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信息传播的作用实用13篇

信息传播的作用
信息传播的作用篇1

2.1维护和提高农业信息源的信誉

农业信息传播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要从追求信息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方向转变。但在目前实际的传播过程中,不规范的信息传播使得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内容持怀疑态度,再加上很大部分信息只是对科技成果学术化、简单化的描述,不一定适合现有的传播媒介进行传播和运用,这就大大影响了农业信息传播的效力。因此,农业信息必须由政府主导,各级涉农信息部门、农业科研机构应积极配合,同时引入涉农企业(协会)、农业专家、种(养)殖大户、供销社等多种信息源,提供及时、准确、实用的农业信息,并由相关部门统一组织信息的加工处理,确保信息质量。

2.2培育信息传播的中介层

中国学术界普遍认为,自1949年以来,中国农业信息的传播体系主要有4类[7]:一是以大众传播媒介为信息源的服务体系;二是由政府组织机构特别是农业、科技、水利等涉农政府职能部门为信息源的服务体系;三是以面向农村市场、介入乡村社会的工商企业、盈利组织、公益机构等涉农非政府组织为信息源的传播体系;四是以民间人际传播尤其是村干部、村能人、外出返乡人员等为信息源的传播体系。在农业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尴尬的局面:农业信息传播主体提供的信息资源与服务无法“下达”,而农业生产者的信息需求和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信息无法“上通”,种植大户、农业企业、农民等所需要的大量科技信息无人提供,许多农业科研机构掌握着大量技术无法及时传递,某些成果转化后的问题、效果等也不能及时地反馈给农业科研人员,农业信息服务在信息服务主体与客体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基于此,农业信息的传播要重视中介层的培育,使其成为农业信息传播的桥梁。该层发挥着组织、消化主体层提供的信息资源,以适宜的方式面向农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作用,同时也能将农民反馈的信息传送给传播主体。比如建立起爱农信息驿站和科技协调员队伍,是在农业信息服务主、客体之间构建上通下达的信息服务中介层的典型做法。

2.3以多元化的传播媒介开展农业信息传播

农业信息的传播应建立多个信道、多种终端、多种方式的信息传播渠道,为农民提供实用的多元化服务。以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书籍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介已成为农业信息传播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互联网、手机等新型媒介在农业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新型媒介扩展了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和服务功能,增强了传统媒介的互动性。因此政府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将农村科技的大众传播纳入公共服务体系的范畴,消除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的覆盖盲区。同时对农业信息的传播媒体给予政策扶持、财政补贴,以此激发媒体对农业信息传播的积极性。此外,在注重媒介对传播内容、渠道、模式以及机制的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媒介传播内容的实用性及地域性,力求贴近广大农民受众的实际需求。

2.4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农业信息传播的重要因素。目前多数乡镇农民没有受过较为系统的农业技术培训,农业科技基础知识缺乏,影响了农村科技信息传播的效果。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首先要从农村教育抓起,确保农村孩子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针对大多数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的农民,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比如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班,专家亲临指导等。其次,要发挥农业职业学校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此外,许多农民对农业科技新成果缺少兴趣,甚至抱着怀疑的态度,认为采用新技术的意义不大,这也是科技信息有效传播的障碍之一。因此,破除农民常见的守旧、从众、自满自足、惧怕风险的心理桎梏,对农民进行现代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教育也必不可少。

2.5加强农业信息传播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信息的传播需要电脑、服务器、通信网络等信息搜集、信息传递、信息储存、信息加工的各种硬件设备、设施,还需要电子商务系统、EDI系统、GPS系统、GIS系统等完善的信息网络、信息化系统[8]。目前中国广大农村地区这些设施设备建设十分欠缺,绝大多数农村家庭不具备互联网设备,很多农村家庭甚至没有接入有线电视。政府部门要继续积极推进农村地区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同时,农业信息的传播还需要相应的其它系统的建设,如电力系统等。

信息传播的作用篇2

一、引言

一直以来,在我国的新闻信息传播中,新闻传媒时刻需要铭记的新闻传播观是以传播正面新闻信息为主。与正面新闻信息相反的正是负面新闻信息。因为以传播正面新闻信息为主这一观念为新闻传播的主流,所以负面新闻信息的传播受到了多方面的压力及掌控,譬如:上级领导的指示;公关的金钱作用;关系户的互助。多重压力作用下,负面新闻信息通常还没来得及传播就已经被枪毙了,公众很少能获取到这方面的信息。的确,所有新闻信息都有正、负之分,但这并不意味着负面新闻信息就不能被传播或者负面新闻信息经传播后只会对社会产生负面效应。恰恰相反,经过正确的方式引导负面新闻信息的传播,能实现负面新闻信息的正面效应即对社会及公众产生积极影响。

二、负面新闻信息的关键地位

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都认为负面新闻信息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具有关键地位。国内有学者表示:现代社会中的负面新闻信息是由那些破坏社会正常秩序的不道德或是违法及灾难性的事件所包含的信息,也就是所谓的天灾人祸。譬如:酗酒驾驶发生交通意外、SARS病毒的爆发、美国攻打伊拉克、经济危机的爆发、汶川地质等。有人提出,这些负面新闻事件都不是好事,都是阻碍历史进步、影响社会正常秩序的事件,那么传媒应该直接屏蔽这些信息,为什么还要传播呢?首先,负面新闻作为正面新闻的对立面及补充,是永恒存在的,是新闻传播的一个不可能被屏蔽的方面。目前普利策奖已经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了,当中超过百分之五十的作品报道得都是负面新闻信息。对此,美国的一位新闻学教授曾经解释:对记者而言,往往负面新闻信息才是更为重要的新闻题材;对媒体而言,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经济危机、战争及死亡才最具有市场价值。之所以负面新闻信息被看着是新闻界的宝矿,原因在于这类新闻的显著、突发、异常、情感等特征恰恰是体现新闻价值的主要要素,只要是具备这些特征的新闻很容易引起公众的兴趣。其次,经过披露社会上发生的丑陋现象及批判社会不道德现象,负面新闻完全可以起到舆论监督的功效,这是有益于保障公众发表言论的权利,建立良好的言论氛围,有益于弘扬民主,宣扬正气。事实上,正因为负面新闻得到了传播,一些丑恶的现象才得以曝光,政府才得以意识到问题的所在,最终才使问题得到纠正和消除。2008年我国发生了“三鹿奶粉事件”,就三鹿集团及相关的检查监督机构而言,这件事情不但内容负面,功效也完全负面。但是,就消费者,尤其是那些因为饮用了三鹿奶粉导致患病甚至致死的孩子及其家庭而言,这件事件内容负面,但使公众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受迫害的家庭得到了政府及医院的帮助,整个事件的功效可以说是正面。并且,这条负面新闻不仅使患病的孩子得到了及时的治疗,还避免了毒害更多的孩子,更推进了我国相关行业的整治。就这条负面新闻是否保护了大多人的根本利益而言,它是积极的,非负面的。

三、传播负面新闻信息的积极作用

所有事情都是辩证统一的,所有矛盾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负面新闻就像一个两面人,既能够造成不好的、消极的效果,又能发挥出非负面的、积极地功效。关键是信息的掌控者――传媒是否正确认识负面新闻,是否端正了传播的指导观念,是否选在合适的时机进行传播,在报道的技术方法上是否利用恰当的传播角度、表达方法等等,这些都能够减弱负面新闻的消极效应的同时发挥其积极效应,而且还能为整个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起到正面功效。

