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小组建设实用13篇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篇1

(1)班级内设班长1名,负责班级内学习事宜,记录每天各科老师表扬的小组加分,每组每周初始分0分,每节课每位带课教师课程结束后作出点评,对本节课表现最为优异的小组进行奖励,并交由班长加1分,学习加分设上限为10分,班长每天负责处理好此项加分。

(2)班级设纪检副班长1名,负责班级内纪律事宜,记录每天中午和下午的自习、课外活动、第三节晚自习的班级纪律,对违反班级各项纪律的学生一次扣除组内1分,可以累积,纪律初始分10分,扣完为止。对于扣分超过3分的,每周班主任谈话处理,超过5分的联系家长共同配合处理。

(3)班级设卫生副班长1名,负责班级内卫生事宜,记录每天早中晚教室内所有的卫生情况,对不打扫卫生或未能打扫干净的,予以通报,扣除值日生所在小组1分,并责令处理干净。同时,负责督查每小组桌下四块方砖内卫生,有垃圾扣除该小组1分,卫生初始分10分,扣完为止。

(4)每周一总评,三项相加,总分最高的两组设为名组,评定后6人照相并将照片贴于评定栏里的名组墙,待期末总结后取下照片奖励给所在小组。名组每周班费奖励10元交由组长,视组内加减分和组内贡献予以分配。总分三至五名设为优胜组,优胜组每周班费奖励6元,交由组长视组内加减分和组内贡献予以分配。总分最后两组设为提高组,组内罚款6元,并将有扣分的小组组员每人扣1分罚款1元,交由班长记录并收缴。每周最低分小组,责令组内反省交出总结材料。三项相加高于10分,每高于1分,组内在班级智慧树上填上一片叶子,十片树叶结出一枚“智慧果”,全组由班长负责给每人奖赏一个红苹果,价格不高,但是是对小组活动的最高评价。

(5)每周一班会课前20分钟交由组内开会,开展自我批评和批评,对上周内各个方面轮流作出点评,尤其是扣分的小组内对扣分组员开展组内小组批评。若组员一再犯错,小组可展开小组投票会,对小组内一再犯错仍不改拖累小组的组员予以“警告”出组,本小组定为5人制,警告出组的组员接受班主任谈话,联系家长予以处理,视情况给予班级警告处分,并在班级后门单独设反省组,视表现后再定。但前任小组将永不接纳,永不接纳对组员是一个重度刺激,促使他警戒自己,少犯错误。

(6)月考、期末考试设特别加减分项。月考、期末与上次考试相比,进步一人加1分,退步一人减1分,全进可累计加10分,全退可累计扣8分,加减分由总分内计算。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篇2

一、选两名称职的组长和副组长

组长是教师的小助手,是学生的小老师,由他们来负责全组的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从全班精挑细选出12名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他们学习成绩优秀、责任心强,并且具有服务于同学的三心:信心、爱心和耐心。

二、培训组长

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更要培养他们领导整个小组的能力。因此,我和科任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他们,以至于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积极向上的共性,又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三、共讨组名

组名代表着小组每个成员的心声,因此,他们通过上网查阅资料,集思广益、共同商讨,最终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创意、响亮的组名,这样有利于凝聚人心,从而形成小组的奋斗目标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制作组牌

组牌内容:组名、组内成员、组规、组歌,还可以自己设计组旗和组徽,并且制订小组的共同奋斗目标,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大家才有方向,有了方向就有了动力。当然,奋斗目标既有长期的又有短期的,长的可以是一年,短的可以是每一天,甚至于是每一节课。

五、编排序号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篇3

(二)具体分组的方法

课改之初,前两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10人,后两班分成4个小组,每组8人,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生分为4层,代号为A1A2——D1D2。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A对A、B对B的分类合作交流,又有利于A帮B、B帮C、C帮D,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差异资源。

(三)小组内机构人员设置

由于组员人数较多,我们每小组设置两名组长。正组长主抓全面工作。副组长侧重于纪律、卫生等方面的工作。根据学生各科成绩的不同,设置组内科代表,负责作业收交和导学案的批改工作。

二、小组长的选拔与培训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既是活动的领导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师的小助手。因此,小组长的选拔应具备以下条件:(1)学习成绩优秀;(2)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强;(3)自身标准高。

