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档案管理实用13篇

单位档案管理
单位档案管理篇1

2.流动人员档案处理不及时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有的事业单位对流动人事管理效率低下,处理不够及时。比如有的工作人员在由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过程中,出现了分过弃档不用的情况,导致档案成为死档,不仅会给当事人带来不利影响,也会给事业单位人事部门带来极大的不便,降低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另外,如果对流动人员档案处理不及时,也会影响到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做好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措施

1.健全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制度

要保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改变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规范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健全事业单位人事员工的业务档案,提升员工的思想以及业务素质。只有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才能为人事管理各项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提高人事管理的效率。

2.注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对事业单位人事的档案材料进行收集和管理,增强档案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应该确保有一定的周期性,要定期对工作进行检查、整改以及自建,并且对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进行质量监控。对材料信息的管理要统一集中,而且要对收集的档案材料按类归档,提高档案管理的条理性,避免出现混乱的情况,造成不利影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现代化管理意识,保证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同时要不断积累经验,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做好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

3.发挥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新功能

需要进行归档保存的文件,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档案的自然形成规律,而且要保证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档案进行系统的存储和利用,发挥档案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事业单位人事的档案一定要尽可能保存原件,并且要统一规格,妥善保存,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避免出现损毁或者丢失的情况,给人事档案管理带来各种不便。

单位档案管理篇2

前言

近几年来,档案管理工作中涌现出了大量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论,有必要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法,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从而促进档案管理的发展。

一、人事档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

就我国当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中存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事业单位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一直以来,有绝大多数人包括事业单位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有些人甚至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仅仅只是誊写和保管性的工作,因此并没有将其列入单位的重要或者主要工作中,同时档案管理工作也不能够给企业或者单位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因此许多企业或单位领导人文只要能够保证档案不丢失和方便查档就行。而也正是源于这种思想,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同时也是档案管理工作无法满足时展的需要。

(2)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落后

在管理上,大部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没有专业的档案保管知识,这就导致管理层次上的薄弱,导致管理手段和水平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其中对于档案的重要性和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等方面都做不到全面的考虑,所以业务也就相对不熟练。知识的匮乏导致材料收集意识较为淡薄。而且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一些归档的材料还不够真实准确,归档材料未能及时、准确地得到补充,使存档的材料不能真实地反映本人现实情况,导致人事档案的不完整。

(3)档案交接手续不严密,重视不够

由于档案管理人员存在不是专职该职务等原因,就导致档案办理、检查、移交手续等问题处理不到位,该清理的地方不清理,该签字的地方没有签字都是层出不穷的问题,所以就会导致档案数量、材料等问题责任不明、界限不清等情况,所以就会产生一定的管理困难。

二、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

(1)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定期收集资料

要充分发挥档案收集工作的作用,首先就要规范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事业单位单位要安排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及时收集各个部门的日常工作记录,并指导各个部门按照规定的档案管理办法记录本部门的日常工作,并定时进行检查,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各种有效资料。通过这种规范的档案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推动档案收集工作的进行。

(2)优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管理方法

由于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导致事业单位部门也不注重对档案管理方法的优化,大都还在延续传统的管理方法,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完整性、真实性都受到影响,导致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降低。因此,为了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必须优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方法,使其更加科学、规范,保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准确、真实、完整。

例如,1.管理人员可以将事业单位档案分别进行纸质、电子版、声像等多种形式的存档,确保在某一形式的档案资料丢失时,有其他资料做备份,保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完整性;2.对事业单位档案资料进行相关性的收集、整理、存档,保证某一系列的事业单位档案资料具有连续性,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细致、科学、规范,更有利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3.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档案管理,建立统计系统、档案检索系统、借阅系统等多种系统,对事业单位档案资料进行一目了然的了解,不易导致事业单位档案资料的丢失,而且能够有效延长档案资料的存档时间,对事业单位部门系统了解档案资料有着积极的作用。

(3)完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单位要想在新的形势下承担起新时代给予的挑战,创造良好的发展局面,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在原有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寻求新的档案管理工作方式。

缺乏完善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不科学、不规范,抑制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事业单位部门必须制定完善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例如,可以制定档案管理的检查制度、保密制度、归档制度、借阅制度等,档案检查制度是为了确保事业单位档案的准确、可靠,保密制度是为了保证事业单位档案资料的安全性,归档制度能够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归档依据,借阅制度是明确档案资料的借阅记录。但无论何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都是为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水平,因此,各项制度的建立必须遵循科学、合理原则,能够真正的对事业单位档案资料起到保护、保管的作用,从而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4)严格事业单位档案的交接程序

目前,事业单位部门的档案交接程序十分不规范,多数人员在离岗、调岗时,不按规定进行部门档案的交接,甚至不交接,@都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受到影响,十分不利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因此,事业单位部门必须将档案资料的交接程序严格化、规范化,例如,当工作人员出现调岗、离职等情况时,要将自己负责的所有项目资料进行签字、上交,并注明交接时间、监交人、移交人等,并将借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催还,并注明借阅原因、催还情况等,使管理人员能够一目了然的了解档案资料的各项情况,利于以后的管理、使用,有效防止了事业单位档案资料的丢失、不完整等情况,有利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事业单位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为保证事业单位工作的连续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变更时,档案工作实现工作的前后衔接、决策的有效执行提供了准确依据;在事业单位推动改革发展,提高行政效能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说,事业单位单位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要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强调档案管理的规范性,促进档案管理的发展。

