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护理科研论文

摘要:护理人员科研水平低的现象引起了护理管理者和护理教育者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护理队伍的整体学历层次偏低,护理本科生是护理队伍中的较高层次人才,是承担护理科研的主力军。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能单靠授课来完成,科研实践是培养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导师制”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的科研带教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很多护理导师本身没有护理科研的经验,在带教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
护理科研论文

护理科研论文:护理科研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护理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后,更需要护理科研的支持来推动学科的发展,护理科研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护理本科生作为护理事业的主力军,培养其科研意识,提高其科研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国家教育部将本科护生的培养目标规定为“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从中可见国家对本科护士科研能力的重视。但目前本科护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缺乏连贯性与系统性,即基础培训、护理研究的课程教学、科研实践三者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结合,导致本科护生知识结构松散,科研能力难以得到系统性培养。笔者试图通过对本科护生护理科研认知现状的调查,为本科《护理研究》课程的教学改革如教学内容的分配、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对郑州大学104名08级护理本科护生进行调查,其中男10名,女94名,填写后当场收回,回收率,有效率。 2结果 2.1护理科研的重要性 83.7%(87/104)的学生认为学习科研知识很重要或重要。92.3%(96/104)的学生认为培养和提高护理科研能力很重要或重要,88.5%(92/104)的学生认为护理科研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促进作用,91.3%(95/104)的学生有做护理科研的打算。2.2学生利用图书馆情况74.0%(77/104)的学生经常从图书馆借书,92.3%(96/104)的学生借的是中文书籍,62.5%(65/104)的学生借的是护理及医学书籍,45.2%(47/104)的学生经常上网查阅资料。 2.3参与科研活动情况 18.3%(19/104)的学生参加过护理科研学术会,36.5%(38/104)的学生参加过护理科研小组,34.6%(36/104)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写过护理科研文章,1.9%(2/104)的学生已发表过护理科研论文。 2.4科研实践步骤困难程度排序 科研实践步骤困难程度依次为:选题>科研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分析>论文书写 2.5《护理研究》课程的考核方式 53.8%(56/104)的学生赞成开卷考试,46.2%(48/104)的学生赞成实践考试,同学们都不赞成闭卷考试。 2.6有无必要书写毕业论文 55.8%(58/10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21.2%(22/104)的学生认为无所谓,23.2%(24/104)的学生认为没必要。 3结论 3.1大部分学生认为护理科研很重要,但参与科研活动较少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护理科研很重要,但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参与科研活动较少。另外大部分学生经常从图书馆借书,还经常上网查阅资料,说明本科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从图书馆借的书大多为中文书籍,说明一方面护理本科学生的英语尤其是专业英语的能力尚需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需鼓励学生给自己施加压力,进一步拓宽眼界。 3.2《护理研究》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内容需要改革 笔者曾尝试在《护理研究》教学中应用课题作业法,学生反映良好[1]。在《护理研究》学习结束后,调查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各步骤的困难程度进行排序。结果显示:选题>科研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分析>论文书写,说明选题和科研设计仍然是学生感到最头痛的,这与医院的调查结果相一致[2]。而马芳等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问题包括选题太大、范围太广,选题陈旧、无新进展[3]。说明选题问题尤其值得重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加大这部分内容的授课课时,尽量采用实例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通过实例给学生更多的参考,启发学生的思路,拓宽学生的视野。 3.3《护理研究》课程的考核方式需要改革调查 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赞成开卷考试或实践考试,不赞成形式死板的闭卷考试。以前采用了闭卷考试,虽然可操作性强,但是对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不大,因此以后应尝试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另外大部分学生认为书写毕业论文有必要,可以考虑将课程的考核和毕业论文结合起来,分两阶段进行,及时阶段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自由选题,写出开题报告,教师根据报告质量给出评分,第二阶段在学生实习结束后根据其上交的完整的论文给出评分,两次成绩相加,即为该课程的总成绩。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给学生一定压力,使学生在实习时既要勤于思考和练习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同时也更好掌握了论文的书写格式,学以致用,为以后的科研工作做准备。 3.4学生的建议 在问卷调查的,学生还提了一些教学相关建议。如:①增加学生到图书馆实践的学时数;②应适当介绍医学科学进展和医学科学的先进方法;③适时增加实践课(如到病房进行资料收集的实习);④多介绍科研设计,多分析科研文章等;⑤增加计算机软件(如SAS、SPSS等)及上机实习的机会;⑥安排科研讲座,请科研专家介绍科研经验。这些建议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采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职业技术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现在培养的护理本科生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护理技能和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教育、科研的能力,因此更应注重对学生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通过本次调查,了解了学生的一些现状及需求,获得了一些教学相关建议,从而为本科《护理研究》课程的教学改革如教学内容的分配、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护理科研论文:浅析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护理科研论文写作能力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合作学习 科研论文

[论文摘要]在大三护理专业学生中组建护理科研写作的团队小组,并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用于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实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护理科研的实践与论文的写作,能够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提高护理科研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护理科研论文写作的能力。

本科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使护理专业本科生具备初步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技能,即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科研知识、科研方法和科研技能,具备护理科研的初步能力。近年来,我们以课题《探索以社区为教学辅助背景的护理实践教育模式》研究为抓手,以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为中心,以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为背景,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的,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创新性思维。

一、合作学习的方法

1.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基于我们是以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为教学辅助背景所进行的学生护理科研能力素质的培养,因此,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主要以社区点实践小组为基础,每个小组配备1名社区医护人员和指导老师,并以这个小组为一个科研项目申报学校课题,科研立项的申报人就是该小组的负责人。

2.理论授课。(1)合作学习方法介绍。在以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开展护理科研前,我们先进行护理科研与论文基本技巧的讲授和指导,使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一个初步认识。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确立自己小组的科研意向。(2)护理研究理论指导。制订护理科研理论授课计划,利用学生晚上课余时间进行护理科研理论授课,使学生对护理科研具备一定的研究理论基础。(3)科研选题与立项指导。组织学生下社区见习,参观和收集与社区整体健康状况相关的资料,老师根据各小组的选题,征询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师的意见,初步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指导老师根据课题的名称、任务、目标等提出指导性要求。

3.研究实施。(1)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目标。在社区见习和理论授课的基础上,结合老师提出的社区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方向,小组成员带着问题,利用网络、图书馆、社区老师咨询、社区人群走访等各种资源获取所需要信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终选出一个题目作为自己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目标。(2)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在确定课题后,小组成员从针对课题立项申报到论文形成课题结题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工,每个小组成员对自己负责的阶段任务进行具体的策划,当课题研究进行到哪个阶段,那么该阶段负责的学生就是主要召集人,小组其他成员就听从该召集人的安排,完成布置的任务,达到既分工又协作的目的,彼此相互支持和配合,完成研究。(3)成果交流形成论文。当课题研究进行到时,要求各小组在集中讨论、汇合充实的基础上,将研究成果制作成幻灯片进行交流汇报,再由指导老师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师进行点评,然后,各小组再进行积极修改形成论文。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自2006年我们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应用于培养护理学生的科研与论文的写作能力的教学中,共有数百名大三护理学生受益。几年来参与的学生共协助社区卫生服务完成了学校所在地区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情况、农村合作医疗就医状况、社区老年高血压认知误区的调查与干预、湖州地区更年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等多项调查,完成调查问卷数千余份,形成调研报告十余篇,编写了社区多种常见病的家庭健康教育手册。在此基础上,同学们积累了资料和数据。许多同学完成了自己的论文选题,并在《解放军护理杂志》《护理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社区医学杂志》《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中外医疗》《全科护理》等省部级以上正规刊物上公开发表近百篇。

三、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结

1.小组合作学习精神的内涵及意义。小组合作精神是一个集体团结的象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护理学科多元文化护理的发展,其交叉性和渗透性的特点日益突出,各种知识领域之间的界限也日益模糊,彼此交错、相融,一个人的专业知识面早已远远不能满足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当临床抢救生命,当我们进行护理科研,许多尖端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小组团队的攻关。为此,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因此,作为高校的护理教育工作者在对护理学生的培养中不但要求培养的个体具有渊博的医学知识、娴熟的护理技术、科研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的工作能力,还要求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及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融入社会和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

2.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护理研究的特征。小组目标一致,与知识、资源共享是小组团队合作进行护理研究的基本特征。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曾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工作,那么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小组团队研究的基本要件是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实际运作中,小组目标是核心,不否定和抹杀个人目标。当个人目标较大限度地与小组团队目标同步时,必会推进小组团队研究的进程。这样的一致需要对共同目标的忠实和坚持。知识和资源共享是小组团队研究内部知识互相传递和积累的过程。通过一定的规则和激励措施达到知识和资源的共享,可以有效发挥团队成员个人的优势,达到团队内部的互助。在科学研究中护理一直是一个较弱的学科,为了实现护理学科科学研究的新突破,就必须发挥团队合作研究的优势,使团队智慧超过个人智慧的总和,实现“1+1 >2”的目标。

3.小组合作学习在护本生进行护理研究中的优势。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证实,学生会吸收所读的10% ,所听的20%,所看的30%,看与听结合的50%,听与说结合的70%,说与做结合的90% ,教别人时的95%。那么在学习者之间建立指导互助的关系,让他们互相学习、传递经验时学习效果应该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护理科研和论文写作的实践就是在团队成员之间建立了指导、互助的关系,让他们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传递经验、相互交流、相互质问对答,在辩论中产生新的思维和见解。(1)团队内部共同分享了某些成员的新知识、新思想,节省成员独自学习的时间,避免走弯路。(2)有利于在课题研究成员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团队中只要有一个成员努力,她的研究收获就会在团队中进行传播,给其他成员带来压力,进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克服懒惰的天性,加倍地努力学习。(3)每个人所学习获得的新知识在团队内的传播,有利于交换信息并进行深入讨论,对一些科研中遇到的难题能尽快解决,从而推进更深的研究,开阔更广的空间。

