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道德的重要性实用13篇

护理道德的重要性
护理道德的重要性篇1

护理道德是指护理人员将伦理知识应用到护理工作中去,并且要遵照一些行为标准。在护理过程中,对自身思想和道德品质的锻炼和改善,能够在护理实践中表现出来。护士伦理学国际法有如下规定:护理人员不可以参与到不道德的行为中去,对于同事不道德行为要主动向领导说明,严守个人道德规范和职业信仰等。在护理实践中,要正确对护理道德进行认识和遵守,加强对护理道德的培养。

2 护理道德的概念

道德感是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应该符合人的行为、言谈、思想等道德需求。而道德感体现在行业中则称之为职业道德,因此也就有了护理道德的存在。

护理道德是以帮助他人,无私奉献为核心,并且将病人的病痛放在首要位置。护理人员要具有高尚的护理道德,这样才能从内心和行动上为患者尽心尽力地服务,为患者想方设法减轻和去除病痛。护理人员有了高尚的护理道德,就会全身心为患者着想,站在患者的位置设身处地地为病人考虑,将患者作为自己的亲人。作为一位护理人员,在看着患者痛苦地来到医院,高兴健康地离开医院,看到患者的笑脸,应该从心里感觉幸福。南丁格尔是英国的护理前辈,将自己一生的精力用在护理工作岗位上,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病人关怀备至,挽救了无数的英雄前辈,是具有高尚的护理道德的模范。

3 护理道德在护理实践中的重要性研究

护理道德主要来源于护理实践和社会生活,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并且对多数人的生活和护理实践有促进作用。在医疗工作中护理工作是很重要的,但是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护理工作过程中能够表现出护理人员的护理道德,也是评价护理人员工作是否做好的标准和指南,是落实护理工作各项制度和指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前提。

3.1 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当代医疗体系中,多数人都认为护理质量主要依靠护理技术和护理人员的态度,而护理人员的态度是由护理人员的道德水平决定的。经过仔细分析,可以看出:

3.1.1 高尚的情操是护理质量提高的前提 具有高尚情操的护理人员才能对工作充满热情,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达到护理工作的各种要求和质量。

首先,护理人员要具有高尚情操,才能对患者公平,把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来对待,能够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减少患者的痛苦。护理道德主要包括平等理念、责任理念、朋友亲人理念,有了这些基本理念,就会善待患者,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关系才会更加融洽。如果护理人员不具备高尚情操,就只会将护理工作当做维持生计的职业,工作中很可能出现敷衍的行为,无法做到全身心为患者服务,护理工作就很难达到一个高质量的水平。

其次,从细微处能够发现护理人员的高尚情操,例如对患者说话时语气、对患者的称呼;肠胃手术后的病人不能食水,护理人员能够为他们考虑病痛,而耐心听取他们的倾诉,并且和蔼地告诉他们此时禁食的重要性,获取患者的信任,让患者消除顾虑,这对克服病痛很有作用。

最后就是护理人员要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而这种关系是用药物和技术无法达到的,而这种观点如今也逐渐被重视起来。所以,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倾注感情,鼓励并且安慰患者,尽量为患者带去快乐,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将专业知识和护理道德更好地结合到一起。

3.1.2 培养护理人员高度责任心 培养护理人员高度的责任心是护理道德的又一个重要内容。要保证高质量的工作和服务就要对工作十分负责。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主要是对患者健康问题的关心和负责,并且能够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体现出来。护理工作比较琐碎,如果一个环节出现漏洞,后果可能非常严重,甚至能够危及患者生命。例如南京儿童医院曾经发生的事故,就是因为护理人员,最终导致儿童死亡,这件事对护理人员有很大的警示作用。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精确、及时、完整、没有误差地执行医生的嘱托,要在具备熟练操作技能的前提下,具备严谨的态度,遵守操作规范,全神贯注地完成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更重要的一点是对患者病情变化或者异常反应进行观察,将病情及时地反馈给医生。如心脏病患者经常会在深夜出现心绞痛,无法呼吸,值班的护理人员如果不具备很强的责任心,没有做到经常探视病房,可能就不会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严重的就会导致患者失去生命。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还在日常琐碎的护理工作中有所表现,很多护理人员要每天重复做一项工作,如长期卧床的患者。而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对患者康复影响很大,这也是护理人员责任心的表现。因此培养护理人员具有极强的责任心能够很大程度提高护理质量。

3.1.3 培养护理人员良好心态和情绪 护理道德的又一个表现就是心态和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情绪能够影响患者,要以热情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不要带着情绪工作,无论是遇到什么困难,在穿上工作服后就要放下一切,要想着面对的是遭受病痛的患者。在护理人员和患者出现矛盾时也要冷静、容忍,以真诚的服务之心让患者舒心并积极配合治疗。

3.2 发展新型护理人才 具有理想人格,并且能够全面性发展的护理人才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而新型护理人才发展基本条件包括死生所寄、生命攸关、非仁爱之士不可托、非廉洁之人不可信、医护职业。护理人员因为工作较为繁琐,所以会处于很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很有可能发生利益冲突或者人际纠纷等。因此护理人员要学习护理美德和近代国内外护理先驱的优良品德,全心全意献身于护理工作;提高素质,培养技能;热心周到地为患者考虑,保护患者利益。最终成立一批有理想、道德高尚、全面型发展的新型护理人才。

3.3 推动护理的科学发展 当代护理工作的领域已经很宽泛,这就要求在护理过程中逐渐深化内涵,并且应用科学技术的方式进行护理,而护理人员与患者和社会的关系逐渐出现各种矛盾,这就要求护理要向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如做了器官移植手术患者的护理、病重患者的护理以及自我护理等,特别是从前以疾病中心护理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的转变,主要都是强调人的整体性和尊重生命、尊严及权利为条件去逐步实现的。护理人员只有具备护理道德才能更好地在工作中按照责任制来执行,实现护理的科学发展。保证护理人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护理工作中,为患者考虑周全,首要条件就是保证护理人员的道德和责任。这样才能在促进护理工作的进行,推动护理的科学化发展。

4 结 语

总之,护理工作在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就要以白求恩老一辈医务工作者作为榜样,竭尽全力地为患者服务。而护理道德在护理工作中又十分重要,以人道主义、极强的责任心、高水平的护理技术和优质服务态度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让患者尽早康复。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情操能够反映出社会的文明化水平。因此决定护理质量的不仅仅是护理技术,还有护理道德和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护理道德的重要性篇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树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呼唤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思想体系。因此党中央于2001年9月20日向社会颁布了《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七大又将新时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写入报告中。护理学作为我国卫生保健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贯彻实施对本专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纵观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史,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护理事业蓬勃开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全国护士数量和护理院校学生保有量更是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群健康理念的提升,社会对护理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期待日益增长。与之不相称的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护理教育一直处于“重技能、轻素质”的现状,造成了护理从业人员素质道德水平和社会需求之间差距不断拉大,以致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的护德缺失的案例,使护理这一神圣的事业无形中蒙上了负面的阴影。这种“急进”现象必须引起我国护理教育者的重视和反思,而以教书育人、培养新型实用型护理人才为目的的护理院校,要把护理道德教育放在与专业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应贯穿于其他学科教育之中,以加快构建与市场经济及护理学发展相适应的护理道德体系,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护理人才,满足社会需求。据此,本文通过选择护理院校本科层次学生的护理道德教育为研究目标,旨在通过回顾我国2000年至今的护德教育现状,探寻存在的问题并找到适合现阶段时代特点和学生个性的护德教育途径。

