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工作管理实用13篇

信息化工作管理
信息化工作管理篇1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以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正以

惊人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进程和人类未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高校同样受到了冲击,特别是学生工作,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来实现本身新的价值。

学生工作的信息化,正在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人员、有关学者研究的重点。学生工作的信息化脚步必须跟上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速度,才能有效管理学生、引导学生,成为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的利器。

2. 信息化给学生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现阶段,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多数高校已经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很多学校也拥有了自己的内部办公网、教务管理系统,这些信息建设的经验为学生工作信息化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学生电脑拥有率已经超过百分之五十,网络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人生观和道德观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对学生工作又带来了新的挑战。

带来的机遇

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搜集和整理整个管理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基础信息,这些信息涉及范围极广,包括学生的档案信息、选课信息、成绩信息、获奖情况等等许多信息。在传统的学生工作中,依靠传统方法人工完成这些信息的收集、统计、传递等工作,重复劳动多,效率低,时效性差,而且让学生管理人员近乎变成一个纯粹的资料处理员,无暇有充足时间去进行学生的思想教育等更重要的工作。借助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就能克服传统方式下这些的不足。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把学生的综合信息以数据库形式存储,便于资料统计和处理,支持数据复用,避免重复劳动。而且将结果现实到网上面,全校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进行数据查询和修改信息,明显提高了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显著改善学生管理水平。

面临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绝大多数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WTO的加入,我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把我国经济发展融入国际经济社会,参与国际市场经济更激烈的竞争。国家间经济上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形态上的剧烈冲突,使得学生管理工作有了新的困难。

高校的普遍扩招,使得大学生人数剧增,而且当代大学生是个性张扬的一代,如何保证人才的培养,如何对如此多学生进行管理,也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挑战。

网络的出现和普及,在为大家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的开放性和网络信息的不可控制性加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网络的虚拟性和现实生活的矛盾导致了新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网络上面除了包含很多有用的信息外还有许多垃圾信息,比如那些带有色情、暴力性质的信息,对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念、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都带来不良影响;网上侵入与高科技犯罪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学生沉溺于游戏中难以自拔最后被退学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1],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 信息化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信息化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都可以应用在什么方面。介绍的这些应用有的已经在实际使用,有的正在建设,还有的是将来可能的应用。

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发部的内容都是和学生生活、学习紧密联系的通知、公告或者新闻等,比如课程地点变更、考试时间地点时间、会议等。信息系统的在保证功能的同时,应该注意后台界面设计的友好性和便于操作性,因为考虑到系统的使用者都是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计算机水平可能不是很高,为便于使用,所以系统的后台一定要设计的容易操作。信息发表系统一定要注意及时更新,只有快速的更新,才能吸引学生的视线,让学生体会到所有关于学生生活、学习方面的信息都可以在新闻发表系统中找到,让系统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用来存储和处理学生的基本信息的,实现从传统的“纸张办公”转变成“电脑办公”,减轻管理人员负担。存储的信息包括学生的家庭地址、家庭情况、选课情况、考试成绩、缺勤、旷课、早退等,该系统的功能包括可以实现所有信息按权限根改,如学生可以在选课系统中在规定时间内修改自己的所选课程,教师可以提交对应课程的学生考试成绩,计算学生的综合平均成绩并进行排名等等功能。

网上问卷调查系统

网上问卷调查系统采用不记名投票等方式,不定时的更换网上调查系统的内容。就笔者了解,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学生采用不记名的、在虚拟网络上的投票更容易反映学生的实际观点或看法,而那种面对面的反映问题更容易把自己的实际想法隐藏起来,这也许也算是虚拟世界的一个好处吧。调查内容可以包括学生对学校各项政策、课程设置、教师或者最近发生的事件的看法等等,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学生管理人员灵活选定调查内容。

在线咨询系统

思想政治工作加入到互联网上,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即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观念变革,同时也是一场技术革命。这意味着宣传、思想阵地和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的方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同志在1999年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应用的今天,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在接受大量的网络信息时采取“扬弃”的态度,以及尤其重要的,当学生在网络的虚拟时间和实际世界的矛盾冲突中导致世界观、价值观等人生理念遭受影响或困惑的时候,更需要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进行调解和指导。大学生由于已经步入青年期,虽然在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遭受困扰,但是不愿意对外界吐露,一方面是怕别人说自己有心理疾病,还有就是怕别人知道自己的隐私。总之,由于种种顾虑,不愿意把问题拿出来,由老师和同学共同帮助解决,而是更愿意把这些东在内心的最深处,深怕被别人窥视。长此以往,本来一点小小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迟早会酿成大祸。青少年犯罪、自杀等现象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网络给我们带来了这样一种机遇,可以让我们很好的解决如上提出的问题。在线咨询系统就是老师和学生在线的虚拟的互相交流的系统,教师和学生都是计算机终端,教师登陆系统需要身份验证,但是学生不需要实名登记可以随意登陆系统,这样为的是把学生的真心话都说出来。这样需要计算机终端的老师具有相当高水平的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经过一定的培训,确实可以为学生释疑解惑。

BBS与博客等系统

BBS讨论区的建立为老师和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流场所。BBS上可以发起话题,讨论感兴趣话题,对热点问题发表个人观点,还可以分享彼此的学习材料等资料。而且信息保存相对持久,只要服务器端不对信息清空,就可以一直保存下去。

BLOG(博客)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基于网络的日志。每个同学和老师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博客,在博客里面大家可以写下自己的心情故事,自己的成功经历以及自己的痛苦,总之,只要是想让别人一起分享的都可以在这里尽情抒写。这其实也是一种宣泄个人情感的方式,憋在心里难受,写出来就好多了,大家间的相互交流,更能促进师生间的感情,对于教师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特为有利。

4、总结

当代大学生是生活在一个经济、科学异常迅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的学生管理工作呈现出其特有的特点,要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管理的观念上创新,从实际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上创新,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脚步,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状况,已一颗慈爱的心和一套高效的管理办法来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 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背景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 。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长江日报,2000,6,29(1)。

[3] 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 夏涛 吴敬诚。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7);118-119。

[5] 张少敏,王保义。基于Web的管理信息系统方案及安全性[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1。

信息化工作管理篇2

省公司已通过企业的内部改革,实现了信息工作的垂直管理。省公司信息管理处作为信息化战略的决策中心,全面布署信息化步骤。市公司作为信息化工作的执行中心,重点在于将来自决策中心的信息化布署进行贯彻和落实。面对直接管理的近百个油站与油品经营部,怎样迅速有效的在基层全面开展实施信息化工作,对市公司的信息中心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首先,油站从原先的纯粹手工报表过渡到计算机联机处理的电子报表系统,其间存在的思想转变、岗位职能的改变是所有传统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所遇到的普遍性难题。其次,市公司辖区内油站分布分散、面积广、数量多、人员流动性强的固有特性,对公司信息化工作也提出了考验。这些普遍性和特性共存的特点给基层的信息化工作的执行和实施造成了巨大的障碍。在困难面前市公司该如何将信息化落到实处?怎么解决信息化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难题?本人结合多年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同事的集体智慧,谈谈以下几点想法。

