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发展实用13篇

交通银行发展
交通银行发展篇1

1 交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环境分析

1.1 外部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里从政治法律方面看,由于交通银行的业务主要面对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由中国银监会进行监管,所以其具有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做基础,法律监管在逐渐的完善过程中;从经济方面看,国际经济总体形势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给交通银行投资银行会产生一定的外来威胁,国内现阶段经济运行态势整体较平稳,但由于现阶段部分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经营难度比较大,所以在给交通银行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潜伏着诸多困难;从社会文化方面看,我国民众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投资理财的认识程度逐渐加深,这对于交通银行投资银行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能;从技术方面看,银行所能够涉及的主要是网上银行电子商务应用的电子信息科技,现阶段我国的电子信息科技水平已经能够满足银行的基本业务,未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其配合度将得到提升。行业状况里从行业成长性方面看其发展前景比较好、社会需求潜在大,在议价能力方面其虽然所接受的投资金额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未来发展仍然面临一定的难度,从替代者情况看出现了一些新进的投资理财企业,给其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行业竞争性明显,同行竞争者状况,现阶段投资银行整体白热化,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符合市场需要的创新型产品作保障。

1.2 内部环境分析

组织管理结构与人力资源角度,其投资银行内部由规划管理部、债务融资部、权益融资部和咨询顾问部组成,每一部门都有自己的业务范围,所以组织管理结构现阶段可以满足需求。现阶段其投资银行内部人员储备明显不足,会出现人才空缺的现象,而且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实现充分调动,特别是下属分行综合服务状况堪忧,培训内容较陈旧,人力资源方面存在明显管理缺陷。由于市场变化快、外来银行参与市场竞争等原因,导致其现阶段在这些方面表现出动力不足的问题,使其市场占有额稳定不前或以较慢的速度发展,来自其他投资银行的压力明显加大,所以要想实现其长期的发展,这些能力要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加大力度进行研发。

2 交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战略的构建实施

2.1 SWOT战略分析

SWOT战略分析即对现阶段交通银行投资银行优势(s)、劣势(W)、机遇(0)、威胁(T)进行组合分析,s0战略即其应将自身优势持续扩大,加强创新型业务的开发力度,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为其带来市场占有率和直接的经济效益;WO战略即利用难得的外来机遇来弥补自身的缺点,外资银行的进入给其带来挑战,所以它应趁此机会加大力度提升内部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内伤”得以治愈;ST战略即外资银行进入给其优势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所以面对业务风险加大、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投资环境,其应以集团整体的姿态面对挑战,而且应该积极地寻求与其他银行合作的机会,使投资风险有效的降低;WT战略即其自身缺点受到外来威胁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修复缺点并规避威胁带来的风险,这对于其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2.2 战略实施方案

第一,重视内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此方案是对其劣势的弥补措施,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其内部组织管理结构虽无较明显缺陷,而人力资源方面却差强人意,所以其应重视内部人才队伍的建设,例如加强员工激励制度建设,使其原有的专业技能强、素质高的人才能够长期为银行工作,而且有利于调动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整体运作效率,并有效吸引外来人才,对于外来可培养人才要积极储备,使未来发展能够拥有足够的人才供给,三年滚动培养计划要彻底实施,除此之外要加强对其业务员工的日常培训,使其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得到及时的补充,这样才能够培养员工创新意识,使其新型产品能够紧随市场需求,在日常培训的同时也要增加总行向分行开放投资银行业务实习岗位的设置,这样才能够使总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实操经验更好地传递到地方分行,提高分行的业务能力。

第二,实现重点客户与项目的营销突破。此方案是对其自身优势进行强化的措施,要想实现营销突破,首先要加大银行整体的业务推动力度,将其内部力量最大程度的凝结,另外要突出对银行影响比较显著的重点客户和项目并优化营销活动持续的具体时间段,这样才能够使营销的涉及范围比较集中,营销流程更加紧凑,效果更为明显,例如针对债务融资或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开展营销工作等,每一项营销活动的效果都是由营销人员和营销力度决定,所以在加大营销力度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员工的激励制度的确定,以保证每一位业务营销员工都带着饱满的热情积极的进行工作。

第三,加大业务产品的创新力度。投资银行的业务发展状况实际上就由其业务领域内产品与市场需求之间的默契度决定,所以交通银行投资银行想要长期发展,就要加大其理财信托计划、债券主承销、并购融资、集成式IPO、信贷资产证券化或类证券化、实质性财务顾问等相关领域的创新力度,使之形成该领域内的拳头型产品,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推动投资银行的整体发展。

第四,全面提升银行的综合服务能力。此项方案有利于规避其业务能力有待提高的缺点,通过建立内部和外部的合作共享平台,实现交通银行投资银行内部纵向的服务连接和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之间的外部链接,使各银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而且有了独立的渠道,这样将银行内的业务流程实现一体化,使用户办理交通银行内部的投资理财业务更加的方便,可以完全委托银行进行办理,而办理银行间的投资业务,也避免了往返的复杂程序,使整体投资行为简单化、人性化。

交通银行发展篇2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知识高度密集、高附加值、高整合性的新兴产业形态,已经被世界各国视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视为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文化创意产业正逐步成为未来世界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成为各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同时,文化创意产业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当代世界的文化创意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迅猛向前发展,引起了各国之间新一轮的文化和经济的竞争,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交通银行发展篇3

是指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之间通过建立有组织、多形式、制度化的合作,实现货币政策传导的有形化和具体化,有效解决政府、银行、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密切相互关系,推进政银企互动,促进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联动,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政、银、企“多赢”的目的。

二、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机制的主要内容

第一,建立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的组织体系,成立政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机制工作结构。

第二,建立日常联系机制。机制成员单位建立日常联系机制,畅通联络渠道,定期、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议题包括行业主管部门通报政府阶段性工作重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重大产业项目情况等;经济主管部门向银行机构介绍首都企业融资需求及面临的困难;银行机构对政府工作的需求和建议,推介创新产品和服务,金融市场信息等;企业融资需求信息,提出融资的具体要求,帮助银行及时掌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帮助企业及时了解金融产品和服务情况,促进银行业与实体产业协同发展。不定期联席会议根据成员单位需求分专题随时召开。

第三,建立协调联动机制。(1)加强政府部门与人民银行、银监局等相关金融管理部门的沟通与联系,支持金融管理部门加强行业管理,听取金融管理部门对地方政府和地方金融发展的建议。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分析区域金融业发展情况,研究重点问题,制订工作方案并联合推动实施。帮助银行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解决应由北京市解决的重大问题。(2)加强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听取银行发展的需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协调落实相关政策,逐步完善市与区(县)一条龙、一体化、一站式立体金融服务体系。(3)加强与银行业协会的定期联系,借助行业协会的平台和窗口,为银行提供信息、培训等服务。(4)加强银行和企业的沟通交流,为银企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四,建立信息共享机制。(1)建立政银企信息交流和融资对接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政银企信息共享。(2)不断丰富和完善平台服务功能,及时交流银行的创新产品、业务发展动态、政策信息、行业动态及企业诉求等。(3)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及手段,逐步构建成员单位专用网络信息链接平台,方便成员单位及时交流信息。

第五,建立奖励创新和风险共担机。探索建立银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奖励机制和政银企风险共担与补偿机制,鼓励银行创新产品和服务。

第六,建立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评价机制。会同人民银行、银监局定期编制金融发展报告,综合分析银行业的经营发展情况等,并研究提出政策建议。探索建立银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分析,评价银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鼓励银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建立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机制的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信息沟通交流

进一步强化政府对银行和企业的服务,搭建政银企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促进银行服务与企业需求的高效对接,搭建银行业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快速通道。

(二)有利于引导银行业为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引导和鼓励银行信贷资金服务本市重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行业发展,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和促进银行业为首都文化创意、节能减排、新能源、生态环境建设、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以及中小企业、“三农”及社会民生等领域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

(三)有利于鼓励和支持银行根据客户需求开发金融产品,稳步推进金融创新

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银行根据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并在京先行先试。加强研究,探索政府资金使用新模式和规避金融风险新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杠杆效应,积极探索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深度和有效结合的方式,激发银行服务企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银行同业合作,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联合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监局、市金融局和北京银行业协会等机构超前谋划北京市金融产业发展战略问题、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研究解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组织在京银行开展业务交流,分享先进服务和管理经验,提升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营造良好的金融氛围,促进首都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有利于引导银行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进一步促进银行与北京市各类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创造性地开展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活动,深化银行业对北京实体经济的认识,促进金融与北京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鼓励和引导银行关注首都经济、社会和民生,强化责任意识,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四、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机制的运行

成立政银企沟通交流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机制的日常工作,按季度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不定期依小组成员需要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整理并印发会议纪要;负责小组各成员间信息的收集和;负责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的开发、运行与维护更新;负责与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联系、协调工作。

各工作小组成员定期向工作小组办公室提供相关信息和材料,研讨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提议召开不定期联席会议等。

交通银行发展篇4

二、发展交易银行的原因

与投资银行业务相比,交易银行业务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一直被业界所忽视。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让投资银行信誉扫地,不仅将前些年的利润都赔了进去,而且前景黯淡。这次危机让银行家认识到抵御风险的似乎不是仅是充足资本而且是充沛的流动性。因此,金融危机后,原本更偏重投行业务的包括美国银行、摩根大通、瑞银集团和德银等在内的多家跨国银行纷纷组建交易银行业务部门或加大对于交易银行部门的资源投入。

目前,国内银行面临金融互联网化、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等多重挑战,息差收窄压力凸现,银行原来主要依靠息差创造利润的模式将受到很大的考验。因此银行为企业提供交易银行服务,进而获得低成本的存款对利润的保证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此外,通过对企业进行交叉销售获得新的业务增长点,更是银行利润持续增长的另一大推动力。而只有确保企业的日常结算在银行,银行才有更大的机会拓展其他交叉业务。因此,国内银行大力发展交易银行业务的想法应运而生。

三、发展交易银行业务的优占

(一)有利于银行获得稳定的收入。交易银行牢牢抓住现金管理、贸易结算等银行的传统业务作为切入点,既能获得稳定的结算业务手续费收入,又能获得客户经营的重要信息,为下一步开展其他业务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有利于银行建立客户忠诚度,维持良好的客户关系并巩固市场份额。一般而言,如果更换主要结算银行,可能会给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增加负担并且降低工作效率。因为更换结算银行意味着财务人员可能要改变原本已经熟悉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式,还要相应通知下游客户变更汇款账户,给合作伙伴带来麻烦。 (三)有利于银行开展交叉销售。开展交叉销售是银行降低边际销售成本、提高利润率的重要方式,因为将一种产品和服务推销给一个现有客户的成本远低于吸收一个新客户的成本。而以结算业务为基础,把新的产品销售给已经熟悉的老客户会更加方便。

四、交易银行业务的发展模式

当前一部分率先开展交易银行的商业银行,其设计或规划呈现为产品板块的整合或者职能架构的再造。有的银行是将供应链金融、现金管理、贸易融资、资产管理、票据这五大产品整合在一起,推出交易银行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有的银行则是成立大一统的交易银行部门,在总行组织架构层面推动交易银行的开展。要做真正的交易银行,就必须理解交易银行的业务内涵,就是让金融服务嵌入企业实体的交易行为,沿着企业实体的交易行为,为其提供包括资产业务、负债管理和中间业务在内的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让企业交易为银行所用,让银行改善企业交易生态,实现银企之间的良性互动。

