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方法实用13篇

节能减排方法
节能减排方法篇1

2汽车节能减排的方法

2.1完善国家立法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推动汽车节能减排的势在必行。我国政府应积极完善国家立法,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针对汽车节能减排,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指导汽车的节能减排积极落实和推行。同时,尽快完善汽车节能减排的管理和评价体系,通过健全的评价体系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严格落实汽车节能减排,推动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2给予政策支持

汽车的节能减排推进面临着很多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小排量汽车的排放物较少、油耗较低、外形尺寸相对较小,在节能减排方面优势非常明显,因此我国政府可以给予小排量汽车适当的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大家购买小排量汽车。当前,我国出台了相应法律法规,例如取消小排量汽车的购置税,对推动小排量汽车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我国应极大对小排量汽车扶持力度,给予消费者更多的消费税优惠政策,积极推动汽车的节能减排。另外,对于排量在1.0L以下的小汽车可以设置低税率消费税,或者免征排量较小的汽车消费税[2],吸引消费者购买小排量轿车,减轻汽车购买成本,扩大小排量汽车市场。

2.3推动新能源汽车及专用车使用

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我国应结合汽车行业发展现状,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和专用车使用,如燃烧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当前,我国混合动力汽车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并且将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流。纯电动汽车主要受到动力电池的影响和限制,其主要针对小众市场,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纯电动汽车将越来越稳定。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同事,积极完善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合适的地方设置充电站,使新能源汽车和充电站、换电站紧密结合起来,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开拓奠定良好基础。另外,不同地区的汽车市场存在较大差异,例如,沈阳市主要是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天然气清洁能源汽车,北京主要是专用汽车和电动车,上海主要是乘用车和专用汽车,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应立足于不同地区的汽车产业布局,对于新能源专用汽车应瞄准应用市场,不同城市的环境、资源、地理特征都不同,燃烧电池、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目标市场也不同,因此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对于新能源专用汽车,政府部门应加大技术研究投入,引进先进技术,突破汽车发展瓶颈,出台相关扶植政策,使新能源汽车的一些重要零器件实现产业化生产,并且结合我国各个地区的发展情况,针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制定相关激励配套政策体系,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和专车使用。

2.4发展公共交通

为了降低汽车尾气排放量,环节城市道路拥堵,应积极发展公共交通,鼓励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构建完善的公共交通枢纽,优化公交线路设计,延长公交车运营里程,增加各个地区的公共汽车线路,扩大公共汽车服务区域,方便人们的交通出行,实现汽车的节能减排。

2.5积极开发和利用清洁型燃料

当前汽车主要使用柴油和汽油作为燃料,这些燃料对于石油资源消耗量非常大,并且汽车尾气对于空气污染严重,推动汽车节能减排的一个关键就是积极开发和利用清洁型燃料,使用燃油经济性较好的燃料来替换传统燃料,或者积极开发新型能源,减少汽车对于传统能源的消耗,保护自然环境。当前,我国部分车型采用了天然气这种清洁燃料,有效减少了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排放。同时,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加大对生物能源、氢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研究和开发,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开发新型能源电池,推动电力汽车的快速发展。

节能减排方法篇2

近年以来,能源紧张已经成为一个全球人民共同关注的话题,因为资源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不可逆转地消耗着。我国的情况也是如此。现在节能减排,特别是交通方面的节能减排已经被纳入了我国的中长期计划。现今,由于我国的经济以及实际情况的约束,我国正在大量建设着沥青路面,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沥青路面在大气污染和能源消耗方面是任何人都不可忽视的问题。现在,交通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正在采取一些新型技术来减少大气的污染以及资源的消耗。但是在公路方面,我国的新型技术应用时间并不长,发展还不够健全,所以一些科学性、实用性的节能减排评价方法还没有更好应用,一些关于节能减排的绩效考核还没有那么完善,这就造成了考核结果可能没有那么具有代表性。

1量化评价体系

沥青路面节能减排量化评价体系应该在沥青路面的评价体系中占据标杆以及导向的作用,本文从多个实际情况的角度出发,尽量科学地制定对沥青路面节能减排进行评价的指标,这样就为以后的沥青路面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提供一个较为科学的标准。

1.1量化评价

在科学、客观、准确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对沥青路面的评价标准主要是从几个方面来分别进行。当然,沥青路面的节能也是有标准存在的,根据这些评价标准以及评价体系就可以基本确定评价的方法,所以标准和评价体系一定是不可以被忽略的。有了基准值之后,综合的评价方法就可以基本确定下来了。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环境排放、路面技术以及沥青路面的管理控制除了包含着一些定量评价指标以及一部分的定性评价标准之外,还可以反应路面的生命周期对生态环境、技术的影响、社会经济等。

1.2基准值分析

基准值可以分为量化基准值和定性基准值,这两种基准值是不一样的,量化尺度是对沥青路面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笔者对我国沥青路面进行了一些简单分析,并且结合最新的理论最终确定五标度评价,在这里笔者就不一一论述了,这五个等级可以分别使用A、B、C、D、E表示,节能减排率主要通过公式来进行确定。根据计算结果来确定定量评价指标基准值。

2综合评价方法

由于沥青路面节能减排量化综合评价与环境的质量评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本文主要在参考环境评价的基础上,根据一些具体的沥青路面节能减排特点,提出了一些对沥青路面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评价的主体变化是不大的,一般是指沥青的节能减排水平,但是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沥青节能减排水平是难以理解的。沥青路面的外延就更是难以统计完全的。那么,如何才能科学公正地对节能减排绩效进行评价呢?现在国内外对于这个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即使有,大部分也是针对某一个地区进行的,不具有普遍性。本文对沥青路面节能减排的评价主要是建立在模糊评价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2.1对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一系列数学理论,主要是模糊数学理论,当然一些主要的数据是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得到的,建立数学模型之后,就可以根据数据的关系建立关系矩阵,得到最终的评价结论。建立模糊关系矩阵;对综合评价矩阵进行详细计算;计算综合得分、对综合评价进行补充。如果是按照本文建立的沥青路面节能减排的一些评价方法,关于节能减排不仅可以给出一些评价的等级标准,也是可以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来对同一等级中的差别进行具体描述。

2.2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

现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已经在一些交通部门中有所运用,这样有利于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相信配合着一些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是可以取得一定成效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该怎么使用呢?下面笔者就来详细地阐述一下:首先需要详细阅读提交的资料,然后按照上面提到的沥青路面节能减排评价指标的基准值来进行计算,得到定量指标的数值。同时,要对一些定性指标量化处理,最后对沥青路面节能减排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这样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数据。

3评价流程

任何事情的评价都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不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沥青路面的评价流程主要是根据量化评价以及定性评价的步骤来建立的,包括初审、评价以及分级三个阶段。沥青路面节能减排资料审查阶段、沥青路面节能减排评价阶段、沥青路面节能减排分级阶段。

3.1资料审查阶段

沥青路面节能减排资料审查阶段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按照评价的相关要求提交相关的资料,当然要对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核,只有在资料真实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下一步。对于相关资料准备齐全的企业可以按照正常的流程进行评价,但是,对于相关资料准备不齐全的企业是不能进行评价阶段的,因为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需要等到相关的资料完善之后,才可以接着进行相关的评价。

3.2分级阶段

当使用模糊综合方法得到评价的结果后并没有结束,因为还需要对得到的结果等级进行一系列分析,对不同的结果要给出不同的评价结果,当评价的等级是合格以及以上的时候,要及时给企业回馈评价的结论,如果企业需要进行进一步评价分析的时候,就需要对综合评价的最终得分进行分析;但是当评价的等级是不合格的时候,要根据相关的定量评价指标,并且参照一些具体的资料,来分析究竟是哪些方面不符合要求,找出具体的原因,并且要及时地进行改进。

4结语

对沥青路面的节能减排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得到以下几个重要的结论:①对路面节能减排进行评价的时候,主要是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评价,这几个方面所要考虑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一定要慎重考虑;②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定量评价以及定性评价的指标进行确定,不可以只根据一个不变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进行评价;③任何事情的评价都是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沥青路面的评价流程主要是根据量化评价以及定性评价的步骤来建立的,包括初审、评价以及分级三个阶段。

参考文献:

[1]何文兴.阐述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39(10):42.

[2]焦彦利,王笑森,高占华.基于沥青路面性能的河北省气候区划及指标分析[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6,33(10):54-58.

[3]方长东,姜珊.分析市政工程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6(9).

