金融机构。比如台州市,金融贷款和民间借款各占一半,一些中小企业不用通过银行就能筹措到资金。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基础比较薄弱,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渠道不畅通,较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贷款,特别是西部地区,在无法得到银行贷款时,企业只能尝试“非法集资”来化解“燃眉之急”。

(三)抵押担保难

通过债券、股票融资对中小企业来说显然是走不通的,只能依靠间接融资,也就是银行贷款。现在向银行贷款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大多银行的坏账使他们“惧贷”,所以不是特殊的人情关系是根本贷不到钱的,目前,抵押贷款和担保仍然是主要的贷款方式,而纯粹的信用贷款几乎少之又少。就中小企业自身来讲,没有抵押担保物,又没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再加上整个信贷过程中烦琐的审批手续,取得贷款非常困难。如某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猕猴桃果脯,很早就与北京、深圳等地签订了供货合同。然而到了猕猴桃成熟时期,该厂向银行申请的贷款却迟迟未到,缺少流动资金就无法正常加工生产,也无法完成合同约定。老板着急上火,但没有抵押或担保,就很难取得银行的信任。

(四)融资成本较高

贷款的规模越大,单位交易成本就越低。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频率高的特点,这样大大增加了贷款成本。而向银行贷款的途径走不通时,便不得不向典当行、民间资本借贷,这种筹资更加大了成本。中小企业融资具有很大的风险。一是频繁偿债、频繁举借新债,增加了融资风险;二是在资金周转困难时缺乏应急能力;企业的竞争力降低时又承受着无法支付债务利息的风险。

(五)信息不对称,加剧了融资难度

信息不对称指双方的信息产生偏差,这里主要指银行和中小企业双方信息的偏差。中小企业有贷款需求时,首先会全面了解与掌握银行的信贷政策及其相关制度。相反银行却没有这种能力,它无法掌握企业的全部信息,这就形成了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很多是家族式企业,不仅管理混乱,而且多开户头,财务制度及财务报告的可信度也不高,这些都大大加重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

二、开发性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理论依据

(一)可以躲避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开发性金融在信息生产方面具有很强的垄断性优势。开发性金融机构作为具有国家背景的金融机构,它不是纯粹的盈利机构,其立场较为中立、公正。它可以利用各政府机关、民间企业广泛收集信息,获得一般性金融机构根本无法获得的信息,所以它具有很强的信息生产能力。另外,它还具有很强的信息“溢出效应”。鉴于融资市场的不成熟表现,减少信息不对称成为信贷的关键。开发性金融具有极强的信息审查能力,同时又处于相对中立的层面,这样就能产生一种溢出效应,其他金融机构时刻洞察着开发性金融的服务动态,不断调整自身的政策。这样开发性金融又起到了中介作用,为中小企业融资搭建了新的桥梁。

(二)风险防范机制更科学、更合理

如果一项投资符合国家或者地区的产业政策,就能获得各种便利和优惠,其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也就是说,政策风险是任何投资都无法忽略的。在这种情况下开发性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过滤政策风险,从而提高了风险的防范能力。另外,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业务充分利用了地方政府的组织优势,通过与地方政府签订投资合同,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

(三)引来更多的商业性金融

中小企业自身担保能力较弱而信用度低,导致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其望而却步。国家开发银行通过其大量和广泛的投融资活动,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给予中小企业融资的非系统风险,过滤了政策风险,从而产生了示范效应,商业性金融就会纷纷跟进中小企业领域进行投资,从而能够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问题。

三、中小型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的构建

在开发性金融理论的支持下,充分利用政府在组织协调方面的优势,构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具体的策略如下:

(一)发挥政府在组织协调方面的优势

建立服务于中小企业及发展的领导工作小组。小组成员由人民银行、市经委、财政局等重要职能部门组成,由分管中小企业的核心干部担任工作组组长。办公室要设在市经委,负责推动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开展中小企业贷款工作。制定《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企业信用征集、披露和查询办法》等政策性文件,以便为中小企业的顺利融资打下坚实基础。

(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一是建立城市企业信用协会。要求申请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企业,必须加入城市企业信用协会,发展一批各种经济指标良好、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中小企业入会。二是建立企业信用网。信用网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构建一个反映中小企业信用的查询服务平台,以便进行更好的管理。企业信用网由市经委、工商、税务、质检等部门组成,同时金融部门协助参与,构成了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公共信用服务机构。

(三)建立中小企业的担保体系

由市政府带头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每年向公司内注入一定的财政资金作为担保公司的资本金,专门为商品有销路的企业、有效益但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当然,为了担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每完成一笔担保要收取举债企业一定的服务费用。服务费用可以是一次性收取,也可以与担保份额挂钩。

(四)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

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政府是信用形成的关键,开发银行是实现贷款合作的主体,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则是贷款人。由服务中心对贷款进行集中管理,同时向中小企业(用款人)进行集中发放。担保公司主要提供担保,也进行部分的贷后管理工作。具体的贷款程序为:由中小企业发起贷款申请服务中心接纳并审查对有效益、有信用、有市场的中小企业进行确认向国家开发银行推荐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承担连带责任国家开发银行复审委托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相关事项进行管理。

(五)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制定《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操作规程》,绘制操作流程图,确保形成贷前服务、贷后控制、服务中心代管的三方联动的风险防范机制。即便如此,仍然存在不可预料的风险,政府应从财政预算中抽出一部分的资金专门用于风险补偿,以弥补不可预料的损失。当然,如果没有损失,这部分资金可以回归到信用担保中去,这样又进一步提升了担保公司的实力。

总之,只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利用开发银行的开发融资优势,就能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支持那些有潜力,有效益的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地方产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篇3

1.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所引发的房地产需求

从房地产需求上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更刺激了房地产的需求。从“十二五”时期开始起步,用20 年时间解决中国“半城市化”的问题。也就是说,以平均每年2000 万人的速度,从2010 到2030 年基本解决已经在城市中的以及未来进城的4 亿农民工及其他们愿意留在城市生活的家属的市民化问题,中国统计局的数据表明,2009 年中国城市化率46.6%,这个数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 年中国14.31亿人(根据联合国的测算),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5%(中国官方预测),则2020 年城镇人口为7.8705亿人,按照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计算,到2020 年城镇居住面积需要增加至236.12亿平方米。相当于截止到09年177.5亿平方米的1.33 倍,即未来10 年城市化带来的新增住宅需求是建面58.62亿平方米,即年新增刚性需求5.862亿平方米。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住房供应需保持高增长才能满足需求。

住房需求“1+1”原理:

任选一个人在城市里,都要至少有一张床有一间房;一个人居住于某地,起码要有一张床,稍有条件的则要有间房供其居住,这是典型的流动性住房需求。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世间道理。“中国人口总量世界第一,所以房子的数量也必然是第一”。在当代中国,影响住房需求的关键是要看人口的移动。移动带来增量需求,也带来了我们难以解决的城市住房供需矛盾。在这里有必要重提“春运”这个让国人一年一次无比敏感的字眼。官方公布的数据:2012年全国春运客流量达到惊人的31亿人次。这个数字在2010年时是25亿,2005年则是17.9亿。

春运客流总量是全国就业流动人口的直接体现。这一点,相信不会有人有所质疑。也就是说,这个宠大巨量的流动人口除了在自己家乡的房和床之外,在他们的工作生活地,至少还要有他们的一张床和一间房。而我们从2005年到2008年,再到2012年春运数字增长之快速变化之大,无疑也可以让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七年间,随中国流动人口的急速增加,就业目的地城市的住房需求也一定在同步快速增长。我们再去看中国城市的房地产,这七年间,中国房地产恰恰是最快速增长的七年。信息和交通等物质条件的快速改善,对中国牵动世界的城市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特别是近年高速公路网络化建设和高铁超速建设,便捷的交通大大提高了人口流动的速度和频率。

在中国近三十年高速经济增长过后,我们至今仍面对着有目共睹的巨大的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沿海与内地差距,我们仍存在甚至还在继续扩大着城乡民众接受教育的差距、医疗保健以及救护的差距、生活资源享受的差距、社会公共设施享受的差距,以及个人寻找发展、就业、创业机会的差距。

在计划经济时代最束缚人们的户藉制度已被对绝大多数人所无视的现今中国,在交通、通讯物质条件大为改善的形势之下,上述的这些差距逼使不单是农村进入的人口,而且包括小城市、小地方城镇的人口多数涌向大城市、中心城市。进而造成大城市中心城市日益紧迫严重的住房需求压力。

“人往高处走”构成了当今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促使的人口往城市集中流动的基数规模。而出于创富和安全的需求,则让当代中国财富和富有人群过于密集的涌入大城市。

回顾过去七、八年间中国房地产急速增长的规律,我们不难发现,房地产发展最快、房价上涨领先的城市,绝大多数与这些城市的辐射力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城市的辐射范围越强,外来人口涌入的压力也就越大,房地产上涨也就越快。比如北京、深圳、上海这几个城市,其辐射外来住民的范围都是全国甚至全世界;杭州、成都、大连、青岛等城市属于区域性中心辐射城市,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主体上都被外来购房人群所主导。

