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税务人事档案管理实用13篇

税务人事档案管理
税务人事档案管理篇1

为了有效解决税务档案的粗放式管理,更加科学的服务税务工作,集约化管理是一条必经之路。对档案进行集约化管理,具有以下优越性:

(一)档案集约化管理有利于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档案集约化管理使税务各种档案门类更加齐全,运转更加有序,基本实现了档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最大限度地发挥税务档案在征收管理、纳税评估、税务检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档案集约化管理是对税务档案工作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对于整合档案资源,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有效推进税务档案工作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档案集约化管理有利于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修复。档案集中管理增加了档案资料的存储量和系统性,提高了档案资料的传递和交流速度,可以更好地为领导决策和其他人员服务。档案进行集约化管理后,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对系统的征管资料信息进行严格筛选、综合、归纳和提炼,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对档案进行集中管理,还有利于用户方便及时地检索到完整准确的资料。

(三)档案集约化管理有利于各类档案密级的执行。只有由档案管理部门的档案专业人员实行统一管理、专业化管理,才能准确把握档案的密级,有效掌握档案机密递减规律,确保档案的保管和利用。

(四)档案集约化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实施信息管税。税务档案反映了税务部门征管工作的动态和工作成绩,是最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根据信息论的观点,信息具有系统性、序列性和传递性,税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要求快速、准确的信息检索、提取、传输和显示,进而构建整个信息系统。对档案进行集约化管理,不但有利于档案工作的信息化,也有利于信息管税的实施。

(五)档案集约化管理有利于发挥档案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监督和管理作用。实行档案集中管理,档案资料、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相对集中,便于档案主管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管理,从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积极性,提升档案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六)档案集约化管理有利于实现档案的“六个统一”。“六个统一”即统一资源管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管理系统、统一开发利用、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档案管理制度。

二、完善档案集约化管理的应对措施

档案管理是税务部门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必须克服局部观念、封闭观念,树立整体观念、开放观念,实现档案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为税收事业发展提供保障。笔者认为,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加强档案集约化管理:

(一)全面规划、整体控制。相对独立的档案管理中心成立以后,逐步将原来分散在各税务分局、稽查局的档案全部移交入档案管理中心。力求将档案管理中心成为档案的保管基地和利用中心,实行集约化管理,实现对档案的整体控制,促进税务各类档案从专业化管理到综合化管理的转变,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集约化。

(二)科学管理、制度规范。为了使税务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档案管理中心成立以后,必须着手建立起一整套统一的规章制度,作为整个系统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标准。档案管理不仅应当执行上级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国家标准,还应依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本单位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标准及制度,包括档案室工作职责、档案人员工作守则、档案材料收集、管理制度等,从制度上保障税收档案的集中化管理,真正做到依法建档、依法治档、依法管档、依法用档。

(三)结合分类、集中保管。档案集中管理以后,可能会出现“貌合神离”的现象,即形式上集中,实质上仍然维持原来的档案管理板块,各自为政。要从整体优化的指导思想和便于利用的工作原则出发,把档案在实体上构成一个统一的、科学合理的类别体系。为此,需要采用一种既能反映单位税收征管活动、又能满足各方面利用需要的综合分类法,使档案资料构成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另外,在接收各税务分局、稽查局实体档案的同时,还要将分散在各单位的档案电子数据库统一集中到档案管理中心的档案管理系统中,对档案电子数据进行再整合,规范录入格式和档号规则,实现全系统档案信息资源的高度集中。同时,在集中全系统档案实体资源和电子信息资源的基础上,还要实现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的高度集中,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完善档案信息资源推送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税务档案在征收管理、纳税信誉评估和税务稽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全面开发、信息共享。档案集中管理后,一方面可以集中人力、物力,更有效地全面利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的网络体系,并作为档案信息系统纳入单位信息系统予以管理,实现信息共享,更好地服务税务事业发展。在具体工作中,一要搞好档案的编目和档案检索工具的编制,完善检索体系,实现多渠道、多角度检索;二要探索档案信息资料开发利用的手段和形式;三要积极开展档案资料的编研工作。

税务人事档案管理篇2

近年来,常山县地税十分重视税收档案工作。共建立了县地税局综合档案室、县稽查局档案室、第一税务分局档案室、第二税务分局档案室等4个档案室,专职人员有4人,兼职15人。其中:省二级档案室3个、市一级档案室1个。文书档案、业务档案、会计档案、科技档案、声像档案等都按规定要求整理成册,基本达到了《浙江省地税系统税收征管档案管理办法》要求。

二、档案在税收征管中发挥积极作用

常山县地税局十分注重发挥档案工作在指导税收征管、服务税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随着税收征管档案管理水平的逐年提高,也为税收征管工作高效运转提供了优质服务和信息保障。主要体现在:

一是通过档案整理提升水平。日常工作中,对纳税人认定事项准确与否,适用的税种税率有无错误,税额计算精确度如何,选案和税务检查是否认真,违章处理是否合理合法,税款的减免有无违反政策现象等,都以税收征管资料为主要依据。在税收档案收集整理、补充完善、科学归档过程中,做到资料收集齐全,分类合理,检索快捷,查阅方便的要求,从而促进内部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是在税收检查中发挥作用。税务档案是税收征管工作的执法依据,也是税务工作日益程序化、规范化的体现。过去由于档案管理不规范,在查阅以往年度征管资料时极为不便,有些户籍资料甚至不全,一些稽查案件因缺乏证据而无法定论。从地税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以来,档案工作纳入了正常管理程序,档案工作规范化不仅提高了税收征管水平,也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在税收检查中,档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是为征管考核提供了依据。税收档案能够直接体现一个地方税收征收管理情况,上级税务机关对下级机关的税收征管质量考核很多是通过查阅税收档案,分析档案数据等手段进行定量或定性的。

四是为税务宣传积累资料。对涉及地税工作的重大活动,我们每月通过大事记形式记录,并注重各种图片资料、音响资料的收集。在每年的税收宣传月活动中,借取综合档案室的一些文档、声像资料制作形成图文并茂、生动翔实的宣传图片,通过这些资料图片宣传,让社会各界理解和支持税收工作。

