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篮球的培养目标实用13篇

篮球的培养目标
篮球的培养目标篇1

小学篮球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何准确的把握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提高小学篮球教学的有效性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小学篮球教学需要探讨的问题,对此进行讨论,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小学篮球教学现状概述

小学是我国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接受国民教育的开始。小学阶段的篮球教学,是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起体育素质和精神的重要教育。由于小学篮球的教学的特殊性,与中学等教学对象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根据当代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制定合理的篮球教学训练目标和运用兴趣教学培养小学生的篮球体育意识,是当前小学篮球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我国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对小学篮球的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变化,小学生的生活环境、身体素质和教学条件等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在当前形势下对小学篮球的训练目标制定和兴趣培养问题进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二、小学篮球教学训练目标制定

(一) 教学目标设计要结合小学生实际

小学篮球教学注重对小学生情感目标、技能目标、认知目标和社会交往等多项目标的实现,以体育作为突破口全面的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在小学篮球教学中全部实现这些目标,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的,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划分,细化到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来实现。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体育老师忽略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过度追求技能、情感和生理目标的全部实现,最终导致学生难以承担,教学效果较差。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注意与小学生实际情况的结合,如对对篮球运动兴趣不大的学生进行篮球健身和基本知识的传授,对于具有一定的篮球兴趣和基础的学生注重对篮球技能方面的传授,做好有效的结合。

(二) 教学目标设计层次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小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参与热情等因素的不同,在篮球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不同,且这种差异在当前的小学篮球教学中的表现越来越明显。重视小学生篮球学习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体质和心理需求,制定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小学篮球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般情况下,可以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兴趣等条件的全面了解下,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个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如在进行原地运球课程的教学时,对低层次的学生,要求其掌握基本的原地运球要领,能够对球的弹跳方向进行基本的控制;对于中层次的学生,要求其在掌握基本的原地运球要领之外,基本掌握几种不同的运球方法;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要求其在掌握前两个层次学生需要掌握的原地运球基本动作要领之外,还要求能体会按、吸等较高的运球感觉,能够进行熟练的原地不同方式的运球,完成运球动作学习的提升。在进行行进间运球的教学时,要求三个层次的学生依次掌握慢跑运球、人球速度一致;直线和曲线运球,多种速度运球和多种角度和速度运球以及急停、变速、转向和左右手变换运球等。

三、小学篮球教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一) 教学设计科学化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动力,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在篮球体育运动中获得娱乐和师生之间的交流等需求是其参加篮球运动积极性的有效保证。在实际的小学篮球教学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一些学生表现出篮球运动的好奇和好动型,一些学生却感到乏味和枯燥,小学篮球教育方法和教学设计落后,是导致当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小学篮球教学中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方法,发挥篮球运动的游戏性和小学生好动的天性,将篮球教学的过程设计为以学生的娱乐和游戏为主,让学生在游戏的环境中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为更高的篮球技能等的联系奠定基本的兴趣基础。

(二)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的营造,包括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和谐,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参加到篮球运动中的关键。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老师容易对不太参加篮球运动的学生造成忽视,从而导致其对篮球运动的厌恶。有的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和篮球技能等方面的影响,容易感到自卑,不愿意参与班级集体的运动,学习效果较低。这些都需要老师加强对篮球教学环境的营造,加强师生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完成对篮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三) 加强游戏化在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新鲜的事物表现出较大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小学篮球教学要加强游戏化教学在篮球教学课堂的运用,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中安排一对一对打、二对二对打、小组篮球竞赛、运球比赛和投篮比赛等游戏化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总结

小学篮球是小学生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小学生体质健康,培养其健身意识和掌握篮球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学习。本文对小学篮球教学目标和兴趣培养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促进小学篮球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篮球的培养目标篇2

在我国,篮球运动基本上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全民性运动,深受社会大众的喜爱,因此中职院校的篮球教学对中职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学习兴趣相对较高。所以合理组织篮球教学,借助篮球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为中职院校体育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视,而篮球教学活动则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所以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积极组织开展篮球教学势在必行。

1 当前中职院校篮球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各项问题

新时期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中职院校已经在篮球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和探索,但是从整体上看,篮球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对篮球运动作用的发挥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新时期中职院校应该进一步推进篮球教学改革创新,促进篮球教学在新时期获得更为稳定的发展。

1.1 教学目标与课程设置契合度偏低

在中职院校中篮球运动受到学生群体的广泛喜爱,所以基于学生的需求在实际设计篮球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往往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在组织开展篮球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中职院校体育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就应该积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以新课程改革对中职院校篮球教学的要求作为基本前提,对篮球课程进行科学设置[1]。而对于课程目标来说,一般情况下课程目标都是为了更好的完成课程教学所设置的,但是中职院校篮球教学的课程目标却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设计过程中没有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学目标与课程设置的契合性偏低,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严重限制了篮球教学的良好发展。

1.2 教学目标与学生身体素质的强化存在一定的矛盾

中职院校体育教师在设计篮球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该将教学大纲作为基础,保证教学目标能够与大纲的基本结构保持一致,将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基础性目的,希望借助篮球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理解,适当培养学生的篮球技能等。但是现阶段,部分中职体育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并没有保持对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关注,而是将培养学生的篮球技能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强化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不利于中职体育教育活动的深化开展。

1.3 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师个人能力存在矛盾

中职体育教学中篮球课程的设置对体育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思想的影响下,要求中职体育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篮球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也应该适当的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且要求教师结合不同学习阶段、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合理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没有接受继续教育或者在职培训的教师无法胜任篮球教学工作,对中职院校篮球教育教学活动的优化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2 积极促进中职院校篮球教学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2.1 对篮球教学进行全面改革

基于当前中职院校篮球教学现状,新时期要想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就应该结合教学需求和新课标的要求探索篮球教W改革的措施,从多角度入手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调整,全面提升教学效果[2]。一般来说,针对中职院校篮球教学的未来发展需要,教师在探索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对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进行更为系统的探索,同时也应该注意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增强体育教师对篮球教学的积极性,进而逐步提升篮球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可以获得相对科学的教育和培养。

如在针对“三步上篮”动作进行强化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情况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循环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动作经验,并结合教师的教学指导对自身技术动作进行优化调整,进而改善教学现状,提升教学质量。

2.2 以学生为本组织开展篮球教学活动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参与篮球教学训练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篮球教学,提升对篮球技术动作的学习效果,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得到相应的培养[3]。所以中职体育教师在组织开展篮球教学前应该对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进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教学组织规划,切实保证教学质量,为篮球运动作用的发挥提供相应的保障。

2.3 进一步完善篮球教师队伍

对当前中职院校篮球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教师能力的不足和教师资源的短缺也是限制篮球教学质量得到逐步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新时期在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将对教师队伍的完善作为重点内容,一方面对在职教师实施在职培训,提升教师的篮球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也应该不断选拔优秀的教师到中职院校任教,保证中职篮球教学的优化开展[4]。唯有如此,中职篮球教育才能够在新时期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效,切实实现篮球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目标,为中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

3 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与一般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组织开展中职篮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结合中职院校的特点设置课程,从而满足不同学生对篮球技术动作的学习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化。所以在当前不断推进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篮球教学的重视,充分发挥篮球教育的作用,为中职院校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阮伟伟.浅谈中职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4):23-24.

