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护理专业探索实用13篇

护理专业探索
护理专业探索篇1

目前医学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都希望今后能够成为一名有用的医护工作者,因此,教师要强调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和其他医学课程的紧密联系,还应强调和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和护理临床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充分熟悉到学习解剖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体现系统解剖学的特征,全面了解人体的结构,把握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功能及其相互功能,还要增加和护理操作、治疗、病情观察、抢救知识、护理诊断和生活护理等需要的应用解剖学内容。例如,在运动系统中,要重点讲解易骨折的四肢骨、常用注射的肌肉、易脱位的关节;在内脏系统中,重点把握和常见疾病护理相关的内脏知识,如插胃管、导尿管等各种护理操作;脉管系统中,重点把握和注射和急救有关的血管,如表浅静脉注射、动脉注射等。对涉外护理专业,则要求老师们应把常用的解剖专业英语词汇在上课时重点介绍给学生们。

2.重视体表标志教学

人体解剖学学习的是正常人体的结构,护理人员面对的是活的标本,把握常用的体表标志及深部结构在体表的投影,对以后把握规范的护理操作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时要求学生对照自身和相互对照,进行体表标志的观察和触摸,并给学生讲解—些重要的标志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学生十分直观地理解和把握书本中抽象的描述。如在讲骨学和肌学时,可以触摸一些重要的骨性和肌性标志,例如胸骨角、髂前上棘、髂嵴、坐骨结节等;如学习臀大肌时就结合临床护理,讲解和肌肉注射有关的体表标志;学习关节时,讲解并表演关节的运动和脱位表现;讲解呼吸系统时讲解如何触摸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颈段气管;讲解脉管系统时,让学生找准并触摸心尖搏动点的位置、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搏动点及急救时压迫止血点的位置;讲解视器时请同学互看对方的双眸,辨认角膜、虹膜、瞳孔、结膜和巩膜等结构。

3.重视解剖和其它基础医学学科的联系

系统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生理、病理和药理等其它基础医学有紧密的联系。教师不能仅在自己的学科领域进行深入的钻研,还要对其他学科加强了解,在备课和讲授中提高融会贯通性。例如通过了解胚胎学,联系胚胎发生,让学生理解器官的不对称分布。消化管在发生时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胰、脾、胃和肝分别处于的消化管左右两侧;横结肠和升、降结肠反折向上,位于十二指肠前方的冠状面内;和此同时支配食管和胃的左右迷走神经成为前后的位置关系。心在发生时顺时针方向旋转,导致心的2/3位于人体正中矢状面左侧,1/3在右侧。例如通过联系药理知识,讲解药物在体内的循行,有助于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的把握。

4.病例式教学法的应用,将临床病例和解剖知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

基础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临床各科的理论教学及临床实践打基础,解剖学除了是基础医学课,更渗透到了内、外、妇产、儿科学、神经病学、影像等几乎临床的各个学科。在讲解解剖学知识的同时,联系临床,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喜好。例如,讲解肝门静脉侧支循环,解释肝硬化出现呕血、便血原因;讲解眼的结构,解释一些青光眼、白内障的眼部疾病;讲解神经系统病例有核上瘫和核下瘫,脊髓半横断损伤、内囊出血、脊髓灰质炎、桡神经损伤等。

5.重视画图

护理专业探索篇2

1 大专护理专业现状

1.1 护理专业发展展望

目前,国内已有很多医院应用计算机来开展与护理有关的行政和事务上的管理,并能有效地通过计算机对医院护理工作进行组织、指挥、监督、调节,充分发挥了人力物力的作用,提高了护理科学管理水平。在整体护理工作的实施中,通过计算机完成护理计划的制定、书写,使护理计划更规范,既能如实反映病人的病情,又可使护理表格书写、修改、启用更方便,减少了书写时间,使护理人员可以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对病人采取更加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渗透,护理人员使用的许多现代化仪器均有计算机的应用,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监护仪器,使病人得到严密的监护与及时的救治,为医疗、科研提供了现代化的服务。

1.2 大专护理学生现状

走进大专护理专业的学生,最深的感受就是他们的文化课基础都相对较差,选择大专护理专业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考分数不理想,只能选择一个大专院校。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不过,学护理专业的学生基本都是女生,她们细腻、认真。有个别学生在某些问题上理解较慢,操作速度也较慢;也有部分学生把计算机看成是一门传统的课程,把理论知识背得滚瓜烂熟,完全为了应付计算机等级考试。

首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应只追求进度,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实践,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要变注入式、封闭型的教学为启发式、开放型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

再次,对学生以鼓励为主,学生都希望体现自我价值,自尊心较强,希望受人尊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大专护理计算机教学探索

2.1 计算机教学目标的确立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发展,计算机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在医学领域,计算机更是扮演着主角,在医学研究、医院管理等方方面面,它都已经无可替代。大专护理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否运用计算机知识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必然会影响自身的发展。

目前,计算机在大专已经成为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教师不能仅将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为目标,而应该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引入职业性的指导教育,教会大专护理学生如何解决实际工作中的计算机问题。

2.2 大专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的改革与体会

1)教学内容的调整。以往将计算机基础部分作为计算机入门教育,占用1/4的课时;将Office办公软件部分作为整个教学的核心,占用2/3的课时。现在要在计算机教学中体现大专护理专业的职业性特点,将计算机基础内容缩短,加入医用计算机应用部分。这样就减少了基础部分的理论内容,将很多实际工作中的计算机应用操作作为重点,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也满足了其工作需要,让学生更能胜任未来的护理工作。

2)教师素质的提高。护理大专教育是为医学第一线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而在我国护理大专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医学专业严重脱节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大专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是由计算机专业教师讲授的,他们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很少针对计算机在医学上的实际运用做内容上的补充,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性理解不够,从而降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对计算机教师进行相关医学知识的普及就显得极为重要。教师可以去医院进行实践参观,对其中涉及到计算机的医学设备进行学习、了解,对相关的医学知识进行定向的培训。通过教师素质的提高,让计算机教学更有职业性,更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教学方法的创新。旧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学生以听为主,操作为辅,被动地接受知识。可是,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科,并且,大专护理学生未来的工作中也会操作计算机。所以,如何让学生熟练操作成为教学目标。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熟练操作呢?