组长选拔后,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和作用。

组长的职责主要有两条线索:(1)按时间顺序,早自习负责检查作业、导学案、学习档案和成长日记;课前要提醒、督促组员及时准备用品、就位、摆放好学习用品,清理好桌面,等待上课;上课过程中及时提示组员要专心,组织组员进行对学,组学时组织同学质疑——讲解——纠错;展示时推选展示者并组织组内展示。(2)按照内容的不同明确职责,自习时维持纪律——课堂上组织有效学习——管理上安排记分员,及时上报分数,检查督促作业。

小组长的培训方式由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定期培训(每班、每周至少召开一次小组长会议),科任老师的课前简短培训及班主任的个别随机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课堂的流程、组织管理的方式方法、导学案的检查批改等。

三、小组成员的培训

对组员的培训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学会重点发言,能清楚有条理地表达本组以及自己的观点;二是学会倾听,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是学会质疑、反驳,敢于提出不同看法,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自觉接受小组长分配的学习任务。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组员在对学、组学、课堂展示、质疑时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要大声吵闹。

四、小组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有两种形式: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小组有形文化主要包括:组名、组训、组徽、组规。小组的无形文化是要通过长时间培养,认识的提高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如,小组的集体荣誉感、组内风气、组内人际关系、组长威信等。

五、小组的评价与考核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篇4

一、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实施课改以来,采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合作目的不明确

为了体现课改理念,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气氛活跃,组织课堂小组讨论已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是,对其中一些课堂讨论,我们应该思考:这些课堂讨论活动的安排有无必要?这些讨论活动有无真正达到预期目的?规则不明,合作无序,教师不能有效指导帮助,一味放手让学生合作;没有经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开始小组合作,使合作流于形式;合作问题过于简单,没有讨论的必要。学生普遍合作不够深入,往往是对问题答案的商讨,缺少对问题实质的探究及解题方法技巧的总结;部分学生缺乏对合作的认识,积极参与的目的是凑热闹,使课堂讨论内容游离于教学内容以外;小组长组织能力有待加强,组内存在个别成员不动脑、不发言或音量过大影响其他同学的现象。

2.小组管理不规范

组内合作交流时,有的小组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听似激烈讨论,实则故意喧闹;有的小组只有组长一人发言,成员一言不发,甘当听众;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课堂展示时,组内没有合理分工,有效配合,展示成了部分优生的舞台;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随意打断他人的发言或者不能对他人的发言有效补充。

二、加强学习小组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小组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在今后的课改工作中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根据班内的实际,结合学生的成绩、性别、性格、优弱学科互补等因素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每小组6人,按照成绩依次编号。小组设一名行政组长,根据学科差异最好分别设立学科组长。组长的选择不仅考虑成绩,更要注重组织能力、合作意识。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小组长的能力直接影响该组的合作学习效率,所以,组长不一定是成绩最优秀的,但必须是组织能力最强的。教师还要定期对不能适应组长职务的学生及时调换,发现小组之间差异大时还要对小组成员及时调整,以达到小组之间、学生之间均衡发展的目的。

2.要强化合作小组的指导和管理

教师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应进行认真观察和积极引导,为每个学习小组及成员进行有效学习提供帮助指导。每节课都要给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要做到:自主学习时间充分,小组交流目的明确,小组发言井然有序。当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制止或点拨,使小组讨论能顺利开展;小组讨论声音过大时,出现混乱时,教师应及时提醒与干预。

作为班级负责人,班主任要经常进入班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与学生谈心交流,帮助他们解决新课堂教学模式下的疑难及困惑;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增强小组凝聚力和学生合作意识;定期召开班会,组长汇报工作、组员自我反思,及时有效地管理好学生。

同时,继续做好小组长的培训工作。第一,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积极主动,明确合作目的、要求,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第二,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有序安排,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第三,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要灵活协调,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先问为什么,让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要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第四,指导组长要善于发现整理组员在交流中的疑难问题,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这样,通过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保障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n堂中,评价要关注全体学生,激励每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课堂的每一环节都要有评价,可以即时将分数写在黑板上,每个小组的得分都明确地显示出来,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竞争意识;评价程序要简单便于操作,避免教师课堂上顾此失彼;评价结果要每节一公布,每周一评比,每月一奖励,为小组合作提供持久的动力源泉。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篇5