篮球的培养目标篇3

1.2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高校篮球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篮球技能、篮球意识以及终身体育理念,使篮球成为学生未来的体育项目,因而在教学内容方面必须进行创新。尽管随着我国高校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高校篮球教学内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拓展,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缺乏创新仍然是影响我国高校篮球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比如,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开展篮球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意识”的问题,还没有将篮球教学融入到学生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理念当中,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导致篮球教学内容缺乏完整性,拓展训练、意识培训等方面的内容还比较匮乏,而且还没有将街头篮球、四人制篮球、三人制篮球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这就直接导致我国一些高校在篮球教学内容方面缺乏创新,导致篮球教学不适应大学生的需求,制约了高校篮球教学质量。

1.3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各级各类高校都高度重视篮球教学方法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大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应该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力推动了我国高校篮球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但深入分析当前我国个别高校篮球教学方法,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开展篮球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的情况还比较多,还没有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出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比如,目前我国一些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篮球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采取训练、灌输、传授的教学方法,还没有将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作用进行深度整合,对于高校篮球教学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激发。

1.4教学评价过于简单

从当前我国高校篮球教学评价来看,目前教学评价还过于简单,体育教师在开展篮球教学评价过程中,总是将成绩作为重中之重,还没有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评价教师”与“评价学生”、“基础评价”与“拓展评价”“、目标评价”与“内容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紧密结合起来,导致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完善和系统。教师应当转变这种评价模式,强化对篮球运动兴趣、意识、态度以及努力程度和进步程度的考核,使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兴趣、不同目标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进步和提升。

2高校篮球教学发展趋势以及优化对策

2.1适应以人为本和终身体育发展趋势

推动高校篮球教学创新对于高校篮球来说,在我国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运动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十分重要,因而未来高校篮球教学必然会朝着终身体育的教学方向发展,这就需要高校在开展篮球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论,以终身体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高校在开展篮球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目标,都要把“以人为本”和“终身体育”作为重中之重,使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动高校篮球教学创新,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重要作用,着力提升高校篮球教学质量。高校还要将“健康”理念融入到高校篮球教学体系当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篮球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篮球精神,使篮球成为学生未来终身体育项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学到理论知识和篮球技能,而且还要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2.2适应大众健身和竞技运动发展趋势

推动高校篮球教学创新从高校篮球教学特点来看,一方面高校篮球要面对普通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应当更多的倾向于培养他们的健身意识;另一方面高校篮球还要面对专业体育运动员和特长生,这就对高校篮球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才能适应不同的学习主体,需要高校体育教师进行积极探索和研究。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调查和分析,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认真研究篮球教学规划和教学内容,特别是要将“分类教学”引入到高校篮球体育教学当中,使高校篮球体育教学成为学生开展大众健身、竞技运动的平台。比如,教师在开展篮球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对于具有篮球天赋的学生应当培养他们的竞技能力,对于只有兴趣爱好但篮球天赋不太好的学生应当培养他们健身;而对于没人兴趣的学生则应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进行教育和引导。

2.3适应寓教于乐和休闲运动发展趋势

推动高校篮球教学创新高校篮球教学不仅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休闲运动意识,为未来学生走向社会能够正确处理好工作与运动的关系,更好的开展休闲体育锻炼。这就需要高校在开展篮球教学过程中,积极推动高校篮球教学娱乐化和休闲化,通过游戏教学、娱乐教学等方式拓展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比如可以大力开展两人、三人制、四人制篮球教学,再比如可以通过竞技教学、娱乐教学、互动教学、游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篮球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篮球教学当中,使学生在学习篮球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

篮球的培养目标篇4

首先,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已经成为体育教师的共识,学生参与篮球课的动机相应地得到了教师的关注和尊重。我们发现学生选择篮球课最基本的动机是:为了增强身体素质、保持身心健康;为了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提升竞争意识;为了个人的兴趣与爱好。相对其他教学模块,篮球课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明显要强一些。

其次,重点高中的篮球数量与篮球场地、架框器材基本上可以满足教学要求,而普通高别是农村高中,则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器材和场地上限制。显然,这对于篮球教学目标的达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再者,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篮球教学有很强的技术性,绝大部分教师认为在篮球教学中应该以基本技能培养为主,其次是篮球比赛,第三是篮球互动游戏。把基本技能和战术作为篮球教学的主体部分,显然忽视了篮球运动本身的内涵,也没有达到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目标的规划与要求。

由此,可以看出高中篮球新课标教学目标的实施情况并不乐观,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还需要加强落实。而早一步厘清高中篮球教学的具体教学目标并使之贯彻到体育课堂上去,是高中体育教师始终面临的基本问题。

二、高中篮球教学目标的差异性与统一性

1.高中篮球课堂教学目标的多重性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目标的多重阐述,结合笔者的课堂教实践,笔者把高中篮球的教学目标细分为下面五类:

(1)运动参与目标:通过课堂讲解、示范与练习,增强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运动习惯。(2)运动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接球、传球、带球技术和团队比赛规则,有步骤地提高其运动能力和参加比赛的能力。(3)生理健康目标:培养学生的平衡感,发展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培养其手、足及上下肢协调发力。(4)心理健康目标:培养学生果断、顽强、吃苦耐劳等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5)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自信心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其自尊、自信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高中篮球教学目标的差异性

高中篮球教学目标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的多重教学指标,但是它们的重要性却并非对平行对等的。其中后三者才是处于主体地位的目标。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培养为主,通过体育技能培训,让学生增强积极进取的自信心、养成体育锻炼的生活习惯、获得适应社会的本领才是最重要的。可见,篮球课上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指标的完成只是手段和过程,是篮球教学中的次要目标。承认并深刻领会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之间存在着差异,并在课堂实践中认真贯彻,是突破传统篮球教学以技能培训为主的重要一步。

3.高中篮球课教学目标的统一性

明确了篮球课堂教学多重目标之间的差异性才不会舍本逐末,但只有理解多重目标之间的统一性才能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1)课堂目标与终身目标的统一。

篮球的培养目标篇5

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不仅对于高校整体的篮球水平、体育水平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对我国高校篮球事业的发展,以及篮球竞技人才的选拔也有着重大影响意义。而创新是时展与教育发展的需要,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也同样离不开体育教育的改革创新,以及学校的重视。

1我国高校篮球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体育事业与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举国进步。但就体育教育事业来说,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仍旧处于转型与发展的探索期,特别是高校篮球人才培养工作模式仍旧处于过渡时期。具体说来,一方面,全国篮球人才培养模式一致的弊端越来越显现出来,因此篮球培养工作必须走一条更为适合的改革道路。另一方面我国体育系统中高校仍旧具有培养竞技人才的巨大优势,也是为国家提供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平台。就我国现阶段国情来看,对篮球人才的培养仍旧处于“少年队—青年队—职业队”的模式之中,这种体制作为举国体制在未来一段时间将继续发挥作用。而近几年来大学生篮球联赛即CUBA的出现冲破了这一体制,带来体制中新鲜的变化。CUBA能够促进我国高校整体篮球水平的发展,提高篮球比赛的公平性。但CUBA对运动员资格有特殊要求,自身定位较高,因此有时候不免否定了某些高校中后备篮球人才的参赛资格。此外,CUBA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建立我国以小学、中学和大学为3个时间节点的后备篮球人才培养系统,导致不少高校越来越难以承担起培养更高素质篮球人才的使命。因此我国当下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必须在以满足CUBA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篮球人才培养系统进行改革,建立普通高校的多种形式、多个层次,多种渠道的业余后备篮球人才教育系统。在此改革过程中,最重要的便是根据各高校实际情况,结合我国体育系统举国体制协同进行创新,即当前体育教育事业中受到广泛关注的“协同创新”培养方法。

2进行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协同创新”培养的意义

2.1促进后备人才的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高校培养篮球后备人才的观念也产生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学者与体育教育事业从业者普遍认为,高校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首先应当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做到全面发展,其次的要求才是在篮球领域具有专门能力。这种教育要求只能在高校的合理安排中才能得到完整实施,只有体育系统与学校体育教育“协同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一方面,学校体育教育能够确定明确的教育目的,具有文化教育与心理教育的丰富体系,而体育举国体制能够为学校的教育工作提供平稳的发展环境。两者结合对旧有模式进行创新,才能够为学生的长期发展、全面发展给予科学的专业支持,保证篮球后备人才在其他方面的综合发展。其次,对于篮球后备人才的专业性培养,高校具有训练有素的教师及教练,他们以自身的专业型素养与知识技能保证篮球后备人才的基本篮球素养。而举国体制能够在对篮球后备人才进行定期检验、对高校培养工作给予帮助等方式上与高校体育教育协同起到作用,两者作用的同时促进以往单一的培养模式的改变,极大地提高教育的效果与效率。“协同创新”培养工作不仅是工作上的合作与相互作用,更是一种对旧有的单一篮球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创新改革,是满足国家对后备篮球人才需求的,以人为本重视后备人才及其个人需要的重要模式。

