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健康教育论文

摘要: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状况,同时从宏观层面上对我国幼儿园、中小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总结,指出了我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未来发展态势进行了推测。
健康教育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俞国良

摘要: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要介绍了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状况,同时从宏观层面上对我国幼儿园、中小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总结,指出了我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未来发展态势进行了推测。

关键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我国13亿人口,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总书记在20__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召开的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是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开创国家和民族更加美好未来的战略工程,也是实现亿万家庭的较大希望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因此,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但是国家和民族、社会和时展的需要,也是未成年人自身发展和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未成年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中介,而心理素质的水平直接取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和深化!

一、国外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个别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后来就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转移到全体学生身上,通过心理素质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1]。其主要形式是组织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和探究某些心理状态,以此来改变态度和认知观念,从而提高心理素质。近年来,学校还设计了心理健康、社会心理问题的一系列活动,诸如:学校适应、学习不良、情绪紊乱、自我困扰、人际关系失调等,这些活动的目的是进行预防、早期干预和治疗,通过这些活动把学校、社区、家庭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教育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有的学校还设置了社会情绪学习活动,通过提供系统的课堂指导,加强学生认识、控制自己情绪、欣赏他人观点、建立亲社会目标、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各种人际交往技能、有效解决与发展相关的任务并通过创设有利环境来支持、强化这些指导,从而使学生在教室中学到的心理健康知识可以应用于教室之外的生活中[2]。此外,他们还关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问题,以及个人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bouncingback),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重视正面情绪和健康人格的研究与实践。

欧洲国家的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强调按照预定方向改变学生的个人行为,但更重视在实践和体验中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丹麦健康教育的方法之一是行动能力培养法(actioncompetence),即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并按照自己的打算采取行动,教育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的“行动能力”,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强调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和主动参与的能力。

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90年代在学校设置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20__年开始在学校设置心理健康课程。日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围绕提高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心理素质展开,重点是发现问题后的指导与矫正,其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思维力、判断力,增强心理健康的实践能力,并将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判断是非能力和行动能力作为重点,为他们日后适应剧烈变化的社会生活和环境奠定基础。此外,在日本,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很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政府的整体规划,社会的热情参与,特别是政府对社会心理研究人员有组织的利用和管理,值得充分肯定。

相对而言,国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地区差异小,发展较为均衡。美国1992年成立的儿童心理健康中心(childmentalhealthservices,CMHS)是一个非常系统并不断完善,集家庭、社区和社会于一体的为未成年人提供不同心理健康服务的机构。该机构在各个州设立了不同内容、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分支机构,从远离本土的阿拉斯加,到中部的俄亥俄州,延伸到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各地的未成年人和家庭可以就近选择。美国儿童心理健康国家行动日程还阐明了具体目标和实施步骤来帮助有心理需求的儿童青少年及家庭[3]。而我国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表现出不平衡现象,像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城市,近几年来心理辅导机构逐渐在中小学和大学建立起来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均给予了较大的关注,发展也较迅速。而在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尤其是偏僻的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几近空白。

相对而言,国外对心理辅导老师的资格要求较高。国外中小学心理辅导老师作为学生成长中一个重要的心理支持者,具有严格的资格标准。在美国,担任心理辅导老师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首先必须在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接受特殊训练,还要经过至少一年的实习,然后才能获得资格认证。而

且,美国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员往往拥有硕士以上学位,较高的学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心理辅导老师的知识储备和教育观念的适宜性。我国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是近十年的事情,即使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中小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目前仍没有规范的资格认定标准,从心理辅导老师的专业素质上难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对而言,国外设置心理辅导老师的比率较高。据美国国家学校心理辅导员协会调查,当学校中的心理辅导员人数与学生的比例是1比1000时,往往能够大大减少学生的违纪问题和学习障碍。资料表明,美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都有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老师,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是继续加大比例。比尔·希尔博士认为,如果不能迅速增加学校中的心理辅导员,让心理学走入校园,“我们将失去推动教育、防止暴力、防止未成年人怀孕的机会。”为此,美国还出台了针对校园心理健康教员不足的政策。有一个补充和保持办法(staffrecruitmentandretentionapproaches),其中提到与大学联合培养,免交个人所得税,大学时学生贷款免息以及返还大学时的学费等。这无疑对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作用。

相对而言,国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化或专业化水平较高,家庭卷入水平也较高。如前所述,美国的CMHS项目在各州设立的服务中心均面向不同的人群,如郁症中心、预防自杀中心、预防暴力以及药物滥用中心等,从而为不同需要的人群提供及时、专业的帮助。同时,细致的工作计划和有效的操作机制使家庭卷入频率以及积极性较高,从而有效地预防了未成年人出现心理问题。有数据表明,参与该计划的未成年人其学业成绩有了较大提高,旷课率极大降低。因此,超过75%的家庭对这些效果表示满意,因而更积极地参与其中。

二、我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由于党和政府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我国幼儿园、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未成年人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逐渐成为未成年人追求的人生目标。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父母和社会对幼儿的期望值不断上升,使幼儿承受着越来越重的心理负担。我们采用CBCL量表调查了36所城市幼儿园的457名3至6岁幼儿,结果发现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5.1%,主要表现为抑郁、强迫性、交往不良和攻击性等心理行为问题。另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3000名4至5岁的幼儿心理健康调查显示,8.8%的幼儿有不良习惯,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5.8%的幼儿焦虑、紧张,20%的幼儿表现多动、坐立不安,25%的幼儿偏食,22%的幼儿性情古怪。幼儿存在的突出心理问题主要有:(1)小儿多动症;(2)社会行为问题,包括爱发脾气、好打架、争吵、说谎、嫉妒、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幼儿友好相处、有破坏行为、偷窃等;(3)性格和情绪问题,包括任性、自私、固执、娇气、胆怯、退缩、易哭泣、懒惰、自卑、过分敏感、过度幻想等;(4)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排泄机能障碍、言语障碍、睡眠障碍、强迫行为、神经紧张等;(5)不良习惯,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眨眼、挖鼻孔、耸肩、咬衣服、玩弄生殖器等;(6)意志力薄弱、耐挫力差,表现为怕苦怕累、害怕困难,遇到困难退缩、束手无策和依赖成人,接受不了委屈、责备、批评等挫折打击;(7)学习上的问题,包括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等。

上述问题,要求我们对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引起高度关注。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国务院国办发[20__]13号《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注个体差异,使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德智体美等发展。”这表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政府方面的重视。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虽然国家在政策上体现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但是各级地方幼儿园并没有对幼儿开展实质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即使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较好的幼儿园,他们的教育和研究大多还停留在医学模式上。尽管在理论上强调幼儿心理健康的维护,但由于诸多原因,幼儿教育的实际工作中仍然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幼儿的身体方面。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知识、经验的不足,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与效果无法提高。很多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有心理问题是幼儿发展中的自然现象,她们经常不予理会,有的则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或是个人行为习惯的问题,而这样的认识往往使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目前,我国还缺乏完善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因此,需要各级部门转变教育观念,制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原则、教育目标和主要内容与途径,使各级幼儿园明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幼儿教师和家长。因此,有必要对幼儿教师和家长普及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特别是提高父母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因为我们的研究表明,婚姻关系和亲子关系共同影响幼儿的心理行为问题,婚姻关系和亲子关系则呈显著的正相关[4]。这要求父母必须从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出发,家庭、幼儿园、社会共同关注、积极参与,多方位地发挥教育功能,适时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地发现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

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和特点制约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全过程,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心理特点,才能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要给幼儿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尊重幼儿,关注幼儿,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尽力给每个幼儿创设成功的机会,满足他们成就感的需要。其次,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所不同,应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扩展到游戏中适时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对所有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不只是针对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幼儿的心理素质,不仅仅是解决心理行为问题。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我国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升温,90年代受到普遍关注,目前已在教育界形成一股持续热潮。在政策法规方面,国家和一些省市专门出台了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如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实施纲要》、《辽宁省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规划》等。在教材、读本和硬件建设方面,国内目前已出版了一批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读本或教材约300余种;10多个省市已将心理教育课设为必修课或选修课程。此外,不少学校都设有心理辅导室。在师资培训方面,许多省市、地区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展了较大规模的专兼职培训。部分省市已开始了专职教师的认证工作:如北京市20__年确定了14个区县、294所中小学校为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验单位,20__年成立了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指导委员会;天津市对89%的市区学校,56%的郊区学校,18%的县级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了“在职短期培训”,对全市专兼职的心理辅导老师进行了三个层次的专业培训,培训教师超过4000人次,截至20__年底,每所学校都有1至3名教师拿到了市教委颁发的上岗合格证;上海市从1999年起,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学校心理辅导专职教师上岗培训工作,经考核后由市教委颁发资格证书并确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项职称评聘系列;特别是20__年12月28日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学校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教育工作,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这是我国及时个就心理健康教育的法律条文。