(5)做好宣传,提高知名度

单位档案管理篇3

我国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而且影响了事业单位在社会和经济中起的作用。

1.1不平衡的重视程度

我国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度不高,不同的机构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同,严重的时候,有些事业单位完全忽视了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不能保证档案归档的时间、需要的资金、人力、财力,而且不能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目前来说,有些事业单位逐步将档案管理作为本单位的工作计划,而且安排了相应的人员去付诸实施,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管理的机制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

1.2较差的保管条件

由于档案管理刚刚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所以很多单位很难满足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统一、规范、整齐的要求。有的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成了摆放任何东西的储存室,而且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档案柜的编码比较凌乱。总的来看,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存在很大的漏洞,严重损坏了部分档案。

1.3薄弱的业务素质

为了更好的胜任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管理人员应该有较高的素质,才能完成这项技术性和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很多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多是从其他部门调过来的,一般担任好几个职务,太多的工作使得他们迫于应付档案的管理工作,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比较低,对于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十分的不利。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与文件归档的水平、文件的分类、文件的保管期限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较低的素质,使得档案管理不能及时交底和不能按时归档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多档案管理人员没有责任性,应付档案管理的工作,这种随意应付的现象使得档案管理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2.档案管理的创新

2.1健全制度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制度应该有所完善,所以在建立时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首先,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的建立应该遵循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原则,建立的制度应该从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满足自身单位的档案管理特点,进而更好的进行本单位的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第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应该秉承实用简明的原则,管理制度的建立应该将可操作性作为最终的目标,进而使得档案管理制度能够更好的发挥其规范和指导性的作用。其次,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应该能够约束员工也能够约束领导,这种双向的约束性可以较好的发挥档案管理制度的管理性,事业单位中领导起着引导和榜样的作用,可以促进档案制度的实施。最后,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中应该将严肃性作为原则。为了更好的执行档案管理制度,在档案管理的执行中应该将其权威性作为制度的最重要的原则,在制度的施行过程中,应该做到奖罚分明。

2.2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其纳入议事日程,首先要建立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督促;其次要结合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实际,建立起档案管理达标升级考核机制,对档案工作实行定性、定量考核,可按照分级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等级升降来实施动态管理;同时应参考国家档案建设的有关标准,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各单位可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研究制定本单位档案各项工作的质量评价标准,并积极组织实施,从而推进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

2.3开展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提高人事档案利用效率

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档案服务于事业单位制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对档案信息需求日渐增强的客观需求。要使档案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必须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档案管理,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延长档案寿命的目的。首先,各级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要提高信息管理的时效性,准确、及时地传输信息;其次,要对档案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现代技术,将档案资料整理输入计算机,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将文字、图片、声像等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实现档案纸质与数据格式并存;其三,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进行档案管理创新,通过网络,可以实行不属于保密范围的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2.4增强档案人员综合素质

单位档案管理篇4

    3、加强法制管理,加大农业科技档案收集力度文书档案的管理在院机关、基层单位均比较重视,而农业科技档案在制度建设、规范整理及流向处置方面显得相对滞后。加强法制管理,使科技档案工作法规化、制度化是科技档案事业顺利发展的基本保障。作为从事农业基础研究的科研院所,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是科研单位档案管理最重要的工作内容。目前,基层单位科研档案断档情况比较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热情不够、责任心不强;二是科研人员法律意识淡漠,视科研档案为私有财产,或有顾虑、担心知识产权得不得到保护等。基于此,应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具有高于他人的档案观念、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加强档案收集力度,熟悉农业科研业务及立项情况;针对农业科研档案周期性长的特点要做到跟踪服务,使档案收集工作贯穿整个科研活动的始终。开展以《档案法》为中心的农业科技档案法规体系的宣传教育,提升工作人员的档案法制观念,培养农业类科研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档案意识,真正做到依法治档。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制度是必须遵循的规定和准则,制定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特别是科技档案保管和保密制度,科技档案借阅及利用制度等还要把这些制度落到实处,使科研人员理解并支持科技档案归档工作。

    4、建设高素质档案工作队伍工作岗位培养对于农业科技类单位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至关重要,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并提高业务能力。

    4.1自主学习档案管理人员要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进一步掌握与档案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条例以及各项业务知识及行业标准,使各项工作在法治的框架内进行,同时也用法律的武器为档案管理工作保驾护航按照档案管理的行业标准完成农业科研类单位的基础业务工作;积极参加档案局组织的业务培训,不断接收新信息。

    4.2后备人才培养农业科研单位应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员工,对于个人素质高、能力强的年轻一代,经过工作岗位的锻炼,很快会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能手。言传身教是最好的岗位培训,起到“传、帮、带”的良好作用,实现岗位新老交替。

    4.3参观学习档案管理先进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通常局限在自己的工作环境中搞业务,通过参观学习,和档案工作走在前列的单位进行横向比较,能够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5、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不仅是管理工作的需要,更是时展的必然。目前农业科研类单位档案管理程度与现代化水平的要求差距很大,这就需要档案工作人员做到3点。

    5.1树立现代化档案管理意识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实质是档案管理模式从以档案实体保管为重心向以档案实体通过信息化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为重心转变的过程,更是从管理向服务转变的过程。这个转变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更新思想认识,彻底摒弃整理加保管的传统观念,将封闭式管理转化为开放式服务,满足农业科研工作者及广大农民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