三、常山县地税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过去由于多种原因,该局把档案管理作为一项阶段性工作,每年安排一段时间集中整理,而平时档案工作很少顾及,缺乏经常性的档案管理和利用。从省地税局印发《浙江省地税系统税收征管档案管理办法》以来,地税征管档案工作才逐步走上正规,但从目前各地税收档案管理现状来看,尚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征管资料收集不到位、不全面。具体表现在基层税务分局除税务登记、纳税申报资料外,其他税收资料很难完整掌握,特别是通过网上申报之后,纸质资料越来越少,许多涉税资料不法收集到位。

二是征管资料分类不一致。对征管资料的管理,不仅仅是按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装订,更重要的是要把征管资料进行分类、归并,使其在内容上有完整性、统一性,能够准确反映征收管理的全过程,有利用价值。在实际工作中,按照征管资料的功能和用途不同,可分为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票证管理、税务稽查、其他法律文书类等。但各类文书资料的整理、收集、归档由各个不同的部门管理,同一纳税人当年形成的征管资料被分成二个或三个部分,增添了推行征管资料“一户式”管理的难度。各基层单位根据各自的经验和需要分类,往往存在分类不科学,内容不齐全,重形式,轻内容,重复归档,是分户管理还是分类管理,归档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致使资料归档、查阅很不方便。

三是征管资料管理流程不统一。没有统一、完善的税收征管资料管理流程,或即使有统一完善的税收征管资料管理流程,各征管单位对税收征管资料的采集、传递、接收、录入、归档管理仍各行其是。由于管理流程混乱,致使资料内容残缺不全,有的单位上年度的税收征管资料到下一年就丢失了,残缺的现象比较明显,影响了征管资料的系统性、真实性和连续性。

四是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较低。随着办公自动化、税收信息化为核心的的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地税征管档案明显滞后于税收工作的要求,信息不能共享,查阅不方便。绝大部分的征管资料都是人工归档,计算机在征管资料管理上的利用程度比较低,由于缺乏对档案资料及相关数据的综合分析、指导和应用,难以达到档案利用的最佳效果,档案管理不能适应税收征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四、完善征管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

税务人事档案管理篇3

1.通过供应原始税收数据和分析资料,为政府宏观决策、各部门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为研究区域、行业经济税收发展趋势提供精准服务。

2.对税务部门而言,可以为各税种、各行业的税源分析和税源监控提供详细完整的历史数据,为税务检查和税务执法工作提供准确、可信的信息资料、依据和凭证,为行政复议、诉讼和税务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为纳税评估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科学、原始数据和资料;3.为纳税人提供准确、详实、全面的历史纳税资料和相关凭证资料,便于纳税人在办理其他业务时查询。

二、存在的问题

1.基层税务人员对档案工作认识片面。一方面,随着“营改增”等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国税部门工作量激增,人员力量则相对增长缓慢,人均工作任务繁重,存在一定的“重业务、轻档案”思想。一个县级国税部门一般下设6-7个税务分局,人员大多在6-15名左右,而每个分局管辖的纳税户少则二、三百户,多则上千户。另一方面,基层税务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重点在于对文书、会计、声像、实物档案的规范管理,而对业务档案,特别是对税收征管资料、稽查案卷等涉税资料管理却相对不足。税收征管档案在实行“一户一档”的管理方式后,大多只是将纳税人在一年中形成的包括申报、征收、检查、评估、发票领用存等全部资料作为一个整体单独保存,档案资料散落在各个部门科室,并没有纳入综合档案室的统一管理,对税收档案信息的价值都将造成一定的影响。

2.基层税务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强。基层国税部门普遍存在“人少事多”的现象,加之税收工作任务等工作繁杂,档案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有的是一些临近退休的老同志。由于基层税务档案管理内容、环节众多,不但需要掌握基本的档案管理要求,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税收征管知识,而档案员因接触档案时间短、接触面窄,没有时间专门学习档案管理知识,专业素质很难得到保障和提升,只能固守成规保证档案工作的基本运行,很难跟上档案工作新形势、新要求,甚至有的无法保障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导致后续管理、查找、利用就费时费力十分困难。

3.基层税务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对落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用越来越普遍。围绕税收主业务工作,国税部门配有税收业务处理类、监控分析类、行政办公类几十个办公系统,信息化程度不断升高,流转的电子数据也与之俱增。加之无纸化办公和各类便民政策的深入推行,部分类别档案开始出现电子档案多于纸质档案的现象。与此相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一方面,国税部门的主要职能就是税收,政策、资源自然倾向税收征管工作。因此在制定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时,档案管理所占比重往往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国税部门为垂直系统,大部分信息化系统都是顶层设计、统一运行,具有便于数据交换、统计分析、后台维护等优点。基层国税部门无法单独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只能简单配备档案管理软件,缺乏综合管理平台,档案资料检索、信息共享、利用服务效率较低。手工管理档案已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档案管理信息化迫切需要铺开。

三、加强档案管理的建议

1.提高基层国税部门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档案是国税工作开展的重要记录,是各类资料的集合,应当伴随着税收业务信息化建设而发展,着力打造信息化、规范化、综合化的管理平台。一是加快软硬件建设,依据实际情况和档案工作需求,优化基础设施,通过一定的财力物力的投入来完成信息化基础建设和信息系统的全面优化管理。二是健全电子档案管理机制。不仅要完善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步归档制度,还要进一步明确统一电子数据信息格式,如基本信息类型、文件格式、数据归类标准等要求,便于挂接与后续管理使用。三是完善电子档案安全管理机制。电子档案是各类数据的归集,具有很高的价值性,必须做好身份验证与安全防护工作,推进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工作,确保数据长期保存。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防止因硬件损坏、系统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

税务人事档案管理篇4

税务 档案管理 信息化 思考

中图分类号:K206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一、基层地税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一)岗位荣誉感不强。在基层地税机关中,作为综合档案室的管理员,百分之六十以上都是四十五岁以上的老同志。这部分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热情不是很高,普遍认为自己是因为年龄大而被安排在档案管理员这个岗位上,属于单位可有可无的人。同时,由于档案管理与生俱来的枯燥、不易出成绩等特点,导致档案管理员工作成就感不高,岗位荣誉感不强。