基于战略和核心业务的不同,目标市场和客户群的不同,所处业务发展阶段和盈利模式的不同,以及组织能力和架构设计的不同等,可以预见到的金融模式可能包括如下几种:以贸易金融为核心的交易银行模式,以供应链金融为核心的交易银行模式,以现金及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为核心的交易银行模式,以平台金融为核心的交易银行模式,以及以资产流转为核心的交易银行模式。

在实际运行中,一家银行的模式可能会是以上一种模式或者几种模式的组合,这主要取决于银行的业务方向、专业能力和业务基础等客观因素。无论是何种模式,对于银行而言,其所开展的交易银行业务都会表现在以下三个层次:首先,交易银行是一个产品体系,它将是集合了供应链金融、现金管理、资产管理和托管、贸易融资、保理、票据、理财等多个产品在内的集合体,以此来满足客户对产品的多元化需求;其次,交易银行是一种依托交易行为的金融服务,它以客户的交易需求为出发点,从客户的交易中发现业务机会,并有针对性地位客户交易全程提供其所需的各种金融服务;最后,交易银行是一种经营模式,纵向贯穿客户的上下游整条供应链,横向延伸至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并基于各种交易资源及交易数据达成产品的交叉销售。

交通银行发展篇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04-0084-03

2000年9月海南省开始实施银行卡联网通用,跨行转接系统的技术开发工作主要由海南国际金融网络有限公司(现为海南银联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银联)来承担。在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的领导下,在全省各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2000年末,海南银联实现了银联总中心的联网,海南省邮政储汇、交通银行海南分行、深圳发展银行海口分行、中国农业银行海南省分行和建设银行海南省分行五家人网机构的银行卡初步实现了省内省外的通用及省外卡在省内的联网通用;2001年,又有中国银行海南分行和光大银行海口分行两家人网机构实现了联网通用。2002年8月,随着最后一家中国工商银行海南省分行的联网,全省八家金融机构的银行卡全部实现了跨行、跨省份的联网通用。

一、海南省银行卡联网通用的发展情况

1.海南省银行卡联网通用交易量的发展情况。在联网初期,受联网机构开放功能少、联网特约商户数少的限制,海南省银行卡联网通用交易量很小。直到2002年,随着所有金融机构实现了联网通用。同时在海南银联和各入网机构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受理各行银行卡的特约商户也开始在全省铺开,银行卡跨行交易才开始实现了量的突破。为了准确评价联网通用交易量的发展情况,跨行交易量的统计时间从2001年计起。

2001年,ATM跨行交易成交笔数为0.06万笔,销售点终端机(point of sale,简称POS)跨行交易成交金额为8059.95万元;2002年,ATM跨行交易成交笔数为23.81万笔,较2001年增长了近400倍,POS跨行交易成交金额为3.20亿元,较2001年增长了近3倍;2003年,ATM跨行交易成交笔数为224.62万笔,较2002年增长了843%,POS跨行交易成交金额为11.07亿元,较2002年增长了246%;2004年,ATN跨行交易成交笔数为309.67万笔,较2003年增长了38%,POS跨行交易成交金额为23.88亿元。较2003年增长了116%;2005年,ATM跨行交易成交笔数为411.90万笔。较2004年增长了33%,POS跨行交易成交金额为48.95亿元,较2004年增长了105%。在5年的时间里,海南省银行卡联网通用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在海南省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海南省银行卡联网通用的移动支付技术发展情况。2001年,针对手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的现状,海南银联借助银行卡联网通用的契机,开始对手机与银行卡结合进行支付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银行卡的借记卡实质就是电子现金。由于借记卡与持卡人的银行存款账户联机处理,当持卡人消费、取款转账时金额自动从其银行账户中扣除。由于借记卡不可透支。不会发生相应的信用风险,却又具有贷记卡的其他功能,因此具有实用、快捷、安全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提供了手机和银行卡结合支付的可行性。2002年,海南银联推出了手机钱包业务。该业务基于手机号和银行卡号的绑定,通过手机发送请求实现缴纳话费、支付费用等功能。该业务的推出。促使银行卡跨行交易的迅速发展,不仅为各入网机构的银行卡收入建立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还为百姓建立了一条方便的缴费渠道,使得原本只有通讯功能的手机具备了支付的功能,为进一步开发先进的业务功能奠定了基础。

在开发手机钱包业务的基础上,海南银联陆续开发并推出了移动公司营业款回缴、地税批扣、烟草批扣、福彩等业务。移动公司营业款回缴业务是海南银联与海南移动公司合作开展的一项业务,目的是为了解决移动公司各商的营业款的回拢:地税批扣是为地税纳税人服务的一项新业务。纳税人通过将银行卡号和纳税人信息的绑定,每月实现税款的自动扣缴:烟草批扣是烟草公司解决支付问题的一项新举措。持卡人将银行卡号与烟草商号进行绑定,通过烟草公司的批扣文件进行批扣;福彩是最新推出的一项业务,手机钱包用户通过手机即可进行福利的。这些基于银行卡联网通用的新技术的发展。为银行卡的交易量发展添加了新的动力能源。

二、海南省银行卡联网通用面临的新挑战

海南省银行卡联网通用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面临着众多的机会,也遇到了极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

1.“一柜一机”的实施存在一定的阻力。这主要是由于存在间联模式接人和直联模式接人的入网机构的商户结算手续费利益分配问题,商户结算手续费利益分配问题涉及发卡行,提供POS机具和完成对商户资金结算的收单机构(称为收单方),以及提供跨行信息转接的中国银联。根据《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交易收益分配办法》规定,对于一般类型的商户,发卡行的固定收益为交易金额的0.7%,银联网络服务费标准为交易金额的0.1%。直联模式的入网机构POS资产在入网时已由银联收购,POS的布设由银联来统一实施,这对各直联入网机构来说是透明的。但对于间联模式的入网机构来说,POS未由银联统一布设,因此,间联模式的入网机构存在利用该机构和商户之间的存款或贷款关系签订高手续费的协议,来增加银行在方面收益,或者,为了得到商户得存款不及成本低手续费得协议。这样就损害其他银行在结算手续费收益方面的利益。目前,海南省内八家金融机构已经实现了全面联网,但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目标提出的“一柜一机”的愿景尚未得以实现,部分商户还存在“一柜多机”的现象。“一柜多机”的存在,一方面不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联网通用工程的可控性,未能实现资源共享,造成重复投资。

2.间联商户信息存在隐蔽性。在POS终端的联网方面,目前有中国工商银行海南省分行、中国银行海南分行和建设银行海南省分行等三家人网机构属于间联入网机构,即这三家人网机构布设的本行的POS终端,其交易信息不是直接到达银联,而是通过机构转接到达银联后再进行处理。间联方式下的商户信息对于银联和发卡行是隐蔽的,对于涉及到发卡行和银联收益的商户类型等重要信息存在不公开性。这种信息不公开性是造成跨行交易结算手续费分配不均衡的原因之一,在《中国

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交易收益分配办法》规定中,规定了一般类型的商户和宾馆、餐饮、娱乐、珠宝金饰、工艺美术品类的商户的手续费分配比例是不一样的,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存在间联模式的机构利用这种信息不公开性来损害同行的利益。

三、海南省银行卡业务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用卡习惯的增强,生活当中很多支付已经离不开银行卡这一介质,而且支付的渠道也开始变得多元化,人们的消费场所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实地场地。因此,引领支付潮流的银行卡联网通用工程对于支付渠道的技术创新尤为重要。

交通银行发展篇6

一、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一)资产负债规模不断扩大

商业银行是充满竞争的高风险行业。在我国资本市场波动性加大,央行持续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同业竞争加剧、市场需求变化迅速的经济环境下,交行加大业务拓展力度,使各项业务取得快速发展。截止到2007年末,交通银行资产总额达到21,104.44亿元,比年初增长22.74%;贷款总额(拨备前)达到11,075亿元,比年初增长19.42%;扣除拨备后贷款总额达到10,857亿元,比年初增长19.27%;客户存款达到15671.42亿元,比年初增长15.84%。

从过去5年总资产的增长状况来看,交通银行的总资产规模由2003年末的不到1万亿元增长到2007年末的2.1万亿元,在4年的时间里实现翻番。与此同时,交通银行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市场,使其在中国大陆银行市场中的占有率不断提高,由2003年的3.4%上升到2007年的4%。在我国国家控股的四家上市银行中,交行在总资产增长率、贷款增长率、存款增长率三个指标上均为第一。

(二)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银行发展史表明商业银行的发展与一国宏观经济是休戚与共的。交通银行自重建以来坚持以支持我国经济发展为己任,敢于面对“脱媒“时代来临的挑战,及时转变经营模式,循着一流零售银行的建设目标坚持优化业务结构,取得明显成效。近几年来,交通银行的贷款投向和客户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方面加大了对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等国家急需发展行业的贷款力度。另一方面在坚持严格审贷前提下,收益率较高的中长期贷款、小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也有了较快增长。2007年末,个人贷款和境内公司贷款占比分别比年初上升1.97个百分点和6.44个百分点;境内优质公司贷款客户占比比年初上升2.47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抓住市场利率上升的有利时机,重点投资国债以及信用等级较高的短期融资券,2007年末,人民币债券投资在全行人民币资金运作总量中的占比为25.58%,比年初提高了3.38个百分点,使资产结构更加合理,同时也提高了资金运作效率。

此外,交通银行主动调整负债结构,积极扩大成本较低的活期存款和同业存款总额,使负债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2007年末,活期存款占比为59.16%,比上年末上升7.39个百分点;同业存款占比为16.82%,比上年末上升2.33个百分点。

二、中间业务迅速拓展,盈利能力得到提升

衡量现代商业银行经营质量主要看其业务收入状况,其中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是一个重要指标。交通银行按照打造一流零售银行的要求,不断充实零售业务营销团队,加快发展中间业务,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与服务,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盈利能力。2007年交通银行实现税前利润311.14亿元,比上年增加137.09亿元,增幅达到78.76%;净利润达到202.74亿元,比上年增长65.18%。分析其税后利润的构成,主要来源于三方面:净利息收入、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其他非利息收入。年报显示,交通银行在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方面有较大提高。

(一)通过拓展中间业务加快收入增长速度

2007年,交通银行积极拓展中间业务,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人民币7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21%,大大超过净利息收入增速,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净运营收入的比重达到11.3%,比上年提高4.48个百分点;实现非利息收入8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25%,非利息收入占净运营收入的比重达到13.77%,比上年提高4.57个百分点。(见表1)

从交通银行收入组成结构来看,其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1)抓住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大力拓展与资本市场相关的中间业务(见图3)。2007年,基金销售收入达到21.91亿元,比上年增长20.32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277.99%,在全部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中占比达到26.57%,比上年提高了22.15个百分点。

(2)太平洋卡实现卡量和卡均消费的同步增长,带动卡业务收入的较快增长,实现银行卡业务收入20.17亿元,比上年增长79.77%,占比24.46%。

(3)托管资产规模和收入快速增长,托管资产规模达到5679.34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倍,实现托管业务收入5.3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倍。

