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基础知识实用13篇

健康管理基础知识
健康管理基础知识篇1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根据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现有教学计划,查阅现行老龄政策法规、老年健康管理相关课程理论、课程体系构建相关研究成果及健康管理技术等的研究现况,并参照各级各类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为论文撰写提供政策理论支持。

(二)访谈调查法

为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现状和分析原因,本研究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师、毕业学生、养老企事业单位组织座谈会进行深度访谈,从不同角度调查老年健康管理岗位理论及技能需求。

(三)实地考察法

利用学院专业建设及教师企业实践的机会,对省内外多家健康管理公司、养老机构进行实地考察老年健康管理相关岗位实地考察,同行业专家探讨。

二、结果与分析

(一)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健康管理的需求

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影响原因是慢性病,我国扑面而来的人口老龄化现实,急需有效和可持续的干预措施来解决老年人慢性病预防和管理问题,国家卫生部2012年《我国老年卫生工作有关情况》指出需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慢性病预防控制,促进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健康管理学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现有调查过的福州5家养老机构都有专门的医养科室或医疗站,健康管理应是本专业学生需拥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健康管理学》教学内容的要求

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师、毕业学生、养老企事业单位组织座谈会,会谈结果发现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健康管理知识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健康管理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老人体质健康评估技术;居家、社区及养老机构健康管理系统基本知识;老人用药、营养、运动的基本保健指导,老年人常见病基本的健康管理等几个相关知识内容,这些通用性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服务于老年健康养老养生行业的专业知识,也更适应现有岗位的技能需求。

(三)学徒制模式下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对兄弟院校的交流后,一致认为以往职业院校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的定量评价或以考查成绩为标准的定性评价,这N方式会使职业教育走向重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忽视学生实际能力养成的局面,不符合福建省教育厅设立学徒制试点的精神及发挥合作企业职业教育真实力量,更是跟不上现代养老行业的需求。因此,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由校企两方综合评价是《健康管理学》学徒制课程考核设计的基础。

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健康管理学》课程设计方案的讨论

(一)专业需求与定位

基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健康管理学》的课程目标的设计――调研团队认为该专业学生健康管理学课程的知识为:掌握健康管理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老人体质健康评估知识;居家、社区及养老机构健康管理系统基本知识;老人用药、营养、运动的基本保健知识;老年人常见病及健康管理基本知识。技能目标为:老人健康评估技术及量表运用;健康管理机构或养老机构工作流程及管理软件的使用;老人基本用药及保健品指导;老人膳食指导;运动指导;老年人常见病健康管理指导;素质目标为:具备健康养老的伦理文化和职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健康体魄,身体素质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健康管理学》学徒制课程内容结构、实施安排设计

第一,理论教学的设计。应涵盖健康和健康管理等基本概念、健康管理学发展简史(与健康保险的关系)、健康管理理论基础及内容、健康评估原理及方法、健康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预防医学基础知识等;授课形式以学院集中式学习为主,包括理论(面授)为主和健康管理公司或养老机构参观学习。教学实施形式方法为面授教学法、分组竞赛教学法、演示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建议为教师观摩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教授教学内容分组完成教学任务参观学习心得及机构管理岗位设置及工作流程说明,通过理论教学,实现学生掌握健康管理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的教学目标。第二,实践教学采用模块化教学的设计。应包括4个模块:1. 老人体质健康评估知识;2. 居家、社区及养老机构健康(智能)管理系统基本知识;3. 老人用药、营养、运动的基本保健知识;4. 老年人常见病及健康管理基本知识。授课形式以企业见习为主,采取学院专任教师介绍基本理论、现场观摩岗位工作和企业指导老师带班技能指导三种形式。教学实施形式方法采用理论面授指导教学方法、任务导向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和社会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建议为1. 面试理论基础;2. 设定情景场景,给予学生任务进行完成;3. 理论分析指导;4. 应用理论技能完成具体岗位实践,由学生自愿选择,至少掌握2个模块知识和技能。

(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健康管理学》学徒制课程评价体系

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占比分别为50:50。理论知识考核由学院组织专任理论课老师卷面考试结合健康管理公司或养老机构现场观摩参观学习心得及机构管理岗位设置及工作流程说明的设计等,其中基础理论知识考试和健康管理公司或养老机构现场观摩参观学习心得及机构管理岗位设置及工作流程说明设计分值占比分别为30:20;实践技能考核由合作企业岗位指导老师在见习岗位上对4个模块:老人体质健康评估知识、居家、社区及养老机构健康(智能)管理系统基本知识、老人用药、营养、运动的基本保健知识和老年人常见病及健康管理基本知识进行指导考核,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及时进行考核并颁发合格证书及成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2个模块知识和技能;每个模块25分。

四、结语

老年服务与管理学徒制课程――《健康管理学》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总体上从市场、职业和专业的角度规划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的提高,不仅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同时增强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兴趣,它的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布置及教学方法等具有针对性,从而为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创新性培养,学徒制试点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田小兵,王港,等.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钟山老年服务人力资源开发园区”的创新实践与探索.科教文汇,2013(06).

[2]卫生部新闻办公室.我国老年卫生工作有关情况[EB/OL].http:///gzdt,2012-10/10.

[3]张烨,吴昌友,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三核”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01).

[4]侯韵.“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要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5 (07).

[5]刘茜.校企合作视野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探析[J].专业建设,2015(02).

健康管理基础知识篇2

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健康管理学基础、健康评价技术、健康监测技术、健康教育技术等。

健康管理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适应健康服务业发展需要,掌握健康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医学基础理论知识、预防医学知识、中医中药知识、营养学和运动指导知识,具备良好语言表达、沟通和协调、计算机办公、健康信息采集、健康风险评估等能力,从事个体/群体健康信息监测、健康咨询、健康指导与随访等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健康管理专门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健康管理基础知识篇3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3- 0242- 02

1 导 论

电子健康[1]是电子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是信息时代和互联网时代产生的全新术语。广义上,电子健康包含了传统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和医学影像系统等,同时还包括新兴的网络化健康信息平台、电子健康记录、远程医疗、智能医疗和健康物联网等相关内容[2]。2015年国家提出了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3521工程(3级卫生信息平台、5项业务应用、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将电子健康引入全新发展阶段,近些年电子健康的相关产业已经成为最具前途的朝阳产业。

电子健康是由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管理学和医学等多学科共融的新兴领域[3]。随着产业的极速扩张,相关方向的人才需求产生巨大的缺口。研究者对医院、健康服务网站、医疗药品销售机构、健康服务性机构及政府健康管理部门等进行的调查显示,95%以上的组织表示急需具有较强电子健康应用技能及管理知识的专业人员。

目前,电子健康相关的教育的开展还处于孵化和起步阶段,国内的大学本科教学中还没有完整、科学的电子健康教学体系可以借鉴。电子健康的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研究和教学中,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电子健康研究所专门针对电子健康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研究者对包含理工类、管理类和医学类在内的15所高校相关电子健康的教育培训过情况进行了调查100%的高校有意在本科教育阶段引入电子健康的教育,34%以上的高校在本科生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里有限的引入了电子健康的内容。

随着国家电子健康产业的发展,相关人才的需求问题会更加突出,尤其是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其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如何从高校的大学教育中进行相关的教育培养成为主题,作为基础性教育教学工作,关于电子健康课程的建设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2 电子健康课程目标与要求

课程地位。电子健康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可以出现在大学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基于不同专业的特性其课程地位应不同对待。在大学计算机、信息处理专业中,电子健康课程可作为计算机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设计的实际应用类课程;在大学管理类专业中电子健康课程则成为新兴的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应用类核心课程,从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面进行专业化分析定位;在医学的公共卫生管理和健康管理等专业中,由于专业相关性,电子健康课程定位于医学管理相关的专业性必修课程。