(二)队伍建设待优化。基层地税机关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专业出身的管理员可谓凤毛麟角,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占据档案管理员队伍绝大数的,都是半路出家的“杂牌军”。由于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导致税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存在着“三性”:随意性、跟风性和错误性。

(三)库房面积过于小。受制于现有的办公条件和现行的基建管理制度,基层地税机关的综合档案室面积普遍不大,在税务档案越来越多的今天,已呈不够用态势。以高安市地税局为例,该局设有档案库房一间,面积小,藏件多,库房即爆满。

(四)档案管理未统一。就基层地税机关而言,税务档案收集管理普遍存在分散、各自为政现象,缺乏统一性。如税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各种文书、会计、基建、声像、基建等档案,一般是由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统一归档管理,而对于别的股室的资料则分别各自行收集、整理,归档保管,这使得税务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统一性。

二、当前税务部门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档案管理主观认识不够

对档案信息资源重“藏”轻“用”,对档案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缺乏广泛的宣传,对档案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认识不到位,在档案人员配备及软硬件配置上未做长期考虑。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档案利用率不高。

(二)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归档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收集归档工作被动、不及时,文件材料收集归档不齐全;各种文件材料混装在一起,条理不清晰。很多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借阅、保密等制度不够健全,有的虽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却流于形式执行不严。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文件资料堆积如山,整理不及时;档案资料收集不全,丢失严重;借出的档案不履行借阅手续,有借无还时而有之,时间一长档案资料就不知去向;还有些人借机在档案资料上私自篡改,严重损害了税务部门档案的真实性和利用价值。

(三)档案管理基础设施简陋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管理中广泛运用,管理手段不断进步。基础设施配备简陋,硬件跟不上。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管理档案的部门较少,基本上还采用手工收集、检索,信息量小,不利于档案的收集、利用和开发。反映税收征管实际的税收征管档案资料只停留在纸质资料,不利于档案综合研究和应用。对反映税收征管实际的各种录音、录像、照片等形象化记录材料和技术档案保管上,未形成统一标准。

(四)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目前部分基层单位档案管理人员不到位,没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基层业务知识欠缺,知识结构不合理,学历普遍偏低,现代科学知识贫乏,部分档案管理员素质低,不能熟练掌握档案现代化管理技术,无法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

三、促进税务部门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加强税务档案工作,是税务部门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促进税收征管、优化纳税服务、提升队伍素质,推动税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针对当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为此,笔者认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应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档案管理认识,实现档案高效开发利用

充分认识档案工作对促进税务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做好税务部门档案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明确档案工作是各级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税务部门档案管理工作,努力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建设法规制度完备,管理体制科学,基础设施健全,信息化技术普及,服务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税务档案管理体系。实现档案高效化开发利用。档案的开发利用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保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税务部门中心工作,立足税务档案工作实际,要不断进行加工、提炼,形成有效价值的编研资料等汇编材料,通过有效的开发和提供利用,更好地服务税务事业发展。

(二)规范税务档案管理机制,强化工作责任

建立科学的税务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是档案管理的关键,随着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手段的更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明确职能,将各个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统一管理,使档案管理与税务工作同步考核、同步发展。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良性运行机制是开展税务档案工作者继续教育的关键和保证。建立和健全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度,如登记、统计、考核、评估、奖励制度;建立继续教育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约束和激励机制可以促使档案管理工作者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主动地参加定期的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三)发挥计算机优势,实现税务档案管理现代化

利用现代化技术整理档案。加强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系统地完成档案的收录、登记、归类、检索、打印、汇集统计等工作,使纸质资料与电子目录相结合。建立电子管理档案后纸质资料应根据电子资料的分类要求进行整理归档,如果想进一步查看实际的纸质资料,可通过电子档案目录后面的档案类目号,直接查找原始档案,提高档案的使用价值。基于电子数据保存风险较大,定期对数据进行异地备份,确保数据不丢失;同时,备有纸质档案备份,以确保有关数据的安全。

(四)实行档案专业化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基础知识教育及档案专业教育。建立“一户式”涉税信息传递和共享技术平台,加强档案室硬件配备,不仅要有专用档案密集架装具、灭火器、温湿度计等“常规武器”,计算机、刻录机、移动硬盘、空调、加湿器等也尽量一应俱全,还有防蛀、防潮、防霉等药剂,坚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编制档案检索工具,共编制案卷目录、全引目录、专题目录、文号目录、人物卡片等工具索引。将收集到的档案信息重新组合,进行深加工,编制成全宗介绍、历年文件汇编、组织机构沿革、大事记、人事任免、历年荣誉、基础数字、案例编研、利用效果等汇编资料,以确保利用档案的各种需要,使档案的潜在作用得到升华;运用计算机进行检索,确保调档迅速准确,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建立各类档案统计台账,如借阅登记簿、档案利用效果登记簿、档案移交登记簿、档案库房检查记录、档案数量统计台账、档案收进、移出登记表等,做到台账清晰规范。

【参考文献】

税务人事档案管理篇5

2、从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的角度考虑,税收征管档案资料信息化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办税成本,方便纳税人的重大改革。为了加强税收管理,国税机关要求纳税人办理的各项证件和填报的涉税资料十分繁杂,同样的资料,在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时间要反复提供和查验,少一样都可能办不成事情,既增加了纳税人的办税成本,又影响了税务机关的工作效率。税收征管档案资料的信息化,可以做到了一次采集归档,多环节、多层次的反复利用,可以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也减少了国税机关内部资料传递的麻烦。

3、从税收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出发,建立一户式纳税人电子档案成为必然趋势。近几年的税收征管改革,在征管体制、征管机制、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税收资料档案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征管基础工作,还停留于手工操作的状态,其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随着税收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征管软件不断应用升级,同时申报方式电子化以及办公自动化等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税收征管档案资料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国税系统基层“三化”建设三年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注重信息的深度开发,提高档案信息利用价值,创新档案管理电子化的新举措。