4.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影响。合作能力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与周围环境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本领,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合作能力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学和护理学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现代医学和护理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医护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医院科室之间、医生护士之间、护士和患者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也将变得更加重要。因此,许多用人单位在对护生的素质进行考察时对其合作精神也十分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进行护理科研实践的锻炼,既培养了小组学生彼此相互宽容和谦让的意识又达到了知识资源共享的目的,在完成小组的课题和论文的合作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护理科研论文:PBL学习模式在护理科研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科研管理的学习方法。方法 将pbl学习模式应用于护理科研管理中,建立有关的制度,改变以往的科研状况,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的科研素质。结果 提高护理人员科研意识和获取情报的主动性;更新知识结构,培养护理科研思维;使查新能力、科研获奖次数和护理论文的撰写数量明显提高;撰写论文人员的年龄,职称,学历有所改变。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讨论 建立一套科学的,有效的护理科研管理的学习方法,可以迅速提高护理科研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关键词】 pbl 护理科研 管理 成效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需在科研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护理理论。护理人员只有将5%-10%的工作量用于科学研究[1],才能真正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模式应用于护理科研管理中,这是一种探索式和创造性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我院自2007年1月采用pbl学习模式对护理科研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改变了以往的科研状况,提高了护理人员整体科研素质。现介绍如下:

1 一般情况

全院有职称并在护理岗位上的护士119名,其中>40岁有15名,>30岁有50名,<30岁有54名;高、中级职称48名、初级职称71名;现已取得大专以上学历69名(本科9名、大专60名),中专学历49名。整体情况分析,护理人员年龄偏小,对外界知识接受能力强,整体理论知识较扎实,自我要求较高,是一支充满朝气的年轻队伍。

2 实施方法

2.1 指导科研思路、制定科研计划:①分层管理[2]:科研是护理部管理工作中必抓质量之一。根据护士对科研认识,科研态度与科研水平,分为四种类型。及时类为对科研认识及态度端正,但缺乏科研水平者。第二类为对科研认识及态度不端正,但有科研水平者。第三类为对科研认识及态度不端正,并缺乏科研水平者。第四类为对科研认识及态度端正,并有科研水平者。第三类为最为难管理的人群,尽量避免其消极态度影响他人。第四类是最为的人群,选出第四类人群做组长,尽量让其展示优势,以点带面,带动整个护理队伍的科研氛围。总之,分别针对不同类人员进行管理。②成立科研学习小组:重视人才培养和开发,培养一批科研能手,成立多个科研学习小组。首先从主观上消除对自身职业的误解的误区,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技术性。从客观上尽量创造受教育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护理教育是护理科研发展的基础,只有教育跟上了,护理科研才有学术保障[3]。护理人员受教育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护理科研的开展和科研成果的应用[1]。护理教育提升可采用学历教育,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学术讨论等各种措施。③制定计划:大组长将研究课题分成几个问题,检索文献,筛选并分类,制定教学科研目标及方法,联系场地,经费预算。科研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4],建立护理科研基金,规范护理科研的管理。院部建立科研基金库,专门为科研提供部分费用支持。使科研的范围能探讨的更大,更深。

2.2小组组讨论会及个别指导:小组讨论会的主要内容包括组员汇报课题进展,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经过讨论小组成员共同研究设计了课题目录,搭建内容框架。还比如在围手术期患者的聊天需求情况调查现场,小组成员共同解决调查中面临的沟通问题。病人学历、年龄、手术情况等都是护士与病人沟通的影响因素,沟通需因人而异。组员先按要求进行独立调查,遇到问题由组长示范,然后讨论,组员再独立调查,组长巡回观察,发现问题再汇总讨论。此外,针对有的组员思路活跃,主动学习兴趣高等特点,组长也进行个别指导。

2.3查阅资料、利用院内网站、资源共享:①建立每周“论文导读”制度:论文导读流程分为六个步骤。首先及时步查阅资料,其次第二步确定“论文导读题目”,第三步宣读选定论文,第四步阐述论文阅读体会,第五步交流讨论,第六步总结。②订阅核心刊物,建立书刊借阅制度: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搞护理科研太深奥的想法。通过阅读文章,对护理科研论文撰写有所了解。临床护理工作经常超负荷,下班又陷入沉重的家务劳动,造成视野变小,信息量少。通过借阅制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护理人员提供最便捷的信息,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的动态。③建立随身小手册:护理论文的选题来自平凡的护理工作[5],在工作中要善于提高科研的意识,培养科研的灵感,随时发现实践工作中的问题,以“为什么”的形式记录在随身小手册,作为论文立题的依据。通过研究和探索,不断地提升理论知识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最终,提高全院护理水平。举例:围手术期患者的聊天需求情况调查有利于小组成员提高沟通交流及调查研究能力。聊天护理是一个新型未成熟的概念,有文献报道是指将朋友聊天、拉家常等沟通方式贯穿于患者住院诊治的全过程,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地将患者的躯体治疗、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护理技术融为一体,适时适地适度地提供多方位的整体护理[6],联想到将之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④培训利用计算机医学文献检索的技能:医学文献信息的检索已从传统的手工检索发展到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并存的时代[7]。各科室出资购买《中国知网》知识服务卡cnki,培训护理人员在家也能轻松上网查阅文献。⑤拟建立院网“英语角”:外语水平直接影响护士对外国文献的查阅,影响对国际护理发展动向和本专业情况信息掌握的水平。医院建立“英语角”英语交流的平台,使年轻护士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并有提高英语水平的场所。

2.4撰写论文、投稿与发表:①定时督促论文撰写的进程。制定初步撰写论文的进度表,及时季度初步完成“立题”,第二季度完成资料的收集,第三季度完成数据的整理,第四季度完成论文的撰写。②定人管理杂志橱窗内杂志和参考书籍,定期更换阅读橱窗内杂志,保持橱窗内书刊整齐,无积灰。

2.5科研效果评价与考核:①富有竞争力的奖励制度:[ⅰ]院部有专项奖励制度。分别对科研获奖事项,文章撰写的数量、发表在何类杂志都有明细的奖励规定。每年年终总结将个人科研获奖及情况作为评定的重要指标。[ⅱ]根据“马斯洛自我实现”的心理理论,满足人员的各自理想的实现。使人员能更自觉的积极投入科研工作中。②通过以上工作,科研组每位工作人员树立个人的科研发展目标。年终根据个人计划进行考核。每个人明确自身优点、缺点和存在的差距,自觉地加强自身培养。尽量拉近与第四类人群的距离。而第四类人群再接再厉,给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带动全院科研工作和树立榜样。

3 结果

“pbl模式”实施前后论文撰写情况比

.

*表示p值?0.05

“pbl模式”实施前后科研获奖情况比

.

表1显示,实施“pbl模式”进行护理科研管理后,撰写论文的数量有显著的增加。高学历的年轻护士撰写论文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成为护理科研强有力的新生力量。表2显示,实施“pbl模式”进行护理科研管理后,护理科研的获奖次数明显增多。有些护理单元正积极申报市新技术引进奖,整个护理队伍洋溢着欣欣向上的科研氛围。

4 讨论

4.1 “论文导读”提高护理人员群体科研素质

首先及时步查阅资料。通过各种渠道的文献查阅,既掌握文献查阅的技能,又了解当今国内外护理发展趋势。其次第二步确定“论文导读题目”,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挑选最为适合交流,对临床护理工作又有指导意义的经验总结和研究。第三步宣读选定论文,锻炼口述者在大场合的口头表达能力。第四步阐述论文阅读体会,共同学习回顾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和要点。第五步交流讨论,共同探讨热门话题,寻找是否有可写的新论题。第六步总结。通过每周的论文导读,了解各种论文撰写的“格式”,提高护士的科研能力。通过论文交流,开拓立题的思路,了解护理的近期动态,提高护理质量和对护理专业的热爱。

4.2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

护理人员有无科研意识和科研意识的强弱、自觉性的高低,是开展护理科研工作的首要条件。以往,虽也订阅许多护理杂志,但由于部分人员对护理科研的错误认识,护理杂志被作为摆设,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现通过“pbl模式”的管理,了解到科研的选题就是来自平时的临床工作。护理科研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实践工作密切相关的。其实身边有许多可以立题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正确认识到只有科研才能促进护理工作,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

4.3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pbl模式”的管理让每个护理人员都有很明确的努力目标,鞭策自己不断往前。只要有空暇就借阅护理刊物,从以前“要我读”到现在“我要读”。 立题方面,从以前“没题可写”到现在“来不及写”。 撰写论文从以前“我不想写”“不知如何写”到现在“我想写” 、 “原来可以这么写”。整个护理队伍洋溢着轻松的积极向上的科研气氛。

5.小结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强调从问题着手,学习者需要去探索哪些是他们所要知道的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探索式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 总之,运用“pbl模式”在护理科研管理中,加强了护理人员的科研知识,科研方法,科研技能,有效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提高整体科研水平,改变了以往的科研面貌。使全院护理队伍形成了良好的科研学习气氛。

护理科研论文:三位一体模式在护理科研带教中的效果

【摘要】 探讨提高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教学方法。[方法]选择2006年和2007年实习的23名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2008年实习的24名护理本科生为实验组,实验组采用“护理导师助教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进行科研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导师制”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实验组学生对科研选题、科研设计和数据处理3方面的自我评价比对照组学生高(p<0.05);实验组学生完成的论文在科研选题的创新性得分和论文的总分高于对照组学生(p<0.01)。[结论]“护理导师助教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学生的科研能力