节能减排方法篇3

2.充分发挥审计的核查优势,确定企业的真实煤耗。为了确定企业的真实煤耗水平,我们查阅了各发电企业近三年生产部门的生产报表、财务部门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对其发电量、煤炭耗用量等指标进行核对,看各项指标反映的数字是否一致。我们还将各年燃料账记录的煤炭使用量与报表反映的煤炭耗用量进行一一核对。通过对各项数据的核对,最终确定出各企业的真实煤耗。

3.实事求是地分析节能降耗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大部分发电企业近三年在煤价高企的市场环境下,为了降低发电燃料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主动投入了巨额资金进行节能改造,少则一年几百万元,多的一年一千多万元。

但从完成任务的情况看,不少发电企业依然没有完成节能目标任务,即使单位能耗下降幅度达14%的也没完成节能目标任务。原因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制定的目标不切实际。我们发现一些地方下达节能目标时,只是简单地把上级政府下达的20%的节能目标“一刀切”下达给各单位,没考虑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实际上,只有将新机组代替旧机组,发电煤耗才有可能大幅下降,如66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其发电煤耗一般为300克标煤/千瓦时,而技术落后的5万千瓦发电机组煤耗则要达到470克标煤/千瓦时。如果没有淘汰落后产能,仅靠单纯的节能技术改造,要达到单位煤耗下降20%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完成节能任务的电厂,主要是因为淘汰了5万千瓦和12.5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因而平均煤耗大幅下降。

二、以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量或排放量为评价依据,重点审计发电企业二氧化硫(SO2)等主要污染物的减排情况

1.以国家下达的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减排量的完成情况作为评价发电企业环保减排工作的依据。为了完成国家“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省政府与各市政府均签定了二氧化硫等约束性指标减排的目标责任状,并将其纳入市长考核责任。各市政府又与各发电企业签定了二氧化硫的减排责任状,我们便以责任状上的二氧化硫减排量作为评价企业是否完成环保减排的主要依据。

我们在查阅该项指标的有关资料后发现,对于同一年的同一指标,企业提供的数据、环保部门收费核定的数据和环保部门的统计报表数据都各不相同,如某电厂2009年自行报告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 413吨,而环保部门在收排污费时核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则达到5 924吨,两者相差一倍多;某电厂2007年环境部门统计表反映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0 513吨,而环保部门在收排污费时核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只有3 195吨,两者相差3倍多。绝大部分电厂都存在类似数据“打架”现象。因此我们只有通过自己核实和计算,确定出真实、准确的数据。

根据国家环保部的规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实测法、物料衡算法和在线监测法。由于我省大部分发电企业的烟气在线监控系统是2009年才投入使用,其在线监测数据还未获得环保部门验收和认可,并且我们审计的时间范围是2007~2009年,2007、2008年在线监测数据不完整,因此我们主要采用了物料衡算法,在线监测的数据则作为验证我们计算结果的重要参考。

2.正确确定煤炭硫分和耗煤量,是准确计算二氧化硫产生量的基础。二氧化硫排放量的计算公式为:二氧化硫排放量(千克)=2×80%×耗煤量(吨)×硫分%×1 000×(1-脱硫效率)=16×耗煤量(吨)×含硫量×(1-脱硫效率)。从这一公式可以看出,计算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耗煤量、煤炭的含硫量和脱硫效率。在审计中,我们始终围绕这三个指标的数据进行取证。耗煤量的数据我们在审核企业节能降耗指标时已经确定。通过询问,我们得知煤炭采购入厂和送入锅炉燃烧的这两个环节都要进行煤质化验,化验的指标包括发热量、灰分、硫分等指标,其中入炉煤的硫分化验记录数据是物料衡算法计算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我们从各厂的生产管理部门收集了2007~2009年的入炉煤分月化验数据,并据以算出各年度的加权平均含硫率。个别企业因担心补缴排污费,人为调低了含硫率,提供虚假数据。为了取得真实数据,一方面我们做好解释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还从各厂的燃料供应部门收集了同期入厂煤的含硫量化验数据,将这些数据逐月对比,只有两个部门提供的含硫量数据接近我们才予以认可。此外,我们还在财务部门随机抽查一部分煤炭结算资料的记账凭证,将记账凭证后所附的煤炭化验单上的含硫量和燃料部门提供的化验数据进行对比。必要时,我们还将个别煤矿采购的煤的化验数据和国家环保部的全国各主要煤矿的煤炭含硫量进行对比。通过这些核对方法,我们基本能确定一个比较真实的含硫量数据,并获得企业和环保部门的认可。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计算出了各发电企业未脱硫情况下的二氧化硫产生量。我们发现,2007~2008年大部分发电企业的二氧化硫是未经脱硫直接排放的,并且通过物料衡算法计算出的排放量比环保监察部门核定的排放量普遍更多,如某电厂2007年用物料衡算法计算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为4 445.8吨,而环保监察部门核定的排放量为3 195.4吨。

3.正确核定企业的脱硫效率是计算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关键。企业发电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量扣除脱硫量便是企业向大气中排放的实际排放量。脱硫量与脱硫设备的状态、开机时间、脱硫工艺、投入石灰石的数量等有直接的关系。由于脱硫耗用电力、物料等成本巨大,一些发电企业为节约成本,并没有完全做到发电与脱硫同步,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查实有关脱硫设施运行的时间记录情况,一般我们采用电网公司结算脱硫电价时确认的脱硫时间。至于脱硫效率,则和脱硫所使用的工艺有关。目前常用的脱硫工艺一般有两种,即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和循环硫化床炉内脱硫工艺,一般湿法脱硫比循环硫化床脱硫效果更好些,脱硫率可以达到90%以上(循环硫化床脱硫率一般只有80%),目前新上马的机组普遍采用这一工艺。对每台机组的脱硫效率,我们以机组的设计脱硫效率和环保监测站的验收报告监测数据孰低原则为准,如某电厂一台21万千瓦的循环硫化床机组于2007年通过国家环保局验收监测,该机组设计脱硫效率为90%,满负荷发电状态下验收报告的监测数据为脱硫率92%,我们便以90%脱硫率作为我们计算该机组脱硫效率的基准数。此外投料情况也直接影响到脱硫效果,如上述机组要达到90%的脱硫效率,投入的石灰石料标准定额为8.9吨/小时,我们通过查阅财务资料获知,该机组2008年实际耗用的石灰石为24 656吨,该机组全年实际利用小时为4 449小时,这样就计算出该机组实际平均投料量为5.54吨/小时,进而算出该机组的实际脱硫效率为56%(=90%×5.54/8.9),这比该厂自行申报的脱硫率95%低了39%!通过物料衡算法我们算出该厂的二氧化硫实际排放量为3 424吨,远高于企业自报的1 182吨,也高于环保监察部门核定的排放量2 350吨。

氮氧化物(NOx)、烟尘等其他污染物的核定,也可以参照以上方法和过程进行。

节能减排方法篇4

一、工业锅炉在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高热量高污染

锅炉的容量比较小,其热效率比较低。近些年我国不断提升了热电联产项目水平,但是在总体上看,小容量锅炉所占比重仍旧较高,但是大多数锅炉的运行负荷比较低,产生不完全燃烧的情况,增大了热损失,严重影响运行效率。大部分燃煤工业锅炉使用的煤炭都是没有进行过预处理,无法保证其粒度和热值等。工业锅炉通常以层燃为主,但是缺乏适应性,如果煤种发生变化,锅炉的运行特性也会发生改变,影响了锅炉运行效率。排烟温度比较高,污染也比较高,企业当前利用的有机热载体锅炉比较多大多都是利用层燃的方式,排烟温度通常都是保持在300℃以上,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烟气和粉尘,严重污染环境,造成严重的热量流失问题,

(二)自控装置的水平比较低

锅炉运行自控装置的工作水平比较低,当前我国利用的工业锅炉普遍没有安装检测仪表,操作人员将锅炉燃烧工况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或者其负荷发生变化,具体的数据是无法掌握的,因此无法根据符合的变化将锅炉的运行状况进行调整,这样就限制了锅炉和电机的运行,导致浪费的情况发生。

(三)能源严重浪费

当前我国内能源浪费的情况仍旧比较严重,我国能源结构的主体就是煤,因此燃煤工业锅炉在我国仍旧属于主导产品,那么燃煤工业锅炉也是煤烟型主要污染源。通过相关统计,当前我国利用的工业煤炉已经达到了50多万,燃煤锅炉达到了48万台,占据工业锅炉总容量的85%,平均容量达到了3.4蒸吨每个小时。在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当中仍旧存在20多万台燃煤工业锅炉,工业锅炉主要是在工厂动力和建筑采暖等领域进行应用。

二、工业锅炉设计中节能减排及实现方案

(一)分层给煤技术

利用分层给煤技术,使用重力筛选将原煤中块煤、末煤自下而上松散地分布在炉排上,有利于炉排通风、改善燃烧状况,提高煤的燃烧率,减少炉渣含碳量。

(二)节能炉拱

合理选择布置炉膛内前后拱形式和位置,双人字形炉拱由人字形前拱和人字形后拱组成,这种炉拱组合能使后拱区的高温烟气冲向前拱区,并形成强烈旋转的涡流使烟气中的可燃气体与氧气充分混合而完全燃烧,从而使前拱的温度大大提高,辐射到新煤上的热量也增强,加之后拱高温烟气深入到前拱区的直接引燃作用,保证了新煤的顺利着火。由于炉温高,加之超低长后拱的保温促燃作用,如果再辅以相应的配风方式(推迟配风),就能使残碳燃烧干净。通过配风与双人字形炉拱的配合,巧妙组织炉内燃烧动力场,使锅炉在宽煤种的范围内均可保证较好的燃烧。

(三)合理配风改进风

室进口,在进口处用喇叭口连接,消除涡流现象。沿炉排宽度方向的风道上安装均流挡板或改为等压风仓,使静压分布相近,横向配风均匀。对于较大型的链条炉,采用双面进风,以降低进口的水平速度,使沿炉排宽度方向配风均匀。

(四)变频控制技术

变频调速的原理就是将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经过平滑滤波,再经逆变回路把直流变成频率可调的交流电,使电机获得无级调速所需的电压、电流频率。采用变频调速,根据负荷的变化,由微机控制电机的转速,既能满足不同负荷条件下锅炉水位和燃烧调节的需要,又可以将阀门挡板开到最大,管路阻力减到最小,明显降低电能的消耗。使用这种方法具有效率高、调速范围大、无级调速、节能等特点。

