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科研类论文

摘要:教育科研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思维活动,并且又需要把其科研成果描述出来让别人了解。我们进行教育科研、思考问题,只凭脑子想是不可能的,需要用文字把思考的问题、研究的成果,进行加工、整理、提炼,记录下来,使创造性的思考一层层展开,一步步深入,并在纸面上视觉化,以使课题得到解决。
科研类论文

科研类论文: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的概念和类型

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的概念和类型

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的概念和类型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论文

教育科研论文,简称教育论文,它是用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描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教育论文是学术研究的结晶,而不是一般的“收获体会”,教育论文应有学术性,所以它是学术论文。

理解教育论文可以从两点来把握:教育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教育研究的一种手段,教育论文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二)为什么要撰写教育论文

1.教育科研成果需要总结、记录、表达

教育科研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思维活动,并且又需要把其科研成果描述出来让别人了解。我们进行教育科研、思考问题,只凭脑子想是不可能的,需要用文字把思考的问题、研究的成果,进行加工、整理、提炼,记录下来,使创造性的思考一层层展开,一步步深入,并在纸面上视觉化,以使课题得到解决。

2.教育科研成果需要推广交流

教育科研成果要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就得借助教育论文把它描述出来,公诸于世,进行交流,为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翔实的材料和科学的依据。

3.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撰写教育论文,既能反映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又能反映其业务能力、创造能力;既可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学术水平,又可以提高其科研能力(思维的系统性、明确性;分析、归纳、演绎、判断、推理能力);既可以把它作为考核知识、检查能力、锻炼思维的手段,又可以把它作为职称、职务晋升考核的依据。

可以这评说,教育论文是检验写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能力、理论修养的“窗口”,是考核知识水准、业务专长的标尺;同时,撰写论文是训练思维的过程,也是关心社会,关心未来,扩大视野的过程。所以,无论是从对教育事业的贡献,还是从延长学术生命的角度,我们都必须回有所进地写作教育论文。苏联学者AH鲁先生在《创造心理》一书中说:“发表科学论文是衡量科学家创造才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科学家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创造才能的高低。”这正说明了研究是前提,是基础,论文是“窗口”。撰写教育论文无论是在提高教师素质和促进教育科学的繁荣上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教育论文的特点

教育论文应较系统和专门地讨论与研究教育科学领域中某种现象或问题,思考和动笔都是从科学研究这个目的出发的,比一般论说文更富理论色彩和专门性。它涉及的范围较广,在教育科学这个辽阔的领域中,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观察和分析有重要价值的现象和问题。它不象一般论说文那样,可以就具体事件议论得失,评定是非。它的生命力及其价值,是在于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内容上的创新意义。它比一般论说文更强调新意(即新见解、新成果、新思想)。

1.学术性

教育论文是学术成果的载体,是学术研究所形成的产品。它侧重于对教育现象进行抽象地、概括地叙述或论证,其内容是系统性的、专门化的、因而,这种文体必然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它不是教育现象的外部直观形态和过程,而是教育发展的内在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它具有深思熟虑的学术见解,但又不是偶感式的杂谈或社会性议论。教育论文中,某一教育现象也不象“经验”那样完整、具体、形象地反映着,而是按照思维的认识规律被解剖、抽象地反映着。它致力于表现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性。它与教育、教学经验文章相比较,它是理论的。虽然它要取材于某一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但不叙述其细节,只是经过提炼,“抽象地反映”并上升为理论,写成论文。教育论文如果没有学术性也就失去了教育论文的资格。所以,学术性是教育论文最起码的条件。

2.科学性

教育科研的任务是要揭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建立和丰富教育理论,使之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南。这就要求作者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对引进的教育理论、经验,都要采取“一分为二”的科学分析态度,都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带个人偏见,不能主观臆断或凭空说教。在立论上,应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切合实际的结论,即必须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思想,论点的提出必须以切实、、真实的科学依据为前提;论据,要求要在周密的观察、调查、实验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以最充分、典型、新颖、确实有力的材料(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作为立论的依据;论证上,应是系统的、完整的、首尾一贯的,是经过周密思考,严谨而富有逻辑效果的论证。它包含在内容上的充实、成熟、先进、可行;表述上的、明白、,无懈可击,如果失去了科学性,也就不成其为教育论文。所以,我们说科学性论文的生命。

2.创造性

教育论文要求作者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敢于革新陈腐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有创新意义。能在对教育领域的现象进行观察、调查、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涉及的新问题;能对别人研究过的问题采取新的角度或方法,提出具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的新观点或新结论;能在综合前人研究结果(或经验)的基础上加工提炼,开掘新意;能在别人争论的课题中或出现分歧的问题上进行比较分析,在弄清彼此的分歧争鸣点的基础上,做出与已有结论不同的结论;能用新鲜的材料(事例、数据、史实、观察所得)来证明已证明过的问题,探索新意向;能运用中外教育领域里的近期信息资料、情报,以及教育科学研究的近期成果、经验理论、概念,增强教育论文的时代色彩或现代化意识,从而提出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设想,探索新体系、新方法,开辟出新的改革之路,推动教育发展的新进程。所以,创造性是衡量教育论文价值大小和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独特的真知灼见,没有创新,只有继承,那么,教育改革也就难于深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句空话。

4.理论性

教育论文的理论性是指论文的理论色彩,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科学观点和有关的政策、法规,以及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分析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形成有理论高度的论文。在具体表达科研成果上,要符合教育规律、教育原则的新要求;要从具体事物出发,把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高度来分析,做出科学的结论,做到以理服人;要在教育领域的现象和问题的探讨论论证和表述的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学、教育

心理学、学校教育管理学和专家对教育的论述以及专业性名词术语、理论概念,并溶化或融合为论文的内容,使论文具有较浓的理论色彩。所以,理论性是教育论文深度的标志。但一定要深入浅出地表述复杂的科学道理;要用通俗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让读者感到平易能读,平实易懂,使论文发挥交流、传播、推广科研成果的作用,进而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5.探索性

探索就是对尚未解决的问题,以新的观点进行探讨、寻找、搜索、求取,找到改革的突破口。没有探索,也就没有科研成果。因此,探索性是贯穿教育论文始终的一条红线。即在撰写教育论文中,对教育科研中涉及比较复杂的现象和问题,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多层次的比较,并进行认真分析,反复研究,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或意见和办法;要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党的教育方针为客观指导,根据传统教育的经验教训和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探索教育领域里我们还未明白还未掌握的教育教学规律,探索未来的教育教学到底是什么样子,应当怎样实现新的目标。此外,针对现实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研究成果,这本身就是探索性工作;而正确地寻找改革的突破口,寻找论证的新角度、新方法,寻找的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教育论文应体现出作者的探索个性(特点),探索个性越鲜明,论文越有创造成果。所以,探索是科研的前提,也是撰写论文的前提。

6.实用性

教育论文应面对现实,针对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学术上的研究探讨,并力求给予科学的解释和回答,达到“有的放矢”地指导人们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根据现实需要,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教育制度、教育体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阐述和交流学术见解,既及时指导教育实践,又补充、丰富、扩展教育理论。它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意义。所以,实用性是撰写教育论文的目的意义所在。

(四)教育论文的类型

1.从教育论文的内容上分

(1)创新性论文

如《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一文,是作者在市场经济对学校挑战的情况下,对这种“冲击”究竟怎么看,办学路子究竟如何走,人生价值的取向又该怎么办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问题看得深,道理讲得透,笔锋尖锐,说理性强,富有新颖独特的真知灼见,体现了教育论文写作的归宿和价值。

(2)商榷性论文

如《画“X”、画“V”与思维发展——与ⅩⅩⅩ教师商榷》一文,作者是针对ⅩⅩⅩ老师在《标准化考试命题法语文科不可行》中所提出有关“让学生画‘X’、圆‘V’”,“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很难阅读和理解其它学科的教材和资料”、“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以此进行问题商榷,智力碰撞,学术交锋。

(3)补说性论文

如《简评〈坚持到课堂集中精力抓教学〉》一文,是作者针对被评文章的两个问题(即校长“要坚持站在课堂上”和校长应从“教学常规”、“教学改革”、“教学评估”方面抓教学),在充分肯定原作者的观点的基础上,一方面提出了“只有善于教学的校长,才能引导教师把教学工作搞好”、“校长‘坚持到课堂’是抓好教学的首要条件或关键措施”的观点,并紧扣原作者的观点进行了认真的剖析,深入的阐述;另一方面对校长从“教学常规”、“教学改革”、“教学评估”抓教学的做法,又在原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2.从教育科研的角度分

(1)经验型论文

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直接获得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理性认识,是取得成绩的原因和条件。经验型教育论文就是经验总结的理论升华,就是经过优化组合的理论总结。

撰写这类论文,要把自己在经过认真实践、探索、试验中得出的成绩、效果、体会、感受和认识,在总结经验、选择经验、分析经验、论证经验的基础上,把收获较大的一点,体会认识最深的一点,做法最有成效的一点,抓住其本质,进行思考和发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论点;并在经过论证之后,使原有“经验”转化为具有总结性、独创性、理论性的论文。

如《要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其题材就来源于作者亲身实践的真知灼见。作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力以适应教育要面向未来的要求,小语教学应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如何“引进”呢?作者提出了四个观点:一是“增强客观生活对育人力度的认识,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格局”;二是“灵活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与客观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是“把握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组织教学活动”;四是“激发个体创造动机,协调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这四点实际上是作者教学经验的理论总结。

再如《教导工作的五个实》,作者是从“中学教导处作为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行政机构,怎样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提出问题的。作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思想要现实”、“计划要落实”、“目标要落实”、“检查要扎实”、“总结要真实”。这“五实”就是五个分论点。

(2)研讨型论文

它是专门分析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矛盾及其解决办法的理论性文章。它着重针对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亟待解决的问题或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和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办法或方案和措施。

撰写这类论文,所研讨的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确凿的材料为立论的依据,重在以事论理;其结论(研讨结果)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独到见解和实用价值。

如《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小学作文指导现状分析》,就是一一篇遵循以“发现(小学作文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解决存在问题”的思路撰写的一篇研讨型教育论,作者通过发现和分析当前小学作文“在目标上追求近期效益”、“在方法上寻求‘立竿见影’的模式”的倾向所带来的危害,提出了“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的观点。文中以大量确凿的事实作为立论的依据;并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问题产生、存在的原因。认为“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法的影响根深蒂固”;“缺乏教学理论的 指导,……满足于指导方法上的‘移植’……”;“教师习惯于‘一言堂’的性发言”。因而“采取简单的‘大呼隆’的程式,不懂得引导学生自觉地去经历作文的全过程”。同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再如《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审视与对策》,作者首先指出并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作文“缺乏‘农’味,个性不强”;“起步较晚,数量不足”“训练无序,方法不当;“恶性循环,质量不高。接着,在对策中提出了“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整体入手”,“实现‘三个转变’”其具体对策是:①训练序列化;②内容扩大化;③形式多样化;④习作量次化;⑤指导全程化;⑤管理科学化。

(3)评述型论文

它是针对教育、教学领域内在一定时限里的活动、情况、现象、论争、做法、特点、教派、问题等进行专项综述和评析的论文。

撰写这类论文,在选择评述对象时,要考虑它的影响作用以及作者的兴趣和能力;要加深对评述对象的理解,提高对评述对象的认识,并以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为准绳,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先综述情况(或观点、或做法),在一一评析之后,再从整体、主流、本质上作总评价,或述评结合,一达一评。总之,都应具体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新构想。

如《对教学规律反映的升华——评“有指导的尝试原则”》,就是一篇以评述邱学华《试探“有指导的尝试原则”》一文为评述对象的评述型论文。论文认为“‘有指导的尝试原则’是对教学规律反映的一次升华,是对教学论的发展”。作者紧扣邱学华的文章,提出了“‘尝试性原则’揭示了‘教’与‘学’概念的涵义”、“‘尝试性原则’强化了‘学’的动力系统,使‘教’更有针对性”、“‘尝试教学’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等新见解,并进行了系统、深刻的阐述和有力的论证。这实际上是对邱学华“有指导的尝试原则”进行的真实、具体、中肯、的评述,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高度的评价。

再如《素质教育研究综述》是一篇以评述素质教育研究为对象的评述型论文。作者综观“八十年代后期素质教育研究在我国兴起,到九十年代伊始,这一研究逐渐形成了热潮”的现状,从“素质教育兴起的背景”、“素质教育研究的现状和热点”、“素质教育研究发展的趋势”等方面在讲自己新发现、新见解的同时进行了评述。

(4)学术型论文

学术型论文是专门系统研究教育、教学领域的理论问题和表达科研成果、阐述学术观点的高层次论文(它并不意味着上述三种类型论文不具备学术性)。

撰写这类论文,选题要求比较严格,一般篇幅较长,份量较重,论题必须与之相适应;它所提出的论点,就是对论题的创新见解;选用的材料要达到必要、确实、新颖、充分、协调的选材标准;它特别强调新事实、新理论、新数字、新动态,整个内容要富于很强的理论性、创造性、论证性,以体现浓郁的理论色彩;在结构上,可参照一般学术论文构成的基本型安排整体结构。

如《适应未来,改革课堂教学》就是一篇针对我国当前学校课堂教学现状,着眼未来,专门而系统地阐述并论证了改革课堂教学具有创新观点的学术型论文。作者在绪论部分“开门见山”地指出:“新的世纪将带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际间的激烈竞争,现在在校学生中都是21世纪初叶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力军。”但同时也指出;“传统的教学体制和方法,难以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出新世纪所需的创造型人才,因此,必须改革才行。”接着,在本论部分,作者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出发,在“要改教学指导思想”、“要改课程结构”、“要改教学方法”、“要改教学手段”、“要改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并阐明了自己新的学术观点。

再如《试论基础教育中的“优教优价”》,是作者针对“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十分活跃,改革的规模、速度和深度空前未有”;“而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却步展将册,步子不大”;“久之,必将贻误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可采用‘优教优价’的办法来解决基础教育的困境”。全文从“实施‘优教优价’的必要与可能”、“‘优教优价’的作用”、“实行‘优教优价’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阐明了自己独特新颖的学术见解。

此外,从立论的角度分,还可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这里不再赘述。二、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和结构

(一)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

教育科研论文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的不同,而有多种写作格式和体例。依据研究方法和获取资料的不同,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可分为如下三类。

1.以直接研究、获取及时手资料为主而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教育测量报告等。这些论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通过对某一教育现象、事件进行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研究,直接获取及时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成论文。

这类以直接获取的及时手资料撰写的论文,在写作上除了与其它体例的教育科研论文具有共同的要求外,还有两个应特别强调的要求:

(1)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等必须写得完备清楚,以便别人根据同样的条件进行验证,或做更深入的研究。

(2)格式要求较为规范。不同的研究方法,有不同的表述形式,才能更好地反映研究工作及成果的特征。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都是比较规范的教育科研基本方法,因此,其表述形式也就相应地要求比较规范。所以,应该努力写成规范的观察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或测量报告。

2.研究间接的第二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史论文、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论文等。一般说来,这类研究的跨度都具有时间长(古今上下几千年)、空间广(国内国外)的特点,研究者受各种条件限制,不可能获得及时手资料。而只能通过分析大量的文献资料来进行研究。也就是说,通过查阅文献,获取间接的第二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撰写论文。如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研究者不可能再回到二千多年前的古代社会中去作调查研究,而只能通过阅读孔子的著述以及记述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的史籍来进行研究,分析孔子教育思想的特点、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等,从而对孔子其人的教育思想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这类论文,由于主要是通过第二手的文献资料进行间接研究、撰写的,因此,掌握资料的、确切与否,往往对论文质量产生前提性影响,直接决定论文质量的高低。

3.综合运用及时、第二手资料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经验总结报告、专题教育教学研究文章等。由于这种论文往往事先没有明确的课题研究计划,只是在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后,取得了某些成功或形成了某种观点、看法,于是从结果逆向考察原因,总结有效的教育经验,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这类论文中既有实践中获得并积累下来的直接的及时手资料,也有文献理论中借鉴而来的间接的第二手资料。如一位班主任对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颇有办法,也取得了不少成功。在他撰写的经验总结报告中,就既有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素材,又吸取了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国内外其他教育工作者的观点、做法。