(一)正确传播负面新闻信息以便发挥其中的警示功效

负面新闻中惨不忍睹的事实常常能让公众警觉,引人思考,并警告众人。当今的人类社会正处于物质极大丰富、精神境界极高的阶段,当人们在享受现代社会文明之时,也正受到众多挑战的威胁,譬如自然灾害、经济危机、战争、恐怖组织、种族暴动及环境污染等等。这些现实存在着的挑战正是现代传媒时刻关注的焦点问题,它们也在不断的通过报道相关问题向人们发出警示,希望及时引起人们的注意以便早日解决。

全球气温变暖这一事实一直以来都聚集了各大媒体的密切关注,媒体们传播时所关注的焦点在于向人类敲响关于气温的警钟。全球持续变暖不仅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及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海岸及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还会严重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媒体通过正确的传播方式使这一负面新闻信息得以传播,并没有让人们对此感到难过及绝望,反而让整个人类社会进一步了解了全球变暖的危害性,加深了关于人类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引发了各国政府对于环境的高度重视,并促使了全球人类一起寻找保护生态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良策。

(二)正确的传播负面新闻信息以便发挥其中的激励功效

负面新闻所包含的悲剧往往以刺激、突发带给人公众一定的感触及震惊,会使公众在认识上及心理上感到这是一种挑战,从而公众会因此产生紧迫感激危机感,这样反倒激发公众迎接挑战、奋起拼搏并主动投入到处理负面新闻所反映的问题的实际活动中,努力改变社会及自然,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20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震惊了全世界,媒体在对这一负面新闻进行传播时,将侧重点更多的放在了汶川百姓是如何面对这一灾难和全国人民是如何努力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上面,让我国人民收获到了坚强、信念、感动,也让外国民众深刻的了解到中国人、中国政府是如何齐心合力应对灾难的,对中国有更加良好的认识。

1.正确的传播负面新闻信息以便发挥其中的监督功效

报道负面新闻信息能起到舆论监督的功效,可以通过披露及抨击现实社会中发生的消极的污浊现象,给整个社会及社会公众敲响警钟,以便遏止这些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及效仿,进而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及进步。现代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发生了许多不良的具有消极意义的实践活动如犯罪行为、腐败行为等,这些活动的共同点在于这些行为见不得光、难登大雅之堂、都是一部分人密谋于暗室中。媒体使其曝光,公布于大庭广众之下,就能引发社会公众发起舆论进行广泛的批判及抨击。

建国后,我国监督体系具备强制力及约束力的有党委纪律、国家法律、政委纪律等,但基本上都是事后追究、惩治。又因为有些人具备控制、加工、处理信息的权利,而其自身没那么注重监督,因此常常导致这部分人不断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事后还有恃无恐,丝毫不担心法律的制裁,但是他们却一直忌惮社会公众舆论。媒体、公众舆论的监督虽然并不具备法律、纪律等监督手段的约束力及强制力,但是也具备那集中监督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1)公开性,传媒将做出丑恶行为的人曝光,公之于大庭广众之下,使他们臭名昭著;2)及时性,传媒使腐败等不良现象揭露出来,可以迅速引起政府、司法机构、检察机关的关注及介入;3)广泛性,传媒行使舆论监督功效的真正主体是社会上各个阶层、组织及公众,而他们也正是被监督的受体。所以,负面信我的监督功效不但能事后惩治还能事前预防。

2.正确的传播负面新闻信息以便发挥其维护国家利益的功效

事实上,正确的传播负面新闻信息是可以将负面新闻信息发展成为一个有力的盾牌,有益于在国与国之间,维护本国的根本利益。新闻传播中,公众对本国在国际关系当中所的对外政策的关注远没有对本国所的对内政策关注的深刻及直接。然而当论及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时,本国的对外政策仍然有必要得到国内外所有公众的维护。国家对外颁布的政策实际上是对内的政策的在国际关系中延续,最终都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保障本国安全及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外交关系的成效如何往往同本国及其国民的切身利益有着直接联系,传媒正确的传播那些益于维护国家利益的负面新闻信息,可以让广大民众对本国的意志有更为深刻、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有时公众的反映还会影响本国的对外政策及外国对本国的相关政策。

传媒的正确传播能够发挥负面新闻信息维护本国利益、保障本国安全、激起本国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全球民众维护世界和平、拒绝霸权主义的意识,进而更好的保障本国利益。

四、结束语

当代信息传播非常便捷,传播方法也多种多样,任何试图屏蔽负面新闻信息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往往这种行为不但不会使事态平息下来,反而会进一步恶化事态。事实上,负面新闻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关键在于为谁所用,怎么报道,抱有何种价值观。目前我国政府机构和传媒们对负面新闻传播问题已有了更加理智、深刻的认识。所以,只需客观及全面地报道,且合理引导,负面新闻完全可以把内容的负面性转为功效的正面性。

参考文献:

[1]高杨.论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问题及改善[J].新闻世界2009,(06).

[2]张志德,杨昌新.负面新闻报道初探[J].南方论刊2007,(08).

[3]马超.论实践中负面新闻传播的引导[J].现代商业2008,(18).

[4]巫莹.负面新闻的正面引导与正向效果[J].中国记者2008,(08).

信息传播的作用篇3

一、班级内的信息传播

1、班级内信息传播的正式渠道

班级(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是指信息沿着一定组织关系环节(如班主任、班干部和普通学生)在班级(组织)内流通的过程。可分两种类型:即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播。而根据信息的流向,纵向传播又可分为下行传播和上行传播。

下行传播:即有关班级目标、任务的信息,自上而下得到传达落实的过程,是一种以教育说服和灌输为主的传播活动,具有强制性。主要包括:关于教学管理任务和内容的指示或说明(如安全教育);班级内的重要信息(如每周班级、卫生等项目的考评通报);学生权利和义务的信息(如办理人身保险、申请勤工俭学和助学贷款);关于部门和岗位(如班委和团支部)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的信息(如明确规定班干部不是学生贵族,在班内不得享有特权,必须对同学、班主任负责):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下行传播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要用饱满的热情和平等的身份去温暖学生的心灵,正确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起各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为学生健康地迈入人生旅途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行传播:是指学生或班干部向班主任汇报情况,反映班级同学的呼声和愿望,提出建议和意见的一种信息传播活动。上行传播的意义在于它是中枢管理部门获得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班主任乃至校系有关领导能够及时了解班级目标或任务在第一线的贯彻落实情况,并据此对既定决策进行修改,使之更符合实际。第二,学生干部是班级的窗口,对班级内部情况的变化感受更直接,有丰富可靠的第一手信息,能够成为班级进行新的应变决策(如班干部改选)的依据,班主任必须随时对他们进行监控。第三,上行传播是把握学生心理和精神状态的重要渠道,充分利用上行传播便于及时采取措施,把他们的情绪和士气调整到理想状态。

在现实中,上行传播和下行传播总是相伴而行,很难截然分开。

横向传播:是指同学(一个班的或班与班)之间互相来往,相互了解,交流和沟通情况,形成和谐的关系。这是一种最经常和最大量存在的传播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传播双方不具有上下级隶属关系,平等的协商与联络是传播的主要形式。如果横向传播不顺畅,轻则造成学生之间(包括班干部)相互猜忌,互不合作,互相推诿,严重影响班级的办事效率;重则带来矛盾重重,自由散漫,甚至形成条块分割、各行其是的局面,使班级(组织)限于瘫痪状态。因此,在一个班级内,横向传播必须得到制度保证。比如:一个学期定期或不定期搞一些集体活动,使班集体的个性因素与集体因素相结合,为发展学生个性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转贴于中国论文