(4)内地企业IPO、短期融资债券、金融债主承销、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加快发展,投行业务收入达到3.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倍。

(二)通过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扩大净息差

2007年交通银行净利息收入大幅增长,达到541.44亿元,比上年增长36.03%。利息收入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通过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扩大净利差:2007年交行贴现票据占比下降5个百分点至2.9%;中小企业贷款占比上升使贷款收益率同比上升63个基点至6.33%;增大高流动性债权性投资,并积极参与公开市场、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运作,保持资产流动性良好;面对中央银行10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造成银行流动性减少的不利影响,交通银行做到合理匹配资产到期日结构,通过多层次的流动性组合规避流动性风险,保持负债稳定性,提高核心存款在负债中的比重,使活期存款占比上升7.5个百分点,至59.6%。

(三) 加强成本控制能力,降低收入成本比率

交通银行积极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加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加快新巴塞尔协议达标工作,提高资产保全的集中度和专业化程度,不断加强成本控制能力,使收入成本比明显下降。2007年交通银行其他营业支出为252.95亿元,增幅为21.06%,低于净运营收入增幅43.23%。成本收入比从上年的47.66%降低到2007年的40.29%,下降了7.37个百分点。交行还积极开展不良资产清收工作,在2007年全年共清收压缩不良资产134亿元,从而大幅度降低了营运成本。

三、重视风险管理,取得良好效果

交通银行一贯重视风险管理框架的建设,在我国银行业中率先进行管理数据库建设,严格按照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成功推广资产风险管理系统和公司业务内评法等风险管理工具,加强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提高拨备覆盖率,贷款质量在国有控股银行中保持最佳,资本充足率逐年提高。

2007年末,交通银行减值贷款总额从2006年的234.77亿元下降到2007年的226.94亿元,减少了7.83亿元;减值贷款率由2006年的2.53%下降到2.05%,下降了0.48个百分点;信贷成本比为0.58%,比上年下降了0.02个百分点。

2007年关注类贷款减少107亿元人民币,占比约为5.3%,比2006年的8.06%减少了2.76个百分点。高质量客户贷款占比同比上升2.5个百分比。

面向出口和外贸企业发放的贷款约400亿元人民币,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约为4%,在这些贷款中,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占比分别为64%和28%。

为了提高抗风险能力,交通银行的贷款减值拨备也大幅提高。2007年末,减值拨备余额为217.76亿元,比上年增加了46.78亿元,减值贷款拨备覆盖率由上年末的72.83%上升到95.95%,如果考虑已计提的一般准备金106.36亿元,减值贷款拨备率已经达到142.82%。

随着资产质量改善,交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逐年提高。2007年末,交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44%,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27%,分别比上年末上升了3.61个百分点和1.75个百分点。同期,与其它在香港上市的银行相比,交行在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都名列前茅,整体风险度低。

从内在因素来分析,交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有序推进资本规划,2007年上半年成功发行了次级债250亿元,通过A股筹资247.5亿元,对交行的资本进行了有效补充;此外,交行坚持稳健经营,对资本充足率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坚持多元化经营,开拓国际市场

交通银行多年来始终坚持多元化经营的方针,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差异化竞争优势保持业绩不断提升。

交行的多元化经营是名副其实的,在国内具领先地位。(1)银期业务。在国内首家推出全国集中银期转账系统,上线公司达到80家,并成功争取到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唯一托管银行资格,积极筹备成为首批金融期货特别结算会员单位;(2)银证业务。在第三方存管业务上取得突破,2007年共与74家证券公司开展合作,开户数达到333万户;(3)投行业务。担任我国首只金融债的主承销商,在首批试点的7只金融债中主承销了3只,在金融债券承销业务中市场占比第一;(4)零售业务。推出“得利宝”系列理财产品和“新股随心打”、“基金定投”等新业务,全年销售“得利宝”理财产品374亿元;(5)托管业务。推出并托管国内保险资产管理行业首只债权资产支持产品;(6)推进利率市场化。在Shibor体系建设居于同业领先地位,并实现了票据贴现、同业借款、货币互换、协议存款等市场化定价产品与Shibor挂钩。

交通银行是我国最早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的银行之一,它秉承历史传统,有着良好的国际视野和开放意识,注重拓展国际市场。2007年末,交通银行海外分行资产规模达到173.63亿美元,比年初增长20.38%,实现净利润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09%。交通银行与汇丰集团的合作关系继续深化,在公司业务、国际业务、人民币资金业务等诸多领域开展了业务合作,合作项目达到55个,涉及具体产品47个;在信用卡项目上,与汇丰的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截止到2007年末,累计发卡量超过500万张,卡均消费超过1.1万元;汇丰银行在交通银行A股上市后增持其股份到19.15%。

五、注重研究开发和人才培养工作

2007年,交通银行的平均资产回报率、平均股东权益报酬率分别达到1.06%和18.16%,比上年分别提高了0.25个百分点和1.68个百分点,经营效率不断提高。交通银行取得如此良好的业绩不是偶然的,这与交通银行长期重视研究与借鉴国内外银行经营管理的先进经验,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及时掌握和运用现代银行管理理论与技术分不开。交通银行高级管理层十分重视研究与开发工作,组建了一支研发能力较强的队伍。交行是国内最早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的银行,该流动站建立以来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高级管理层身体力行,投入人才培养工作,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内外著名高校及研究部门的支持,吸引优秀人才进站研究银行经营管理所急需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银行决策部门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使交通银行在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的战术方面能保持领先地位。

为了更好地贯彻“打造一流零售银行“发展战略,交行非常重视员工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建立了条件优越、设备先进的培训中心,认真落实人才培训计划,及时将国内外银行经营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传授给员工,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使员工队伍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以适应现代银行经营管理的要求。

交通银行发展篇7

一、坚持“两化一行”的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一个高品质的商业银行

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金融业将重新洗牌。今后20年,中国金融业将成为全球金融业的骨干力量,上海金融中心也将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国际金融中心。在未来20年中,交通银行如何发展?我们经过冷静、客观、全面的分析,确立了“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的战略构想,即“两化一行”发展战略。

走“国际化”道路,既是由交通银行自身特定的历史所决定,也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在国际化经营方面,百年交通银行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清光绪三十四年 (也就是公元1909年),成立不久的交通银行就在西贡设立代表处,拉开了国际化经营的序幕。目前,交通银行已经初步形成“以亚太为主体,欧美为两翼”的海外战略布局。在管理上,交通银行与汇丰银行的合作进展顺利,国际会计准则、内部评级法、新资本协议、经济资本等国际先进的经营理念逐步得到确立。从长远发展趋势来看,虽然这次金融危机导致部分国际大型银行收缩海外机构,甚至“断臂求生”,但是从追随客户、分散风险、学习先进管理的角度来看,危机并没有改变中资银行国际化的大趋势。

走“综合化”道路,就是要实现金融业务范围的更广泛覆盖和各领域经营的协同效应,努力打造“资本充足、主业突出、风险隔离、协同有效、实力雄厚”的综合性金融集团。现在,交通银行已经不再是单一涵义的商业银行,境内业务范围已涉及银行、基金、保险、信托、租赁等各个领域,在海外也已涉足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综合经营的格局初步形成。

建设“财富管理”特色,就是要统筹自身资源,以提升客户价值为核心,围绕客户特定的金融需求,依托专业财富规划能力,提供财富创造、财富增值、财富保护、财富转移等各个方面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引导客户通过科学配置资产,促进收益与风险的平衡,进而实现客户价值、银行价值、股东价值乃至社会责任的最优化。

我们之所以要突出“财富管理”特色,一是想在优化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通过适度差异化定位,寻找我行业务发展的“蓝海”。二是顺应中国社会财富的持续增加和金融市场的深度发展,满足越来越多的客户关于财富的保值、增值、转移等全方位、多层次的需求。三是巩固交通银行在财富管理市场上较为领先的地位,发展蕴通财富、私人银行、沃德财富、交银理财等“财富管理”品牌,为众多高净值的公司和高品质的客户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坚持“两化一行”的发展战略,就是把交通银行打造成一个高品质的商业银行,即“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交通银行要为高端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成为高端客户服务的主导者;为大众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成为人民大众的贴心人。为充分满足客户财富管理需求,交通银行将集成全行综合经营平台和国际资源,大力推进财富管理业务,为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理好财、服好务,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增强财富管理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力争使我行成为财富管理市场的领跑者、最佳金融解决方案的设计者、价值业务和创新成果的保有者。

二、在保持信贷合理均衡增长的同时,打造一个稳健经营的商业银行

近两年来,交通银行保持了良好的成长性。在五大银行当中,主要指标的成长名列前茅。今年,我们还会有一个较好的成长。大凡信贷高成长后,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信贷管理跟不上,任凭贷款处于“自由电子”状态,就会埋下隐患,导致几年后产生大量的不良贷款,陷银行经营于危险境地。历史证明,中国的商业银行成于信贷,也败于信贷。信贷决定着我们的生死存亡。今年,交通银行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信贷管理上来,把2010年作为交通银行的“管理提升年”。

首先,在信贷投放上,我们要区别对待,有保有舍,结构调整。要保续建、控新建、压缩产能过剩贷款。要坚持贷款到期收回,通过做大流量支持新的资金需求;要支持小企业和个贷需求,防止信贷过度集中。今年小企业和个贷的增长不能低于去年的水平,要掌握好信贷投放的节奏,保持均衡放贷。

第二,要加强信贷的行业分析与管理。将行业信贷政策覆盖于公司贷款,把行业信贷政策和限额作为调整信贷结构、合理布局信贷资产、提高信贷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措施。要加强信贷流程的建设,实现信贷管理全流程的电子化。

第三,要加强大客户的信贷监测和预警。进一步完善大客户监测分析系统,特别加强对集团客户、异地客户和流动资金贷款客户的实时监测,知患于今日,防患于未然。要掌握潜在风险客户的动态,及时做好不良贷款的保全工作。

第四,要完善各项信贷管理制度和机制。要建立信贷审批人资质认定制度、信贷集体审议制度和贷款管理责任制度。要完善垂直独立的信贷审批体系,保持审批的专业性、独立性和有效性。

第五,要培养交通银行的信贷管理文化。交通银行要坚持“稳健经营,改革创新”的信贷管理文化。稳健经营是根,改革创新是魂。要以稳健经营站稳脚跟,要在改革创新中把交通银行做大做强。

各位来宾,“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金融危机教育了全球银行业,也为中资银行探索科学发展之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拨开危机的迷雾,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国际化和综合化仍是金融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有效管理风险、坚守稳健经营的底线,是银行业颠扑不破的真理。而坚持改革创新,又是银行业发展的活的灵魂。作为中国民族品牌的继承者和金融改革的先行者,交通银行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两化一行”战略、努力加强各项风险管理,并愿与同业一起努力、合作共赢,迎来中资银行业更加灿烂的明天!