这类论文尽管事先没有明确的课题研究计划,但一旦决定撰写后,同样需要制订计划。如撰写经验总结报告,就必须先制订总结计划,确定总结的题目、内容、方法,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总结材料的搜集、整理、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提炼出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经验,然后撰写成一篇教育经验总结报告。

应该说明,上述分类方法并不是的,如以直接的第上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也需要应用有关的第二手的文献资料。同样,

以间接的第二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论文中,也会出现研究者通过各种方法、途径获得的及时手资料。因此,上述分类只是相对而言的。

(二)教育科研论文的基本结构

不同体例的教育科研论文,其结构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只能就教育科研论文的一般结构作一阐述。一篇论文,一般都由以下六个部分构成:

1.题目

用一句话点明作者所要研究的问题,如《基础教育发展战略刍议》,说明该文研究的是有关基础教育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在一些规范的研究报告中,题目好还应该点明研究方法,如《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验研究》,说明该文研究的是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品质,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实验法。

2.署名

题目下面署上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以示文责自负。

3.引论

这是一篇论文的前言。不同体例的论文,引论部分阐述的内容有所不同。如调查报告主要写明调查的目的、原因、意义等;实验报告则主要写明实验的缘由、目的,提出假说。但不论何种体例、类型的论文,其引论部分都应该符合两个要求:(1)交代清楚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前人的研究状况以及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2)文字力求简明扼要,只要点明问题即行,不必多加铺叙。

引论部分在论文中可以冠以明确的标题,常用的如“问题的提出”、“调查目的”、“引言”等,也可以不加标题,只在立论的前面写上一段话。一般说来,规范的研究报告通常都冠以标题。

4.主论

这是一篇论文的主体。在主体中,作者提出自己的论点,运用丰富的材料,展开充分、严密的论述,证实或推翻某一观点。不同体例的论文,对主论部分的格式要求也有所不同。运用文献资料为主进行研究的论文,一般都将主论部分分成若干部分,或加以标题,或标以“一”、“二”、“三”等,逐层展开论述。而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测量报告等规范性要求较高的论文,则将主论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1)研究方法。即写清楚研究对象的情况。如调查或实验对象的年龄、性别、取样方式、样本容量、控制条件、调查项目或实验因素、研究结果的检验方式、操作步骤等等。

(2)研究结果与分析。即把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出来,或用图、表,或用文字描述。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推理,展开合乎逻辑的论证。

(3)讨论。在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后,还有必要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如对研究结果的理论分析,对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局限性,研究成果的程度与适用范围等等作进一步阐述。

5.结论

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小结,简要归纳所获得的成果或观点,也可以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方向。在调查报告中,这一部分应着重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6.引文或参考文献

任何科学研究活动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前进和发展的,教育科学研究也不例外。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广泛地阅读文献资料,参考已有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和突破。但是,也应该尊重别人的劳动,凡是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或研究成果,都必须加以说明,注明出处。

引文加注的方法有许多种,在论文中使用最普遍的主要是下述三种:

(1)夹注。即在引文后直接加注说明出处。

(2)脚注。又称页注,即在本页下方注明该页中所用引文的出处。

(3)尾注。即在全文末尾加注本文中曾使用的引文的出版。

在采用脚注或尾注时,应按引文出现顺序标明数码,即在引文右上角用小圆圈和阿拉伯数字标注。

引文注释的内容应包括作者姓名、书刊名称、文献篇名、卷数、册数或期数、页码(期刊可不注明页码)、出版单位和时间等。

科研类论文:高水平科研平台机械类教师教学论文

一、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

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室、教师、教科书为中心,以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方法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对课程结构进行严格划分。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知识传授为目标的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高校往往仅仅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其主要任务是对书本中的知识进行传授,并反复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老师把学生视为接纳知识的容器,具体地对学生实施教学知识、发展才能、德性培养,但仍以教学知识为主。②老师为主导的应试教育方法。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老师作为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这一广大群体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教师指导学生在教室中埋头学习,教师一味地传授,学生一味地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去听取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不移至理”,从不去举一反三、问个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提高。③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的量度。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高校一贯用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标准,从而致使学生把成绩看得至关重要,由于机械性地接受老师所授予的知识,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能够对知识掌握得滚瓜烂熟,但都是对所学知识的机械性掌握,无创新可言。这种传统机械类教学模式把学生对书中概念的掌握程度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标准显然存在着不足,它终究会使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缺乏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二、高水平科研平台对机械类院校教学的促进作用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培养的教学人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实习实验基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教学为高水平科研平台提供了科研理论知识与品质的学生。因此,教师教学与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是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1.高水平科研平台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当今高校以教学为中心,不段提高教学质量为永恒不变的重要任务。而拥有高水平科研平台是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高水平科研平台能够提高现有的国内学科水平,提高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丰富当下的学科内涵,发掘并培养边缘新型学术带头人。本着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态度,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在科研工作中积累经验,不少导师已经出版了具有特色的书刊、发表了很多高水平的论文。并且,以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凭借的相关论文作为课外阅读资枓。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学生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加深了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2.高水平科研平台促进品质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国内外历史经验表明:没有高质量的科研平台,就很难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没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同样也不可能拥有品质的教育质量和高水平的科研平台。要想深入了解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就必须了解自己专业在整个国际环境的学术动态,地把握自己所授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地位,将自己在高水平科研平台中获得的经验及科技新成就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近几年,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先后承担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合作等科研项目3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这些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有利于品质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现有教职工125人,其中教授29名,副教授32名,高级实验师6名。有外聘院士1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名、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6名、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3名、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2人。

3.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

大学的成长阶段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一个人的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人生价值观、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都受到这一阶段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高校改革的成败,教育水平的优劣,往往取决于大学阶段对学生的培养。因此,机械类院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拥有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活动,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增强他们的卓识,努力让这一措施成为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一步棋。在我校本专业,本科阶段已有开设各种实习课程,如巩固与增强本科生知识的课程设计、开阔学生眼界的生产实习、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毕业设计。在研究生阶段,研究生除了上他们的基础课程之外,还额外地去从事导师下的一些科研活动,来增强自己的素质和学术能力。

三、如何实现科研反补教学

1.以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基础,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教育方式。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优化教师教学内容并存在着可行性,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入与教学相关的高水平科研平台课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体措施如下:(1)指导教师将高水平科研平台的相关内容引入课堂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设立教学评估制度。(2)尝试建立科研平台研究成果改进教材的工作机制,并将最近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案中,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3)尝试开设一些反应现代前沿科技的选修课,建立将高水平科研平台项目转化为课程的工作机制。(4)尝试通过结合高水平的科研课题指导机械院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毕业设计,使他们对自己专业的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5)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内容,邀请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进入课堂进行面对面的授课,与学生们进行互动,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

2.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并健全高水平科研平台实践制度。

经过反复思量与探讨,高水平科研平台实践制度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1)尝试建设高水平科研开放平台,让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与科技实践,使平台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相呼应。(2)尝试组织一些与高水平科研平台相关的科研活动,科研活动要求对参加活动的小组进行竞赛选拔,并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相应的奖励。(3)尝试建立辅助型的师资队伍,对于难以理解、较为深奥的课题,学校应当组织相应的老师来帮助学生。

3.建立“高水平科研活动反哺教师教学”的保障体系。

及时,要明文指出培养的学生拥有参与高水平科研活动的经历,并通过其经历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能够对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二,学校在给专业学生安排课程时,要保障学生的专业课时与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此同时安排与专业相关的科研活动,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三,学生可以跟随老师参与老师所从事的科研活动,以加深自己的学术见解。通过以上措施来保障“高水平科研活动反哺教师教学”方案的具体实施。探索建立与教师教学等价的科研活动评价制度:(1)在教师科研活动中建立与教师教学等效的评价系统,其评价结果参与教师各种评挑选举等活动。(2)在建立科研活动评价制度的同时,不要忘记对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进一步优化。(3)保障教师育人质量,对于教师另一主要方面的评价来源于学生,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是对教师最直接的评价,因此,需要建立并完善学生评价老师系统,以提高教师育人的积极性。

四、结语

总之,就高校而言,要正确认识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高水平科研平台既是高校独立职能之一,同时它又必须服务于教学工作,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和前提条件。高校要提高教学质量,没有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要树立正确的办学观念,教学型高校不是不要科研,而是离不开科研,要敢于坚持科研,发展科研,向科研要质量、要效益、要声誉。因而,充分利用高水平科研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创新型机械类人才。让高水平科研平台与教学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局势。

作者:苏春建 王薛滔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科研类论文:高水平科研机械类教学理论论文

一、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

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室、教师、教科书为中心,以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方法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对课程结构进行严格划分。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知识传授为目标的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高校往往仅仅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其主要任务是对书本中的知识进行传授,并反复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老师把学生视为接纳知识的容器,具体地对学生实施教学知识、发展才能、德性培养,但仍以教学知识为主。②老师为主导的应试教育方法。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老师作为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这一广大群体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教师指导学生在教室中埋头学习,教师一味地传授,学生一味地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去听取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不移至理”,从不去举一反三、问个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提高。③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的量度。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高校一贯用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标准,从而致使学生把成绩看得至关重要,由于机械性地接受老师所授予的知识,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能够对知识掌握得滚瓜烂熟,但都是对所学知识的机械性掌握,无创新可言。这种传统机械类教学模式把学生对书中概念的掌握程度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标准显然存在着不足,它终究会使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缺乏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二、高水平科研平台对机械类院校教学的促进作用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培养的教学人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实习实验基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教学为高水平科研平台提供了科研理论知识与品质的学生。因此,教师教学与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是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1.高水平科研平台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当今高校以教学为中心,不段提高教学质量为永恒不变的重要任务。而拥有高水平科研平台是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高水平科研平台能够提高现有的国内学科水平,提高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丰富当下的学科内涵,发掘并培养边缘新型学术带头人。本着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态度,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在科研工作中积累经验,不少导师已经出版了具有特色的书刊、发表了很多高水平的论文。并且,以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凭借的相关论文作为课外阅读资枓。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学生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加深了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2.高水平科研平台促进品质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国内外历史经验表明:没有高质量的科研平台,就很难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没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同样也不可能拥有品质的教育质量和高水平的科研平台。要想深入了解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就必须了解自己专业在整个国际环境的学术动态,地把握自己所授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地位,将自己在高水平科研平台中获得的经验及科技新成就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近几年,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先后承担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合作等科研项目3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这些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有利于品质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现有教职工125人,其中教授29名,副教授32名,高级实验师6名。有外聘院士1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名、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6名、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3名、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2人。

3.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

大学的成长阶段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一个人的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人生价值观、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都受到这一阶段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高校改革的成败,教育水平的优劣,往往取决于大学阶段对学生的培养。因此,机械类院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拥有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活动,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增强他们的卓识,努力让这一措施成为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一步棋。在我校本专业,本科阶段已有开设各种实习课程,如巩固与增强本科生知识的课程设计、开阔学生眼界的生产实习、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毕业设计。在研究生阶段,研究生除了上他们的基础课程之外,还额外地去从事导师下的一些科研活动,来增强自己的素质和学术能力。

三、如何实现科研反补教学

1.以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基础,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教育方式。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优化教师教学内容并存在着可行性,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入与教学相关的高水平科研平台课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体措施如下:(1)指导教师将高水平科研平台的相关内容引入课堂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设立教学评估制度。(2)尝试建立科研平台研究成果改进教材的工作机制,并将最近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案中,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3)尝试开设一些反应现代前沿科技的选修课,建立将高水平科研平台项目转化为课程的工作机制。(4)尝试通过结合高水平的科研课题指导机械院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毕业设计,使他们对自己专业的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5)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内容,邀请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进入课堂进行面对面的授课,与学生们进行互动,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

2.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并健全高水平科研平台实践制度。

经过反复思量与探讨,高水平科研平台实践制度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1)尝试建设高水平科研开放平台,让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与科技实践,使平台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相呼应。(2)尝试组织一些与高水平科研平台相关的科研活动,科研活动要求对参加活动的小组进行竞赛选拔,并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相应的奖励。(3)尝试建立辅助型的师资队伍,对于难以理解、较为深奥的课题,学校应当组织相应的老师来帮助学生。

3.建立“高水平科研活动反哺教师教学”的保障体系。

及时,要明文指出培养的学生拥有参与高水平科研活动的经历,并通过其经历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能够对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二,学校在给专业学生安排课程时,要保障学生的专业课时与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此同时安排与专业相关的科研活动,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三,学生可以跟随老师参与老师所从事的科研活动,以加深自己的学术见解。通过以上措施来保障“高水平科研活动反哺教师教学”方案的具体实施。探索建立与教师教学等价的科研活动评价制度:(1)在教师科研活动中建立与教师教学等效的评价系统,其评价结果参与教师各种评挑选举等活动。(2)在建立科研活动评价制度的同时,不要忘记对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进一步优化。(3)保障教师育人质量,对于教师另一主要方面的评价来源于学生,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是对教师最直接的评价,因此,需要建立并完善学生评价老师系统,以提高教师育人的积极性。

四、结论

总之,就高校而言,要正确认识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高水平科研平台既是高校独立职能之一,同时它又必须服务于教学工作,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和前提条件。高校要提高教学质量,没有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要树立正确的办学观念,教学型高校不是不要科研,而是离不开科研,要敢于坚持科研,发展科研,向科研要质量、要效益、要声誉。因而,充分利用高水平科研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创新型机械类人才。让高水平科研平台与教学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局势。

作者:苏春建 王薛滔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科研类论文:航天科研类班组管理论文

一、背景及问题

根据班组长访谈和对班组的问卷调查,发现五院科研类班组建设工作还“欠一些火候”,特别是管理效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针对科研类班组管理效能提升的问题,本文课题组查阅有关班组建设的理论书籍,借鉴其他央企的有效做法,多次实地调研基层班组建设情况,同事间头脑风暴法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其中的核心就是通过研究、探索科研类班组的内在规律,不断更新理念、提高认识,把班组建设工作真正作为打造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从源头抓起,调查科研类班组的建设现状,找准工作“短板”,科学地确立班组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的内容、方法和途径,推动班组建设工作创新奠定扎实基础。

二、经过及主要做法

为进一步提升五院科研类班组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采取“三步走”的方式。及时步:加强基础研究,了解科研类班组管理现状五院共有1315个班组,其中科研类班组683个。为了解基层班组员工的工作状况,查找科研类班组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提升科研班组的管理效能,根据相关理论,本文课题组开展了一次五院科研班组员工工作状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工作目标和计划、工作效率和质量、学习和培训情况、压力和激励情况、班组长领导力等五个方面。问卷调查采取匿名制形式,由课题组直接把问卷发放到员工手中,员工独立完成之后密封上交课题组,全程没有班组管理人员干预。第二步:锚定短板,深入分析影响管理效能的因素通过问卷调查,结合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本文课题组深入调研并综合应用管理学中的“X理论”、“Y理论”、“Z理论”分析得出班组管理效能“短板”和需重点提升的要素项。通过对科研班组员工工作状况的问卷调查,以及对部分科研班组进行实地调研,发现五院的科研班组管理对于“Y理论”和“Z理论”的应用比较到位,人性化管理和企业文化都做得不错,对于“X理论”的应用比较欠缺,科学管理的建章立制还不够完善,执行力不强。第三步:提升五院科研类班组管理效能的对策研究根据科研班组管理效能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本文认为必须从计划管理、学习管理、激励管理、现场管理、班组长领导力五个方面入手,强化对“X理论”的应用,将国际理念与班组建设实践相结合,集成国际、国内班组管理的先进方法、工具和模板,归纳总结现有的班组管理经验和案例,为班组建设开辟道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具体方案如下:

1.班组计划管理提升

班组计划管理,就是围绕单位年度发展目标以及上级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并进行阶段性总结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计划,以提高集体与个人的工作效能,确保各项工作围绕组织总体目标高效开展,最终顺利完成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指标。根据五院的科研任务特点,班组计划管理的思路是“制度统一化、模板差异化、实施信息化”,即在制度上统一要求制订周期性计划,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小结;在具体表格模板上采用适合各自工作特点的计划填报模板;在计划管理的实施上采用信息化支撑系统。通过的计划管理,使班组计划既产生于工作目标又服务于工作目标,切切实实给班组以及个人的工作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确保实现企业总体发展目标。

