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信息化管理实用13篇

学校信息化管理
学校信息化管理篇1

高等学校将现代信息化技术与科学管理方式相结合,通过构建办公管理、财务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多个功能不同的管理信息系统,以进行自动化的信息管理。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不但能够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还能使各职能部门间共享数据、对信息快速响应,提升管理水平[1]。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中,通过高校信息化建设整合优秀教育与人力资源,并对其最大限度的调配与利用,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这样便捷、高效的管理水平及优秀的资源配置能够让高等学校更专注于学生的培养与科研工作中,进而增强教学实力和人才培养水平,提高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2]:1.部分高校管理层对信息化的理解未达成共识;2.信息化建设重点在硬件上,缺乏对技术的重视;3.对信息化专业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4.信息化管理体系仍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二、新形势下高等学校信息化管理的研究

1.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高等学校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数据的数量不断增长,大数据技术应运而生。在高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数据,而现行管理信息系统中能够涉及到的不过九牛一毛,一方面造成了信息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数据的深度挖掘不足。在大数据时代若放任这些数据的囤积,就是无形中浪费了巨大的信息价值,因此要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高等学校信息化管理中来。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高校信息化管理,需要建立专门的信息化部门提供技术保障[3],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架构,实现系统内数据的传输、共享与采集;同时,对数据,特别是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最后,做好数据安全保障工作,维护好个人隐私[4]。也需要广大教职工与管理人员提高大数据意识。能够从多角度、多因素对学生状况进行分析,能够提供精准服务,提出针对性建议与对策以指导学生的成长。提升管理效率,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使评价更加科学、使决策更加科学。

2.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进行高等学校信息化管理

以云计算、大数据及实时协同分工网络等互联网技术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整合、使用与共享资源,构建“互联网+”校园。借助互联网技术,信息与数据不仅能够通过网络连接的方式传播,同时能够在云端进行存储、传输与处理,更充分、有效地发挥信息的价值。同时,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打破校园的传统界限,实现信息的校内外互相连通。学校既是信息的供给方也是信息的接收方,通过信息传播扩大信息的价值,通过信息接受吸纳优秀资源使自身受益。

3.运用现代视频音频技术进行高等学校信息化管理

相较于文字,视频音频更加的形象与直观。而音视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网络传输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云存储技术的出现更是为音视频文件的存储与传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空间。目前我国高校内的多媒体建设与校园网络覆盖较为完善,这为运用音视频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基础;而个人电脑与移动终端的普及更是为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MOOC等开放式网络课程网站与视频直播技术的兴起,更是为高校的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方式。

4.大力增加对信息化建设的资源投入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无论在硬件还是在软件配置上都已具备相应的规模。但面对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革新,一方面要购置、更新设备,如数据存储设备、数据传输设备及校园内多媒体等硬件资源;另一方面更要加大相关人力资源的投入,建设出一支拥有技术能力、熟知管理流程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增强自身的“软实力”。

三、结语

高等学校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高效管理及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而在新形势下,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我国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处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构建完善的高校信息化管理体系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各大高校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提出了在高校信息化管理中应用大数据等现代网络技术、音视频技术,加大信息化管理资源的投入等方法,以克服高校信息化管理现存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海玲.我国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革新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

[2]孙幸成.高校信息化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风,2010.

学校信息化管理篇2

1 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档案信息化在档案学里并没有一个既定的概念,具体来讲,档案信息化是指将档案信息的采集、传递、查询等网络化,存储数字化,管理标准化,将档案信息的采集、传递、储存和查询一体化,四者合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档案的信息库,方便档案信息的管理和查询。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依靠某一个部门或者在某一阶段就可以完成的事,需要学校各个部门全方位的配合,不断对档案信息资源,档案信息网络,档案信息数据库,档案信息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进行提升、完善,特别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学习不能间断,一定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

2 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2.1 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信息化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对社会生活方式与管理方式造成了深度影响和改变,在全社会信息化的环境下,国家档案局提出了“以档案信息化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学校档案管理必须顺应时展的潮流,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

学校是接收新事物、运用新科技的前沿阵地,学校的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中形成大量的以音频、视频等新媒介为载体的文件,要保存好学校教学、科研的信息资料,做好档案工作,势必要有储存这些新载体的设备,因此,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容推迟。

2.2 档案信息化建设可改变学校档案管理模式

传统的档案管理大多是一种简单的保管工作,极少为公众提供主动的服务。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使档案管理的工作从单纯地保管向综合管理发展,自动、有效、全方位的为学校工作服务,使档案变为为可供学校利用的文献资料。

2.3 档案信息化可以提高学校档案的使用率,使档案更大限度的为学校工作服务

学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使档案手工管理向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形成整体、系统、主动的服务模式,档案内容更加丰富、全面,档案查询更加方便,无论是学校的教学工作者、科研工作者、行政工作者、抑或是学生,只要有档案管理的访问权限,即可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查询所需资料,更大限度的为学校各项工作服务。

3 如何做好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3.1 引起领导重视,取得领导支持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校领导的带动下,学校各方面配合,档案信息化建设才能顺利开展。

3.2 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有基础设施建设做基础,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设备需要服务器、计算机、摄像机、扫描器等,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离不开各种软件,办公软件、影像处理软件、格式转换软件必须具备。另外档案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网络,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根据学校的要求构建档案管理的局域网或者INETERNET基础网络。

3.3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建设

(1)对既有档案工作者的人才培养。

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手工管理时有着较大的区别,档案工作者需认清这一转变,尽快进入新的工作环境,努力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主动学习计算机技术、办公自动化软件工具等,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基础、数据处理、办公软件等基础知识的考核,建立奖惩制度,以激励工作人员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学习先进的档案专业知识和档案信息技术,有效应对档案信息化工作中的采集、转化、保存等环节上的问题。

(2)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精深的专业技术人员,学校可从校外引进既具有计算机专业技术又具有档案管理知识的人员,有效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在技术人才引进时要慎重选择、严格把关,不但要考虑技术水平的因素还要考虑个人道德素养问题,建设完善的现代化档案管理队伍。

4 制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制度

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资金有限、设备配置不够、人才不足等问题,所以应当制定合理、完善的制度,充分考虑学校的需求和现状,以在扩大资金、配置设备、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工作时按照规定制度来进行,杜绝工作中出现盲目性、落后性。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是复杂且繁复的过程,各项基础业务工作只有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才能确保工作顺利。

5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中采集、录入、存储工作

采集和存储是档案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两个环节,是以后档案工作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档案采集工作应当全面取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力求档案采集的内容既全面无遗漏又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档案被学校使用的效率和有效性。所以档案在存储时应分层次、分类别,按关键词、主题等录入,既提高录入效率,又有利于以后对档案资料的检索查询。