交通银行发展篇8

交易银行崛起的背景

在这次经济危机来临之后,国际银行业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2008年,全球投资银行的收入几乎减半,从2007年的3070亿美元骤降到2008年的1720亿美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交易银行的收入却在同期增长了17%,从3040亿美元提高到3540亿美元。作为昔日的赚钱明星,投资银行受到资本市场影响,断崖下滑,跌落尘埃。而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交易银行,仍然在稳步上升,变成最赚钱的部门。这个形势的逆转,表明了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交易银行是弱周期的。这就是危机之后国际银行业再次高度重视交易银行的根本原因。

中国交易银行兴起的特殊因素

产融结合。中国金融资本多数是财政资本,很少有产业资本,但最近几年很多产业资本发展壮大了,都开始做金融,产业金融资本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金融资本也进一步渗透到实体经济中,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纷纷成立自己的金融机构,甚至设立金融控股板块,企业自金融化趋势显现。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彼此深度渗透和相互渗透的结果,就是金融更加靠近实体经济,更需要服务于实体经济。

我国的互联网+战略。中国互联网的行业应用在国家互联网+战略确立后得到提速,各行业互联网+发展得非常快。交易银行就是互联网+战略在银行业公司银行领域的一个表现,是传统公司银行的互联网转型。

服务小微企业的需要。随着监管的变化,特别是资本约束、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使得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小微企业的服务。但在这个过程中又遇到经济下行期,风险不断暴露,不良资产飙升,需要找到更能有效地服务小微企业同时又能有效地控制风险的手段,交易银行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

在这种背景之下,招商、中信、民生、浦发等股份制银行纷纷始组建交易银行部门,推出交易银行品牌,开展交易银行架构、产品、系统的整合,开始大力发展交易银行,交易银行成为当前银行业创新转型的热点领域。

交易银行的内涵

尽管各家银行对交易银行都非常重视,但交易银行的内涵是什么,究竟包含哪些业务,在业内还是有不同认识,有必要对交易银行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一些梳理和统一。

按照字面理解,或者是从交易银行服务对象方面来看,交易银行是为企业日常交易活动所提供的银行产品和服务。企业日常交易活动就是生产经营过程中频繁发生的采购和销售,与此相关的银行服务,包括支付结算服务和贸易融资服务,这也是最直观的理解。

按照交易银行的业务范围来看,交易银行主要包括现金管理和贸易金融服务, 花旗银行的交易银行部门简称为TTS(Treasury & Trade FinanceSe r v i c e),即财资和贸易金融服务,这是交易银行最核心的两个部分。有的银行还会把支付结算从现金管理中独立出来,还有的银行会把供应链金融从贸易金融中单列出来,也有少数银行的相关业务包括证券服务和托管服务,但是多数交易银行的主要和核心内容就是现金管理和贸易金融。

从服务方式来看,交易银行虽然也包括传统网点的柜面服务,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交易银行更加强调基于互联网渠道的线上化服务,因此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交易银行=互联网+(公司银行-投资银行)。之所以将投资银行除外,是因为投行是服务于大客户的非标产品,需要通过专业团队进行定制化差异化服务,而不能用系统和模型替代。因此交易银行是可以标准化和线上化的公司银行产品和服务。

从交易银行的服务场景来看,逐步呈现出以电商平台作为服务场景的趋势,交易银行的产品服务与企业的电商交易以及其他物流、信息流服务四流合一,实现深度融合。

我们把交易银行的服务对象、服务目标、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方面综合起来,就可以比较全面地阐述出交易y行的内涵和概念了。交易银行是数字时代的公司金融服务,是服务于客户交易活动,以提高交易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为目标,以电商平台为场景,以电子银行为渠道,以现金管理和贸易金融为服务内容的综合化、生态化的公司金融服务。这个概念也把目前与交易银行相关的电子银行、现金管理、贸易金融以及电商金融等产品服务进行了梳理,揭示出这些相关性业务之间的关系,为交易银行业务协同创造了便利。

交易银行的价值

全面深刻地挖掘和展示交易银行的价值对于交易银行的发展十分重要,既可以在银行内部统一认识,争取资源投入,推动产品创新,也可以面向客户开展营销服务,让更多客户接受交易银行服务。

交易银行对于银行和社会都具有很大价值。对于银行的内部价值是交易银行承载了传统公司银行战略转型的三大方向,即轻资本、零售化和互联网+战略。随着金融监管变化和市场的发展,传统公司银行面临巨大挑战。首先是资本约束。此次危机的一个重大产物就是新资本协议,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而传统公司银行业务资本消耗比较大,所以轻资本是公司银行转型的第一个重大方向。怎么才能做到轻资本呢?就是要做轻资本的客户和轻资本的业务。轻资本的客户就是小微企业客户,它的资本耗用是比较低的。再加上利率市场化,小微企业可以贡献更大的利差,因此银行就会逐步重视小微企业这些零售化的客户。此外,随着产融结合的发展,很多大企业有了自己的财务公司,或者设立金融机构,甚至成立自己的金融控股板块,逐步开始发展自金融,或者在金融脱媒趋势下,到资本市场开展投融资业务,客观上迫使商业银行更加重视小微企业。

银行通过调整客户结构来实现轻型化发展,但是在做零售化小微企业客户过程中会遇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管理和服务成本太高,第二个问题是风险成本太高。基于金融科技的交易银行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可能,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开展小微企业和碎片化融资业务,同时可以深入到企业交易过程中,获取实时可信的交易数据,并通过其他物流和信息流数据,来实现对小微企业风险的有效管控。

交易银行的外部价值是对企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价值。交易银行通过更先进的业务模式和信息技术,可以降低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回归商业银行的根本。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中国的经济转型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交易银行的外部价值。

交易银行的发展路径与策略

现在各大银行都在发力交易银行,但交易银行怎么发展?怎么建立自己全新的业务模式?这是业界都在思考的问题。

通过实践,业界基本形成了交易银行发展路径的共识,即交易银行发展三部曲:

第一步是整合。整合是对原有分散的业务进行整理并形成合力的过程,需要对银行现有的架构、产品、品牌、销售及系统等各个方面进行整合。交易银行绝不是简单的贸易金融+现金管理+电子银行,也不是简单的合并几个部门,如何把银行内部分割孤立的信息、系统、业务、部门和团队进行深度整合是非常关键的。整合的过程中,会与银行目前的体制机制发生巨大冲突,所以整合的困难很大,时间也会很长,需要银行从战略上予以重视,从董事会和高管层进行推动。

架构整合是交易银行所有整合的基础,是交易银行其他方面整合的前提和保障,需要管理层由上而下的大力推动,将原来散落在公司业务、国际业务、托管业务和会计结算部门的职能进行梳理和合并,形成相对完整全面的交易银行业务管理部门。目前国内银行多数是合并现金管理、贸易金融和电子银行部门职能,而对托管业务和金融市场的证券服务不做整合。产品的整合随着架构的整合,相对顺利的就可以完成,在此基础上,根据客户的交易流程对产品服务进行一个流程再造式的梳理就可以了。品牌的整合是在产品整合基础上,面向市场和客户推出一个更能被客户理解的概念和业务价值主张,并进行品牌名称、标识、标语、主形象和子品牌的设计。销售整合则是在银行内部开展培训,在原来现金管理、贸易金融和电子银行等产品经理队伍的基础上,打造一支能够全面销售交易银行产品和针对客户个性化需求设计交易银行解决方案的销售经理团队,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困难的工作,但也是交易银行服务落地的人才保障。系统整合则是将原来相对独立但是又和交易银行相关联的核心系统、现金管理系统、供应链金融系统、国际业务系统、票据系统、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银企直联等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打通系统之间的数据和流程,按照客户交易流程进行系统重构,实现各类交易银行产品面向客户的快速交付。

第二步是创新。在整合基础之上进行业务创新,推出新的更能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交易银行的产品多数是电子化、线上化和智能化产品,技术开发工作量巨大,不仅要消耗大量的银行IT资源,还需要大量的利用外部金融科技公司的力量。

第三步是提升。首先是提升服务理念,要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全部流程嵌入式的服眨要围绕客户的流程,重构银行的业务流程。其次要提升服务手段,要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甚至区块链技术,与交易银行服务结合起来,为客户提供敏捷平滑的服务。

交易银行业务发展策略的要点

提升嵌入式服务能力。要围绕客户交易过程设计产品服务流程,把银行的支付结算、现金管理、贸易金融等各类产品服务嵌入到客户的业务流程。以前传统的方式是客户先完成交易,之后再到银行做支付或融资。但在互联网上,要围绕客户的交易重构流程,客户在哪里交易,银行就在哪里服务,客户怎样交易,银行就怎样服务。不是客户找银行,而是银行的产品和服务主动寻找和适应客户,跟随客户的业务流程无缝平滑地对接到客户。这对银行业务流程甚至系统的改造都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工作量非常大。

加强领先信息技术的应用。交易银行业务会大量的应用最新的金融科技,从互联网、大数据到云计算再到人工智能甚至区块链都会用到。互联网是交易银行的渠道和平台。大数据是推动客户交易过程的数据,包括交易过程中的交易数据、商品的数据、物权数据、债权数据和订单合同发票税务等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开展交易银行的基础,并且都需要通过互联网在线获取。交易银行的融资必须是数据融资和智能信贷,根据客户交易过程中的各类数据,非常高效地为客户提供线上化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这就要通过人工智能AI技术实现智能信贷。交易银行需要把银行、客户、第三方甚至政府的系统和数据整合在一起,需要构建基于云架构的生态金融服务平台。为了增强数据的可靠性和交易过程可控性,又会用到区块链技术,建立分布式的数据模式,实现具有共信力的数据共享机制和智能合约。

交通银行发展篇9

胡怀邦上任伊始,就把优化交通银行的发展战略作为头等大事。他首先充分肯定了交通银行近年来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并高度评价了上一届领导班子的贡献。他说,在以蒋超良同志为班长的行党委、董事会的领导下,交行再次成为新一轮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先行者。全行上下推进改革、加快发展,使交行成为我国第一家完成财务重组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第一家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大型商业银行、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内地商业银行。以此为契机,交行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盈利水平显著提高,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大幅提升,逐步成长为一家发展战略明确、公司治理完善、机构网络健全、经营管理先进、金融服务优质、财务状况良好的现代商业银行,已跻身全球银行百强行列。

但胡怀邦也清醒地看到,随着形势的变化,交行的改革与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矛盾。从外部环境看,受国际市场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同时面临通胀与增长趋缓的双重压力,下行风险加大,对外出口增速下降。而受成本高企和需求萎缩的双重压力影响,企业经营困难很可能导致贷款违约率上升,商业银行面临较大信用风险,面临投资损失加大和经营效益下降等多重挑战与威胁。受全球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影响,国内银行还将遇到利率和汇率波动导致的市场风险,商业银行“高利差”黄金时代即将结束。

胡怀邦实事求是地分析,从自身发展来看,交通银行的战略和定位仍需进一步优化。他说,虽然交通银行已经提出了打造一流公众持股银行和最佳财富管理银行的目标,但实现这一战略的具体目标、战略步骤与战略措施需要作进一步探索。同时,交通银行的业务经营特色不够鲜明。分析师和投资者普遍感到,交行各项业务发展总体都还不错,但还没有充分体现自身特色,盈利模式比较单一,发展方式需要转变。

长期的教研和监管工作背景,使得胡怀邦形成了鲜明的工作风格:既高屋建瓴、重视战略问题;又脚踏实地、重视调查研究。胡怀邦到交行的时候,正值中央在全党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交通银行作为中管企业,成为第一批活动党委。胡怀邦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其作为进一步找准交通银行科学发展定位、推动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难得机遇和重要举措。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在胡怀邦的倡议下,交通银行党委班子成员紧密结合形势,按照工作分工,分别承担了9个重点调研课题,先后召开调研座谈会20余次,实地调研30余次;通过多种形式,向各省市党委、监管部门、股东单位、重点客户以及系统内各分行、部门、子公司征求意见和建议1300余条;在全行广泛开展解放思想讨论的基础上,行党委组织召开了全行解放思想讨论成果交流会。

经过广泛的研究讨论,考虑到发展战略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本着对交行长远可持续发展负责的科学态度,经行党委集体讨论,胡怀邦将发展战略总体表述为“走两化(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两个银行(最佳财富管理银行、一流公众持股银行)”。

但胡怀邦并未就此止步,在他的建议下,交通银行邀请监管部门领导和金融专家学者,召集部分分行和总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召开了发展战略研讨会,对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专题、深入论证。而交行上一次召开这种类型的“务虚会”,尚要追溯到2001年了。经过新一轮深入探讨,胡怀邦又感到,关于战略的上述提法仍然没有理清“一流公众持股银行”和“最佳财富管理银行”两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充分考虑交通银行综合化发展的取向。在进一步听取意见后,胡怀邦把交通银行的发展战略总体表述为“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至此,交通银行新的发展战略总体表述的提法正式出炉。

国际化与综合化

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发展,一些中资机构的海外战略投资遭遇挫折,国际化步伐有所放缓。而在美国的投资银行纷纷倒闭或“转型”的情况下,为何交通银行仍将国际化、综合化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呢?