从马斯洛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去看,乡镇和小城市先富裕起来的民众移居至大城市,符合马氏理论的“安全需求”。山西煤老板在山里一夜暴富后,先想的是要把妻小父母以及他的财产移到相对安全的大城市;小县城里靠手工作坊积累起财富的江浙农民,也要想着把儿女送到上海、北京去上学前途才有保障。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篇4

Abstract: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complete resource endowment, small- and medium-sized firms often enhance the availabiLity of various resources in the form of integration and collection, and reaLize a raPid growth. This vigorous development form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inancing feature, influencing each other and restricting each other. It’s an important study task to find out a more reasonable choice of finance support from the development featur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firms, especially, civil-ru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unty firms.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firms; integrated development; finance support

中小企业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在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一直是其发展中的障碍性问题。如何变中小企业迅速成长的活力为金融支持的动力,变其制约因素为金融支持的着力点,应成为金融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从中小企业特别是县域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特性上找出金融支持更加理性的认识。

一、民营中小企业具有明显的集群式发展特点

按照美国著名教授波特的解释,集群(clusters)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以集群形式形成的专业产品聚集区迅速成长,并成为地区之间经济差异的主要特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县域民营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这种集群现象的发展有其自身特性更明显的必然需要:一是在不完全资源禀赋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相互模仿学习,使创业得以顺利实现;二是企业集聚产生的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效应,有利于降低成本费用,降低经营风险;三是企业在地域上的接近便于分工协作,产生“小狗经济”效应,众多小企业抱团与市场上的“庞然大物”抗衡;四是有利于创新技术和经营管理上的相互吸收和采纳,弥补技术、人才和管理上的缺陷,提高赢利水平,并最终实现规模化发展;五是企业集群发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提高声誉,从而获得扶持,逐渐形成与非集群区的差异化。

以河南省长垣县为例。历史上贫穷落后,没有明显的资源和区位优势的长垣县,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民营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其主要动力是企业以地域性聚集,产生了较强的区域性规模效应。历史上长垣县大批农民迫于生计外出打工或做小买卖,一部分农民在长期外出经商和务工的过程中了解了市场,掌握了技术,积累了资金,开始返乡办企业,少数几家企业成功后,它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经验就会通过亲戚朋友、街坊邻居等各种非正式的信息渠道传递给其他人,他们也就通过模仿学习,很快相继跟进,迅速发展。如长垣县南部的起重机械工业区,这种企业集群效应就十分明显,该聚集区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两三个小厂,经过众多企业的聚集发展,目前已拥有整机生产企业74家,配件生产企业800家,年销售产值近40亿元,从业人口4万多人,已经成为全国50吨以下起重机的重要生产基地,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集中在该县北部的张三寨、丁栾等乡镇的医疗器械企业聚集区,拥有57家生产经营企业,年销售产值20亿元,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是全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生产基地,覆盖全国市场的80%以上。该县东部的防腐建筑业聚集区,已有防腐建筑企业60多家,年产值达到20多亿元,从业人员8万余人,年实现劳务收入3.6亿元,被中国工业防腐蚀技术协会命名为“中国防腐之都”。

县域民营中小企业这种集群式发展的特性决定其明显的内生性特点:一是企业的萌生与发展主要靠同行之间的盈利示范效应带动;二是以亲缘、血缘、地缘为纽带,以合作为基础,以社会网络为主要摄取资源;三是由众多微观经济个体共生的“产业空气”具有积累性和自发性。

二、中小企业发展形态与融资特点密切相关

(一)内生性和根植特点决定融资形式的非正式安排

任何经济行为都深深嵌入于社会关系之中,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决定其总是依赖于已有的关系展开行动。集群企业内生性集聚机制使企业环境呈现出自我调节性和契约非规范化特点,在融资特点上则表现为内源融资占比较大和非正式制度安排。特别是当银行融资成本较高并且难度较大时,他们就会选择利用社会网络进行融资这种低成本形式。这种融资形式有以下几个特点:1.“熟人融资”特点。融资多在亲戚、朋友、邻居等相互了解和信任的人之间。2.融资形式简单。他们之间订立合约时往往采取口头、简单借据等非正式契约形式,合约订立迅速快捷。3.信息对称度高。亲戚朋友、同行之间充分了解对方的人品、资信、经营风险情况,并利用网络关系进行实时实地监督。

从长垣县民营企业融资特点来看具体表现为:一是民营中小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强,资本性融资占主导地位。2004年全县民营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仅为29.6%,实收资本占34.2%,其中银行负债仅占总资产的13.4%,权益对负债的比率高达237.32%。二是民营中小企业投资欲望较强,投资规模逐年扩大,资金需求与信贷资金供应不足的矛盾日渐突出。2005年长垣县民营企业有2148家,其中和银行有信贷业务的只有183家,占比为8.52%。并且在这183家企业中银行贷款占总负债的比重也并不高,银行贷款只占39.1%。特别在民营企业主开业资金来源中,营销业务员的销售提成收入和生意积累是主要资金来源,分别占51.2%和37.5%,银行融资发挥的作用较小。三是民间融资发展迅速,已成为银行融资不足的重要补充途径。长垣县2005年民营企业总投入近16亿元,其中近5亿元来自于民间借贷,占总投入的31%。

(二)融资特点反作用于企业发展形态

主要以“社会网络”为基础进行的非正式自我融资形式,对企业的形成和成长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私营企业在创业初期,由于动用资金被限定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因而决定其规模较小。如长垣县起重行业现有企业近900家,营业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6家,其中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7家,超5亿元的仅1家。企业固定资产大部分集中在50万元至500万元之间,500万元以上的较大规模企业占比很小。在行业的取向上,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积累,他们只能依靠集群内现有的技术、信息资源和专业市场,选择资金需要量不大、门槛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形成集群内企业产品相同、低水平发展。长垣县2005年在建、续建、完工的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83个工业项目中就有一半以上属加工组装重复建设项目,生产产品品种少,并且每个品种都有大量企业生产,而一些科技含量较高技术产品项目很少,一些科技产品关键部件仍依赖外地购进。不同的企业大多在同一层面竞争,缺少上中下游配套的产业链条,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仍停留在较为原始的自然分工状态。

(三)融资形式对企业发展影响的定量分析

浙江省科技厅等有关单位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与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数字模型测试(样本量的时间序列为1979-1999年)。该模型确定自变量x1为金融机构年度贷款余额。因变量y1为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该指标在反映了数量扩张的同时,也隐含了内在的企业技术改造创新、产品科技含量提升等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要素。因变量y2为中小企业单位数,反映了企业外延扩大再生产的要素。选择y=a+bx的一元回归模型来说明中小企业发展与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的相关程度,选择LOG(y)=a+blog(x)对数回归进行弹性分析。模型测试结果如下表(董桂芳:《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问题研究》,2001年,内部研究报告):

经分析得出结论:含有内涵扩张的企业工业总产值指标y1与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间呈高度相关(r=0.991),其弹性系数为1.015,即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那么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将增长1.015%。而显示外延扩张的企业单位数指标与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间正强相关(r=0.834),其弹性系数为0.731,即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那么中小企业单位数增长低于1%,为0.731。以上模型测试使我们对集群内企业的发展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外源性融资不足制约中小企业内涵扩大再生产,影响企业规模化发展。而企业的数量扩张,在外源性融资不足的影响弱于其自我融资效应的情况下,仍呈高速发展态势。

三、金融支持正式制度安排的意义

(一)中小企业聚集纵向一体化形式需要与金融支持需求。中小企业非正式融资形式,相比较银行融资而言能迅速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少、频率高、使用急的融资特点,以非正式和“自我实施”方式解决了正式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使很多企业能迅速实现投资创业,但这种融资形式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融资的限制,影响企业投资项目选择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使大量企业繁杂堆积、单个企业规模小、生产产品雷同多、建设重复、低能化竞争等,难以形成上下级链条紧密、分工协作化程度高的高效率纵向化产业分工组织形式。当用积极的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时,以社会资本为主要动力的集群发展形式在利用社会网络动用其他资源一定量的时候,利用正式制度安排较容易改变的融资变量能在集群由横向化向纵向化转变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小企业融资机制突破社会网络的限制向正式融资安排转变成为一种潜在需求。

(二)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有利于提高金融支持效率。一是有利于银行对企业的了解,增强信息对称。由于集群内企业成长形态及行业的趋同性,便于银行以对整个集群企业行业环境的掌握来判断单个小企业的成长信息,并能降低银行交易成本,使众多小企业在行业优势下为实现信贷活动搭便车。二是增加银行收益。集群企业在较好的发展环境下能够产生较强的规模经济效应,信贷资金的投入在集群内资金流作用下更能显现乘数效应,同时银行对中小企业较容易利用利差作用提高银行收益。三是减少信贷风险。对行业风险的预测性能减少对单个企业风险的预测失误,同时单个企业受制于集群社会网络和整体信誉的制约,其恶意行为较容易被传播和受到谴责,有利于减少道德风险。

