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行业分析实用13篇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篇1

一、水利行业人才现状与教育需求

水利行业面广量大,在岗职工总数近120万人,服务水利建设的人数则更多。当前,基层水利人才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结构不够合理、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知识不足,培训机会偏少。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全国县级及以下基层水利职工队伍中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仅为33%,县市水利局长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只有49%,乡镇水利站所负责人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仅为54%,其中县市水利局长和乡镇水利站所负责人中具有水利专业背景的不足50%。一些地区和单位对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基层水利干部职工培训机会偏少,培训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水利部明确了“十二五”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一是通过制定培训规划计划、建立培训机制、实施重点培训工程,培训县市水利局长1万名、基层水利站所长1万名和业务技术骨干5万名。二是通过严把新进人员入口关、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和开展学历学位教育等措施,将县级及以下基层水利职工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由33%提高到45%,县市水利局领导班子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由49%提高到60%,基层水利站所负责人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由54%提高到65%。三是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等级结构调整,使基层水利技术工人队伍中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高技能人才规模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万名。

二、服务基层水利职工教育的实施方案

在水利部人事司的指导下,本着“全面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河海大学与水利教育协会共同构建了基层水利队伍教育联盟。该联盟联合60余所水利院校、行业定点培训机构和相关水利科研院所,覆盖全国3,358个县级以上水利主管部门和工程单位,汇集数千名各类优质教师资源,以创新适应水利改革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为目标,共建共享数字化学习资源。发挥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教学特长,针对水利行业各类人才的培养规划,为基层水利人才专业与文化提升提供公共教育服务,支撑水利系统构建学习型行业。

为顺应当前形势,加强水利人力资源研究,夯实人事人才工作基础,2011年10月,河海大学经水利部批准成立了水利部人力资源研究院。研究院的成立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提供一个开放平台,将在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学校将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大力推动研究院围绕服务水利,针对水利实践,密切团结和合作,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督促高质量的成果,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依托人力资源研究院,进行水利行业培训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在培训政策与模式研究上,研究多种途径共建水利行业教学基地和典型案例教学点的模式,鼓励各类优质教师资源参与多种形式培训的模式,鼓励水利行业教育联盟内各类培训教材的共建、共享模式,以及相关政策、经费等支持的方式。

“云服务”概念来源于“云计算”,是指依托通讯网络构建利益共享的无边界服务联盟,以提升整体的服务能力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虚拟富集分散独立的资源,各服务主体遵循统一的规则,自主、协同、有序地共同为服务客体提供互补、无缝、高效、优质的整合型订单式服务。基于“云服务”的网络培训平台聚合多结点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融合多结点的网络教学服务能力,通过公共通信网络组成柔性的公共网络教育服务体系,突显规模与特色优势,实现知识积聚、优势汇集,为行业职工提供无边界云端化的学习环境,以适应基层从业人员工作地点分布广、流动性大、偏远地区学习条件简陋等客观情况,有针对性的提供教育服务。

培训平台面向全国水利机构和培训单位,搭建开放式架构继续教育优质资源的供需与信息交互平台。此平台为各级管理机构提供完善的学习计划管理、多级培训计划制定和下发、灵活的培训项目和培训方案制定、自动化的培训总结报表;为培训教学单位提供以服务为导向的教务管理、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严格的学习过程质量控制;为参加培训的学员提供各项完整的远程教育网络培训功能,实现无边界云端化的学习,在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并通过相应学习过程的评估和学习效果的考核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培训项目学习电子证书、单项课程学习证书等。

河海大学会同中国水利教育协会组织开展了全国性的水利继续教育现状与需求调研工作,确定了面向基层水利职工开展培训的总体思路、组织方式、管理模式、实施方案等。根据调研结果,组织专业教师,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制定了8个水利行业共性岗位(专题)的培训方案:乡镇水利站长、水文站长和工作人员、中小型水库管理员、乡镇水利员(施工管理与技术)、农村水厂工作人员、农村水电站站长、农村水利规划、病险水利工程加固。

培训工程的课程体系包括岗位专业知识类培训课程、水利科技前沿类培训课程和文化素质提升类培训课程三大类。岗位专业知识类培训课程依据水利行业各岗位的专业知识要求,有计划的制定培训方案,组织培训联盟成员单位编写教材,开展示范培训和制作网络培训课程资源;水利科技前沿类培训课程追踪国内外科技前沿,以开拓水利职工创新思维为目标,主要介绍与水利事业发展相关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政策、新标准、新规范、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仪器、新设备等;文化素质提升类培训课程根据国家文化建设总体框架,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水利职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行业文化软实力为目标。

探索构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互通的“立交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探索水利教育联盟内各层次学历教育(包括中专、大专、本科)与非学历教育的对接,在学历教育方面,可发挥教育联盟中各层次学校的优势。非学历教育则需要在更大更广的教育平台上展开,要真正建立一个服务水利的职工职业教育体系。二是探索水利教育联盟内相同层次学历教育的学分互认。要努力在教育联盟内就相关的教育模式、内容作统一的计划,制定相对统一的标准,既做到学分互认,又保证教育质量。

三、实践服务行业继续教育的创新模式

河海大学与中国水利教育协会共同构建的水利行业培训联盟主要致力于为“基层人才文化和专业素质提升工程”服务,依托基于“云服务”的水利行业培训平台,计划用5年时间,聚集数十所水利行业院校和定点培训机构,规划数十个岗位培训项目,建设数百门专项培训课程,覆盖数千个县级以上水利部门和工程单位,培训数十万基层水利行业职工,探索行业继续教育新模式,为水利改革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篇2

工程教育认证是来源于国外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目前是国际通行的高校工程专业进行质量评价评估的重要手段, 基于此可以实现工程教育领域各国之间的互相认可。 开展工程教育认证,能够推进高校工程类专业的国际化,增强本校工程专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并能够保证工科毕业生的质量,对我国高等教育和工程教育的进展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已于2013年加入《华盛顿协议》,表明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及其保障得到了国际工程教育界的认可,意味着为我国的工程类学生提供了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为将来我国工程类学生走向世界打了下坚实的基础,加入国际认证协会也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向国际化迈出了重大一步,说明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初步具备了与国际认证的“实质等效”性。借助专业认证,达到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高校或专业得到认可,同时能够有助于院校改进工作,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水平。

通过学习工程认证的核心理念和认证考核标准,本文作者反思了“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点:1)在当前的教学大纲中,课程设计的题目是老师选定后指定给学生的,选题没有考虑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工程探索意识的培养;2)在课程设计指导书内容的安排和组织方面,侧重于给出学生详细的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而没有启发学生自主提出课题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限制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当前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教学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因此亟待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工程教育认证目前已成为全球高校专业认证的主流,是我国高校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为了达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设定的毕业要求,需要将毕业要求分解到各门课程中,在教学中综合体现并最终达成毕业要求。依据毕业要求,我院设定“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体现在:“能够在电子信息系统软硬件开发项目中进行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能够按照设计方案要求实现电子信息信息系统软硬件开发”。本文以课题“应用数字滤波法实现语音去噪”为例,对如何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具体来讲,以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为指导,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1 分析和分解问题能力的培养

首先,明确要处理的工程问题,即利用用MATLAB仿真工具,对数字滤波法的语音去噪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要求学生自主查阅专业文献,对语音去噪的常用方法和设计思路进行文献综述,目的是通过广泛的文献阅读对课题进行深入剖析,掌握课题设计的核心问题和基本思路。在文献阅读基础上,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分解,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是由多个关键问题组成的,合理的问题分解能够使复杂问题清晰化简单化,基于问题分解可以得出模块化的设计思路。比如,本课题要解决的工程问题可以分解为:如何采集语音信号,如何选择合适的数字滤波器,如何对语音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如何设置滤波器的参数,如何评价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等子问题。

2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针对本课题,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具体工程问题时,应按照项目的规划有序开展。首先,透彻理解设计中用到的基本原理,让学生复习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所学的IIR和FIR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其次,确定设计方案。预定初步的设计方案,评估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同组同学讨论修改设计方案细节,其核心是理解并掌握模块化设计思路。明确了每一步骤的内容和目标以后,最后,进行仿真代码编写。熟悉MATLAB仿真工具的基本操作,熟悉MATLAB自带滤波函数的用法,编写代码,运行调试,修改代码直至调试通过。学生在仿真部分花费精力比较多,代码编写和调试特别考验学生的耐心和热情。此时要引导学生自己解决小的代码问题,适时给予鼓励和帮助。