【关键词】 护理导师;教学模式;护理科研

护理人员科研水平低的现象引起了护理管理者和护理教育者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护理队伍的整体学历层次偏低,护理本科生是护理队伍中的较高层次人才,是承担护理科研的主力军[1]。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能单靠授课来完成,科研实践是培养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2]。“导师制”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的科研带教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但很多护理导师本身没有护理科研的经验,在带教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3]。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我们对“导师制”的科研带教模式进行了改良,形成了“护理导师助教护生”三位一体的带教模式,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实习的正规全日制护理本科生47人,其中男生3人,女生44人;年龄20岁~24岁;学制4年,临床实践12个月,进入临床实习前均在学校进行系统的护理研究课程,有一定的科研理论基础。选择2006年和2007年采用“导师制”带教模式23名学生为对照组,2008年采用“护理导师助教护生”三位一体带教模式的24名为实验组。护理导师20名,均为女性,年龄28岁~51岁,工作年限5年~35年,其中大专6人,本科14人;护师7人,主管护师9人,副主任护师及以上4人;做过科研的有6人;助教8人,均为女性,年龄22岁~25岁,正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均在学校及医院接受过系统的护理科研课程学习,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过近1年的科研实践工作并完成专科论文1篇,在课题设计和论文撰写方面具有一定的水平。

1.2 方法

1.2.1 “导师制”教学模式 科研实践贯穿于整个实习阶段,每个学生安排1名相关专业的指导老师,进行选题确立、查阅文献、科研设计、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统计分析,进行论文撰写。第1周~第20周提出问题,查阅文献和完成开题报告;第21周~第40周指导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资料,完成科研设计;第41周~第48周完成论文撰写。

1.2.2 “护理导师助教护生”三位一体的带教模式 “导师制”教学中近一半的护理导师在指导过程中存在困难,其中课题设计最多;大部分的本科护生在进行护理科研时有困难,主要集中在课题设计和论文撰写[2]。针对护理导师科研经验不足,没有受过系统的护理科研课程的学习,将24名实习生随机分为8组,每组实习生除配有1个护理导师外,还增加了1名新毕业的本科生作为实习生的助教,和护理导师一起相辅相成,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带教,指导内容同“导师制”。

1.3 效果评价

1.3.1 学生评价 实习结束时,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学生对自身科研能力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对科研选题、科研设计、科研实施、论文撰写等环节的自我评价,每个项目得分范围为0分~4分,0分为不具备该种能力,1分为具备部分能力,2分为基本具备,3分为较好,4分为具备。

1.3.2 学生论文评价 由指导老师组成论文评审小组对学生论文进行评审和评分。制订统一评分标准,评分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立题依据、研究目的、文献综述、科研设计、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对结果的讨论等。论文总分100分,90分~100分为论文,80分~89分为良好,70分~79分为中等,60分~69分为及格。

2 结果

47名学生均在老师的科研实践指导下各完成论文1篇,其中论文22篇,良好23篇,中等2篇。表1 两组学生对自身科研能力的自我评价分表2 两组学生科研选题类型人(%)表3 两组学生科研总分和各项分数比较分

3 讨论

3.1 “护理导师制”在护理本科生科研带教中的作用 刘芳[3]的调查显示,对于首次进行科研活动的本科护生来讲,96.7%的人在进行护理科研时有困难,主要集中在课题设计和论文撰写方面,有1/2~2/3的人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有困难。科研实践中的“导师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4],设立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指导、帮助非常必要。“护理导师制”的教学模式培养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指导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科研实践的全过程得到连贯的精心指导,确保学生科研实践和论文的高质量完成。张美芬等[5]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指导老师在科研选题、文献查阅、科研设计、科研实施、数据统计分析、论文写作等方面都起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3.2 “护理导师制”在护理本科生科研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导师制”的科研带教模式在推广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有43.3%的护理导师感到指导护生有困难,其中课题设计方面有困难者达到65.6%,在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论文撰写等方面困难较少[3,68]。

3.3 “护理导师助教护生”三位一体带教模式的作用 目前仅本科教育中护理科研被要求是必修科目,中专和大专教育中未被重视,本科护士由于在临床工作时间短、经验少,还不能发挥他们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出现护理科研题材的选择缺乏宏观性,研究问题的叙述、研究方法的确立缺乏科学性等问题[6]。本研究显示实验组学生对科研选题、科研设计和数据处理三方面的自我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在完成的论文在科研选题的创新性和论文的总分上高于对照组(p<0.01)。三位一体带教模式中的助教人员是在课题设计和论文撰写方面具有一定水平的本科生,和护理导师一起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带教,有效地弥补了部分护理导师由于缺乏科研经验在指导学生科研工作中的困难,也弥补了新毕业本科生临床经验不足的缺点,共同促进了科研指导工作。

护理科研论文:激励机制在护理科研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激励机制;科研管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b)-182-02

我国护理界已充分认识到护理科研的重要性,正逐步完善护理科研管理的各个环节,其中激励机制在护理科研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管理心理学认为:“激励”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将它运用于护理科研管理,就是调动护理人员的科研积极性[1],提高护理科研水平,推动临床护理学的发展。

1激励手段

1.1目标激励

目标是引起行为的最直接动机,目标激励是以科学、合理的目标去激励人们的精神,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激励方法。对护理人员的目标激励,就是要让护理人员真正的在意识上接受通过护理科研工作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增加自身价值,将来有更好、更高的发展,而不是一直平庸地重复相对简单的临床护理工作。通过动员和鼓励,改变护理人员的思维方式,提高她们对护理科研的认识,为自身设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科研目标。

1.2精神激励

人作为“社会人”,在社会交往中不仅希望得到社会和别人的尊重,也希望为社会、为别人尽自己的义务[2]。护理人员作为知识分子,更具有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懂得自爱、自尊、自重。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精神激励这种“更高层次的奖励”对护理科研人员来说也更为重要。因此,在护理科研管理工作中,要把精神激励作为基本手段,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精神需求水平,促使护理人员产生一种自我实现感和加倍回报感。

1.2.1情感激励越是具有浓厚情感的管理,越能带来的管理效果。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学历低等,使科研劲头受到影响。所以,应从各方面关心护理人员,了解她们的难处和苦处,及时给予关心、帮助和引导,做护理人员的朋友,是对她们较大的激励。融洽的关系可以创造愉快的工作环境,提高管理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使护理人员产生亲切感,与其心心相印,并甘愿为护理科研而奋斗,从而调动护理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善于把“激励”化作温情、理解和关怀,以情动人、以情感为纽带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使每一个护理人员都体会到它的存在,从而激发护理科研的热情。

1.2.2信任激励信任的作用是巨大的。信任会使护理人产生一种崇高的使命感,从而激发其科研干劲和热情,并为完成科研任务而全力以赴。同时也能增进管理者与护理科研人员间的思想交流。在选题及完成过程中,多给予关怀,显示信任,对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绩给予肯定,使她们在不辜负信任的强大动力下完成科研工作。

1.2.3榜样激励选准一个榜样就等于树立一面旗帜,将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选出的榜样必须是群众公认的,是群众身边的模范人物,使群众觉得可敬可学的,在科研工作中兢兢业业,勇于创新,挑战困难,其表率作用对周围的人也是一种激励,能够无声地感染她人,教育她人,鼓舞她人。

1.2.4竞争激励竞争环境是产生激励的有效动因,个人和团体只有在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环境中,才能激发自身活力,克服固有的惰性。为激发全体护理人员科研创新热情,使护理科研创新成为推动护理学科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应在护理科研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设立护理科研扶植基金,完善科研奖励规定,将科研活动与晋级提干紧密联系起来。在护理科研管理工作中,努力营造科学、公正的竞争氛围,使护理人员通过竞争参与科研工作。参与是一种赏识的手段,它能满足归属的需要和受人赞赏的需要,尤其是赋予她们一种成就感。

1.2.4经济激励人作为“经济人”,物质利益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2]。因此,要在护理科研管理工作中,坚持以经济激励手段为保障的原则,本着效率优先、多劳多得、品质优酬的思想,加大对护理科研人员经济激励的力度。通过各种手段和办法满足科研护理人员的物质需求,从而使她们安心从事护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

设立科研奖励基金:以中标科研课题、获资助科研经费、获奖科技成果、高水平论文及开展护理新技术项目为主,按等级、数量予以相应的奖励。

实施科研绩效奖励:举办各类继续教育学习班或学术交流活动、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获权专利等予以奖励。

进行经费资助:对于参加各类学术交流会议及各种继续教育学习班、发表各级杂志的文章等,视情况均给予资助,报销差旅费及版面费等。对于没有科研经费的护理科研人员,专门设立科研启动基金。

2激励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1激励中注重公平性、合理性

把公平理论应用于护理科研管理中,是组织心理科学应用于管理的一种方法,也是现代护理科研管理的需要。护理科研的激励要公平、合理、适度,要坚持民主公开的原则[3]。所谓公平不公平,实际上是在比较对照中人们所觉察到的分配状况。把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应用于护理科研管理,可以理解成:护理人员的科研干劲取决于她们在科研工作和分配问题上是否受到了公平待遇,如果护理科研人员认为她们受到了公平的对待,就会心情舒畅,保持旺盛的科研热情;相反,她们就会感到心理压力增加,出现不满情绪,并有消极行为。因此,在护理科研管理中保持激励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积极性[1]。

2.2情感激励和经济激励并重

情感激励和经济激励各有所长,不可相互替代,只取其一的效果远不如二者合理的结合,在管理中应两面并重,使护理科研人员在精神上、物质上得到满足。

3激励的作用

激励直接作用于单个护理科研人员,其功能是能够充分调动她们的科研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其个人能力得到较大限度的发挥,有利于多元化人格的形成;激励间接作用于其他人和周围的环境,其功能表现在对形成良好护理科研氛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增强护理科研队伍的凝聚力[4]。应用不同的激励手段,有助于护理科研人员各种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形成一种竞争的风气,使护理科研人员自觉努力地工作,提高护理科研质量。