1 相关理论和概念的界定

1.1劳伦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1927~1987年)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也是当代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和道德哲学家。在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和道德教育实践方面具有创造性贡献。他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基于对道德两难问题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其理论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前习俗道德期――被试者的道德心理特征是,只考虑自己需求满足,不考虑是否符合社会习俗。习俗道德期――一般都是遵从世俗或社会规范,从事道德推理判断。后习俗道德期――指个人面对攸关道德的情境时,可本着自己良心及个人的价值观从事是非善恶的判断,未必受传统习俗所限制。科尔伯格认为,学校的教育对于青少年德育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认为“正式的宗教教育对于道德的发展, 并未占有特别重要或独特的地位, 至于公立学校和家庭则相反地应该扮演重要而独特的角色”[1]。学校要善于抓住这一关键,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手段将道德内容潜移默化,切实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1.2 护理道德概述

护理道德属于职业道德中的一种,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护理科学中的特殊表现。护理道德就是在护理实践过程中调整护士与患者、护士与医务人员和护士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一方面,它以一般社会道德的一般医学道德为指导,引导护理人员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理想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的道德信念。另一方面,它根据护理科学上需要的一些特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来调整护士与患者、医务人员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护理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关心患者,恪守护理制度,讲究护理艺术,钻研护理业务,从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2 文献回顾

2.1 我国护理道德教育关注度

随着医学模式逐渐由以疾病为中心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我国护理院校及其他研究者都开始将关注点着重于护理道德教育这一方面。孙琴琴等[2]认为,不同层次护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是否有其差异性,护生道德教育如何适应社会的变迁,道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是否需要改进,以及教师们如何因材施教,这些都是护理学教师必须知晓和深入研究的。赵春娟[3]认为,教育如何根据护理学发展的需要做好护理职业道德教育,是每一位护理教育者值得重视的课题。王泉华等[4]也认为,医学模式的改变和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对护士角色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培养护士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Berit Karseth[5]在其著作中也强调,“从整个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史上来看,现在我们应当关注护理道德和伦理观念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广大护理实践者和教育者都已经开始关注护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2.2 我国护理道德教育现状

张梅等[6]在其研究中着重调查护生临床实习中对道德伦理的认知水平,结果显示处于较低水平,文章基于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加强实习护生的道德观。王泉华等[4]还强调,在实习中慎独精神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对护生道德培养的重要性。方桂珍[7]在其研究中主张实习中应将道德教育与临床相结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进行道德教育。综合查找到的文献,我国现有护德教育途径多集中于本科学生实习阶段,多数研究者也将重点放在实习过程中。这与护生实习中较多出现与伦理道德相关的困扰和纷争有关。

2.3 我国护理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

通过阅读文献可以总结出,尽管我国护理教育蓬勃发展,但对学生护理道德观教育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总的来说有以下特点:首先,我国护理道德教育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一定冲击,导致本科护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向个人方面倾斜,追求物质化,缺乏护士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削弱了对社会的奉献精神;其次,随着国家普法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法制观念、维权意识逐渐加强,患者及家属期待高素质的护士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这就对我们护理院校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再次,护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未发育成熟,没有社会经验,缺乏人际沟通技巧,面对临床中的各种复杂情况会感到较大的压力,特别是近年来青少年的叛逆和独立思想导致护生的职业思想不稳定。

2.4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应用现状

Pamela E等在其研究中认为,科尔伯格的理论对于护理教育者帮助学生识别临床中不道德的现象和行为起着基础作用。在已检索到的文献中可以得出,我国护理教育者对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于怎么样将其应用于我国护理道德教育中却缺乏系统和实用的观点。文献大多是介绍其理论原理和概念的论述性著作,未有针对性的量性和质性研究。总之,对于此专业理论的应用在我国护理道德教育领域还处于较为浅泛的阶段。

3 结论与建议

3.1 对于科尔伯格道德理论的评价

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为我们深入理解道德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视角,其对于青少年成长发展的深入研究对于我国护理教育者有着一定的启示。根据道德两难问题进行的小组或团体的讨论法对我国护理教育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但是由于其研究是基于其国情和儿童特点基础之上的,所以对于我国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由于国外灵活的授课方式开始较早,科尔伯格的道德培养方式有推行的基础。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较大的国家来说,较难在课堂上推行其全部的小班式教学。此外,其理论中蕴含着人本主义思想,并且在现实的教学背景下,其理论的某些方面过于复杂,操作性不强。因此对于任何理论,我们所有研究者都应当本着辩证的观点看待,对于其在实际中的应用要进行兼收并蓄式的借鉴。

3.2 对于我国护理院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通过研究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和回顾我国现有护理院校本科层次的道德教育现状,我们可以看出现有的护理德育教育无论是从重视程度、教育内容、教授方式、评价体系和理论的应用深度方面都还有很长的完善之路要走[8-15]。研究者通过研究得出如下启示:

3.2.1 加大对护理院校护理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每个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都应不遗余力地呼吁相关部门加大对护德教育的关注度,特别对于护理院校的领导者而言,更应在响应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基础上,重视学校的护理道德教育工作的计划、有序进行。改变过去长期以来护理学教育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的单一格局。

3.2.2 改进护理道德教育内容

护理院校现有的护德教育内容没有专门的材,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被编排在《护理伦理学》中,由于内容相对固定,因此与时代社会的要求相比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护理院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上下功夫,把中国从古至今道德思想的精髓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加强道德知识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和渗透,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知识、技能、态度三个目标的有机结合。此外还应加强对不同年级本科学生道德知识需求的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有层次性地制定相关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3.2.3 善于分析本科护生的特点

现有的护德教育大多不注重对被教育对象人格特点和性格特征的分析。本科护生年龄在18~20岁,此年龄段按科尔伯格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分期标准是处在习俗道德期,此期青少年的特点是愿意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希望寻求别人的认可。这就要求我们的护理教育者善于抓住这一特点,在授课方式和内容设置上作出努力,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启发和鼓励的方式促进护德知识的学习和观念的培养。

3.2.4 不断探索新的护德教育方法和途径

德育方法多种多样,要进行优选组合。这是我们现阶段能努力扭转现状的最关键步骤。建议改变传统的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知识讲解的基础上适当鼓励教师开展对于社会道德现象辩论的讨论课,教师可选择有代表性的道德案例,借鉴科尔伯格的道德讨论法,让学生对其原因和结果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指导者和观察者的角色,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适当的指正和评价。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设置一个虚构的情景,设置学生较感兴趣的如实习中的病房场景,让学生扮演角色深入其中。通过角色学习和角色移情的方法讲道德知识内化为自我思想中的道德观。这样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无形中道德教育内容也较易被本科护生所接受。

3.2.5 完善学校道德评价体系

现有护理院校对本科护生道德认知程度的评价多采用书面考试的形式,这样未能对学生真正的道德水平作出全面的考核。建议采取类似临床观察的方法即教师评价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道德水平程度的表现,对其认知水平和思想意识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

综上所述,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在护理事业蒸蒸日上和人才层次不断提升的今天,加强护理院校本科层次护生的职业道德和改进现有护德教育模式势在必行,这也是护理学这个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现在在护理院校教师素质、教学技巧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因此仍需其他研究者在此方面探讨和研究。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共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Lawrence Kohlberg. The Philosophy of Moral Development[M]. San Francisco: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81:300.