档案管理人员应确保档案信息存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加强对重要珍贵的档案资料的保护,按照一定的规律、制度存储资料,确保用户查询时能准确地查到先关资料。

6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数字化,将资料转化成电子档案供学校人员查阅会涉及到著作权益问题,所以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提高对著作权、发表权、网络传播权的维权意识,保护好档案信息的权益。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也存在安全隐患,要减少网络化带来的危险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上传文件时,确保文件的安全性,没有被病毒感染。

(2)做好访问控制策略,严格控制管理人员的访问资格和操作权限,避免人为的信息泄密和资料破坏。

(3)网络防火墙建设。严格做好服务器、数据库的安全保护,定期更新防护体系,防止病毒侵袭和黑客侵入。

(4)档案资料备份保护。应定期对档案资料进行备份,包括本地备份和异地备份。

(5)一定要确保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避免操作不当对文件资料、计算机或者数据库系统造成的破坏。

(6)保证硬件运行在合适的物理环境下,比如温湿度合适,避免电磁强烈干扰,定期对硬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避免硬件损坏造成的数据丢失。

总之,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学校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需要在学校各个方面的配合下才能不断发展、完善,在学校的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学校信息化管理篇3

一、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信息化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5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在校学生达到3647万人,我国的高等教育正从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同时,信息化发展已经深入高等教育领域,信息化发展速度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与竞争力,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新形势下高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学管理团队,需要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教师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平等意识和责任感,并把这些落实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通过信息管理与技术创新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具体制度、方案及过程的一体化管理,推进教学管理高效组织实施,推进教学工作规范、稳定、有效地开展,从而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

二、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不够,导致管理团队不稳定

长期以来,高校管理层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总认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教师的职责,跟管理者没有多大关系,教学管理者不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信息化管理能力,不需要探究管理方法和创新研究,仅仅完成日常事务,做好上传下达就行。这种错误思想会导致教学管理队伍中的部分管理者对自身的发展处于迷惘、彷徨状态,他们或通过调岗、进修等方式离开教学管理岗位,或感觉前途迷茫,对工作敷衍应付,使得工作效率低下,教学事故频发,最终导致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

(二)制度建设不够完善,执行力度不够

制度建设是保证教学运行,稳定教学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对于实现教学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管理制度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缺少计划和目的。未从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入手,未遵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没有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统一思想。第二,不够稳定。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没有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没有从管理对象的年龄、性别、认识水平及身心发展等角度考虑。制定的制度不够稳定,朝令夕改,执行简单粗暴,容易激发矛盾。第三,不够规范。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涉及面广,各制度之间既有重点,又相互交叉,有的高校在制定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制度之间缺少论证,存在矛盾或争议之处,影响了制度的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有的管理者不看文件,不研究规章制度,在具体工作中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是教条地执行上级精神。有的管理者喜欢用惯性思维、经验和陈旧的方式解决问题,跟不上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

(三)教学管理专业化不够,信息化手段落后

许多高校为强化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和高效性,聘用了一批本科及以上的人才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但由于教学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很多教师未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专业的训练,也不具备新时期高等教育管理理念和服务思想,缺少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因为高校信息化手段配备不足,缺少信息化教学管理技术,导致信息不畅通,不能及时反馈教学管理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从而影响了数据信息的诊断处理,以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时效性。

三、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信息化实施策略

(一)加强高等教育思想建设,强化教学管理专业化理念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核心工作,教学管理是领导、教师和学生联系的纽带,是保证教学正常运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强化专业化、信息化思想理念尤为重要。教学管理者要围绕自己从事的工作进行探索研究,将日常复杂的教学实践工作与教学研究和信息化相结合,通过课题的研究与探索,提升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理念和良好高效的服务能力。

(二)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加大信息化管理路径

信息化管理是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管理非常重要的实施路径,是提升教学理念和思想水平的重要环节。为提高教学管理的实效性,高校要构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信息化管理制度,要根据教学管理的要求构建规章制度,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要组建适合本校教学管理情况的信息化专业研发团队,通过信息化系统,整合资源,建立共享数据库,建立管理员、教师、学生等操作界面,提高系统的兼容性,协调相关部门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通过信息化推进各相关部门协同合作、高效完成教学管理工作。

(三)改进培训机制,构建优秀的教学管理团队

学校信息化管理篇4

一、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开发效率低下

首先,当前部分高等学校的管理信息化各部门之间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一些部门因为某项具体工作需求就独立进行信息化建设,且在实施过程中缺少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交流,导致信息化资源利用率较低。尤其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如果缺少统筹协调和整体布局,就会导致各个环节分散混乱,许多信息数据不兼容,各部门之间无法共享信息数据资源。这就造成了财力、人力和物力的巨大浪费。例如,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借阅管理系统和学生处的信息管理系统,通常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大部分高校的这两个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往往只考虑各自的工作需求,忽视了学生信息的共享和互换,这无疑会导致信息化资源的重复建设。其次,部分高等学校对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缺少统筹安排,信息化建设周期较长。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一些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忽视了一些现象,未能及时升级管理系统,导致一些产品版本和原有数据不融合,无法适应新系统。同时,一些高校硬件设备折损严重,导致现有设备价值得不到利用,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二)缺乏科学的理念支持

调查显示,当前大部分高等学校的信息系统都是相关部门根据自身需求自行建设的,这些系统在技术实现方案、技术架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关键性数据无法通用,数据代码无统一标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科学的理念支持。此外,目前仍有部分高校管理人员受传统管理思想束缚,缺乏信息化管理意识,未能充分认识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高校管理人员很少主动了解和学习信息技术,一些管理人员甚至对信息化管理存在抵触情绪。部分高校的教学管理者无法熟练操作信息系统,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进而对信息化管理失去信心,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愿再使用信息管理系统。

(三)管理手段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管理信息化建设调控不足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重要难题。近年来,我国各个高校逐年扩招,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这导致学生管理机构的职能部门越来越多,其工作划分也越来越细致。当前,大部分高等学校在管理工作中都逐步引入信息化技术,但许多高校缺乏专门负责信息化建设的部门和人员,导致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性。高校管理信息化水平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部门和人员也无法适应信息技术的要求,出现了拖、乱、散等不良现象。目前,我国各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队伍逐年壮大,部分高校的辅导员比例已经达到1∶200,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学管理的实效性。但随着大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教学管理难度也逐步增大,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需求,若要提升高等学校管理效率,就必须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但目前,许多学生管理者并未发挥信息技术操作便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优势,对学生缺乏个性化管理,无法运用信息技术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管理手段和方法未能突破时间、空间限制,这无疑将严重制约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策略