①引入学导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提倡学生自学,教师在旁及时指导。这样,教学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学生自主地、直接地、快速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课堂上2/3的时间是由学生主动进行的。首先学生自学;然后教师解疑,对其中共同的难点进行精讲;最后,学生开始动手演练。个体和群体相结合,变讲堂为学堂,这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重教轻学习惯的重大改革,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②合理利用资源,构建情景教学模式。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介绍护理管理、整体护理、ICU护理等计算机应用在医院护理工作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医院计算机网络化的特点,护士工作站的进程等。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体会成为护理工作者后,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操作医院各种计算机设备。通过将知识与职业需求的结合,模拟工作场景,不仅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还能让学生更胜任以后的护理工作,使教学与职业性完美地融合。

③善用任务驱动法,串联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最终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将教学内容逐层细化,设置课堂任务,让学生一步步完成操作,最终收获新知。“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是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4)教学效果的反馈。简单地通过考试考核教学效果,已经不能真正体现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状况。教师应加入计算机能力实习评估环节。大专护理学生会在第三年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教育。学校实习指导中心会定期抽查每一个医院的学生实习情况,并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评估及记录。以往只关注学生的具体护理操作,例如注射、清创等,但是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却不关注,这存在很大的不足。实习指导教师应在记录其护理操作水平的同时,关注计算机知识实践水平,并及时做好反馈和指导。这不仅能促进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同时也让计算机知识变成有职业性引导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工作、就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3 发展计算机网络教育继续学习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成为可能。网络所体现出来的图像、声音、编辑灵活等巨大优势,对传统的黑板教学形式形成巨大的挑战,同时网络教学在语言应用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大专护理专业学生在就业后发现自己不足,仍然有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欲望,可是苦于没有学习途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网络教育学习时间灵活、地点随意、效果理想,对于就业的大专护理学生非常有帮助。

总之,大专护理学生的计算机教学,不但要符合普通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要求,还要符合其专业的特点,在强化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更要加强与其职业性的结合,尤其是在护理专业教育中,更要体现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要紧跟形势,顺应时展,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为社会服务。

护理专业探索篇3

1调整课时安排,增加实践训练

我国现行《社区护理》教材存在内容宽泛,杂而不精。许多内容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学科重复。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已经掌握,重复教学是教学时间的浪费。教改组在备课过程中与相关教师沟通,压缩重复内容,增加实践教学课时。调整前理论课时64学时下降到18学时,实践课时16学时上升到62学时。知识传授过程更加形象、逼真,易于理解并能掌握[1]。对比改革前后,改前理论成绩平均在85.6,改后84.9;实践成绩由平均78.4上升到90.2。分析原因,首先教材内容重复对于提高成绩无多大益处,学生对于重复内容反感,影响学习效率。其次实践的教学大量开展练习了护理操作技能,提高护理水平,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克服实践操作过程中紧张心理,提高了实践成绩。再次编写社区护理教材的人员缺少社区工作经验,几乎所有的社区护理教材都是借鉴国外、预防学或按照自己的理解编写的,难免出现理论与现实脱节。通过调整改变了学生的观念,认识到社区护理重要性。

2理论教学多样化,加强课堂互动

理论课改变填鸭式教学,注重实用。对于概念、原则、分类理论性内容主要靠学生自学,教师释疑的方法解决,学生理解上没有难度。实践性强的步骤、方法、评价等知识点采取角色扮演、视频演示、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与老师在互动中学习,摆脱三尺讲台的局限性,无论从距离上还是心理上都与学生更亲近,清除了师生间隔阂,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习功能,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注重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表现和丰富、深刻、具体的实践锻炼,改变学生被动的教育状况。作业的形式既有传统的知识点的书面作业,还包括要求学生完成课程中社区实践内容,与周围的老年人、成人和儿童的交流沟通,分析存在健康问题,记录交谈过程并总结心得,训练判断能力及沟通能力。组织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教师也受益匪浅,提高了实践教学水平。

3平衡现实与理论脱节,开展实用性训练

我国医疗模式处于转型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大多在服务中心开展,入户服务很难开展,如家庭护理、家庭访视等。实践教学难以完成实习目标。我校用三种途径解决以上问题。第一开展模拟教学,模拟教学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性,病例可以多样化随机再现,操作安全,纠错性强,有利于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核[2]。护生在课前分组针对所选实践课进行主题文献查询,内容要具体、可行性强,充分还原护理对象真实的需求;制定模拟方案,积极排练,体现真实场景。临床模拟教学通过模拟临床情境,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3]。第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活动。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开展活动,学校以学生作为人力资源,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经济与技术支持,开展入户实践活动,学生亲身体会人际间交流的差异性,训练了入户技能和沟通艺术,弥补模拟教学不足。第三组织实践交流活动。在模拟训练和实践活动后,组织教师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活动。通过交流解决实践教学接触面过小问题。及时做好教学评价反馈工作,使护生真正理解社区护理与临床护理的相互关系及我国现行医疗卫生政策和社区护理发展方向[4]。

4重视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的教育

为了培养优质社区护理人才,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教育至关重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充满感恩精神,对护理对象具有非凡的爱心,对自己从事的护理事业具有奉献精神。从护士素质、法律意识、管理、物质、环境、病人方面分析了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针对性地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及法律意识以保证护理安全[5]。媒体曝光了个别护生虐婴、虐尸事件,充分证明对现代护生进行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及爱心,实践教学中遇到弱势群体,组织学生进行献爱心活动,向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剪指甲、洗脚、捐款等。这些人大多数生活环境差、自理能力差、理解能力有限。利于培养学生不拍脏、不怕累、爱心和爱岗敬业精神。只有学生具备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较高专业素质,才能在护理行业找准自己的位置,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和变化的需要,做好社区护理工作。

通过《社区护理》课程改革,改变了学生学风,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就业观念有所改变,去社区从事基层护理服务的意愿明显提高。《社区护理》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探讨更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教育教学方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覃业宁,官江.护理本科生教学中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0,13:149.

[2]张明亚,罗良平,赵辉.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发展方向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6,5(7):646-647.

护理专业探索篇4

一、实验课授课形式多元化教学

病理学实验课比较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更加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此每个实验室的学生不会太多,小班授课增加了教师去指导每一个学生的机会,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安排实验内容。在实验课上教师可以灵活地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问题式教学、病例呈现法教学以及模型演示法教学等,将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与常规的实验教学相结合,作为补充,丰富实验课的教学形式。

1、利用“学生讲台”提高小组教学效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相关的数据表明,随着讲课时间的增长学生们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在逐渐下降。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课堂的质量,我们在病理学实验课上提倡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尊重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事实,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来,增加学生的表现机会。在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学生讲台”这一环节。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讲台的作用,在课前教师需要提前布置好实验的实习内容以及问题,指导学生在课下通过搜集资料,查找教材等方式来获取相关的知识。在实验课上,将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标本并进行组内讨论。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们的讨论情况进行提问,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教师在最后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指导,解答学生们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2、采用病例呈现法进行讨论式教学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开设病理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具备运用专业地病理学知识去分析和处理临床护理实践中的问题,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理论与临床的紧密结合,将基础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渗透到病理学教学中。案例呈现法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病例,通过播放学生在临床见习中的典型病例录像让学生更好地看到问题所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如将“外伤后长期卧床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脱落、肺动脉栓塞引起死亡的病例”作为实验课上讨论的典型病例,比如病例是哪一部位出现了血栓,其原因是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护理方式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这样的思考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病理学知识生动起来,与实际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评判性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实际临床护理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二、优化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教学

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强化大体形态病理实验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下肢静脉混合血栓、肉眼对失活组织的判断等,通过与实际病变的大体标本进行对照学生可以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病变的形态和原因,对于发病的机制以及病情对机体的影响也会有更加深刻的领会。在对大体标本进行讲解时教师应当重视对疾病的临床病理的解释,对肝硬化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标本进行认识和讲解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静脉曲张的发生的原因和将会带来哪些结果,并考虑患者可能会出现的临床症状,同时还要做到让学生了解今后将如何对此病例的预防和护理。在对病理切片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较容易出现看不懂组织切片病变特点的情况,这时教师们应当有针对性地选用一些较为典型的病理切片进行重点的演示,除此之外还应当在以后的病理切片制作过程中进行改革,使得切片的制作更加清晰,更加专业。比如可以在一张玻片上放两块组织,一块是病变的组织,一块是正常的组织,这样在一张玻片下经过对比学生更容易看出不同,了解病变的特点。提高了观察组织切片实验的效果,使学生们保持对实验学习的兴趣。