2.2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效率

国家教委与国家体委早在1986年就曾经提出业余体育训练时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体育教学事业中应当重视的重要方面。体育系统与高校教育协同创新的教育模式下,高校的后备篮球人才培养工作更是完善和丰富高校体育教学事业的一项重要组成。通过后备篮球人才的培养,学校篮球运动能够更加深入发展,其培养工作也能够促进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如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工作的积极开展,提高高校中体育在德智体教育中的比重。此外,后备篮球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模式还能够促进高校业余竞技体育自我品牌的建立,提高该高校学生对体育的参与兴趣,增强其对自身健康的重视,进而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对我国篮球事业发展来说,协同创新型教育能够从根本上拓宽竞技型篮球人才的输送渠道,极大地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效果与效率,促进国家整体篮球事业的深入发展。

3对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协同创新”培养的建议

3.1转变培养目标

对于教育事业来说,最重要的是方向导引即教育目标的确立,有了目标才能为教育提供未来的合理发展道路。在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协同创新”型培养模式指导下,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教育工作首先需要转变对后备篮球人才的培养目标。在素质教育得到广泛认可与大力普及的今天,体育教育也应当以大学生自身为中心,以大学生综合能力为重要出发点进行教学目标的合理安排。对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来说,首先需要明确,竞技型业余篮球人才的全面而和谐的整体身心发展才是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并且,高校应当在满足后备人才整体特性需求的基础上,开展尽可能多种类型的体育活动与竞技比赛。其次,高校篮球后备人才教学还应当做到统筹兼顾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要求,不仅从学生的各方面入手,并且从提高教学水平的各方面如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提升双管齐下入手,促进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

3.2改革竞赛体制

“协同创新”模式下,需要各高校旧有的竞赛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在上文培养目标的指导下,高校应当以自身体育文化为特定内涵,以育人为宗旨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以往的高校竞赛体制单纯要求篮球后备人才的专业能力,用“三级训练”的思维模式对篮球竞赛机制进行了思维定型模式,导致运动员只有少年体校——专业青年队——专业成年队的三段式概念。这种情况下,不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运动员都会出现文化素低下的情况。对高校中的业余篮球人才来说更是如此,大多数比赛对运动员的生物体能已经激发到了极限,而忽视了高校的文化氛围对运动员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国家体育系统与学校体育教学“协同创新”的模式下,应当改革篮球竞赛体制,让竞技运动、竞技比赛进入高校的同时重视运动员的智能潜力,在竞赛评价机制中加强对运动员综合素质及心理水平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利超,于文民,马潇曼“.寓教于乐”教学模式对高校篮球教学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7):187-188.

篮球的培养目标篇6

一、团队合作的定义

合作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概念是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或者是工作。而团队合作主要是指那些有能力、有信念的人在一个团体中,为了相同的目标而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奋斗的过程。团队合作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调动所有队员的资源和才智,并且对不公正、不和谐的现象进行自动的驱逐,同时还能够给予无私奉献者合理的回报。团队合作由于是出自队员的自愿、自觉,因此产生的力量强大而又持久。

二、团队合作能力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

纵观篮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可知团队合作需要球队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篮球运动作为一个集体项目,即使个人的能力再强也需要团队的配合。一个球队只有达成了合作意识,形成了团队合作精神,才能够提高队员之间的默契程度,从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大量的实践表明,团队合作能力与篮球比赛的成绩是成正比的,即团队合作能力越强,篮球比赛成绩便越高。如果一个球队缺乏团队合作能力,将会严重影响到比赛成绩。目前,大多数的篮球训练都开始注重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这已经成为了篮球训练中的重要内容。

三、篮球训练中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的措施

1.认真分析篮球训练内容,充分掌握学生的特点

分析篮球训练内容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够把握训练重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篮球教练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教材知识系统,确定篮球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出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教学内容。同时,采用各种不同的训练手段,不仅可以丰富篮球训练的内容,而且还能够使得篮球训练独具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同时在篮球训练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对此,教师应该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心理、个性、生理等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最为重要的是,在训练过程中必须以训练内容为中心,紧扣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采取科学合理的训练手段。

2.改变体育教师传统的训练

(1)建立平等和谐的训练人员关系

在篮球训练过程中,教员和学生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能否完成训练目标的关键因素。因此,这就要求教练人员建立和谐平等的训练人员关系,拉近教练员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训练活动过程之中。在一般情况下,教员的训练态度和训练手段都对学生的篮球训练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在篮球训练过程中,应该善于发现学生在篮球训练中的优点,并进行积极的鼓励和正确的评价,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形成团队合作精神,为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供重要的保障条件。

(2)促进团队合作能力与运动技能的同步发展

篮球训练的主要目标是在于让学生能够在情感、思想、身体等活动中,正确的掌握相关的篮球知识和篮球技能。而对于篮球训练而言,教员不仅应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还需要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并且将这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将篮球教学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相互联系起来融入篮球训练中,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这是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篮球训练过程中,教员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不能只图完成任务,而是应该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为教学目标,坚持高素质篮球人员的培养。

(3)采用合作训练手段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长期以来,篮球运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作为一种集体运动,球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是取得运动胜利的关键。在训练过程中,虽然教员处于主导地位,但是从实际意义上来说,教员与学生一样,都处于平等的位置。在篮球运动过程中,队员之间的合作是完成篮球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对于篮球的学习兴趣。通过队员之间的合作可以学习他人身上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现阶段,各个院校的篮球训练能够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训练能力和动机,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目标。团队合作不仅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能力,在篮球训练中教员只有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合作意识,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设计和安排篮球训练的合作元素,使得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加强合作学习训练的评价过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篮球教员在进行篮球训练的时候,应该利用篮球运动的特点,积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这是因为现如今的大部分群体合作意识普遍淡薄,责任观念较差,正好可以利用篮球训练的过程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相关方面的责任感。此外,篮球教员在进行篮球训练的时候,应该注重合作学习训练的评价过程。并且,篮球教练人员应该树立评价体系,摒弃以往单纯的是检查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而是为了更好的鼓励学生学习掌握技能与方法的学习过程的一个评价。因此,教练人员在进行篮球合作学习训练评价的过程中,应该设置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体系,采取个人评价、小组评价等各个方式,因为只有通过全方位的评价,才能使得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篮球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才能帮助他们在以后的篮球训练过程中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此外,教练人员还应该注意对于学生团队合作方面进行特别的评价设置,使得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除了重视训练自身过程之外,还要对合作学习的部分加以重视。因为篮球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密切团队合作的运动项目,单靠单人的单打独斗是不能完成一场优秀的篮球赛的,所以在评价体系中应该单设一个对于团队合作的评价方向。

结束语

团队合作能力直接决定着篮球运动的成败,因此,在篮球训练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篮球训练的训练手段、训练内容等都亟待改革。在训练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同时还应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训练氛围。概而言之,对于篮球训练来说,篮球教练人员应该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创新训练手段,改变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的现状,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宝平.篮球教学中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12):189-190.

[2] 张冯.关于篮球教学中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J].中州大学学报,2014,31(1):104-105.