3 总结和归纳能力的培养

改变系统参数或条件,重复仿真实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比如,输入条件相同时,采用不同类型的数字滤波器,对比分析滤波效果的优劣。采用的数字滤波器不变,改变滤波器参数,分析滤波效果和规律。改变输入噪声的特性,分析滤波器的滤波效果和规律。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即不同滤波器有不同的适用场合,有各自的优势和缺陷,让学生认识到这些结论能够指导具体的工程实践。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是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以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中,着重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程探索精神,引导学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项目开发的基本流程,实践表明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处理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Crawley.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篇3

高职教育数字化资源设计模式共包含九个模块,即确定与分析资源建设目标、高职学习者分析、学习资源内容分析、资源环境分析、教学策略设计、多媒体学习信息设计、形成性评价、修改、总结性评价。[1]下面笔者结合高职教育数字化资源实例“工业产品造型鉴赏”网络课程来阐述资源设计过程及理念。

确定与分析资源建设目标

1.确定资源建设目标

工业产品造型鉴赏网络课程面向的主要是数控、模具、机械、汽车和电工电子等工科专业的高职生。笔者通过分析高职师生对数字化资源的偏好和期待以及现实状况,得出该资源建设的目标为建设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满足其学习需要的网络课程。同时,内容应通俗易懂,适合没有艺术基础的工科学生学习。

2.分析具体资源的教学目标

在该资源的设计过程中,高职教育学科一线教师全程参与其中,并科学合理地设计具体资源的教学目标。

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分析包括一般特征、认知特点、知识储备、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和数字化学习经历六个方面。其中,具有共性意义的一般特征、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三个方面,采取量表调查和文献研读相结合的方法;而个体差异性较大的知识储备、学习动机和数字化学习经历三个方面,采取非正式访谈为主,力图获得更具真实性的数据。

网络课程的内容分析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内容分析是后续对该资源进行策略设计、媒体设计、平台选择、评价的依据。在进行内容分析时,笔者采用主题分析的方法明确了网络课程的内容,包括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启蒙时期、成型时期、成熟时期、繁荣时期和多元化时期;采用程序分析的方法明确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的具体步骤、线索和顺序;采用关键动因分析的方法获取了与网络课程相关的人际技能与态度。同时,通过访谈,了解到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学习课程内容的先导知识以及审美情趣。因而,笔者在对资源进行设计时,应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并使学生明白该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资源环境分析

资源环境分析可从绩效环境(应用环境)和学习环境两方面来展开,同时,重点关注真实的社会环境与高职学生所学新知识的关联及高职学校教学环境的客观情况和影响数字化学习的限制条件。

通过访谈及毕业生反馈,笔者发现学生在工作后涉及有关产品造型的工作时,常常存在艺术及审美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在教学内容的构建上,从工科制造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背景出发,以“艺术浸润技术”为理念,侧重专业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机融合,为工科制造类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和实践实训课程提供必要的补充。

关于高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情况,笔者对江苏省高职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现状作了调研[2],结果表明,学校信息化水平总体较高,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媒体教室及座位数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基本可以满足学生的数字化学习需要。

网络课程的教学策略设计

下面结合实例阐述网络课程“工业产品造型鉴赏”中的教学策略设计。

1.引起注意

图1是网络课程中,在讲授“马金托什设计风格的形成”时的一张配图。课件中两张椅背超过常见椅背高度的新奇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对马金托什的重视简单直线的设计风格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2.告知学习者目标

图2是“学习指导”模块中“学习目标”部分的截图,通过明确展示学习目标,吸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并建立学习内容的认知关联性。

3.提示学生回忆先前的学习内容

网络课程中“学习指导”模块的“学习指南”部分,明确要求学生“了解成型工艺及其产品特点的基础知识”,提示学生回忆先前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建立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关联。

4.呈现刺激材料

图3是网络课程中首页上展示的一个极具设计感的概念车,通过这种特征鲜明的表现形式呈现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提供学习指导

图4是网络课程首页的“课程论坛”模块,该模块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并能够及时地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问与难题。

6.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反馈、科学评价

下页图5是网络课程中“练习图库”模块的截图,学生进入该模块进行练习,巩固所学新知。然后教师给予反馈,评价其行为表现。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而且也给了他们一个亲自验证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的机会。

7.促进保持和迁移

除了上述的学习模块,网络课程还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新颖的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艺术修养。例如,在让学生回答各位大师的主要设计理念之后,再设计少量的大师与其代表作之间的连线题,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关于这部分学习内容的“立体化”印象。

多媒体学习信息设计

江苏省高职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现状的调研显示[3]:目前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常见的五种多媒体资源类型按数量由多到少分别是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和动画,其中文本所占比例最高,且存在多媒化资源偏少,文字资源偏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网络课程中加大了视频、图像等多媒化资源的比重,并根据学习资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学习需要,妥善地进行了资源设计,降低了学生的外在认知负荷。

评价及修改

对网络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所包含的因素有建设目标、学生分析、内容分析、资源环境分析、教学策略设计及多媒体学习信息设计。评价后,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对每个因素作出调整,如微调建设目标,增加或删减学生分析要素,扩大或缩小内容分析的外延,增加对资源环境分析的考虑,调整学习资源中的教学策略,调整学习资源中的多媒体信息设计,以及其他具体内容的调整。

例如,图6是网络课程“作品赏析”模块的一幅图片,笔者起初设计的每张图片下并没有文字性的说明。试用后反馈显示,大部分学生希望在该预览页面出现展示的产品的文本信息。而理查德・迈耶的多媒体学习理论则强调空间邻近定律,即书页或屏幕上的文字与其相对应的画面邻近呈现比隔开呈现能使学生学得更好。因此,笔者根据学生的意见对其进行了修改,帮助学生能够轻松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总之,在形成性评价中,教师更多、更细的思考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篇4

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现在职业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决定着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劳动者群体素质的高低。通过对职业院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的健康状况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为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具有积极的意义。由于职业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有较强的专业性,对学生体质健康的条件有特殊的要求,因此,对职业院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为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体质方面的基础数据,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三所学校(抚顺职业技术学院、铁岭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水利职业学院)在校生,共3172人。其中男女生所占比例分别为:41.71%和58.29%;城乡学生分别占57.06%和42.94%。经过数据的信度检验认定,有效体检人数为:城市女生1014人;乡镇女生716人;城市男生779人;乡镇男生526人;合计3035人。其他无效人数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性别没有注明;(2)数据不符合统计学要求;(3)数据出现明显错误等。

1.2研究方法

(1)检测指标:身体形态指标:身高、体重、胸围、机能指标;肺活量;常见病指标;视力。

(2)检测工具:测量仪器以及相关设备。

(3)体质测量法:各学校主管部门、卫生部门和体育工作者等,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检测,测量按照生理学和医学检测方法进行并列表统计。

(4)数据统计法:对学生体检表格进行分析、遴选,通过EXCEL表格工具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基本的数据,如平均数、方差等,利用统计学原理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检验,得出结论。

2. 统计结果分析

2.1辽宁省职业学校城乡男、女学生各年级各项目统计结果和辽宁省职业学校学生与相应年龄组男女生各项统计结果(表1,表1略)

2.2 辽宁省职业学校城乡学生体质健康统计结果分析(表2)

表(2)辽宁省职业院校城乡学生体质健康统计学汇总分析表

项目 身高 体重 胸围 肺活量 视力

年级

男生

女生 一二 三

A BC

B Cc 一二 三

A AA

A CB 一二三

A A B

B D D 一二 三

A A C

A A B 一 二三

dd d

cc C

注:1小写字母代表乡镇学生的生理指标大于城市学生;大写字母代表城市学生的生理指标大于乡镇学生。

2 符号:大小写C、c字母代表差异性不具有显著性(p>0.05);大小写D、d字母代表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大小写B、b字母代表差异具有较高显著性(p<0.005);大小写A、a字母代表差异具有极高显著性(p<0.001)。