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重要性方面,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必要性方面,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据估计,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约为20%。如,20__年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在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五个不同地区抽样调查了16472名中小学生,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2%;初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9%;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5。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面,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学习、自我成长、人际关系、生活与社会适应等方面,这反映了人们的普遍共识,也成为教材编写和课程设计的指导原则。如辽宁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体系中,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地方课程标准,配套了专门的活动课教材,并初步组建了一支心理健康教科研队伍,有45.11%的中小学校参与了科研课题研究,涉及教师6000余人。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模式方面,尽管多种模式并存,但总体上看,从最初针对少数问题或高危儿童的筛查干预模式,到目前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模式的转变趋势是很明显的,如上海市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趋向,狠抓生命教育研究与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如课程、讲座、活动、游戏、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一些学校经过探索,总结出了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如,北京某区小学经过探索总结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三项原则(全体性、个体性、主体性)、四项内容(友善乐群、敬业会学、自我修养、学会生活)以及八种主要方法。有的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五个一工程”(一份小报、一个信箱、一个环境、一个电话和一个诊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一些学校整体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使他们感受到切实的益处。不少地方和学校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广东省设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200余万元,对11000多名教师进行了培训,并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计划和示范学校评估标准,做到内容、课时、教材、备课、考核统一,且统一颁发证书。20__年,北京市正式启动了通过网络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

尽管如此,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区发展得极不平衡,即使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做得较好的中小学校,也存在着一些问题[5]。一是学科化倾向。目前,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正规课程中,当作一门学科来对待,在课堂上系统讲述心理学的概念、理论,方式单调、乏味,学生则在课本上勾勾划划,课下认真背书,完成作业,更有甚者,还安排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课的考试。与心理健康课开设的初衷背道而驰。二是形式化倾向。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倾向表现为,有些学校虽然名义上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课,配备了教师,但是由于教育者自身教育观念的影响,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课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前来咨询的学生寥寥无几,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硬件”之一。三是表面化倾向。一些地方的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之初,兴趣勃勃,对学生进行各类测验、请各方专家讲座、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筹建心理咨询室等等,但由于工作缺乏整体思路、专职人员素质较低,这些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得到深入和持续的开展。四是孤立化倾向。一些学校封闭、孤立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之中,不论是学科教学还是班主任工作,不论校内还是校外教育活动。有些学校认为开设一门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学期搞几个讲座就是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十分错误的。

3.职业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职高学生虽没有普高学生面临的高考压力,但他们面临的社会压力要比普高学生大,所受的失败与挫折也会比普高学生多,要承受社会轻视的压力和家长埋怨“不争气”的压力,要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碍。对辽宁、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四川、陕西、甘肃、广东等9省市近20个地区的50多所学校近万名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普遍存在学习焦虑、交友困难、挫折感强、就业困惑、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亟待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以解决。为此,教育部于20__年7月5日颁发了《职业技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指导纲要》,从政策上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和进展参差不齐。北京市海淀区和东城区、烟台市、大连市、深圳市、兰州市等地的职业技术学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们为了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邀请高校心理咨询专家为学生开展系列讲座。特别是针对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分不同年级经常有针对性地举办人际交往、调整自我、健康人格等讲座。有的学校还开设了心理健康选修课,使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然而,我们应该看到,职业技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经验相对缺乏,而且各个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存在差异,这就直接影响了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一是学校和教师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有时把握不准,把心理行为问题和思想道德问题混淆在一起,在处理态度和方法上会出现偏差,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偏见,他们往往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去心理咨询室咨询就意味着自己有“问题”了,因而经常采用掩饰或者回避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三是有的学校虽然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了专职心理咨询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但是由于心理咨询老师和学生之间接触机会较少,而且咨询室每周只能定点开放,再加上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片面认识,因而很 难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一方面学生面临各种心理困惑需要澄清,另一方面心理咨询室不能发挥其效用,两者之间存在着脱节和矛盾。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借鉴中小学的一些经验教训,特别应强调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性心理行为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自我调节情绪和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敢于正视现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采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强调对学生维护自身心理健康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意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的结合,针对学生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个别的咨询和指导,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态势

由于心理相对于身体的特殊性,它更多地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而且不同个体之间接受同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效果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它随着教育、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研究的发展,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发展和趋向完善。我们认为,未成年心理健康教育可能会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延伸:一是综合化和整合化,即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治疗机构的整合和重组,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信息资料的共享和加快信息化的进程:二是专业化和精细化,即建立健全的制度,各种教育机构或团体拥有自己主要的服务对象,有自己某方面的专家。实际上,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向的延伸。

首先是综合化和整合化。不同心理健康机构的合作对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比如,药物滥用和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青少年司法机构和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等。美国的学校心理健康计划(schoolmentalhealthproject)提出,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仅仅是扩展咨询服务或者建立更多的有心理辅导和教育的学校,重要的是建立一个综合性、多方位的机构,使得学校真正成为一个能为孩子提供心理支持的地方,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和健康达到较大程度的实现。另一方面,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进一步地整合,提高信息化水平,而目前的情况仍属于分而治之的局面,各个地区和教育、研究机构掌握的资料都是零碎的。这样,政府部门会因为难以得到这些综合信息,从而在决策时无据而依,无法使整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积极效果发挥较大作用。这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选择就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美国密歇根州综合的学校健康教育模式是一个很有益的探索。该模式首先由州创设,继而得到州教育部门,社区健康中心,州公安局,家庭组织,以及200多个专业机构和志愿组织的支持和帮助。密歇根模式为未成年人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传授知识和基于知识所建立起来的各种应对技能,这个模式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参加该项目的孩子抵御不良诱惑的能力增强,问题行为减少。将来需要开发出更多的类似于这种系统的具有连续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在实践中检验效果,不断改进和完善,进而向更广大的区域推广。

其次是专业化和精细化。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中,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设有不同层次的心理辅导机构,大部分学生可以从学校设立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获得一般的心理援助,学校通过网络、活动以及心理辅导老师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校园暴力干预计划主要为了预防校园犯罪和校园暴力,实际上该计划实施以来,已经大大降低了校园犯罪和校园暴力的人数。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本来一般心理辅导就可以解决,却被诊断为心理疾病而进行治疗,而应接受心理治疗的学生却未能得到及时的救助。这说明,心理辅导老师队伍的专业化以及机构或组织的专业化均不够。有鉴于此,立法将更具体更具针对性。事实上,对公众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美国许多州都已经通过了相关法案,而具体到未成年人,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却难以得到及时的鉴定和帮助,这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未来针对学校,政府机构将会在保障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的操作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方法需进一步完善。怎样评价一个方案或项目的实施效果,缺少一致的令人信服的评价系统。目前的评价主要是通过不同组之间某些指标的比较,通过前后评测比较,或者是通过建立基线水平,以测查项目推行的实际效果。但是,许多研究者对此提出了质疑。今后这方面的工作将会吸收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显然,我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还较低,我们要积极吸收国外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但是,也要认识到各国国情有很大的不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积累,急于求成也是不可取的;重要的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充实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模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的现代化[6]。对于幼儿来说,实施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培养有益于幼儿心理健康的态度、情感、行为习惯方式,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整体素质的发展。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幼儿开展补偿性心理咨询与辅导,使这些幼儿尽快恢复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能力。对极少数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幼儿,能够及时识别和转介,密切配合专业心理治疗机构,尽早治愈心理问题,让他们都能以健康的心理面貌出现在日常生活中。

对于中小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素质精良的专业队伍。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工作,逐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化是大势所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员的资格和训练提出过三项明确要求:及时,具有教学文凭和教师资格证;第二,5年以上的教学经验;第三,系统修完有关心理学课程。我们应参照这些标准,逐步完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职业资格认定工作。从发展的眼光看,对一些基本问题(如心理健康与学习、创造力和思想道德的关系、心理健康与学校成功和个人今后成功的关系,学校适应和青春期问题,情感恋爱问题等等)的深入研究会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引向深入;特别是网络技术时代的到来将为心理健康教育开辟新的途径。

健康教育论文:三位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摘要】

素质教育一直以来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持续进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一些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将学生的心理健康培育淡化了许多。所以我们需要建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一起结合,在相同的教育的目标引导下,一起进行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参与,建立完善的教育整体,有效的推进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人格

心理健康的实质是个体主导生命活动的有效性。在教育的意义上老说,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托的。但是仅仅是依靠学校的心理教育对学生是不够的。家庭,社会这两个也和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关系。我们要努力的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心理健康的体系。应该要在完善学校的教育作为主导的层面上,大力的开发家庭还有社会的资源,将教育渠道发展成为多条的渠道,把学校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充分的整合在一起,在教育方向的带领下,一起参与,配合还有促进,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一起来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培养优良的心态

现在是社会进行转型的阶段,主要的表现是结构的转型还有体制的转型一起进行。所以这些转型都会出现一些不安定感,让大家都会产生一些浮躁的心情,这会影响家长还有老师在教育上面的心态。分开来看,家长出现不良教育的心态有下面几个方面:期望比较的高,对学生要求过于严格,他们希望孩子的教育可以产生显著的效果。期望的高标准体现在学生在教育的过程里刻意的求,提出学生达不到的很多的要求,家长没有考虑到学生间出现的一些差异的客观存在,总是把学生和其他家长的学生做出没有标准的衡量和攀比,家长往往对学生的成绩和排名非常的在意,一旦发现学生与别人出现差距就逼学生想办法立刻赶上。