(三)金融支持制度安排亟待改善。1.县域金融收缩。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不顾客观实际地对县域信贷审批管理权上收和对部分基层网点的撤并,县级国有商业银行审查贷款的过程通常是依据准确定义的指标和严格的审查程序以强化监督,这些规则与程序缺乏灵活反应的能力,造成了银行信贷风险责任制度僵化,从而出现了对民营中小企业的风险看得过多,即便是集群式企业,其优越的发展环境、较好的发展潜力和经营活力也往往被忽视。2.贷款方式不灵活。由于缺乏科学、合理、规范和灵活性的中小企业资信评级标准,信用等级评定体系更多的是针对大中型企业设计的,不能根据不同经济区域民营企业不同的发展形式和特点,制定能体现民营中小企业真实资信状况的灵活性标准,导致许多民营中小企业不能进入银行信用等级评定范畴。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在对企业发放贷款时,就主要以抵押担保形式,对抵押品的要求也十分苛刻,贷款手续繁琐、环节较多、时间较长、财务要求高,难以适应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的特点,使信贷投放与企业经营的资金需求脱节。3.金融支持缺少导向性。对于民营企业集群内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横向性特点的低效率问题,金融支持与政府的结合不够紧密,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规模结构的调整上主动性不强。

四、建立完善适合于中小企业发展特点的金融支持制度

(一)增强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的灵活性。国有商业银行要改进现行的信贷管理体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和特点,制定和运用区域性信贷政策,避免政策上的“一刀切”。按照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合理调整授权制度,既要强化总行一级法人的经营体制,又要使分支机构根据当地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和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在授权的前提下做出灵活的应变,增强对地方经济及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二)建立符合中小企业发展特点的银企关系。按照中小企业特别是集群式中小企业以社会网络关系为主要发展动力的特点,发展“关系型”贷款,解决企业行为的“人格化”与银行的“制度化”存在矛盾,建立信息高度对称的银企关系,使企业迈过银行贷款较为苛刻的“高门槛”限制,促使信贷活动以较为简便的方式来实现(当然这需要很好的激励约束机制来限制滥用“关系”行为)。如依照客户经理模式建立派驻企业聚集区或企业信贷员制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银企座谈会、企业自荐会、优良项目产品推介会、项目投资论证会、信贷资金供需洽谈会、信贷营销会、金融服务项目介绍会、信贷业务咨询会等多种形式搭建银企交流平台,密切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交流。通过长期和多种渠道的接触积累企业信息,建立融入企业社会网络之中的信贷服务网络,使银行实时实地了解“企业成长的故事”,促进银行信贷对企业支持的高效运行。

另外,银行要充分重视集群式发展企业的融资优势,在建立与企业“关系”基础上,对企业进行资信评级和贷款发放可行性判断时,增加对集群企业“外部规模经济”、“大数定律原理”以及“货币乘数效应和区域经济的乘数效应”的分析因素,从而降低对集群企业的放贷条件限制。

(三)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市场。适度降低民营企业上市的门槛,创建县域企业较易进入的资本市场(如建立二板市场等),在企业进行上市筹备过程中,政府、金融各部门要给予多方帮助,积极推进。根据中小企业发达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发展特点,大力扶持和发展民间资本市场,如依据当地民间金融的发展情况和融资需求,通过必要的整合手段,成立产业投资基金、行业投资基金或风险投资基金等区域性投资公司,让民间资本浮出水面并很好地健康发展。通过资本和风险投资市场,构建中小企业融资选择机制,发挥资金流动的先导作用,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不合理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四)完善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配套政策性措施。要建立金融体系与政府的合作体系,金融支持要根据县域民营经济结构调整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制定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指导性政策。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集聚区内,充分发挥关联企业间传导力强的作用,在宏观上引导资源配置,使产业组织合作形式更加优化和更具有效率。

参考文献:

[1]罗正英.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李伟.中小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3]王秋石.微观经济学原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4]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报告[R].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5]盛立军,郑海滨,夏样芳.中小民营企业私募融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中国城市活力研究组.温州的性格[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7]程学童,王祖强,李涛.集群式民营企业成长模式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篇5

1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转型的现状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根本任务。在对我国市场中小企业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其中实现成功转型并且已经开展贸易的中小企业占总中小企业比例的45.5%,B2B贸易总额达到24.5万亿元,占中小企业总贸易额的57.8%。在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研究报告当中,在调查所包含的10类行业中,B2B电子商务的使用率分别为计算机软硬件行业、家电、服装行业,使用率高达40%以上[1]。探究交易开展的模式,中小企业实现交易的过程,主要依靠第三方电子商务的平台开展,并且中小企业在实现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建设力度大大增长,拓宽了销售渠道,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

2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转型的人才需求

2.1 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缺口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信息产业部日前联合的《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以及《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显示,仍有一定数量的中小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促进作用以及发展效果并不十分了解,80%以上的中小企业具备接入互联网的能力,其中44.2%的企业运用互联网开展业务,但运用其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比例仅为9%,4.8%的企业应用了ERP[2]。截至目前,中小企业进行电子商务转型升级已是必然趋势,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大大提升,必将出现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缺口。

2.2 迫切需要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是当前企业想要获得的重要人力资源,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更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人才缺口。针对不同行业类别的调查分析,中小企业纷纷面临着电子商务转型。在率先完成电子商务改革的中小企业当中,计算机软硬件、家电以及服装行业当中,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进行补充。现阶段,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但中小企业对于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较大,针对这一矛盾问题,则需要在企业自身寻求改革出路,拓展选拔复合型人才的渠道,运用大量的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进行开拓市场。

2.3 懂得操作第三方交易平台的电子商务人才

自2010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使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数量逐年增加,并且呈现出直线型的上升趋势。结合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转型状况,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重视电子商务平台,并运用该平台开展商贸活动。第三方的B2B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主要渠道,投放在第三方B2B电子商务平台网络营销总额自2012年的8.9%上升到2014年的15.6%[3]。针对上述各项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在全面总结的模式下,中小企业现阶段对人才需求的总量在提升,同时对有效操作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商务人才需求较大。

3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转型的人才需求优化方案

对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转型的人才需求状况,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机构,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培养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人才。此次提出的电子商务转型过程中的人才需求优化方案能够充分适应现代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缺口。

3.1 优化课程体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响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教育部自2000年开始批准全国部分高校试行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在首批的13所高校当中开设电子商务教育专业,并且在几年之后,电子商务专业已经在全国的上千所高校当中得以开展。可见,电子商务人才在人才需求中的地位明显。大量的高校开展这一专业,造成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对接程度不足,这就需要高校优化课程体系,对电子商务课程进行设置。一方面,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提升教学实效。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教学。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最大限度上提升电子商务人才自身专业性以及实践能力,与中小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转型过程中的人才需求缺口进行对接,实现共赢。

3.2 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复合型人才是当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转型所需的专业性人才,但由于中小企业涉猎的行业较多,一一了解无法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并且在大学教育阶段也无法完成这一庞大的工作量。复合型人才主要是指既能够具备与掌握专业的技能,同时对于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模式也有所了解,进而为其提供适当的引导。校内指导、校外实践,是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模式。在高校内部进行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引导,校外与企业形成实践体系,进而总结与完善行业教育的开展。例如,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当前热门行业,以消费者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通过实习实践不断地深入到销售商,直至生产商[4]。

3.3 培养电子商务操作型人才

操作能力是高校对人才培养的一项基本要求,电子商务对于操作尤为看重。结合我国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现状,阿里巴巴占据整个市场份额的60%以上。并且观察其发展势头,这一比例必将逐年增长。当前,阿里巴巴已经与部分高校实现联合的培养模式,解决求职与企业人才需求的矛盾,更多具备操作能力的人才步入社会当中,缓解中小企业对于操作型人才的需求[5]。

4 结 论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逐年提升。中小企业实现电子商务的转型,缓解人才需求状况是决定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现代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一定份额。信息现代化的推动,使得电子商务这一种新型的商务模式成为企业转型的根本依据。此次结合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状况,提出优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对当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转型提供指导,提高了转型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黎旺星,周胜安,蔡瑞,等.基于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实施过程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J].电子商务,2013,10(3):72-73.