(五)锅炉蓄热器

为消除供汽锅炉负荷的较大波动,稳定供汽压力,提高锅炉的运行热效率,可在供汽系统中设置蓄热(蒸汽)装置,使锅炉连续地按满负荷或某一稳定的负荷运行。当外界用汽负荷低锅炉供汽有多余时,将热能储蓄于蓄热装置;在发生高峰负荷锅炉供汽不足时,蓄热装置释放出所蓄热能以补不足。这样就使锅炉负荷不必跟随用汽负荷的波动而变动,在相对稳定的燃烧工况下达到最佳的运行热效率。

三、结束语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虽然越来越高,但是能源对于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我国节能重点就是工业锅炉节能损耗。结合本文给出的具体措施可以使锅炉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工业锅炉能源消耗不断降低。

节能减排方法篇5

1 固定资产预测法

固定资产预测法就是以上一年度财务报表上的固定资产原值为基础,计算出单位资产能耗费用,再根据预测年度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中产生能耗部分的投资额,预测出能耗费用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上一年度单位资产原值电能消耗费用=本年度电能消耗总费用÷本年度固定资产原值;

本年度电能消耗总费用=(上年度固定资产原值+本年度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上一年度单位资产原值电能费用。

其中:固定资产原值包括(有线传输、无线传输、电路交换、数据通信、电源空调、通用设备、移动通信系统、NGN等产生电能能耗的设备;剔除光缆、无线配套、局房、备品备件、技改、节能减排、车辆购置、应急通信不产生能能耗或基本不产生能耗的设备。)

本年度总能耗费用=本年度电能消耗费用+本年度汽油、柴油及取暖费用。

优缺点:

1)这种预测方法的优点是数据取得比较容易,口径一致,计算相对简单,可以预测总的能耗费用。

2)缺点是固定资产原值只是财务意义上的资产,是一种累计的概念,由于各种原因并不能真正体现在网运行设备的原值,因此依据此基础计算出的单位资产能耗费用与实际可能具有很大的出入。需要剥离非消耗电能的固定资产。

2 单位面积能耗预测法

单位面积能耗预测法主要是根据上一年度单位载频耗电量、固网通信机房单位面积耗电量、移动通信机房单位面积耗电量、IT机房单位面积耗电量、管理用房及营销用房单位面积耗电量,推算本年度基站、固网通信机房、移动通信机房、IT机房及管理及营销用房耗电量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本年度基站耗电量=上一年度单位载频耗电量×本年度在网运行平均载频数;

本年度固网通信机房耗电量=上一年度固网通信机房实际装机单位面积耗电量×本年度固网通信机房实际装机面积;

本年度移动通信机房耗电量=上一年度移动通信机房实际装机单位面积耗电量×本年度移动通信机房实际装机面积;

本年度IT机房耗电量=上一年度IT机房实际装机单位面积耗电量×本年度IT机房实际装机面积;

本年度管理用房耗电量=上一年度管理用房单位面积耗电量×本年度管理用房面积;

本年度营销用房耗电量=上一年度营销用房单位面积耗电量×本年度营销用房面积;

运营商本年度总的耗电量=本年度基站耗电量+本年度固网通信机房耗电量+本年度移动通信机房耗电量+本年度IT机房耗电量+本年度管理用房耗电量+本年度营销用房耗电量。

运营商本年度总的耗电费用=本年度总的耗电量×电量单价。

运营商本年度总能耗费用=运营商本年度总的耗电费用+本年度汽油、柴油及取暖费用。

优缺点:

2.1 优点:可以预测各专业电量消耗费用。

2.2 缺点是:

2.2.1 涉及到的数据比较多。

2.2.2 这种预测方法中机房面积是指实际安装设备的面积,每年的装机面积一般都不容易统计准确。

2.2.3 现在运营商在能耗检测、计量、统计、评估分析手段方面不完善,有的机房没有安装电表,有的机房各个专业混杂在一起,很难区分电能的归属。

3 百元主营能耗费用预测方法

百元主营能耗费用预测方法是根据上一年度财务帐面上发生的能耗费用除以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得到百元主营能耗费用后,计算下一年度能耗费用的方法。

计算公式:

本年度能耗总费用=上一年度百元主营能耗费用×本年度主营业务收入。

优缺点:

优点:计算简单,涉及到的数据量少,适合总能耗费用预测。

缺点:

节能减排方法篇6

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更要求中国节能减排与产业发展同步跃进。《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中国单位GDP能耗在五年内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战略目标。这两大目标如何推进和落实是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体现的重要标准,是衡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进展状况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2007年前三季度,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这两大目标在实现程度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单位GDP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的拐点正在显现,节能减排的势头良好。然而,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已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上看,要全面完成2007年节能减排指标和任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到“十一五”末期完成这两大目标仍面临着较大的压力。[1]

一、中国节能减排的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

2007年以来,中国在提高对节能减排战略目标要求的同时加大了对高耗能行业的调控力度,从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建筑、石油加工以及炼焦化工、电力等行业运行状况看,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但现阶段高能耗产业投资和增长仍然较快。节能减排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趋势,也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这项政策给相关行业带来一定压力的同时,更多地是将为企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和带来长久的发展动力。今年中国社会经济延续了“十一五”期间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07年前三季度,在经济增长11.5%的同时,节能减排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从而为在经济快速增长中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然而,在取得成效的同时,还必须看到中国各行业和各领域节能减排的任务还很艰巨,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改进和完善。

(一)单位GDP能耗下降的同时节能任务仍然艰巨

节能减排是中国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随着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进一步推进和落实,中国重工业特别是高耗能行业的增速的下降成为重点攻关的目标。尤其是出口退税大幅降低,加征关税之后,出口成本明显增加,将直接对高耗能和高污染的产品出口形成有力遏制,预计全年工业企业盈利和增幅也会受到影响。继2006年中国单位GDP能耗实现了三年来首次由升转降之后,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降低约3%,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约4%。从主要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看,煤炭下降约8%,钢铁下降约7%,建材下降约8%,化工下降约5.3%,纺织下降约0.8%,电力下降约2.7%;石油石化和有色分别上升约1.3%、1.6%。从生产看,部分高耗能产品产量增速回落。2007年1~9月,粗钢、水泥、电石、铁合金产量增幅同比分别回落0.8个百分点、5.7个百分点、8.4个百分点和5.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1.3个百分点、1个百分点、3个百分点和7.9个百分点。焦炭、平板玻璃产量增幅同比虽有提高,但比上半年分别回落1.6个百分点和3.3个百分点。从出口看,部分“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增幅继续回落。2007年前9个月,铜、铝、铅出口量分别下降59%、57.1%和52.6%。与2006年全年相比,今年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降低了约1.5个百分点。可以说,自2006年下半年突破单位GDP能耗下降的拐点后,2007年前三季度这种好的趋势得以继续巩固。

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要把2006年下半年以来这种好的趋势延续下去,实现“十一五”时期的目标,任务仍相当艰巨。这是因为,中国高耗能行业仍在快速发展,2007年前三季度冶金、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部门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约为26%、20%、24%和22%,均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整体增速。不仅如此,2007年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下降的贡献主要来自于发电企业“上大压小”后发电效率提高的结果,因为在单位GDP能耗下降的同时,单位GDP电耗却同比上升了约3.6%。在高耗能行业仍然快速增长而关闭小火电的潜力越来越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完成节能目标的难度将越来越大。[2]

(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的同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仍上升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约1%;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与2007年同期相比增长约0.2%。从增长幅度上来看,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已经开始下降,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总量增幅也较2007年同期回落近3.5个百分点,这说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的拐点即将出现。

但是,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变化,存在着两个不平衡。一个不平衡是地区分布不平衡。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浙江、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甘肃、宁夏12省、市、区的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较2006年同期下降,其中二氧化硫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北京市,约为14%,化学需氧量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浙江省,约为3%,但黑龙江、吉林、福建、广西、海南、云南、陕西、青海、新疆9省、区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较2006年同期增加。[3]另一个不平衡是行业不平衡。电力行业二氧化硫减排成效显著,在火力发电量增长约19%的情况下,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了约5%,抵消了其他行业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的增长。这种不平衡既说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潜力,同时也说明主要污染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落后产能的淘汰工作进展缓慢,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扩张趋势尚未完全遏制。

(三)水环境恶化趋势仍在发展和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频发

2007年5月以来,太湖蓝藻持续爆发,贡湖饮用水源一度出现污染,严重影响了无锡上百万群众的正常生活,导致群众的饮水安全受到直接威胁。这是继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故后,又一次严重的水环境污染事故。随后,巢湖、滇池、三峡库区支流等流域也不同程度地出现水华,进一步大规模爆发的隐患仍然存在。2007年7月初,江苏省沭阳饮用水源地遭受污染,城区供水被迫关闭,供水中断超过40小时,城区20万人口饮水用水受到较大影响。而2007年10月24日上海黄浦江外滩段江面出现了长达数百米的、2002年开始专项整治水葫芦污染以来最大规模“绿魔”,这是被称为“绿魔”的水葫芦首次大规模入侵上海这一世界名城的景观河道区域。其主要原因是2007年夏天周期长和江水的富营养化为水葫芦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机会。高峰时期上海一天的水葫芦打捞量约为3 700吨,全年为8万吨左右。

在一些流域,由于环境治理的速度赶不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速度,尽管国家这几年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但边治理、边污染的现象依然存在。在一些重点湖泊流域中,化学需氧量没有被完全控制住,氮和磷又有所上升,富营养化状态达到中度和重度,并且呈加重趋势。湖泊的生态功能退化问题十分突出。由于盲目围垦,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湖泊面积减少,甚至消亡。中国每年平均有20个天然湖泊在消亡,建国50年来已经减少了约1 000个内陆湖泊。“千湖之省”湖北的1 000多个湖泊已锐减为300个。