三、开展多媒体数码互动系统教学

为了更好地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学校可以引入多媒体图像采集分析互动系统,这样在实验课上,教师可以将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在该系统上同步显示,同时把切片观察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典型的结构一起显示在屏幕上,使教学更加方便,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的质量。

四、改革病理实验课的考核办法

在传统的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病理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考核实验效果的方法是让学生对组织切片和大体标本进行识别,并对病变的情况和特点进行描述,之后根据学生们的识别以及描述水平进行打分,与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报告成绩相结合得出学生实验的总成绩。该种考核的方法形式陈旧,考核的内容涉及面较窄,不能够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根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岗位的需求,在对学生实验课的效果进行考核时,应当适当地改革考核的办法。比如采取以疾病为中心,具体临床病例和病理标本识别描述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在考核的过程中,给学生一个肝硬化的病例,将该病例的病史、检查情况以及临床表现对学生进行介绍,之后让学生根据所得信息对该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并让学生对此病例中的病变部位用肉眼和显微镜进行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要对所观察到的情况进行细致地描述,最后让学生在大体标本室中去查找,找出肝硬化的大体标本,并通过显微镜找出肝硬化的组织切片。这样考核才算完成,教师通过学生的表现以及回答的准确性来进行打分。这样的考核办法更加贴近实际,也更能考查出学生学习知识的扎实程度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是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全方位,综合性的考核。通过这样的考核方法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认真,联系实际,从而提高病理学护理能力。

五、总结

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当清晰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目标,紧紧地围绕此目标来改革和设计实验课的教学模式,使得培养出的护理专业的人才能力更强,掌握更加专业的技能,更好地满足现在社会中优质护理岗位地需求。并且学校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地对实验教学中不妥当以及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整改,以便探索出较为有效的实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吕丰收,李宜培,张秀芝,肖红.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华护理教育,2014.10.755-757.

[2] 刘安丽,张海燕,马志祥.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实践性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9.04.80-82.

[3] 李平忠.构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医用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35.240-241.

护理专业探索篇5

中职护理职业教育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应掌握护理岗位必备的文化素养和基本专业素养,具有护理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为了适应卫生事业发展,我校展开了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工作,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评价体系改革等一系列举措来更好的培养人才。我校护理系在课堂教学中鼓励新教法的探索与实践,“分组教学”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1 “分组教学”的优势

1.1 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

作为教育者,应该正视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性,而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模式无视其差异性,从而难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在专业课程中建构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活动,可以有效的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从自身水平去探究、以现有基础去创新,发展个性特点,使学生的身心和智力得到协调发展。

1.2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而分组教学就是以学生为核心,关注学生,把学生看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学会学习,学会交流与合作,这与临床病床管理也是相符合的;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学习、挖掘自身潜力,为职业生涯中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护理职业教育培养职业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分组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将书本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为临床熟练的技能操作做好铺垫[1-2]。

2 “分组教学”的实施

2.1 实训教学实施方法

(1)分组

将班级同学按组别分为4个组,每组10名学生,每组由1名实训教师带教。

(2)组内分操作队

每组内由3~4位学生组成操作队,队成员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实训学习任务。

(3)实训教师演示操作

实训教师简单讲解实训操作理论要点,并演示该项实训操作技能。

(4)操作队练习

操作队1位学生在练习操作过程中,由队其他成员指出、纠正其不足处;同时,组带教教师巡视各队的操作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予以提醒。

(5)组间演练对比

练习结束后,每组随机抽取2位学生,采取角色扮演方法,1位扮护士,另1位扮病人,由护士对病人进行操作演练。

(6)演练评价总结

由其他组学生对该组扮护士的学生的表现予以评价,指出其优缺点,最后由带教教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

2.2 理论教学实施方法

(1)设置层次教学目标

授课教师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如案例教学的高层次目标为按轻重缓急原则说出三个以上护理诊断及相应措施,中等层次目标为按轻重缓急缓则说出两个护理诊断及相应措施,低层次目标为说出首优护理诊断及相应措施;如传统教法的高层次目标为学生能运用整体护理程序对不同疾病的病人实施护理措施,中等层次目标为学生能辨析病人的身体状况、辅助检查及护理诊断对应的护理措施,低层次目标为学生能说出疾病的病因,复述病人的护理评估情况与护理措施。

(2)分组

将班级同学按组别分为4个组,每组10名学生,每组随机指定一位小组长。分组的依据是学生既往的学习情况、学生自我评价情况、班主任对学生评价情况,其中1组属于班内“先进组”,1组属于班内“提高组”,另外2组属于班内“中等组”。

(3)学习讨论

授课教师分组教学中以案例教学为主,学生预先预习本节课书本内容,教师先展示一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疾病病例,由小组长将小组分为两个讨论队,讨论队就病例展开讨论。

(4)讨论汇报

讨论结束后,由提高组根据层次教学目标开始汇报,然后依次为中等组、先进组。组内其中1队成员汇报时,可由另一对进行补充,最后由组长正式汇报。

(5)教师点评

汇报结束后,由授课教师对每个小组汇报的情况进行点评,在点评中讲解分析授课内容。

3 “分组教学”优化教学效果

我校设计听课情况调查表,对实施分组教学前后进行第一阶段调查,经分析后实施分组教学可以更有效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可见,分组教学使教学不再是单项式教师灌输知识,而是学生主动的参与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问题的过程,听课状况极大的概述。

可见,分组教学使学生之间成为互帮互助的合作伙伴,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团队合作意识。

可见,分组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目标,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均能感受到完成学习任务后的成功体验,有利于激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3]。

4 “分组教学”阶段思考

我校护理专业课程的“分组教学”,本着“实训技能达到普通熟练、理论知识达到层次目标”的原则,仍然在有条不紊的实施和探索。现阶段实施以来,分组教学促进了学生互帮互助、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考虑到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按照“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职业教育精神,达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专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素养为目标的实效。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分组教学使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展开有效思考分析和操作练习,而教师再恰如其分的予以点拨和启发,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符合职业教育与时俱进开展专业教学的要求[4]。

参考文献

[1] 王新建.分组教学,全面提高[J].新课程,2010,3(1):122-123.