课程目标。从总体目标的角度分析,电子健康课程的建立,要为电子健康培养具有健康管理理念,掌握电子健康信息化管理系统组织、规划、开发、设计和实施技能,掌握电子健康运行与维护技能,掌握电子健康的具体形式并熟悉各种形式的全过程的跨学科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从工作及专业化细分的角度要实现不同专业的不同目标侧重,如计算机和信息专业要实现新系统开发、设计和实施的重点目标侧重。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设计基于多学科的特征,即具有学科广泛性,又具有针对性。基于广泛性角度,课程应包含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知识、数据库知识、办公自动化知识、软件、硬件开发设计知识等)、信息基础知识(信息加工处理知识、信息系统规划开发知识、数据统计挖掘知识等)、电子健康定义、发展架构、安全等基础知识、电子健康具体形式解析(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智能医疗、远程医疗等)。针对性是与课程目标对应的针对不同专业的内容的侧重,尊重不同专业未来在电子健康产业中的职业定位实现内容的重组。

3 电子健康课程建设

师资建设。教师是课程进行实施的主体,师资建设是电子健康课程建设的首要问题。电子健康是多学科的融合。某方面的专家教师资源较多,但同时掌握多学科技能的专家教师资源严重短缺,所以电子健康课程不可能只由计算机专业教师或医学管理专业教师单独完成,组织由多学科专家共同组成的电子健康教学队伍共同完成电子健康课程教学成为理想的解决方案。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电子健康研究所的教组成涵盖了信息技术、管理、计算机、医学等多个专业,共同完成教学工作。师资建设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梯队的建设,形成硕士和博士梯队。硕士梯队保证电子健康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博士重点保证电子健康内容的先进性和前沿性。

内容的组织与安排。电子健康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依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进行。宏观上,首先以基础性知识为保障(如计算机基础,信息技术基础、管理学基础),其次以电子健康体系架构开发应用为主体,最后以电子健康具体应用形式为实践进行教学内容过程安排。微观上则需要根据具体课程知识点由教授教师自有安排完成。

实践课程设计。实践课程是电子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做到明确实践任务进行实践内容组织,并制定实践计划进行实践过程的安排。具体实践课程在内容组织与安排上以电子健康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导向,确定每一实践学习内容,通过虚拟实践环境,使学习工作相融合,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具备能支撑职业拓展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实践课程的另一个建设重点是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实训基地把学生带入真是的工作环境,如以医院为场所的医院信息系统应用实践基地。

4 电子健康课程教学方法

电子健康课程是全新的课程,没有较成熟的方法可循。从教学指导思想的角度应以培养能在电子健康领域较好的开展工作的技能型应用人才为指导。基本方法包括教师为主的讲授法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法。在具体方法实施层面可以采用多种方案,如基础性知识课堂讲授,关注问题讨论,实践操作直观演示,以真实任务为驱动教学等。教学方式中由于电子健康的新兴性可以增加问题探究的方式,通过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电子健康相关知识方向问题,由教师组织和指导或者由学生团队化协作,进而通过探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电子健康课程重点是相关应用技能的培养,所以应大量采用训练与实践的教学方式。最后,电子健康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在其教学中应该注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的使用,如网络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等。

5 电子健康课程教学评价

电子健康课程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技术手段进行价值量化判断,是对电子健康教学工作的科学测量、分析和评价。它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

电子健康课程的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的价值判断过程。首先,明确评价的目标。其评价目标可以分解为基础知识学习效果评价,电子健康系统规划与设计技能学习效果评价,电子健康实践效果评价,实训基地工作效果评价,教师工作评价等。其次,针对不同的电子健康评价目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电子健康评价的核心工作。再次,评价的实施。收集和统计评价信息给出评价结论。

6 小 结

大学电子健康课程建设研究与探讨的目标在于:将电子健康相关的内容引入大学课堂,为培养电子健康领域的应用型人才服务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课程目标、内容、建设、方法及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讨,研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研究者将理论性研究引入到了电子健康课程的教学实践,初步构建了相应的教学体系,通^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结合使其课程建设不断完善,更加科学合理。

主要参考文献

健康管理基础知识篇4

《养生杂志》:请给我们介绍一下四川省健康管理师协会的具体功能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什么?健康管理师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宋戈扬:四川省健康管理师协会是由我省来自各高校、健康管理服务机构、保健、医药、心理咨询、运动等部门从事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相关专家和专业人员组成,从事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技术继续教育与提高,进行人群健康指导活动、职业道德教育与管理,维护健康管理师合法权益的专业性非营利性的法人社会团体。

健康管理师协会旨在促进我省健康管理师队伍健康发展,普及健康科学知识,指导人群建立合理的、科学的健康活动;开展健康管理师科学技术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反映健康管理师合法诉求,维护健康管理师合法权益。组织和团结全省健康管理师科技工作者为构建和谐社会,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那么,健康管理就是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进行评估,为个人或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并实施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师是对群体或个人健康和疾病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的专业人员。

《养生杂志》:四川省健康管理师协会都包括哪些方面的业务范围?

宋戈扬:四川省健康管理师协会自成立以来,主要在八个方面的业务范围内开展工作:

第一,开展健康管理师科学技术的继续教育,进行健康管理师资格培训,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我省健康管理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第二,开展健康管理师职业道德教育,建立诚信机制,提高健康管理师职业道德水平。第三,培养公众的健康意识,通过多种形式对我省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及健康管理,普及健康科技知识,指导群众建立起合理、科学的健康活动方式。第四,为企业和相关机构提供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的业务服务。第五,建立健康管理师注册登记制度,定期对健康管理师进行资格审查。开展为健康管理师服务活动,建立健康管理师网站,印制健康管理师资料及刊物,努力建造健康管理师之家,推荐健康管理师。第六,团结全体会员进行自律、协调、监督,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第七,接受政府部门委托,开展有关科学决策、论证、评价、评估、评审、专业培训、技术成果鉴定、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技术资格认证和评审。开展向党和政府建言献策咨询服务。第八,开展与本协会宗旨有关的其他活动。

健康管理从“泊来品”到“中国特色”

《养生杂志》:“健康管理”这个概念是泊来品,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入我国的?结合我国国情,具备哪些要求的健康管理人才才符合老百姓的健康管理需求?国家对健康管理从业人员的要求是什么?

宋戈扬: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开始对健康有所注重了。尤其是2003年“非典”危机以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受到极大影响,健康观念开始逐渐转变,定期体检成为了广为接受的一种健康预防行为,尤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体检量逐年攀升,社会体检机构大量涌现,健康管理开始兴起,健康管理师成为一个新职业。

与此同时,国家在这方面对健康管理行业制定了《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 这其中包括职业道德的要求:指从事本职业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观念、意识、品质和行为要求。健康管理师的职业道德部分包括职业道德基本知识、职业守则、礼仪和礼貌语言知识三个单元的内容。

基础知识的要求:指本职业各等级人员都必须掌握的通用基础知识,包括与本职业密切相关并贯穿于整个职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关法律知识和安全卫生知识等。健康管理师的基础知识包括健康管理基本知识、健康保险相关知识、医学基础知识以及其他相关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五个单元的内容。

国家要求健康管理师二级从业者应在具备健康管理师三级17种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再增加32种相关知识,健康管理师一级应在具备健康管理师二级49种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再增加20种相关知识。

《养生杂志》:健康管理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从设立到发展,我们都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探索?与此相关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培训是否也在健康有序的进行和发展?