一、学习小组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效课堂教育模式中,学习小组建设是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小组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高效课堂教育效益的高低,对教学成绩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大影响。一个高效学习小组的组建,班主任除了考虑学生性别和成绩因素之外,还有考虑组员性格的相似度,对组员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都要做出综合考虑。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团队的融洽度、团队成员的向心性、团队荣誉感等,都是一个团队获得集体成长的重要内涵。由此可见,高效学习小组建设是高效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如何提高团队建设效益是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学习小组建设的实践思考

(一)注重模式创建,用制度和习惯为班级团队建设提供良好土壤

创建模式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单纯的模仿和照搬,而是为了搭建高效学习的模式。无数实践证明,行动改变了,思想也会逐渐发生转变。在高效学习模式构建完成之后,教师和学生从不能全部接受到运用熟练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在这个阶段中,教师首先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模式全面落实,在全面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情和师生的具体特点,制定相应的制度,用制度指导高效学习模式的落实,在运行过程中,习惯会逐渐形成。合作学习习惯的形成就为班级团队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土壤,为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运行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加强班级管理团队建设,良好的团队运行离不开精良的领头羊队伍

班级团队的有效有序运行,离不开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引导与监督,在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之下,还要注重发挥团队负责人即小组长的作用。高效课堂学习模式的初衷是每一个学习小组作为一节火车车厢,而小组长就作为这节火车车厢的助推器和前进力。由此可见,小组长的能力有多高,这一节火车车厢就能跑多快,小组成员就能获得多大的进步。小组长的选任是十分重要的事。班主任教师要对小组成员的性格和行为习惯有一个较为深刻的了解,然后根据小组特性来选择适合本小组特点的学生来充任小组长。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从小组管理和课程管理两个方面对小组长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辅导,防止因为小组长的个人原因而导致小组团队的运行效率低下甚至运行不畅。

(三)营造丰富多彩的班级团队文化,用文化引导团队共进

团队的良好运行能力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同时,也要重视团队文化的作用。所谓团队文化,就是小组成员的共同意志、共同认识、共同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共同的目标和理想等组成的有机文化体制。每一位组员能够被自觉被这种文化体制所约束,从而表现出相似的行为和思想,最终达成共同的目标。班级团队建设中,同样要加强文化建设,首先教师在组建团队时要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教育背景,进行合理搭配,使团队文化具备一定升华基础;其次要在日常的小组管理中加强文化渗透,教师引导小组长用充满文化气息的方式管理组员,同时将班级文化打造成具有人性的、安全的和有归属感的;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自我文化素质的提高。再好的文化氛围都只能从外部发生作用,而良好的自我素养则可以让外部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教师在平时的作业布置、班团会、中队会等场合要积极地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而让团队文化更加繁荣。

(四)教师对班级团队的准确把握和引导至关重要

事情的成败关键不仅在于付出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前进的方向,班级团队建设更是如此。学生作为心智还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在对未来的分析和对现在的掌握上都不够完善,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干预,引导学生朝着好的方面发展,及时更正不良苗头,杜绝反面事物的出现。教师要认真观察团队表现,对每一位组员都有一个恒动的评价,对每一个小组都有一个长期的跟踪评估和指导,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保证团队健康发展。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篇6

2.有利于学生合作是小组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建设、培训好学习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前提。无论是老师编排还是学生自编都要遵循一个原则,要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同组异质"优于"同组同质"。应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性别、来历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要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间的竞争。开始学生不熟悉,可由教师指编,熟悉后可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整体控制。

3.小组内部,要细化分工,职责具体

首先,要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所以组长一定要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来担任,要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组长固然有任务、有责任,其他成员也不能闲着,各人应分担具体的任务。比如每个小组除一个组长外,还可以设立各个学科组长,学科组长每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老师的挑选担任。每科板书、展示时轮流主持,检查预习、质疑点评时每个环节限定个人发言的次数。这样不仅能避免每次都是那几个人,还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觉到"我很重要",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