护理专业探索篇6

2.师资力量薄弱。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本科学历或来自于医院,虽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但学历偏低,教育水平不高,缺乏科研能力,也许通过相关政策提升为高校系列的教师,但技能水平没有实质性变化,难以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还有部分老师是高校毕业的应届研究生,理论功底扎实,由于缺乏企业背景,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专业实践经验和教学基本功薄弱。同时师生比例失调,指导力量不足,在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之下,导致教师力不从心,难以保质保量完成。

3.学生的问题。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逐年增加,但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不高。学生普遍反应不知如何写作,对毕业设计有回避心理。计算机应用能力差、专业知识不扎实,学校也没有安排系统的相关课程,大多学生不会查文献,且有的高职院校没有购买专业文献数据库,造成资料搜集困难,难以提高毕业设计水平。4.缺乏考核评价体系。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毕业设计辅导监控难以到位,无法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进行及时的跟踪考核,同时学校缺少相应的监管与奖励机制,难以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许多学校的毕业设计评价仅以校内老师为主,缺乏引入医疗专家社会性评价的环节,答辩考核内容多局限在论文与答辩成绩的考核,而忽视学生职业素质的考核。加之国家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特别关注,每年要求学校上报就业率,以此来评估学校的教学质量并确定来年的招生指标[2],造成学校对学生毕业答辩流于形式,重成果、轻过程,与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相背离。

二、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对策

1.合理安排时间。由于毕业答辩与执考、应聘和专升本等发生冲突,难以兼顾全面,可以提前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确定阶段任务和最后目标,达到先入为主的目的,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设计任务在平时的专业课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构思选题,收集素材[3],同时各专业课程的学习相互融合,使学生在单科课程的学习中建立和培养系统全局的观念。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指导老师是保障论文质量的根本。安排教师统一进行培训,寒暑假期间到医院进行实践锻炼或参加短期的培训班,提高教师的专业指导水平。组建毕业指导老师团队,不同年龄阶段教师进行合理搭配,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与医院合作建立双师指导制,由校内外两名老师共同负责指导学生,校内导师培养学生专业方面的理解和创造能力;校外导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解决理论学习的不足[4]。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首先强调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坚决反对“拿来主义”,毕业答辩不合格者,记载到成绩册中。其次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写作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学校专门开设计算机和毕业设计等相关课程或讲座,使学生针对性学习毕业设计的方法流程及写作规范,如何选题、调查研究及进行文献检索,增强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打下夯实基础。还可以将往届优秀的作品提供给学生们参考,让大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4.建立监督评价体系。建立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网络化平台,加强毕业设计的动态监控。定期对毕业设计选题、开展情况、完成进度、毕业答辩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下一步的整改。建立和健全毕业答辩监督机制,毕业答辩成绩除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及答辩小组评定外,还应引入医院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正确引导学生,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5]。建立起奖罚机制,将学生评优评先、奖学金等与毕业设计成绩挂钩,对优秀作品给予表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毕业设计不合格者,延期毕业。

三、结语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最后一次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训练,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虽然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目前存在一些困难,但根据高职学生培养目标,通过深化高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采取相应对策,加强学生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训练,提高教学和毕业设计的质量,为进一步的临床工作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作者:吴俊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教高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Z].2004.

[2]钟苹.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改革[J].职教论坛,2012,(14):47-48.

护理专业探索篇7

慕课;护理学;心律失常;教学

慕课“MOOCs”,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成千上万个学习者通过教与学联系起来的大规模线上虚拟公开课程。慕课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1]。2013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慕课平台,在我国清华大学推出了“学堂在线”、上海交大推出了“好大学在线”,一些高校已开始进行慕课的尝试,帮助学生从辅导班、教辅书堆解脱出来,可享受到海内外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慕课”有其完整的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开放、共享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资源,有利于打破学校围墙,共享院校间的优势资源,这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中国式慕课”,也被认为是在当前国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且东西部师资、教学水平存有差距的现状下可行的教学方式变革[2,3]。

1心律失常慕课教学意义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内科疾病,也是导致人类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心律失常的辨认以及初步救护是医护人员必备的技能。而心律失常一向是内科护理学教学的难点与重点,为了有效的解决问题,本研究节选了内科护理学心律失常部分进行了慕课教学设计,价值在于:

(1)心律失常慕课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课堂上教与学的模式,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重点选择学习内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弥补了传统心律失常教学的缺陷,发挥了慕课的资源优化选择、直观生动、学生“代入感”强烈、针对性强、有效互动、考察方式多样灵活等优势,强化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通过心律失常慕课教学平台,学生们可以和老师、其他学员探讨交流学习心得,可以通过在平台上做作业、参加考试等途径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前所未有的选课自由度,使学生可享受到海内外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弥补高端教学资源缺陷弊端。

(3)国内‘慕课’平台也承担着促进高校教学方式转变的任务,教师的角色将从讲解者变成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启发者。

(4)慕课推广后可以扩大本院校影响力。

2心律失常慕课教学设计方案

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的设计:主题的指定及教学目标阐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制定。

2.1主题的指定及教学目标阐明:根据讲授内容设置教学主题,包括理论部分:心电图相关基础知识、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的辨识诊断等;操作部分:心电图检查方法;知识拓展及新进展等。设计的第一步是知识点的拆分,将不同学习内容分别作为主题并阐明其教学目标。

2.2教学内容分析:本研究主要针对的人群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内容要具有针对性、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符合专业特点、正确、无科学性的错误、精炼、紧凑、逻辑清晰、紧密联系实际、生动有趣,这样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2.3教学策略制定:心律失常慕课建设环节包括:多个5-15分钟的专门设计录制、前后联系、碎而不散的理论与操作微视频—讲授内容;与微视频内容相关、以选择题为主、用时短暂的驻点题—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思考;师生与生生的互动讨论、略难于驻点题、有思维含量、限时上传的课后作业—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形式多样、客观综合的评价考核—评价学习效果;及时、准确、针对性的线上答疑—有效解决学习疑问。针对每个知识点分别设计适合教学内容的环节,目的是使教学情景化:易于学生理解;问题化:在提问与答疑中激发学习动力;案例化:结合真实医疗或生活案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代入感;技能化:紧扣护理专业技能要求,实现理论与技能共同提升。

3结语

作为新的学习形式和平台,“慕课”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体制、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开放教育资源和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模式,可深化大学护理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升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慕课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促进护理教学教法改革,推进优质护理资源共享,加速了护理人才培养,促进护理分层次教育,促进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慕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是我国护理教育改革发展的里程碑,加速了我国护理教育目标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卫生保健服务需求发展目标相适应,着眼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国际意识、具有国际护理执业资格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护理人才[4]。当然,结合我国的国情,未来的教学模式不是简单的慕课,我们应趋利避害,避免慕课所带来的过分形式化、知识碎片化等缺点[5],建立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混合式的教育模式,既利用网络在线教学优势,又强化面对面课堂互动、进行知识探索的全新教学模式,充分显现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2]龚宝成,李孔胜.“慕课”冲击与高等教育厘革趋向———应用型高等院校课程建设研究探微[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02:101-105.

[3]李斐,黄明东.“慕课”带给高校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4,(7).