宋戈扬:健康管理师职业从设立至今走过了几年的时间。2004年,卫生部下属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酝酿申报新的职业,主要从事医疗之外的健康服务业。2005年10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第四批职业中,正式公布健康管理师作为我国的新职业类型。同期公布还有芳香师、医疗救护员等。同年12月,劳动部与卫生部分别公告——将医疗救护员、健康管理师纳入卫生行业特有职业范围。2007年了《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2007年,由于卫生部主导,颁发劳保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健康管理师培训与鉴定考试正式启动,并出版了相关教材。

2009年,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与《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起草并了《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应该说这一年成为健康管理学在中国发展的一个里程碑。2009年卫生部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等培训与鉴定工作暂停,改为由各省劳动部门自行组织实施。截止2009年,由于当时的考试难度较大,通过率低,全国通过卫生部鉴定考试取得国家资格证的学员总计2000余人,其中绝大多数还是国家资格三级。

《养生杂志》:那么,国家对健康管理师岗位的资质认证与培训的标准是什么,健康管理师岗位具有哪些功能?

宋戈扬:为解决目前国内紧缺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问题,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启动了“健康管理师”人才资质认证与培训项目。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是指从事个体或群体健康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分为三级标准:助理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其中,三级健康管理师为本职业的起点职业等级,一级健康管理师为本职业的最高职业等级。

健康管理师具有健康监测,健康风险评估和分析,健康指导,健

康危险因素干预,指导、培训与研究等五项职业功能。

合格的健康管理师首先须具备超前的健康管理意识;其次,必须具备广博的保健知识,能够在营养与健康、心理与健康、运动与健康、环境与健康、康复养生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给予指导;另外,应该具备健康信息采集、健康分析、健康评估和健康教育与促进等管理个人或群体健康指导的能力。

健康管理师培训与认证首先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开始试点,然后逐步在全国推广开来,各省健康管理工作协会自行培训健康管理师专业人员,指导人们健康地生活和工作。

健康管理师市场还有较大的人才缺口

《养生杂志》:自人社部职培中心正式推出健康管理师职业岗位培训以来,我省的健康管理师队伍发展情况如何?

宋戈扬:我省健康管理师发展几年以来,四川省健康管理师协会承担了主要的培训任务。2007年—2009年卫生部培训点,培训了100余名健康管理师;2009年之后,由省劳动厅组织实施培训、考试、鉴定与发证工作;截止目前,我省获得健康管理师国家资格证书总计约1100人。应该说这个数字远远没有达到我省的健康管理方面的市场需求。

《养生杂志》:如此看来,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我国健康管理师职业还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

宋戈扬:是的,健康管理师的潜在就业市场还很大,包括健康保险公司,医院保健和健康管理部门,医院和非医院的健康体检机构,社区的相关医疗卫生保健机构,政府相关部门,健康管理公司和其他健康产业公司,大型企业职业卫生和保健部门,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

健康管理师是未来具有前景的职业

《养生杂志》:从专家到健康管理者,如何共同提高普通百姓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宋戈扬: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报告显示:人类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可以避免或有效控制。“健康管理师”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和社会大环境应运而生。目前高血压、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的人群呈不断上升态势。现代人膳食结构不合理,缺少体育锻炼,抵抗能力下降,心理压力增大是主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慢性病的上升,以及人们对保健服务的需求也趋向私人化、固定化。在不久的将来,家庭、医疗卫生部门以及健康管理机构等都需要健康管理师,但目前国内还相当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我国至少需要一千万以上的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因此,健康管理未来具有前景的朝阳产业,健康管理师也是具有前途的职业。

《养生杂志》:回望四川省健康管理师发展的历程,这其中有过困惑吗?对未来的健康之路有何展望?

宋戈扬:四川健康管理师协会成立六年以来,虽然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这个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也有过低迷的时候。首先,卫生部停止国家健康管理师的统一考试以后,就没有一个标准的行业准入制度,因此,各地方形成了各自为阵的发展形势,行业素质良莠不齐,这无疑给培训市场带来了一定的低迷氛围。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健康管理师这个行业的性质和功能的了解以及关注度还不够清晰和透彻。

健康管理基础知识篇5

作者简介:张高俊(1988―),男,四川绵阳人,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学生科辅导员,工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而班级心理委员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能很好地弥补当前高校心理专业队伍人员不足的短板。因此,做好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育工作对学生成长和成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心理委员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包括非专业性与心理健康专业性的内容矛盾,心理委员选拔与保障机制建立,心理委员与班级委员、朋辈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等。本文在当前班级心理委员建设总结的基础上,用“普及-选拔一体化”的建立方式和“校中心(直属)―辅导站―班级―宿舍相融合”的双线建设体系和模式,解决心理委员制度在实践中出现的矛盾。

一、普及-选拔一体化

心理委员制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普及-选拔一体化的班级心理委员建立模式不仅有利于心理委员制度的建立,也有利于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1.心理健康知识普及

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可以增强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培养学生人际交流、自我认知能力,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才。研究也表明,心理健康知识水平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能积极运用心理健康知识进行自我调节,表现出更少的焦虑和忧虑。

因此,通过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们广泛认可心理学的重要性,不仅有利于知识普及,也有利于学生们对班级心理委员的重视和认可。

2.班级心理委员选拔

班级心理委员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体之一,做好班级心理委员选拔是建设好心理工作队伍的前提和基础。高度重视选拔工作,成立班级心理委员选拔队伍,成员包括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专业心理工作教师、主要负责院级心理工作教师、心理辅导站站长及站内骨干。选拔人员既包括专业教师,也包括直接管理者,对选拔过程严格把关。在选拔过程中不仅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乐观进取、积极主动、关心同学、人际交往能力等基本素养,也严格考查学生的团队能力、组织协调等管理能力。

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班级心理委员选拔彼此促进,只有让学生们重视了心理健康知识,才能提高学生们参与心理委员选拔的积极性、主动性。标准化、严格化和专业化的班级心理委员选拔程序,又会促进学生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视。普及-选拔一体化是对两者共同点的完美结合。

二、校中心(直属)―辅导站―班级―宿舍双线体系

班级心理委员的成长需要专业教师长期培训,其管理也需要一整套有效的管理体系。将培训与管理相融合,不仅有利于班级心理委员提升理论知识,也有利于他们进行实战。班级心理委员工作高效运行,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以前的危机干预提前到危机预警,危机发生提前到危机处理,可以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校中心直属模式

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开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要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的统筹安排。因此,在班级心理委员中选择一批学生,建设一支校直属的班级心理委员队伍是整个心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建设好这批队伍,以他们为基础和标准,再结合各学院特色,带动学院其他班级心理委员开展日常工作。这不仅可以使心理委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得到保证,而且其积极主动性也可得到大大改善和提升。

校中心直属模式下,直属的心理委员带动学院其他班级心理委员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通过培训工作,增强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能力。再以校直属的心理委员为中心,在培训后期开展讨论和实践工作,充分挖掘培训内容,提升培训效率和效果。

2.校中心―辅导站―心理委员―宿舍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是集科学与实践于一体的一门学科,它的对象是人,因此又会涉及相关的管理工作,需要科学与管理的完美结合。要建设好班级心理委员队伍,需要合理建设一套心理学与管理学相融合的体制,本文所提的校中心―辅导站―班级―宿舍就是一套这样的体制。

第一级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专业化的心理学教师队伍组成,包括心理医生、心理老师。主要负责危机干预,学生心理状态评估与判断,以及向下一级辅导站提供指导。

心理辅导站一般由具备一定心理知识的管理老师和经过培训合格的学生组成。老师主要负责心理辅导站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沟通、站内成员的管理和一般心理问题的发掘,并对辅导站所辖学生进行长期监测,对突发事件直接负责和向上一级报送。辅导站学生主要管理班级心理委员,并负责辅导站一级的活动开展。

班级心理委员一方面要服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安排和指导,另一方面要配合辅导站的工作,负责对班级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同时与宿舍长密切配合,了解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每周向辅导站进行汇报。做到将心理危机转变为事前预警,提升班级同学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

宿舍室长是队伍最基层,与寝室同学沟通更便利,交流也更深入,对同学的心理动态具有最快速发现潜力。因此,要通过心理委员充分调动宿舍室长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达到有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快速发现问题的目的。做到初级问题现场解决,不能解决也可高效向更高一级寻求帮助。

班级心理委员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自我心理调节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对于班级心理委员普遍的存在的甄选重视不够、培训力度不足、忽视管理与考核等难题,本文从底层设计到顶层制度建设给出有效的方案和体系。

在现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和模式下,充分科学发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质及内涵,把握管理科学与实践规律,将两者结合,才能真正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功能。

参考文献:

刁 静,成 琳,陈正芹.心理委员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思想理论教育,2009,(17):73―76.