[2]王红,谢川.浙江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培养调研报告[J].中国市场,2013,10(15):170-175.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篇6

新时期下;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市场发展趋势

引言

市场营销战略指的是在现代生产营销理念下,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经营发展的目标,对一定时期内市场营销发展的总体设想和规划。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形成,面对新时期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我国的中小企业需立足于企业的发展实际,与时俱进的创新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从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实力,以实现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的同时,适应市场发展的趋势,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并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市场营销战略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及时根据市场发展的趋势,创新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从我国当前企业的存在形式分析,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部分属于分散性,其缺乏市场营销意识和竞争意识,并且对市场的发展趋势缺少综合性的分析,这就致使这些分散性企业无法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因此,要想使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创新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就显得很有必要了。企业的营销战略的创新与优化,能够使其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与此同时,这也是确保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实现的根本。当今时代的发展,市场消费主体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生存消费,越来越多的是追求个性化的需求心理,从而满足自身精神层面需求。因此,中小企业要想提升市场产品所占有的份额,就应该与时俱进的创新营销产品,满足市场消费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使产品第一时间抓住消费者的内心需求,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要具有创新精神。因此,创新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使之能够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必经之路。

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所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缺乏市场营销观念意识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到了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并转变了固有的市场营销理念,尝试着用能够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的新营销理念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实力,但是,纵观我国的中小企业,依旧有部分企业缺乏市场营销的意识,无法认识到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的根本变化,不能做到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市场向导。在具体的市场营销中,中小企业缺乏市场营销观念意识的具体表现为:首先,传统的营销观念束缚了企业的营销拓展,片面重视营销业绩的行为,致使企业忽略了产品信誉问题的重要性;其次,在整体市场营销的过程中,片面的强调营销人员个人的业绩,从而忽略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最后,片面的重视销售部门的销售业绩,从而忽略了销售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内在的相辅相成的联系。

(二)中小企业缺少市场营销战略创新的方法与人才

根据现有的研究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的部分中小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当下市场的发展竞争趋势,并逐渐的意识到了创新营销战略的必要性,因此,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已经尝试将新的市场营销战略逐步取代传统的营销理念。但是,从运用的实践结果中,却发现企业由于缺少市场营销创新的方法,并没有将市场营销战略的作用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而中小企业缺少创新营销战略方法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缺少必要的、与之相应的人才。与此同时,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着缺陷与不足,并没有意识到人才对企业生存与竞争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市场营销所需的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因此,从根本上讲,企业之所以无法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原因是企业缺少新型市场营销人才。

(三)中小企业的营销战略缺少规划性、管理缺乏创新性

当前,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没有制定系统的市场营销战略规划,而是在营销的过程中,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营销战略,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就好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长此以往,传统的、固有的营销战略理念就致使企业营销战略管理方面为了与其相适应,而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从而使企业各方面因素无法协调统一,企业营销战略的管理方面也只是单纯的立足于企业营销的利益问题,很少能够针对市场需求的具体状况做具体的调查研究,这就使企业也无法制定相应的营销战略规划。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在市场营销环节的管理过程由于受传统营销管理模式的束缚,致使企业很难拓展更广阔的营销市场。

(四)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缺少与其他部门的有效合作

企业的市场营销是以用户的消费需求为出发点所组织的经营活动,因此,市场营销部门要以研究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将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在产品以及服务上,在根据市场的需求明确销售手段以及销售渠道,以企业的最大能力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因而,市场营销部门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系统的完成企业的目标的,需要与企业的其他部门实现有效的合作。但是,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状况看,其并未意识到实现营销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并建立合作机制的重要性,导致市场营销部门脱离了企业的其他部门而孤立,这就从根本上导致市场营销战略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创新与发展,最终影响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中小企业创新市场营销战略的途径

(一)更新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理念,强化企业对市场营销理念的认识

要想更新企业的市场营销理念,强化企业对新兴市场营销管理理念的认识,就要求企业要摆脱传统企业营销价值理念的束缚,重视产品的信誉问题。要以产品的服务质量为宗旨,对产品的价格进行科学且合理的定位,以赢得市场消费群体的青睐。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都在逐渐的提高,这就要求企业要认清当下市场发展的趋势,以全新的、现代化的营销理念来武装自己,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健前行。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增强,企业以往大打价格战的营销观念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下市场发展趋势的需求了,在产品质量、价格等都呈现出均衡发展的市场背景下,企业要用发展的、与时俱进的观念来进行市场营销定位,这就需要企业立足新的竞争优势点,比如:当前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产品服务的高标准要求,企业就要立足于当前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对产品的设计进行个性化创新,对消费者的心理进行研究,以向消费者提供能够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在服务质量上,就要以现代营销理念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为媒介,不断的满足消费者的高要求服务标准,以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实力。

(二)创新企业的营销战略模式,建立完善的人才机制

这就要求企业要立足于市场发展的趋势,以市场的需求为向导,对市场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分析,以满足当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并寻找潜在的消费需求商机,这样才能为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提供创新的渠道。企业要以自身的发展实际为出发点,以市场需求为向导,及时掌握市场发展趋势的动态形式,抓住市场发展的基于,创新企业的营销战略模式,以适应市场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企业要认识到新型营销人才对企业营销战略的创新与发展的重要作用,强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制度,从而确保企业能够吸收更多的专业型人才,并留住人才为己所用。企业要将自身的发展战略与人才战略紧密的结合,从而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使其全心全意的为企业服务,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

(三)以联合销售方式实现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

当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趋势,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适当的采用联合销售的方式,以实现合作互赢的目标。具体的联合营销方式如下:第一,中小企业可以以合同为媒介,在市场营销环节中以合作的方式,使企业的资源达到优化配置,从而使企业以少资金投入获得高利润回报。第二,中小企业可以实现与消费者的合作,消费者以加盟的形式加入到企业的市场营销环节中,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合作互赢。第三,中小企业可以与经营商实现合作,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联合体销售模式,从而实现企业与经营商的合作互赢。第四,企业可以与比自身资源力量雄厚的大中型企业实现合作,获得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指导,使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够借助大中型企业在市场的影响力,拓宽自身的市场渠道,从而逐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

(四)以网络营销为新型市场营销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以及技术优势崛起并发展壮大。而网络营销就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与电子商务技术基础上的新型营销模式。因此,企业要及时抓住市场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网络营销这一新型的营销渠道,利用网络营销的速度快、成本低以及传播范围广等点,摆脱中小企业因自身发展规模的限制问题,通互联网拓宽企业的信息渠道,与此同时,网络营销也可以实现企业产品的网上推广模式,从而使企业的产品获得更广泛的消费群体的关注,提升企业产品的知名度。所以,在当下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下,中小企业有必要通过建立网络营销平台,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比如:建立个性化、优质化的服务、获得更多潜在消费需求信息等,以在完善企业市场营销发展战略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完善的市场营销战略机制能够有力的确保我国中小企业的稳健发展。因此,中小企业应充分的认清当前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不足,并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特点,抓住市场发展的机遇,与时俱进的创新自身的市场营销战略,制定科学完善且合理的市场营销战略体系,以提升自身的试产竞争实力,适应市场发展趋势,从而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且健康的前行。

参考文献:

[1]张吕峥.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分析[J].中国经济,2011,12(11):5659

[2]赵阳.谈我国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界,2010,6(02):6970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篇7

1 构建与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性

1.1 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资金是企业发展物质基础,中小企业在抗风险能力上的弱点,使得其在企业融资上面对的障碍和困难更大,不利于其后期的发展壮大。原有金融服务壁垒使得中小企业在面对急迫的金融服务需求时,往往借助于民间借贷这种不规范的模式加以解决。这一方面增大了中小企业的金融负担,因为民间借贷的利率高、风险大,不利于企业后续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金融服务行业流失大量的中小企业客户,不利于行业竞争力的增强。由此可见,转变原有的大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金融服务体系,能有效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正确评估中小企业信用及发展前景,降低原有的中小企业信贷壁垒,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

1.2 增强金融服务行业竞争力 现代市场竞争的激烈在金融服务行业也日益凸显,而就目前来看,我国银行业所建立的针对中小企业的专门性金融服务机构是较为匮乏的,也就是说中小企业作为重要的潜在金融服务客户,还未得到实际的重视。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能有效解决眼下金融行业大客户缩减、服务类型单一的问题,能为金融行业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客户,开辟金融服务行业的新天地,增强金融服务行业的竞争力。同时,我国加入WTO以来,对对外经济的开放度日益提高,外国金融服务行业对我国的冲击也变大,而我国金融服务行业发展还待完善,要在对外竞争上取得胜利,就要做好全方位的服务提升,积极构建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避免中小企业客户的流失。

1.3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小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决定了其发展与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要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发展模式的转型,要重视引导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在直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及时解决其发展存在的融资问题,壮大中小企业规模之余,也有利于国家利用有效的金融服务体系进行政策引导,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发展模式、经营类别等等的转型,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有效的金融监管,进而规范整个企业主体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此外,中小企业在满足人民消费需求方面的重要性,也使得中小企业发展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消费质量,金融服务体系的建构和完善,能保障中小企业发展的稳定性,使其持续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消费产品。

2 构建与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的对策

2.1 简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流程 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较小,承担风险的能力也较弱,现代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和市场需求的多变性等,使得中小企业面对的突况更多样和复杂,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就也就相应变得更为急迫。有效的金融供给决定着中小企业的命运。因而,构建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需要简化金融服务流程,有针对性地解决金融服务需求急迫的中小企业的难题,及时为其缓解金融困境,保障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具体而言,要搭建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在平时就注重对当地中小企业的信息管理,进而及时为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