(四) 海洋污染状况在加剧及海洋生态恶化的趋势无改善迹象

受陆源污染的影响,海洋污染状况在加剧。2007年前三季度,各级海洋主管部门对全国500多个陆源入海排污口的排污状况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的监测结果表明,约77%的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比上年同期增加约18%,排污口邻近海域海水质量持续恶化。在监测的排污口邻近海域的总面积约790平方公里,其中劣Ⅳ类和Ⅳ类水质区面积高达453平方公里,占监测海域总面积的58%。约66%排污口邻近海域海水质量不能满足海洋功能要求,近40%排污口邻近海域的环境质量等级为极差和差。排污口日平均排海的污染物总量为9 230吨,比2006年同期增加6.7%。而在排海污染物中,约有41.6%进入海水增养殖区,只有10.9%排入排污区。目前只有不足1/10的排污口设置在排污区,超过四成的排污口设置在海水增养殖区、旅游区和保护区。[4]

二、增加节能减排的资金投入和提高节能减排的处罚标准

随着节能减排成为当前政府宏观调控的重心,对节能减排一时众说纷纭,出现种种政策建议和讨论。在这里,关键是要弄清楚一个事实,即节能减排需要投入,以资本代替能源,包括技术革新和提高能源效率;节能必须对企业和个人都具有财务意义,才能真正有效。行政调控“一刀切”式的节能减排措施可能短期有效,但往往伴随着巨大的成本。因为它无法把握“量”和缺乏转换的协调,容易受到各种即期宏观因素的影响而常常是长期无效。

(一)政府和企业应该分别在节能减排中找寻合理定位

过去人们往往认为: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承担更多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理所当然。但是,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依靠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来实现节能减排是靠不住的。长期以来,中国的能源战略是“节能开源”,节能为先,可见“节能”一直放在重要位置。但现实情况是,“节能运动”一直以来收效甚微,值得重新思考。节能减排项目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但在开发初期投资大,即期经济效益不确定。因此,投资存在一定风险。国际经验表明,支持节能减排项目的实施,需要政府财政的介入。目前中国以政府为主导的节能减排项目融资方式主要有:从财政预算中直接资助,或拨出节能减排专款;发行政府债券从资本市场筹措资金;将以往节能减排项目节约的经费直接用于新项目投资;节能减排鼓励性贷款;节能减排国际资助等。

在节能减排方面,中国政府过去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模式,靠行政命令来推动企业开展节能减排。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政府财政职能的转变实际上导致了近年来政府对节能减排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少,1998年以后节能基建和节能技改专项贷款相继取消。依赖政府投入造成投资渠道单一、结构失衡。节能减排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努力。目前的问题是过分依赖政府,企业和个人投入不足,社会资金基本上没有得到利用。节能减排成了政府单方面的行为和责任,阻碍了它的发展进程。

(二)增加节能减排的资金投入力度和强度

目前,中国节能减排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推进的示范工程和企业自筹资金,点多面少,资金量小,项目效果不尽如人意。一些省市虽然利用财政资金支持节能减排项目,但资金保障程度较低,资金无法滚动使用,同时资金和项目也不能做到公开、公正,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项目评价监督体系,致使资金的利用效率偏低。

应鼓励国有银行参与节能减排项目的融资。商业银行通过合理的风险评估,给潜在的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发放商业贷款,通过市场运作机制获取可观的节能量和经济效益。国家开发银行的参与则可以在考虑回报的基础上,为节能减排项目执行企业提供低息贷款,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然而,在参与节能减排项目融资方面,目前银行态度并不积极。究其原因,银行在参与节能项目融资方面确有其客观困难。主要是商业银行在业务筛选上以“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目标,最终落脚点则是项目的盈利状况,经济利益压倒一切,较少考虑节能减排项目的社会效益。国家开发银行虽然以执行国家的特定政策为目标,但其运营在市场化发展过程中也接近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5]

与此同时,银行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服务仅仅依靠传统的贷款模式,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均比较低,缺乏必要的融资工具和金融产品,对节能减排项目发放贷款客观上又存在着不能形成规模经济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与其他项目相比,节能项目需要的每笔贷款数额不大,这导致银行贷款单位经营成本及监督费用上升。节能项目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规模,银行自觉介入节能减排项目的机会成本很高。对于节能减排项目的贷款,银行面临增加成本或增加经营风险的两难选择。为规避经营风险和降低经营成本,银行常常做出不对节能减排项目融资的选择。

(三)不断加大对环境污染和废气排放的惩罚力度

中国政府明确宣布,把节能减排作为2007年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的现实、有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但是,中国在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2007年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两大目标在实现程度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单位GDP能耗明显下降,但能耗指标前三季度没有完成任务,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降反升”。那么,如何尽快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目前,我们采取更多的措施是鼓励性的,以经济奖励为主。这种鼓励性政策又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个人的。比如,针对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工作,制定出一项具体的奖励办法,即对考核排名前移城市的“一把手”给予重奖,奖励最高额度达到200万元。一类是针对单位的优惠政策。比如,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装有脱硫设施的电厂可以享受每度电0.015元的补贴。

中国目前对节能减排实施和落实不力的地方和企业的惩罚性措施力度不够。奖励和处罚是相对应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形成更积极的促进作用,少了其中任何一项就会使激励力度打折扣。中国对没有按期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是在实行限期治理和治理期间限产限排的同时,全额追缴脱硫优惠资金。也就是说,未达标者所面临的处罚也只是可能被“全额追缴脱硫优惠资金”而非新的处罚。这自然会影响到处罚的威慑力。处罚跟不上,就不能增加企业的违规成本,而如果不能增加其成本,企业就没有主动在环保方面加大投入的积极性。而国外发达国家对环境污染和废气超排企业的处罚,往往是其获取相关利润的倍数,直至罚得违规企业破产倒闭。面对如此大的风险和如此高的成本,哪怕实力再强大的公司也心有余悸,这就是巨额处罚的威慑力。企业不注重环保大都是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如果由此面临的处罚远远大于其“节省”下来的成本,那么就不会有任何一家企业轻易敢冒险碰环保红线。相比之下,中国对那些环境污染的企业处罚过于轻微。中国法律的惩戒力度实在太弱,重大水污染的罚款上限是100万元,而大气污染行为,法律所规定的处罚上限仅为50万元。这种处罚力度远远低于企业污染环境的成本,它们又怎么有动力以环境保护为重呢?因此,要落实节能减排,除了奖励,还应该提高处罚标准,加大漠视环境者的成本。[6]

三、中国当前强化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点抓手

节能减排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已经成为中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之一,因此必须继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力度,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各种有效手段,动员社会各层面的力量,真正使政策体系、制度体系、科技体系、管理体系以及实现全民节能减排观念的转变等方面形成合力,才能把这项工作搞好。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防止经济由偏快走向过热、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当前各省市和各职能部门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已有明显变化,更加主动地从体制和机制入手,认真组织和着眼长远,积极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

(一)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气候变暖

中国仍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缺乏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中国的能源需求必然会有所增加。同时,由于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面临着繁重任务。政府应全力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应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重要理念,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把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新技术、促进碳吸收技术和各种适应性技术;积极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继续推动并参与国际合作,推进清洁发展机制、技术转让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参与并支持“亚太清洁发展和气候伙伴计划”等其他合作机制发挥有益的补充作用。

(二)继续实行更加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

当前国际形势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发展不断深入,科技创新更加活跃,人类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政府应不失时机地采取更加有利的措施,严格环境准入。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要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新上建设项目不允许突破总量控制指标;加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纺织、汽车、电力等十大国家重点调控行业的准入条件;凡是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项目,应责令停产。针对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依然上升的情况,今后将以造纸行业为主攻方向,重点抓好化工、酿造、印染等行业的水污染物削减工作;加大生活污染治理力度,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和管网配套建设,监督污水处理厂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做到长期稳定;加大挂牌督办和流域限批力度,加大执法和责任追究力度,建立完善后督察制度,建立对造纸企业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奖励和激励政策

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科学制定和贯彻实施节能减排方面的财税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体系,实现节能者、减排者受益,高耗能、高排放者受罚的体制机制。对重点节能工程给予支持,采取按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后实际取得的节能量给予奖励,多节能,多奖励;建立落后产能推出机制,支持关闭淘汰高耗能和高污染企业,中央财政应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按关停后实际节能减排量,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给予适当补助和奖励;支持建立能效标准、标识制度;通过中央财政设立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采用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及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等。进一步加大财政基本建设投资向节能环保项目的倾斜力度。

(四)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和项目的发展

通过经济手段,坚持遏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发展。继续清理和纠正一些地方在电价、地价、收费等方面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差别电价的实施力度,实行更加严格的市场准入标准,坚决查处违法违规的在建项目。同时,为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应推进排污费、垃圾处理费和污水处理费的改革,逐步提高环保收费标准并研究开征环境税,条件成熟时把环保收费通过法律以税收的形式确定下来。一是要逐步把排污费的征收标准提高到能够补偿环境治理的成本,并且使治污企业能够盈利,以调动企业减排的积极性,分三年把现在的排污费标准提高到污染治理的成本。二是全面推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扩大收取范围;要使垃圾处理费标准能够补偿垃圾处理企业的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的成本,并且合理盈利;要鼓励垃圾科学焚烧处理,逐步减少填埋。三是逐步提高污水处理费标准,通过几年的努力达到补偿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和管网的维护成本,并将污水处理费由现在的城市逐步扩大到城镇。