4、从税收执法责任制落实的客观需要,税收征管档案资料信息化是强化执法责任和加强执法监督的重要手段。从长远看,税收整个操作过程的电子化和信息化,是税收征管改革的方向。实行税收征管档案资料信息化是加强“两权”监督,减少执法随意性,增强税收执法责任的重要手段。要坚持依法治税,提高征管效率和水平,就必须对纳税人税务登记、一般纳税人认定、防伪税控认定、纳税申报情况、涉税事项变更和注销等各项涉税行为进行实时监控,而通过税收征管档案资料信息化不仅能做到注重结果的监督,而且实现了过程的跟踪管理,谁是责任人,一目了然。

二、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实现税收征管档案管理规范化基础上的信息化

1、统一采集对象,资料种类规范到位。在税收征管过程中,纳税人需要向税务机关提供的以及税务机关向纳税人发出的资料文书品种繁多,全部列入电子档案资料的采集对象,既不需要,也不可能。因此,我们必须从有利于“明确纳税人纳税义务和落实税务机关执法责任”为原则,可以确定户籍管理类、减免退税类、调查执行类、登记备案类、税收处罚类和统计备查类等基础资料,作为我们电子化采集归档的对象。

2、明确资料来源,文书格式规范到位。为了确保采集资料的真实可靠,应当明确资料采集的来源。当前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纳税人在办理税务登记、一般纳税人和防伪税控企业认定时所提供的各类资料原件;二是上级国税机关对纳税人申请事项进行审批、资格确认时形成的各类资料原件;三是江苏国税管理信息系统形成的各类调查执行和处罚资料原件;四是根据税务机关管理工作需要,按年度从江苏国税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导出的统计备查表格(如纳税申报情况明细表、发票发售分户明细帐等)。

3、落实岗位职责,收集责任规范到位。档案利用价值的大小在于资料是否齐全,而档案齐全的关健环节在收集。因此,基层主管国税机关要有专门的档案工作小组,负责检查各项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落实情况,明确各责任区主岗人员为档案资料收集工作第一责任人,凡规定实行电子化归档的资料,除由档案管理员从现有存档资料库中直接调取归档外,其他一律由主岗人员负责收集并形成电子文档,上传档案管理员,凡收集不全的,列入个人岗位考核扣分。

4、简化流转环节,资料传递规范到位。为了适应江苏省国税管理信息系统运行要求,在实现税收征管档案资料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打破思维定式,在简化合并现有征管资料的基础上,作出硬性规定,凡是作为电子化收集归档的原始资料在国税机关内部不再作为附报资料进行纸质流转,一律由各岗位进入系统进行实时查核。如上级规定必须附报的资料,由最终上报审批的业务科室统一打印上报。

5、及时采集资料,归档办法规范到位。为了保证税收征管资料信息在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中及时的发挥作用,主管国税机关应当对税收征管资料收集责任人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落实具体资料采集归档环节:要求纳税人提供的各类原始资料在调查环节由调查人负责在上报调查报告前采集归档;对上级税务机关审批核准的原始资料在主管国税机关登记分发前由档案管理岗直接采集归档;对纳税人涉税事项进行调查执行的原始资料在调查执行完毕后当日由执行人负责采集归档;对纳税人年度纳税情况明细表等统计备查表格由责任区主岗人员在年度终了后规定的时限内采集归档。

6、实行资源共享,档案利用规范到位。实行税收征管资料信息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让档案信息超越时空的限制,实现多岗位、多层次的资源共享。因此,我们应当利用现有国税系统统一的局域网为支持,使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在国税系统的内部办公网的任何一台工作站上都可以实时查询到相关的档案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使档案信息的增值利用成为现实。

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推进税收征管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进程

税务人事档案管理篇6

一、实现税务档案网络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首先,这是时代进步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为纳税人建立电子档案,纳税人与税收工作人员可随时查询信息,不用像以前一样翻阅纸质档案。其次,在税收网络平台上,宣传普及相关税收政策及法律法规,增强群众的纳税意识。再次,完善税收档案资料库,按照税种、行业、产品等不同税收标准建立相应的资料库,方便纳税人及时了解最新的税收信息,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构建信息化税收档案,实现对相关档案的共享,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遏制腐败的作用。另外,利用电脑建立税务电子档案,更好地对档案仅限分类、整理,并能提高对税务档案的开发利用程度。

二、税务局档案网络化建设中的不足

1.缺乏档案资源共享意识

档案网络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为满足人们对税务档案的多元化需求,应将相关档案资源进行开放共享。但很多档案人员未意识到这点,将档案网络化等同于档案数字化。其实,档案数字化并未实现对资源的共享,而仅仅是提高了对档案的查询、检索速度。此外,部分档案人员担心泄密后担责,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共享档案信息。因此,上述原因严重制约了档案网络化的进程。

2.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不够完善

随着税收征管工作的快速发展,税务档案信息服务面临着很多新问题。但由于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还刚刚起步,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还不够健全,相关的技术标准也不够完善。比如,在数据存储、访问控制等层面的技术标准还不够成熟,从而导致对资源的严重浪费。

3.档案信息的保密工作滞后

当前,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严重威胁着网络信息安全。如果收到病毒感染或黑客攻击,将会给税务档案管理带来严重的损失。另外,对计算机的防护工作不到位,当出现突发事故时,极易使数据库与服务器受损,从而导致信息丢失。

4.缺乏专业的档案信息人才

当前,不少档案人员缺乏档案专业知识,档案管理水平不高。同时,档案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对新知识的更新比较缓慢。由于对电脑知识掌握不足,他们对电子档案的使用与管理还不够熟练。此外,受经费所限,单位极少能开展相关的学习培训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税务局档案室网络化建设对策

1.档案人员要增强开放服务意识

要想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具备开放的服务意识。这也是提升档案服务水平的客观要求。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信息共享的意义,树立档案开放意识。首先要进一步丰富档案资源,结合税收工作,拓宽档案收集渠道,构建全面、系统的档案无法体现。其次,要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在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的基础上,为社会公众提供个性化的档案服务。