2.3辽宁省职业院校学生与同年龄组学生体质健康统计结果(见表3)

项目 身高 体重 胸围 肺活量 视力

年级

男生

女生 一 二 三

a ac

d cC 一 二 三

Bcc

CDA 一 二 三

cCB

AAA 一 二 三

Acc

Add 一 二 三

AAA

AAA

注:1.大小写字母:小写字母代表2012年同年龄组学生的生理指标大于职业学校学生;大写字母代表职业学校的生理指标大于2012年同年龄组学生。

2.大小写字母:大小写C、c字母代表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大小写D、d字母代表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大小写B、b字母代表差异具有较高显著性(p<0.005);大小写A、a字母代表差异具有极高显著性(p<0.001)。

3. 结论

通过对职业院校学生体检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发现职业院校城乡学生之间、职业院校学生与同年龄学生之间的体质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质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职业学校和学生的重视,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1在市区职业院校、乡镇学生占到总人数的42.92%,乡镇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对辽宁省职业学校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乡镇学生在形态指标和机能指标上全面而且显著落后于城市学生,这对学校的卫生教育、体育健康教育和生活设施提出了挑战,同时体质上得 显著差异不能保证乡镇学生在学业上、在职业技能的提高上完成学习任务,影响学生的求职与就业,影响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3.2 职业学校学生与同年龄组学生之间在形态指标的身高、体重和机能指标的肺活量上面,存在显著地差异,特别是男生身高方面,职业院校学生甚至比三年前的同年龄组还要低,这种生理素质上得差距从侧面反映了学生整体素质的低下,这就对职业院校教育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职业学校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职业需要的社会劳动者呢?

3.3 职业学校女生在身体形态指标的胸围项目上优于2012年的学生,且具有极高显著性,说明当前职业学校的学生第二特征明显,青春期发育提前,学校要积极开展学生青春期教育,从生理、心理上指导、帮助学生科学度过青春发育期。

4. 建议与措施

4.1 乡镇学生同城市学生之间、职业院校学生同2011年同年龄段学生之间的体质上得差异,应引起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关注,应该从这一现象的存在重视问题的发展,努力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健全学生体质健康与成长发展的管理机制,指导各职业学校开展相应教育工作,督促各校增加有关学生身体健康、生长发育的生活、卫生、体育等硬件、软件建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基础的行政保障。

4.2各职业院校要对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注重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学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卫生部门、学生生活指导部门,学生生活指导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改进工作方法,加强工作力度,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改善学生的生活质量、学习环境条件和体育锻炼的条件,加大学校在相关学生生长发育、体质健康方面的投入,增加体育活动场地面积、器材数量,提供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食堂、宿舍等生活设施。

4.3 广大学生和家长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树立正确的体育健身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养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尤其是广大学生,要努力学习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学习卫生保健知识,发展和增进自己身体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白荣正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篇5

一、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

(一)教学体系不健全。由于进入新的数字时代,以往教学方式明显无法满足教学方面提出的需要。部分高校在参考国外办学经验的过程中,在课程构造和设置以及教学形式这些方面实施了变革,获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因为数字媒体艺术属于一门新兴的艺术模式,当前还不具备相应的理论沉淀,我国针对这方面的教学明显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且这门课程属于文科和理科以及艺术和技术集一身的综合学科,必须要相关学科知识当作理论根据,实施艺术创作。而高校过度重视对于软件的学习,大部分高效设置的数字媒体艺术课程其实包含很多软件操作类的课程,仅仅停留在技术方面,没有重视艺术方面的创作,数字媒体艺术没有对应的理论知识,完全成为了软件实践类的学科。

(二)师资力量不足。由于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教育这个专业,专业教师匮乏这一问题逐渐凸显。目前这个专业的教师,通常均是别的专业转型到这个领域当中,不管是理论还是技术方面均存在大量的问题。我国大部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条件还停滞在之前的基础上,不具备要求数量和质量的专业设计教师以及设施,促使大量的教师被一人多用,有些甚至超过自身擅长探索的艺术领域,这也是当前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方式以及设备不完善。数字媒体艺术这个专业属于艺术性和技术性融合极强的学科,这就对于教学内容和方式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必须要摒弃以往艺术教学的方式。另外,还要具备相应的新设施当作支持和保证。新的思想和创意以及技术不断加快发展,不断开发出新的软件,教学设施的持续更新换代直接引发一场数字艺术行业的变革。而高校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大量教学方式以及理念和技术设施问题,因为很多因素无法解决,导致其难以真正落实到教学当中。

二、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改革策略

(一)重视学科整合改进体系强化沟通。数字媒体艺术这门课程属于一门跨学科和多学科融合的综合型学科,培养出不仅懂得艺术设计特点,同时还掌握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并且能够操作有关应用以及后期制作软件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数字艺术设计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对于数字媒体设计人才方面的需求属于多样化的,要求其教育必须要走不一样学科和专业的交叉和整合这个发展道路,全面的专业课程,对于培养现代人才多种素养以及思维能力,还有组织和沟通以及实践能力等一系列的能力十分有利。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的新媒体艺术教育,一定要体现其总体观点以及全面思想。针对学科交叉结合的理念,击破同一个校园当中不一样院系之间的界限,以及高校之间的界限,每个学院和系部均能够相互合作和促进,进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设计艺术人才。

(二)强化专业师资力量。数字媒体设计课程教学实施改革,课程构造和师资团队的构建起到决定性的影响。第一个,作为新媒体艺术教育教师,必须要进一步扩展视野,更新理念和知识,特别是数字媒体艺术这门复合型新兴艺术学科,要求教育必须要不断充实自身的理论知识,及时的获取和掌握新媒体艺术发展情况,可以站在某个高度抓住最新和最尖端的信息。新媒体艺术属于一门综合性极强,并且发展速度极快的艺术模式,所以,必须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和信息,持续优化自身知识系统。并且,高校还要尽可能的完善当前教师培训制度,可以给大量年轻教师提供更加深入学习的机会,进而强化专业师资力量。

(三)提升实践环节。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当中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要求高校必须要给予社会实践高度的重视,由创新文化行业加快发展当作契机,加强产和学以及研的融合。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必须要给文化创新行业发展提供服务。在有关发展纲要当中明确表示,我国必须主要发展就中类型的文化行业。而苏子媒体艺术几乎大部门均和文化行业相关。经过具体项目的研究和开发以及制作,增强高校艺术教育和社会之间的衔接,提升学生实践设计和制作的能力,对于总体行业系统良好的循环十分有利。当前在我国开展艺术设计教育当中,不具备相应的设计时间,这也是影响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数字媒体教育专业的师生一定要主动寻求并且制造条件,把专业教学和实践联系在一起,进而确保学生能够拥有极强的社会适应以及竞争能力。并且还要最大限度发挥社会实践基地具有的桥梁功能,充分利用高校科技和教育以及人才资源,和企业以及地方发展要求结合,研究并建设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场地,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束语:通过本文对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现状以及改革策略的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当前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现状不是十分乐观,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限制了培养人才的水平。通过采取重视学科整合改进体系强化沟通,强化专业师资力量,提升实践环节等改革策略,能够有效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推动数字媒体艺术行业的发展。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进而给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加快该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东雨.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现状与思考初探[J].现代装饰(理论),2013,02:83-84.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篇6

1 教育出版数字化模式发展

1.1 电子书包模式

电子书包是教育电子产品的发展方向,作为一个组合产品主要有三方面的功能,包括具备读写功能的笔记本或者平板点到的电子书包外形,提供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内容资源库,还有通过数字资源对学生展开管理、实现家庭和学校交流的网络平台。电子书包作为数字化课堂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很多的成功案例,比如在新加坡学生的电子化教材教辅和互联网连接可以实现全世界区域下学生的互动学习,这是全球性书包的外在表现的一种。教育出版数字化的发展是以电子书包作为终端模式的一种技术手段,我国一些大城市也开始出现由科技公司或者电信运营商作为主导的试点学校,出版社虽然提供核心内容却并不占据主体地位,所以说出版商在其主要产业中也会因为技术落后而屈居次要地位。