二、建立三位一体的心理机制

我们为了可以的发挥出教育的作用,需要完善和配置三者的能力,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体系,及时点需要重视的任务是正确的进行定位三者的作用。1.家长需要为学生在成长方面建立比较优良的家庭客观环境。及时,家长应该建立的心理教育引导,建立优良的教育气氛;第二,应该观察学生出现的个性,善于使用鼓励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自信;第三,重视学生的情趣发展,大力的发展学生的视野,持续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习惯和心理;第四,的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第五,家长自己需要努力的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构建学习的家庭环境,建立榜样的形象和作用,以此来推进学生发展成良好的习惯,持续的提升自己的心理水平。2.学校需要给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首先,应该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点体系,的认识心理的健康对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健康的成长的主要意义,的处理心理的健康教育和学科的教育的关系;其次,应该在深入的提高心理的健康教育的水平中进行实践,特备是要坚持的走积极的心理教育的道路,以心理教育大众的观念为基本的准则,在心理教育体系的构建,持续的发展上进行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第三,应该增加专项的经费投入还有扶持的确保能力,完善规范的工作机制,要实现一部分的政策支持;第四,应该大力的开展一些心理的健康教育观点的研究和实验以及专题的研究,将工作的科学,针对,实效的特性努力的提高起来;第五,应该在本校的实际作用下的教育资源为基本,将心理健康的教育回归到教育的起点,构建心理的健康教育的人性化教学。第六,努力的充分发挥心理的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增加心理健康的教育团队的建设。而且学校需要增加和家长的沟通。应该及时的将学校对学生的一些要求反馈回家长,还要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学校和家长一起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心理教育;学校还应该积极的融入到社区的活动中,将教育扩展到社区。要合理的使用社区的一些教育资源,扩大学校的教育空间,增加学校在教育某些方面的不足;而且还要发挥学校在社区里的教育中心的作用,向社区开放场地,师资这些教育的资源,推进社区的发展,这样也可以产生反作用对于学校的教育。

三、改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

1.改革与创新领导的体制。各级的党委与政府要有效的加强完善对学生的工作的领导,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人才资源的发展战略重视起来,形成党委进行统一的领导,全部的部门各行其责的工作体制,全力的配合,大力的发挥积极,主动的特性,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发展好。2.改革与创新投入的体制。财政的部门应该要增加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财政投入。专门出一些专项的资金,用于建设和开展学生心理教育的相关的研究。3.改革与创新信息的反馈体制。有关的单位和部门应该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成长的资源库,的掌握发展的动态,科学的分析出现的情况,快速的进行工作经验的交流,进而解决出现的问题。

作者:洪文龙 单位:哈尔滨剑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健康教育论文:膀胱肿瘤患者健康教育论文

1心理护理

首先,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膀胱灌注化疗的目的、方法、要求、注意事项,使患者对治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由于膀胱灌注疗程长,术后需多次进行膀胱灌注及膀胱镜检查术,使病人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往往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影响治疗效果。护士要热情接待病人,态度和蔼,说话得体,根据患者不同心态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情同好友的感觉,同时通过介绍成功的病例,让病人科学的了解疾病,敢于接受现实,提高治疗依从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有效地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2膀胱灌注前宣教

膀胱灌注前应评估患者术后膀胱黏膜的恢复情况,女性患者在经期时禁止灌注,有尿路感染的患者应延迟灌注时间,积极抗炎治疗。膀胱灌注前嘱患者清洗会阴部,4小时前禁饮水,灌注前排空尿液,以减轻尿液对药物的稀释,使药液充分发挥作用。平时注意饮食均衡,多喝水、果汁,每天饮水1500~2000mL,多吃水果、蔬菜,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及重体力劳动。每次灌注前需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糖低脂肪饮食,以增加营养,增强体质。如灌注前感觉膀胱不适,请告知医护人员,我们会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本次灌注。

2.1膀胱灌注时注意事项

操作间应宽敞明亮,温度适宜,要定期消毒,注意保护好病人的隐私,使患者放心接受治疗。嘱患者取截石位或仰卧屈膝位,严格按无菌导尿操作原则进行操作,选择型号合适的乳胶导尿管,插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引起出血或感染。同时,嘱患者深呼吸,如有不适,及时和操作者沟通,停止或延缓操作。注药时要缓慢推注,注意避免药物外溢至会阴部,防止药物性皮炎。与患者要有语言上的交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处理。

2.2膀胱灌注后宣教

完成灌药治疗后为使药物与膀胱壁充分接触,我们会为膀胱肿瘤患者定期膀胱灌注的健康教育郝雅静(内蒙古满洲里市及时医院,内蒙古满洲里021400)摘要:目的通过正确的健康宣教转变患者的观念及误区,增强病人的保健及预防疾病的知识。方法对15例膀胱灌注病人实施适时正确健康教育。结果通过15例膀胱灌注患者健康知识的普及,增强了膀胱肿瘤病人的康复保健知识,学会了饮食运动与药物治疗相结合,促进了身体康复。结论通过膀胱灌注健康教育的开展,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解除了病人焦虑不良情绪,使病人真正地回归社会。现总结如下关键词:膀胱肿瘤;膀胱灌注;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5.21.179•健康教育•您提供一间病房,让您卧床休息,按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俯卧位,每30分钟更换体位一次,保留120分钟后嘱患者排空膀胱后多饮水,当天饮水量应不少于3000mL,以加速尿液生成,起到生理性膀胱冲洗的作用,避免引起膀胱炎和尿道狭窄。膀胱灌注后有些患者会出现胃肠道反应,全身乏力,一般较轻,适当休息,清淡饮食3~4天后症状消失。膀胱灌注后每日饮水2000~3000mL,膀胱刺激症状一般发生于灌注后24~48小时出现,有尿频、尿痛甚至血尿等症状,不要紧张,适当休息2~3天症状消失,如血尿持续时间超过3天,应及时来院就医。

2.3每一位膀胱灌注患者我们都会发放膀胱灌注时间卡,坚持按时规律的膀胱灌注。

3定期复查膀胱镜

术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以后每6个月复查一次,以后根据病情适当延长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复发,及时处理,复发再次手术仍有治愈的可能。适当进行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及良好的心情,宜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宜消化的食物,忌食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戒烟酒。术后1~2个月避免过度活动,不参加重体力劳动。同时复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有血尿时及时就医。膀胱肿瘤患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繁琐的过程,而膀胱灌注是贯穿这个过程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加强膀胱灌注前的心理干预,灌注中的无菌操作,灌注后的疗效观察及康复指导、正确卧位的疾病知识对确保膀胱灌注的疗效起到了积极作用。健康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的教育活动,是护士对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影响和改变人的不利于健康的行为,使之达到健康状态。广大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根据病人的不同背景、不同需求,因人而异的实施形式多样、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着重做好入院后、住院期间、出院后3个环节的宣教。

作者:郝雅静 单位:内蒙古满洲里市及时医院

健康教育论文:儿童口腔卫生疾病健康教育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某小学进行分层随机抽取100名小学生,其中三年级学生有34名,四年级学生有35名,五年级学生有31名。男同学有48名,女同学有52名,他们的年龄在8~12之间岁,平均为(10.69±1.25)岁。

1.2调查方法

(1)口腔保健知识、行为的调查:用问卷的形式对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的知识以及行为进行调查,其评估标准是我国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坚持饭前饭后洗手,饭后刷牙,每天刷牙的次数在两次以上,牙刷应该选用小头软毛牙刷,因为这能够有效避免牙龈出血以及龋齿的发生,同时可以减少局部细菌的滋生。(2)口腔检查方法:对全部儿童进行口腔体检,评估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口腔监测标准,监测儿童进食前口腔的牙菌斑指数,然后对所有儿童的评估结果建立档案。

1.3健康教育内容

1.3.1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就是宣传口腔的基本知识,主要请专业的口腔医师为儿童进行讲解,其讲解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些基本概念,如儿童乳牙、恒牙的概念,还有牙齿的基本结构,以及牙齿有几种类型,同时介绍不同类型牙齿的功能;除此之外,应该着重向儿童介绍有关牙菌斑和龋齿的知识,明确告诉他们导致龋齿的主要病因就是细菌、口腔内碳水化合物等。

1.3.2其次是指导儿童要养成正确的生活饮食卫生习惯:家长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饮食习惯,合理饮食,禁止暴饮暴食,禁止食用大量含有糖及淀粉的食用,同时要明确告诉孩儿童口腔卫生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邹玲1,赛玉拉2(1.新疆阿拉山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博乐833418;2.新疆博州蒙医院口腔科,新疆博州833400)摘要:目的对健康教育应用于儿童口腔保健的作用以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某所小学中的小学生共100名进行研究,然后进行为期一年的口腔卫生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并对教育前后儿童对口腔卫生知识、口腔保健行为以及口腔状况的了解进行对比,评估结果。结果在进行健康教育前儿童普遍缺乏对口腔的知识,在经过为期一年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之后,儿童对口腔知识有了明显提高,并且其口腔疾病的患病率也显著降低。结论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口腔保健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儿童对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同时也能够纠正其错误保健习惯,从而显著提高口腔卫生状况,降低口腔发病率,值得在临床上大为推广。关键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780.1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5.21.180子牙菌斑的主要致病因素就是糖类和淀粉,他们会在结合后产生酸性物质,造成牙釉质的受损,并最终形成龋齿。此外,禁止儿童在睡前吃含糖较高以及淀粉的食物,因为在夜间这些食物残渣会腐蚀牙齿。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控制食物的进食量,饭后坚持刷牙或者漱口,用温开水或者淡盐水漱口,防止糖分以及淀粉积聚在牙齿上。此期儿童可以多食富含高纤维食物,例如瘦肉和水果蔬菜,因为这些食物能够清洁牙齿比如蔬菜以及瘦肉等,因为高纤维的食物可以对牙齿产生摩擦而起到清洁的作用。