4.小组评价要公平、公正、多元化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篇7

1、根据班额大小,把班级学生划分六至八个学习小组,每组以四、六、八等偶数人数为宜,以便于讨论、检测、评价等学习活动的开展。

2、小组的桌次安排要以对桌为主。上课时,老师要允许学生在必要时侧过身子,正面面向讲台。

3、每个组员要按学习情况及综合表现编上号码,便于学情分析,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学情层次的把握。

4、要求每个小组起上一个富有个性化的组名:可用组长姓名命名,凸现小组长的责任感;可用其他形式命名,体现小组的个性特色。这样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时突出小组的荣誉感,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5、每个小组可以设各科课代表分代表,在班级总课代表的管理下,能够有利于收发作业、联系教师等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加强学习小组的组织建设,提高学生学习的有序性

1、实行小组长负责制,积极进行小组培训。教师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在组织学生讨论、加强小组纪律性、小组组员发言和展示成果方面,让小组长能够全面平均衡,让本小组成员得到全面发展。对小组长的培训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要做细致的工作。

2、实行小组长轮流制,给每个组员一个当小组长的机会,得以锻炼。

3、每周按时召开小组长会议,及时吸收各小组的活动意见和建议,总结小组一周的各方面情况,并作出新的布置和要求。本人是每周五课外活动时召开的。

4、建立小组发展档案,记录组员成长过程。

三、加强学习小组活动实践建设,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的活动实践是实现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和过程。

1、先是要注意小组的自学纪律,保证自学的安静和效果;再就是注意同桌的讨论和小组内的交流;然后是组际间交流和探究。

2、小组抢答时,要注意讲究方法,如声音要大,先站先答,先答后让,同站同答时要讲究礼让,并都给机会回答。

3、回答问题时根据问题难易程度尽量脱稿回答或列提纲回答等。

4、小组展示成果时,需要张贴的话,在展示黑板上要注意用胶带,这样既快又简单,还保持干净,并保护黑板。

四、加强学习小组的激励机制建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使他们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师生双边活动中,必须要建立小组学习激励机制的建设。

1、让每个小组自定一句口号,体现小组的奋斗目标、理想追求。例如我们班有的小组的口号是:“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有的是:“表现才能实现,实现才能发展”等。

2、进一步完善小组评价机制,把对学生个人的评价转变为对整个学习小组的评价:对小组成员进行捆绑式评价,并把这种评价与班级目标管理相挂钩,只有小组各个成员表现都比较好的小组才能获得加分。通过刺激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来达到促使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目的。

3、除此之外,每个成员都要在小组评价表中贴上相片,以此增强个人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4、把教室内的后方和边侧两块黑板分到各小组,作为展示小组精神风貌的主要阵地。在前方黑板上方每周要有一句激励性的名人名言,并要求每个学生摘录下来。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篇8

班干部的培养可以按照以下做法进行:按照西方国家多党制,实施在野党和执政党制度。比如,可以分为A、B组,即三套或两套班子;若两套班子,则所有的班干部都各选两位,并选择少量储备干部,派发少量班级工作计划外的事情给他们做,时间一长,可以寻找出那些做事比较细心、耐心、愿意做事、能做成事的学生,这是预备力量。两组每周接受其他学生、科任老师、班主任的投票,确定下一周由哪一组“执政”,在竞争的氛围中发现班级管理人才。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适当放权并加大所放权力的监管力度,如在可控范围内给予调整部分学生座位的权利,并在实施过程中择机提高班干部的威信,事后可能要给受批评的学生适当做思想工作,大概两三个月的时间班干部的威信慢慢树立起来了,班干部队伍的能力和数量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提升和增加。

二、班规的制定

所有学生在分成学习小组之前,必须制定初步的班级小组建设的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可以基本上由学生来完成。比如表扬和加分方面如何处理,讲话怎么处理,未完成作业如何处理,出卫生问题了如何处理,小组之间如何交叉管理,值日班长如何管理组长和副组长,以及相应的各个班干部的职责是什么等。总之,各个班干部的职责要细化、清晰,尽量不要重叠管理,否则会出现职责不清、人浮于事的现象,并有可能出现最终没有执行力、浪费人力的结果。