    5.2掌握信息技术技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档案资源的科学保管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条件。“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先进的技术需要懂技术的人去管理,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档案专业的人才,这是许多单位信息化水平徘徊不前的根源所在。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应与时俱进,掌握并熟练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通过计算机技术、信息开发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业务培训,促进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加快档案工作融入信息社会的步伐。

单位档案管理篇5

三是档案监交工作不严格。一部分基层单位的领导把档案交接当作事务性的工作,看成是档案人员之间的事情,从而对档案交接准备工作很少过问,就连档案监交之时也懒得光临,使得基层单位档案监交工作不严格,工作程序不完整。

笔者认为:做好档案交接工作,不仅是明确档案人员责任,维护档案安全完整,确保档案工作连续不断有序进行的需要,而且也是《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赋予档案人员的职责。如何做好档案交接工作,笔者认为应做好下列工作,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档案交接要纳入基层单位的议事日程、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之中。档案交接是基层单位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基层单位的重视,尤其是基层单位负责人应把档案交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档案人员离岗或调动工作单位时要把好关,做到档案人员离职离岗先办理工作交接手续,然后再办理调动手续,对未办理档案交接手续的档案人员,不得签发调动工作通知,不得办理工资转移手续,不得离开原工作岗位,并要把档案交接工作纳入单位工作制度,列入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之中。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基层单位档案交接工作的监督检查,对那些明知档案交接手续未办理妥,仍然随意签发调令的人员,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依法进行处理。

单位档案管理篇6

三是档案监交工作不严格。一部分基层单位的领导把档案交接当作事务性的工作,看成是档案人员之间的事情,从而对档案交接准备工作很少过问,就连档案监交之时也懒得光临,使得基层单位档案监交工作不严格,工作程序不完整。

笔者认为:做好档案交接工作,不仅是明确档案人员责任,维护档案安全完整,确保档案工作连续不断有序进行的需要,而且也是《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赋予档案人员的职责。如何做好档案交接工作,笔者认为应做好下列工作,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档案交接要纳入基层单位的议事日程、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之中。档案交接是基层单位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基层单位的重视,尤其是基层单位负责人应把档案交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档案人员离岗或调动工作单位时要把好关,做到档案人员离职离岗先办理工作交接手续,然后再办理调动手续,对未办理档案交接手续的档案人员,不得签发调动工作通知,不得办理工资转移手续,不得离开原工作岗位,并要把档案交接工作纳入单位工作制度,列入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之中。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基层单位档案交接工作的监督检查,对那些明知档案交接手续未办理妥,仍然随意签发调令的人员,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依法进行处理。

单位档案管理篇7

(一)方便高效

首先,在建档时,电子建档比手动建档需要更少的劳动力与劳动时间,使工作人员从枯燥乏味的工作中解脱并高效率完成工作。网络系统也为电子档案的归档管理和信息利用开通“绿色通道”,使归档质量和检索速度得到提高。其次,利用计算机处理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将信息按件整理归档,告别以卷为单位整理档案的方式。立卷时,通过随机管档,变集中立卷为随机整理立卷,将过去集中的工作量进行拆分,提高立卷管理水平,使归档更加及时,减少错误的发生,档案检索利用的速度大大提高。

(二)可以快速完善档案

无论是文件补充还是漏交的文件归档,相比于传统以卷分类的管理方式,计算机管理按件存储的方式,更利于档案管理人员快速添加或删减档案。计算机档案管理避免了传统档案拆开重新整理的繁琐程序,只需要在计算机上更改档案目录即可,可行度高,轻松解决文件堆积的问题,既可以节约工作人员的时间,又可以满足事业单位及时完善档案的需求。

(三)保密性和快捷性

计算机管理档案,可以查阅单份文件,查阅快捷。而传统的档案管理,利用者想要查阅文件必须整卷打开,文件利用率低并且其他文件容易被泄露,不利于文件的保密,尤其是绝密文件。

(四)电子档案管理对档案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管理档案和传统档案管理相比较,在档案的质量上有明显不同。传统纸质档案,每个立卷人理解方式都不同,这一点直接导致档案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不便于日后对档案的利用。传统档案归档需要大量人工操作,浪费很多时间,时间不合理分配使管理人员只能耗费大量时间归档,而编研工作停滞不前。电子档案管理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电子档案管理能帮助档案管理人员高效高质量的完成工作,使档案在利用时发挥更大的价值,让档案管理人员有时间去加强其他业务。

二、电子档案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档案认识的局限性

目前很多档案管理者对电子档案的认识仍然只停留在表面,对电子档案没有统一的认识,进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时还存在很多问题。

(二)档案管理人员方面问题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高低直接接影响到工作质量,因此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在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上都应尽力提高,管理人员在具备较高政治思想的同时还应该拥有微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工作能力,展现出电子档案管理的工作特点和优势。目前,在很多事业单位中,频繁的人员变动与较大的工作量,影响了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效率,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也因此不能长期稳定发展。

(三)电子档案安全方面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带动了科技同时也给不法分子提拱了犯罪平台,电子档案管理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将档案分类管理的形式虽然比纸质档案管理更方便快捷,但是存在更大风险,在计算机将文件传送或接收过程中,很容易被病毒侵入,病毒会截获文件或更改文件信息。全国有很多关于电子档案内信息被窃取的报道,这是使用电子档案时需要引起重视和尽量避免的问题。