2、班级内信息传播的非正式渠道

非正式传播渠道是一种摆脱了班级或班级以上组织的制度性结构压力的传播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班级内的人际传播(如班集体正式活动以外的各种私人交往):二是非正式的小群体传播(如各类自发的兴趣小组活动)。非正式渠道的传播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交流的信息广泛,内容不仅涉及班级或学生工作本身,而且很大程度上包括个人私事、兴趣等,可以谈天说地。二是交流的双向平等性。

师生都作为普通一员参加传播活动,没有身份的贵贱和地位高低之分,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大多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交流,每个人都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许多在正式渠道不便明说的观点和态度,都可能在非正式传播渠道中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是师生相互沟通感情的重要手段。

对于班级来说,能否充分发挥非正式传播渠道的作用,畅通言路,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班级管理往往只关注班级内部分工、职责划分和规章制度的作用,学生往往被异化为班级这部机器上的一个个零部件。而现代教育管理学则强调,人的积极性是制约班级管理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受到物质条件的影响,还受到社会和心理条件(如感情、情绪)的影响,而非正式传播渠道恰好能弥补正式传播渠道的缺陷和不足。因此,要加强和疏通非正式传播渠道。

二、班级外的信息传播

按照组织传播原理,班级(组织)外传播的过程是班级(组织)与其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互动的过程,包括信息输入和信息输出两个方面。

1、班级的信息输入活动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有效地进行目标管理和环境应变决策,积极投身班级间的竞争,班级〔组织〕需要从外部广泛收集和处理信息,如: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理论,吸取他人的治班经验,取长补短,不断充实和完善本班的管理制度,使其趋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班级(组织)的信息输入渠道是多方面的,凡是与外部保持联系的学生,可以说都是班级(组织)伸出的触角,担负着一定的信息收集义务。此外,班主任要及时跟踪和了解学生、任课教师、家庭乃至社会的信息反馈,以及校系相关部门对班级各项任务完成情况的信息反馈。

2、班级的信息输出活动

从广义上来说,班级(组织)任何与外部有关的活动(如学生的精神面貌)及其结果都带有信息输出的性质,但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信息输出活动(宣传活动)主要有三种:

(1)塑造和维护班级形象

重点是加强班级理念的教育(如本班提出的“团结和谐,自强不息”),正确引导班级舆论,大张旗鼓地表扬先进,树立健康向上的班风。如:教室、卫生区的打扫都要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地进行;上课做到不无故缺席或迟到早退,积极配合教师,活跃课堂气氛,考试不弄虚作假;建立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等等。这些既需要一定制度的制约,更需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开导。此外,班级形象并不都是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创立和维护的,外部环境的人们会根据大量各方面的信息形成对班级(组织)的认识,所以,班级(组织)还得注意在外面的表现,在可能的情况下,要竭力对环境施加影响,而不只是适应环境。

(2)开展公关活动,展示班级形象

公关宣传是班级(组织)对外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意义在于让外界充分了解班级自我形象,提高班级的知名度,协调班级与周围环境发生的矛盾与冲突,取得广泛的支持和理解。可以在班级内设立宣传联络小组,由专人负责与学生会等部门保持经常联系,争取一些展示自我的大型活动机会(如参加大型的文艺演出和演讲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生协会组织的活动(如青年志愿者行动、捐助贫困生等公益活动、迎新生送老生活动等),参加对外服务性活动(如开学接待新生,为相关各种讲座或会议提供服务),献出一份爱心。另外,还可通过校广播台、校报、网站等新闻报道扩大自身影响。

(3)协调班级之间的关系

班主任之间、同学之间,定期不定期地联合开展一些活动,或利用班会课机会,进行交流和沟通,与别的班级建立和睦共处的友好关系,为自己营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运用信息传播的方法,在班级内部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加大班级民主管理和透明管理的力度,改善班级内外部环境,是班级管理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信息传播的作用篇4

也许大家会认为这些事件有些“俗”.难与新闻业扯上关系,但是它们背后引发的激烈争论,不论是关于人性的、道德的,还是关于法律的、民族的。其宣传效果是不置可否的。传统的新闻业有着严格的把关人制度,信息的传播效果是有很强的约束力的。如果我们传统的新闻业的宣传效果是为了说教的话,那么博客的红火更进一步削弱了信息传播的单向性。从前我们说互联网带来了信息传播的互动性.那么博客则使信息传播从互动走向更加大众化的交谈,新闻业也从说教走向了交谈。

一、从信息的传播主体来看

传统媒体的传播者是谁?毫无疑问,是媒体本身.就算你觉得传统媒体太过时,那新媒体呢?那些门户网站传播的信息也是要经过层层把关的,长期是“精英话语”的主场。不可否认,bbs、msn和icq是比博客更早兴的社会交流工具,有着与博客一样的信息传播主体平民化特征,是大众话语的代表。但是。与他们相比,博客的主体虚拟性要小得多。尤其在今年,网络系统升级后,博客实名的优势就更体现出来,于是引发了明星扮演粉丝匿名给自己留言的“自慰门”事件。WWw.133229.CoM

同时,博客打破了bbs随意性太强的特点,在言论自由的形式下,传播个体的文化和观念。当然每位博主除了享受“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惬意外,还要为自己的“领地”负责,持一种“文责自负”的姿态,具有一定的文化约束力,这给博客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一个前提。bbs的管理主要依赖于版主个人的理念来决定网民的帖文的命运.原则上还存在着把关人。不能达到真正自由的交谈。只有在自己做主的领地传播自己的观念才能实现交谈的第一步。正是博客把我们引向有自我约束力的、自由的交谈中。

博客出现后,有人不禁要质问:”究竟是谁给了计算机拥有者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我们暂且不从民主的角度去谈这个问题,因为民主是不可拦截的洪潮,小小的博客只是浪中一滴。由于博客的广泛参与性,具有传播者平民化的特点。每个人都有信息和保持自己观点的权利,在博客中人人都能够参与评论,博客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互联网中的主体。博客的这种特点正与交谈相吻合。“交谈”释义为:以谈话交换想法和意见。谈话当然没有“精英”和“大众”之分,谈话是平民化的,是人人都拥有的权利,是自己能够对谈话内容做主并对其负责的交流方式,不需要经过谁的同意。交谈是生命的基本需求,是人们去追求幸福的一部分,没有谁能阻挡得了。

二、从信息内容和信息传播方式来看

如今的许多年轻人认为电子邮件过时了。他们要么使用即时通讯,要么使用博客进行交流。既然是交谈,信息自然要是即时信息。说到即时信息。不止聊天工具icq、msn是用即时信息进行交流.bbs和博客也可以通过传递即时信息进行交流.从而符合交谈的即时性,达到极好的互动效果。

交谈还具备“个人化”特征,交谈的过程是个体之间的交流。博客发表的内容可以说是最“个人化”的,它令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我的方式参与到整个传播中过程中来。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喜好装扮博客,或是粘贴美文、图片,或是传递信息、发表观点,充分张扬个性。

年轻人喜欢博客。因为在这个空间中可以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拥有充分的自由,就像轻松的交谈一样,每个人都是作家,任何思想都可以充分的表达。正是这种表达的自由性使博客内容具有复杂性。由于博客不依赖传统“把关人”,少有硬性制约,因此博客文章无拘无束,内容丰富庞杂。一般在门户网站博客按内容分可分为日记博客、知识博客、文化博客、新闻博客、专家博客、视频博客、音频博客、图片博客、法律博客、文摘博客等无数类型。但是,由于充分张扬了个性,博主们表达情绪、感情都更加直接、自由和真实,因此.内容非常复杂、良莠不齐、鱼目混珠。