篮球的培养目标篇7

1 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合作意识培养的意义

现代教育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通过集体互助,以小组的形式展开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互助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团体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的集体认同感,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篮球运动已成为大学校园最流行的运动之一,深受大学生的热爱。所以,教师需重视篮球教学,充分发挥篮球运动精神,引导学生在篮球运动中积极学习,认识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合作的意义。

合作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合作意识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全面人格的形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学会怎样让别人尊重自己,也学会尊重他人。总的来说,篮球教学中合作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2 高校篮球教学中合作意识的培养

2.1 创新教学理念,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合作意识

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对合作意识培养首要任务是将合作意识在教学目标中予以体现,明确教学目的。传统的篮球教学的核心是对篮球知识,篮球比赛规则,篮球运动等体育相关知识的讲解,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篮球运动,这样的教学方式重在学生体能的提高,不注重引导学生对篮球精神的领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应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理念,将合作意识的培养融入教学目标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达到篮球教学的目的。

2.2 体现篮球运动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合作意识

确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后,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强化合作意识,才能达到教学目的。篮球运动本身就是一种团队合作的运动,其体现的就是一种合作精神,所以,在篮球教学中也要注重对合作意识的巩固。

2.2.1 有效的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

合作意识的培养可从最初的小组合作开始,教师在教学中可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可教师分组,也可自行分组。在分组的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和认识组合成一队,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挖掘他人优点,发现自己不足,并在互动的过程中弥补或改变自身缺陷。所以,篮球教学中小组合作形式可加深学生之间的了解,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2.2.2 创设氛围,创造合作的机会

对于合作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种类型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加深理解。篮球教学本身是很有意义的,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学习相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应该更有兴趣。那么,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氛围,创造更多的学生合作的机会,比如,运球、传球、带球等等都需要团队协助才能完成。教师可在这些运动中加入比赛的形式,利用小组之间的竞争,使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价值和意义,加深对团队合作的意识。

2.2.3 竞争与合作的结合,激励合作

竞争与合作是相辅相成的两个主体,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促使合作的进行。因此,教师在篮球教学中应注重竞争与合作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比如,可通过班级小组篮球赛,小组内部选出参与篮球赛的成员,其他的可当啦啦队,采用淘汰和晋级的制度,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而在竞争中又能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篮球比赛这种竞争与合作的形式能使学生很好地认识到集体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不管是运动员还是啦啦队都是集体的一部分,只有大家团结一心才能赢得比赛的胜利。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深入认识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并将这种精神深入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的提升。

2.3 宣扬篮球运动的精神,在教学结束后巩固合作意识

教学结束后,教师应重视对合作意识的巩固,使学生能将这种合作

意识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而不仅仅是在体育课上。只有学生充分认识到合作对于提高自身的重要性,并在学习生活中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才是篮球教学的真正目的。

2.3.1 建立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机制的建立可以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在篮球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对课堂表现良好的同学进行表扬,特别是合作中积极讨论,踊跃发言的同学,还有在合作中对集体贡献大的同学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在互助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和荣耀,巩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对于不善于合作的同学要积极引导,提出建议,并带领不积极的学生一起分享集体成果,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

2.3.2 制定评价机制

在篮球教学后,评价机制的建立主要表现为对整个教学过程中成功方法的借鉴和失败方法的改进。可让学生谈谈自身在合作学习中的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也可对团队合作的缺陷进行改进,提出合理意见,争取进步。评价机制的建立可让学生深入思考合作的意义,探寻更好的合作方式,并在自我思考中获得更深入的认识。

3 结论

高校篮球教学面对的是年轻的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因此,加强高校篮球教学合作意识的培养正是体育精神的体现。篮球教学中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到体育精神,更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对团队合作重要性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带入到学习生活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谌曦.论高校篮球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10).

[2]尤洪林.合作学习理论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6,(5).

[3]钱宗梅.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10).

[4]纪玉娣.小群体教学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运用效果分析——对大学生协作意识的影响的调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

篮球的培养目标篇8

一、前言

本文对基层女子篮球开展现状已有研究成果回顾的基础之上,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基层女子篮球运动开展现状、科学选材的重要性和意义进行分析,结合当前素质教育和高校教育改革实际,提出对基层女子篮球选材科学性的重要性,篮球活动是体育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它和体育训练不同,有它的娱乐性和健身性,并且没有更强更高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它更多的是享受篮球带来的乐趣和锻炼身体的价值,体现了不同群体对篮球运动的追求和方向,推动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女子篮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直接影响到运动队整体实力的提升,并且可以丰富学校体育文化生活和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二、当前女子篮球运动员的现状

(一)女子篮球运动员对篮球活动基本功的认识分析

经调查表明,受全民健身意识的增强和NBA、CBA、CUBA篮球运动的宣传影响,如今篮球运动在不同的群体里开展的如火如荼,从而参与篮球运动这个项目的专业运动员人数甚多,但是通过调查在此情况下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表一中女子篮球运动员的基本功表现出一个低的发展效率。

女子篮球运动员在篮球理论和篮球的基本技术的掌握上存在了一个很大的弊端,个人基本素质的不同,形态,心理,生理还有接触篮球的时间和训练情况对篮球基本功水平的影响呈现出整体较差;因此,基层女子篮球运动员在篮球学习过程中应注重运球、传球、投篮和脚步移动等基本功学习,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拥有很大的篮球兴趣,对于女子篮球来说自身兴趣的培养为更深入的学习篮球技战术奠定基础,真正热爱篮球运动,会打篮球,从而具备形态,心理,生理,遗传,生化指标的各项选材评估,才有利于我们进行科学的培养。

(二)女子和男子参加篮球活动性别现状分析

以基层篮球课选项或选修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分析:篮球活动参与性别中(表2),男生为68.76%,女生为31.24%,基层学生参与篮球课外活动男女性别呈显著性差异。篮球运动属同场竞技性项目,对身体对抗和技战术要求比较高,致使女生参与该项目人数较少,转而选择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等节奏比较缓和、姿态优雅和隔网对抗的体育运动项目,因此对我们从基层女子篮球运动员的选材造成了很大的弊端。

女子篮球运动员参与篮球基本素质的锻炼时间甚少,参与锻炼的效果没有男子篮球运动员的成绩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们对于基层女子篮球运动员的选材工作,这就造成了我们后续在对女子篮球运动员的训练成绩和比赛成绩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基层女子篮球运动的发展中要更进一步去努力提升。

三、女子篮球运动员基层科学选材的重要性和意义

篮球运动属同场竞技性项目,对身体对抗和技战术要求比较高,致使女子篮球运动员在身体对抗身体素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要求要比其它项目的运动员综合性的要求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对于基层篮球运动员的选材中对各项指标进行选材和评估,对于身体素质全面发展。遗传优异和后天培养中意志力强具有培养意义的女队员作为首选标准,这对于我们在后续的体育专业队的训练中能激发出优秀运动员的身体潜力,从而提高我们整体专业队的成绩,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四、女子篮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方法

(一)兴趣等心理因素的培养

兴趣可以激发和培养运动员接受体育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的认识篮球从而认识自己的篮球人生,能促使女子篮球运动员参与篮球比赛质量的提高。走访各个重视篮球发展和后备女子篮球运动员培养的单位和个人。

(二)文化氛围因素制约

篮球的培养目标篇9

社会的需要决定教育目标和方向,也规定着体育课程的目标和方向。高校体育课程应根据社会对高等教育和体育的需要,对课程目标进行规划。随着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以及终身体育等思想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我国学校体育目标正由增强体质的一维目标向多维目标演进,它不仅加强了体育与学生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广泛联系,而且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经验、能力以及终身体育价值观的培养。本文在阐述学校体育思想体系和教学改革背景的基础上,对高校篮球教学目标、内容、形式、手段、评价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创新教学模式,促进篮球教学改革的深化,使学生的篮球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1 篮球教学改革背景