2.质量管理提升

质量是航天的生命。科研班组最直接的工作产品就是一份份技术报告和技术成果,其质量高低,取决于是否有严格的要求、严肃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基层班组要通过练好内功,达到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来推动班组工作的深化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单位需要的科研管理新体系,达到资源配置优化、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服务要求和产出。班组质量管理适用于班组全体成员,班组长(或班组长指定的人员)应要求全体成员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班组质量管理的流程、制度执行,并对执行的情况进行打分,适当给予奖惩。质量管理必须形成一种“草根文化”,广泛依靠群众的力量,形成群众性的长期运动。

3.班组学习管理提升

班组学习管理,就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班组内部学习,促进班组成员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提高班组学习力、创新力和凝聚力的过程和活动。通过班组学习,可以提升班组成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更好的为科研服务;可以让班组成员劳逸结合,减轻工作压力,体验到工作的乐趣;可以引入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工具,提高服务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要想打造基层班组的学习能力,首先要改变班组成员的观念,倡导一种“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理念,并具体细化在四个方面:一是强调“终身学习”。班组的每一位成员要把学习当作是一种成长的状态,当作是一个需要毕生努力和坚持的方向,通过个人的持续学习来实现自我的完善和生命价值的完满。二是倡导“全员学习”。班组的业绩来自于全体班组成员的工作绩效,没有个体的努力则不可能换来班组集体的成功。因此,不管是班组长还是班组成员都要长期具备“学习”的状态。三是提倡“全过程学习”。班组要将“学习”贯穿于各项工作的计划、控制、执行、反馈等环节,使班组前进的每一步都打上学习的烙印。这就要求班组成员要做个学习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学习。四是注重“共同学习”。每个人要坚信集体的智慧高于个人的智慧,以“共同学习”的心态促进个人的成长,不断提升班组集体的学习能力,打造班组。

4.班组激励管理提升

激励就是通过影响人们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增强或削弱其积极性,从而影响人们的实际行动。实施班组激励管理,旨在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舒缓员工的工作压力,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打造一支执行力高、战斗力强的团队。

5.班组长领导力提升

班组长领导力的提升是基层班组管理效能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德鲁克说:领导能力是把握组织的使命及动员人们围绕这个使命奋斗的一种能力。班组长是否具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这五项修炼,能否创建学习型班组,是衡量班组长是否的主要依据之一。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科研班组长技术过硬、管理技能缺乏的问题,结合五项修炼的要求,可以从领导力的五个要素:领悟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激励能力、凝聚能力着手,通过12项具体整改措施来提升班组长的领导力。

三、思考与启示

1.深入掌握科研班组管理现状是加强班组建设的前提。

加强科研班组建设要充分掌握这一群体的特点,了解其管理现状,进而有针对性地找出管理短板。

2.分析影响因素是加强班组建设的关键。

找准科研班组管理短板,班组建设出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只有地分析影响因素,科学地制定对策措施,才能真正促进班组建设,提升班组管理效能。

3.科学制定对策措施是加强班组建设的根本。

影响因素分析的性、对策措施的科学性、贯彻执行的及时性等是影响班组建设进一步加强的关键因素,只有围绕关键因素合理制定对策措施,重视前期的调研分析、统筹策划,分析影响因素、科学合理制定对策措施,才能切实增强班组的管理效能,促进班组建设实效。

作者:董嘉娜 李岩 单位:航天五院

科研类论文:科研类班组管理论文

一、背景及问题

根据班组长访谈和对班组的问卷调查,发现五院科研类班组建设工作还“欠一些火候”,特别是管理效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针对科研类班组管理效能提升的问题,本文课题组查阅有关班组建设的理论书籍,借鉴其他央企的有效做法,多次实地调研基层班组建设情况,同事间头脑风暴法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其中的核心就是通过研究、探索科研类班组的内在规律,不断更新理念、提高认识,把班组建设工作真正作为打造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从源头抓起,调查科研类班组的建设现状,找准工作“短板”,科学地确立班组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的内容、方法和途径,推动班组建设工作创新奠定扎实基础。

二、经过及主要做法

为进一步提升五院科研类班组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采取“三步走”的方式。及时步:加强基础研究,了解科研类班组管理现状五院共有1315个班组,其中科研类班组683个。为了解基层班组员工的工作状况,查找科研类班组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提升科研班组的管理效能,根据相关理论,本文课题组开展了一次五院科研班组员工工作状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工作目标和计划、工作效率和质量、学习和培训情况、压力和激励情况、班组长领导力等五个方面。问卷调查采取匿名制形式,由课题组直接把问卷发放到员工手中,员工独立完成之后密封上交课题组,全程没有班组管理人员干预。第二步:锚定短板,深入分析影响管理效能的因素通过问卷调查,结合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本文课题组深入调研并综合应用管理学中的“X理论”、“Y理论”、“Z理论”分析得出班组管理效能“短板”和需重点提升的要素项。通过对科研班组员工工作状况的问卷调查,以及对部分科研班组进行实地调研,发现五院的科研班组管理对于“Y理论”和“Z理论”的应用比较到位,人性化管理和企业文化都做得不错,对于“X理论”的应用比较欠缺,科学管理的建章立制还不够完善,执行力不强。第三步:提升五院科研类班组管理效能的对策研究根据科研班组管理效能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本文认为必须从计划管理、学习管理、激励管理、现场管理、班组长领导力五个方面入手,强化对“X理论”的应用,将国际理念与班组建设实践相结合,集成国际、国内班组管理的先进方法、工具和模板,归纳总结现有的班组管理经验和案例,为班组建设开辟道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具体方案如下:

1.班组计划管理提升

班组计划管理,就是围绕单位年度发展目标以及上级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并进行阶段性总结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计划,以提高集体与个人的工作效能,确保各项工作围绕组织总体目标高效开展,最终顺利完成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指标。根据五院的科研任务特点,班组计划管理的思路是“制度统一化、模板差异化、实施信息化”,即在制度上统一要求制订周期性计划,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小结;在具体表格模板上采用适合各自工作特点的计划填报模板;在计划管理的实施上采用信息化支撑系统。通过的计划管理,使班组计划既产生于工作目标又服务于工作目标,切切实实给班组以及个人的工作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确保实现企业总体发展目标。

2.质量管理提升

质量是航天的生命。科研班组最直接的工作产品就是一份份技术报告和技术成果,其质量高低,取决于是否有严格的要求、严肃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基层班组要通过练好内功,达到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来推动班组工作的深化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单位需要的科研管理新体系,达到资源配置优化、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服务要求和产出。班组质量管理适用于班组全体成员,班组长(或班组长指定的人员)应要求全体成员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班组质量管理的流程、制度执行,并对执行的情况进行打分,适当给予奖惩。质量管理必须形成一种“草根文化”,广泛依靠群众的力量,形成群众性的长期运动。

3.班组学习管理提升

班组学习管理,就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班组内部学习,促进班组成员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提高班组学习力、创新力和凝聚力的过程和活动。通过班组学习,可以提升班组成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更好的为科研服务;可以让班组成员劳逸结合,减轻工作压力,体验到工作的乐趣;可以引入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工具,提高服务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要想打造基层班组的学习能力,首先要改变班组成员的观念,倡导一种“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理念,并具体细化在四个方面:一是强调“终身学习”。班组的每一位成员要把学习当作是一种成长的状态,当作是一个需要毕生努力和坚持的方向,通过个人的持续学习来实现自我的完善和生命价值的完满。二是倡导“全员学习”。班组的业绩来自于全体班组成员的工作绩效,没有个体的努力则不可能换来班组集体的成功。因此,不管是班组长还是班组成员都要长期具备“学习”的状态。三是提倡“全过程学习”。班组要将“学习”贯穿于各项工作的计划、控制、执行、反馈等环节,使班组前进的每一步都打上学习的烙印。这就要求班组成员要做个学习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学习。四是注重“共同学习”。每个人要坚信集体的智慧高于个人的智慧,以“共同学习”的心态促进个人的成长,不断提升班组集体的学习能力,打造班组。

4.班组激励管理提升

激励就是通过影响人们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增强或削弱其积极性,从而影响人们的实际行动。实施班组激励管理,旨在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舒缓员工的工作压力,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打造一支执行力高、战斗力强的团队。

5.班组长领导力提升

班组长领导力的提升是基层班组管理效能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德鲁克说:领导能力是把握组织的使命及动员人们围绕这个使命奋斗的一种能力。班组长是否具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这五项修炼,能否创建学习型班组,是衡量班组长是否的主要依据之一。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科研班组长技术过硬、管理技能缺乏的问题,结合五项修炼的要求,可以从领导力的五个要素:领悟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激励能力、凝聚能力着手,通过12项具体整改措施来提升班组长的领导力。

三、思考与启示

1.深入掌握科研班组管理现状是加强班组建设的前提。

加强科研班组建设要充分掌握这一群体的特点,了解其管理现状,进而有针对性地找出管理短板。

2.分析影响因素是加强班组建设的关键。

找准科研班组管理短板,班组建设出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只有地分析影响因素,科学地制定对策措施,才能真正促进班组建设,提升班组管理效能。

3.科学制定对策措施是加强班组建设的根本。

影响因素分析的性、对策措施的科学性、贯彻执行的及时性等是影响班组建设进一步加强的关键因素,只有围绕关键因素合理制定对策措施,重视前期的调研分析、统筹策划,分析影响因素、科学合理制定对策措施,才能切实增强班组的管理效能,促进班组建设实效。

作者:董嘉娜 李岩 单位:航天五院

科研类论文: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的概念和类型

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的概念和类型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论文

教育科研论文,简称教育论文,它是用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描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教育论文是学术研究的结晶,而不是一般的“收获体会”,教育论文应有学术性,所以它是学术论文。

理解教育论文可以从两点来把握:教育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教育研究的一种手段,教育论文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二)为什么要撰写教育论文

1.教育科研成果需要总结、记录、表达

教育科研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思维活动,并且又需要把其科研成果描述出来让别人了解。我们进行教育科研、思考问题,只凭脑子想是不可能的,需要用文字把思考的问题、研究的成果,进行加工、整理、提炼,记录下来,使创造性的思考一层层展开,一步步深入,并在纸面上视觉化,以使课题得到解决。

2.教育科研成果需要推广交流

教育科研成果要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就得借助教育论文把它描述出来,公诸于世,进行交流,为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翔实的材料和科学的依据。

3.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撰写教育论文,既能反映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又能反映其业务能力、创造能力;既可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学术水平,又可以提高其科研能力(思维的系统性、明确性;分析、归纳、演绎、判断、推理能力);既可以把它作为考核知识、检查能力、锻炼思维的手段,又可以把它作为职称、职务晋升考核的依据。

可以这评说,教育论文是检验写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能力、理论修养的“窗口”,是考核知识水准、业务专长的标尺;同时,撰写论文是训练思维的过程,也是关心社会,关心未来,扩大视野的过程。所以,无论是从对教育事业的贡献,还是从延长学术生命的角度,我们都必须回有所进地写作教育论文。苏联学者A•H鲁先生在《创造心理》一书中说:“发表科学论文是衡量科学家创造才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科学家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创造才能的高低。”这正说明了研究是前提,是基础,论文是“窗口”。撰写教育论文无论是在提高教师素质和促进教育科学的繁荣上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教育论文的特点

教育论文应较系统和专门地讨论与研究教育科学领域中某种现象或问题,思考和动笔都是从科学研究这个目的出发的,比一般论说文更富理论色彩和专门性。它涉及的范围较广,在教育科学这个辽阔的领域中,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观察和分析有重要价值的现象和问题。它不象一般论说文那样,可以就具体事件议论得失,评定是非。它的生命力及其价值,是在于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内容上的创新意义。它比一般论说文更强调新意(即新见解、新成果、新思想)。

1.学术性

教育论文是学术成果的载体,是学术研究所形成的产品。它侧重于对教育现象进行抽象地、概括地叙述或论证,其内容是系统性的、专门化的、因而,这种文体必然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它不是教育现象的外部直观形态和过程,而是教育发展的内在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它具有深思熟虑的学术见解,但又不是偶感式的杂谈或社会性议论。教育论文中,某一教育现象也不象“经验”那样完整、具体、形象地反映着,而是按照思维的认识规律被解剖、抽象地反映着。它致力于表现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性。它与教育、教学经验文章相比较,它是理论的。虽然它要取材于某一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但不叙述其细节,只是经过提炼,“抽象地反映”并上升为理论,写成论文。教育论文如果没有学术性也就失去了教育论文的资格。所以,学术性是教育论文最起码的条件。

2.科学性

教育科研的任务是要揭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建立和丰富教育理论,使之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南。这就要求作者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对引进的教育理论、经验,都要采取“一分为二”的科学分析态度,都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带个人偏见,不能主观臆断或凭空说教。在立论上,应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切合实际的结论,即必须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思想,论点的提出必须以切实、、真实的科学依据为前提;论据,要求要在周密的观察、调查、实验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以最充分、典型、新颖、确实有力的材料(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作为立论的依据;论证上,应是系统的、完整的、首尾一贯的,是经过周密思考,严谨而富有逻辑效果的论证。它包含在内容上的充实、成熟、先进、可行;表述上的、明白、,无懈可击,如果失去了科学性,也就不成其为教育论文。所以,我们说科学性论文的生命。

2.创造性

教育论文要求作者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敢于革新陈腐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有创新意义。能在对教育领域的现象进行观察、调查、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涉及的新问题;能对别人研究过的问题采取新的角度或方法,提出具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的新观点或新结论;能在综合前人研究结果(或经验)的基础上加工提炼,开掘新意;能在别人争论的课题中或出现分歧的问题上进行比较分析,在弄清彼此的分歧争鸣点的基础上,做出与已有结论不同的结论;能用新鲜的材料(事例、数据、史实、观察所得)来证明已证明过的问题,探索新意向;能运用中外教育领域里的近期信息资料、情报,以及教育科学研究的近期成果、经验理论、概念,增强教育论文的时代色彩或现代化意识,从而提出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设想,探索新体系、新方法,开辟出新的改革之路,推动教育发展的新进程。所以,创造性是衡量教育论文价值大小和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独特的真知灼见,没有创新,只有继承,那么,教育改革也就难于深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句空话。

4.理论性

教育论文的理论性是指论文的理论色彩,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科学观点和有关的政策、法规,以及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分析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形成有理论高度的论文。在具体表达科研成果上,要符合教育规律、教育原则的新要求;要从具体事物出发,把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高度来分析,做出科学的结论,做到以理服人;要在教育领域的现象和问题的探讨论论证和表述的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校教育管理学和专家对教育的论述以及专业性名词术语、理论概念,并溶化或融合为论文的内容,使论文具有较浓的理论色彩。所以,理论性是教育论文深度的标志。但一定要深入浅出地表述复杂的科学道理;要用通俗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让读者感到平易能读,平实易懂,使论文发挥交流、传播、推广科研成果的作用,进而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5.探索性

探索就是对尚未解决的问题,以新的观点进行探讨、寻找、搜索、求取,找到改革的突破口。没有探索,也就没有科研成果。因此,探索性是贯穿教育论文始终的一条红线。即在撰写教育论文中,对教育科研中涉及比较复杂的现象和问题,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多层次的比较,并进行认真分析,反复研究,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或意见和办法;要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党的教育方针为客观指导,根据传统教育的经验教训和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探索教育领域里我们还未明白还未掌握的教育教学规律,探索未来的教育教学到底是什么样子,应当怎样实现新的目标。此外,针对现实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研究成果,这本身就是探索性工作;而正确地寻找改革的突破口,寻找论证的新角度、新方法,寻找的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教育论文应体现出作者的探索个性(特点),探索个性越鲜明,论文越有创造成果。所以,探索是科研的前提,也是撰写论文的前提。

6.实用性

教育论文应面对现实,针对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学术上的研究探讨,并力求给予科学的解释和回答,达到“有的放矢”地指导人们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根据现实需要,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教育制度、教育体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阐述和交流学术见解,既及时指导教育实践,又补充、丰富、扩展教育理论。它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意义。所以,实用性是撰写教育论文的目的意义所在。