韩 煦.以心理委员制度为代表的高校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发展与反思.思想理论教育,2012,(11):64―67.

健康管理基础知识篇6

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石,是临床各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反映了医院护理水平和医院管理质量水平的高低[1]。“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是全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更是护理管理者的追求目标[2]。我院积极响应卫生部的号召,积极开展“优质服务示范工程”,我科于2010年7月被定为优质服务示范病区,从统一认识转变护理思想观念;加强临床护理管理,培育优质服务理念;落实基础护理,强化健康指导,拓展专科护理内涵,实行全科护士等几方面进行探讨,取得较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领导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方案》和《住院病人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召开座谈会,虚心听取每位护士的心声,强调基础护理其实就是落实整体护理,基础护理就是将基础护理理论、基础护理知识和基础护理技能应用到临床工作中去;听取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及建议,接受患者监督及评价;实施人文关怀,体现人性化服务。

1.2 加强临床护理管理,培育优质服务理念 加强护理管理,改善护理服务,我科在理念上,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在模式上结合专科特点,符合专科需要。在原有的整体化护理基础上,再把患者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各项护理任务结合在一起,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因此,心内科结合自己科室特点,老年患者多,病情变化快,病情重,护士必须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拉近患者的距离,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真正做到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社会。

2 具体实施

2.1 改变护理分工与排班方式 我科实行“负责制”管理,每名责任护士分管8-10个病人,责任护士全面负责分管床位病人的所有治疗和护理,为病人提供全面的、连续性的护理服务。轮换夜班护士实行APN连续排班模式,并以双班制排班,让护士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实施各项护理措施到位的标准内涵。

2.2 加强临床护理管理,培育优质服务理念 加强护理管理,改善护理服务,我科在理念上,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在模式上结合专科特点,符合专科需要。在原有的整体化护理基础上,再把患者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各项护理任务结合在一起,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因此,心内科结合自己科室特点,老年患者多,病情变化快,病情重,护士必须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拉近患者的距离,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真正做到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2.3 落实基础护理,强化健康指导 护士掌握健康保健知识,我科对心血管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早期预防、疾病健康指导等内容进行分类整理,责任护士参照其作为宣教的第一手资料,充分利用住院患者公休座谈会为患者进行宣教强化,护士长定期对患者掌握情况进行评估,逐步提高健康教育知晓率与覆盖率,使患者真正受益,同时负责完成分管患者的各种治疗给药、病情观察记录、基础护理以及健康指导等工作,这样护理人员既了解病情,又掌握了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可以有的放矢地为患者落实各项护理服务。

2.4 拓展专科护理内涵,实行全科护士 心血管疾病专业性强,知识更新快,所以护士要不断更新自己,科室经常举办各种知识讲座,出去参观,学习新的护理技术。我院实行骨干护士有计划轮科,使护士全面掌握整个内科系统的疾病的全面护理,做优秀全科护士。

3 结 语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是护理改革的新起点、新转折。通过医院引导护理部精心组织,科室落实整改护理工作稳步前进,护理理论水平,操作技能,沟通技巧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增强了主动服务意识,患者感受到医院全新的高水平的服务,同时也得到了医院的高度肯定。护理人员重视患者的意见及建议,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了存在的问题,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由于护患沟通增加、护患真情互动,使得服务质量不断改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赢得患者信赖、护患及医护关系明显改善,首次出现服务“零”投诉。护理单元为患者设立了健康咨询服务热线电话,建立健康档案,方便患者出院后进行病情咨询,饮食指导,康复知识宣教。为患者提供长期健康保健服务,推动护理工作稳步发展。

健康管理基础知识篇7

市、区教育局提出创建健康校园活动后,我校十分重视,积极不断的推进和深入的进行创建活动。利用06年暑假又对校舍、校园环境进行了改造整治,铺设了地面加设了相应的设施使得校舍和校园环境有了一定的改观,使学生和教职工的工作条件有了改善,结合这次整改我们又加大了对环境卫生工作的力度,为深入创建健康校园打好基础,在这样的前提下进一步的加强卫生工作,以我校的精细化管理指导推动卫生工作更深入细致的开展。

2.积极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健康生活氛围

加大卫生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本学期围绕创建健康校园活动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的利用学校的广播、校报、宣传栏并结合班级的宣传形式,进行内容广泛的卫生知识健康生活习惯等内容的宣传,具体我们还将结合少先队的活动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我们的学生从小认识健康生活,逐步培养起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3.在日常卫生工作中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扎实推进创建活动

日常的卫生管理是学校卫生工作的基础,只有在日常卫生工作中抓好落实好各项措施才能牢固卫生工作的基础,因此本学期要加强和不断完善各项卫生工作措施主要加强校园环境的保洁;对班级的卫生工作提出明确细致的要求,及时的进行检查落实,每月进行总结讲评,不断促进和改进卫生工作管理;本学期特别要重点抓好眼睛保健操的工作、和室内卫生保持等落实与学生健康密切相关的措施;针对班级卫生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切实落实学校对卫生工作的各项要求,不断提高卫生管理工作水平。

二、 加强和提高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学生卫生健康意识

1.加强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培养健康生活习惯

健康的生活习惯是一个人能健康生活的基础,只有当一个人从小建立起一定的健康意识才能自觉培养起健康

的生活习惯,在我们进行的健康教育中让学生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十分常重要的,由于以前缺乏对这方面知识的认识,在我们的健康教育中这一点也是比较欠缺的,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及时的给学生补上这一课。本学期我校在全校六个年级都设置了健康教育课程,有专职教师进行授课,并以健康教育教育大课的形式每月为全校学生进行一次这方面的知识教育,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将与家庭相结合围绕这方面的内容开展一些相应的实践活动以家校结合的形式,以学生日常的生活为基础将我们的教育渗透到学生的行为中,逐渐培养起健康的生活意识。

2.积极深入的开展青春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随着学生的生长发育,中高年级的学生已进入青春期

在青春期这个学生身体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及时的向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顺利的度过这一关十分常重要的。在以往进行青春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本学期还将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结合以往的经验和学生现在的具体情况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首先通过学校和课堂以科学的态度向学生介绍青春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了解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的一些变化,利用校园网等学生喜欢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组织学生制作手抄报、黑板报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正面的科学的接受知识。在进行青春健康教育的同时及时的开展心理教育,帮助在青春期这个心理上特别逆反时期的学生能调整心态健康成长。以我校的“请苹果驿站”为依托积极的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各任课老师积极参与随时为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疏导,充分利用家长青春健康教育委员会,进行家校结合,建立起畅通的交流渠道,对存在这方面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的疏导,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本学期计划在六年级进行一次青春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活动,摸清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

3.认真做好卫生安全工作

随着各种传染病和卫生安全事故的不断的出现学校的卫生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学生把好卫生安全关更是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本学期我校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管理的力度,还将管理的重点放在抓好在校用餐学生的饮食卫生方面,每天派有专职人员管理用餐学生,建立每天送餐记录和送水记录以保证学生饮食饮水卫生安全,结合预防各种季节性的传染病,及时向学生进行预防教育,重点抓好班级室内卫生环境,做到并保持按时通风消毒,学校制定了“突发行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和特殊情况的学生情况备案,全面落实好各项措施。

三、 本学期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份:开展卫生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健康教育大课一次。刊出一期卫生健康板报。

开展保护视力教育。

开展青春健康教育上大课一次。

十月份:开展防病教育活动结合学生常见的疾病和季节性的传染病有针对性地进行防病知识教育。

组织进行手抄报制作。

开展青春健康教育会活动,进行调查问卷。

创建健康校园。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十一月份:开展心理咨询。

中高年级进行青春健康教育上大课一次。

刊出一期健康宣传板报。

与少先队结合进行实践活动。

十二月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大课一次。

健康管理基础知识篇8

Abstract Objective:Explore methods and measures to nnormaliz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Methods:Improve the process of care management,and investigate on patients/family satisfaction and patient/family health education.Results: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 and their families improved from 94% to 99%;and their health education awareness improved from 91.3% to 98%.Conclusion:One of the effective measurements of improving care management processes is to normalize quality care.