2.2 丰富金融服务产品 金融服务产品的多样化是衡量金融服务行业服务水平的标准之一,也是金融行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吸引中小企业客户,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需求的手段,“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需求不同,同一企业在创业的不同阶段也有不一样的需求”。因而,在积极吸纳中小企业客户,提高服务水平的理念下,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要积极利用有效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需求信息,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使其与以大型企业为主要客户的服务产品相区别,实现金融服务产品与中小企业金融需求的有效对接,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也能更好地吸引中小企业客户,满足其金融服务需求。具体而言,除了传统的借贷服务外,还可以针对不同发展程度、不同发展模式的中小企业,为其量身制定着眼于未来发展的金融服务产品。

2.3 创新金融服务技术手段 信息化时代对各行各业服务技术手段提供了便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积极革新服务技术手段,一方面搭建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明确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制定金融服务程序,避免金融服务行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贷障碍,增强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格审查实效及速度,也为后期金融服务的推进等提供数据支持;另一方面,金融服务技术手段的利用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金融行业对金融服务技术手段的创新,客观上也要求有金融服务需求的中小企业来适应这些新技术,中小企业内部也会进行相应的技术调整,进而能更好地引导中小企业的技术革新,完善中小企业的信息技术手段,间接促进各行业对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实现发展模式向信息化的转变。

3 结语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方面凸显着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消费需求上的重大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小企业面对的金融困境多样化、复杂化、突发化。如何做好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避免中小企业发展波动对整个社会发展的稳定已成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特别是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入构建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对中小企业、银行和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都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王宗祥.金融供给视角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的建构[J].甘肃金融,2010,12.

[2]夏敏.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探析[J].科技资讯,2011,6.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篇8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小微企业在提供就业机会、增加财政税收以及出口、促进GDP的增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杭州市,中小微企业更已成为杭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支撑着杭州国民经济的发展,有数据显示,中小微企业对杭州市GDP的贡献已超过75%,无疑已成为杭州市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在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资金的有效供给与利用是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目前经济发展的实践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经济发展现状表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供给普遍是不足的,金融抑制已成为阻碍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巨大瓶颈。为此,我们以杭州市江干区为例,选取161家中小微企业进行了融资情况的专项问卷调查,深入企业内部研究我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行为问题,以总结归纳中小微企业融资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结合实际从不同角度寻求破解中小微企业金融短缺问题的相关对策。

1 调查企业基本情况

中小微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在人员规模、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等各方面都相对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行业对中小微企业的界定标准不尽相同,并且会随经济发展而不断动态变化。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小微企业”,即包括中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根据国内外的相关标准,本文的中小企业标准参照《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和《部分非工企业大中小型划分补充标准》所规定的企业划分标准进行分类,微型企业指个体工商户,且在金融授信额度上小企业不超过500万元,个体工商户不超过100万元。

调查显示,目前杭州市江干区中小微企业虽然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但部分企业仍然缺少维持正常发展所需的资金,企业融资难度上升,融资环境不容乐观。

11 资金需求情况

本次调查选取杭州市江干区内所属四季青、采荷、凯旋、闸弄口、彭埠、笕桥、九堡等8个镇(街道)及科技园区企业共161家,其中44家企业暂无融资需求(约占总数的27%),117家企业有资金缺口,需要融资(约占总数的73%)。这117家企业中,融资需求主要集中在500万元以下的有66家,占564%,融资需求在1000万元的有22家,占188%,融资需求在1000万—5000万元的有20家,占171%,融资需求在5000万元以上的有9家,占77%。

12 企业构成情况

本次调查所涉及的中小微企业基本构成情况为:文化和创意企业13家,其中10家有融资需求,占7692%;房地产企业7家,其中5家有融资需求,占7142%;制造业企业49家,其中32家有融资需求,占6531%;服务业企业57家,其中32家有融资需求,占5614%;商贸类企业32家,其中12家有融资需求,占375%;投资型企业3家,其中1家有融资需求,占3333%。不同行业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强度见图1。

图1 不同行业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强度

2 调查企业融资的基本情况

21 企业融资目的多样性

从调查中有融资需求的117家企业来看,其融资目的也大相径庭,既有维持生产经营的需要,也有购置机器设备、创新产品和技术等扩大生产的需要,还有扩展市场的需要。具体见图2。

图2 中小微企业融资目的情况

22 企业融资方式比较单一

本次调查显示,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方式比较单一,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是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方式。在被调查的中小微企业中,80%以上的企业融资来源于银行贷款,而采用发行债券、内部集资、民间借贷等融资方式的企业所占比例不到20%,明显偏低。

23 企业融资难点比较突出

在调查中,有90家企业反映银行放贷要求高,在有融资需求企业总数中占比77%;有51家企业反映融资成本高,占比为436%;73家企业反映动产难以融资,但又无法提供银行要求的固定资产等抵押物,这一占比为624%;78家企业反映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少、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等,占比为667%。

3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融资难问题是长期困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一难题尤为突出。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浙江制造业企业,纷纷因资金链的断裂而倒闭。在本次调查中,笔者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造成浙江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篇9

硬件是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物资基础,是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前提。长时间以来,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硬件的投入相对于较为注重,在信息化基础比较好的中小企业中硬件的设备可以说都是比较到位的。但中小企业对于硬件的投入存在着下列两种偏向:第1,寻求硬件投入的“1步到位”,但愿1次投入,长时间管用。这类偏向致使中小企业在硬件投入上盲目寻求高配置,过分重视硬件装备的先进性,使患上不少中小企业化了很大的代价购买了良多先进的装备,但实际上“英雄无用武之地”,成为了名不虚传的陈列。比如,有些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基本不用或者者根本不会用电脑,但配置的多是价值数万的高档电脑,造成为了很大的挥霍。实际上,信息化硬件装备的更新速度无比快,要真正做到1步到位,1劳永逸是不可能的,必需摒弃这类不正确的思想,建立起“只有适合的才是最佳的”观念,依照企业的实际需要以及投资前提进行信息化的投入;第2,不少中小企业但愿通过购买先进装备,到达“先进”的利用效果。这类“重硬轻软”的思想在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尤其是在那些企业信息化基础较差,对于企业信息化认识不足的中小企业,这类思想堪称“根深蒂固”。在这类过错思想的指点下,不少中小企业简单地认为,信息化就是购买装备,而疏忽了先进装备与企业业务流动的具体结合,忽视了适应企业需要的利用系统的开发,这样必然很难到达理想的利用效果。不少中小企业由于在硬件上的高投入后没有发生预期的利用效果,而对于信息化建设失去信念,实际上这类思想以及做法难免会让企业信息化建设误入歧途。

跟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深刻发展,中小企业对于硬件装备的投入1方面比过去有了更多、更高的需求,另外一方面对于硬件装备的投资比过去也更为理性。以企业信息化的首要装备电脑为例,依据IDC的统计,中国的中小企业对于于电脑主要有下列需求:第1是可以匡助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第2是可以匡助企业实现上网的需求,在网络时期的企业竞争中不落伍;第3是知足中小企业对于易用性的需求;第4是请求电脑拥有较高的经济性。中小企业购买电脑产品重视两个方面:产品自身的价格公道,同时拥有优良的不乱性以及安全性;另外一个是厂商多方面、全方位的售前以及售后服务。从中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硬件装备的请求已经经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作为硬件装备制造商来讲,既要看到中小企业对于硬件装备的现实以及潜伏的需求,又要从价格、服务、质量等多方面下工夫,为中小企业提供质量可靠、机能不乱、价格公道、服务优良的信息化硬件装备,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出色的硬件保障。

2、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软件需求

软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灵魂”,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水祥和利用层次起侧重要的作用。如果把信息化硬件比作人的“4肢”,那末软件就好比是人的“大脑”,强壮的“4肢”如果没有聪慧的“大脑”作支撑是没法施展首要的作用的。所以,“硬件与软件的调和配合”是中小企业信息化胜利的症结。虽然软件在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10分首要,但如何购买或者开发合适中小企业需要的软件并不是易事,由于目前市场上相对于成熟的企业信息化利用软件大都是为大中型企业设计的,其系统模块的繁杂度比较高,功能也较为完美,对于于业务流程相对于简单、利用需求较为单1、专业技术人材缺少的中小企业来讲,选择使用那些系统繁杂度高、使用难度大的软件产品显然是不适合的,也是很难获得预期的效果的。此外,从软件价格上来看,动辄数万、数10万乃至上百万的价格也实在令中小企业可望不可及。所以,可以确定地说,中小企业信息化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市场机会以及极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有前提的开发商好好去掌控。