(四)教育论文的类型

1.从教育论文的内容上分

(1)创新性论文

如《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一文,是作者在市场经济对学校挑战的情况下,对这种“冲击”究竟怎么看,办学路子究竟如何走,人生价值的取向又该怎么办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问题看得深,道理讲得透,笔锋尖锐,说理性强,富有新颖独特的真知灼见,体现了教育论文写作的归宿和价值。

(2)商榷性论文

如《画“X”、画“V”与思维发展——与ⅩⅩⅩ教师商榷》一文,作者是针对ⅩⅩⅩ老师在《标准化考试命题法语文科不可行》中所提出有关“让学生画‘X’、圆‘V’”,“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很难阅读和理解其它学科的教材和资料”、“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以此进行问题商榷,智力碰撞,学术交锋。

(3)补说性论文

如《简评〈坚持到课堂集中精力抓教学〉》一文,是作者针对被评文章的两个问题(即校长“要坚持站在课堂上”和校长应从“教学常规”、“教学改革”、“教学评估”方面抓教学),在充分肯定原作者的观点的基础上,一方面提出了“只有善于教学的校长,才能引导教师把教学工作搞好”、“校长‘坚持到课堂’是抓好教学的首要条件或关键措施”的观点,并紧扣原作者的观点进行了认真的剖析,深入的阐述;另一方面对校长从“教学常规”、“教学改革”、“教学评估”抓教学的做法,又在原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2.从教育科研的角度分

(1)经验型论文

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直接获得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理性认识,是取得成绩的原因和条件。经验型教育论文就是经验总结的理论升华,就是经过优化组合的理论总结。

撰写这类论文,要把自己在经过认真实践、探索、试验中得出的成绩、效果、体会、感受和认识,在总结经验、选择经验、分析经验、论证经验的基础上,把收获较大的一点,体会认识最深的一点,做法最有成效的一点,抓住其本质,进行思考和发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论点;并在经过论证之后,使原有“经验”转化为具有总结性、独创性、理论性的论文。

如《要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其题材就来源于作者亲身实践的真知灼见。作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力以适应教育要面向未来的要求,小语教学应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如何“引进”呢?作者提出了四个观点:一是“增强客观生活对育人力度的认识,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格局”;二是“灵活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与客观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是“把握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组织教学活动”;四是“激发个体创造动机,协调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这四点实际上是作者教学经验的理论总结。

再如《教导工作的五个实》,作者是从“中学教导处作为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行政机构,怎样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提出问题的。作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思想要现实”、“计划要落实”、“目标要落实”、“检查要扎实”、“总结要真实”。这“五实”就是五个分论点。

(2)研讨型论文

它是专门分析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矛盾及其解决办法的理论性文章。它着重针对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亟待解决的问题或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和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办法或方案和措施。

撰写这类论文,所研讨的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确凿的材料为立论的依据,重在以事论理;其结论(研讨结果)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独到见解和实用价值。

如《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小学作文指导现状分析》,就是一一篇遵循以“发现(小学作文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解决存在问题”的思路撰写的一篇研讨型教育论,作者通过发现和分析当前小学作文“在目标上追求近期效益”、“在方法上寻求‘立竿见影’的模式”的倾向所带来的危害,提出了“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的观点。文中以大量确凿的事实作为立论的依据;并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问题产生、存在的原因。认为“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法的影响根深蒂固”;“缺乏教学理论的指导,……满足于指导方法上的‘移植’……”;“教师习惯于‘一言堂’的性发言”。因而“采取简单的‘大呼隆’的程式,不懂得引导学生自觉地去经历作文的全过程”。同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再如《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审视与对策》,作者首先指出并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作文“缺乏‘农’味,个性不强”;“起步较晚,数量不足”“训练无序,方法不当;“恶性循环,质量不高。接着,在对策中提出了“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整体入手”,“实现‘三个转变’”其具体对策是:①训练序列化;②内容扩大化;③形式多样化;④习作量次化;⑤指导全程化;⑤管理科学化。

(3)评述型论文

它是针对教育、教学领域内在一定时限里的活动、情况、现象、论争、做法、特点、教派、问题等进行专项综述和评析的论文。

撰写这类论文,在选择评述对象时,要考虑它的影响作用以及作者的兴趣和能力;要加深对评述对象的理解,提高对评述对象的认识,并以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为准绳,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先综述情况(或观点、或做法),在一一评析之后,再从整体、主流、本质上作总评价,或述评结合,一达一评。总之,都应具体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新构想。

如《对教学规律反映的升华——评“有指导的尝试原则”》,就是一篇以评述邱学华《试探“有指导的尝试原则”》一文为评述对象的评述型论文。论文认为“‘有指导的尝试原则’是对教学规律反映的一次升华,是对教学论的发展”。作者紧扣邱学华的文章,提出了“‘尝试性原则’揭示了‘教’与‘学’概念的涵义”、“‘尝试性原则’强化了‘学’的动力系统,使‘教’更有针对性”、“‘尝试教学’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等新见解,并进行了系统、深刻的阐述和有力的论证。这实际上是对邱学华“有指导的尝试原则”进行的真实、具体、中肯、的评述,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高度的评价。

再如《素质教育研究综述》是一篇以评述素质教育研究为对象的评述型论文。作者综观“八十年代后期素质教育研究在我国兴起,到九十年代伊始,这一研究逐渐形成了热潮”的现状,从“素质教育兴起的背景”、“素质教育研究的现状和热点”、“素质教育研究发展的趋势”等方面在讲自己新发现、新见解的同时进行了评述。

(4)学术型论文

学术型论文是专门系统研究教育、教学领域的理论问题和表达科研成果、阐述学术观点的高层次论文(它并不意味着上述三种类型论文不具备学术性)。

撰写这类论文,选题要求比较严格,一般篇幅较长,份量较重,论题必须与之相适应;它所提出的论点,就是对论题的创新见解;选用的材料要达到必要、确实、新颖、充分、协调的选材标准;它特别强调新事实、新理论、新数字、新动态,整个内容要富于很强的理论性、创造性、论证性,以体现浓郁的理论色彩;在结构上,可参照一般学术论文构成的基本型安排整体结构。

如《适应未来,改革课堂教学》就是一篇针对我国当前学校课堂教学现状,着眼未来,专门而系统地阐述并论证了改革课堂教学具有创新观点的学术型论文。作者在绪论部分“开门见山”地指出:“新的世纪将带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际间的激烈竞争,现在在校学生中都是21世纪初叶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力军。”但同时也指出;“传统的教学体制和方法,难以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出新世纪所需的创造型人才,因此,必须改革才行。”接着,在本论部分,作者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出发,在“要改教学指导思想”、“要改课程结构”、“要改教学方法”、“要改教学手段”、“要改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并阐明了自己新的学术观点。

再如《试论基础教育中的“优教优价”》,是作者针对“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十分活跃,改革的规模、速度和深度空前未有”;“而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却步展将册,步子不大”;“久之,必将贻误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可采用‘优教优价’的办法来解决基础教育的困境”。全文从“实施‘优教优价’的必要与可能”、“‘优教优价’的作用”、“实行‘优教优价’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阐明了自己独特新颖的学术见解。

此外,从立论的角度分,还可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这里不再赘述。

二、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和结构

(一)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

教育科研论文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的不同,而有多种写作格式和体例。依据研究方法和获取资料的不同,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可分为如下三类。

1.以直接研究、获取及时手资料为主而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教育测量报告等。这些论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通过对某一教育现象、事件进行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研究,直接获取及时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成论文。

这类以直接获取的及时手资料撰写的论文,在写作上除了与其它体例的教育科研论文具有共同的要求外,还有两个应特别强调的要求:

(1)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等必须写得完备清楚,以便别人根据同样的条件进行验证,或做更深入的研究。

(2)格式要求较为规范。不同的研究方法,有不同的表述形式,才能更好地反映研究工作及成果的特征。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都是比较规范的教育科研基本方法,因此,其表述形式也就相应地要求比较规范。所以,应该努力写成规范的观察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或测量报告。

2.研究间接的第二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史论文、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论文等。一般说来,这类研究的跨度都具有时间长(古今上下几千年)、空间广(国内国外)的特点,研究者受各种条件限制,不可能获得及时手资料。而只能通过分析大量的文献资料来进行研究。也就是说,通过查阅文献,获取间接的第二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撰写论文。如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研究者不可能再回到二千多年前的古代社会中去作调查研究,而只能通过阅读孔子的著述以及记述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的史籍来进行研究,分析孔子教育思想的特点、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等,从而对孔子其人的教育思想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这类论文,由于主要是通过第二手的文献资料进行间接研究、撰写的,因此,掌握资料的、确切与否,往往对论文质量产生前提性影响,直接决定论文质量的高低。

3.综合运用及时、第二手资料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经验总结报告、专题教育教学研究文章等。由于这种论文往往事先没有明确的课题研究计划,只是在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后,取得了某些成功或形成了某种观点、看法,于是从结果逆向考察原因,总结有效的教育经验,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这类论文中既有实践中获得并积累下来的直接的及时手资料,也有文献理论中借鉴而来的间接的第二手资料。如一位班主任对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颇有办法,也取得了不少成功。在他撰写的经验总结报告中,就既有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素材,又吸取了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国内外其他教育工作者的观点、做法。

这类论文尽管事先没有明确的课题研究计划,但一旦决定撰写后,同样需要制订计划。如撰写经验总结报告,就必须先制订总结计划,确定总结的题目、内容、方法,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总结材料的搜集、整理、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提炼出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经验,然后撰写成一篇教育经验总结报告。

应该说明,上述分类方法并不是的,如以直接的第上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也需要应用有关的第二手的文献资料。同样,以间接的第二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论文中,也会出现研究者通过各种方法、途径获得的及时手资料。因此,上述分类只是相对而言的。

(二)教育科研论文的基本结构

不同体例的教育科研论文,其结构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只能就教育科研论文的一般结构作一阐述。一篇论文,一般都由以下六个部分构成:

1.题目

用一句话点明作者所要研究的问题,如《基础教育发展战略刍议》,说明该文研究的是有关基础教育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在一些规范的研究报告中,题目好还应该点明研究方法,如《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验研究》,说明该文研究的是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品质,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实验法。

2.署名

题目下面署上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以示文责自负。

3.引论

这是一篇论文的前言。不同体例的论文,引论部分阐述的内容有所不同。如调查报告主要写明调查的目的、原因、意义等;实验报告则主要写明实验的缘由、目的,提出假说。但不论何种体例、类型的论文,其引论部分都应该符合两个要求:(1)交代清楚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前人的研究状况以及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2)文字力求简明扼要,只要点明问题即行,不必多加铺叙。

引论部分在论文中可以冠以明确的标题,常用的如“问题的提出”、“调查目的”、“引言”等,也可以不加标题,只在立论的前面写上一段话。一般说来,规范的研究报告通常都冠以标题。

4.主论

这是一篇论文的主体。在主体中,作者提出自己的论点,运用丰富的材料,展开充分、严密的论述,证实或推翻某一观点。不同体例的论文,对主论部分的格式要求也有所不同。运用文献资料为主进行研究的论文,一般都将主论部分分成若干部分,或加以标题,或标以“一”、“二”、“三”等,逐层展开论述。而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测量报告等规范性要求较高的论文,则将主论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1)研究方法。即写清楚研究对象的情况。如调查或实验对象的年龄、性别、取样方式、样本容量、控制条件、调查项目或实验因素、研究结果的检验方式、操作步骤等等。

(2)研究结果与分析。即把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出来,或用图、表,或用文字描述。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推理,展开合乎逻辑的论证。

(3)讨论。在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后,还有必要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如对研究结果的理论分析,对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局限性,研究成果的程度与适用范围等等作进一步阐述。

5.结论

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小结,简要归纳所获得的成果或观点,也可以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方向。在调查报告中,这一部分应着重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6.引文或参考文献

任何科学研究活动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前进和发展的,教育科学研究也不例外。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广泛地阅读文献资料,参考已有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和突破。但是,也应该尊重别人的劳动,凡是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或研究成果,都必须加以说明,注明出处。

引文加注的方法有许多种,在论文中使用最普遍的主要是下述三种:

(1)夹注。即在引文后直接加注说明出处。

(2)脚注。又称页注,即在本页下方注明该页中所用引文的出处。

(3)尾注。即在全文末尾加注本文中曾使用的引文的出版。

在采用脚注或尾注时,应按引文出现顺序标明数码,即在引文右上角用小圆圈和阿拉伯数字标注。

引文注释的内容应包括作者姓名、书刊名称、文献篇名、卷数、册数或期数、页码(期刊可不注明页码)、出版单位和时间等。

科研类论文:田径科研论文在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现状分析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2011年-2014年16 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的有关田径科研论文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 体育类 核心期刊 田径 科研论文 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2011年一2014年这4年期间我国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2011-2014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分布分析

4年期间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所刊发的有关田径论文中,《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文化导刊》、《中国体育科技》刊发田径科研论文数量最多的,占总数的49.2%;其次是《体育学刊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各8篇,均占总数的6.78%;第三《西安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科技》各6篇,均占总数5.08%。结果显示《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文化导刊》、《中国体育科技》是田径科研论文的主要科研力量,而《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的发文数量最少,只有2篇和1篇,仅占1.7%和0.8%,说明核心期刊田径科研论文的发表严重失衡,所以要注意期刊发文的平衡性。

(二)2011-2014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基金情况分析

田径科研论文基金项目是衡量田径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也反映了田径科研水平被社会认可程度和社会影响力。通过对核心期刊田径科研论文的基金项目类及分布的统计与分析,从表 2调查的论文统计可以看出,在四年期间的田径基金科研论文中,部级基金资助项目19篇;省市级管理课题11篇;院校级课题5篇。从总体来看,基金课题总文章数量为35篇,占四年来田径科研论文总数的35.4%,64.6%的田径科研论文需要作者自费研究发表费偏高给部分作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所以部分分文章为了省版面费而精简字数导致论文的整体质量和完整性下降甚至改投其他体育刊物。另外,在田径科研论文基金来源项目中,部级基金资助项目的总体比例较高,占基金总数的19.2%,但院校管理课题占总数比例偏低,只有5.1%,所以,在今后的田径科研论文基金投入上有待增加。

(三)中文体育核心期刊田径科研论文作者情况分析

科研论文署名作者是论文信息的直接责任人,科研合作程度的高低可以通过署名作者的多少表现出来。了解田径核心期刊科研论文作者的相关情况,不仅有利于田径项目自身的建设,而且有利于田径科学研究整体水平的提高与长远的发展。

(四)2011-2014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研究内容分析

1.田径科研论文研究的主题分布分析

如表5显示,对2011年-2014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田径论文的研究领域分布情况进行统计,运动训练占主要地位(69),依次是教学(16)、运动竞赛(18)、裁判器材(5)、人体科学(7)、心理(3)和其他主题(11)。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领域分别占58.5%、15.3%,共占田径论文总数的73.8%,而心理、裁判场地器材以及其他领域分别占2.54%、4.24%、9.32%。

2.田径运动训练领域分析

训练水平和训练方法对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田径竞技运动训练一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竞技水平的逐步提高而在不断的变化。如表6所示,在田径运动训练学方面,在16种核心期刊上为118篇,占田径科研论文总数的83.9%,这些田径科研论文对我国田径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从而推动了田径各个项目竞技水平的提高。根据研究的需要,把 99篇田径运动训练方面的论文按研究的项目分短跑、中长跑、跳高、跳远、跨栏、铁饼、三级跳远、标枪、推铅球、撑杆跳高、竞走、全能、障碍跑、掷链球、马拉松、接力赛。从表6可以看出这四年间的田径科研论文,田赛(铅球、铁饼、标枪、链球、跳远、三级跳远、跳高、撑杆跳高)论文总数为43篇,占运动训练论文的43.4%,而在径赛(短跑、中长跑、接力赛、跨栏跑、障碍跑、竞走、)方面的论文为54篇,其中竞走的研究论文最多16篇,占总数的16.2%,其次是中长跑13篇,占总数的13.1%,而全能方面的论文只有2篇,且少而不精。综上,核心期刊在各个项目的研究上存在不均衡性,缺少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影响了田径竞技水平的提高。

三、结论

(1)从以上数据可得知2012、2013、2014年较2011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

(2)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作者占总数的 74.6%,这也反映了在今后体育类核心期刊中拥有高学历的作者必然会成为我国田径科研的主力军。