护理科研论文: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临床护理科研实践培养现状与对策

[摘要] 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在临床护理科研实践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科研选题忽视临床实践,缺乏有效的临床实践过程。提出护理硕士研究生阶段应建立联合培养模式,培养研究生核心能力,严格科研过程。

[关键词] 护理学 研究生 临床护理 问题

护理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护理管理、教学、科研及临床创新人才的主要渠道。随着护理学和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要求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实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但目前,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硕士生培养目标,部分院校在硕士研究生科研阶段指导学生深入临床护理工作中,用科学的方法探索、解决临床护理领域的问题,但在临床护理科研选题与实施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培养护理硕士生的核心能力作一阐述,以供交流。

一、临床护理科研现状

临床护理是护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临床护理研究能够推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直接或间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近年来,临床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临床护理研究范围也更为广泛。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临床护理人员的学历结构偏低,整体科研素质不高,使我国在临床护理领域研究多局限于描述性研究及回顾性总结,缺乏使用Meta分析、质性研究等研究方法对特定问题的研究,且研究欠深入,缺乏护理特色。

二、护理硕士研究生在临床护理科研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忽视临床实践

培养护理硕士生的科研能力,首先,要强调在护理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研究课题的选题主要来源于护理实践,常常需要经过临床实践中的较长期的观察和思考,发现问题,逐步形成新的想法,从而提炼出研究课题。目前,护理研究生课题部分来源为导师研究课题,多数为研究生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查找文献确立的,仅有理论上的论证而缺乏一定时间的护理实践过程。因此,科研设计进入临床资料收集阶段,则暴露出众多的实践问题,影响到科研的顺利进行,甚至科研成果应用到临床实践,经不起进一步的推敲和实践检验。

2.缺乏有效的临床实践过程

刘苏君认为,护理实践与护理科研的关系密不可分。护理科研是一种认识活动,它通过护理实践获得感性经验,经过理性思维上升为理论,揭示护理实践探索中未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虽然目前多数护理院校安排护理硕士研究生参加临床实践,但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方案。大多数院校由于研究生科研时间的限制,临床实践多安排在课题选题之后,主要依靠导师安排进入医院依据科研实施的需要由护理人员或医生带教,临床实践与临床科研同时进行。因此,在有间内完成临床科研的压力下,使护理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疏于切实掌握临床护理专科知识和技能,缺乏对众多临床实际问题的观察和思考,缺乏与患者的有效沟通,仅为完成科研而科研。加之护理研究生导师多数从事护理教学或护理管理工作,不能直接对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进行指导,而多数临床护理人员学历低、缺乏实践和科研结合的能力,对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培养缺乏指导性,不能针对研究生的个别需要、专业发展潜能予以系统性的培养。

3.研究生核心能力有待提高

近年来,护理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生源多数为本科应届毕业生,缺乏实际临床护理经验。部分院校的护理研究生从事前瞻性研究,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现况调查或护理干预,这更加要求研究者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协调多方面因素,以保障科研的顺利进行,使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参与研究,真实地反映自身生理心理状态,使研究能够地反映出临床现况、干预效果,更加具有科学性。

三、对策

1.建立联合培养模式

建立联合培养模式,由原导师担任研究生的及时导师,根据研究生所从事课题的研究类型、方向,选择能够对课题实施进行指导的医学专业导师或有较高理论水平、丰富护理经验的临床护理专家担任第二导师,对研究生的课题实施过程进行临床指导和质量监控。及时导师和第二导师组成导师组,共同指导护理研究生的临床科研过程。

2.核心能力培养

(1)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临床实践是研究生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其意义在于加强研究生对护理专业本质、内涵及特征的理解,为今后从事临床、教育、科研、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将临床实践置入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重要环节,制定临床实践培养方案,在明确科研型、临床型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研究方向,由导师组安排研究生于理论课程结束后进入医院进行至少为期半年的临床实践。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切实掌握临床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与患者有效沟通,以敏锐的科学思维去发现临床实际护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助于患者康复和临床护理工作改进的问题,同时尝试运用所掌握的科研知识,新技能推动护理实践,拓宽选题领域,与导师交流临床实践收获,对预选课题方向达成共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并对研究的预期结果能否应用到实际护理工作中,解决临床护理问题、指导护理实践等方面加以评价。临床实践的过程也培养了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独立科研思考的能力,学会从护理实践中选择课题。

(2)科研能力培养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应分阶段进行,以培养研究生科研意识、运用科研方法的能力和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及时阶段,培养在研究生一年级由导师指导研究生选择重点课程,为科研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在课余之外开展科研讲座,由各位导师讲授近期科研动态和科研方法,如护理研究的选题,研究工具的选择,研究质量的评价等;要求研究生定期开展科研报告,形式自主,不同年级不同导师的研究生共同参加,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进行讨论,学习学术论文,进行科研小讲课等,这种同伴学习的开展使研究生在切磋和讨论中获得知识,共同提高科研能力,同时也为不同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广泛交流的平台,培养了研究生的沟通能力。第二阶段,培养在研究生进入课题实施阶段,要求定期组织汇报课题进展,进行中期考核,使导师了解课题进展情况,针对问题给予具体指导,保障课题研究按计划进行。

总之,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要顺应护理学和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不仅培养教学型、科研型高层次人才,而且培养能直接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的应用型护理人才。广大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和创新,并致力于培养中国21世纪具有复合型、实用型、创新型、外向型的新一代高级护理人才,在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阶段严格科研过程,使护理科研来源于护理实践,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护理实践,推进护理学的发展,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护理科研论文:军队疗养院护理科研管理难点与对策

[摘要] 目的:分析军队疗养院护理科研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制定对策,为推动科研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加大人员培训及管理力度,引导创新思维新思路,选择学科交叉结合部为主攻方向,依靠联合攻关、加强激励机制等手段促进科研工作。结果:6年中共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和医疗成果三等奖4项。结论:及时捕捉和解决难点及热点问题,创造良好的科研软环境,才能有效推动护理科研工作。

[关键词] 军队疗养院;护理;科研管理

军队疗养院护理科研工作受编制床位数、收容量以及疾病康复种类的限制,尤其是特勤疗养院,由于其工作对象的特殊性,致使诊疗工作主要围绕体检、预防、慢性病康复和一般性疾病治疗,从而使护理科研很难如大中型医院甚或小医院紧随先进的诊疗技术或专科诊疗技术而开展,导致疗养院护士对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不仅影响了疗养护理质量,同时也不利于推动疗养护理学的发展。因此在疗养护理中,我们必须抓住难点,选准对策,才能使科研工作有的放矢,从而达到提高疗养护理质量的目的。

1 护理科研工作的问题与难点

综合目前军队疗养院科研工作状况,我们不难发现问题与难点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 人才流失。随着军队编制缩减和体制调整的影响,军队中护理人员流失现象十分严重,现役护理人员的数量和军队疗养工作需求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失衡[1,2]。由于疗养床位数减少,技术人员编制也相应减少,护理人员减少尤为突出,大量具有扎实专业技术、丰富工作经验的护士退出现役,或改行做其他行政工作,从而使科研工作难以进行。② 科研士气低下。有人认为疗养院是基层卫生单位,又不是科研机构,没有能力搞科研;有的认为疗养院病种病例少,没有课题搞科研;有的认为疗养院一无先进检测设备,二无高科技装备,没有条件搞科研,所以多数护理人员对科研工作兴趣不大,而满足于用现有的理论应付临床护理。③ 管理制度不健全。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要有一定的制度保障[3],由于缺乏科技项目动态管理和信息化管理,造成科研立项极少或缺乏高水平的科研立项,低水平及重复研究时有发生。④ 没有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护理科研管理最根本的问题是调动广大护理人员科研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内在潜力,从而获得晋升晋级机会等激励效应[4]。在奖罚和目标等激励过程中缺乏激励的管理性和针对性,没有与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相联系,在晋职晋级考核中,科研能力变成了软指标,而没有列为权重的考核指标。⑤医疗诊疗设备相对落后。除个别疗养院具有CT等大型医疗设备外,一般疗养院设备数量少,仅有普通的检诊设备,远远不能满足科研的需要。⑥病种较少。由于军队疗养院的特殊性,一般收治范围为老年病康复和健康休养,并以体检和内科保健治疗为主。因此尖端诊疗技术少,也影响了护理人员科研工作的积极性。⑦科研软环境较差。基层领导对科研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常见病、多发病、老年病的研究已多,难出新成果;护理人员面对人事调整,人心不稳,科研热情不高。

2 对策

近6年来,我院针对上述问题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护理人员共发表212篇,取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4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占全院获奖成果数的50%。我们的体会是:

2.1 以现有的人员为主要力量,加大科研能力培训和管理力度[5]

要做到这一点,一是举办学习班,定期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科技项目动态管理和信息管理知识及科研方法,系统学习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疗养院管理学、疗养医学及统计学等,使护理科研活动更科学、更,不断提高科研知识和科研管理水平。二是建立网上科研管理平台,加强科研的课题管理、人员管理、学术活动数字化管理,从重点课题申报立项、研究,到评估结题及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等,实施全程动态管理,并不断建立和完善科研课题数据库,减少低水平的重复研究。三是成立护理科研领导小组。选择科研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组成科研领导小组,参与课题的遴选、立项审查以及项目的实施等,以确保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2 以创新为龙头,探索疗养院护理科研新思路[6]

创新是科研工作的灵魂,要把创新理念始终贯穿于护理工作,才能引导护理人员进行科研的新探索。我们一方面通过不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护理人员不但拥有系统的医学专业技术知识,而且随着尖端技术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更加广泛的掌握和了解多学科以及与医学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知识,如社会心理学、工程技术、人体运动科学、疗养康复护理学及管理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引导和学习教育,使大家认识到创新思维主要是通过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联想和大胆假设,使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不拘泥于前人的科研成果,敢于提出质疑和不同见解,使创新思维始终充满智慧和活力[7]。知识积累得越多越丰富,超前的思维意识就越多,创新活动也就更多、更容易。在实践中,我们注意引导护理人员一是学会使用和占有信息技术[8]。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谁先占有信息知识,谁就有了创新的先机;二是提高融会贯通的运筹和协调能力,把相关的知识信息进行消化和利用;三是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尽快地了解和掌握国际学术新动态。我院《多功能旋转式急救输液架的研制及应用》,就是吸取他人经验,增加了适于野外救助的装置,获得2005年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