2.加强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网络化、信息化的前提条件。税务局档案部门应邀请相关专家,根据税务档案工作的特点,出台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技术方法规范等。同时,要参考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借鉴相关技术,并根据我国国情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技术标准。其中,涉及到电脑软硬件系统的相关标准、网络通讯标准、数据库标准等。这样才能尽快实现档案资源共享,从而节约了人力、物力。

3.实现档案网络化管理的措施

电子档案系统的核心就是数据库。要重视数据库的建设,要从使用者的角度进行设计,提供简便的查询、修改、编辑等功能。其中,要合理设计数据库结构,才能更好地实现网络化管理。另外,要特别重视对电子文档的收集工作。当前,将传统档案转为数字化管理已不再是难题。因此,在收集纸质档案的同时,要重点收集相关的电子文档。这样能有效避免将纸质档案再次数字化的麻烦,也避免了对人力、物力的重复浪费。

4.重视税务档案信息安全建设

为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一是严把控制访问关,加强对用户权限的管理,禁止非法用户登录访问;二是采用现阶段防火墙技术,有效避免档案信息被外泄;三是借助先进的入侵检测技术,利用入侵测试,分析整个系统的安全性能及潜在危险。然后,事先做好安全对策,尽量确保电脑系统与网络的安全性。四是做好资料备份,定期对档案备份,避免各种原因引起的数据丢失。

5.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档案管理队伍

税务档案网络化建设离不开人才。针对当前档案管理队伍水平不高的问题,要着力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要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在职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让他们掌握档案理论、网络管理等知识,为实现档案网络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采用人才激励机制,改善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留得住人才。同时,要优化人才结构,挑选专业素养高、有技术特长的人员加入档案管理队伍,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另外,采用“走进来,请出去”的方法,积极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完善自身的档案管理水平。

税务人事档案管理篇7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税务档案作为一项宝贵的财富,已不再是简单的资料收集与保管,它已经成为推动税收事业前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税务系统档案综合管理如何与时俱进,怎样突破传统的思维和工作模式,进而增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的前瞻性,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1、传统档案管理现状

档案,是指处理完毕并经过整理存档以备查用的各种文件和资料。档案既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也是一种原生的信息资源,由各种信息零散地储存在众多的单堆档案中。档案的形式多种多样,文书和技术资料等是档案的主要形式。文书档案包括文件材料、手稿、电报、书信、会议记录等一切书面材料,以及录音、录像、影片、唱片、照片、画片等形象化记录材料;技术档案主要是技术设计的图纸、数据、工艺流程、技术原理、设计方案和报告、技术说明书以及操作方法等。它们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服务性的特点。税收征管档案是指税务机关在税收征收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与税收征管有关的和涉及所属纳税人的各种有利用和保存价值的文件、凭证、报表、帐册、文书、案卷、资料等不同形式或载体的历史记录。税收征管档案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税收征管档案采集、整理、移交、归档、移送、保管、调阅、销毁。

长期以来,档案工作并未被许多基层税务机关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对档案工作主观认识不够

个别单位领导对档案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认识不到位,在软硬件配置和档案人员的配备上未做长期考虑,有的单位档案员兼职过多,精力分散,不但档案知识掌握得不够好,而且计算机专业知识也知之甚少。档案工作人员工作相对被动,缺乏对档案及档案管理相关知识的了解,不积极主动地更新知识,对档案管理软件在认识性、操作规范性和应用上也很不到位,具体运行起来更是困难重重,使档案管理软件在其工作中不仅没有减轻他们的劳动强度,反而成为他们工作的负担。档案管理已经实现升级的个别单位,在保持荣誉和发扬成绩方面止步不前,满足现状,缺少与当地档案管理部门沟通和交流的主动性、积极性。

1.2对档案和档案价值概念模糊,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易造成不必要浪费

在档案及档案价值的理解和把握上趋于数量化、片面化,单纯地认为档案装订和归档应该多多益善,缺少对档案综合管理、利用的现实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高效能考虑,尤其是在档案价值的鉴定上表现为概念模糊,操作混乱。比如,双定户纳税申报表,在实行简易申报以后,完税证已经代替了申报表,但是有些单位为了应付归档任务,也将大量的申报表进行装订、归档,造成了人财力的大量浪费。

1.3档案结构单一,管理责任不明,重点不够突出,不利于档案综合分析和利用

许多机关档案室基本上是机关文书档案,反映税收征管实际的税收征管档案资料在质量、规模上有所欠缺。从总体上来说,现存的税收征管档案还不够完整,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实现档案利用者的多种需求。另外,对反映税收征管实际的各种录音、录像、照片等形象化记录材料和技术档案保管上相关工作也有所欠缺,未形成统一和规范标准,个别单位还停留在只是简单、散乱的封存状态。对于税收征管档案最终的归集和审定多环节、多部门职能交叉、责任不明、设置不科学也是影响档案综合分析和利用的重要因素,有的临时设在办税服务厅,有的暂设在税源管理环节,甚至有的还存放在税政部门。

2、对档案管理走向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议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现代化,是我国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税务系统逐步实现档案现代化、信息化也是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加强税务管理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税务档案信息化是指运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税务档案信息资源;提高税务档案管理的实际效率和利用效益;开发、透析税收实务档案信息资源;为税收工作提供更快捷、更准确、更翔实、更丰富、更有价值的利用服务;充分实现税务档案信息资源的系统共享。

税务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方式、管理理念、现代化的设备和复合型、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及相关的社会环境等。因此,税务机关要实现对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应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思想上高度重视,增强对档案工作的主观能动意识

站在世纪前沿,我们都应深刻意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经济和社会最重要的"资本",成为各生产要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核心元素。档案作为知识的重要载体,在知识经济中无疑将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因此,在当前我区国税系统如何将现代管理理念与税收工作实际相结合的喜忧参半中,把档案这项基础性工作逐渐提升到重要的工作日程上来无疑是非常必要和必须的。