(3)在田径运动各个专项相关研究内容却呈不均衡状态,影响了田径运动的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4)我国的田径科研论文研究受到了国家体育局、部分省市级和院校的重视,但基金项目的数量还得要增加。

科研类论文:2004―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艺术体操科研论文统计分析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的方法,对2004~2013年期间在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艺术体操科研数量、及时作者专业背景、参考文献状况、科研论文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得出结果:10年来我国艺术体操科研论文数量呈波浪式增长趋势,于2009年数量开始逐渐下降;及时作者是非体育专业的研究人员较少;参考文献语种单一且数量少;艺术体操相关运动基础理论、器材、设备、测试设计、教学等的研究较少以及在中小学开展艺术体操教学没有受到重视。

关键词: 艺术体操;对策;体育类核心期刊;科研论文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4年1月-2013年12月发表在我国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科学》、《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体育学刊》、《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体育科技》、《武汉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文化导刊》)上有关艺术体操研究的论文,共173篇。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本研究通过互联网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查阅了我国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下载并阅读了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发表并在网上能检索到的关于艺术体操方面的论文173篇。这些期刊所刊发的艺术体操文章基本上代表了我国艺术体操科学研究的现有水平。

1.2.2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首先对收集到的艺术体操科研论文分别按发表时间、及时作者专业背景、篇参考文献类型、篇外文参考文献数、研究内容类型进行分类并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

1.2.3 逻辑分析法 通过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对我国艺术体操科研成果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从而了解了我国艺术体操科研发展状况。对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出我国艺术体操科学研究发展的方向和规律。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2.1.1 科研量和发展趋势的分析

经统计,2004-2013年发表在中文体育核心期刊的艺术体操科研论文173篇,10年中数量呈波浪式下滑趋势。2009年量和2005年相比明显下降,仅有9篇。原因主要在于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艺术体操集体全能获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以及国际体联在2003年和2005年对规则进行了两次较大的修改,极大的促进了研究成果的增加。理论的深入研究只有在实践中表现出来才能显现出研究成果的价值,终于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艺术体操以35.225分历史性地夺得集体全能银牌,这是中国艺术体操的首枚奥运会奖牌。这一成绩取得之后,科研人员对艺术体操理论的研究产生了松懈的态度,科研成果数量不断下降。

2.1.2 科研论文及时作者专业背景分析

由表1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对我国艺术体操的科学研究已获得了一部分非体育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的关注。但是在173篇科研论文中跨专业的研究仅占总数的 1.7%。

2.1.3 科研论文参考文献状况

2.1.3.1 文献载体类型的分布特征 从图2参考文献类型我们可以看出艺术体操科研论文的参考文献运用类型较,但是期刊、专著、规则标准仅三种文献载体就占到了引用总数的93.11%。

2.1.3.2 参考文献的语种分布特征 从表2中可看到我国艺术体操研究人员10年来对语种的使用状况:中文占92.9%,外文占7.1%。可以得出在语种的使用上我国研究人员还是对外文文献引用量较少,没能达到研究发展的需要。可见,加大外文文献的使用是发展我国艺术体操科研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2.2 十年来我国艺术体操科研论文类型分析

2.2.1 运动基础理论 近十年来,运动基础理论类文章共发表21篇,仅占总数的12.1%。很显然,运动基础理论的研究相对还比较薄弱,严重阻碍了艺术体操的发展。

2.2.2 艺术体操一般理论 艺术体操一般理论主要是结合艺术体操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从社会体育学和体育文化的角度对我国艺术体操在全民健身等方面的作用及开展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对艺术体操运动员的选材、培养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及中外艺术体操的对比。这类文章共26篇,占总数的15%。

2.2.3 运动训练、编排、竞赛 运动训练、编排、竞赛类文章共55篇,占总数的31.8%。从这类文章所占比例可看出大部分艺术体操研究人员更注重于运动训练、编排、和

竞赛这个方面。运动训练的方法、动作创新和编排直接影响着我国艺术体操的比赛成绩,对这方面的侧重研究也恰恰说明了其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我国艺术体操的在比赛取得骄人的成绩和艺术体操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2.4 艺术体操教学及改革 从论文的研究对象来看,研究主要是针对专修班的教学,各高校公共体育艺术体操课开展还不容乐观,中小学艺术体操课的研究几乎没有,由此可见,艺术体操课程很少在中小学开设。艺术体操课的开设对中小学的学生形体有很大影响,而且有利于艺术体操科学选材及后备人才的培养。所以艺术体操课程应该在中小学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开展以及增加对此方面的科研研究。

2.2.5 规则与裁判 近十年来,规则与裁判的文章发表数量占艺术体操在体育核心类期刊总数的19.7%,且每次新规则的修订都引来了许多艺术体操研究者的关注。通过各研究人员对新规则的研究及理解,艺术体操也在不断变化,如:艺术体操的身体难度动作不断增加,和器械的配合要求不断增高,同时,艺术体操的观赏价值也不断提升,为我国艺术体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6 器材与设备、测试设计 器材与设备、测试设计类文章占了总数4.0%,共7篇。近十年来,有3篇论文是关于训练仪器研制(使用)的研究,一篇关于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关于比赛器械、训练场馆的管理和利用、比赛的摄像设备等没有相关的研究。

2.2.7 其它 市场经营管理、软件利用等,如艺术体操宣传片的制作等此类论文占7.5%,共13篇。

3 结论与建议

①在2004-2013年这10年间艺术体操相关论文在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数量呈波浪式递减趋势。2009年科研人员对艺术体操理论的研究产生了松懈的态度,科研成果数量不断下降,所以艺术体操科研工作应该有待加强。②艺术体操的科学研究已得到一些非体育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的关注,但是科研论文数量还不容乐观。应该加强与其他专业科研人员的沟通,以便利用其他专业知识来研究艺术体操,促进艺术体操的发展。③近十年来艺术体操参考文献载体类型主要是期刊、专著和规则标准,占到了引用类型总数的93.11%。参考文献语种中中文占大多数,外文仅占到总数的7.1%。参考文献引用的语种单一限制着艺术体操的科研发展,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应该注重多种文献类型和外文文献的检索及借鉴能力,促进我国艺术体操科研的进一步发展。④艺术体操相关运动基础理论方向的研究相对还比较薄弱,对正确的训练和康复有着重要影响;有关艺术体操器材、设备及测试设计方向的论文也比较少,对研究艺术体操比赛等方面有一定的制约。应加强相关研究以便艺术体操在艺术体操损伤、心理、技术分析等方面有重要的突破。⑤关于艺术体操在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以及在中小学设立艺术体操课方面的研究较少。说明艺术体操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上开展并不理想,没有在中小学设立艺术体操的学习则表明艺术体操科学选材及后备人才的培养还没有受到重视,我们应该呼吁对中小学设立艺术体操课程,为中小学生的形体练习、艺术体操科学选材及人才的培养做铺垫,同时也应加强相关研究以便艺术体操顺利的在中小学开展。

科研类论文:在生物类本科生中开设《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的探讨

摘要:在生物类本科生中开设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类课程有着非常大的必要性。但是由于过去对本科生忽视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的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生物类本科生在学习过程和毕业后的工作过程中缺乏创新性研究。该文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的研究,探索生物类本科生中开设专业选修课《科研方法和论文的写作》教学模式。

关键词:生物类;科研方法;论文写作

《科研方法和论文的写作》是现代自然科学甚至非自然科学必备的一门课程,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探索自然的发生、发展规律,最终结果应用于指导生产,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就必须以文献的形式将自己成果公开,使之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从而服务于人类。生物类本科生的就业方向和趋势有很大一部分进入科研机构、学校、企业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科研,因此在生物类本科生中开设这门课有必要性。

1.丰富教学内容

《科研方法和论文的写作》在本校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中是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对于生物类专业的本科生来说,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是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所以在课程上,主要从科研课题的选择与阐述、文献资料的查询、科研方法的介绍、论文的写作几个方面来进行讲解,对于教材的选择我们选用了国内外知名教授如刘恩山主编《生物学教育研究方法与案例》和毕润成主编的《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等。由于本科生对科研缺乏一个客观的了解,总觉得科研是很深奥,所以在科研课题的选择与阐述的介绍从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性内容开始以及我们大学生可能会涉及到的,比如“学生寝室的菌落总数测定”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这样即可调动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又可将科研简单化。对于文献资料的查询,直接介绍本校图书馆的几种中外文数据库的应用。科研方法这一章我们从基本的科研设计与科研方案开始,对科研的基本流程作一个系统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其操作流程。并举一些简单的科研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与设计。对于论文的写作上,着重介绍综述性论文和实验性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格式,特别是实验性论文的写作方法,如摘要的写作方法、引言的写作方法、材料与方法的写作方法、结果与讨论的写作方法等都一一作了详细介绍并举例说明。

2.教学方法的多方面展现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采用多媒体中的视频、动画、图像等手段进行教学,可形象逼真的给学生很强的直观感,而且增大了课堂的信息量,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新颖。在教学中结合黑板板书,又可使的一些用多媒体教学不能很好的展现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细化,如在介绍SCI影响因子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时,多媒体只能给出它的概念,具体的计算可以用黑板来写出并举例。

教学方法以讲授结合讨论为主。由于本科生对此门课程的陌生感,所以很多章节都是由老师先讲解一些基础理论和知识,然后再直接应用,再讨论等模式。如文献综述的写作这一章,本科生以前基本都从未写作过类似文章,教师在讲解这一章先介绍论文综述的写作格式和写作方法,并给出大量例子。课后再布置给学生们自己下去写一篇文献综述,并给出2个课时的时间来进行课堂讨论。学生们在写文献综述的同时,还锻炼了他们如何定题目、如何查询文献资料、如何对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分析等。课堂讨论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就某一或某些内容进行学习、研讨、交流。让学生们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学能力。讨论课一般是老师布置任务;学生上台阐述其对某问题的理解和看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问题进行评论发表新颖独特的观点;老师进行总结归纳。课堂讨论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激发了学生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

课程教学中涉及科研方法,教师在介绍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科研的经验和体会,自己在科研过程中的乐趣等。让同学们了解科研并不是想象中的枯燥无味。重点介绍著名科学家他们的科研的发展过程,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同学们对创新科研有了新的认识和向往。

3.课程考评的改革

本课程是专业选修课,所以该课程的考核就不一定是试卷进行,而且该课程是一门基础技能训练课程,所以在课程的考核上改变以往的比较死板的试卷考核,改为更为活跃的其他考核方法如课堂讨论、试验方案的写作、论文的写作等方式。课堂讨论的方式可以采取分组进行,每组一个课题,同学们自由发挥。采用老师打分和组与组之间的互相打分的方式进行。试验方案的写作锻炼学生对科研方法的设计与方案的写作的能力;论文的写作锻炼学生对论文写作的格式、查询资料的方法等进行考核。这些考核方法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本科生学习的兴趣。

4.小结

初学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者,大多是模仿自己阅读的论文和导师的指导起步的。特别是生物类本科生,在大三大四选修课的一些课程考核论文中,大多数是模仿写作。由于是没有经过系统学习、或是学习不够,在科学研究的选题与设计、论文的撰写与修改等过程中,不可避免要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有时甚至使一些很有价值的试验资料受到损失,而且这种损失常常是不可弥补的。因此,在生物类本科生中开设《科研方法和论文的写作》对与将来的工作、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

科研类论文:普通高校培养药学类专业学生科研与创新实践能力的探索

普通高校培养药学类专业学生科研与创新实践能力的探索

在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的特征日益显现的今天,社会对高校本科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科技实践的能力。这对于培养高级人才的高校而言,不再是简单地灌输人类文明的土壤,更是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的摇篮,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基础。在这方面,国内知名高校由于各种教学资源有较大的优势,对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对做得较好,而对于普通高校,如何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科研与创新实践能力呢?笔者所在的泰山医学院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顺应社会和学校的发展要求,对药学类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一、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培养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为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随着近几年普通高校的扩大招生,青年教师在师资队伍中占有很大比例。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教学方法艺术和创新实践能力,学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院出台了一些措施:一是要求学科带头人和中老年骨干教师发挥提携后进、甘为人梯的精神,发挥好“传、帮、带”作用;随时对青年教师讲授的课程督导听课,提出针对性建议和意见。二是安排青年教师观摩性听课、组织“青年教师授课技能大赛”,使教师通过观摩、交流,开阔了视野,激发了教学创新思维。三是鼓励青年教师进行专业深造,参加各级学历及继续教育。根据实际情况,学院制订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要求40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在5年内达到或在读博士学位。四是学院每年投人一定的经费支持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短期培训,并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增进了国内外同行之间科研工作的交流;加强中青年教师的能力建设,鼓励中青年教师申报各级教学科研课题,以提高教师科学研究意识,活跃科研思维,培养和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

二、培养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必须注重开展研究性教学

所谓研究性教学,是指以传授知识为预设目标的课程教学中,灌注一定比重的研究性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研究兴趣,进一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初步培养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教师应对学生实施理念的熏陶,引导其对教师传授的知识理论产生认同感,激励其积极参与的兴趣和欲望,引领其步入科研与创新的实践探索领域,形成自我塑造的原始动力。通过案例教学、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示范指导给学生,介绍诺贝尔医学奖和生理学奖获得者的科研经历,教授学生如何查阅文献、撰写综述等,使学生不仅对学科产生兴趣,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三、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实施实验创新教育,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在夯实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学科间的融合,设置跨学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构建包括药学基础实验、药学专业实验、药学综合及设计性实验等不同层次,既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新体系,促进学生掌握药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药理学教研室还开展了科研实验移植到教学实验的探索与尝试,开设科研与实验研究基本知识讲座,把科研工作中成熟的研究方法直接应用到教学实验中,使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此外,学院还实施全天候开放实验教学,让学生不受实验室、实验学时的限制,变被动为主动。实验室安排教师值班,并负责指导学生。学生自我调节,合理安排实验时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四、构建多层次、多方位的课外科技活动体系,鼓励学生实践创新

课外科技活动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形载体。通过多途径、多层次积极开展各种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有利于培养和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达到以有形的活动培养无形的精神的目的。为此,学院积极宣传和发动广大师生,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如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学术讲座;举行各种比赛(如毕业论文评比、实验技能大赛及中草药标本制作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课题;参加各级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及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积极拓展学生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等。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让大学生的应变素质、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在不断解决问题和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培养,也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近四年来,学院有300余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4篇;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挑战杯”山东省创业计划大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学生科研立项24项,其中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8项;学生10项发明专利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或受理。

五、完善科研管理机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科研管理环境

尽管科研实践初始阶段的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参与欲望,但浅尝辄止者也不乏其人。要让有兴趣的学生热情不减,及时肯定其成绩、强化其成就感是必要的,运用创新的管理举措又是必须的。为促进学生科研管理措施有效落实,学院出台了相应的大学生科研管理办法,具体内容包括立项申请、项目审批、过程监督、结题要求、经费使用、激励保障等,做到学生科研活动规范化、制度化,有章可依。学院结合实际,一是建立和完善本科生的科研导师制、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等。对本科生的科研指导纳入教师工作量,并有具体的量化考核指标;二是建立本科生科研激励机制,如学生科研活动评奖评优制度,对学生取得的成绩给予必要的物质、精神奖励,并纳入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中,作为学生评选、获得奖学金的依据;也可适当奖励学分。以此鼓励学生的科研积极性,激励其创新精神的发挥。

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趋势。在国际竞争浪潮日趋激烈的社会背景下,普通高校只有重视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扬长避短,相互借鉴,通过为学生搭建科研平台、营造校园氛围、制定激励机制等方式,才能为我国培养大批的创新型人才。

科研类论文:教育科研撰写概念和类型

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的概念和类型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论文

教育科研论文,简称教育论文,它是用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描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教育论文是学术研究的结晶,而不是一般的“收获体会”,教育论文应有学术性,所以它是学术论文。

理解教育论文可以从两点来把握:教育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教育研究的一种手段,教育论文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二)为什么要撰写教育论文

1.教育科研成果需要总结、记录、表达

教育科研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思维活动,并且又需要把其科研成果描述出来让别人了解。我们进行教育科研、思考问题,只凭脑子想是不可能的,需要用文字把思考的问题、研究的成果,进行加工、整理、提炼,记录下来,使创造性的思考一层层展开,一步步深入,并在纸面上视觉化,以使课题得到解决。