1 提高培训质量,以点带面

通过培训是企业中最有效的提升员工素质水平的重要途径。定期和不定期对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的培训,不但可以实现员工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得到提高,而且可以有效的传达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经常需要信息专业技术人员对非专业的各岗位人员进行系统的岗位技能培训,也有来自提供服务的IT供应商的工程师对信息人员的专业培训。考察实际培训效果,从结果看问题,我们便不难发现往往培训结束,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不仅浪费了数天的培训时间,也增加了公司的培训成本。可以粗略的估算一次,若1次为期2天的培训中,16个市公司中每个市公司派2人参加,按每人每天200元的食宿费用,每人单程60元交通费用和35元每天的出差补贴标准计算:2×16×(200×2+60×2+35×2)=18,880元

也就是说组织一次这样小型的培训最低成本接近2万元。实际中需经常培训的项目有对各市公司零售片区经理、各油站站长、统计员、计量员及机关各部门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的培训,其费用开支可想而知。借鉴国际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或者保险公司的培训机制与思想,将专业理论和技能简单有效的表达出来,以多种形式来强化人们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敏感程度。针对公司实际情况,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入改进。

2 对培训讲师进行预先培训。

让培训讲师从一个技术人员的身份向一个对学生传授知识的讲师身份转变。完成了角色的转变,才能清楚地认识到培训不是技术问题的分析与研究,而只是知识的一个转移过程。将学员看成同自己一样进行开发研究的同事显然不适宜,我们需要的是将学员看成一个对即将讲授内容一无所知的小学生。完成了这种角色的根本转变,才能正确的准备讲义,使其更符合学员需要,讲解过程更加清晰、有条理,从而达到深入浅出的培训效果。

3 对培训效果问卷调查,并对其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真正找出培训障碍的症结所在。

培训课程结束后,对其培训的效果作个基本的调查,可以真实反映出学员的接受能力与讲师的授课水平,从中找出二者的交叉平衡点。这样便可以找出改善培训效果的最好方法。通过提高培训质量,使专业技术人员和骨干人员充实到基层去,对提高员工素质将起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作用。

4 完善管理制度,有法可依

企业步入信息化轨道后,基于各个企业的特性,很难直接拷贝某一公司现成的信息化模式。而只有在自身特性的前提下,量身定制出合乎自己情况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在基层单位中,因为工作重点往往在效益创收上。限于岗位编制、人员短缺的原因,在制订引导信息化执行的管理制度上存在许多空白。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决策到执行过程,每个环节都应有配套的制度和措施来完善。以制度为根本,才能从管理上理顺信息化的工作思路,才有了指导信息化工作的依据。(1)根据省公司相关制度,尽快建立完善的油站信息系统巡检制度。从巡检的内容、人员安排、路线选择和巡检结果几个方面来考虑,将巡检工作落实执行,并从巡检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此来消除隐患,为下一步公司全面实行ERP系统作好铺垫。(2)制订相应的信息系统应急措施与危机处理制度。基层单位一般皆因条件所限,在机房建设、供电线路、设备冗余及实时监控上,存在诸多缺陷及一些可能诱发事故的因素。从各市公司的实际环境出发,制订出相关的应急措施和危机处理制度,可以在事故发生时得到有效处理,将损失尽可能的减少到最小程度。在基层的信息工作中,一方面要在努力提升公司全体员工的计算机操作应用水平基础上,专注于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与稳定的运行维护中来,对事故处理作出详细的处理流程和方案并加以演习,防患于未然。诸如键盘鼠标的故障、电源插头和接口的松动、电脑重启操作及常用的windows操作、打印机复印机与传真机的卡纸处理及色带的更换,这些属于基本办公应用技能的掌握不应属于信息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而忽视了信息人员更重要的基本责任。

5 加强管理监督,有法必依

信息化工作管理篇3

信息化;合同;管理

在现代企业框架下,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进步带动着企业快速发展,而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其有效性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工作效率,更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不容忽视。

1合同管理信息化的价值分析

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体系中,合同管理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从工作总量的角度看,合同管理的比重不容忽视。从概念的角度看,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从这一描述中可以看出,合同管理工作具有全局性和微观性两个层面的表现,既关系到合同确立和执行整个系统的始终,具有系统特征,同时又深入到合同订立与执行等诸多细节。除此以外,合同管理工作还具有较强的动态特征,即密切关注合同执行、修订等相关变更等变化,随时保持警惕,发现隐患并及时排除。然而在传统的合同管理工作领域,一边倒的状况十分突出。相对而言,合同管理工作比较倾向和注重合同订立之前的相关事宜,对于相关法律以及经济方面的风险规避较为注重,而对于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相对不足。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所需要面对的风险。从合同自身的生命周期的角度看,以合同的签订作为界限,其后的履行占据了合同生命周期的大部分,如果忽视这项工作,其隐患不言而喻。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当前偏重于前期管理控制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企业的传统管理工作体系对信息控制力度较弱的特征。由于在合同订立之前,相关信息及资料比较容易获取和控制,而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信息相对凌乱琐碎,难以收集整理,因此合同的订立,常常成为归档的标志,甚至在某些企业环境中,合同订立几乎成为了合同管理工作结束的标志。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的运用,合同管理工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多信息能够被追踪和控制,并且在信息反馈方面,移动设备的普遍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信息录入较慢的状况,在数据时效方面也有大幅提升。除此以外,信息化的介入,使管理领域相关人员能够进行更为密切的监督,及时获取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是管理工作展开的必要依据,而传统合同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展开,尤其是在合同履行阶段无法进行追踪,成为一直以来合同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到位的主要阻碍。

2切实推动合同管理信息化深入

当前经济社会环境下,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其活动十分频繁,合同作为诸多经济行为的重要保障,必须与时俱进,保障企业有序发展。而在信息环境下,如何使诸多信息化手段成为合同管理得以深入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当前共同关注的问题。具体而言,有如下几个方面,可以作为加强合同管理信息化的着手点。

2.1加强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

合同管理工作体系下,风险的规避和管理是重点。对风险的管理有效衡量一直都是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核心问题。从企业的经营角度看,合同风险来源于各个方面,难以一概而论,也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获取。在信息环境之下,首先各个方面的信息采集相对于传统环境而言有了很大的改善,网络的广泛应用能够为合同风险管理提供更为全面的保障;其次,信息系统能够给合同管理提供沿时间轴更大跨度的主体资料,便于对合同另一方历史行为,以及经济整体发展历程展开深入控制,完善风险管控体系。

2.2加强合同履行信息化

合同管理工作体系下,企业对合同履行的管理与控制都相对薄弱,尤其在合同订立环节更为薄弱,这种状况对保护企业的经济利益,规避法律风险而言极为不利。在信息时代下,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移动终端的大量应用,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之下,参与合同履行的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或者物联网等相关技术,将合同履行的实际情况录入数据系统中,从而实现信息化合同管理。

2.3加强信息开放平台建设

信息时代环境下,合同管理相关的信息收集工作比传统工作环境更高效、便捷,但是信息的价值,不仅在于能够有效收集和处理,更在于对其进行消费和使用。对于合同管理而言,让合同管理工作获取到诸多信息尤为重要,而信息也只有在使用和读取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其价值。针对此种情况,企业应当为合同管理信息体系建立端口,并且授权给不同的用户群体,从而推动信息的流动与消费,实现合同管理工作信息化的价值。