交谈是最原始、最简单的信息传播方式,新闻业要走向交谈必须有一个简单的信息传播方式。博客文化之所以在短短的两三年之内便在我国迅速盛行起来,引来网民的广泛参与,它操作简单、便捷的特点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成为博主没有门槛,只要你会上网,认识汉字,花一分钟时间,就能轻松拥有博客了。

三、从信息的传播效果来看

从说教到交谈在传播方向上可以看成是从“点对面”的传播到“点对点”的传播。所谓说教.在新闻业就是“点到面”的单向传播。信息传播者把信息按照自己的意愿传播给受众,受众只能单方面的接受信息,反馈效果不明显,这种信息传播自然是“说教”式的。博客与传统意义上的日记不同。

它的本质不是隐秘的、私人的,而是社会性的,不管它完全对公众开放或是仅对一小部分群体开放.因此,博客的信息传播可以是”点对点”的,更是”点对面”的.任何博客所发表的内容可以说是最个人化的,但是当它被发表出来时就成了公众化的。著名的网络思想家戴维·温伯格就认为:博客以一种最个人化的内容实现了最公众化的形式。博客不是一个单纯的私人空间,它有交流和互动,有即时的反馈,其传播效果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这就是名人开博的主要原因。

时值今日,没有人能否认博客巨大的传播效果。就拿四川地震时的“范跑跑”事件来说,它的产生、发展和结局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关于人性、责任、权利和法律的大讨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如果没有博客,范美忠老师依旧是范美忠老师,没有人会叫他“范跑跑”:如果没有他在博客上言论,他的行为也只是灾难中各色人的代表,只会受到批评.而不会受到批判;如果没有博客中轰轰烈烈的大讨论,就不可能引发全社会的思考。这只是个小小的例子而已,但博客巨大的传播效果可见一斑。

雅虎的jeremyzawodny说:“如果你想对一个问题产生共鸣的话,那么通过博客即可。”博客不仅给了纭纭大众一个展示自我、随意交谈的平台.博客所具有的交流功能和巨大的反馈机制是电子邮件那些非即时信息不能比拟的。博客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传统媒体。博客为全社会获取信息开辟了新的空间、为沟通与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虽然博客也是一把双刃剑,但是事实上,任何文化都具有影响的双向性,何况刚刚兴起的博客。

信息传播的作用篇5

无论是正面信息还是负面信息,都是客观存在的。在信息媒体日益普及以及通讯手段日显便捷的条件下,如何正确看待和运用负面信息,并使其发挥正面的和积极的效应,这应引起各级政府、新闻媒体及社会公众的广泛重视。特别通过由达赖集团一手策划的分裂祖国、阻扰奥运火炬传递的事件,对我们进一步加强对负面新闻信息的研究和引导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一、负面新闻信息的涵义及其表现

负面新闻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原始状态,就其本身的价值判断而言是负面的,比如地震、塌方、洪水等自然灾害;社会上种种违法乱纪和有悖于道德的行为,如、徇私枉法、坑蒙拐骗、色情暴力等丑恶现象;还有交通事故等人为的灾难。而“负面新闻”则通常是指经过人加工而成的新闻报道,实际上是指那些消极层面的新闻报道。在这种情况下,它―般有两种理解,即一种为报道的内容是负面的,产生的影响也是负面的;另一种则是报道的内容本身并不是负面的,但由于记者在认识上的偏颇或媒体操作上的不慎而未能加以客观真实的报道,以致产生消极的影响。

负面新闻信息和负面新闻的主要区别,在于负面新闻信息是指一种处于原始状态的消极变动的事实,而负面新闻是指经过人所传播的新闻或是产生消极影响的新闻。就其在社会上的效应来看,负面新闻信息可从三个方面加以辨别。

首先,就是坏消息或者不好的消息;其次,是会影响到执政党和政府形象乃至威信的新闻信息,即在大众意义上的负面新闻;再次,是与国家现行的大政方针相违背、破坏社会安定团结大局的新闻信息。对负面新闻信息的传播,既可以产生消极的和负面的影响,也可以产生积极的和正面的影响,其关键在于如何去正确认识与有效运作,这也为我们对负面新闻信息传播进行正面引导的研究与操作提供了可能。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新闻信息的负面性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事物总有在矛盾中运动的两个方面。有负面则就有正面,负面新闻信息也当然是与正面新闻信息相对而存在的,但不能把负面新闻信息简单地等同于坏的和消极的新闻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对负面新闻信息加以正确的理解。

(一)准确把握负面新闻的“负面”性

国内外新闻界都有着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即对负面新闻的报道通常被受到限制,其原因不外乎很多人均认可这样一个假设,就是负面新闻将会产生负面的效果,而大量地报道负面新闻更会使民众对这个政府或社会失去信心。在一个民智未开和闭目塞听的社会,这个假设也许能够成立,但在当今民主进程不断加快、电视和网络普及、社会开放、国内外交往日趋频繁的环境下,这样的假设是很难成立的。

(二)负面新闻的价值判断应符合新闻准则

众所周知,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和及时,并不在乎其正面和负面,只要是真实的新闻就能得到受众的欢迎,没有受众在接受到新闻信息时先去判断它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大家所关心的只是新闻本身。而新闻若被套上正面或负面的枷锁,则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丧失其真实与及时。

三、发挥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正面作用

实践证明,只要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辩证且准确地把握负面新闻信息的负面性,就能够使之传播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和正面的效应。

(一)负面新闻信息的正确传播能够促使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制度的完善

负面新闻信息本身所反映的事实的好与坏、对它如何认识与表现、其传播的环境以及受众等方面的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它所传播的效果。1998年8月,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洪水尚未消退且灾情隐患犹存,举国上下正万众一心地投入到全力抗洪的特殊战斗之中。然而,地处长江上游四川省部分地区的许多原始森林却遭到了不法分子的乱砍乱伐,对此新华社记者采写了题为《长江上游仍在砍树》的新闻报道。消息披露之后全国上下一片哗然,各媒体及社会大众纷纷表示强烈谴责。国家领导人和有关部门也为此先后进行了重要批示和政策调整,时任总理朱F基要求有关部门立即行动起来,严厉打击非法砍伐活动;时任副总理李岚清及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等分别就此予以批示;国家林业局还向全国长江上游天然林一株也不能砍伐的决定;国务院调查组也适时赶赴四川省视察并指导工作,并从9月1日起提前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二)负面新闻信息的正确传播能够成为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激励手段

一些负面新闻信息的适时传播,能够使人们在心理和认识上感到某种挑战,并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从而激励人们奋发应战并主动投身于解决所反映问题的实践中,进而进一步推动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在享受高度文明的同时也正在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如、恐怖活动、环境污染、人口膨胀等。这些现实的威胁都是媒体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并时时提醒着人们引起注意并加以解决。1999年10月12日,全世界的新闻媒体都广泛报道了届时世界人口超过60亿这样一个事实。这原本是一则喜庆的消息,然而各大媒体报道所注重的视点在于它向世界再次敲响了人口警钟,人口的急剧膨胀不仅加重了地球的负担,使地球资源的消耗加快,扩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而且它将严重地影响到人类文明的进程。

(三)负面新闻信息的正确传播能够成为媒体发挥自身舆论监督职能的有效形式

负面新闻信息的传播具有舆论监督的警戒功能,它能够通过对社会现实中消极污浊现象进行揭露和抨击,给社会和社会大众以一定的警醒与告诫,以抑制不良行为的扩张和蔓延,从而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在社会实践中存在的大量消极活动诸如腐败现象等,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见不得人、偷偷摸摸且不敢登大雅之堂而谋划于密室。媒体将其揭露出来告白于天下,就能掀起社会舆论广泛谴责的强势。