Key Words Care Management;Process;Quality Care;Normalization

“优质护理”指的是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或者是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不满意度[1]。“以病人为中心”要求在了解患者需求的前提下[2],提供相对应的服务,责任护士的工作职责是观察病情、提供治疗、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沟通、心理护理。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是优质护理理质量最有说服力的依据[3]。只有优质护理常态化才能持续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那优质护理怎样形成常态,除了宣教、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护理工作流程外,一线管理人员护士长的管理流程很重要。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响应卫生部的号召,开展“优质护理护理示范工程”活动,从“试点病房”到全院铺开用了1年的时间,护患比逐步达到0.4/1。2011年1月最后1批铺开的“优质护理”病房,通过组织学习相关文件,借鉴“试点病房”的护理流程和排班模式,并制定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到2011年5月分析患者/家属满意度91%~94%,并且有明显波动,护理部质控组随机调查全院各科显示,患者/家属满意度89%~99%,讨论改进护理管理流程。

方法:①改进护理管理流程,增加每天15:00~16:00业务查房,督导护理措施落实,使优质护理常态化、提高优质护理质量。②制定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表和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知晓度调查表,每个月随机调查出院患者15~25例,并分析不满意的原因,进行整改。

结 果

改进护理管理流程后患者/家属满意度由94%提高到99%;健康教育知晓率由91.3%提高到98%。见表1。

讨 论

改进护理管理流程的具体方法:按岗位职责要求护士长每天至少5次巡查病房,督导检查护理质量。我科拥有床位38张,开展肾脏移植手术和普通泌尿系手术,配置护士15人,其中研究生1名,本科3人,双专科1名,专科9名,中专1名。2011年1月~5月优质护理实施成效不令人满意,经科护士长及全科护士讨论,增加15:00~16:00业务查房,由护士长或在班的带教老师带领查房,督导完成各责任护士的各项护理工作,内容包括,见表2。

按病种特点,制作了健康教育路径表,肾移植健康教育手册和泌尿系单病种健康教育处方,帮助低年资护士掌握并完成健康教育工作,并便于考核每天的健康教育质量。

改进护理管理流程前患者/家属满意度较低的原因分析:①服务观念的转变停留在表面,个别护士认为基础护理工作与保姆没区别,只是迫于养家糊口,所以治疗任务重时就忽略基础护理,周末、节假日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②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要求责任护士包干患者的治疗、病情观察、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内容,目前护士编制不足(常有加床),执业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参差不齐,没有良好的督导和质量考核,每个患者享受到的护理质量是有很大差异的。

改进护理管理流程,增加每天业务查房,督导护理措施落实:①流程是解决怎各阶段患者须完成的护理考核患者考核护士

新入院患者入院评估,入院介绍。是否认识责任护士压疮、跌倒评估分值,药物过敏史,医疗诊断

等待手术患者指导并协助完成术前检查,健康教育(疾病相关知识)。术前检查的注意事项,检查的目的、方法、意义、注意事项及特殊专科检查后的观察要点

次日手术患者术前准备,术前指导术前注意事项术前准备方法、要求和原理

当日手术患者及危重患者药物治疗,病情观察,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基础护理是否完成,病情观察要点,护理要点

术后康复期间患者药物治疗,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协助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期间的注意事项,了解疾病相关知识,预防保健知识,是否认识责任护士,是否满意责任护士的工作。是否掌握患者八知道,健康教育内容,基础护理的完成情况将出院患者出院指导出院指导是否掌握出院指导是否落实么做的问题,是从执行的角度把个人或组织确定的目标去执行到位,护理管理流程就是确保优质护理目标的实现。优质护理的目标是政府满意、社会满意、患者满意,和谐医患关系[4],同时护士愿意。优质护理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持续稳步推进,夯实基础护理只是其中一部分,没有专业精湛的护理技术和专业的健康教育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同时没有专业知识的提高和适当的激励不能满足护士的成就感。②实施强有力的护理查房,并将护理查房制度纳入质量考核中,使得参加的每个人都有切实的认识和提高,以保证护理查房制度的内在质量[5];改进护理管理流程,实施每日业务查房,是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每日评价护理效果,完成护理计划,有效落实护理措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同时满足低年资护士知识增长的需要,满足带教老师责任感和成就感的实现,护理团队和谐、团结、积极向上,优质护理服务形成常态化。

优质护理必须稳步深入开展下去:优质护理服务,改善了患者的就医感受,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识,使其能更好的配合治疗,对缓解医患关系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同时对提高全民健康知识水平,增强预防保健知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卫生部要求深入持久的开展优质护理,作者认为实现优质护理常态化,除了院领导的重视、护理部的指导和培训外,一线管理人员的观念引导、言传身教能提高低年资护士的专业水平,满足求知欲望;培养骨干护士的责任感;优化一线护理管理流程是建设优质护理文化、增强执行力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盖小荣.北京协和医院.外科护理优质服务管理新工程与临床护理新技术,中国昆明培训班,2010,9.

2 张景龙.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

健康管理基础知识篇9

基础护理是以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其内容涵盖了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临终关怀、书写护理文书等工作。健康教育是基础护理中的重要一环,是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干预,它向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需的知识、技术与服务。通过护理健康教育,使人们有能力做出抉择,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基础护理操作是住院病人得到最多的护理服务 ,基础护理操作同时为护士履行健康教育职务和病人接受健康信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基础护理操作中增加一些健康教育的内容,会使患者及家属获得基本的治疗护理常识,加深对护理工作的支持与理解。

1 树立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念

1.1 健康教育是基础护理的组成部分健康教育不是护士额外的工作,它是基础护理内容之一,而且是很重要的内容之一。许多护理目标都是通过健康教育来实现的,如提高病人适应能力、减少焦虑、肢体功能恢复、自我行为能力的建立、减少并发症。

1.2 健康教育内容需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护理人员要从所收集到的护理资料中寻找出护理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来确定其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健康教育病人获得了优良的护理,提高了满意度。例如对待一位因患癌症而行化疗的病人,护理目标除预防感染、保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提供适宜的营养外,还应注意保持病人情绪稳定及良好的自我形象,特别是对女性病人这点尤为重要。因此,在行化疗之前健康教育时,除要告诉病人化疗后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例如脱发是最常见的症状,甚至眼睫毛和眉毛都会脱落,护士会采取一些措施,如使用冰帽来减少脱发外,还应教会病人如何配备假发,如何使用围巾、帽子以及眉毛的化装技巧等来掩盖身体的部分缺陷。

1.3 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概念不同。从卫生宣教到健康教育是工作模式上的转变。卫生宣教只是用一般的宣传技术和手段传播卫生知识和有关的疾病知识。在这些活动中护理人员也仅仅承担了参与者、传播者的角色,对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要求不高。但护理健康教育则不然,它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专业,要求护士不仅要具备医学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心理、社会、行为、教育等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以便对病人情况做出全面评估,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尤其是在健康教育活动中,依照健康教育程序,要承担传播者、计划者、评价者等多种角色,既要和病人共同制订健康教育计划,病人实施教育计划时要监督指导,对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还要对自己的健康教育能力进行总结。因为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病人建立健康行为,所以,操作体系也应从单纯的知识灌输转变到按照教育程序运作的科学化工作体系上来。