3结语

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推动企业的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实际工作中企业必须密切关注领域内相关技术应用状况,切实分析自身合同管理特征与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入技术和管理思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王放 单位:大唐甘肃发电有限公司碧口水力发电厂

主要参考文献

信息化工作管理篇4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

0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腾飞,工程造价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业务规模和需求量不断的扩大,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会面对着庞大的数据处理量,如何提升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质量也成为了工程造价管理行业不得不面对的实际问题。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技术是一种将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同传统的造价管理方法结合起来的新思路,创造全新的造价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以改善目前的造价管理质量,提升工作效率。随着2011年5月住建部颁布的《2011~ 2015 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正式的将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列为工程信息化领域的重点任务,在日常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将对未来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1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筑的内涵和意义

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与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上,发挥信息资源在共享和开发上的优势,不断改善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以期为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任务及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实现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的协调发展。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也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其核心内容包括工程造价决策和控制的信息化、工程造价企业情况的信息化、工程造价人才队伍的信息化等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使得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迈向信息化的进程成为了必然。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工程造价管理也逐步向着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前进。

国外的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了信息技术对于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在工程设计实施环节,抑或是验收维护环节都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研究,努力的向着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方面发展。此外,工程造价管理软件的开发和使用,不仅提高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效率,也让其更为科学合理。其次,管理模式的变坏也推动着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随着管理体制的改革,新的管理模式和理念逐步发展,整个工程造价管理行业对于信息化的需求越发强烈。在这种背景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必然。工程造价的主要任务是降低工程的造价成本,保障工程质量。而推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能很好的服务于这个目标。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工程造价工作中采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减少材料资金的投入,从而将建筑工程造价的降低一半以上,因此信息化方法对于工程造价的重要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2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起,逐步的重视和开展工程造价管理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经过不懈的努力,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首先在工程造价管理软件的开发使用工作中,数量已经有上百种,涵盖了工程量计算、钢筋使用统计、定额套价评估、人机消耗统计等计价功能,并且能够实现月度统计、审核结算等管理功能。这些软件的开发利用增强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了工作质量。其次,通过信息网分享和接收信息,对工程造价预决算和管理进行完善; 通过构建信息化的网络平台,能够实现办公的自动化,强化了工作管理,改善了办公效率。再次,一些省市逐步推广了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数据交换规定,统一信息数据交换形式,为最终实现工程造价数字资料的共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然,我国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整体信息化水平较国外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应该学习和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方法。

3 造价管理中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3.1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管理理念陈旧,缺乏信息化管理意识

受计划经济时期工作方式的影响,目前的造价管理理念陈旧。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无法面对变化的市场做出及时的调整,将会面临许多困难。此外部分管理企业任务将信息化管理作为结果来看待,没有重视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主要作用,未能将信息化过程同工程造价管理流程结合起来,认识不到信息化建设对于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2)工程造价管理队伍的信息技术能力不足

随着工程造价信息化工作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增强,信息系统使用和维护都离不开专业的信息化管理团队。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者的知识和技能大多数是与工程造价管理方面联系较为紧密,而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则十分匮乏,通常的造价管理队伍又缺乏专业化的培训,也就使得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严重制约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

3.2改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主要对策

(1)实施标准化的管理机制,完善标准信息化体系

首先应该结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相关规定,努力构建出统一的项目分类、工程量核算准则、统一物资、机械规格和命名、代码参数等技术标准,以实现信息化资料的传输和共享。其次,应该推行全国统一的工程造价管理软件接口标准,统一信息化管理的数据格式标准,和信息网络平台的接口标准。力求利用工程管理计算机中的相关文件直接获取工程的规范、造价资料、施工进度安排等造价管理工作中所需要的资料。

(2)通过数字化方法,增强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共享和处理能力

首先应该细致的完成信息分类整理工作。工程造价信息按照结构划分主要有数据型、文字型、混合型这三种形式; 按照性质来划分主要有政策法规、价格指数、定额标准及指数指标等种类。细致完善的分类工作是开展信息资源数字化基础工作。其次,在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分类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数据编码工作是完成数字化工作的核心,也是充分发挥信息资源效力的基础。最后,逐步构建起完善的信息资源库。通过数字化方式,大范围的收集工程造价信息,改善资源的处理更新速度,更好的服务于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工作。

(3)推动工程造价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为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离不开对信息技术有所了解和掌握,又从事过专业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人才。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其人才培养机制,采取丰富的培养形式,加快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只有在这些专业人才队伍的支持下,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目前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结论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将信息化技术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结合,有着很好的实用价值。如何正确的应对和解决目前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采取对策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信息化工作管理篇5

一.引言

信息技术已经打破计算机科学以及技术范围,本身就是这个时代推动力,随着建筑施工行业全球化发展,在建筑市场中激烈竟争,所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将需要更先进的信息技术来确保建筑行业发展。

二.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的。信息化的一般定义,是指由计算机和互联网生产工具的革命所引起的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的一种社会经济过程。它包括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生产方式的信息化、生活方式的信息化等几个方面。

我国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把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实现信息化需要构筑和完善6个要素,即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国家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的国家信息化体系。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时代潮流,是覆盖城市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发展战略。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我们在全球信息化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就是要抓住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三、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现代工程施工项目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施工的技术难度和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各个单位和各个部门之间需要传递的信息量也就不断增多,信息的传递也就变得越来越频繁,由此现代工程施工管理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也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管理模式无论在速度上还是在可靠性、经济性方面都明显制约了施工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此时,对工程施工进行信息化管理,加强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信息的传递,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进而实现高效的成本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化的工程施工管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各系统之间的关联性极强,工程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施工技术难度的增加与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都需要使用和存储大量的信息,没有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就难以实现管理的高效运行。加强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意味着加大施工过程中计算机的应用比重,还有更深刻的内涵。首先,信息化管理可以将所有信息进行高效的采集、加工、传递和共享,减少了部门之间对信息处理的重复作业。其次,信息化管理使监督、检查等需要信息反馈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使工程施工的计划性工作和组织流程更加科学化。

四、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1.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工程施工管理实行信息化, 集记录、查询、计算、传送、决策信息等功能于一身, 对施工和工程监理提供了科学、快速、准确的管理方式, 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其优势主要表现如下。

(1)缩短施工期限,可优化资源配置和施工网络,减少窝工和返工,缩短建设工期。

(2)节约项目成本,可利用网络招标系统降低采购成本, 通过基建财务管理系统加强投资和成本监控,实现快速工程决算。

(3)自动化收集信息,提高施工效率。现代利用高科感知功能对土壤表层的酸碱度、温度以及土壤实际密度等,并且能够对设备运行参数进行收集。传统模式是通过现场管理人员对现场亲自测定,对土壤酸碱度、温度以及实际密度的测定都要进行人工开挖,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传统科技发展的落后,检测设备的检测效果相对较差,与现代的信息化检测有很大的出入性。而现代的技术能够对现场检测完毕后,对当时检测的结果在CAD工程制图中进行快速修改,缩短了整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工程施工领域在信息化的引导下,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有效性和精确性,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信息,能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1)全面数字化。如今我国开始全面普及工程施工发展信息化的程度。施工企业不断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相关设备,为工程施工的信息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于是,全面数字化开始深入到企业的资源配置、财政管理等日常的企业经营活动中。所以,随着我国市场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施工企业全面数字化必定指日可待。