1.3.3指导儿童学会使用正确方法刷牙:要大力宣传进行刷牙的目的,明确告诉儿童坚持刷牙能够去除牙菌斑,同时也能够保障个人口腔健康。好使用小头软毛牙刷进行刷牙,因为这不但适合儿童口腔的大小,而且能够充分接触到孩子牙齿的周围,可以彻底对牙周进行清扫。牙膏的选择应该使用含氟牙膏并且定期更换品牌。坚持每天刷牙两次,采用竖刷法。

1.3.4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每隔半年去口腔医院检查一次口腔卫生,做到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卫生习惯,防止疾病的发生。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若P<0.05说明存在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对实验中的儿童进行健康教育,然后对比教育前后儿童的口腔卫生知识、口腔保健行为以及口腔状况,结果教育后儿童对于口腔知识的了解,口腔保健行为以及口腔疾病状况均大大优于教育之前(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3讨论

目前我国总体的口腔卫生水平较为薄弱,由于儿童家长缺乏口腔卫生知识导致儿童严重缺乏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本次实验中儿童的平均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并且其牙齿患病率也较高。在经过一年有针对性的系统健康教育后,所有儿童的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提高,并且其牙齿患病率也显著降低。因中小学儿童的牙颌系统正处在迅速成长阶段,所以在此期间很容易诱发口腔方面的疾病,因此正确改善儿童的口腔卫生保健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加上儿童正处于成长期,对于正确的指导和教育有着较强的接受意识,可以快速形养成正确的观念和习惯。综上所述,加大儿童口腔保健的健康教育力度,能够显著提高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同时可以显著改善儿童口腔卫生状况,纠正错误观念,值得在临床上大为推广。

作者:邹玲 赛玉拉 单位:新疆阿拉山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新疆博州蒙医院口腔科

健康教育论文:网络时代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一、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充实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网络时代将人类带入到了一个信息多元而爆炸的时代。在互联网平台上,我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类型的信息,这与传统相对封闭的教学相比,内容更为多元。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多方位、多方面地接触信息。这样,学生的理解更深刻,更能促进学生这些心理品质的内化,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浏览相关的教育网站,观看一些心理健康师的讲座,以及国内外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以往单纯而枯燥的语言描述与实例的简单列举,而是将学生带入一个丰富而动态的网络世界。及时,实现学生的全员参与。学生所接触的信息种类更为多样,如图片、视频、音频以及新闻报道等,多元的信息对于学生更有吸引力,这样可以激起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形成学生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第二,实现学生品质的内化。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闭塞,学生往往觉得并没有发生在自己身边而没有引起重视。而网络时代突破地区限制,缩短距离,让学生利用网络可以接触到更为宽广的空间,实现教育的开放化。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其真实性,这样自然就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而只有将理论与行为结合起来,使学生主动思考与思维的教育,才能将理论转化为行为。这样,学生就不再是机械地记忆,遇到挫折时不要气馁,要再接再厉,能够真正地转化为行为,能够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上。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成功。

二、利用网络相对的私密性,实现与学生的多向沟通

相对来说,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阅历与社会经验,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但是他们也更为敏感。在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明显地表现出心里不快,但是他们却不愿意与教师、与父母交流,而是选择网络这一相对的私密空间,如与网友交谈或是在一些互动网站来发表言论。这要引起教师的关注,要意识到这个阶段的学生更为敏感,会喜欢一种非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为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不要只采用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而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如一些敏感话题如早恋,就不太适合直接交流,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的私密性来进行沟通与交流,如QQ、E-mail,微信、博客等,让学生将那些埋在心底而不太愿意让家人知道或是不愿意直接交流的话写下来,说出来。这样教师更能及早发现问题,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能够放下心理包袱,做好情绪的自我调节,这样才能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当然,教师还要做好保密工作。学生是因为相信教师才把心里的话告诉教师。如果教师不替学生保守秘密,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形成阴影,甚至会让学生今后不再相信任何人,带来严重的心理伤害,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还会加剧师生关系的恶化。学生不喜爱甚至会讨厌教师,不仅不会配合教师的教育教学,还会处处与教师唱反调,故意做出一些不合常规的行为,这将会在学生之中产生不良的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为此,教师要高度重视,既然选择了运用私密性较强的网络交流方式,就要替学生保守秘密,这是对学生自尊心的一种保护,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利用网络较强的互动性,构建家校一体化教育平台

心理健康教育无小事,这不仅仅是教师与学校的责任,更是家长的重要职责。为此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也不要忽略家庭教育因素。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与即时性,与家长达成共识,建立家校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都比较娇惯孩子,这势必会让学生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与心理行为。如果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不重视,或是认识存在片面性,无法与家长达成共识,学生就会形成两面性,在家里与学校判若两人,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只有家校一体,家校一致,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及时,网络形势下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更便利、更即时。网络可以将家长与教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家长与教师沟通的即时性。即使家长远在异乡异国,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与学生沟通,与教师沟通,互通信息。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让教师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让家校无界限,从而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对症下药。第二,借助网络平台提高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认识不充分,这样会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家庭这一主要场所功能的缺失。而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可以让家长讲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引起家长的重视。而家长通过网络平台也可以接触到更多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信息。此时,教师再介绍一些相关的网站,向家长讲解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发挥家庭教育功效,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无死角。

四、结语

当然,网络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我们巨大优势的同时也不可否认会带来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伪科学、反人类以及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如果不正确引导势必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要正确对待,切忌不可因夸大优势忽略危害而全盘肯定,也不可夸大危害忽略优势而全盘否定,而是而客观的认识,在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与思想水平的前提下,经过认真的分析与探索,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加以科学而有效地运用,将其优势发挥到,将其危害降到低,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态度,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这一平台。这样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向一个全新的发展局面,才能促进学生在网络时代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陈壹明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及时中学

健康教育论文:糖尿病足踝臂指数健康教育论文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组病例为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入住本科的糖尿病患者,共568例,其中男性226例,女性342例,年龄34~85岁,平均年龄(59.5±8.5),病程3~2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2测量方法

患者在经过脱鞋袜仰卧位平躺至少10min之后,采用ES-1000SPM多普勒超声血流分别检测双上肢肱动脉收缩压、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收缩压、PI/平均血流速度、RI/峰值血流速度。根据ABI值将受检者分为动脉钙化组(ABI>1.3)、非LEAD组(0.9≤ABI≤1.3)轻度缺血组(0.7≤ABI<0.9)、中度缺血组(0.5≤ABI<0.7)、重度缺血组(ABI<0.5)。

2结果

568例患者中ABI在0.9~1.30者320例,属正常(但是部分患者血流波形却发生了早期改变,变成了两相波形(波型B),甚至只有单相波形(波形C),显示了早期血管病变)。ABI<0.9者48例(其中ABI0.7~0.9者28例,ABI0.5~0.7者14例,ABI<0.5者6例),ABI>1.3者200例。

3健康教育方式

3.1常规教育

要根据现有的资源条件,经常开展相关医学知识的宣教,例如每月都需要进行一次集体性的大教育、墙报宣教等,把整理的宣传材料进行传阅,将教育卡片发放给病人等,教育普及糖尿病足知识。

3.2加强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

目前糖尿病末梢神经和血管病变不能彻底预防,故糖尿病足在防治过程中最主要的措施是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随着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普及,大部分患者对糖尿病本身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下肢外周动脉病(PAD)的概念不清楚,尤其是无自觉症状者,还没有引起患者的注意,足部不能给予有效护理,从而引起并发症的发生。故加强教育,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3.3积极筛查、早期发现血管病变

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后,下肢供血不足,可导致患者双下肢冰冷感、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等,但出现典型症状的患者约占10%,常规检查ABI进行初筛,ABI正常者每年检查1次,以期早发现、早治疗。

3.4足部的护理

对ABI<0.9的患者,护理的关键是保持足部健康:及时了解足部感觉功能,防止足部并发症。指导患者每日检查足部,给予正确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爽,每天晚上用适宜的温水泡脚,改善肢端循环。

3.5足部观察

观察足部皮肤上是否出现水疱、擦伤、裂口、足部皮肤有没有红肿,观察皮肤颜色测量皮肤温度和足背动脉的搏动和弹性状况。当出现皮肤温度下降,肤端变凉,肤色由白变为暗红色进而变为暗紫色,甚至紫黑色,足背动脉减弱甚至消失,表示缺血、缺氧情况严重,极易形成溃疡和坏疽。此时需立即进行治疗并预防感染,以控制病情发展。

3.6强化指导

对诊断为糖尿病足高危人群实施强化指导。要求护士细致护理教育医生及时沟通,联系相关科室,有专业人员处理胼胝、鸡眼等问题;当患者有出现甲沟炎和足部皮肤损伤时,需请外科医生、伤口专科护士进行诊疗;当患者出现足部干燥和皮肤皲裂这些问题时,指导使用植物油,而足部血管病变,则要选用正确的泡脚方式和运动治疗,注意用时和运动量,长期进行运动有助于足部血液循环的加快;有些患者感觉减退,要知道患者防止外伤、烫伤等意外情况等