(四)档案管理方面的不足

电子档案的存放载体与纸质档案的载体不同,档案管理人员习惯于传统的以纸为载体的纸质档案,并能存放好纸张,而很多档案管理员现在还不能完全适应电子档案,对于U盘等电子档案的载体不能充分认识,随意对待这些存储工具。

(五)电子档案的保存与标准化进展问题

电子档案虽简单方便,但使用电子档案的相关部门并没有为大量电子档案的存储做好充分的准备,保障电子档案长久安全完整的措施还有待提高。很多事业单位,根据单位需求随意建立电子档案,使电子档案距离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目标还有很远。

三、事业单位的电子档案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一)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素养,合理改进工作方式

首先,档案管理人员需要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更加全面掌握电子档案的要领。其次,管理人员可以制作电子版和纸质版两种内容相同的档案,一起归档。

(二)改善管理方式,培养档案管理人员

电子档案管理决定了工作人员需要极高的工作素质和丰富的工作经验。首先事业单位领导人需要合理控制工作人员的流动性,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其次,档案管理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并且全面掌握与工作相关的技能,成为综合型人才,并且能对电子档案管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对自如。

(三)健全保障机构,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

首先,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事业单位持久发展的根本。档案管理部门也需要制度维持运转,加强各部门电子档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提高电子档案的灵活性,便于档案集中管理。其次,档案管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保障措施,比如在计算机上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等,防止信息泄露。最后,严格监控档案的使用,对于绝密文件,要建立相应的跟踪监控系统,防止重要文档丢失或被窃取。

(四)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

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完全掌握常用的电子档案存储载体的使用方法,如U盘,光盘等,加强电子档案保护意识。

(五)改善管理环境,规范档案管理

首先,事业单位应该以设备投入为主要方式,配合创新的思想。创建既符合本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特点,又能高效的分类保存事业单位的电子档案,加速档案现代化标准化管理。其次,有关部门应该推出统一档案管理软件,规范电子档案格式,使电子档案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同时节约人力物力等各方面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对于资金不足的事业单位,应尽力协助其全面发展。

四、结语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电子档案为人们带来的便利也越来越多,虽然电子档案目前存在的许多问题,但仍然值得推广使用,解决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规范和统一的问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有关部门和档案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完善后的电子档案管理终将为事业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单位档案管理篇8

1.1电子档案安全问题

电子档案是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等设备实现档案的信息的收集、传输、归档的档案形式,比纸质档案的信息分类、整理、保存效率更高,查阅也更加便捷。然而,电子档案存在安全性的问题。电子档案在发送、接收、保管和归档过程中,可能遭遇病毒入侵、窃听、泄密、篡改、伪造等安全问题。很多高校就是由于电子档案遭受网络不法份子的窃取,导致学生信息的泄露,给学生的安全隐私带来困扰.

1.2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电子档案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不仅应当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还要熟悉相关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充分发挥电子档案的管理优势。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日常工作量大,精力分散,无法专心于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同时岗位人员流动性强,频繁的人事变动影响了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长期稳定开展。

1.3电子档案管理不规范

纸质档案管理时期,档案管理人员能认识到保存纸质材料的重要性,因为档案信息全都直接显示在纸质载体上。但是对于电子档案管理,管理人员还没有快速地转变思路,没有充分认识到如何保存电子档案的物质载体,如U盘、光盘、移动硬盘等等,这些存储工具没有像纸质档案一样列入备份数据档案登记簿,而是被随意放置。在重要系统、数据、文档的备份管理上,只是笼统要求要进行备份,没有明确哪些数据文档需要备份,以何种介质备份保存等,是管理人员没有标准可依,电子档案备份管理混乱。在电子档案的安全防范措施方面,也缺乏防治拷贝的技术措施,形成安全漏洞。

2.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电子档案管理的创新对策

2.1建立健全电子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为了使电子档案管理走出无序管理的状态,必须建立健全电子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管理。国内大部分工商局虽然已经建立了企业电子档案体系,但是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电子档案管理分散,各分局的电子档案信息缺乏联系,难以实现全市范围内的企业电子档案的集中调阅,电子档案的流通存在障碍,无法进行集中管理。可见,完善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是提高电子档案利用效率,充分发挥电子档案高效快捷优势,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电子档案管理规章制度要对电子档案文件的制作、审核、归档、档案收集、档案整理和档案保管等环节都做出明确详细的规定,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单位职能和单位档案的特点进行完善补充。如林权档案需要电子文件和纸质档案相结合,就要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后统一在网上发送,集中管理。

2.2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档案管理环境

也要不断的创新,利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来对事业单位档案进行保存和分类。但每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同步,导致大部分档案管理设备难以满足现实的需求,所以档案主管部门应加强督促,协助相关部门向当地政府请示经费支出,改善档案工作条件和设备,加快促进档案工作逐步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要求。有关部门还应协调统一,推出一个能够通用的档案管理软件,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从而节省时间、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2.3培养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

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程度决定了电子档案管理水平。培养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把人员流动性控制在合理范围,由于电子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极强,内容繁杂,需要通过实践积累丰富管理经验的工作,所以要避免过于频繁的人员流动,保持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长期性、延续性。其次,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培养职业道德,熟悉信息技术,把自己培养成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适应电子档案管理发展的要求。

2.4完善电子档案管理的软、硬件设施

电子档案的平稳运转建立在高质量的软件、硬件设施基础上,要配置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安全性高的软件和系统,避免是使用盗版和来自未知市场的软件、系统。养成良好的安全体检、杀毒习惯,定期升级防火墙和杀毒软件。