(2) 高效和精确管理施工项目。施工企业进行信息化发展令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得到强化,而施工企业的管理层也能够更方便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大大地提高企业和施工方的工作效率,无形地令施工项目获得一个高效的管理。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企业的运营成本开始逐步递减,而且还可以精确监控着企业的支出和成本,这种具备着高效性和精确性的发展趋势,无疑是吸引着施工企业的最大亮点。

(3)市场导向性。很多施工企业为了适应多变的市场,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而上文提及到,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相关设备,全面发展信息化。所以大部分施工企业都会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以便自身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竞争环境,促进企业的发展。

(4)电子商务全面普及。过去,我国的施工企业大多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人力的依赖性过强,当施工企业发生人才流失时,许多项目的施工就没有办法如常进行。这时候,信息化的发展令建筑企业解决了这一大难题。电子商务的应用不仅可以加强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还可以对信息进行处理,减少人力的参与,加上电子商务这一应用可操作性强、方便等优点,作者认为,电子商务在未来一定会成为施工企业重要的经营手段,为企业的不断发展铺路。

(5)采用适合行业特点的信息化管理策略。施工行业具有较为鲜明的个性特征,目前市场上也没有一款完全符合施工行业特征的成熟的管理系统,其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无法复制,不同的企业进行使用时只能进行定制或者进行二次开发,不仅增加了信息化建设的难度,也大大的增加了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因此,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放性建设,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完善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适合企业特点的信息化管理策略。

五、结束语

工程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对工程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访, 为项目参与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减少由于信息传递障碍造成的管理失误和决策失误,提高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周茂刚.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的作用[J].施工技术,2000,29(11):3-5

[2]何莉.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建设[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27):106-108.

[3]刘芳东.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7).

信息化工作管理篇6

一、高校教职工休养工作的重要意义

职工疗休养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党和政府关心保护职工群众身体健康的福利事业,也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知识分子的关怀。针对教职工的职业特点,为他们提供一个满意的休息条件,有利于广大教职工在紧张工作之余愉悦心情,释放和缓解工作压力,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促进教职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好的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增强凝聚力的一项健康有益活动。

二、高校教职工休养工作信息管理困境

教职工休养组织和管理内容包括休养路线的确定、教职工报名、出团成行等等过程。由于工会每年安排休养的职工人数有一定限制,而每一条线路的人数也有限制,休养线路有短途、长途,休养补贴不同等等的差异,往往使休养的组织安排出现种种困难,以往采用手工方法先在各部门报名,然后再由各个部门上报给校工会进行统计汇总,经常出现重复性工作,且各类信息数据缺乏及时性、完整性,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在休养行程安排上经常会发生冲突,各条线路报名人数冷热不匀,难以满足教职工的要求,为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手段,采用现代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一个规范、完善的管理模式是对教职工休养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一)教职工休养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思路。创新工会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是工会组织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加快工会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工会各部门之间、工会与职工之间的联系互动,成为工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工会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对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推进工会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会办事效率和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按照教职工疗休养管理办法规定,教职工每五年可以享受一次公费补贴休养,学校每年确定一定比例教职工参加休养,安排不同的休养线路供教职工选择。部门工会需要对教职工休养进行审核,同时由于线路人数的限制,教职工本人需要根据线路信息选择休养线路。教职工休养网络平台建设主要内容有:休养信息的、个人网上申请、学院工会审批、校工会核准、通知本人及旅行社、意见反馈的内容组成。网络平台建设依附于工会工作平台,在工会工作平台上设置休养管理子目录,再针对不同岗位人员设定不同的权限菜单,使各个相关岗位人员完成各自允许范围内的操作,使各岗位之间环环相扣,形成一个链条。已建设的休养信息管理平台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二)休养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成效。工会休养信息管理平台试运行以来,产生了许多建设成效,主要表现在:

1.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以往该项工作需要发动基层各个部门的工会干部参与,而且从教职工报名到最后确定出行需要经过多个环节,花费较多的时间。采用休养信息管理平台后,本身教师的信息在保存在数据库中,教职工只要选择一下自己志愿出行的线路就可以了,一般整个操作过程仅仅需几分钟即可完成。通过这样的流程处理,与以往的全依靠人工统计组团休养比较,信息更加透明,整个过程的时间周期大大缩短,节约了时间,省去了繁琐的人工等待处理时间,节约了教师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办事效率大为提高,同时差错率也大为下降。

2.教职工出行得到有效保证。按照以往的操作流程,由于各部门之间对某条休养线路报了多少人,还有多少名额都无法及时知晓,必须等到全部统计完后才能知道,往往会造成由于某条线路报名人数过多而无法安排,有的线路又由于人数太少无法成行等困窘,而且如果相对教职工出行线路进行调整也相当麻烦。采用休养信息平台后,各条线路的组团人数、报名人数等信息可以实时显示,教职工可以根据各线路报名信息选择出行线路,使出行可以得到有效保证。另外校工会也可以根据教职工报名情况,及时与旅行社联系增加某条线路,尽量满足教职工的休养出行线路意愿。

3.有助于不断提高和改进休养服务质量。在工会休养信息管理平台上有一项意见反馈,教职工可以及时反映休养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如对行程安排是否合理、导游服务态度、食宿等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意见,还可以对线路是否值得推广提出建议。这些信息都有助于工会将教职工的休养活动安排的更加合理有序,有利于不断提高休养服务质量,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教职工。

三、展望

加强工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工会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有力工具。教工休养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在极大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健全休养管理制度,明确休养管理职责提供了保障。相信通过信息技术利用的优势提高工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工会休养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对提升工会工作水平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职工疗养协会常务理事研究课题.找准定位打造品牌求实创新努力实现工会疗休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J].中国劳福事业,2012,(3).

信息化工作管理篇7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医院的统计信息工作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手工、人力统计数据的现象已经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医院的统计工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其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加强统计信息工作促进医院信息化管理呢?解决好了这一个问题,那么医院的统计管理工作就会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和进步,对将来医院工作的开展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统计信息工作在医院的工作中的职能

加强医院的统计信息工作,就是进一步加强整个医院的信息资源管理,来促进整个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一个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涉及到统计工作开展的每一个领域,包括行政方面,物资方面,财力方面,设备方面,科研方面,教学方面以及医疗方面的各种数据统计和管理。要想更好的促进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就必须加强统计信息的工作,将统计信息的工作由原来的封闭式的进行转变成先现在的公开性的、开放性的进行,另外在信息统计的内涵和外延上也要进一步的拓展,由过去的单纯的统计数字,转变成现在的统计工作与管理工作详解的综合性的管理职能。

2 统计信息工作在医院的工作中的作用

2.1 医院的统计信息工作可以为医院的各项工作提供依据和咨询。医院的信息统计工作,可以准确的、及时的、前面的、综合的反应出医院的各项工作指标和各项数据指标,这些数据可以为管理者制定政策和决策,进而进行各项管理的时候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可参考,这是医院的领导进行工作开展的依据。比如说,济南市儿童医院通过掌握他所管辖和负责地区的人员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的流行以及分类情况,从而可以更好的安排好医院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可以更好的满足患者和病人的需要,在根本上提高了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2 医院的统计信息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检验和监督的作用。我国出台的统计法明确的规定了,做好统计监督工作,是统计人员应该有的法律工作。通过各项监督工作来保证医院的各项统计数据和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从而能够更好的反映出医院的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效果如何。评定一个医院的等级和效能,首先是通过这个医院里面的一系列的真实、可靠的数据来进行评定的。医院制定出来的各项指标,直接的反映出了整个医院的医疗水平的优劣和医疗质量的高低,是医院的各项技能水平和技能指标的综合、科学体现。另外,医院的管理层次的人员也可以通过医院的各项管理指标、统计数据反映出来的各种信息来进行工作的安排和调整的计划,从而更好的促进了医院的发展。