(一)公寓管理信息化

学生公寓管理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多方面的工作。因此,如果仅仅依靠全天候值班和人工核对,不仅无法实现资源共享,而且工作效率低下。所以,必须在公寓管理中引进信息化理念和技术。公寓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巡更管理系统、出入管理系统、监控管理系统、报警系统等。这些分支系统最后以集成化形式完成公寓管理。比如,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院系、专业、班级进行宿舍分配,并建立完整的住宿档案,为公寓管理职能部门提供有效数据,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床位和住宿情况。公寓管理信息系统还可以让管理员及时了解学生的用品发放情况、卫生工具领取情况、作息情况等。

(二)建立合适的管理系统

相较于西方高等学校的管理,我国高校的管理具有更加鲜明的地方性,学校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专业学习任务,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提高学生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意识。因此,我国高校管理人员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根据自身实际特征,加强管理的针对性,增强管理系统的适用性。一方面,要积极借鉴西方高等学校管理系统的建设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也要根据自身情况改进管理系统的物理结构和逻辑模式,建立更加合理的数据库,对学生信息数据进行存储、管理。

(三)采用“一卡通”管理模式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等学校都采用了“一卡通”管理模式,这主要得益于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它将银行卡、校园消费卡、手机卡有机结合,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更加快速、便捷、高效的服务。“一卡通”管理模式需要构建统一的认证平台,根据序号分发卡,并建立学生公共数据平台、信息门户平台,为不同年级、专业、院系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采用“一卡通”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完成通告发放、图书借阅、食堂消费、会议签到、成绩查询等活动,还能够提升校园网的系统性,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准,促进智能化校园管理模式的发展。

(四)建设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合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是一种先进的校园管理模式,可以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权限控制有机结合在一起,优化信息资源的配置,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推动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数字校园包含系统软件、管理者和计算机等,它不仅可以有效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能够构建高校管理新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高校已有资源提升校园管理效率。数字校园为教师、学生提供了系统的应用平台、数据平台和身份平台,对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布局、规划都具有积极意义。此外,在数字校园模式下,教师信息也可以实现信息化管理,通过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进行身份认证、数据交换和数据库管理,这对高校的教育教学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为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还能够提升管理效率,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氛围。因此,高校应当构建管理信息化系统,并引导各部门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提升他们的信息化操作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管理的高效性、信息化和科学化水平,满足当前高校发展新形势的需求,推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马辉 单位: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燕,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J].农业网络信息,2013(10).

[2]吴健强.浅谈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认识[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S1).

[3]杨兴林.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

[4]吴延水.基于基础数据平台的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探讨[J].怀化学院学报,2001(5).

学校信息化管理篇5

教职员工信息主要指教职工的人事、教学业绩和科研水平档案等;学生信息主要指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成绩、健康状况、思想品行等信息;活动信息主要指学校举办和组织的各类课内、课外活动信息等。学校的物质信息主要指学校工作得以运行的各种资金预算、收、支信息,学校教学的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电教器材及其它固定资产的信息等。科研信息主要指,教职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开展的教学研究的信息、学生在课内外从事的小发明、小创造活动信息。除上述学校内部管理信息以外,各级政府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教育的指示、安排等信息也是学校管理不可缺少的内容,如果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实现管理信息的共享,能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对于实现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构建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途径

学校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手段,对学校管理信息进行全面管理的人--机系统,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硬件主要由学校管理资源库服务器、管理信息网(计算机网络)、用户终端(多媒体计算机)等构成,软件部分主要由系统软件、操作平台、管理软件组成。学校管理系统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学校各项工作的当前状态,能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能从全局出发辅助学校各职能部门。由此可见,学校管理信息系统首先必须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能大大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同时,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应当采用管理数学模型,将仿真、优化结合起来,为学校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提供有效信息。

根据学校管理各职能部门的性质及任务,可将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划分为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职工管理、图书管理、财务管理、事务管理等,这些系统既是学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子系统,又是相对独立的职能管理系统。

(1)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包括学生编班、学籍管理、课程表编排与教学档案管理等子系统。系统要注意学生编班是按照年龄、性别、入学成绩等情况分析处理,并按照某些给定的原则把新生分配到各个班级。编班处理的原始数据来自学生管理系统中的招生管理子系统;学籍管理是教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校期间各科学习成绩的登录,统计,各种成绩表册及成绩报告单打印和传送,提供各种查询功能以便及时了解各科教学和各年级学习质量;

(2)学生管理信息系统

由于招生、培养、就业或升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环节,该系统包括招生管理信息、学生操行及奖惩管理信息、毕业去向信息等。学生操行及奖惩管理子系统主要辅助学生管理部门进行各期末或年末的学生操行综合测评,评选优秀学生等及各项奖金的评定以及学生处分记录等,该系统主要的功能是对上述有关数据的登录、统计、排序、查询和存档等。

(3)教职工信息系统

教职工信息系统主要由教职工基本情况档案和教师业务信息两个子系统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对上述内容的登录、分类、检索查询和输出各类统计报表等。基本情况包括教职工本人的有关情况及其家庭情况,教师业务信息主要记载教师的任教学科、专业、教学等能力、科研成果和业务进修情况等。

三、有效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几点认识

1、建立适合校情的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教学管理。教学管理会依照本校的不同办学定位及自有的特色创建科学化的管理模式。让管理人员从微观的操作渐渐变成宏观的持控,重点强调管理过程中的监控与结果审核。使用的过程中必需要经专门的人员对系统进行各方面的监控与调试,随时依照不同的需求优化和改良系统。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信息化优势

信息化的管理平台搭建好后,还需充分的使用,把先进的技术那运用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最开始教学管理部门还要应对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大量事务性劳动,特别是在当高校扩招时,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就会肩扛重任。而教学管理部门最终只是个统筹的管理者与下达者,具体的分步执行与操作都需要安排到下层的单位及个人完成。因此就必须要合理利用教学管理系统,通过网络把管理者及被管理者联系在一起,组成点对面的管理格局。这样就可以提升管理效率,同时减轻教学管理的部门劳动压理,让管理者抽出时间和精力研究管理的方式,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与管理成效。

3、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素质

学校信息化管理篇6

1.2学生档案管理方式落后,信息化进程缓慢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对学生档案管理还是手工纸质操作管理模式,造成了档案管理手段落后、水平较低、查找时间长,难以适应现代化教育迅猛发展的需要。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单靠增加档案管理人员是不现实的。必须借助信息化的电子工具管理学生档案,才能使学生档案管理规范、科学、系统、高效。