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化,篮球教学如何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等教学思想的贯彻实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生理、心理、社会相适应的综合素质,实现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始终是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我国篮球基础教育课程的编制和设计方法是在借鉴前苏联和西方课程理论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已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惯性和稳定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教师是篮球知识、技能的主动传递者,学生是其被动的接受者。教学主体和中心都是教师,学生学习只是一个被动的过程,限制了学生个性、积极性、主动性和主体性的发挥。与此相适应,这一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篮球运动的理论知识、技能、训练和比赛战术及体能训练手段,具备一定的比赛能力。目的是培养胜任初级及中等学校篮球教学、训练、竞赛、裁判及科研工作的教师和教练员。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这一模式已很难适应学校体育社会化和社会体育学校化的“一体化”发展趋势。高等学校篮球教学作为教学改革重要内容,其过程应“注重‘人’的意义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展示的是人文体育,侧重的是自主能力,强调的是生命意义,建设的是能力体育,突出的是体育本质的教育过程”。

2 篮球教学改革思想

2.1学校体育思想

学校体育发展的整体战略思想应该“面向社会,以身心和谐为前提,终身体育为方向,快乐体育为主体,进行健康教育,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重视基础知识(包括专业知识)掌握,加强学生基本技能(包括专业技能)培养,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思想已逐渐成为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主导思想。从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上看,在经历了生物的一维体育观时期,到生物与心理相结合的二维体育观时期,再到生物、心理、社会的三维体育观时期和多维人文体育观时期等4个阶段后,学校体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逐步完成了与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以及终身体育等思想体系的接轨。并且,学校体育教学也进一步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5个学习领域。总体来看,我国学校体育思想体系在构成上已包括了技能培育、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等思想;在目标上,确立了以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核心,培养“身心”健康和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具有竞争精神的一代新人;在构建思路上,通过不断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学校体育理论,并总结和提炼我国自身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所取得的成果,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思想。

2.2 篮球教学思想

传统体育教学观以技术教学为中心,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技战术方法,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和学校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体育教学中“健康第一”和“快乐体育”指导思想出现的早期,教学指导思想由竞技性向娱乐性转变中虽然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身心体验,然而却淡化了教学方法和技能的掌握,出现了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全部胜任篮球教学工作的现象,与现代社会对体育人才质量的要求不符。为此,教育部将篮球专修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结合篮球运动特点及规律,更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把学生综合能力的改善与提高作为重心,使学生不但具备扎实的篮球基本功,而且具备良好的从事篮球运动的综合素质。所以,应精选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体育活动的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摒弃单一的技能教学目标,创设以篮球游戏,娱乐性比赛教学为主线的教学环境,建立突出“普及”和“娱乐性”为特征的教学模式,运用过程性评价的考核形式与之相呼应。

3 篮球教学内容改革

3.1 激发篮球兴趣,优化篮球课程

体育兴趣作为学生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内在动力,是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积极性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心理因素,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基本保证,也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可见,没有学生主观认识的提高就不能实现较高层次的教学需求和教学效果。因此,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群体,激发和诱导学生兴趣的不同动因,使“兴趣和技术两者兼得,相辅相成”。在具体操作上,应将激发和诱导学生兴趣这一重任落到课程和教材的设计上,并在转变观念、发展个性、提升体育终身化程度的基础上,注重开发和扩充教学内容。教材内容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知识载体。《篮球运动教程》从培养新世纪高级体育人才的实际出发,通过对篮球技术进行重新分类,在教学创新上,对篮球技术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了系统优化组合。未来的篮球必修课程教材内容,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以篮球运动技术为主线的教材体系”向“以篮球健身手段与方法为主线的教材体系”转变为指导,重视引进、吸收当代国内外篮球课程教学和篮球健身的新理论、新成果和新方法,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现代社会和基础体育教育的适应性。

3.2 提高篮球参与,融合篮球文化

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应以学生参与篮球运动过程得到娱乐性心理感应为切入点,以学生共有特点为依

据,以心理和生理同步发展为基础,以思维中的联想思维为方式,以教会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为角度,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需求层次和主动参与意识。文化作为影响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一个角落,“自然也就成为促进体育课程改革发生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动力主要源自于社会文化系统、教育文化系统和体育文化系统”。体育课程作为人类文化的子系统只有与上述三个系统保持高度一致,适应其发展要求,才能获得社会文化的广泛支持,实现自身的发展。篮球运动作为体育的重要内容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游戏、娱乐活动、竞技运动等文化形态在实现人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打篮球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同时还应该拥有丰富的篮球文化知识。把篮球运动视为文化和具备教育功能的载体,已经成为人的教育、培养、发展相融合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将篮球文化与篮球运动实践相结合,融合篮球文化,引导学生发现篮球运动的基本原理,掌握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识,了解篮球运动所包含的教育、强身、健心和娱乐文化,从而延续学生篮球理论与篮球实践再学习的惯性,培养终身参与篮球运动的能力。

4 篮球教学方法改革

4.1 面向全体学生

目前大多数高校篮球课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过程变成单向、僵化、硬性的技术传递,明显地表现出运动训练化的特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统一化、规格化,不重视学法的指导,只重视授课任务的完成和学生技术的提高,学生对动作原理缺乏了解,思想品质教育和情感体验更无从谈起。在课堂教学中没有面向全体学生,过分重视身体条件好、基本技术扎实的学生,忽视了身体条件和基本技术较差学生的培养和教育。篮球教师应认真深入研究篮球课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把现代教育学理论、可行的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入篮球课教学之中,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统一。在授课形式上由“传授型”向“引导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以身体锻炼为主线,而不是运动的内在联系为主线,不仅教运动技术,而且教锻炼方法,即“授之以道”的做法。“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科学性和实效性,变‘封闭型’课堂为‘开放型’课堂,不断提高篮球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4.2 确保学生个体受益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任课教师、上课时间的权利,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真正要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置于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采用以转化学生学习的方法,由“学会”向“会学”转化,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篮球教学养成良好的篮球健身习惯,在运动中逐步提高对体育的认识,自觉地锻炼,提高身体健康水平。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进行分组教学,以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共同取得进步,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4.3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改革深化和布局结构的调整,校园已从封闭式书声朗朗的“世外桃源”转化为开放式的“小社会”。“全体性”在体育观念上强调平等而愉快地接受体育教育,这一教育是每一位学生的“权利”。通过体育学习应使每一位学生个体在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篮球教学中,以体育理论为基础,发挥学生智力优势,使学生主动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自身技术动作上存在的问题,积极培养他们的竞赛组织、教学、观察判断、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如裁判实习、篮球比赛的组织等)等社会实践能力。

5 篮球教学评价改革

体育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组成部分,是一般评价活动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体育教学的要素、过程和效益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从目的上看,体育教学评价一是检查教师的教学情况,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二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为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的放矢。传统的篮球教学评价内容不够全面,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中,只重视技术考试,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态度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个性的发展。将篮球健身理论、手段与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以及各种能力发展列入学生成绩评价的内容,评价形式巧妙地与篮球技术课教学融为一体,是篮球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应明确具体培养目标,使评价目标与教育目标一致,注重包括认知、技术技能和情感的多元评价,以此为依据来设计篮球课评价指标体系,力求评价指标科学化,评价办法具有可操作性,发挥评价体系的正确导向作用。在评价过程中,以往的技术课评价活动,比较注重终结性评价,由于这种评价是在单元或期末学习结束时进行,因而失去了评价的有效反馈功能。考虑到全部教学的连续性,应采取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根据学生成绩动态变化给予实际评价,学生付出的劳动能在分数上得到体现,评价的方法和标准着眼于成绩的进步幅度,这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成绩提高都有重要作用。三种评价方式相互渗透,使整个评价活动始终处于不断上升的动态之中,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全面发展。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体育课程改革要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精华,在体现体育多功能的同时进一步突出其增强体质的基础性。在教学中,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以及教师的课程意识、改革态度、知识技能、科研水平等方面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本着传授知识和教书育人并举的方针,教师、学生双主体共同改造课程这一客体。彻底改变以篮球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确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从以篮球运动技术为主线的运动教育向以健身教育为主线转变,做到篮球健身教育与篮球理论、技术教学有机结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融为一体,丰富篮球文化内涵,最终让学生在篮球项目介质中自我锻炼并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黄明举,从休闲体育视角谈广西普通高校篮球教学的改革[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2