3 医院的统计信息工作是医院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要

3.1 进一步提高医院统计信息的情况和质量状况。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医院统计数据资源的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医院的统计工作已经由原来的单人统计数据情况变成了,医院的各个站点都要设立相应的数据网站进行数据的统计和汇总。所以说,现在的数据统计工作比原来多了很多的环节和领域。为了进一步做好医院的统计工作就必须做好医院的各个站点的数据的统计工作。每一个小的环节出现错误以后,就会严重影响到整个数据统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次,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统计信息的标准。信息统计工作要涉及到医院的各个领域,所以,在对每一个领域进行数据统计的时候一定要有统一的标准进行衡量,这样才能确保信息统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统计工作中,数据的路径好字段,以及统计指标的各个含义、统计的公式都必行进行统一的规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进一步有效的促进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再次,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统计信息工作的监督力度。对数据的同级监督是提高整个信息统计工作的重要的保证。所以,医院应该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让信息统计的工作有规章制度可以依据。一定要出台明确的惩罚和奖励的制度,进一步加大对信息统计工作的制度监督。

3.2 进一步加强对统计信息数据的开发和利用的工作。这一项工作要求在进一步深入展开统计分析工作的同时,将加强对信息的科学的、合理的分析和利用,从而可以更好的、更进一步广泛的为医院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信息咨询,从而促进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建设。

3.3 进一步提高和加强统计人员的水平和综合素质。首先,要提高统计人员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作为医院的信息统计人员,应该及时的转变工作思维,在进行工作的同时,应该及时的引入竞争的观念和市场的观念,体现出数据超前预测的分析。所以说,数据统计工作人员,应该及时的、经常性的深入到一线科室进行具体的调查研究工作,以便更好的及时掌握医院各个方面的综合情况,在做好检查和监督工作的同时,在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医院的各方面的决策上来。为医院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及时的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让数字这个富有说服力的数据来进行说话,从而让医院的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有一个科学的依据和保证,从而统计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医院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和管理,更好的促进了医院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次,要对医院的统计人员进行进一步的综合培训,来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水平。其次,医院的统计工作的开展不再是过去的人工进行统计和运算。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得医院的各项工作更加的数据化和现代化,这种科学化的操作工具的使用,要求医院的统计工作者必须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和技术,在不断的进行学习和培训的基础上,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技能,不断的进行相关的专业和技能知识的学习、培训。因为医院的统计人员要深入到医院的各个领域进行调查和研究,所以这就需要医院的统计人员除了提高本专业所要求的技能和水品之外,还需要了解到医院的其他岗位的知识,例如说,行政方面的、卫生经济方面的、医院管理方面的、医学方面的、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等等,总而言之,医院的统计工作人员要成为一个复合型的、专业型的人才,从而可以更好的为医院的信息统计工作的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再次,对医院的医务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培训。医院的信息统计工作是涉及到医院的各个领域的,所以这就要求医院的医院工作人员都要了解信息统计的各项数据和技能,从而更好的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对医院医务工作人员的培训,进一步的对他们进行数据统计的工作流程和具体操作方面的培训,从而可以更好的提高各个领域的数据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更能提高医院的各项统计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科学化,从而,可以更好的促进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统计信息工作在医院的工作中的职能的重要作用入手分析,在三个大的方面:进一步提高医院统计信息的情况和质量状况,进一步加强对统计信息数据的开发和利用的工作,进一步提高和加强统计人员的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医院的统计信息工作是医院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要,医院要切实做好这三个大方面的工作,从而更好的促进医院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信息化工作管理篇8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Zhu Xiaozhong1,Cong Yan2

(1.Auto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Lanzhou Petrochemical Company,Lanzhou730060,China;munications Network Center of Lanzhou Petrochemical Company,Lanzhou730060,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tegr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 work itself is also an urgent need to use the information by mean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China Petroleum Group company to build a unifi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platform (referred to as "information work management platform" or "platform").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platform Corporation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Group,the company's overall planning project internal support teams and enterprises,the information sector. Build a unifi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ideas and means of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work, institutionalized and standardized,systematic,modern,has become indispensable to enhance the Group'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level of a less an important measure.

Keywords:Information management;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IT;B/S structure;Internet

随着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十一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持续推进,信息系统建设与推广、信息队伍组织与管理都由分散向集中转变。为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按照 “统一、成熟、实用、兼容、高效”的十字方针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六统一原则,集团公司搭建了的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将实现企业及其下属单位的信息部门、信息化建设内部支持队伍的全方位管理,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本文结合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从平台系统概述、总体方案设计与系统架构、系统功能介绍、应用效果总结四个方面,详细论述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的成功实践与经验。

一、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概述

(二)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系统目标

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的设计、开发和应用要实现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管理方面,通过平台使各级信息化部门的管理人员及时掌握信息化工作涉及到的人、财、物相关的准确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支持信息化建设、投资、风险管理过程中的相关决策。在业务方面,建立便捷的数据、信息填报机制,将信息化工作的相关指标数据填报流程标准化;实现审核审批工作的规范化、流程化和网络化,确保信息化工作台帐的完整性、准确性。在技术方面,向企业各级信息化部门提供流程定制手段,提供标准接口,与相关系统自动进行数据交换,保持数据源唯一,实现共享;实施系统用户统一管理,权限分级控制,确保信息安全。

(二)平台支持的业务范围

系统支持的业务范围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覆盖的主要业务流程

系统功能涵盖了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完整流程,实现了五个方面的业务管理。

信息化组织机构与人员管理:各所属单位的信息化部门组织机构及人员状况,内部信息化支持单位、第三方人员基本信息及流动情况。

信息化投资计划管理:信息化建设投资规划、项目立项、投资计划下达情况。

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立项资料、项目进展、文档资料、周报简报等;项目相关的招标信息、合同、内部任务书信息,以及相应的执行情况;项目人员考勤、任务进度、付款申请以及支付记录等。

信息化资产管理:硬件、软件、数据资产等信息。

信息化工作综合事务管理:人员动向、工作审批单、部务会议、日程安排、工作督办、信息化工作考核等。

(三)平台建设的原则

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建设遵循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符合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统一、成熟、实用、兼容、高效”的十字方针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六统一原则。在管理、技术及实现等方面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公司现有系统成熟经验,设计上充分利用现有工作流程和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现有软、硬件资源,不做重复或分散投资,与现有或将来的信息系统有机集成,方便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实现业务动态管理。

二、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总体方案

(一)平台数据架构

系统数据分为3种类型:

1.核心数据:核心业务数据,包括计划、商务、立项、合同、资产等信息。

2.基础数据:人员、组织机构数据。

3.辅助数据:工作流程、模板等数据。

数据存储分为2个部分:

1.工作数据库:提供各种数据的存储。

2.分析数据库:提供各种业务的分析、统计、查询功能,对数据进行动态分析跟踪。

(二)平台应用架构

信息化工作管理信息平台将实现以下应用目标:

1.掌握各项目内外部实施队伍状况、各所属单位信息技术人员状况,做好人力资源考核、动态管理和优化配置。

2.有效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形成的软、硬件等信息化资产,实现资产实物与项目、投资、场地清晰对应,加强软硬件产品的使用和维护管理。

3.对各信息化项目进行动态监控、管理,及时掌握项目计划下达、实施进展、合同执行等情况。

4.统计分析各所属单位自建信息系统数量、功能及运行状态。

从业务角度看,系统提供以下四类服务:

1.信息收集:包括人员、机构、资产、合同、投资、费用等各类信息的采集、存储。2.动态分析:提供统计、查询功能,进行数据钻取、分析。3.综合事务:提供各类日常事务处理功能,包括工作审批、工作督办、人员考勤、文档传递等功能。4.基础服务:提供系统的基础服务,包括报表展现、流程服务、界面配置、功能权限、邮件短信功能。

三、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

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包括7个主要功能模块,分别为综合办公、投资规划、项目管理、商务管理、资产管理、人员管理、信息化工作考核。

(一)综合办公

综合办公包括制度管理,工作审批(含公章申请、来文处理和通用工作三类审批),工作日志,工作周报,人员动向(含网上签到、人员动向、工作日历、短信提醒),日程安排,工作督办等业务功能。

(二)计划管理

规划计划管理主要包括信息化规划、项目立项、投资批复、年度计划上报与审批、投资下达申请与审批等业务功能。各单位可通过投资规划、年度计划功能管理本单位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资、信息化配套资金投入以及网络和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费用投入等情况。

(三)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对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监控及管理。包括:项目立项信息、项目任务进展、项目周报简报、项目培训情况、项目一览。

1.项目立项信息。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状态、项目经理、项目批复文号、项目批复金额、主要建设内容等相关信息。2.项目任务进展。实现项目进度管理,编制合理的进度计划,并据以跟踪项目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3.项目周报简报。用于各个项目按月、周或者不定期记录工作总结,项目简报及后续工作安排。实现与门户网站的接口,将项目周报到各项目的门户上。4.项目培训情况。对各个项目组织的培训班进行管理,包括培训课程、内容、对象等的管理与统计查询。5.项目一览。展示各个项目的人员、任务进展、合同、投资、资产信息,方便项目管理人员直观地了解项目进度、人员、成本、资源等情况。

四、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应用效果总结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通过应用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实现了中国石油信息管理部门及其下属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部门和信息化建设内部支持队伍信息化工作涉及到的相关人、财、物信息集中收集。集团公司各企事业单位通过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共录入信息队伍人员10460人,自建信息系统1308个,机房915个,硬件设备(服务器、网络、存储、场地设备、安全设备等)37209台,个人计算机413634台。满足了综合办公、计划管理、项目管理、商务管理、人员管理、资产管理、信息化工作考核等工作需要。通过信息化工作的“信息化”,企业的各级信息和管理部门可以准确、及时掌握信息化工作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标准化项目管理流程,规范化工作审核与填报机制,能有效防范项目实施风险,降低项目投资,提高管理水平。

信息化工作管理篇9

在传统的医保档案管理中,都是采用手工管理的方式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管理利用的,但目前,这种医保档案管理手段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现在,我国医保参保人数非常庞大,传统的手工档案管理方式很难满足需要,档案管理的作用受到抑制。在信息化时代,如果加强医保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管了的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发展,工作人员只需要在电脑中进行相关大数据的录入就可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料的共享,可以对档案信息资料精心有效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进行档案库信息建设,并统计制作成各类数据报表,还可以在档案信息系统中进行高效的检索,查询和阅读,能够有效节约时间,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2.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医保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管理人员能够从繁重的信息管理中解放出来,能够有时间做好档案的收集和编辑研究工作。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手动方式管理,管理人员每天的主要工作是进行目录的编写整理,进行档案信息的整理、保管。管理人员没有时间和精力搞档案收集与档案研究,这样,不利用医保档案的有效开发,不利用实现医保档案管理的价值。而实现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内容不断丰富,研究工作做的更为扎实,这对于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与质量,促进征缴扩面工作的发展,有效地进行基金安全保护,以及完善医保制度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凸显档案管理的价值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有利于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领导决策工作

医保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对业务档案的分类编码,通过整理,可以为各级领导者进行医保政策的制定,为领导决策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知识。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后,相关领导可以通过计算机手段,在第一时间内就能快捷准确地掌握相关档案信息,为其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医保机构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为群众提供相关医保的历史资产,能够为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满足群众参保的需求。

二、新时期医保档案信息化管理有效实施策略

1.强化档案管理的组织领导

要有效推进医保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就必须要强化档案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要能够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领导。单位领导要作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负责人,能够负责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工作规划,要设置专门的副职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分管,配置专职人员进行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另外,要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对相关信息根据制度要求进行及时、准确、完整、齐全的归档处理,要通过加强管理方式保证档案的完整性。要保障档案管理组织领导工作的有效落实,必须要保证相关方面的工作经费的落实,要加强信息化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建设,加强设备的投入建设,这样,才能有效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

2.强化档案管理先进的办公意识

医保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档案管理工作者努力学习的方向。当前,我国医保参保人数非常庞大,而传统的手动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严重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造成医保管理效率不高,医保档案管理的价值很难得到发挥。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做好医保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引入现代化的办公手段,引入先进的办公意识。作为医保管理人员,要具有先进的办公管理意识,要积极引入现代化办公手段提升医保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在医保档案管理工作中,要积极引入现代化办公设设备,用电脑手段,网络数段进行档案的管理。以这种方式替代传统的手动操作模式。要积极利用其网页、电子邮件等网络技术进行管理,通过网络手段开展相关文件的起草、修改、删减、打印、登记、统计等工作,能够在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实现办公的自动化,这样,才能真正的提升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规范统一医保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实现医保档案管理的的信息化建设,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信息化建设,要实现档案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完善规范相关程序,使医保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规范化发展。要做好这个工作,首先,需要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要在相关标准和规范体系的指导下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数据库建设,保障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有序地推进,要保障医保档案资料与相关数据的相互兼容,实现医保档案资料的资源共享,为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的规范管理提供支持。另外,还需要积极落实对相关纸质档案的数字化转换工作,利用扫描仪,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并进行纸质档案的二次保存,通过这个工作,建立高效的医保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相关数字信息转化过程中,要保障医保档案自己的连续性和完善性,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对医保档案的有效管理。规范统一医保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还需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管理保障医保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

4.加强医保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信息化工作管理篇10

1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性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是指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人事档案资料进行合理的优化和配置。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经过了几个阶段: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人们对档案的管理仅仅停留在纸质文档上,并且全程是由手工去完成。这种信息化程度很低的档案管理方式致使档案管理的安全度缺乏保障,在档案资料收集、归档、储存和调用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技术被准备运用于档案管理中,采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双模式的方式进行档案储存,为人事档案管理带来诸多便利,同时极大提升了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安全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1 促进单位用工管理水平的发展

对每个单位来说,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使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为员工办理各种必要的手续提供更多的便利,举例来说,可以根据个人人事档案来办理公积金和养老保险等,在工资调整和计算工龄的时候也可以有更加准确的参考依据。同时对员工的人事变动也可以提供更多的依据,从而对人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多的优势条件。