1.2 网络平台模式

教育出版数字化要从资源数字化发展入手,建设数字化资源数据库,进一步强化并完善网络和跨媒体平台的有效结合的出版。在这之前,我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已经建立了 “高等教育出版社立体化教学网”,这个平台有包括电子教材、网络课程和资源库等内容在内的立体化教学包。通过纸质书本的购买可以获得学习卡,凭借此卡登陆出版社立体化教材网使用网络学习资源。网络教学品太提供的完善的教学系统,能够强化基本教学活动,服务于学生、教师和家长。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适当替代实体教学机构,现在有很多出版社都有这种平台的构建。教育出版商可以通过这类平台的建立,为受众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实现教育数字出版的发展突破。

1.3 移动教材模式

移动教材是教材教辅等教育资源在移动阅读器上的应用,主要有电子屏电子阅读器、平板、手机和教育电子产品这几种,作为移动阅读器这主要的三类产品,电子屏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手机和教育电子产品都在教育出版数字化的过程中担负了很重要的只能。比如一些品牌的学习机和出版社和教育资源单位合作,实现教学资源同步,实现其教育网络授权。一般情况下教材内容上没有生产阅读器,其产业链上涉及的结构有很多,不容易整理融合,但这样的形式主要通过电子书分校模式得以实现。比如国外的kindle和iPad等主流阅读器和教材出版商的成功合作,就是比较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

1.4 开放式教材模式

作为一种新型的出版模式,开放式教材是说网络出版平台向作者开放权限,允许其随时提交、编辑、更新教材内容,为读者提供阅读资源,通过出售电子版教材或相关学习资料等实现网站盈利。现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免费的开放式教材平台就是平世界知识库,FWK是提供免费在线阅读和出售包装内容的网站。学生可以在课文边上注释知识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其中的电子教材定制平台进行教材修改使用。FWK所提供的新的发展模式可以保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控制性使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选择。因为开放式教材模式降低了教材出版的要求,其编审制度要求也比较宽松,还有就是电子教材本身也有很大的缺陷,版权信息不清晰、内容来源不准确、权威性不够,适用年级不合理,文字写作水平不高、图像和图片的质量差,内容琐碎繁杂、不易记忆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看出开放式教材模式的发展还不够完善,有很多需要发展的方面。

1.5 多元化经营模式

现在出版商方面一般面向的都是学校市场,对企业学习、国外教育、辅导学习、自学教育和行业出版方面都比较忽视。出版商可以依照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选择对这些领域的涉及,发展新的教育出版的收益形式。

2 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

2.1 编码设计师

教育出版数字化发展最关键的内容就是需要强化编辑的科技能力和数字技术水平,出版社要吸收并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同时要向已有的编辑提供数字技术技能培训,通过相应的技术实现数字教辅的深入培养。

2.2 娱乐架构师

多媒体水平不断发展,数字出版物也开始有音乐、文字和图片等多样内容融合出现的表现形式,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要将教育和娱乐相结合进行,保证受众在愉快的感受中接收新的知识内容,所以今后教辅编辑要重视对其娱乐精神和素质的培养。

2.3 客户支持服务

教育出版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客户支持服务一般说的是学习社区中的在线咨询和内容管理的工作人员。要专门设置这方面的工作人员服务于网络平台,可以随时回答客户所提疑问,保证及时解决客户提出的问题。内容管理员要保证对网站内容的实时更新,随时传输新的知识内容,第一事件删除影响整体内容的垃圾信息。

2.4 保护数字版权

目前国内数字出版环境比较复杂,担保产品数量逐渐增多。数字出版的发展使得复制盗版的数量不断滋生,一般教育内容图书的内容都不是原创,同质化和盗版现象异常明显,想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更是难上加难。所以,随着数字化内容的不断发展,保护数字版权的任务就更为艰巨,要通过这部分人群确定盗版网站,重视对盗版内容的彻查力度和手段。

2.5 数字版权贸易

出版数字化环境下,版权引进和输出同样是比较重要的问题。想要实现数字化教育出版的顺利发展,就要重视并关注数字版权方面的问题,保证教育出版数字化在正确的环境下实现整体发展。版权贸易方面的人才是能够站在大的环境分析当前的局势,借鉴并分析国外先进的数字化教育经验,强化我国的数字版权贸易保护层次,为我国同领域的快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6 高级管理人才

新环境下的出版社还要学习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接受新环境下的企业改革制度,确定并开展一系列的吸引并稳定人才的制度,吸收并培养一些在数字出版管理方面具有丰厚管理经验的高级人才。可以整合强化各种社会和网络资源,引导行业实现工作创新和产品创新。

3 结论

教育是各种新的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关键领域,对整个社会的整体进步也有很大的影响。作为所有行业的基础发展领域,教育应该站在时代的前沿,相应的教育出版也就更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重视强化自身的品质和资源水平。同时要从完善个体数字化发展水平入手,强化我国现代教育事业,促进其实现长远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篇7

一、民族声乐艺术与数字化技术

民族声乐艺术主要以民族语言为基础,民族唱法所演绎的声乐艺术作品,音色甜脆宽亮,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独有的文化特色。民族声乐艺术包括各种戏曲、地域民歌等艺术形式,具有着极为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数字化技术能够将音调、响度、音色给予量化表现,能够通过科学、直观、简便的方式,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艺术表现能力。数字教育技术不仅能够使民族声乐艺术教学更加形象、直观,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更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表现技法,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另外,数字量化和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民族声乐艺术知识的整合,从而有利于民族声乐艺术教学形成新的科学体系。