合适中小企业信息化请求的软件产品应拥有下列几个特色:第1,必需知足企业现有业务的发展需要,并能发生预期的实际效果。由于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利用有着现实而又迫切的需求,1旦中小企业抉择投资建设某个信息化项目,都是但愿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理想的效果。要做到这1点,必然请求中小企业利用的软件能与企业现有的实际业务紧密结合,而且能在业务流程、部门设置基本不作调剂的前提下显示出显明的作用;第2,中小企业但愿能患上到1些自动化的利用工具,比如用计算机接替手工制作报表、用计算机管理库存等,能通过信息技术的利用使企业业务的运作效力有很大的提高,能够在“减员增效”方面施展出应有的作用;第3,中小企业但愿能对于自己的核心资源进行很好的规画与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管理以及决策水平。每一1个中小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相当首要的资源,比如企业的营销资源、客户瓜葛资源、技术资源、财务资源等,对于中小企业经营者来讲,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更有效地节制以及强化这些资源都10分关注。所以,中小企业信息化软件的开发必需在这些方面多下工夫,匡助中小企业通过信息化的法子晋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4,中小企业信息化软件必需体现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思想,匡助中小企业规范管理,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对于于中小企业而言,因为他们在整个管理流程、业务流程上还大多处于浑沌状况,市场运作经验相对于匮乏,而且,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大都忙于日常事务,对于企业管理中呈现的各种问题处理起往来往感到力不从心。因而,中小企业就更需要靠先进的管理思想、先进的管理系统来匡助企业逐渐规范企业的运作行动,提高企业管理的效力与水平,进而增强中小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以及竞争实力;第5,从利用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寻求简单实用、施行难度小、开发周期短、利用风险小的项目。所以软件开发商要有针对于性地开发适应中小企业这类“短、平、快”请求的软件产品,使软件产品更为实用、合用、好用;第6,从中小企业的价格经受能力来看,中小企业能接受的基本是价格较低的软件产品,而且在付款方式上也请求有必定的灵便性。所以,对于软件开发商来讲,要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经受能力开发出价廉物美的软件产品,并能提供诸如“分期付款”等支付方式,让中小企业能用患上起,用患上好。

3、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服务需求

在中小企业施行信息化的进程中,除了了对于硬件、软件有专门的请求外,与之相干的服务也是10分首要的,尤其是在中小企业选择信息化合作火伴时,对于服务的需求斟酌可以说是1项重点关注的因素。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服务需求既是10分全面以及系统的,又是长时间延续的,对于信息化技术以及服务的供应商提出了很

高的请求。概括起来,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服务需求包含制订信息化计划的服务、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服务、信息化培训的服务、信息化施行进程中的服务、延续改良的服务等多个方面。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1个长时间的、繁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有效施行离不开科学、公道、相符企业实际需要的信息化计划,尤其是对于那些有必定范围以及发展前提的中小企业,更需要有1个全面的信息化计划。但中小企业因为缺少信息化施行的经验,并对于信息系统的开发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缺少了解,必然需要由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以及服务的提供商提供信息化计划方面的服务。这1服务匡助中小企业进1步加深对于信息化的理解,并从资金支配、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施行步骤等多方面做出中学、公道的计划,以便能让中小企业有规划、有步骤地推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

肯定特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是中小企业施行信息化的首要1环。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肯定解决方案是1个自我认识、自我分析的进程,要明确利用的需求、实现的目标、投资规划以及施行过程支配等问题;对于信息化技术以及服务的提供商来讲,制订信息化解决方案也是进1步明确企业信息化的实际需求,并为知足这1需求提供1体化的施行方案的进程,包含硬件的配置、软件的设计和系统的集成等问题。这1进程也是合作双方共同追求满意的方案,为方案的真正施行做筹备的进程。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篇10

从浙江省经济发展来看,小微企业做出突出贡献。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规模上来看,浙江省的小微企业所占比重都在逐渐提高,如何有效解决小微企业的发展问题,是提高浙江省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浙江省小微企业了解后发现,融资问题是困扰多数小微企业的主要问题,如何优化小微企业融资结构,畅通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成为促进浙江省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对浙江省小微企业的资金现状进行认真分析,并对小微企业的融资结构现状和应对措施进行探讨,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提供有力参考。

二、浙江省小微企业资金现状分析

从浙江省目前小微企业的数量来看,小微企业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状态,小微企业的发展规模也在持续扩大,对资金量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结合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浙江省小微企业的资金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小微企业创业资金主要投向设备和原材料。在创办初期,小微企业的资金投向主要是添置设备和购买原材料,这两项支出占资金投入的52.2%,在土地和厂房方面的支出比例为31.5%。二是小微企业资金缺口情况较大。在企业步入发展轨道以后,对资金的需求逐渐放大。调查显示,今年以来62.0%的小微企业出现资金紧张,其中资金缺口在50%以上的小微企业占8.0%。三是金融机构是小微企业融资的主渠道。资金是小微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因素,从当前小微企业的发展来看,金融机构是小微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但是由于金融机构对贷款发放审核较为严格。因此,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四是拥有银行信用等级的小微企业较少。虽然浙江省小微企业数量众多,但是由于企业规模较小,难以获得银行授权的信用等级,即使有信用等级,整体等级也比较低,难以获得企业发展需要的足额资金支持。从这一点来看,拥有银行信用等级是小微企业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五是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较高。调查显示,今年以来有60.6%的小微企业有融资需求,其中,融资需求在50~100万元之间的最多,比例为14.3%。其次是融资需求在3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为13.1%。

三、浙江省小微企业融资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浙江省小微企业的发展来看,资金需求是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只有解决融资问题,才能保证小微企业的发展获得有效支持。结合当前浙江省小微企业的发展,融资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营规模小,市场反应快,抗风险能力弱。从浙江省小微企业的发展来看,由于企业经营规模较小,虽然在市场反应方面较快,但是在抗风险能力上却比较弱,在融资结构上也存在较多不合理之处,特别是在解决融资问题时,还缺乏必要的手段和措施,不利于融资问题的解决。二是小微企业数量多,资金需求呈现量少、紧急、频繁的特点。经过了解发现,浙江省多数小微企业在资金需求上,都存在量少、紧急和频繁的特点,基于这一特点,金融机构尚未建立健全的机制来应对小微企业的这一融资需要,导致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三是小微企业贷款担保资源缺乏影响了企业的融资。在正规金融机构,要想获得贷款,需要有正规的具备资质的担保机构为企业进行信誉担保。但是目前担保资源的缺乏,已经严重影响了小微企业的融资,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发展,不利于小微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足额的贷款。四是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大小不一,需求差异化程度高,缺少适应小微企业客户的信贷产品。目前浙江省的正规金融机构,在信贷产品的设计上,针对大型企业的多,截至目前,尚未出台详细的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这就导致了小微企业难以在金融机构获得足够的贷款,给企业发展势必带来严重的阻碍和制约。因此,此问题必须要解决。

四、浙江省小微企业如何有效解决融资难题

基于浙江省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想有效解决浙江省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就要立足小微企业发展实际,鼓励金融机构制定特色服务措施,为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有力支持。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认识。对于浙江省而言,小微企业的数量众多,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浙江省的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这一角度来看,政府部门和银行机构只有积极转变观念,提高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认识,才能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二是改进服务方式,提升小微企业服务。为了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要,浙江省的金融机构应立足小微企业发展实际,积极更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提升小微企业的服务质量,同时制定具体的金融服务措施,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贷款问题,保证小微企业贷款快速足额发放。三是完善小微企业贷款各项机制建设。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应从自身建设入手,根据小微企业的发展实际,建立有针对性的贷款审批机制,同时完善小微企业贷款的各项机构,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有力支持,保证小微企业融资能够取得实效。四是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为了有效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政府部门应肩负起职责,从财政扶持方面加大力度,畅通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保证小微企业能够从正常渠道获得足额的贷款来支撑企业发展。同时还要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提升政府支持力度,满足小微企业的现实需求。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浙江省发展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结构问题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要想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就要从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认识、改进服务方式,提升小微企业服务、完善小微企业贷款各项机制建设和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增强企业发展信心等方面入手,确保浙江省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都妥善解决。

参考文献:

[1] 王欢.金融支持县域小微企业成长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0).

[2] 王静敏,闻佳楠,刘胜男,安佳.长春市小微工业经济发展状况的监测与评估[J].北方经济,2012(24).

[3] 任红.模具制造小微企业网络平台功能分析[J].电子商务,2013(04).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篇11

2 参展需求与企业规模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获得参展商的参展需求与企业规模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对参展商年均参展数量与参展商企业规模进行交叉列联表分析(Crosstab Analysis),结果如表2所示。

从不同规模的参展商数量来看,494家参展商中,其中员工数量在100-499名的企业有156家,企业数量最多;员工数量在10-49名的企业,其数量有126家,排序第二,排序第三的为员工数量在50-99名的企业,其数量为80家。员工数量为1-9名的小企业参展商数量最少只有35家,1000名员工以上的大型企业数量也较少,仅次于员工数量为1-9名的小企业,其数量为45家。

从行百分比来看,员工数量在100-499名的企业参展需求最强烈,其中年均参加11-20个展览会的48家参展商中,该类型占了43.8%的比例;年均参加1-5个展览会的275家参展商中,该类型企业中有33.1%的比例;年均参加6-10个展览会的136家参展商中,该类型占了28.7%的比例。参展需求排序第二的是员工数量在10-49名的企业,其中年均参加1-5个展览会的275家参展商中,该类型企业中有27.6%的比例;年均参加6-10个展览会的136家参展商中,该类型占了25.7%的比例;年均参加21个以上展览会的35家参展商中,该类型占了22.9%的比例。参展需求排序第三的是员工数量在50-99名的企业.排序第四的为员工数量在500-999名的企业,员工数量为1-9名的小企业参展需求最弱。1000名员工以上的大型企业数量也较少,仅次于员工数量为1-9名的小企业。