[2] 孙琴琴,王斌全. 护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9, 23(4):865-866.

[3] 赵春娟. 护理专业课学习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J]. 护理研究,2007,21(20):1868-1869.

[4] 王泉华,吕桂晶. 怎样培养实习护生的职业道德[J]. 中国护理管理,2004,4(3):24.

[5] Berit Karseth. Curriculum changes and moral issues in nursing education[J]. Nurse Education Today,2004, 24:638-643.

[6] 张梅,王力.关于实习护生伦理道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 护理研究,2008,22(10):879-881.

[7] 方桂珍.护生实习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9): 40-41.

[8] 周长兰,胡秀凤.护理纠纷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2011,17(12):119-120.

[9] 梁爱琼,邱小文,谢红珍,等. 新时期军队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方法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2):30-32.

[10] 周俊萍.论护士职业道德内化教育问题[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0):77.

[11] Jaana Auvinena, Tarja Suominenb, Helena Leino-Kilpib,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judgment during nursing education in Finland[J]. Nurse Education Today,2004,24:538546.

[12] 王煜炜.实用主义道德观在医护管理工作中的实践意义[J].护理研究,2007,21(33):3076-3077.

[13] 沈传华.护理实践课教学中贯穿护理道德教育[J].现代护理,2008,14(2):244-245.

护理道德的重要性篇3

进入到21世纪以后,护理事业的规模和水平更是显著,尤其是护理教育事业蓬勃开展,本科层次的护理毕业生规模逐渐扩大。面对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多层次、多侧面的变迁,产生了一系列道德疑虑和问题,同时护理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德育受到了最强烈和最大的责难,即护理院校的道德教育缺乏现实性和灵活性。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对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方法探讨,探究其对我国护理院校道德教育的启示,逐渐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护德教育模式。

关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劳伦斯・科尔伯格(1927~1987年)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道德心理学家和道德教育理论家,在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和道德教育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被誉为“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之父”。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理论以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的思想为渊源,继承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并吸收了杜威、涂尔干等其他思想家的观点,是一种兼具哲学、心理学特色的道德教育理论。他开创了道德两难故事法(海因茨偷药),作为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重要研究方法。让被试在设置的情境中通过道德冲突,在这一平衡-失衡-平衡的过程中促使自身道德认知的发展。基于这一研究,他还提出了著名的“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深入研究科尔伯格的理论对我国护理院校的道德培养机制有着很深的启示。

我国护理院校道德培养方式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护理事业进入发展新时期,护理教育也从单一层次的中等护理教育逐步转向为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的较完整的护理教育体系。护理模式发生了巨大转变,我国护理服务市场需求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对护理人才以及高等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以人、环境、健康、护理为基本观念,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相应的,护理人才角色也发生多元化改变。于此同时,社会和民众对护理人才的道德期许也在不断提高。要求他(她)们具备更高的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行为。但总揽我国护理院校护德教育方式,大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对护德教育重视性不强。学校多关注于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对学生护德的培养重视度不高;二是护德教育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性和实用性。护理院校多把护德教育与一般思想道德教育和意识形态领域教育相混淆,内容缺乏专业性;三是护德教育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互动性。以往更多是强调道德知识的“灌输”,教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学生参与性不强;四是没有针对性。学校没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所处发展阶段制定专门的护德教育模式,形式过于统一、呆板。

对我国护理院校护德培养方式的启示

深入研究科尔伯格的理论和道德培养方式,对广大护理院校的教育者来说有着很深刻的启示:⑴加大护理院校对学生护德教育的重视程度,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我国的护理院校大都将重点放在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的培养上,将学生定位为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护理学本身的职业精神和内在道德要求。通过科尔伯格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深入研究,应认识到要达到人的全面发展,道德的教育不可或缺。特别对于护理毕业生来说,以后从事的职业目的就是帮助民众战胜疾病恢复健康,护理专业道德素养的在校培养阶段就尤为重要。因此,我国护理院校应将学生的护理道德教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设置专门的。护理道德教育模式,将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及护理道德教育共同抓好。⑵改革现有的护理道德教育方式和观念。首先,学校作为护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和媒介,长期将教育主体定位为教师,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把学生单纯的看作受动方,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以往的护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分界不清,内容界定不专业,而且在教育方式上多采用知识灌输式,形式单一,学生兴趣度不高,以致护德教育效率低下。因此应从以下方面努力:①鼓励教师在认真分析学生道德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制定特色化的教育方案。可通过问卷的形式首先对学生对于护理道德教育的需求做调研,结合国家德育教育的方针和护理学发展的时代特点,汲取中国古代道德观的精华,最终开创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体系;②借鉴科尔伯格的道德培养方法,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选取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有关护理道德冲突的真实案例带入到课堂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促使学生护理道德观的发展。在这其中,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来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此外,在案例中也可让学生分成小组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道德讨论,通过深入人物内心来将道德观念内化。逐渐形成自我护理道德观念和体系;③护理院校应鼓励和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建立校内护理道德社团,让学生在自我管理和监督的过程中,构建自我公正意识和理念。

总之,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对我国现有的护理道德教育发展有着很强的启示,对其的研究并不意味着完全意义上的追随,其道德培养方式基于我国的国情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可操作性。应当在借鉴和汲取的同时积极结合我国护理道德发展的现状,将护理道德教育不断深入推进,使之更好的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护理道德的重要性篇4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4-0083-02

在21世纪的今天,一些人在享受医学成功的同时,面对使他们恢复健康生命的医护人员,没有感激,反而是诸多的不满、尖锐的批评以及医患冲突的频繁发生,这些现象值得医护人员和培养医护人员的教育机构深思。护理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具有人文关爱关怀和高尚品德的护理专业技术人才。但受到传统教育重技能、轻人文的影响,护理道德教育未得到重视[1],导致护生道德品质较低。护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他们道德素养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存质量,还涉及人的生命[2]。因而作为培养护生的医学院校有责任为护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激发护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性,提高护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1 护生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

护理道德是护理人员在护理领域内处理各种道德关系的职业意识和行为规范[3]。护理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涉及人的生命、疾病和健康等问题,护理道德可有效调节护理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未来的护理人员,护生应具备以下几种道德素质。

救死扶伤,忠于职守 救死扶伤是护理人员的天职,时刻为病人着想,尽全力为病人解除病痛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职责。护理工作关系到病人的生死安危,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以服务病人为己任,时刻为减轻病人病痛、挽救病人生命努力工作。

刻苦勤学,钻研进取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刻苦勤学始终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有助于护生在未来职业生活中不断钻研新技术,提高业务水平。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护理专业技术迅速推陈出新,要求护理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技能,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为病人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诚实守信,一视同仁 诚实守信是护理人员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必要条件,是护士职业道德品质的基本要求,也是护生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诚实守信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在病人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如实告知病人病情,协助病人做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护理措施,维护病人的权益。同时应该做到对病人一视同仁,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经济状况等,无差别对待每个病人。

举止端庄,语言文明 语言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语言对病人的心理有重要影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与病人接触较多,其一言一行都会对病人产生影响。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是每个护理人员应该具备的工作态度。一个人的举止言谈代表着一种内在的精神风貌,也是医务人员良好道德品质和修养的集中体现。护士衣着整洁、规范,举止大方,语言文明,有利于护患之间的沟通,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2 培养护生道德素养的探索