2.3 以课题为纽带,以学科交叉结合部为主攻方向,寻求护理科研新的发展点[9]

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人文学科对护理学的影响,发展了人本护理;心理学科的应用,使心理护理日趋完善;康复医学新理论的奠定,使康复护理早期介入临床护理成为现实。根据这些趋势,我们借助其他学科成熟的理论和经验,开辟护理工作的新途径。特别是在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科研活动中,一是选准课题后,集中院内相关专科人员、设备技术优势,组成课题攻关组,以护理学为核心,以预防和减少职业多发病、促进康复为主攻方向,组织和依靠相关专科技术力量和设备,集中解决护理难点和热点问题。 二是积极开展横向联系,紧紧依托高校和研究所等技术优势,提高科研项目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院开展的《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就是依托研究所等技术优势,开展与治疗同步的健康教育,取得满意的效果,获得2001年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我院《第三代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体能训练效果评价》和《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膳食配备的研究》也是应用运动学、营养学理论,对疗养人群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分别获得2002年和2006年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2.4 以激励为手段,建立调动护理人员科研积极性的新机制[10]

激励是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它不仅可有效保障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且可以增强科研工作的竞争意识,并将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钻研业务的积极性[2],因而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强烈的工作热情,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获得晋升、晋级和奖励带来的快乐和满足,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促进护理科研的不断发展。具体做法是:对在获得科研基金课题、发表学术论文、撰写学术专著、获得科技成果奖及成果转让等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人和护理单元,实施精神和物质奖励。对获得军队三等以上进步奖或成果奖的护理人员,按军队条例给予立功授奖和物质奖励,对在成果转化中获得经济效益的护理人员,给予转让费提成奖励,并在晋级晋职时优先晋升等,体现对科技成果的重视和对人才的尊重,也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6年中我院共有4名获奖护理人员荣立三等功,11人受嘉奖,从而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护理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只有善于发现和捕捉疗养院护理科研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并施之以相应的对策,创造良好的科研软环境,才能够以点带面,推动科研工作,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护理科研论文:我国循证护理科研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

【关键词】 科学研究;循证护理;管理对策

科学研究是一门学科发展的基础。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由加拿大Alba Di2censo教授于1991年提出,是循证医学的重要分支,意为“遵循证据的护理学”,可定义为慎重、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好的研究证据,同时根据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原理,将三者结合,制定护理措施[1],其核心是以证据为基础开展护理工作。循证护理学现在正处在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本学科科学研究产生大量成果来壮大和完善自身。但目前我国循证护理总体科研水平还很低,力量很薄弱,存在问题很多。笔者在此作初步探讨,望能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同行对循证护理科研工作的关注。

循证护理科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循证护理学是受循证医学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新观念,最早将循证医学应用于护理工作的是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的一些研究机构[2],近年来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不断发展,被公认为21世纪临床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引进“循证护理”,发展时间短,研究正处在起步阶段,科研力量薄弱,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迫切需要提高。

1.对循证护理认识不足 虽然我国护理界对于循证护理的研究与实践日益增多,但护理人员实践循证护理的能力与国外同行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喻姣花等[3]对某院30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发现,循证护理的知晓率为63.4%,但非常熟悉和比较熟悉者占15.7%,未听说过占36.6%。万丽红等[4]对广东在职护士进行调查,对EBN内涵一无所知的占36.67%,大致了解的占62.38%,了解较深的仅占0.95%。李亚洁等[5]对本院护理人员进行EBN认知状态调查,结果一无所知的占26.75%,听说过或了解的占63.69%,熟悉的占9.54%。由此看来,这一全新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并没有被我国广大护理人员所接受和深入了解。

作者简介:唐小岚(1962-),女,广西桂林市人,副主任护师,研究生学历。2.科研力量薄弱 由于我国的护理教育长期以中专教育为主体,医院护理人员的教育层次普遍偏低,知识面较窄,缺乏多学科知识,难以开展一定广度与深度的护理科研工作。并且普遍存在“重医疗,轻护理”现象,护理从属于医疗,护理工作常局限于执行医嘱和常规操作,导致护理管理者自身对护理科研工作也认识不足。大多数医院对于护士的要求只限于不出差错事故及服务态度热情周到等,很少有科研上的安排,因此,大多数临床护士缺乏科研意识。诸多原因导致我国护理人员能系统、科学地从事护理科研的人很少,虽然近几年我国的护理科研立项不少,但其结果真正能做到实证的却不多。

3.医疗管理体制的制约 护理循证过程需要大量时间。在我国的大部分医院,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导致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超负荷工作,有限的临床护理人员忙于应付常规护理工作,无暇顾及护理研究以及新的护理理念和方法,缺乏从事科研或循证的时间。另外,护理人员寻求其他医务人员协作较为困难,护理科研成果的临床实验和临床应用面临的困难也较多。

4.循证护理研究机构缺乏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普遍建立了循证护理研究机构,香港中文大学1997年建立了亚洲及时个循证护理中心。英、美等国经历10余年的发展,循证护理学已初具规模。我国1997年才成立循证医学中心,在这以后部分临床护理人员才了解到循证护理的概念及涵义,开始进入循证护理的实践。虽然我国护理界对于循证护理的研究与实践日益增多,但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循证护理研究机构,大部分护理人员未得到专门的培训,缺乏有关知识,临床护理专家和循证实践骨干短缺,阻碍了循证护理的临床实践。

5.实证资源贫乏 实证是经过科学的方法验证的事实或原则,在循证护理中实证是科研成果、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的有机结合,是开展循证护理的基础。而循证护理则需要护理研究来支撑,才能产生科学的循证护理,其实践质量的好坏主要在于寻找什么样的实证及怎样运用这些实证。但目前我国已发表的论文显示:部分研究的样本数量太小;绝大部分论文未述及具体的随机方法以及随机方案的实施;大部分论文未阐明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试验结果的判断过程中极少采用盲法;部分论文仅出示P值或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未具体阐明所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些研究结果未做统计学分析处理等[6]。在运用循证护理时,利用的科学证据较少,而获得的部分资料其科学性、结论的性也令人质疑。

循征护理管理对策的探讨

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人类的精神与物质生活都有很大的提高,在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指导下,循证护理学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目前我国循证护理科研发展太弱,很大程度上与相关管理者的观念有关,这就对循证护理的科研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上述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对策见解。

1.优化教育方案 循证护理是当今护理界最前沿的观念,中国的护理事业应积极迎接挑战。我国的护理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护理事业的发展,不能光靠临床护理人员的自主学习,管理者要发挥高屋建瓴的作用,主动借鉴先进的理论、先进的观念和方法,理清思路,引进循证护理的理论体系,从整体上计划本单位护理教学方案,推进本单位护理事业跨跃式的发展。

2.建立研究机构,共享实证资源 循证护理是科研成果与护理实践的有机结合,但循证护理作为实证的科研成果,必须经过严格系统的评审认定。目前,在国内能列入较高层次护理实证的科研还不太多。因此,建立护理科研机构,大力发展护理科研是将循证护理真正开展起来的必备条件。高等护理院校、临床护理专家肩负着带动我国护理科研的重任,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循证护理研究机构,可系统地地收集各种公开发表或尚未正式公布的研究报告,组织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等工作,建立完善的循证护理资料库,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的的信息来源,进行循证护理的研究和培训,促进合作与交流,使循证护理得以发展壮大。

3.增强行政支持 管理者应充分重视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护士工作中简单的机械劳动和非护理工作,提供促进循证活动的机会和条件,给予相关行政支持,制定统一学习的时间,讨论及解决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循证护理在临床的开展提供动力支持和时间保障。

4.提高研究能力 在科室中成立循证护理工作小组,配备有相当科研能力并且受过专门循证护理培训的护士,以点带面,积极开展循证护理研究工作,提高护理人员阅读科研文献的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的优势,寻求实证,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疑问进行多角度多方位思考。

5.加强导向作用 循证护理是21世纪护理发展的新动向,目前,国外也无成熟模式。国内也有以科研为基础进行循证护理教学和护理实践研究的报道,显示出了我国开展循证护理潜在的热情和能力。但目前我国普遍开展循证护理的时机尚未成熟,管理者要发挥导向作用,广泛宣传,使循证护理的理念深入人心,试点要慎重,要求通过循证护理,达到患者真正得到益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目的。

循证护理一旦在我国得以开发,它对提高护理质量,推动护理研究,促进学科的发展均有着重要意义,将为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此,护理管理者及护理人员应当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掌握并应用循证护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搜索证据,遵循科学证据,在实践中指导护理工作,使护理真正成为一门以研究为基础的专业。

护理科研论文:护理科研成果应用现状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现状、分析影响护理科研成果应用的因素。方法:选取我省的8所三甲级医院中的613名临床护理人员,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613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一般情况、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情况以及影响护理科研成果应用的因素。结果: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技术类的成果应用占59.5%,基础理论类成果的应用占30.0%,软科学类的成果应用占10.2%。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循证护理教育、科研课程的学习,提高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意识,转变护理人员科研成果应用态度,是提高临床护理科研成果应用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护理科研成果 护理人员 应用现状