2 个性化的健康教育

2.1 护士将健康教育作为日常工作内容,有系统有步骤地将健康教育、合理锻炼融入到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他们不仅在住院期间得到规范周到的护理服务,而且也使其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每天护士定时为住院患者注射胰岛素,可是出了院以后,不少患者就无法定时接受注射了。并非患者不愿遵从医嘱,而是他们不知道这针怎么打。不会注射胰岛素这一问题,在糖尿病人中并不少见,很多患者在住院时听护士讲了一遍,可出院以后记不清了,操作不规范了,出现注射部位不对、针头折断、药物污染等危险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护士应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从每一位患者入院开始制定从注射前消毒、注射器的使用、日常血糖血压的检测等一系列操作的流程,每天手把手教患者操作,一般教一两次根本不够,经常是一天要教好几次,而且还不时到病房去对患者的操作进行“考核”,一直到看着患者能自己顺利操作了才算放心。这样做无疑大幅度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可是却保障了患者出院后长久的安全。

2.2 具体示教:此种形式多用于母乳喂养技能培训及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新生儿抚触等。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形式,在示范时护士采用模型和娃娃进行指导,并将新生儿的常规护理知识穿插在示范操作中,让新生儿家长尽快掌握正确护理新生儿的操作方法,提高家长的学习兴趣。

2.3 通过健康教育,特别是行为训练,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即可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存质量。例如:一位脑卒中的病人,除了性别、年龄、种族、家庭史、既往史等不能控制的几种因素外,吸烟、酗酒、吸毒等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发病因素。通过健康教育,病人认识到自己所患疾病的表现,如偏瘫、肌无力、语言障碍等,都是由于脑部血管出现问题引起脑功能丧失而发生的,吸烟、酗酒均会对血管及血液产生影响,使血管壁受损、血管弹性改变、血液黏稠度增加、减少血小板存活期等从而导致卒中,而吸烟、酗酒都是可以控制的诱因,也就是说影响疾病的因素与自己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决心戒掉烟、酒,虽然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由于病人掌握了有关的疾病知识,树立了坚定的信念,不仅戒掉了烟、酒,适应了生活中的变化,提高了自我护理能力,而且通过坚持康复训练,瘫痪肢体功能得到了最大可能的恢复,提高了生存质量。

3 护理人员应掌握健康教育具有全程性的特点

3.1 健康教育贯穿于人的生命全过程。对于一个人来讲,从生到死都需要健康指导,都需要健康教育。按照生理年龄,健康教育应贯穿在人的生命的各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都有其重点内容。

3.2 健康教育应贯穿于病人住院的全过程。病人自入院到出院,均离不开护理,因此,健康教育就应贯穿在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渗透到每一项具体护理行为中。健康教育的形式可选择正式的方式,即根据病人需求按照教育计划系统地进行。也可选择非正式的方式,即非刻意安排时间,而是随时随地进行,如协助病人进食时可以进行饮食指导;基础护理时可以讲解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手术前备皮时可以介绍手术前后应注意的事项、配合要点,特别是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如切口感染的预防等。也就是说可以利用一切与病人接触的机会,因时、因人、因事灵活掌握。这样,不仅体现护士的周到、体贴的爱心,而且还体现了护士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技术,从而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当然,如果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设立专门的护理健康教育护士,对开展健康教育更为有利。

3.3 出院后病人健康教育不容忽视。有些病人,尤其是一些肿瘤病人、神经精神科病人、身体瘫痪病人以及需要长期反复做某种治疗和特殊技术操作的病人,包括他们的家属,都应该成为出院后护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出院后健康教育可以通过电话咨询、病友交流会、专题讲座、赠送有关材料等形式,为病人及其家属介绍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进展情况、用药知识、护理操作技术、促进康复的方法,等等,以使病人在出院后仍能继续不断接受健康教育,控制疾病发展,提高生命质量;同时也可以密切医患关系,为医院争取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健康教育是基础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树立病人的健康意识、消除不利于健康的因素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对提高护士知识技术水平、增进护患交流、加强医护合作、促进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应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保证健康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健康管理基础知识篇10

1.2技术集成性该学科优势在于多学科融合与集成创新,其技术发展必须在吸收、借鉴相关学科内容方法的基础上,集成创新其研究方法与技术路径,从而形成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技术。

1.3需求多元性健康管理对象是不同职业、团队、阶层、年龄、健康状况的社会人群,其健康管理标准、要求、重点都不尽相同。为了满足多元化要求必须突出个体化、个性化服务。

1.4服务持续性根据“健康体检是基础,健康评估是手段,健康干预是关键,健康促进是目的”的整体健康管理观,健康管理是循环往返、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服务必须持之以恒,延续于服务对象的整个生命过程。

1.5信息主导性“零级预防”是指导健康管理的重要理念,需要将健康体检结果与遗传因素、生作者单位:310007浙江杭州,杭州疗养院,

2.健康管理专科

中心活动方式、饮食习惯、运动状况、心理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健康风险与健康问题,提出干预方案,并多重分析对比。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必须加强配套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海量健康数据云储存、云计算。2健康管理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实践在深入分析上述健康管理学科特点基础上,我们将护理服务有机地嵌入健康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串接并整体重构。

2.1服务架构系统化

依据“功能独立、过程牵引、协同高效”的原则,依照健康管理6大功能区,配置市场维护部、客户服务部、体检运营部、评估干预部、技术研发部、质量控制部等护理服务组织架构,增设前台业务指导接待员、健康管理师、客户经理、专职导检员、信息维护员、质控员等岗位,重组健康管理护理服务组织体系。

2.2服务布局人性化

利用视觉色彩系统和绿色盆栽,设置军人专享区、女宾区、内镜区、血管检测区等人性化功能区域,分别建立健康管理宣传栏和特色项目介绍的宣教橱窗,统一制作各类检查注意事项和爱心贴士等温馨提示。在各区设置定点工作人员,开展健康关怀服务,如无障碍(绿色)通道、健康讲堂与咨询、茶艺表演、高龄专职引导,健康指导手册发放及轮椅、女性专用品、便民箱、糖果等应急物品配备。

2.3服务流程规范化

在3C模式[顾客(custom—el")、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的影响下,以时间为基础的竞争模式成为健康管理关注的焦点,因而流程式管理在现代健康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探索不同岗位和不同专业间贯通衔接的方式,做到点面结合,逐项完善院级、部门级、部门内的三级流程重建,设计各类服务的新的实用表单,以“面一点一面”的循环方式在健康体检的前、中、后各环节,规范运作健康体检预约、导诊、科间协作、为兵服务、结果评估与干预、个体健康管理、咨询服务、客服呼叫等后续服务流程。实行护士长一线主管负责制,通过看、听、沟通、意见征询等多种渠道准确把握各项流程与其他专业管理的融合,解决跨科之间的矛盾,第一时间解决服务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服务流程可追溯性,达到服务流程最优化和服务效能最佳化。

2.4服务标准制度化

根据服务管理的内在要求和客户需求,区分不同人群、不同个体、不同需求、不同病种的特点,本着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界定健康体检前、中、后各环节的服务内容,制定单项与综合、静态与动态、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工作标准与规范、岗位说明和考评机制。完善投诉处置机制和应急预案,设立投诉部门和意见征询,建立各类服务补救预案和服务问题登记本,从人、物、设备、环境、方法等层面全面塑造具有稳定性、及时性、系统性、细节性的服务管理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

2.5服务技能专业化

健康管理学的多元性决定了护理专业发展的多元化。围绕健康管理的工作特点,努力增强从事健康管理的护理人员在评估与干预、沟通、评判性思维、人际交往、组织协调、异议处理、教学和知识综合7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实施多样化学习培训途径,如国家健康管理师资质认证培训、继续教育、参加学术会议和各类培训班、参观见学等。专题进行服务礼仪、对客技巧、呼叫服务、服务流程情景模拟等内容的特别培训和跟班作业指导。在护理单元内开展角色扮演、服务性学习、小组合作3种形式的健康管理专业知识普及、业务项目实践、健康知识讲座、健康问题小组探讨等内容的护理教学工作。将健康管理学理论知识融入护理学专业建设,为护士创造学习新知识、实践新技术、参与管理和交流探讨的机会,促进健康管理学指导下服务技能专业化发展。