个人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学校的道德教育是提高个人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高等医学院校的德育教育主要通过独立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护理专业课程中的道德课程完成。由于独立的道德教育课程与专业的道德教育课程学时有限,对护生道德培育仅仅靠道德教育课程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护理教育者应探索多种方式提高护生的道德素养,以便其在未来的护理实践中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完善人文课程设置,形成文化积淀 长期以来,我国护理教育重技能、轻人文,导致护理人员整体人文素养偏低,而职业道德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养的高低可直接影响人的道德品质。因此,护理教育者应完善人文课程设置,以人文课程教育为切入点,提高护生的职业道德品质。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护理人文课程未得到充分重视,学时少、比例低,课程性质多被设为选修课,因此未得到学生的重视。在国外,人文课程受到重视,如在比例设置上,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人文课程比例为20%~

25%[4],而我国人文课程一般在10%左右[5]。

在教育体制中未受到重视,因此,我国护理教育应增加人文课程的比例设置,借鉴发达国家的人文课程设置经验,开设符合中国教育的人文课程,如中国医学史、文化史等。中国古代医家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医药文化,也是现代医务人员学习的道德楷模。作为未来的医务人员,护生应该以他们为榜样,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

拓宽道德养成途径,重视道德实践 道德的修养、品格的养成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因此,护理教育者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参加社会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道德理论在社会实践中的践行标准,使学生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衡量自身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改正自身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因此,护理教育者应为护生创造道德实践的环境,如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养老院提供慰问服务,对社区失独老人结对帮扶,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学会珍爱生命,感悟生命的意义,使学生对道德教育内化于心、外在于形,切实提高护生的道德素养[1]。

创造校园文化互补机制,激发护生主观能动性与自觉性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个体道德素养的养成是外部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经过自身内化的结果。护理教育者为护生提供一个积极向善的良好氛围,可以尝试建立德育教师与辅导员、学生社团紧密结合的机制,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拓宽德育教育途径,增强德育教育效果,使其意识到道德的重要性,激发护生的主观能动性与道德自觉性,以道德标准规范自身的行为,促进个体道德素养的提升。

完善道德评价体系 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是个人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根本,如果一个人道德出了问题,即使有高超的专业技能,也不能对他人产生效益。培养护生的道德素养不仅应注重道德知识的灌输与道德实践的培养,更应该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使德育评价成为选人、用人的首要考量指标,有效提高护生对道德重视,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在实践中更好地践行道德行为[1]。

加强对护理教师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提高护理教师的道德素养是培养护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护理教育者应该重视自身的道德素养,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形成高尚的品格,为人师表,以自身去影响学生,在无形中对护生产生良好的引导作用,使学生以教师为榜样,自觉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3 结语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医护人员不仅要具备精湛的医疗护理技术,还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才能为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社会全方位的照护。我国教育部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重点强调高等院校的办学方向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因此,提高护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教育的主题,高校的道德教育应着眼于心灵塑造和品格建塑,应从态度、观念、内容、方法与实践等多途径去提高护生的道德素养,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运用理论教育、实践训练、心理建构等方法切实提高护生的道德素养,使其在未来的护理工作中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6]。

参考文献

[1]张改娥.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9-21.

[2]唐光辉,刘媛.论当代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4):53-54.

[3]王明丽,傅伟韬.护理伦理学[M].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6.

护理道德的重要性篇5

2现阶段医学院护理伦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来说,在医学院护理伦理学教学中仍存在着学时安排少、教材较少、教学内容混乱、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首先是重视程度低,学时安排少。在现阶段的高等医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医术、轻医德、轻伦理等思想观念。没有将护理伦理学作为医学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因此在课程设置的时候,没有具体明确护理伦理学的地位和性质;在学时安排上,一般仅安排24~36个学时。在有效的教学时限内,很多护理伦理学知识没有学习到位,更别谈实践了。其次是教材较少、教学内容混乱。目前很多高等医学教育护理伦理学教学中所用的教材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护理伦理学》,教材种类少,教学内容多且混乱,教学难度大,护士在学习护理伦理学的时候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重构教学内容,严重影响教学及护士学习的效率。此外,单一的教学模式也是制约护理伦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目前的护理伦理学教学中,很多都是由教师单纯的课堂讲授来完成,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很难激起学生学习伦理学的兴趣,从而也就影响了护理伦理学学习的效率[2]。

3基于岗位的护理伦理学教学改革

针对目前护理伦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医院护理岗位工作的实际需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基于岗位的护理伦理学教学改革。

3.1以护理伦理学理论为基础进行改革

在进行高等医学护理伦理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下,有重点、有选择的向学生讲解护理伦理学理论知识。护理伦理学理论知识主要包括伦理学学说、伦理原则、伦理分析方法、护患关系伦理决策、护理道德等。具体到实际的护理伦理学工作中又包括护患、护医、护护、护技、护专、护社等六大人际关系伦理道德,护理道德教育,护理道德修养,护理道德评价等。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要全面而重点的突出和反映基于岗位的当代护理伦理学内容。要强调护理伦理学理论知识和护理实践相结合,注重护士的创新思维,学会独立思考,能够运用护理伦理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来指导护理实践,提高护理道德情感及护理服务水平。

3.2以工作岗位为主体进行护理伦理学教学改革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护理伦理学教学必须密切联系护理工作岗位来进行,要充分体现其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3]。护士的岗位分工一般是按照流水线的工作方法进行分工,以岗位为中心分段,将医生、护士搭配成一组,负责患者的治疗、护理等工作。就普通医院来说,具体可以分为门诊护士、病房护士、手术护士。门诊护士下面又可分为总台分诊护士、科室分诊护士、门诊注射护士等,病房护士又可分为责任护士、主班护士、治疗班护士、药疗护士等;手术护士可分为洗手护士、台下护士、助手护士等。护士的多维岗位要求护理伦理学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各岗位职责的要求,按照各岗位的特点、主要职责、涉及的人际关系、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等进行详细讲解,同时结合具体案例以及护理实践让学生深入学习护理伦理学。

3.3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贯通案例

护理伦理学教学中涉及很多特定规范具体的行为要求,而在实际中如何运用却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借助案例可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伦理学问题[4]。例如案例1:产妇杨某,产次4次,患有习惯性流产史,第四次妊娠保胎至31周早产,新生儿体重1850g,出生后多次呼吸暂停,B超显示颅内出血,合并吸入性肺炎。医护人员向产妇及家属交代新生儿病情危重,抢救后可能存在智力问题,但产妇及家属决定施以抢救。这时护理人员应该采取哪种护理伦理对策。让学生分组讨论该案例:颅内出血新生儿该如何处置,该新生儿有没有生存的权利。然后结合国内外产科临床实践工作有关残疾新生儿处置问题,护理伦理学理论知识,最后讨论用什么标准衡量新生儿的生命价值,引导学生理解生命和生命质量相统一的伦理学理论。

4结语

综上所述,护理伦理学要结合护理岗位实际工作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对患者生命健康、家庭幸福、社会所担负的责任,培养他们关爱患者、无私帮助患者的美德,以成为未来合格的护理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李佳圣.基于护士工作岗位的高职护理伦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2,4(4):97-99.