首先,各级税务部门应高度重视,尤其是各级领导要层层负责,层层抓落实,防止工作流于形式。其次,规范档案工作程序,完善管理制度。加大对档案工作的目标考核力度,制定出符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的档案管理措施、标准,在规定时间内对各单位进行严格考评,把工作任务、责任量化、细化,分别交予相关单位领导、直接责任人。

2.2提升档案质量,增强价值意识

所有档案都有价值,但不能保存所有档案。因此,我们应该借用专家们提出的关于档案保存的"洋葱理论",把无价值的档案称为"洋葱皮",而需要保存的档案称为"洋葱心",即按照档案类别来确定其保存价值,对重复、无保存价值的资料进行清理、销毁,对有参考选用价值的档案文件进行收集、登记、归档,充分实现档案资源的保值增值。

2.3确保充分实现档案综合分析和利用职能,增强服务意识

坚持与时俱进,增强对档案工作的服务意识,其中包括两层含义,即:加强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参与档案工作的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档案综合分析职能对税务工作的服务作用。

一是要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投入力度、宣教力度、奖惩力度是体现服务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硬件设施投入方面,建好、维护好档案室是保证档案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性工程,要有效保障档案室及相关设备建设的专款专用,严格执行库房"八防"措施,尤其要使档案库房的温湿等指标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保证档案保存的质量。

2.4优化配置,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信息意识

优化人员结构,合理配置,是实现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因素。科技以人为本。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任何一项事业的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档案工作也不能例外。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基层税务机关对档案工作的投入较小,尤其是偏远地区熟悉税收业务、档案和计算机知识人员又极为短缺,在这种形势下,档案人才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因此,税务系统要建立一支有较高政治品质、良好职业道德、渊博学科知识、具有高科技能力的档案干部队伍,任务还十分艰巨。

首先,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是推进档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以现代化的技术要求为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针对档案工作者的不同层次、不同岗位,有步骤、有计划地对档案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另一方面,要从工作岗位和个人基础条件出发,突出重点,尽快解决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老化问题,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提高档案人员对相关学科如经济、管理、科技等知识的扩展能力。

税务人事档案管理篇8

二、目标和任务

20__年国际税收管理科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是: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和市局相关科室的工作联系,制定联席会议工作制度,为加强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税收管理形成外部保障和业务支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外籍个人“一人一档”源泉控管工作,全面详实准确地收集外籍个人有关档案,力争归档率100%;严格核查涉外经济合同内容,严格把握对外国企业“售付汇”的征免权限,防止税款流失;积极探索适应于我局实际情况的税收情报交换工作方法,深入研究国际间反避税工作技巧,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在行政事务管理方面围绕收入中心,服务大局,协调科室间关系,当好参谋。

三、措施和要求

(一)外联工作

积极争取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加强与公安局的出入境管理部门、人民银行的外汇管理部门和国税局的涉外税收管理部门、工商局外籍管理科、市商务局等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建立联系会议制度,通过联席会议和定期交换信息,及时掌握我市外籍个人出入境、外汇支取和经营收入情况。

(二)外籍人员“一人一档”工作

根据湘地税发[20__]18号文件规定,制定《岳阳市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做到“四个管理”,即:

1,台帐管理。对辖区内有外籍人员就业和提供应税劳务的单位,无论人数多少,也无论外籍人员是否居民纳税人,都要求该企业建立管理台帐。台帐内容应包括姓名、国籍、职务、任职时间等信息;

2,档案管理。尽快设计出“一人一档”数据库软件,采用纸质和电子档案共存的方式记录登记情况。具体包括:外籍个人基本情况及变更资料、个人所得税申报纳税资料、税务审计(检查)和纳税评估资料、情报交换和查资料等相关资料。

3,动态管理。根据外籍人员的增减变化、职务变动、居住时间、出入境时间、收入变化等及时更新档案资料,切实做到对外籍人员的税收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4,制度管理。建立外籍个人“一人一档”工作与考核相结合的制度,把外籍个人“一人一档”管理档案中的有关数据与涉外税务审计(检查)和审核评税结论进行对比,作为纳税单位的纳税信誉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促进纳税单位自觉配合开展此项工作,按时报送有关资料,完善管理档案,保证“一人一档”工作自行完善。

(三)国际情报交换和反避税工作

逐步探索和建立非居民纳税人税收管理体系,结合近年来为企业办理售付汇凭证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将向境内涉外企业收取特许权使用费、租金、利息、股息等费用的外国公司及为境内涉外企业提供承包工程、设计、检测等服务的外国企业作为非居民税收管理的重点,做好售付汇证明的审核与开具的同时,通过加强日常审核管理和开展国际税收情报交换等工作,不断提高对跨国税源的监管能力。

(四)开展对涉外纳税事项的纳税约谈工作

(五)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围绕组织收入这一中心,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征管一线服务,为机关正常运转服务。

税务人事档案管理篇9

由于该局领导档案意识强,重视和支持档案工作,舍得花气力狠抓档案基础工作建设,对档案室设备也加大了资金的投入,配备了密集架、防虫剂、温湿度计等设备,这些都是档案长期保存必不可少的设备,使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该局、同时坚持与时俱进,努力探索和实践税务档案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从加强档案的监督指导、整合资源和数字化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均通过自治区、地区档案局的组织验收。截至2016年6月止,共整理归档文书档案2012件、行政会计档案196卷、税收会计档案1395卷、照片档案322张、实物档案12个。并依据该局实际情况撰写了青河县地方税务局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全宗介绍、基础数字汇集,重要文件汇编等编研资料。档案管理队伍不断充实,目前共有兼职档案员6人。档案室均做到存档库、阅览室、办公室三室分设,档案工作的软硬件建设近几年不断得到加强。

2 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不重视,档案管理意识单薄。上到领导下到档案管理人员档案意识单薄,对档案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认识不到位,在软硬件配置和档案人员的配备上未做长期考虑,有的单位档案员兼职过多,工作繁重,精力分散,造成档案工作人员工作相对被动,缺乏对档案及档案管理相关知识的了解,简单地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因而不能充分认识到档案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和实际意义。