面对类似的问题,胡怀邦显得胸有成竹。他认为,“两化一行”是交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长期的努力,分几步才能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理解为短期行为。在短期内,交行要按照这一目标设定行进路线,在立足本土、做强主业的基础上,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加快修订完善“一个纲要(改革创新纲要)和两个规划(业务发展规划和全面风险管理规划)”,明确各阶段任务,并从体制机制、组织架构、财务资源、人才队伍、技术支持等方面做出更加合理的安排,为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胡怀邦提出上述目标方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充分考虑了经济金融发展的长期趋势和交通银行的实际情况。

先拿国际化来讲,从长期看,我国商业银行推进国际化经营是大势所趋。国际化是为了满足银行客户的国际投资以及跨国业务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是全方位学习借鉴吸收国际银行先进经营理念、手段、产品、技术等方面的需要;是分享全球经济发展成果,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高速发展成果的需要;也是拓展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市场的业务空间,适当分散国别风险的需要。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交行的国际化战略不仅是要实现机构网络和业务结构的国际化,也要通过深化与汇丰的合作,积极吸收借鉴汇丰在管理国际化方面的制度和智力成果,实现经营管理水平的国际化。

对于综合化,胡怀邦认为它是世纪之交国际金融业发展的最主要趋势之一。综合化有利于保持金融机构稳定。从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变来看,业务结构较为单一的投资银行所受的冲击较大,而综合性的大型银行则体现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综合化也是我行业务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新形势下,客户向我行提出了全面金融服务、有效防范风险、优化财富管理等方面的更高要求,也促使我行推进综合化经营战略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在胡怀邦看来,交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具备较好的基础。已经在香港建立了证券、保险、信托、财务公司等综合经营的业务平台。在境内也有了基金、信托、租赁等综合经营业务,保险等其他非银行业务也在积极谋划中。推进综合化经营可以充分发挥各机构的协同效应。

在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时,胡怀邦认为,在国际化和综合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反对两个极端。既反对盲目抄底,也不要以偏概全、消极悲观、因噎废食。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要考虑自己的战略需要,要积极稳妥地推进。

他说:“为强化国际化和综合化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坚持战略投资配置原则,适时、谨慎地进行海外投资;二是完善集团内部的风险管理体系,避免经营风险的传导和扩散;三是切实提高我行在跨行业、跨市场、跨文化方面的管理能力;四是实施更加先进的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五是强化一体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培养和引进相关人才。

另外,我们开展国际化和综合化经营,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即我们有一个‘好老师’和‘好伙伴’――汇丰银行。众所周知,汇丰在国际化和综合化发展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且相当成功。汇丰成长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银行国际化和综合化的“教科书”。今后,我们将充分利用与汇丰战略合作的有利条件,借鉴其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更好地推进我行的国际化和综合化进程。”

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分工协作

胡怀邦意识到,与他在高校、央行和监管部门担任领导时不同,在交行这样一家境内外公开上市的商业机构担任董事长、党委书记,要十分重视处理好与高管层的关系问题。从其履历及其给人的感觉来看,胡怀邦都是一个善于与人相处、能够很好地团结班子成员的领导。无论是内部人还是外部人看来,到交行以后的半年时间里,胡怀邦和以李军行长为首的高管层的分工协作都是十分默契、顺畅的。胡怀邦明确地说:“目前我行的高管团队,是一支专业精干、团结进取、富有战斗力的队伍。在这支队伍的带领下,近年来交行取得了不俗的经营业绩,董事会对高管层的工作是满意的。今后,董事会将全力支持高级管理层自主经营,不干预高管层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

与此同时,作为来自十分强调公司治理、把完善公司治理作为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核心环节的监管部门的领导,胡怀邦知道,只有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才能为领导团队的分工协作奠定机制基础。

胡怀邦对于交通银行的公司治理有客观、全面的评价。他认为,在股份制运作和公司治理方面,交行自1987年组建以来,一直都处于同业领先地位。特别是2004年以来,通过实施深化股份制改革,交行已基本完成了现代公司治理架构和制度体系的建设工作,公司治理运作总体上比较规范和协调,并逐步形成了特色,赢得了境内外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好评。

但胡怀邦也指出,持续改善公司治理、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是上市公司的永恒话题。交通银行的公司治理仍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对中国上市银行来说,要完成公司治理从“形似”到“神似”的根本转变、真正实现现代公司治理的目标,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交通银行将如何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呢?在胡怀邦看来,“既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又要立足中国国情,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交行特点的公司治理模式。”胡怀邦侃侃而谈:“具体可以分为七个方面,一是坚持党委统揽全局的地位,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与现代公司治理两大优势;二是完善公司治理制度体系,保持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依法合规、协调高效运作;三是尊重和维护全体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四是加强董事会的决策作用,不断提高董事的履职能力;五是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完善监督工作机制;六是进一步完善高管层执行、授权和报告机制;七是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主动开展信息披露。”

用人之道:德才兼备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再好的战略最终都要靠人来实施。胡怀邦当然深谙此道。然而,他任交通银行“一把手”已经将近半年时间,交行在人事方面并未作出重大调整。他仍在听取来自各方的声音,仍在熟悉、观察、考察。兼听而深思、谋定而后动,这也是他的一贯风格。

但是,对于用人之道,胡怀邦却没有半点的含糊。在与交行全体员工第一次见面的大会上,他就明确提出,交通银行选人、用人的标准只有十二个字――“德才兼备、实践标准、群众路线”。

胡怀邦感到,交通银行拥有一支久经实践历练、能够办好现代金融企业的优秀高管团队和一支精神状态良好、综合素质较高、能打硬仗的干部员工队伍。但党的建设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交通银行个别分行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不够高、科学发展思路不够清、精神状态与形势发展的要求不完全适应,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还相对滞后。

对于如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曾长期担任高校和央行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人、“管人经验”十分丰富的胡怀邦有系统的思考。他说,要全面加强五个方面的建设,即思想理论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在上述每个方面,胡怀邦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例如,在能力建设方面,他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战略思维,注重整体协调,努力“谋大局、抓大事、管方向”。

交通银行发展篇10

一、导言

交易银行(Transaction Banking)的概念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一些大型跨国商业银行在面对企业日常交易行为及需求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对现金管理、供应链、托管等产品线和服务体系进行的全方位整合,如汇丰银行、巴黎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的全球交易银行(GTB)、花旗银行的全球交易服务(GTS)、渣打银行的交易银行业务(TB)等。它是对传统的供应链融资、支付结算、现金管理、资金托管、电子银行渠道等金融服务的资源整合,其形成与发展不仅只是对原有产品的简单组合,而是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形成的新的理念与业务模式,具有其特殊的内涵、意义与优越性。交易银行本身凭借其收入稳定增长、风险资产占用低、使用频率高、客户黏性强、业务壁垒明显等突出优势将成为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积极寻求对公业务转型的必然选择。

国际上,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外大型跨国商业银行纷纷回归交易银行的基础性业务,并加快了交易银行业务优化,已逐步形成了交易银行战略化趋势。交易银行业务以其稳健的增长和低风险资产占用证明了其对现代银行业务的重要意义。反观国内,中资银行在交易银行业务发展上仍处于探索阶段,既缺乏系统化的理论指导,又缺乏战略实践经验。在当前“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通过研究将互联网思维植入交易银行发展战略中既填补了交易银行系统化研究空白,又为商业银行实施交易银行战略转型升级提供了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交易银行在国际上通行的定义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采购、销售等交易行为所提供的支付结算、贸易融资、财资管理等整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是集境内外、上下线、本外币、内外贸、离在岸为一体的全球交易银行平台及产品体系。广义上来讲,交易银行泛指商业银行围绕客户的交易行为所提供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它不仅仅是传统银行业务的简单组合,还包含了丰富的业务内涵及发展模式的创新,是典型的传统业务创新模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马罗维茨(Daniel Marovitz,2013)认为交易银行是一个技术密集型领域,其中提升用户体验是关键。梅杰和布朗(Carlo R. W. de Meijer和Alastair Brown,2014)对如何使交易银行利用未来几年云计算的竞争优势进行了探索。罗佳(2014)认为,在交易银行的框架下,支付结算是基础,现金管理是核心,贸易金融是发展与延伸。张栩青(2013)基于平台经济的视角,认为交易银行是对传统的供应链融资,以及支付结算、现金管理、资金托管、电子银行等银行服务的整合,对平台经济的发展具有强烈的支撑作用。吕怀立(2013)通过对交易银行理念的内涵及主要特征的分析,并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交易银行建设进程和先进经验,从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交易银行”建设的必要性出发,为商业银行的对公业务转型提供了可行的对策建议。

总体来看,以上研究对国内商业银行实施交易银行业务的优势、特征、内容等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对交易银行整体发展还缺乏战略性的思考。本文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当前及未来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变迁,通过SWOT分析法对商业银行打造交易银行的优势、不足、机遇及挑战进行系统化梳理,并将互联网五大核心思维植入交易银行目标模式当中,构建出中国商业银行实施交易银行战略的理论框架和发展脉络,为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转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三、商业银行打造交易银行的优势与不足

(一)金融监管环境有利于交易银行的培育

十以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以简政放权、负面清单、依法行政、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趋势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加速推进。截至目前,中国银监会已起草和修订了五部行政许可规章,取消了大量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缩短了审批链条;中国证监会已取消、调整155项备案类事项,其中取消151项,调整4项。BaselⅢ的实施对商业银行资本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银行加快拓展轻资本业务,增加中间收入。金融监管环境导向为中资商业银行实施交易银行发展战略营造了较为宽松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力支撑了交易银行业务模式的培育。在有利的监管环境导向下,中大型商业银行已开始积极部署传统业务模式转型升级,特别是对公业务转型。