[2]孙鸿燕,张青碧,黄华英,等.探索护理伦理学的教学改革对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1):102-103.

护理道德的重要性篇6

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在其专著《班级生活》中首次提出隐性课程的概念。美国学者柯尔伯格认为唯一综合的考虑隐性课程的方法就是把它看成道德教育。隐性德育课程指广泛存在于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通过校园环境等物质形态、校园文化活动等精神形态、学校规章制度等制度形态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教育者无意识、潜在、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德育因素。

一、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隐性德育,培养护理生的高尚职业道德情操

1.发挥德育显性课程本身隐含的隐性教育因素

德育学科教师自身的道德认识、言行举止、教学态度等对学生有潜在的影响。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一面生活的镜子,从这面镜子中学生看到生活中的是非、善恶、美丑。教育家孙敬修说:“孩子的眼睛像摄像机,耳朵像录音机,他们睁大眼睛时时处处在注视着,摄取着发生在身边的一切,并且在自己的心中留下色彩的痕迹或是灿烂的火花或是晦暗的阴影。”可见,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时时处处体现对学生的爱。尤其受教育者是护理生,因为病人不仅需要从护士那得到医疗技术服务和生活的照料,还需要从护士那里得到尊重和爱护,当护理生在老师那学会尊重与爱,工作以后自然会把这种尊重与爱带给病人。

2.开设活动课程

要开设更贴近现实生活的、符合学生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进入生活情境的活动课程。护理工作是辛勤繁重的,责任重大的,在校生可能还没有这样的体会。当课堂教学中开展职业素质演讲辩论赛、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活动、模拟情境遇到两难问题时,是否能抵制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诱惑,学生作为主体因素参与到活动中,对于活动的组织理念、活动的组织策略、活动中参与者的体悟等都对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3.其他学科中隐含的隐性德育教育因素

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可根据护理的专业特点开设的护理礼仪、人际沟通、护理心理学、健康评估等课程有助于学生丰厚人文底,对职业观点的形成、职业情感的激发、职业形象的树立都有影响。语文学科中对语言的表达能力要求对于护士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医患矛盾中最主要的就是医护人员与患者语言沟通的矛盾。美好语言对患者可产生积极作用,会改变病人的心理状况,对疾病的治疗、修养、转归和康复都有帮助;从物理学科化学学科等理科中学习科学家的治学态度;从护理学基础、妇产护理、儿科护理等专业课中感受南丁格尔的护理学精神。

二、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培养护理生职业道德情感

我校的校训是“弘德弘医,笃知笃行”,校园总体设计理念为卫生十字与中国太极的巧妙结合,既尊重传统又联系现代,一条极富变化的思源路,连接所有功能区,温馨的色彩,体现卫校年轻女生多的特色。校园的物质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样的,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校组建了多种校园社团活动,像吉他社、音乐社、舞蹈社、跆拳道社等,最有特色的是我校的礼仪社。学校每年组织的迎新生晚会、“5.12”护士节晚会、元旦晚会等大型活动开展,既符合职校生的特点,又营造了“开放明快清新活泼”的文化氛围。尤其是护理生,社会对其外在形象、仪容仪表、举止风度要求较高。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对护理生的形象、气质、风度都有积极意义,这种文化浸润是职业意识的培养,也是职业情感的激发,高尚人格的养成。

三、严格执行学校制度,培养护理生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学校制度是制度形态隐性德育课程的载体。学校的规章制度、守则等通常以隐蔽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德育功效。学校制度为学生成长、学习、生活提供了有序合理的学校环境,能够公正实现和保证个体的权益,引领良好的道德风尚。相比道德而言,制度更能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的行为,学生通过感知、记忆,思考践履学校为成员提供的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利用学校制度中的隐性德育课程,有助于培养护理生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四、结语

中职护理生是未来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的主要构成者,我校一直在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护理人员,而职业道德培养无疑是最重要的教育。尤其是现代医学程序对护理人员的道德水平和医护技术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护士人员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要培养护士高尚的职业道德,必须充分发挥隐性德育课程的作用,为社会培养输送大批合格的白衣天使。

护理道德的重要性篇7

培养爱心,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应该加强自己本身职业道德教育,勤奋学习,不断进取,严格执行道德规范和操作规程,执行各项护理工作要做到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忠于职守,禁止拖沓懒散,敷衍塞责,要增强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提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2],这是新时展的要求。

合理安排人员结构,提高整个护理群体的工作质量。目前护理队伍的教育层次不一,个人爱好修养不同,要求护士个个成为德、才、智、识全面人才是不可能的。可以通过老、中、青三级结合构成一个合理的护理群体来取长补短,经常开展业务讲座、微笑服务和文明用语活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培养护士的“慎独”修养

慎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也是道德修养应达到的一种境界[3]。多年来在广大护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护士被人们誉为“白衣天使”受到人们的尊重。但是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对护士价值观的冲击,一部分年青护士对护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责任感和事业心,这就免不了降低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同时给护士长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临床护理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它是一种群体劳动,无限重复,而护士长也只有一双手、两只眼,看得到白天,看不到晚上,看到临床护士,看不到治疗护士。而护理工作集技术性、事务性、重复性、特殊性为一体,由于复杂、具体、技术性很强,服务性要求高,关系病人的安危,责任重大,如果没有每个护士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及高尚的护理道德情操,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好本职工作是很难的,护理道德是护士完成临床护理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每个护士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自觉性,不管是技术服务还是生活服务,都应严格按照有关规程办事,各种处置小心谨慎,工作忙闲标准不变,有人监督、无人监督一个样,单独工作具有“慎独”精神。往往这一点做起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不断加强护理道德的教育与培养。

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用道德良心监控护理行为。护理工作要护而有术,护而有德,当我们在为病人做一切治疗操作时,技术与道德、良心二者不可偏离,重技术而不注重道德良心是护而无德。很多医疗单位历来就强调在医护工作中开展“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活动,其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换位思考,改善服务态度,要把病人看成自己的亲人,而不是一件东西、一部机器,对人就必须用科学的态度,严格遵循科学要求,一切操作慎之又慎,切忌粗心大意,敷衍了事,即使在周围无人知道,甚至别人无法查知的情况下也丝毫不做有损于病人的事,用道德良心指导自己的行为选择,监督自己的行为过程,评价自己的行为后果。自觉、主动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尽职尽责地为病人服务。

一支高品质的护理队伍,能充分展示一个医院的风貌,要培养一支这样的队伍,除加紧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更应对他们进行护理道德的教育和培养,培养他们的爱伤观念,培养他们的同情心,老护士应言传身教,护士长要口教眼督,使全体护士具有较高的道德自觉性,养成敬业、爱业、乐业、勤业的良好职业道德,保障医疗、护理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地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地为人民大众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护理道德的重要性篇8

一、热爱本职、忠诚专业

护士是一种专门职业,护士的从本职责是通过治疗护埋和预防护理为人类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和促进健康。护士教育创始人南丁格尔说:“护士必须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在医院里工作的护士,为病人服务,病人中有的清醒,有的昏迷、有的慢疾缠身,有的急病凶险。他们来自社会的各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这一特定的工作对象决定了护士工作的复杂性。要求护士要具有特殊的道德风尚,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则要求护士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做到不怕脏、不怕累;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忠于病人,在技术上要精益求精,把白己的一切献给党的护理事业。