总之,在信息化时代深入发展的今天,任何刻意掩盖负面新闻信息的做法无疑是掩耳盗铃,且最终使事态更加恶化并背离初衷。我国政府及新闻媒体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已经更趋理性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因此,只要全面、客观地看待和运用负面新闻信息并加以正确引导,就能使其发挥正面的积极效应。

参考文献:

[1]朱四倍.“负面新闻论”该退出历史舞台.《廉政t望》.2008.2

信息传播的作用篇6

青少年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对于数字移动电视来说,青少年无疑是又一庞大的受众群。从实用心理角度来说,他们比较关注考试信息、时事政治信息、购物折扣、美食等信息。数字移动电视的内容若包含这些信息,定能引起受教育者的高度关注,满足他们选择实用信息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了数字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还使受教育者在闲余时间充分了解了自己想要的信息,增加受教育者获取信息的途径。从求新心理角度来说,学生对传播的新事物、新信息更容易产生兴趣。传播的信息越新,越能得到学生的青睐。将国际国内、本地最新的新闻信息编排在数字移动电视中,满足了学生了解新事物、获取新信息的“先睹为快”的心理。

信息传播的作用篇7

首先,传播形式变得丰富多样。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传播技术不断涌现,尤其是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在进行军事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无论是传播的内容,还是传播的手段,抑或是传播的形式,都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并且进一步向集视频、声音、图片以及文字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军事新闻传播迈进。c此同时,相比于传统的说教式军事新闻传播,信息时代的军事新闻传播充分利用了新媒体的大众性和草根性,有效整合运用了社会资源,同时还发不出具有隐含宣传理念的军事新闻传播信息,这种隐含的军事新闻传播在不知不觉之间对人们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新闻宣传无内外

其次,军事新闻传播无内外之分。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背景下,军事新闻传播受到的社会壁垒几乎不存在,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向内部宣传、外部宣传以及地方宣传共存的模式发展,并且这些宣传相互之间的差别逐渐消失,使得宣传的有效性有了本质上的提升。与此同时,结合社会发展的情况来看,社会各界对“大外宣”的概念逐渐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军事新闻传播作为新闻传播中的一部分,要想不受到“大外宣”思想观念的影响,那是不现实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军事新闻传播与新闻传播发展趋势相适应,最终形成“大外宣”宣传格局。

(三)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相比于传统的军事新闻传播而言,主要体现出了宣传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增强。以往,军事新闻在进行宣传的时候,会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形成一种固化的宣传方式,很多时候难以体现出新闻宣传的实效性。但是信息时代背景下,军事新闻宣传能够实现24小时不间断宣传,并且还可以实现直播的形式,随时随地在国内外对舆论进行引导和调控。此外,军事新闻在宣传空间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信息时代背景下,新媒体能够利用超链接技术等新媒体技术一些内容更为丰富的军事新闻,使得军事新闻在信息的空间上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军事新闻传播的作用分析

(一)有利于推动军队的建设发展

同其他新闻宣传播一样,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军事新闻传播作为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一部分,有利于推动军队的建设和发展。其实,军事新闻传播早在革命斗争年代就已经发挥了显著作用,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军队要想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就必须借助新闻传播的作用,依靠新闻传播实现对自身的宣传。在当前的世界军队变革环境下,军事新闻传播媒体需要对舆论宣传的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进一步巩固军事新闻宣传单的阵地,并且从新闻宣传的党性出发,将舆论宣传作为党的事业发张进行总体部署,逐渐提高了军队建设的软实力。

(二)有利于军队战斗精神的凝聚

当前的世界形势变化多端,军队要随时做好战斗的准备,具备高昂的战斗精神。而战斗精神主要指的军人的精神层面,既包含军事抗争中的思想意识情况,也包含军事斗争信息,充分体现了军人的工作作风和思想毅力,作为战争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决定军事斗争胜负时起着重要作用。远在革命斗争年代,为了提升军队的战斗精神,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利用各种宣传手段进行思想宣传工作,为战斗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时代背景下的军队发展过程中,也一定不能脱离战斗精神,必须通过军事新闻传播将军人的精神力量激发出来,提升军队的战斗精神,逐渐让军人产生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有利于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信息时代出现带动了高新技术的发展,工业时代已经逐步走向信息时代。在军事领域方面,与传统的战争局面不同,立体化战场、数字化装备以及信息化战争局面逐渐形成。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军队进行现代坏建设过程中的发挥着重大作用。现代战争追求的是信息技术基础上将传统战争中的大规模攻城略地提升到动摇和摧毁军队及民众的抵抗意识,从而在意识形态的既定战略目标取得胜利,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媒介无疑能够更好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四)有利于我国军事新闻传播形式的探索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军事新闻传播发展空间有了更大的提升,这有助于我国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军事新闻传统道路。在传统的军事新闻传播的基础上,我国的军事新闻传播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传播模式,使之在全军基层中落地生根,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将第一手信息传播给受众。不断学习先进的新闻传播理论,逐渐应用到军事新闻传播的实践中,不断对新闻传播的表现形式进行探索,展现出我国军队及国防建设的现状,促进我国国防建设工作的发展。

信息传播的作用篇8

从专题的报道形式上来说,有专门的“视频播报”栏目。其次是大量的图片新闻,这些图片被制成幻灯图集,便于网民观看。再次是传统的文字新闻,内容十分丰富,有最新进展的报道,有亲历者的报道,还有各大媒体和个人的分析评论。

1.汇集最新信息,与新闻事件“同步”

新闻网站可以采用各大传统媒体采集的最新消息,地震发生后6分钟就开始滚动播报新闻,每分钟刷新一次。5月12日14点44分就引用湖南在线的消息,以《长沙发生疑似地震持续20秒》为题报道了地震消息。14点53分新华社快讯《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此后一个小时,新浪网汇集新华网、中新网、湖南在线等中央和地方媒体关于地震的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15点02分播报了汶川地震的消息,15点32分新浪网以《央视首条报道灾情视频》为题把视频链接放到了网上。

从14点44分第一条新闻开始,到15点52分,新浪网滚动的前一百条新闻分别来自20家新闻机构。(见下表)

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新闻网站利用信息的便捷性和网络资源的无限性,把广播、电视和通讯社的最新信息及时到网上,成为一个信息汇集地。从时效性上说,网络新闻代表了媒体的最快速度,真正做到了与事件“同步”。

2.借助电视,实现多媒体传播

5月16日,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北京航校志愿者乘坐三角翼和动力伞航拍的汶川映秀镇,这是全世界看到的震后汶川的第一个电视画面。③新浪网“四川地震专题”开设了“视频播报”栏目,将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视频片断汇集到一起。这些都是救灾中最重要的新闻,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点播。如5月31日,“视频播报”栏目的头条是东方卫视的“唐家山堰塞湖下游近20万人紧急撤离”。排在第二位的是“记住这一刻央视首条四川汶川地震消息”,还有“成都机场监控拍下地震时旅客疏散画面”等等。

3.借助报纸,深度挖掘

网络新闻借助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确保了时效性和报道形式的多样性。但是,电子媒体的报道有其固有的弱点,即在事件的深度报道方面赶不上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为此,新浪网“四川地震专题”开设了“媒体聚焦”栏目,专门转载《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新周刊》等媒体的相关报道和评论,借助平面媒体的优势加强了网络新闻报道的深度。5月31日“媒体聚集”转载了《望东方周刊》、《中国经济周刊》、《南方周末》等几家媒体的报道。