(二)档案信息化程度不高,检索工具较为单一,不利于档案利用。档案工作人员更多注重的是档案的保管而不是利用,没有很好的履行档案服务义务。档案管理多数停留在组织建设、设施设备、业务建设等基础阶段,档案的开发利用和现代化建设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档案工作人员的编研水平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没法使档案的重要性体现出来。档案信息化程度不高,检索工具较为单一,导致了档案利用效果难以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税收工作实际。

(三)档案结构单一,管理责任不明,人为割裂了各门类档案间的内在联系。许多基层档案室基本上是文书档案归档较为齐全,而反映税收征管实际的税收征管档案资料在质量、规模上有所欠缺。从总体上来说,现存的税收征管档案还不够完整,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实现档案利用者的多种需求,如科技档案、实物档案、声像档案等则不注重日常收集整理,未形成统一和规范标准,个别单位还停留在只是简单、散乱的封存状态。

(四)重教育培训,轻培训效果,档案培训目的和效果不对等。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各单位普遍重视档案人员的培训学习,上级单位和档案管理部门每年也都会组织开展档案培训,但缺乏激励竞争机制和自该提高意识。档案继续教育未与档案人员的取证、使用、考核切实有效地挂钩,对受教育者起不到激励作用,缺乏“该要学”的内在动力,缺少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该提高的意识。

3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转变档案管理传统观念,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一是强化档案管理意识,作为档案管理工作者,应看到自身素质与新形势对档案工作需要的差距,以时不该待的精神状态抓紧自身的学习提高,尽快使自己成为合格的档案工作者。随着设备的更新和引进,档案管理部门既要注重引进具有丰富档案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精通业务的各种人才,又要注意引进相关学科的专门人才,合理调整档案工作者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同时还应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二是充分利用电视、报刊杂志及档案信息网等宣传媒体,宣传税务档案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信息,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税务档案意识,使税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税务人事档案管理篇10

泰州地税依托现有档案设施,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档案库房的建设,按照档案管理“八防”要求,逐年投入经费,完善基础设施,配备了计算机、光盘刻录机、复印机、扫描仪、防磁柜、温湿度记录仪等专用设备。同时,在工作中建立了档案分类方案,规定档案材料归档范围,明确各类档案保管期限,做到档案收集齐全,日常管理规范。我们于2013年11月开始推广“江苏省地方税务局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纳税人的所有档案进行一户式电子化存储,录入方式分为大集中影印录入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录入两种,自动实现档案化编辑处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与影印系统无缝对接,严格保持档案的原始属性,科学确定接口数据标准,合理转换,通过接口程序直接导入该资料信息,无需重复录入;其他涉税资料直接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扫描录入。运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的“业务档案查询”和“按户查询”模块,通过税务管理码和纳税人名称关键词检索,可查询到该纳税人的所有征管档案,为加强税收业务档案网络化利用提供保障。2016年我们又对1996年建局以来尚在保管期限内的所有历史业务档案进行了数字化加工,累计投入经费30余万元,扫描各类档案180万页,形成超过3T的数据资源库,并将扫描后的图像文件、文件级目录与江苏省地税局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挂接,实现全文数字化。同时,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选拔、培养和锻炼,加快知识更新,掌握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及时跟踪、了解档案业务最新领域和前沿技能,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以档案收集为重点,以档案整理为关键,以服务保障为导向,不断创新档案管理建设的内容、途径、方式,使档案资源更加贴近地税工作的实际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保存历史、服务现实的功能。

二、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理念有待加强。地税机关信息化建设意识较强,近年来投入大量精力开发各类税收征管软件,应进一步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尤其在制定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时,应将档案管理纳入其中,使得档案管理真正介入信息化全面规划和系统实施中,建立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

(二)档案信息化管理方法亟须改进。目前地税部门已全面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基本取消了手工操作,电子文件开始作为正式文件使用,纸质拷贝件仅作为辅文件。但是,基层部门在开展税收工作中形成的各类涉税文书并未加盖电子印章,电子文件的凭证作用受到置疑,致使很多重要的涉税文书依然只能以纸质而不能以电子文件形式进行传递并保存。

(三)档案信息化管理仍有安全隐患。采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对电子文件的归档考虑不周到,设计不够稳妥,措施不够严密,立卷目标不够便利。多数系统只设计了逻辑归档功能,只是把相关的目录信息归档并到档案部门使用的终端上,而没把这些电子文件下载到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

三、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大投入,增配软、硬件设施。软硬件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而其核心是档案信息网络,它是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必要手段,也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档案信息网络建设的技术保障。所以应投入必要的财力,配置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软、硬件,确保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

税务人事档案管理篇11

二、目标和任务

20*年国际税收管理科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是: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和市局相关科室的工作联系,制定联席会议工作制度,为加强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税收管理形成外部保障和业务支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外籍个人“*”源泉控管工作,全面详实准确地收集外籍个人有关档案,力争归档率100%;严格核查涉外经济合同内容,严格把握对外国企业“售付汇”的征免权限,防止税款流失;积极探索适应于我局实际情况的税收情报交换工作方法,深入研究国际间反避税工作技巧,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在行政事务管理方面围绕收入中心,服务大局,协调科室间关系,当好参谋。

三、措施和要求

(一)外联工作

积极争取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加强与公安局的出入境管理部门、人民银行的外汇管理部门和国税局的涉外税收管理部门、工商局外籍管理科、市商务局等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建立联系会议制度,通过联席会议和定期交换信息,及时掌握我市外籍个人出入境、外汇支取和经营收入情况。

(二)外籍人员“*”工作

根据湘地税发[20*]18号文件规定,制定《*市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做到“四个管理”,即:

1,台帐管理。对辖区内有外籍人员就业和提供应税劳务的单位,无论人数多少,也无论外籍人员是否居民纳税人,都要求该企业建立管理台帐。台帐内容应包括姓名、国籍、职务、任职时间等信息;

2,档案管理。尽快设计出“*”数据库软件,采用纸质和电子档案共存的方式记录登记情况。具体包括:外籍个人基本情况及变更资料、个人所得税申报纳税资料、税务审计(检查)和纳税评估资料、情报交换和查资料等相关资料。