2.教育科研成果需要推广交流

教育科研成果要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就得借助教育论文把它描述出来,公诸于世,进行交流,为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翔实的材料和科学的依据。

3.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撰写教育论文,既能反映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又能反映其业务能力、创造能力;既可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学术水平,又可以提高其科研能力(思维的系统性、明确性;分析、归纳、演绎、判断、推理能力);既可以把它作为考核知识、检查能力、锻炼思维的手段,又可以把它作为职称、职务晋升考核的依据。

可以这评说,教育论文是检验写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能力、理论修养的“窗口”,是考核知识水准、业务专长的标尺;同时,撰写论文是训练思维的过程,也是关心社会,关心未来,扩大视野的过程。所以,无论是从对教育事业的贡献,还是从延长学术生命的角度,我们都必须回有所进地写作教育论文。苏联学者A•H鲁先生在《创造心理》一书中说:“发表科学论文是衡量科学家创造才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科学家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创造才能的高低。”这正说明了研究是前提,是基础,论文是“窗口”。撰写教育论文无论是在提高教师素质和促进教育科学的繁荣上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教育论文的特点

教育论文应较系统和专门地讨论与研究教育科学领域中某种现象或问题,思考和动笔都是从科学研究这个目的出发的,比一般论说文更富理论色彩和专门性。它涉及的范围较广,在教育科学这个辽阔的领域中,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观察和分析有重要价值的现象和问题。它不象一般论说文那样,可以就具体事件议论得失,评定是非。它的生命力及其价值,是在于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内容上的创新意义。它比一般论说文更强调新意(即新见解、新成果、新思想)。

1.学术性

教育论文是学术成果的载体,是学术研究所形成的产品。它侧重于对教育现象进行抽象地、概括地叙述或论证,其内容是系统性的、专门化的、因而,这种文体必然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它不是教育现象的外部直观形态和过程,而是教育发展的内在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它具有深思熟虑的学术见解,但又不是偶感式的杂谈或社会性议论。教育论文中,某一教育现象也不象“经验”那样完整、具体、形象地反映着,而是按照思维的认识规律被解剖、抽象地反映着。它致力于表现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性。它与教育、教学经验文章相比较,它是理论的。虽然它要取材于某一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但不叙述其细节,只是经过提炼,“抽象地反映”并上升为理论,写成论文。教育论文如果没有学术性也就失去了教育论文的资格。所以,学术性是教育论文最起码的条件。

2.科学性

教育科研的任务是要揭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建立和丰富教育理论,使之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南。这就要求作者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对引进的教育理论、经验,都要采取“一分为二”的科学分析态度,都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带个人偏见,不能主观臆断或凭空说教。在立论上,应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切合实际的结论,即必须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思想,论点的提出必须以切实、、真实的科学依据为前提;论据,要求要在周密的观察、调查、实验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以最充分、典型、新颖、确实有力的材料(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作为立论的依据;论证上,应是系统的、完整的、首尾一贯的,是经过周密思考,严谨而富有逻辑效果的论证。它包含在内容上的充实、成熟、先进、可行;表述上的、明白、,无懈可击,如果失去了科学性,也就不成其为教育论文。所以,我们说科学性论文的生命。

2.创造性

教育论文要求作者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敢于革新陈腐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有创新意义。能在对教育领域的现象进行观察、调查、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涉及的新问题;能对别人研究过的问题采取新的角度或方法,提出具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的新观点或新结论;能在综合前人研究结果(或经验)的基础上加工提炼,开掘新意;能在别人争论的课题中或出现分歧的问题上进行比较分析,在弄清彼此的分歧争鸣点的基础上,做出与已有结论不同的结论;能用新鲜的材料(事例、数据、史实、观察所得)来证明已证明过的问题,探索新意向;能运用中外教育领域里的近期信息资料、情报,以及教育科学研究的近期成果、经验理论、概念,增强教育论文的时代色彩或现代化意识,从而提出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设想,探索新体系、新方法,开辟出新的改革之路,推动教育发展的新进程。所以,创造性是衡量教育论文价值大小和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独特的真知灼见,没有创新,只有继承,那么,教育改革也就难于深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句空话。

4.理论性

教育论文的理论性是指论文的理论色彩,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科学观点和有关的政策、法规,以及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分析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形成有理论高度的论文。在具体表达科研成果上,要符合教育规律、教育原则的新要求;要从具体事物出发,把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高度来分析,做出科学的结论,做到以理服人;要在教育领域的现象和问题的探讨论论证和表述的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校教育管理学和专家对教育的论述以及专业性名词术语、理论概念,并溶化或融合为论文的内容,使论文具有较浓的理论色彩。所以,理论性是教育论文深度的标志。但一定要深入浅出地表述复杂的科学道理;要用通俗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让读者感到平易能读,平实易懂,使论文发挥交流、传播、推广科研成果的作用,进而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5.探索性

探索就是对尚未解决的问题,以新的观点进行探讨、寻找、搜索、求取,找到改革的突破口。没有探索,也就没有科研成果。因此,探索性是贯穿教育论文始终的一条红线。即在撰写教育论文中,对教育科研中涉及比较复杂的现象和问题,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多层次的比较,并进行认真分析,反复研究,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或意见和办法;要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党的教育方针为客观指导,根据传统教育的经验教训和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探索教育领域里我们还未明白还未掌握的教育教学规律,探索未来的教育教学到底是什么样子,应当怎样实现新的目标。此外,针对现实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研究成果,这本身就是探索性工作;而正确地寻找改革的突破口,寻找论证的新角度、新方法,寻找的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教育论文应体现出作者的探索个性(特点),探索个性越鲜明,论文越有创造成果。所以,探索是科研的前提,也是撰写论文的前提。

6.实用性

教育论文应面对现实,针对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学术上的研究探讨,并力求给予科学的解释和回答,达到“有的放矢”地指导人们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根据现实需要,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教育制度、教育体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阐述和交流学术见解,既及时指导教育实践,又补充、丰富、扩展教育理论。它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意义。所以,实用性是撰写教育论文的目的意义所在。

(四)教育论文的类型

1.从教育论文的内容上分

(1)创新性论文

如《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一文,是作者在市场经济对学校挑战的情况下,对这种“冲击”究竟怎么看,办学路子究竟如何走,人生价值的取向又该怎么办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问题看得深,道理讲得透,笔锋尖锐,说理性强,富有新颖独特的真知灼见,体现了教育论文写作的归宿和价值。

(2)商榷性论文

如《画“X”、画“V”与思维发展——与ⅩⅩⅩ教师商榷》一文,作者是针对ⅩⅩⅩ老师在《标准化考试命题法语文科不可行》中所提出有关“让学生画‘X’、圆‘V’”,“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很难阅读和理解其它学科的教材和资料”、“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以此进行问题商榷,智力碰撞,学术交锋。

(3)补说性论文

如《简评〈坚持到课堂集中精力抓教学〉》一文,是作者针对被评文章的两个问题(即校长“要坚持站在课堂上”和校长应从“教学常规”、“教学改革”、“教学评估”方面抓教学),在充分肯定原作者的观点的基础上,一方面提出了“只有善于教学的校长,才能引导教师把教学工作搞好”、“校长‘坚持到课堂’是抓好教学的首要条件或关键措施”的观点,并紧扣原作者的观点进行了认真的剖析,深入的阐述;另一方面对校长从“教学常规”、“教学改革”、“教学评估”抓教学的做法,又在原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2.从教育科研的角度分

(1)经验型论文

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直接获得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理性认识,是取得成绩的原因和条件。经验型教育论文就是经验总结的理论升华,就是经过优化组合的理论总结。

撰写这类论文,要把自己在经过认真实践、探索、试验中得出的成绩、效果、体会、感受和认识,在总结经验、选择经验、分析经验、论证经验的基础上,把收获较大的一点,体会认识最深的一点,做法最有成效的一点,抓住其本质,进行思考和发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论点;并在经过论证之后,使原有“经验”转化为具有总结性、独创性、理论性的论文。

如《要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其题材就来源于作者亲身实践的真知灼见。作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力以适应教育要面向未来的要求,小语教学应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如何“引进”呢?作者提出了四个观点:一是“增强客观生活对育人力度的认识,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格局”;二是“灵活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与客观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是“把握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组织教学活动”;四是“激发个体创造动机,协调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这四点实际上是作者教学经验的理论总结。

再如《教导工作的五个实》,作者是从“中学教导处作为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行政机构,怎样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提出问题的。作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思想要现实”、“计划要落实”、“目标要落实”、“检查要扎实”、“总结要真实”。这“五实”就是五个分论点。

(2)研讨型论文

它是专门分析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矛盾及其解决办法的理论性文章。它着重针对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亟待解决的问题或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和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办法或方案和措施。

撰写这类论文,所研讨的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确凿的材料为立论的依据,重在以事论理;其结论(研讨结果)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独到见解和实用价值。

如《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小学作文指导现状分析》,就是一一篇遵循以“发现(小学作文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解决存在问题”的思路撰写的一篇研讨型教育论,作者通过发现和分析当前小学作文“在目标上追求近期效益”、“在方法上寻求‘立竿见影’的模式”的倾向所带来的危害,提出了“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的观点。文中以大量确凿的事实作为立论的依据;并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问题产生、存在的原因。认为“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法的影响根深蒂固”;“缺乏教学理论的指导,……满足于指导方法上的‘移植’……”;“教师习惯于‘一言堂’的性发言”。因而“采取简单的‘大呼隆’的程式,不懂得引导学生自觉地去经历作文的全过程”。同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再如《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审视与对策》,作者首先指出并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作文“缺乏‘农’味,个性不强”;“起步较晚,数量不足”“训练无序,方法不当;“恶性循环,质量不高。接着,在对策中提出了“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整体入手”,“实现‘三个转变’”其具体对策是:①训练序列化;②内容扩大化;③形式多样化;④习作量次化;⑤指导全程化;⑤管理科学化。

(3)评述型论文

它是针对教育、教学领域内在一定时限里的活动、情况、现象、论争、做法、特点、教派、问题等进行专项综述和评析的论文。

撰写这类论文,在选择评述对象时,要考虑它的影响作用以及作者的兴趣和能力;要加深对评述对象的理解,提高对评述对象的认识,并以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为准绳,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先综述情况(或观点、或做法),在一一评析之后,再从整体、主流、本质上作总评价,或述评结合,一达一评。总之,都应具体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新构想。

如《对教学规律反映的升华——评“有指导的尝试原则”》,就是一篇以评述邱学华《试探“有指导的尝试原则”》一文为评述对象的评述型论文。论文认为“‘有指导的尝试原则’是对教学规律反映的一次升华,是对教学论的发展”。作者紧扣邱学华的文章,提出了“‘尝试性原则’揭示了‘教’与‘学’概念的涵义”、“‘尝试性原则’强化了‘学’的动力系统,使‘教’更有针对性”、“‘尝试教学’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等新见解,并进行了系统、深刻的阐述和有力的论证。这实际上是对邱学华“有指导的尝试原则”进行的真实、具体、中肯、的评述,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高度的评价。

再如《素质教育研究综述》是一篇以评述素质教育研究为对象的评述型论文。作者综观“八十年代后期素质教育研究在我国兴起,到九十年代伊始,这一研究逐渐形成了热潮”的现状,从“素质教育兴起的背景”、“素质教育研究的现状和热点”、“素质教育研究发展的趋势”等方面在讲自己新发现、新见解的同时进行了评述。

(4)学术型论文

学术型论文是专门系统研究教育、教学领域的理论问题和表达科研成果、阐述学术观点的高层次论文(它并不意味着上述三种类型论文不具备学术性)。

撰写这类论文,选题要求比较严格,一般篇幅较长,份量较重,论题必须与之相适应;它所提出的论点,就是对论题的创新见解;选用的材料要达到必要、确实、新颖、充分、协调的选材标准;它特别强调新事实、新理论、新数字、新动态,整个内容要富于很强的理论性、创造性、论证性,以体现浓郁的理论色彩;在结构上,可参照一般学术论文构成的基本型安排整体结构。

如《适应未来,改革课堂教学》就是一篇针对我国当前学校课堂教学现状,着眼未来,专门而系统地阐述并论证了改革课堂教学具有创新观点的学术型论文。作者在绪论部分“开门见山”地指出:“新的世纪将带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际间的激烈竞争,现在在校学生中都是21世纪初叶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力军。”但同时也指出;“传统的教学体制和方法,难以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出新世纪所需的创造型人才,因此,必须改革才行。”接着,在本论部分,作者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出发,在“要改教学指导思想”、“要改课程结构”、“要改教学方法”、“要改教学手段”、“要改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并阐明了自己新的学术观点。

再如《试论基础教育中的“优教优价”》,是作者针对“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十分活跃,改革的规模、速度和深度空前未有”;“而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却步展将册,步子不大”;“久之,必将贻误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可采用‘优教优价’的办法来解决基础教育的困境”。全文从“实施‘优教优价’的必要与可能”、“‘优教优价’的作用”、“实行‘优教优价’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阐明了自己独特新颖的学术见解。

此外,从立论的角度分,还可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这里不再赘述。

二、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和结构

(一)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

教育科研论文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的不同,而有多种写作格式和体例。依据研究方法和获取资料的不同,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可分为如下三类。

1.以直接研究、获取及时手资料为主而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教育测量报告等。这些论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通过对某一教育现象、事件进行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研究,直接获取及时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成论文。

这类以直接获取的及时手资料撰写的论文,在写作上除了与其它体例的教育科研论文具有共同的要求外,还有两个应特别强调的要求:

(1)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等必须写得完备清楚,以便别人根据同样的条件进行验证,或做更深入的研究。

(2)格式要求较为规范。不同的研究方法,有不同的表述形式,才能更好地反映研究工作及成果的特征。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都是比较规范的教育科研基本方法,因此,其表述形式也就相应地要求比较规范。所以,应该努力写成规范的观察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或测量报告。

2.研究间接的第二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史论文、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论文等。一般说来,这类研究的跨度都具有时间长(古今上下几千年)、空间广(国内国外)的特点,研究者受各种条件限制,不可能获得及时手资料。而只能通过分析大量的文献资料来进行研究。也就是说,通过查阅文献,获取间接的第二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撰写论文。如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研究者不可能再回到二千多年前的古代社会中去作调查研究,而只能通过阅读孔子的著述以及记述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的史籍来进行研究,分析孔子教育思想的特点、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等,从而对孔子其人的教育思想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这类论文,由于主要是通过第二手的文献资料进行间接研究、撰写的,因此,掌握资料的、确切与否,往往对论文质量产生前提性影响,直接决定论文质量的高低。

3.综合运用及时、第二手资料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经验总结报告、专题教育教学研究文章等。由于这种论文往往事先没有明确的课题研究计划,只是在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后,取得了某些成功或形成了某种观点、看法,于是从结果逆向考察原因,总结有效的教育经验,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这类论文中既有实践中获得并积累下来的直接的及时手资料,也有文献理论中借鉴而来的间接的第二手资料。如一位班主任对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颇有办法,也取得了不少成功。在他撰写的经验总结报告中,就既有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素材,又吸取了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国内外其他教育工作者的观点、做法。

这类论文尽管事先没有明确的课题研究计划,但一旦决定撰写后,同样需要制订计划。如撰写经验总结报告,就必须先制订总结计划,确定总结的题目、内容、方法,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总结材料的搜集、整理、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提炼出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经验,然后撰写成一篇教育经验总结报告。

应该说明,上述分类方法并不是的,如以直接的第上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也需要应用有关的第二手的文献资料。同样,以间接的第二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论文中,也会出现研究者通过各种方法、途径获得的及时手资料。因此,上述分类只是相对而言的。

(二)教育科研论文的基本结构

不同体例的教育科研论文,其结构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只能就教育科研论文的一般结构作一阐述。一篇论文,一般都由以下六个部分构成:

1.题目

用一句话点明作者所要研究的问题,如《基础教育发展战略刍议》,说明该文研究的是有关基础教育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在一些规范的研究报告中,题目好还应该点明研究方法,如《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验研究》,说明该文研究的是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品质,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实验法。