二、数字教育技术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教育技术应用于民族声乐艺术教学并没有过高的技术门槛,只需要计算机工作站搭配数字音频卡、麦克风和监听耳机或音响即可。有条件的艺术院校可以配备音响效果较好的录音棚或者音乐教室,能够更好地保证录音质量。另外,为了对录音进行数字化处理,还需要配置CoolEdie、Cubase、CakeWalk等专业音频处理软件。其中Cubase是一款具有强大数据分析功能、兼顾音频剪辑与混音的音乐辅助软件,不仅可以极大减少学校教学成本,还能够极为直观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民族声乐艺术表现水平。数字教育技术能够辅助进行听觉分析。民族声乐教学中,听觉训练是一项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传统教学模式中,听觉训练对教师演奏水平、乐器音准及保养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直以来,听觉训练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不精准的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的理解和记忆,进而严重影响到后续的音乐艺术学习与研究。采用数字教育技术,能够通过计算机软件与硬件、音响设备的协调配合,对教学和联系曲目进行编排和剪辑,使得学生能够在极为精准的音乐环境中培养自身的音乐听觉。数字教育技术不仅具备较高的音准,还能够根据教学者多样的教学目的、综合多种乐器音色,从而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内容。数字教育技术能够辅助进行视唱分析。掌握视唱能力是对民族音乐学习者的一项基本要求。在当前的民族声乐教学中,主要采用单声部训练和多声部训练两种视唱训练方式。在目前,不管是老师弹奏标准音、学生读谱演唱,还是老师弹唱、学生跟唱,两类视唱训练方式都存在学习成本较高、学生难以进行自学、对教师素养要求较高、不利于学生自主提高等问题。视听训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储备。单声部视唱包括无升降视唱、一升一降视唱、二升二降视唱、三升三降视唱,直至七升七降视唱;多声部视唱包括女高音、中音、低音以及男高音、中音、低音声部。数字教育技术能够较好地处理此类复杂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视唱学习者的可观察性、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其通过数字化对比找到自身唱法上的不足,从而进行自我提高。数字教育技术能够辅助进行听写分析。掌握听写能力的民族音乐学习者能够更好地进行记谱与自我练习。具有较高听写能力的学习者能够对听见的音乐进行准确记录,不仅能够体现自身的专业水准,也有利于民间采风和自我创新。听写分析的技巧主要包括音色听辨、强记标准音、单音听辨、节奏听辨、音程听辨、和弦听辨、旋律听辨,等等。特别是在音乐听力考试中,数字教育技术能够极为有效地解决乐器音准以及弹奏教师水平差异对听力考生的不利影响问题。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篇8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需求大大增加,特别是高技能、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供不应求。学校秉承现代职业教育质量观,努力构建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一体、能财会商”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模式,建立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大力提倡运用网络技术教育教学资源,进行财务管理教学方法改革,提高育人质量,培养高素质财务管理技能型人才。关键词:财务管理实务;数字化资源;调研分析;优化随着经济、科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化成为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在职业教育中得到充分体现。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江苏省人民政府文件(苏政发〔2014〕109号)等文件的要求,结合徐州地区及周边地区行业企业的经济运行实际情况,在《财务管理实务》等核心课程教学中,引入与课程相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充实模拟公司业务,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否满足社会就业岗位的需求,我们展开了广泛的调研。一、调查目的《财务管理实务》课程是会计专业主干核心课程,也是学生进入企业管理财务的必修课程,教学内容的企业实用性问题也越发的突出,本次调研目的之一是在于获取专职教师对学校《财务管理实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理解及教学的改革,选择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实例贴近企业财务管理实践需要,由浅入深的阐述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目的之二了解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技术技能需求,力求培养具备信息化处理水平和现代化经营理念的财务管理型人才。二、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徐州经济区高职院校教师及中小企业财会工作人员和实习的学生。在调查中,问卷采取不记名的方式,我们主要以走访调查为主,辅以网络和电话形式,展开调研。三、调查内容仅仅围绕本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内容,设置高校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财务管理实务》教育资源的主要来源、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的态度、教师开发资源的情况、教学中使用数字化资源的情况、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等以及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需求特点。四、调查参与人员和分工五、调查结果分析(一)对高校的调查与建议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70份,有效份数60份,所获信息真实可信。本着客观性、及时性、有效性的原则,我们精心设计了调研题目后,其中重点对如下题目进行了分析计算汇总,具体统计数据如表1-1: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校使用的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主要来源于网络知识,绝大多数老师认为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丰富程度一般,而有两成多的教师认为学校没有自己需要的几类教学软件,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丰富程度上还要有所提高。在教学资源建设中,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应该是资源的主要来源,因为教师开发的资源更能符合学生实际需要。许多的高职院校使用数字化资源的多样化。我校购买厦门“网中网” 财务管理实训教学等11个软件、创壹《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教学平台、省网络精品课程资源库、用友ERP沙盘等。我校90%的教师经常使用以上教学资源,10%的教师偶尔使用,由此可见该教学资源利用率蛮高的。学校只有通过充分的调研,熟知未来企业对财务人员的需求,掌握最前沿的科学知识,才能有针对性地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学校在进行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时,从社会需求、地方产业经济发展、会计人员的要求层次不同等方面出发,来丰富教育资源的多样性。(二)对实习学生和企业调查分析针对企业财务主管和人事部门做问卷调查,能够更加清晰明了地知道这些生产型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情况,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为我们今后人才培养指明方向。调查表以表1-2实习学生所在30多个企业为调查对象,要求各项目组,在充分考虑的基础上,慎重选择并答题,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80份,回收率80%。根据调查结果,7部分教学内容中作为企业经常性业务的有5个项目,主要有时间价值、筹资管理、资金成本、利润分配和财务分析。在经常性业务中比例最高的是资金成本,占到90%,其次是时间价值和筹资管理,占到80%,随后是财务分析占到70%,利润分配占到40%,证券投资占到10%,风险衡量占5%,最后是项目投资为0,通过以上数字可以看出资金成本,时间价值和筹资管理在企业活动中出现频率最高,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资金,都需要筹资,既然筹资就要计算资金成本,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可见其重要性,而时间价值是所有财务活动的一个基础知识,没有时间价值的计算和分析,后期的很多财务活动无法进行。项目投资内容从中小企业的经营和财务活动来看,不属于重要内容,因为很多小企业没有多余的精力进行其它项目投资,最多涉及固定资产的建设,如厂房,办公楼等,所以属于非经常业务。至于证券投资,70%的企业作为非经常业务,证券投资作为现金的等价物,大部分是在资金暂时闲置的情况下进行的,不是把它作为主营业务或是主要投资项目。六、围绕教学目标,优化课程资源(一)课程教学组织模式应符合职业教育特点财务管理课程所采用的工作任务引领教学组织模式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工作任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拓展现代化网络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践操作能力。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形成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全面发展的“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形成完整的包括“情境案例倒入任务驱动实训操作问题解析概念总结拓展训练”六步骤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学实施过程,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课程实施效果。如下页图1:(二)把握课程的主要理论内容与数字化教学资源相结合根据多年的财务管理的教学经验与本次调查结果分析,财务管理课程中有些内容需要调整的,要分清主次,如果时间价值,筹资管理,资金成本作为重点内容来讲,把大部分的课时安排在这些内容上,让学生彻底掌握这些内容,结合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能理论联系实际,利用计算机分析财务数据和报表,实现学习目标。(三)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来体现课程内容的实用价值我们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重点在于教会学生如何管理,如何分析,如何给企业创造价值,这才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否则学生掌握的纯理论再多也没有价值,并且职业学校的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有一定的欠缺,这也是很多课程教学中最头疼的问题。(四)课程教学的成败应实施多维的评价和考核机制课程教学的成败的评价应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以知识、能力、素质考核并重为目标,建立了以形成性定期评价与渐进性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根据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强调能力为本,学校考核与行业企业考核相结合,实习单位的评价构成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课程成绩中体现能力考核,将学生主动提问、课堂辩论、案例讨论等作为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等,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曹荣.浅谈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基于数字化职业教育实践与思考[J].交通职业教育,2014(01) .[2]杨柳.校企共建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的设计与研究[J].科技通报,2012(5).[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4]《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江苏省人民政府文件(苏政发〔2014〕109号).(作者单位:刘建华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分院;姚雪晴 江苏师范大学)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篇9

一、现代职教体系中的资源建设需求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和架构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职业教育需求,形成由中职、高职、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有机衔接。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系统。

我国加快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完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顶层设计,实现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相互衔接,并且促进了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框架体系(见图1)。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的资源建设要求

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数字化资源的覆盖率要求(见表1)。提出推进职教体系的信息化平台体系建设,扩大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能够为社区和社会提供免费开放服务。

将信息化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基础,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到2020年,数字化资源覆盖所有专业。建立全国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制定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开发规范和审查认证标准,推动建设面向全社会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提高开放大学信息化建设水平,到2020年信息技术应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计划地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各类职业院校要发挥社区文化中心、教育中心的作用,举办各种形式短期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文化生活类课程,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设施和数字化教育资源。

二、现代职教体系中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问题分析

2000年,教育部批准北京物资学院第一家高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到2016年,从中职、高职、本科、硕士(全国有62家以上高校开设了物流相关专业)博士(开设物流相关研究方向的院校也有60家以上。)具有了完整的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体系。本文选取不同层次的代表性学校(见表2)分析其专业定位(见表3)和课程设置(见表4)。

三、现代职教体系中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内容资源共享的建议

现代职教体系借鉴与香港的资历架构。香港政府推行资历架构,从而推动终身学习。资历架构是一个七级的资历制度,涵盖学术、职业和持续教育界别的资历,可于网上查看资历名册,找到已通过素质保证并获资历架构认可的资历及课程。虽然教育部提出和推广现代职教体系,但是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以至于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各自发展,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就业方向等方面没有协调发展,因此造成了资源共享方面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建设哪些资源和共享哪些内容。根据教育体系内不同教育层次物流管理专业的分析,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定位,对相关课程进行梳理和归纳(见表5)。

根据归纳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一是物流管理职教体系的课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基础课程、操作课程、应用课程。

二是重要性课程分析:根据总结不同层次的课程,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而言,物流学基础课程、物流管理类课程、物流信息类课程、物流系统规划类课程、仓储类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关键课程。

三是基础课程分层次建设,从上至下式共享。物流类基础课程是一种认知课程,从中职到博士,都要学习,但是程度不同,因此课程建设和资源共享方面要分层次建设,需要统一协调才能科学共享。但是这种共享更是一种从上至下式共享,因为下一个等级的资源对于上一个等级不用去学习,但是反之需要。

四是操作课程,基本是从中职到高职在学习,而中职重点学习基本操作,高职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本科涉及到的课程基本是技术变化较快、要求较高的课程,例如物流信息系统等。因此在课程资源方面,应该重点建设中职,高职增加部分理论内容。这一部分,对于中职的学生可以采用从下至上式共享学习。

五是应用课程,主要集中在高职和本科及专业硕士中,可以看出这是职教体系建设的提升性课程,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这些课程包括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国际物流、物流管理技术等。这些课程资源建设应该以本科学校为主,高职增加技术操作内容,硕士增加运作管理内容,从而做到资源绿色共享。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不同教育等级的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分析,理清职教体系里的专业课程的层次性、重要程度,资源建设的重点以及共享方式。本文重点分析课程共享的体系,而具体课程的内容建设需要独立分析。对于职教体系的建设,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厘清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从而更好地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建设课程。对于横向的资源共享,采取集中优势保留特色共同建设,而对于纵向的资源共享,采用取长补短分工明确联合建设。

参考文献:

[1] 曹细玉,殷彬,贺兵.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14):138- 139.