三、学生干部岗位的设置

班干部的岗位设置主要有:副班主任一位、班长(即值日班长)五位(可在组长中选择)、组长(按照六人一组计算,超过的搭配在座位靠前或后排的小组中)、副组长(类同组长),秘书长(处理学校来件)秘书一两位、督查长(监测班干部的工作)、学习委员(两位,文科和理科各一位,负责作业的布置和协调)、科代表(每科一位)、劳动委员(正副共两位,分管室内和包干区)、保洁员一位、保卫组长一位、保卫组员四位、宣传委员一位、体育委员一位,文艺委员一位,考勤委员一位,其他的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四、班干部队伍的挑选

班干队伍主要的班干部尽量不要换,所以选择时要慎之又慎。一旦选定,尽量不要变动。

副班主任:最好选女性,做事更细心。选择威信高的,做事公平公正的,耐心的抗击打能力强的,能够持之以恒的学生担任这个职位,他是一个班级中班干部的主心骨,他的一举一动别人都看在眼里,非常重要。

组长:组长在学习小组中的作用既相当于“小班主任”,要管理组员;同时又相当于“小老师”,既要管纪律,又要抓学习。要组织组员进行课程预习和安排课上展示。因此,选择组长也要慎重,在班干部置换时只能是很小范围的置换,否则会动摇军心。

副组长:副组长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岗位,因为专门负责小组内部各个组员的课堂纪律和交叉管理的对应小组的纪律的记录,要求公平公正,可以选择有点一根筋、脾气有点大、做事公正公平的学生,成绩可作为最后的考虑项目。

五、班干队伍的培训

班干部的培训中最重要的是组长和副组长的培训,这项工作进行在学习小组组建之前,主要是培训其对班级管理制度的熟悉、执行以及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处理方式,并鼓励其单独制定本组有特殊的适合本组的奖惩制度。大概用一个月的时间,每周两次,每次培训要求其写培训体会,其他的班干部也要培训,可根据其职责进行。

六、学习小组的组建

需要班主任老师全面考虑并且同任课教师学生代表(成绩中、高、低各几位)商量后进行分组。学习小组的组建主要依据以下几个原则:(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2)每组人数以6人为宜,一般为:aa-bb-cc;学习小组的数量依据班级人数而定。(3)除成绩外班主任老师还要考虑男女同学的搭配、学生的性格以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七、小组文化的建设

小组文化的建设正如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一样,能够起到凝聚、团结小组的作用。小组文化的建设主要包括给小组起名、制定组训以及奋斗目标。这样可以使得每个小组更有凝聚力。

八、小组的评价

1.小组评价的作用

小组评价在整个小组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评价或评价不到位的话,那么学习小组就形同虚设。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质疑和对抗;通过评价,让学生逐步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甚至是自我感觉成领跑者和领导者。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篇9

如何搞好班级学习小组建设,是一个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课题,也是高效教学改革需要切实推行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就是笔者对于班级学习小组组建和学习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几个原则的认识:

一、小组成员的个体差异原则

合作学习小组提倡异质分组,也就是小组成员必须有差别,而且从理论上讲,只要有可能,成员之间的差别越大越好,这样有利于组员之间的交流与互补。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往往喜欢志趣相投的“同志者”黏在一起。他们会振振有词地摆出一箩筐极为“正当”的理由:关系好,性格投,易沟通,能理解,等等。但实际上,这样的“同志者”凑到一起,只能是说闲话多,开玩笑多,歪点子多,恶作剧多,甚至极易结帮拉派,形成小集团。这样的小组不但无助于高效课堂的建设,反而容易增加班级乃至学校的不安定因素。

因此,学习小组的建设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班主任、带课教师要充分指导和参与,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但绝不能放任自流,“民主”过度。

学习小组的建设必须注意学生学习好坏的搭配、男女性别搭配、特长科目的搭配,甚至具体到不同地域、不同经历、不同家庭的搭配。这样构成小组的成员,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经常在学习过程中彼此沟通,分享各种学习资源,交流各种生活经历,了解各种社会层面,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容易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真正体现协作互动、高效学习的意义。