2.5保证电子档案在利用中的安全

首先,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对档案中私密内容严格监控,禁止外流,一旦发现及时制止。其次,对绝密档案的使用要控制使用时间和使用范围。最后,设置访客权限,开启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自动记录和监控功能。

3.结论

电子档案具备高效、快捷、节约资源的优点,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要求,但是当前事业单位电子档案管理尚不完善,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学习,提升专业管理水平,管理部门应当尽快建立健全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参考文献:

[1]乐利珍.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风,2008,12

[2]高培军.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青春岁月,2012(24)

单位档案管理篇9

电子档案不仅涵盖了纸质档案存储记录的一切优点,它还开辟了许多其他领域的存储功能,例如储存音频,视频,图像等更全面地档案信息。它省时省力,便于查找,信息的综合性强,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具体说来,事业单位使用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方便、高效、快捷

事业单位使用电子档案管理,电脑工作替代了人力劳动,从而大大减少了从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量,降低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网络进行传输,又降低了传递成本。不仅如此,电子档案管理也提高了信息的集中性,综合各类相关信息集一体,避免信息查询时出现遗漏。大多电子档案存储都是依托于表格的形式,这样繁琐的资料检索就变得一目了然,方便快捷。此外,电子档案信息存入电脑,这样就不易丢失,也不容易被他人更改,提升了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二)提高了档案信息的利用率

档案存储的目的就在于对其信息的使用。而要提供有充分利用价值的档案,就必须要有信息量充足完善的文档卷宗。但是传统的文书立卷工作是人为的利用纸张进行立卷,立卷人根据自己对信息的理解来进行操作,这就使得各份文档卷宗的标准很难达到完全的统一,从而影响了文档信息的质量和使用价值,给以后的使用工作带来很大不便。文书档案管理进行微机管理,使得立卷工作有了统一的标准,大大的提高了心里的利用率。此外,立卷工作量的减少,给立卷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立卷工作的探索和研究。

二、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过分依赖电脑等电子设备,忽视其不安全因素。事业单位中常见的情况有,电脑等存储设备陈旧,硬件设施落后,无法适应当前的网络状态,不能很好的进行存储和网络传输。其次是一些配套软件的质量落后,不及时安装更新,对于一些新型病毒不能有效抵御。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不注重电脑加密,不注重对档案信息的保密和保护。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特殊的工作区域,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混杂在一起,不做工作分区。不仅如此,电子档案管理立卷人员还没有从纸质立卷的工作模式中解放出来,不适应新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不能合理立卷。另外,目前还没有明确健全的管理制度,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没有明确的制度约束,不能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三、电子档案管理的方法及建议

(一)确保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

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确保其安全性。首先要具备充足的安全意识。依托于电脑存在的电子档案,具有不稳定性,电脑自身硬件问题,断电,网络病毒的侵害,办公软件的不健全都会对电子档案的生成、存储、共享带来损坏或丢失,给存档工作造成巨大损失。不仅如此,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就要求了立卷人员在存档工作中必备的安全意识。及时对办公软件修护和升级,对电脑硬件及时检修,输入信息之后养成及时保存的习惯,加大对网络安全建设的投入,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做到网络安全的建设,做到计算机的定期更新和升级,防止病毒的入侵。另外,还要完善电子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确保网络环境的安全才能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二)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技能的培训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要提升立卷人员计算机技能,进行定期的学习和培训,提升其专业素质。电脑的良好使用,人依然是决定因素。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和电子环境下工作意识的培养是档案电子化信息化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每位立卷人员要在当前的电子管理形势下,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对计算机的认识及软件的学习,掌握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从而提高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以完善的管理制度做权限约束和监督

单位档案管理篇10

(一)直接减轻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当下,现代网络系统不但为归档提供了快捷的管理手段,而且提供了信息利用的快速途径,免除了立卷归档及检索查找的困难,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归档质量和检索速度,而且将文书档案管理人员从手工直接建档的枯燥乏味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微机处理后,就可把按“卷”立卷归档,改为按“件”整理归档。因为实现了随机的管档,就可以把过去的集中立卷,变为在平时随时进行整理立卷。这样就把集中的工作量,变为分散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立卷管理的水平,从而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及时的归档而且也便于搜索使用。

(二)微机管理有利于遗漏文件的补漏增缺。传统的文书立卷方法遇到档收集不齐或漏交归档时,补漏增缺,就得拆卷重做。改为微机网络管理,文文件用微机按“件”整理归档。可随时补漏增缺使文档不形成存积,这时只需单击键盘,修改一下档案目录就万事大吉了。微机管理省时省力,可以给工作人员以充分的时间去提高业务水平。

(三)微机管理更有利于文档的保密。过去查阅档案时是整卷提供利用。利用者只是利用卷中的一份档,却能够看到整卷档案内容。这是不符合文档管理的保密要求的。微机管理将其改为单份文件提供利用,利用者就无法接触其他无关的档,从而达到了档保密的要求。

(四)微机管理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而要提供可利用的档案,就必须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文档卷宗。但是传统的文书立卷工作是人为的纸张立卷,立卷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操作,其对立卷标准掌握的尺度很难做到完全统一,这必然影响到案卷质量水平,从而给今后的利用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同时归档工作还占用了档案人员的绝大部分时间,致使档案管理人员的编研工作几乎处于空白的境地,这又制约了管理人员的水平提高。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的档案利用,也是被动式的。文书档案管理进行微机管理,档案人员就可以从繁琐的整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可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档案编研和二次信息开发利用上来,从而提高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利用的效率,使文书档案的管理、在提供利用服务时,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时效价值。