1.3缺少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管档人员缺乏信息化管理技术

学生档案管理人员多为兼职,兼职学生档案管理人员由于接受专门的学生档案管理的培训较少,而且其他工作较繁杂,他们一般难以实现学生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档案管理只停留在简单的手工查找的阶段,这种传统的工作方式工作量大、时间花费长、工作效率低下、管理成本极高,不适应现代学生档案管理的要求。随着中职学生数量的增长,这就要求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

2中职学校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2.1更新观念、转变思想

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的信息化,主要是学校领导要更新观念,提高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中职学校要建立学生档案信息化的新理念,做好宣传工作,更新相关人员的思想认识。学校要加大投入,增配软、硬件设施,配置与档案信息化相适应的软、硬件。

2.2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

学生档案是学校档案的一部分,是学生的重要信息材料。用人单位、学校、学生本人经常需要查询学生档案,而传统的查询方式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有时会发生档案查找不到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档案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学校应用扫描仪、计算机和网络把学生档案以统一规范的数据格式录入计算机,以备查找,防止丢失。通过专用软件将学生档案中的录检表、学籍册、毕业生审核登记表、毕业生派遣花名册等分类编目、排序。在实行分类后,检索时可依据不同内容快速查找到相关材料信息。学校要配备电脑查询检索系统,向利用者提供快捷、方便的档案信息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档案查询系统库,分析学生档案查找利用较多材料,有针对性的优先这些数据,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学校信息化管理篇7

2012年,国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对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规划,计划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目前来看,我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不同的教育阶段来看:小学教育阶段,很多学校考虑到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自主学习的习惯尚未成型,因此多限制小学生使用智能电子设备。因此小学阶段的信息化教学,仅停留在课堂教学和家校合作方面。如课程设计中运用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而这些技术的运用在英语、语文、科学课上使用较多。朗读课文时的趣配音、学习英文字母时的字母操、自然科学课上观看影片等,都是教学信息化的表现。中学教育阶段,主要指初中和高中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大多已经有了自主学习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已经成了必然趋势。很多经济发达、教育领先的地区及学校,已经开始允许学生带智能电子产品进入课堂。如人手一个IPAD,课堂上不再采用提问的方式而是大家在线统一作答,教师通过后台软件反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这样一来,既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公平作答的机会,也让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起来。高等教育阶段,现阶段高校发展较快,高校扩招已成为普遍现象,管理人员分配不均、管理工作过于繁重使得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无法有效的开展。因此,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优化管理模式成为高校快速发展的重点。学校通过建立学生电子信息档案、自主选修网课、校园卡网络一卡通、建设多彩校园等信息化手段来提高学校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继续教育阶段,“互联网+”时代继续教育的校企合作信息化建设成为一个新的亮点。当前,我国很多开办继续教育的学校都采取了“校企合作”的形式,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负责学生的理论教学部分和实践操作部分。如部分继续教育机构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了相应的“大数据校企合作信息平台”。

3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现存的问题

基于网络大数据和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出现,使得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的教学模式正在向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受到了质疑和阻碍。

3.1对教育教学信息化重视度不足

对于教师来说,虽然这一方式能够将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加高效科学的工作,但是一些年纪大、教育观念较为陈旧的老师不愿意改变自己原来的教学习惯,或者说不认可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因而教育信息化得不到重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虽然较为接受这一方式,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一系统的运用需要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或电脑等电子产品进行在线学习,那么学习者如何在学习过程中避免网络上的其他干扰仍有待思考,毕竟信息化教学并非适合于每一个学生,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监督能力;对于家长来说,家长是否认可这一教学模式的推行也至关重要。在对于一些家长的调查访问中发现,有些家长并不认可这一模式。他们认为是教师在为自己的懒惰找合理的理由,是教师省事的表现,有的还认为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并不适合于每天抱着手机完成他们的家庭作业,这样有害于学生的视力和身心健康。

3.2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团队较弱

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就要进行更深层次的信息化变革,然而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团队较弱。由于大部分学校领导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始终无法组建起一支优秀的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团队。其工作人员对于信息化管理没有足够专业的知识技能与工作水平,大部分管理人员的平均年龄较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缺乏创新的意识,从而导致当前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很难有全新的突破。

3.3教育教学信息化软件开发不到位

要想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建立更多的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新模式,就需要创新出适应这一领域的专业软件。对于软件开发商来说,有些系统的设置并不合理,并且由于开发过程中一些不严谨的行为而导致了学习系统中出现了错题、漏题的现象,这一问题仍需要解决。此外,有些网上选课系统、校园一卡通充值软件等信息化服务系统多有漏洞,给学生生活带来了不便。要想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务必要切实加强软件的开发和运行。

3.4缺乏信息道德观念

随着人们越来越具备信息交流的意识,互联网中人们言论自由,但也出现了很多不文明的行为,需要进行规范管理。学校在进行信息化教学培养时,也需要为学生灌输文明交流的观念。小学生学习能力强,很容易学到一些网络上不道德的言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加强信息道德观念的培养,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信息化时代做一个维护良好网络环境的好公民。

4对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建议

4.1加强学校对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认知

学校信息化管理篇8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教学信息化必然发展趋势

第一,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完成对教学中大数据信息管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当今教学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由于高校的规模不断的扩大,所以高校的信息数据量十分巨大。在管理上,要想对所有信息进行全面管理和条理分明的熟知每一个高校人员的信息,高校就要构建一个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平台,将每一个高校人员都建立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信息管理的统一化,让每一个在校人员都有自己的编号,从而实现清晰合理的管理高校教学中的大量数据信息。第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严控教学管理全过程。对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各个阶段的信息进行全面管理,要求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水平要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将教学管理中相关信息的标注、储存、查找等进行严格的管理操作,在操作之后,相关的教学管理信息人员能够快速的对相关信息查找和传输工作。将教学管理的信息都进行合理的操作规范,使其在教学管理全过程都具有统一的特性,不但提高了高校教学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时保证了高校教学管理的安全稳定。第三,教学管理信息化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同享用。随着教学管理信息化的不断改进和发展,新时代下的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和传统的教学管理信息化相比,当代的教学信息化不仅仅对高校师生数据进行高效的管理,而是将教学资源充分实现了共享化,利用高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平台来完成,比如说一些优秀的教学课程视频,同学们能根据自身的不同需求可以免费享用,同时能了解学校方方面面的信息,推进了全面实现教学资源信息化的共享。