2.署名

题目下面署上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以示文责自负。

3.引论

这是一篇论文的前言。不同体例的论文,引论部分阐述的内容有所不同。如调查报告主要写明调查的目的、原因、意义等;实验报告则主要写明实验的缘由、目的,提出假说。但不论何种体例、类型的论文,其引论部分都应该符合两个要求:(1)交代清楚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前人的研究状况以及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2)文字力求简明扼要,只要点明问题即行,不必多加铺叙。

引论部分在论文中可以冠以明确的标题,常用的如“问题的提出”、“调查目的”、“引言”等,也可以不加标题,只在立论的前面写上一段话。一般说来,规范的研究报告通常都冠以标题。

4.主论

这是一篇论文的主体。在主体中,作者提出自己的论点,运用丰富的材料,展开充分、严密的论述,证实或推翻某一观点。不同体例的论文,对主论部分的格式要求也有所不同。运用文献资料为主进行研究的论文,一般都将主论部分分成若干部分,或加以标题,或标以“一”、“二”、“三”等,逐层展开论述。而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测量报告等规范性要求较高的论文,则将主论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1)研究方法。即写清楚研究对象的情况。如调查或实验对象的年龄、性别、取样方式、样本容量、控制条件、调查项目或实验因素、研究结果的检验方式、操作步骤等等。

(2)研究结果与分析。即把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出来,或用图、表,或用文字描述。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推理,展开合乎逻辑的论证。

(3)讨论。在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后,还有必要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如对研究结果的理论分析,对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局限性,研究成果的程度与适用范围等等作进一步阐述。

5.结论

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小结,简要归纳所获得的成果或观点,也可以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方向。在调查报告中,这一部分应着重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6.引文或参考文献

任何科学研究活动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前进和发展的,教育科学研究也不例外。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广泛地阅读文献资料,参考已有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和突破。但是,也应该尊重别人的劳动,凡是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或研究成果,都必须加以说明,注明出处。

引文加注的方法有许多种,在论文中使用最普遍的主要是下述三种:

(1)夹注。即在引文后直接加注说明出处。

(2)脚注。又称页注,即在本页下方注明该页中所用引文的出处。

(3)尾注。即在全文末尾加注本文中曾使用的引文的出版。

在采用脚注或尾注时,应按引文出现顺序标明数码,即在引文右上角用小圆圈和阿拉伯数字标注。

引文注释的内容应包括作者姓名、书刊名称、文献篇名、卷数、册数或期数、页码(期刊可不注明页码)、出版单位和时间等。

科研类论文:科研绩效分类评价现状与思考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科技评价在创新中的引导、规范和保障性需求愈发强烈,“双刃剑”的利弊两面性影响更加突出,特别是因为评价本身的固有缺陷而导致的负面效应,极易被放大且造成重大影响。“唯SCI论”[1]、“急功近利”和学术不端行为频发等不良现象,引发了公众对现行评价方法、结果和导向的质疑。遵循科技创新规律,贴近科学研究活动,引导研究回归本质,已成为科研绩效评价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终极目标。20世纪80年代,随着管理学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分类评价逐渐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并迅速受到广泛关注,至今仍然是管理学界研究的热点。系统分析和梳理分类评价的相关进展,对比研究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研究及体系构建上深入思考,对推动科研绩效评价改革和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国外科研绩效分类评价

研究概况欧美发达国家历来重视科研绩效评价工作,将其作为发展科技的重要指挥棒和保护墙。因此,由政府主导,委托高校、研究机构或者社会机构开展科研绩效评价研究,建立与科技创新相适应,引导科技与国家发展和社会民生相衔接的科研绩效评价方法和体系,成为社会学、科研管理学甚至经融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并取得了重要进展。(1)建立了政府专职机构、半政府性质的联合机构、社会机构在内的多层次、多方位评价管理体系,其中英国、德国、法国和瑞士等欧盟国家和美国为典型代表。(2)完善建立文献计量分析、同行评议、经济回报率分析、案例分析、指标分析和案例分析等科研绩效评价方法体系。(3)设立了可行性研究,特性描述,专家论证,听证与答辩,委员会最终意见与建议报告和最终反馈意见的陈述等系统评价程序。随着第三方评价制度的形成,欧美发达国家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科研分类评价体系[2-3]。(1)实施学科分类评价。德国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制订了不同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法国、意大利等对不同的学科类别在评价时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英国将所有学科划分为科学学科和其他学科两大类别,分别制订指标体系实施分类评价。(2)实施项目分类评价。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按照国际通例将科研项目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三大类,采用分类评价的方法对科研项目实施评价。(3)实施科技人员的分类评价。建立了终身教授、非终身教授、研究员和其他研究人员的分类职称评审制度,美国对大学教师绩效考核时还建立了系主任评价、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4种不同层次的广义分类评价制度。(4)对大学实施分类评价。美国依据卡内基分类法,将大学分为全国性大学、地区性大学、全国性文理学院、地区性综合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工程学院及其他专门学院7个类别,并分别评价排名。

2我国科研绩效分类评价的现状研究

2.1科研分类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方法科研绩效分类评价的基本依据和理论基础,在于同一类别要素的同质性和可比性,而不同的类别之间不存在这一属性。科学的评价应遵循按类别归类和同类别分别比较的规律和原则。同时,同一类别的要素配置或产生于科研活动的不同过程,也是分类评价的重要理论依据。科学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阶段性、延续性是其显著特征,“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原则违背科学研究规律,将导致不同类型科技活动的特征被抹去,从而产生错误导向,造成错误的资源配置,不利于科学研究的良性发展。因此,从科研投入、配置和产出的全视角看,实施科研绩效分类评价,不仅必要而且依据充分。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由于我国高校存在的多样性、层次性、地区性和复杂性,更需要遵循分类评价这一最基本的原则。在分类评价的方法上,结合大学的类型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类别的不同,以“不过度分散”为基准,在明确评价对象层次的基础上,根据层次特点确定分类标准,依据标准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和手段,设置不同的权重系数,既能分类实施科研绩效评价,又避免增加理解的难度和操作的复杂性[4]。

2.2科研绩效分类评价的实践我国开展分类评价的实践研究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将我国28个省市成人高校划分成5类开展评价工作[5]。此后,科研绩效分类评价的实践活动逐渐增多,应用的领域和范围逐步扩大,包括对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科研实验室、科研人员与教师队伍、医院、协同创新中心、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对象分别实施分类评价研究,而对科技人员和高校等科研机构的评价是实践研究的重点领域。其中,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关于我国大学分类评价的实践研究公认度较高。2005年该中心首次使用分类评价的方法编制大学排行榜[6],并在“同类比较、分类评价”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分类评价体系。具体的分类方法是:将大学分为重点大学、一般大学、民办学院3个层次;将大学按学科属性分为科学技术类与人文社会科学类2个领域;将大学按学科类别分为综合性、医药类、师范类、理工类等8个类别,同时还按地域进行分类评价。根据大学类别、学科属性和学科类别不同,构建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设定不同权重进行评价。

3关于科研绩效分类评价的思考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围绕科研绩效评价开展了系列研究,在评价理念与策略、评价方法和理论、评价客体与主体、评价机制与体系等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例如,针对以SCI论文影响因子进行评价的片面性,研究提出了h指数进而修正为w指数的研究者个体绩效评价;针对评价客体与主体为“同一体”的不足,有研究提出了基于“第三方”的绩效评价体系;基于评价方法在定性与定量、评估与激励等方面无法兼顾的缺陷,先后提出基于标杆管理和数据包络分析(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基于循证管理,以及基于自适应层次分析法等的科研绩效评价方法[7-8]。这些进展对科研绩效评价改革与发展,引导保护和重塑创新生态,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这些进展对于科技创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求,还远远不能满足。对于近年来广受关注的分类评价,我国在必要性认识、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尚需深入分析和思考。

3.1加强分类评价标准和实践研究开展科研评价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不同研究水平的科研机构及其成员获得公平对待[9],公平既是评价的目的也是基础。要加强分类评价的内涵研究,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明确定义;要加强分类评价标准的制订,科学构建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以实现分类评价公平公正的目的。

3.2推行分类分层分级评价新模式分类评价是依据评价对象属性、特征、规律的不同而划分成不同层次、类别,基于客体层次及类别的特点建立针对性较强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及方法等进而实施的评价活动。因此,分类评价不仅仅是简单的分类、画圈,还必须分层次、分级别。从引导和保障科技创新的视角而言,分类就是要探究科学研究活动的本质、搞清楚科学研究是什么并以此划分类别;分层就是要把握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兼顾辐射带动的方方面面并以此建立立体的评价体系;分级就是要着眼科学研究活动的全部要素,遵循科技资源的配置规律并以此划分级别。

3.3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评价需要确定评价执行的主体和评价目的,即谁根据某种或某些标准,对某个人或某件事作出评论和判断,以及评价目的是什么。不同的主体或相同主体不同目的对同一客体观察的角度不同,那么观察的结果也各不相同。分类评价是不同评价主体和评价目的对相同客体实施的评价活动。目前我国第三方评价机构和组织还不健全,配套政策和制度建设还存在一定漏洞[10],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以提升第三方评价结果的公信力。

3.4建立监管和约束机制科研绩效评价不仅要坚持分类评价,更要推行开放评价。要从体制机制改革上入手,着眼长远,在建立完善分类评价机制的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科研绩效分类评价的公平、公开、公正。以我国目前开展的众多大学排行榜为例,之所以有些排名引发质疑和争议,与民间或高校评价机构不能脱离排名利益关系,存在寻租的空间,也与制度漏洞有一定关系,需要国家政府出台相关监管和约束法律法规,使我国第三方分类评价制度健康发展。

作者:邓军单位:第三军医大学科研部

科研类论文:基于课堂教学的高职经管类专业教育科研优化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经管类专业培养人才的教育方式也不断面临着改革,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本文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结合现阶段高职教师的科研现状来探讨高职经管类专业教育科研优化在课堂教学上的创新和变革,以课堂教学推动教育科研不断优化和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职;经管类专业;教育科研;优化

一、前言

对于高职经管类专业而言,教学科研的过程是教师在适应时展的需求,以及学校、社会的变化之下,对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思路进行完善和调整的过程。一个科研课题的形成要求教师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对教学提出自己新的意见和想法,并将这些创新的想法运用到实践当中,在实践中探寻和研究高职经管类专业的未来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也是课题研究的主要来源。没有丰富的实践课堂经验,就无法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只有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下,教师才能看到自己的课堂上的不足,并对优化教育方式进行思考,从而进行具有创新意识的科研活动。一个教师的能力和素养直接体现在其是否能对课堂活动进行创新,这一创新又继续对其的科研活动产生影响。一个的教师能将教学、教研和科研三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而要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学校和教师的力量不可忽视。作为推动学校教育发展的主体,学校应该有相应的措施推动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而就教师自身来说,也应该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以教学实践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二、学校要积极推动科研的发展

(一)转换观念,为教师营造教育科研的良好环境

学校的科研能力的发展与学校政策的推动密切相关,相关的学校领导应该重视经管类专业发展科研的重要性,为教师进行科研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并进行一些激励措施和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奖励教师在科研活动中的自主创新。学校的相关部门可以举行一些科研竞赛,鼓励教师积极的投身于科研活动当中,积极转变传统的以教学推动教育的发展,忽视科研的力量的情况。要跟随时代的脚步,大力发展教师的科研能力,在学校内部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从而促进教师不断进行课堂反思和创新,并进行科研活动,提升学校的声望,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健全科研机构和制度,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的资源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应该用到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核心和关键上,学校要为教师进行科研互动确定一系列的科研条件和保障制度。学校没有基础的科研条件就无法给教师施展自己的才华空间。一方面,学校要积极的推动经管类专业教研室的形成,选取校内科研能力较强,对科研具有热情的骨干教师作为教研室的主干力量,负责教研室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不断完善现存的发展科研教育的规章制度,如《教育科研奖惩制度》、《理论学习制度》等;用规范制约教师的行为,更好的推动教师进行课堂创新,实施科研活动。

(三)大力培养经管类专业型研究教师

学校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摇篮,同时也是教师发展能力的重要场所。一个教师能力的发展不仅仅是自身的完善还需要学校为其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由于高职经管类专业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远远低于其他本科院校或重点高校的老师,因而在基础方面就已经落后了。虽然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主的院校,但是校内对教师教科研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可减少。学校要不断加强对相关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育。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和与其他高校的科研互动活动。以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大力发展专业型的教师,让教师不断认识自己的不足,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学校大力培养专业型教育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结合每一个教师的研究课题,学校可以开展教师教案的展评活动,进行教案的展评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师之间的竞争和发展科研的积极性,有利于考察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评出的教案对其它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激励作用;其次学校可以组织教学示范课,组织教师们对省内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观摩,以发现自身教学上的不足,并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学校需要定期的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公开课,听取其他老师的研究成果或研究思路,思考自己的不足。在公开课上也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对课题研究问题进行谈论,将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归纳,并组织教师们一起交流,并解决问题。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科研优化

(一)将研究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1.结合教学实践,以高职经管类专业教学中的较大问题为科研选题的契入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经管类专业学生课堂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科研活动离不开课堂教学实践,因此教师在进行科研选题的时候,要与自身的课堂实践经验或者所调查的课堂教学问题相结合,在发现问题以后,对此类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考察其是否具有进行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2.定期对研究对象进行跟踪和调查

首先,教育科研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确定研究课题以后,教师应该对研究对象进行需求分析和现状调查。而教学科研的对象一般而言都是以学生为主。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在教师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变化和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在研究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状况再次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了解动态的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的发展进程。教师可以运用定量或者定性的调查方法,即时跟踪学生的情况,将资料汇总,并建立资料库。教师应该在后期对资料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总结,为进一步开展科研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教师在科研活动中应运用正确的科研方法

1.教育观察法

教育观察法是指研究者运用感官,或者其他的科学仪器,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客观对象而获取事实资料的一种方法。教育观察法是搜集教育科学研究资料的基本方法。观察法的突出特点是“环境的自然性”。教师在运用观察法进行研究时要注意作好观察的分类和记录。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的教育,就可以采用此法并做记录,而不必另劈思路去做研究。

2.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指通过考察具体的情况,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的研究法方法。是科研过程中最常运用到的一种方法,主要有定量的调查方法,如问卷法。定性的调查方法如访谈法等。教育调查的重点是要考察现今的教育现状、分析和研究教育现状中某些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教育现象的具体表现中总结和发现规律性的东西,教育调查要结合课题的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并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得出科学的合乎逻辑的结论,我们在一些课题的研究之前,都要对课题所涉及的事实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在高职教学工作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调查研究来解决,并不需要教师耗费过多的精力。

3.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一般是指,在一定计划和步骤之下,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由教师或者研究人员在行动的过程中进行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法是我们目前运用的比较普遍的一种研究方法,但要注意资料的收集、分类,并及时进行讨论反思。此外,测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访谈法等也都是常用的科研方法。恰当的科研方法能顺利地总结分析教学工作实践,归纳出一个科学的结论,从而实现教学、科研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三)举行课题研究实验班,及时进行经验总结

因为大多数教师的研究课题都是以“提升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因而可以选取某个班级作为研究的对象,并请骨干教师对这个班级进行课程的教学。研究人员观察教学中的问题,并对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教学意见进行教学反思,以推动研究课题的顺利开展。教师在每24小时的教学活动中都会产生新的问题,有时是一些旁人无法看到的“闪光点”这时,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的能力,只有不断的对自身的经验进行积累,才能发现更好的研究课题。

四、总结

本文主要从教师和学校的角度,思考了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高职经管类专业教育进行科研优化的重要性,总的来说,从课堂教学当中吸取经验,推动教育的科研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推动其进步和发展。

作者简介:谢朝阳(1970-),男,湖南衡阳人,硕士,副教授,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教师,主要从事经济发展与企业管理研究与教学。

科研类论文:社科类财政性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初探

【摘要】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财政性科研经费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科研经济管理政策,总结现阶段社科类财政性科研经费管理的困境,并归纳出国发[2014]11号文后,高校社科类财政性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进而高等学校优化管理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社科类;科研经费;财务管理