4.新闻信源的结构与新闻传播的主体发生了变化,使新闻报道来源多元化

博客、播客等新的传播媒介不断加入新闻传播阵营,不仅丰富了救援报道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这些个人化媒体改变了新闻报道的视角。在传统新闻报道中,信息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和企业组织,承担信息采集的主体是职业新闻工作者及通讯员。即使报社、电视台等开设了报料热线收集民间信息,但这类信源数量少,线索的采用率低。“新媒介的出现,使普通公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参与新闻传播的能力,他们借助手机、博客、播客、BBS等新闻表达观点。”④

――博客。目前,我国博客已突破4000万,平均每天有30.省略)的方式了解关于地震的动态新闻和其他相内容,可以寻亲消息。如6月4日下午5点新浪网手机播报的头条是倒塌教学楼建筑商坦言盖危楼。

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网络媒体在报道过程中无论从内容的深度和形式的多样性来说,都发挥了重要的信息整合作用,受众不仅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了解救灾过程,也可以通过不同报道主体全方位体验事件的发生过程。这是网络融合趋势下网络媒体对突发事件报道的一次成功的实践。

注释:

①ttp://省略/jcm/Article_Show2.asp?ArticleID=715

②据新浪网news.省略/z/08earthquake/scroll/326.shtml

信息传播的作用篇9

在我国新闻传播过程中,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应时刻谨记以正面新闻播报为工作主要内容的新闻传播宗旨,尽量将负面新闻所占据的播报时间压缩到最小。这些新闻工作者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了尽量的发挥正面新闻对于舆论的正确引导作用,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民的整体素质较以往有了质的飞跃,群众对于负面新闻的理解和认知已经远不是以往可比。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对于负面新闻加以正确的利用,让负面新闻能够发挥其应有的正面意义,为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挥能量。

从新闻本质上来讲,正面新闻和负面新闻同样都是客观的存在,而并不是负面的新闻一定就会对社会舆论产生负面的影响,相反在公民素质不断提高的我国,适当的负面新闻反而会激发群众的责任感和凝聚力,唤起社会公众对于道德素质的期盼。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首先应该给予负面新闻以正确的认识,承认其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且要适量、适度的利用负面新闻对于社会舆论的积极作用,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完美的驾驭负面新闻,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1 新闻传播过程中负面新闻的重要意义分析

随着我国新传播事业的蓬勃发展,业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要正确的认识负面新闻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很多学者都表示负面新闻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新闻信息内容,在新闻传播渠道如此发达的当代社会,对于负面新闻的回避甚至是屏蔽,不仅起不到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反而会起到一定的反效果。在面对负面新闻时作为新闻工作者首先要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来,要正确的把握舆论走向,其次要给予社会公众的是非评判能力以充分的信任,相信我们的群众在面对负面新闻时能够做出自己正确的判断。作为与正面新闻相对并且客观存在的负面新闻,其对于整个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积极意义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普利策奖作为新闻界的最高奖项,自创立以来经历了80余载,其中有超过半数的奖项颁给了负面新闻的报道者,这也充分的说明了负面新闻对于整个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负面新闻对于社会阴暗面的报道能够有效的唤起社会公众的正面意识,让公众自发的抵制和远离这些社会阴暗的角落。例如对于吸毒者的报道,很多媒体和报纸都曾经将吸毒者的丑陋嘴脸以及悲惨的生存现状公诸于世,这类负面的新闻不仅没有教会社会公众吸毒,反而让公众认识到对于生命的摧残以及对于人性的践踏,这种积极的作用要远比正面的“远离,珍爱生命”的教育更加具有意义。不仅如此,很多负面新闻不仅拯救了无数社会公众的灵魂,同时也拯救了生命。例如我国在2008年曝出的“三鹿集团奶粉”事件,事件的报道自始至终都完全可以被认定为负面新闻,对于三鹿集团来说更是灭顶一样的负面新闻,但是其对于社会的积极意义却远不止公众责任心的呼唤,国家为此制定了严格的乳品检测标准,让无辜的婴儿不在受到这些黑心企业的伤害,这不仅是对于社会责任心的呼唤,更是对于中华民族未来的捍卫。

2 新闻传播过程中负面新闻积极作用的发挥

负面新闻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其作用也具有两面性,关键是看作为新闻播报者的我们如何的把握。对于很多的负面新闻,作为新闻工作者不仅不能够回避,反而要迎难而上,积极的接触和引导负面新闻的播报走向,要让公众在接受负面新闻的同时时刻保持一种正确的认知方向,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发挥负面新闻的积极作用,将负面新闻的负面效应有效的降低甚至是完全的

屏蔽。

2.1 合理把握负面新闻信息的播报,充分发挥负面新闻的警示作用

负面新闻之中有很多关于自然、人为灾害之类的新闻,这类新闻事件很多都是触目惊心,甚至是惨不忍睹的,这些新闻的播报对于社会公众来讲有着很强的警示作用。例如交通类负面新闻的播报,事故现场的惨烈画面负面性十足,甚至很多惨烈的场面都超出了公众所能承受的范围,这时作为新闻工作者就要适度的把握此类新闻的播报尺度,既要让公众受到应有的警示,又要保持对于事故当事者的同情和保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飞速提高,汽车作为一种家庭消费品,其数量在近几年正呈现指数般增长,伴随而来的就是交通事故数量的增长,这给许多家庭造成了难以磨灭的伤痕。对于此类新闻报道者应该本着为逝者寄哀思,为生者敲警钟的原则,充分发扬新闻报道的公众教育力量,让人们珍爱生命,谨慎驾驶。

2.2 正确传播负面新闻,维护国家利益

近年来有很多关于我国的负面新闻报道,不论是在经济还是在军事方面都是如此,作为新闻工作者对于这些负面新闻不应该选择回避或者是刻意的美化,而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带有舆论导向性的加以报道,借助此类负面新闻来提高社会公众的凝聚力,让社会公众能够通过这些“攻讦”来意识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让公众意识到正是因为我们的成就才引来了这些负面的攻讦,以此来提高公众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要在新闻报道之中唤起社会公众对于本国政策的支持和拥护,虽然社会公众对于本国的政策关注度极高,但是却对本国的外交以及对外政策关注度不够,要知道本国的对外政策也需要本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同样也关系到本国的利益,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在合理利用负面新闻积极作用的同时,提高社会公众的民族意识,支持和拥护国家各项政策,维护国家利益。

2.3 正确引导舆论导向,提高社会道德

信息传播的作用篇10

一、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从世界各国农业发展情况看.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但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除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这些国家外,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不畅也是一个很重要因素,一方面是农业科技研究者或持有者没有合适的渠道将科技成果传播到农民手中;另一方面是广大农民找不到合适的实用技术应用到生产中去。因此,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将促进两方面的交流,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保证我国粮食安全。

2、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地区农民收入差异

从国际经验看,农业科技信息传播速度越快,途径越多,农民得到的科技信息越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越高,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农民收入就会增加,农民脱困时间就会缩短。

3、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将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当今国际农产品竞争不仅是数量竞争,重要的是质量竞争,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为了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安全,发达国家不断提高技术壁垒,检测标准越发严格。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屡遭限制和退货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则取决于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这就离不开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因此,农业科技信息渠道的有效利用和拓宽将加快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速度。

二、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

农业科技信息传播途径主要有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等形式。其中电视、广播和报刊等属于大众传播,农技推广站、农民培训班等属于人际传播

1、以电视为主的大众传媒成为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

2、网络即将成为不可替代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渠道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和网络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现在电脑普及率还远远低于电视和广播等传统的传播工具,但从网络的发展速度和对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来看,网络将会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发挥着传统传播渠道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3、农技推广站一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对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视,国家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日趋完善。各级农技推广站的作用大大增强。其中镇政府农技推广站为主。