二、构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的重要准则

第一,制定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准则。制定一个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我们要综合多方面因素,首先在制定相关管理平台前,要对学校的信息管理需求列出针对性的方案,做到十分明确高校的管理需求。在制定过程中高校要创建简单化教学管理平台,实现绝对的可操作性,每一个能进入该平台的高校人员能直观的了解到学校的整体信息。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要求对每一信息进行统一,从而方便管理人员的操作,同时管理人员能对高校教学新的信息进行补充,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不断的完善。第二,高校教学管理平台的作用体现。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具有多种功能,能对高校教学中涉及的各个层面有明确的管理。在全校教职工师生信息管理方面,我们的学籍、选修课程、学分的统计以及相关课程成绩的查询,都需要在该平台有与之对应的功能。还有就是学校相关的教学课程资源,通过平台的资源共享功能将宝贵的课程资源充分实现了共享化。在学校各个专业的发展规划上,都有各自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充分将学校的教学构思规划公开透明的展现给每一位在校学生。第三,确保高校教学管理平台的安全。随着现代高科技水平的发展,在社会各行各业中都会用到属于自身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在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中,由于当今时代有许多不法人士对管理信息网络系统进行摧毁,使高效的管理信息泄露,给高校造成了巨大的教学资源损失,所以在构建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中,我们要确保教学管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三、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第一,创建高校管理信息化环境。要想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首先,校领导要重视本校的教学信息化建设,制定相关的信息管理制度,为高校信息化的建设提供大力支持,相关的授课教师应树立信息化管理教学理念,对学生的教学工作开展信息化教学。学校教学信息化管理人员应经常开展信息化的教学实践轰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从而将现代信息化得以充分的运动,为高校创建教学信息化建设营造了浓郁的信息化氛围。第二,重视教学管理团队的培养。高校要想进行教学信息化建设就必须拥有一个教学信息化管理团队,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直接关乎着整个高校教学管理的运行效率。校领导在管理师资团队的培养上要加大培养力度,定期开展教学管理的有关活动,对管理人员的水平进行针对性分析,从而了解高校的管理师资水平,及时对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避免在管理过程中因为管理水平的欠缺直接影响到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第三,优化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优化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方面,就教学信息管理层面,我们要充分考虑该系统的实用性,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合理的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在教学资源的运用阶层,我们不但要将教学的相关课程进行资源共享,同时要求相关的管理系统安全性要不断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全面推进顺应了新时代的教学理念,高校应重视对教学信息化各个阶层的管理,在教学师资管理的培养以及相关管理技术的创新改进中,为高校建成教学信息化管理提供全方位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晓亮.浅析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J].文学界(理论版),2010(12).

学校信息化管理篇9

而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在完成新的建设工作后,总系统下会设有较多的子系统,而各子系统之间会相互配合,实现统一化运作,已达到学校内部财务资源的共享,方便学校财务资源的调配和使用,成为一种科学的、实用的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继而不断推进学校财务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以提高学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水平,进而促进整个学校的管理质量的发展,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对教学科研也有着一定的助益。

二、影响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一)目前很多学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学校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是目前看来是导致我国很多学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缓慢的一大原因,导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而学校方面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动力不足,系统的建设的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证,而资金的缺乏也使得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很多未知的风险,例如资金不足导致的建设终止等。

(二)学校财务管理对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程度低

目前很多学校的财务信息的管理和收集基本都由不同的部门分管,而这些部门和单位之间由于种种原因缺乏有效的沟通,致使了信息的滞后性,不完整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将会阻碍学校方面对财务的管理,而缺乏与其他校内系统完成信息交换的必要过程,就直接导致学校的财务信息无法得到有效地整合,继而出现学校财务管理信息的更新较慢,可信度也值得质疑等问题。

(三)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队伍建设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

从管理人员的角度上说,在目前的学校中,学校内部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负责人员素质较低,很多人员年龄较大,无法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的现状,因此很多管理人员无法熟练操作现有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甚至有的管理人员连基本的会计知识与计算机技术都不具备,这些因素在客观上严重阻碍了学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也使得学校内的财务信息混乱等情况不断发生。

(四)其他因素

在其它阻碍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因素里,学校建设环境滞后,硬件设施配备不完全等原因也会对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产生阻碍。

二、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一)科学地确定学校财务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策略

学校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涉及范围较广,涉及部门也较多,这项工作需要大量地信息收集和信息的管理,而针对学校的不同需要也会相应制定所需政策,资源的整合是学校财务信息管理的一大核心内容,因此掌握学校的各种信息资源就有非常大的必要性,而信息的快速收集也就需要加快学校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在此基础上,各学校应在针对自身的特点上科学、系统的制定适合本学校财务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策略以推动学校财务管理的发展。

(二)加强学校财务信息化管理中的科技应用

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要发展,其面临的一大核心内容就是要不断发挥现代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势,这需要学校重视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以此来获取精准的、即时的学校财务信息。另外,在不断发展技术的同时,还应该着手发展自己的特色,在学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摸索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学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并派专人对其进行相应的研究和学习,并在应用前期不断实践,使得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在建设工程中就能尽快上手,建设完成后就可以直接投入使用,提高效率,也就是促进学校财务信息的不断交流和交换。

(三)提高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的人员素质

学校信息化管理篇10

1 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外高校对于数字化、网络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十分重视。数字化校园概念最早由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欧美发达国家,由于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各高校对学校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进行了信息化改造。但是,国外高校比较关注网络信息资源的提供,较少强调高度的高校管理系统整合,学生的日常事物管理在数字校园中相对重视程度不够。

国内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高校管理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部分高校起步较早,多数高校已有基础。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校园网络化建设是在90年代初开始的,经过十几年的建设,现己基本建成了以高速校园网为核心,整合了学术研究、网络教学、信息资源、社区服务和办公管理的网络信息化教育系统。他们也是最早提出建设数字化校园概念的学校之一。全国重点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研讨会于 2002 年5月份在珠海举行。会后,全国很快出现了校园数字化建设的新高潮,关于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的研讨也更加火热,数字化校园建设己经成了各高校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新的热点。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网络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具有人工管理无法比拟的优点,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因此对于学生事物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整合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 高校学生管理网络信息化整合的阻碍因素

2.1学生管理信息化的范围和地位认识不足

虽然,国内的高校已经将学生管理信息化放在学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位置,但还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有的高校把高校学生管理部门上网同等于学生管理信息化,也有高校认为学生管理部门的办公自动化或“无纸办公”就是学生管理信息化等。这些都只是学生管理信息化的一方面。学生管理信息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建立各行政管理部门对学生事务管理的有机联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实现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决策、管理、执行、协调、反馈等各项功能。高校是信息化资源、知识最普及的地方,同时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信息化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所以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

2.2学生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一大批院校已建立起了相当规模的计算机网络,但就其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而言,都还处在极为粗浅的阶段。不少工作依然停留在简单的文字操作和报表处理上,对信息收集、整理、处理、联系和等仍采用以手工为主的传统信息管理方式,而网络技术、智能技术还未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普遍的应用,使得学生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大量基础数据的采集集中在各职能部门,形成信息管理的瓶颈,阻碍了基础数据在宽度和深度方面的增加,影响了数据的精度。