二、电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人们对电子档案管理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人们对电子档案的特殊性、发展趋势及内在规律,还没有做到真正的了解,认识还很不统一。所以我们的档案管理目前一般采取“双轨制”,即电子档案、纸质文件一起归档,形成内容相同的两套档案。

(二)对电子档案原始凭证性的鉴定比较困难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原始性与真实性是档案发挥凭证和参考作用的基础。但是电子档案内容与载体的结合形式经常发生变化,如复制件会由于载体或读写技术的不稳定性造成档内容的丢失或变异,也可能在传输或转存过程中被改动而不留痕迹,所以电子档案原始性和真实性的鉴定不易把握。

(三)电子档案的安全性问题

电子档案的安全性是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密切关注。电子档案特有的非安全因素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数据易消失性、数据的易改动性、数据的易复制性以及网络安全问题的严重性等。

(四)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问题

电子档案生成的数量惊人,而其与纸质档的区别又大。目前在生成和使用电子档案的部门,对其如何安全长久的保管考虑不充分。

(五)档案的标准化工作进展缓慢

档案的著录与标引是整个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前提与基础。例如,国家档案局关于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的落实,许多单位仅仅从微观上考虑本单位的现状,对实施分类法有许多困难,没有从全局利益考虑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对未来档案电子化的影响,归档工作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使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难以实现。

三、电子档案管理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保障机构,健全电子档案的归档制度

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建立一个在“一把手”直接领导下,具体负责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组织、指导及监督其实施的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并由既了解信息化专业知识,又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人员组成。同时,各级文献(档案)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国家有关电子文文件管理的专门标准,结合自身情况、技术环境,参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等制订本部门详细的电子档案归档的规章制度、标准和内容,使本部门进行归档工作时有章可循。

(二)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

档案人员的培养,需要档案部门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一方面,要多渠道引进专业技术强的管理人员,选择文书、档案工作的人员要素质高、思想好、责任心强。另一方面,要对现有档案人员进行现代科技知识和电子技术的培训。

(三)加强电子文件全过程管理

电子文件的收集、积累的方法和要求受电子文件的特性限制。出于保留档重要修改过程的目的,对原稿进行收集和积累。起辅助作用或正式作用的档及时收集和整理,并与其相应的纸质档之间建立标识关系。必要时应在收集积累过程中制作成纸质拷贝件或者制成微缩品,以免系统发生意外情况时电子文件信息丢失。

(四)选用可行性强的信息保护措施

电子档案放在网络并不是百分之百安全,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这就需要电子档案上网后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常用的技术方法有加密技术、身份验证、写保护、文件备份、专机专用、设置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等,有效地防止档案信息被窃取、删除和修改。不断改进档案管理的手段,努力提升电子档案的安全保护水平。

建立动态的跟踪监控系统。电子档案的管理应当从每份电子档案产生之初起,建立起一个与各部门紧密相连的系统,对每份文件的形成、接受、利用进行跟踪控制,以防止垃圾档进入文件系统或档的丢失。这个系统应当以档案管理部门为核心,电子档案管理者给予各种文件类型以代码,任何部门不能未经档案管理部门同意就擅自建立新的文件系统,从而使各类档的产生均在档案管理部门的监控之下,以保证每一个实体中档案管理者具备档的领导权力。

(五)强化计算机软、硬件设施管理

软件管理上,要积极开辟电子档案存储的新途径,档案管理部门需要配备必要的计算机刻录设备,对应归档的电子文件、数据数据使用通用格式的光盘进行存储。及时修补管理软件的中出现的安全漏洞。在硬件管理上,改善电子文件和计算机设备的保管设施和环境,注重防磁设施的完善和维护,确保档案电子信息数据在保存和传输过程中安全、稳定。

单位档案管理篇11

档案管理是当前事业单位自身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改革内容,并且也是确保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开展的重要基础性保障工作。在当前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应逐步融入更加科学、新颖的管理思路,这样才能保证相关工作的开展具备足够的生命力和有效性。知识管理本身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深刻的内涵,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合理的应用可以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和落实保障。对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来说,也应更多地关注当前与时俱进地发展需求,同时从更加科学有效地角度来调整自身工作。

二、知识管理概念分析

知识管理理念本身经过长期的发展,其自身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知识管理中主要是对于传统含义中的显隐性相对的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这一阶段管理理念和思路停留在一个相对保守和传统的层面上。第二个阶段则是从个体的角度,对于不同个体的信息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分析,更加关注沟通和交流,让信息管理更加高效和通常,同时也打造了一套更加科学、有效地管理策略和思路,将管理模式进行了有效创新。知识管理思路本身具有成长性、发展性、创新性以及灵活性的特点,是现代管理理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其档案的内容包含了非常丰富的业务类别,同时也是各项活动进行的重要信息载体。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其本身也具有相同的特点和方向,合理地对知识管理进行应用,对于提升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效果和水平是大有益处的。