[2]仝东峰,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设想与思路[J],福建体育科技,2005,24(6):42-43

[3]李一平,中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演进历程的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5(2):162―165

[4]林政梅,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思路[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8,85(1):91

[5]练光祥,新教材体系下体育院系篮球普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06,10(3):80-82

[6]王文宇,对篮球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材教法,2008,90(2):52

篮球的培养目标篇10

2.1树立多元化人才培养理念,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

在高校篮球训练中更加注重竞赛比拼及结果,从篮球人才培养的长远方向来看是为了取得更高的荣誉,为国家争光。但借鉴其他国家篮球人才培养方式来看,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在篮球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特性,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训练与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优势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竞争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等等。我国的篮球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探索也要从意识和理念领域创新,从长远角度出发,注重人才综合能力,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国家输送高质量篮球人才。

2.2改革高校竞赛体制,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质量

高校为篮球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资源丰富、文化气氛浓郁、多元化知识结构的良好环境,对促进篮球人才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在篮球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改革以往竞赛体质,从多元化角度出发,注重人才文化素养培养,实现运动员过硬技术训练,全面提高整体训练质量。就未来高水平竞技运动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来看,当今世界竞技运动对运动员生物潜能的开发已逐渐接近极限,未来竞技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充分开发运动员的智能潜力。就目前高校篮球人才培养方式特点来看,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强,但理论素养偏低,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通过理论知识教学提高学生内在素养,为今后走出国门进行更高水平的篮球竞赛打下良好基础。另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更全面的认识篮球运动,进一步挖掘内在潜力,提高人才培养实效性。创新教学方式要积极吸收传统教学中的精华部分,培养学生竞赛精神,以实现全面发展型人才培养作为终极目标,全面提升我国篮球人才整体质量。

2.3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注重业余训练辅助人才培养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训练过程中要注重激励机制的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措施能够激发学生内在潜力,促进学生自主进行篮球训练,提高整体训练效果。激励机制的确定可通过物质奖励以及精神奖励,如奖学金奖励等方式,一方面鼓励学生更好进行篮球训练,提高整体训练效果;另一方面使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实现综合素养提升。同时,目前高校学生管理中主要以学分记点为主,因此学生可通过选修专业辅助自身学习,通过自主的业余训练提升自身整体训练效果。课外辅助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训练习惯,巩固专业技能,对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整体成绩都有着积极作用。

2.4加强篮球训练教师培养,提升教练员整体水平

高校篮球人才培养中,教师的整体能力和训练水平决定着学生的训练效果,对人才培养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创新培养人才方式过程中,要加强教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可积极引进高水平的教练员,通过高效训练技术,辅助先进理念和先进手段帮助运动员提高整体水平。例如,可通过聘任制招聘兼职或专职训练员,选择高文化水平、丰富指导经验以及较高实践能力的教练员担任高校篮球训练人员。这种方式的应用既对提高学生综合水平有着积极作用,同时也适应目前篮球人才培养趋势。丰富的篮球竞赛经验以及过硬的战术能力,都能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训练质量,实现高素质篮球人才培养。

篮球的培养目标篇11

篮球运动的竞争手段与方法多样,不仅富有对抗性、集体性,而且具有娱乐性、艺术性、趣味性,是广大青少年最喜爱的项目之一,在我国已经普及。篮球运动在学校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部分,篮球课的教学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技能,培养他们运用技战术的能力和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全方位地健身、增知、养心。学校体育在篮球课教学中应结合篮球运动内容结构的多元性、竞赛过程的多变性、综合性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选择和确定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篮球兴趣的培养。

中学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养成锻炼习惯的关键时期。但从中学学生的体育运动来看,不论是体育课还是课外活动,男生一直是篮球运动的主角,女生往往是球场边的看客。如何提高女生对篮球的兴趣,使之更好地与终身体育接轨。笔者认为应从初中女生的身体、生理、兴趣特点以及接受能力出发,调整篮球规则,注重女生篮球教学的方法创新,培养初中女生篮球运动的兴趣。

一、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初中女生篮球兴趣

(一)调整篮球规则

篮球规则就是由组织篮球竞赛的权力机构制定并公布的规范性文件,它设定条件,明确职责,授予权力,作出规定,指明罚则,是篮球竞赛的法则,也是参加篮球竞赛的人员必须遵守的比赛规定、技术标准和行为规范。篮球规则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加公平、公正,提高比赛的观赏性。但是,如果简单地把规则套用在一个初中初学女生身上,效果不是很理想。相反,如果把规则适当地调整,就能够提高她们对篮球的兴趣,有利于篮球运动在女生中开展。

1.降低篮筐的高度

目前,不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几乎所有篮球场的篮筐的标准高度都是3.05米,没有为不同年龄段或男、女性别的不同而去调整。而恰恰在众多的比赛项目中,男女成绩、标准、场地设施存在区别,比如排球球网的高度、投掷所用铅球的重量,跨栏比赛的栏高和栏间距等。面对如此高的篮筐,对最基本的投篮都很有难度,这不符合女生活动的需求,也抹杀了她们的学习兴趣,使女生成为体育课欣赏男生表演的观众。篮框高度严重影响了此项运动的发展与普及。只有降低高度,才能适应中学生的身体特点,更加符合初中女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和体育教学“面对全体学生”、“健康第一”的素质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同时也可以增强她们的自信心,培养成功感,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从而推动女子篮球的普及和发展。

2.适当缩小篮球的大小

现在篮球的标准大体上有7号600~650克、75~76厘米标准男子比赛用球,6号510~550克、70~71厘米标准女子比赛用球,5号470~500克、69~71厘米青少年比赛用球。国际篮联的竞赛规则规定,(比赛用球)球的圆周不得小于74.9厘米,不得大于78厘米(也就是7号球);重量不得少于567克,不得多于650克。标准篮球直径为 24.6厘米,而篮圈直径为45厘米。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在篮球大小方面还是制定出了相应的标准,青少年用球跟标准男子用球相差度为130~150克、5~6厘米,但仅从初中女生的生理特点、力量及手的大小,跟标准男子在力量,手指大小以及手指的力量的差距还是很大。而手的大小也直接影响着对篮球的控制、球性的强弱。另外,许多学校在篮球的采购方面,没有更多的替女生考虑,往往购买的都是成年男子的标准用球。这样就直接限制了女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篮球兴趣,久而久之,女生对篮球望而却步。

3.在教学比赛中放宽规则的尺度

初中体育教学在传授一定技能技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体育教学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对于绝大多数初中女生来说,她们对篮球不论在技术方面还是在理论认识上,都算是一个初学者,她们对篮球的接受能力较差,对篮球比赛的理解也很肤浅,又没有较好的技术做保证。所以,在教学、比赛时,如果严格按照国际篮球裁判法则去执行比赛,那么比赛就很难进行下去,而且很容易使女生丧失兴趣。笔者认为,女生进行篮球比赛时规则完全可以放宽,比如可以两次或者多次用球,可以走步等。这样就很容易使女生的比赛开展起来,而比赛最能锻炼学生团结协作品德,也是提高学生篮球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开展游戏化教学,激发女生学习兴趣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中学阶段的篮球教学是在篮球的实践活动中,以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和体验其特征价值和乐趣为主线,不过分追求其技能细节。篮球运动源于游戏,是篮球运动技术教学游戏化的基础。游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篮球课的兴趣。游戏化教学就是把某些篮球运动技术按游戏的法则编成各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技术动作的一种教学方法。一个好的游戏安排可以使一些平时不爱动的女生对篮球产生兴趣,可以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学生兴奋性的作用。采用游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较快地掌握篮球运动的各项技术与技能,对篮球教学工作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首先它将篮球运动技术进行准确的讲授和简单的基础练习,然后将各种技术的练习方法按难易程度排序,编排成对抗性的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去逐渐熟练地掌握技术。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不管是备教材还是备学生,都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女生对篮球项目的学习兴趣,让她们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动”起来,“玩”起来,并在动和玩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获得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二、提高初中女生篮球兴趣的作用