1.2 为选拔人才提供更加充分和有效的依据

人事档案的内容比较多,涉及的面也比较宽,所以它也成为了反映个人信息的一个有效的依据,人事管理活动中,人事档案管理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因为档案信息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多,同时显示内容的时间跨度也非常大,所以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纸质档案就会造成很多的不便,这样也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而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合理的应用信息化技术就可以将纸质文档变成电子文档,这就为记录和检索提供了更多的优势条件。这样一来也可以将员工的档案信息更加便利的及时的应用到单位正常运行中,管理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根据单位的需要和员工的实际情况进行人才选拔和人员调动。

1.3 简化工作流程,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效率

在以往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人事管理一直都处在封闭的状态中,人事档案材料也大多以纸质的形式来保存,这种工作方式会使得人事档案的管理流程很复杂,同时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也非常的多,不容易查找到需要的档案信息。还容易造成优秀人才被埋没的状况,在工作中实施了档案信化之后可以对人事档案信息进行采集确认和生成以及归档,之后再进行利用,这样就使得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需要完成大量的人工工作,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随时的抽调需要的人事档案,同时也在这些档案中发现有潜质的优秀人才。

2 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必要性

人事档案管理是各单位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在单位管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人事档案管理为各单位提供重要的人事变动数据,为单位做出各项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有利于合理、高效优化人员配置,完善各职能部门人事数据,真实、快速、准确地记录人事数据,并建立起宝贵的人事数据资料库,从而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当前,我国许多单位在人事档案管理上面临各种问题,受各种瓶颈的制约,人事档案管理水平长期止步不前,不利于对专业人才数据的掌握,缺乏优秀的人才作为支撑,最终导致发展状况出现困境。

3 当前我国人事档案工作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3.1 专业信息化档案管理人员缺失

我国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我国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硬件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得到了解决,但是在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存在着非常大的缺失,在我国的很多单位中都处在新老交替的阶段,老员工在工作中不能娴熟的应用信息技术,但是在自己的岗位上还没有退休,这就导致很多新的管理人员一直无法上岗,这样的状态就使得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无法很好的得以发展和实现。

3.2 信息化管理制度缺乏

虽然我国的一些单位在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已经使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但是在相关制度的建设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这样也就使得档案信息化管理无法得到一个强大的制度支撑,人事档案工作的过程中也会呈现出非常大的随意性,所以也容易导致各种问题。

4 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需要注意的事项

4.1 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把信息化

管理作为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手段单位和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把思想观念从过去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中转变过来,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高效,为单位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4.2 建立健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使档案信息化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合理

一些单位由于缺乏完善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致使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出现诸多不规范的问题,如人事档案信息胡乱编入、档案信息的存储和保管没有统一的方式,这样容易致使人事档案信息丢失,在检索、调用时出现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单位一定要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方案,使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按照档案管理制度要求开展工作,确保人事档案信息在收集、存储、调用各个环节顺畅,让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更具实效和活力。

结束语

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当前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对这一趋势予以高度的重视,同时还要不断的在工作中将现代化的技术应用其中,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的引进优秀的技术和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信息化工作管理篇11

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建设,有利于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这也对传统的互联网构建模式造成了极大的挑战。对社交网络和移动交互网络而言,高校信息管理工作都应当与时俱进,在新的领域不断的开拓,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深度与广度的新探索。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必须要在大数据时代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制定相关对策,保证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不断优化和学生信息的安全,同时让学校在调取学生相关信息时,能够采取更加便捷有效的途径,从实际情况出发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大数据时代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内涵与特征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现出如下特征。首先,由于大数据容量相对较大的特点,它已经超出了传统定义尺度上的数据,这就决定了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数据的分析,同时,在数据管理与分析的过程中,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认识到大数据数据量大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对数据进行管理,要在地理位置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的分析过程之中实现有效的管理。其次,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在对学生信息和相关数据进行管理时,要认识到数据类型的丰富。由于数据类型的层出不穷,学生工作管理者要对学生的信息进行妥善的处理与系统的分析,这样才能够在大量的数据信息库中提取到有效的信息,总而言之,在大数据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能够实现学生管理工作,能够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数据分析效率,满足多个领域的日常工作需要,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和创新性发展。

3大数据下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建议

在当前阶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之中大数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管理教师要善于分析各种类型的数据,充分利用大数据,对数据的处理量进行适当的规范化,推动大数据时代信息处理工作的多元化和创新性。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在充分挖掘相关数据的同时,也要善于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通过大数据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分析,在大数据时代,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大数据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提供依据

大数据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提供了依据。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分析和观察数据的重要手段,通过借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学生管理工作者能够做出科学的决策与判断,深度挖掘学生的信息,并对此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大数据在对学生信息进行挖掘的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大数据日益发展完善的现代社会,无论是经济领域还是电子商务领域,大数据都能够充分发挥基础的数据分析作用,完善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实践方式,对人们的工作产生巨大的帮助。与此同时,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主体,也必须认识到,要从传统的经验是管理和制度化管理方式中解脱出来,结合新的时代背景下大数据的合理应用,现代化的手段,通过大数据提高分析效率和决策效率,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完善。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例,学生工作管理者在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实践进行考量时,要注重内容的多样和形式的丰富,充分利用多元化的信息网络,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对于传统的纸质化报告模式进行颠覆与创新,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完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借用数据实现科学的分析与系统的总结。

3.2通过大数据满足个性化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体现愈加明显。而大数据就能够充分的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对高校学生管理者来说,他们更应当与时结合学生的情况,确保高校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不断完善大数据网络平台,促进大数据网络平台的发展和创新。相关人员也要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同时,将大数据应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之中,通过大数据进行信息数据的归纳整理与分析,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准进行合理的判断,制定学生管理工作的各项政策。大数据在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大数据的应用,相关人员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实现有效的分析与信息检索,因此,在大数据的帮助下,相关管理者能够给不同需求和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有效的问题解决路径。此外,在学生就业信息化管理的角度来看,通过大数据相关工作者能够实现对学生就业状况的分析和学生就业意向选择,借助这样的信息化管理方式,招聘单位的需求联系得到了有效的分析与汇总,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就业工作指导,实现高校课程设置的优化,实现高校就业效率的提升。

3.3组建有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学生管理团队

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而言,专业化的人员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具有大数据分析能力的专业化学生的管理工作团队,学生管理工作能够逐步完善,效率不断的提升。为此,作为高校管理者,要不断地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团队的水平,组建一支具有大数据处理能力的人才专业队伍,这支队伍既要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有足够多的了解,也要对学生的实情况有系统的分析。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工作管理人员能够实现大数据分析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实现高校内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此外,在对高校学生管理团队进行培训时,高校管理者要选择合理的培训方案,帮助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掌握大数据相关的理论与工具,并最终实现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学生信息化管理平台和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在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相关人员也可以利用校园内部网络进行实时的跟踪与交流,掌握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动态,确保学校热点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关注,对突发事件进行舆情引导和舆论控制,从而保证学校内部环境的稳定,保证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安全。另外,大数据在高校学生管理平台的应用,也可以通过新闻和师生互动来体现,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大数据有着不同的作用,大数据能够助他们实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也能够让他们对自身的信息进行监控,实现信息安全。