三、将知识管理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的措施

1.对理念意识进行革新。当前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现阶段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应更多地关注档案本身作为无形资产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升认知水平,更多地关注和认同档案管理工作。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从业人员,其本身也要意识到自身工作的开展对档案资源本身价值发挥的重要意义。结合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思路,将知识创造、知识组织、知识检索和知识服务的意识融入自身的工作当中。只有从思想意识上认同知识管理,才能将知识管理的理念进行更好地应用,体现出知识管理应用的实在价值。2.依据知识管理对当前档案管理的制度进行完善。知识管理理念应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进行长期的落实和改进。应从更高的角度来摸索一套科学有效地方法展开相关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内部对于相关制度的改进和完善上,应采取“试点”化的管理方式,从小范围的角度来分析考察以及总结经验。通过总结前期经验,更加科学、有针对性地对后期知识管理工作的落实提供理念和思路基础,从而有效保障知识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3.采取流程化管理的方式,让知识管理理念的应用得到更好地推进。知识管理理念的应用本身应具备一个科学的开展流程,从知识目标的制定、知识的获取、知识的鉴别、知识的共享与传播、知识的开发、知识的利用、知识的保存、知识的评估以及知识的反馈等方面入手。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对于现有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梳理,并且引入结构化、标准化的管理思路,这样整个知识管理的应用才会更加科学,才能更好地满足当前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需求。另外,在对现有管理流程进行优化的过程中,也应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重点工作的范畴,结合相关工作的开展,制定出科学的工作规划,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在制度完善上,要引入标准、规范的管理思路。对于档案管理的工作流程进行合理地优化和调整,引入科学化的管理指标,切实地让档案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得到提升,为事业单位的改革推进提供支持保障。4.做好知识管理应用的支持和保障。知识管理的应用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以及材料作为基础保障。事业单位内部应积极地给予相关的支持保障,并且在完成前期方案制定后,应初步地展开预算工作,积极进行审批和落实。结合知识管理需求,设置专项资金,从物质的角度做好支持。在知识管理工作开展中,也应定期做好监督管理,确保相关资金专款专用,确保知识管理工作的落实更加高效、顺利、有序,并且达到既定的目标。5.从信息化管理的角度为知识管理提供支持。对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来说,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当前信息化技术不断普及应用的过程中,信息化管理应受到人们更多地关注和重视。应用信息化管理,可以让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进一步地提升,并且实现了档案的全面分类管理。要通过对信息化技术的合理应用,全面地对当前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对于信息化环境的发展特性、管理需求进行明确,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现有的信息化管理平台。6.构建一个学习型的人员队伍。知识管理本身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在新时期,档案管理队伍本身也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可以以一个高水平、高素质的状态应对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和挑战。为适应时展的新需要,他们需要在学习先进的档案管理系统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加强对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用,在提升自我专业素养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强化事业单位档案知识管理的先进性和高效性,从而体现档案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档案管理部门在人员管理中,应对当前队伍情况进行分析,提升现有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并且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全面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总之,对于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来说,应重视管理思路的创新和改进,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并且从一个更加科学的角度来展开相关档案管理工作,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效能的提升奠定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姜会.利用知识管理提高科研单位档案管理水平[J].黑龙江史志,2014(16).

[2]司宝军.知识管理型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28).

单位档案管理篇12

1概述

档案管理是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促进单位各项事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对开展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和考核细则均作了明确的规定。随着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的深入开展,基层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将体现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2基层水管单位档案管理现状

2.1重要性认识不够

水利工程管理档案是基层水管工作管理服务过程中形成的有价值的历史记录与资料,科学规范的档案资料为单位日常工作开展、领导决策、科技人员借鉴参考、工程管理等级考核等提供了第一手基础资料。作为一项基础性、综合性、服务性较强的工作,做好档案工作不仅是档案人员、档案业务科室的职责,更是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很多基层水管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将档案管理工作视为简单的资料收集,硬件设施投入不足,相关责任制度流于形式,档案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不高、工作积极性不够,加之主管领导受“为保管而保管、重保管轻利用”的传统思想影响,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停滞不前,未能充分发挥档案在水利工程管理服务工作中应有的作用。

2.2档案管理体系分散

基层水管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内容涉及工程建设管理、工程运行、水行政管理、防汛防台、资产财务管理、人事劳资等多个方面,相关工作业务由职能科室承担,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大量原始资料、文件档案由职能科室收集管理,档案管理体系相对分散,在工作人员缺乏统一的档案职能科室和科学有效的档案管理网络体系等因素的影响下,容易造成档案资料零落分散、收集整编施沓不及时、技术管理资料完整性不够。

2.3信息化程度不够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提高水利管理、工程运行的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目前,在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下,基层水管单位工程管理自动化、信息化均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如水闸运行自动化控制、堤防“全球眼”网络视频监控、防汛防台决策系统等现代化技术得到了大力推广与应用。但档案管理信息化作为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受重要性认识不够、硬件投入有限、现代化技术开发利用缺乏等因素制约,部分单位仍然采用传统的档案工作方式,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应用认知度不高,将档案信息化简单地视为档案资料的计算机录入、收集、统计等工作,档案管理硬件投入不足,有的单位尚未建立独立的综合档案室,更无从讨论配置档案现代化软硬件设施,致使档案利用效率低下、档案资源价值发挥欠佳。