(一)提高篮球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篮球规调整后,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篮球运动,提高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促进女子篮球这项运动的根本。投篮命中率是篮球比赛中学生认为最精彩的部分。面对统一标准的篮筐,较大的篮球,由于男女身高、身体素质存在着差异,使她们没有男生那样娴熟地运球、过人和较准确的投篮。对规则的严格执行,又使她们无法流畅的进行篮球比赛,从而使女子篮球失去了男子篮球的精彩和激烈。进球难度较大,学生得不到成功的体验,学习兴趣更是得不到应有的提高,从而使体育课变得枯燥无味,以至于女生对篮球敬而远之、甘当看客。只有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才能让孩子们找到自信,培养兴趣,使更多的女生参与到篮球这个项目当中,培养她们相互协作、与人合作的精神品质。

(二)提高篮球兴趣,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篮球运动不但受到广泛青少年的喜爱,同时也是锻炼身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篮球运动是集跑、跳、投以及力量、柔韧、速度、协调、智慧等一系列的综合性运动项目,对中学生身体健康发展非常有益。篮球规则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改变,目的就是使女生能积极参与的同时,增强其身体素质,愉悦身心。初中男生在体育课中几乎都能积极地参与各项体育锻炼,而女生则往往有种“望而生畏”的心理,消极地对待体育运动。久而久之,女生的身体得不到锻炼,身体素质也达不到要求。所以要对篮球规则调整,改变篮球教学方法使女生积极参与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她们不怕挫折、不怕失败的精神,懂得与人合作、与人分担,以此陶冶情操和身心得到较大的发展。

初中女生篮球教学应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使每位学生受益。一方面,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性别以及身体机能,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规则体系。如降低适合初中女生的篮筐高度、篮球的尺寸、重量以及比赛当中的判罚尺度。另外,还可以结合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她们学习篮球的兴趣,这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关键。同时要培养学生体育课上学习的兴趣,特别是自我激发学习的能力,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应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安排最适宜的游戏,以达到游戏在课堂中的最大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文化,开展女生的篮球比赛,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以及体育情感。总之,调整篮球规则、改变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初中女生参与篮球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她们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浏等.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篮球的培养目标篇12

中学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养成锻炼习惯的关键时期。但从中学学生的体育运动来看,不论是体育课还是课外活动,男生一直是篮球运动的主角,女生往往是球场边的看客。如何提高女生对篮球的兴趣,使之更好地与终身体育接轨。笔者认为应从初中女生的身体、生理、兴趣特点以及接受能力出发,调整篮球规则,注重女生篮球教学的方法创新,培养初中女生篮球运动的兴趣。

一、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初中女生篮球兴趣

(一)调整篮球规则

篮球规则就是由组织篮球竞赛的权力机构制定并公布的规范性文件,它设定条件,明确职责,授予权力,作出规定,指明罚则,是篮球竞赛的法则,也是参加篮球竞赛的人员必须遵守的比赛规定、技术标准和行为规范。篮球规则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加公平、公正,提高比赛的观赏性。但是,如果简单地把规则套用在一个初中初学女生身上,效果不是很理想。相反,如果把规则适当地调整,就能够提高她们对篮球的兴趣,有利于篮球运动在女生中开展。

1.降低篮筐的高度

目前,不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几乎所有篮球场的篮筐的标准高度都是3.05米,没有为不同年龄段或男、女性别的不同而去调整。而恰恰在众多的比赛项目中,男女成绩、标准、场地设施存在区别,比如排球球网的高度、投掷所用铅球的重量,跨栏比赛的栏高和栏间距等。面对如此高的篮筐,对最基本的投篮都很有难度,这不符合女生活动的需求,也抹杀了她们的学习兴趣,使女生成为体育课欣赏男生表演的观众。篮框高度严重影响了此项运动的发展与普及。只有降低高度,才能适应中学生的身体特点,更加符合初中女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和体育教学“面对全体学生”、“健康第一”的素质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同时也可以增强她们的自信心,培养成功感,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从而推动女子篮球的普及和发展。

2.适当缩小篮球的大小

现在篮球的标准大体上有7号600~650克、75~76厘米标准男子比赛用球,6号510~550克、70~71厘米标准女子比赛用球,5号470~500克、69~71厘米青少年比赛用球。国际篮联的竞赛规则规定,(比赛用球)球的圆周不得小于74.9厘米,不得大于78厘米(也就是7号球);重量不得少于567克,不得多于650克。标准篮球直径为 24.6厘米,而篮圈直径为45厘米。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在篮球大小方面还是制定出了相应的标准,青少年用球跟标准男子用球相差度为130~150克、5~6厘米,但仅从初中女生的生理特点、力量及手的大小,跟标准男子在力量,手指大小以及手指的力量的差距还是很大。而手的大小也直接影响着对篮球的控制、球性的强弱。另外,许多学校在篮球的采购方面,没有更多的替女生考虑,往往购买的都是成年男子的标准用球。这样就直接限制了女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篮球兴趣,久而久之,女生对篮球望而却步。

3.在教学比赛中放宽规则的尺度

初中体育教学在传授一定技能技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体育教学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对于绝大多数初中女生来说,她们对篮球不论在技术方面还是在理论认识上,都算是一个初学者,她们对篮球的接受能力较差,对篮球比赛的理解也很肤浅,又没有较好的技术做保证。所以,在教学、比赛时,如果严格按照国际篮球裁判法则去执行比赛,那么比赛就很难进行下去,而且很容易使女生丧失兴趣。笔者认为,女生进行篮球比赛时规则完全可以放宽,比如可以两次或者多次用球,可以走步等。这样就很容易使女生的比赛开展起来,而比赛最能锻炼学生团结协作品德,也是提高学生篮球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开展游戏化教学,激发女生学习兴趣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中学阶段的篮球教学是在篮球的实践活动中,以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和体验其特征价值和乐趣为主线,不过分追求其技能细节。篮球运动源于游戏,是篮球运动技术教学游戏化的基础。游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篮球课的兴趣。游戏化教学就是把某些篮球运动技术按游戏的法则编成各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技术动作的一种教学方法。一个好的游戏安排可以使一些平时不爱动的女生对篮球产生兴趣,可以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学生兴奋性的作用。采用游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较快地掌握篮球运动的各项技术与技能,对篮球教学工作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首先它将篮球运动技术进行准确的讲授和简单的基础练习,然后将各种技术的练习方法按难易程度排序,编排成对抗性的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去逐渐熟练地掌握技术。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不管是备教材还是备学生,都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女生对篮球项目的学习兴趣,让她们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动”起来,“玩”起来,并在动和玩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获得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二、提高初中女生篮球兴趣的作用

(一)提高篮球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篮球规调整后,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篮球运动,提高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促进女子篮球这项运动的根本。投篮命中率是篮球比赛中学生认为最精彩的部分。面对统一标准的篮筐,较大的篮球,由于男女身高、身体素质存在着差异,使她们没有男生那样娴熟地运球、过人和较准确的投篮。对规则的严格执行,又使她们无法流畅的进行篮球比赛,从而使女子篮球失去了男子篮球的精彩和激烈。进球难度较大,学生得不到成功的体验,学习兴趣更是得不到应有的提高,从而使体育课变得枯燥无味,以至于女生对篮球敬而远之、甘当看客。只有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才能让孩子们找到自信,培养兴趣,使更多的女生参与到篮球这个项目当中,培养她们相互协作、与人合作的精神品质。