2.6服务支撑信息化

在实验室信息系统(US)、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心电系统与健康体检系统对接的基础上,我院相继建造了呼叫中心和智能排队等信息平台。数据的实时联接使护理人员能在不同位点及时掌握动态信息,有效调整体检运行,实现标本留样、排队取号等项目的自助服务,达到体系运作的最佳效率与质量。同时利用开展的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手机掌上信息应用(APP)等健康管理媒体技术和联网技术,为服务对象提供24小时在线的自我健康服务管理平台,实现网上健康体检预约、健康信息采集、健康评估、在线报告查询、专家互动咨询、紧急医疗救助、远程健康监测等功能。

3深化健康管理护理服务模式的思考

3.1加强健康管理理论

学习与研究开展健康管理学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将健康管理学护理服务理论研究成果融入健康管理的理论体系,逐步丰富和完善健康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并有所创新。

3.2强化健康管理专业

护理人才培育健康管理学的护理工作是由多方位、多层次的护理单元组成的。服务内容多,角色转变大,能力素质要求高,工作时间场所不固定,工作形式多样化,是现代护理学的创新过程。目前由于精简整编,护理人员队伍梯次不明显,要全方位满足客户的健康服务要求,打造护理服务品牌,亟需增加护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培养力度。

3.3更新健康管理护理工作思维

由于健康管理学护理服务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服务理念的认识还相对滞后,个体化健康管理学护理服务经验不足,要实现由传统护理向策划、预防、体检、跟踪和调控的全方位多元化的健康管理学护理转变,必须调整护理管理者工作思维,促进护理创新的质的突破。

健康管理基础知识篇11

1 构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心理咨询专业的意义

随着科学文明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理、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良好成为健康的新标准。正是这一新标准的推动下,生殖健康作为人口、计划生育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其主要任务是为生育调节、优生优育优教、妇幼保健、性心理和行为及其他与生殖活动有关的各种躯体/精神亚健康状态或疾患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全方位服务。与此同时,随着传统医疗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对社会心理因素在身心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防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也日渐深入,促进了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向更深层次发展,拓宽了服务领域,也将为计划生育信息管理在涉及为健康和亚健康育龄妇女的优质服务方面提供全面的医学信息支持。

2 生殖健康心理咨询专业的基本概念

生殖健康的概念:在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定义的框架内,生殖健康指的是,在生命的各个阶段,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过程所涉及的一切相关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适。

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概念:运用精神卫生学和医学心理学理论技术及与生殖健康相关学科知识,对生殖及相关活动中出现的身心反应或症状给予医掌心理咨询和综合干预治疗,改善心境体验、消除情绪症状、调整不良认知和行为,以提高身心健康/生殖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

3 构建生殖健康心理咨询专业的现论基础

精神医学是临床医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是应用医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精神卫生学的内涵已远远超越传统精神病学所覆盖的范围,例如对健康和亚健康人群的心境障碍(恶劣心境或抑郁症发作)、各种焦虑障碍(焦虑症、惊恐发作)、躯体化障碍(慢性疼痛)、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失眠症)、适应不良(短暂抑郁反应)、应激相关障碍(心因性反应)等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轻性心理障碍给予高度重视。现代精神卫生学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依照精神(心理)症状学与生物学统一的观点,以感觉、心境、认知和行为等心理过程为基础,使用现象学的方法描述精神和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临床相),应用心理评估检测技术,对精神(心理)障碍进行了标准化分类与诊断。

现代医学心理学和身心医学理论认为,身心疾病患者常有特殊的生物易感性和心理社会易感性。从生物易感性来讲,不仅指躯俸免疫力下降,还包括遗传、发育和脑结构/功能(包括神经环路以及神经元突触、受体、递质等)的易感状态,并表现为感觉、心境和认知行为的异常现象。从心理易感性来讲,身心疾病的发生多由需要与动机的内心冲突和不良的认知模式所致。当外在环境不能满足个体的内部需要,或动机在实行过程中受挫时,就会出现内心冲突,导致与应激相关的身心疾病发生。在此过程中,负性认知模式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易患身心疾病的人常常做出不现实的评估与认知,以致出现不合理、不恰当的反应,这种反应超过一定限度与频度,并与生物易感性结合,便会导致疾病。

4 已有的工作基础

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是国家精神卫生重点学科,在精神卫生学、医学心理学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等方面经验丰富,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十多年来,在计划生育领域开展了生殖健康与精神卫生学综合研究和实践,完成了国家计生委、卫生部等立项的“避孕节育身心反应的预测与诊治”等系列课题;研究发现:避孕节育药具的副作用或身心症状是一组在生理心理应激条件下,以躯体症状、躯体化症状、躯体形式障碍等临床表现为主的,并与感知觉、心境和认知障碍有关的多维临床相的身心症状谱。

5 已有的技术服务网络资源

中国政府把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有长期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在全国的市、县、乡和城镇社区均有健全的计划生育网络及各级医学技术人员;各级组织和医疗技术人员已有20多年的从事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工作的医学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经验。国家计生委提倡和推行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项目和政策为学科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5.1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心理咨询专业的理论体系 依照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建立大卫生观和大咨询观,为服务对象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和医学人文关怀。将现代精神卫生学和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综合基础医学(生殖遗传学、生理学、药理学)、内科和外科学、妇产科学、泌尿外科学、儿科学、性医学、传染病学和流行病学、社会学和伦埋学等相关学科的理沦知识,与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实践相结合形成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心理咨询治疗专业这一交叉学科。

5.2从专业学科理论基础来说,它由两方面组成

5.2.1精神卫生学、医学心理学及身心医学的基本概念。精神卫生学知识主要包括脑科学与病因学、现象学和症状学、诊断学和治疗学基础理论知识。医学心理学的理论与心理评估技术、应激的应对机制与原理、认知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形式、方法、原则和目的;身心医学中身心症状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理论等;此外,各种躯体和精神疾病及药物对生育、节育、和的影响。酒精、烟草、药物等物质滥用和其它不良行为对生殖活动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相应的身心反应的研究和实践的知识。

健康管理基础知识篇12

2.积极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健康生活氛围

加大卫生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本学期围绕创建健康校园活动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的利用学校的广播、校报、宣传栏并结合班级的宣传形式,进行内容广泛的卫生知识健康生活习惯等内容的宣传,具体我们还将结合少先队的活动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我们的学生从小认识健康生活,逐步培养起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3.在日常卫生工作中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扎实推进创建活动

日常的卫生管理是学校卫生工作的基础,只有在日常卫生工作中抓好落实好各项措施才能牢固卫生工作的基础,因此本学期要加强和不断完善各项卫生工作措施主要加强校园环境的保洁;对班级的卫生工作提出明确细致的要求,及时的进行检查落实,每月进行总结讲评,不断促进和改进卫生工作管理;本学期特别要重点抓好眼睛保健操的工作、和室内卫生保持等落实与学生健康密切相关的措施;针对班级卫生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切实落实学校对卫生工作的各项要求,不断提高卫生管理工作水平。

二、 加强和提高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学生卫生健康意识

1.加强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培养健康生活习惯

健康的生活习惯是一个人能健康生活的基础,只有当一个人从小建立起一定的健康意识才能自觉培养起健康

的生活习惯,在我们进行的健康教育中让学生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十分常重要的,由于以前缺乏对这方面知识的认识,在我们的健康教育中这一点也是比较欠缺的,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及时的给学生补上这一课。本学期我校在全校六个年级都设置了健康教育课程,有专职教师进行授课,并以健康教育教育大课的形式每月为全校学生进行一次这方面的知识教育,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将与家庭相结合围绕这方面的内容开展一些相应的实践活动以家校结合的形式,以学生日常的生活为基础将我们的教育渗透到学生的行为中,逐渐培养起健康的生活意识。