(二)多维业务基础奠定了交易银行模式的雏形

中资商业银行自商业化转型发展以来,经过多年的经营积累,在供应链金融、支付结算、汇兑、信息平台、产品体系、人才储备、客户基础等多个维度普遍奠定了交易银行业务发展的基础。供应链金融方面,据相关数据统计,近几年整个供应链金融业务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截至2014年中国银行业供应链金融融资余额接近10万亿元。支付结算方面,2014年度境内外支付系统共处理业务191.13万笔,处理业务金额8609.72亿美元;汇兑方面,全国共发生汇兑业务25.69亿笔,金额1078.7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85%和22.52%;信息平台方面,大多中大型商业银行普遍搭建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平台,如网上银行、直销银行、手机银行等互联网信息平台;产品体系方面,各商业银行均具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存、贷、汇产品结构和业务品种;人才储备方面,商业银行每年以其职位、薪资等优势积聚了大量的专业性人才,且专业覆盖面广;客户基础方面,截至2014年,单位银行结算账户3976.91万户,积累了庞大的对公客户群,为交易银行业务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客户基础。中资商业银行通过多维度的经营积累,已为交易银行目标模式的打造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三)商业银行缺乏可借鉴的成熟交易银行模式

目前中资商业银行关于交易银行发展战略仍处于初期阶段,缺少可借鉴的成熟交易银行业务模式。首先,尽管欧美大型外资银行自20世纪80年代已开始发展交易银行业务,现已形成了成熟的业务模式,但基于中国当前金融生态环境与发达国家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较大差异,中资商业银行不应盲目效仿,一定要找到适合自身特色的模式;其次,交易银行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结合各行自身优劣势进行顶层设计,通过一行一策实现差异化的交易银行业务模式并循序渐进地推进,有效避免交易银行的同质化竞争;最后,尽管大中型商业银行在现金管理、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支付结算等业务单元具备一定基础,但是各业务单元未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不利于对客户交易需求的迅速反应和决策,而且资金资源整合的难度相对较大。

(四)传统组织结构制约了交易银行的业务拓展

交易银行业务模式的打造必须以交易为中心。而商业银行经过多年构建的垂直组织管理架构,普遍形成了“总行―分行―支行”三级组织管理体系。这种传统的组织管理体系分割业务条线,与交易银行业务的开展不相匹配,不利于对所有基础设施及关键资源进行统一支配,阻碍了交易银行业务的拓展。交易银行业务跨部门、跨条线、跨产品服务,必须通过对现有组织结构进行重新整合,涉及所有部门、分支机构的权责分配和考核。越是大中型跨区域商业银行,其组织结构调整的难度越大。截至目前,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纷纷尝试成立总行级部门――交易银行部,来推进交易银行组织结构的调整。但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在促进交易银行持续、快速发展的组织管理体制上还未能形成专业化、系统化、平台化、扁平化的体系。这一难点也是多家商业银行制定交易银行发展战略的短板。

(五)传统风控体系阻碍了交易银行的业务发展

交易银行业务是围绕供应链上下游客户交易行为而展开的。它将打破传统的单一风险管理体系,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提出新的考验。传统的风险管理包括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等。而伴随着交易银行业务的开展,交易数据信息将呈几何倍数增长,隐含交易对手风险不断突显。如果商业银行不能充分有效利用交易数据重构风险管理模型和体系,而是照搬传统的风险管理体系,那么商业银行不仅不能获取稳定的中间业务收入,而且还将加大自身面临的风险。加大交易银行风险管理管控,构建交易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是商业银行开展交易银行业务的必修课。

四、中国商业银行打造交易银行的挑战与机遇

(一)利率市场化倒逼银行对公业务模式转型

历经十几年的持续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正式进入“最后一公里”。2015年5月1日起存款保险制度开始实施、5月10日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调整为1.5倍、6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推出《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进入“最后一公里”。利率市场化一方面有助于发挥市场机制在利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金要素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将倒逼商业银行不断增强自主定价能力,改变过度依赖息差的收入格局,加快盈利模式转型,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这对商业银行实施交易银行战略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利率市场化竞争的结果不只是看谁的贷款利率高,关键看谁的负债成本低,这就取决于银行在现金管理、结算支付、理财功能、对公的贸易融资等交易银行业务领域的开拓程度。在商业银行传统收入结构调整期,如何抓住这一契机,打造交易银行目标模式是大中型商业银行未来核心竞争力所在。

数据来源:银监会网站。

图2:2012年以来中资商业银行息差收入趋势图

(二)金融脱媒弱化了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功能

随着经济金融化、金融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的重要地位在降低,金融脱媒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金融脱媒具体通过以下三大微观经济主体的表现形式体现:(1)从居民的角度来看,表现在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构成发生变化,即从银行储蓄转为证券资产,加大了银行吸储压力和成本。截至2014年末,商业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较2013年仅增长9.6%,存款流失压力明显,存款增速不断下降,同时净息差出现大幅减少,将进一步被压缩至约2%①。(2)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其表现为企业对直接融资的需求不断上升,降低了对间接融资的依赖程度。据人民银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2014年企业通过股票、债券市场融资规模高达28167亿元,同比增长了38.54%。(3)从银行自身角度来看,其表现为银行对公业务的客户群体黏性趋于下降。据银监会相关统计,截至2014 年末,大型企业集团公司财务公司机构数量196家,行业表内外资产总计5.37 万亿元,涵盖了20 多个行业;2014年短融(含超短融)的发行期数和发行规模均较上年增长35%以上;2014年末,全国共有30 家金融租赁公司,资产总额12813.33 亿元,比年初增长26.55%。随着注册制的推进,一些业绩优良的中大型企业将更多地选择证券市场融资。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的影响不容小觑,表现在:不仅加大了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难度和成本,而且降低了银行优质客户的黏性,弱化了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功能。而交易银行目标模式凭借其风险资产占用低、使用频率高、客户黏性强、业务壁垒明显等突出优势,既增添了低成本存款的来源渠道,又增强了优质客户的黏性。

(三)互联网金融分流了银行传统业务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产业、行业通过互联网平台、技术和思维与传统行业跨界融合,不断创新商业模式。近两年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已催生出第三方支付、P2P、众筹等多种互联网金融模式,给银行业带来巨大的鲶鱼效应。据iResearch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8万亿,同比增速50.3%;2014年我国P2P交易规模已高达5000亿元,是2013年的5倍。据P2P研究机构美国网贷学院预测,2015年中国P2P网络投资平台数量或猛增至4000家以上;据艾瑞咨询统计,2014年中国累计成立众筹平台百余家,权益众筹市场融资总规模达到4.4亿元。在互联网金融分流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汇业务的趋势下,商业银行必须融入互联网思维,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创新传统业务,构建出交易银行目标模式。

(四)外资银行加剧了交易银行业务竞争

交易银行业务模式在欧美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商业银行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其重要的发展战略和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些大型跨国外资银行对交易银行的核算体系、组织结构体系、客户体系、产品体系以及风控体系构建相当成熟。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这些外资银行在跨国企业现金管理、跨境贸易融资服务和跨境流动性管理等方面具有更强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给中资商业银行交易银行业务的拓展形成了不小的竞争压力。

(五)国家战略推动了交易银行业务发展

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综合化的发展速度明显提高。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已将“一带一路”、自贸区、人民币国际化提升到未来经济金融发展的战略高度。这三大战略将为中资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交易银行业务提供历史性机遇。(1)“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的逐步落实将在跨国贸易业务、跨国资金管理、货币汇兑等交易业务方面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为中资商业银行积极部署交易银行战略带来巨大机遇。(2)随着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总体方案顺利通过以及进一步深化上海自贸区改革开放力度,区内所形成的金融生态圈将在中外企业境外跨境大额贸易、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融通等业务上实现交易银行业务增长。(3)据SWIFT相关统计,目前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2大贸易融资货币、第5大支付货币、第6大外汇交易货币②。在此趋势下,大中型商业银行纷纷布局国外市场网络,优质的客户群不断积累,对交易银行业务的需求亦将不断增大。三大国家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将触发更多的集团化优质企业客户拓展海外市场,也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投资国内市场,企业对交易银行业务的需求日益显著,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五、“互联网+”背景下交易银行发展对策

(一)以互联网“简约”思维构建交易银行核算体系

交易银行核算体系的构建是交易银行业务开展的基础。传统的对公业务核算体系受业务条线制约,不仅程序烦冗,更突出的问题是耗费了高额的运营管理费用。以互联网“简约”思维构建交易银行核算体系将节省大量的运营成本费用,提高交易银行业务效率,增强其盈利能力。(1)依托互联网平台和技术。交易银行核算体系的构建必须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和技术,它将有利于简化核算流程、提高核算效率、降低核算风险。(2)精简核算指标。交易银行业务的核心是轻资产,是对整个闭合供应链成本和收益的集中核算和管理,它需要精简传统业务所涉及的成本核算、绩效核算、收入核算、费用核算指标,建立符合交易银行业务特征的新核算指标体系。(3)优化考核体系。交易银行业务将改变传统存贷业务的核算考核体系,打破部门间独立考核体系,由过去的数量考核向结构化考核转变,不断优化定量和定性考核指标的科学性。

(二)以互联网“平台”思维构建交易银行组织结构体系

交易银行实际是“行中行”,应形成独立的组织管理结构体系,同时又依托于本行体系的资源支撑。在“互联网+”发展趋势下,互联网“平台”思维在组织管理结构的构建上所具备的禀赋优势为交易银行提供了借鉴。以“平台”思维构建交易银行组织管理结构体系将有助于打破商业银行传统的“条线式”组织管理结构,实现其扁平化、集约化、高效化、平台化的组织管理模式,为实现交易银行目标模式提供有效的平台支撑。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资产托管平台。资产托管平台的搭建是为满易银行客户对自身资产保值增值的交易需求。通过多元化投融资金融产品搭建来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实现资产托管业务的增长。(2)支付结算平台。在支付结算平台的搭建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交易银行业务的支付结算账户灵便性诉求,提高支付结算的效率。(3)现金管理平台。现金管理平台是商业银行有效吸收和沉淀低成本交易性资金的重要平台,为 银行低成本负债业务提供了重要来源渠道,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技术为交易客户搭建高效化的现金管理平台。(4)贸易金融平台。各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发展定位,适时适度地从资本、资产、资源配置上进行结构优化,为贸易金融平台提供支持。通过以上系统化平台实现专业分工,为交易客户提供高效的一站式金融服务。

(三)以互联网“用户”思维构建交易银行客户体系

交易银行客户体系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大中型企业客户,在交易服务全过程中必须遵循用户中心原则,注重用户体验。互联网“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互联网“用户思维”所强调的用户体验在整个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机交互界面提供的优质的用户体验对金融产品和服务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用户体验形成了客户对产品的整体印象,界定了产品和竞争对手的差异,增强了用户的黏性。一方面,商业银行在人机交互设计方面需借鉴电商人机交互设计理念,通过收集用户交易信息、预测用户交易需求、模拟使用环境、制定用户测试、统计用户反馈等方法不断优化自身网络平台界面,将用户的主观印象和满意度作为界面设计的优化方向和着眼点,提升服务体验水平,最终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功能与形式完美结合的人机交互界面。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构建交易银行客户体系过程中应注重培育以交易用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并将其贯穿于上下游所有用户的各个交易环节。