(五)完善节能减排的税收体制

在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国家应抓紧通过出台更多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完善节能减排的税收体制,从源头上加大企业对资源使用的成本,达到“倒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目的。积极研究出台节能减排工作的财税政策措施,研究改革资源税制度,完善资源税计税依据,调整资源税税负水平,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应进一步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措施,充分运用税收政策缓解环境污染,保护紧缺资源和能源,从源头上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要抓紧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改进计征方式,提高税负水平。继续按照国务院关于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的原则,研究进一步取消或降低这类产品的出口退税,财政部门应研究完善增值税政策,允许企业抵扣其购置的节能减排设备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金并进一步完善废旧物资和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增值税优惠政策。适时出台燃油税,研究促进新能源发展的税收政策,实行鼓励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进口的税收优惠政策。

(六)加强节能环保领域的金融服务

在世界经济发展波动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能源资源压力增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大环境下,中国政府应积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项目、循环经济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服务。研究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安排中进一步突出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环保部门与金融部门建立环境信息通报制度,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进一步规范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环境保护核查工作,以遏制企业的盲目投资行为,确保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完成。增加资金对节能减排产品和推广节能技术、环保技术和低碳能源技术的投入,促进技术合作和成果转让,真正将节能减排的基本国策落到实处。

(七)借助法律手段推动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实现

为了用法律手段确保节能减排基本国策的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修订草案2007年10月28日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决定于2008年4月1日起施行。循环经济法正在抓紧修订完善。这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扭转节能减排意识薄弱、责任不明确、政策不完善和协调不得力的现状,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从法律层面确保如期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也对中国日后更长远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与现行法律相比,草案扩大了调整范围,对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作出了规定;健全了节能标准体系和监管制度,从源头上控制能耗,遏制重大浪费能源的行为;加大了政策激励力度,明确国家实行促进节能的财政、税收、价格、信贷和政府采购政策;明确了节能管理和监督主体。强化了法律责任。与此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将严格禁止违规审批、越权审批、降低环评等级和“三同时”不落实等环境违法问题,进一步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报告[R].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国家统计局统计报告(1-3条)[R].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国家统计局统计报告(1-3条)[R].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国家统计局统计报告(1-3条)[R].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节能减排方法篇7

循环经济,就是把上一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料变为下一生产过程的原料(生产要素),使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实现环状式的有机组合,变成几乎无废料的生产。这是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资源利用率的经济增长模式。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二、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模式

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各司其职,市场应积极配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这样可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短期或者中长期市场中,要建立立足排放和能耗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获得准入的主题,可以自行决策,自主参与市场交易,要体现出节能减排的效果,使节能减排与市场机制相统一,有效地对对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实行制约,为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提供机会。排污权交易是以环境保护制度为基础,依照一定的市场机制,通过买卖排污权的方式来控制排污。自从这种方式实行以来,排污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自主选择购买排污权,大大降低了污染。

在中国电力市场节能减排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每个地方都应该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不同的制度,主要是通过电力企业的担保进行融资活动,合同能源的管理机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方式和以减少温室气体为主的交易机制。

三、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方法

1、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实证

电力工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从总量看,电力工业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大户”。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初步统计,2006年,全国新增装机1亿kW,总容量超过6亿kW,其中火力发电占77.8%;完成发电量增长13.5%,其中火电增长15.3%。随着电力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其自身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问题日益突出。2006年,发电用原煤超过12亿t,是煤炭消费总量的一半,排放的S02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4%。从效率看,我国火电机组的总体能耗明显偏高。2006年,我国火电机组供电标准煤耗为3669/kW.h,较国际先进水平高60 g,/kW.h左右。据最新统计,日本火电机组供电标准煤耗为每千瓦时299 g/kW.h,韩国为300s/kW.h,意大利为303 g/kW.h。如果我们能够达到日本的煤耗水平,2006年可以节约原煤2.2亿t。

2、大力促进技术创新。以科技支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

若市场价格能够准确地反映价值,在资源约束条件下,也决定着技术创新的方向。通常而言,技术创新的目的在于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性问题。例如,当土地资源丰富甚至土地所有权也没有明确的时候,人们会选择广种薄收的粗放经营。而一旦土地资源稀缺,人们则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又如,18世纪以后的西欧,技术发展的方向是用机器代替劳动力,因为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今天,当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稀缺的时候,技术创新的方向是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变废为宝,以及创造出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资源。于是,一方面旨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节约资源的技术得到重视,另一方面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又催生了一系列可替代、可循环的资源能源。这种情况下,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就水到渠成了。

3、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运作模式

循环经济实际上是经济学基本理论的体现和延伸,它与基本经济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发展循环经济,也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也要顺应基本的市场经济规则。如果出现了不经济的情况,政府部门应进行引导和协调,必要时应推出优惠政策或进行适当补贴。例如,如果为了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或进行废物再利用的需要而损害了个别企业的利益,政府应该担负起维护这些企业利益的职责,解决的方式有几种:一是政府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贴息等激励性政策对企业提供支持;二是政府对企业直接提供补贴;三是让价格准确地反映市场的价值,通过市场获得稳定的经济收益。

4、完善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体系

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同时借助财政、税收等经济政策,优化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各节点之间的连接,使各主体形成互补互动、共生共利的关系,降低运行成本,理顺运行机制,实现循环经济的动态稳定和长效发展。

四、总结

通过对电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分析探究可以发现:在现代化的生产中,节能减排系统可以有效的达到对污染源等方面的预控,提高生产的节能效能,完善生产。循环经济更能有效的促进节能减排,形成企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朱成章,徐任武.需求侧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节能减排方法篇8

一、从成本预算出发,引导经营支出去向

节能减排工作一开始,分公司首先就是从成本总量上来进行对标分析,依据经营规模、资产规模、用户数、地域等因素,综合核定能源类成本控制基数,在预算中单项下达单项考核,各县市分公司依据自身费用情况,自行采取对应控制措施。在具体操作中,有以下几种比较突出的做法:

1、费用包干

本地网内个别县市,对农村支局所(营维部)历年费用情况进行权衡,在原平均费用基础上适度压缩,实行费用包干制。包干又分为总包干和单项包干两种。

总包干是指对所有费用打包,凭据报销,节约有奖。实践证明,这种包干形式不利于能源类费用的专项控制,其原因在于,农村支局费用开支本就零星分散,很多正常的业务费用无法取得正式合规的票据,包干后,车辆加油/发电用油等名目的油料票据明显增多,只因加油票正规易得,很多私车加油票据被借用。这种方式因其缺陷明显很快被废止。

单项包干是把营维部各项费用分别包干,与总包干不同的一点就是,各项费用间不得挪用挤占,实报实销,节约有奖,超支处罚。这种形式有利于水电油等费用的专项控制,也更有利于强化基层财务核算的严谨性,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成为县市分公司对农村营维部的主要管控模式。

2、精简车辆

在预算下达的费用缩减中,车辆费用最为突出,分公司本部率先对非生产用车辆进行编制缩减,各县市分公司随之纷纷效仿,对车况差、油耗高等运行费用高的车辆进行报损处置。随后,又进一步下发文件,对用车派车进行规范,要求出县市同向3人以上拼车同行,城区出行不派车。这一做法,当时看起来相当有效,可一段时间下来后,数据统计显示:车辆总量减了,发车频次减了,用车随意度得到有效控制,但车辆运行费用总体没有明显下降。这一现象引起我们的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思路必须进行调整,应该向精确管理方向发展。

二、建立台帐,实施精确管理

由于成本预算控制的成效性远远达不到集团提出的节能降耗指标要求,渭南本地网对各基层单位的用电用油情况做了专项调研分析,通过数字比对发现,各单位水电费消耗水平与资产总量、经营规模等缺乏线性相关关系,至于差异形成的价量关系,由于资料不足,无法做进一步的分析比较,借鉴基础管理较好单位的做法,在本地网内开始推广使用能源类台帐,详细记录每个网点/基站的价量费情况。

1、以台帐为源、分析为据,纵横比较,发现问题,对症下药,逐点落实

台帐建立几个月后,把所有网点的基本信息进行汇总,开始对标排队,很快,用电量异常、单价异常、单车油耗异常等问题的网点逐一显露。这些问题很快就被反馈到各责任单位进行调查处理,发现出现电费异常的不外乎是公电私用和电表失灵两类,电路整治和换表工作迅速开展。单车油耗过高,是油料流失或车辆故障所致,经过排查,单车油耗问题也很快得到有效控制。这种方法在操作上很见效果,且简单易行。对于本地网实施精确管理方面是个不错的例子,但是,这种做法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它要求我们要持续不断地关注并不断实施干预。

2、合理要求确认用电类型,积极磋商达成协议

在对标分析中我们发现,个别单位的电价是单一的动力电价或商业电价占比畸高。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历史原因,主要是因为我方长期对此问题无人关注,供电企业在操作上存在习惯性或随意性定价定比。针对这种问题,我们指导各用电单位积极与对方进行沟通协调,提出合理要求,在保证双方利益平等的前提下,促使达成新的用电协议。比较突出的一个例子是:一个县市分公司的中心局,仅通过用电类型调整,原来每月3-4万元的电费,平均每月下降5-7千元。

节能减排方法篇9

Key words: hvac,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暖通空调设计里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暖通工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但其在资源与能源的使用与消耗上依旧存在许多不合理,这对节能减排的顺利实施是不利的,因此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逐一的阐述:

(一)在设计管理上不合理。一切工程的基础就是设计,当然暖通工程也不可能例外。如今我们国家设计的暖通工程还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反而还在这方面做得非常糟糕,绝大部分的设计并没有真正的将低碳和节能作为一项设计理念,而只是对供暖设施在使用上的美观性和便利性予以重视,这些都是我们需要从根本上加以克服和改进的地方。

(二)在实施设计环节上不合理。不正确的设计理念导致在具体设计环节上出现问题,但这些问题都还不是设计中最为严重的状况,有些暖通设计里面出现的违规操作,也就是为了达到设计的效果和目的,忽视国家相关规定,不遵守国家关于暖通设计相关指标的要求,这些情况的后果才是真正最为严重的,不止对住户的安全造成了威胁,还使得工程在质量上存在非常大的问题。

(三)对能源管理的要求予以忽视。我们国家的暖通工程设计师很多都不具备能源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因此,他们能源管理素质上的缺乏,必定会导致暖通设计过程中细节问题被疏忽。

二、暖通空调节能减排的设计思路

暖通空调的节能减排设计需要按照一定的思路,遵行一定的原则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暖通空调在进行节能减排设计的时候有据可循、有根可依。

(一)动态性原则

暖通工程作为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随着设计的不断改良与摸索也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因此,如果我们要想将这项工程做好就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观测暖通工程的设计,并随时注意将之与实际相结合,根据工程的总方向变化,来对设计的方向和方案进行调整。

(二)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设计中最为基本的原则,他要求设计者能够明确暖通工程设计在整个的建筑设计中的作用以及所处的地位,也能够明确暖通设计对整个节能减排活动的意义,用一种整体的视野和角度去看待问题,只有这样设计者才能够平衡利弊,从而设计出最符合要求的方案。另外,要实现这个原则需要设计者对其他方面的知识有个全面的掌握,又或者有专人对其实行专门的培训和辅导。

(三)注重技术的发展

节能减排另一种有效的方案就是改良和改进空调系统,研发出可以将资源的利用最大化的方案,从而用最少的资源实现供暖的最高效,这也是系统改良的终极目标。自从空调产生之后,它的供暖系统就在进行着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接下来它的发展方向一定是怎样做到低排放低能耗,这也是与未来电器总体的发展方向相一致的,也满足人们对环保家电方面的需求。

三、暖通空调节能减排的设计方法

(一)使暖通空调系统合理性得到提升

暖通空调设计作为一项细致并且庞大的工程,细致就在于它的技术性要求非常强,庞大就在于它关系着万千人的居住环境。因此,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使暖通空调合理性得到提升。设计者在进行设计之时,常常会对空调运行的最大负荷加以重点考虑,也就是一切依据最大负荷原则。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暖通空调的最大负荷很难达到,因为最大负荷达到之时的温度对人的日常活动是不利的,并且也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因此,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对这种情况加以考虑,不要使系统设计只满足最大负荷的运转而对部分负荷的运转不适应。这样就会使得空调耗能增大,与节能原则不符。

(二)使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得到增强

空调设计里面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就是建筑的围护结构,要将室内的热量牢牢锁住就要求围护结构非常好,以此来达到降低人们对供暖的需求的目的。假如围护结构具有很好的保温性,就算空调系统负荷不是很高,也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因此,空调系统负荷大小和墙体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关系密切,甚至于还能够在供暖需求低的地方将暖通工程直接替代。所以,国家在出台关于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的时候,对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予以了重点强调。

(三)使系统控制水平得到提升

对空调的调节作用发挥关键作用的就是它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整个空调系统的重要环节,因为它对空调系统的耗能和热量输出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因此,空调对碳的排放量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空调系统决定的。另外,一个良好的控制系统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使无用功减少,从而使耗能降低,因此不断提高控制系统的水平也能够起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四)推动新能源在暖通系统里的使用

事到如今,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已然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而资源和能源的紧缺也逐步体现出来,因此,想要将这种供需的关系解决掉,最好的方式就是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如今,全世界在新能源的开发使用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投入使用。

四、结语

总之,要真正达到低碳生活的目标,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建筑暖通空调的节能减排需要工程人员不断的优化施工技术,不停对施工设计进行改良,使资源能够得到更为合理的利用。

参考文献:

[1] 凌勋宇,孙圣星.建筑暖通空调工程的节能减排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2012,(11):34.

[2] 李晓玲,刘明.建筑暖通空调工程的节能减排设计[J].城市建设,2011,(13):355-356.

[3] 聂晓娟.建筑暖通空调工程的节能减排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2).

节能减排方法篇10

目前,我国已步入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每年城市化率都保持1%的增长速度,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过程带来大量的新建建筑,建筑能耗在社会的总能耗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国家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我国目前年竣工建筑面积超过20亿平方米,占到全世界年新建建筑的40%以上,而这一过程预计还要持续25-30年。2006年,我国的建筑能耗已占到社会总能耗的23.1%。目前我国城乡既有建筑面积超过420亿平方米,其中大部分为高能耗建筑,居住和公共建筑用能增长迅速。按照目前的我国的建筑能耗指标和建筑发展速度,预计到2030年,我国建筑能耗大约将占到社会总能耗的50%。因此,在保证社会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能耗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低碳”概念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而且我国政府也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口号,暖通空调系统中的节能设计已经引起暖通空调设计者的注意,能否实现以较少的能源消耗满足人们对舒适和健康居住环境的要求,是摆在我们暖通设计者面前的一道课题。根据有关暖通空调行业的研究成果显示,现有空调系统通过采用节能技术,最多能节约能源50%以上。通过推广新的节能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能耗,而且改善了爱染环境,有效保护了有限的自然资源,有着自然和社会的双重意义,而且对振兴经济等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普遍存在“两低一高”的现象,即冷热源和循环水泵负荷率低,系统运行效率低,能耗高,因此空调优化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造成空调系统“两低一高”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暖通空调系统在设计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是空调节能的基础,对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设计部门和设计人员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加之我国目前的建筑设计领域还普遍存在以业主为中心的观念,为追求经济效益,盲目赶工期,使得工程设计周期普遍较短,其中一些设计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细致的处理,运行能耗也相当惊人,大大超过了国家标准。

2.2 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缺乏评价

近年来, 随着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新的技术方案不断涌现,每种技术方案往往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面对众多的设计方案,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各方面的评价结果也往往不相同,设计人员往往无所适从,如何在众多的设计方案中找到最合适的节能方案,是困扰暖通空调设计人员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不科学的评价方法则会起到误导的作用,造成严重损失。

2.3 公众对空调系统作用的理解观念问题

对于舒适性空调系统,从本专业的角度来讲就是使人体有好的热舒适性。他们往往认为空调在冬天是越热越好,在夏天是越冷越好。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这种想法不仅违背了空调舒适性的出发点,还会大大增加空调系统的耗能量。同时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使人体的适应能力和免疫能力降低,并容易诱发空调病。这些可以通过宣传改变人们的观念。

2.4 自然冷源和建筑自身热源利用不合理

环境中存在大量可以加以利用的低品位能源,如过渡季节、冬季的自然冷能、地下浅层地热能等。暖通空调设计者应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考虑对环境低品位自然冷能直接供冷、对冬季建筑内低品位余热加以充分利用。

3 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的方法

建筑设备中暖通专业的主要节能方法和措施:

3.1 提升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建筑物的暖通空调系统是一个复杂而且庞大的系统,因此,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暖通空调系统性能的高低。很多时候,系统的设计都是遵照最大负荷的原则,但是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能达到该标准的空调系统少之又少,如果系统各部分只能满足满负荷运作而不适应部分负荷运作的状态,就会使系统的能耗最大化。

3.2 改善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减少冷热损失

我们知道对于暖通空调系统而言, 通过维护结构的空调负荷占有很大比例, 而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决定维护结构综合传热系数的大小, 亦即决定通过维护结构的空调负荷的大小。所以在国家出台的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和标准中, 首先要求的就是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满足国家对建筑物冷、热负荷指标的相关要求。

3.3 提高系统控制水平,调整室内热湿环境参数,尽可能降低空调系统能耗

空调系统特别是舒适性空调系统对人体的作用是通过空气温度、湿度、风速、环境平均辐射温度进行的,人体对环境的冷热感觉是这些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往的空调控制方式仅仅是测控空气的温度湿度,甚至仅空气温度。显然是不全面的,势必带来许多问题, 如空调系统对人体的作用不直接、当环境变化时对环境的调控不迅速、人体感到不舒适、空调系统的这种调控方式不节能。热湿环境研究成果的应用,为我们采用新的控制方式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如果采用舒适性评价指标即体感指标作为空调系统的调控参数,可使空调系统在人体舒适的条件下节能30%左右。

3.4 采用新型节能

这里对近些年研究比较广泛的热泵技术及热回收技术加以介绍。

3.4.1 热泵技术。热泵可以把不能直接利用的热能(如空气、土壤、水的热能以及太阳能、工业废热等)转换为可利用的高位热能,从而达到节约部分高位能(煤、石油、天然气、电能等)的目的。因此利用低位能的热泵技术是一条极重要的节能途径。

热泵主要分为空气热源泵和地源热泵,其中地源热泵根据底下换热介质的不同地源热泵可分为三类:一是与岩土换热的地下耦合热泵(也叫土壤源热泵);二是与地下水换热的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三是与地表水换热的地表水源热泵。

节能减排方法篇11

一、充分认识建立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约束性指标。建立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以下称“三个体系”),并将能耗降低和污染减排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问责制,是强化政府和企业责任,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各地区、各部门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三个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三个方案”和“三个办法”的要求,全面扎实推进“三个体系”的建设。