护理科研成果是经过临床无数的试验实践总结出来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学术成果,能够直接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并且能够取得直观的效果。护理科研成果再被研究总结出来之后,就以论文、著作、专题报告、专利以及图书等形式进行呈现和传播[1]。较大限度的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这些科研成果,能够在促进临床护理工作的不断提升,不断的提高临床护理的工作质量。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应用护理科研成果也是一门值得关注的学问。我国的护理科研工作交西方国家起步晚,并且目前看来,部分的护理科研成果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笔者就对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剖析了当前影响护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因素,旨在为广泛推广护理科研成果的额临床应用,做出贡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省的8所三甲级医院中的613名临床护理人员,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为32岁,护龄2―38年,平均护龄11年。学历分布为,12人中专,181人专科,413人本科,7人硕士研究生。职称分布为,367人初级护师,180人中级护师,66人高级护师。

1.2 研究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613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一般情况、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情况以及影响护理科研成果应用的因素。本次研究共发放613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13份。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调查所得数据均采取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护理人员应用科研成果的现状。613名护理人员中,认为应用护理科研成果十分重要的占84.7%;认为应用护理科研能够提升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的占92.8%;对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保持积极态度的占78.1%。

2.2 护理人员获取科研成果的途径。613名护理人员中,有37.9%是通过网络了解护理科研成果的;有29.7%是通过杂志了解护理科研成果的;有17.3%是通过请教专家或同事了解护理科研成果的;有14.4%是通过图书了解护理科研成果的;还有通过讲座、培训等途径了解护理科研成果的。

2.3 护理人员推广科研成果的情况。613名护理人员中,对自己在实践中取得的护理科研成果进行推广的占41.8%,其中有15人申请过专利。在调查中发现,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技术类的成果应用占59.5%,基础理论类成果的应用占30.0%,软科学类的成果应用占10.2%。

表1 护理人员推广科研成果的情况

2.4 影响护理科研成果应用的因素。调查表明,影响护理科研成果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的因素主要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类。客观因素,其一就是年龄,处于45―64岁之间的护理人员由于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科研意识也比较强,因此,这个年龄段的护理人员对于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情况较好;其二是职务,调查表明,有职务的护理人员对于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情况较好;其三是循证护理教育,接受过循证护理教育的护理人员在实践中,能够更好的更有意识的去应用护理科研成果;其四是科研课程以及学历,进行过科研课程学习以及学历较高的护理人员能够在实践中更好的去应用护理科研成果[2]。主观因素就是护理人员对于护理科研成果应用的意识,态度,直接决定着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对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以及应用的效果[3]。

3 讨论

加强护理人员的循证护理教育、科研课程的学习,提高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意识,转变护理人员科研成果应用态度,是提高临床护理科研成果应用的关键所在。

护理科研论文:临床护士护理科研状况调查与分析

【摘 要】目的:通过调查了解临床护士护理科研状况及相关因素,探讨限制护理科研发展的发展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临床护士的科研水平提供及时手资料。方法: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对某三甲医院60名临床护士进行护理科研状况调查,了解其在科研工作中欠缺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结果:68.1%的护士有搞科研的愿望,44.4%护士认为只要服务态度好,合格护士与科研无关,80.6%护士工作太忙没有时间,98%护士希望得到外语方面的学习,71.9%护士希望提高撰写论文的能力。结论:应从提高护士科研意识,加强其继续教育,增强科研管理意识着手提高临床护士护理科研水平。

【关键词】护士;护理科研

调查分析护理科研是运用科学方法,对护理学领域的未知事物进行反复探讨,系统观察,有目的的收集资料,科学分析的一种认识活动。护理研究被认为是护理学发展的基础[1]相比,我国护理科研工作起步较晚,发展尚属薄弱环节[2],与医学其他学科相比,护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有待发展[3],护理学发展依赖于护理研究和结果的应用,而护理队伍中的临床一线护士做的护理科研并不多,本文就临床护士护理科研现状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探讨限制护理科研发展的影响因素,为加强在职护士科研能力的继续教育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11月,采用方便取样随机调查法,调查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60名,现场发放问卷,不记名答卷,现场收回。发放问卷60份,收回60份,有效回收率。

1.2 调查内容:参考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内容有以下5个方面:①护士基本资料(含2个小项目);②护士开展护理科研的现状(含6个小项目);③护士对护理工作及护理科研的态度(含3个小项目);④护士在科研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含1项多选);⑤护士希望在科研方面得到继续教育的内容(含1项多选)。调查问卷有是非和多选题两种。

1.3 分析方法:应用Excell软件进行构成比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在被调查的60名护士中,护士占46%,护师以上职称占54%,中专学历占63.2%,大专学历占27.4%,本科学历占5.9%。

2.2 护理科研现状:60名护士中仅有10名(17.1%)接受过系统科研知识学习,15名(25.3%)参加过护理科研,4名(4.9%)取得过科研成果,3名(4.5%)发表过科研论文,41(68.1%)有搞科研的愿望。由此可见大多数护士有搞护理科研的愿望,而真正搞过科研的人数却不多,取得过科研成果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参加过科研并取得科研成果与学历有关。

2.3 护士对护理科研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44.4%的护士认为只要服务态度好,合格护士与科研无关;认为搞护理科研对提高护士的地位没有意义者占36.1%;21.2%护士认为护理科研是少数专门人才从事的,高不可攀。

2.4 护士在科研中遇到的主要困难:80.6%的护士将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作为科研中较大的困难,认为选题困难者46名(75.7%),有39.2%的护士把没有经费认为是在科研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外语水平低23名(36.5%),得不到其他人员的协作17名(28.1%),仅有15(24.7%)认为得不到领导的支持是在科研中遇到的主要困难,还有名(18.4%)对所搜集的资料不会统计分析是在科研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2.5 护士为提高科研能力,希望得到的继续教育内容:外语依旧是护士较大的障碍,本调查结果46名护士(75.7%)希望得到外语的再教育,其次是如何撰写科研论文42.4%,38.9%的护士想学习如何设计科研论文,希望得到继续教育统计学的有38.9%,仅有30.2%的护士希望得到文献检索的继续教育。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者有98%希望得到外语方面的学习,71.1%希望提高撰写论文的能力。

3 结论

3.1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护士的科研基础条件差,只有17.1%的人进行过系统的护理科研知识的学习,75.7%的护士最想得到的继续教育是外语。目前,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中有2/3及时学历是中专,基础文化水平较低,综合、分析、理解、逻辑思维、文稿撰写、统计推理等能力欠缺,缺少应有的科研素质,影响了护理科研的发展。近年来,高等护理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先后有一批的研究生、本科生毕业分配到医院从事护理工作,但现实的教育仍落后于实际需要。教育能增加护士科研知识,增加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发展多种教育模式是最多被建议的教学措施[4-5]。采用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的方式,所谓多层次,即指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对症下药”。从基础理论、人文学科到与科研有关的边缘学科知识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与培养。所谓多渠道,即指自学、成人高校、业余大学或短期专修班。所谓多样化,即不断组织和举行各种形式的讲座、专题讨论,为护理人员提供一定护理期刊,及时了解国内护理发展动态。

3.2 增强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44.4%的护士认为“只要服务态度好,合格护士与科研无关”,21.2%的护士认为搞护理科研是少数专门人才的事。任萍等1994年在“科研对临床护理工作没多大帮助”调查中,赞成此观点占36.3%[6]。护理人员缺乏科研意识是开展护理科研面临的重大困难。许多护士终日辛勤工作,有的从事护理工作20~30年,虽然掌握了不少及时手资料和数据,但因缺乏自觉的科研意识而停留在缓慢的积累经验的水平上,不能上升到理论,总认为只有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护士才能懂得或从事护理研究[7]。提高临床护士的科研意识首先要把护理科研纳入护理管理的议事日程,由护理管理者起带头作用并适当施加压力,再者采取多渠道组织学习及科研知识培训,抓好学科带头人的工作,有计划地选派护理骨干外出参加学术交流会,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护理发展动态。克服自卑心理,消除搞科研太深奥的想法,使护理人员认识到实际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矛盾,正是进行临床护理研究的好选题。

护理科研论文:高职院校护理科研的现状与思考

[摘 要] 针对国内高职院校护理学科研现存的问题:科研意识淡薄,科研动力不足;护理科研结构性失衡;科研基础薄弱,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立高素质的护理科研人才队伍、结合临床需求进行护理学术研究、重视临床护理工作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积极申报科研基金、教学、科研、临床“三位一体”、加强循证护理继续教育等。

[关键词] 护理;科研;高职院校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高职院校,其实只有短短30多年。1980年,天津职业大学的创办,是1949年后在中国大陆出现的及时所师范院校之外的高职院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高职院校护理学科学研究,由于学校层面的科研资源匮乏和专业的限制,科研水平目前发展水平仍然低下,力量薄弱,问题颇多。笔者结合多年的经验与体会,探讨问题与思考对策,以求更多同行对高职院校护理科研工作的更多关注。

1 高职院校护理科研现状

1.1教师科研意识淡薄,科研动力不足

长期以来,无论是在本科医学院校还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医疗、轻护理”现象,护理从属于医疗,护士工作常局限于执行医嘱,作常规操作,导致护理管理者自身对护理科研工作也认识不足。对护士只限于不出差错事故及服务态度热情周到等,很少有科研上的内在需求,因此大多数护理专业教师缺乏科研创新动力,科研意识淡薄。

1.2学校缺乏足够重视,护理科研结构性失衡

高职院校,包括医学高职院校,必须以学生就业为及时要务,以教学质量求生存,无可厚非。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因此屏弃了学术研究,甚至忽略了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导致教师包括护理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没有平台、没有机会得到锻炼。也有部分高职医学院校,也重视科学研究,但仅只关注与重视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业建设研究、校企合作研究,偶而有些学术研究,也停留在模仿其他专业或者基础医学的实验研究,仍未涌现大量的体现护理临床专业需求特点的应用型研究、产品开发研究。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术研究在结构上亟需完善。

1.3科研基础薄弱,科研素质低下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大多是在原来中等教育基础上发展而来,时间短,科研意识淡薄,科研发展先天不足。总之,高职院校护理学的科研力量较弱,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迫切需要提高。