二、小组成员的责任明确原则

学习小组一旦分开,许多教师便以为万事大吉,从此听之任之,虽有小组,课堂仍然无法高效。究其原因,主要是小组成员责任不明确。

学习小组内部缺少分工,职责不清,个别学生会成为组内的“游离分子”,或者自惭形秽,自觉一无所长;或者事不关己,乐得得过且过:名为组员,实则无所事事,优哉游哉。久而久之,学习小组可能形同虚设,甚至自生自灭。这就需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共同体”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团体中进行学习,自己是这个团体中的一员,自己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着团体整体的价值和意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求助和提供帮助,而不只是把问题留给组长或者老师,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学习共同体”——小组的价值。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完善学习小组的内部组织建设。学习小组的内部组织建设不只是确定小组的组名、组徽、组训、组歌。对于小组的建设来说,这些东西说到底不过是略有激励作用的形式而已,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小组成员之间合理的调配。

对于一个小组来说,组长当然应该是有的,但绝不能让组内成员觉得,组长就应该是主要的、主导的、主动的,而自己则是次要的、听命的、被动的。只有这样,组员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的合作学习当中去;也只有这样,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课堂的目标才可能实现。

那么,怎么做呢?我们的学生很少有所学各科齐头并进、全面发展的(即或有,也很不影响我们的具体操作),那就按照组内成员特长的不同,确定各自负责的科目。在这个科目的学习中,该成员便是具体的负责人,他就要自觉担负起组织大家学习这个科目的责任。即使实在无特长科目所言的成员,也应该在比较中确定微弱较好的科目归他负责,这也是对他的能力乃至价值的肯定。组长当然也可以有他自己负责的科目,但他首先应是整个小组所有学习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各成员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各有所司,各负其责,便不仅不会有成员在组内“游离”,反而能够增强小组成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对于个人、小组、班级的发展,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三、小组成员的问题有效原则

小组成员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大家畅所欲言,但往往各持己见,争论不休,迟迟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事实上是对时间的浪费。这时候就需要克服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不良思想,先把自己的观点搁置起来,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在此过程中,很可能还会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观点。当然也可以由组内事先推举一人作为监督学习讨论情况的“权威”,指定他有权制止一些离题的讨论和过分的争吵,并对基本形成统一看法的观点,及时归纳整理,给予总结,以提高学习讨论的效率。

要使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真正有效高效,还有一点必须注意到:并不是所有的学习任务都适宜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这有相反的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问题过于简单,小组合作讨论仅流于形式,纯为变化教法,活跃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完全不必;另一种情况是问题过于复杂,不是学生讨论可以解决的,课堂留出时间,学生讨来论去,临了仍是一头雾水,讨论终归白讨论,合作也是白合作。显然,这两种情况都是和我们高效课堂建设的初衷相悖的——耗时不少,而收效甚微,所谓高效,无从谈起。

对于前一种情况,解决办法是让学生各自为战,独力完成,合作讨论的形式不要也罢。这样一来,虽没有合作讨论的形式,但节约了时间,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有限的时间内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这正是高效课堂的精髓所在。而后一种情况,那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讲”来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高效课堂从来不反对教师的讲解,相反,有时候,教师片刻精讲的作用可能是学生耗时费力的“合作”“讨论”所无法企及的,寥寥数语,常常会让学生茅塞顿开,恍然大悟。

四、小组成员的问题集中原则

小组讨论的时间安排要科学。时间过少,问题不能得到充分地探讨;时间过多,挤占了其他环节的时间,以致该讲解的不能讲解,该巩固的不能巩固,预定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那就连传统课堂的容量都达不到,还谈什么高效。

因此,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一般宜小不宜大,越具体越好。这正如课堂提问,问题微型化、具体化,学生便能更好地有的放矢;问题过于散漫庞大,学生则可能老虎吃天——无处下手。问题较大、内容较多时,可以合理地条块分割,分步骤解决。根据问题的大小,安排合适的合作讨论时间,十分钟可以解决一类,一分钟也可以解决一块。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篇10

1.组建原则

我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同质结对、异质帮扶”等原则。根据学生各自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大致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并且要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和组与组之间的良性竞争。