护理专业探索篇8

1.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观念不正确

目前医院护理工作人员的学历层次总体较低,护理专业大学生总认为自己是佼佼者,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认为自己在任何方面都很优秀,在找工作时一定抢手,导致在就业时不切实际,挑三拣四,眼高手低,非大医院、高薪岗位不去。有就业机会时也不珍惜,总是向往更好的工作、更高的薪水、更舒适的工作条件,对平凡而实际的工作不予考虑,这些因素严重制约护理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

2.护理专业大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我们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80%以上的学生没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不了解自己未来的职业需要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不清楚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3.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扎实

由于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努力方向,在校期间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对专业一知半解,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另外,很多护理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只停留在书本上,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此外,综合素质也难以胜任护理岗位的需要。

4.缺乏就业的知识与技巧

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护理专业学生不清楚护理专业就业的途径、就业过程、就业方法与技巧,在就业过程中比较盲目,以至于就业成功率不高。

二、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方法探索与实践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及社会共同努力。但是,归根结底,大学生自身才是主要原因。

1.举办专题讲座,引导护理专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学院护理专业教师根据学院部署举办了就业观念指导的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护理专业就业的政策信息,以及往届学生的就业经验与教训,历年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去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素质要求等各方面信息,通过既往就业的客观事实,警示护理专业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在社会上立足凭借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大学文凭不过是进入社会的一块敲门砖而已,要根据医院实际需求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而不应过分关注医院级别、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2.指导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职业目标与理想

护理专业教师从护理专业学生入学开始即通过视频、临床见习等方式对其进行专业熏陶与教育,使护理专业学生了解专业,理解专业内涵,明确未来职业岗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在自我调查、评估、定位之后,根据社会的需要,将自我动机和需要以奋斗目标的形式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确立一个发展目标,并对自身能力与素质进行深度剖析,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只有明晰了自己的职业追求,才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与努力方向,从而拥有追求成就的推动力,以利于未来取得成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还要让护理专业学生清醒地意识到,在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的社会生活中,一切都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还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结果的情况以及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断地自我探索和调整完善,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3.引导护理专业大学生提高专业综合素质,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

护理专业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广泛吸收知识,使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灵活性的思维方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学生应尽可能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过硬的专业技能能力、外语交际能力等,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护理专业大学生才能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时,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挑战,从而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

4.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提升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了《就业指导》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护理专业大学生清楚地了解护理专业就业的途径、就业过程与就业程序、就业方法与就业技巧、求职简历的书写要求等相关知识与技能,以避免就业过程中的盲目性,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学习,护理专业大学生意识到自己可利用人才交流会、专场招聘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主动大胆地把自己的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找到既是自己想做的,又是自己可以胜任的岗位,逐步向自己理想的目标去努力、去靠近。

5.举办模拟招聘会,加强就业实践指导

护理专业探索篇9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突出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适应工作的能力,有别于高等教育培养的研究型、工程型人才,也有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1]。为了使我院护理专业提高教学质量,快速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能人才,我们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从教学理念的树立、实训环境的改变、双师队伍的打造、校本教材的设计开发、教案的设计、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改革。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定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职教思想,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理中有实,实中有理,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是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2]。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采取的措施

1.“理实一体化”的实训环境。“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此种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这就要求护理专业不同的课程的实训实验室具有不同的模型,如模拟病房有高级组合式基础护理人训练模型、导尿模型、高级手臂静脉穿刺训练模型等基础护理课程必需的模型,内科护理实训室有综合穿刺训练电子标准化病人、心电图机等模型设备等,外科实训室、健康评估实训室、妇科护理实训室、儿科护理实训室等等实训室都有相应的实训模型和设备。除此之外,各实训室还要有必需的教学环境,如黑板、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实训室,从模型、实验设备上为“理实―体化”教学中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提供保障。

2.护理专业试行1+1+1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我院从2010年开始进行了校院合作共同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探索,充分发挥学校、医院双方的资源优势,通过“1+1+1”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和研究,探索一种可行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将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学年在学院学习医学基础课程,由校内老师在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直接授课;第二学年在医院,由医院的一线临床医师或护理部主任来承担第二学年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并利用时间直接带学生去病房讲授课程,充分体现了将“围着黑板讲护理”变成“围着病床学护理”教学理念;第三学年直接在医院实习。这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既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又能使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知识紧密结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双师型”教师。我院护理专业课教师大多是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就走上教学岗位,无临床工作经验,理论教学水平尚可,而实践教学能力则较薄弱。实训教学则大多依赖实训指导教师,而实训指导教师虽然专业技能娴熟而对理论知识又知之甚少,因而产生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必须加强对专职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富有经验的实训教师传、帮、带以弥补专职教师在操作技能上的不足;从医院引进优秀的护理人才或聘请一些理实过硬的护理专家充实教学一线;制定专业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利用暑期下医院、外出实习进修的方法,先后有三人到国外学习,十余人到其他院校培训学习,有三十多名骨干教师利用暑假到医院亲身体验,增加实践教学经验。

4.“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与教案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创建“理论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实训、实习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师边讲授边演示,学生相互模拟练习,做到了理论实训一体化。①、录像观摩与课堂仿真模拟相结合:充分应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开展课堂模拟训练,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②、案例教学与理论探讨相结合: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使用了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即在教学中即时引入病案,从实际问题入手,把书本知识与经验积累结合起来。③、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精品课程建设中,我们制作了系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录像、习题库、试题库、问题实时解答等丰富的网络资源。既利于任课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自由地进行备课和修改、添加、更新资料;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案应轻内容而重组织过程和训练方案,应尽量避免在教案中罗列大量的教学内容。讲知识、教方法、练能力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质。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要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去发展思考力,去领悟寻求真理的方法。

5.编写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大纲、计划和校本教材。过去,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只适用于分段式教学模式,而“理实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3],这样,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已经不适用了。但“理实一体化”教学没有现成的可资借鉴的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我系教师积极探索,没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就自己制定,没有教材就自己编写。我院提倡有能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自编教材,尤其是实训教材。如护理专业依据本专业特点和需求,由教师集体备课,编写了完整的护理专业主干课程和实训课的教材,教材内容编排采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了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特点,教学效果良好。

6.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整个教学质量评价可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而以过程评价为主[4]。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因为课程的改革、课程的开发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因此,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质量,是保证一体化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学院非常重视对课堂教学的检查与评估,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可行的检查、评价体系。评价结果通过学生、教师及其他有关途径,及时反馈课堂教学质量的信息。

“教学有法,而教无常法”,理实―体化教学法和其它教学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优劣之分,都有一定的适用性。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富花;沈发治.“理实一体化”在《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广东化工,2009,(09).

[2]吕美珍.高职高专针灸推拿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2).

护理专业探索篇10

1.1 在护理专业中增设综合实训课程的意义

护理专业作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一个重要专业主要由核心教学内容和职业技能两大部分组成,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两大部分,必须对全部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如果只是在分解状态下进行,后果将是不能很好地让学生理解该专业技能的实质,从而影响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难以使其达到专业培养的全面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在分解专业技能的教学内容时,必须将技能课程进行整合,将专业课中若干个核心技能要求合在一起进行实践教学,从而使学生对整个专业的技能要求有一个系统和完整的理解和掌握能,专业课程各科目教师之间应达成共识,在教学实践中互通有无,协调互补,把原来分散在各专业课程中的实验进行整合,构建起具有专业整体性特征的综合实训课程,使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朝专业一体化方向发展。该课程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运用护理程序完成整体护理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护士的核心素质。

1.2 开课时间

综合实训课程安排在第4学期末,学生临床实习之前8周,每周2学时,共16学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已完成了护理学导论、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常用的护理理论、护理程序,各种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对临床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和护理措施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由于接近实习,对临床工作环境有强烈的向往,求知欲望高。

1.3 课程设计

综合实训项目将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外、妇、急危重症各科护理技能进行优化整合,融入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精选、设计综合性实训病例和模拟临床情景,形成“强化技能、注重综合、体现人文”的综合性实训课程[2]。以真实临床护理病例为基础,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将具有典型症状和体征的常见疾病设计为综合实训题目,学生经过分析和查阅资料发现护理问题、提出护理诊断、确定护理目标,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3]。