2.3学生管理信息化缺乏统一规划

目前我国各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对学生管理信息化缺乏统一的规划,尚没有制定明确的学生管理信息化目标和相应的发展规划。各管理机构往往采取“各自为政”的做法,造成各管理机构的交流障碍,相互之间缺乏协调、没有统一标准、资源不能共享,造成重复建设,整体水平低下。大部分高校没有建立一个内容丰富、功能强大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将招生工作、教育管理、宿舍管理、社会资助、素质拓展、就业指导、教学服务等教育管理工作流程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内部共享。

2.4学生事务管理服务发展滞后

长期以来,高校形成了以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能和管理人员意志为主导的高校管理服务理念,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导致了现在的管理效率低下,各级部门的职能条块分割,管理成本过高,周期太长以及基本流程结构不适应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的要求等现象。

3 高校学生管理网络信息化整合的发展策略

3.1充分认识到加强高校学生管理网络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高校作为国民教育活动和国家科研活动的基本单元是一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加强高等学校的科学管理,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为国民经济建设快速输送大量高质量的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在跨世纪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广泛地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网络化、信息化、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竞争力,是搞好高校学生管理的一个有效手段。

3.2加强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信息化队伍建设

要有针对性地对高校教育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明确信息化管理分工,提高信息化背景下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建立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3.3明确目标、合理规划、整合资源,加快网络信息建设

学生管理网络信息化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统一的发展规划,校内不同部门、不同机构之间要有一个统一规划,以避免不同部门和机构采用不同的平台和标准而造成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上的困难和矛盾。因此,合理统一规划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不同部门的信息沟通,指导不同部门协同工作,便于对于各级管理机构的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的部署和安排。同时,以实现目标为导向,整合高等学校校内现存的各种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促成各系统间的无缝连接,削减功能重复的信息系统,全面提高学生管理信息化的水平和效率。

3.4完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确定具体功能模块

要实现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应该首先完善现有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使其适用于学生教育管理的各个层次和环节,可以改善学生教育管理的环境、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使学生管理工作的运行数据更加准确、及时、全面、详实,同时对学生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为领导层制定政策、方针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高效性;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合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学校信息化管理篇11

一、信息化对高校教学管理的积极影响

(一)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

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对高校教学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管理工作多、杂、细、乱,随着高校的扩招,要采集的有关数据量更多,如果采用传统方式将大大增加了基层的重复性劳动力,浪费人力和时间。利用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通过校园网到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居中存储,及时更新,其数据的共享性大大增强了,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使用效率。

(二)优化组织结构,增强组织活力

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组织结构分工过细,层次重叠,工作效率低下。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教学管理变为扁平形,信息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传递,方便快捷,加大管理幅度和力度,给了操作层更大的自,[1]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增强组织活力。

(三)提高教学管理服务的公平和公正性

以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由于组织结构,具有封闭性,信息流动缓慢,服务的公平性不高。在信息化条件下,通过校园网络学校,所有的公共信息都在网上,教学管理服务能真正地实现制度化、程序化,哪怕师生在校外,通过网络使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都可以得到信息,只要能上网就可以享受到服务,跨越部门和时间的限制。

(四)增加了教师、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力度

当前,教师游离于教学管理之外,教师只能接受,根本就参与不了教学管理。搞好高校管理必须依靠教师,还要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在信息化条件下,网络成为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教师与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力度得到大大增加。随着掌握信息,会有越来越多的师生会在信息分析后加入到决策过程中来。信息技术使得信息获取和传递变得更快捷,教师与学生能通过网络留言或发贴,成了教学管理决策部门的重要参考。

二、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一)教学管理制度的定位问题

不同教学管理制度下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会有很大不同,在进行信息化规划之前,应解决其定位问题,确定教学管理的制度以后,要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发展需要,再进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如果只是暂时性的管理系统,则需要预留好系统接口、功能模块,方便以后扩展的时候所需。

(二)信息资源的规范化建设问题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资源是信息资源,信息化的关键就是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因此,信息资源的建设就是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核心与长期任务,我们要格外注重信息资源的规范化建设,制定有规范的信息编码规则,各类子系统中的代码规则要符合数据的规范化,要做到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同时也要适应未来扩充、发展的需要。在进行数据采集的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信息资源的有机结合,注意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起科学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三)系统的资源规划及系统开发问题

高校发展需要在线信息化教学管理核心软件,对开发人员的技术要求、资源的要求都很高,所以必须有全面综合的考虑,在进行系统分析设计时符合软件工程思想。软件工程要提高软件开发效率,遵循“自顶向下”的方法。在进行系统实施时,需要进行必要的程序修改工作,应遵循“自底向上”的原则,使整个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达到最优。[2]开发队伍的人员要有经验丰富的系统开发人员,更需要熟悉教学管理的人员,根据高校自身资源综合考虑。

(四)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问题

教学管理信息化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懂得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掌握并熟练运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成为高素质教学管理人员。高校要重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给各级教学管理人员以足够的资金与设备,要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

三、完善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创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教学管理信息化必须要有高校领导的重视和参与,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复杂的工程,只有由“一把手”亲自主持、实施,共同参与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取得成功。“一把手”要真正投入到系统实施过程中,协调各项关系,解决系统实施问题,确保系统正常有序地实施。高校在实施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时,还需要保证充足的财政投入。办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是制约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高校应综合权衡,开源节流,多方筹集资金,拓宽办学经费来源,才能建设好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

(二)重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

教学管理信息化对教学管理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掌握信息科学知识,懂得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具有创新能力,成为高素质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管理水平有赖于管理队伍的整体,所以要建立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在高校的推进,要优化队伍结构,科学规划教学管理队伍,要引进高信息素养的中青年人才,发挥各个年龄层次管理者的积极作用,要着重培养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加强岗前培训,在职学习,还要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和奖惩机制,做到赏罚分明,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作者:王峥 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学校信息化管理篇12

一、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一)实现对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中的教学管理系统由诸多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具体来讲,不仅包括了培养计划、还包括培养过程;不仅包括教学施教者,还包括教学的受教者;不仅包括教学硬件设施,还包括教学信息等。因此,教学管理系统会将这些具有一定联系的要素按照科学合理地方式组织起来,从而实现将教学计划、课表安排、学籍管理、成绩统计等一般性事物管理扩展为对学生个性化管理、信息管理以及师资管理和质量管理等的全面管理。