4讨论

ABI检测,作为早期PAD的初筛、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病变进展的监测、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已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加之该方法较DSA具有无创、操作简单、价廉、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并发症之一,是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常见是溃疡,严重者需要截肢甚至死亡。本科室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行踝臂指数进行测定后,进行足部护理的同时还会依照检测结果,有针对性的护理;根据测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掌握不好的患者,了解原因后给予指导,帮助患者端正态度,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建立良好的足部自我护理行为,从而减少和预防了糖尿病足的发生。

作者:陈云红 单位:云南省昆明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病内分泌病科

健康教育论文:小学音乐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一、用和谐的课堂氛围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实现教师教学目标的主阵地,也是对于学生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据此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锻炼展示自我的平台,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为现在的孩子特别是农村家庭的孩子和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相对孤僻一些,他们的外在表现就是内向、拘谨。据此,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搭建平台,如在歌曲练唱环节中,给每一名学生试唱的机会,特别是那些胆子较小,性格拘谨、内向的学生要予以更多地关注,并对于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这样无形中就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能够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

二、面向全体学生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们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和技巧,从而推动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需求。但是学生存在个体上的差异,具体来说就是有的学生可能对于音乐课程感兴趣且悟性较强,但是有的学生在这方面可能相对较弱一些,这类学生往往因为不擅长而对音乐课程产生一种抵触心理,这种心理归根结底是一种畏难、逃避心理,据此必须要予以引导和解决。所以,教师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安排对学生进行不同方面的引导,这就意味着音乐教师要挖掘所学音乐作品的内在因素,实现对学生思想、人格、情感等方面的引导。如在学习《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这首作品时,教师就可以从爱国主义教育出发,在学生学习、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释,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们的道德认识,这就可以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而针对部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因为自身条件的差异如声音条件不好、抓不住节奏、跑调等问题,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针对所学习的内容来给这部分同学提供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而在这部分同学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同时在方法和信心上予以引导,这样可以逐渐使这部分学生摆脱忧虑、紧张、恐惧的心理,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帮助他们认真总结学习经验,找出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以作为前车之鉴,并把注意力逐步转移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

三、利用歌词来感染学生

歌词在一首歌中占有重要位置,一首歌曲的感情基调和感染力都在歌词里,要唱好一首歌,必须先充分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意义。在学习新歌之前,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我会让学生用歌曲所需要的感情来朗诵歌词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如在学习三年级的歌曲《可爱的家》时,首先通过导入环节,我让学生怀着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来朗读歌词,然后进行歌曲教学,学生就能够比较好地把握这首歌的感情基调,,通过歌词的震撼力来激起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使学生在学习中健康成长。

四、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作为成年人的教师,我们可以用抽象思维方式来演绎生活,而学生却只是具体的情感生活者。他们对来自于教师成人式的爱与关注不容易领悟,他们需要教师真正能触及并适应他们心理发展的爱与关注。教师要放弃成人的思维规律,让他们在具有发展空间的学习环境中,真正尊重孩子,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允许孩子问题的存在和想法的表达,并适当地创造一些空间,让他们去经历、感受和体验。总之,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出自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会在感受中学、在游戏中学、在讨论中学、在发现中学。真真切切接触音乐,感受到音乐的存在,不必顾忌“五音不全”,努力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在他们打开音乐教室门时,充满生机的一切就开始了。

五、结语

总之,新时期的小学音乐教学要在学科特点的基础上落实育人的理念,在重视学科知识渗透的同时也要落实对于学生们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们未来的成长和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秀丽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户远寨小学

健康教育论文:眼病患者健康教育论文

1护士要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护士要掌握整体护理的观念,领会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目的,充分认识健康教育对于眼病患者的重要性。护士除应掌握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掌握心理学、社会教育学和其他有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明确健康教育是针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和适应能力而开展的护理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向患者传授其所患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让患者积极参与护理活动,促进患者病症康复和预防复发,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从而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在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士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多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实现情感交流,从而了解患者的健康需要、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

2健康教育

2.1手术前健康教育

眼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眼病患者多有思想顾虑和紧张心理,常担心治疗效果不佳而影响以后的生活,因此,必须做好术前健康教育,满足患者被关注的欲望,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尽快熟悉住院环境,了解手术前用药和各项检查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解除患者的疑惑,缓解其不安与恐惧心理,纠正其存在或潜在的紧张恐惧意识。对于伴有糖尿病、心脏病、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白内障、青光眼或眼底疾病患者,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方式多交流、做好宣教,使患者心情放松,避免患者因精神紧张而造成血糖、血压较大波动及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而使血中儿茶酚胺等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增多、造成血糖升高;对于伴有血脂高的眼病患者,要指导其进食低脂、易消化、低糖的食物,多食用豆制品、新鲜水果和蔬菜;对于文化层次低、认知功能和视力、听力、记忆力均下降的老年眼病患者,要反复向患者本人及其家属交代,多交流、多举例说明,尽量分散其注意力,使患者感到心情舒畅,思想有所准备,以减少因精神紧张而诱发心梗,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眼压及全身情况,尽早实施手术治疗。

2.2术后生命体征观察与健康指导

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眼压变化,观察有否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情况,告知患者术后24h内禁止下床活动,不能剧烈咳嗽和用力大便,要保持心情舒畅,排除烦恼,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保持病房肃静;嘱患者术后当日进流食如米汤、蛋汤、牛奶、豆浆等,然后逐步改为软食、普食,多吃水果、蔬菜;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引发咳嗽,并为患者指导示范做深呼吸、吞咽动作。对于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密切注意其血压变化,注意有无头痛症状,嘱其饮食不能过饱、不能吸烟,充分休息;对于伴有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有无心慌、气短、出汗、全身无力等低血糖现象;对于某些病情稍好一些就不遵医嘱、护嘱的患者,要告知其病情复发和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危害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护士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活动,评估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有的放矢地开展健康教育,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自我护理;要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以达到患者术后尽早康复的目的,既要为患者减轻痛苦、又要减少费用开支,如对特殊患者可采取一对一式教育,对同种疾病患者可采取分组式教育;对单眼手术患者可采取实物教育、阅读宣传手册教育、示范教育等,对双眼手术患者采取讲解、举例说明教育等,语言要形象、生动。

2.3出院健康指导

对于已治愈即将出院的患者也要开展健康教育,可采取反复交流,发放宣传单、小册子等书面文字材料等方式,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是防止病情复发的关键,指导患者了解出院后病情复发的症状、体征,以便及时复诊;嘱患者养成避免疾病复发的良好习惯,如禁烟酒、避免过劳、保持良好情绪等。

3体会

通过针对眼科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心理特点,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既建立了融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护士的素质,又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复发率,笔者认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对于保障眼病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极为重要,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舸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第八临床学院鞍钢总医院眼科

健康教育论文:锁骨骨折患者健康教育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我科收治的54例锁骨骨折患者为调查对象,其中男38例、女16例,年龄18~77岁;依据健康教育方法不同将5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应用品管圈方法进行健康教育。

(1)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及确定活动主题:

活动小组成员为5人,包括1名组长和4名护士;以提高锁骨骨折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活动主题。活动小组成员均明确健康教育是护士的工作职责、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开展品质护理服务的主题。

(2)活动实施:

首先分析锁骨骨折患者健康教育的现状并确定目标,由组长制定问卷调查表,对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对健康宣教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再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找出健康教育质量较低的原因,其原因包括护士临床工作经验及专科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患者知识文化水平有限、健康宣教内容过于简单、宣教方式仅为口头宣教过于单一等,因而导致不能满足锁骨骨折患者对锁骨骨折相关知识的需求。针对健康教育质量较低的原因,组织护士参加锁骨骨折专科知识培训,请医生讲授锁骨骨折专科知识,并对护士在锁骨骨折专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护士通过培训与考核后,依据掌握的专科知识制作锁骨骨折患者健康教育图片、幻灯片,内容包括饮食、非手术治疗的功能锻炼、手术治疗的术前准备、术后功能锻炼等,采用图片展示及现场示范的形式开展健康宣教;同时还制定接诊护士负责制、责任护士负责制、质控护士负责制等工作流程。然后由组长在每天的健康教育过程中观察患者及其家属对健康宣教的反应,调查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反馈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锁骨骨折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由全科护士共同参与患者的健康教育,不断改进健康教育质量,及时查找问题并补缺,尽量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合适的宣教方式。

(3)评价:

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本科室锁骨骨折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健康宣教满意度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宣教满意度。

2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54份,回收54份,回收率为100%。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为86.7%(26/30)、对健康宣教的满意度为96.7%(29/30),对照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为41.7%(10/24)、对健康宣教的满意度为75.0%(18/24);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对健康宣教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3讨论

品管圈活动指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解决某个问题,以全员参与的方式,自动、自发组成一个小组,并实行分工协作,应用品管圈方法分析、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以达到提高服务质量的目标。本文结果显示,品管圈活动不仅完善了锁骨骨折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流程,也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凝聚力,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显著提高了锁骨骨折患者健康教育的质量,使锁骨骨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及对健康宣教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效果满意。笔者体会到,推行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凝聚力,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而且提高了锁骨骨折患者健康教育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学珍 单位:攀枝花市十九冶医院骨科