3,动态管理。根据外籍人员的增减变化、职务变动、居住时间、出入境时间、收入变化等及时更新档案资料,切实做到对外籍人员的税收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4,制度管理。建立外籍个人“*”工作与考核相结合的制度,把外籍个人“*”管理档案中的有关数据与涉外税务审计(检查)和审核评税结论进行对比,作为纳税单位的纳税信誉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促进纳税单位自觉配合开展此项工作,按时报送有关资料,完善管理档案,保证“*”工作自行完善。

(三)国际情报交换和反避税工作

逐步探索和建立非居民纳税人税收管理体系,结合近年来为企业办理售付汇凭证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将向境内涉外企业收取特许权使用费、租金、利息、股息等费用的外国公司及为境内涉外企业提供承包工程、设计、检测等服务的外国企业作为非居民税收管理的重点,做好售付汇证明的审核与开具的同时,通过加强日常审核管理和开展国际税收情报交换等工作,不断提高对跨国税源的监管能力。

(四)开展对涉外纳税事项的纳税约谈工作

(五)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围绕组织收入这一中心,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征管一线服务,为机关正常运转服务。

税务人事档案管理篇12

一是资料来源广、数量大。不仅有来自上级的文件、批复、领导讲话材料、简报,还有来自国土、交通等部门基本建设、公益事业占用计税土地的材料,本级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各个阶段形成的材料,以及下级上报的文件、方案、请示、表册等资料,资料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给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增加了一定难度。

二是资料保管条件差。由于各地农村税费改革机构一般为临时性机构,资料保管的硬件设备大部分地方没有配备,影响了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一些表册数据未能及时建立电子册籍,影响了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效率。

三是资料变动性大。目前,农村税费改革尚处在试点阶段,许多问题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加以解决,在不断进行完善,各项数据在不断进行修正。

四是资料保管人员业务不熟。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人员来自各个相关部门,绝大多数地方都没有配备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即使配备了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也因不熟悉档案管理业务,未能及时对资料进行分类保管,没有起到收集管理档案的作用,达不到为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提供及时、标准、规范服务的要求。

五是资料的综合利用较多。农村税费改革涉及内容较广,领导决策需要参考的资料较多,需要提供多方面的材料。

二、加强农村税费改革资料收集管理的措施

一是提高对农村税费改革资料收集管理的认识。对农村税费改革资料收集管理工作,各级领导和税收工作人员要引起高度重视,将资料的收集管理纳入税改工作的考核内容之一。

税务人事档案管理篇13

(二)明确职贵任务,构建科学的岗资体系,实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一是按税收工作任务设置分局〔所〕长正副职、门征开票.征收、发票及税务登记管理、税收会计、个体(企业)税收管理员.农村税收管理组岗位;二是对各岗位工作量、任务配比大小、管户路段进行了合理平衡,制定了各自工作权限,并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及职能任务;三是对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职责进行了细化,对税收辅导宣传送达、税务登记、管户状况调查、税务约谈评估、减免税调查、发票管理、征管档案资料、税款核定及文书送达、涉税违法处理等事项,细化为15项基本任务并制定了具体的管理规范要求。

(三)定岗定人,择优竞争。除分局(所)领导职位外,其它各岗位职责任务都进行了公布,并组织税干认真学习讨论,按照以事定岗、以岗择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使各岗人员择优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做到了责任到岗、任务到人、管理到户,每一纳税户的税收管理责任均有具体的税收管理员,谁管理谁负责,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四)规范征管资料档案的管理。根据现行模式,征管资料实行由税收管理员按片集中管理,责任到人,要求各税收管理员(征管组)按县局制定的《征管档案资料规范管理办法》的要求,收集、整理、建立纳税资料档案。企业在《企业基本情况表》登记,个体户在《稽征底册》登记,非正常经营户在《非正常管户基本情况统计表》登记,未达起征点户(分直管户、交管户)分别按片登记《未达起征点管户基本情况统计表》。企业一户一档,城区(含江口镇)个体工商直管户实行一户一档。对“双定户”集中分片分行业建档,以及农村乡镇交通不便、税额较小的纳税户按《定期定额纳税人简易申报、简并征期实话暂行办法》的规定经审批后,实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的征管方式。现已按片建立起各类征管档案1226户册。

(五)建立了税收管理员与各岗工作联系衔接机制。宁陕县从优化业务流程人手,明确税收管理员主要负责税源监控和纳税服务工作,将税收管理员与征收、发票管理、税源监控、税务稽查有机结合。

(六)强化考核,奖惩兑现,实行综合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为了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强化各项工作的落实效果,我们实行了以下责任考核措施:一是要求各分局所成立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按县局方案制定具体考核方法,按月对税收管理员日常工作进行考核,并做好考核兑现的相关记录;二是县局对各分局所考核税收管理员情况进行检查,并不定期进行实地抽查,将抽查结果与各分局所考核记录进行比对,核查其考核的真实性,凡发现不考核、不兑现、考核不全有遗漏或弄虚作假的,除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外,并追究相对责任分局所领导的责任。三是将各岗位人员从应完成的各项工作职责任务到廉洁自律,纳税服务态度等,细化为40余项过错事项扣分标准,进行考核扣分。四是实行激励机制,在年终综合检查考评中,扣分最低的评为优秀税务所(分局)长、优秀税收管理员,扣分最多的评为最差个人并通报批评,同时对分局、所长、税收管理员工作有创新,其方法、经验及合理化建议被推广取得。

〔七〕统一步骤.启动方案。一是要求各分局、所于3月底前,按各管理区域对所有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进行一次彻底调查摸底,全面普查管片管户的基础资料,建立管户清册和征管档案,并将纳税户数汇总表上报县局备案;二是要求各分局、所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建立考核记录,迅速将各管理片、管户、岗位职责任务落实到人到岗,确保4月1日起全面启动,正常运转。

税收管理员制度推行取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重点解决了“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问题。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是在进一步加强征、管、查制约前提下,强化管理与征收、稽查及其他各岗位环节的联系。税收管理员以纳税人为管理对象,管事与管户相结合,重在管事,按照“属地管理,责任到人”原则实施税源监控和日常税务管理。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