三、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

一是目前农业科技信息量多,但部分信息内容不全,实施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或应用后会产生的不利影响等不为农民所知,信息针对性不强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二是由于信息传递双方对农业科技信息传播途径的认识不同,双方对各种渠道的利用程度也不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科技信息传播者认为农民主要从培训班、推广站和电脑等获得农业科技信息.他们在传播过程中也更容易采取这些方式传播但调查发现农民的大部分农业科技信息是从电视等大众传媒中获得。

三是农民整体素质还需要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程度偏低。

远低于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25岁以上的农民中,有17%的人完成了高等教育。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是10-15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一些农业科技信息语言太过专业,农民无法理解,这些技术在农村传播的可能性比较小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民参加培训的机会很少。一些最新的科技信息无法传播到农户一级,即使农户接触到了,也因为文化水平所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无从应用。

四、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

1、农业科技信息量大幅度增加、更加精准

目前国家正在逐步改进农业信息的质量和数量,从长远来看,网络和手机等信息平台将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国家对网络传播媒体的管理将大大加强农技推广部门的农技介绍也将更加全面,各种农业科技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也会传达到农民手中各级政府和传播媒体针对本地区适用的农业科技的宣传将增加,实用技术将进一步得到转化,农民更容易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实用农业科技信息。

2、各种渠道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能力将大大增强

除了继续利用电视、广播等传统大众媒体外,信息移动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农业科技推广站等方式将得到积极利用。真正掌握农业科技的农技人员将不再限于县级以上的农技推广站,乡镇一级的农技站将从农药、化肥或种子销售机构转为推广机构,发挥应有作用。

3、农民素质提高将使农业科技信息利用率提高

信息传播的作用篇11

1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从世界各国农业发展情况看.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1.1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1978年以来.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根据(2007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公布.已减少至1.22亿hm2。在土地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将成为重要支撑力。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已达48%.但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除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这些国家外.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不畅也是~个很重要因素一方面是农业科技研究者或持有者没有合适的渠道将科技成果传播到农民手中:另一方面是广大农民找不到合适的实用技术应用到生产中去因此.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将促进两方面的交流.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保证我国粮食安全。

1.2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地区农民收入差异

从国际经验看.农业科技信息传播速度越快、途径越多.农民得到的科技信息越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越高.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农民收入就会增加.农民脱困时间就会缩短。另外.农业科技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作用也不同。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的农民更容易获得农业科技信息,农业科技采用率高.农民收入增加也比较快因此加快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特别是在落后地区加大农业科技信息的宣传力度.不仅会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也可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地区收入差异。

1.3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将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当今国际农产品竞争不仅是数量竞争.重要的是质量竞争.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为了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安全.发达国家不断提高技术壁垒.检测标准越发严格.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屡遭限制和退货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则取决于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这就离不开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因此.农业科技信息渠道的有效利用和拓宽将加快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速度。

2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

农业科技信息传播途径主要有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等形式。其中电视、广播和报刊等属于大众传播,农技推广站、农民培训班等属于人际传播

2.1以电视为主的大众传媒成为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

郭绪全等人的调查显示(表1).大众传播方式之一的电视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占据主要地位.近36%的农业科技信息是通过电视渠道传到农户手中(因农业科技信息到达农户才算是真正达到了传播的目的.故仅引用了调查数据中农户承认的自己所获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渠道).这也与近年来中国电视普及率大幅度提高直接相关截至2006年中国农村的彩色电视普及率为89.43%(表2)

2.2网络即将成为不可替代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渠道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和网络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现在电脑普及率还远远低于电视和广播等传统的传播工具(表2),但从网络的发展速度和对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来看.网络将会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发挥着传统传播渠道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农村每百户中电脑拥有量为2.7台,比上年增加了0.6台。另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至2007年6月.农村网民规模达到3741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1%:同期城镇网民规模达到1.2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1.6%。农村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与城镇差距很大.但网民规模差距在逐步缩小随着农民在外打工人数增加,农村电脑的普及率将上一个大的台阶。

2.3农技推广站一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对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视.国家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日趋完善。各级农技推广站的作用大大增强。表1可看出农业科技信息的人际传播大约占1/3.其中镇政府农技推广站为主.农民反响较好从2007底开始.我国开始实施信息大篷车、培训教室和农业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等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发放农业科技资料。成为农民学习农业实用技术的重要渠道。

3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

一是目前农业科技信息量多.但部分信息内容不全.实施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或应用后会产生的不利影响等不为农民所知:信息针对性不强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二是由于信息传递双方对农业科技信息传播途径的认识不同.双方对各种渠道的利用程度也不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科技信息传播者认为农民主要从培训班、推广站和电脑等获得农业科技信息.他们在传播过程中也更容易采取这些方式传播但调查发现农民的大部分农业科技信息是从电视等大众传媒中获得。

三是农民整体素质还需要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程度偏低2006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超过8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不足15%(表3).

远低于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25岁以上的农民中.有17%的人完成了高等教育.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是10~15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一些农业科技信息语言太过专业.农民无法理解.这些技术在农村传播的可能性比较小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民参加培训的机会很少.一些最新的科技信息无法传播到农户一级.即使农户接触到了,也因为文化水平所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无从应用。

4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

4.1农业科技信息量大幅度增加.更加精准

目前国家正在逐步改进农业信息的质量和数量,从长远来看.网络和手机等信息平台将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农业科技信息量将继续增加同时.农业科技信息在传播渠道的入El审查将会更加严格.只有经过考证的农业科技才能通过大众媒体进行传播。国家对网络传播媒体的管理将大大加强农技推广部门的农技介绍也将更加全面.各种农业科技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也会传达到农民手中各级政府和传播媒体针对本地区适用的农业科技的宣传将增加,实用技术将进一步得到转化.农民更容易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实用农业科技信息。

4.2各种渠道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能力将大大增强

除了继续利用电视、广播等传统大众媒体外.信息移动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农业科技推广站等方式将得到积极利用。一是政府加大了对网络信息服务设施的投入、全国范围的农业科技信息平台将全面建立。二是传递双方的互动将进一步增加.农民和专家将利用网络和移动通讯工具进行互动交流.双方关系进一步紧密。是农技推广站管理和支持力度将会加大.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将得到进一步提高,真正掌握农业科技的农技人员将不再限于县级以上的农技推广站,乡镇一级的农技站将从农药、化肥或种子销售机构转为推广机构,发挥应有作用

4.3农民素质提高将使农业科技信息利用率提高

信息传播的作用篇12

1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从世界各国农业发展情况看.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1.1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1978年以来.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根据(2007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公布.已减少至1.22亿hm2。在土地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将成为重要支撑力。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已达48%.但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除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这些国家外.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不畅也是~个很重要因素一方面是农业科技研究者或持有者没有合适的渠道将科技成果传播到农民手中:另一方面是广大农民找不到合适的实用技术应用到生产中去因此.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将促进两方面的交流.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保证我国粮食安全。

1.2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地区农民收入差异

从国际经验看.农业科技信息传播速度越快、途径越多.农民得到的科技信息越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越高.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农民收入就会增加.农民脱困时间就会缩短。另外.农业科技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作用也不同。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的农民更容易获得农业科技信息,农业科技采用率高.农民收入增加也比较快因此加快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特别是在落后地区加大农业科技信息的宣传力度.不仅会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也可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地区收入差异。

1.3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将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当今国际农产品竞争不仅是数量竞争.重要的是质量竞争.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为了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安全.发达国家不断提高技术壁垒.检测标准越发严格.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屡遭限制和退货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则取决于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这就离不开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因此.农业科技信息渠道的有效利用和拓宽将加快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速度。

2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

农业科技信息传播途径主要有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等形式。其中电视、广播和报刊等属于大众传播,农技推广站、农民培训班等属于人际传播