(二)促进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环节多、事务杂,而过去由于缺乏一种科学合理的手段及规章制度使得高校的教学秩序无法得到充分保障。而在高校管理中实行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高校管理的更高层次管理,而且还涉及到了高校教与学的所有方面。因此,建立健全高校信息化管理制度,不仅可以使教学工作更加规范化,从而保证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

二、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软件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不够合理

高校教学管理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要以高校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为中心,在这一思维模式下,当前在建设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往往是从系统当前的实用性出发,因此尚未充分考虑到系统与实际教学在日后的发展需求,这就易造成教学管理工作的不规范性和不连续性。加之,由于部分高校受到自身教学管理人员技术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将教学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与研制委托给校外第三方公司来进行,而高校自己却并不参与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然而,虽然这些专业性的软件公司具有很强的开发能力,但是这些软件开发公司却对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模式和环节完全搞不懂,这就会造成软件设计与高校实际教学管理工作不相符,存在许多不合理的情况。

(二)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水平不高

随着信息技术化的不断深入实施,当前已经有很大一部分高校有针对性的对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了计算机操作、网络技能的培训,以此来提高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往往造成培训管理工作的不严格,长期以来导致当前高校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低下,也就无法熟悉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进而严重影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度。

(三)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面临挑战

高校教学管理系统的建设涉及到教学管理各个环节,其牵涉的面非常大。因此一旦系统设计人员对高校教学管理业务不熟悉,那么势必会造成系统中漏洞的出现,进一步对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的隐患。同时,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基于互联网网络中,而在互联网中各种病毒、木马等层出不穷,各类恶意的攻击也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教学数据的安全,进而造成数据的丢失等。

三、推进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一)合理规划与设计,保证教学管理系统的科学性

首先,高校相关领导者应当要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进而充分认识到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其次,在进行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时,学校教务处要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不断组织、集合各个方面的专家,如教育管理学家、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和分析,进而保证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与高校实际教学情况相符,充分体现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及时性、独立性;再次,在进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制过程中,还需要在收集整理一线教学管理人员经验的基础上,允许其参与设计过程;最后,高校教务处应当配备一名既熟悉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又熟悉高校实际教学管理需求的专业人员,并聘请其成为教学系统的管理人员。以从结构上、功能上、实用性上保证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科学合理,从而促进高校日常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与高效化。

(二)提高管理队伍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教学管理人员不仅是促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执行者,而且还是促进该进程的受益者。而现阶段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效果完全受制于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这就要求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要结合教学管理系统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并依此增强自身获取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此外,高校也要不断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为日后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解决技术上的问题。

(三)重视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是整个高校教学信息的基础与枢纽,一旦其遭受到病毒的入侵或网络不法分子的攻击,就会面临数据丢失或被篡改的风险。因此,高校一方面要加大“防火墙”的安全级别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拥有管理权限的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以防止密码从内部管理人员外泄。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不难看出,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不断加强将先进信息技术融入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并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高校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进而不断推进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与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雨平.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

学校信息化管理篇13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2-0057-04

Analysis of Teaching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Wu Xiaolei, Han Meng

Abstract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eaching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n make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more efficient and scientific. Based on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s teaching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ppli-cation situation and existed problems of comprehensive and more-campu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system, and proposed suggestions to perfect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of teaching management

新世纪以来,我国信息化技术突飞猛进,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化高效的教学管理应运而生。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教学管理的新模式,组织和配置教学资源,规划和管理教学过程,规范和监督教学评估,教学管理信息化即将成为高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有力支持[1]。

1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现状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不断壮大,应对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高校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办学规模也在持续扩大,与此同时,学生和教职工人数也不断增加,而且很多学校已出现分校区办学的新模式,大大增加了教学管理工作难度,教学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必然趋势。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文件的号召下,大部分高校正在积极建设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但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

对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教学管理信息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所以一些高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只是为了响应教育部颁发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文件,在做表面工作,没有把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运用到教学管理的实处。另外,许多高校教学管理观念比较落伍,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整体化、系统化的意识,容易发生片面化或本末倒置等问题,比如重硬件、轻软件。这些认识和理念上的不成熟成为制约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因素。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选择和应用不当 教学管理信息化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也需要完善的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来支撑。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大多数高校选择购买引进专业机构研发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而不选择自主研发,因为自主研发需要投入过多人力、财力资源,而且对高校的信息技术科研水平要求也很高。然而,引进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很好地适应每个高校不同教学管理模式的个性化要求,于是就会在应用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不能充分合理使用管理系统,导致管理系统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学管理系统中个别功能模块尚未完全发挥作用,有的是因为这些模块实用性不强,而大多数情况是因为这些模块与该校的教学管理模式相悖[2]。

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实现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将信息化管理系统与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有机结合起来,完成对高校日常教学工作高效科学地统筹管理。这就对新形势下的教学管理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各高校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实践过程中的另一大挑战就是教学管理队伍的教学管理理念及信息技术水平不能与时俱进。他们以往日常事务杂乱繁多,极少外出进修学习,管理理念陈旧,缺乏创造性,信息素养不高,使其很难适应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模式。高校还普遍存在教学管理人员的不稳定性(典型代表就是各院系的教学秘书),教学管理人员相比较任课教师或行政人员相对地位较低,工作劳累,荣誉感不强,这些因素导致其任职不稳定。教学管理人员不稳定,势必造成新管理人员无法很快适应教学管理体系,阻碍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实施[3]。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经费短缺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个庞大的系统项目,需要大量的经费保障。比如,硬件建设包括校园网络搭建、教室监控设备、计算机设备等;软件建设包括信息化管理系统、办公软件系统、校园网管理系统等;还有管理队伍各岗位人员培训、进修学习和薪资奖励等。不光前期投资大,后期经费持续投入也是不小的数目。比如,设备维修和更新升级,软件系统的维护和改进,新增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相关开销等。目前除国家重点部署院校、“211”和“985”工程院校外,很大比例的高校教学经费不足,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高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4]。

2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内蒙古师范大学成立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之一,自治区重点大学,是具有鲜明教师教育和民族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学校下设22个职能处室,36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学院,3个科研部,2个校区,是一所典型的分校区办学的高等院校,实行的是学分制与学年制相结合的培养制度。学校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3万余人,各类研究生42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6400余人,各类留学生300余人;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开设74个本科专业。这么多师生,这么多部门,这么多专业,教学管理工作量可谓十分庞大,必须依赖于信息化技术手段来完成日常教学管理。学校于2005年开始使用由北京清元优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URP高校教务管理系统(University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ystem,简称UEAS)”,官方客户端界面如图1所示。

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简介 所使用的URP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依据管理的内容及职能分为四大功能区域:系统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进程管理、教学评价管理。各大功能区域有各自的管理范围。