健康教育论文: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一、农村留守学生基本情况

(一)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概况

近年来,农民大量涌向发达地区和城市打工以谋求更多的收入,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由于一系列的原因,有一些农民工暂时还无力解决孩子进城上学等问题,于是不得不把自己的孩子留在乡村交给老人、亲戚、邻居照顾。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他们的性格有时很古怪,逆反心理特别严重。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和父母长期没有生活在一起。

父母是孩子的及时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无法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就会造成孩子漠不关心的心理状况。留守学生虽然在监管人那里得到了关爱,但这种爱与父母之爱是无法相比的。

2.农村学校教师少,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

生活指导教师也是从教学一线上退下来的老教师,不懂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学生的心理发生一些变化时,教师无法正确进行指导,更不用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了。

3.监管人毕竟不能代替父母。

对于留守学生的心理,大多数监管人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管教方式粗放,管教态度不端正。有的人甚至采取听之任之的方式,仅仅局限于对他们在生活上的照顾。还有的人对留守学生的错误表现得过分宽容。也有些人对这些孩子十分溺爱,使他们处于一种放任自流无人管教的状态之中。

二、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要以思想品德课为阵地,以留守学生心理健康为目标,灌输、培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使之最终积极参与、上好思想品德课,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我认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营造和谐、健康的课堂环境,展示美好的心理

良好的课堂环境是进行正常学习的必备条件,而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障。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把学生当成朋友,并真正放下架子和学生做朋友,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就破除了教师的,把教师看成是学习的引导者,认为教师如同导游一样,即怎么游览美景那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只是引导学生,把景色介绍给学生。学生与教师亲近了,自然就消除了紧张、消极的心理,不但成绩有所提高,而且心理也非常的健康。学生体验到受教育是快乐的,从而主动参与学习、敢于争辩,最终学生的思维得到内化,潜能得到发展,情感更加丰富,心理更加健康。

(二)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学

思想品德课本中有很多东西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如《丰富多样的情绪》《善于调控情绪》《追寻高雅的生活情趣》《怎样做个自尊自信的人》等不胜枚举。例如,在教《善于调控情绪》一节时,我先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明确情绪是可以调控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调控自己的情绪。然后,我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回答,在生活中怎样调控自己的情绪?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自己总结出调控情绪的方法。接着,我提问:“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能够用合理、合法的方法调控自己情绪的人是心理不健康的吗?”这样,我们就通过教材自然而然地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并通过细心挖掘教材的心理教学因素,逐步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改进教学策略,满足学生心理体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启发、合作等方法的应用,满足学生健康成才的需求。我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根据本学科的内容特点,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愉快地、兴趣盎然地学习。对于能够给出正确结果的学生,我会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通过思考但解答中仍有不足之处的学生,我会先肯定他们解答中的正确之处,然后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可以从某某方面来继续考虑”“请你再……你一定会想出来的”等,而不是轻易地否决他们。这样,学生就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

(四)在教学中注重探究的教学方式,培育学生坚韧的道德品质

坚韧的道德品质是心理健康的总钥匙。心理不健康的人,他们总是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急躁、冒进。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方式,尽可能多地采用探究教学模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例如,在教学《自我新形象》的内容时,我就采用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是什么样的,自己对自己了解多少。这样,就能使学生逐渐懂得待人接物要平等、真诚,要理解、宽容。学生受教学内容的影响,必将在探究的过程中更注意自己的言行,培育自身的心理自觉性。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掌握了自己的新形象,更为重要的是,还协调了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这无疑对健全学生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总之,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它需要教师、父母、社会的共同关注,并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予这些心灵脆弱的孩子,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作者:郭智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柏林学校

健康教育论文:体育教学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一、注重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健康形成的基础

思想政治素质是人最重要的素质,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加强思想政治方向教育,加强道德品质修养,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灵魂和核心,也是学生健康心理养成的重要条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养成教育是一个重要内容。在体育教学中,我就注重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首先,利用学生自制课堂纪律进行约束,形成良好的学习、练习习惯。其次,我还注重榜样模范的力量效应,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对凡有乐于助人的学生予以鼓励、表扬,同时还注重培养小组长,由小组长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锻炼。这样,学生既能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同时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鼓励学生自主活动,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教师要看到学生自我锻炼意志的愿望,并鼓励他们自主活动。如对自觉性较高的高年级学生,可引导他们自己制定有一定难度的目标,并指导他们正确分析主客观情况,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学生在明确行动目的,了解困难过程以后意志锻炼收获更大。我在每周每班中将一节体育课定为小组自主活动课。要求学生自己组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素质练习或游戏进行活动。学生积极性较高,他们愉快地玩起了跳绳、打羽毛球等日常游戏,也自觉组织篮球赛,往返跑等体育活动,运动场上往往笑声不断。同时,学生都能自觉遵守本小组规定,不用教师加以管制。整节课,学生都体现了积极、自觉的良好心理品质。同时,这种效应还延伸至课外及自习课,在课外活动及自习课话动中,学生也能自觉、积极地参与。

三、帮助学生正确的认知,体验成功感,树立自信心

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使学生在体育学习时将心理倾向于活动本身,而不是活动的结果,以便使学生充分发挥其能力和体验到成功感,从而为他们树立自信心奠定基础。有自卑思想的学生,大多是性格懦弱、思想抑郁的学生,几乎没有尝试过成功的喜悦,很少受到教师的表扬。体育教学中,体育技能较弱的学生常常表现为不敢尝试,不敢参与某项活动或练习。教学中,我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表现,适时地鼓励他们参与体育运动,敢于尝试。教师要相信学生,鼓励他们在体育学习中积极练习,并适度地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手段。如在一次排球课上,一个自身协调性不太好的学生垫球姿势不太标准,害怕受到同学的嘲笑,不敢做动作,经过教师的鼓励,他大胆尝试,可以大方的在同学面前做动作。

四、培养学生相互关心的良好心理品质

现在的学生往往在家中较受宠爱,因此常表现出霸道、自私、缺乏爱心等。为了培养学生爱心,让学生相互关心,每新接一个班,我就规定一条体育课堂纪律:积极汇报,大胆说话,发现课堂中有学生不适应立即向教师汇报。学生积极配合我的工作,在课堂中发现有人不舒服,就会马上来报告,我就及时处理,同时还安排相应同学去照顾。既避免了课堂意外的发生,又充分调动学生相互关注、相互关心。时间长了,学生对体育课中常见运动反应症状有了一定了解,对一些常见症如:中暑、肌肉痉挛等能边报告边处理。学生间相互关注、关心了,学生关系融洽了,班级更团结了。

五、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

挫折是现实生活中的正确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较少经历挫折。在体育教学中,应当有意地为学生创设一些“困境”,逐步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在体育训练中,某一项目完成得不好,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完成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思考,找出不足,思考怎么克服,并积极再次尝试,直到成功。另外,还要让学生体会到“我累了”“我不干了”等这些话很容易使人自暴自弃,如果有了这类想法,应尽快打消。

六、教师以正确的教态、积极的心理影响学生

心理健康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条件,教师自身心理健康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起十分重要作用。学生的一些消极心理或心理障碍常常和某些教师不健康心理的影响有直接关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乐观的心境,积极振奋的精神状态影响着整个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教师在学生面前要保持稳定情绪,同时要有宽容心理,能够容忍学生的无知,宽容学生的过错,积极帮助学生,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这是一个长久、深远的课题。如何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做得更好,是每个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这一些课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努力探索,勇于实践,才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标。

作者:李金财 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双山子初级中学

健康教育论文:原发性高血压病健康教育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2~2014年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确定的高血压治疗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和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从中挑选200例患病时间≥1年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将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中女52例,男48例,平均年龄55.12岁;高血压1级56例,2级44例。对照组中女60例,男40例,平均年龄54.88岁,高血压1级55例,2级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研究中200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积极配合治疗研究项目,不同的血压级别患者进行不同级别的降压药物治疗。对照组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单纯给予降压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入健康教育项目,具体如下:医疗护理人员应将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基础知识比如高血压突发性情况应对方法、日常用药须知、患者生活起居注意事项、饮食注意事项和运动注意事项等整理成一本容易识别记忆的系统性的手册,分发给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并且建立心理测评表对患者心理进行测评。家庭条件比较富裕的患者可以教会其或家属学会血压测量器的使用方法、食物养生方法和对病情有益的运动方法,以及心理健康对身体疾病状况的影响,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给予不同的心理治疗,在患者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病情时给予一些防治抑郁症的药物。社区护理人员可以在患者自愿的情况下,让区域较近社区的患者相互认识,建立一个交流平台,这样可以减少患者心理上的孤独无助感,让患者相互交流病情介绍各自成功的经验,增加对病情治疗痊愈的信心。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后,根据心理健康情况评测表进行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的数据测量,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收缩压和舒张的测定,并判断治疗效果。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1mmHg=0.133kPa),收缩压下降>20mmHg以上,舒张压和收缩压均到达正常指标。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Hg,收缩压下降20mmHg,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没有降至正常指标。无效:舒张压下降<10mmHg,收缩压下降<20mmHg。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的数据发现,治疗组的心理行为前后数据的变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血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显效60例(60%),有效38例(38%),无效2例(2%);对照组显效40例(40%),有效32例(32%),无效28例(2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小结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由于基因的先天因素所导致的遗传性疾病,常因许多致病性增压因素和生理性减压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研究发现高血压病患者的子女患高血压病的几率明显增加,特别是一胎多子者,如父母都患有高血压疾病,子女患病风险率就高达50%;如父母均未患有高血压疾病,子女得高血压疾病的几率仅为3%。引发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原因还与氯化钠的摄入量相关,据研究显示,食物摄入量中如每天增加氯化钠2g,则会使收缩压增加2mmHg和舒张压增加1.2mmHg,而中国人对盐的摄入量较西方人多,高血压患者发病几率也增加,高盐、低钾食物的摄入就是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病的发生与身体脂肪的堆积与分布也有关系,例如腹部脂肪聚集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肥胖会增加心血管和心脏的负荷;中国人喜饮酒的特点也导致高血压病患病率的增加;长期从事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的工作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也较大;有时其他病症的发生也会引起高血压症状,例如肥胖症、烟瘾、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总之,健康教育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十分重要,使患者掌握高血压知识,调节好心理状况,使患者在自我保健意识上有所增强,是预防和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重要举措。