[2] 欧阳恩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理性思考与现实选择[J]. 职业技术教育. 2015(19):24- 27

[3] 向健极.职业教育课程建构的“行动范式”[J]. 职业技术教育. 2014(14)):19- 23

[4] 顾坤华,赵惠莉.现代职教体系:推进高职教育向技术应用本科及以上层次延伸――以江苏省为个案[J]. 职业技术教育. 2012(07):15- 20

[5] 黄芬.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探索[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5(20)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篇10

一 引言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重要命题。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支持与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保障。因此,近年来,我国在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资源建设的动力主体包括政府职能部门、高校及科研机构、企业、个体等,这些动力主体分别在政策驱动、市场利益、社会文化及价值实现等动力来源的驱使下开展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工作。

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启动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工作,再一次将优质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工作推到了一定的高度。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2]因此,研究如何在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环境中,在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深入开展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展开主题分析,可以发现近年来关于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规范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制定了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该规范中的CELTS-4l便是教育资源建设规范。(2)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开发研究。研究者大多是基于某种新技术提出数字化教育资源库的设计研究。如基于云计算的教育资源共享系统,基于Web Service的开放式教育资源库体系。(3)数字化资源建设现状与问题研究。何克抗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内容、类型、管理、技术标准、资源库管理系统之间的互操作以及质量监控六个方面,对我国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进行了分析,祝智庭从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动力主体、动力来源、动力作用模式、实现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动力机制。(4)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与策略研究。研究者从政策性调控机制策略、科学的投入规划机制策略、技术保障技术策略、质量监控机制策略、管理服务机制策略及应用创新机制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区域性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5)数字化教育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如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资源在高等学校学科教学论课程中的应用等。

上述研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进行了探究。但是已有研究大多数是单纯地从教学资源建设的这一具体内容切入,较少将教学资源建设置于教学系统甚至是教育系统中进行审视,即缺乏从系统论的角度进行教学资源设计的研究。ACTION模式是系统地指导远程教育中媒体选择与技术应用的有效方法,因此,论文提出在ACTION模式的理论指导下,开展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工作。

二 ACTION模式

1 ACTION模式的基本内涵

ACTION模式是由托尼・贝茨在《技术、开放学习和远程教育》一书中提出的,其中A(Access)一方面是指技术的可行性和便利性,另一方面是指机构和学习者角度考虑媒体使用的便利性和可获得性:c(COST)是媒体和技术应用的成本效益;T(Teaching and Learning)是指在某种技术支持下会发生特定的学习活动,以及技术如何支持这些教与学的活动;I(Interactivity and User―Friendliness)是指技术和媒体可提供的交互;O(Organizational Issue)是指在技术和媒体应用中组织与机构的协调:N(Novelty)是指技术的新颖性;S(Speed)是指技术应用中,内容传递的速度。

本文主要选取ACTIONS模式中的A、C、I、T四个部分,即分别从教育资源获得的便利性、成本效益、教与学因素及交互性四个方面分析如何进行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

2 ACTION模式之于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

(1)技术的可行性和便利性

由于信息时代的教育是基于一定的媒体技术开展的,因此,技术的可行性及便利性是ACTION模式中的基础条件。同样,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中所涉及的技术及平台的便利性同样重要。

(2)强调教学资源的成本效益比

ACTION模式的提出者托尼・贝茨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便是从经济学角度进行远程教育研究,因此其提出的ACTION模式中也突出了成本效益这一经济学元素。这说明,ACTION模式是从教学系统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教育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因素,确定如何在教育中采用媒体技术。将成本效益的理念引申至教育资源的设计中,其成本便是教育资源设计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等资源,而效益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利用该教学资源开展学习的学习效果、教学资源的覆盖面等多个方面。

(3)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活动

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活动是ACTION模式从教与学的角度提出,媒体和技术如何支持远程教学活动。对应于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就是在进行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时,要充分分析该教学资源可以应用于哪些教与学活动之中。这点突出了媒体、技术最终还是要服务于教与学这一理念。因此,在进行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时,要从如何实现教与学最优化的角度进行。

(4)技术和媒体可提供的交互

ACTION模式强调应用于远程教育的技术及媒体所能提供的师生交互,这是对由于师生分离状态引起的学习者缺乏学习支持及归属感等方面的教学及情感补偿。数字化教育资源虽然并不是完全面向远程学习者设计及开发的。但是混合学习已经成为我国从高等学校到中小学普遍采取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因此,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要强调资源所能提供的交互,为混合学习中的在线学习部分提供良好的交互支持。

三 基于AOTION模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策略

1 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可获得性

根据ACTION模式中的“技术的可行性和便利性”,要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可获得性。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我国的各类政策性文件中均强调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面,精品资源共享课等一系列“十二五”质量工程项目,更是在践行者教育资源共享这一理念。因此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可获得性及便利性至关重要。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与开发阶段,提高其可获得性及便利性主要体现在:

(1)充分分析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传播对象

根据教育传播学相关理论,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及受教育者是组成教育传播过程四个基本要素。而教育资源则涵盖了教育信息与教育媒体两个方面,即教育资源是面向受教育者的教育信息及相关媒体的集合。因此,明确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学习需求分析、确定受教育者的教学媒体偏好等设计与开发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2)采用常见的信息技术开发数字化教育资源

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其教学应用,教育资源的应用主要包括学习者的浏览学习与教师的编辑再利用。因此,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阶段,要采用常见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发资源,以保证学习者获取资源后浏览的便捷性,同时教师获取资源后能够较方便地进行编辑再利用。如,SAP、MATLAB等软件是土木工程类课程进行工程建模分析及工程绘图等常用的技术工具;统计类课程常采用SPSS、SAS等数据处理及统计软件。因此,在进行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时,要优先选择相关专业、课程常用的软件。

(3)开放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呈现方式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呈现要体现开放性,即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无需注册登录、无需支付任何费用,便可以方便地访问教育资源,实现真正的教育资源全面共享,而不是处于条件性的、半开放共享。但目前为止,我国的教育资源中部分资源未能做到开放与共享。如,2009年度的726门部级精品课程中,有37门课程因为找不到服务器、无法找到网页、网址修改、用户没有被授权等原因而无法正常访问。因此,完全开放的教育资源呈现环境与方式,是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

2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最小代价率原则

ACTION模式强调成本效益比,而我国目前的教学资源设计中出现的资源重复建设等问题,就是由于没有系统地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进行分析所致。因此,根据ACTION模式中的强调成本效益比,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时要体现最小代价率原则。根据媒体选择的最小代价率原则,一种媒体或者信息被选用的可能性与其能够提供的效能成正比,与使用者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成反比。因此,在进行数字教育资源的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所要开发的教育资源的成本/效益比,尽可能付出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教育效果。如开发与课程相关的视频案例,若将其作为网络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其受益面则会大大超过单独的视频案例本身。因此,同样的一段视频案例,当其融入开放的网络课程中时,则具有更高的效益/成本比;再如在进行动作技能教学时,开发动画资源要比拍摄动作视频付出更多的人力资源,效益/成本比相对较低。

3 数字化教育资源要服务于教与学的最优化

根据ACTION模式中“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活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要体现如何服务于教与学的最优化。