1.4 课程实施

教师集体备课,选择实践性强,设计性强的临床病例,进行一定程度的修订和编辑,将学习任务与病例有机的融合,病案按科室共分内科护理模块、外科护理模块、妇科护理模块和急危重症护理模块四大部分。

教师将准备好的案例于综合实训课前一周给学生,每班分成16组,每组5―6人。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文献、分组讨论、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以解决相关的护理问题。课堂上创设情境,在模拟病房创造条件,模拟患者住院的情景。由学生分角色、分任务按照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整体化护理。根据学生表现,教师给予指导、评价、考核及总结。

1.5 效果评价

我们对2010级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综合实训课的开设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师生间形成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利于把各门课程进行贯通,为进行临床实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6 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主要分为个人考核和小组考核两大部分,个人考核评分主要看该同学在实训中承担角色的任务完成情况,护理操作技能的正确与否及熟练程度,相关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小组考核评分主要包括角色分工是否合适,团队协作情况如何,护理措施是否得当,是否存在护理错误,是否有独到见解。

2 讨论

首先,综合实训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通过自己查询资料寻找答案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4],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把病案真实再现,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有助于提高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加强。

其次,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综合实训课程将护理职业技能与专业临床课程知识进行优化整合,构建模拟临床真实情景病例,可以达到淡化课程、学科界限,体现相关学科、相关知识与护理技术的交叉与融合的目的。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运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可达到实训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顺利对接,学生在走向实习或工作岗位后会降低陌生感,从而很好的适应岗位需求。

最后综合实训课程的开设有利于高职高专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5]。教师们必须集体备课,充分讨论,设计好病例,阅读大量的相关内容, 以应对学生对问题的各种解答[6]。教师只有具备了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指导学生进行实训操作,解决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因此,要加强实训教学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技术素质。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综合实训课程质量的关键,因此我系教师在具有教师证的同时都具有护士资格证或者医师资格证。并且我校要求专业课教师每年必须有不低于两个月的医院顶岗实习任务,以提高专业技能水平,避免教学与临床脱节。

综上所述可知,综合实训课程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魏碧娜.在医学检验专业中增设综合实训课程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8):115-116.

[2] 雷芬芳,邓翠珍,赵亚珍,等.护理专业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3):216-218.

[3] 周彩云,袁俊.临床实习前开展护理学基础综合项目强化训练的探讨[J].护理研究 ,2008,22(27):2529-2530.

护理专业探索篇11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内容概念抽象、原理逻辑性强、名词繁多、难学难记,学生学习感到枯燥乏味、记忆困难、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将抽象的生理学内容形象化,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我校医学基础教研室在医学基础课程整合过程中,对生理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索,应用于2011级,2012级的护理专业的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生理学,研究的是正常人体生命现象及发生发展规律。功能的基础是形态结构,生理学教学内容改革的第一步是功能与形态结构的结合,与解剖学、组织学内容相结合。在教学中,由同一教师完成同一班级的解剖学与生理学的教学任务。完成每一系统解剖学形态、组织学内容学习后,续接生理学的知识。通过各系统的正常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内容的衔接,使学生在直观性的解剖学、组织学引导下,进行较为抽象的生理学学习,阐明了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学习时,重点突出生命器官的功能。解剖学与生理学内容的整合,升华了维物辩证法的形态与功能的结合,也体现了学习的规律性。通过解剖学与生理学内容的系统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学习,使学生感觉生理学的内容不再是抽象的,而是奠定在一定形态结构基础上出现的现象,提高学习的兴趣。此外,生理学阐述的内容是正常人体生命活动,如何过渡到异常的人体,如何进入与临床知识接触?其次,在生理学相关章节内容里,适当引入病理生理学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正常与异常的现象;再者,还可以通过临床案例引入,导出生理学新知识,让学生提前接触临床知识。生理学在教学内容上通过形态结构与功能结合;正常与异常生命现象的对比;基础与临床知识衔接,为护理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各科护理、增进健康,生命守护奠定良好的开端。

2 教学方法改革

生理学在教学内容的改革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不再是单纯的课堂理论讲授与实验室的理论验证性实验。我们据生理学各章节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2.1 启发式教学法

据生理学理论性、逻辑性较强的特点,在生理学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性教学。启发式教学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要求教师潜心研究教材,针对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进行针对性地备课准备,针对教学内容提出合理适度的问题。 如学习体温章节时,人体的体温恒定于一定的范围,有利于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学习体温的生理作用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体的温度是恒定的?如果体温处于异常水平时人体的症状表现有哪些?可能有哪些后果?”。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引导,启发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对生理学的兴趣。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思路,积极引导学生课堂自由发言,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进行正确的归纳总结,科学阐述重要内容,对学生新的疑问合理地提示解决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考与探讨。在进行教学时,重点教授科学的思维方法等。

2.2 案例导入式教学法

在生理学学习时,结合临床案例,导入新的知识,开启新内容学习,让学生通过临床内容的接触,主动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在选择案例时,与课堂教学内容紧紧相扣,与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有密切关系。其次,应注意具有典型性,选择的案例要有代表性,要选取准确反映理论,有较强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案例。第三,应注意具有真实性,从实际出发,基本上是来自于我校附属医院的临床病例。如学习动脉血压形成及影响因素时设计“高血压”案例,从内一科的心脑血管病例中选择病例;学习血型时设计“临床大出血病人的抢救”案例及“母子Rh血型不合”案例;学习组织液生成时设计“水肿”案例;学习气体运输时设计“煤气中毒”案例;学习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时设计“糖尿病”案例等。经过教师的精心备课,针对内容选择生动,真实的,或是贴切于生活的案例引入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2.3 PBL教学法

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霍华德首先创立,是1993年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向21世纪推荐的两大课程模式之一[1]。PBL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是一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我们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尝试PBL教学模式。备课时,针对问题较强的章节,采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2.4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课件将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融为一体,图文声像并茂,将板书和绘图难以表达的抽象生理学理论、概念、过程和机制等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辅以配音说明,使学生的学习思维清晰,增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3]。例如在学习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时,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的图片,膜上镶嵌有各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膜两侧存在物质的浓度梯度,小分子物质可以顺浓度差被动跨膜转运,而主动转运过程是需耗能的,细胞消耗1分子的ATP提供的能量,可将细胞内的3Na+逆浓度差泵出细胞外,同时将细胞外的2K+泵入细胞内,在演示其转运过程时可设计成动画演示,这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更有效的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反馈,暂停、慢放或重复播放所需材料,并对同步播放的视频画面加以讲解说明,使教学动静结合、生动有趣,使抽象、静止的知识、概念“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一个愉悦的过程,而不是一种负担,学习积极性提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3]。

2.5 趣味性教学法

当前学生生源质量偏低,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不重视学习、缺乏学习动力。为使学生学好医学基础知识,为医学临床课、临床实践、医疗卫生服务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生理学教学中,应尽量使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注重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以趣味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考,以提高教学质量。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第一堂课入手,在绪论章节中,突出生理学用途,举例说明生活中,生命中的生理学知识无处不在,根据学生层次和特点上好绪论,理论联系实际,介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让学生了解学习生理学的必要性。生活中,生命中的现象,教师抓住其趣味性结合于生理学,来吸引住学生眼球,让其喜欢老师,喜欢这门课程。在学习呼吸内容中,呼吸频率快慢与呼吸效率关系,在课堂上让学生浅快呼吸与深慢呼吸对比,在趣味性中理解知识。教学过程中 运用趣味教学法需注意,一定要紧扣教材,突出重点,深入浅出,结合学生身边例子或生活经历,易见易懂,不片面追求趣味,趣味中不落入俗套,趣味中体现科学性,从而激发学生兴趣的真正用意。