作者:邹滔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多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健康教育论文:初中历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一、探知学生心理特征,制定课堂心理渗透计划

1.根据班级学生心理特征分类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阶段,其心理特征呈现多变性、敏感性,心理波动频繁,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有些学生会表现出很强的自卑感,缺少安全感;有的学生会有急躁情绪,很不沉稳,急功近利思想比较严重;有的学生会有很强的依赖心理,缺少主动探索精神,没有独立思维能力;还有一些学生表现得非常懒惰,没有时间观念,对待学习任务常常有投机取巧心理。

2.制定不同层次心理渗透计划

班级学生心理有共性特征,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征成功进行梳理分类,为后面教学制定不同群体心理渗透计划创造条件。教师在教学预设时,要结合教材文本学习内容,结合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在教学的具体环节上进行融合实践。对于自卑型学生,教师要多提供更多成功体验的机会,可以为其量身定做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以此提升其自信心;对于比较急躁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思考性更强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整;对于有依赖思想的学生,要设计更多独立性明显的学习任务,监督学生自己完成;对于比较懒惰的学生,教师要设计更多动手、动脑、动嘴的学习内容,提升检查督促的频率,帮助学生克服懒惰思想。教师可以利用模拟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课堂教学有了更多生气,学生在愉悦中学习,课堂自然呈现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营造良好课堂环境,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1.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可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寻找更多兴趣激发点。历史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是重要教学载体,教师要注意挖掘文本中学生关注点,明确了学生心理诉求,对下一步教学设计和实施都有积极影响。教师还要注意教学方式的选择,课堂教学活动方式众多,教师要对这些方式进行认真比对,或者是给学生一定参与意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这对提升课堂教学活动质量有重要促进作用。

2.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师生关系和谐,教学活动自然会在良性环境中进行,学生心理压力就会减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实际心理需求制定教学策略。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尽快实现身份转型,要和学生建立全新师生关系,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服务者和引导者。学生一旦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心理就会自然放松下来,教师施教阻力大大减少,教与学自然呈现和谐局面。教师要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与其他人形成互动。教师要对合作学习形式进行优化整合,建立整体观念,激发团队意识,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最常见学习方法,在一些课时中,教师不是按照惯例让学生讨论,而是分角色饰演。这样的改变,促使学生转变了角色,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心理自然也发生了变化,责任心提升了,学习效果自然大好。

三、关注每个学生心理,创设学生成功体验机会

1.培养学生健康思维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这是教师施教必须要面对的现实。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文化环境、思维方式存在差异,教师要正视学生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根据学生具体心理特征,制定针对性更高教学预设,激活学生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产生健康心理,用乐观愉悦的心理迎接历史课堂学习。历史课堂教学中会涉及到众多历史事件,教师要结合学生心理思维特点,建立正确的历史观,这对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有一定帮助。

2.激发学生正面能量

学生都有向好的心理诉求,这也是教师需要珍视的教学契机,要为学生创造更多成功体验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历史教材中的很多历史人物,都是非常好的教育典型,他们身上具备的良好素质,都能够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教师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引导,让学生思维尽快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学生从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能够极大改善内心环境,信心大增,斗志更强。在学习《百家争鸣》相关内容时,教师设计了一道探索题目:自选一个流派,说说其代表人物是谁,其主要政治主张有哪些。而且还要给班主任做一个推介,让班主任老师用这个流派的政治思想治理班级,要注意逻辑性条理性。学生拿到这个题目,都显得有些兴奋和紧张,兴奋的是题目有很大自由性,选择空间较大,紧张的是不知如何整合学说思想给班主任以有效推介。实际操作中,学生都能够圆满完成任务,教师给予积极鼓励,课堂学习气氛相当和谐。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这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现代教学的普遍要求。学生心理问题比较普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心理疏导,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气氛。学生学习热情被点燃,学习自然呈现良性状态“,要我学”也会向“我要学”“我会学”方向转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也会成倍提升。

作者:孙丹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花园中学

健康教育论文: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一、心理学发展概述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疲惫不堪成为众多年轻人生活的主旋律,越来越多的心理疾病出现,人们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开始从心理安全转变为对疾病心理或不健康心理的关注,从而忽略了人们的正常心理状态,导致了消极思想的广泛存在,而很难轻易地进行调节并转化为积极思想。这与心理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社会条件有关,在经过了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多国家的人民身心备受摧残,对于生活的信心严重不足,甚至有的人不知道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改变现状,只是一味地“坐以待毙”,通过可怕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心理阴影,必须要及时通过心理调节和反馈来解决,因此迫切需要心理学医师来医治人们受伤的心灵,然而这也对广大心理疾病患者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他们不得不接受这一残酷现实,并尝试用科学积极的方式来调节内心,及早地从阴影中迈出来。总体来说,心理学教育理念的发展是经历了一定过程的,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而不断产生了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以及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是当前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最主要最直接的问题,这也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体制决定的,也反映了教育的落后性,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在高考或其他考试中,因此无论是学生自身还是学校等部门都不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导致了很多学生心理不健康,一旦受到家庭条件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就很容易自暴自弃,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

2.实际行动落实不到位。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即使有的高职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也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和教育部的规定,教师在课堂中一味地“填鸭式”教学,机械死板,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不结合事例,也不给学生自由时间进行讨论和总结,这就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再加上很多学生从内心不重视这门课程,因此很难发挥这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其次是教学硬件设施的不匹配,很多学校都花大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如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以及专业的学科实验室,并配备了先进的技术和教学设备,学生每天接触到的都是专业知识和考试要考的内容,对心理健康教育持消极态度,不符合积极心理学的思维和理念。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积极心理学与传统的心理学不同,它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与心理学导师的疏导和激发,在学习和生活中提升自己的幸福感,从而拥有强大的力量去支撑着自己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因此学校在针对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树立正确积极的心理学教育观念,毕竟当前很多高职生都是在中学时期学习成绩不佳,且对于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而进入了高职学校,他们对学习和人生都没有正确的认识,也很难树立一个良好的目标,因而存在了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对于此类学生更应当重视,要善于“因势利导”,通过恰当的事例不断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理想,扎扎实实,不断学习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的巅峰。

2.树立新型的师生观。

很多心理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学校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不重视,甚至有的教师都是直接从乡镇调来或其他部门临时充当的兼职教师,因此对于这一问题,首先应当提高心理学教师的工作门槛,积极引进素质较高且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同时对学校的教师要严格要求,相关领导应定期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心理情况,鼓励教师树立新型的师生观,摒除“他是问题学生”这一观点,对所有的学生都应当一视同仁。通过这种思维模式和新型观念的建立,打造了师生平等的关系,学生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以积极的思想和心态从容应对,最终解决心理问题。

3.加强心理教育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

心理教育是高职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以一个正确的心态面对生活、迎接挑战的一种重要方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灵世界,在积极心理教育的理念下,学校心理教育部门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情况,积极与其他部门进行联系,如有的学生在某些课堂中有着很强的排斥心理,而对于某些课又很喜欢,这时心理教师应当定期与相关的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并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克服困难,迎难而上,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实践自己的价值,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刘莹 单位:榆林学院

健康教育论文:成人心血管系统性健康教育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4年1~8月共收治86例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将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患者,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8.2±7.4)岁。观察组43例患者,其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7.6±6.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患者行系统性健康教育。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手术方法有针对性的制定健康教育方案,通过询问病史及护理评估,对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术前等待期。手术前有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流程,帮助患者开展咳痰训练及呼吸功能训练、排泄训练、创伤排尿及床上桥式运动等,详细讲解机械通气及气管插管后的注意事项。讲解备皮、吸氧、导尿的目的和意义,并签署相关告知书及知情同意书,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手术后嘱患者按照术前指导开展呼吸功能锻炼。