二、体贴同情、和蔼可亲

病人接触最多的是护士,护士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如护士亲切的表}]牙,将使病人充满信心,感到温暖。反之护士带着轻视厌恶态度就会使病人感到屈辱甚至激怒而加重病倩。因此护士应具有一颗慈善而纯洁的心,视病人如父母兄妹,做到礼貌热情,主动周到,体贴入微。当个人利益与病人利益发生矛后时(如家中有事,小孩有病等),应象白求恩、吕士才那样,为了病人男于牺牲自己的一切。

三、知识丰富,技能精巧

现代科学的发展对护士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基础,护理技术等,不但要求理论基础知识扎实,而且要求技术操作精巧熟练,这样才能更好的造福于病人。因此,护士除了学完护校的全部课程外,还应结合工作实践刻苦学习,不断掌握本行业,本专科的新技术,不断学习新理论,注意新动态,并争取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四、有道德有修养的行为

1、风度优雅、举止端庄

由于护士工作接触的对象特殊,要求护士在工作中,服装整洁,言谈文雅,举止端庄,作风正派。护士只有具备了这些优雅的风度,才能给予病人良好的印象,才能对护士产生信赖感。

2、勤劳细致、严肃忠诚

在医院里,不少病人昏迷不醒或瘫痪,一切要由护士照料,而护理技术操作又多为护士单个进行,因此勤劳细致,严肃忠诚是护士专业品格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护士在工作中应始终坚持有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无论何时何事应忠诚老实认真负责,不得弄虚作假。工作一旦发生差错事故,应毫不隐瞒,迅速汇报,及时处理。

3、谦虚谨慎,善于合作

护士相处的对象除病人之外,还有家属、医生、其他护士及医院员工。因此,一个护士应有良好的个性修养,做到谦虚谨慎,尊重人,体谅人,帮助人。对病人家属应耐心解释和指导,对医生应尊重和信任,密切合作,诚实而机智地执行医嘱。青年护士对资历老的护士应尊重和体贴,年老的护士对年轻的护士要关心、爱护和指导。

4、情绪稳定、老练沉着

在工作中,特别是紧张的抢救中,护士要做到沉着果断,迅速敏捷,灵活机动,有条不紊,就必须在个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决不因个人情绪影响工作。对那些性情寨躁或者爱挑剔的病人决不与其计较,始终保持护士崇高的职业道德。

总之,护士的职业道德规范可归纳为八个字:

爱(专业)亲(病人)

精(技巧)雅(风度)

严(作风)劫(工作)

诚(协助)稚(情绪)

怎样才能培养护士具有这些良好的职业道德呢?首先,护士学校要做好这一专题教育,可适当开设一些有关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护理心理学。尤其是在教员讲课示范操作时应以身作则,假模型要当真病人对待。而对已经工作的护士,应普遍进行教育,针对个别护士不测量体温、血压,在表上搞假登记实例进行教育。讲这种错误行为的危害性。教育护士应具备的起码的职业道德。

护理道德的重要性篇9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health care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professional morality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s of the necessity of nurs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construction. Objective analysis and face nurs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construction i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urrent vocational college nursing specialty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nursi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moral construction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出台,职业教育得到迅猛发展。护理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服务经济发展、加快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培养一线卫生技术护理人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障要求也对护理工作在服务模式、护理专业人员素质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护理教育师资队伍成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1 充分认识加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师德是教师职业成长的灵魂,是教师个体赖以生存的力量源泉和主要支撑。美国麦金泰尔主张“德性是人类后天获得的、内蕴于实践活动的各种好的性质、品质、倾向。”教师要忠于教育事业,就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正确的认识观和价值观,培养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高尚的道德境界,做到牢记责任、不辱使命。这与其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

(2)加强师德建设,是护生全面成长的需要。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和思想的引领者,更是道德情操的示范者,教师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个人品德都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柔性的内在影响。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只有在道德、学识、人格等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真正为人师表,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帮助护生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和专业理想,助其全面成才成长。

(3)加强师德建设,是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需要。信息网络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变革中,高职院校面临着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通过内涵建设,充分挖掘人力资源优势,实现高职院校快速健康发展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中的重大课题。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来讲,加强师德建设是逐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增强发展动力的重要保障。只有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才能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培养一流专业技能人才,才能不断增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

(4)加强师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文明社会的需要。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和一个社会群体,对于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角色地位注定了其言行、仪表、道德修养对其他公民和及其整个社会的影响。师德也成为了社会道德标杆,加强师德建设也成为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护理教师的行为示范作用因其特殊的职业性而表现得尤为突出。护理专业教师除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技能,更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是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文明社会的需要。

2 正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由中专升格而来,由于升格时间不长、工作基础较弱等原因,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护理专业特殊的专业背景也造成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师德问题较为突出。

(1)专业思想不够牢固。绝大多数医学职业院校都是以临床专业为主,护理专业发展得不到足够重视,专业发展上的区别对待使得不少护理专业教师专业思想不够明确,专业进取精神不够坚定。由于我国护理高等教育整体起步较晚,研究生教育开展缓慢,高学历护理专业教师缺乏。因此,护理专业教师整体学历层次较低,工作学业压力较大。同时,护理专业教师目前基本都是女性,性别上的差异也造成不少护理教师因忙于家庭事务而放松了对专业的持续追求。

(2)价值观念不够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伴随着社会转型期的独特现实,使得社会公众道德心理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变性。在消极价值观念的诱导下和不良生活方式的侵蚀下,医疗领域也出现了乱开大处方、过度治疗、收受回扣和红包等不良现象。部分护理专业教师满足于物质利益的追求,对待本职工作消极应付,奉献精神减退,在工作和生活中往往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做事情更倾向于从个人角度出发,容易成为不良价值观念的接受者、崇尚者和传播者。

(3)学术态度不够端正。目前,科研成绩成为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定岗定级、待遇提升的重要考评依据。一些护理专业教师为了追求科研成果,盲目追求数量,粗制滥造,抄袭剽窃者有之,弄虚作假者有之,投机取巧者有之,能够静下心来潜心学术、刻苦钻研的教师越来越少。这种为了利益而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做法败坏了学术风气,也损害了教师的职业形象和道德感召力,失去了为人师表的正面引领作用。

(4)敬业精神还有差距。部分护理专业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没有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缺乏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教学活动中常凌驾于学生之上,没有充分体现教与学的主客体互动和互换关系,教育理念落后,知识更新滞后,也缺少教学中的新技巧和方法,教学活动单调乏味,无法有效激发护生的专业激情。

3 充分探究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师德建设的具体对策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引领。师德是教师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师德建设的根本指引。2014年9月9日,在与北师大师生座谈时,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广大护理专业教师要更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既做“经师”又做“人师”,勇担重任,以培养德艺双馨护理专业人才为己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恪守职业道德规范,提升个人道德境界,以深厚的学识、高尚的情操和坦荡的正气去影响护生,真诚的帮助她们提高个人道德品行和职业修养,获得人性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反复的熏陶锤炼内化为思想并贯穿其整个职业生涯。