(四)以互联网“迭代”思维构建交易银行产品体系

交易银行产品体系的构建将是决定交易银行业务规模大小的关键。商业银行通过借助客户交易信息流来整合交易客户国内及跨境上下游资金流的过程中,对交易银行产品的综合化、定制化、标准化的内在需求非常高。因此,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交易银行产品体系的构建需扬弃传统的产品创新、设计理念和思路,积极有效运用互联网“迭代”思维,以满足“三化”要求。一方面,在产品体系构建过程中,交易银行产品“迭代”周期与上下游产业链的产业周期应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产品与产业的周期匹配来增强交易客户黏度,从而形成商业银行实现交易银行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互联网“迭代”思维在交易银行产品设计和运用过程中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不仅需要对产业链客户群进行分类,实现名单制管理,还需要加大产品研发人力物力投入,结合现金管理、资金业务、财富管理等业务品种实现多元化产品组合交叉销售。

(五)以互联网“大数据”思维构建交易银行风控体系

交易银行业务模式的发展有赖于与之相配套的风控体系。交易银行业务不仅仅是传统业务条线、业务单元、业务流程的重新整合,更是传统价值链的重新整合。而价值链整合的效率和效益将直接取决于交易银行业务风险管理水平。在互联网与传统金融不断耦合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大数据技术和思维来构建风控体系已成趋势。在交易银行风控体系构建中,通过依托云计算平台、虚拟化技术,可以支持海量、多结构类型、高频率的交易数据信息处理,以全新的价值判断来审核交易银行业务,重点通过大数据思维构建流动性风险模型、利率风险模型、汇率风险模型等。(1)交易银行业务涉及产业链间支付结算、现金管理等关键业务。这些业务所涵盖的资金是商业银行需重点盘活和利用的低成本资金。这部分资金对流动性和安全性的要求相对较高。商业银行必须借助交易大数据对不同周期产业链上下游交易客户进行流动性风险模型的构建和管理。(2)随着利率市场化逐步实现,交易银行业务所涉及的短、中、长期交易资金期限不同,对利率的敏感度差异性较大,应对现有的利率风险模型加入交易类数据变量,优化利率风险管理手段。(3)跨境交易业务将面临一定的汇率风险。通过大数据思维,以及配套金融衍生产品组合来规避汇率波动对交易业务所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户的交易附加值。除以上基本风险点外,商业银行更需关注供应链上下游客户间所产生的交易对手风险,它需要依赖大数据平台的信息共享、信息甄别、信息处理、信息反馈功能。整体而言,交易银行风控体系是一个有机体,是全面风险价值链的重新设计和考量,需要通过大数据建立综合式风险监控中心进行全面构建。

六、结论与建议

交易银行以其具备的多重优势,对商业银行的稳步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它是当前中国商业银行,特别是跨区域性、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大中型商业银行顺应经济、金融、“互联网+”发展趋势,积极应对对公业务转型的长期有效战略。在中资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交易银行业务的发展壮大需要站在战略性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实现交易银行理念和价值的统一,不仅需要核算体系、组织结构体系、客户体系、产品体系、风控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还需要加强交易银行监管政策合规性研究,以保障中资交易银行的健康发展。

注:

①数据来源:普华永道《2015年中国金融及银行业展望》。

②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年)》。

参考文献:

[1]Carlo R. W. de Meijer&Menno de Bruijn. 2014.Cross-border supply-chain finance:An important offering in transaction banking[J].Journal of Payments Strategy &Systems,Vol. 7,No. 4.

[2]Daniel Marovitz.2013. Raising the bar for client experience in transaction banking. Deutsche Bank. working paper,09/02.

[3]Carlo R. W. de Meijer& Alastair Brown. 2014.Transaction banking in the cloud:Towards a new business model[J].Journal of Payments Strategy &Systems,Vol. 8,No. 2.

[4]陆晓明.全球交易银行业务(GTB)的发展趋势[J].国际金融,2012,(10).

[5]招商银行交易银行部.聚焦全球交易银行,招商银行“轻型”战略再出新招[EB/OL].中国贸易金融网,2015-02-04.

[6]罗佳.化繁为简的交易银行[J].中国外汇,2014,(9).

[7]张栩青.平台经济与商业银行交易银行策略的实施[J].上海金融,2013,(1).

[8]全丽萍.对标外资银行,提升中资银行交易银行业务的核心竞争力[J].工程经济,2015,(1).

[9]吕怀立.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基于“交易银行”理念[J].现代经济探讨,2013,(8).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ransaction Bank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Lu Minfeng1 Wang Zugang2

交通银行发展篇11

一、样本选择的原则及衡量标准的厘定

(一)样本选择的原则

1. 交通银行(简称交行)

交行始建于1908年,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银行之一,也是中国早期四大银行、中国早期发钞行之一。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2004年引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投资144.61亿元,2005年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截至2006年12月31日,交行总资产额达17.162.63亿元,净资产额达885.82亿元,按一级资本排序,位列英国《银行家》2006年度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第65位;以总资产计,该行为中国“第五大商业银行”。因此,可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代表。

2. 深圳发展银行(简称深发展)

深发展成立于1987年,是中国设立最早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中国第一家上市和被外资控股的银行。1988年深发展普通股票在深圳证券公司柜台交易,1991年于深交所首家挂牌上市,2004年美国新桥投资集团出资约15亿元购得深发展17.89%的股权,2005年通用电气出资1亿美元认购深发展7%的股份。20年间,深发展逐步演变为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占主导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可大致代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演变趋势。

(二)衡量标准的厘定

衡量境外投资者对国内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影响的指标,既包括根据银行会计数据分析获得的“财务指标”,又包括根据银行业务数据分析获得的“业务指标”。见表1所示:

二、样本银行衡量指标的比较

(一)银行内纵向比较

1. 交通银行

2004年8月6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入股交行,注资金额144.61亿元,持股比例19.9%。据交行年报显示,该行2005年取得净利润95.09亿元,较2004年同期增加83.11亿元,增幅高达693.74%。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22元,比2004年同期增加0.16元,增幅达到266.67%。截至2006年12月31日,交行总资产额达17 194.83亿元,比2005年增加2 960.44亿元,增长幅度20.80%,按一级资本排名位列世界1000家大银行第65位,由此跻身于全球银行百强行列。贷款余额9 274.05亿元,比年初增加1 560.31亿元,增幅20.23%;贷存比例为65.52%,较年初上升2.07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比例仅为2.01%。见表2所示(以下数额均以报表调整前境内审计数为标准):

2. 深圳发展银行

深发展于2004年12月引入新桥投资集团15亿元,占股比例17.89%,2005年9月引入通用电气1亿美元,占股比例7%。通过其历年年报可以发现,截至2005年末(以境内审计数为标准计算),深发展资本充足率由2004年末的2.30%增长到3.70%,核心资本充足率由2.32%增长到3.71%。净利润达3.52亿元,比2004年增加0.62亿元,增幅21.38%;每股收益0.18元,净资产收益率加权平均为7.16%。同时存款、贷款和中间业务收入都有所增长,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见表3所示:

(二)银行间横向比较

由银行内纵向比较可以看出,交行和深发展引入境外投资者之后,各自经营状况和公司治理结构都得到了巨大改善。下面从横向角度对两者之间各指标的改善程度进行对比。

1. 净利润指标对照差异

交行引入境外投资者当年(2004年)的净利润为11.98亿元,次年净利润为95.09亿元,增加83.11亿元,增长幅度693.74%;深发展引入境外投资者当年(2005年)净利润为3.52亿元,次年净利润13.03亿元,增加9.51亿元,增长幅度270.17%。对比两者,交行增长幅度是深发展的2.57倍。

2. 每股收益指标对照差异

交行引入境外投资者当年的每股收益为0.06元,次年每股收益为0.22元,增加0.16元,增长幅度266.67%。深发展引入境外投资者当年每股收益为0.18元,次年每股收益为0.67元,增加0.49元,增长幅度272.22%。对比两者增长差异,深发展增长幅度是交行的1.02倍。

3. 资本充足率指标对照差异

交行引入境外投资者当年的资本充足率为9.72%,次年增长到11.20%,增长幅度为15.23%;深发展引入境外投资者当年资本充足率为3.70%,次年增长到3.71%,增长幅度为0.27%。对比两者,交行增长幅度是深发展的54.41倍。

4. 核心资本充足率指标对照差异

交行引入境外投资者当年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为6.77%,次年增长到8.78%,增长幅度为29.69%;深发展引入境外投资者当年核心资本充足率为3.71%,次年降低到3.68%,下降幅度为0.81%。两者变化差异悬殊,交行增长幅度将近30%,深发展不增反降。

三、案例研究的基本结论

以交行与深发展分别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代表,研究引入境外投资者对银行经营业绩和治理结构产生的影响,可以得出两点基本结论:

首先,境外投资者的引入确实对国内银行业公司治理结构产生了影响,且影响的正面效果多于负面。交行和深发展引入境外投资者后,两者在净利润、每股收益、资本充足率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增长。在核心资本充足率方面,深发展虽然下降了0.81%,但以交行接近30%的增长势头可以推断,该指标的增长潜力还是大大存在的。此外,深发展在净资产收益率方面,由2005年的7.16%上升到2006年的22.83%,增长15.67个百分点,增长幅度高达218.85%;不良贷款比例方面,也由2005年的9.33%下降到2006年的7.97%,降低了1.36个百分点,下降幅度14.58%。足以说明,深发展的资本增值能力得到了大幅增强,同时贷款质量也不断提高。

其次,境外投资者的引入对国有商业银行比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效果更显著,这一结论从交行与深发展引入境外投资者后的治理效果对比得出。前已述及,交行净利润指标增长幅度是深发展的2.57倍,资本充足率指标增长幅度是深发展的54.41倍,29.69%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增长幅度更是与深发展的负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由此可见,境外投资者的引入对国有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效果要明显强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参考文献:

[1] 陈德胜,周平盛.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风险分析与评价[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116-152.

[2] 金峰.“所有者缺位”问题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7-19.

[3] 雷英.银行监督与公司治理[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44-165.

[4] 王璐.银行业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相关研究综述[J].财会月刊:理论版,2007,(10):59-60.