3.4在大数据时代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建设

在高校信息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然而,在大数据到来之际,相关管理人员共应当挖掘大数据的奥秘,利用大数据在学生管理工作之中,确保相关制度体系的完善,保证学生信息的安全可靠。在实际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关注到以下几个方面,从具体的行为对学生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防止学生信息被不良的系统和不良人员侵害。一方面,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要不断的强化信息网络的安全性,要通过大数据对学生管理信息网络进行实时监控,设置相关的登录口令,保证学生信息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加强相关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做好软件和硬件的维护工作,避免非法者入侵,保障学生的权益不受侵害,也能够促进大数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合理的应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管理制度建设愈加完善,高校的信息化水平也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这不仅为学生信息的安全提供了保障,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5完善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不仅包括保证学生信息的安全性,也包括不断的推动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的优化。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是应用大数据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方案之一。作为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能够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在实际的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要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系统的性能稳定和迅速便利,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相关人员也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的调查,确保在大数据时代能够随时调取学生的各项信息,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大数据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4结语

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要阵地,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认识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数据的重要意义价值。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树立立德树人的管理理念,也要结合新时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引入多元化的人才,促进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在充分发挥大数据意义与价值的同时,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在弘扬中华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同时,促进高校教育工作的完善,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谦.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探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

[2]王泽阳.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000(005):153.

[3]杨阳,苏力,王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探讨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03):201.

信息化工作管理篇12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点

长期以来在我国档案行业中,其管理工作都是管理人员通过手工操作进行的,面对庞大的档案数量和繁多的程序,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很难提高,而且手工操作费时费力,很难达到查阅者的满意度。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的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开始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带动下,加快了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档案管理信息化得到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点较多,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档案管理人员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利用计算机来对档案进行管理,减少了人工操作失误的发生率,而且有更多的时间来对档案案卷的属性进行了解,确保了服务的优质、高效。

(二)利用计算机来对档案进行管理,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了客户的等待时间,提高了客户对档案服务的满意度。

(三)利用信息化对档案进行管理,改变了档案的载体形式,通过光盘、磁盘、存储卡等多种介质形式来完成档案的存储保管工作,有效的节约了档案存储的空间。

(四)档案信息化管理建立了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这样可以使档案利用者自行对档案信息进行查询和利用,而且能够及时与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联系和沟通,为档案使用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服务。

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前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而且对当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任务进行了明确,通过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相关标准的制定,加快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同时建立区域网络,实现全国档案信息网络格局,并与国家信息网进行合并,从而实现馆藏的数字化、传输的网络化及资源的共享化目标。

(二)档案作为一个信息库,其所包含的信息量较为庞大,而要想实现对这些信息的利用,则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系统、规范的整理、加工,而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就充分发挥了信息化技术的特点,将档案信息的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出来,确保了档案服务功能的更好体现。

(三)档案信息化管理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工作,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一套科学、完整的管理办法,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的实施,通过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加快档案利用的步伐,使档案的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

(四)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整个档案集成管理的基础,是在知识平台的基础上,将档案文件与管理中文字、图像、声音、空间、时间等各种信息的集成,同时将信息进行整理、分类、汇总。只有在信息通道基础上,各不同功能的部门、环节实现信息的自由流通,各部门才能得以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才能提高档案管理运作整体水平与效益。

三、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进程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二)运用高新科技对档案工作进行创新、改造,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新要求,是顺应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新趋势,应大胆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进行创新:①要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扫描仪等数码技术对档案进行无纸化管理,提高档案工作效率;②借助系统本身的局域网络,开发网上档案业务,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三)加大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力度,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进程。把档案管理纳入综合目标量化考核范围内进行考核,档案工作的成效要与档案人员的工资挂钩,能够有效地促进档案工作管理水平。我们要把提高档案人员业务素质作为搞好档案工作重要环节来常抓不懈,要提高档案人员对搞好档案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档案人员的责任心、责任感,为搞好档案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信息化实施过程中,档案馆(室)在极其有限的财力前提下,一定要审时度势,深入调查,科学论证,努力保证软硬件配置、软件开发标准和网络结构等在各实施阶段的一敛性,将有限的财力用在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部位,保证软硬件资源的可继承性,使其既能适应当前信息业的特点和要求,还能符合今后发展和应用的趋势,尽可能避免资源的浪费。

四、结束语

档案信息化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作,这项工作并不是单纯是档案馆或是某个部门的工作,它需要所有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与配合,努力提高档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进行提供良好的保障。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基础上,作为档案部门更需要加快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更好的适应,使档案工作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所以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及时转变思想,在管理工作中不断创新,从而推动档案管理工作更快更好的发展。

信息化工作管理篇13

一、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网络化、高效化作为核心,是当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在当前阶段,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传统的复杂、繁琐、杂乱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可以被信息化管理系统所取代,使得人事档案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化处理,能够将具有价值的人事档案信息转变成为计算机系统可以识别的数字代码,并利用数字系y对其中的信息进行识别、分类、存储,实现网络互连条件下的人事档案资源信息共享。

二、当前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层次较低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因为没有充分意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其信息化管理水平还较为落后,信息化管理工作依然停留在应用计算机存储档案资料的阶段。同时,人事档案没有及时的进行信息化处理和更新,限制了对人事档案资源的充分挖掘与利用,也阻碍了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人事档案信息化系统管理分散

大部分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通常都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导致资源浪费的情况十分严重。同时,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较少,都只是在自己的岗位范围内开展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存在着工作量重复、信息资源不共享的问题,与现代档案管理资源共享的要求相悖,不利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三)档案管理队伍建设乏力

档案管理人员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主体,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及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因此,高水平、高业务能力的档案管理队伍是保证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关键。但是,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尤其是信息建设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不能够满足当前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需要,给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留下了较大的隐患。

三、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与建议

(一)提高人事档案信息化的整体水平

为了确保人事档案信息化工作的目标得以实现,相关部门必须制定针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相关规章制度,使得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可持续、稳定发展。在信息化环境下,档案使用主要是通过应用有效的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方法,在严格的管理制度约束下开展有效的服务及信息管理工作。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可以使得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达到主动服务的目的,且能够保证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用户若需要检索人事档案的相关信息,则应该在制定的安全网络中进行查询,在获得信息获取权限之后,在对应的安全管理协议制度下,对人事档案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合法的应用。同时,档案的另一个基本价值就是作为电子档案法律凭证,这要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保证数字化档案的真实性。当前,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档案管理制度应该进行相应的修改,保证档案凭证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 采用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

当前人事档案的管理体制较为松散,使得大梁的信息资源存在重复输入、信息重复录入等情况,使得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相关的信息没有得到有效的存储、应用。这不但没有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功能,而且给信息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变。所以,必须集中的采集和应用人事档案信息,建立集中统一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实现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与共享。在信息化系统构建过程中,对应的人事档案信息化软件、硬件通常是保证自主开发的基础上,确保档案处理的各个环节,例如归档、编辑、传递、借阅等各个环节实现网络化、数字化,并最终形成数据库,保证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得以快速的整合、使用。

(三) 关注人事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当前,在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趋势的背景下,缺乏复合型的档案管理专业技术人才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在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要针对人事档案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构建完善、高水平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在培训工作中,要及时的更新工作人员的知识体系,确保其掌握信息的技术与知识,能够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