2.组建方式

(1)小组人数。学习小组一般以4~6人为主,分别由优、良、中、差四级学生搭配而成,学生的性格要互补,习惯要互补,男、女生的比例要协调,以便做到以“优”带“差”,以“优”补“劣”,引导学生向良性方面发展。

(2)人员设置。各组设小组长、副组长、监督员、记录员等。

(3)成立组中组。在各小组内或小组间,再成立“人与人”或“组与组”,开展“求助―助人”活动(即帮扶、结对)。这一活动主要是帮助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包括学困生),形成“求助―助人”的学习风气,从而把学习当做一件快乐的事。

(4)组建“草根”学习小组。由于地域因素,在校外时间,尤其是节假日,课内形成的学习小组难以发挥作用,因此,组建同村同片区(同年级或异年级)课外学习小组就显得很有必要。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个别情况的可适当增加,最好按村角落组成。组员间的年级尽量相同或相近。

二、小组学习的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小组学习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独学阶段(即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先学);二是合作阶段(即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互教互学);三是总结阶段(即成果呈现、收获成功);四是巩固阶段(即当堂检测、提升自我)。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每个阶段该做什么、怎样做。其次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包括学的方法、听的方法、记的方法、展示的方法、评价的方法。最后要教会学生如何组织小组学习、展示、质疑、总结评价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重在提升小组学习的效率。

三、学习小组的文化

心理学中有一条这样的理论:“在班级中营造一种和谐的小组,使小组成员在来自内在动力和约束力以及小组之间的竞争合作中达到全体成员的协调发展,使每个学生在自己潜能的范围内得到最大的发展。”显然,建设自己的小组文化,设计小组的组名、组训、制度,能够起到凝聚人心、规范行为等方面的作用,能够触动学生那些积极的、和谐的、发展的内心情感,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1.营造学习氛围

学期初,通过召开“学习小组文化建设”讲座,就如何设计小组名称、口号、学习制度等,做一番指导,给学生指明方向。组名要求响亮、健康、向上;口号要有激励、促进作用。如,“奋斗组――积极向上,相互扶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加油!”“超越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超越自我,战胜自己!”“努力组――我们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一定能更好!GO,加油!”这样,可以使小组成员有明确的目标和集体观念,增强组内的凝聚力和规范组员的行为。

2.规范小组制度

(1)岗位交流制度。每两周,针对组内的正副组长、监督员、记录员等岗位,实行交流制度。但组长须由这两周表现最好的学生担任,树立榜样,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内化组内规则。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篇11

一、小组合作学习顺应了历史课程改革的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传统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探究性,也拓宽了学习历史的途径,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任务的设置

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团体性任务,而不是个体性任务,即任务所要求的资源(信息、知识、技能、材料等)最好是单个学习者所不可能全部具有的,离开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个人就无法实现任务目标。小组成员在任务目标上是共同的、明确的,同时资源上又是相互依赖的,这可以促进学习者对活动的参与。

三、重视小组建设和建立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

要建立有利于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竞争的各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思想品德、性别等因素分成由各层次学生组成的组,各组间实力尽可能平衡,且制定有利于组间竞争的制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共同进步。比如为了激发基础较差学生的参与热情、展示欲望,采取加分倾斜的制度等。同时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特别要抓住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表扬,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合作热情。

四、重视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归纳提升知识要点,使讨论更有针对性、更为全面

要重视问题设置和作业设计。教师的课堂设问和作业设计不仅要体现教学的重点,还要体现引导、点拨的作用。科学的设问和精选的作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对学生学习无声的引领,有效的点拨。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把握知识要点,提升归纳概括能力。

五、教给学生必要的有效合作学习的形式和方法

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分工,让他们明白分工合作,尽可能发挥出各自的优点,形成好的组合。比如分成小组长(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与裁决)、记录员(记录好同学的发言要点),展示员等,使各成员紧密合作。当然,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变换,使每个学生能担任不同的角色,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合作水平。同时要逐步养成学生善于倾听、善于发表自己意见、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好习惯。具体的方式我们称为:我说你记、我讲你听、我学你查、我演示你配合、我展示你点评的六种方式。