(1)体现学科内容、教学法与技术的整合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Content Knowledge,TPACK)是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的最新阶段采取的整合模式,是整合了学科内容、教学法和技术之后的新知识,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必备的知识。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需要教师具备TPACK知识,作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连接体的教育资源,必然要掌握TPACK知识,才能更好地推进学科内容、教学法及信息技术的融合。在数字化教育资源中体现学科内容、教学法与技术的整合,并不是指三者的分别罗列及简单叠加,而是要体现每个学习内容如何与技术及教学法融合起来。

(2)加强教育资源评价和审查标准,提高教育资源质量

根据上文中的同类研究述评,我们发现,目前我国关于教育资源的技术规范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成果,并在实践中起到了指导作用。但是,在如何对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评价,教育资源的评价标准方面仍需加强。这方面较为突出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精品课程等综合性的教育资源的评价,而对于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实验资源、媒体素材等教育资源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2012年版)”中对各类资源的基本要求属于此类的研究,但仍需深入、细化。因此,建构各类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评价标准,是提高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3)强调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协作共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Web2.0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从独立开发走向了协作共建,从小部分人的设计开发走向了凝结群体智慧的设计,群体动力在其中得到了最大限度发挥。群建共享的特质也使得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成为一个持续的过程,资源永远在不断被修改、更新与完善。这与之前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一旦开发完成之后,便长时间固定不变不同,它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4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多元的交互原则

ACTION模式提出要加强“技术和媒体可提供的交互”,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中要体现多元交互原则:

(1)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者之间的交互

我国的教育资源开发者包括高校及科研机构、企业、个人,政府部门在教育资源的建设中大多起政策性引导的作用。因此,要确保教育资源的开发质量,首先在源头部分进行强化。加强参与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的各方机构的之间交互,建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公共服务体系,确保教育资源的建设质量。

(2)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促进资源开发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

资源开发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良好的交互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资源开发者可以为学习者利用教育资料进行学习提供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因此,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中,要注重师生交互功能的设计,如常见的课程论坛、留言板,或者引用Blog、Wiki、SNS等Web2.0工具为资源开发者与学习者之间创设交互的平台。

(3)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促进资源学习者之间的交互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篇11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推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入学校,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形成了很大的影响。而由于其没有设置严格的规定且职业数字化教学资源交流共享系统工作效率不高,从而对中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严重影响了中职教育教学的质量。所以,对于现在的中职学校来说,均在数字化教育资源交流共享系统设计上投入大量力度,并不断开发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交流系统的新模式,对此也获得了相应的成绩。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核心概念界定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能够在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或教学系统。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形态,主要包括音视频、动画、多媒体软件、数字试题、网站、计算机模拟、网络课程等。以下的研究主要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关于教和学设计出来的,支持教师和学生学习用的软件资源。

三、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建设主体分类可分为:教育信息资源类网站、远程教育类网站、政府和教育科研机构的网站、商业类教育网站等四类。其中,教育信息资源类网站大多数是以独立运作的形式而存在的,主要是提供多种类型的教育教学信息和教育资源,例如:中国教育热线是以中国教育科研网的教育网站作为基础而存在的,现在的发展方向是网上职业培训。远程网站是提供远程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例如: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等。政府和教育科研机构网站都涵盖了各个地区教育的信息网、各个职业学院中的学校网站等。商业模式的教育类网站关系到了企业追求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利用高科技,把教育教学资源的应用和普及作为目的,从而建设商业模式职业教育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网站。

根据教育教学资源的分布形式分为:资源中心类资源平台系统、分布式资源平台系统、学科资源平台、数字图书馆等四类。对于资源中心类平台来说其不仅是由一个网站组成,而是由很多个不同级别的网站组成的,成为一个地域性范围的教育资源网,例如:国家电教馆网站和各省级市电教馆网站,其中,每一个级别较低的电教馆都要向上一级电教馆提供资源和服务需求,需要经过一层层的管理在省级层面来形成资源中心。

四、信息资源交流共享系统的数量不断增加,其种类日益丰富

目前,由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已具有的中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约2万所,成人教育的机构约有64万所。现在,在我国已经形成了很多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交流共享系统。对于已经形成的国家职业教育专门网站主要有:中国职业教育网、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等。对于学校来说,也有把学校作为机构建立的中等职业学院、高等职业学院网站,在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交流共享中对于系统设计投入很大的力度,即使信息资源交流体系所提供的教育信息和教学资源种类有很大的不同,但也受到了很多使用者的青睐,从而让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趋势。

五、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概述

1.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基础建设和资源环境建设

对于数字化教学资源交流共享平台设计的基础运用条件来说,要求学校要建设与之相对应的设施条件和资源环境,这样才能让信息资源交流共享平台有效地在校园内展开使用。若缺少了对硬件设施的建设,就不可以有效地利用软件资源。如:英国教育通信技术上的投资,从1998―2004年共投资了18亿英镑,从而让教育通信技术在整个教育领域中的运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所以,这就要求当地相关部门及时采取多渠道、多方式来参与进学校数字化硬件设备的建设中,通过适当的途径向政府部门审批专项公款投入教育信息化资源交流共享系统中。

2.做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工作

(1)利用多种渠道收集整理信息化资源。例如:将网上可用的资源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包括精品课程、媒体素材等相关的资料。学校也要在教学资源方面进行开发,把一些早期的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大力向学校老师进行宣传,使其能够将自己的教学资源、PPT,以及学生自制作品进行上传。

(2)不断提高数字化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例如,老师可以把自己认为有价值且在日常教学中非常适用的信息进行有效整理,并将其进行分类、整合利用,这样就在共享资源上增添了免费信息。

(3)建立满足实际需求的职业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源库。一方面,增加资源内容,接近学生的学习与老师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使用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库,如,“政府主导、校校合作、校企合作”。

根据以上对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交流共享系统设计的研究分析,对于建立网上教学资源交流共享平台,有利于为学生和教学建设出有层次、立体的交流共享系统,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老师可以及时做出一些日常教学反馈,这样做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合理调整。

参考文献: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篇12

一、数字媒体专业“艺工结合”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近年来,综合类高校在我国教育实践中获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本着学科多、专业多的优势以及广泛的教育资源与实践平台促使此类高校具备足够的“艺工结合”模式的前提条件。同时,学科之间具备知识交融性与共通性,这一方面为学科之间资源整合与优化提供了便利,使之更具跨界性、交互性、多样性等优势。在教学实践中,各种潜在问题与研究不足所导致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问题也在不断滋生。为更好地了解现状,我对几所有数字媒体专业的高校展开调研,就调研结果提出下述两点不足。

(一)专业课程教学深度不够

当前,部分学校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会向专业学生开设更多的课程,不断在原有的基础上丰富教育资源,且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供学生验证理论且巩固专业知识,希望为社会输出复合型人才[2]。拓展教育自然是上乘之选,但是对学生学习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轨

根据调研现状分析,部分高校在倡导理论联系实践过程中,但事实上侧重于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亟待提升。数字媒体专业教学中技术这一实质性的东西缺乏将直接导致数字设计产品难以达成预期目标,效果落地或有难度。即使设计出来的产品,也仅局限于一纸空文,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或者说为社会输出的人才并不能适应社会工作,进而出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轨的问题[3]。上述两方面问题研究并不具备普遍性,我以抽样调查获取结果为主,浅谈的数字媒体专业在“艺工结合”模式下显露的问题仅对于少部分高校,其他综合类高校在校企合作、艺工结合教学理念中基于上述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现存问题的分析主要目标是立足于问题进一步研究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改革路径,并无针对性,问题若存在漏洞,敬请谅解。

二、数字媒体专业“艺工结合”教学模式实践

数字媒体专业教学在社会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必须改善与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换言之,社会市场需求是数字媒体专业教学应遵循的价值导向。通过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立足于学生基础能力展开数字技术综合训练,同时联合校外企业培育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性技术人才。接下来重点针对于数字媒体专业“艺工结合”模式理念深入分析,具体从下述三点详细论述。

(一)专业教学知识体系“美学+工学+设计”