系统管理区域里的模块有公共信息、招生数据处理和系统管理。公共信息模块是学校面向所有科室部门及学院通知或信息;招生数据处理模块是对每学年招生数据信息的统计处理;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各个科室部门及各类系统用户权限的设置。

教学资源管理功能区域的模块有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课程管理、教室管理和教材管理。学生管理模块是对学生资料及所分院系和专业等信息的处理;教师管理模块是对教师信息及所代课程信息的管理;课程管理模块是对课程开设情况及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室管理模块是对教室使用分配情况的管理;教材管理模块是对各专业各门课程使用教材的订购和发放的管理。

教学评价管理功能区域的模块有论文管理、综合审查和教学评估。论文管理模块是对论文写作及发表情况的管理;综合审查模块是对学生学业情况及是否达到毕业要求的审查;教学评估模块是对任课教师代课情况的评价管理。

教学进程管理功能区域是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最主要模块。教学管理主线是围绕“课程管理—培养方案—理论环节—排课管理—选课管理—教务管理—成绩管理—综合审查”来开展的,如图2所示。

另外,教学进程管理顺利开展还需要3个辅助流程。

第一个是“学生管理—收费管理—注册管理—选课管理”,学生所在院系专业等信息整理完成后就要统一进行各项费用的收缴(专业不同,收费也不等),然后进行学生学籍注册,之后才能进行学生选课。

第二个辅助流程是:各专业方向培养计划出台后,根据“培养计划,结合教师情况、教室情况及教材情况”进行统一排课。

第三个辅助流程是:每学期末的“教学评估管理”。接下来是对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流程的详细描述。

教学管理信息化流程

第一步,根据各院系上报其开设专业各个方向的培养计划,学校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反馈,最终确定各专业各个方向的培养方案。

第二步是理论环节,主要是结合任课教师代课情况、教室使用分配情况及教材的订购配况进行统一排课,即确定各门课程的代课教师、上课地点、上课时间、总课时及每周课时和使用教材资料。

第三步,经过新生院系专业信息整理、缴纳各项费用和学籍注册之后进行选课。为了减轻每学期选课高峰期对校园网及教学管理系统的压力,避免造成网络拥堵及系统瘫痪,学校安排各院系专业课由各院系教学秘书“”为各专业各年级统一选课,校任选课以及非专业限选课由学生自己根据上课时间与爱好进行选择。学校规定在学生选课之前,学生必须完成对上学期各科代课教师的评价,否则不能进行选课。(学生对各科代课教师的评价是学校对任职教师的考核监督的一部分,也是教师评职称的依据之一,所以学校以强制学生进行评价的形式来督促其完成。)

第四步是教学过程及学生成绩管理,包括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及学生上课情况统计,相关部门对授课情况的考察监督、课程成绩评定及核实公布。在成绩核实录入方面,各院系各代课教师在教学秘书的协助下完成其所代科目学生成绩的录入,由于权限限制,他们只能进行录入和读取,一旦提交不能进行修改。如若因为出错等原因需进行成绩修改,必须向教务处相关部门申请,经核实,由教务处相关科室进行修改。

最后一步就是学生的综合审查环节了,即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的学籍注册、缴费情况、专业培养计划完成情况、学情学分和毕业实习及论文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的毕业综合审查。

学校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服务结构是C/S(客户端/服务器)和B/S(浏览器/服务器)相结合模式:C/S模式操作稳定、处理能力强,教务处各科室及各院系教学秘书采用的是该模式;B/S模式灵活便捷,不限制时间和地点,可移动办公,教师和学生采用的是该模式。总之,从学生的入学审核注册,到制定培养计划;从排课选课,到教学过程的监督及学科成绩评定;再到最后实习及毕业论文的审核,这整个教学管理的过程中URP高校教务管理系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教务及教学管理各部门的管理人员也是至关重要的,他们是整个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只有在各个部门相互协调、合理分工、紧密合作的前提下,才能高效顺利地完成庞大的高校日常教学管理。

3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改进建议

内蒙古师范大学自从引进“URP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后,信息化的管理平台给教务及教学的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尤其是教学管理这一块,基于此系统把教学管理的相关部门科室与各个院系的教学管理结合成了一个整体;把各级的教学管理监督人员的日常工作融入到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的方方面面。然而,教学管理的整个系统还有待提高之处。

培养科学的信息化教学管理观念 要想让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教育教学功能充分发挥,不仅要有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也需要高水平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决定着教学管理水平,也决定着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功能发挥的程度。学校应该更加重视树立科学的教学管理观念,通过有组织的方式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以现代教育理论来促进其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思想,实现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以信息化的管理理念来规范管理流程,逐步转变以管理者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管理理念,适应“服务型”的高校教学管理新模式;以科学的进修学习和晋升机制来激励管理人员,招贤纳士,培养一支岗位稳定、工作有热情的管理队伍。

进一步改善信息化软硬件设施 首先,根据学校自身情况改进并完善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以系统的眼光看待教学管理系统,积极与URP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研发团队交流沟通,对不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模块、不利于师生操作的模块予以修改;对于那些使用意义不大的模块或需要改进之处,要向该系统的研发团队提出反馈和建议。与此同时,学校的相关管理人员也会在此交流研讨过程中有所学习提高,从而对该系统有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将更加游刃有余。校园网存在网络速度较慢的问题,特别是学期初选课和学期末查成绩时,常常出现访问量过大造成系统无法响应的情况。网络基础设施需要升级优化,在特定网络使用高峰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功能灵活运用,作出相应指导指示。另外,相关部门及院系应该总结一些缓解措施,比如各院系教学秘书统一给该院系学生选择专业课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诸如此类的好方法好措施还是多多益善。

加强各层级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视 教学管理信息化作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之一,既需要高校广大师生及各院系教学辅助人员积极参与,又需要各院系领导及校级决策层高度重视。

首先,校级管理层应该考虑增加必要的经费及人才投入,应该意识到教学管理岗与教学岗同等重要,就像优秀教师合理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完成优质教学一样,高素质的教学管理人员结合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各部门紧密协作分工,才能让偌大的高校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使本校的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其次,各院系领导也要加强重视院系层面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培训及督促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及任课教师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尤其各院系的教学秘书岗位不稳定及教育理念落后问题非常严重,亟需解决。另外,任课教师也应该紧随信息时代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并且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使用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来更好地完成学业。

4 总结

高校教育信息化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而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进行科学的教学管理,是信息化时代高校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必经之路。高校应深入分析和全面认识自身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合自己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并使之不断完善,让信息化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务教学管理,服务于广大师生教与习的全过程,最终使本校成为高校教育浪潮中有竞争力的一份子。

参考文献

[1]吴宝康,冯子直.档案学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157.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