交通银行发展篇12

所谓直联模式:指POS终端直接与银联系统相连接,当发生POS消费时,此交易信息先送至银联主机系统,由银联系统自动判断后直接送相关的发卡银行,然后信息在沿路返回。一般来说这种模式初期投入较大,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

POS间联:指POS终端连接到提供机具的商业银行主机系统,当发生跨行银行消费交易时,消费交易信息先送这家提供机具的商业银行主机系统,判断为跨行信息后送银联主机系统,由银联系统分选判断后再送相关的发卡银行,然后信息再沿路返回。一般来说,这种模式初期投资较少,起步时容易得到商业银行的配合,能够比较迅速地实现联网联合的目的。

2.直联模式与间联模式的利弊分析

2.1从成本和效益角度考虑

采取直联方式后,银联收取10%的跨行转接费用,收单行收取20%的收单利益,而作为各发卡银行,只获取本行银行卡收单收效益的70%。对于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来说比较倾向于直联。因收单市场投入较小,商户数量少,收单业务分利收入与机具费用到人员投入相比得不偿失,采用直联方式,可以不必投入程序开发费用、POS机具费用、人员维护、设备维护、及商户拓展费用,并获取银行卡跨行交易中银联规定的发卡银行手续费的分配比例,以极小的成本共享大行资源。

而间联模式下,POS商户由提供机具的商业银行进行收单,收单银行负责POS机具的布放、机具维护工作,同时收单银行除获得本行银行卡在此机具上POS消费所有手续费收益外,还可获得跨行交易手续费收益的20%收单收益。除手续费收益外在商户资金划转前收单银行还可得到商户所有消费资金沉淀。

2.2从业务发展角度考虑

商户POS渠道既是银行开展消费信贷和交叉销售的基本渠道,也是银行开展资金结算、全面金融服务的纽带。商户是银行服务的延伸,各发卡行信用卡都附加了各种特色业务,例如商户优惠折扣、信用卡积分、分期付款、交叉营销等增值业务。这些银行卡的支付创新在商业银行自己的间联POS机上都可以实现,但是直联POS机并不具有这些功能。

2.3从风险控制角度考虑

对于收单银行来说,间联POS模式是由收单银行负责和商户签约,银行、商户和收单机构之间达成协议,每一方承担相关的义务和责任,间联POS的特点是从商户出来的信息必须通过收单银行的审核环节,转给银联,由银联再转给发卡行。在此种模式下,收单银行可以检测到商户的交易情况。

直联方式就没有收单银行这一环节,相当于商户的交易直接到银联,再由银联到发卡行。采用直联POS的收单方式,对商业银行来说可能蕴含风险,收单布放的机构如果没有检查商户信息的真实性,如出现非法套现所有损失都由发卡行承担。

2.4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考虑

间联模式下,由于跨行信息必须先行通过某家商业银行处理后,再转给银联。一方面环节较多,效率较低,另一方面银联也无法控制前端的数据处理质量。某些银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处理消费信息的时候,往往是先处理本行的信息,然后再处理他行的信息。特别是当本行的交易处理很繁忙时,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另外,银行对于本行摆放的POS终端设备出现无法受理他行的银行卡等技术性问题时,常常并不积极进行排除,从而造成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易处理不及时,导致难以解决POS终端重复摆放问题。

直联模式下,环节少,效率高。在这种模式下,对于所有入网的商业银行来说,不分规模大小,地位都是平等的。商业银行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必须要努力提高自身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加快与银联的通讯能力。这种公平的竞争,促进了银行卡业务服务水平的提高,而且一家银行的新业务可迅速拓展到所有银行,降低了银行业务开发推广成本。

2.5从数据集中的发展趋势考虑

一方面,各大商业银行数据上收将在近一两年完成,届时分行所有终端的交易信息将直接发送到总行数据中心。如中行目前采取的直联总行和跨行交易总对总通过银联总中心清算的模式,实现总行集中收单模式,集中清算、集中后台支持,避免了人力和物力的重复投入和浪费。减少了中间环节,总体提高了交易和差错处理速度。这种情况下,秦皇岛中行无法与河北银联实现直联。

另一方面银联公司上海数据中心已经启用,所有城市中心的数据基本全部上收,上收后城市中心不再承担同城交易信息转发及清算职能,因此,POS直联分中心原有的缩短交易及清算路径的优点不复存在,反而是将各行原内部交易的授权及清算路径大大加长,不但造成各行系统资源的浪费,而且增加了各行的成本,同时还使交易和清算复杂化,增加了对账和差错处理的难度。

3.相关建议

3.1切实发挥商业银行主力军的作用

从中国受理市场的广度、发展阶段、地区差别等因素看,市场建设的主力还要靠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有遍布城乡的网点,有覆盖全国的网络、有完善的金融服务手段,有多年经营收单所积累的人才,能够为商户提供一揽子的服务。

应鼓励商业银行进行收单市场竞争与创新,可以“间联”,也不排斥“直联”。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根据自身资源、市场、成本等多方面考虑,自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POS网络连接模式。公平竞争、规范发展收单市场的最终目的无非是通过安全、快捷的渠道,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持卡人,同时各收单银行、发卡银行能够赚取更多的中间业务收入,通过充分发挥银行卡产业链各方主体参与积极性,共同促进银行卡事业的规范、成熟发展。

3.2努力强化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交通银行发展篇13

    目前中国债券二级市场交易有三种基本模式:一是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二是交易所市场交易;三是商业银行柜台交易。这三种模式的交易方式不同,服务的对象也有所区别。

    银行间债券市场,是机构投资者进行大宗批发交易的场外市场,大部分记账式国债和全部政策性银行债券均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交易。场外交易的特点是以询价的方式进行,自主谈判,逐笔成交。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是依托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的债券簿记系统和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债券交易系统进行的,也就是说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交易系统提供报价信息、办理债券交易,通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办理债券的登记托管和结算。

    交易所市场,是各类投资人包括机构和个人进行债券买卖的场所。交易所市场是场内市场,投资人将买卖需求输入交易所的电子系统,由电子系统集中撮合完成交易。

    商业银行柜台交易,是商业银行通过其营业网点,按照其挂出的债券买入价和卖出价,与投资人进行债券买卖,并为投资人办理债券的托管和结算。经过两年多的准备工作,从今年6月份开始,柜台交易业务已在工农中建的部分分行进行试点。

    根据国际经验,债券交易主要通过场外进行,场外交易的债券及其衍生工具数量也往往数倍于交易所中的交易。在我国,1993年至1997年6月间的国债交易主要在交易所进行。199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目前形成了交易所交易、场外交易和商业银行柜台交易三种方式并存的格局。从债券的发行量和交易量来看,银行间债券市场已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部分。

    (二)二级市场交易品种及交易增长情况

    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主要为现券买卖和回购两种。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处于发展阶段,债券交易的品种设计选择了最简单的产品,尚未开展债券期货、远期等衍生产品。

    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的券种目前主要为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券种为国债和企业债券。近年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可交易的债券逐年增加。2002年8月末,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托管的债券为22462亿元,其中国债为13115亿元,政策性金融债券为8926亿元。在交易所托管的债券约为1800亿元。

    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量逐年上升。市场成立前两年现券交易很少,1999年现券交易仅为37亿元,2001年现券交易增加到840亿元。2002年以来,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各项措施出台实施,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出现了大幅度增长。截至2002年7月末,现券交易为2977亿元,同比多增2747亿元,增长了近11倍。

    2000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回购交易超过了交易所市场的回购交易,特别是2001年以来,银行间市场的回购交易量成倍增长,2001年银行间回购交易为40133亿元,是交易所市场的2.6倍,2002年1至7月,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交易为55925亿元,是交易所市场的4.7倍。从两个市场的交易情况看,交易所市场的现券交易比银行间市场活跃,现券交易量一直大于银行间市场现券交易量,但银行间市场的回购交易已大大超过交易所市场。

    (三)债券的交易、托管和清算制度

    债券产品由于种类不同,定价较为复杂,因此传统的债券交易大多采用电话询价的方式进行。从欧美发达的债券市场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透明度的不断提高,通过电子系统进行交易的方式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的有关规定,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交易是借助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交易系统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的簿记系统完成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利用覆盖全国的数据网络为债券交易提供电子平台,投资者在该平台达成交易后,再通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办理债券结算。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为债券的登记托管机构,债券交易的债券结算通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的簿记系统进行;债券交易的资金结算以转帐方式进行,商业银行通过其准备金账户和中国人民银行资金划拨清算系统进行,商业银行与其他参与者、其他参与者之间债券交易的资金结算途径由双方自行商定。债券交易的结算方式包括券款对付、见款付券、见券付款三种。具体方式由交易双方协商选择。

    (四)债券市场的参与者

    自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扩大市场参与者。

    银行间债券市场建立初期,仅有16家商业银行总行成员。由于交易成员有限,因而交易不活跃。根据各类金融机构的需求,中国人民银行陆续批准了各类金融机构加入市场。2002年4月,为了继续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促进债券市场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银行间市场准入制度。从4月15日起,凡符合条件的各类金融机构只要持有效证件到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开户,并在规定时间向中国人民银行备案,即可从事债券交易。银行间债券市场准入制度的改革,将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效率,进一步扩大债券市场参与者。

    截至2002年8月末,在银行间市场进行债券交易业务的金融机构已达817家,其中包括商业银行及其授权分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财务公司、租赁公司、中外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和农村信用社联社。从机构种类上看,已包括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绝大部分金融机构已成为债券市场参与者。

    市场参与者的类型丰富多样,具有不同的资产负债结构,对经济、利率、通货膨胀的预期不同,都会促进二级市场流动性提高。目前银行间市场参与者还仅限于各类金融机构,今后,应创造条件吸纳非金融机构包括大型企业、各类社会基金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市场将成为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进行大宗债券批发交易的场外市场,市场参与者的范围覆盖到境内的所有机构投资人。

    二、中国人民银行在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方面所做的工作

    近几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交易量增长较快,同回购相比,现券交易不甚活跃,债券的流动性较差。衡量债券市场流动性的标准是,当投资者买卖大量债券时,能够在较短时间成交,同时不引起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因此,无论是银行间债券市场还是交易所市场都不具备较好的流动性。中国债券市场缺乏流动性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债券供给不足,目前发债主体主要为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第二,债券期限结构不合理,发行的债券大多在5年期以上,1年以下的短期债券非常少。第三,长期以来,商业银行资产以贷款为主,资产结构很不合理,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正处于资产结构的调整阶段,对债券的需求量较大。第四,尽管近年来债券市场参与主体的种类不断丰富,但从本质上讲都是国有单位,存在相同的价值取向,对债券投资的需求比较集中。债券市场流动性不足,提高了筹资者的成本,不利于债券市场的完善和发展。

    为了提高债券市场的流动性,近来,中国人民银行积极采取措施,扩大市场参与主体,提高市场透明度,通过结算业务和双边报价等方式,积极推动债券市场发展。

    (一)开展债券结算业务,帮助中小金融机构进行债券交易

    由于银行间市场采用交易对手逐笔谈判、成交的方式,因此信息对交易双方至关重要。随着大量中小金融机构加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如何提高市场透明度,帮助中小金融机构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中小金融机构顺利进行债券交易,需要在专业人员配备以及设备配置方面达到一定水准。为了解决中小金融机构缺少专业人员和专业知识、缺乏信息等问题,降低其交易成本,提高盈利水平,从1998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就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工作,由一些规模较大、经营状况好的商业银行中小金融机构进行债券交易。2000年为了进一步推动结算业务,规范业务行为,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开办债券结算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2]325号)。目前,已有近30家的商业银行开展了中小金融机构进行债券结算业务,商业银行在帮助中小金融机构进行债券交易、提供交易信息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中小金融机构在债券市场的活跃程度明显提高。2000年末,中小金融机构回购交易量占全部交易量的比重为9.27%;2001年末,这一比重增长为10.02%,到2002年8月末已增长为14.04%.

    (二)调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准入制度,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准入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

    为了进一步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简化行政审批程序,2002年4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第5号公告,规定金融机构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实行准入备案制,即金融机构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提交有关材料办理联网手续,同时向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提供有关材料开立债券托管后,即成为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市场参与者,所办手续完毕后三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人民银行备案。配合准入备案制的实施,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制定了相关配套文件,重新修订了《债券托管账户开销户规程》和《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债券交易联网管理办法(暂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第5号公告精神,分级落实备案管理。

    (三)批准9家双边报价商,开展双边报价业务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