(二)提高篮球兴趣,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篮球运动不但受到广泛青少年的喜爱,同时也是锻炼身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篮球运动是集跑、跳、投以及力量、柔韧、速度、协调、智慧等一系列的综合性运动项目,对中学生身体健康发展非常有益。篮球规则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改变,目的就是使女生能积极参与的同时,增强其身体素质,愉悦身心。初中男生在体育课中几乎都能积极地参与各项体育锻炼,而女生则往往有种“望而生畏”的心理,消极地对待体育运动。久而久之,女生的身体得不到锻炼,身体素质也达不到要求。所以要对篮球规则调整,改变篮球教学方法使女生积极参与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她们不怕挫折、不怕失败的精神,懂得与人合作、与人分担,以此陶冶情操和身心得到较大的发展。

初中女生篮球教学应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使每位学生受益。一方面,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性别以及身体机能,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规则体系。如降低适合初中女生的篮筐高度、篮球的尺寸、重量以及比赛当中的判罚尺度。另外,还可以结合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她们学习篮球的兴趣,这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关键。同时要培养学生体育课上学习的兴趣,特别是自我激发学习的能力,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应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安排最适宜的游戏,以达到游戏在课堂中的最大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文化,开展女生的篮球比赛,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以及体育情感。总之,调整篮球规则、改变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初中女生参与篮球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她们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浏等.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篮球的培养目标篇13

中学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养成锻炼习惯的关键时期。但从中学学生的体育运动来看,不论是体育课还是课外活动,男生一直是篮球运动的主角,女生往往是球场边的看客。如何提高女生对篮球的兴趣,使之更好地与终身体育接轨。笔者认为应从初中女生的身体、生理、兴趣特点以及接受能力出发,调整篮球规则,注重女生篮球教学的方法创新,培养初中女生篮球运动的兴趣。

一、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初中女生篮球兴趣

(一)调整篮球规则

篮球规则就是由组织篮球竞赛的权力机构制定并公布的规范性文件,它设定条件,明确职责,授予权力,作出规定,指明罚则,是篮球竞赛的法则,也是参加篮球竞赛的人员必须遵守的比赛规定、技术标准和行为规范。篮球规则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加公平、公正,提高比赛的观赏性。但是,如果简单地把规则套用在一个初中初学女生身上,效果不是很理想。相反,如果把规则适当地调整,就能够提高她们对篮球的兴趣,有利于篮球运动在女生中开展。

1.降低篮筐的高度

目前,不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几乎所有篮球场的篮筐的标准高度都是3.05米,没有为不同年龄段或男、女性别的不同而去调整。而恰恰在众多的比赛项目中,男女成绩、标准、场地设施存在区别,比如排球球网的高度、投掷所用铅球的重量,跨栏比赛的栏高和栏间距等。面对如此高的篮筐,对最基本的投篮都很有难度,这不符合女生活动的需求,也抹杀了她们的学习兴趣,使女生成为体育课欣赏男生表演的观众。篮框高度严重影响了此项运动的发展与普及。只有降低高度,才能适应中学生的身体特点,更加符合初中女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和体育教学“面对全体学生”、“健康第一”的素质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同时也可以增强她们的自信心,培养成功感,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从而推动女子篮球的普及和发展。

2.适当缩小篮球的大小

现在篮球的标准大体上有7号600~650克、75~76厘米标准男子比赛用球,6号510~550克、70~71厘米标准女子比赛用球,5号470~500克、69~71厘米青少年比赛用球。国际篮联的竞赛规则规定,(比赛用球)球的圆周不得小于74.9厘米,不得大于78厘米(也就是7号球);重量不得少于567克,不得多于650克。标准篮球直径为 24.6厘米,而篮圈直径为45厘米。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在篮球大小方面还是制定出了相应的标准,青少年用球跟标准男子用球相差度为130~150克、5~6厘米,但仅从初中女生的生理特点、力量及手的大小,跟标准男子在力量,手指大小以及手指的力量的差距还是很大。而手的大小也直接影响着对篮球的控制、球性的强弱。另外,许多学校在篮球的采购方面,没有更多的替女生考虑,往往购买的都是成年男子的标准用球。这样就直接限制了女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篮球兴趣,久而久之,女生对篮球望而却步。

3.在教学比赛中放宽规则的尺度

初中体育教学在传授一定技能技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体育教学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对于绝大多数初中女生来说,她们对篮球不论在技术方面还是在理论认识上,都算是一个初学者,她们对篮球的接受能力较差,对篮球比赛的理解也很肤浅,又没有较好的技术做保证。所以,在教学、比赛时,如果严格按照国际篮球裁判法则去执行比赛,那么比赛就很难进行下去,而且很容易使女生丧失兴趣。笔者认为,女生进行篮球比赛时规则完全可以放宽,比如可以两次或者多次用球,可以走步等。这样就很容易使女生的比赛开展起来,而比赛最能锻炼学生团结协作品德,也是提高学生篮球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开展游戏化教学,激发女生学习兴趣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中学阶段的篮球教学是在篮球的实践活动中,以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和体验其特征价值和乐趣为主线,不过分追求其技能细节。篮球运动源于游戏,是篮球运动技术教学游戏化的基础。游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篮球课的兴趣。游戏化教学就是把某些篮球运动技术按游戏的法则编成各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技术动作的一种教学方法。一个好的游戏安排可以使一些平时不爱动的女生对篮球产生兴趣,可以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学生兴奋性的作用。采用游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较快地掌握篮球运动的各项技术与技能,对篮球教学工作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首先它将篮球运动技术进行准确的讲授和简单的基础练习,然后将各种技术的练习方法按难易程度排序,编排成对抗性的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去逐渐熟练地掌握技术。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不管是备教材还是备学生,都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女生对篮球项目的学习兴趣,让她们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动”起来,“玩”起来,并在动和玩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获得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二、提高初中女生篮球兴趣的作用

(一)提高篮球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篮球规调整后,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篮球运动,提高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促进女子篮球这项运动的根本。投篮命中率是篮球比赛中学生认为最精彩的部分。面对统一标准的篮筐,较大的篮球,由于男女身高、身体素质存在着差异,使她们没有男生那样娴熟地运球、过人和较准确的投篮。对规则的严格执行,又使她们无法流畅的进行篮球比赛,从而使女子篮球失去了男子篮球的精彩和激烈。进球难度较大,学生得不到成功的体验,学习兴趣更是得不到应有的提高,从而使体育课变得枯燥无味,以至于女生对篮球敬而远之、甘当看客。只有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才能让孩子们找到自信,培养兴趣,使更多的女生参与到篮球这个项目当中,培养她们相互协作、与人合作的精神品质。

(二)提高篮球兴趣,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篮球运动不但受到广泛青少年的喜爱,同时也是锻炼身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篮球运动是集跑、跳、投以及力量、柔韧、速度、协调、智慧等一系列的综合性运动项目,对中学生身体健康发展非常有益。篮球规则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改变,目的就是使女生能积极参与的同时,增强其身体素质,愉悦身心。初中男生在体育课中几乎都能积极地参与各项体育锻炼,而女生则往往有种“望而生畏”的心理,消极地对待体育运动。久而久之,女生的身体得不到锻炼,身体素质也达不到要求。所以要对篮球规则调整,改变篮球教学方法使女生积极参与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她们不怕挫折、不怕失败的精神,懂得与人合作、与人分担,以此陶冶情操和身心得到较大的发展。

初中女生篮球教学应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使每位学生受益。一方面,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性别以及身体机能,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规则体系。如降低适合初中女生的篮筐高度、篮球的尺寸、重量以及比赛当中的判罚尺度。另外,还可以结合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她们学习篮球的兴趣,这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关键。同时要培养学生体育课上学习的兴趣,特别是自我激发学习的能力,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应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安排最适宜的游戏,以达到游戏在课堂中的最大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文化,开展女生的篮球比赛,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以及体育情感。总之,调整篮球规则、改变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初中女生参与篮球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她们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浏等.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