二、切实做好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各项工作。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节能减排统计制度,按规定做好各项能源和污染物指标统计、监测,按时报送数据。要对节能减排各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和巡查,确保各项数据的真实、准确。严肃查处节能减排考核工作中的弄虚作假行为,严禁随意修改统计数据,杜绝谎报、瞒报,确保考核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严肃性。要严格节能减排考核工作纪律,对列入考核范围的节能减排指标,未经统计局和环保总局审定,不得自行公布和使用。要对各地和重点企业能耗及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三个体系”建设情况以及节能减排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考核,严格执行问责制。

三、加强领导,密切协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节能减排的工作合力。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三个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周密部署、科学组织,尽快建立并发挥“三个体系”的作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三个体系”建设负总责,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保证资金、人员到位和各项措施落实,加强本地区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的评价考核和监督核查工作。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密切协作配合,抓紧制定配套政策。发展改革委、统计局和环保总局要加强指导和监督,跟踪掌握动态,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充分调动有关协会和企业的积极性,明确责任义务,加强监督检查。要广泛宣传动员,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监督节能减排工作的良好氛围。

节能减排方法篇12

关键词 基础工程;节能减排;保障性措施;五项方案

On the basis of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design process, energy saving methods

Wang Xin

(Jilin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ChangchunJilin130033)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energy saving and the basic engineering of the relationship, first proposed energy saving and basic engineering desig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nking, then the basic engineering of energy conservation made five programs, and finally discuss the basic engineering design energy conservation protection measures.

【Key words】Basic engineering; energy conservation; safeguard measures; five programs

1. 节能减排与基础工程设计的关系与思路

1.1节能减排与基础工程设计的关系。

(1)工程建设对自然界的取材占人类对自然界取材的5%。碳排放占全社会的50%,各类建筑更新换代形成的垃圾更是惊人。如何对待和解决这些问题,是全球面对的一个函待解决的问题。形式严峻,刻不容缓,解决这些问题则工程建设首当其冲,高层工程更是重中之重。

(2)基础工程虽占房屋工程的一小部分,但其圬工量大,工期相对较长,是房屋工程建设中能耗较高过程如何通过减少基础工程的圬工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是基础工程设计的关键。

1.2基础工程设计节能减排的思路。

(1)基础过程设计有别于上部结构设计在于基础方案具有选择性,其型式具有多样性、灵活性。我们可以选择最佳的基础方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所谓最佳基础方案,已不仅仅是安全与造价的双重因素,还要考虑节能减排的环保指标,换言之,基础方案应由安全、造价与节能减排三重因素共扼,即从基础工程设计的理念上树立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

(2)基础工程设计的最佳基础方案应以减小基础实体、节省高能耗建筑材料为主导,通过改变基础形式、瘦身基础体积,革新基础施工工艺、有效利用建筑垃圾、加强概念设计等多种途径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让基础工程设计无处不体现“生活、财产、环保、资源”的设计理念。

2. 基础工程设计节能减排的五项方案

2.1通过改变基础型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1)地基基础的主要主要为三种,即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桩基础及复合地基(亦含人工地基)上的浅基础,在我省,采用前两种方案较多,采用复合地基(含人工地基)较少,有条件时采用天然地基最佳,而桩基础与复合地基(含人工地基)相比,桩基础的造价并低于复合地基(含人工地基),而桩基础的钢筋砼的实体材料却远离复合地基(含人工地基)土的浅基础实体材料体积。

(2)如松原市区,由于覆盖层厚,基岩埋藏深,桩端持力层不理想,且因上部地层以饱和砂土,采用大径挤土,桩常因掺土作用而达不到涉及效果,采用小径挤土,桩单桩承载力低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采用取土桩时不能充分发挥端阻力,为了增加侧阻力不得不加桩径与桩长,而使单方砼效益低,即增加了基础工程造价,又与节能减排相背。此类地层土质条件应尝试挤密碎石桩和稀疏挤土桩的复合桩基础形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2.2瘦身基础体积。

基础工程设计的座右铭即使追求单方建筑材料(砼)的效益,在基础方案选择与确定中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达到提高单方砼效益的目的。一是采用高强度砼桩、大吨位桩机使桩端直接达到高承载力的岩层以提高单桩承载力达到瘦身基础体积提高单方砼效益的目的;二时在多种桩型比较中应首先考虑单桩承载力,优先选择承载力高、桩身体积小的桩型及少桩和一柱一桩的基础形式,以达到减小承台节省砼的目的,在桩基础造价分析比较中,单柱下桩基础造价比单桩造价更有意义。

2.3革新桩基础施工工艺。

在各类桩类型中,由于成桩工艺、施工方法导致桩的受力性状不同,而使单桩承载力承载差异较大,又由于地层土质条件所限致使桩型受到限制而不能充分发挥单桩承载力,若能综合各桩型优点,革新桩基础施工工艺,使其具有对环境影响小,贯入能力强、节省砼、单桩承载高等优点,则可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更可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如毕建东院长研发的内基式沉管灌注桩)。

2.4有效利用建筑垃圾。

(1)建筑垃圾数量大,几乎不能自然讲解,堆放时既需要较大空间又构成较高的运输成本,当其与生活垃圾混杂时对环境构成较大影响,且增加了处理成本。因此处理和利用建筑垃圾是节能减排的重要课题。

(2)建筑垃圾具有一定的材料强度,且不易风化,在工程建设中大有用途,如能将其提高到污水处理的高度和方法管理,垃圾将变废为利。目前在房屋工程中仅限于载体桩的桩端载体利用废砖为材料,此桩应用不够广泛且用量较有限,除大力提倡载体桩外,尚应更广泛的利用建筑垃圾,如再生砼的骨料等,值得一提的是利用建筑垃圾处理地基,作为地基换土材料其用量比桩端载体更可观。

2.5加强基础工程的概念设计。

在我省由于覆盖层较薄,地层土质条件相对较好,在设计中往往只注重地基承载力,即便高层建筑也只是简介获取可能的变形量,如在桩基础工程中,只注重单桩静载试验沉降要求,一般不做沉降计算及建筑物的沉降观测。这种状况与沿海软土地区变形控制的疏桩原则相比可能尚存较大的承载力的空间,若能采用复合桩基(桩土共同作用)进行设计与计算,无异可以节省基础工程材料。另有在对单桩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基桩施工完毕的工程)工程进行方处理时,厂通过加大承台及补算承台下土抗力方法解决,这说明桩基础设计本身就有较大潜力可挖。

3. 基础工程设计节能减排的保障性措施

3.1政府引导督促及干预强化政策性规定。

节能减排在基础工程中虽不能实施硬性指标,但确属刚性要求,这不仅是当前的一项基本因素,更是全球发展的战略目标。政府可通过出台若干要求与规定强制实施节能减排的各种举措,如将房地开发行为与建筑垃圾处理利用挂钩,通过收费、奖励、惩罚达到目的。

3.2研讨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基础方案。

通过组织岩土与结构专家研讨适合地区性的基础型式,以充分发挥地基承载力减小基础实体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将我省的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场地与地基条件分为低洼平原区、波状台地(平原)区及丘陵山麓区和高烈度设防区、一般设防区、非设防区以及较软土、硬土(含浅岩),液土进行研究,结合建筑物的等级分别确定出不同的基础方案(类型),原则性指导基础工程设计。回避异地设计中由于不熟悉地区特点而采用不合理的基础方案以及经验不丰富小设计院采用过于传统保守的基础型式造成浪费而节能减排相背。

3.3从节能减排的高度把住基础工程施工图审查关。

基础工程的施工图审查不仅在于基础的结构设计是否存在问题,更重要的是基础方案(型式)是否合理,其不合理大都是安全的风险性,而是不经济,诸如较大的单柱荷载采用低承载力桩致使桩数多承台过大;摩擦力为主的桩通过增加载面提高单桩承载力等。此类不合理基础方案应在施工图审查时予以否决,并提出合理基础方案的建议。

3.4加大检测与监测力度为节能减排的各项举措提供数据依据。

基础工程节能检测各项举措的实施效果只有通过相应的检测与监测手段才能体现,从而保障基础工程的安全与经济两项基本指标。检测与监测工作至少有三个方面需要加强:一是复合地基(如挤密碎石桩等)及复合桩基(如桩土共同作用的疏桩设计)承载力检测,应提高吨位加大荷载面积以使其结果不失真;二是单桩承载力检测,应将荷载加至极限状态,以充分验证单桩承载力;三是沉降观测工作,应从节能减排的理念怎样对建筑物实施全程沉降观测,为变形控制设计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4. 结语

(1)基础工程节能减排工作应从一项基本国策和全球发展战略目标的高度来认识,生命、财产、环保、资源时工程建设法律法规的制定依据,环保、资源与生命、财产同等重要。

(2)从事岩土工程勘察与基础工程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贯穿环保理念。

(3)政府的导向与监督时基础工程节能减排各项举措实施的关键。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方法篇13

Key words: I/M system; ASM, IM195; IG195; diesel vehicles load deceleration method

中图分类号:U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225-02

0引言

为了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工作,推动全国道路运输系统开展节能降耗、减少排放的工作,以缓解能源瓶颈制约,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国很多省市交通运输行业开始推行I/M制度,治理污染物排放超标车辆,最大限度地降低在用车辆能源消耗,实现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总体目标。