高职院校护理科研力量主要来自院校的专任教师及临床护理人员。近几年来,我国的护理教育仍以大专教育为主体[1],医院护理人员的教育层次普遍不高,重实践,清理论,知识面较窄,缺乏多学科知识,无法开展一定广度与深度的护理科研工作。护理学科虽然从业人员数目庞大,却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强有力的科研团队。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教师,大多长期从事大中专教学工作,或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骨干(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参与教学,她们是目前护理专业教学一线的主要力量。由于高职护理教育长期以来轻基础理论、重专业实践,在科研上更无太高要求,所以老师大多重教学而忽视科研,及其缺少科研经验的积累。

2 高职院校护理学科研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2.1建立高素质的护理科研人才队伍

2.1.1加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从事护理科研的动力与兴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2]高职院校的老师,都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尤其是护理的专业老师,他们应该是从事护理学理论、内涵及人文护理等研究内容的重要力量。现阶段,应想方设法调动护理专业老师的科研积极性,通过培训增强科研素质与能力。鼓励教师自学,提高科研综合素质。并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如把老师送到国外或国内知名的医学院校去进修护理科研,以提高现有师资的科研能力。

2.1.2增加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的科研素养。护理专业教师,作为护理专业教学能手的同时,应该也是从事临床操作技术与管理体系研究的主力。改变目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的整体科研素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任务。可以通过护理自学考试、夜大、函授、脱产进修、在职攻读学位等方式,提高她们的学历层次;其次,更加注重护理教师科研设计、选题能力的培养,统计学、计算机水平的提高;三,开阔视野,激活科研思路,提高科研素养。从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研究新的护理理论与操作技术,发展高效的护理管理体系,使护理学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2.2紧密结合临床需求,高度重视护理学术研究

高职院校领导必须从护理专业生存高度重视其学术研究,建立和完善护理科研的激励机制,努力把护理学术研究置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同等地位,在资金、制度、人员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护理专业教师应该根据临床护理需要,重点研究开发能满足护理工作需求的技术与产品,在重视一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的同时,更加开拓思路,竭力研发技术改造成果。

2.3重视临床护理工作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护理专业教师应该经常回到临床护理工作一线,对各种护理活动进行详细的、真实的记录、编排与保存。此外,广泛阅读,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充分利用现代设备如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科的现状和动态。同时,不断地增强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科研的意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护理科研的能力,挖掘护理科研的各种资源,尽快缩短高职院校护理科研与本科院校的距离。

2.4积极主动,努力申报各级各类基金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积极主动,重视科研选题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认真填写标书等;其次,可以与有科研基础的其他单位联合申报,形成联合攻关小组,以高标准积极参与竞争;,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唤起全社会对护理科研的重视,对起步较晚的护理科研给予扶持,设立专门的护理科研基金或单独的护理科研课题申报渠道,提高课题申报中标率。

2.5教学、科研、临床“三位一体”

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护理系可以设科研专项基金,重点支持中青年教师开展科研活动。通过参加科研选题、设计、实施、评价,参训教师不仅可以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也将进一步促进护理教学水平。如,病例讨论式教学法、PBL等就是教改成果在教学中成功应用的范例。

护理科研论文:增强护理科研管理,促进护理学科发展

[摘要] 护理科研工作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护理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根据基层医院的实际情况,分别从建立健全护理科研管理制度、提高科研人员素质、科研奖励机制、加强护理科研档案管理四个方面分析了护理科研管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研究对护理科研管理的有效手段,推动护理科研的快速发展,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护理科研;管理;学科发展;增强;促进

护理科研是用科学的方法反复地探索、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的问题,直接或间接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1],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已是目前基层医院急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院与省属的各大医院及国外的医院相比相差甚远,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层次偏低,护理工作的超负荷运转,信息量较少,护士只机械地执行医嘱治疗、护理患者,科研意识淡漠或缺乏科研意识,导致护理科研成果较少,影响着护理改革的推进和护理学的发展。因此加强护理科研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先题条件。

针对临床护士论文写作能力低,科研课题设计缺乏创新性和科学性等问题,笔者在护理管理上提出几项措施:

1 建立健全护理科研管理制度

制定科研和写作流程,内容包括:①制定科研目标和计划,要求各科室上报护理科研选题,科研设计,需要协助解决的问题。②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③课题立项之后进行督促、指导以确保按时结题。④促进护理科研成果的转化,体现出护理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院内设立护理科研专项基金,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增加资金投入,并争取各级学会或企业的资助,尽量从多方面增加护理科研基金的来源。与临床医疗科研相比,护理科研可以利用的实验设备和经费远远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医疗轻护理的现象,使得临床护士的科研积极性受到挫伤,因此院领导的重视和鼓励、工作中的大力支持是激发护理人员的科研潜力的至关因素。

2 做好继续教育,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素质

由于目前我国本科以上学历的护士仅占临床护士的3%~5%,科研力量严重不足[2],科研知识的匮乏是困扰护理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缺乏科研新信息的收集和有效利用,综合分析能力低,也是导致我国护理研究滞后的因素。在陈长香等[3]对“教学医院临床护理人员的科研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中认为选题困难者占63.6%,认为文献检索有困难者占50.6%,认为撰写论文有困难者占45.6%,认为统计学处理有困难者占56.9%。护理人员的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护理科研的开展和科研成果的应用。虽然现在的护理队伍里本科学历所占比例在不断增加,但年龄偏大、低学历、低年资的护理人员也不占少数。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前辈,虽然满腹经验,却无力将之总结成文,因此在护理管理中,要及时了解护理人员对知识点的需求,通过院里举办的各种学术讲座、培训班、自考及学习交流等形式完善其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对于高年资、高学历的护理人员则多些机会到科研能力强的医院学习,多多鼓励护理人员参与到临床医学科研中,学习一些科研方法,及时提供新动态、新技能、新进展,培养护理队伍的学科带头人,以点带面,改善护理科研的现状,以保障护理队伍的不断前进。

3 科研奖励机制是护理科研管理的手段

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基于护理科研人员个体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护理科研人员多数承担着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等的多重任务,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制定对应于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激励政策[4]。如奖励影响因子高的论文、有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的,尤其是对获奖的科研成果加大奖励力度。职称评定中为科研课题参与者加分,通过外出学习和奖金等奖励措施让她们感受到周围的赞赏与认可,从而激励护理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热情。

4 加强护理科研档案管理

护理科研档案是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完整保存的护理科研档案为护理科研工作的评价提供了真实的资料,它包括历年来的护理科研课题、经费使用、发表情况、科研成果获奖情况、院外报奖的资料,科研学习及讲座的资料等。护理科研档案是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完整保存的护理科研档案为护理科研工作的评价提供了真实的资料,对护理科研的发展起到了切实的推动作用。总之,护理科研管理是现代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5]。

护理科研论文:军队疗养院护理科研管理难点与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军队疗养院护理科研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为推动科研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加大人员培训及管理力度,引导创新思路,选择学科交叉结合部为主攻方向,依靠联合攻关、加强激励机制等手段促进科研工作。结果六年中共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和医疗成果三等奖四项。结论及时捕捉和解决难点及热点问题,创造良好的科研软环境,才能有效推动护理科研工作。

【关键词】军队疗养院;护理;科研管理

军队疗养院护理科研工作受编制床位数、收容量以及疾病康复种类的限制,尤其是特勤疗养院,由于其工作对象的特殊性,致使诊疗工作主要围绕体检、预防、慢性病康复和一般性疾病治疗,从而使护理科研很难如大中型医院甚或小医院紧随先进的诊疗技术或专科诊疗技术而开展护理研究,导致疗养院护士对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这不仅影响了疗养护理质量,同时也不利于推动疗养护理学的发展。因此在疗养护理中,只有我们抓住难点,选准对策,才能使科研工作有的放矢达到提高疗养护理质量的目的。

1护理科研工作的问题与难点

综合目前军队疗养院科研工作状况,我们不难发现问题与难点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1人才流失随着军队编制缩减和体制的调整,军队中护理人员流失现象十分严重,现役护理人员的数量和军队疗养工作需求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失衡[1,2]。由于疗养床位数减少,技术人员编制也相应减少,护理人员减少尤为突出,大量具有扎实专业技术、丰富工作经验的护士退出现役或改行做其他行政工作,从而使科研工作难以为继。

1.2科研士气低下有人认为疗养院是基层卫生单位,又不是科研机构,没有能力搞科研;有的认为疗养院病种病例少,没有课题搞科研;有的认为疗养院一无先进检测设备,二无高科技装备,没有条件搞科研,所以多数护理人员对科研工作兴趣不大,而满足于用现有的理论应付临床护理。

1.3管理制度不健全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要有一定的制度保障[3],由于缺乏科技项目动态管理和信息化管理,造成科研立项极少或缺乏高水平的科研立项,低水平及重复研究时有发生。

1.4没有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护理科研管理最根本的问题是调动广大护理人员科研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内在潜力,从而获得晋升晋级机会等激励效应[4]。在奖罚和目标等激励过程中缺乏激励的管理性和针对性,没有与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相联系,在晋职晋级考核中,科研能力变成了软指标,而没有列为权重的考核指数。

1.5医疗诊疗设备相对落后除个别疗养院具有CT等大型医疗设备外,一般疗养院设备数量少,仅有普通的检诊设备,远远不能满足科研的需要。

1.6病种较少由于军队疗养院的特殊性,一般收容范围为老年病康复和健康休养,并以体检和内科保健治疗为主。因此尖端诊疗技术少,也影响了护理人员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1.7科研软环境较差基层领导对科研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常见病、多发病、老年病的研究已多,难出新成果;护理人员面对人事调整,人心不稳,科研热情不高。

2对策

近六年来,我院针对上述问题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护理人员共发表212篇,取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四项,获得发明专利二项,占全院获奖成果数的50%。