(2)制度建设是师德建设的重要保障。制度建设是教学工作稳定有序运转的保证,更是师德建设的重要保障。要保证师德建设稳步提高,持续发展,必须有健全和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保证。通过建立师德教育培养制度、师德约束规范机制、奖励和惩罚制度、日常监督机制等,探索建立符合护理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的师德规范,对师德建设和教书育人工作提出刚性要求,实现师德建设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鼓励护理专业教师开展教书育人活动、恪守职业道德。笔者所在的南阳医专护理系就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教研室日常教学量化考核表”,从教学文件的完成、教学纪律的遵守、课堂教学的管理和考务工作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量化,并将管理经费与每个教研室的量化结果挂钩。不仅规范了教学秩序,而且也大大调动了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

(3)专业发展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师德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在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更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能力上。师德师风建设应与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结合起来,成为职业精神培育和专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南阳医专护理系着力培养教师的三种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积极倡导团结协作、务实创新和快乐奉献的工作精神,克服安于现状、“等靠要”的守旧思想,广泛开展了“教师责任”大讨论和人人参与的师德师风演讲比赛,组织教学讲座、教师技能培训等,极大的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热情和敬业意识;建立了护理系教师成长微信群,以正能量引导教师不断进步,成才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护理专业教师进修学习,拓展视野,给教师提供生活方便,尽可能解决教师们的后顾之忧;要求系内专任教师定期到临床医院进行实践锻炼,而且要求新入职的教师到附属医院开展为期一年以上的顶岗工作。为保证锻炼效果,制订了详细的培训方案,而且定期检查,定期考核,最终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教学岗位。此培训机制不仅保证了双师型教师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巩固了校院合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专业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4)和谐文化是师德建设的有力支撑。教师高校文化最直接的创造者和守护者,高职医学院校只有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倡导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团结进取的人文氛围,才能让广大教师全心全意、淡泊名利做学问,形成有助于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南阳医专植根南阳这片文化沃土,与仲景文化同根同源,“医”脉相承。学校历来十分重视文化的陶冶作用,以“崇仁、厚德、恒志、精术”为校训,扎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塑造师德师风、爱岗敬业典型人物,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校园中的雕塑、标语、一草一木等也都体现了传统医学文化的内涵精髓,彰显了时代特点,为师德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5)自我加压是师德建设的内在动力。忠于护理事业,热爱护理教育事业,切实承担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满怀热情与关爱地对待学生,把全部知识和所学献给护理事业,这是护理教师崇高的美德,也是护理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护理事业将迎来自身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护理专业教师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树立为护理事业奉献终身的精神,不断巩固专业思想,强化专业认知,热爱学生,努力学习先进理论,提高业务水平,坚持做到反思慎独,加强自我修养,这是护理专业教师师德建设的内在源泉和不竭动力。

4 结语

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关乎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加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的师德建设,促使其从生存型向事业型教师转变,这不仅有利于教师队伍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更对护生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同步提升发挥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护理道德的重要性篇10

医学护理教育不仅仅是专业和技能的教育,更应包括思想政治和德育教育等。除了一般方法外,还要采取多渠道、全方位的德育教育模式,通过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道德风尚[1]。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个学科教师,所以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急救护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临床护理学科,作为一名护理专业的教师,在搞好《急救护理》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技能教学外,还要有机地结合急救护理的学科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创业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随着各章节内容的不同,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学习急救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形象

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内容之一,职业道德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在其职业领域的反映。医德医风教育是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职业道德教育是医德医风教育实现其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医德医风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急救护理工作中医德医风的认识,救死扶伤,体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是每个医护人员的光荣而又神圣职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个合格的急救护理工作者,除了必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才能立足岗位、奉献社会,肩负起“协助医者行医,给予被护理者之幸福”的社会责任。

2 通过学习急救护理的发展史,加强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想当初现代护理学的开山鼻祖―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所开展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一系列战地救护措施起,便意味着现代急救护理学随之应运而生。尽管急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这些最基本的急救技术在现代急救诊疗体系中人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故可凭借南丁格尔的光辉形象,来培养学生热爱急救护理专业的职业道德情感和坚定从事急救护理事业的职业理想信念。

3 通过强化急救护理技术的实训、实习教育,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实践技能,增强职业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适应临床急救护理工作的职业能力。实训、实习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实习过程中,教师应与实习单位共同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相关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及其养成训练。《急救护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临床护理学科,不仅有比较系统完善的理论知识结构体系,还有相应一系列的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尤其我校作为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的急救护理的相关实践技能势在必行。

4 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挥急救护理德育教育的创新功能。学校要根据专业的特点,积极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寓思想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急救护理作为一门临床护理专业的新兴学科,虽起步晚但发展势头却十分迅速。随着急救医学的迅猛发展,一些新的急救理念、急救知识和技术不断涌现。为了更好地与临床急救护理实践紧密联结,就必须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诚邀相关专家学者多作学术报告。使同学孟能尽快适应临床急救护理工作。 其学术报告内容不但要有针对性、和先进性,还应该有互动性和预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和超前意识。

总之,道德教育既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当今社会赋予教师的重任[2]。力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来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功能,使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身体心理、文化专业和综合能力等方面得到大力培养和训练,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护理道德的重要性篇11

一、热爱本职、忠诚专业

护士是一种专门职业,护士的从本职责是通过治疗护埋和预防护理为人类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和促进健康。护士教育创始人南丁格尔说:“护士必须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在医院里工作的护士,为病人服务,病人中有的清醒,有的昏迷、有的慢疾缠身,有的急病凶险。他们来自社会的各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这一特定的工作对象决定了护士工作的复杂性。要求护士要具有特殊的道德风尚,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则要求护士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做到不怕脏、不怕累;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忠于病人,在技术上要精益求精,把白己的一切献给党的护理事业。

二、体贴同情、和蔼可亲

病人接触最多的是护士,护士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如护士亲切的表}]牙,将使病人充满信心,感到温暖。反之护士带着轻视厌恶态度就会使病人感到屈辱甚至激怒而加重病倩。因此护士应具有一颗慈善而纯洁的心,视病人如父母兄妹,做到礼貌热情,主动周到,体贴入微。当个人利益与病人利益发生矛后时(如家中有事,小孩有病等),应象白求恩、吕士才那样,为了病人男于牺牲自己的一切。

三、知识丰富,技能精巧

现代科学的发展对护士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基础,护理技术等,不但要求理论基础知识扎实,而且要求技术操作精巧熟练,这样才能更好的造福于病人。因此,护士除了学完护校的全部课程外,还应结合工作实践刻苦学习,不断掌握本行业,本专科的新技术,不断学习新理论,注意新动态,并争取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四、有道德有修养的行为

1、风度优雅、举止端庄

由于护士工作接触的对象特殊,要求护士在工作中,服装整洁,言谈文雅,举止端庄,作风正派。护士只有具备了这些优雅的风度,才能给予病人良好的印象,才能对护士产生信赖感。

2、勤劳细致、严肃忠诚

在医院里,不少病人昏迷不醒或瘫痪,一切要由护士照料,而护理技术操作又多为护士单个进行,因此勤劳细致,严肃忠诚是护士专业品格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护士在工作中应始终坚持有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无论何时何事应忠诚老实认真负责,不得弄虚作假。工作一旦发生差错事故,应毫不隐瞒,迅速汇报,及时处理。

3、谦虚谨慎,善于合作

护士相处的对象除病人之外,还有家属、医生、其他护士及医院员工。因此,一个护士应有良好的个性修养,做到谦虚谨慎,尊重人,体谅人,帮助人。对病人家属应耐心解释和指导,对医生应尊重和信任,密切合作,诚实而机智地执行医嘱。青年护士对资历老的护士应尊重和体贴,年老的护士对年轻的护士要关心、爱护和指导。