2.1以电视为主的大众传媒成为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

郭绪全等人的调查显示(表1).大众传播方式之一的电视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占据主要地位.近36%的农业科技信息是通过电视渠道传到农户手中(因农业科技信息到达农户才算是真正达到了传播的目的.故仅引用了调查数据中农户承认的自己所获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渠道).这也与近年来中国电视普及率大幅度提高直接相关截至2006年中国农村的彩色电视普及率为89.43%(表2)

2.2网络即将成为不可替代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渠道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和网络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现在电脑普及率还远远低于电视和广播等传统的传播工具(表2),但从网络的发展速度和对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来看.网络将会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发挥着传统传播渠道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农村每百户中电脑拥有量为2.7台,比上年增加了0.6台。另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至2007年6月.农村网民规模达到3741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1%:同期城镇网民规模达到1.2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1.6%。农村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与城镇差距很大.但网民规模差距在逐步缩小随着农民在外打工人数增加,农村电脑的普及率将上一个大的台阶。

2.3农技推广站一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对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视.国家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日趋完善。各级农技推广站的作用大大增强。表1可看出农业科技信息的人际传播大约占1/3.其中镇政府农技推广站为主.农民反响较好从2007底开始.我国开始实施信息大篷车、培训教室和农业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等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发放农业科技资料。成为农民学习农业实用技术的重要渠道。

3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

一是目前农业科技信息量多.但部分信息内容不全.实施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或应用后会产生的不利影响等不为农民所知:信息针对性不强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二是由于信息传递双方对农业科技信息传播途径的认识不同.双方对各种渠道的利用程度也不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科技信息传播者认为农民主要从培训班、推广站和电脑等获得农业科技信息.他们在传播过程中也更容易采取这些方式传播但调查发现农民的大部分农业科技信息是从电视等大众传媒中获得。

三是农民整体素质还需要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程度偏低2006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超过8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不足15%(表3).

远低于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25岁以上的农民中.有17%的人完成了高等教育.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是10~15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一些农业科技信息语言太过专业.农民无法理解.这些技术在农村传播的可能性比较小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民参加培训的机会很少.一些最新的科技信息无法传播到农户一级.即使农户接触到了,也因为文化水平所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无从应用。

4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

4.1农业科技信息量大幅度增加.更加精准

目前国家正在逐步改进农业信息的质量和数量,从长远来看.网络和手机等信息平台将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农业科技信息量将继续增加同时.农业科技信息在传播渠道的入el审查将会更加严格.只有经过考证的农业科技才能通过大众媒体进行传播。国家对网络传播媒体的管理将大大加强农技推广部门的农技介绍也将更加全面.各种农业科技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也会传达到农民手中各级政府和传播媒体针对本地区适用的农业科技的宣传将增加,实用技术将进一步得到转化.农民更容易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实用农业科技信息。

4.2各种渠道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能力将大大增强

除了继续利用电视、广播等传统大众媒体外.信息移动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农业科技推广站等方式将得到积极利用。一是政府加大了对网络信息服务设施的投入、全国范围的农业科技信息平台将全面建立。二是传递双方的互动将进一步增加.农民和专家将利用网络和移动通讯工具进行互动交流.双方关系进一步紧密。是农技推广站管理和支持力度将会加大.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将得到进一步提高,真正掌握农业科技的农技人员将不再限于县级以上的农技推广站,乡镇一级的农技站将从农药、化肥或种子销售机构转为推广机构,发挥应有作用

4.3农民素质提高将使农业科技信息利用率提高

信息传播的作用篇13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在区分产品和服务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IOS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信息技术应用平台,IOS使以前的手工程序电子化,提高了初级产品的品质和服务的反应灵敏性,能帮助参与者将他们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区别于其他人,从而获得竞争优势。但是,战略联盟如何保持由IOS带来的竞争优势呢?组织传播提供了一种解决策略:成功的组织传播能够在IOS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创建双赢的环境。组织间的交易之所以能不断进行,其内在动力就是人们对预期利益的追求,而这种利益的追求必须得到保障,才能使企业放心地从事交易。这种保障就是相互之间的信任,它在市场交易中起着安全纽带作用。IOS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信任能保证他们之间的利益共享,这也成为IOS参与者继续进行交易的基础,并能保持战略联盟的竞争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组织间的信任是战略联盟拥有的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

第二,IOS参与组织间的信任能减轻IOS提供者的压力

网络外部性是大部分IOS的特征,一般来说,网络外部性为IOS带来了大量用户,这对系统的成功很重要,但同时,网络外部性也给IOS提供者造成了压力。如果IOS提供者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用户,就很难说服“后进入者”选择自己的IOS而不选择竞争对手的IOS。在这种压力下,IOS提供者往往倾向于采用先进的IOS技术来保持对“后进入者”的吸引力,随着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IOS技术也在持续革新之中。因此,为了确保使用者不去使用其他的IOS,IOS提供者必须不断投入大量资金确保高水平的技术。但是,如果IOS参与者不能适应技术的变化,技术革新本身并不能带来任何好处。

所以,IOS提供者不能一味地通过IOS的技术革新来吸引更多的“后进入者”。我们认为IOS提供者应该首先保持IOS参与组织的稳定,然后再图吸引更多的“后进入者”。显然,参与组织间的信任有助于保持IOS的稳定和有效性,因此IOS提供者应该更多地关注参与组织间的沟通和协调,培育和维护参与组织间的信任关系。实际上,建立和保持参与组织间的信任能够成为一个IOS区分于其他IOS的关键,这也是吸引更多“后进入者”的优势之一。所以,IOS提供者可以利用参与组织间的信任来确立IOS的竞争优势,即使在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的情况下,通过信任导向的IOS是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更好的方法,而不是通过花费更多的资金来建立的IOS。

第三,组织间的信任是IOS技术与业务整合的纽带

实践中,IOS通常是由一个主导方首先发起和建立的,主导方往往是那些寻求区分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商。但在某些情况下,IOS的引入并非是由寻求区分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商发起的,而是由寻找技术应用的技术提供者发起的。但技术应用的成功与否不只是取决于技术本身,高水平的IOS技术并不一定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企业使用IOS的方式将会影响技术带来的优势。因此,一家希望推广其IOS新技术的企业需要认识到,过分强调技术并不能带来成功的应用,IOS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产品生产商业务系统的良好整合。如果一个IOS是由产品生产商推进,而不是技术提供者,那么这一系统就更可能接近产品生产商的需求,但仍然要将IOS与原有的业务系统进行整合。显然,要做到良好的整合,技术提供者和潜在的技术使用者(产品生产商)之间的相互信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IOS的技术提供者应该与产品生产商建立一个战略联盟,并通过有效的组织传播来保障相互之间的信任,从而保证IOS与业务系统的成功整合。

第四,竞争者之间的信任是共同发展IOS的前提

IOS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易复制性的特点,因此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信息化时代,引入IOS不仅是创造竞争优势的手段,更是逐渐转变为一种通向成功的战略决策。其实,IOS的这种“角色转变”也很好理解。一方面,IOS没有技术使用壁垒,另一方面,IOS能够为产品生产者提供区分于其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因而具有巨大的潜在收益。因此,一旦IOS作为重要的产品特征或服务特征在市场上得以确立,就会导致其他的产品生产商都要投资引入IOS,因为放弃IOS就等于是放弃市场竞争。现实中也存在这样的事例,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CRS(计算机订座系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IOS的“先行者”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在整个80年代始终保持着竞争优势,这也迫使其竞争对手纷纷引入IOS,结果导致在投资不断增加的同时,IOS为企业所带来的竞争优势反而不断减少。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