一、科研经费管理沿革介绍

自1985年以来,我国科研经费管理经过了计划经济下的摸索阶段、新经济体制下的初步建立阶段、以及管理更实际化的健全完善阶段,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逐步增长,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呈现出原则、规则导向特征。科研经费涉及发改委、科技部、中组部、科学院、教育部、基金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交通部等一系列部委和事业单位。我国科研经费管理经过了制度逐步健全规范的阶段,虽然科学研究的管理部门众多,但科研经费资金来源多为财政拨款,因此财政部门具体负责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监督。自1985年以来,各归管部门形成了多达42项项目管理政策,但在支出范围、预算调整等具体管理方面,却各不相同,加之高校具有自身的科研经费管理细则,在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具体收支管理中,引发了较大问题,接下来将对社科类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二、社科类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科学、调整权限不明确

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与科研项目管理内容存在先天差异,这是由于财务管理主体和科研经费执行主体分离。由于我国预算实行由下至上、层层以支出功能、经济分类汇总的形式,主管部门基于经济分类汇总数据上报全国人大,必然涵盖同一科研各阶段相同内容的支出。而具体的项目研究人员,关注阶段性的项目研究内容,预算通常基于研究进度编制,各研究阶段可能涵盖相同的经济科目。在《国务院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发11号文”)出台后,明确要求下放预算调整权限。但截止2016年5月,各级归管部门中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文将预算调整权限大部分下放高校。其余类型项目则未见近期规定出台。预算编制的复杂性、预算执行中各级制度规定的不相衔接之处,给高等学校的科研管理带来了难度,抑制了科研经费管理的积极性。

(二)竞争性经费分配条块化,预算拨款绩效不明确

我国财政性科研经费的预算来源仍然是全国人大、国务院、主管部门、项目实施单位四级的预算管理体制,在具体的项目层面,各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经费分配,但长期以来,由于各主管部门行业特征不一,缺乏共同的科研资源分配平台,缺乏统筹规划,存在交叉重复拨款的现象。而经费拨付之后只抓预算、决算而过程管理缺乏,财政性资金支出的绩效缺乏专业机构进行梳理,预算拨款绩效不明确,无法形成合理有效的评价标准,进一步导致次年竞争性经费分配的不合理。

(三)科研经费管理学科特征不明显,智力支出价值未充分体现

2013-2015年,差旅、会议、培训、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等具体经费管理办法集中出台,科研经费支出更为规范化。但基于票据、合同的科研经费支出规则,在部分社科类研究中仍然存在不相适应之处。如课题预算的“材料费”为项目研究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等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日常办公用品原则上不支持。但社科类研究不开展材料实验,最常见材料消耗为纸张、笔墨、打印机耗材等,与材料费本身存在不契合之处。除日常消耗外,社科类研究较大的消耗为项目成员的立论、测试、分析、论文、撰写成文过程,时间耗费体现在人力资本价值而非实物支出中,尚在起步阶段的大部分科研经费管理,未明确体现智力支出价值。

三、社科类科研经费管理的建议

(一)发挥依托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由于科研经费管理依托于四级的科研经费预算分配体制,要提高基于科学研究计划与主管部门预算编制要求的契合性,高等学校科研管理、财政管理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依托管理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对老师们的科研预算编制形成指导,固化形成各类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材料。同时,落实预算调整权限部分下放,使依托单位发挥科研经费管理、科研支出约束的积极性,基层管理人员具有判断力和主动性。

(二)发挥基于绩效考核的科研经费拨款制度

单一的绩效考核体系,通常包括发表文章数量、级别,项目申报时对研究领域的限定,使得科学研究接近命题式作文,不利于鼓励创新和基础前瞻性研究。因此,建议主管部门形成关注挑战性、整合性、创造性、国际性的具体绩效指标,对财政性科研经费形成多方位的考核体系。同时,建议形成跨部门统筹的科研经费分配机制,如日本的竞争性科研经费拨款采用了跨主管部门的研发管理系统,避免了不同主管部门对于同一研究领域资金的交叉重复安排,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体现社科项目特点,重视智力成果作用

由于社科类项目生产体现在学术交流、办公消耗、人力成本等方面。高校财务工作中,应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主管部门的管理导向符合,在预算申报阶段将支出具体化,获取科研经费人力支出的政策支持。如国社科外译项目对于翻译费、文本改写费的规定,在预算申报阶段给了项目负责人合理的预算裁量权。这是为数不多的人员经费占比较大科研项目之一,符合译作研究规律,极大地提高了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

作者简介:

鲍睿(1989-),女,苗族,贵州铜仁人,中央财经大学财务处,硕士学历,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科研类论文:科研企业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问题分析及整改建议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发展,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科研企业创新发展。随着投入力度加大,企业接受的财政拨款与项目资金也逐年提高,但结果好坏参半。一方面,大量资金支持给科研企业为项目开发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来源;另一方面,科研企业违规使用项目资金,企业内部贪污腐败现象不断披露,科研项目的资金管理也遭到社会质疑。单在2014年,国家在官网上通报批评的违规使用项目资金的案例就高达四起,一时间科研企业站上了风口浪尖。作为科研企业,如何合理、规范地管理资金,高效分配及利用资金,提高科研资金的利用率,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难题。当前,国家对科研企业正进行大刀阔斧地整顿、改革;对于承担政府项目的科研企业,如何做好政府类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充分发挥科研企业的作用,有待深思。

【关键词】科研企业;科研项目;财务管理

201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通知,对于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的企业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进一步提高科研企业对科研资金的科学化管理水平,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使科研资金的使用更加明晰、规范、专业,科研企业应该认清自身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强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费管理。本文从科研企业的概念、特征,政府类科研项目的概念,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企业的财务管理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科研企业概念以及政府类科研项目特点

科研企业即具有先进科研技术、能力,能对技术开发做专门研究的企业,它主要利用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与先进技术两大优势,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企业的运营生产相结合,使研究成果转化为内在竞争力,以此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与经济效益。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科研企业主要依靠将自身科研成果转变为内在竞争力的方式来创造利润,进而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并不断挖掘自身潜力。而具体到本文的研究重点――政府类科研项目,是指为了实现国家的科研项目战略,推动国家的科技发展,政府展开主持、规划、实施、监督等一体化管理的科研项目,它具有投入规模较大、花费时间较长、合作机构复杂以及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因此,要想做好政府类科研项目并非易事。近年来科研企业在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暴露出的财务管理问题也层出不穷。

二、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缺乏重视

在科研企业内部,大部分科研人员都具有很强的技术研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能使企业具备很强的创造力,但是多数科研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片面重视技术领域的提高和创造发展,而对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相关要求和制度建设与执行等方面不重视,导致企业内部出现重技术、轻管理的错误思想。另外,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由于受到“重技术,轻管理”的传统观念的限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过于注重对员工技术能力的要求,而忽略了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科研具有的重要支撑作用,往往偏向于激励技术人员的研究开发能力,而对于其不遵守财务管理的行为却不加以重视和批评。

2.项目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在科研项目申报阶段,科研企业需要上报相关项目预算材料,对项目投入所需资金等内容进行详细地阐述,但是在项目申报材料中普遍存在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与实际费用之间存在着较大偏差的问题。很多科研人员和项目负责人对财务预算工作不够重视,在项目预算编制过程中不征求财务部门的意见,而是根据以往经验自行开展预算编制工作,使得所上报的经费预算并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支出需求。此外,部分科研人员为防止在申报过程中被上级部门削减经费,在编制预算时故意增大经费金额,使得所编制的经费预算失去科学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本难以有效执行。

3.财务管理制度不严谨

政府类科研项目财务管理较为严格,国家对其做了详细规定,即做到专款专用、专户管理,设立与之对应的内控制度,并对各类费用的具体使用有着严格限定,如科研经费支出只能用于研发设备、材料的购买或者是研究所需费用开支等。然而科研企业的财务管理相对比较混乱: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管理人员意识相对比较薄弱,项目人员滥用资金等。如在财务核算过程中,很多科研企业发生科研费用和企业管理费用混用现象,将与科研项目不相关的差旅费在科研项目经费中列支等等,与国家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规定相差甚远。因此,科研企业要想承担好政府类科研项目,做好科研工作,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政策和规定。

4.项目经费监管力度不足

在科研企业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中还存在着经费监管制度不完善问题,这种情况将会导致项目具体实施中的实际经费用途和报告中批准的预算并不相符。如在项目验收的过程中,项目负责人为了保障结题验收报告的通过,其结题报告的实际填写情况往往与财务部分所列出的实际资金使用情况并不相符,在结题报告中出现将不符合预算支出的资金使用更改变为符合预算支出的调账情况。上述情况的出现,说明财务部门并没有严格审查结题验收报告中的经费支出和实际财务经费支出之间是否相符,缺少对于项目建设过程中多方位的资金监控管理以及对于项目结果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价系统。在很多科研企业中,甚至还存在着财务部门对于已经结题的科研项目中所使用的经费情况不进行财务验收的情况。总的来说,诸如此类问题的出现,都是财务部门疏忽其监管功能和职责、对项目经费的监管力度不足造成的。

5.法律意识淡薄

科研企业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频频出现财务管理问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为对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的相关管理规范的法律认知不强,对涉及财务管理和开支项目的法律法规不熟悉,财务管理缺乏规范性和法律严谨性。

三、对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企业的财务管理建议

1.提高企业人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

要顺利推进科研项目,就要切实提高企业人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制定科学的项目内控制度,对科研项目财务管理提出明确要求;二是项目负责人要通过各项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企业人员的财务管理认识,从而真正重视项目财务管理工作;三是企业内部要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对于能够有效贯彻财务管理制度要求的项目人员,根据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贡献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激发项目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强化成本意识,节约意识,控制项目经费的支出。

2.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程度

在政府类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时要以项目具体的研发任务以及目标为基础,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要求进行编制,提高所编制预算的质量,确保与项目实施的实际相吻合,主要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改善项目预算编制工作:首先,科学编制,统筹安排。在进行项目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需要以保障重点部分、统筹安排全局、量入为出为基本原则,对于项目中实施各环节的具体支出进行安排,务必做到科学合理。其次,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加强合作,科研人员虽然是项目实施的主体,但是其缺乏财务相关知识,而科研项目经费科目繁多,且有明确的规定,因此依靠科研人员很难编制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财务人员虽然熟练掌握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各项规定和编制方法,但是其缺乏科研知识,对于预算编制中所需要的专业数据难以掌控。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需要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加强合作,及时沟通,才能够保障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

3.制定有效的财务核算制度

目前,科研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大多数是财务管理制度不明晰导致,这种不良情况影响了科研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科研企业要根据国家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修整财务类信息系统,在实际运行中严格执行预算制度及相关规定,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顺利运行。

4.加强经费支出的监管力度

首先,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支出进行严格审核,如项目批复文件、项目任务书以及项目预算方案等等,确保会计工作能够配合项目的实施和验收,实行从项目下达之后直到验收完成全过程的会计责任制度。其次,在项目经费的审批过程中,对于项目需采购的科研仪器等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包括审核项目批复书、购买合同等是否齐全,如果不符合规定则不予报销。再次,对于经费支出的内容进行审核,检查其是否符合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的要求,要根据国家科研计划相关项目管理办法,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支出,坚决不予报销。

5.加强法律意识培养

建议科研企业组织科技人员,尤其是负责项目申报和组织实施的项目负责人,以及财务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国家科技项目的有关管理规定,提高他们对国家科研管理项目相关法律条文的认知,为申报、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奠定基础。

四、结语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办法,对科研企业正进行大力改革。科研企业也应牢牢抓住这一难得契机,提高思想认识,做好财务核算,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程度,制定有效的财务核算制度,培养遵法守纪意识,加强经费支出的监管力度,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变科研企业财务管理上的现存问题,从而提高政府投入资金的效益与回报,充分发挥科研企业的作用。

科研类论文:科研竞赛融入实验教学内容提升控制类大学生创新能力

摘要:本文论述将科研项目《基于 Kinect深度信息的无标记手势分割和3D定位》和“西门子”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融入实验教学内容,提升控制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科研项目《基于 Kinect深度信息的无标记手势分割和3D定位》包含基于深度信息的无标记手势分割、手势3D定位,“西门子”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包含化工过程控制、电梯控制。

关键词:实验教学;创新能力;无标记手势分割;3D定位;过程控制

一、引言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变得日趋激烈。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就必须走科教兴国的道路。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后盾,中华民族能否在二十一世纪取得更大的发展,关键在于我国的高等学校能否培育和造就出适应时展的大批创新人才。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加快教学改革,大力开展创新教育,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将教学目标由培养“知识型”人才转向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传统的实验教学大多是验证型实验,只是让学生验证已有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这种被动的方式不利于他们创造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按照控制类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现有的教学计划中,加大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综合性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方面比重,同时设计比较灵活的教学计划,使学生对实验有深入研究的时间和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并将对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教学体系及内容进行改革,鼓励教师把相关领域近期最前沿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形成具有学科特点的科学、完整、系统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同时,支持学生参加控制专业各类竞赛,竞赛内容充实到创新实验中。实验内容分为基础型、综合型、设计型,突破传统模式,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研究具有设计性、系统性、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块,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方式方法。在相关课程的基本实验中,规定学生必做的实验,或综合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设计型实验,由“验证型”实验向“综合型”、“设计型”实验逐步推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和处理实际技术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独立开展综合性、创新性、设计性实验打下良好基础。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阶段,学生自由组成实验小组,选择老师指定的实验题目或自行设立感兴趣的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论证可行性,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观测实验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的结论,并撰写相关科技论文。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科研竞赛融入实验教学内容

为了培养创新能力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将科研竞赛融入实验教学内容,我们把控制类专业相关领域近期最前沿的科研项目《基于Kinect深度信息的无标记手势分割和3D定位》内容和成果融入实验教学内容,形成创新实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支持学生参加控制专业各类竞赛,同时将竞赛内容融入创新实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1、科研融入实验教学内容

《基于 Kinect深度信息的无标记手势分割和3D定位》科研项目,主要内容:基于Kinect深度信息提出一种稳定的无标记手势分割和3D定位方法,基于深度阈值方法在实验空间中检测出手部二值图像,根据一般手势行为特性提出基于目标手势端点检测和动态阈值算法无标记地分割出手势,为避免不的分割结果对分割手势基本形态阈值限定.选取目标手势的重心坐标和纵向平均深度灰度值对手势3D定位,实验表明该手势分割方法比已有无标记方法更稳定3D定位Kinect SDK的骨骼点手势定位稳定无奇异点。

机器视觉的手势交互是智能人机交互(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HCI的关键技术之一,旨在提供更方便快捷的人机视觉接口。在手势识别中,须解决手势分割和定位、手势特征提取和分析三个问题,基于肤色模型的分割方法使用普遍。然而,肤色的差异性、对光照环境变化的敏感以及当背景中存在与肤色颜色相近颜色时给这类方法带来很大困难。近年来,随着低成本深度摄像头Kinect的出现,可以方便地通过深度阈值分割初步获取手部区域。受到Kinect 深度数据分辨率的限制和手腕部分对手势的干扰。本科研项目基于深度信息和动态阈值方法无标记地分割和定位出手势,鲁棒性好计算复杂度低,并结合手势重心点与纵向平均灰度值稳定的定位出手势3D位置。

通过基于Kinect深度信息的无标记手势分割融入创新实验,学生能够熟练应用低成本深度摄像头Kinect和相关软件完成图像处理,在完成基于深度阈值的手势检测和基于动态阈值手势分割创新实验后,学生创新能力和知识有很大提高,能够应用中值滤波算法去噪处理和概率统计样本分析方法处理实际问题,增强创新能力。

手势3D定位是对手势某一固定点坐标的实时反应,对动态手势跟踪和识别极其重要。引入手势3D定位创新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权重定位算法很重要,能够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2、竞赛融入实验教学内容

“西门子”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包含化工过程控制、电梯控制。

化工过程控制:化工反应过程极为复杂多变,特别是临界点压力、温度、液位变化很快,难于控制,学生在完成“西门子”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化工过程控制中,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控制对象,必须要思考创新的控制算法,才能完成竞赛,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电梯控制:学生除了完成单台和多台电机的电气控制:顺序控制、自锁控制、联锁控制、延时控制外,关键是多台电梯群控算法的研究,这将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提升创新能力。

通过创新性研究项目的实践锻炼和参加控制专业的大量竞赛,学生能够把握科技前沿、社会需求,建立先进的科学思想,探索、思考新的科学问题,同时其研究成果也为科研发展或者社会科技服务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通过科研竞赛融入实验教学内容,能够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