3 实验方法的改革

生理学实验,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中,主要有理论性的验证实验,教学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演示一遍后,再由学生验证,学生机械性的行为,没有思想,没有考究,不知实验是为了什么。医学基础课程整合后,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也进行相应的改革,打破传统的单科、单一内容实验。不但在学科上内容进行整合,而且与其他教研室协商,共同完成。方法上采用多种实验形式让学生在实验中去体会人体形态结构与功能的正常或是异常变化。实验的方式有开放性,自主探究性,任务驱动教学法,或是分组合作进行法,通过开放性实验,最大程度利用实验室的资源;通过探究性实验,提高多种能力。比如,尿生成过程及影响因素的实验,与药理学共同完成,使学生在了解尿生成原理后,进一步认识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开放性实验中,把解剖学与生理学的知识融为一体进行,如钾离子对青蛙心脏影响,可以是课堂时间,也可以是课外时间,学生联系实验课教师后,安排进行,把解剖学心脏一节形态观察同步进行。提高了学生对知识连贯性的理解与记忆。

参考文献:

护理专业探索篇12

一、实施学分制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满足不了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学生不仅要有本专业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具备扩展知识领域的潜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1],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有利于推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有利于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自身的活力,进一步把中等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做活。

二、英护专业实施学分制的优势

(一)有利于学校和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学分制让中职学校和教师更加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进度、任课教师的选择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讲解员,而是学生的兴趣、特长和爱好的尊重者,学习活动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实行学分制有利于中职学校和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主动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才变化发展的需要,满足培养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需要。

(二)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使教学工作卓有成效,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施学分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可根据教学计划和个人的实际情况,自觉地、主动地考虑选学自己喜爱的课程学习,其兴趣、爱好得到充分保护和尊重,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有利于因材施教,给不同学生的成长创造条件。学分制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条件和特点,在一定的范围内有选择选修课程的权利,学生可以在柔性的学分制课程计划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和发展需求,适当调整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从而进行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个性发展[2],通过各自不同的具体途径,成长为合格的人才。

(四)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分制鼓励教师多开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对教师发挥专业特长和提高自身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选课人数的多少,这样会促使教师千方百计地精选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有利于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学分制以选课为特点,促进教师努力开出更多更好的选修课,特别是把新技术、新知识、新科研成果及时纳入教学内容,课程的内容会像市场经济中的产品一样优胜劣汰,从而促进教师主动地更新教学内容。

2、学分制能提高教师的竞争意识。实行学分制使教师增强竞争意识,因为学生可以选教师,部分教师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可能,这对教师产生很大的压力,从而促使教师钻研业务,提高提高质量。 转贴于

3、有利于教师知识的更新,使其能胜任学分制改革。不容置疑,学分制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在今天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教师与学生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不具备明显的优势,从而促进教师及时进行知识的更新来胜任教学。

4、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学分制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为教师带来更大的专业发展空间,教师将在课程内容、学习时间、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已很难适应目前的教学需要,教师必须按学生的要求,由“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强调单一的灌输,转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进行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

5、有利于缓解英护专业学时不足的矛盾。英护专业学生既要学好专业知识,又要学好英语,加之学制改为三年,学时显得严重不足,实行学分制,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统筹安排时间,以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学习,选修课的时间可安排在自习课、课外活动和周六的兴趣活动课,还可以参加社会培训等获取学分来达到完成学业的目的。

6、有利于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中职教育习惯于课程统一要求,一个模式,专业整齐划一,很少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要求,致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产生“滞后效应”,不能马上适应工作岗位。实行学分制,给受教育者以学习的自主权,学生可以根据市场经济需求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选择学习课程,学生毕业后,通过自主择业,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如英护专业可以转到普通护理专业,也可以通过选修美容、按摩师等证书课程班来拓宽就业门路。

7、有利于促进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形成。实行学分制,对学籍、成绩、教学管理等工作量将成倍增加。过去的管理手段难以适应学分制管理要求,这就要求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学校在教学计划、排课、考试、学生成绩登记、学籍管理等各方面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使管理程序化,制度规范化,质量标准化。

8、有利于构建各专业、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衔接平台。实行学分制可打破原先存在于各专业、各类教育之间的壁垒,使其相互沟通和衔接成为可能。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培训和考核,获取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自考课程合格证书等来获得学分,如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证书,美容、按摩师证书等。还可加强各专业之间的沟通,学生可以转专业,相互承认相近课程的已修学分,如英语成绩差的可以转到普通护理,普通护理英语成绩好的也可转到英语护理。

三、存在的问题

(一)割裂了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大量地开设选修课,对知识结构是有益的,但势必会削减原来相当一部分必修课来大幅度增设选修课,这样会导致课程划分过细,在每门课程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实行学分制易造成知识结构的割裂,造成学生所学专业缺乏应有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二)重形式,轻内容,不能满足与学习量所对应的质的要求。实行学分制,学分够了就可以毕业。因此,有些学生为了尽快地修满毕业所需的学分,通常是选修那些容易获得学分的课程,甚至为了捞取“廉价”的学分,选课就易避难,出现“凑学分”的现象,从而导致学习质量的低下。所以因材施教是其优,但重量轻质是其劣。因为学分制是以学习量为计算单位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在质的控制上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三)实行学分制加大了学生管理的难度。学分制增加了学生的自主性,打破了原来班级建制的管理模式,选课使原来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集中到一个班级学习,班级管理的功能削弱,学生班集体的意识淡化,加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还未成年,自我约束力不强,学习上容易放松,日常管理容易出现疏漏,从而加大学生管理的难度。

(四)受学生年龄等因素制约,让学生提前毕业已不可能。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提前毕业,但大多数学生未达到法定的18周岁成人年龄,在就业中常常会受到年龄的限制。部分学生家长思想上有负担,不放心、不愿意学生提前就业。再加之英护专业学制由四年改为三年,学时已严重不足等原因造成学生难以提前毕业。

(五)学生对任选课的选择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尚未成年,其特长的分化和职业倾向并不明显,因此选择的自我意识非常薄弱,选择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甚至出现部分学生无所适从,由家长代为选课的现象。

四、如何面对学分制实施的困难

(一)必须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学分制的实施不在于简单地将百分制换算成学分,而在于对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等深层问题的进一步更新。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很难与学分制相适应和发展,虽然素质教育喊了好几年,但应试教育的模式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实行学分制必须从教育主管部门到每个教师都要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二)实行“弹性学制”。实行学分制不是全盘否定学年制,而是应将学年制的优点和学分制的长处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英护专业特点和学生尚未成年等情况,我校第一学年暂采用学年学分制,第一学年按学年进行学分清算,达不到规定学分可留级、或转业,它是传统学年制与学分制并存的结果,这种实施方案也称“弹性学制”,有利于解决目前存在的困难。