4、情绪稳定、老练沉着

在工作中,特别是紧张的抢救中,护士要做到沉着果断,迅速敏捷,灵活机动,有条不紊,就必须在个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决不因个人情绪影响工作。对那些性情寨躁或者爱挑剔的病人决不与其计较,始终保持护士崇高的职业道德。

总之,护士的职业道德规范可归纳为八个字:

爱(专业)亲(病人)

精(技巧)雅(风度)

严(作风)劫(工作)

诚(协助)稚(情绪)

怎样才能培养护士具有这些良好的职业道德呢?首先,护士学校要做好这一专题教育,可适当开设一些有关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护理心理学。尤其是在教员讲课示范操作时应以身作则,假模型要当真病人对待。而对已经工作的护士,应普遍进行教育,针对个别护士不测量体温、血压,在表上搞假登记实例进行教育。讲这种错误行为的危害性。教育护士应具备的起码的职业道德。

护理道德的重要性篇12

职业道德作为对职业人在履行自身职责过程中对行业行为准则的具体体现,是目前社会所看重的一项职业素养,对于成功就业具有直观的影响。对于护理专业的毕业生而言,职业道德更是体现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相互行为中,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因为护生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从业人员对患者的服务态度和制约着护理质量。近一个世纪以来,各行各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从医学来看,不仅工作范围和效率有了较大提升,而且在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职业道德。列宁曾经通过“重要的是相信道路选择的正确,这种信心能百倍地加强革命毅力和革命热情,有了这样的革命毅力和革命热情,就能创造出奇迹来”这段话阐述了情感教育作为良好的行为推动力,为现实生活和职业行为提供了良性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因此,这也说明了道德情感培育是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环。而教师在开展情感教育工作时,更需要注重对自身行为的规范。因为作为走入护理专业学生内心的人,教师也因此成为了学生所模仿和学习的主要对象,任何简单的行为都可能对护生今后职业态度产生重大的影响。

三、将专业教育和知识教育融入职业道德建设

正如先贤柏拉图通过“美德是拥有知识的结果”的哲言对知识和道德的共生关系做出阐述一样,道德表现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知识水平的影响,这也说明了护生职业道德建设需要融入知识教育。故在完善学生知识体系的同时,应对护生施以职业道德教育。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使得知识体系的完善推动了护生的理性思维,也强化了护生对职业道德内容的认知。而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的融合,要求教师以护生专业认识为出发点,在激发护生学习专业兴趣的同时,融入护生专业思想道德的建设工作,保障了护生技艺的精进,又培养了良好的职业态度。

四、将社会实践和自我完善融入职业道德建设

实践作为理论升华的重要渠道,在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护生加深对教师课堂授课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可以更加协调地配合护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开展。例如,在“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4.7”世界卫生日以及“12.1”世界艾滋病日等疾病防控宣传日组织护生走进基层,融入社区,对健康生活和疾病防控的理念进行宣传,同时积极开展医护工作和服务。在不同的疾病防控宣传日进行知识宣传和普及的工作,不仅可以加深社会居民和护生对“生命和健康”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在组建护生青年志愿者服务团队的同时,也正是通过这些践社会实活动达成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设目标。除此之外,自我完善也是职业道德教育建设的重要组成。因为自古以来我国思想家就将道德教育和自我完善相结合,孔子所提出的“见贤思齐焉,不见贤而内自省也”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正是这样的道理。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在上20世纪的70年代提出了“只有全面的自我教育、自我学习,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的观念,进一步阐述了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在学术加强自我教育与职业道德建设融合的同时,教师也需要帮助护生建立正确认识自我。

五、结束语

切实强化中职护理学生的职业道德,满足当今社会对医护人员的要求,有利于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站稳脚跟。而实现这一强化的过程便是当下中职护理专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所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除了上述的几类措施以外,还需要将教育和当下的信息科技进行融合,让教育产业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这对于提升中职护生的就业竞争力,使之职业道德被社会认可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春艳 单位:吉林省四平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护理道德的重要性篇13

1.护理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护理职业道德的是在社会道德的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及护理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责任,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护理职业道德标准和护士行为规范。护理职业道德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信念和良好的职业行为

2.护生职业道德培养的现状

2.1护生的职业道德培养仍局限在课堂内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培养仅局限在课堂。有些教师对德育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当个别学生出现德育问题没有及时教育和引导或马虎应对不注重方法。这些都是导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下降的原因。

2.2社会上自私、自我和拜金的思想造成护生思想道德水平下降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医疗服务的商业化日趋明显,人们越来越追求个人利益。社会上这些自私自我和拜金的思想严重影响学生青少年时期价值观的养成。部分医院招聘选人时存在重貌轻德,重才轻德的现象。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造成部分学生道德感麻木,思想道德水平下降。

2.3部分护生对护理专业不认同,缺乏敬业和奉献的精神

首先,中职学校的部分护生专业认识不足,认为护理工作低人一等,没有把护理看成自己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这样的护生由于对本专业的热爱不够,会缺乏对护理工作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这些都不利于他们自身职业道德的养成。

3.培养护生职业道德的有效途径

3.1护理实验课中加强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首先,中职学校护理实验课上技能考核时让护生自己准备用物,操作后自己整理。这样完整的操作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工作的细心和耐心。其次,在技能训练中可让同学角色扮演的方法模拟临床实例。通过护生扮演病人,可增进他们对病人的理解和同情,培养其爱心和同情心。

3.2加强护生思想教育使其热爱护理专业

3.2.1教育护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中职学校新生入学后组织护生观看影视教育片:南丁格尔的伟大事迹。通过教育录像的观看对护生进行人生理想的教育。理想是行为的源泉,教育护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时时处处以病人利益为重,济世界爱民。[2]

3.2.2加强对护生的功利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情感

护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而医务工作者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而奉献精神、服务责任、功利关系,均受医德情感的影响。因此,加强对护生的功利教育,对他们进入工作岗位后能更好的处理好“义”和“利”的关系打下基础。[3]

3.2.4邀请临床护理专家来校讲座,培养护生职业认同感

通过邀请临床护理专家来校举办交流座谈会或讲座的方式培养护生的职业认同感。临床优秀的护士来校进行经验交流,可加深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通过一些护理专家感人的真实治病救人的实例培养护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

3.3临床实习中加强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3.3.1将护生临床实习的职业道德表现列入出科考核中

护生在每科室实习结束时都有进行出科考试,并且要将其思想品德、劳动纪律、尊师互助,业务能力等综合评价加入考核内容中来。护生实习考核结果可作为学校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出科考核中职业道德评价不合格者,护理教师应给予教育指导。

3.3.2临床中应选用德才兼备的带教老师指导护理实行生

医院选拔护理带教老师时,务必将职业道德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带教老师应帮助护生在护理实习中提高职业道德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形象。

综上所述,一个护士良好的职业素质的形成,主要靠在生活和实践中学习和锻炼,要不断对护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生自觉地用职业道德规范自己,加强护生职业素质的形成,从而提高职业素质。[4]

参考文献

[1]周宏珍,李亚洁,谭琳铃.注重美德教育提高学生素质[J].护理研究,2007,5(21):130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