基于“艺工结合”模式下的数字媒体教学主要是艺术设计创作和计算机技术实践的结合,在专业知识的驱动下将其转换为数字产品,并且满足市场需求与广大用户的认可。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工学科与艺术学科有效结合的比例,艺术学科主攻的方向是产品设计理念与创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提高设计理念的比重;理工学科主攻的方向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将计算机技术放在首位。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方向较广泛,其中包含诸多学科,如美学、设计学、工学等,产品设计中的美学主要是产品的形式美、艺术美两方面,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相应的美感思维要求较高,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美学这一层面学生的主观意识较浓;工学主要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主,也是学生数字产品所需要的承载体,更是优秀产品从设计到落实的主要途径,侧重于学生的专项技术。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也能重新审视产品属性以及走向市场的应用价值;设计学主要包括数字媒体专业课程中的知识原理与方法论,同时还包括数字产品的市场学、营销学,故此设计学重点培养的方向是学生的产品开发能力、对于市场的敏锐洞悉力。上述三门学科共同构成数字媒体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以不同的侧重点穿插于专业的教学始末,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为市场输出综合性人才。

(二)专业实践教学方针“艺工结合,产学研协调发展”

当前数字媒体专业教学宗旨是培养复合型人才,旨在满足市场需求。而复合型人才应具备专业的产品设计技能与过高的审美能力,同时还应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并且明确市场需求,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综合类高校有广泛的教育资源与专业的实践平台,因此在专业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并引进校外专业技术人员,对专业学生进行实践引导,走好校企合作之路,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夯实基础。具体可以联合科研院、相关企业、教育者三方力量,共同创建特色“艺术与工程结合,产学研协调发展”的实践目标。在这一目标的带领中,结合教材内容广泛构建实践平台与科研训练,并且确保学生的专业知识要在实践平台中有效落实,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知识,并且在校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明确市场需求,进而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数字产品,为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做好铺垫。

(三)“艺工结合”数字媒体专业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设置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借鉴自身专业优势,利用学科之间的相似性与共通性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借助实践平台软硬件设施,开发与利用实践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实践训练技能,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有效落地,并且在相关指导中探索与分析数字设计产品的可行性。在数字媒体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适当贯穿基本实训课程,使学生在学习初期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流程,相较于教材内容与教师的讲授式教学,明确的实训操作流程对于学生的影响更加明显,同时也能解决学生在初次接受知识中的困惑;在教学中期阶段,教师应主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在共同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构思,并且对于学生作出科学合理的指导,将学生的思维构思体现在数字产品设计中;在专业教学后期阶段,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相关实训技能已经得到全面的发展,此时可以走向校企合作之路,将学生安排进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在社会实践中再次巩固自己的专业能力。

三、数字媒体专业“艺工结合”数字模式改革路径

(一)基于“工艺结合”教学理念的实践教学内容优化与完善

就目前趋势分析,实践内容主要是将美学+工学+设计学的知识体系穿插于数字媒体专业教学始末,这一系统性知识的完善与优化正是实践内容改进的目标。为落实工艺结合教学理念,可以在学生不同的实践阶段邀请专业技术人员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能力展开形而上的技术指导,除了莅临实践基地指导之外,还应在校举办知识讲座,或者创设校内线上线下论坛,加大学生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沟通力度,有效解决学生在实践训练中的各类问题,抑或定期进行面对面交流,带领学生领悟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在数字媒体专业教学中,可以在学生的项目创新中探索学生的实践水平,并且予以有效指导,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可以指定命题,也可以提供专业知识指导,学生自主成立项目团队。在经过答辩获批校级项目,并且紧扣项目完成相关命题,而项目命题通常是专业知识最顶端、最前沿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实践技能有一定的考核性。学生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结合校内各种教学设备,接受不同导师的指导,并且在校外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中明确市场需求、创新方向等,时间通常一年为期,届时完成相关命题往往成果较为理想。

(二)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当前高校常用的一种教学融合方式,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之余,学校会邀请校外相关技术人员来校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践行在实际中,落实专业课程的学习。学校的教育以理论知识为主,虽然也会安排相关实践,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远远不够,因此在学生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时,学校联合企业安排学生步入相关岗位实习,落实学生的实践技能。在该专业实践过程中,我们调研的几所大学主要引进的是世界一流企业,包括联想公司、华为公司、水晶石公司等,邀请企业的技术总监来校进行实践指导工作,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接受艺工结合培训,在拓展知识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三)创建专项实验室

创建专项实验室对于数字媒体专业学生而言极为重要,实验室学生验证理论的主要基地,也是学生获取实验成果的主要途径,因此高校在专业教育中应创建专项实验室,为学生更好的研究科学项目夯实基础。我们调研的这所高校目前已经成立6个专项实验室,其中包括数字影棚、交互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等,其创建理念紧紧围绕“艺工结合”教学理念,对于学生的实践项目各有侧重,完全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媒体专业教学充分利用“工艺结合”教学理念是社会市场发展对高校教学的要求,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先决条件。本文以调研的几所高校为例,提出了在“工艺结合”模式下数字媒体专业教学现存不足,并且立足于问题进一步研究出教学改革路径,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孙文涛,李明月.基于艺工结合教育理念的工业设计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v.2;No.320(03):135-137.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篇13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3- 0030- 02

1 总体分析数据,确定审计重点

(1)数据转换。首先,从出版社销售和成本两个子系统中分别采集4年有关销售和成本明细情况的销售表和成本表,进行数据清理后,导入AO系统。其次,从出版社有关部门取得“教科书分类表”,导入AO系统。

(2)生成“教科书销售明细表”和“教科书成本明细表”。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种类较多,包括专业图书、教科书、辅导教材和其他种类图书,仅其中一年就多达几百种。本次审计调查的对象为初级中学教科书,因此首先要筛选出所有教科书的数据。首先,分别合并4年的销售表和成本表,将运行结果导出Excel表,再导入AO系统,生成“销售总表”和“成本总表”。其次,将“销售总表”和“成本总表”分别与“教科书分类表”以“书号”为关联字段进行连接,生成“教科书销售类别表”和“教科书成本类别表”。第三,在“教科书销售类别表”和“教科书成本类别表”上查询并筛选生成“教科书销售明细表”和“教科书成本明细表”。

(3)分析数据,确定重点调查对象。分析“教科书销售明细表”发现,销售收入排名前三十位的全部为初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及有关辅导教材。因此对《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销售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发现其销售收入约占总销售收入的80%和教科书销售收入的90%。通过总体分析,审计人员将《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教科书确定为重点调查对象。

(4)生成《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销售中间表”和“成本中间表”。首先,根据“教科书销售明细表”和“教科书成本明细表”查询并筛选出所有《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销售情况,整理得到《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销售明细表”和“成本明细表”。其次,在“销售明细表”和“成本明细表”中,汇总生成《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销售分类汇总表”和“成本分类汇总表”。第三,在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定价”和“印数”两个指标,将其与“销售分类汇总表”和“成本分类汇总表”进行连接,得到《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销售中间表”和“成本中间表”。

2 重点数据分析,发现异常点

(1)分析销售收入。根据数据分析需要,在“销售中间表”上添加字段“发行地区”、“总码洋”、“销售码洋”和“发行折扣”,生成“销售分析表”。按“发行地区”字段分类统计《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发行折扣,利用AO软件中的“图表查看”功能绘制出折扣线性图,图表显示某些地区的图书发行折扣高于国家所规定的28%。

(2)分析成本。同理,在“成本中间表”上,添加字段“发行地区”。由于图书在各个地区的印数不同,各项费用之间不具有可比性,因此添加“印刷费平均”、“其他费用平均”等字段,生成“成本分析表”。在“成本分析表”中按“发行地区”分类统计成本的各项平均值。然后利用AO软件中的“图表查看”功能绘制线性图表。发现, “成本——其他”、“成本——印刷”和“成本——稿酬”费用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出现异常畸高现象,审计人员将其确定为待落实的疑点。

(3)成本利润率的综合分析。将“收入分析表”和“成本分析表”以“书号”为关联字段连接后生成“成本利润分析表”,汇总统计《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收入和成本总额,分摊《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教科书应承担的管理费用后,计算出平均成本利润率高达34%,与国务院降低中小学教材价格的政策及中小学教材实行保本微利的原则相悖。

3 核实异常点,发现违纪违规问题

(1)对销售折扣进行进一步核实。发现《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教科书折扣率最高达到38%,远高于国家规定的28%,调查了解到,折扣部分大量用于教科书在当地的推广宣传。

在线咨询