2.1以现有的人员为主要力量,加大科研能力培训和管理力度[5]一是举办学习班,定期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科技项目动态管理和信息管理知识及科研方法,系统学习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疗养院管理学、疗养医学及统计学等原理,使护理科研活动更科学、更,不断提高科研知识和科研管理水平。二是建立网上科研管理平台,加强科研的课题管理、人员管理、学术活动数字化管理,从重点课题申报立项、研究,到评估结题及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等,实施全程动态管理,并不断建设和完善科研课题数据库,减少低水平的重复研究。三是成立护理科研领导小组。选择科研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组成科研领导小组,参与课题的遴选、立项审查以及项目的实施等,以确保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2以创新为龙头,探索疗养院护理科研新思路[6]创新是科研工作的灵魂,要把创新理念始终贯穿于护理工作中,才能引导护理人员进行科研的新探索。我们一方面通过不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护理人员除了拥有系统的医学专业技术知识外,还随着尖端技术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更加广泛的掌握和了解多学科以及与医学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知识,如社会心理学、工程技术、人体运动科学、疗养康复护理学及管理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引导和学习教育,使大家认识到创新思维主要是通过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联想和大胆假设,使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不拘泥于前人的科研成果,敢于提出质疑和不同见解,使创新思维始终充满智慧和活力[7]。知识积累得越多越丰富,超前的思维意识就越多,创新活动也就更多、更容易。在实践中,我们注意引导护理人员一是学会使用和占有信息技术[8]。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谁先占有信息知识,谁就有了创新的先机;二是提高融会贯通的运筹和协调能力,把相关的知识信息进行消化和利用;三是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尽快的了解和掌握国际学术新动态。我院《多功能旋转式急救输液架的研制及应用》,就是吸取前人经验,增加了适于野外救助的装置,获得2005年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

2.3以课题为纽带,以学科交叉结合部为主攻方向,寻求护理科研新的发展点[9]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人文学科对护理学的影响,发展了人本护理;心理学科的应用,使心理护理日趋完善;康复医学新理论的奠定,使康复护理早期介入临床护理成为现实。根据这些趋势,我们借助其他学科成熟的理论和经验,开辟护理工作的新途径。特别是在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科研活动中,一是选准课题后,集中院内相关专科人员、设备技术优势,组成课题攻关组,以护理学为核心,以预防和减少职业多发病、促进康复为主攻方向,组织和依靠相关专科技术力量和设备,集中解决护理难点和热点问题。 二是积极开展横向联合,紧紧依托高校和研究所等技术优势,提高科研项目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院开展的《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就是依托研究所等技术优势,开展与治疗同步的健康教育,取得满意的效果,获得2001年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我院《第三代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体能训练效果评价》和《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膳食配备的研究》也是应用运动学、营养学理论,对疗养人群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分别获得2002年和2006年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2.4以激励为手段,建立调动护理人员科研积极性的新机制[10]激励是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它不仅有效保障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且可以增强科研工作的竞争意识,并将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钻研业务的积极性[2],因而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不仅可以充分激发护理人员强烈的工作动力,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获得晋升、晋级和奖励带来的快乐和满足,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促进护理科研的不断发展。具体做法是:对在获得科研基金课题、发表学术论文、撰写学术专著、获得科技成果奖及成果转让等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个人和护理单元,实施精神和物质奖励。对获得军队三等以上进步奖或成果奖的护理人员,按军队条例给予立功授奖和物质奖励,对在成果转化中获得经济效益的护理人员,给予转让费提成奖励,并在晋级晋职时优先晋升等,体现对科技成果的重视和对人才的尊重,也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六年中我院共有4名获奖护理人员荣立三等功,11人受嘉奖,从而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护理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只有善于发现和捕捉疗养院护理科研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并施之以相应的对策,创造良好的科研软环境,才能够以点带面,推动科研工作,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护理科研论文:护理实践与护理科研关系初探

【摘要】护理科学是医学科学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科技也在不断的发展,这也是对护理人员科研意识的水平和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对于护理科学的落后状态,需要对护理的事业发展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从而能够充分的发挥其中应有的作用,好能够赶超世界的先进水平。本文主要就是针对护理医学的科研研究,对护理实践的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护理科学;护理实践;关系

1 科研的重要性

在最近几年,护理科学的不断发展突显了几个特殊的特点。首先就是护理医学的模式在不断的改变。护士的工作范围在不断的变化,从病房逐步的走向了社区。随着护理对象和护理范围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这同样也要求护士的要求水平也是更高了,要求能够更好的掌握护理的知识,满足护理的需求。其次就是在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在医学的领域中被广泛的应用,对护理工作能够更好的完成。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的水平,而且还能够对护士的实践能力有进一步的考验,对科研的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就是如今的社会出现在台面上的新技术是越来越多,并且新的诊断技术也在不断的被推广,但是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护理问题。等待护理的人员进行研究。

2 科研的前景

临床的实践为护理开辟了新的道路。由于护理的本身的特点就是有规定,不是医生能够取代的。在住院治疗的过程中,护士接触患者的机会是相当多的,而且时间也长,这样就给临床实践的机会大大的增加了。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有很多干预的措施,和一些有用数据的记录,这些都是护士应该完成的。作为一名护士,只要你肯努力,就会从中学到很多的知识,在课本上学不到的。

3 实践与护理科研的关系

护理学也是一门有实践意义的学科。他在本身的实践中要进行不断的完善。护理工作在社会的时间工作中,需要不断的进行实践活动,并且收益于临床的实践中,在实践中进行总结经验。因此,护理工作者要珍惜实践的机会,要善于观察,要善于思考,要不断的总结和积累经验,从中可以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与矛盾的所在,可以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丰富实践内容。

护理科研是研究探索护理理论、护理方法以及先进的护理技术,用以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护理科研的目的在于:(1)正确的确立现代护理学的概念和模式,发展及深化护理学的理论体系;(2)探索、发展护理学的新规律与其他科学的内在联系;(3)通过直接实践、总结、分析、比较,发现新的护理方法以及证实护理方法的可行性;(4)扩大护理工作领域与职能,拓宽护理人员的视野。

以上就能看出,护理的时间和护理科研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开的,护理的科研是一种认知的活动,它主要就是通过对护理的实践总结来获得更多的知识。然后需要进行理性的分析,在思维上进行升级。然后从中揭示护理在时间中所探索护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护理的实践行为就是要经过护理的研究进行证实,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探究。护理的科研使得护理的实践更具有可有科学性,而护理的实践也是可以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等等来对护理科研的水平进行提高,其中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

近年来,随着护理高等教育的开设、各种各样的组织的成立、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增加以及医学刊物的普及,护理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医学的其他分支箱比较而言,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的。

影响医院护理的科研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对护理人员整体的进行科研素质的缺乏以及没有较先进的科学方法。在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出现比较晚,在很多的医院或是医疗的工作的工作人员自身的学历也就是个中等学历。近些年护理工作被逐年的普及和认同,有较大的发展,有一些研究生、本科生在毕业时,分配到了医院,并从事护理工作,但是护理高等教育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能满足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而且有相当多的医护人员缺乏科研设计和统计学的知识,因而限制了其推广及应用。

在很多医院医护的人员对于护理科研的重要性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和不足,对科研的兴趣缺乏一定的学习勇气。目前很多医护人员的职称都是不分高低的,很多人都是从事相同的工作。所以很多的护士在从事护理工作很长时间之后,就能够了解到很多的资料,缺乏的就是对科研意识研究的自觉性。

缺乏护理学科的带头人:护理队伍中缺乏既具有临床的实践的能力的,又具备科研能力的复合型的高素质的专业的护理人才,同时对高护人员未能做到有计划、有目标的培养。在使用护理人员上,仍然是按资排辈,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加之在高级职称上的编制时重医轻护,这样就造成了一部分高护的改行、离队或者是提前退休,大大的挫伤了高护人员的护理科研的积极性。

护理的人员获得很多的情报和信息,另外加上不够熟练的检索,和外语的水平,并且严重缺乏对原文文献阅读的能力,这样就能使得护理人员掌握的信息受到限制,许多护理人员投入到学习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多的投资,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4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的优良实现,总结理论和经验。例如人口老龄化,老年护理的问题,家庭与社区护理以及患者身心健康教育、循证护理等,都将成为近年来护理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这样,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总结经验,我们才能从中将护理学科推向前进,更好的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护理科研论文:乡镇医院护士护理科研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乡镇医院医务人员开展科研主要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本院及邻镇医院护理人员(68人)为对象,以孙氏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影响乡镇医院医务人员开展科研的影响因素有:没考虑、选题困难、搜集资料困难、经费困扰、写作一般以及其他因素等。其中没考虑和搜集资料困难是影响三低(低学历、低职称、低年资)护士开展科研的主要因素;而学历较高者则以目的不明确和经费经费困难因素为主;写作能力一般只是影响较小的因素。结论:乡镇医院科研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解决问题对策要求明确科研目的,加强学习,增强学习新知识提高新技能,提高科研写作能力,并有一定的科研经费支持。

关键词:护士;护理研究;影响因素;对策

目前我国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底子薄、基础差,开展科研活动举步为艰,严重滞后,为了解影响基层医院护士开展护理科研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笔者以调查表的形式,对我院及两个邻镇医院共68名护士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我院以及相邻镇医院共三家医院68名护士,年龄19~52岁,平均37.3岁。学历:中专 35名,大专32名,自学本科1名;职称:护士36名,护师21名,主管护师15名。

1.2方法:以孙氏设计影响护士进行护理科研的主要因素调查表[1],内容包括没考虑、选题困难、搜集资料困难、经费困扰、写作一般以及其他因素等,在其他一栏中可以添加自己认为影响本人科研的主要因素,本院由笔者将调查表发给本院护理人员,邻镇医院由笔者同学发放及回收调查表,有效回收率100.0%。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