综合不同规模的参展商数量和行百分比来判断,员工数量在100-499名的企业及员工数量在10-49名的企业参展需求最强烈;员工数量为1-9名的小企业及员工数量为1000名员工以上的大型企业参展需求较弱(这说明中小型企业参展需求最强烈,明显高于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原因有两个,一则小型企业实力有限,不仅费用比较敏感,而且无法体现参展优势。二则大型企业已经建立了比较稳固的市场地位,只会选择参加大型的品牌展,其数量需求不大。

3 参展需求与企业开办时间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获得参展商的参展需求与企业的开办时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对参展商年均参展数量与参展企业开办时间进行交叉列联表分析(Crosstab Analysis),结果如表6-3所示。

从不同开办时间的参展商数量来看,总体494家参展商中,开办时间在21年以上的参展商数量最少,只有59家,数量最多的是开办时间在6-10年的参展商,其数量达到177家。

从行百分比来看,参展需求最强烈的是开办时间6-10年的企业,其中年均参加11-20个展览会的48家参展商中,该类型占了41.7%的比例;年均参加6-10个展览会的135家参展商中,该类型占了39.3%的比例;年均参加1-5个展览会的276家参展商中,该类型占了34.8%的比例。参展需求排序第二的是开办时间11-20年的企业,其中年均参加6-10个展览会的135家参展商中,该类型占了29.6%的比例;年均参加11-20个展览会的48家参展商中,该类型占了25%的比例;年均参加1-5个展览会的276家参展商中。该类型占了23.日%的比例。开办时间1-5年的企业排序第三,其参展需求也较大。参展需求最弱的是开办时间21年以上的企业,其中该类型企业中有9.4%的比例年均参加1-5个展览会,11.9%的企业年均参加6-10个展览会,12.5%的企业年均参加11-20个展览会,31.4%的企业年均参加展览会的数量超过21个以上。

综合不同开办时间的参展商数量和行百分比来判断,参展需求最强烈的是开办时间6-10年的企业,其次是开办时间11-20年的企业(这表明处于提升发展阶段的企业参展需求明显高于处于成长初始阶段或成熟稳定阶段的企业)。这其中的原因一则处于成熟稳定阶段的企业其市场形象、市场占有率已经比较稳固,企业参展需求相对较弱;二则处于创业或生存阶段的企业参展需求较弱的原因与企业实力、产品线、企业文化等方面有关。

4 参展需求与企业经营性质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获得参展商的参展需求与企业的制造商或商性质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对参展商年均参展数量与参展商主要经营性质进行交叉列联表分析(Crosstab Ahalysis),结果如表所示。

从不同经营性质的参展商数量进行判断,制造商性质的参展商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主体,总体494家参展商中,制造商的数量有329家,商只有86家。

从行百分比来看,制造商的需求程度远远高于商,在年均参加1-5个展览会的275家参展商中,制造商占了71.6%的比例;在年均参加6-10个展览会的135家参展商中,制造商占了65.9%的比例:在年均参加11-20个展览会的47家参展商中,制造商占了55.3%的比例;在年均参加21个以上展览会的34家参展商中,制造商占了50%的比例,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篇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3.028

201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在规定中定义了十六个大行业的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标准。这是我国首次在中小企业划型中增加“微型企业”一类,这表明政府对小微企业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刻,也体现出国家对小微企业进行扶持的决心。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的《小微企业税收政策研究报告》中指出,截至2014年,全国共有小微企业约7100万家,其中个体工商户约5600万家,法人小微企业约1400万家;根据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小微企业创造了19.1万亿GDP,相当于我国GDP的30%,这表明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微企业由于较低的创业与管理成本、较强的市场应变力,在繁荣经济、推动创新、扩大出口、吸纳就业、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更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但是由于小微企业规模较小、生产的产品单一,再加上经营分散,其抗风险的能力较低,尤其是在经济出现波动时,很容易受到冲击。

党的“十”报告中就多次提到“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2011年10月国务院推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9条财税、金融政策,此后一系列相关的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措施接连出台,在中央政策精神的指导下,相关部门也积极行动,制定配套文件,合力破解小微企业难题,助推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同时,各地政府如广东、山东、浙江等省也出台了多项具体措施和实施办法,力求为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这些政策支持了小微企业的发展,使小微企业面临的诸多困难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在这些政策中,财政、金融政策居多,比如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融资政策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面向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能够改善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对于提升小微企业的技术水平、市场地位,从而提升小微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含义

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是指为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通过发掘小微企业在技术、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共性需求,整合区域、行业内的资源,搭建功能齐全、开放共享的服务平台,为区域、行业内小微企业提供包括技术、信息、管理咨询、人力资源、融资等在内的供给服务的基础性支撑体系。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劳动力就业、技术创新、创造国民生产总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其注重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不断增加投入力度分不开,如在法国和意大利,采用多层次中介机构方式构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在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全国标准技术研究所实施的“制造业扩大伙伴关系”计划,专门向小制造商提供急需的技术和服务;在日本,全国设有250个创业私塾,专门向创业人员传授经营企业所必须掌握的实践能力;而在德国,大约有150多个不同的商会协会围绕中小企业的需求开展各类服务活动。由此可见,建立面向小微企业的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在实现小微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小微企业公共服务需求

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是建立在小微企业公共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的,因此,要建设完善的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首先需要分析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需求。具体来说,小微企业公共服务需求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 技术服务需求

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资金少,因此普遍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检验检测等方面受到设备、硬件不足或落后的制约,从而形成从产品设计到加工到检测、质量认证等环节的技术服务需求。

2.2 信息服务需求

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是降低小微企业交易成本的重要途径。但是小微企业大多知名度不高,信息化程度比较低,要想避免与市场相脱节,小微企业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从成本、效益来考虑,每个小微企业都独立建设一个网络是不现实的,由此就形成了小微企业的信息服务需求。

2.3 管理咨询服务需求

小微企业的创办门槛相对较低,因此小微企业的创办主体比较庞杂,进城务工人员、学校待就业学生、农村农民等都可以投资,创办主体的多样化导致小微企业管理者的能力、经历、经验等参差不齐,在管理模式、机构设置、市场定位等环节存在不规范、不科学、低效率的问题,大量的小微企业由于管理瓶颈而止步不前,由此形成了小微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管理咨询服务需求。

2.4 人力资源管理服务需求

受小微企业社保不到位、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福利待遇低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小微企业员工流失率偏高,不仅难以吸引到优秀的专业人才,同时企业内部人才的成长往往滞后于市场的变化,在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小微企业在人员招聘、员工培训、绩效考核、劳动关系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都具有共性需求。

2.5 融资服务需求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篇13

一、中小企业需求的变化助推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

施米克勒(Schmookler,1996)指出,需求的变化是影响金融服务创新的最重要因素。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以及企业财富的积累为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提供了发展机遇,不断提升的、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则对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一般企业贷款或个人贷款,日常经营产生的闲置资金的保值增值,成为中小企业资金管理及投资理财业务的重要关注点;风险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日常业务处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人寿保险、财产保险等在内的保险服务成为中小企业及其股东、董事等相关人员的重要服务需求;企业日常信用交易中产生的应收账款、商业票据的管理服务,以及企业账款核对、未偿还账款提示、票据处理等收账服务成为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又一重要方向;同时,创新产品功能,为中小企业融资节省财务成本是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重要着力点。此外,更加便利的立体结算渠道服务、更加人性化的信息咨询及财务顾问服务、以及针对中小企业上市需求的投资银行服务等,都将成为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升级与转型的重要方向。

二、基于动态演进及后发优势视角的城商行金融服务创新分析

(一)城商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的外部推动力:大型商业银行的先发优势

费力姆和怀特(Frame和White,2004)的研究表明,金融服务创新的成功取决于能否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国有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凭借其国际化的经营视角,人力资源、信息及科技资源等先发优势已经在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发展上取得一定成就,而国内部分领先城市商业银行也在模仿创新中向综合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商发展。大型商业银行的发展轨迹、领先城商行的发展趋势成为其他城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转型的重要推动力。提供信贷服务这种单一金融服务不但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而且在客户维持与争取上将处于被动地位。大型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营销将在很大程度上侵蚀城商行的优质中小企业客户,而且其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在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金融需求的同时还将大大提升中小企业客户的忠诚度。

(二)城商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展研判:动态演进的银行业金融服务变革分析

银行业金融服务的变革以其独特的魔力影响着城市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诸多领域,而对其服务变革的分析也强烈地改变了关于城市商业银行增长途径、发展战略、政策制订等方面的思维方式。当前公司银行金融服务正在从过去为企业提供基本的存贷款及支付结算业务,向整合传统服务,以现金管理为代表的高级财务管理服务,及基于资本市场的投资、融资、证券承销等新型业务转变。如何充分利用银行业金融服务演进带来的巨大挑战和契机,把握金融服务技术赶超的机会窗口,是摆在我国众多中小城商行面前的关键问题。银行业金融服务的动态演进,正在强烈地影响着城商行金融服务技术赶超的模式和成功的可能性。