2.积极深入的开展青春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随着学生的生长发育,中高年级的学生已进入青春期

在青春期这个学生身体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及时的向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顺利的度过这一关十分常重要的。在以往进行青春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本学期还将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结合以往的经验和学生现在的具体情况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首先通过学校和课堂以科学的态度向学生介绍青春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了解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的一些变化,利用校园网等学生喜欢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组织学生制作手抄报、黑板报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正面的科学的接受知识。在进行青春健康教育的同时及时的开展心理教育,帮助在青春期这个心理上特别逆反时期的学生能调整心态健康成长。以我校的“请苹果驿站”为依托积极的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各任课老师积极参与随时为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疏导,充分利用家长青春健康教育委员会,进行家校结合,建立起畅通的交流渠道,对存在这方面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的疏导,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本学期计划在六年级进行一次青春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活动,摸清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

3.认真做好卫生安全工作

随着各种传染病和卫生安全事故的不断的出现学校的卫生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学生把好卫生安全关更是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本学期我校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管理的力度,还将管理的重点放在抓好在校用餐学生的饮食卫生方面,每天派有专职人员管理用餐学生,建立每天送餐记录和送水记录以保证学生饮食饮水卫生安全,结合预防各种季节,及时向学生进行预防教育,重点抓好班级室内卫生环境,做到并保持按时通风消毒,学校制定了“突发行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和特殊情况的学生情况备案,全面落实好各项措施。

三、 本学期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份:开展卫生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健康教育大课一次。刊出一期卫生健康板报。

开展保护视力教育。

开展青春健康教育上大课一次。

十月份:开展防病教育活动结合学生常见的疾病和季节有针对性地进行防病知识教育。

组织进行手抄报制作。

开展青春健康教育会活动,进行调查问卷。

创建健康校园。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十一月份:开展心理咨询。

中高年级进行青春健康教育上大课一次。

刊出一期健康宣传板报。

与少先队结合进行实践活动。

健康管理基础知识篇1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急需养生保健医学人才的健康养生指导。大学要以培养“适应性人才”为基本要求,以适用性为目标来培养学生,满足社会需求[1]。建立我国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是一项涉及政府、医学院校和社会的复杂系统工程,本文通过论证其必要性与可行性,对如何构建和实施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探讨,阐述了培养目标、内容和方式,提出了养生保健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一、建立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性

(一)解决我国养生保健医学人才严重匮乏问题。

目前,我国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缺失矛盾突出。一是医学院校养生保健师资缺乏,医学生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贫乏。二是各级各类医院缺乏养生保健医学专业人才。三是全社会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需要培养大量的养生保健技能型和实用型医学人才。

(二)改善国民健康状况。

据《2009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显示,我国主流城市白领“亚健康”比例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6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极低,不到3%。伴随生活压力的加大,“亚健康”和慢性病人群每年递增,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每年有近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相当于平均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据统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我国总死亡人数的80%,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2]。长期超负荷工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主要原因,需要高素质的养生保健医学人才提供健康养生指导。

(三)规范我国养生保健市场。

近几年,我国出现了“养生大师”迷倒众生,“养生秘诀”风靡一时和养生伪科学泛滥的社会现象。一是养生保健行业鱼龙混杂,科学规范、质量可靠的社会化养生保健服务供应严重不足。二是有些健康养生类图书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养生知识和观点违背常识,颠覆传统,使公众误入歧途,损害了人民的健康。三是迷信一些流行的养生保健理论方法,表现为自诊自疗的、延误病情的、没病折腾出病的、看“大师”不看病的人越来越多,步入养生误区。需要养生保健专家倡导树立科学养生观,正确处理养生与治疗疾病的关系,规范我国养生保健市场。

二、建立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可行性

(一)养生保健医学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医院功能和内涵也向正确引导现代人健康需求和消费调整,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备受青睐。在美国约1亿以上的人口在大约700多个健康管理机构中享受健康管理服务;日本有40多万健康服务人员,平均每300人配备一个养生保健师;我国享受科学、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万分之二[3],与美国、日本相距甚远。根据有关专家预测:2012-2021年中国将出现养生保健服务人员的需求高峰,养生已成为生活质量象征、健康生活标志和21世纪最热门的产业。社会转型期,我国13亿人民迫切需要养生保健指导。如果按1000人配备2名养生保健师,全国需要260万人;按1000人配备5名专业保健按摩师,全国需要65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潜在的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就业市场。

(二)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就业前景广阔。

近年来,我国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迅速,各种养生保健中心、社区养生保健医疗中心、养生馆、保健馆、养生会所、企业养生俱乐部和经络、艾炙、针灸、足疗等养生馆遍布各地。随着我国养生产业市场的规范,经国家认证的专业养生保健机构将会应运而生,都急需大批的经医学院校培养和国家权威机构认证的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广阔。一是就职于各级各类医院的养生保健机构、健康管理部门和体检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事业单位、学校、部队的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机构,养生保健教育研究机构,大型企业卫生保健部门,个体医疗机构,养生保健康复中心,健康保险公司;二是自主创业,开设健康管理公司、健康产业公司、养生会所、疗养院、养生保健康复咨询服务部;三是对特殊亚健康群体做家庭养生保健、康复医疗服务;四是保健产品生产开发和营销企业等。

三、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学历教育体系。

构建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学历教育体系重点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指出:“医学院校和卫生职业院校不但要承担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责任,而且还要培养科学养生与健康专业知识和技能型卫生人才,以适应当今社会医学理念的改变和医疗市场的需求[4]。”医学院校的教师要加强养生保健专业理论和技能的系统化学习,掌握养生保健教学基本方法、教学环节、教学技巧和教学规律,培养一批乐教、适教、善教的养生保健优秀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加强教材建设。国家主管部门和医学院校应加大养生保健专业教材的研究力度,组织修订、编写和开发本硕博、大中专层次规范化教材,构建科学系统化养生保健理论教育和实践技能教育课程体系。笔者编撰的《科学养生与健康》医学教材较系统的丰富了情志、心态、饮食、运动养生及全身各系统的科学养生知识与方法和“亚健康”“八高症”“慢性病”的预防及健康管理知识等教育教学内容。三是加强专业建设。医学院校应设置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等教育方向的养生保健专业,如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康复,现代养生医学、现代康复医学,针灸推拿,养生保健师、康复医疗师等专业,逐步健全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学历教育专业支撑体系。

(二)构建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构建宽专业、厚基础、多类型、多渠道的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建立养生保健专业教育本硕博一条龙贯通式人才培养机制,培养硕士、博士类研究型人才。二是建立多类型、多专业基础的养生保健专业方向的培养体系,培养本专科应用型人才。三是对相关医学专业的医学生开展养生保健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四是对医院、城乡社区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执业医师开展养生保健培训,培养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的养生保健技能型和实用型医学人才。五是建立高端养生保健医学教育研究机构,启动研究项目,培养专家型人才。六是建立我国养生保健医学人才执业医师考试和注册制度。

四、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

(一)养生保健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内容和方式。

根据社会需求决定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人才覆盖原则,确定大师型、顾问型、技能型、中西医结合型、外向型等5类人才培养模式[5],为社会培养素质良好、结构合理具有“中医传统文华根基”、“中西医思维方式”和现代医学预防思想的各类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养生保健医学人才的培养内容包括养生保健概论,中医养生,道儒佛武传统文化养生,中华武术养生,现代科学养生,现代养生医学,养生保健执业规范等。培养方式包括理论学习、技能传授、考核测试和社会实践等。

(二)养生保健医学人才的知识要求。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