(三)加强学分制的各项管理工作。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之本,实行学分制必须对传统教学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造实施学分制的良好环境,保障学分制实施的顺利进行。如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素质低下的现状,在学分中设立课时学分、作业学分、平时成绩学分,将学生平时出勤、作业等情况纳入学分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遏制缺课等现象。

(四)成立以班主任、骨干教师为主组成的学分制导师制度。实行导师工作制,成立以班主任、骨干教师为主组成的学分制导师制度,是学分制实施方案的重要内容,也是负责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选择选修课程和保障学分制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

学分制是一项创新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各种新问题,需要我们抱着创新求实的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使该项工作扎实而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并以此为契机,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护理专业探索篇13

一、护理专业实习生党员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实习生党员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不仅存在外部因素对其的制约,同时还存在内部因素:即实习生党员自身的素质仍需提高,也严重地影响到其党员在实习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一)影响实习生党员管理的外部因素

1.实习单位和学校缺乏有效的合作共管机制,导致实习生党员管理重形式轻内涵。同时,实习生党员管理定位不明确,机制不健全,日常实习事务繁杂,不能很及时地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政策,不能有效地发挥其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社会对实习生党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实习生党员有临时性、形式性的观念普遍存在。由于实习生党员管理缺乏正式的管理机制,存在流动大、管理难等特点。且在学校和实习单位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往往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工作,因此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工作的短期性比较明显,工作的形式性比较浓重。很多人都认为实习生党员管理是一种形式、是一个党员管理的难点。这些观念的存在也严重制约了实习生党员管理的健康发展。

(二)影响实习生党员管理的内部因素

1.自觉性不高,党性意识不强。许多在实习岗位上的实习生党员实际上是心有旁骛,或者是一边做实习护士一边找就业机会;或者是一边做实力护士一边准备升学考试,提高学历;没有定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实习工作。另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实习生党员缺乏主动加强理论学习的意识,缺少乐于助人、服务他人的自觉,党性意识不强。在这样的状态下实习,很难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出来。

2.实习生党员自身的素质还需提高。部分实习生入党动机不够端正,组织上已经入党,但在思想上还没有入党,没有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宗旨意识不强,理论修养不高,有侥幸心理,做事不够踏实,学习不够主动,服务不够积极。实习党员自身的素质亟待提高,实习生党员教育急需加强。

二、对实习生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一)实习生流动党员支部活动难以开展

由于我院护理专业毕业实习单位多,实习生流动党员分散,加之实习生在医院的科室不一样,排班不同,流动党员很难集中,学习讨论、支部会议、民主评议等活动难开展。

(二)实习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落实

护理专业毕业实习单位数量多,位置分散,有的实习单位不重视党建工作,不能和学校就实习生党员教育和管理进行沟通和协商,导致学院党总支对实习生流动党员实际情况了解不深入;有的实习单位则认为实习生党员的组织关系在学校,其教育管理的主要责任应在所属支部,所以理论学习、支部活动、组织生活等党内活动有时候没及时通知实习生党员,这些都限制了对实习生流动党员的管理和监督[2]。

(三)部分高校对实习生党员管理的不重视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特别是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处于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从属地位。各高校在谋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把专业教师、学术骨干的引进和建设放在首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绝大部分的高校都是高度重视教学工作而把学生工作摆在了次要的位置。在高校重教学科研轻学生管理的情形之下,严重地影响了实习生党员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管理体制的不顺畅对实习生党员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目前,实习生党员管理基本上处于“谁都管”、“谁都不管”的状态。“谁都管”,学校党组织和实习单位组织对实习生党员都有不同的要求,实习生党员要处理好学习、工作、生活以及各方党组织对自己的教育管理。“谁都不管”,则是实习生党员的理论学习,加强修养,却不知该找谁解决。所以,理顺对实习生党员的管理体制,使实习生党员职责明晰,增加其责任心,并对他们的长期发展有规划、有安排,将个人发展与工作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促进实习生党员建设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我们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经济社会压力、学习、就业与自我发展等方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这就极大地增加了实习生党员工作的难度,需要党务工作者能够发现、解决这些问题。

三、护理专业实习生党员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一)护理专业实习生党员管理的优势

我系护理专业实习生党员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具有相对集中的有利条件,实习生基本都在以江苏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三级医院实习,如南京、上海、苏锡常等经济发达地区,人员相对集中,而且都居住在学校统一租住的学生公寓,便于集中组织开展党员学习。同时实习医院都为事业单位,规模较大,都有健全的党组织,都能正常开展组织活动,具备接受委托管理实习生党员的一切条件。

(二)向实习单位发出实习生党员管理委托函

为了加强和改进实习生党员的管理,使学生党员在为期一年的实习中能够及时地参加党组织生活,接受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发挥“以一带十”的模范带头作用。因此我们会向实习单位发出管理委托函,委托实习单位党组织负责管理实习的党员。希望医院党组织接收并组织学生党员参加该实习单位党组织生活和支部生活,对他们从严要求、从严管理。

(三)设计实习生党员跟踪调查表和用人单位评价表

首先,在学院每年组织进行的实习常规检查中,党总支将《实习生党员跟踪调查表》带给各实习医院党组织,调查了解实习期间实习生党员的思想素质、医德医风、业务能力、组织纪律、模范作用等方面的情况。

其次,实习结束后,要求交回《实习生党员跟踪调查表》,实习生党员要在考察表上认真记录参加实习单位的学习和组织生活情况,并由实习生所在单位党组织填写意见并签字盖章。系党总支将根据单位考查意见、跟踪调查情况及平时表现对实习生党员作出实习期考查鉴定。

最后,要求每位实习生党员每季度写一次书面思想汇报,可挂号邮寄至所在党支部组织委员处。对实习期考查不合格的实习生正式党员要加强教育,加强谈话制度,并在党员年度民主评议中重点评议教育,对考查不合格的预备党员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预备考查期。

(四)结合巡点工作对学生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点评

护理系领导和党员教师结合巡点工作,对学生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行点评。为了使创先争优活动有效深入开展,党总支分别发文,在学生党员比较集中的城市成立实习党小组,要求各实习医院单位(党总支)加强对实习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和监督指导,要求实习生党员要自觉参加实习医院的党组织活动,确保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除此之外,系领导还在江苏省内部分医院对实习生党员进行教育指导,要求学生党员要增强创先争优意识,要以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履行党员承诺,以“敬人敬业,至精至诚”的学院精神激励自己,努力学习,刻苦拼搏,团结同学,服务群众,遵纪守法,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不断提升个人的政治素养和党性修养,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九十周年。

(五)强调实习生党员三重身份,注重体现三种本色

首先,强调实习生党员的学生身份。作为学生,应该保持学生本色,做到刻苦学习、认真工作、积极向指导老师请教,虚心向各位指导老师学习。不论是行为举止,还是穿衣修饰等方面要符合学生的特点,注重保持学生本色。

其次,强调实习生党员的护士身份。作为护士,应该体现护士角色,做到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患者极端热忱。不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上,都要讲究奉献精神,注重服务意识,注重体现护士角色。

最后,强调实习生党员的党员身份。作为学生党员,一要刻苦努力学习,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二要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先进性素质;三要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牢固树立党员先进性意识;四要以身作则,在学生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塑造先进性形象。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