六、重视对学习小组的评价

1.小组集体评价和个人表现相结合

对小组评价时,实施评价应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无论是过程评价还是结果评价,也无论是对小组集体评价还是对个人评价,都必须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然后兼顾个人表现,获得个人成绩。如在小组合作编小报时,我是这样评价的,先对小组合作的小报进行评价,小组获得一个总体评价,小组获优的组员才有可能得优。而后在总体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合作中个人的表现,结合每个人的能力,给出最后成绩。在合作编小报之前即公布这样的评价方式,非常有效地调动了每一位同学参与编报的积极性,那种只依赖他人,自己不努力的现象没有了。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篇12

1.1 分组。 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才能“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基本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

以54人的班级规模构建6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9个合作小组.首先从全班挑选出几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与组员,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小组内男女比例要适当,使男女生可以取长补短,在学习中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1.2 选一名得力的组长。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

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那小组长该如何选拔呢?

我们认为学习小组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②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③学习成绩应该良好以上;④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⑤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⑥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

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这是培养学生领导才能的一个起点.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各方面能力最强的学生.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作业专门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利于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每个小组还可以设立一个副组长,辅助组长作一些工作,分工为学和行政组长,组长主要负责学习和小组的全面工作,副组长负责小组的值日和日常的其它一些事.为了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小组的每个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负责一个学科的学习,这样他们会感觉到自己很重要,为小组的建设力量.

1.3 给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让全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如:光荣、必胜、无敌、勤奋、日进、翱翔、合力、雄鹰等,主要起激励作用.

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后,有必要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代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例如可以将小组成员划分为AA、BB、CC三个层次,每个同学的代码便是A1A2B1B2C1C2.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

二、小组评价与奖励

2.1 小组分工明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建立合作小组时,要让学生做到“四个明确、一个到位”。 四个明确就是明确小组合作的方法与形式,使学生能合作会合作;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每位学生一个角色,有形象代言人、联络员、发言人等;明确方法,只有明确方法,才能使学生会合作;明确竞赛规则,只有明确组间的竞赛规则,才能使学生参与合作中的竞争学习。这些内容要上墙到位,使隐性的内容,转化成显性的内容。

2.2 细化评价栏目。 要细化评价标准,使学生在具体的评价项目上,明确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并且要常抓不懈。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篇13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合作意义的建构过程。教师必须善于把知识信息的系统输出转变为系统的输入,使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理和探求欲望能够在自己设置的情境中激发出来,顺利地按照目标要求促成学生的高效思维活动。在这一建构过程中,合作互助的地位格外彰显。合作互助的基本形式是小组学习,因此有必要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建设,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新局面。

一、遴选、培养好小组长

学期之初,师生共建合作组。合作组通常按“学生自愿,座位临近,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设组长一名。组建好小组合作,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学习了。要使小组合作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形成高效,首先必须遴选、培养好小组长。

实践告诉我们,选好一名小组长,对合作组有效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小组长是老师组织教学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小组长该如何选拔呢?美国学者认为小组长应具备三种能力:提问能力、激励能力和分辨能力。我认为小组合作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1)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2)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3)学习成绩至少是中上等;(4)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5)要有强烈的服务同学意识。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所有学生的这些能力。

培训小组长可以考虑以下措施:(1)明确责任和作用。组长要对每个小组成员参与学习的态度、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2)组织小组长开例会。洞悉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甚至是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温暖。(3)适时地肯定激励,发挥小组长的带头组织、检查督促作用。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在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会向高层次需要努力。在当前学生绝大多数满足生存和安全需要的情况下,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也就属于其满足更高层次如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将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和荣耀感,这是激发他们对小组工作更加尽心尽力的源泉。

二、强化主讲人的角色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在这一过程中,组内自选、每课专设主讲人一名,让他们承担责任,有效调动多边合作,可以增进小组学习的有效性。

主讲人的职责主要有:(1)帮助小组长团结同学学习,勇敢地担当起本课学习的领袖角色;(2)组织讨论或是探究解疑,确保小组成员实现有效学习;(3)及时检查小组成员的课堂学习情况,笔记堂堂清;(4)组织小组成员完成练习,并及时收齐上交。

强化主讲人的角色意识,既是给小组长减负,也是给每个成员自我展示的机会,调动了他们参与小组学习、管理小组的意识,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学习的责

任感。

三、实施小组测评的奖励策略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