1.3观察指标

以本院自制问卷对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问卷满分100分,按照得分分为:掌握:得分>85分;基本掌握:得分为60~85分;未掌握:得分<60分,健康知识知晓率=(掌握+基本掌握)/总例数×。以本院自制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满分100分,按照得分分为:十分满意:得分>85分;一般满意:得分为60~85分,不满意:得分<60分,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健康知识知晓率

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7.67%,对照组为83.72%,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1.4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心血管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开展具有针对性、个体化、系统性的健康教育能够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使得患者可以积极配合手术。所以,系统性健康教育在成人心血管围手术期是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价值。在开展系统性健康教育时应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以手术作为切入点,进行个性化、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在系统性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系统性健康教育注重科学性与规范化,在患者入院后的2、3d开展,此时患者的情绪稳定、病情稳定,依从性高,健康教育时间为每次10min。健康教育可与治疗同时或穿插进行,对重要环节向患者同步教育,并嘱患者积极回忆,加强记忆。②系统性健康教育个性化开展,健康教育能够为患者的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良性改变所需的技术、知识及服务。在我国北方,成人心血管外科以瓣膜置换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为主,这两种疾病患者的接受能力、文化程度及护理依从性相差较大,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干预计划,避免单纯的“填鸭式”教育,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的自然交流开展健康教育。本研究中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语

综上所述,对心血管外科患者开展系统性健康教育能够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娄云霄 何利 单位:武警河南总队医院

健康教育论文:肺结核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论文

1.制定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计划

1.1确定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人员对每位病人指定专门督导员,在指导和督导服药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一般首要任务是由专业素质高、沟通能力强的主管护师去做,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与家属或者病人进行心理上的沟通。此时管床医生也应有相应的专业指导。

1.2采取有效的方法

1.2.1对刚入院的患者发送入院介绍、住院需知、出院指导和健康宣传手册,采取阅读、交谈、讨论、问答等方法,进行十五分钟以上的讲解。

1.2.2采用多媒体电子屏滚动播出结核病防治知识,病区布置健康教育图版,引导病人阅读。制作幻灯片课件,组织医务人员每周定期进行讲座,授课者应准备充分,内容简练,语言通俗,易教易学。

1.2.3单独与患者谈话,不打没准备的仗,同时要掌握技巧引导病人,从而及时发现患者的问题所在,及时给于心理疏导。

2.制定健康知识教育及心理护理的内容

2.1健康知识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告知患者结核病的产生

发展,传播和控制,预后及治疗以及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同时进行健康指导,这里面包括了消毒隔离方法、辅助检查注意事项、病情变化时的特点及防范措施等,因人而异从而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

2.2通过入院介绍及评估让患者熟悉住院环境

介绍责任医生与护士、病区环境、物品管理、便民措施、作息时间、就餐制度等,让患者尽快熟悉住院环境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配合医院的治疗与护理。

2.3督促指导病人合理用药

用药原则: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治疗。应让病人知道必须规律用药,完成全疗程,万一发展成难治性的肺结核病,这个时候即使再昂贵药品,花再长时间,也难以治愈。

2.4对病人的生活指导,住院期间要加强营养

要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及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例如鸡蛋、鱼肉、豆浆及新鲜蔬菜等,应忌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对有咯血的患者还要忌葱、蒜、韭菜等。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不抽烟不喝酒,同时劳逸结合,保障每天充足的睡眠。

2.5加强消毒隔离知识指导早期发现和诊断病人

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发放痰袋或痰纸,叮嘱病人先吐在纸里后放入痰袋统一回收并及时焚烧,喷嚏,咳嗽时用手帕遮住口鼻,减少结核菌的传播,保护不被交叉感染,增强病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病区必须要经常通风,地面、床头桌用消毒液擦洗,要经常晾晒被褥,定期用紫外线灯给房间消毒。病人餐具要单独存放,用后煮沸消毒。

3.护理措施

3.1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个体化对于不同病人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

初治病人一开始难免对肺结核病感到焦虑不安,而复发的患者责担心不能治愈,很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这里呢我们应该对初治病人以安抚为主,对复发患者则着重鼓励,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平时多观察病人一言一行,了解病人的心理特征、生活需要和病情的由来和经过,这里要抓住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育和心理护理。

3.2心理护理要贯穿于长期住院患者的始终。

不同阶层,针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性别、职业及性格,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以及病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特征和规律,对病人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最终决定采取哪种具体的护理方法。健康教育中必须耐心细致的给患者解释结核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病程规律的特点。心理护理的关键是要先控制病人的情绪,引导帮助病人控制情绪。

3.3心理护理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

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会伴随着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在心理疏导的同时也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轻病人的痛苦。如当患者感觉呼吸困难或者胸闷时,要及时帮助病人采取较舒适的体位或者遵医嘱给氧来缓解此症状;对因病情反复和由于病程较长而失去信心的病人,要多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多安慰、多鼓励,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4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

出院病人,一方面因病愈而高兴,另一方面也担心回家后没有良好的休养条件而使疾病复发,又怕会传染给亲戚朋友。所以,出院时交待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多休息,营养均衡,居住环境多通风,有条件的话尽量与家人分床、分室就寝;好在回家后3个月左右坚持与家人分餐;病人用物经常在阳光下暴晒2小时以上;不随地吐痰,咳嗽和打喷嚏,咳嗽和打喷嚏时应以卫生纸或手帕掩住口鼻;活动期以休息为主,稳定期可适当参加户外活动等及适度的体育锻炼,以不引起疲劳或不适为宜,活动后心率不要超过100次/分钟。冬季外出应戴口罩。护士为病人制定服药及就诊卡,并详细注明服药剂量、时间以及定期门诊复查方法与时间。在住院期间肺结核患者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因病情不能迅速好转而烦躁,也会因病情的反复而苦恼,甚至还会出现悲观抑郁,从而丧失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耐心。因此,要彻底治愈结核病,在合理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同时对病人要进行耐心细致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作者:姚光荣 刘传柱 单位:湖北省宜城市郑集镇卫生院

健康教育论文:非学优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一、正确分析非学优生的普遍心理状态,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

自卑与退缩是非学优生普遍表现出来的一种学习与生活状态,通常对于一些活动,这部分同学总爱把“还是你们尖子生去参加吧”、“我不行”等话语挂在嘴边,这些话语与学习中的表现充分的体现出了学优生强烈的自卑感,他们在面对很多事情时,都会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完成不了各种任务,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在班级中无足轻重,也感觉不到老师与同学对自己的关心。他们对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竞赛及班级集体的活动不能主动的参与,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也没有兴趣积极的回答,总觉得自己在学校参与任何集体活动都没有意义,参与了也不会取得好的成绩,长期抱着这样的思想,导致他们凡事都不能积极争取,对自己严重的缺少信心,在他们的思想里自己永远都不会获得任何成功。学生这种思想在内心积压时间久了,便会使学生产生抑郁的心理,他们经常会随口说出“郁闷”、“活着真没意思”、“没劲”等话,长期的抱怨容易使学生情绪低落,不爱与别人交往,不爱说话,常常一个人独处。这种精神状态对学生的学习影响非常大,他们会经常感受到对外界的压力没有能力去应付,常常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因而产生很强的消极情绪。这部分学生的内心通常非常的孤独,性格也十分内向,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于同学进行交流,对老师也是封闭自己,所以在学习中他们经常的表现为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消极低落,对老师师提出的问题反映相对较为迟钝。但在情绪上又十分敏感,表现出极强的自尊心,在他们的内心都普遍存在强烈的被认可的想法,他们更希望被老师与同学所肯定。自卑的心理状态、消极的情绪,但内心却十分渴望被人所认可,这种矛盾的心理让学生难以承受,因此他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说“好烦”、“烦死了”这些类似的话,从这些话中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学生的这种焦虑与烦燥的内心。心理学研究与实践教学中我们都能体会得到,适当的紧张情绪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种较为积极的学习状态,一定的紧张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好处的。但如果紧张的程度过大,就会导致学生在内心中产生一种极强的焦虑,这种消极的情绪会引起学生对学习的一种本能的抑制。这种不良的情绪也一定会对学习效果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个学生如果对学习心有顾虑,每天都在惶恐不安中忧心忡忡的学习,那他又怎么可能会以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考试,每天又怎么能快乐的去面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及考试活动。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及时排除非学优生心理问题

对于大部分的学生而言,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的问题虽然还不至于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但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所以我们教师,特别是我们的班主任一定要对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足够重视,才能更好的达到对学生的教育目的。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这部分学生加以重视,对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不良行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的加以调节与引导,非学优生的心理问题是能够彻底排除的。非学优生较大的心理问题是没有自信,做任何事对自己都没有信心,所以导致很多事情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成功。因此,教师在工作中要首先加强这部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让他们对自己未来的生活与学习满怀信心,只有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希望,他们才能坚强的去面对一些问题,才有勇气去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把训练学生挑战自我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通过这样的训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自已组织班级的活动,所有活动的布置与程序的设置均由学生自己安排,这样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的设计之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潜能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二是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不能把所有的机会都给学习好的优等生,应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给每名学生管理的权力与说话的权力。真正创建起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三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给非学优生机会,对他们取得的进步与成绩,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上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也要在平时多与非学优生进行交流,用心去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样才能建立起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得到及时的排解,使学生在学校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者:霍国艳 单位:吉林省镇赉县大屯镇中心校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