所谓I/M,I是Inspect的简称,检查之意,M是Maintenance的简称,维修之意,合起来就是检测与维修制度,是美国在1986年通过的《空气清洁法》的基础上,对汽车排放进行全面控制的一套法规,是对所有在用汽车实施的一种检测与维修制度,该制度通过立法、标准、科学的质量控制、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机制,对在用车定期进行强制排放检测,发现排放超标车辆或篡改排放控制装置的车辆将责令其车主限期对其进行修理,使在用车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排放净化能力,减少排放量、降低能耗。欧洲及日本的I/M制度,除了对受检测车辆的排放情况进行检测,还要对受检车辆的安全性能也进行检测[1]。

1我国现行检测方法的弊端

我国现行的在用车检测方法,除北京地区外[2],通常用的检测方法有两种,汽油车为怠速法或双怠速法,柴油车为自由加速烟度法[3]。

怠速法反映的只是车辆在怠速状态下空负荷排放的情况,此时的发动机为贫氧偏浓燃烧,主要产生CO和HC。标准限值和测试方法对化油器车型尚可进行高排放筛选。但根据我国目前的状况,化油器车型已禁售,而怠速法限值过于宽松,工况也远远落后于电喷加三元催化的汽车排放控制技术发展,对新生产的车况较好的在用车,怠速法检测结果几乎为零。

鉴于此,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5年联合了新的双怠速法和简易工况法的国家标准。汽油车双怠速法是指发动机在怠速工况及高怠速工况下,测量尾气中CO和HC的浓度排放值。其特点是系统造价低,检测简单易行。这种方法对于电喷加三元催化器的车辆,采用五气分析仪检测。同时规定,发动机为高怠速转速时,λ应为1.00±0.03(或制造厂规定的范围),从而能够在相对便捷的情况下检测车辆氧传感器的工作状态。

对于柴油车采用自由加速工况和滤纸式烟度法。柴油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将油门迅速踏到底,维持4s后松开。在该工况下,从排气管抽取规定长度的排气柱所含的碳烟,用光电法确定清洁滤纸被染黑的程度。该检测法的不确定性较大,重复性差。

不管是怠速法还是自由加速法,他们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即检测时车辆无载荷,检测结果的代表性与真实性差。而简易工况法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根据车辆的实际使用情况,制订出合适的简化程序,利用相对低廉的设备就可以完成检测,同时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又不高,并且还可以模拟汽车道路行驶阻力。

2适合我国现状的检测方法

目前比较适合我国采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稳态加载加速模拟简易工况法(ASM)、瞬态工况法(IM195)、简易瞬态工况法(IG195)、柴油车加载减速法(LUGDOWN)以及车辆尾气遥感检测法等。除了检测排放之外,对于油耗也应进行检测。油耗的检测可以采用碳平衡法,轻型车可以利用简易瞬态工况法IG195进行测量后换算得到油耗值[4]。

2.1 稳态加载加速模拟简易工况法(ASM)图1和表1是该方法的测试规程,它包括ASM5025和ASM2540两个典型的等速有负荷运行工况。

2.1.1 ASM5025工况测试速度为25km/h,加速度为1.475m/s2(FTP-75循环中的最大加速度)时的输出功率的50%作为加载功率。为了实际操作方便,标准规定按实验车辆的基准质量加载,这时加载功率P5025=车辆的基准质量/148。

2.1.2 ASM2540工况测试速度为40km/h,加速度为1.475m/s2时的输出功率的25%作为加载功率。实际操作时,按车辆的基准质量加载,加载功率P2540=车辆的基准质量/185。

此检测法采用的污染物分析仪器为:CO、HC和CO2采用不分光红外法(NDIR),NO和O2采用电化学法。

优点:设备使用和维护费用相对较低,操作简单。

缺点:采用等速等负荷的稳态工况,与采用瞬态工况的新车工况差异较大;直接对尾气进行取样分析,造成测量结果为浓度而非质量排放;ASM与新车工况以及其它瞬态加载简易工况的相关性较差。

2.2 瞬态工况法(IM195)IM195测试工况与GB18352.1-2001《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Ⅰ)》中规定的新车型式认证工况的第一阶段即城市工况的第一个循环工况完全相同,排气采样与排气分析方法与GB18352.1-2001中的工况法排放测试方法相同,采用定容采样方法,测试结果为排放质量浓度,循环测试时间为195s,故称IM195。它包含了怠速、加速、减速、稳速共15种工况,较为全面地模拟了车辆在路面的行驶情况。测试工况曲线如图2所示。

图2中的剖面线表示换档,实线为理论工况线,虚线为检测车辆实际运行曲线。

此检测法采用的污染物分析仪器为:CO采用不分光红外法测量、HC采用氢火焰离子法测量、NOx采用化学发光法测量。

优点:测量精确,与新车认证检测结果相关性好,能有效检测NOx排放,同时可以进行碳平衡油耗计算。

缺点:设备成本高,维修复杂。

2.3 简易瞬态工况法(IG195)IG195简易瞬态工况法是GB18285-2005中提出的一种简易瞬态工况法,国内通常把IG195称为VMAS。该方法是由IM195方法转换而来。测试工况和底盘测功机与IM195方法相同。测试结果也为排放质量浓度。但排气采样为直接非稀释采样,用流量计计量排气流量,用不分光红外法测量CO、HC,用电化学方法测量NOX,该方法相对IM195方法更简易。

此检测法采用的污染物分析仪器为:CO、HC采用不分光红外法测量、NOx采用电化学方法测量。

优点:设备成本适中,测量较准确,与新车认证检测结果有关联性,可以检测NOx排放,同时可以进行碳平衡油耗计算。

缺点:技术较新,没有大规模使用经验。

比较以上三种方法,推荐采用简易瞬态工况法(IG195)。

2.4 柴油车加载减速法(LUGDOWN)LUGDOWN是在一定工况条件下对柴油车的排放污染物烟度值进行测量。检测设备可实现对柴油车尾气排放和动力输出的动态检测。该方法分别在3个加载工况点进行烟度测试。3个测量点分别是最大功率点,最大功率对应转速的90%转速点以及最大功率对应转速的80%转速点。测试方法采样探头插入机动车排气管中,插入深度不得低于400mm。接好不透光烟度仪。测试数据包括轮边功率、发动机转速和排气烟度。将检测结果与标准限制进行比较,只有当轮边最大功率、发动机转速范围和3个工况点测得的光吸收系数k或烟度值均满足标准限值,排放测试才判定为合格,否则判定为超标。

测试设备:底盘测功机、不透光烟度计和发动机转速计,由计算机控制系统集中进行控制。

与传统的自由加速法测量相比, LUGDOWN无论是重复性还是与新车工况的相关性都有很大的提高。

2.5 车辆尾气遥感检测法除了简易工况法外,还可以采用车辆尾气遥感检测法。遥测法利用的是分子对不同波段的吸收光谱特性,通过光源发生器发出红外光(或激光)和紫外光光束,安装在道路对面的红外线(或激光)和紫外光反光镜会将其反射回光源检测器,当道路上行驶的车辆通过这些光束时,排出的尾气会对红外光(或激光)产生吸收,红外线发射接收器通过分析接收光光谱的变化情况就可以计算出车辆行驶中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碳氢化合物(HC)及氮氧化物(NOx)的排放浓度。同时由车辆辨别系统记录下车辆的车牌,速度传感器测量其车速和加速度,气象仪器记录环境参数。

优点:检测效率高;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防止舞弊,能较真实反映车辆道路实际排放状况。

缺点:使用非接触式方法进行排气测量,受测量条件的影响较大,测量精度和重复性相对较差。影响遥测结果的因素包括:车辆的实际行驶工况、道路坡度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等。

遥测可以作为传统机动车排气检测方法的有益补充手段,应用于高排放车筛选、低排放车豁免、机动车排放调查和I/M项目评估等方面。

2.6 碳平衡法[5]碳平衡法就是根据元素的质量守恒定理,即燃烧前柴油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等于其燃烧产物中碳元素质量之和。通过测量各燃烧产物的量得到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再根据碳元素在柴油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就可算出相应的柴油消耗量。

2003年1月颁布的GB/T19233―2003《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规定,在实验室内测量汽车工况法排放的同时,通过碳平衡法计算出汽车油耗。碳平衡油耗计算法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实验室内车辆工况法油耗试验方法,即通过对汽车尾气中CO2、CO、HC含量的取样并进行计算来得到燃油消耗量。碳平衡法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燃料经过发动机燃烧后,排气中C含量总和与燃烧前的燃油中C质量总和相等。C原子在汽车排气中主要以CO2、CO和HC的形式存在。碳平衡法是通过对尾气中CO、CO2和HC体积排放测量的分析,得到排气中单位里程内的C元素含量,再与所用汽油中C元素含量相比而间接得出燃油消耗量的方法的。

我国计算油耗公式

汽油机油耗计算式:FC=(12.012×V+12.012×V+12×V)(L/100km)(式1)

柴油机油耗计算式:

FC=(L/100km)(式2)

3结论

根据以上的分析,全国各个地区可已根据自己道路运输行业的检测现状,选择最适合本地区的检测方法。实施I/M制度,是保证汽车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投资最少、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通过采用适宜的检测方法对高油耗和排放超标的车辆进行检查诊断,有针对性地进维修,使其技术状况恢复至良好的状态。使得在用车辆在降低能耗的同时也减少了排放量。能进一步加快实现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能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

参考文献:

[1]陈吉刚.欧美日汽车法规简介[J].汽车工业研究,2001,(3): 25-30.

[2]裴成虎.北京市机动车污染控制情况介绍[R].北京:北京市环境保护局,2005.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