2.4档案缺乏特色化

水利档案最终目的服务水利工作。基层水管单位的工作内容包括水利建设、管理、开发、利用等多个方面,涉及对象包括政府部门、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周边群众等,由此形成的档案有着显著的特点。如工程建设周期受工程规模影响,小规模堤防涵闸维修周期以月计算,大型水闸泵站更新改造周期则以年计算,由此形成的档案周期差异性大;基层水管单位年度工作以夏秋防汛防台、冬春岁修养护为主,由此形成的档案具有时空性特点;工程管理过程中文书资料与技术资料常常互 互补,档案资料一体化趋向明显。而很多单位未能有效开展针对性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利特色化不够。

3基层水管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途径

3.1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要将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作为工程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开展落实,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档案相关法律法规,以“夯实基础、坚持标准、优化服务、整体推进”为工作思路,逐步完善档案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2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网络体系

要建立健全由分管领导、专职档案员、各科室兼职档案员组成的档案管理网络,明确档案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管理、档案室专职档案管理、职能科室辅助协作的档案工作机构,重视档案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组织开展业务技能培训,确保档案工作人员胜任各项档案管理工作。

3.3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

健全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等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对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借阅、保密等以制度形式加以强化,做到有章可循。加强文件资料规范化管理工作,按照办公室登记、主要领导签署意见、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传阅处理、科室兼职档案员收集归档、专职档案员根据《文件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进行鉴定归档的规范化流程进行操作。会计档案由相关科室兼职档案员按规定进行整理立卷,办理相关移交手续移交至档案室,由档案室统一进行编目归档。注重特殊载体档案和实物档案的日常收集和整理,确保各类资料的详实完备。

3.4抓好档案基础设施建设

实行工作人员办公室、档案库房、阅档室三分开,建立综合档案室实行档案统一管理。综合档案室配备符合要求的档案装具,库房落实“八防”措施,配备温湿度计、空调、灭火器。除湿机等设备,配置电脑、扫描仪、复印机、刻录机、摄像机、移动硬盘等专用设备,不断完善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为档案规范化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

3.5依托资源优势,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

单位档案管理篇13

2、人事档案管理队伍素质不高。水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水工专业毕业的人员,并未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即使培训过的,也缺乏相应的专业性、系统性、科学性,从而导致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管理处于茫然的状态,在相当一段时间无从下手。甚至在一些水管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无法对档案工作做到专人专管,造成档案管理的诸多漏洞。

3、收集归档工作管理制度的缺失。档案的搜集管理意识不强从而导致档案管理人员执行不严格,收集归档工作被动、不及时的现象出现。具体体现在收集归档的材料方面,要么人事材料不全面,要么有些材料在内容和形式上是雷同的,从收集内容看主要是人员的各类登记表、学历材料、党团材料及表彰惩戒材料等等,在政审、调升工资、职务变动等工作中只是被用来了解人员的基本情况,能反映人才业绩和实际能力的材料很少,知人善用、选贤举能的作用并未发挥出来。

4、缺乏对人事档案的系统应用。就目前状况而言,不只是水管单位,基本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着重保密轻利用,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领导缺乏对人事档案的利用意识,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去进行查阅,查阅的大部分内容是自然情况、简历、职称、工资等,而且服务工作处于一种被动服务的状态。缺少对人事档案管理价值的了解,从而忽视了人事档案对于发挥人才的利用所应具有的作用。

5、水管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够。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化、信息化在工作中、生活中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单位对档案管理的轻视,很多水管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还局限于纸质档案的建立和保管层面上,人事档案的电子数据库未能建立,也有一些水管理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虽然配备了电脑和其他现代化设备,但是也仅局限于打印档案目录,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电子信息系统,无法对人事信息进行及时快速准确地查询和检索,水管人事档案的管理已然跟不上时展的要求。

二、 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对策与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事档案管理必须适应形势,改革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拓宽服务范围,为人事部门提供可靠、可信、全面的人事信息,提升人事档案的含金量,实现人事档案的再增值。

1、强化档案管理的组织领导。水管单位人事主管领导应高度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定期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建立人事档案管理达标升级考核机制,对人事档案工作实行定性定量考核,分级分类指导,等级升降动态管理,推进人事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更好地为单位的干部职工职称评审、晋级以及提职聘任做好服务工作。

2、提升水管档案管理队伍素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良好的业务素质是促进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首要环节和根本保证。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人事档案的管理方式要与时俱进,做出相应的改变。管理人员应改掉只管整理、查询的传统理念,不断提高自己,成为既懂档案专业知识的又会运用现代化方式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水管单位应积极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加强人事档案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干部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构建一支适应新形式、科学合理、稳定精干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专业人才队伍。

3、扩展人事存档范围。社会在进步,人才也在多样化,综合性、复合型人才是当今时代的特点。随着干部制度的改革、考察、考核、学历、各种培训、聘任、专业技术晋升等需要入档的材料不断增多,给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带来了新的要求。管档人员必须将职工年度考核、学历变化、聘任、晋升等各种材料及时收集齐并及时归档。在其以后遇有聘任、晋升需要查档、调档时能让领导对其有一个全面综合性的了解,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加适合新形势下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要求。

4、档案网络信息化的应用。如今,国家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政策为基层水管单位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水管单位人事档案工作应摆脱旧有模式,改变手工操作方式,把握自身人事档案管理特点,从软硬件环境、基础档案数字化、数据库建设、开发利用及人才建设等方面,认真做好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充分借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将个人的档案资料输入计算机,形成数据化的档案资料,逐步创建电子档案,实现个人基本信息的微机检索和联网查询。同时,主动提供服务,形成一个面向人才市场、面向社会开放的人才信息系统,使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利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