(三)城商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的可能性:后发优势

国家发展动态演进中的后发优势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韦尔默朗(Vermeulen,2005)指出,在竞争对手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优化的、差异极微的产品形式成为新金融服务扩散的主要形式。而金融服务的无形性及其力求简便易用的特征,使金融服务较易被模仿(何德旭、张雪兰,2009)。中小城商行可以利用大型商业银行业已建立起来的金融服务技术、管理模式和市场经验,更快地改进金融服务投入要素的质量和促进金融服务效率的提升,在减少“试错”成本的有利条件下,实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赶超。

总结众多金融服务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再结合城商行资源禀赋,我们认为,国内城商行现阶段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宜以模仿式金融服务赶超为主。通过学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技术领先者(前文指出的大型商业银行、领先城商行)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行为,汲取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引进或购买领先者的金融服务技术,再加以消化、吸收,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及区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实际,进行改进完善,最终推出适合区域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创新金融服务,满足区域中小企业不断演进、提升的金融服务需求。

(四)“跟随型”为主向兼具“领先型”创新的转变:定标——比超

然而,模仿式金融创新仅仅是中小城商行金融服务或产品体系完善的初级阶段,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对已有金融服务和产品的消化、吸收,在提升自身金融服务和产品研发设计能力的基础上,实现由“跟随型”为主向兼具“领先型”创新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开发转变。通过向业内或业外的最优企业学习,进行重新思考和改进经营实践,从而创造自己的最佳经营实践,这便是在模仿创新基础上的再创新,从而实现赶超竞争对手的竞争目的。

作为国内目前最具创新活力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在金融服务及产品的创新方面极具这种发展特征,这种循序渐进而又不失敢为人先的创新战略,也使其成为国内零售业务最具竞争力的商业银行之一。其在“一卡通”业务上的定标——比超,为其零售业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融合更多金融服务元素、金融服务概念及对客户价值的挖掘,招行“一卡通”实现了“二次创新”,从而确定了其在国内商业银行个人金融服务的领先地位。

三、城商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的着力点及趋势分析

(一)起点:开发挖掘客户价值

对客户需求及价值的挖掘是金融服务及产品开发的起点。服务概念的开发,是对顾客服务需求的描述及通过相应有形或无形的金融服务或“产品包”的设计来满足顾客需求过程的总和(王红军,2009)。只有充分感知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需求,才能创造出比竞争对手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同时,中小企业客户对金融服务需求的满足是建立在包括核心服务及支持性金融服务两类服务的基础上的,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处于不同成长周期的中小企业客户所需满足的核心金融服务也是不同的。能否充分认识到这些,决定了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及产品开发与推广的实效。

有限的资源禀赋及分类牌照监管政策,决定了国内中小城商行即使充分认识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需求也无法提供所有的核心服务及支持。特别是监管政策的人为约束,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未来国内城商行金融服务发展的“马太效应”。以北京银行为代表的国内领先城商行丰富的资源禀赋、多样化的金融牌照,将造就一批向综合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提供商方向发展的城商行;而国内大多数城商行有限的资源禀赋及金融牌照决定了集中资源投入某一项核心金融服务和产品、某几项支持性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发展模式。当然,这种趋向集中化、专业化的发展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其集中资源进行金融服务创新提供了契机,以泰隆银行、稠州银行等为代表的中小城商行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上的深耕细作,为其商业模式的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因此,在一定的时期内无法改变自身资源禀赋及监管政策的发展环境下,通过集中金融服务领域、集中细分市场的专业化金融服务创新同样能够打造出精品商业银行。国内140多家城商行不可能都走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领先城商行的发展道路,而以泰隆、洛阳等为代表的精品城商行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之道则是学习的榜样。

(二)策略:打造立体化创新途径

1. 立足担保方式的金融服务创新策略。过去,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制约因素,而这也造就了国内城商行立足担保方式的融资创新实践:包括动产质押、存货质押及应收账款质押等贷款担保方式创新盘活了中小企业的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为其融资提供了新途径;而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质押则进一步解决了包括科技型企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特殊行业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支持了这些具有战略发展意义的新兴产业发展。此外,引进孟加拉国民银行小额贷款中的联保联贷模式,则使基于社会资本及信任网络的贷款模式成为国内众多城商行批量式开发中小企业客户、进一步简化贷款担保方式的重要实践,也进一步丰富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方式。这种立足于中小企业实际融资需求及中小企业自身资源禀赋的信贷服务及产品创新,在一定时期内为国内城商行大规模推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践行城商行服务中小企业的业务和市场定位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

2. 立足中小企业成长周期打造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的创新策略。然而,立足担保方式单方面的金融服务及产品创新并不能完全满足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围绕成长周期打造中小企业成长金融服务方案将成为未来金融服务及产品创新的又一重要策略。以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城商行北京银行为例,该行所打造的在国内具有相当知名度的中小企业成长融资方案“小巨人”核心基本产品包,就是这一策略的典型代表。

“小巨人”核心基本产品包包括“创融通”、“及时予”、“腾飞宝”三种,内含近40种金融服务和产品,全面满足处于创业、成长、快速发展等不同时期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充分体现了立足中小企业客户成长周期的产品设计特点,体现产品创新“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创融通”系列产品面向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提供包括贷款、保函、银行承兑汇票等多种融资产品;“及时予”系列产品则面向处于成长成熟阶段、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型企业,提供包括担保公司保证、房屋抵押、知识产权质押、信用等多样化担保方式的融资服务;而“腾飞宝”系列产品则更上一层,面向快速成长的中小型企业提供包括财务融资顾问、债务重组、上市财务顾问和并购贷款、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及集合票据等升级专属性产品服务。但是,正如前面分析所指出的那样,国内140多家城商行不可能都象北京银行这样提供如此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及产品,因此,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的金融产品开发,是城商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及产品创新过程中始终需要紧紧把握的要点。

3. 立足特色行业开发集群金融服务方案的创新策略。产业集群是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通过细分市场、发展集群产业金融服务是国内城商行特色化建设的重要途径。集群行业金融服务方案的开发不但能带动集群客户营销,而且可以充分调动银行内部各个条线资源,在协调组织的统领下,最大化地利用行内优质资源为客户提供最为优质的金融服务和产品。

立足集群行业的金融服务开发具有以下优点:一是通过专业团队批量开发集群客户可以有效整合集群客户金融服务需求;二是集群行业金融服务开发还能够有效分摊金融服务及产品开发成本,实现金融服务开发的规模经济;三是集群行业金融服务的开发还能够通过多元化的信息渠道、风险的集中控制及专业化管理实现金融服务及产品开发风险的有效管控。

国内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集群行业金融服务及产品的开发上处于领先地位:以民生银行为例,董事长董文标提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2.0课题”,意在通过开发专业化(具有行业特点的)金融服务及产品满足集群行业客户金融服务需求,从而实现批量式客户开发与营销,实现特色化发展,与之相配套的便是其在厦门、福州、泉州广布专业(特色)支行的管理模式变革。

4. 立足功能创新及结构性授信的金融服务创新策略。为客户节省财务费用、交易成本是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切入点。随着股份制银行及其他大型商业银行深入介入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国内城市商业银行应重视对关乎中小企业客户贷款申请便利、还款便利、节省利息费用等功能性方面的服务创新,打造更加适合小企业“短、频、快”资金需求特点的金融服务和产品。

同时,还要注重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灵活搭配,能够根据客户实际需求安排金融服务方案,切实“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及产品需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客户具有不同的金融服务需求特点,因此,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应该根据客户的经营特点及金融需求进行动态搭配。发展结构性授信服务成为城商行把握客户动态需求的重要应对措施,并根据客户业务发展特点及客户自身资源禀赋进行动态调整,确保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

(三)总结

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及产品的创新,是国内城商行应对金融脱媒及大型商业银行竞争的重要发展战略。基于动态演进及后发优势视角的分析表明,国内城商行可以通过模仿创新、定标比超的竞争策略实现金融服务及产品体系的丰富与完善。以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概念的开发及客户价值的挖掘为起点,立足担保方式创新、中小企业成长周期、集群行业金融服务方案开发,注重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功能性开发及结构授信方案的开发策略满足中小企业更加多样化、更加高级的金融服务及产品需求,将成为未来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及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

参考文献:

[1]Schmookler,J.1966.Invention and Economic Growth[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MA.1966.

[2]Frame,W.S.&WL.J.2004.Empirical Studie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Lots of Talk,Little Ac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4(3),pp.116-144

[3]Vermeulen,Patrick A.M.Uncovering Barriers to Complex Incremental Product Innovation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Financial Services Firm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43(4).

[4]何德旭,张雪兰.营销学视角中的金融服务创新:文献述评[J].经济研究,2009,(3).

[5]李国秋,张小翠,严众开.招商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中的定标比超[J].竞争情报,2007年夏季刊.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